首页范文大全特色农业产业研究报告十篇特色农业产业研究报告十篇

特色农业产业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3:47

特色农业产业研究报告篇1

由中国园艺学会西瓜甜瓜专业委员会、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和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组主办,湖南省岳阳市西瓜甜瓜科学研究所承办,湖南省园艺学会、湖南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南博达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第14次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会于2012年9月14-16日在湖南岳阳召开。来自安徽、江西、陕西、广东、广西、天津、吉林、黑龙江、河南、贵州、山西、山东、河北、北京、福建、江苏、内蒙古、新疆、云南、宁夏、四川、湖北、湖南25个省市63个单位的12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9月15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组组长、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刘研究员主持。全国劳模、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岳阳市西瓜甜瓜科学研究所所长周泉研究员代表东道主致欢迎辞;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教授百忙之中亲临大会并发表讲话;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孙小武教授代表中国园艺学会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邹学校研究员代表湖南省园艺学会致词;岳阳市宋爱华副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专家还有岳阳市人大副主任包忠清,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主任伊鸿平研究员,岳阳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谌亚忠,岳阳市科技局副局长彭波涛。上午的报告会由伊鸿平主持。邓秀新教授做了“瓜、果产业发展趋势与遗传改良技术”专题报告;周泉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三倍体无籽西瓜育种与产业发展”;北京华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黄学森研究员做了题为“多倍体西瓜抗病毒病育种小结”的报告;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焦定量研究员做了“染色体易位在无籽西瓜育种上的应用”的报告;孙小武教授做了题为“无籽西瓜种子健康生产与免破壳技术研究”的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毛世平研究员做了“我国无籽西瓜发展经济研究”的报告;刘研究员做了“我国无籽西瓜科研生产协作历程与展望”的报告,全面回顾了20多年来我国无籽西瓜科研生产协作的情况,同时对未来的科研协作进行了展望。报告会后,大会对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的贵州黄平县、陕西省蒲城县、内蒙古奈曼旗3个优质无籽西瓜基地举行了“全国优质无籽西瓜基地”授牌仪式。

下午的报告会分别由湖南农业大学孙小武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别之龙教授主持。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李相涛研究员做了“西瓜杂种后代系谱法快速选育技术研究”的报告,别之龙教授做了“无籽西瓜嫁接育苗若干问题探讨”的报告,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西瓜甜瓜研究所梁志怀研究员做了“西瓜连作障碍成因及其治理技术”的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研究员做了“西瓜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安全使用策略”的报告,贵州省黄平县农业和扶贫开发局罗爱民农艺师做了“依托优势资源,努力打造山地特色优质无籽西瓜产业”的报告,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政协副主席张丽宏做了“依托科技优势,打造北方最大的沙地优质无籽西瓜基地”的报告,陕西省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问亚军研究员做了“强化五项措施,促进蒲城无籽西瓜产业发展”的报告,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国申教授做了“不同倍性染色体西瓜生理指标的测定和遗传变异研究”的报告。安徽省无子西瓜研究所刘广善研究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赵卫星博士、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曾剑波研究员、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洪日新研究员、湖南省瓜类研究所邓大成研究员也分别在大会上发言,介绍了各地无籽西瓜生产及产业化发展方面的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赵胜杰代表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组对全国中小果型无籽西瓜2年异地试验进行了总结。山西天脊集团总经理张晓健做了“天脊复合肥在西瓜生产中的应用”的发言。

16日上午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人类健康营养与无籽西瓜产业的持续发展”,对我国无籽西瓜科研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诸如小果型无籽西瓜品种的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无籽西瓜嫁接砧木品种的选育、不同地区无籽西瓜栽培模式、无籽西瓜嫁接育苗存在的问题、细菌性果腐病的防治、无籽西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协作组组长刘博士进行大会总结,大会确定了今后的协作内容。会后还组织代表对生产基地进行了考察。本次大会的召开使参会代表对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推动我国无籽西瓜产业进一步发展与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与会代表对东道主岳阳市西瓜甜瓜科学研究所、湖南省园艺学会、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博达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表示衷心感谢!经过协商,第15次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会议拟于2014年由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承办。

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组刘

特色农业产业研究报告篇2

与会代表首先到昌邑区考察了我省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及“有机”、“绿色”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现场,昌邑区农技推广中心陈奉站长对我省稻田性诱剂诱捕技术、赤眼蜂防治技术、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等示范区的情况做了现场演示和详细介绍,同时考察了我省绿色防控示范区的成功典范――“东福米业”的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稻田养蟹、苏云金杆菌防治稻瘟病、昆虫信息素等除草除虫技术。与会的专家、领导对我省绿色防控技术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各省代表也纷纷表示,将效仿我省绿色防控模式,开展绿色防控工作。

下午,举行了北方稻区水稻绿色防控技术交流会,会议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郭荣研究员主持,省农业总站靳锋云站长代表我省致贺辞,并对我省的自然情况、农业生产情况、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防治及采取的措施和经验情况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

我省有关植保专家介绍了北方稻区利用赤眼蜂、昆虫性信息素、微生物农药防治螟虫、稻瘟病等病虫害技术。华南农业大学黄寿山教授做了关于“利用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的应用技术及其前景”的报告,黄教授高度赞扬了我省近几年绿色防控工作,特别是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推广工作,被其称为“世界第一,全世界领先”。温州医学院杜永均教授做了“水稻螟虫的性诱测报与防治技术”的报告,湖南王金辉研究员做了“湖南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效果及评价”的报告,湖北省张求东研究员做了“湖北省水稻绿色防控实践”的报告。与会的各省代表交流了各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应用的进展和经验;相关企业做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介绍。我省在大会上也进行了汇报,受到与会专家、领导、会议代表的一致好评。

特色农业产业研究报告篇3

科技调研报告一为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县科技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月下旬至5月下旬,县政协由主席杨秋良挂帅,副县级干部、党组成员陈罡,副主席凌晓林,秘书长刘俊辉带队,县政协教科文卫体委负责组织,县政协提案委及县科技局配合参与,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湖南安邦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恒生制药有限公司、湖南华高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湖南华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衡阳县桃花湖生态农业、衡阳县衡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衡阳双雁运输机械有限公司、衡阳县益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县科技局、县农业局、县经济发展局等企业和单位,采取现场视察、听取汇报、座谈研讨等方式,就全县基层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至20xx年底,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11118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高级职称830人、中级职称6374人、初级及以下职称3913人。按学历分:硕士学历3人、本科学历6753人、大专及以下学历4361人。教育卫生系统专业人员占95%以上,而科研、农业技术、工业技术的专业人员比重太低,科技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严重不足。

近年来,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秉承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一方针,县科技局率领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科技兴县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强化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进我县科技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近三年累计申报专利926件,专利授权602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位居全市首位。近三年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7项502万元,其中列入国家科技部项目5项,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项,市科技计划项目19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共7个。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12个,扶持星火科技示范户84户,创建市级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评选市级优秀星火科技示范户25户,有10家基层服务单位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湖南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基层服务站等等。

二、主要成绩

近年来,县科技局积极营造创新环境,强化科技服务,打造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县先后两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县、国家防震减灾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湖南省科技管理系统先进单位、湖南省专利工作先进县、湖南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县、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等荣誉。我县科技工作在全市科技工作绩效考核中连续十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主要成效是:

(一)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近三年全县共研发、引进转化各类科技新成果53项,其中,自主研发20项,引进转化33项,推荐上报市科技进步奖7项,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专利申请从2009年开始,每年平均以31%的速度递增,位居全市前茅。2013年申请专利334项,其中发明专利60件,专利授权269项,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列全市第一位。西渡经济开发区提升为省级高新区,衡阳现代农业示范园跻身部级农业示范园。

(二)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近几年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扶持企业建立各类专业研究5个,科技创新服务机构3个;20XX年,湖南安邦农业研究院、现代农业社会化集成式服务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相继在安邦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成为我县首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全县拥有恒生制药、安邦农业、华高设备、衡泰机械、荣尔输变电、云天锅炉、胜玉高科等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30家企业被列入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统计范畴。连续三年在全省新型工作化考核工作中科技指标的增幅均列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促进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社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科技项目的实施,引领了全县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来,通过承担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项目12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长,全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恒生制药设立新药研究中心,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上缴国家税收逐年攀升,是我县最大的纳税大户。据预算,今年税收总值可达5000余万元。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了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利用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品牌,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转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水平。湖南安邦新农业实施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是从事农业科研、肥料生产、供种供苗、全程机械化作业、病虫防治、谷物烘干、农产品订单收购和农业技术培训等服务于一体的一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中央电视台誉为安邦模式。衡阳县寺门前猪资源场的生猪优良地方品种保种选育项目推进了品种改良,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桃花湖生态农业改良培育丹桂苗圃,种植生态农业1100亩,实现年销售收入5500万元,辐射5个乡镇75个村3500余户,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衡泰机械等一批高新技术和现代工艺入驻的企业,带动了全县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步伐。20XX年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7.2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9.5%。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县建立了衡阳县科技信息网站,面向省内外、县内外开展信息查询、信息等服务,拓宽了信息服务领域。开通了12396星火科技热线,三年来,共接处热线电话1600余个,并组织专家上门120次,帮助农民解决问题2000余个。

(四)科技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及县科技局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为重点,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强县工程扎实推进。同时,加快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出台《衡阳县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积极构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以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部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为重点,加大科技资源整合,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壮大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在全县冻编的大环境下,创造条件设立了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县科技服务中心一道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评估,先后为60余家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包装、申报项目45个,获得立项支持12个。近三年下派科技特派员340人(次),累计推广农业新技术34项,引进新品种26个,发放各类科技资料8万余份。科技下乡,科技服务,科技兴农,科普惠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存在问题

尽管科技工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助推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基层科技工作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仍陷入位子不高难谋事,经费不足难办事,职责不清难成事和要帽子无人权,要支持无资金,要技术无人才的尴尬局面,主要表现在:

(一)科技意识不浓。一些领导对科技工作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或认为科技创新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不容易出政绩。因而布置任务多、指导工作少,行政推动力不强。一些政府和部门在科技自主创新和引进上主动性不够,只热衷于短、平、快的一般项目,因此,抓科技工作往往停留在表面,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将科技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工业化方面出台的政策多注重于投资环境、投资规模等,缺乏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成果的形成和成果转化等环节之间,没有形成灵活有效的配套激励机制。一些科研单位和企业创新意识不浓,只热衷于赚取微薄的产业低端效益,没有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把项目研究和推广作为年度任务和职称评定的手段,在课题立项和成果申报以争取科研经费和评奖为目的,忽视市场需要和技术创新,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

