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建筑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7:09

常见的建筑材料篇1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钢材;水泥;工作细节;检测项目;操作;检测数据

一、前言

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建筑的范围及建筑规模逐渐扩大,这也表明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十分乐观。在建筑行业的作业内容中,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不容忽视,它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基本条件。目前在建筑材料的检测中,一些主要的常见的建筑材料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钢材、水泥及其它的主要建筑材料,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建筑材料的检测不合格,结果不够准确等现象,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由此看来,应该从建筑材料的检测细节中入手,重新设置一下建筑材料需要检测的项目种类,将建筑材料的检测和操作进行规范,科学合理的处理建筑材料检测数据,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升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的效率,保证建筑施工正常有利的进行。

二、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1钢材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进行钢材的检测中,由于很多企业存在着对钢材的检测不够重视的现象,导致了对钢材的检测不准确,检测结果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在进行钢筋的焊接试验过程中,相关的检测单位没有提前做好试验的有关准备,没有在众多的钢筋中抽取检测的样品,也没有根据钢筋的试件合理的选择取样的频率,这样就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很大的偏差。

2水泥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很多的企业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注重实际情况和工作细节问题,本来水泥的品种就十分的丰富,类型众多,在选择上难度较大。有些企业在检测水泥的过程中选取没有将连续场的、同一批号、强度、品种和厂家的水泥作为取样样品,这样的检测结果就不够准确,因为选取的水泥检测样品不具有代表性。由于水泥本身的特性,检测起来十分耗时耗力,尤其是水泥技术性能的检测时间更长,这就致使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时间,不影响建筑施工进度,没有取得水泥检测报告就开始施工,这样大量经过检测的不合格的水泥样品就会流入到施工工地,不符合施工要求,严重的影响施工质量,甚至出现危险事故。还有一些企业不注重建筑材料的存放,对水泥存放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数日,存放日期严重的超出了存放期限,然后相关的管理人员经常忽视这一问题,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在存放的过程中水泥的强度及稳定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施工单位并不觉得这是十分重要的,仍然将这些水泥投入使用,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有些企业并没有对水泥进行抽样检测,袋装水泥的重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就会影响建筑施工的成本,还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各种原料的配比程度,最终会导致砌体砂浆和混凝土强度降低。

3其他材料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些建筑企业盲目的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将粗砂换成细砂进行检测,在检测的期间也没有及时的调整砂子的含水量,也没有严格的按照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来进行配级,他们认为检测建筑材料只抽质量较好的建筑材料,不去考虑砖材掉角缺棱的问题,而且也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检测建筑材料的抗压程度,这样就会引起质量问题。

三、提高建筑材料检测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1控制建筑材料检测的工作细节

在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细节问题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过程,应该重点加强对检测温度及湿度的控制,这是两个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在检测这两项内容的时候,应该根据建筑材料本身的性质,严格的把握建筑材料的温度及湿度,将建筑材料的检测误差减少到最小值,使检测更加全面和准确,保证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科学准确。

2设置科学的建筑材料检测项目

科学合理的设置检测项目是检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科学合理的设置检测参数能够确保建筑材料的检测质量,也会有利于在检测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本身建筑材料就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检测之前就要制定一个检测计划,这样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达到检测的目标。在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国家的行业检测标准来进行,设置一定的检测体系以便更好的完成检测过程。例如,在检测水泥时,需要重点检测细度和标号;在检测骨料的时候需要重点检测等级、含泥量及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建设的质量要求。如果有特殊的建筑材料,应该保证检测项目的完整,控制材料的性质和质量保持在一定的检测范围之内。

3规范进行建筑材料检测和操作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规范和严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决定建筑材料检测的保证,尤其是在建筑材料的结构多样,建筑工程施工复杂的情况下,相关的检测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检测技术,对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认定。建立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责任体系,树立建筑材料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使检测人员按照规范和要求制定检测方案,使检测工作按照一定的方案进行,保证建筑材料的检测质量。

4科学处理建筑材料检测数据

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具有很多特点,例如分散性、专业性的特点,再加上建筑材料的种类较多,使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较为分散,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也是正常的现象。所以要对检测的数据做出科学的处理。全面有效的分析检测结果的偏差,及时找出偏差的原因,做到对建筑材料检测过程的有效认定,使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回归到建筑材料真实的状态和性能,以便建筑施工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因建筑材料检测数据而产生的建筑质量问题和安全风险。

四、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结构、工程材料、工程技术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工程材料的种类逐渐变多,工程技术也变得难起来,这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目前从系统和结构的角度考虑,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由此看来要强化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这就需要从建筑材料的主体出发,重点分析建筑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的检测、分析,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从建筑材料的检测细节、项目、操作和处理入手,逐一的展开有效的分析,确保建筑材料的检测合理科学,按照规范和要求的进行。在能够保证建筑材料检测质量,逐步提升建筑材料检测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实现建筑行业整体的发展更加稳定、规范,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建筑行业向着更加宽广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王明芳.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6).

常见的建筑材料篇2

关键词:防水材料;漏水;应用

前言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在建筑工程中大力推广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使得防水工程质量较以往有了实质性提高。建筑防水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防水工程当年渗漏的比例在下降。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已建房屋仍时常出现渗漏水现象,加之防水层本身的使用寿命远远低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每年都有大量存在渗漏水问题的房屋需要治理。

1.防水材料的分类及选择

目前建筑防水材料大体上可分为五类:即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片材、建筑防水涂料、建筑密封材料及防渗堵漏等特种用途的防水材料。每种材料各有其特性,因此必须根据工程的部位、条件、所处的环境、建筑的等级、功能需要,选用适当的材料,发挥各类材料的特性,使之获得最佳防水效果。依据不同的工程部位来选材,其选择标志也不一致。

(1)屋面。屋面因长期暴露,阳光、雪雨直接侵蚀,严冬酷暑温度变化大,昼夜之间屋面板也会发生伸缩,因此应选用耐老化性能好的,且有一定延伸性的、耐热度高的材料。如聚脂胎改性沥青卷材、三元乙丙片材或沥青油毡等。

(2)地下。根据地下工程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又难维修,但温差变化小等特点,需采用刚柔结合的多道设防,除刚性防水填加剂外,还应选用耐霉烂、耐腐蚀性好的、使用寿命长的柔性材料。在垫层上做防水时,应选用耐穿刺性好的材料,如厚度为3mm或4mm的玻纤胎、聚脂胎改性沥青卷材、玻璃布油毡等;当使用高分子防水基材时,必须选用耐水性好的粘结剂,基材的厚度应不小于1.5mm;选用防水涂料时需选用成膜快的,不产生再乳化的材料。如聚氨醋、硅橡胶防水涂料等,其厚度应不小于2.5mm.

