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7:20

城市设计的特征篇1

一、地域特征因素的提出

“地域”(region)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是指面积相当大的一块地方。通常理解为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也叫区域。它是由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空间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综合体,不同的地域空间产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拥有不同的地域特征。研究地域特征必须将自然、人文和空间等因素联系起来加以分析。自然因素是城市景观存在的基础条件,它是构成不同城市格局和影响城市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和动物等等。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自然因素,不同自然因素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城市景观空间。以地形为例,在开阔的平原地区,城市的布局以横向为主;而多山的地区,则多会利用坡地的落差形成立体的、多层次的城市空间格局。在特定的地域内人类不断地改造自然环境,这是自然因素所形成的特定的地域景观;人文因素是人类在一定范围内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特定因素,同时这样的因素又反作用于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如今的人文因素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城市地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征,代表着城市的灵魂和性格,设计时考虑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城市活动中来,从根本上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设计,才是充满人情味的、体现地域人文关怀的设计;城市空间由城市各物质要素的空间区位分布特征及其组合规律组成,城市的形象与城市的空间布局关系密切,人在城市中生活,所有活动亦离不开城市的空间。在此,空间的有序组织需要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和景观设计的全局统筹考虑。深入了解城市景观的各个部分特别是具备地域文化特征的景观空间,用统筹的战略性眼光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使整个城市景观成为独特而又统一的整体。

二、营造具有地域特征城市景观的表达方式

美丽而富有浓郁地域特征的城市景观是体现城市整体质量的标准和关键。保护、利用城市已有的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以此为基础从整体上把握全局,将自然与传统人文结合起来,开发新的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景观。在保护、开发突出地方特征的同时,注入城市新时代景观设计的活力,表达方式如下:

1.“天人合一”哲学观下的生态园林城市“天人合一”是中国朴素哲学观的基础,它认为人应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存在于宇宙这个统一体之中。经过几千年的孕育和积累,最后沉淀为一种稳定的、永恒的精神精髓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了一种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美学观。这种思想作为具有中国地域特征的美学观不仅存在于传统园林艺术,也正在以新的姿态融入到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之中。这就对中国城市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应符合中国传统园林自然美学观、具备中国特征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生态园林城市是在保留原有自然生态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修复,营造出宜人的生活环境和城市景观,它是以维护人的活动与生态环境相和谐为宗旨的理想城市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人文文化和自然环境。在城市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讲究因地制宜,“据高堆山,依低挖湖”,真正做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原有的地域景观特征,能够激发城市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营造出和谐的具有地域特征的生态环境。设计时还应考虑到城市地域特征与人的需求相和谐,保留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城市名胜古迹、构建历史人文空间等,以此传播城市历史和地域传统文化。生态是可参与的,应当树立起哲学的、文明的生态观念,引导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发生转变,产生自觉的生态意识,让人们自觉参与到城市生态园林的氛围中,乃至自发的保护和营造属于自己的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生态是美的,生态景观赋予了城市空间自然美的要素,加强了城市的可识别性与可欣赏性;生态审美不仅仅是人们对外在自然美的发现,而且还以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与外在的自然美形成了和谐统一的关系,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典范。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上体现为人的活动与生态环境相融,任何形式的城市空间都是由人类生活空间发展而来的,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生态园林城市设计以重视自然环境为基础、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出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独特的生态环境。

2.现代审美观下的中国意境景观人是审美活动的主体,人类社会中不同的民族都有各自朴素的审美观,传统的园林景观由此而生。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概念是将自然环境作为审美对象,其设计主要是模拟大自然的景观模式,以艺术的手法师法自然,以假山假水再现真山真水。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同步发展,西方主流价值观念被引入,人们发现除了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之外还有更多不同的价值观念存在,人的审美观随之变化。传统的高雅文化受到来自世俗文化的猛烈冲击,部分传统的艺术手法和审美理念渐渐变成一种小众艺术离开大众视线或者逐步被淘汰,人们的审美趋向表现为大众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景观设计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着。同时,城市景观的设计应当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城市的景观审美,将现代设计新的形式和表现手法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力求做到与原有环境相融合。尽管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出现了大众化、多元化的审美趋势,仍应立足于中国传统的人文文化,城市景观设计的意境与人文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意境空间的营造模式也许不能够完全适用于现代景观设计,景观意境的营造应侧重于对人文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不仅仅是对传统园林的纯粹临摹,落在实处即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环境营造不同的意境景观。城市景观设计应当考虑在满足现代审美与多元化审美观的前提下,将人文文化和时代特质相结合,彻底改变全球一体化形势下城市趋同的现象,营造出具有浓郁地域特征的城市景观。

三、结语

城市设计的特征篇2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的设计属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设项目,设计风景园林,既与城市发展规模以及建设水平相关,还会对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产生重要影响。在设计风景园林过程中,设计人员需从城市环境的构成特色以及与园林主要建设目的进行考虑,重视对不同城市地域特征的了解,让风景园林设计最大化发挥自身美化城市的效果。

1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域特征分析

1.1文化特征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遵循地域人文特征的发展规律,并使其得以延续,是现代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风景园林设计中展示其所在城市的文化及社会特色是一项重要的目的,所以,园林的设计需要与城市特有的文化氛围相搭配。比如,丽江、青岛等城市的风景园林设计,就针对旅游城市的特点,让其风景园林可以充分展示出城市的风景特色;洛阳、杭州等地设计风景园林,则应突出城市文化底蕴,表现城市的悠久历史与人文内涵。由此可见,地域中包含的人文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风景园林设计的主体风格,加强重视风景园林设计中具备的文化特征,更加突出风景园林设计对城市发展的推动效果。

1.2自然及应用性特征

地域中的自然特征,比如,地形、植被、气候等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统一的地域之中,不同的自然特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比如,以山地为主的重庆、四川等城市[1],根系较发达的乔木是主要的植被类型,较少种植草皮,因为乔木类对土壤有较强的稳固能力,使土壤能够较好地抵抗雨水的冲刷。同时,乔木具有高大、繁茂的树冠,可以很好地发挥遮荫、避暑的作用,对那些高温、高热地区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

由此可见,风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分析不同的自然因素、地域建设发展以及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其特有的应用性质,不同地域对风景园林设计的预期效果存在差别,有的园林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休闲游览的需求,园林就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在园林中设计更多的休息区以及自由应用区,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便利。

2地域特征下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分析

2.1调查地域自然特征

城市中的自然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植被应用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绿植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2]。所以,设计人员需在规划之前,了解城市具备的自然天气以及水文条件等,通过查阅当地自然地理档案的方法,更加全面地收集信息,充分分析城市中的自然特征,使植被的挑选更加合理。尽量使用当地土生土长的植物,设计出来的景观会更加适合地域的自然特征,还能够突出园林的自然美,土生植物在园林中也可以获得更加健康的生长,更好地体现园林设计的科学性。

