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篇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篇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5:04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1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古诗词等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具体问题,采取解决对策,确保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1.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学生的日常阅读量较少,且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导致学生阅读能力较低,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②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的状态,无法主动阅读、主动学习,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1]。③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呈现阅读的无序性,最终影响到阅读效果。

1.2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学生没有打好作文基础,在作文写作中困难重重,无法快速提高写作水平,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此外,一些学生缺乏科学的写作方法,在作文写作中不擅长运用写作技巧,导致习作平平,毫无新意,影响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2]。

1.3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古诗词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由于其涉及很多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存在很大的差别,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大,学习效果不佳。此外,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乏信心,甚至部分学生有放弃学习古诗词的想法,影响到古诗词教学质量。

2.解决措施

2.1阅读教学策略

鉴于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首先,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每天至少阅读两篇文章,也可以阅读一些世界名著。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阅读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3]。再次,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了解到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做哪些工作,通过科学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此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对阅读材料至少进行三遍以上的阅读,在阅读中对重点语句做上记号,通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实现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2.2作文教学策略

在中职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作文基础差、没有科学的写作方法等问题影响到作文教学的高质量进行,也影响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结合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4]。首先,教师应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分析学生写作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其次,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运用多种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质量,实现学生作文学习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

2.3古诗词教学策略

由于古诗词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不感兴趣,加之难度较大,影响到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质量,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5]。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难点逐个突破的方式,降低古诗词教学的难度。此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图片、视频或者是音频资料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强化古诗词学习效果。

结语

语文是中职学校重点学科,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困难重重,严重影响到中职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面对,并且运用有效的措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实现对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少慧.试论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与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9).

[2]杨帆.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03).

[3]陈跃芬.中职语文职业化教学新体系的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8).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54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提高,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初中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度强调接受式学习方式

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现在的初中教学仍然是以老师教授、学生听为主导,老师决定着教学的进度与方式。此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发挥老师的作用,但是一开始的教学内容就给限定了,没有充分的施展空间,同时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会提出,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所以,这样的一场教学只不过是老师和同学都完成了各自的任务而已,学生所能够掌握的知识实际有限。课程进行时,当老师向同学提问时,同学很少有自己的思维,大多数应该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保持沉默,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学生的回答也离不开既定的教学内容,思维单一,没有创新。老师若说答案有误,大多数同学是不会去质疑老师的观点的,即使他们有时觉得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二)探究式学习方式多有局限

探究式学习的局限性首先表现在方式的开展上,初中语文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来安排的,所以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方式都为接受式,即使有开展探究式学习,时间短,次数少,反倒另学生无法适从,学习效果不理想。另外,目前初中的探究式学习中探讨的问题大多脱离实际,问题往往不是和他们的切实生活相关,而是各种显得高深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有时连老师自己都不清楚,又怎么能叫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呢?另外,因为课程的限制,老师给予探究式学习的时间都不长,最长的也许也只是给五六分钟,短的连一分钟都不到,学生都还没反应过来,问答环节就结束了。

(三)教学评价缺乏指导性、激励性、艺术性

主要表现为:①不理不睬式评价。如学生读了一段文章或一句话后不借此时机点拨、指导、鼓励,就直接进入下一教学环节;②不痛不痒式评价。“不错”“好”这类大同小异、模糊不清的评价语言充斥在课堂,怎样不错?好在哪里?还需要改进吗?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评价后并无所得,指导、激励、促进作用不明显③不伦不类式评价。评价并没有针对每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如学生刚读课文就让学生从“有无感情”这个角度评价,让学生无所适从。

二、初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教师应重视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实施综合性学习应注意突出它的综合性(语文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和跨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和实践性(表现为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1.注重因地制宜。2.关注学科视角。既要把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开来,又要把它同通常意义上的语文学科学习区别开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综合性学习具有一定的附着性,它是语文课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通常意义的语文学科学习比较,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更强,它的学习目标具有综合性,它采用活动的方式,运用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3.综合性学习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是问题牵引,以问题引出与目标一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其次是过程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合作精神的养成;最后是成果物化。通^成果激发兴趣,增强成就感,引导深入探究。成果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并促进评价方式的转变。