(3)厕浴间。厕浴间一般面积不大,阴阳角多,而且各种穿楼板管道也多,卷材、片材施工困难,选用防水涂料为宜,涂层可形成整体的无缝涂膜,不受基面凹凸形状影响,如JS复合防水涂料、抓丁胶乳沥青涂料、聚氨脂防水涂料等。对穿楼板的管道,可选用密封青或遇水膨胀橡胶条处理。

2.常见漏水原因及处理措施

2.1地下室出现漏水的状况及措施

(1)地下室出现漏水的状况地下室漏水一般都是以局部漏水形式出现的,地下室所处的地质不同,功能不同,设计与施工不同,其漏水部位和形式多样。其主要原来来自结构混凝土刚性自防水局部失效、柔性防水层局部破坏或建筑构造不当三方面的原因。

地下室局部漏水通常只占地下室外墙及底板面积的极小部分,大的有数平方米,小的只有碗口那么大,按面积计不足地下室外墙面积的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但对地下室的使用和耐久性危害很大。漏水部位有约70%产生在底板部分,或底板最深的坑,而多数又发生在底板或坑的交角(在室内看为阴交角),少数发生在地下室外墙壁的中下部,极少数发生在地下室顶板。

(2)地下室出现漏水的状况及措施化学灌浆法:常用的为憎水性聚氨酯灌浆料,主要成分为含异氰酸根的聚氨酯预聚体。与水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不溶于水的高分子凝胶。由于生成二氧化碳发生体积膨胀,使浆料向更细的裂缝处渗透,从而起到堵漏的作用,可在潮湿工作面上施工,施工性、经济性好,无论是漏水途径明确的部位,还是漏水途径不明确的部位,都能取得良好的堵漏效果。

填塞堵漏法:主要采用速凝砂浆,可在潮湿工作面上施工,施工性、经济性好,但施工经验非常重要,对于漏水途径不甚明确的部位无效。

防水砂浆抹面法:主要材料为无机防水砂浆和聚合物防水砂浆,适用于水压不大的表面洇渗治理以及堵漏施工后的补充防水,经济性、施工性好,但是对于出水量较大的涌水无效。

2.2厕浴间楼地面渗漏的措施厕浴间楼地面的渗漏主要包括管口渗漏(即穿越楼板和墙的管口部位渗漏)和楼地面与墙面交接部位的渗漏。渗漏引起的原因通常是由于结构层混凝土不密实,地面泛水坡度不够导致室内地面积水,水沿混凝土蜂窝、裂缝或墙底空隙渗出而导致。

2.2.1管口渗漏的措施

(1)穿过楼地面管道的根部积水渗漏,应沿管根部剔凿出宽度和深度均不小于l0mm的沟槽,清理浮灰、杂物后,槽内嵌填密封材料,并在管道与地面交接部位涂刷无色或浅色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2)管道与楼地面间裂缝小于1mm,应将裂缝部位清理干净,绕管道及管道根部地面涂刷两遍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其涂刷管道高度及地面水平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涂膜厚度不应小于lmm.

(3)因穿过楼地面的套管损坏而引起的渗漏水,应更换套管,对所设套管要封口,并高出楼地面20mm以上,套管根部要密封,如仍渗漏可按(1),(2)款要求进行修补。

转贴于

2.2.2楼地面与墙面交接部位的渗漏措施

(1)楼地面与墙面交接缝渗漏,应将裂缝部位清理干净,涂刷带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其厚度不应小于1.5mm,平面及立面涂刷范围均应大于100mm.

(2)楼地面与墙面交接部位酥松等损坏,应凿除损坏部位,用1:2水泥砂浆修补基层,涂刷带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其厚度不应小于1.5mm,平面及立面涂刷范围应大于100mm.新旧防水层搭接宽度(压搓宽度)不应小于50~80mm,压搓顺序要注意流水方向。

2.3屋面渗漏的现状和措施

2.3.1屋面渗漏的现状造成房屋渗漏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到设计、材料、施工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在调查并发现渗漏的工程中,以采用涂膜防水的渗漏率最高(占涂膜防水工程总数的44.3%),其次,是刚性防水和卷材防水,其渗漏率分别为38.7%和31.4%;在房屋渗漏水原因中,材料方面占20%~22%,设计方面占18%~26%,施工方面占45%~48%,管理维护占6%~15%.防水方法有多种,我国目前通常采用的屋面防水方法主要有:刚性防水——以刚性材料(如防水砂浆、细石混凝土、配筋细石混凝土等)作为防水层,多用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屋面防水。

柔性防水——柔性防水又叫卷材防水,是指以防水卷材和胶结材料分层粘贴而构成防水层。柔性防水所用卷材有油毡卷材、高分子合成卷材、合成橡胶卷材等。

涂料防水——涂料防水又称涂膜防水,是指用可塑性和粘结力较强的高分子防水涂料,直接涂刷在屋面基层上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薄膜层以达到防水目的。防水涂料有塑料、橡胶和改性沥青3大类。

2.3.2屋面渗漏的现状和措施

(1)重视重要部位的设计处理改进山墙处屋面结构板的搁置方式,搁置处最容易受温度的变化产生裂缝而引起渗漏,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将天沟梁的标高下降120mm,并且把山墙处的天沟梁做成短形,然后在天沟梁上铺设二层油毡或防水材料,将纵向屋面板搁在天沟梁上并伸处60mm,做好滴水线。

改进纵墙处板与天沟梁的交接处,因温度变化也易产生裂缝,造成渗漏,也可将天沟下降120mm,将屋面板也搁在天沟梁上,它们也铺设二层油毡或防水材料,这样刚性屋面压在天沟梁上,因温度变化而产生胀缩时,刚性防水屋面与天沟之间不能产生裂缝现象,水就无法顺着墙壁产生渗漏。

改进分格缝的平缝,防水屋面分格缝是平的,缝内嵌入的防水油膏,由于防水层的收缩使交接处容易产生裂缝,而引起该处渗漏。

常见的建筑材料篇3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误差分析;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现在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建筑工程也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会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必须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虽然我国的建筑水平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质检机构在检查时应该制定严格的标准,并且提高自己的检验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建筑的安全。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检验建筑材料的方式以及保证材料数据准确性的方式。

一、误差分析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性质,常分为系统误差、过失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种类型。以下笔者详细介绍:

1、系统误差

常因试验方法不正确或限于试验条件无法消除的因素造成,系统误差有一定的规律,当对量测数据进行判别,发现有系统误差后,可根据其规律找出原因,通过改进试验方法,加强仪器仪表的检定等手段消除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对于一些限于试验条件,无法消除的系统误差,需引入修正值对量测数据进行修正。从数据上看,常见的系统误差有固定与变化两类,固定的系统误差是在整个量测数据中始终存在一个符号不变的固定数字偏差,如试验机的零点飘移,就会产生这种固定的系统误差;变化的系统误差可能是由于变化的外界条件所致,如水泥试验时对温、湿度的要求就是基于这种原因,要求水泥试验室温控制在l8―22℃,相对湿度大低50%,样品、拌和水、设备和工具的温度保持与室温一致,养护箱温度20~1℃,相对湿度不低90%,养护试件水温控制在20~1℃等等,这些要求都是为了提高试验的稳定性与准确度,减少系统误差。不变的系统误差往往不易从数据中发现,只能用几种不同的量测方法或同时用几种量测仪器对同一量测对象进行测定,从而对量测数据进行校核;对于变化的系统误差,依据数据前后顺序进行分析其偏差规律,判断是否存在周期性的变化或累进的规律,分析其产生的因素,进而作出相应的处理。

2、过失误差

过失误差又名“粗差”,主要是由于试验者粗心大意所致,如读错仪表刻度、记录错误等等。此类误差数值很大,使试验结果显然与事实不符,必须从量测数据中剔除。一般情况下,凭经验来剔除过失误差,但带有较大的主观因素,较好的方法是利用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理论,选择一个鉴别值去和各个测定值的偏差进行比较,按照正态分布规律,绝对值越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越低,而且其数值不会超过某一范围。

