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7:58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篇1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材?取舍

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总是问题多多,困难重重。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中欣赏作品要求了解的知识点过多、过深,不适于本阶段学龄儿童的认知水平。2、欣赏教材涉及面广泛,量大而繁琐,作品之间衔接性不够,难以把握切入点,开展有效性教学。3、某些欣赏课程中作品过于主观,教师自身了解有所欠缺,难以找到切合学生的参考资料。4、教师教法传统,“照本宣科”的讲解,限制了学生欣赏的拓展空间,主动参与性不够,自主探究与情感体验更少。作为一名专职的美术教师,如何解决欣赏课的教学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觉得关键在于备课环节。如何理解并把握教材,寻找合理的处理策略,对原有教材,图片和文字资料、信息等与我们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有效的整合,根据实际有所取舍,有的放矢,更好的实现学科教学目标。

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的把握教材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依赖于原有的认知发展基础,它受遗传、生活经验、偏好、环境以及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同时又具有阶段性,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所以,我们的课程设计一定要遵循各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不能一刀切,生硬的强调欣赏作品历史,作者,背景等等。例如:浙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有“外国传世名作”这样一课,课文中罗列了雕塑、绘画、建筑等多个种类的十几张照片,每张照片旁边都标注了作品介绍。赫然打开课本,看到这样的教材内容,不要说是小学生,连我们这些美术院校毕业的教师都无从下手,这些作品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在艺术家,而且类别各不相同,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传世杰作,要让小学生理解这些内容着实困难。也许具象的画作和建筑可以作为“了解内容”解决,但是像毕加索(西班牙)的《三个乐师》和亨利·摩尔(英国)的《国王与王后》这两件抽象的作品,谁又能保证小孩子能够看着旁边详细的作品介绍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完成教材制定的目标呢?所以当我准备上这节课之前,我事先收集资料,准备了许许多多有关于这些作品本身的小故事,及时替换书本上那些生硬难懂的教条式解说,转换成为适合当前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点,借助学生们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介绍课本上那些传世的杰作。帮助他们理解,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对于那两件抽象作品也很有效地进行了传达,效果较好。

卡西尔曾经说过:“为了冥想欣赏艺术作品,他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它,我们若不在某种程度上重复和重构一件艺术作品得以产生的创造性过程,我们就不会理解或感受它。”由此可见,艺术欣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欣赏者对于欣赏作品的一个再创造过程。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小孩子,他们都将根据自身认知水平的不同对于作品有其独有的理解,从而激发各自丰富的创造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始终围绕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展开。

二、寻找教材中欣赏课程的“共性”,有效的展开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当中,大量的欣赏课程集中在中高段,尤其是六年级。几乎每一个课时都有大幅篇章的要求解决一定量的欣赏课程。然而这些欣赏教材涉及门类广,欣赏量大,相邻课程之间衔接性又不够,很难把握教材的切入点,组织有效的教学。以浙美版教材六年级美术课本为例。教材中所涉及的美术种类有:漆器、建筑、脸谱、街道、版画、年画、木雕、纹样、图案、名家名作、刺绣、竹雕、文明古迹等等。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是只是简单的按照课本组织教学,势必会让教学的内容显得零乱,由此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将会大打折扣。有心理学的研究显示:人们往往对于靠近生活周边,较为熟知的事物更感兴趣,且对有规律,有客观联系的事物能够快速的记忆并保持记忆的持久性。所以,面对像以上所举的六年级美术教材,我们该怎么办呢?经过细致的分析,其实有一条线索不难发现,他们杂乱的之中也有其相同的“共性”,我们可以做如下分类:

1、元素类——纹样、图案、脸谱

2、绘画类——版画、年画、名家名作

3、手工类——刺绣、竹雕、木雕、漆器

4、文化遗留类——建筑、街道、文明古迹

从上面的分类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有选择的分门别类以后,使得教材的的内容呈现出系统而有连贯性,这样有规律的开展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就显得简单的多。

三、分析教学与课堂实际,勇于取舍教材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提到“要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强调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利用和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补充一些教师擅长的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由此可见,仅仅凭借一本新的美术教材,局限性的技能型课程资源实施教学,是很难适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的。现行的美术欣赏教材对于作品、作者及其背景的介绍是比较详尽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由于地方区域,习俗的差异,知识面的限制等,我们在讲课时学生对于一些内容的学习缺乏积极性,觉得没有学习的价值或更本就不懂。而有的内容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觉得教材讲解的太浅显,“蜻蜓点水”不够深入,不够充分。例如:我在五(1)班教学《悠悠北山街》这一课时,学生对于文中介绍的北山街的历史、古庙遗迹、有名的文学文化大师这些内容表现的很冷漠,不感兴趣,而谈到北山街边的建筑和风景是学生们的就非常感兴趣,还不停的追问相关信息。在这个班上课时所显现的这种状态,很明确传达给了我一个信号,所以,课后我及时修改教案,添加了大量北山街的街景照片,从晨曦到夜幕,让学生更加立体的了解北山街,理解课文。经过修改的教案在五年级的另一个班级执教时对比效果明显好于五(1)班,学生们始终围绕着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在学习,课堂上学习气氛融洽,所授知识掌握扎实。上海师大的王大根教授曾经谈到过美术教学的单元化,他提出:教学可以根据各地区、学校条件,学生水平,教师自身特长,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开发和再加工,“添加”以及“丢弃”使之更有效的为学生所掌握,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结合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就我们美术欣赏课而言,“添加”应该侧重于实践性方面的内容,以及课文重点内容的拓展和延伸等,“丢弃”则应该在不违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与实际需求,谨慎为之。做到勇于“取舍”,“取舍”得当。

