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4:11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探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通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文字水平

语言文字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手段,通过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2.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课本中的文字都是比较经典的作品,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将作品中的思维方法和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增长知识和智力。

3.阅读教学有利于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从文章中学习到好的品德,对学生思想的启迪、真善美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具有被动性

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不是考虑到学生是否喜欢、是否能够理解。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强迫学生接受。教师对文章的提问缺乏针对性,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的思考时间过少,对教师的讲解不能够完全接纳。例如,在阅读教学课中《小桥流水人家》,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关于故乡的文章,使学生感到很失望,没有兴趣进行具体探讨。

2.缺乏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没有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发掘,一味依照教科书中的教学参考进行文章讲解,对文章把握不够,教学目标自然没有针对性。而且大多老师更愿意从自身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位置看待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把握学生的情感,达不到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3.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被淡化轻视

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通常会从自身角度出发看待文章,没有给学生自我阅读的时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始终是听老师在讲台上自我感觉良好地演讲,实则对老师所讲并没有具体思考的时间,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寻找答案的兴趣,使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能在阅读教学课上得到阅读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化被动为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老师是占据主动地位的,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学生被动接受,艰难地理解老师的意思,而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得不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化被动为主动,让孩子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辅导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对课文阅读、查字典,先有初步的理解,然后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相关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感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这样学生也愿意阅读,能够在阅读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对于情感比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借助于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进入情境当中,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与语言实践。

2.设定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小学阅读教学更是要丰富学生的精神。教师在阅读课前需要设定有效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课上进行示范,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根据此问题进行针对性思考解答,学生可以仿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对文章进行解读,把握文章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想象的余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思考的成就感,更深层次地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激发学生的合理想象,培养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需要学生走进文章,积极主动地参与文章的思考和学习,尤其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然,合理的想象是建立在文本之上的,不能够脱离文章胡思乱想。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情绪,可以使用动画、图文等,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领悟。

参考文献: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策略

《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英语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等。文学作品融合了时代性和文化性,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知识及其他信息的途径。新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材选取了不少英语文学作品,可见文学作品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课程资源。教师通过文学作品教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体验英语文学作品的情感,开阔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让学生感受英语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新背景下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文学作品不同于简单的英语对话或者短小的英语文本,它的篇幅较长,涉及内容较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感到枯燥,产生不愿意读的心理。同时,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泛读显得毫无目的,学生很容易失去阅读的耐心,进而导致阅读教学失效,而精读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采取问题引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即结合文学作品内容设置几个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指明阅读方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

如在学习“theadventuresoftomSawyer”教学内容时,笔者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Howmanyparagraphsarethereinthisarticle?whatcharactersarethereinthearticle?whenandwheredidthestoryhappen?thenwhatdidtomdo?Howisthestorydeveloped?学生结合这几个问题去阅读,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一目了然了,能够强化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进而增强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自信心。

二、运用表演,强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掌握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立能力,他们对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个性化的张扬,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本身讲究的是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是对学生个体阅读技能的强化。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表演来强化学生对文学阅读的认知和了解,即鼓励学生将文学作品改编成话剧进行表演,真正体验和感受人物性格、文本情感、文本内涵等,深化自我对阅读的掌握,加深对阅读的理解。

例如,笔者在文学作品教学后,开展“表演大比拼”的活动,让学生进行作品改编表演,以themerchantofVenice为例,学生自己分组并分工,有的编写剧本,有的准备道具。学生为了更好地表演,都积极主动地收集关于themerchantofVenice以及莎士比亚的一些信息,如作品创作的背景、威尼斯商人的电影、人物性格分析等,并结合自己的了解去演绎,还原文本作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提升了一个高度,潜移默化地了解了作品的内涵、价值、意义等。同时,他们之间的相互协作、独立分工等都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技能和素养。

三、结合教材,延伸英语文学阅读的教学范畴

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发生了变化,选取了一系列的英语文学作品,如“nelsonmandelaamodernhero”“themillionpoundBanknote”等。但是,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有限,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对于英语文学阅读的需求。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进行延伸,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英语文学作品,真正意义上了解“阅读”并实践“阅读”。