3、偶然误差

由于大量的、未被控制或因控制代价太大而不加控制的微小因素影响,使量测值在最后一位数字上总存在差异,由此引起的误差叫偶然误差。引起偶然误差的原因有偶然因素对量测仪表的影响如电源电压不稳、仪表内部摩擦间隙等的不规则变化、测试人员对仪表末位数的估计得不准确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干扰等等。偶然误差带有随机性质,无法从试验方法上加以防止,它们服从正态分布的统计规律,因此又称随机误差。在量测数据中剔除了过失误差并尽可能地消除和修正了系统误差之后,剩下的主要是偶然误差,量测误差分析就是对偶然误差的大小进行估计以便确定测定值的误差。

二、数据准确性分析

1、实验数据的处理

在检测过程中,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适当的处理。若在同一组试件中,试验数据结果离散性较大时,就要根据相关的试验标准及规范,对一些结果数据进行取舍。在对数据的处理中,不能将实验数据在不进行分析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求平均处理,而且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根据相关的标准,对技术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若出现相关指标异常的状况,要对整个试验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必要时要进行复检。

2、建筑材料测量的误差来源

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总会有误差,往往得不到真实值,误差一般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仪器设备,在测量过程中因为仪器设备本身的缺陷或仪器设备使用的不正确以及操作人员不熟练和环境控制的失误等原因造成实验结果的误差;其次对检测工作的态度不严谨,对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施工现场对材料进行采样时,只是随意的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样,甚至样品不是来自于施工材料,违反了检测中样品必须真实的原则。最后,在检测过程中,存在工作人员不按程序检测的现象,先施工后检测,这样就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质量。此外,还存在检测报告重复使用或是将其他单位的检测报告改头换面后使用的情况,这样就不能保证材料数据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了建筑产品的质量。

3、减少试验误差

通常在试验过程中存在三种误差,第一种是同一组试件之间的误差,若是该误差超出范围,试验应重做。第二种是平行实验误差,主要是出现在同一个样品分成2个或3个试样进行检测时,当误差超过相关标准时要进行复检。第三种误差是对比实验误差,主要是指用同一材料、同一样品在不同试验设备上所获得的试验结果的误差,在多台仪器上进行试验可以提高结果的准确度,其中可以利用相对误差对机器的检测结果进行校准,将试样分为两份,一份交由权威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另一份在本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若是偏差较大则要分析原因进行整改,每年将该试验项目进行两次比对试验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处理系统结构建立

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处理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每种材料为一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原始检测数据输入界面(原始记录表)、数据处理模块、检测结果输出界面(检测报告表)、数据库、查询模块等组成。工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处理系统一般由常用水泥、砂、石子、钢筋原材、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钻心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等于系统组成。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先进科技的不断涌现,国家规范和标准不断在修订,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处理系统也相应地在修改相关内容,进行版本升级。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不仅可大幅度提高材料检测人员的工作效率,把他们从繁杂和枯燥的运算、查表取值、查表对比判断等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对本行业出具检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检测结果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与网上传输,使工程质量监督和监理部门更及时有效地监控在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结束语:

从误差分析、数据处理及检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建立等三方面作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同时要实现试验数据的客观科学性,还应从试验方法、仪器、人员、操作等多方面加强工作,方能保证试验数据达到客观、科学、公正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为建筑质量检测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华夏,陈超核,陈奕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建立[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常见的建筑材料篇4

就当前我国常用的建筑节能材料而言,其具体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可回收性建筑材料,即这类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得到充分利用之后仍然能够再次被回收使用,比如木质材料、新型玻璃材料等都属于这一类;(2)绿色植物建筑材料,即采用绿色植物作为基本的原材料构建的建筑材料,比如恰当的应用大豆纤维而制成的建筑材料就具备较强的韧性,并且有助于节能目的的实现;(3)碳素纤维建筑材料也是当前比较常用的一类新型建筑节能材料;(4)抑菌建筑材料在当前的建筑节能施工中也比较常见。

2建筑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2.1建筑材料在建筑墙体节能中的应用。建筑墙体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比较重要的一点,这不仅仅是因为墙体施工是整个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因为墙体担负着极为关键的保温功能,这种保温功能和建筑节能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加强建筑墙体的保温效果也就相当于做好了具体的节能工作,而这种保温效果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建筑材料的恰当使用,具体来说,根据建筑墙体施工工艺的不同,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首先,对于内保温建筑墙体施工方式而言,其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最为典型的就是恰当地使用黏土珍珠岩保温砖,并且配合以相应的保温砂浆确实能够发挥较强的保温节能效果,这种材料的使用正是其发挥节能效果的一个重要特点和标志;(2)其次,对于外保温建筑墙体施工方式来说,其最为常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聚苯板,即我们常说的epS板,对于该种材料的使用确实能够有效地提高外保温的效果,对于最终节能目的的实现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3)另外,除了这两种主要的墙体保温材料之外,当前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节能墙体材料,比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亚安酯泡沫以及无机保温砂浆都是效果较好的一些建筑节能材料。

2.2建筑材料在建筑门窗节能中的应用。门窗也是建筑工程项目关乎节能效果的一个重要结构部位,其节能效果的实现对于整个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意义也是极为显著的,而就当前的建筑门窗施工来说,除了加强对于技术水平的关注以提高其门窗的密封性之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新型的节能门窗材料进行具体的施工建设以提高其节能的效果,很多新型节能材料的使用都能够有效提高门窗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因为门窗而造成的能量散失,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比如当前比较流行的中空玻璃的使用就是极为典型的一点,这是对于门窗主体结构而言的,而对于门窗中的一些辅助结构来说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同样具备较强的节能价值,尤其是随着发泡保温材料的使用更是能够有效地减少门窗中的能量流失,节能效果比较明显。

2.3建筑材料在建筑屋面节能中的应用。一般来说,在当前的建筑屋面施工中,其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强度上,更是对于建筑屋面的节能效果提出了较为明显的要求,而这一点对于施工材料而言就要求这些建筑材料的选用不仅仅需要自身具备较高的强度,还需要切实提高自身的节能属性,比如应该具备较小的导热系数,建筑材料的吸水率也不能够过高,就当前的建筑屋面施工工艺而言,当前的建筑材料节能效果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1)首先,对于一些直接板状搭设而成的建筑屋面来说,其最为常用的就是一些板形的建筑节能材料,比如挤塑板、加气混凝土块、聚苯板、膨胀水泥板块以及水泥聚苯板等都是比较常见的;(2)其次,对于一些需要现场浇筑的建筑屋面施工而言,其最为常用的建筑节能材料主要是膨胀珍珠岩、炉渣、陶粒以及浮石等,当然一些新兴的混凝土材料也是极为常见的,其中添加了硬质聚酯泡沫塑料的泡沫混凝土就是极为典型的一种建筑节能材料;(3)最后,还存在一些建筑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屋面的节能效果,比如岩棉以及玻璃棉的覆盖同样具备较强的节能效果。

3结语

常见的建筑材料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绿色建材;环保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筑材料的新品种,它包括的品种和门类很多。从功能上分,有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门窗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粘结和密封材料,以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五金件、塑料件及各种辅助材料等。从材质上分,不但有天然材料,还有化学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等。但就其环保性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新型材料都适合,有些对环境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甚至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然而,绿色建筑材料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正一步一步的走进市场,逐步成为建筑材料领域的主打产品。