(二)财政投入不足。近年来,尽管财政把科技经费列入了年度财政预算,但因多种原因,科技经费一直不能足额兑现,科技经费有名无实。科技创新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建设工程,涉及对象上至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下至企业及每个生产要素单位。创新主体的培育、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等等,都需要人、财、物提供有力保障,虽然目前也有一些相关配套政策,但以企业为主、政府为引导的科研投入机制没有真正形成,资金投入远远不够,致使科技创新总量不足;一方面,财政投入不多。据调查:全县科技投入经费(含科技局一切经费)年均不足200万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只达到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0.47%,远低于先进县市1.1%的标准(全国省市区科技进步考核指标)。捉襟见肘的科技创新经费远远不能达到上级规定的最低比例。由于财政投入太少,导致目前全县基层科技部门的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影响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产学研专项引导资金也至今未确定,而全省90%以上的县(市)设立了每年不低于50万元的产学研专项引导资金。另一方面,金融支持不够。调研发现,贷款难问题是涉农企业和种养大户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不少涉农企业认为金融支持不力,许多种养大户前期投入需要大量资金,但由于没有资金抵押,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同时,基层科技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投入体系尚未形成,大部分企业和厂矿根本没有预留科技发展基金,基层科技的原始创新缺乏强劲动力。

(三)科技含量不高。我县工农业产品总体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不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步伐不快,严重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就农业科技这一项来讲,由于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技推广等单位之间缺乏相互配合,因而造成农业科研主题分散、低水平重复较多,产学研严重脱节,致使现有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常规技术多、高新技术少;增产技术多、提质技术少;单项技术多、配套技术少。现有的农技推广机构设置分散,特别是乡镇站组织规模少,开展服务工作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的整体优势。

(四)科研体制不顺。目前,科研立项和绩效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科技评价还停留在上,科技成果没有惠及广大人民;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人员进行科技研发和推广的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很多科技项目开发不起来,如农业方面,由于土地流转不快,农业企业和大户办基地以及规模经营开展不起来;农业科技投入风险保障机制也不健全,目前开展涉农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少,政府对涉农保险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也不够强。尤为严重的是我县发展环境欠优。县委政府既没有制定出台科技创新有关政策,也没有着力优化科技发展环境,既没有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主体,也没有积极主动为科技企业排忧解难。比衡阳双雁运输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企业发展前景看好,但苦于没有实施基地,奇缺职工住房,职工娱乐设施建设更无从谈起,老板一度向县委、县政府申请购地扩建,至今杳无音讯。

(五)科研队伍不强。从技术研发和推广人才看,全县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的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很少,懂技术、能科研、会管理、善经营的综合人才更少。一是高科技人员占科技人员比例太低。例如,我县科技创新的主管部门县科技局在岗干职仅有29人,而其中是官多兵少,副科级以上干部就占13人(班子成员4人,主任科员9人),中高级科技人才少,复合型人才更少,不但科技专业人员缺乏,而且掌握现代科技经营管理的人才更为缺乏。二是科技人员偏向老龄化。由于编制限制,加上各科技企业部门的条件太差,招聘进来的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减少,年轻科技人员流失逐年增多,导致老中青比例失调,年轻科技人员严重不足。同时,调研表明:年轻科技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主要表现在:第一是改行跳槽。有的想方设法跳槽,去当公务员或到条件较好的事业单位工作。第二是工作动力不足。有的科技人员敬业精神不强,工作不努力,不愿深入基层做服务工作,不求上进,传授技术也是照本宣科,对科技工作不热心。第三是不重视提高自身素质。有的竞争意识不强,忧患意识不强,对新科技学习研究不够,靠吃老本应付工作,知识退化,观念老化现象普遍。以致基层科技单位出现了没人可进,没人愿进,进了也留不住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认为基层科技工作者地位低,待遇差,工作苦,与其他部门纵横比较,心理失衡。二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在经济待遇上,没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在职称评定上,重学历,轻能力,不能完全体现工作实绩。

(六)职能发挥不力。当前科技部门的职能逐步弱化:一是有关基层科技部门的职能定位问题,无论是基层科技人员还是地方政府领导,大多数表示其职能不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科技局还将会并到经发局去,以至科技队伍人心惶惶。二是科技部门所拥有的职能与经济尤其是涉农部门的交叉比较多,协调沟通的难度大,科技部门开展工作往往需要利用行业主管部门的资源开展,其工作的权威性受到很大影响。三是基层科技服务网络建设不健全,特别是乡镇一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基本瘫痪,科技服务不够广泛。

四、对策建议

全县科技工作目前面临的困境,究其根源,有思想认识、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一)强化领导营造氛围

科技创新的基础在于全民,关键在于领导。我们建议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科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战略高度、全局高度逐步认识基层科技的重要性,形成科技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县域经济发展快慢、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共识,全力支持基层科技工作。要始终坚持抓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真正把科技服务提到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位置。县委、县政府应就加强科技创新工作专题研究,下发政策性文件,在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人才培训和引进、目标考核等方面作出规定。要切实加强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尽快成立和健全衡阳县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创新大会,评选和重奖一批对全县科技创新有重大贡献的企业、项目和个人。要以贯彻实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为契机,大力宣传贯彻新时期的科技创新方针政策,积极探索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不断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二)加大投入提供保障

一是县委、政府要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建议县委、县政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省、市有关规定,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依法调整科技工作预算支出方式,将全县科技投入统一纳入科技经费专项列支项目,并在财政预算报告中具体体现,确保我县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考核达标。二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政府可通过行政、经济的手段和政策约束激励机制等,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主动牵线搭桥,定期举办支持科技创新的银企洽谈会,促进银企工作。三是加快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逐步建立有利于全县科技进步创新的有效保障政策体系。此外,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做到科技经费专款专用,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切实保障。

(三)完善机制推进创新

建议县委、县政府尽快出台以科技投入、财税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监督考核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相关配套政策。尽快制定出衡阳县科技创新工作奖励办法,设立科技进步奖励专项基金,对国家和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发明专利等,都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在技术开发、管理创新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应给予大力表彰激励。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指导和支持企业在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培育县区科技项目,部级星火、火炬计划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成果转化奖金适度向基层开放。要加强金融部门对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技术改造项目扶持力度,予以贷款贴息,减少贷款风险。完善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扩充担保本金,创新担保方式,提高运转效率,加速形成公平、便捷、安全、高效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同时,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科技工作考评机制,要把科技进步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和完善对地方综合性和重要专项科技工作的考评办法,并形成考评制度。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工作在党政工作中的地位,切实保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作落到实处。

(四)建强队伍服务发展

建议省、市、县人民政府对乡镇主要负责人要有计划地进行科技政策知识培训,提高其领导科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有计划地加强基层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全民科技综合素质。建议县委、县政府要明确基层科技部门是一线综合性的部门,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主战场服务的,应当具有协调相关部门科技工作的职能。要制定优惠政策,把一些优秀的科技人才充实到科技部门中来,从待遇和再教育与培训等方面调动基层科技同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地工作,并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服务平台。一是要搭建科技合作平台,着力围绕我县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科技需求现状,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建立更为紧密的产学研对接通道。二是要搭建科技开发平台,一方面积极筹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企业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推广、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另一方面,要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使之成为聚集人才、研发产品、培育品牌的载体,把更多的企业推向科技创新的前台。

科技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2.新农村科技服务调研报告

3.创新科技新思路现状调研报告

4.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状况调研报告

5.关于科技项目扶贫党风廉政的调研报告

6.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7.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8.新农业科技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9.科技创新发展调研报告

10.新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科技调研报告二*月6日至12日,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相关部门和镇街,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了解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全县科技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科技工作现状

近年来,全县科技工作围绕新型工业基地、西部绿色菜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川渝合作示范区四大定位,为全县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科技创新机制逐步完善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科技法规政策的同时,努力做好科技政策措施的制订完善工作。重新修订了《**县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县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和《**县专利资助办法》等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政策性文件,提高了奖励和资助资金额度,激励科技人员和企业创新创业。进一步完善了全县的科技政策体系,提高了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二是积极汇聚科技创新合力。两年多来,中国工程院8位院士先后来我县调研效益农业,指导科技发展;科技部5位领导、专家来我县实地考察科技园区建设,指导园区发展;市级以上科技、知识产权、地震等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先后30多人次来**考察调研、指导工作,有效促进了科技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先后与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组织开展了农学博士**行、科技专家企业行、科技创新专题讲座等创新驱动发展系列活动,积极对上争取科技专家对我县产业进行科技支撑,促进全县50多家企业与10多所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二)科技投入保障有效落实

20xx年以来,全县rd投入逐年递增,从20xx年的2720万元增加到20xx年的16300万元,增长599%;对上争取各类科技资金1392万元,其中,国家科技资金482万元,市科技资金910万元;县财政累计投入科技科普资金14537万元,其中,直接安排到科委专项资金945万元;组织兑现科技奖励资金116万元,专利资助资金150余万元,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120个。科技投入的增长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保障了全县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科技项目建设有力驱动

两年多来,向上争取立项科技项目10个,争取科技经费1392万元,其中部级项目5个,结束了我县近3年无部级科技项目的历史。20xx年,我县实施的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重庆20万亩蔬菜核心保障基地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后续项目获科技部立项支持192万元;重庆丰收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的zb自吸式离心泵项目、**县炫吉中绸有限公司的基于水循环索绪技术的自动缫特色双宫丝项目、**两江蔬菜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蔬菜标准化生产共性技术服务项目和**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蔬菜标准化生产共性技术平台项目等4个项目,分别获得20xx、20xx年度国家创新基金立项资助,共计资金290万元。20xx年,我县组织申报的科技支撑示范工程总体方案获市科委论证通过,获立项资助800万元。20xx年,我县愚吉机械和喜尔创两家企业获市创新研发团队立项资助,重庆中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项目、重庆市双恩农机制造有限公司lz-1.0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项目成功申请国家创新基金。