笔者在教学中,立足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有衔接性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逐渐引导学生深化英语知识。如学习“travel”单元教学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阅读马克・吐温的“theadventuresoftomSawyer”的第二章或小说“Gulliver’stravels”,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文学作品内容创设课外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感受英语的语言魅力,促使学生不断深化自身的文学素养,逐渐将英语阅读作为日常的一部分,强化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掌握和知识的积累。

英语文学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学生的阅读自信心,逐渐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英语文学素养以及技能的双重提升,确保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次语文课改中,最近的新课改对阅读要求之高,阅读量之大是罕见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七至九年级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论文格式,阅读教学。”这就给老师们提出了新要求,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特别是在中考复习中更是对学生进行了“大运动量”的阅读训练,然而效果却不够理想,每次期末素质检测下来,学生说:“复习那么长时间,也背了,也练了,怎么考题还是那么陌生,只有凭感觉把题做完,至于正确与否,心里没底……”等等。这反映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已从教26年,任教初中语文也24年多了。就语文阅读教学有几点感悟

一、确立现代语文阅读新理念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实现三个转变: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变深入分析为整体感知,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传统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尽量把课文讲深、讲透,尽管有时也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但也是围绕着教师灌输而进行的。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作业,抽背学生,久而久之,学生成了应试的机器,他们主动安排阅读的凤毛麟角,学生越学越乏味,甚至厌学、辍学。这是阅读教学的一大症结。

二、确立民主、科学、个性三大理念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光靠教师改进教法远远不够,还要靠学生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而不是高高在上,错了也不改正,还训斥学生。记得一次上《捕蛇者说》文中出现一个生字“莅”,事先没去查字典,念成了wèi,一男生马上纠正:该念lì。我没管他,仍然教全班同学念wèi,固执得很。下课后,有几个学生拿来字典,跟我评理,后来上课,我郑重其事地表扬了那位男生,并当着全班同学承认老师念错了,检讨了自己,也顺势给同学们提出了希望,老师讲的也可能有错,要敢于指出,结果掌声四起,学生们也愿和我交流了。我特别注意照顾差生,不歧视、挖苦、嫌弃,对他们做到理解、关心、尊重、信任、严格、宽容。允许班上学生有独特见解,多元化理解,不搞一刀切,一棍子打死,并指导学生制定符合阅读自身规律的阅读计划,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做学习笔记。

二、努力重视情感因素,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情感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因素之一。每篇课文,特别是那些情文并茂的好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真挚浓烈的感情。论文格式,阅读教学。论文格式,阅读教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文章感情的传导者。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有所知,又要让学生有所感,才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实现语文育人的目标。

三、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1、加强诵读教学

语文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特殊的阅读心理特点,点燃他们诵读激情?笔者以为:一是老师(录音)范读,激发学生兴趣或慷慨激昂,或低回婉转,或抑扬顿挫,营造学生跃跃欲读之势。论文格式,阅读教学。急于募仿与超越的愿望。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如开展诵读会,挑选课文中优秀诗文进行小品表演等,三是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比如学习诗歌散文可以挑选乐曲作背景音乐或听或诵或唱或谈,激发学生配乐朗诵的热情。

2、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提问忌琐碎

一方面,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要大胆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去了解文章的主要

摘要研究提问的艺术,力争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能设计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提问。

3、加强语感训练,注重积累

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可见培养语感能力非常重要。语感训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部分。在训练时一是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去体会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二是强化语言训练,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语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去选择、去运用最恰当的语句。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尤其应注重让学生积累重点字词、优美文句、段、篇。