2.2了解地域文化,调查风景园林设计的应用目的

为了让风景园林设计风格能符合地域文化特征,设计人员应深入市民生活之中,通过观察、访谈、阅读城市史志等方式,掌握城市的文化及风俗[3]。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可以充分地表现出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使风景园林更具独特性,避免发生园林风格大同小异的状况,也使园林景观可以更好地与城市风格相融合。比如,杭州的西泠印社是浙江篆刻家的聚会之地,其风景园林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金石创作的特色与气质。

另外,设计风景园林时,设计人员应调查不同地域园林设计的投资数额以及实际应用目的,调查投资金额状况是为了在设计中,可以更加合理地选择相关植被资源及建设材料,使风景园林规划与城市应用的实际需要相一致。调查应用目是为了确定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模式,使风景园林最终的设计风格可以与地域建筑的整体要求相一致,更好地发挥风景园林自身所具备的应用意义。

3结语

风景园林的设计只有将地域特征作为主要参考内容时,才能实现别具一格的设计特点,并且实现人文地理、历史与地域建筑的自然融合,进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结构状态。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能够更好地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实现风景园林与城市建设整体形象的有机结合,突出风景园林的人性化、地域化特点,使风景园林设计获得长久进步。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的特征篇3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商业街步行街是城市商业经济和来往人流最为集中的繁华场所,它承担着表达城市经济实力、社会和人文内涵的任务。经过历史的沿袭和文化的积淀,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发展必然与地域文化变迁息息相关,融入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文化习俗特征,形成了当今商业空间的地域性特征。作为设计师来说,在进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时,既要关注自然条件及地域文化的集合,又注重现代技术和当地材料结合运用的具体表现,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具有地域特征的现代商业步行街景观。

1目前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地域文化缺失

受到现代商业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一些地区的商业步行街设计缺乏对地域文脉延续的重视,其整体设计注重追求商业效益,缺乏各城市所特有的地域特征。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如空间的处理手法单一粗糙、景观设施缺乏人性化设计、景观特色塑造欠缺无新意等。大量仅仅注重商业目的、忽视地域文化特征的商业街道,充斥在城镇的最繁华的中心地带,形成“千城一面”城市形象特色缺失的现象。究其本质,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才是导致问题的关键。

1.2地域特征的生搬硬套

在国内现阶段规划设计中,出现了一些不合时宜、不符合地域特征的步行商业街,现代中掺杂传统,中式融合欧式,肆意掺杂称之为地域性设计。不同地域背景下,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同质化严重,过于崇洋,过度模仿抄袭是根本原因;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本身就不是一个工业标准化的产物,每一条商业步行街都不应摒弃自身特有的地域风格。

2地域文化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式不同,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沙里宁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写道,“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1]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须注重地域文化符号的提取和利用,加强区域的“归属感”和”亲切感”。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会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体现城市特色,成为外地人了解城市的名片。

3地域文化在商业街环境与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3.1利用自然条件

从开天辟地起,自然界就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任何景观空间都必然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它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共生的关系。孕育在不同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自然观,是商业街区等城市环境地域性差异的重要根源。如苏州园林将江南地区独特的阴雨连绵的朦胧意境,太湖石那“皱、漏、瘦、透、”的峻美,结合亭台楼榭、春花秋月的婉约,从而才能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任何城市在进行商业步行街景观规划时,都应该综合考虑并发掘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尊重自然规律,规范组织步行街的景观空间序列,形成自身的特色。

3.2对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的提取和运用

商业步行街景观和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紧紧相连,便形成了商业步行街的地域化特征。以南京夫子庙商业步行街区为例,秦淮河畔滨河绿廊体现出传统江南水景之美,秦淮小游园内的诗碑小品、传统风格的灯具、名人雕塑、传统过街楼桥、亭、阁及各种画舫游船,与疏浚后的秦淮河将附近的乌衣巷、中华门城堡等景观串联在一起,构成了具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魅力,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步行街区景观。承载着历史文脉的现代步行商业街,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赋予城市的灵魂,表达着城市特有的语言和符号,指引我们用心去领悟历史文脉的意义所在。

4结语

作为现代城市风貌的窗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是塑造城市形象内涵的重要手段。设计师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须综合分析地域特征,遵循表达地域文化的设计原则,延续地域文化连绵发展的脉络,实现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地域价值,创造出个性鲜明、富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满足环境中的人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直长运.史学民:地域文化在老城更新中的延续与生长[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

2王晓.商业步行街地域性设计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石冰.步行商业街区自然地域性设计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2010(1)

城市设计的特征篇4

关键词:民间美术、城市、环境艺术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面貌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受地理气候条件、地域文化特征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城市环境。而民间美术则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自然人文特征密切相关,是中国原始艺术的延续。它的美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的和谐统一。在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受全球化影响,许多城市开始刻意模仿西方城市,逐渐失去了中国城市环境的人文因素和民族特征[1]。因此,如何在中国现代城市环境设计中体现民族性,民间美术中的元素如何在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进行合理地传承是设计者值得思考的命题。

民间美术与现代城市环境艺术

1.1民间美术的特征

我们可以把民间美术简单的概括为中国的劳动人民在劳作之余创造的一种阶层文化。我们国家民间美术风格多样,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从绘画、雕塑、戏剧、剪纸、陶瓷、服饰、刺绣、编织、玩具等内容我们都可以发现民间美术其实质是在于用概括夸张的形象和造型手法来表达劳动人民的文化追求、风俗习惯等。民间美术是一种符合该地域中大多数劳动人民审美的精神需求的物化表现。

中国的城市在随着迈向大国化、全球化的同时开始逐渐失去了自身的城市特征。在人们高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时,我们认识到,中国元素在现代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传承和发扬,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中国城市发展到现在,人们对自己所在的生活环境要求有了非常大的变化,现代城市环境对民间美术中传统元素的运用应该是在充分尊重和理解了传统之后,汲取精华的基础上做的创新和再创造。从而使城市环境艺术既能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又能体现民族文化。因此,作为城市环境的设计者,应该对这个城市这个地区的民间美术以及劳动人民的审美倾向有一定的认知:首先,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它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是在满足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之上体现了一定的美化生活的精神需求。因此,一个地方的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最基本特征是实用性,同时也反映民间质朴的审美观。如浙江金华地区春节祭祀用的猪头花、陕西窑洞使用的炕围花等,虽都为剪纸作品,但是不同地方文化对其造型也产生了不同审美倾向。其次,民间美术中有一部分题材来于民俗活动,因此民间美术中吉祥题材作品和表现方式也花样繁多,如自明清以来的年画成为春节活动的重要组成。最后,民间美术的地域性也决定了其区域和时代特征。一件民间美术作品经过该地区许多人的加工、改造、发展后一步一步流传下来,都会在保留前人作品精华的同时与当时当地的生活结合,根据当代的社会审美观进行传承。