小学阶段的美术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赵道飞?陆阳秋?《美育与艺术鉴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

[2]王柯平?《美育的游戏》?南京出版社?2007年9月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

素质教育要求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基本素质提升作为教学核心,经过培养能力及智力,最终完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1]。小学美术教学在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素质教育实现的主要渠道,是完成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对美术等艺术教学的重视,重视学生艺术创作的兴趣,才能创新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提供重要基础。

(二)有利于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于学生艺术天赋及能力的有效培养。许多有美术创作能力的人才均离不开创作天赋及创作能力。素质教育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及兴趣。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对绘画产生学习热情,为培养艺术人才提供重要的创作基础。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才能将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引导学生产生创新意识,从而完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2]。目前,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只是将教材中的知识讲授给学生,虽然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真正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要内容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不明确细致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未被列入升学考试,因此在教学中常常被忽略。有些学校内的美术教学秩序混乱,在教学中教师难以发挥主导地位,学生各自学习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难以借助审美教育等方式对学生情操实现陶冶,无法完成小学生审美能力及绘画技巧的教学目标。因此一些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愿花费时间及精力,教学方式相对粗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

(三)教学内容过于局限

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及效率,不能只依靠美术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拓展及延伸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创新教学资源,使学生对艺术美感产生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得到启发,实现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3]。但目前,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仍然以教材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缺乏创新驱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及问题创设方面存在一定的空白性,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做不到及时肯定,有些学生对美术创作缺乏主动性,造成学生创新能力受到限制,教学效果自然不显著。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与其他学科相同,美术学科同样需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现培养的教学目标[4]。相较于其他学科,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施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将意识形成行动的动力,即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当学生对美术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相对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特别是对有趣的知识内容,能引起探索及求知欲望,这样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及探索。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知及认识美,特别是美术知识中的奇异因素,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美术知识上,对其产生好奇心,这样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学在教学时,可以将兴趣作为引入点,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如在学习《大嘴巴纸玩偶》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展示纸玩偶,并将玩法进行演示,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知识学习中。

(二)丰富教学内容

创新主要来自于创新动机[5]。在实施美术教学时,教师想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应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出学生的创新动机。要注意教学内容应与学生兴趣、美术教学目标相符。如在学习《动物的花衣裳》一课时,教师可将动物花纹设计及装饰作为教学内容。这一内容不仅与教材内容相符,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能够调动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实施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到花纹设计及装饰中点线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兴趣作为重要导向,将美术教材作为核心,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搜集美术教学材料,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三)创建适当的教学情境

美术学科未纳入升学考试范畴,为小学美术教学的个性化提供了机会[6]。美术教学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创设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借助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吸引学生注意力,而诗歌教学就是主要的美术教学情境之一。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小学美术教师将语文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将诗歌作为引出美术知识的重要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建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如王维《山居秋暝》就是美术教学中常见的诗歌典范。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朗诵诗歌,让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将诗歌情境制作成美术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篇3

关键词:河北传统美术;小学美术教育;民间美术;传承

传统文化属性是当前教育关注的焦点,美术是体现历史与文化的直观视觉记忆。用直观的美术形式弘扬传统文化是当前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所在。美术教育关注本土文化、注重民族传统精神,把优秀的民族美术文化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一部分,起到延续和发展传统美术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的作用。小学阶段通过传统美术的学习与欣赏唤醒孩子们对周边历史审美事物的好奇,以传统美术文化陶冶学生,培养有民族文化意识的下一代。

一、河北省小学民族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河北小学美术的课程设置中对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对传统文化认识等方面做了调查,结果是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育相脱节,具体方面如下:首先是教学内容的传统文化涵量少,据调查显示,传统美术内容在教材比重小且不符合少儿年龄特点;其次是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忽略了传统美术文化的内容;再次是一线教师对本土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的态度不够重视、传统美术知识储备不足,疏忽了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还有通俗电视文化及卡通动漫对小学生有极大的影响,相比之下本土传统美术文化面临的现状就是对小学生已经非常陌生。以上种种原因不仅导致了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更导致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失落与审美思维的崩解,民族非物质美术文化遗产后继乏人,因此传统美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迫在眉睫。

二、河北本土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的历史积淀与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开发的可能

美术是人类追求空间与时间、智慧与感情的艺术形式。从原始器物到石窟壁画,始终描述着人类的文化活动。河北本土传统美术体现为河北特定的区域中人们在生活、祭祀、婚丧等活动中的思维与文化内涵。我省本土美术资源丰富:武强木版年画、衡水内画、张家口蔚县和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剪纸、魏县土纺织技艺、石家庄辛集农民画、邢台邢窑和曲阳定瓷的烧制技艺、大名草编手工技艺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长期以来对本土美术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使民族传统文化赖以产生依存的环境改变了,传统美术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应预见到地方传统美术文化面临的危险。为了避免民族传统文化在不久的将来只能在书籍和博物馆中才能找到的尴尬局面,必须在基础教育方面得到重视,从根本上使民族文化要得到传承,传承的关键是要从小学生做起,加强对青少年的本民族美术文化的教育。河北传统美术作品是本地域传统文化的物化形式,体现了河北地区的民间美术的创作思路和方法。民间美术在材料上多为就地取材且皆能物尽其用、点石成金,经过收集、分析、整理、研究,这些材料和表现手法都可以因地制宜地引入小学美术教学。剪纸、年画、陶瓷等美术题材避免美术内容的单一化,皮影戏、民间剪纸的制作过程用多媒体教学引进美术课堂,让小学生了解、喜欢这些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喜闻乐见中受到艺术熏陶。各种民间艺术形式都可以是美术教育的载体,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学,促进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认识传统文化,从艺术造型中解读美术传统的文明密码,更好地保护并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三、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小学美术扎根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将使教育更有生机。目前我省的小学美术教育缺失的正是文化经典这一核心,对传统审美文化因素在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整合,形成可以操作的课程与教材体系,以达到普遍推广的目的。