(四)科技推广平台不断丰富

一是采取以部级科技特派员为重点,市级与县级科技特派员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我县特色经济产业发展,累计选拔聘任科技特派员近300余名。20xx年,我县新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67名,争取到部级科技特派员19名、市级科技特派员25名。截止目前,我县现有在聘科技特派员共计111名。二是为加快集聚科技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组织成立了两江蔬菜生产力促进中心、未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行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家;建成部级科技园区1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蔬菜科技专家大院2个、生猪养殖科技专家大院2个、科技示范基地20余个;在民丰化工、新华化工建成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在凉风垭工业园区内建成规模达到5千多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是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帮助企业改造升级,努力培育科技型企业。近几年我县科技型企业数量有了较快增加,农业科技园区规划面积6.8万亩,现有企业50余家,各级龙头企业26家,其中科技型龙头企业1家,现已培育知名品牌8个。园区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发展了蔬菜、稻油、生猪等优势主导产业,以水产、经果、乡村旅游做配套。今年2月,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认定我县农业园区为第六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五)科技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一是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战略开拓能力为核心,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招商引资与引智引才同步的人才吸引模式,成功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在县工业园区维尔美纸业有限公司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吸引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蔬菜加工等行业领域的高新技术急需紧缺人才到我县创新创业,为产业升级和发展集聚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二是以提高操作技能和工艺水平为核心,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用工培训、就业培训、职业培训、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等形式,举行各种创业、就业培训近300期,共培训创业人才及城乡劳动者16000余人,帮助12376人实现就业,为企业培训评审专业人才1797人,使企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结构不断改善。三是以推广和掌握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为核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由县农委牵头,集中开展了畜禽养殖、粮油种植、水产养殖、果树栽培、蔬菜种植、植保工、农机操作及维护工等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余期,培训农民8000余人。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了84000人,其中种养业能手(含大户)56849人,经营能人(含农村经纪人)4491人,专业技能型农业人才21920人,社会服务型农业技术人员740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科技成果不足

一是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一些科技组织,比如科技学会组织开展活动少,难以出成果。二是潜心科技研究的人员少,科技人员学习交流平台少,再教育机会少,知识更新跟不上形势发展需求,也难出科研成果。三是科技奖励办法、范围及额度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科技人员缺乏吸引力,导致申报奖励成果数量逐年减少。

(二)科技人才不足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我县各类人才拥有量占人口总量比例较低,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更是紧缺,所占人口总量比例不到1%,且年均增速为0.06%左右,增速缓慢,难以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我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大都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而工程技术、农业技术、经济技术和高科技等能带动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缺乏,中高级职称人才比例偏低。三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数量少,年龄老化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全县具有正高级职称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型人才只有23人,仅占专技人才总量的0.3%,23人中,已退休9人,在职的14人中,50岁以下的只有2人;同时,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具有技师资格的213名高技能人才中,男性大多在50岁以上,女性多数在45岁以上;农村实用人才中,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几乎为空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仅数量少,且年龄比较老化、青黄不接。几年来,行政、教育、卫生、农业等系统,流失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人才就有近166人,特别是企业更为突出,骨干人才的流失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科技创新不足

由于宣传普及科技知识的手段较单一、全社会总体科技文化水平不高的因素的影响,自主创新氛围的长效机制、全民参与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把自主技术创新摆到应有位置,其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体系和投入体系尚未形成,缺乏依靠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导致我县高新技术企业较少,缺乏创新型大项目,产品技术含量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水平和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够强,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县仅有中航科技、新华化工、愚吉机械3户高新技术企业;潼翔电子,金佛果电子、盛凯药业、康迪药业4户战略新兴产业企业;重庆民丰化工、重庆新华化工2户企业建有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逐步探索建立由政府提供启动资金,社会、企业多方参与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购买和应用专利,扩大专利示范企业范围,引导企业通过拥有知识产权特别是核心技术增强发展后劲。

(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机制

一要从经营性人才培训着手,打造系统的企业家培训工程,加大培训力度,丰富培训手段,通过开设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专题讲座、组织专家开展企业咨询诊断、举办企业领导人才建设论坛、组织优秀青年企业人才异地任职等方法,努力提升经营性人才综合素质。二要为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提供创业空间和平台。要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子女入学、配偶工作及住房等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便捷的工作条件和成长路径。三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改制进程,解决事业人才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和人才浪费等现象,让他们到一线发挥聪明才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三)进一步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要逐步提高政府发展性投入中科技投入的比例,使科技投入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相协调。要强化企业在科技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机构建设和对研发的稳定性投入。要鼓励多元投入,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对科技工作投入的积极性,尽快形成政府拨款为先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资助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

科技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2.新农村科技服务调研报告

3.创新科技新思路现状调研报告

4.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状况调研报告

5.关于科技项目扶贫党风廉政的调研报告

6.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7.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8.新农业科技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产业研究报告篇4

一、调研目的

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运用课程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研究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协调沟通能力,通过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所需的专业素养,更好服务于自身工作。

二、调研内容

学生根据现有所学理论知识基础,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既可在教师给定的选题范围内开展调研,也可以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自行确定调研课题,以便更加有效的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调研课题根据课程设置分为两部分,选题分别如下:

(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1、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调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参观纪念场馆、观看陈列展览、瞻仰历史遗址、寻访革命先烈、聆听“五老”讲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一系列方式,调研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现状,探讨行之有效地思政教育途径,深入教育和积极引导青少年爱国、爱党、爱社会,肩负时代使命,敢于担当,建设美好中国。

2、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结合自身工作和行业特点,分析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调研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写出调研报告。

3、所在家乡青少年精神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当地青少年精神生活状况的调研,了解青少年精神生活基本情况,针对调研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正确的“三观”,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培养,敢于担当,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4、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模式调研。江西革命老区在国家支持和自身努力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提高,但仍居全国较后水平。通过对生产生活条件、产业结构、教育卫生、地方财力、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深入调研,为老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面临挑战调查。对自己所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及农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调查,调查中可采取查看文献、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或选择当地一个或两个有的村庄开展相关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亦可对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变化、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还可以选择城乡结合部农村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治安问题、征地款项的发放使用、劳动力安置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以你的家乡为例,从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社会面貌及百姓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建国70周年社会变迁的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3、城乡居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调查,了解、分析当地居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状况,分析近几年来普法教育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并思考对策。

4、结合所在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进红色文化的创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新时期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研究,可以通过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随机形式在你所选乡村或社区了解基层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状况、党内民主发展状况,了解农村和社区党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及存在问题。

三、调研要求

1、所有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选题范围,必须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2、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选题列出调查计划书(包括调查对象、方法、内容及时间安排),作好调查笔记。

3、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调查报告字数3000字左右。

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明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可靠;结论有理、有据。

四、组织实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以5人为宜)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每人独立提交调查报告。

五、成绩考核

社会实践成绩采用百分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为三档,评分标准如下:

a档:80~100:全面完成社会实践各项工作,选题适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实践方法正确,实践计划设计合理,实践记录完整;调查报告语言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可靠;结论有理有据,字数不少于2500字。

特色农业产业研究报告篇5

   (一)河北农业大学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大致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第一,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先导,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第二,坚持以培养素质优良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中心;第三,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第四,以“一个中心、两个循环、三个层次、四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为基础;第五,兼顾专业特点和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经贸学院t字型人才培养基本理念

   经贸学院的培养理念应该以学校“311”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循环、三个层次、四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与“1+3+n”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密切融合,构建复合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框架。该体系也可形象的比喻为“t”型人才培养体系,即需要有一个较好的专业基础,同时又有较全面的本学科知识,以及综合运用本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校内实践,另一部分是校外实践。校内实践是指在第5学期开设的“证券投资学综合实验”课程;校外实践主要包括金融教学实习和金融部门调查实践。由于金融部门的行业特点,对安全性和私密性要求较高,所以一般很难带领学生到金融部门进行教学实习和调查,所以实践教学的重点就放到了校内。“证券投资学综合实验”课程开设时间仅有2个学年,主要通过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分析证券的走势来帮助他们理解、掌握相关的证券投资理论知识。课程开设后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普遍感到原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也更加好理解。

   三、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专业技能培养相关课程设置较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通过课下的问卷调查显示:49.5%的学生认为现有的课程设置不合理;98%的学生希望在2~3年级学习时期进行实地实习;53.3%的学生认为目前最需要增加面向就业的实务实践型课程;31.8%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投资心理学与理财规划和生涯设计课程,以增强专业心理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2.现有实践教学无特色,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的实践教学大纲基本上和其他财经类院校的大纲一致,重点还是放在股票的分析和研究上,并没有突出农林院校的专业特色。学生经常会有感触,学了这些知识对自己今后找工作有多大的帮助,或者自己有多大的把握可以竞争过来自财经类或综合类院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显示:在问到“你的未来发展方向”时,21.5%学生选择的是证券,1.8%的选择的是保险,24%的选择是银行,4.7%的选择是公务员,43.7%的选择考研,剩余3.7%的选择其他(见图4)。形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现在金融学本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并且学校在教学目标上,没有明确指出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在哪些方面、哪些领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帮助,帮助的力度有多大。3.实践能力提高有限,传统教学方法有待改善目前,实践教学课程的教授方式主要是教师在前面演示,学生跟着练习。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较快,模仿性较强,但是对于培养自我开拓、挖掘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在模仿完最基本的操作后,学生的兴奋程度减弱,重复完几次后就失去了兴趣,整个课程学下来感觉自己的实践能力并没有什么质的提高。

   四、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通过以上的分析,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问题还是教学目标的定位。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与金融专业的整体培养目标相匹配,而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又应该和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相一致。目前,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脱农趋势日益明显,逐渐倾向为纯粹的金融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绝大多数与“三农”无关。尽管他们在校期间学了很多金融类的课程,但无论是在学校的知名度,还是在专业名称上和实际动手能力上,相比较其他财经类和综合类院校的毕业生都缺乏一定的竞争力。高等农林院校一直倡导“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办学宗旨,但为顺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高等农林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还须体现“入主流、有特色”的要求。“入主流”,是指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要熟知金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要跟得上学科的主流发展趋势;“有特色”是发挥最大的优势,把别人不具备的优势做大作强。就金融学专业而言,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应围绕“三农”来展开。所以,农业高校的金融学应该是以服务三农为特色的专业,为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是这个专业的教学使命和天职。针对金融学实践教学更是如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向涉农领域倾斜,培养既懂金融又懂“三农”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河北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的重点培养目标。