1.2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

环境艺术是指对构成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美化和系统构思的设计,是对生活和工作环境所必需的各种条件进行综合规划的过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外立面设计、道路铺装、室内设计、城雕、壁画、视觉标识系统、建筑小品等都属于环境艺术范畴。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休闲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居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环境艺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艺术的理念和实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上在我国崛起和发展的。

因此从环境艺术设计所包含的内容不难看出,中国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征一是现存大量保存完整的传统建筑和传统园林所呈现出来的传统风水格局对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影响和要求。如北京的故宫规整的对仗格局对北京现代城市环境的要求和影响。另一方面,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下对文化的综合要求,意味着在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求具有文化性、共时性、等综合特征。在社会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城市设计者和艺术家之间的彼此跨界合作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大同的趋势,因此顺应当时当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设计者的必然选择。

2现代城市环境艺术中民间美术元素解读

2.1现代城市环境艺术中宏观格局与民间美术

在现代设计中,城市的整体规划格局从规划用地、用地性质、城市道路布局等方面乃至到城市色彩、城市亮化工程等无不处于城市宏观格局中的不同组成部分。而在“洋为中用”的今天,我们在运用西方的城市设计理论来指导今天的中国城市建设时,我们也要提倡在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古为今用”。一个城市经过若干朝代的积累形成了地域性集体艺术审美心理。一般而言,审美是指美感的产生、体验,而心理感受则是人的情知感受。

在从城市建设的宏观角度出发,如何从广泛的角度遵循和延展当地的风貌和人文精神,对于民间美术中地域特征的提炼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历史悠久的城市,如何保护与更新;对于历史较短城市风貌有极大可塑性的城市如何规范形成格局,这两者都是我们在进行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把握的整体格局[2]。比如我们所讲的北京整个城市的建设进程,从过去的老皇城发展到今天的三环、四环、五环,其实在整体格局上无论建多少高楼、但仍然遵循整个城市中的中轴线的规划和布局。这种中轴对称的模式在民间美术的发展长河中一直是个很重要的审美法则。从此例设计者和规划者不难发现,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沿着城市规划的科学理论指导向前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挖掘城市发展理性道路上那些细节的、感性的、给城市居民印象深刻的艺术意识形态的美学特征和民间符号。而同样的,在这个法则之下新建的奥运公园、中国国家大剧院等建筑或者景观我们都觉得能和这个发展的、富有现代感的城市结合起来并同时代表了北京城的活力和生机。

2.2现代城市环境艺术中微观格局与民间美术

城市设计的特征篇5

全球化加速一方面给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给民族文化和城市特色地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导致全球出现文化同化现象。南京是一座文化名城,魏晋风骨、六朝遗韵乃至唐宋以来的诗词歌赋、话本辞章,这些积淀造就了今日南京独特的文脉。文章以古都南京城市文化发展策略为视角,探讨城市系列文化标志设计的要素、原则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塑造南京城市品牌,提升南京城市的文化品位,树立南京城市的特色形象。只有在融合地域文化理念的基础上设计城市文化标志,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更加富有特色和生命力。

关键词:

城市文化;地域文化;南京;文化标志;设计方法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历史是文化的沉淀,是城市的根与灵魂。随着时间的酝酿,每一座城市都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中国城市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逐步运用文化策略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目前,如何更好地促进城市特色文化发展受到极大的重视。所以,在这些城市文化策略取得相当成效的同时,探索更为有效的优秀文化标志设计就成为当下设计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南京,古老而又充满活力,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现代都市,是著名的绿色之都、文化之都、博爱之都。未来,南京将被打造成“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的世界知名文化休闲旅游胜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了更好地扩大南京城市知名度,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营销理念,其中文化标志的高效性设计尤为重要。文化标志的高效性设计,即在文化景点标志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地域历史和文化特征,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创造出富有南京文化特色的城市视觉形象。

一、文化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意义

美国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曾经这样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可见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文化可以说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人格价值的精神诉求。

1.城市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语言、文学、艺术及包括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城市文化也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其二是从城市自身特征出发,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由此可见,城市文化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具体特征如下:其一,城市文化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会呈现不同的文化。中国56个民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江苏是汉民族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江苏省内各城市的文化也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其二,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在不同的地域,因为空间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不同,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再加上城市文化差异性的存在,城市文化的地域性非常鲜明。其三,城市文化的现代性。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提出了文化发展的当代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对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的层面上,还应根据现代文化建设的需要,为它注入一股新的活力。综上所述,城市文化标志形象设计作为现代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城市文化自身的特点,集中提炼城市文化的独特精神气质和具有内涵的经典形象。

2.城市文化建设和反思

近代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显得更加迫切,正如《北京》所指出的:“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品化致使建筑特色逐渐隐退。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在这种全球文化共生与交融的发展趋势下,各地区城市在文化建设发展进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城市文化趋同、城市建设失调、城市形象低俗。我们不得不反思,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是否可以抛弃自身文化的存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一些城市开始新的建设,但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造成了对历史古城的摧残,现在除了极少数的古城之外,大部分城市已丧失了原来的古城风貌。中国政府针对这种对历史城市缺乏保护的情况,陆续公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政府机构对城市文化保护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由于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的存在,还需要更多、更广泛的文化建设策略。

3.城市文化是文化标志设计之根本

城市文化标志通过一定的视觉造型元素向公众传达城市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优秀的城市文化标志设计对城市形象核心价值观的展现和城市文化品牌的树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座城市因自身文化的特性而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名片,只有以城市文化为设计根本,提炼文化中典型性的造型设计元素,才能更好地展现城市的个性形象,多渠道、多样化地开展城市文化建设工作。

二、南京城市文化溯源

1.城市的历史文化

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它背倚钟山,怀抱长江,是十朝都会,人杰地灵。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赞叹道:“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南京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和约450年的建都史。在作为都城时期,南京因其“金陵帝王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中华文明的中心,如六朝、南唐尽管是定都南京的地区性政权,但在历史大动荡时期,仍然扮演着传薪播火、续绝存亡的角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史学、科技都有空前的发展,南唐的诗词书画独树其帜。而明朝作为定都南京的统一王朝,则义不容辞地承载起积累文化、传播文化、创造文化的重任。