(二)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进行多元、多层、多角评价

教学目标的三维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层,教学过程的开放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角。为促使学生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特别关注对学生及时反馈,讲究评价的策略。

1.坚持多元评价。一般来说,显性的目标,如“知识与技能”目标比较容易反馈,而隐性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往往难以检测,就此我们可采用观察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来进行整体评价。比如,要了解学生“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就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的一举一动,是否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们的意见,是否踊跃举手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和讨论等等来获得。

2.坚持多层评价。三维目标要达到什么程度呢,对每个个体来说结果肯定不一样,我们就确保全体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我们根据学生上、中、下三个水平层次,采用a、B、C三套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重在鼓励其敢读,爱说,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旨在激励他们挑战、创新。在“过程与方法”上,我们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即对于不能按时达到标准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制定改进提高的计划,对他们实行延迟评价。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76-01

1.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

有些教师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程。如对课标要求的一些只学不考的知识,因为不考就不学。少讲成了不讲。教学中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2.教师对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一些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度不够,或大而化之,只重视整体感知,架空分析;或文本阅读的目标设置空泛,对言语的感悟不够;或死守教师用书,缺乏个性化的理解;或教师的讲解不精,抓不住要点,点拨不到位;或对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够重视。

3.师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随意性大,比如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教师对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教师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单一,效益低。

4.的教学方式走极端,过于激进

有的教师课堂上叫学生反复读书,自悟自得;有的教师还沿用传统模式,串讲串问,课堂教学中"讲"的分寸把握不准。有的教师提问的目标不明确,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课堂环节松懈,学生懒洋洋无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

面对这众多问题,语文教育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人教学对策。

4.1是要高度重视语汇的积累。学生不善于表达的根本原因在于语汇积累不够,写文章时翻来复去就那几个可怜的词儿,哪里还谈得上语言活泼、生动、形象呢?其实前几年高考考名句的做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没必要把题目出得太偏太怪罢了。

4.2是要高度重视语感的培养。这里不说语法而说语感,是有意突出母语语法教学的特点--实践性。母语语法的学习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理论,而在于通过对优秀的经典作品的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领悟什么样的句子合乎规范,什么样的句子不合乎规范,并进而凭直觉造出合乎规范的句子来,而不一定非要说出个所以然来。

4.3是通过大量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从而提高思维水平。从理论上讲,既然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对语言这个"产品"的拆卸和组装来逐步学会语言的构造规律,并且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心理结构,从而达到提高思维水平的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文学作品因其独特的表情达意功能和创作时的精研细磨而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训练材料之首选。

4.4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整理语言资料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语文学科的语言文字性决定了语文学习必须进行艰苦的积累,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教师要教学生利用语言记录本收集精彩新鲜的词语和句子,剪贴报纸杂志上面的精彩文章。与此同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与别人交谈或听别说话时有意识地学习别人好的语言。并且要养成自觉而熟练使用常见语文工具书的习惯,通过查字典辞典积累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语言文字水平。

4.5是关注社会人生,积极参与生活。社会是一部硕大的百科全书,语言的活水就从那里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古人在强调"读万卷书"的同时,也重视"行万里路"。《红楼梦》中就说得更明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社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乃至于自然界的风、雨、雷、电,花、鸟、虫、鱼刺激人的感官,才会使创作主体心旌摇荡,从而产生作文的冲动。一个信道闭塞,麻木不仁的人,是断然写不出好文章的。