第一、树立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将传统审美融注于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如学生在学习画中国画时,首先要使学生了解传统中国画的品评标准直接取决于画家的自身修养,传统文化内涵是绘画作品优劣的关键因素,以此为例让小学生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又如在学习剪纸、扎染、年画等课程时,注重分析和讲解美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介绍与之相关的风俗传统,使学生能较为深人地了解民间美术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总之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教育手段,进行经典的民族传统美术教育,尽可能地使学生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二、根据学生特点优化传统美术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我省有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进行挖掘分析和提炼,并对其内容及形式进行选择,从中甄别出适合小学生继承的各种形式,寻找它与现代小学教学的结合点,制定出适于教学使用的范例,使小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流传、演变过程和这些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特殊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通过生动直观的器物参与教学,比如在欣赏邢窑陶瓷艺术时,介绍传统陶瓷的特点,以及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的欣赏,并利用黏土或彩泥尝试制作,使学生认识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的地位,将传统文化感悟心灵,从而达到一种文化层面的理解。

以小学生审美认知发展的规律为根基,通过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出适合的美术目标,调动小学生中对传统美术的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以写实原则及惯例来判断艺术品的优劣,按照儿童绘画心理研究安排适合于小学生不同阶段心理特征的美术内容,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安排以写实为主要内容的美术课程,如年画、剪纸课等内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我省许多地区都有遗存,特别是蔚县、磁县、丰宁、肃宁的剪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有着北方拙朴大气的特点,线条和造型粗犷,内容又是民众生活的直接体现,形式多样,风格独特,从造型形式、色彩、材料都适合一二年级的美术课程需要:造型相对写实、没有过多的抽象成分;色彩艳丽,材料方便。儿童喜欢玩味材料,他们热衷于探究各种材料的功用,因此可以安排在低年级的美术教学中。根据以上特点可采取如下教学策略:首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收集与剪纸等内容相关的资料,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直接的兴趣。接着在课堂教学时出示作品,给学生概括介绍河北文化以及文化对剪纸特点的影响、相关的历史故事等有趣题材引起学生兴趣,然后教师联系生活情景,创设拜年剪窗花、贴窗花、祝福等题目引导学生制作图画,具体制作时可以手撕纸为主代替民间美术制作的复杂工序,这样极大地补充美术教学不足。传统美术的传承教学应是一个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通过对儿童审美心理的分析,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在自由的、充满兴趣的活动中,就能真正地放松和愉悦,达到情感上的陶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审美认知发展的研究理论,三至六年级的儿童处于写实终结和审美感受初期,开始注意形式技巧以及形式本身的表现色彩,对抽象的绘画有了一定的兴趣。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整合符合这个阶段儿童身心特点的本土优秀传统美术资源,比如陶瓷、纺织、草编工艺等,以先易后难、先兴趣后理性、先欣赏后临摹为原则安排教学过程、选择分配教学内容。全方位地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形成对传统美术文化的培养,使本土优秀传统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普及传承。

第三、开发整理河北地方美术资源,构建小学美术课程体系。我们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省优秀的民间艺术,通过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的解释方式及其审美意义的发掘,在教学中增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对照我省的美术生态环境,审视与分析美术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筛选出符合学生认知实践能力的课程资源。教学过程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价值,同时注意降低传统美术资源的难度,可以打破原有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比如剪纸的程序分为刀刻和染色,程序都很复杂,需要长期的技术与经验,但是我们把剪纸艺术引入美术课堂就要提炼出必要的、适合小学生认知与操作的工序,从全新的角度,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作品了解与制作兴趣,尤其重点在于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和熏陶,挖掘民间传统美术文化,将其拓展为可资利用的小学美术教育资源,增加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感情。

第四、提高教师的传统美术文化修养。小学美术教师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缺乏令人担忧。解决办法首先要定期聘请民俗专家学者到校对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民族美术与精神文脉的修养和对传统美术文化的认识,掌握传统美术文化的本质;其次鼓励美术教师走出课堂,向民间艺人学习,收集、整理原生态的传统美术资源,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出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材料、工具及制作技术等,研究怎样融入到教学中,形成适用于小学生的制作方法,促进学生领悟传统特有的造型法则,使传统文化元素不知不觉地进入学生的意识系统并体会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教师还需做民间美术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抓住我省重点和特色民间美术形式,挖掘其文化元素,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和传承地方传统美术资源,吸收传统中有特色鲜明的视觉文化并提高艺术修养,以优秀民族文化内涵支撑教学。

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就是传统艺术审美趣味和艺术技巧系统方面的传承,可以说本土传统美术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增加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的重点所在。小学美术学科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扬的任务,传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对本土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与精神的传承。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客观地认识传统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美术课堂中,让孩子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中获得美育而茁壮成长!