2.城市的文化特性

文化凝聚着城市发展的动力要素,是一座城市生存的基础和进化的动力,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力量。人们通常会通过对城市的物质特色的认识熟悉城市的精神特色和个性,即城市的文化。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属性。其一,城市文化的融合性。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座城市文化的大融合。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平原,在江苏省的西南部,是大江南北要津,吴头楚尾重镇。南京具有独特而优越的山川气势。辖境之内,山环水抱、葱茏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城市中心的梧桐树形成的天然“绿色隧道”浓阴覆盖。这种林荫大道开全国近代城市栽植行道树的先河,曾是城市精神的一种文化体现,也为南京这座城市增添了勃勃生机。其二,城市文化的开放性。南京是交通枢纽城市,是长江流域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处于中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会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自古以来,南京与国内南北各城市联系紧密,对外交往也十分频繁。南京是中国最早通过海上交通进行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其三,城市文化的创新性。南京是科教发达的创新型城市,自古以来一直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素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具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也是全国首个获得“中国软件名城”称号的城市。南京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其四,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朱自清曾写道:“逛南京象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行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就仿佛在浏览一部鲜活的中国历史。南京城市文化中有着特立独行的魏晋风度、温婉动人的六朝烟水、气势磅礴的大明文化、庄重而优雅的民国建筑。所有这些都给南京城市文化烙上了独特的印记,同时也给城市文化标志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

三、南京城市文化标志设计原则

南京城市文化标志设计建立在南京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是对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高度提炼。城市文化标志是传播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视觉符号,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文化标志设计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延续性原则

在城市这个复杂体系中,文化作为核心要素和精神领袖,在树立城市形象中居主导地位。文化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内在的而不是表面的,是深远的而不是短暂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标志设计可以更好地体现城市生活品质。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著名的历史遗迹,南京的山、水、城、林构成了城市独特的文化风貌,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这些有价值的文化资源给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2.功能导向性原则

标志设计是一个品牌的体现,城市文化标志是城市品牌文化的核心载体,具有一定的视觉导向功能。融合了城市文化符号的标志设计,能够最大化实现它的导向功能,引导人们了解、关注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功能导向性原则是城市文化标志设计的基本原则。

3.形象美观性原则

标志设计是视觉形象设计,是通过视觉传达的方式将设想、规划表现出来的活动过程。城市文化标志设计不仅应具备其功能的导向性,还应具备融入城市文化的形象审美性。每个城市因其文化物质形象的独特性而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不同的文化形象符号呈现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所以,城市文化标志设计应按照真、善、美的艺术要求,提炼美的、经典的、独特的形象符号,结合视觉传达设计美的法则创造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城市形象。

4.自然和谐性原则

城市总是伴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发展,自然文化总是沿着自然地貌中的山水脉络延续和发展。人与自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主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力度保护自然环境,可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代表城市形象的文化标志设计必须尊重自然,倡导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文化建设的阳光大道。

四、南京城市文化标志设计方法

通过以上关于城市文化历史,以及南京城市文化特性和标志设计原则的探讨,从设计理论的角度看,只有植根于城市文化的标志设计,才能为现代城市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文章主要从意、形、色、字四个方面出发探讨城市文化标志设计方法。

1.从意出发

意的字面解释是意蕴,文章探讨的意还包括象征性、隐喻性和故事性。“意”蕴藏在城市文化中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城市文化标志设计首先要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寻找具有地域文化意蕴的符号形象,然后通过象征性、隐喻性、故事性等一系列创作手法,对原有的形象符号进行重构和再现,最终形成符合城市文化特色的标志形象。

2.从形出发

图形在导向视觉传达设计中是最重要的要素,图形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设计师一般运用具象图形表现城市文化标志性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和建筑物。具象的图形直观形象,易于识别,南京部分文化景点的标志是用具象的建筑外形特征设计的。当然,这里的具象也不是完全照相式的写实。抽象图形指的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图形,它是在具象图形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意识对形象进行再设计。抽象图形相对具象图形在符号的提取上更集中、更纯粹。研究表明,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都会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来设计。

3.从色出发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城市色彩是城市文化综合体,它受到自然地理环境、传统文化特色、人文景观特色等影响。把握城市色彩基调,可以彰显城市文脉的特性。南京这座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通过对整个城市文化特色的梳理,可以总结出五大类内容:古迹类、文博类、校园类、现代建筑类、民国特色类。分析这五大类内容的特征得出相应的五大类色调,如古迹类根据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从六朝时期佛教文化中提取色彩特征,莲花是佛教中的象征物,而清雅幽远的青花瓷和莲花具有相似性,从而提取青瓷色进行古迹类文化标志的设计。

4.从字出发

文字从产生起就是以图的形式呈现的,如象形文字,所以文字有属于自己的图形属性和美感。在文字造型的基础上,加以装饰美化、夸张变形,可以创造出形式鲜明、具有独特个性的城市形象。综上所述,城市文化标志中形象造型的选取和表现要在充分挖掘其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以真、善、美的原则提取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符号。由此可见,每一件成功的、优秀的文化标志设计作品都是设计师综合应用各种视觉元素进行造型设计的。

结语

城市文化标志是城市独特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的载体,是树立城市文化形象的核心与灵魂。在创造全球优秀文化的同时,对城市本土文化的发展和推广应被当作城市文化建设的首要课题。文章通过梳理南京城市文化特性,初步探析了文化标志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希望能更好地完善文化标志设计体系。研究表明,只有立足于城市文化的标志设计才能更好地展现城市的独特形象,使城市文化建设更具有生命力。

作者:褚小丽王健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注:文章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南京市重大文化标志布点手绘地图设计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JD03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薛冰.南京城市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2]段智均.古都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城市设计的特征篇6

作者简介:胡瑜佳(1981-),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研究生;钟虹滨(1966-),女(汉族),湖南常德人,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一般项目“城市形象品牌研究――长株潭一体化城市形象战略研究”课题编号:教社政司函[2005]217号

摘要:近年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塑造步行街的个性特色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影响商业步行街个性的形成因素有很多,其中根本因素是它所处环境场所各因素的物质特征,本文先分析环境场所的特异性,联系商业步行街的自身因素,并结合实例来探讨商业步行街的个性设计。

关键词:环境场所;特异性;个性;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2-0045-03

商业步行街是现代城市商业活动发展下形成的特殊的街道形式。国外在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与建造上历史悠久,并且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特色步行街。美国第五大道的现代与时尚,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浪漫情调与金碧辉煌(图1),日本东京都新宿大街的活力与繁华,奥地利维也纳克恩顿大街历史建筑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的特殊环境魅力,这些商业步行街不仅是城市的形象代表和名片,而且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塑造商业步行街景观的个性特色对城市经济、环境与文化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由于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商业步行街也成为了各个城市设计与建造的热点。这其中虽然也不乏有特色突出的步行街出现,但是与国外相比,在步行街景观整体环境特色的塑造与个性的设计上还有一定差距,所以需要积极探索商业步行街景观个性设计的方法。