4.6是改进作文教学,激发作文热情。当前的作文教学,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堕入了"应试八股"的泥淖,那种"开头要写孔繁森,反面对比,第三联系钱学森,最后落实中学生"的套路,就是这种"应试八股"的典型例子。因为受"写真实"的影响,不少学生已经怯于动笔,即使在老师的威压下勉强写出的文章,也是语言干巴,像个瘪三,不堪卒读。再加上我们片面理解"思想健康"这一要求,学生实际上已经处于"假话不能说,真话不敢说"的尴尬境地。因为受"狭隘工具论"的影响,作文的命题总是受制于某种功利目标,而与学生生活阅历严重脱节。老师喜欢出的题目,常常不是学生喜欢写的,结果使得作文教学流于形式,沦为整个语文教学中效率最为低下、各界最不满意的一个板块。如果作文教学要想有所作为,那就必须走出上面的误区,鼓励学生放心大胆地写出他们想写的、具有其鲜明个性特色的文章,即便这些文章内容不够真实,思想不够健康,形式不够规范,也大可不必惊诧。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1.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的学习环境。

从目前小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的学习环境。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但由于课程内容重且难,考试压力大,真正用于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践机会很少。而小学生的业余时间也被大量的作业和各类补习班、特长班占据,很少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自然也就缺少口语交际的机会。加上社会环境中语言污染严重,形成了一定的不良导向,如网络语言的杂乱就给学生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

1.2学生的心理障碍影响了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许多孩子存在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素质差、自卑、胆怯、顾虑、紧张,这些都影响了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影响口语交际的原因很多,有些孩子是因为从小胆子就小,或已经具有了自卑的心理定势,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些孩子是因为自尊心强,怕回答问题出错,别的同学笑话,不敢回答问题。据老师反映,学生越到高年级上课发言的越少,高年级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明显低于低年级,大部分班级里有近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同学上课不喜欢发言。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女孩子身上,因长期缺乏说话的语言环境,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不愿发言,很容易形成一种自闭的性格,甚至存在“社交退缩症”现象。

1.3缺乏口语交际情境,训练与生活脱节。

语言表达的训练离不开词语的运用,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语言环境,多一点拓展训练,组词、造句等等,但因为时间紧,这些都被压缩掉了,或是只能做片面的引导,以至学生有很多词不会具体应用。现在的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多是在“语文园地”和课文中向课外拓展的那一部分。口语交际是现想现说,要求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考虑好说话的内容,选择好语句。脱离了口语交际的具体情境,同时也失去了口语本来用于交际的训练目的。最终导致课堂上缺乏真实的交际情境,学生很难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1.4教学针对性不强,忽视逻辑思维训练。

小学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在校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许多老师对此了解不够,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大,不能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语言训练。再有就是缺少必要的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重感悟,轻分析。在教学中缺乏教师必要的引导,存在低水平的简单问答或低层次聊天现象,致使学生语言表达缺乏条理性和缺乏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缺少可借鉴、模仿的好段、好文,致使学生说话随便,没有养成遵循文法说话的良好习惯。

1.5尚未建立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各类小学语文考试只有读写,没有听说,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只偶见于课堂上随意的、模糊的、凭整体印象的评价。现今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依然很大,因为不考试、不评价,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许多老师让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觉得再累也白搭。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天天使用母语,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然习得,不必费神去学,再加上考试又不考,自然把精力都投入到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中。因此,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扎实有效地进行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前提,但这无疑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艰难的抉择。

2.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探究

2.1创造协调统一的学习环境。

有效开发、利用家庭与社会的学习资源,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师应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有效开发和利用家庭与社会的学习资源,充分认识到“生活无处不课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协调统一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2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

情境创设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特点,应注重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养成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为小学生打造口语交际情境。交际情境的创设必须符合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要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态度和表达方式。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游戏、角色表演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他们的交际欲望。

2.3建立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课程标准》对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小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新课程评价的目的是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位小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最终呈现方式应多采用表现性动词和描述性的语言,重点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情况,体现学生的差异和发展。教师要设计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的测量表。在评价时要考虑到言辞的得当,表现出应有的礼貌。

3.结论

总之,口语交际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发音正确,遣词造句合乎习惯,这只是起码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将小学生口语交际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头言语的交流,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20):57-58.