4、坚持对话教学

一是与文本对话;二是生与生对话;三是生与自我对话;四是与生活对话;五是与教师对话。

总之,教学中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感情和课文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感染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论文格式,阅读教学。做到:以文动己,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同时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矛盾,处理好讲和读之间的矛盾,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训练。论文格式,阅读教学。不仅从重音、停顿、语速这些方面开始练习,而且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自我感受和体验得以加强,情感得到升华,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它肩负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效、无效甚至负效问题。如何更新阅读教学理念,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探讨的问题。笔者想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从如何处理好教与学、师与生、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关系这三个维度,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把学习权真正交给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的场所,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样教”,学生只知“学什么”不掌握“怎样学”。教师没有把学生当作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而是当作可以随意修剪的花草;教师没有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而是当作一种教学阻力。教师独霸课堂的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愿学”、“会学”、“能学好”,把学习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思维和学习的主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书让学生自己去读,生字词让学生自己去查,重点难点让学生自己去说,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提,疑惑让学生自己去解,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寻,结论让学生自己去下。要把学习权真正交给学生,就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教师要讲少点,努力提高讲授的针对性,学生已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教师自己都不明白的话不说,教师自己都不相信的话不说。教师要讲好点,要锤炼语言,讲得深入浅出,好的讲授总是以信息量大、简明、幽默、有文采、逻辑性强而吸引学生。教师还要注重整合和优化生成性问题,师生互动不能远离文本。例如有教师在教《三峡》时,用很多时间去探讨三峡工程的作用、三峡工程对三峡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堂上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精彩文段的独到见解,表面看上去似有“深度”和“广度”,实际上是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使得语文课丧失了语文味。这种远离文本的做法,在无形之中内耗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是很不可取的。要把学习权真正交给学生,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展现成果的舞台。新课程的课堂不再只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更多的时候应从台前退到了幕后,教师的使命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课程资源,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讨论、交流合作。

二、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记忆、想像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要有效地实施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这样的课堂氛围,关键在于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而构建融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首先体现在肯定学生的进步上,学生的点滴进步都是他们未来人生发展的积累,今天的一小步,可能是明天的一大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并适当给予激励性评价,教师的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表扬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舞,都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当然,过分的“廉价”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起不到鼓励作用,所以我们强调夸奖要“适当”。尊重学生,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学习的机会。阅读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最佳的情绪状态,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抱有期望,并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教师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将自身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教师有了阳光、健康、快乐的心态,学生才会有这种心态。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使用好多媒体课件充实课堂教学内涵

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形式、直观的感受,迅速受到教师的青睐。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善和补充,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联想想象,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但如果流于形式,只能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不是要考虑怎样更多地运用多媒体,而是要考虑怎样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配合,做到相得益彰。例如在阅读诗歌时,可以用现成的录音来给学生示范朗读,但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朗读;可以用一些图片来诠释诗句,但不能用图片来诠释所有的诗句;可以营造诗歌的意境,但不能取代学生自己用心去体悟。

四、倡导多角度培养阅读语感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篇5

关键字:人教版;高中英语;阅读问题设计

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四大技能(听、说、读、写)之一,英语的阅读训练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英语教材中阅读篇幅和难度有明显的加大,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言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学英语老师对于学生的阅读策略的培养肩负重任。然而,英语阅读效率的高低绝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问题的设计的好坏。

1几项重要的阅读技能介绍

经笔者对《天利38套高中英语试题》的总结归纳发现: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阅读技能有以下五项:

1.查找细节信息的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学生能把握题干要求,有的放矢地到稳重找答案。相对来说这类题型的考察难度不大。

2.概括主旨大意的能力。对于考察主旨大意的题型,对学生的归纳判断能力要求较高,但如果学生能把握中心句和中心段的概念,难度也不是很大。

3.推理判断能力。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是最头疼的一类题型了。这类题型对学生的信息链接和分析能力要求极高,因此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快速定位搜索有效信息的能力应得到重视。

4.词意猜测能力。英语词语离不开语境,通常猜测词义的题型考察的单词要么是学生不认识的,要么是一词多义词,该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单词的积累和对上下文的推测判断能力。

5.判断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察作者的观点态度,其实就是考察学生对文章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一般通过词汇的使用和语气表现出来。但也不乏作者直抒胸臆的篇章。

2设计阅读问题,从“解读”开始

2.1解读学生是前提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由于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从具体学情出发,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比如,针对刚步入高中的学生,需要一个适应期,老师可以在课堂阅读教学从简单的阅读题型训练逐步过渡到稍难的题型,并逐步给学生介绍阅读使用技巧,并在课后布置老师自制阅读练习。

此外,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学生的学情会有所改变,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而且要关注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有没有对英语失去兴趣或信心。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教师可以对阅读策略的教学进行适当的改变和补充,对问题的设计进行相应的难度和深度的调整,以达到让学生循序渐进提升阅读效率的目的。