1 环境场所的特异性

任何人为事物都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环境场所中。这个环境场所由多种要素构成,每个要素都具有各自的性质特征,特异性就是每个物质要素自身所独具的且相互间区别的本质特征。由于环境场所特异性的客观存在,人为事物的设计方法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其本质规律不会改变。研究环境场所的特异性就是通过分析设计物之所以形成变化的深层原因和条件来寻找本质规律,只有把握了本质规律才能设计出更符合发展要求的人为事物。

影响商业步行街景观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方面是景观的内部因素,包括结构、材料、色彩、功能等因素;另一方面是景观的外部因素,即景观所处的环境场所中的人、时、地、事等关系因素。依据郝伯特・a・西蒙的理论,一个设计问题可以表述为“通过内部的组织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设计就发生在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关系”中,设计活动是在两者之间寻找相互适应,“左右逢源”:了解外部需要与限定并组织内部结构,然后接受外部的评价、反馈、最后再修改,如此循环往复,从而达到人的意识与目的。所以步行街景观个性的设计应在明确外部各因素的特征与人们的需求后再对景观的内因进行个性化的组合与创造。这样才能使商业步行街景观发展更符合社会与人性化的要求。

2 商业步行街环境场所的特异性

2.1外环境的特异性

商业步行街景观是城市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开放空间,它的形成与发展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城市是商业步行街的主要外环境。城市中各物质要素的性质差异是影响它个性特征的外部因素,也是最根本的因素。

2.1.1自然条件

塑造商业步行街景观个性的根本要素之一是其自然条件。城市面貌的形成与自然条件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特定地域的地理位置、天气气候、自然地貌、山石水土、植物种群等自然条件不仅影响城市的环境基调,还深深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心理的形成。

2.1.2历史文脉

历史记录城市发展的历程,刻画城市的形象,它展示着城市不同时期的面貌。从中可以总结出城市发展的规律,并且发现城市在某个特定时期中突出的形态特征。通过挖掘城市历史文脉中的历史性建筑、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特色塑造商业步行街的主题个性形象。

2.1.3社会状况

城市的社会状况也是影响商业步行街景观个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社会状况主要包括城市的经济、政治以及人民生活消费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商业步行街可以反映城市的社会状况,而社会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商业步行街的规模和功能形式特点。

2.1.4文化传统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物质生产时间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的物质形式,城市文化共同基因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地改造、扩大、深化,从而形成了有特色的框架”。挖掘与运用城市文化特色是成功塑造商业步行街景观个性的关键。

2.2内环境的特异性

商业步行街景观的内环境主要指与步行街自身相关的因素,内环境的特异性体现在因人们心理与行为要求的不同而形成的商业步行街内环境要素特征上。

2.2.1形成原因

商业步行街是城市特殊街区形式。它的特殊性主要与其形成有很大关系。古代人因生活需要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相约交换各自生产的生活用品由此形成了“集市”。中国史书有所谓“日中为市”、“前朝后市”,即指集市交易的商业区;这是早期步行商业区的雏形。

现代商业步行街始于西方20世纪50年代。为解决城市的发展造成车辆交通、环境与居民活动的矛盾设置了限制车辆通行商业活动集中的步行街区。

2.2.2功能形式

商业步行街与普通街区相比功能特征有其独特性,其最大的特征是多功能性。

①商业功能。商业步行街是以购物消费为主的环境场所。商业性是最基本的功能特征,主要是由人们的消费需求决定的。其他功能形式都是由这一特征衍生发展而来。

②休闲功能。为满足人们消费后休息放松的需要。步行街中一般都具备供人们休息观赏的设施及景观以及餐饮服务等功能场所。

③娱乐功能。由步行街本身的商业性和游人的需求决定,所以一般步行街内都会建立一些娱乐的功能设施,如小型游戏场、小型影剧院等。

④展示功能。商业步行街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担当着体现城市文化活动中心的作用,以展示出城市的历史人文特色风貌。

3 商业步行街景观的个性设计

3.1设计原则

所谓个性设计的关键就是抓住环境场所中最具特色的因素特征。通过合适的设计方法把这些特征强调突出表现即可达到个性设计的目的。因此,应先充分研究外环境特异性后,再进行个性设计,而不是对步行街内部相关因素的简单个性化处理。

3.2设计方法

商业步行街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结构、材料、色彩与功能等方面,商业步行街景观个性可以根据内部要素中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的特色为主通过设计景观设施来具体表现。

3.2.1空间形式的个性化

商业步行街在空间形式上可以分为空中步行街、地下步行街、室内步行街等。对空间形式进行个性化处理时应考虑商业步行街所在城市的自然条件特征和社会状况,设计上可以充分强调这种特征,以达到个性化目的。如加拿大蒙特特利尔市,2月的时候气温会下降到-34℃,一年的积雪量多达2.5m。到七月气温升高到32℃,湿度100%,夏天天气非常闷热。这个长方形的,大约12km2的区域恰恰被卡在两个重要的地理景观中间。北面是皇家山(mont-RoYaL),南面是圣劳伦斯河。为了避免上面的恶劣天气,每天有50万人从地下进入到相互连接的60座大厦中。因为这个城市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造就了以地下空间结构与交通系统为特色的蒙特利尔地下商业步行街(图2)。

3.2.2建筑风格的个性化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产生出了风格各异的建筑形式。商业步行街景观构成因素中最能体现个性的是标志建筑。因此建筑风格的个性化是每条步行街都必须考虑的。在风格选择上也应遵循城市的历史文脉特征。从中寻找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或者设计――系列突出城市特色的景观小品作为步行街标志进行塑造。如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突出和保持了大量17和18世纪的历史原有建筑,如波旁宫、图勒里公园、卢浮宫、凯旋门等。对于街道及沿街建筑立面的装饰、色调、高度等,基本保持了老城原有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欧洲传统的特色。国内的商业步行街大部分是传统的商业步行街改造而成。因此很多城市以代表性的传统建筑风格塑造步行街整体特色,如苏州玄妙观、上海豫园(图3)、南京夫子庙、无锡崇安寺、开封大相国寺的广场等。

3.2.3材料色彩的个性化

材料与色彩是城市景观构成的重要因素,它们是最能直接表现商业步行街的视觉形象个性的要素,对体现步行街的个性有重要的影响。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因为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形成特殊的、并为本地居民所喜爱的色彩和材料。因此在色彩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城市中独有的材料和色彩来塑造商业步行街的个性。如北京红墙黄瓦的宫廷建筑色彩和青瓦灰墙的四合院民居色彩构成北京的城市特色;青岛红瓦屋顶、米黄色的墙面、碧海白浪等色彩构成了海滨城市特色。绍兴(图4)粉墙黛瓦、特色的石板材料和倒影灵动的水色组成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把这些城市的特彩和材料融入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中不止突出了城市特色而且也达到了塑造步行街个性的目的。