   五、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根据重新界定的教学目标得出,提高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完善现有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重新界定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在原有实践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主要强化培养学生涉及“三农”问题的实践能力。首先,要有针对性的对所有涉农股票进行研究。在以往的证券投资实验课上,带领学生分析股票的走势和变动情况时所研究的股票是随机的。现在应有针对性的重点研究涉农股票,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股票的基本原理,又可以使之了解涉农上市公司的特点。其次,要加大期货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国内现有的实物期货市场很大一部分是农产品期货,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很大,同时,期货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现货价格未来的走势,这对收购、储存原材料的涉农生产加工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另外,期货市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套期保值,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可以通过套期保值的方式来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熟练运用这种方法的涉农企业就可以不用担心价格波动对其造成的损失,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生产加工上。而现实的涉农企业对此熟悉的非常之少。通过上述方式对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后,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在处理涉农领域的投资问题上会更加专业,在就业市场上也更具有竞争优势。

   (二)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目前,证券投资实践课程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还比较传统,无法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让学生产生兴趣就必须要让他们全身心投入进来。对此,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研究报告和汇报答辩结合起来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首先,在讲课之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并参加最后的研究报告汇报。其次,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讲授方向要与新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比如在讲授涉农股票时,可以先把涉农股票分类,分为种子企业股票、化肥企业股票、加工企业股票、养殖企业股票等,之后再分析不同类型涉农企业的生产特点、发展周期和波动因素。在课堂讲授的同时,给各小组布置任务,要求各小组自行选择股票进行分析,并对未来走势进行预测,形成一份研究报告,其中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总结4个方面。最后,要求每个小组推选1~2名同学到台前来用ppt演示其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学生最终的期末成绩根据其所作的研究报告水平来决定,研究报告的得分由课堂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打分决定。每组组长根据其组员的工作贡献在该组得分的基础上乘以适当的比例得到组员的最终得分。通过这种转变,证券投资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由“只是老师讲授”,变成“学生自己主动学”,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教师在其中更多的是起到指导、辅助作用。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既使得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证券投资知识、把握金融市场的变动,又可以培养他们自己动手、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恰恰是以往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忽视的内容。

   (三)聘请校外客座讲师,尝试构建产学研实习基地

   上课教师理论基础比较强,但毕竟不是专职的金融从业人员,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模拟,也与实际工作环境有差异。要想提高金融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证券投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金融机构的参与。因此,可以邀请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业专业人才进行联合授课,特别是针对一些与实际操作联系紧密的内容,可直接邀请校外专业人士授课或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讲解。这种模式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金融业的发展动态和实际操作,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从金融专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可以尝试与金融企业或机构签订校企联合协议,筹建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实习是一种直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也是学生最希望的实践形式,同时又是金融学专业最欠缺的实践形式。通过早期的企业实习锻炼,学生可以及早地发现自己需要学习什么知识,在哪方面还有欠缺。这样,在回校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意识地针对上述相关不足进行弥补性的学习。此外,学院还可以派出教师,针对金融企业存在的问题,帮助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学院还可以优先向基地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既解决了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提高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

特色农业产业研究报告篇6

人才资源内涵及其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报告省人事厅陈仲方等

浙江省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政策调研报告

省人事厅余良伍等

浙江民营企业人才资源开发调研报告省人事厅袁中伟等

民营企业引进国外智力新模式调研报告省人事厅黎雯等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管理体制

的调研报告省人事厅郑才法等

关于县市区机关党建工作情况调研省直机关工委周健等

关于对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省直机关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和建议省直机关工委韩海鹰等

关于2004年对省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

问卷调查情况初析省直机关工委孙兆友等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省交通厅赵詹奇等

浙江省对接长三角交通规划的调研报告省交通厅赵詹奇等

浙江省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的研究省交通厅赵詹奇等

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实施交通新跨越战略

省交通厅赵詹奇

地方党委进一步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的领导核心作用研究省委办公厅舒国增等

关于浙江省体育场地发展建设的调研省体育局杜兆年等

我省司法行政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实践与思考省司法厅胡虎林

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省司法厅吴强军

监狱民警违法违纪现象中的“熟人社会”文化影响

省司法厅储雪青等

保障社会公正的制度创新省司法厅陶时梅等

关于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的

几点思考省司法厅陈志忠

关于监狱警力资源配置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

省监狱管理局何剑等

刍论执法监督机制的创新省司法厅潘广俊等

关于市县政府负债情况的调研报告省审计厅谢力群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省审计厅岑国荣

关于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的调查报告省审计厅吴桂英

加强审计能力建设提升审计监督水平省审计厅陈焕昌

当前政府投资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省审计厅王小龙

赴美药品监管培训考察情况的报告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卢永福

我省保健食品行业状况调研报告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郑菊香

比较国际药事法规浅谈我国执业药师立法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赵光云

山参市场监管的难点和对策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苏志良等

对促进浙江医药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黑振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调查研究

省委统战部徐建华等

关于统一战线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服务

的调查与思考省委统战部金向阳等

新世纪新阶段工商联工作研究报告温州市工商联吴祖联等

关于小庙小庵的思考黄岩区委统战部王华平

关于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

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问题的调研报告省委统战部课题组

构建公共产品投入管理运营新机制加强

和改进公共产品供给宁海县委办、县府办

培育提炼宁海精神?摇提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支撑力

宁海县委宣传部

坚持科学发展观?摇加速结构调整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

宁海县经贸局

关于主动融入杭州都市圈实现德清经济社会

新跨越的对策研究德清县委杨建新

关于我省动画业基本情况及今后发展思路的调查报告

省广电局林吕建

关于浙江影视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省广电局林吕建等

关于探索广电行政管理新路的调查报告

省广电局胡瑞庭等

关于我省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工作的调查报告

省广电局铁国强等

关于迪士尼动画产业的考察报告省广电局傅宏章

实施“三大提升”战略打造中国五金名城永康市委吴彩星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一体化步伐永康市政府李秋华

做大做强东阳人经济发展繁荣东阳经济东阳市委徐跃进等

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的初步研究

省卫生厅李兰娟等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省卫生厅杨敬等

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措施省卫生厅叶真等

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省卫生厅叶真等

浙江省卫生监督工作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省卫生厅杨敬等

浙江省城镇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报告省民政厅王先益等

浙江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

扶持情况调查报告省民政厅钱国女等

浙江省行业协会发展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省民政厅陈金伟

金华市婺城区罗埠敬老院考察报告省民政厅沈佩玲

浙江省社会团体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省民政厅陈照贤

关于进一步加强平湖效能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平湖市委盛付祥等

让“插花生根”―――论开放型经济带动

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平湖市委万亚伟

平湖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现状和发展模式研究

平湖市政府马雪腾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

更快更好发展秀洲区委裘东耀

发展中心城镇联动城乡一体秀洲区委胡建丰

关于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区的调研秀洲区经贸局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桐乡市委陈越强

市级公共财政建设框架的研究桐乡市政府费建文

着力扶持、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摇加快推进

工业结构调整桐乡市发改局江锦松等

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推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海盐县委章剑

开展县级机关中层干部公开选拔的实践和思考

海盐县委组织部徐桂华

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县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

海盐县委宣传部许晴

体现正确政绩观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考评体系

的若干思考秀城区委戴锋

加快推进秀城区城乡一体化的对策措施秀城区委赵树梅

努力克服要素制约促进全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秀城区政府魏建明

城镇社区党建工作的难点和对策研究

海宁市委组织部朱建国等

提升海宁块状经济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海宁市委政研室郑进良等

适应新形势实施新举措促进镇工业区健康快速发展

海宁市政府许煜威

现代化进程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研究

嘉兴市委党校谢方意等

区域性城际轨道公共交通发展研究嘉兴市发改委包跃跃

关于农村老年妇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调查与思考

嘉兴市委宣传部谢立昕等

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研究嘉兴市委政研室刘政贵等

为了共同的明天嘉兴市委政研室钮月终

嘉兴市固定资产投资与产出效果研究嘉兴市统计局李国明等

关于提升嘉善综合竞争力的思考嘉善县委高玲慧

探索建立浙江现代警务机制省公安厅张景华

建立健全保障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机制省公安厅马基

深化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工作要善于抓问题省公安厅董晓伟

大力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省公安厅郑兴军

加快建立我省社会治安评估体系省公安厅黎伟挺等

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省公安厅王海华

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需求

的理论思考及工作实践嵊州市委陈月亮等

嵊州市乡镇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嵊州市委组织部陈建国等

在宏观“倒逼”中奋发有为―――关于主动适应宏观

调控的实践与思考绍兴县委徐纪平

下好市域一盘棋推进城乡一体化诸暨市委陈长兴

培育产业竞争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国际制造中心

诸暨市政府张仲灿

创新“枫桥经验”创建“平安诸暨”诸暨市委孟法明

不断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实现诸暨民营经济“二次飞跃”

诸暨市政府张仲灿等

建设大社保实现全覆盖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

社会保障网上虞市委任其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执政能力着力推动

上虞经济社会政府三大转型上虞市政府徐文光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上虞市委卢一勤

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八八战略”率先走出区域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绍兴市委王永昌等

发展提升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的调研报告

绍兴市政府王永昌等

论欠发达山区县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开化县委马东泉

创新筹资机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

开化县政府徐鸣华

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推进工业化进程开化县政府张伟刚

加快推进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及机制研究

省农业厅程渭山等

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研究省农业厅傅志国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构建稳定的粮食生产体系

省农业厅朱志泉

推进农产品出口是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的重要途径

省农业厅赵利民等

浙江省纯农户增收问题研究省农业厅赵兴泉等

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加快蚕业产业化发展

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吴海平等

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维积极推进

农村劳动力转移镇海区委张才国

对农民市民化问题的若干思考镇海区委办顾国芳等

对解决外来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镇海区委办高岭夏

“十一五”时期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研究省农办邵峰

浙江省反贫困调研报告(1978年―2003年)省农办王良仟

关于粮农增收问题的调查和建议省农办童屏雄等

浙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对策研究省农办顾益康

大力实施“东引台资”战略进一步扩大利用台资

的调研和建议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陈华珊等

挖掘对台工作资源发挥“大陆新娘”在促进

祖国统一中的重要作用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林呈生等

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积极引导

和培育浙江海洋新兴产业省海洋与渔业局叶鸿达等

关于对渔船船东实施法人化管理的调查报告

省海洋与渔业局刘向东等

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讨省海洋与渔业局俞永跃等

浙江省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省海洋与渔业局余匡军等

关于在浙江省率先建立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

的研究报告省海洋与渔业局刘向东等

以布局调整为突破口以营运机构为重点加快推进

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省政协“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调研组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韩春根等