[2]章德明.论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情感缺失及对策[n].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4):88-89.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5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差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并具有鲜明的个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对其进行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教学需求,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差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性,但是目前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有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认识到差异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就会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低下,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1.教师的语文理论基础薄弱。

众所周知,教师在小学语文授课模式的基础都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获得的,因此,常常会出现小学语文教育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差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特别,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接触的较少,很多教师在差异教学中没有明确教学目标,这就导致教学时间大量浪费,切教学效果低下。

2.班级人数对语文教学的限制。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充分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和家庭情况,教师往往是通过调查和访谈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的,但是班级中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类,往往只能通过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知识的潜力无法被激发出来。

3.教师对语文学科的理解欠缺。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小学语文和发展自身个性的主体,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了解,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过分强调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缺乏交流,对语文学科的理解欠缺,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感到拘谨。

二、完善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有效对策

1.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理论学习。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新的教学理念,这就导致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重要的困难。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可以说学生之间具有个性差异,教师必须注意到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将差异教学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但目前我国很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起始学历不高,工作后又鲜有机会继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虽然实际教学经验的积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但是教学理论上的匮乏却是始终存在的一个短板。因此,学校和相关机构应该适时组织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继续教学,加强教师对于创新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尤其是对于心理学、行为学、多元智能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等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以便教师能够更加敏锐和深入地发掘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需求,促进差异教学的有效实施。学校还要加强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培训,使其更好的学习小学语文理论知识,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用差异教学的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2.采用分组式教学消除班级人数对教学的限制。

在差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找出学习问题类似的学生,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这样才能有效缩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的不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此促进小组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并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改变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确保差异教学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顺利开展。实施教学分组是促进差异教学方法有效实施的基本手段之一。根据当前一段时间内我国小学教学班级人数普遍较多的实际情况,可以尝试进行较为灵活的弹性分组策略,也就是说在语文差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这种分组有别于传统的学生分组,并不是永久性的,也不是以单个学生为基本分组单位,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随时改变学生分组,并可根据学习任务和自己的实际需要自己选择组员。

3.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才能帮助教师归纳总结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整合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束后,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反思和矫正,不断丰富并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加强教师对小学语文学科的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差异教学水平,并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时间中不断总结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优化,寻找最佳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总结:

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他们的性格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并且其学习习惯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性格的培养,教师应该对语文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并在极大限速上发挥出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优势,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菁敏.试论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现状与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31).

[2]朱海娟.借儿童绘本叩数学之门――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差异教学[J].华夏教师.2016(09).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6

关键词:高职语文;口语教学;对策

口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相比于颇受重视的读写能力,听说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亟待提高的方面。拟定“语文”科目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1]这一定义将口语交际能力与书面读写能力一视同仁,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并非如此。口语教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同时我们注意到,大多数学生对当前高职语文口语教学并不满意,对口语教学的期待和口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足见高职语文口语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职语文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语文口语教学不受重视

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偏重应试教育,只重视读写能力,忽视听说能力,口语教学要么被轻视要么被忽视,口语能力要么认为是类似于课外兴趣的能力,要么就是说到不如做到,认为能写好就足够了。如此这般,教师忽视口语教学的科学性和体系性,教学设计显得随意而松散。没有相应的科学体系的教材,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大。同时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学生普遍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为了学好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将来好就业。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导致课堂上缺乏积极配合,不少课堂都是“一言堂”或者寥寥几个学生勇于发言。

(二)高职语文口语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当前的学生对口语实践能力很看重,特别是演讲、辩论、推销等实践性很强的类型,渴望进行相关的专题训练,希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不喜欢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高职院校学生不仅文史知识匮乏和文学鉴赏能力薄弱,而且缺乏口语表达训练,不善与人交流,语文口语教学的难度较大。两相结合,当前的口语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改善高职语文口语教学的对策