3.2.4功能设施的个性化

政治经济发展的差异,居民对生活消费要求的不同对功能设施的要求也有所差别。功能设施的个性设计应突出体现城市的社会状况特点。在历史悠久的古城中,人们生活方式比较传统和悠闲,因此功能设施可以以传统休闲观赏类型为主,现代都市中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要求较高,步行街的功能设施可以在商业性与娱乐性方面个性化。如美国纽约是经济发达的现代城市,它的第五大道步行街的商店因货品丰富、品牌齐全、高档优质而闻名。街内商店橱窗设计精致新颖个性突出。同时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都市,街内的功能设施文化个性也非常突出,从42街往北直至11o街,在第五大道两边,有一二十个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而最南端的华盛顿广场(图5)是纽约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纽约的作家、画家、演员、艺术家都喜欢住在这里。这里有纽约最古老的剧场,散布的餐馆更是各种文化圈子聚会的首选。

城市设计的特征篇7

关键词:城市绿地;园林景观;人居生活;引导与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园林正处于火热化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各城市园林规划的不断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园林设计的前瞻性越来越科学严谨。生态化、节约型、艺术性的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和建设水平将不断提升,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工作者而言,任重而道远。

一、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

1、遵循园林生态学的原理

城市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要遵循园林生态学的原理,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的这些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城市园林的开发建设,促进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城市园林是城市居民的公共活动场所,在其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人的因素,城市园林是为人类提供服务的,人们可以享受到美丽的园林景观,体会轻松愉悦感。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美感的需求,还要保障人们活动的安全和个人隐私。

3、学习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

我国的园林发展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园林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体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学界公认为风景式园林的渊源,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我国园林发展史中拥有的丰富的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是值得去学习和借鉴的。但社会在不断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给城市的园林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必须要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满足城市新的发展要求。

4、洋为中用,借鉴吸收创新的原则

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欧洲园林和西亚园林等,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城市建设发展得比我国早,其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5、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所在,越有特色的城市,其对人们的吸引力越强,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越强。因此,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因地制宜,结合每座城市的实际,以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景观为中心,当地民族的历史文化为依托,突出民族气息、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特色体现在每座城市的园林景观不管是公园,还是街道景观等都应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规划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避免雷同的景观设计和建造。

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规划建设过于模式化,缺乏个性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相适应,通过设计风格来展现出城市的精神面貌。所以说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根据每个地方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风格,充分展现地域性。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受到西方设计风格的影响比较严重,并且照搬照抄现象普遍存在,并没有对于园林的地域特点、气候条件、土质状况等进行详细的研究,更无法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所以这是目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模式化现象严重,缺乏个性,急需改进。

2、园林景观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城市园林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从人的需求出发,切实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既能够充分的放松身心,又能够陶冶情操。但是在目前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却缺少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文关怀缺失,只是注重硬件设施的设计,却没有从实际出发,考虑到日常所需,比如遮阳防雨设施,绿化植物的搭配等等,缺少人性化的特点。

3、缺乏历史文化底蕴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植树、栽花或者配草,而是一种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的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植树、造景活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是近些年来,很多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都往往偏离了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偏离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脉,因此使人们难以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品味出不同城市的人文风格,更难以从中读出不同城市的历史文脉,因而失去了其独特的个性与吸引力。

三、改进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几点措施

1、强调城市景观园林绿地的差异性

针对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严重忽视生物多样性,造成园林景观雷同的问题,采取增加城市园林植物的种类的措施,考虑每个街道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商业经济的状况,注重街道景观的差异性来开展街道景观的规划设计,不同的街道规划栽种不同的乔木作为行道树,同时增加一些落叶乔木,配置的花灌木的种类注重多样化,使园林景观多样化,同时使景观呈现四季的变化,使园林景观更加丰富、生动,避免园林景观的雷同。

2、尊重并研究地域特征,突出文化、彰显特色

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者,是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力和文化性的城市景观,是城市地域文化的空间表现形式,设计者在对某一地域进行园林设计时应该要先“做功课”,即对该地域的整个空间环境背景有所了解。首先是宏观方面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结构、社区地理分布特征、气候特征、地理特征、造园功能、布局特征、总体特征等,其次是植物、风俗习惯、宗教礼仪、建筑装饰等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从而形成当地独特的景观特色。例如,世界范围内根据不同地区园林特征划分为中国山水园林、法国宫廷式园林、意大利台地式园林等,中国园林又根据地域特征划分为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等,这些区域性的园林景观自成一格,景观独特,通过其空间表现、意境以及构图形式直接体现了不同环境下地域园林特征。同时,地域文化融入园林景观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宏观的定位,也有细节的构思,设计者应根据不同项目及其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表现方式,可以是直接的表达,也可以是含蓄的体现。从构图形式到细节的雕琢,都可以融入地域文化,并经过园林造景手段,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从而体现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

3、强调绿化种植的差异性,丰富环境中的植物景象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建设中,对于园林植物景观应重视植物的配置。针对园林绿地的实际位置与周边环境的差异,分清不同绿地的功能和作用,采用不同的植物配置设计、不同植物种类的搭配以及不同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案,适应不同地域的环境,实现不同园林绿地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4、生态优先、适地适树

通过园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是城市园林的首要作用,景观塑造、文化表现等功能也都是在生态环境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应该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反对脱离实际、毫无价值的单纯人造景观。其次,应该注重打造合理的乔灌草配置比例,倡导回归自然的植物种植设计,反对弱化生态功能,增加养护成本的设计,避免不必要的大色块以及不必要的植物修剪、雕塑、图案等。此外,要突出“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还应当坚持植物多样性和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乡土树种为主的植被群落特征。乡土树种是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栽培和繁殖,并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且生长良好的树种。乡土树种对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乡土树种的组合造林实现了自然物种的多样性,可以构筑稳定的生态群落,提高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当地的自然植被。园林景观中绿化植被景观是基础,植物生长的好坏对整体景观以及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因此,对于园林设计者来说,必须充分掌握本地适宜生长的各种乡土植物的生活习性、景观特征,在园林绿化中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导,合理引进外来树种,而不能在不了解当地植被生长情况的基础上,为了追求新颖而盲目引进大量外来树种。

5、注重城市园林绿地的社会效益,完善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建设过程中,针对过分追求景观的美观,忽视城市园林的实用性的现象,采取注重城市园林的实用性,追求景观的美观性的方法。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重视园林的实用性,关注广大市民的需求,不去过于追求景观的艺术性、美观性,从生态园林的功能和作用出发,开展城市园林的设计和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审美效益。

结束语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园林正处于火热化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各城市园林规划的不断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园林设计的前瞻性越来越科学严谨。生态化、节约型、艺术性的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和建设水平将不断提升,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工作者而言,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温亚利.浅谈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方农业,2010,(12).