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省政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课题组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统筹城乡发展

的历史选择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蒋志华等

关于杭州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一期工程的视察报告

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郑新浦等

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群众工作的情况调查省委组织部胡坚等

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问题研究报告省委组织部叶洪芳等

以建立完善行政服务中心为载体?摇努力推进窗口

单位机关效能建设省委组织部章斐龙等

社区人防宣传教育现状及对策省人民防空办公室赵德兴等

我省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发展对策调研

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崔一帆等

依托人防(民防)构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

机制的调研报告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李杭等

浙江省农村电影调查及其产业化发展走向省文化厅陆耀亭等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省文化厅陈智伟等

“十五”期间浙江省文化文物发展情况调查分析省文化厅李俏

深化改革?摇增强活力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省文化厅杨建新等

关于当前省文化厅厅属艺术表演团体改革试点

单位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省文化厅杨建新等

关于我省世界遗产申报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省文物局陈文锦等

关于涉土违纪违法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省纪律检查委员会陈川

以构建惩防体系为主线着力打造廉洁浙江

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张伟斌等

坚持科技兴林全面推进浙江林业现代化建设

省林业厅蓝晓光

当前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建议

省林业厅陈铁雄等

提高我省森林火灾扑救指挥效率刻不容缓省林业厅陈龙你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调研报告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杨烨等

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分析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林耘等

我省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李会光等

浙江省现代物流标准化发展对策研究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陈旭东等

2004年浙江省独立学院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省教育厅蒋胜祥等

高教园区:大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省教育厅金一斌

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资源需求及对策研究

省教育厅计财处

浙江省省属高校科技人才存量与流动及效果

的统计分析报告省教育厅郑继伟等

加强风险管理?摇化解“成长中的烦恼”―――国家助学

贷款风险管理的实践和思考省教育厅陈龙春等

加快完善浙江省国有资产监管营运新体制

省国资委国资监管体制课题组陈正兴等

2003年度省级授权经营考核情况分析及完善授权经营责任制

对策建议省国资委授权经营考核课题组陈正兴等

省直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省国资委国企党建课题组李德忠等

省属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报告

省国资委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课题组陈正兴等

浙江民营企业利用外资调查研究

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杨祖成等

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工具加强出口收汇风险管理

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何敏等

降低商务成本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我省利用外资

的调研与建议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傅杜尔等

关于探索建立衢山自由贸易港区的设想

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张钱江等

浙江省国货复进口情况及其效应分析

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高秀玲等

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纲要研究报告省科技厅

提高我省科技计划管理效能研究省科技厅调研组

引进大院名校?摇共建创新载体?摇推进区域创新建设

省科技厅

科技行政职能精简授权下放和事务委托调研报告

省科技厅调研组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科技支撑研究

省科技厅

浙江省实施阳光规划机制研究省建设厅陈继松等

关于构筑施工安全事故防范机制的对策研究

省建设厅赵如龙等

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若干思考省建设厅张耀深等

浙江省建设市场诚信廉洁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省建设厅贾宝林等

浙江省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

省建设厅陈继松等

宏观调控下的新发展机遇三门县委尹学群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结构的演变趋势与立法安排

黄岩区政府徐亦平

对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若干产业基地的几点思考

温岭市委王金生

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理性思考温岭市政府王建平

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温岭市委叶海燕

关于路桥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路桥区委陈惠良

民间资本流动与地方政府作为路桥区政府虞选凌

路桥区完善地方党代表工作的探索与思考路桥区委李志坚

关于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分析及对策建议

临海市政府尤福初等

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临海市政府郑金法

放大了的城市经济―――临海人在外投资创业的调查报告

临海市委办陈永华等

推进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

发展的战略思考仙居县委李跃程

发展仙居生态经济的调查与思考仙居县政府柯昕野

关于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调查与思考仙居县委赵益春等

玉环县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浅探

玉环县政府陈伟义

关于玉环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分析与对策思考

玉环县委办王国忠

关于CSR、Sa8000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利弊分析

与对策思考玉环县委办萧诗跃等

透视“环洲现象”玉环县委办萧诗跃

加强干部动力机制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玉环县委办沈宛如

坚持“工业立区”倾力打造长三角南翼重要

的先进制造业强区椒江区委办李红顺等

城中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椒江区政府高敏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打造生态型“药谷”

椒江区委办李红顺等

关于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台州市委政研室赵加福等

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台州市委政研室赵加福等

新时期加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台州市委政研室吴志刚等

台州市建立健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

的实践与思考台州市委政研室吴志刚等

余姚市科技创新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余姚市委政研室余烽等

看“塑料王国”怎样从河姆渡畔崛起

余姚市委政研室丁志明等

深化实施宁波口岸“大通关”建设对策研究

宁波市政府邬和民

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积极参与长三角

经济一体化对策研究宁波市政府余红艺

宁波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研究

宁波市政府陈炳水

宁波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研究报告

宁波市政府成岳冲

宁波市进一步增强资源要素供需平衡能力研究

宁波市政府邵占维

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宁波市纪委罗悦明等

加强我市政法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宁波市委政法委郑匡宇等

关于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

的调查报告宁波市委宣传部冯建波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问题的调查报告

宁波市委组织部郁义康等

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考

宁波市委政研室郁伟年等

关于跨区迁移农户经济权益问题的调查报告

宁波市委政研室郁伟年等

关于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调研报告宁波市委政研室郁伟年等

努力将慈溪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慈溪市委徐明夫

江北区行政效能问题调研报告江北区委政研室吴巍

城市化进程中的村级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江北区委政研室邹刚

走出一条和谐的城市化之路江北区委政研室吴巍等

北仑港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北仑区委姚力

顺应发展大势实现战略调整北仑区政府叶双猛

北仑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思路调研北仑区政府俞雷等

金华市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金华市委徐止平

加快中心镇建设推进城乡现代化进程金华市委陈昆忠

确立四个理念提高四种能力金华市委王海超

群众观与政绩观金华市委阎寿根

“零距离”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婺城区委办李英等

依法科学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思考

金东区委宣传部吴晓华

突破要素瓶颈制约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金东区政府王国强

金东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金东区委朱恒钱

兰溪市城市规划中的产业布局问题初探兰溪市发展计划局

新时期新兰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兰溪市委宣传部

以科学发展观把欠发达地区培育成新的增长点

武义县委金中梁等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成功尝试武义县委骆瑞生等

武义南部山区农民“超市现象”调查与思考

武义县委办金中梁等

欠发达地区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

磐安县课题组徐建华等

规范权力运作强化监督制约磐安县委郑樟根等

欠发达地区发展模式转变与政府行为问题的探讨

磐安县政府陈志身

当前我省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省统计局陈红等

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省统计局朱飞飞

浙沪苏主要城市生存成本比较省统计局城调队平旭珍等

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生存状况及对策建议

省统计局城调队程定尧等

浙江能源、原材料紧缺对企业的影响调查

省企业调查队严勤芳等

浙江企业迁移动因及其影响研究省企业调查队徐海彪

扶农政策力度加大,措施落实有力,耕地利用率提高

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张兴华等

浙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建议

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张兴华等

关于我省医药化工行业的调研报告省环境保护局李泽林等

加强杭嘉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摇推进长三角

环保合作与交流省环境保护局肖军等

关于我省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市场化的思考

省环境保护局周惠良等

关于永康市全面整治小冶炼污染调查报告

省环境保护局陈茜等

浙江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植物措施应用调研报告

省水利厅褚加福等

浙江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调研省水利厅黄建中等

浙江工业化进程中用水特征调研报告省水利厅黄建中等

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省水利厅章国方等

浙江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投资机制调研报告

省水利厅陈岳军等

社会转型期群体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衢州市委政研室徐延山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衢州市委厉志海等

关于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研究衢州市委组织部尚清等

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内涵式开源衢州市委政研室徐宇宁等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衢州市委政研室朱建华等

衢州市关于县(市、区)领导班子政绩评价

机制建设的调查与研究衢州市委组织部章文彪等

打造城市品牌展示城市特色创建最佳人居环境

龙游县委邹烽等

建设全国特种纸基地构想龙游县委王良春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扶贫攻坚新突破

衢江区委江汛波等

以理念创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衢江区政府办陈建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三农”工作理念

衢江区委陈锦标

党员多重组织生活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江山市委组织部徐晓光

发展县域经济要走特色之路江山市政府傅根友

实施“二次提升”战略打造竹木加工大市江山市委徐朝金

科学运用财政杠杆激活经济发展内力江山市委吴雪桦

关于我县民间投资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常山县委办徐焕凤等

对加强我县外出党员教育监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常山县纪委章金凤等

关于我县生态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常山县委徐常青等

以集聚、集群、集约为导向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柯城区委吴国升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柯城区委吴国升

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柯城区政府金运成

执政能力建设在基层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柯城区委蔡晓春

义乌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义乌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毛湘宏等

加快瓯海区三产发展的思考瓯海区委政策研究室吴海敏

关于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和生产发展问题的思考

龙湾区委办殷乐人

加快龙湾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龙湾区政府张纯一

农村集体二、三产留地开发管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龙湾区委农办夏哲宇

鹿城区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鹿城区经贸局课题组

明确鹿城发展定位?摇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鹿城区发展计划局课题组

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永嘉县委方勇军

永嘉山区农民增收若干问题的思考永嘉县政府郑秋文

永嘉县工业产业提升初步思考永嘉县政府谢崇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平阳县政府仇杨均