(一)引入案例和情景教学,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增进教学的实践性

口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在各种情境下更好的与他人进行对话和沟通。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入一个真实的场景进行训练。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模拟各种情景进行交流。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体会到各种语言情境下的不同,在口语训练中发现自己平时讲话的问题,并且能及早的改正。[2]同时在设计案例情景时应当注意贴近生活和学生流行的话题,即让学生有话说,有兴趣说,熟悉的情景还能减少学生的压抑感和紧张感,让学生敢于开口,不怕犯错。又使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实现师生互动。这种方式增强口语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会得到较好的收效。

(二)综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口语表达的语言技巧

在教学中应当注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综合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且也更加有便于学生的接受和模仿。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各种工作场景、生活场景都生动的再现,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也更好。在高职学生基础薄弱,教学难度大的情况下,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口语教学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还要传授口语表达的各种语言技巧,包含重音、语速、语调以及各种场景下的应变,这些都是课本无法涵盖的,辅助以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却可以生动再现口语情景和语言技巧,结合教师课堂分析和学生模仿演练,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有利于学生从模仿到形成自己的说话风格。

(三)结合课外综合培养,使口语能力应用于生活。

口语教学不仅仅是课堂那几十分钟更应当延伸至课外,在课外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注重积累口语素材的能力,这是口语表达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都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应当注重在生活中积累语言素材,比如积累生活中常用的歇后语、成语、俗语谚语以及名言佳句等等。[3]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并给予一定指导,为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做到应用所学习的口语知识于日常生活,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力求说话言之有物又不失幽默风趣,表达思路清晰又做到生动活泼。让学生的语文口语训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流畅程度,丰富学生口语表达的实际内容,在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语文口语教学应当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更应当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个人人格的形成,口语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加是一种艺术,说话不仅仅是生活的必须,更加是人生的感悟。这些课外的体验,较之课堂的技巧学习更加的感性,却更让人记忆深刻,也会反哺课堂教学,通过课外实践再到课堂中经历检验,学生可以惊喜的发现取得的收效,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并激发学习动力。

(四)提高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改革语文教学评价新机制。

对如今的语文教学应当改变老式的成绩考核办法,增加口语所占比重,引起学生重视。教师在平时考核成绩之中应当考核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至少应当和读写能力的考核成不相上下的比例。[4]口语成绩和读写成绩一样重要,任意一项不及格,总成绩都不能及格。除了采用朗读、复述、课堂讨论等常用的考核方式外,可以加入有如课前三分钟演讲、微型口头作文、场景模拟问答等考核方式,来检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效果。过去在考核中,考核形式死板,过程趋于模式化,不少学生就总结出一套公式化的应对方案,这样难以体现学生的口语水平,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不仅更接近真实的情况,多元的方式也更适应实践性的要求。

高职语文口语教学应当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学中不断的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毕竟口语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则是永远变化的,我们应当不断改进口语教学方法,紧跟生活节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宏.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严绍国.高职语文口语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09)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7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从具体的实践感悟和观察研究出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功利化

当前很多地方教师职称评定要求教师必须主持或参与过课题项目,因此出现了很多不在场研究的课题挂名者。“课题热”并不是基于教师的自觉行为,不是因为所有的教师都对课题研究感兴趣。现实是很多教师申请课题的动机是基于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等方面的需要,而在此之外,往往缺乏研究的兴趣,甚至认为课题研究将增加教师本身的负担和课题研究意义不大。

2.低效化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另一突出问题是课题研究的低效化乃至无效化现象突出。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本质取向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以研究的方式来推进问题解决,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一,课题本身的选题是假问题即选题无效;其二,课题并没有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很多都是臆想出来的课题;其三,所谓的研究成果没有效用性,不能反映具体真实的情况,当然这与当前考试导向的应试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当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有效性更多表现在制度性层面,只是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定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已。