城市设计的特征篇8

关键词:特色园林景观;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生态环境

正文:

1前言

随着社会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逐渐步入小康阶段,对生活追求也有所提升,因此,对城市生态空间的利用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人们偏爱中国特色园林的程度,应当要求园林与规划行业的人才相结合,在城市规划的进程里,充分尊重园林景观的自然属性,将其融入到城市化的各个阶段里,结合城市规划中的轴线设计、空间设计、绿地系统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以此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塑造,实现所提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2城市规划中融合特色园林景观的必要性

2.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绿色植物是城市景观塑造的主要载体,一方面能够净化城市空气,将汽车尾气、废气排放对人体的损伤尽可能的降低。另一方面,也能够隔绝噪音对城市中人居生活的干扰。因此,城市规划中增设特色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游客的旅游都有显著的改善。

2.2形成地方城市特色

虽然大多数城市都已经认识到了城市景观营造的重要性,但是在绿化过程中出现了“千城一面的中国风现象,在滨河景观的设计中只是增设小亭子或者古典形式的长廊,或者在局部融入欧式园林的风格特征,既没有中国风的典雅也没有欧式风的活泼。每到一个城市都是同样的视觉感受,给予大家审美疲劳,导致厌烦情绪的出现,同时让游客不能及时辨别城市特征,是对城市规划地方性特色的削弱。

2.3多样化功能

城市不仅仅只是为居民提供居住和工作的场所,也需要在休闲和娱乐方面满足居民的基本要求。城市中高密度的建筑群将城市空前切割得七零八落,并不能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因此,希望园林景观能够在一程度上为居民提供一个运动、休憩的场所,以此来扩充城市的基本功能。

3城市规划特色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3.1因地制宜的原则

为了凸显城市的地方特色,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应当充分将城市特色进行融入。对于历史悠久的城市,要凸出历史文化的特色;对于工业性的城市,注重工业特征的塑造;普通的城市,要注重特色点的挖掘。并且要结合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生态条件的多样性,这也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3.2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主要是人,设计过程中,人的生活习性,适宜的空间尺度显得尤为重。因此,在有限的绿地空间中,利用各种环境设施条件,将其与城市中繁忙的现象相隔离开来,营造适合人生活使用的特色空间。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人在经历了一天的忙碌之后,能够有一个轻松的环境去享受生活的美好,放松一天中紧绷的情绪,便于更好的投入到新一天的努力中。

3.3美化环境的原则

园林设计在满足人民基本对休闲娱乐功能的追求下,更多的是通过美观性来体现城市特色。因此,要注重各种园林要素的布置和相关园林设施之间的结合,充分体现园林的美观性,将独具一格的设计特色表达出来。例如不同材质景观的结合要结合公园的主题进行设计;植物的组合要充分考虑到植物季相带来的变化;公园设施的设置要注重元素的掌控,以此来体现城市规划色景观的营造特点。

3.4人身安全的原则

室外环境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无论是景观设计中假山的安置、亭子与植物的结合、水体安全的控制等都应当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尤其是对老人和小孩这一对园林景观使用较多的弱势群体,增设安全措施和应急避险原则,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

4城市规划中融合特色园林景观的问题

4.1植物设计单一,搭配不合理

植物作为景观营造的重要基础元素,在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样的植物搭配代表着城市园林设计的水平。但是,由于绿化过程的缓慢,我国在植物物种多样性上考虑较为欠缺,且大部分景观的塑造容易出现植物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发达城市相对来说情况好一些,植物多样性较丰富,但是配置不合理,不能显著突出园林景观设计的特色,仅只是孤植和树阵的组合,单一性较强。而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植物多样性设计本身就弱。例如西北地区,由于自身气候干燥和缺水情况,植物本身数量少而且生存性能也较差。

4.2城市污染对植物养护的阻碍

城市污染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严重,汽车尾气、工业废气、雾霾等影响变得严重起来。园林绿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污染,但是由于数量与自然生长的林地相比较少,自身的调节能力不足,对严重污染的治理也是杯水车薪。

5城市规划中融合特色园林景观的举措

5.1景观配置多样性的营造

对于城市规划来说,主要在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因此,注重植物多样性的配置,在重点的景观节点,通过“乔灌草”的数量增设和空间尺度的结合,利用古典园林中移步换景、透景等园林设计理念,使得景观节点的设置变得日益丰富。

5.2园林景观养护条件的改善

在植物选择的过程中,大多植物是外地运输过来,因此要保留本土的土壤作为基质进行种植,而且要注重肥料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在维护过程中,形成定期修剪、浇水等手法,严格控制维护过程发生的变化。

5.3景观色彩的搭配设计要合理

对于不同的地域来说,园林景观的色彩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变、南方气候较热,降水多,多以小桥流水等景观要素作为主要特点,突出温婉、平和的景观特征。北方等气温较高的地区,人民更偏重于亮丽色彩的追求。而民族特色显著的地方,则要符合民族色彩的搭配,突出形成地方特色。

6结束语

城市规划中融入特色园林景观的元素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城市居民的美观性要求,将人与自然中的和谐性充分体现。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目标,对于园林和规划行业的设计人员来说都是一大挑战,只有充分考虑城市的环境、园林的设计特征,了解地域的风土人情,将各方因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来,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营造目标。

参考文献:

[1]封心宇.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思路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04):238+246.

城市设计的特征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环境设计

前言: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不仅应向人类提供物质资源,也应向人类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等更多层面的其他形式的资源。虽然由于经济形式的改变,决定了城市扩张和相关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已是必然趋势,但随着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的相关做法,对城市自然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直接影响了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正确解决城市规划中出现问题,营造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景观环境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还并未被准确的把握和认识,作者针对对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对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行了介绍。

1、现阶段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城市规划尤其是环境规划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规划内容对绿化环境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不能充分发挥,总的来说,城市规划在对城市环境中做出合理的规划,甚至破坏了居民居住环境。一个设计究竟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有无一个相对明确的城市设计大纲的引导是一个关键环节,我国的城市规划仍未摆脱物质规划的束缚,在实践中,规划和设计往往融合在一起,在大多数的详细规划中,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城市设计的某些内容,在大规模建设过程中,传统规划轻三维形态的工作方法显现出弊端,城市设计因三维整体形态的模型或图纸展示易使人产生直观感和新鲜感而受到推崇,规划管理如何实施等核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环境设计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树种引进单一,片面追求艺术效果