基金项目:2010年河北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10120033)

参考文献:

1.李伟.邵玲莉著.河北剪纸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

2.郄建业著.武强年画的艺术风格及历史文化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

3.(美)玛琳・加博・林德曼著.李蒙丝译.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湖北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篇4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渗透策略;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但是依然熠熠生辉,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对小学美术教学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同时也能够增强美术专业知识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熏陶,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绘画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小学美术教学日常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实现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赏析传统名画的课程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的技巧,实现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注意传统文化教学素材的筛选和贴近学生理解水平,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艺术涵养。

一、在名作欣赏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内蕴丰厚,不仅有熟知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京剧戏曲,同时也有雕塑、刺绣、陶瓷、铜器等多种文化形态,种类丰富的传统文化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体现出当时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出丰富的美术技艺,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借助名家作品赏析来使学生感知到不同阶段的历史特点、艺术特点,使学生深刻感知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比如学习“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这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国历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生产出的瓷器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艺术作品的形态、图案、色泽与风格、形式、流派等结合起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欣赏,使学生不仅感知到各个时期陶瓷的造型美、纹饰美、釉色美,同时也体会到中国的陶瓷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古老艺术和优秀文化底蕴的热爱。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底蕴深厚,传统名作的欣赏能够促进学生与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能够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学生能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在掌握更多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对传统文化进行长久的传承与发展。

二、结合技能传承,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技能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结合技能教学来为学生渗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将美术技能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学习技能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结合教学内容完成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和内化。比如“陶泥的世界”中涉及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等多种制作方法,老师可以在为学生展示制作技艺的同时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从制作技法中感知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同的技法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美感,从而既学习了陶泥的制作方法,同时也渗透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2]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的教材内容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传统美术技能的直观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促进学生的美术技能提升。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贴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分层教学,将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落到实处。

 

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

 

三、实行课堂拓展,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教材中收录的内容大部分都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只能保留部分的传统文化内容,如果单纯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很难满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立足教材的同时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入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使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进行完美融合,从而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理论走向实践,流淌进学生的内心,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真正地继承和发扬。[3]比如学习“学画山水画”这课后,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去欣赏历代名家的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赏析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不同技法的名家作品,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品味中国山水画的美,加强了学生对山水画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于美的发现和创作,将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拓展活动引入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全方位审美能力的提升。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和传统文化之美,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地去发现美和鉴赏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形成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精神财富。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进行美术课堂的拓展和提升,宣扬传统文化,这是小学美术教师的光荣使命。小学美术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的渗透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这不仅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更是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四、融入文化元素,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强化美术作品的文化底蕴,使学生了解美术的文化内涵,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绘画流派、创作者的生平历史、艺术成就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与创作者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将自己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感与美术实践进行融合,既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美术能力。以“陶泥的世界”这课为例,老师为学生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激发起学生对陶作品的浓厚兴趣,进而引出中国关于陶文化的知识内容,老师结合陶作品的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使学生在欣赏彩陶文化的同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感知到中国悠久传统文化蕴藏于艺术作品之中的思想内涵。将美术作品与文化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底蕴,拓展了知识视野,同时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由表面欣赏走进深层次感悟,激发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落实开展,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我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国画等文化元素的融入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推动小学生精神文明的构建和发展。

五、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是渗透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小学美术教师要立足于美术教材的同时拓展小学生的美术知识宽度,用充足的传统文化素材来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使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价值和无限魅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培养他们美术素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艺术内涵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来提高学生的美术涵养,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深度发掘,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促进,有效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在美术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通过民间艺术和工艺手工主题活动的开展,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小学美术教师要从传统文化中选择文化性强、艺术价值高、教育意义大的教学素材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美术课程的高效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感官体验,学生能够丰富美术的联想和产生创新型思维,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阶段基础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雷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9(12).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兴趣;探究

8月6日,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带领调研组到威海市调研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他要求教师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破解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快推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改革发展步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为此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创新教学,让学生通过美术教学相关的活动体验到快乐,感受到了美的真谛。让小学美术课堂教与学的环节更清晰、更明了、更顺畅。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一堂好的美术课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参考。

一、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美术知识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一言堂教学。学生只能够死板的跟进学习,被动机械的再现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教学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情是一个打击,就更不用说是“兴趣”学习了。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如果仅靠“正经”的教学,是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的。为此教师要从多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及参与兴趣。小学生对“游戏”更是情有独钟,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而且游戏还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学生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术课堂教学的新鲜性和趣味性,让他们更加喜欢上美术课。

二、让小学生学会从比较中发现美术的“真谛”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视觉艺术,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发现美术学习的真谛。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

三、让小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获取”美术知识

在美术教学中体验是多种多样的,对物体性能及特征的体验、对作品的塑造体验。按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审美体验、评价交流体验等等。教师可根据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气氛与活动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获得学习的兴趣。小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

四、结合学生特点激发审美情趣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一是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阅历,注重调动学生的视觉,借助教科书上的图案颜色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让他们欣慰和喜悦。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二是伴之以听觉,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三是可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渲染气氛,增加审美情趣。

五、结合年级特点选好学生课堂欣赏内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欣赏特点必须是内容富有情趣、符合小学生审美心理的内容。具体表现在五花八门,比例不再准确,表现无拘无束。为此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中年级的欣赏特点是要贴近生活,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第八册是“挑花”、“竹编”手工课等,主要是通过欣赏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高年级欣赏特点是了解全貌,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欣赏内容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创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活动;策略;思路

前言

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学,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长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学一直利用黑板、粉笔进行教学,让小学生吸收课本上的美术知识。传统的教学,很难调动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实施美术教学,让小学美术课堂变得与众不同,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教学效率。

1创设具有创意的小学美术课堂氛围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意,需要教师给小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是无限的,要将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出来,教师要给予小学生积极的引导,用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找到创新的勇气。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走出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教学活动中最大程度上调动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放下教学权威的架子,多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小学生消除上课恐惧感,积极交流,能够促进小学生思维的活跃。比如在讲《瓢虫的花衣裳》时,如果教师一板一眼地进行教学,让小学生画一只瓢虫,那小学生的画出的东西可能是一模一样的。积极与小学生讨论,用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小学生畅所欲言,能够促进创意课堂氛围的形成。用“如果你是一名设计时,给瓢虫设计一身美丽的花衣裳,你想要设计什么样的衣裳呢?”这样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小学生去思考,提出自己个性化的看法,会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成为独具特色的设计师。肯定小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并引导他们落实,能够让小学生自身成为创意课堂的打造者。