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平阳县委办苏立盛等

论新时期村民自治框架下的乡村关系

平阳县鳌江镇委徐定锦

“问题村”的启示和加强村级执政能力建设的

思考瑞安市委钱建民等

进一步规范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的对策建议

瑞安市委政研室施巨耀等

关于建立重点农产品风险补偿机制的建议

瑞安市农林局王永旺等

关于开展农村外出人员党建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乐清市委组织部郑建海

乐清市非公企业统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乐清市委统战部高玉凤

在外乐清人投资创业情况调研报告乐清市委政研室朱迁进等

全面接轨温州“一港三城”建设?摇加快推进

苍南跨越式发展苍南县委余梅生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破解三农问题几点思考

苍南县政府章方璋

对苍南县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安置问题的思考

苍南县政府王宗泽

浅论欠发达地区奔小康工程文成县政府吴开锋

欠发达县县委书记实践求真务实观的探索和思考

文成县委陈作荣

全面推广峰门整乡搬迁脱贫经验?摇加快偏远

乡村农户下山脱贫步伐泰顺县委周维亮

浅析欠发达山区少数民族下山脱贫奔小康

工作存在的困境与对策泰顺县委洪碧玲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摇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泰顺县委夏志笔

改进财政管理体制?摇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洞头县委任玉明等

对温州人“走出去”情况的调查和思考温州市委李强

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摇加快政府

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温州市政府刘奇

正确把握金融运行态势?摇积极应对国家加强

宏观调控后的新形势温州市政府阮晖

城镇城市化发展及其体制障碍研究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翁锦武等

转变理念?摇改进方法?摇加快欠发达地区奔小康步伐

温州市政协包力群等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摇全面建设“海上象山”象山县政府周江勇

湖州市城市化与城镇布局策略研究湖州市委政研室潘钜利等

关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

基地的对策研究湖州市委办钟鸣等

关于全面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快政府管理

创新的调研报告湖州市政府办吴建军等

关于行政审判与依法行政关系的调查

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汪少华等

农村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对策措施

南浔区委组织部许宏等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情况

的调研报告南浔区政协工委顾进才等

南浔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及对策南浔区司法局吴兴权等

浙江省网络与信息安全调研报告省信息产业厅茹惠素等

浙江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报告省信息产业厅邓国强等

浙江省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省信息产业厅陈大信等

台湾信息产业发展对我们的启示省信息产业厅陈大信等

关于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省信息产业厅叶政波等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摇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省发改委毛光烈等

浙江推进城乡一体化对策思路研究省发改委刘亭等

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防止重复建设问题研究

省发改委史久武等

在全省推行“零土地技改”和“无土地招商”的对策建议

省发改委姚作汀等

浙江省利用外资产业导向和合理布局思路研究

省发改委黄勇等

开发海水淡化产业已是时机省发改委史久武等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浙江发展模式转型省发改委刘亭

对我省重大项目资金筹措情况的调研报告省发改委吴华海等

关于我省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调研报告

省发改委姚作汀等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路丽水市委楼阳生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摇加快丽水市“十一五”生产力布局

丽水市委刘希平等

丽水“生态市”建设中的经济发展研究丽水市委政研室李卫良

欠发达地区内源性民间力量的思考丽水市委政研室杜光

欠发达乡镇农民增收问题思考丽水市统计局汤陈联等

欠发达地区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缙云县委蔡步雄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摇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缙云县政府武昌

关于缙云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缙云县委办连小敏

在变与不变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云和县委吕文明

云和县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思考云和县政府王峻

关于我县“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实施情况

的调查报告云和县政协调研组符香环

松阳县人均GDp1000美元后的发展思考

松阳县发展计划局毛胜法等

“松古盆地”战略地位的再思考松阳县发展计划局毛胜法等

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庆元县委蔡小华等

欠发达地区干部队伍现状的思虑庆元县委熊佩飞

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浙西南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庆元县政府柳向阳

强化产业规划?摇突破瓶颈制约?摇着力培育旅游朝阳产业

龙泉市委刘海明

发展新型工业壮大龙泉经济龙泉市政府应勇军

欠发达地区社会中介机构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龙泉市府办叶新亚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莲都区委陈瑞商

如何解决丽水城区工程建设政策处理难问题

莲都区政协朱祖新

新形势下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莲都区委项旭平

强化培训?摇促进就业?摇青田县切实加快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青田县委卢春中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摇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青田县政府邝平正

关于2005年移民工作的几点思考青田县委杜兴林等

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探索传承与发展的新路

遂昌县政府徐炳东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看法与建议遂昌县政府蓝跃慧

大力培育中小企业?摇努力优化产业结构遂昌县政府尹建中

关于实现我县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景宁县委林一

以统筹的理念指导景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景宁县政府雷萍

对我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思考景宁县委钟昌明

浙江省培育国际性产业集群战略研究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朱李鸣等

提高我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傅金龙等

浙江省“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深入

研究的若干问题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傅金龙等

“十一五”时期浙江空间发展结构研究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朱李鸣等

推进我省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傅金龙等

关于加快推进富阳城乡一体化的对策与思考富阳市委佟桂莉

关于富阳建设生态市的调查与思考富阳市政府戚哮虎

深化“建设者工程”?摇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富阳市委宣传部章刚良

有关余杭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些思考余杭区政府周膺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余杭区委宣传部沈旭微等

发展特色块状经济?摇做大做强家纺产业余杭区政府刘庆龙等

落实科学发展观?摇正确处理生产、生活、生态关系

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办洪航勇

推进城乡一体化?摇全面建设科技城的实践与思考

杭州高新区(滨江)管委会、政府办张耕

关于加强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调查与思考

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组织部课题组沈孔良等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江干区委暨军民

关于加快推进江干区新型农居建设的调研报告

江干区人大常委会许樟水

关于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的几点思考江干区政协蒋妙玉

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对工青妇工作领导的几点思考

建德市委梁建华

关于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项目启动运作的思考

建德市政府杨军等

建德市“环三江口经济圈”建设思路深化研究

建德市委赵纪来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西湖区委周妙兴

关于推进城市化战略中相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西湖区委吴国良

关于加强社会稳定工作的调查与研究西湖区委政法委张岐等

关于萧山基督教地方教会的调查、思考与对策

萧山区委统战部邱有来

培育萧山资本市场拓展直接融资新渠道萧山区政府谭勤奋

杭州市萧山区推进发展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萧山区委政研室何利松

打造休闲度假胜地建设旅游经济强县淳安县委郑荣胜

新阶段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淳安县委蒋建安

机关效能建设中推进干部素质工程的对策研究

淳安县委余永青

淳安县医疗体制改革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现状

与发展研究淳安县政府陈新华

淳安生态县建设思路及对策研究淳安县政府程锋等

我区社区服务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上城区政府宦金元等

加快科创中心发展的对策研究上城区科技局金承涛

上城区历史建筑保护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的思路与建议上城区政府刘志安等

试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作思路拱墅区委办范永晨

对拱墅区“无户口、无住房、无职业”归正人员

基本情况的调查拱墅区司法局严洁如

突出流动人口治安源头管理的有益尝试

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分局赵一龙等

以人为本五位一体五力合一不断探索现代化

新型社区建设新路子下城区委翁卫军

加快职能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下城区政府傅力群

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下城区委宣传部杨国琴等

突破旧思维跳出“三农”谋增收桐庐县委邵胜

建立健全教育防范机制加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桐庐县委竺泉海

整合教育资源?摇强化党校建设桐庐县委王斌鸿

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大力推进临安特色制造业

基地建设临安市委王宏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较快发展

临安市发展计划局陈伟民

临安市成为长三角强县(市)第一方阵重要一员

的可靠性报告临安市统计局汪其顺等

杭州市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研究

杭州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余生瑞等

城市化过程中资金筹集和平衡问题研究

杭州市财政局陈锦梅

关于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的调查和思考

杭州市政府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周开疆等

“四改联动”政策实施情况调查报告杭州市统计局顾晓奋等

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制高点研究杭州市政府课题组

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深入推进反腐

倡廉治本抓源工作杭州市委叶明

按照职业规律培养人,以职业岗位使用人,树立人人都可以

成才的观念杭州市京杭运河综治与保护开发指挥部谭毅

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新昌县委周克文

因地、因时、因级制宜实施城乡统筹的方略新昌县政府夏久传

舟山建设全国重要战略物资储运基地的调查与思考

舟山市政府办李善忠等

舟山市打造国际海员培训基地的调查与思考

舟山市政府冯淑仙等

大力发展游艇业加快培育海洋旅游新增长点

舟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严海鸥等

关于推进海水淡化技术应用解决舟山水资源

不足的调研报告舟山市经济建设咨询委姚德隆等

发挥港口优势全力打造舟山临港重化工业基地

舟山市经贸委贺永定等

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江东区委宋伟

关于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工作的调查报告吴兴区委杨建明等

关于我区农婚知青问题的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意见

吴兴区委办朱震鸣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浙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陈小恩

浙江省技术工人紧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思考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陈小恩

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被征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探析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潘忠弟

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研究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沈雪芬

浙江省城乡统筹就业现状与趋势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陈诗达等

强化海上治安综合治理打造“平安渔场”的调研报告

省委政法委夏阿国等

建设“平安浙江”?摇构筑和谐社会―――浙江省实践“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调查省委政法委夏阿国等

发生发展规律及防范工作研究

省委政法委宋光宝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摇构建处理涉法上访经常性

工作机制省委政法委等

刑事证人到庭作证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省高级人民法院王幼璋

对当前“农嫁女”涉法纠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省高级人民法院包祥水等

加强人民调解促进社会和谐省高级人民法院杨育林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经营的门槛省高级人民法院童兆洪

当前土地征用行政案件审判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省高级人民法院江勇

关于长兴县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情况的调研

长兴县委农办徐等

安徽省居巢区、和县发展农业产业化

情况的考察报告长兴县委政研室蒋继康

正本清源着力培育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省企业调查队储小华

浙江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省企业调查队严勤芳等

浙江企业集团人才引进状况研究省企业调查队沈国良等

浙江大企业集团跨区域经营状况研究省企业调查队沈国良等

加快我省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的对策研究省经贸委丁耀民等

浙江企业制造过程信息化研究报告省经贸委郑一方等

浙江省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省经贸委凌云等

《浙江省工业发展“十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省经贸委沈陇声等

关于改进和加强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省人大办公厅课题组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县(市、区)宣传思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省委宣传部课题组

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扎实有效服务“八八战略”

省检察院庄建南等

浙江省养老保险“双低”政策引发的思考省政府办公厅陈广胜

特色农业产业研究报告篇7

加快建设资源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倾力打造中国钒攀枝花科技与信息钛之都

攀枝花市二半山区水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二半山区水果生产调查报告尧美英;