3.形式化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形式主义现象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然而,这里的形式主义并不是说其课题研究的形式规范、完整,所做课题在形式上把握较好,其形式主义呈现以下问题:其一,在课题研究形式和规范上还存在较多不足,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水平、能力和意识有一定的缺陷。其二,课题研究关注实质性的内容较少,即课题研究科学性的保障上较为薄弱,甚至有的就是流于课题研究的形式。其三,在课题研究管理上的形式主义问题。虽然,为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设定了规范的课题申请制度课题评审制度、课题督导检查制度和课题结题制度等,但这些制度操作流于形式,并不能有效地保障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纵观近年来的中小学语文课堂,在课堂上的提问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问题琐碎。有些教师认为问题越多,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学生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这种违背教学规律和单元达标要求的提问形式,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中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教学中老师问得清楚、学生答得明白;老师问得有效,学生答得具体。这是摆在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非常现实而有意义的问题。

2.中小学语文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与设计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掌握课堂教学进度以及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Z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总结提炼出有效提问的参考目标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Z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综上所述,中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实践只有切实保证教育的真正意义,负起语文学科的责任,才能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才能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8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问题;对策

小学语文对学生的精神形成以及智力上的培养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语文。由于该时期的学生各方面的思想都在逐渐形成,其社会意识和感知能力也处在不断成熟的阶段。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学习全面发展,提升学习质量,不仅是新课改教学模式下的要求,也是当前和未来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发展的需求。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布置的作业死板单一,阻碍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随着新课改教学模式的革新和发展,尤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实施全面发展。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作业太过机械式且反复单一,布置的作业任务量还较大。该类方式比较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停留在课文背诵、组词造句等一系列固定作业模式中,缺乏相关实际训练。在这样的模式下,不仅不能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引发学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发展。

2.教学模式机械重复,无任何创新感。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能够在学习中具有创新思维,教师在这些要求中逐渐改变教学。但是创新思维并不等同于创新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较好地引导学生大的创新能力,仍然保持以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得不到开放性、创新性能力的提高。比如太过注重强调课文情节发展顺序,授课时单独论述,导致“老师在讲,学生只听”的课堂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只能机械的接受,没有任何的开放创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没有任何意义。

3.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不太符合,影响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为了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个性化,较多学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变更。但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中却出现与现实不符的内容,比如反应社会丑陋的现实的课文。该类课文虽然具有较大较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但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比较突出,反而显得沉重,使学生不太理解其教学意义,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对策

1.加强语文作业的实践练习,使其具有开放性。通过联想学习、观察学习等模式布置学生一些实践类的课外作业,可以针对性的拓开学生开放性思维,深入到语文学习中,并且在实践操作中自己完成探究,独立完成作业,使其明白语文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更加认真。比如,老师通过布置与生活相关的作文或者独立完成小实验等作业,随后教师则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判。评判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学生思考到的东西以及学到的知识,并且评价内容不能简单掠过。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密切观察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物,完成自己的主题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思维。

2.拓展学习课外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语文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内部,而是应该有效结合生活、社会、学习内容等方面,善于利用现实生活中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习资源,以此让学生对语文课程有所悟和有所思。同时,学习课外知识,能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以致用,提高其理解能力,以及巩固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尽量取之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语文教科书在实际生活当中具有主导作用,在新课改教学模式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选取教学内容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另外,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培养,避免单一、枯燥的练习方法,更多的以新颖、乐趣为主,但又具备实际教学作用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摆脱压抑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巧妙转换师生之间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的主题地位,是新课改教学模式下的要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能有效改善以往的教学模式,实现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式学习,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也使语文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地提升。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是当前教学中需要解决和重视的问题之一。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模式,做到正确有效地教学方式改革,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升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燕飞.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5,12(04):180.

[2]曹佩.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教育科学,2015(01):153.

[3]康淑琴,丁少乾.多举措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效率[J].甘肃教育,2015(03):49.

[4]陶荣.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探讨[J].新课程(上),2015(02):108.