2组织具有创意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来自于美术课本。只重视课本美术内容的讲解,会让小学美术教学受限于课本内容,也会让小学生感觉美术学习太枯燥,没有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教育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去寻找更多的课外美术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的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学习活动,促进小学生的开放化,并提高美术学习兴趣。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无论是美术作品的创作还是欣赏,都需要利用视觉去完成。因此,美术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提供更为震撼的视觉体验,有利于美术教学创意化发展。在多媒体的支持下,让小学生利用视觉去欣赏美术作品,找到创作的灵感,有利于传统教学问题的解决。比如在讲《太空里的植物》时,如果教师一直用语言去描述,或者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并不能让学生理解太空里植物的真正意义。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小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于太空植物科学类视频,让学生理解太空植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将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带到了太空,画出它发生变化后的样子。在多媒体支持下,小学美术课堂的创意性大大提高,小学生也更乐于参与。

3引入具有创意的小学美术操作活动

多元化的美术操作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发挥个人美术学习潜力的重要方法。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个人价值,发现自己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每一位小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对于同一美术主题有着不同的理解,擅长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一些小学生喜欢用线条绘画,一些小学生则乐于用色彩涂鸦。根据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去开发全新的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选择材料与工具,有利于美术课堂创意性的提高。像在引导小学生画自己的家乡时,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准备粉笔、水彩笔、水粉、铅笔、黑板、宣纸、打印纸等不同的工具,让小学生自主去选择。小学生对工具的个性化选择,会催生多种绘画操作活动,直接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意化。

4实施具有创意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否具有创意性,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创意美术学习积极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创作能力也是不同的。美,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与完整的定义。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去肯定小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只要小学生积极去创作,积极去思考,就要鼓励他们去完成。宽容地对待小学生,才能让美术教学创意无限。像在做“巧用瓶盖”的活动时,一些小学生用瓶盖粘成了一个小帽子,一些小学生将其做成了一副眼镜,还有学生用瓶盖做了一条腰带。小学生的想法无限,创意无限,如果教师批评学生“胡来”,无意抹杀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夸赞学生的创意,才能推动美术课堂的创意化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创意性的小学美术课堂,需要教师先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通过个人教学行为的积极化,来推动小学美术课堂的创意发展。用轻松的学习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才能让小学美术教学突破限制。让小学生成为美术课堂中天马行空的主体,才能实现创意化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章新.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53-54+69.

[2]窦玉敏.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4,08:208.

[3]毛籍仪.小学美术课堂实施创意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09:126.

[4]侯卓见.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才智,2013,17:29.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篇7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小学美术学科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并不高,美术教学的作用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1.小学美术学科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

只有小学美术教学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才能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其学科价值得以发挥。在小学美术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没有给予美术学科应用的重视。学校认为,只有学生的升学率提高了,学校的声誉才能更好,才能引进更多优秀的生源,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因此,许多学校的管理者会关注学生的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而忽略了这些考试之外的科目,没有关注美术学科的作用。在教学中,美术教师觉得自己所教的学科没有得到重视,也不被家长认可,教学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教学质量也有所下降。

2.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落后

小学美术课堂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关键还在于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一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并满足于教学现状,没有更新教学思想与方法的积极性。教师认为让小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内容,具有画画的基本技巧就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总是组织学生针对课本内容进行学习,简单地进行绘画,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组织学生开展过动手活动。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影响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在教育发展的今天,小学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作用越发突显。加强对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视,利用正确的方法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会让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高。下面,我们就来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

1.加强美术作品的欣赏力度,培养动手意识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从小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欣赏美术作品,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引导小学生建立美术观念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选择那些在小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美术作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选择那些与美术教材内容相符合的内容,更要考虑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欣赏喜好。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美术能力,对美术作品进行加工,让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欣赏的美术作品具有童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绘画作品中选出一些作为欣赏的对象,这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注意力的快速集中,还能促进学生动手去创作。美术课堂不仅仅是静态地欣赏,更要引导小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将美术作品欣赏是小学生的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创作,才能让学生了解到美术学科的魅力。

比如,在学习《闪光的烟花》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摄影作品中选择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欣赏烟花。也可以将其它班级或者往届学生所画的作品进行呈现,并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通过欣赏,学生找到动手创作的动,有利于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2.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动手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合理的情境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更能推动小学生动手积极性的提高。要进行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水平出发,创设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动手意愿增强的教学情境。

比如,在讲解《童话的小屋》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美术教学中的“童话”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段童话故事,特别突出那些描述童话性建筑物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学生的自主想象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氛围,促进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童话小屋。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展示一些图片,促进小学生发现童话小屋的美感,引导小学生动手去绘制。

3.开设手工制作课,促进学生动手活动

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也是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手工制作课堂活动形式的丰富,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到美术制作的趣味。手工制作课的开展,能够让小学生有动手的热情,更可以大幅度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讲解《会摇的玩具》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喜爱的材料去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去思考制作什么样的玩具,动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开创新的玩具,会意识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乐于动手去学习,去创造。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篇8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关注以及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与科学,美术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推行德育教育的成果,体现了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教育的根本目标。为全面实践德育教学政策,小学美术教育必须转变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理念,促进德育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融合与不断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充分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激情,逐渐提升德育水平。

一、当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校、教师以及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深切认识到美术教育在综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德育水平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德育教学在美术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合,

但就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依然存在多种问题,极大限制了国家素质教育与推广德育教育的发展与进程。