2.2解读文本是关键

文本解读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有效教学设计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可以说文本解读就是大树的"根",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教学设计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无限光彩(万玲,2010)。阅读问题的设计在内容上应该由表及里,抓住本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但一到发散,拓宽学生思维。但设计的问题不能太偏,避免牵强附会的选项,忠实于文章文本。

3问题设计的策略:英语阅读教学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3p),即,读前,读中和读后

(1)对于读前活动的问题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其目的主要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课文的阅读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里准备。

笔者认为人教版教材的读前问题设计可以给与老师很大的启发,比如必修一第一单元“Friendship”阅读篇章”anna’sBestFriend”的热身活动是一份问卷调查,形式新颖,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问卷中的问题涉及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真实自然,学生很容易全身心投入其中,此外,问卷调查还提供了结果测试与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友谊,引导学生进行更加科学的人际交往。

(2)对于英语篇章阅读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者作用,带领学生学会阅读,认识有效的阅读技巧。其中几项重要的阅读方法有:

?略读(Skimming):略读主要适用于获取文章大意的题型。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单词或短语填空、元素匹配、自主归纳、找段落主题句等题型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

?寻读(Scanning):略读主要适用于快速查找具体信息的题型。教师可采用问答、完成表格、正误判断、排序、多项选择等题型进行训练。

?细读(DetailedReading):细读主要适用于寻找细节信息的题型。教师在这方面的题型设计上应注意对学生细节信息的判断和收集,掌握文章大意和作者思想态度的考察。

有些老师由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课中往往把重点放在语法知识点的讲解上,很少关注学生阅读策略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应试过程中阅读速度慢,效率低,通过与学生交谈,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很好掌握阅读技巧,面对阅读篇章,学生通常是采用细读或者指读的方式进行,结果做题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减少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可能性。

(3)充分发挥学生小主人的作用

后现代主义强调“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下架子,消解其霸权地位,摒弃高高在上的形象,真正从绝对权威中走出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徐辉,2006)。笔者在人教版必修一Unit5nelsonmandala阅读教学课上,让学生担任课堂小主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学习课文,并记录学习笔记(自己已经懂的和还不理解的),随后笔者请各小组按段落顺序来讲解、补充和提问,在笔者的引导下,通过其他小组的帮助从而解决问题。通过本堂课的教学,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自信心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由此可见,当学生的小主人身份得到肯定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了明显的

提高。

(4)阅读文章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做题,现阶段的教学改革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提升有所侧重,因此,当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老师还应该设计相应的读后练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输出和综合运用能力。对于读后活动,笔者有以下两个方案供大家参考:

?做篇章总结。要求学生找关键词,并用自己的方法总结文章大意,或者直接口头复述文章。

?拓展训练。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写阅读反思或感想,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阅读策略;或者可以组织学生就阅读篇章展开辩论;甚至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把书上的故事生动的表演出来;等等。

4总结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环境里,教育部积极鼓励老师进行创新型教学,灵活使用教材,甚至编写校本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改革,体现了时代性的要求,教材的改革必然伴随着教法的改革,因此,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特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施高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使教育改革真正改变教育。

参考文献

[1]万玲,2010,有效教学设计要从文本解读开始,《中国校外教育》第21期。

[2]徐辉,2006,后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兴趣策略

阅读是小学生扩大知识面的主要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认识许多在课本上没有涉及到的汉字,又能养良好的中文语感。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自发的选择材料去阅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中文应用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激发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对于语文学科教育质量提高以及小学生的个人成长都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并不是课堂活动中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果教师只重视个人的教学行为,将学生视为语文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很难高效掌握语文知识。只有学生本身具有语文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产生了解阅读内容的欲望。在学生有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引导,才能促进学生融入阅读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教师才能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障。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语文阅读学习内容

兴趣,是小学生的第一任导师。小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内容具有好奇心,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去阅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推动了教学活动的进行。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成为阅读过程中的主体,越投入,兴趣就越大,小学生能够在自主思考中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也可以记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科知识。除此之外,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还作用于他们的课后复习。小学生有兴趣,就会在课后多阅读,无论是课内文章的阅读还是课外文章的阅读,都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量,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