那么,什么是绿色建筑材料呢,它又有什么优点,它有哪些分类呢?下面依次介绍。

关于绿色建材至今为止,没有统一的定义,传统的定义为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建筑材料统称为绿色建筑材料。在1992年,国际建筑领域给绿色建材定义为: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建筑材料。我国对绿色建筑材料的宣传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并开始着手制定相关的标准。2005年10月建设部、科技部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要求: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

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并制定了未来建材工业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然发展的原则。

根据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把绿色建筑材料定义于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不对人体产生放射性危害的,能被次循环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统称为绿色建筑材料。

1、绿色建筑材料的优势

绿色建筑材料在生产、选材、及循环利用过程中,比传统建筑材料都显示出它的优势。

首先,在生产过程中,它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尽可能使用可利用的废物(如矿渣、矿液等),不得在生产中参杂含有汞、铝、铬及其化合物,主要为粉煤灰和混凝土等。在烧制过程中,尽量采用环保性高性能贝

利特水泥(C2S为熟料的主要矿物,含量大于60%)。

其次,产品形成后不能对人体产生危害,且最好能具有新的功能。如在建筑卫生陶瓷的釉料或涂料中加入少量tioz光催化剂、银铜离子型抗菌剂、稀土激活抗菌剂等可以制成具有抗菌、防霉功能的建筑卫生陶瓷或涂料。

最后,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物。例如,木质的材料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可以循环使用,即使变成了废木头,也可以以再生板的形式再次出现,重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

2、绿色建筑材料的类型

绿色建筑材料按照其常见的类型可分为无害型、节能型、循环型、健康型等等。无害型是指此建筑材料的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甲醛、氨气、VoC等。这就要求我们再生产过程中严把质量

和标准关,防止出现超标的情况。

节能型是指在制造过程中采用节能型生产工艺,降低热损失,保证其节能性。

一般通用的标准为节能20%以上,才符合节能型的标准。

循环型是指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大量使用可循环的物质作为建筑材料,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比如在选材上可以使用废矿渣等,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索取和再利用。再有象日本生产的生态水泥和陶质绿色建材等都是一种变费为宝的手段。

健康型是指产品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人体的承受能力,尽量采用健康的物质作为材料,如抗菌、除臭、防辐射等功能,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人们居住的安全性。

对于当前的分类也许还不是很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还会开发出更多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

3、常见的绿色建材在建筑过程中的使用

社会上常见的材料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种,下面来分析下它们的使用情况。传统的结构用建筑材料有木材、石材、粘土砖、钢材和混凝土,现代结构用材料主要是钢材和混凝土。

3.1结构材料

传统的结构用建筑材料有木材、石材、粘土砖、钢材和混凝土,现代结构用材料主要是钢材和混凝土。而现代工艺中竹子材料的使用正越来越广泛,竹子不仅具有材质坚韧、硬度大和耐磨等特点,况且其再循环性也好。一片竹林的生长期远比普通树木的成长期要短的多。所以,当前使用竹编胶合板、竹帘胶合板、竹蔑层压板、竹材胶合模板的情况就比较常见了。

除了竹板材料以外,粘土砖,也是当前比较传统的建筑材料,其能耗是比较低的,但它是以破坏良田为代价且是不可恢复的,所以正处于被一步一步淘汰的地步。目前工业废渣组成的新型材料可以取代其在建筑领域中的地位,它不仅处量大,而且对保护环境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3.2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不仅包括材料本身的特殊功能如防水、装饰、保温等,还包括目前新型的功能材料如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智能材料等等。其在建筑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成为绿色材料中的主体材料。

以纳米材料为例,近年来,我国一些单位开始探索纳米技术在建材中的发展反应用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如浙江省舟山明日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开发出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锆、纳米氧化铁和纳米Sio2改性的彩色防水卷材;浙江南水金池亚纳米材料有限公司于1998年研究和生产的moD纳米高性能无机抗菌剂等等,可以预见,一批刚性好、耐热、耐老化、透气性低、抗菌性好等性能优越的塑料异型材、管材等制品将问世,并随着纳米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必将大大推动我国新一代塑料建材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施工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它将最终取代传统的建筑材料,成为土木施工领域中的主角。

参考文献

[1]林炳怀.绿色建材及其可持续发展[J],产业透视,2003(12).

[2]谭月华.发展多孔混凝土促进墙材革新,房材与应用,2003(2).

常见的建筑材料篇6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建筑工程

一栋建筑,从建筑地形选址、建筑设计、到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多种因素作用。建筑材料是组成建筑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建筑材料的好坏,是否合格达标,直接影响到最终建筑建成的质量,更是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那么为了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有必要对建筑材料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安全检测,确保整个施工流程的安全生产。

1.建筑材料的常规检测内容

我国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一直遵循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从通常意义的标准来看,建筑材料一般以常规内容检测为主。包括对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混凝土、建筑砂浆、墙体材料、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各种建筑材料。其中,不同的建筑材料检测内容和检测标准都是不相同的。检测水泥时,水泥的三氧化硫含量,氧化镁含量,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是需要重点检测的内容;检测细骨料时,则需要深入采用化学实验,颗粒级配方式,表现密度,堆积密度,有机物含量和碱活性浓度等都是需要着重进行检测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相比又有所区别,出了颗粒级配方式,表现密度,堆积密度这些之外,泥块含量值,针片状颗粒含量值也是需要必须检测的;对混凝土而言,混凝土中间材料的配合比,表现密度和凝结时间等等,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内容;对建筑砂浆,除了考虑配合比之外,稠度值,分层度值,都是要检测的内容;对墙体材料,需要考虑墙体材料的抗压强度值,进行重点监测;对防水材料,不透水性,拉伸性能,耐高温,耐低温等各种性能是监测的重点内容;对混凝土外加剂而言,其减水率,泌水率,透水的压力比和吸水量比是其主要监测内容等综合指标。可见,不同的建筑材料检测,内容和标准虽然不相同,但也并不是难以捉摸,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而常规检测内容则是需要着重和主要考虑这些特征,将其作为检测的主要内容。

2.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不到位导致的危害

建筑材料检测是一项重要的检测内容,而如果在检测工作中,由于人员操纵不当,检测作业指导书制定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检测工作不到位,使得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流入施工场地,那么就会给建筑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现在不少施工企业和单位一味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求短求快,对建筑材料自身的性能没有考虑清楚,盲目的求快检测过后,进行施工,给建筑的质量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说,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安全问题,极有可能会导致工程质量的安全事故,这种情况在实际施工情况中并不罕见。