洗钱风波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金谷镇芸美小学四年级李佳琪

童年像一辆汽车,带着我驶向远方;童年像一艘飞船,载着我飞向宇宙。

我做过不少“坏事”,其中一件最“坏”的事是洗钱。有一次,我和爸爸到银行取钱。突然,我看到旁边写着:禁止洗钱!我想:奇怪了,怎么就不能洗钱呢,我下定决心要洗一次,倒想看看会发生什么。

我从自己的压岁钱里拿出300元,放在水龙头下像洗衣服那样搓起来,边洗还边唱“洗刷刷,洗刷刷……”

“儿子,你在干什么?”妈妈熟悉的声音从耳边响起。

“妈妈,我在‘洗钱’。”我放下手中的活儿答道。

妈妈走到我跟着,急忙关掉水龙头,指着我的脑门儿说:“你呀,你呀,真是!你知道什么叫洗钱?洗钱是指那些不法分子通过其它非法手段所获得金钱、钞票,经过合法金融作业流成之类的方法,以‘洗净’为看似合法的资金。而不是像你那样用水龙头洗呀!哈哈!小笨蛋!”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84-01

语文教师必须给学生营造起适合其乐于表达的作文平台,让他们以正常的心态,愉悦的情感,足够的勇气与信心,步入人生书面作文表达的第一道门槛,为其今后健康成长,进一步学习各种知识,与社会各类人群进行广泛交流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基础知识积累少。写作时,课堂上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文思枯竭,三言两语就把要说的倾倒完了,干干瘪瘪;但有的学生却思绪绵绵,脑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澜起伏,笔下洋洋洒洒。究其原因,与写作素材积累多少密切相关。

其次,写作形式过于传统,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单一要求学生多引用名言名句,而由于学生年龄相对太小,往往对名言名句的深刻含义理解的不够透彻,无法达到在作文中活学活用。而教师并不能完全了解学生对课外知识掌握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学习阻力增加。

再次,写作训练方式简单,学生难以将写作与内心情感及现实生活有效结合。多数学生在写作时,常常生搬硬套一些固定的写作模式,以课堂书本为主,缺乏写作体验和系统训练。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会略显空洞,缺乏真实性,难以提升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

2应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对策

《语文课程新探》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其实这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之束缚。而实际情况是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日记、书信、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应用文等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因为不受文体限制,学生就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从而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

2.1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

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不紧张,不畏难,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去观察,使参与习作成为他们的乐事。把作文教学的侧重点放到积累想象、选择想象、组织想象上。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为他们创设各种想象的情境,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2.2利用典范作文讲评,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可选择学生作文中的佳作,也可以是其他类似文章或教师自己的作文。作文讲评课最好先范读典型范文,让学生了解别人是如何选材,怎样布局谋篇的。启发学生去比较、思考,最后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原文可汲取的优点再进行写作。多读经典范文,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并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2.3立足生活,激发习作兴趣

交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积累语言材料,引а生广泛阅读,抓住时机、创造条件,增加习作的质量。时间长了,一棵棵小树苗定会绽放出自己的习作光彩!在日常教学中坚持让学生:(1)在游玩中激发兴趣。(2)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只有这样长期不懈的坚持,学生不但丰富了生活积累,感受了生活,而且发展了习作兴趣,造就了思维。同时还要立足教材,拓展习作空间。满足学生的愿望,让学生在作文指导的要求下去自由选材,他们就有内容可写,更乐于表达,对作文的兴趣必然大大提高。引导同学多阅读,扩展知识面,可以一周设置一节阅读课,如果同学们自己没有课外书,老师可以自己找一些好文章好故事读给同学们听,并进行提问、讨论、写读后感等。

2.4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事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时,无话可写最令人头痛。怎样才能使作文有话可说呢?其中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是最重要的途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平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多出去走走,让他开开眼界,写作文时就有东西可写。日常学习生活中和学生多进行一些语言交流,看到什么事让他说一说,口头表达能力强了,写作文也会有进步。多观察、多积累,多读、多记,让习作生活化,多进行小练笔,随时关注生活中、学习中、社会中、家庭中感触深的人或事物,随时记录点点滴滴,积少成多,自然腹有诗书气自华。