(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让学生逐渐成为自主阅读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具有阅读兴趣,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接触一些阅读材料,从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点。当学生的阅读量不断提高后,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个性化的阅读习惯。而这一阅读习惯的养成,往往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主要策略

(一)示范朗读,以故事引发兴趣

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他的《用耳朵阅读》中写到他幼年经历时说,在年幼的岁月里,他并没有机会去读很多的书,而是经常在放牛的间隙溜出去去听邻村的说书先生讲评书、说故事,这些故事对他后来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这些经历他称之为“用耳朵阅读”,正是这些故事激发了他最初对文学的热爱。可见阅读的兴趣对文学水平的成长多么重要,而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疯狂生长的阶段,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是一个个良好的兴趣诱发因子。正如著名网络文学创作者“南派三叔”说的那样“每一个优秀的作家几乎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外祖母。”再一次印证了在年幼阶段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二)建立和谐的阅读氛围

阅读氛围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至关重要。首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以民主的作风对待学生,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其次,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例如,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喜洋洋、美羊羊、熊大、熊二等等,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在课堂上开展“找朋友”“打靶开花”等游戏,把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交流了学生的情感,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抽象、晦涩的文章内容难以产生兴趣,为了增强小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我们可以引进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例如在《将相和》讲授过程中播放历史故事短片,在《小嘎子和胖墩子摔跤》讲授过程中引进生动的ppt。这样,学生在一幅幅精美的动态画、图片、视频中增强了对文章内容的兴趣,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四)启发诱导,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基础教育工作者要着力去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导学生选择难以适当的阅读材料,如果所选的阅读材料过难,会挫伤小学生的积极性;所选阅读材料过于简单又会使学生自信心膨胀,引发自负心理和浮躁的情绪。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切忌“揠苗助长”,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老师如果想要很好的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自身必须对经典作品有很好的理解,知识面一定要广,要做到博览群书,定期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健康的作品。

阅读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是语文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如果老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学生一定会提高对阅读的兴趣,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则有助于其养成阅读的习惯,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健康发展。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实践、持续创新一定可以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篇7

一、涵咏品评,比较中咀嚼词句意趣

语文课美在语言文字中,需要细嚼慢咽品出其中的滋味。“比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反复推敲斟酌,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文字的真味。可以通过替换词语、增删字词、调换顺序等,让学生领悟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所在。

例如教学《孔子拜师》引导学生辨析“迎候”和“等候”,可以出示: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2)孔子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这两句中,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发现了吗?

生:迎候与等候。

师:“迎候”与“等候”意思一样吗?把它们的位置换一换,你们再来读一读。

这样一换,学生豁然开朗,“迎候”是指提前时间与提前地点去等候,一般在有重要客人时;而“等候”只是单纯等,没有其它的含义。进而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老子对一个年轻人用了“迎候”一词,足见当时孔子的名气很大,学问很渊博。在这种情况下,孔子还要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去拜师,更表明他求知若渴。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总入心。要想让学生触摸到语言的温度,就要引领他们抓住句子中富有生命力的字词,在比较中细细咀嚼,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和感受。长此以往,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便会不断增强。

二、欣赏揣摩,比较中体悟写法的精妙

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说过“阅读教学就是去学写作方法,在作文中返回来运用学到的这些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言语形式。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言语形式。从三年级开始要把重点放在关注典型的语段,年段逐增还要去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心理描写……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更要培养学生较敏锐的语感,借助典范的、优美的句式、语段,学习文章精妙的写法。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作者肖复兴三次写到爬山虎,巧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导:

出示句子: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让学生先读一读,思考:这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什么?然后追问学生:既然写作者去叶老家里,这段描写完全是多余的呀!删去这段话,仔细读一读,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能明显感觉到改后的文章不生动了。再让学生继续品读:读着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肖复兴当时怎样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语言特色便能在学生心中积淀。

三、精心锤炼,比较中学会布局谋篇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除了尽情享受文章的语感美以外,更关键的是要从中汲取营养,领会文章结构,学会布局谋篇,以促进阅读欣赏、写作水平的提高。