3.建筑材料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那么,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不到位具体在实际检测中有哪些体现呢。通过笔者近几年来的工程实践,在实践经验中进行总结,认为当前建筑材料在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种。首先,对检测材料的检测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我们都知道,做事的态度比做事情的能力更为重要,而很多施工单位从刚开始进行施工就没有充分的重视到建筑材料的质量。在材料进场,材料验收,材料把关,材料检验等一系列程序而言,所做的都是流于形式的表面工作,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如有些工地的钢筋和水泥材料进场,只是形式上看看送货单和合格证,没有认真检查材料和核查材料。其次,对建筑材料检测构成威胁的因素认识不太明晰。影响建筑材料安全性能检测的因素有很多,但总体说来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别,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检测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是否规范化,客观因素则是包括气候环境影响设备仪器的精准度和设备仪器的自身误差。如有些检测单位设备仪器落后,设备仪器的精准度不够精准,造成检测结果不够精准。最后,是建筑材料送检程序自身的不规范性。目前,我国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程序基本都是建筑施工单位按照建筑材料送检要求来进行送检,但是这样会造成建筑材料检测的滞后性,这样会大大延长建筑材料的检测时间,给具体的检测和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

4.改进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具体措施

在分析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后,可以提出改进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具体措施。首先,应当从进货源头上制止和杜绝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这就要从建筑单位采集建筑材料开始,选择正规的厂家,认真核对厂家的营业执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等资质。对于购买使用的建筑材料,一定要有三包凭证,国际质量认证,试验报告书等一系列的安全标准;建筑材料进场时,要按程序做好材料的检查和检验工作。其次,合理做好见证取样工作。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中,抽样检验是检测工作最常用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一个检测方法。那么,检测材料的最终成果是依赖于所送的建筑材料样品的质量来确定的。所以说,建筑材料的检测报告中的数据能够准确,主要取决于所送检的样品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所以,应当对建筑材料样品的取样做好充分的认知。最后,检测单位的检测项目也要程序化和规范化。具体而言,检测单位在进行检测时,要严格按照检测规范,检测标准,检测作业指导书文件进行检测,将人为因素,设备环境引起的误差因素降到最低,将检测结果做到客观公正化。

5.结语

建筑材料的检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关系到建筑施工的质量和人身财产的安危,在分析当前建筑材料检测出现的种种问题之后,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认为需要从建筑材料选购,建筑材料样品取样以及建筑材料的检测规范化标准化等一系列问题着手,将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做到客观公正化。

参考文献

[1]杨克清.浅谈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纵横,2014(12):12-15.

[2]孙忠良.浅谈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J].房地产导刊,2015(8):32-34.

[3]李姿,李海鹏,张巍巍.浅谈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J].2016(2):20-22.

常见的建筑材料篇7

关键字: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常见问题误差控制

在检测建筑材料过程中,相关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该提供齐全的、准确的、公正的、科学的检测报告,以此确保建筑材料检测质量。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即标准更新周期快、计算过程复杂、设计项目不单一,则相关检测机构检测能力必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

一、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

(一)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项目

针对我国建筑施工所用建材试验材料项目、进场检测及选材等,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大量强制性的规范标准。如:配置混合料所用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强度及安定性均应严格分批次检验;砼所用骨料检验项目应该涵盖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密度及颗粒级配等,若选用砼型号≥C35,则有必要进行压碎指标。针对新选取的质地疏松的骨料,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坚固性试验等。

针对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应严格参考《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GB18173.1-2006)并分批次对其检验,其检验的项目应涵盖低温弯折、不透水性、扯断伸长率、断裂拉伸强度等物理性能。

(二)建筑材料取样

在建筑材料取样过程中,取样样品应该具备一定的代表性,通常情况下,各批次材料各部位应该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即取样数量精确度要高,取样方法、取样部位均应该参考按照相关规范。如:针对袋装水泥,从每批次内随机抽取≧20袋水泥样品,且其总量≧12kg。

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常见问题

(一)试验机加荷速度控制

常温试验环境下,若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时的加荷速度快时,各试件变形荷载将低于附加于其上的荷载,且试件强度值应比材料自身强度值更大。在钢筋拉伸试验中,若将钢筋拉伸至颈缩现象出现时,笔者建议逐渐降低油门,以此确保颈缩现象转化至试件断裂,以此降低试验机响声及振动。

通常情况下,加荷速度标准状态应以应力(kn/㎜2、n/㎜2)为单位,此外,若将加荷速度标准状态折算为试验机度盘上格数,其直观性及便捷度将大大增加。若在砼试件抗压试验过程中选取2000kn压力机,该试验机涵盖的量程共3个:铊a+B+C量程——0-2000kn,4kn/格;铊a+B量程——0-1000kn,2kn/格;铊a量程——0-500kn,1kn/格。下表为将加荷速度折算后的具体情况:

(二)环境温度及湿度控制

某些建材性能受到所处环境温度及湿度的影响度相当大,则关于建材测试及养护环境,相关规范标准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在《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内规定:待各试体成型阶段,其周围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0±2)℃,相对湿度应维持在大于50%;各试体拆模之前,其养护温度应该维持在(20±1)℃,相对湿度应维持在大于90%;各试体水中养护温度应维持在(20±1)℃。此外,各防水材料(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等)性能受到其所处环境温度的影响度较大,且在对防水材料开展拉伸试验时,试验室温应该维持在(23±2)℃。

(三)试验误差控制

在建材检测试验中,尽管各环节均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但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条件、设备仪器、材料均匀性、试验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等的影响,以至于实验结果误差失去控制。建材试验误差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针对材料相同、样品相同、实验设备各异条件下所得试验结果误差,其亦为对比实验误差或再现性误差;

2.将同一样品划分为2-3个试样,选取相同仪器、相同方法对各试样进行试验,试验所得结果间误差即为平行试验误差。如:砂筛分析,两次试验所得细度模数差值应≤0.20,两次表现密度试验差值应≤20㎏/m3;

3.同一组试件间误差:若同一组试件间误差超出允许范围内,该试验必须被要求重做。如:砼试件抗折强度值、抗压强度值内,若存在两个测定值与中间值间差值均>15%中间值,那么,本次试验无效。

通常情况下,有必要将钢材、水泥、砂等匀质度较高的材料样品等量划分为2份,1份储存于单位;1份递交相关权威测试中心部门。通过比较分析2测试单位试验结果,若两单位实验结果相对误差超出了既定范围,笔者认为有必要及时查找结果出现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关改进措施。依据相关实际情况,上述试验周期应为1-2次/年,以此实现试验结果精确度的提高。

(四)实验数据取舍

实践证明,同组试件试验结果因各方面原因而出现离散性较大的情况,则相关规范标准通过取舍某些建材试验结果实现试验结果精确度的提高。如:在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过程中,若3个强度值内出现≥平均值±10%的强度值,应该将该值排除之后再进行平均值计算;砂浆及砼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计算等均应实行数据取舍方法。

关于建材试验数据修约方法的确定应该严格参照GB/t8l70—2008《数据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且应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对相应位数进行取舍,数据位数处理办法应为“四舍五入单双法”。如:在《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内规定:钢筋等钢材性能试验结果修约应该严格参考产品标准规范。

若不存在任何具体规范要求:当强度值大于1000n/mm2时,修约间隔周期应为10n/mm2;;当强度值维持在200-1000n/mm2范围内时,修约间隔周期应为5n/mm2;当强度值不大于200n/㎜2时,修约间隔周期应为1n/mm2。

修约间隔周期为5n/mm2时,最简单的办法为:若被修约尾数不小于7.5,修约—10;若被修约尾数值处于2.5-7.5范围内,修约—5;若被修约尾数值不大于2.5,修约—0。

三、总结

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加强对进场材料检测意义至关重要,即建筑材料检测为材料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步骤之一。此外,实践证明,建材检测试验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养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建材质量的控制力度,而建材质量监管力度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强化建材检测试验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谷君英.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常见问题探讨[J].科技传播,2012,(6):21.