首先,对美术课程渗透的重要意义缺乏必要的关注与重视。关注学生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但学校教育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多关注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科目的发展,相对忽视美术课程的改革与进步,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机械讲授教学内容,将灵活、丰富的美术教学课堂变成应试教育的“复制品”,限制了学生道德水平与个人修养的提升。

其次,学校教育忽视专业美术教师队伍构建。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设置相对简单,技巧性、概念化的东西少,因此,学校为节省开支,减少教育投入或是省略专业美术教师的招聘工作,

而是由其他学科(非专业)教师承担美术教学工作。专业化程度低,教师创新意识差,根本没有能力与精力去具体分析小学美术课程的实际情况,

也无法根据美术学科特点设计针对性的德育教学方式与策略。

最后,小学美术教学偏重理论教学。

只将学生的“画作”优劣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割裂了德育教育与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阻碍了小学美术教学素质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并不是为了培养“美术天才”“美术神童”,而是以美术这一艺术形式为载体,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与挖掘美的眼睛,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感受世界的美好,

明辨是非,传承文明,以更加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习的每一天,努力培养爱国爱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当今阶段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

小学美术课要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征,实现美术课程的价值,就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陶冶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为更好实践德育教学目标,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德育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与内在修养。

1.丰富教学内容,在美术鉴赏课中渗透德育教学

美术鉴赏是美术课程的“前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多样美术作品的感染下发挥想象的翅膀,构建自身独有的内心世界,感悟世界的丰富多彩。中国文明与中国文化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资源,比如雕刻、泥塑面塑、版画、脸谱等艺术形式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象征着中国千年文明的演变与发展,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美术鉴赏课,将这些丰富的美术资源带入课堂教学,以“中国古代文明鉴赏”为主题,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的历史文明,精神文化,发掘创作素材,搜集创作灵感,并通过自己的画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文明与传统文化的无限崇拜,对传承中国精粹艺术形式的坚定决心,实现在整个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高尚积极道德素质的培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2.注重启发教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小学美术教学应把握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在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注重启发教学,关注教学活动进展,并选择合理的时机融入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生态保护”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ppt展示与照片欣赏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诸如公园里随地可见的生活垃圾,大象被猎杀的瞬间,大面积只看到树根的森林,深受旱灾危害的干裂的田地等让学生深切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大象可不可怜啊?”“我们在公园里该不该扔垃圾?”“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启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并在教师合理科学的引导下,树立环保意识与责任意识,实现美术教学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教学目标。

3.创新评价机制,在美术作品评比中渗透德育教育

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必须科学设计考核方式,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以导向,以增强学生德育建设为重点不断推及小学美术评价制度改革,让美术评价成为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机遇。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主题画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协作,让学生集合小组的力量分配任务,协调意见,搜集创作素材与创作灵感,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服从意识,奉献意识与协作意识。在最终的作品评比中,教师可以将小组互评作为最终分数的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公平、理性的眼光与态度去分析竞争者的作品,以此方式促进学生严谨、谦虚、公正的人格品质的养成。

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因为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接触社会很少,很容易被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带坏,而且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很差,需要进行品德教育以改良思想道德意识和观念。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观念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在小学课程设置中要实现德育教学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美术教学由于教学内容灵活,教学压力小,教学方式多样等原因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与教师要适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德育教学的意识,提高开展德育教育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德育水平,推进小学美术课程素质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篇9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基本技术教学;美国

中图分类号:G80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6-0088-03

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经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14年的体育课教学,国家在体育教学花费了这么多的课时(仅次于语文、数学),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但到学生大学毕业时,却一无所获,毕业就意味着告别了体育锻炼[1]。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有问题。在这14年中没有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和其它规律进行研究,小学管小学,中学管中学,大学管大学,低层次的重复现象严重。打开中小学体育课本,不难看到,现行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般是单个项目或几个项目的重复循环,单调而又枯燥。“有标准无内容,我怎么去上课?”是现行体育课程标准给一线体育教师的最大困惑。同样由于授课内容匮乏,导致新课标下教学内容的混乱。

美国的学校体育注重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其教学内容丰富,与学习者自身的水平相适应,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将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打开一扇窗户,提供新的思路。

1美国体育的基础技能教学

美国的学制为K-12,K代表的是学前班,类似于国内的幼儿园大班,K-5为小学阶段,6-8为初中阶段,9-12为高中阶段,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差别最大的阶段在小学。美国的小学阶段实行的是基本技术教学,不进行运动项目的教学,其目的是为运动项目的教学打基础。

美国基础体育教育家DawnmcCrumb和wendymustain在1995年意图描绘运动技能基础,在论述成功参与运动项目和身体练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时提出了课程钻形图[2]。钻形图将教学内容与小学、初中、高中对应起来。打基础阶段(K-5),要让学生了解运动概念,开始接受基础运动技能教学,为今后掌握运动项目和身体练习打基础;初中阶段(6-8)的目标是在掌握了基础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给学生介绍更多、不同的运动形式,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喜欢的项目;到了高中阶段(9-12)学生将要作出决定选择他们喜欢并准备进一步精通的项目,即选择并发展专长阶段。

1.1基本技术概念与分类

基本技术是将各项运动的基础动作分解、细化出来,在小学阶段进行教学,并由国家体育与运动协会(naSpe)按一定的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和各动作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各州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教学大纲[3]。美国的基础运动技能教学分为基本技术和运动概念两部分。本研究以基本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基本技术就是形成今后参与运动项目和身体练习的基础运动形式。基本技术分为基础运动技术、非操控复杂技术、操控技术[2]。发展基本的运动技能及在不同运动项目和体育活动中运用是技术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技术教学序列为学生成年后参与运动项目、舞蹈、其他身体活动方式及今后新出现的运动方式打下基础。