目前,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绿化建设主要采用的树种主要是法国梧桐以及香樟,还有部分城市为达到加强本地环境艺术效果,片面引进山区已经长成的大树和老树。由于植物物种群落的竞争和依存关系,植物种类单一毕会造成生长不良和虫害高发的危害,同时,山区的大树在运输途中,由于水分散失气候不适,将会造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现象。也会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难以展现,城市绿化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1.2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片面夸大艺术效果

由于城市规划的传统观念严重,片面追求环境设计的艺术效果成为城市规划中环境设计的弊病。很多的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员不熟悉植物特性,片面夸大环境艺术效果,在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中,很少采用本地植物,大局采用外来花草,这样,不仅加重了城市景观后期管理中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任务量,同时也很难彰显地方特色,破坏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初衷,城市景观设计的效果也十分遭到破坏。

1.3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

现阶段,经常出现的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就是花坛草坪等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要维护这些绿化功能部件的正常运作,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侵占人居环境,压缩正常的休闲生活空间,还要在养护期间喷撒化学药剂,造成环境产生污染。反观产生的规划的艺术效果,从环境艺术设计角度来看,这样的频繁设计不符合环境美观的原则,对环境的艺术设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具有华而不实的特点。

2、城市规划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应对

环境艺术设计应作为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最为重要的设计理念,切实的贯彻到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中,不仅满足城市规划的景观的功能性,同时也应体现城市环境景观的环境艺术效果。

2.1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

首先,从设计的行为特征来看,环境艺术设计强调环境整体效果,在这种设计中,对各种实体要素的创造是重要的,但不是首要的,因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对整体的环境的创造。居住区环境是由各种室外建筑的构件、材料及周围的绿化,景观小品等各种要素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而完美的整体效果。没有对整体效果的控制与把握,再美的形体或形式都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

其次,环境设计的人文性特征表现在室外空间的环境应与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地区文化的特征相适应,并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各种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人性情趣的环境空间。中国从南到北自然气候迥异,各民族生活方式各具特色,居住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的人文性特性非常明显,它是极其丰富的环境设计资源。

最后,艺术性是环境设计的主要之一,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所有内容,都以满足功能为基本要求。这里的“功能”包括“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室外空间包含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两部分内容。有形空间的艺术特征包含形体、材质、色彩、景观等,它的艺术特征一般表现为建筑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而无形空间的艺术特征是指室外空间给人带来的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与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二者的全面体现才是环境设计中的完美境界。

2.2城市规划的常用方法

首先,应充分体现地域特点,此类设计方法主要特点,就是要保留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尽可能采用相关当地资源进行设计,对场地中需要的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施工中的材料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达到节省环境资源的目的。

其次,要进行合理配置,作为反映环境中艺术效果的稳定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重要表现,建筑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也体现出来。由此,在城市建筑景观的设计中,合理的增加多物种组成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使建筑景观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经济文化资源,对保持景观的地域特性,文化特质多样性和环境艺术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环境意义。

结语

城市规划的景观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城市协调人类发展和自然演化的重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满足城市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也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广大的城市规划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对景观以及环境对居住生活的影响十分重视,切实明确自己所担负的重任,为我国城市建筑景观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城市设计的特征篇10

【关键词】城市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一、城市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层次体系建立

1.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混沌的系统,这些系统以其表现方式的不同可概括成两类:硬分力和软分力,其中硬分力=人才力+资本力+科技力+环境力+区位力+设施力+结构力,软分力=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开放力,这样城市竞争力的框架便表示为:城市竞争力=硬分力+软分力。

2.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城市核心竞争力是一座城市所具有的关键性能力,这种能力能使一座城市在某一个行业(或产业)、某一个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获得竞争优势。所以,在这些关键性领域的投入与产出比例一般要高于其他领域。

3.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由于城市核心竞争力判别系统是一个多级递阶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较为适宜。

4.建立的指标层次体系

城市核心竞争力包含软实力与硬实力两方面。前者包含有: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开放力。后者包含有:人才力、资本力、科技力、环境力、区位力、设施力、结构力。

(二)层次分析方法的基本过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这一步中,我们首先要确定目标,随后找出影响目标的几个主因,而然后在每个主因下再找出分别影响这些主因的分因。

2.构造判断矩阵

确定各层次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并赋以相应的分值,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分值标准如上表:

3.层次单排序

对判断矩阵b,计算满足bw=λmaxw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式中λmax为b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于λmax的正规化特征向量,w的分量wi是相应因素单排序的权值。为了检验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定义ci=(λmax-n)/(n-1)。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可查表确定。

4.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需要从上到下逐层顺序进行,对于最高层下面的第二层,其层次单排序即为总排序。随后对这个总的排序矩阵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5.一致性检验

对总排序矩阵的计算结果仍然要进行一致性检验,方法可参考步骤(3)

二、城市核心竞争力层次评价步骤

1.建立城市核心竞争力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以上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层次结构模型,即城市核心竞争力包含软实力与硬实力两方面。前者包含有: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开放力。后者包含有:人才力、资本力、科技力、环境力、区位力、设施力、结构力。

2.构造判断矩阵

首先,建立城市核心竞争力层次矩阵,设为a,其表达如下:

其次,细化硬实力矩阵,设为b1,表达如下:

再次,细化软实力矩阵,设为b2,表达如下:

3.层次单排序

对城市核心竞争力层次矩阵a,计算其最大特征值λmax=2,对应的特征向量wa=(0.6667,0.3333)。经过一致性检验得ci=0,既a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对硬实力层次矩阵b1,计算其最大特征值λmax=8.1,对应的特征向量wb1=(0.288,0.357,0.168,0.085,0.055,0.029,0.019)。经过一致性检验得ci=0.18

对软实力层次矩阵b2,计算其最大特征值λmax=3.47,对应的特征向量wb2=(0.090,0.419,0.400,0.193)。经过一致性检验得ci=-0.177

4.层次总排序

进行总层次排序,其运算矩阵如下:

对总矩阵a,经计算得ci=0.0016<0.1。由此可以看出,实证检验的计算过程与结果符合一

致性要求,其结果可以接受。

三、分析与评价

通过对计算结果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城市核心竞争力总权重按大小明显地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硬实力中的人才力、资本力、科技力和软实力中的制度力、管理力。这一部分的权重值全部大于0.1,其中最小的科技力也有0.112。而在权重值列中剩下的因素组成了第二部分,其特征是权重值全部远小于0.1,其中最大的环境力也仅有0.057。因此,我们可认为以0.1为分界,在权重值排列中权重值大于0.1的可以被判断为城市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周宏山,吴诣民.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j].经济问题,2003(12):2-4.

[3]吴建琳,朱宁.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6(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