常见的建筑材料篇8

[关键词]建筑土建;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1.建筑土建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

1.1土建施工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

建筑土建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占据整个建筑整体的主要部分,建筑的墙面以及楼层都需要混凝土的支撑来完成,若在混凝土施工环节中忽视了质量控制问题,不仅会使得混凝土强度下降,还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露筋现象,这是土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出现露筋现象原因来自多方面,这与当初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有着密切的关联,当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若混凝土中的水泥与砂浆分配比例有误、搅拌混凝土方式有误等都会导致露筋现象。

1.2混凝土的比例调配问题

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状,这与混凝土的施工材料有关,当混凝土的施工材料出现比例分配不当、施工材料规格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混凝土没哟搅拌均匀等都使混凝土出现蜂窝现象,其次,若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没有根据标准的操作步骤来完成浇筑工作也会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许多施工人员常常会出现共同的忽视问题,就是后期的混凝土养护工作,混凝土后期的养护工作直接影响着该混凝土的后期质量问题,若混凝土缺乏一定的保养,则会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现象。

1.3土建施工钢筋质量问题

钢筋是组成建筑整体的重要结构,在土建建筑施工过程中,曲线钢筋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曲线钢筋在运用的过程中常常要对模板中进行安装,但经常出现无法顺利入模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是在钢筋已经形成弯曲形状时其缺乏准确性,第二是钢筋材料在搬运时没有使用妥当的搬运方式,使得钢筋出现了变形现象。第三是钢筋在运输途中或最初生产时期时没有对钢筋的整体形状骨架采用防变形装置,使得曲线钢筋出现变形现象。

1.4土建施工砖质量通病

砖是土建施工中必备的施工材料。砖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墙体的质量问题。目前,砖出现的质量问题大多与砖的规格不符合标准和砖的材质不达标有关。当砖的规格超出了规范时则会使得建筑施工过早中出现砌合不平整的现象,与混凝土无法有效的贴合。目前,我国已禁止使用红砖施工,许多施工单位会用灰沙材质的砖进行替代,但是灰沙砖的质量要比红砖差许多,若再对灰沙砖缺乏基本的养护工作则会使得砖的原有强度受到影响。

1.5土建施工管理工作不完善

建筑土建施工常常出现质量问题与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有着直接的关联,从现代许多建筑施工现场状况来看,频繁的发生质量问题大多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缺乏细致的检查所导致的,使得在检查过程中忽视了许多细节问题,而这些细节问题经过时间的积累就变成了大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的整体质量。

2.建筑土建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

2.1土建施工混凝土质量与比例调配控制措施

在混凝土的材料选择上要选择符合标准规范的材料,并且在配备混凝土材料时严格按照材料比例进行调配,控制材料的用量,根据浇筑面积调配适合的用量。在混凝土的材料搅拌上,要严格的控制好搅拌时间,并且根据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在浇筑时要注意浇筑均匀,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水平线。

2.2土建施工钢筋质量控制措施

在选择钢筋时,要对钢筋的外形结构进行观察,排除不符合标准的钢筋。施工人员在搬运钢筋的过程中,要做到轻拿轻放,避免钢筋出现变形现象,在对钢筋的曲线进行固定时,要选择一个固定的范围界限进行固定,确保所有钢筋都在同一曲线上。其次,在浇筑混凝土前,要检查钢筋是否有位置不正确的现象,若有这种现象要及时校正钢筋位置。

2.3土建施工砖质量控制措施

在选择建筑砖时,要严格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砖规格,并且对砖的强度进行相关测验,检测是否具备良好的强度。在养护上,可对砖进行浇水养护,确保在使用当天砖体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现市场上贩卖的砖种类越来越多,在面对众多选择时,要加以重视砖体的质量问题,确保具备一定的安全指标。

2.4加强土建施工的管理工作

在检查土建施工的各个环节时,施工人员可先对环节需检测的项目进行列表,并检查是否有遗漏项目,在检测时严格的检测各个项目质量,做到细致无误,确保建筑整体质量都做到全面的检测,避免后期返修所带来的麻烦。

3.建筑土建施工管理工作

建筑土建的后期施工管理工作是建筑施工单位常常忽视的问题,而许多的施工问题也较容易在后期而出现。因此,在建筑土建的后期工作上,对施工后期的质量进行监督与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验收,确保验收过程的标准性,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能够使后期避免较为麻烦的返修工作。在施工后期的维护期中,对建筑质量的室内以及室外进行全面勘察,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也非常重要的工作,这能够避免后期出现过多的工程质量等问题,确保施工的监管以及审核工作能够严格的进行。在土建建筑施工后期的管理工作进行前,施工管理单位需制定相关的施工管理规范,并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管理人员了解土建建筑质量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质量常见问题,对土建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的筛查,确保材料符合施工规范与要求,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使建筑施工后期能够减少大量的质量问题,使其得到有效控制。在土建施工现场中,当管理人员在管理的建筑质量时,若发现了质量问题要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现场状况,避免施工质量问题日积月累出现恶化的现象,管理单位可建立相应的应急小组,专门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突发问题以及质量问题进行修补工作,避免后期发现质量问题时其质量问题到达无法弥补的状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期,在建筑土建的施工过程中,在面对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时应加以重视,并且采用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对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与比例调配要严格按照实施,在选择钢筋上要选择符合施工要求的材质,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钢筋的变形状况。在选择建筑砖上,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砖规格,使建筑土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

常见的建筑材料篇9

原有的立面材质覆盖,导致了原有的立面材质特征被抹杀,通过材质传达的历史信息便无法传达出来。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影响历史建筑立面材质更新的因素,最终由此探讨了相应的更新方法。