基础运动技术是所有运动的基础,包括走、跑、单脚跳、跨步跳、蹦跳、滑步、跟步、追逐、逃跑、躲闪等。非操控复杂技术,包括起跳落地、平衡、移动重心、滚翻、转体、拉伸、扩展、团身等动作。操控技术,指的是徒手或通过器械控制球等的技术,包括踢、抛、投掷、接球、截击、运球、球拍击球、长柄器械运球/击球等。

1.2基本技术教学内容

基本技术是所有复杂运动模式的基础,美国小学教学过程中将基本技术分为以下11个部分进行教学:移动技术,追逐、逃跑、躲闪,起跳和落地,平衡;移动重心,滚翻,踢与抛踢技术,投掷与接球,徒手击球与运球技术,球拍击球技术,长柄器械运球/击球。每个部分都从初级学者、高级初学者、中级学者、高级学者4个层次规定了教学内容。本研究以基础运动技术的追逐、逃跑、躲闪,非操控性复杂技术的移动重心教学,操控技术的球拍击球为例对美国基本技术教学内容进行介绍。

1)追逐、逃跑、躲闪的教学。

古代儿童们就在玩追逐、逃跑、躲闪的游戏,游戏通过逃跑和躲闪躲过追逐者的追逐。像篮球、曲棍球、足球、橄榄球等球类运动都包含了这些基本元素。

追逐,是指快速移动超过或抓住逃跑的人,逃跑的人会想尽办法避免被赶超或抓住,所以追赶的人就需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并随逃跑的人改变方向的能力;逃跑,是指快速移动远离被追逐者;躲闪,是指快速改变身体的方向,远离原来的运动轨迹。

naSpe(国家体育教育和体育学会)对追逐、逃跑、躲闪的要求包括:在校外参加追逐和逃跑的活动(K-2)[4]。

不同级别追逐、逃跑、躲闪的教学内容。初学者:绕过障碍物、逃跑、躲闪、追赶假想敌。高级初学者:听信号躲闪、逃离同伴、躲闪障碍物、通过变向躲闪、追赶逃跑者、逃离追赶者。中级学者:躲闪固定障碍物、躲闪和用假动作躲避追赶者、躲闪半固定障碍物、躲闪和追赶人群中的某个人,在动态的环境中躲闪,边控制某物体边躲闪。高级学者:多人逃跑和追赶、借助物体保护的躲闪、在没有攻击性的游戏中追逐和逃跑,同时追赶和躲闪,团队通过战术追逐、逃跑、躲闪,在没有攻击性的游戏中边控制物体边躲闪[2]。

2)移动重心教学。

移动重心,走、跑、侧手翻、滚翻,各种跳、滑步等都是用手、脚及身体的不同部位为支撑所作的重心移动。最简单的移动重心方式就是从一只脚移动到另一只脚,也就是走路。高级形式就是要结合拉伸、团身、体转等全身运动的重心移动,这要求有较高的运动感知觉能力、肌肉力量和较好的控制能力。

naSpe对移动重心的要求包括:发展与精炼一套平滑移动重心的体操(3-5);设计表演一套体操动作,包括移动、滚翻、平衡、重心移动、主动变换方向、速度和流程的运动过程[4]。不同级别重心移动的教学内容与步骤:初学者,各种基本运动方式、从脚到背移动重心、从脚到手移动重心、上下器械。高级初学者,以手为支撑脚从垫子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重心从脚移动到背,重心从脚移动到身体的不同部位(前滚翻、后滚翻、侧手翻等),通过拉伸、团身、身体扭转等动作变换重心,跑、跳过程中定点落地,跑、跳过程中跳上跳下箱子或凳子,从低的箱子、凳子或桌子上跳下,设计跑、跳过程中定点落地的动作系列(跳房子),越过低的器械,将重心从脚转移到手,移动过程中侧手翻。中级学者,手倒立,双臂支撑,臂支撑成桥,大型器械上移动重心,器械上头、手间重心变换(箱子、桌子、平衡木),杠上动作(双杠、爬行架),跳箱,沿器械移动重心(平衡木等),器械上做滚翻,器械上手、脚重心转换,各种杠上重心转换,垫上混合技术,编排垫上和器械上重心移动与平衡动作成套练习。高级学者,竞技体育中的重心变换、参加体操俱乐部[2]。

3)球拍击球技术教学。

用拍子击球或用长柄器械运球是最后学习的技术,主要有3个原因:(1)小学后期孩子的视觉跟踪能力才得到较好的发展;(2)远距离的手、眼配合能力是一项很难的技术;(3)用拍子击球一个动作有两个目标——拍子和球。但是因为小学生对运用器械击球很有兴趣,所以在比较小的年龄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标准2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握拍、击球动作概念,击球动作符合生物力学特点[4]。

2美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1)内容分类方法合理。美国的基本技术教学过程中将基本技术分为基础运动技术、非操控复杂技术、操控技术。包括了较简单的基础技术和众多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充分体现了基础教学的地位。基本技术教学的同时,使学生广泛接触各运动项目,为将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美国学校体育教学是在naSpe指导下进行的,其教学内容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低年级主要以基础运动技能为主,如移动、追逐等,逐渐加入非操控性复杂技术如平衡、滚翻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的成熟度提高,逐渐开始操控性技术的教学。如用拍子击球或用长柄器械运球,在基本技术教学的最后阶段才进行教学,也是考虑到小学后期学生的视觉跟踪能力才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其所用的器械也不是成人用的器械,而是用塑料制成的。