1.同组教材内的比较学习

新教材的课文以专题整合教材,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比较同组教材中的几篇文章的结构,从中得到启示,为习作打好基础。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教材中《白鹅》和《白公鹅》在写法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丰子恺在写白鹅时先写总起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然后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等方面分别具体介绍。而俄国作家叶.诺索夫也应用了总起―分述的方法来行文,总起句“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强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开启全文的阅读,然后具体从步态、玩相来介绍白公鹅。学生通过比较可以模仿借鉴这种写作的方法。

2.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比较学习

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猫》、《母鸡》。这两篇课文虽然都是老舍的作品,而且属同一体裁,都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然而在结构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可以列表格帮助学生比较学习。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生动有趣、广阔的语文天地,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经典优美的文字净化他们的心灵,让小学生用自己的心声和笔墨来讴歌他们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和时展,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同时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扩大信息量,就必须抓好语文云阅读教学。

一、寻找引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学科是教育基础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就其在阅读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兴趣是个人对某事的喜好的情绪,阅读教学的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的特别喜好,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从而才能让学生思想越活越好,速度越快越好。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教学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轻基础课重专业课的倾向,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例如做些“有趣的游戏”时,有个别学生这样写到:“在贴鼻子游戏中,我的同桌将鼻子贴到‘小丑’的眼睛上,教室里传来一阵阵笑声,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这句话虽没有华丽的词语,也没有动人之处但是学生把游戏的“有趣”之处写清楚了,让人看懂了,而且写得也很完整,我就给予充分肯定。这样一来,学生觉得写话并不难,也越来越喜欢写作了。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学修养。

二、指导好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悬念和导语的设计,提高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学生培养成誉为学习的“乐之者”学生只有语文教学产生兴趣,才能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积极地接受知识和训练,主动地提高语文的文化水平。在课中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和语文能力,还要留意学生的思维习惯、观察习惯、表达习惯等。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可以根据阅读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实践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式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及其思维能力,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没有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

三、倡导学生合作探究,打造高效课堂

为了更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感兴趣,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普遍感觉枯燥、无味,教师在授教过程中,应该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千万不能忽视。导语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每堂课都要精心准备导入语,让学生一上课就充满兴趣,根据每一堂课的内容不同,准备各种各样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语文产生的兴趣。例如“景”字:北京上空太阳升。借助谜语识字,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识字效果不言而喻。但是,小学生的识字很有限,遇到不认识的字,免不了望文生义、直觉猜想。因此学生学习语文应当从他们感兴趣的资料出发,加强学生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用文学角度的来看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逐步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培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以旧导新,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知识达到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学习,逐渐激发他们学习文学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把学生推倒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这些方法不是片面的,在使用中应该相互结合才能是学生,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2]张惠祥.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北京:语文教学.2011(9).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篇9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读

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描述情境,创设情境或描绘画面,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导入新课。这样使孩子们在阅读前,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阅读全文的欲望,使学生乐于阅读。

(1)引言导入。

在初读阶段,导入新课和弄清思路对于情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初读作好铺垫。如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老师导言: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刚刚游览了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欣赏了它的优美风景与丰富的物产。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游览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那儿林海的美丽吧!接着出示地图,让孩子们找出小兴安岭的所在,再读读自己查阅的资料。知道小兴安岭在我国的东北部,是重要林区之一,那里树多,而且物产丰富。老师说: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小兴安岭游览,看一看你喜欢小兴安岭的什么季节。然后同学们各抒己见,有说喜欢春天的,有说喜欢夏天的,有说喜欢秋天的,有说喜欢冬天的,还有的说一年四季我都喜欢。

老师问:为什么?

同学甲说:春天树木是嫩绿的,所以我想春天去那里看看。

同学乙说:夏天树木是茂盛的,葱葱茏茏,所以我很想去。

老师又问:除了树木美之外,那里的物产也非常丰富,读一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把小兴安岭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介绍给大家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这时,孩子们急于想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从而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于是,学生会饱含情感把课文读完。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寓教于乐。如教学《花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读,边听边想象意境,然后,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接下来,通过屏幕的画面,让孩子们欣赏到“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意境,随之出现不同时间花开的情境,让孩子们体会花的神韵与美。这时,孩子们有一种陶醉的神态,会用自己的体会去初读课文,特别是作者写“花开”,用了许多动词:吹、绽开、醒来、怒放、苏星、舒展等,读得会更生动,更体会到花的美,会用真挚的情感去阅读全文。