关键词历史建筑洋行表皮材质历史信息

笔者在2012年5~6月调研汉口原租界区历史风貌建筑的过程中,

发现这些精美的、具有历史特征的历史建筑表皮都已经局部甚至全部

被简易、制作粗糙的现代建筑材料覆盖,许多建筑失去了原有立面材

料的特征,个别已经很难辨认出是否为历史建筑。调查(图1)显示,

由于近代洋行现今已不存在,加之其原有空间布局便于使用,洋行建

筑的功能转变较为多样:旅店、住宅、餐厅、酒吧、商铺、政府部门、

公司、网吧等,在改造更新后特征比较多样,能概括大多数历史建筑

立面材料的更新情况。

文章以人对建筑表皮材质的视觉感受为出发点,通过对洋行这种

功能已经完全改变的建筑进行调查,摸清现今人们对其立面材质的改

变情况,分析影响改变的因素。

图1所调查洋行建筑

1建筑表皮材质分类与视觉特征

1.1材料种类

通过对原租界区洋行建筑的资料查阅和现场调研,建筑立面材质

按照分类可总结出4种类型:清水砖墙、砂浆抹面、麻石(花岗岩)、

人造石材(仿麻石等),归纳见表1。

1.2视觉特征

1.2.1色彩

立面材质的色彩是人们感知建筑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对于历史建

筑来说,色彩是艺术风格构成、展现城市传统文脉的重要元素,不同

时期建筑色彩的改变能够体现城市建筑材料、风格、审美以及人们生

活方式甚至价值观的转变。

被调研的洋行建筑均在1900~1944年建成,该时期建筑与同地区

现代建筑的立面颜色相比,尽管使用材料各不相同,但立面颜色通常

纯度较低,而新建筑通常采用纯度较高的鲜艳涂料、面砖以及玻璃等,

且使用颜色种类较多。

1.2.2质地与质感

材质的质地与质感能够反映立面的细部特征,不同材质的质感可

以引起人们不同的视觉联想,如粗糙石材反映朴素粗犷,光滑石材传

达简洁干净。

在对汉口原租界区建筑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历史建筑与

现代建筑的立面材料基本都因为不同类属或加工方式的不同呈现出不

同的材料质地,如纹理、透明度、镜面与毛面等。所调查洋行建筑立

面材料多为较粗糙毛面,开窗与同一区域的现代建筑相比较小,材料

基本呈现出本身纹理。同一区域现代建筑立面多呈现光滑镜面,较多

使用玻璃幕墙,常使用涂料掩盖本身立面材料。

笔者将所调查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墙面材料进行抽取整理,可

以看出新旧建筑立面材料在颜色、质地与质感上的差异(表2)。

1.2.3立面痕迹

洋行建筑在经历了半个世纪到一个世纪的使用和环境侵蚀,不可

避免地会留下种种痕迹,如被侵蚀的砖、麻石,墙面上攀爬的藤蔓,

表1洋行建筑表皮材料分类

图2怡和洋行建筑局部

表2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立面材料抽取对比

裂缝中生长的杂草等,有些旧建筑立面上的痕迹暗示可能该处曾经发

生过一些民间轶事甚至历史事件。笔者认为这些痕迹也应该被包含在

历史建筑表皮中,它们是时间在建筑上做出的“表皮”(图2,3)。

2对表皮材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笔者对汉口原租界区洋行建筑的表皮材质进行了逐个调查,整理