2.5选择合适的命题,分题材进行写作训练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写作现状,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出针对性解决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将写作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及时的给予鼓励,让他们的真情实感得以充分表达,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作文写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桂芝.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与提高策略[J].文学教育,2013,7(28).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小学的语文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中所有字词句的应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心理年龄的特点,合理采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教学,促进学生书面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对于语文习作学习的兴趣。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习作定位不准,对学生所提的要求过高。习作源于生活,大多数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定格在了成人生活的角度,学生很难适应这样的内容。习作的命题以及内容,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兴趣出发,导致学生对于枯燥的习作产生厌倦的心理。习作教学中,命题作文太多,半命题,自由命题的作文太少[1],让学生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导致作文出现许多无实际意义的空话。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方法呆板,学生不能从习作中获取更多的激励,从而不能提起学习的兴趣。

二、习作教学中要将读写模式进行有效地结合

许多教育家都曾说过,语文教学中习作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必要行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合理的习作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升[2],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字词句中的具体含义。写作可以锻炼学生书面上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的语音字词技巧和阅读能力不断提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当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潜移默化中也会学习到文中很多字词语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唯有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深意才能从中读取情感,找到写作的方式和技巧,用来展示自己文章的特点。例如在学习教材文章时,教师会将文章进行分段阅读,并且让学生概括出这段的内容的主要涵义。在写作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分层列出文章的提纲,每段落的布置都有其结构上的想法,这样即保证了文章之间的连贯性,也加强了词字语句之间的逻辑性。

三、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习作前要进行充分的阅读训练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心里的感触及读完后内心深处产生的共鸣,学生要将内心的触动给记录下来,写作的兴趣在无形中就被挖掘出来了,在字里行间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思绪。在阅读有意义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心境写出读后感。在阅读的过程中[3],教师要进行适量的引导,然后再让学生去独立写作。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林海》、《三峡之秋》、《九寨沟》,这三篇课文内容上都反映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出作者对于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词藻优美,情感跌宕起伏。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带动朗诵,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课后完成读后感,让他们表达出本文的主要情感,你读完之后的内心感受等等。从这类文章中,也培养了幼年时期学生的爱国情怀,从作者的真挚华丽的文字中找寻自己的关注点,从而在读写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二)对课文进行仿写

小学习作教学中要适应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教材中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感悟,这目标的本质就是为了让习作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课文作者的表达手法有目的地进行仿写。例如在小学语文《月光启蒙》中,这篇文章回忆了母亲在宁静的夏夜,为儿时的“我”唱童谣讲故事的场景,描绘出一个唯美寂静的夏日场景,表达出了作者对于母亲那份深深的怀念。根据本文的深意,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整体内容,文章的脉络结构,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让学生们根据这样的情感,再依照文中典型的表现手法去写自己难忘的过往。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更深入学生的理解思维中,也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书写日记,记录生活

学生们积累锻炼写作能力和经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书写日记,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感知,然后书写记录下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文字。从生活中来理解和阅读,提高写作的兴趣,比如童话小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第二章,将童话的全貌呈现给了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到人物的心理,从而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关注每段对话、每个情感表达,在日常生活中记录下真实感受,在文章写作中灵活地运用。

(四)提升想象空间,续写故事情节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5],可以根据课文适量地进行向外延伸,让学生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对原文情节的发展进行延伸。例如在讲解《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对于母爱和儿子追悔后的举动进行续写。这类续写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心境,更加深印象,显著提高写作的兴趣。

(五)亲近生活,找寻材料

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寻找和生活贴近的材料。例如在讲解《黄昏》的时候,采用了多样的修辞手法,对看到的景色进行了各类想象,生动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傍晚的时候,抬头看看黄昏薄暮下的美景,根据文中作者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对照想象。也可以让学生对大自然充满无限的热爱和想象,更细腻的去观察事物,去表达事物,从而提升读写的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整理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接受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观察,选取适合课文着重给学生进行讲解,旨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宗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5(77):55-55.

[2]曹林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讨[J].新课程(小学版),2011(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