二、强化情境,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内容――细读

细读指仔细地阅读教材的重点词句,通过重点阅读才能感悟内容,理解内容,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等。一般情境教学中,通过教材描绘具体情境,结合实例点拨、设疑、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让学生进入课文中作者所描写的情境,这样更好地细读课文,从而理解作品语言,受到作品的感染,加深对作品理解。

(1)利用肢体语言。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一些课文中的词语,让孩子们说一说,做一做,看一看,演一演等手段,准确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样读起来会准确、流利、有感情。如《回声》一课第四自然段中“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这句话中有动作词“捡、扔、激”,让孩子们做“捡”、“扔”的动作,然后让孩子们想象听到声音,看扑通画面的波纹,体会“激”意思。抓重点,孩子们会轻松理解其中的意思,并愉快的读这部分。

(2)展开联想与想象,丰富课文内容。

强化情境,也就是把课文中作者所蕴含的具体事物生活空间的情感,通过场景、氛围和图画流露出来。这种形与情的相互作用下,使他们眼前出现相类似的场景,进入合理想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丰富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在阅读作品中更得到升华。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段中,省略号略掉了什么?大家还知道小兴安岭有什么树?学生很快会说很多,数也数不清。想想几百里都是树,那说明树木多,也说明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从而眼前会出现一片无垠的“绿海”。这样读起课文来会边读、边想象、边欣赏,感知小兴安岭的风景美。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篇10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能够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语文老师教学工作的重点,这也与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是相符合的。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期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

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但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要依靠合适的阅读教材,这三种要素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需要依靠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老师要时刻注意,阅读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会阅读,所以要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导者,这对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较为容易。

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呢?首先,老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信任,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自由与空间;其次,语文教师要时刻具备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对学生不能强迫,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最后,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是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

二、贯彻多读少讲的阅读思路

1.精读

在新课程标准中,其中一项基本要求就是多读少讲。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材的选择方面要非常慎重,为学生挑选合适的素材,引导学生开展精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学习,同时要对阅读内容有一定的感触。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其次,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以增加对课文的理解;最后,要帮助学生解释课文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挑选一些有启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并适当地进行点拨,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并进一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课文,这种方法对于初读者有其有用。在精读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也更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课文。

举个例子来说,对于《九寨沟》这篇课文的精读,尤其是描写“雪峰”这段时,可以采取“读―画”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课文;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强调式阅读的方式来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通过不断朗读的方式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理解树木的数量之多与形态各异。

2.略读

与精读相比,略读教学的独立性非常明显,在阅读之前可以先给学生粗略的提示或者是阅读重点,让学生先根据提示进行阅读与思考,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全班一起讨论,互相之间多多交流,让彼此更加快速地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需要了解训练的重点在于课文的思想,而不至于其中的一些词句的理解;第二,老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要给学生更多的阅读自由与空间,让学生形成自己合适的阅读方式。

举个例子来说,对于《沙漠中的绿洲》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正确朗读,再提出相应的启示性问题,如问学生“在这茫茫无边的沙漠中,布满象征生命的绿洲。这些绿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之后,就会花一定的精力来追求答案。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通过反复阅读的方式来读出阿里山的各种美丽的状态,同时也帮助学生回答了其中的提示问题。

三、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但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更高,需要学生能够自己利用好课外时间,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这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来说并不难,他们已经具备相应的自制力,只要老师稍加引导和督促,他们会自觉地完成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教师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指导学生,要帮助学生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对课文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塑造的人物形象。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来说,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句子和段落意思的了解以及对整篇课文的内容把握,而不是部分重难点词句的理解。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能够增加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引导学生独立思维

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对于阅读能力来说,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老师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注重观察学生对课文的一些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同时指导学生做好相应的阅读笔记,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制定相应的任务,开展一些评比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并定期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

以《师恩难忘》这篇课文的学习为例,可以结合采用“细读――赏析”两种方式结合,让学生对课文当中蕴含的师生活之情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学习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手法。老师先让学生细读一遍,并对其中能够引发学生感触的地方进行标记,写出自己的感受,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对课文产生其他角度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从另一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宽阔,学会从多个角度来理解问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需要为学生挑选合适的阅读教材,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阅读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