曲纹紫灰蝶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危害和防治王大绍;

芒果实生苗育苗技术胡永莉;向裕华;

大蒜露地栽培技术黄艳;刘琼;李华兵;

攀枝花黑山羊不同营养水平舍饲育肥效果比较杨鹰;韦雷飞;陈明华;杨应东;文建国;邹成均;

米易县动物检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梁斌;

攀枝花市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现状分析张江平;

钢筋混凝土加固45米砖烟囱拆除爆破林代恒;

在松散体上修建陡坡铁路实践谢代洪;

攀钢校准实验室的期间核查及方法谢永平;王月华;

气相色谱仪在食品安全卫生检测中的应用、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廖海燕;

蔬菜贮藏10天内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张秀英;黄显明;

浅析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刘庆华;

攀钢马家田尾矿资源产业化应用研究取得成功

攀枝花市民营企业钒钛磁铁矿表外矿综合利用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科技合作之花结硕果——低合金高强度钢锤头实现产业化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我市农业科技“110”实现全覆盖

早春枇杷控时成熟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研成果鉴定

攀枝花市“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选育”项目取得重大科研成果

打造优质烟叶基地科技提供持续动力——“攀枝花烤烟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一百个脚印,一百次期望贺《攀枝花科技与信息》出版100期

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路线图咨询会成功召开

征稿启事

在攀枝花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赵爱明;

在攀枝花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赵辉;

借鉴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加快攀枝花现代农业发展——攀枝花市农业考察团赴台考察报告攀枝花市农业考察团;

赴云南保山考察后对攀枝花现阶段发展香料烟的思考建议吕婉茹;向裕华;潘海平;范洪梅;

对攀枝花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李仲先;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财政研究

攀枝花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优化完善工业园区产业布局推动攀枝花城乡一体化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刘德顺;王玖斌;司海平;蒋大忠;李正红;

对攀枝花特色农业项目的思考刘一民;

钢渣桩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马盛国;

浅谈山区改建公路涵洞设计及病害处置毛毅;

科技部973项目工作总结交流会在攀成功召开

攀钢415万重奖研发

全国首条脱硝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生产线在攀投产

西南地区首批纯钛锭在攀出炉

攀钢首个钛板卷问世

攀枝花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米易成为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县”

攀枝花市环境质量变迁谭德彪;

224t机车土场移动铁路线运行方案选择谢代洪;

提高发电厂杂排水的回收与利用措施攀枝花科技与信息景海都;

HDC高防护等级控制箱(ip54)的研究张晓茹;黎爱军;

攀枝花地区红龙草快速繁殖与养护管理技术研究黄荣;黄秀华;孟茹;李娟;

攀枝花市喜添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农业科技园区(试点)

强化农业科技示范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刘一民;卢明;

提升攀枝花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措施陈明华;

气象预报在打造攀枝花特色农业中的作用毛家勋;吕忠东;杜成勋;王玉宝;

攀枝花市烤烟热量资源分析李一平;杜成勋;毛家勋;

米易县早春枇杷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杨建平;

攀枝花钢城集团球团厂再获两项国家专利

攀钢首批高强度级别115Re热处理钢轨诞生

攀枝花打造百亿产值太阳能基地

攀钢高档钛白粉质量攻关获重大突破

攀钢新型汽车结构用热轧钢板达国际先进水平

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攀枝花旅游业策略分析熊姝闻;

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熊姝闻;Http://

2005~2009年攀枝花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李兴华;康国建;涂萍;唐明超;

对“农民教农民”培训模式的探讨刘一民;

二滩水电站水库对局地气候影响分析陈永琼;李阜樯;杜成勋;彭光辉;

攀钢密地选矿厂进一步提高铁精矿质量可能性探讨郭明彬;

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的进展与展望刘松利;张雪峰;

高钛型高炉渣利用现状与技术开发建议杨保祥;

利用高钛型高炉渣提钛残渣制砖的研究张继东;杨仰军;赵青娥;李开华;

高钛型高炉渣提钛技术与非高炉炼铁技术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的影响邹建新;

桥式抓斗起重机车轮啃道原因分析及对策刘婞;

攀枝花市烤烟降水资源分析杜成勋;李一平;陈永琼;吕忠东;

攀枝花市“城市一卡通”建设研究报告刘军;

赴成都及其周边地区山羊产业考察报告陈明华;杨应东;黄秀君;邹宇恒;

攀枝花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胡生富;施懿宏;胡旭;

我国转底炉工艺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浅析周渝生;郭玉华;许海川;谢国海;

直接还原炼铁工艺现状及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处理工艺选择杨保祥;

增设安宁河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必要性的探讨谭德彪;

高温胶结炉渣场地桩基成孔施工工法康军;李登;

攀枝花地区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顾国栋;李恒;沈杰;

苍溪雪梨高接翠冠技术尧美英;李桂珍;甲卡拉铁;周文静;滕志;胡永莉;

优质肉兔场和兔舍的规划与设计葛盛军;金海平;吴翠平;张剑;熊联君;李先荣;

攀枝花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被批准为高等学校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攀枝花在全省率先应用技术路线图方法制定“十二五”规划

攀枝花市农村人才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分析李洪春;

攀枝花市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重点示范点课题通过省级验收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攀枝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直接还原铁在我国钢铁工业中的作用及前景展望赵庆杰;李艳军;储满生;魏国;王治卿;董文献;

特色农业产业研究报告篇8

(一)工作目标:按照“抓龙头、铸链条”的要求,重点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填平补齐和上下游配套,梳理形成拓展延伸产业链路线图。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条件,深入研究分析,提出产业链延伸需求和对接央企、民企、外企的潜在业主单位,策划生成一批重点项目,指导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有针对性地开展三维项目对接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提升和完善我市现代工业体系。

(二)工作重点:在充分利用“十二五”产业专项规划和已有产业梳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以下工作:

1、把握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分析我市的产业规模、产品结构、市场需求、产业链、布局、园区发展和国内外行业发展态势等。其中重点对我市已形成的产业链、尚未形成的产业链以及已有产业链中的缺失环节等进行分析。

2、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从产业链发展条件和需求出发,在原有产业链梳理成果和相关产业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方向和重点,明确链条和各个环节,策划生成产业链项目。

3、提出对接合作建议。针对产业链的环节,重点在央企、省属企业、民企500强、世界500强和省内外知名企业中提出潜在的投资方和市内合作方,策划提出对接合作项目及项目的布点建议。

二、工作要求

产业梳理成果建议以《市重点产业梳理报告》形式体现,包括一个总报告和11个分报告,总报告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撰写,分报告由市直有关部门牵头研究撰写。各级各部门要在产业梳理后进一步深化项目策划和与央企、民企、外企的对接合作工作,主要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填平补齐和上下游延伸的重大项目寻找对接合作重点对象,加强联系和跟踪推进,及时反映对接中存在的困难和需要提请解决的问题。具体要求如下:

(一)坚持三个突出

1、突出龙头培育、链条延伸。促进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拓展,抓大项目、大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集聚发展上下游企业。

2、突出发展定位、优化布局。按照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与产业基础,统筹产业空间布局,确立差异化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区域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

3、突出转变方式、保护生态。切实把好新上项目的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珍惜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二)总报告:《市重点产业梳理总报告》,具体内容为在深入研究分析全市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龙头培育、链条延伸的具体方案,包括项目策划、合理布局、协调机制和统筹推进(包括优势互补、飞地管理)等的举措。

总报告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汇总编制。

(三)分报告:由机械(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林产加工、纺织服装、冶金建材、精细化工、矿产资源加工、生物、旅游养生、商贸流通、创意等11个重点产业梳理分报告组成。各分报告要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条件,深入研究分析,提出产业链需求和潜在的合作双方,策划生成一批重点项目,填补产业链的空白。

1、机械(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业,由市经贸委负责组织梳理编制。

2、农副产品加工业,由市农办负责组织梳理编制。

3、林产加工业,由市林业局负责组织梳理编制。

4、纺织服装业,由市经贸委负责组织梳理编制。

5、冶金建材业,由市经贸委负责组织梳理编制。

6、精细化工业,由市经贸委负责组织梳理编制。

7、矿产资源加工业,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梳理编制。

8、生物产业。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梳理编制。

9、旅游养生业。市旅游局负责组织梳理编制。

10、商贸流通业。由市经贸委负责组织梳理编制。

11、创意产业。由市经贸委负责组织梳理编制。

(四)报告格式:报告格式要求统一,内容包括:产业现状和趋势、产业链分析、产业发展重点、对接合作建议等四个部分(具体可参考省上产业梳理分报告)。此外,为了配合完成总报告,要求各分报告撰写单位从分报告中提炼一份摘要,字数控制在3000-5000字,提供给主报告撰写单位。

三、任务分工

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落实好各方面力量,合理分工协作,落实责任。

(一)市发展改革委:产业梳理工作牵头单位,与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共同推进产业梳理工作。主要负责产业梳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内容的总体把握,做好与“十二五”规划、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具体负责总报告和生物产业分报告的梳理、起草工作。

(二)市经贸委(商贸办):具体负责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冶金建材和商贸流通等重点产业分报告的梳理、起草工作。负责全国民企500强和部分省内外重点企业发展规划、产品优势的收集、整理和竞争力分析,针对我市产业梳理成果,提出对接合作意向和建议。

(三)市农办:具体负责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分报告的梳理、起草工作,并针对我市产业梳理成果,提出我市农副产品加工领域的三维项目对接合作意向和建议。

(四)市旅游局:具体负责旅游养生产业分报告的梳理、起草工作,并针对我市产业梳理成果,提出我市旅游养生领域的三维项目对接合作意向和建议。

(五)市林业局:具体负责林产工业分报告的梳理、起草工作,并针对我市产业梳理成果,提出我市林产工业领域的三维项目对接合作意向和建议。同时积极配合做好食品加工业等重点产业梳理工作。

(六)市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矿产资源加工业分报告的梳理、起草工作,并针对我市产业梳理成果,提出我市矿产资源加工领域的三维项目对接合作意向和建议。

(七)市外经贸局:积极主动参与和配合做好相关产业梳理工作,主要负责世界500强境外企战略布局、产品优势的收集、整理和竞争力分析,并针对我市产业梳理成果,提出对接合作意向和建议。