见表3。由于惠罗洋行正在施工,整修后表皮材质情况尚未知,故排除掉。

通过对现状影响情况的调查,笔者分析出几个对历史建筑进行立

面材质更新的影响因素,有些人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去对原有立面

材质进行更新,而有些建筑在进行更新时却部分甚至整个忽略了旧有

材料的制约,导致原有建筑立面材质特征被抹杀。

2.1对原有材质的影响情况调查

调查中可以发现基本所有洋行建筑外立面材料都进行了装修,一

部分影响了原有表皮材质的特征。对表皮材质更新的主要材料是原有

材料或仿原有材料、涂料、面砖、局部广告牌等,其中对原有特征影

响较大的材料为涂料和面砖,现状更新大致情况见表3。可以看出,

17座调查的洋行建筑中有7座的颜色与质感已经严重改变,个别也有

较严重的广告牌覆盖情况。将原有立面材质全部掩盖的结果是历史建

筑完全丧失了这部分材料特性能够传达的历史信息。

图3宝顺洋行建筑局部

2.2影响因素分析

2.2.1功能转换

从本质上来说,建筑使用功能是建筑中最根本的因素[1]。在建筑

更新过程中,表皮材料会随着原有功能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和更

换。洋行建筑原有主要功能为办公,各房间面积十分平均,适用于现

有的小商铺、旅店、办公等。近些年新获得营业权的保安洋行、原英

租界某洋行以及西门子洋行现今都被作为商用,原有立面纯度较低的

颜色和粗糙的质感过于朴素,不能吸引眼球,同时在更新时又缺少控制,

两栋建筑均被粉饰一新,完全失去原有色彩和质感(图4)。美最时洋

行与太古洋行现在均被作为行政办公使用,虽使用了相对较低沉的颜

色,也与原有材质有很大的差别(图5)。而现在为住宅功能的顺丰茶

栈则被居民较随意地依照个人喜好做了贴面。另外,广告牌的安置也

体现了功能转换因素对历史建筑更新的影响,一栋建筑内通常有数家

商店、公司、旅店,每家均有各自的标志和广告牌(图6)。这表明,

原有表皮材料制约影响着新功能的实现,新的功能需求也影响着表皮

更新后的结果。

2.2.2材料本身

材料是符合它所属建成年代的时代特征的,新材料在使用时与旧

表3洋行建筑现状情况调查

图4英租界某洋行

图5美最时洋行

图6宝顺洋行

材料必然会发生时态上的碰撞,旧材料会对新材料的使用提出制约。

对于这种制约,有些洋行建筑的处理方式比较简单粗暴,用涂料

来完全改变原有材质的色彩与质感似乎是对旧有材料的彻底否定。使

用原有材料或仿原有材料进行的更新则是意识到了这种制约,表明旧

有材料的特征对历史建筑表皮更新时新材料的使用产生了影响。

2.2.3地域环境

旧建筑被历史赋予了地域性,地域则被这些历史建筑赋予了历史

性,这些建筑的价值所在也是对其进行更新保护的原因之一。建筑表

皮材料也参与传达着最基本的地域信息,人们能够在其中解读出当时

的经济状况、审美倾向等。洋行建筑表皮大多采用较为贵重的石材,

可以说明当时洋行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也显示出当时的审美倾向。

对洋行建筑原有材料进行覆盖一方面由于功能转变的需要,另一

方面也表明现代人们的审美倾向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到了过去材料

留下的地域特征。另外,原貌整修旧建筑表皮的更新方法说明建筑师

意识到历史性地域环境的代表价值,还原了当时当地的地域特征。同

时,现代使用者的经济情况不同,也造成了对历史建筑维护程度的不同,

小商户对立面的保护较为简单(图7),而酒店、办公等经济情况较好

的使用者则维护情况更好(图8)。

3表皮材料更新手段的探讨

人对表皮材料产生的视觉感受既有整体的气质也有各要素的细节

特征,笔者以人的视觉对表皮材料从宏观到微观的感受进行分层次分

析,举例探讨相应更新时应注意的地方以及更新方法。

3.1整体气质的延续

从宏观看来,每一种建筑立面材料都会赋予建筑一种气质――庄

重、朴素、粗犷、含蓄……只有把握住这种气质,人们才能真实地捕

捉到建筑传承的历史信息,否则虽未丧失美感,但有可能造成误读。

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并不在少数,所调查洋行建筑便有许多延续

了建筑原有材料的气质(图9)。再比如上海新天地、八号桥、田

子坊等都能够让人从建筑立面材料上清晰读出建筑原有的历史信息

(图10~12)。

3.2材料特征

材料特征主要是指材料的色彩、质感以及材料的组合规律,笔者

认为属于较中观的层次,这一层次也决定了建筑宏观的整体气质。

3.2.1“新”材料的引入

这里的“新”材料是指与旧有立面材料特征不同的现代材料。卡罗

斯卡帕认为:先疏理清楚新旧两个系统,再用新的系统作为旧的系统

的支撑,从而在强调历史的同时又不失去自我。历史的价值是相对于

现代文化而言的。[2]在建筑功能转换而立面材质已不适用于新功能时,

新材料的合理引入是必要的,这样会带入不同于旧表皮的颜色和质感,

同时旧有材料又没有被掩盖,其历史信息反而被更加强烈地传达出来。

任何不可避免的添加都必须与建筑的构成有所区别,并且必须要有现

代标记,缺失部分的修补必须与整体保持和谐,但同时须区别于原作,

以使修复不歪曲其艺术或历史见证[3]。这种方法在所调查的历史建筑

中并没有使用,现状中引用的新材料均覆盖了旧有材料,从图13,14

即可看出两种方法引入新材料所形成的不同面貌。

3.2.2“旧”材料的使用

“旧”材料的使用是指采用了“修旧如旧”的方法对历史建筑

进行保护,所调查洋行建筑中历史信息保存较好的主要是使用了这

图7卜内门洋行图8新泰大楼

图9立兴洋行汉口分行

图10上海新天地

图11上海八号桥灰瓦屋顶图12上海田子坊图13美最时洋行上部图14德国汉堡媒体艺术中心

种方法。这些建筑立面材料都为麻石或仿麻石,使用了清洗、喷涂自觉和积极的因素来认识……[4]。历史建筑经过时间推移所留下的痕迹

保护膜以及相同材料修补,虽然这种材料都违背了国际的史料并不都会影响城市面貌,对时间所留下的“材质”进行适当保留是保

原真性的要求,但基本保留了原有材料的基本特征,好于使用新材证历史信息对人们的准确传达,也遵守了保持史料原真性的要求。

料覆盖的方法。大量的建筑在城市的成长更新过程中老去,然而它们无一不是城

4结语市发展的见证。希望本研究可以提醒人们在建筑立面更新改造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老化、侵蚀和磨损过程,在设计中并没有常常被当作发现原有材料的历史价值,保护材料的原本特征。

图片来

图1为作者所在调查小组共同绘制,图2~13为作者拍摄

图14来源于文献[6]

1表3来源于文献[5],其中多数内容为笔者调查整理,某些洋行如保安洋行现状经过更新现已不同于论文中描述,笔者已更改

参考文献

[1]韩冬青.论建筑功能的动态特征[J].建筑学报,1996(4):34-37.

[2]丁沃沃,冯金龙,张雷.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意义[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94.

[3]李建新,朱光亚.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对策[J].新建筑,2003(4):39.

[4]michaelwynne-ellis著,焦怡雪译.感官性极少主义:尤哈尼・帕拉斯马[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常见的建筑材料篇10

【关键字】混凝土;建筑桩基施工;运用;技术要求

1混凝土在建筑桩基施工中的作用

1.1降低成本

混凝土普遍运用于建筑桩基施工中,其中最受建筑单位青睐的是水泥混凝土。混凝土在建筑桩基施工中起着降低成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混凝土的原材料价格低廉,主要由集料、骨料、胶结材料和水按照一定比例加工而成,其低廉的价格让建筑工程的成本大大降低。其次,虽然混凝土的原材料组成丰富,但是其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因此降低了工艺成本。由于混凝土在建筑桩基施工中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且运用时工艺简单,因此混凝土能够普遍运用于建筑桩基施工中,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混凝土的使用量将会进一步加大。

1.2质量较好

混凝土在建筑桩基施工中的另一大作用在于运用混凝土能使建筑桩基达到良好的质量效果。混凝土是将原材料经过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搅拌成型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制成的人造石材,具有长时间的耐磨性和抗风雨侵蚀的特点,同时混凝土还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因此混凝土运用在建筑桩基施工中,能帮助建筑桩基打造良好的质量,保证建筑的安全性。也正因为如此,混凝土在建筑桩基施工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2混凝土在建筑桩基施工中的技术要求

2.1混凝土在建筑桩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以上叙述了混凝土在建筑桩基施工中具有降低成本且保障建筑桩基质量的重要作用,但是混凝土也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会影响到建筑桩基施工。混凝土是由多种原材料与水按照比例搅拌成型而成,因此,当原材料与水结合后会使混凝土呈流动状,在建筑桩基施工时,经常遇见难以将流动的混凝土灌注后达到预期密实度的问题。但是如果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那么混凝土就有可能堵塞灌注管道,导致建筑施工进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流动性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2.2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要求

在建筑桩基施工中运用混凝土,要注意把握混凝土的流动性,因此要通过实验对混凝土的流动性进行衡量。一般情况下采用测试其坍落度的方式对其进行实验。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准备恰当的坍落筒,通过实验获取坍落筒与混凝土试验物最高点的距离,即坍落值,以此得到混凝土大致的流动性,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比例的改善,使建筑桩基施工中尽量少出现孔洞,使建筑桩基的质量更好。

2.3混凝土施工的粘聚性

所谓粘聚性,指的是混凝土在流动过程中,其内部各材料能够保持均匀的程度。混凝土的粘聚性也直接影响着建筑桩基施工的质量。如果混凝土的粘聚性达不到要求,将有可能导致混凝土中的沙和石子出现积聚,从而堵塞管道。除了堵塞管道的问题,粘聚性不强的混凝土被灌注到建筑桩基中时,还有可能在桩基中出现沉淀问题,混凝土分层的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桩基的安全程度。

另外,在混凝土运用在建筑桩基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泌水现象,因此凝结的混凝土将会出现裂缝或者孔洞。而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大粉状颗粒的含量,将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进而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粉状颗粒的含量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出现粘聚性过强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而混凝土的粘聚性暂时还没有更好的办法进行测量,因此施工人员的技术性及熟练程度和实践经验将是控制混凝土粘聚性的重要保障。

2.4混凝土施工的配比技术

在建筑桩基施工中,混凝土主要通过导管进行输送,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流动性差和粘聚性过强的问题,混凝土的配比问题将是关键所在。

首先是粗集料。在选择混凝土的粗集料时应首选卵石,打碎后配制进混凝土中,同时在用量上应当适量加大,需要注意严格控制碎石颗粒的直径以及在混凝土中的所占比例。

其次,应当灵活调整各原材料在混凝土中所占比值。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类调整,例如用水量的大比例调整。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效果,应当根据用水量的调整对混凝土材料比例进行相应调整。

再次,需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能够达标,其中水泥的用量需要在要求的用量上适当增加,并且需要在混凝土灌注后满足两小时以上的凝固时间以使其初步凝结。

最后,如果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粘聚性达不到要求,不可随意加大用水量,这样将有可能导致更强的泌水现象。应当思考骨料级配是否出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弥补。

2.5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采用混凝土作为建筑桩基施工材料时,注意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将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建筑质量。

第一,混凝土的输送可以采用泵送施工技术。泵送技术属于比较新的技术,它可以简化混凝土的输送复杂度,无论是水平的运输还是垂直的运输,都能够一次性完成。这样的泵送技术能够将混凝土以极快的速度送到施工现场,减少了施工的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而泵送技术分为挤压泵和活塞泵,而活塞泵因其设备和使用效果而应用得更广泛。

第二,混凝土水下施工技术。在使用混凝土水下施工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混凝土的导管是进行水下施工的基础,因此需要保证导管的质量。其次,在进行混凝土水下作业时,要及时对钻孔进行清洁,防止出现沉渣过多的现象。最后,必须要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3小结

在经济发展的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建筑行业的质量问题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建筑项目中,建筑桩基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在建筑桩基施工中,混凝土作为常见材料,则是保证建筑桩基质量的基础。因此,建筑单位应当重视混凝土的使用,在认识到混凝土具有降低成本和一定程度上保障建筑桩基质量的优点的同时需要关注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而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提升。建筑单位需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想出解决办法,让混凝土在建筑桩基施工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打造过硬的建筑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浪.浅谈混凝土在建筑桩基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4,(2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