3)美国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5]。基本技术教学涵盖了成年以后会接触到的所有项目的基本技术,通过小学的教学,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到各项运动,这就为今后的项目学习打下基础。每个部分的教学都从初级学者、高级初学者、中级学者、高级学者4个层次规定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静态到动态,注重空间与路线的设置,每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在30种以上。教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从丰富的教学内容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注重与运动项目的结合。美国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高中毕业每个学生需要掌握3个项目类别中的5个运动项目。基本技术教学在这一教学目标中起到了很好的基础作用。如在追逐、逃跑、躲闪类技术教学过程中,篮球、曲棍球、足球、橄榄球等球类运动都包含这些基本元素,练习学生在动态的环境中躲闪及边控制某物体边躲闪的能力,将基本技术与运动项目很好地结合,而且操控技术本身就是一些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

5)符合学生项目学习的规律。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小时候接触过的运动项目学起来会很容易,对那些没有接触过的项目学起来会很困难,甚至有心理上的负担而学不好。如果一个从来没有练习过长柄器械击球的人去打高尔夫,结果可能是让人失望的,而这也有可能导致他从此不再打高尔夫。让学生在基础技能学习阶段接触不同的运动形式,培养兴趣,有利于学生今后的项目学习。

3美国体育基本技术教学的启示

美国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是在高中毕业每个学生需要掌握3个项目类别中的5项[4],这一要求比我国的掌握2~3项要高。而美国可以达到这一目标与其基础技能学习阶段扎实的基本技术教学有关。在建立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可以向美国借鉴的地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至今没有“教学内容的最合理的分类方法、最佳内容选择标准及课程编排理论”[6]。以美国的教学体系和基本技术教学为参考,可以建立中国特色的适合我国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的最合理的分类方法、最佳内容选择标准及课程编排理论。我国的项目设置与美国不同,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借鉴美国的基础技能教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上对我国的传统项目内容的提炼,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教学内容体系,将会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国成.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1105-1106,1142.

[2]GeorgeG,Shirleya,melissap.Childrenmoving:areflectiveapproachtoteachingphysicaleducation[m].newYork:mcGraw-Hill,2007.

[3]冯红静.美国小学体育教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2):110-113.

[4]nationalassociationforSportandphysicaleducation.movingintothefuture:nationalstandardsforphysicaleducation[R].Reston,Va:nationalassociationforSportandphysicaleducation,2004.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篇10

三年级美术课程的开展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你知道美术教师的教学计划要怎么制定吗?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2017年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17年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关键期,他们的思维能力既有低年级的活跃性又有高年级的广泛性,面对三年级的孩子们爱画、好动、思维活跃、自制力较弱的情况,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常规教育,在指导学生进行各种美术实践活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同时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新颖、设计合理,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的内容。前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看、画画、想想、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去表现、组合、装饰,体验造型及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欣赏领域的内容则通过观察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行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则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现和展示。总之,本册内容的编排注重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本学期教学目标是在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素养。重难点是借助多样、直观的教学手段在丰富开阔学生视觉感受的同时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传统知识的学习也将是本科的一大难点,如有趣的鞋、团包手工、会响的玩具等内容的学习。

四、教学措施

本学期的教学我将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以多样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观看电视片、录像片、精美的画作展示,看画展或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展等方式,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尽可能鼓励学生学习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并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针对三年级孩子即将较多的接触手抄报的设计、写绘本等内容,我将逐步穿插一些欣赏及作业中文字和插图构图、布局的简单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7年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篇(二)一、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泼,想象丰富,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强,上课气氛活泼,接受能力特强。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存在问题有:

1、由于人数较多,上课部分学生纪律不够严谨,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做到静、齐、快。

2、部分学生作业习惯较差,男生比较突出,绘画水平差距太大。

3、课前教学中双边教学开展一般,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

二、教学要求:

以新课标的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重视人文精神,体现人文观念。

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力求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的结合,关注学生对美术的多角度体验和尝试。注意学科之间的积累和联系,注意学科知识的综合,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使学科之间的综合效应更为融合和连通,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四、教学措施:

1、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5、教学手段生动有趣,运用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6、改革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7、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8、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和核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9、利用宣传窗和美术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017年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篇(三)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共14人,9岁左右,该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平较高。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整体的差距比较大。构图布局还不够完整。工艺制作能力比绘画技能差点。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重点:

1、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能较熟练地运用水彩画方法表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二)教材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能力,动手的协调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三、教学目标:

绘画

1、学习蜡笔水彩画作画方法,了解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利用水彩画形式表现生活中和自然中的事物,再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学会运用各种色彩。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工艺

1、进行纸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进行泥工制作,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想象力、概括力。

欣赏

1、欣赏世界名画,提高鉴赏能力。

2、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美术兴趣,提高表现力。

四、教学措施:

1、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技法渗透,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3、本学期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4、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5、要求在构图时饱满,画满,画大,画得有生气,有意趣。

6、教学中体现理想课堂。

在教学中积极投入课改当中;在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中提高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树立符合课改精神的美术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美术教学中要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审视自己教学行为。

2017年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篇(四)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求

低年级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

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年级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

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

低年级

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平涂等着色方法。

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像画等形式表现自已熟悉的生活。

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

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

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中年级

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

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4.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

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四、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1.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

4.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5.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

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

7.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8.在符合人纲规定教学要求和确保大纲规定知识点的前提下,允许各阶段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编排组织方式。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人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美术专用教室,逐步增添美术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挂图及幻灯、录像和多媒体,同时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学具。

七、美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教学评价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美术教学的评价要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体现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评价要重视其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造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猜你喜欢:

1.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学期教学计划

2.小学美术室2017年新学期工作计划

3.2017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

4.2017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5.2017年新学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6.年度美术兴趣小组工作计划

7.2017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