(八)市国资委:积极主动参与和配合做好相关产业梳理工作,主要负责119家央企“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的收集、整理工作,并针对我市产业梳理成果,提出对接合作意向和建议。

(九)市科技局:主动参与和配合做好相关产业梳理工作,主要负责提出相应的技术发展路线、“十二五”期间我市重点突破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科技工程。

(十)市农业局:主动参与和配合做好相关产业梳理工作,主要是配合做好农副产品加工、生物产业等重点产业梳理工作。

(十一)市药监局:主动参与和配合做好相关产业梳理工作,主要是配合做好生物产业等重点产业梳理工作。

(十二)市粮食局:主动参与和配合做好农副产品加工业等重点产业梳理工作。

(十三)市统计局:主动参与和配合做好相关产业梳理的指标统计工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业园区管委会、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要加快辖区内优势特色产业梳理和重点产业集群(基地)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的编制,明确目标任务,认真梳理产业集群(基地)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条,围绕产业链延伸和配套策划生成一批项目,向重点产业梳理牵头部门报送。

四、时间进度

(一)9月下旬完成梳理初步报告;

特色农业产业研究报告篇9

CSReurope近期公布《职业生涯再思考》,报告总结了欧洲人口结构持续变化的特征,分析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应对举措并给出中短期的改进建议。作为“企业2020”倡议的合作成果之一,该报告得到法国燃气、英特尔和欧洲老龄者平台的支持,历时两年完成。

报告认为,欧洲企业需要做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准备,优化员工雇佣和人力资源政策,同时注重开发“银色经济”相关的产品与服务。

2012年起欧洲劳动人口开始减少,60岁以上人口年增200万。2030年,全欧劳动人口将减少2080万。但CSReurope的调研发现,只有37%的企业真正关注老年人消费者群体,推出特定产品与服务。

安赛乐米塔尔网页版CR报告

安赛乐米塔尔集团日前企业责任(cR)报告。为履行公司透明治理的承诺,报告首次以网络互动的形式登于集团官网。此前,该公司对外宣布要提供易于获取和访问的履责信息。

其官网“企业责任”一栏收录了这份名为《钢铁:构建可持续的增长》的CR报告。访问者可以浏览任何核心履责议题,如利益相关方参与、职业安全、环境、社区和治理等。公司2012年各部分绩效均有详细描述,过往年份的数据也可溯及。部分报告结果还可以输出为“响应表格”,供浏览者下载或分享至社交媒体。大众在华发起环境倡议

2013上海国际车展前夕,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将于2015年以前新增超过98亿欧元的投资,2/3以上的投资将用于研发高能效产品和采用资源节约型生产设施。

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马丁·文德恩表示,“我们将启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投资相关的绿色倡议包括:从2014或2015年起,推出装配电气化动力总成的车型;2016年以前,实现大众(中国)11%的能耗降低目标;新建涂装车间节能70%,节水90%。

嘉吉资助加纳首批受训农户

3900名加纳农户在接受完嘉吉公司培训后,获得了首期三个月种植可持续可可豆的资金收入。这项培训旨在帮助当地农户掌握可持续可可豆的生产技巧,得到来自政府和私营部门的有力支持。进入可可豆收获期后,农户们还将得到更多的收入。

嘉吉公司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可持续农业实践,承诺今后三年继续培训15000名农户。第一阶段的种植户培训后,加纳农场布局将会被重新划定,以实现更高的收益率。下一步,培训还会扩展至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如儿童教育和艾滋病认知等。

欧盟观察

欧盟着手“绿色产品单一市场倡议”

欧盟委员会(eC)已着手实施“绿色产品单一市场倡议”,以创造出环境信息自由流动的单一市场,制定共同标准。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达标途径,以解决企业在欧盟不同国家间交易绿色产品时遇到过多规制的问题。相关措施包括: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产品“绿色证书”,制定绿色政府采购标准,确立生态设计规范等。

不仅企业,消费者也很困惑于众多的绿色标准类别。48%的欧洲民众认为其得到的环境信息是混乱的。该倡议将给出两种办法用来衡量一件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绩效。eC每年将定期在成员国间推进这项工作,并且参与国际绿色标准的统一协调。

巴斯夫获ewS黄金级认证

巴斯夫成为首家获得欧洲水资源管理(ewS)黄金级认证的化工企业。根据ewS标准,巴斯夫位于西班牙塔拉戈纳的工厂使用了高效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第三方认证机构团队评估了该厂所有水管理环节的绩效,从源水提取到放归下游水体。

ewS是由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发起的独立组织。应用ewS标准,旨在降低用水量,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在超过50项指标的专业评估后,企业才能获得为期三年的认证。鉴于其20%的生产场地处于水资源紧缺地区,巴斯夫承诺未来显著减少所有这些工厂的用水量。

媒体资讯

“责任消费观察联盟”成立

“责任消费观察联盟”在《2012责任消费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之后,于西班牙正式成立。《2012责任消费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关注的是消费者群体。联盟发起者包括西班牙大型商业联合组织ClubdeexcelenciaenSostenibilidad、毕马威和零售商艾罗斯奇董事会主席等机构和个人。

该联盟聚焦消费者意识议题,根据内部咨询委员会的商议,提供给消费者真实、透明的信息(如生态标签)。联盟首先会密切关注那些倡导责任消费的企业,总结相应的实践信息,同其他企业行业分享一些优秀的生产、消费理念和模式。同时,联盟还将推出报告书,涵盖这方面指南和商业建议。

CSR风险测验工具推出

荷兰企业社会责任咨询机构mVonederland开发出一款新型互动工具(程序),用以快速简捷地评估国际商业运作所涉及的社会责任风险。

五分钟内,这款免费网络工具会分析出企业国际商业投资和贸易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工具名为“CSR风险测验”,意在帮助企业家预估供应链和海外运营的社会与环境风险,避免涉入一些风险领域,如雇佣童工,污染和商业腐败等。

“CSR风险测验”罗列出的社会责任风险涵盖国别、产品和原材料三方面,分别进行了细分。使用者只需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可得到包含风险信息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在内的评估报告。出版物

欧洲晴雨表:企业外部沟通待强化

4月底,民意调查机构欧洲晴雨表披露了一项有关商业影响的公民认知调查,公布于欧盟委员会网站。27个欧盟国家及巴西、美国、中国、印度、土耳其和克罗地亚等国民众参与抽样。

调查显示,非欧盟国家更加正面地看待商业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欧盟国家则多保留“怀疑”态度,持正面看法的只有52%。巴西民众的看法最为积极,正面比例达80%。欧盟公民对中小企业的看法更为正向。

该项调查的核心发现在于企业履责实践的受众印象。尽管79%的欧盟民众对这些行动感兴趣,但仅有36%的欧盟民众真正“感受”到。调查认为,企业仍要做出更多努力,让公众获知其开展的履责实践。

富时指数100基准研究公布

特色农业产业研究报告篇10

面对国际市场的瞬息万变,农业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仅仅只懂得种庄稼,还要关注农民职业化的问题、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问题。

“教改”一直是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特别是如何促进农业高等教育改革,使其更好地服务三农?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

记者:今年两会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您最有感触的是什么?

王志刚:温总理在报告中把“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为2012年九项主要任务中的一项提了出来,我深切感受到今年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担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职责的教育工作者,更深感责任重大。

科技、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所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小康大业,人才为本。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努力造就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建设创新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

记者: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作为农业类高校校长,您对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有哪些想法和建议?河北农大是如何发挥优势,培养能够学以致用的特色人才的?

王志刚:河北农业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以“太行山道路”享誉全国,成为全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在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中,注重发挥大学的研究功能,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科学研究始终紧跟国家、河北省本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并甘为地方经济服务。

面对国际市场的瞬息万变,农业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仅仅只懂得种庄稼,还要关注农民职业化的问题、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问题,他们需要有宽阔的视野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我认为,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要有相应的育人环境、相应的学科体系,相应的课程设置,通过全面考虑来实现社会对大学的育人要求。我们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整合优势资源,凝练学科方向,强化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林学等大农学科的强势特色,对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植物病理学、森林培育等优势相对突出的学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争取建成国内一流学科。非农学科则充分体现“入主流,有特色”要求,既掌握本学科的主流发展趋势,又要围绕“三农”开展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全面服务“三农”。

在人才培养上,我们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着重培养学生适应农业大产业链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有国际性的视野。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了“311”人才培养模式、“1+3+n”课程体系和“1234”实践教学体系。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深化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率先在全国农业院校制定和实施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同时,我们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率先在全国建立了41个现代农业教育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计划用3年时间把这些基地真正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示范、大学生就业创新以及农民培训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基地。教育部专门发简报给予充分肯定。

记者:农业大学承担着为“三农”服务的责任,《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那么我校毕业生为“三农”服务情况如何?

王志刚:《规划》中提出了要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我认为农业大学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历史上农业大学就和“三农”有着必然的关系,农业大学了解农村,一直为农民服务,所以农业大学在解决农村问题上有其他学校不可比拟的优势。长期以来,河北农业大学积极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三农”,与时俱进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农业人才,广大毕业生面向“三农”,面向基层就业,仅2011年毕业生报名“三支一扶”的就有456人,报名“村官”的1000多人,报名基层选调生的1300多人,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都在河北省高校前列。河北省全省农业生产第一线都有我们的学生,现代农业的领军人才都有我们的学生,很多涉农的企业、物资公司都有我们的学生,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率超过90%,他们链条式的知识结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记者:总理提到,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您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农业高等教育目前重点需要改革有哪些问题,如何改革?

王志刚:我个人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农业高等教育亟需改革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推进农业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国家可借鉴免费师范生的成功举措和经验,启动开展农科类专业学生免费教育及定向培养工作,以更好地鼓励、吸引优质生源学农、爱农、服务农业。

教育部在组织实施“卓越农业人才培养计划”等重大项目过程中,对省属农业院校要给予一定政策倾斜,以更好地发挥项目在此类院校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此类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为农输送人才能力。

强化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改革现行教师评价体系,将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考核,在农业高校设推广教授、推广研究员制度。

打通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深入农村基层就业的渠道。对现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和公务员录用,在选拔任用时要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建立长效机制。

将扶持“高水平农业大学”纳入我国高等教育重大发展战略规划。应比照“985工程”、“211工程”,设立“高水平农业大学重点建设工程”,给予专项建设资金和特殊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