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自动化导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8:21

电气工程自动化导论篇1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自动化;

教学形式应用型技术人才是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发展的基础,在这一行业中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新很快,传统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实际的应用型需要,这对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正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高素质人才培育系统来满足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的需要。

一、制定全新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目标

在我国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的培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为学术性人才,他们的主要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上的学术上交流,他们的学历较高,多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其次为技术型人才,他们的主要来自高职院校,这些人才是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中的基础。比较重视操作能力。而应用型人才是现阶段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中十分缺乏的,他们一般具备本科学历,有传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理论知识学习经验,并且能够吸收最新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有助于行业发展。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确定全新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电力系统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电子电气产品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所以这就要求这些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能够通过掌握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方向,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自主研究。

二、建立完善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是一个十分系统的工程,我们所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能够具备一定的理论性,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所以这就要求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主线。首先要使人才培养能够面对社会,面对行业需求,要以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作为目标,将理论素质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培养方向,且在坚持基础性、实践性的同时,竭力将能力结构和知识体系结构相互融合。要做到围绕实际需求,按照灵活、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进行人才培养,同时能够更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要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主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要建立一个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的现代教学体系,使其能够实现多方面、多形式的发展。

1.培养方向和教学内容要符合社会需求

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要注重实效性,不能是学生所学习技术在毕业后就已经被淘汰,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前瞻性,课程的内容要保证精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给予学生自学、研究的过程,还要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体的,自主性学习模式,要时刻教育学生能够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能够通过崭新的能力形式来结局实际的问题。

2.提高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教学培养中教师是一高向导,教师很难脱离单一的说教形式,所以在进行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使相关的课程教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更正,教师在具有灵活、正确的指导思想下,能够改革教学手段,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提高师生间的互动内容,并且要使学生能够积极的产于的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教学形式相互融合。

3.改进理论讲授

采取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育从重灌输转为重引导,着重培养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科发展现状等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增补,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

4.建立项目教学模式

新型的教学形式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改建,例如将学习内容转化为一种科研项目,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研究的过程,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潜能,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有着很强的帮助。

三、根据应用型人才的性质建立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培养方向。我们根据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教学方案,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教学情况的应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入手,并且最大程度的开设试验、设计、实习、实践等教学培养,做好第一、第二课堂的研究。以突出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作为重点项目,在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实践同时,根据专业的系统性、层次性等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在构成基础理论的同时,较基础技术能力、专项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多阶段的培养,努力将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

1.落实教学环节的转换

电气工程学科要想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上进行改革,要将教学体系分为多个层次来完成。首先要建立一套基础的实践技术和理论相互结合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专业课、实践课等课程完成实验教学的主体,并且适当的减少公式化、形式化的理论学习。其次要合理的进行精英型培养,要提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客体研发,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组建专业社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可成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协会社团,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展开专题调研。专业社团可以在校园内外开展诸如单片机电子设计竞赛、电气控制设计竞赛、聘请校外专家讲座等活动。

四、结束语

就目前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程度来看,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培养对象,常规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行业的需要,所必须根据自动化人才培养的形式建立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方式,并且通过改革、创新等方式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的培养,让其能够适应时展,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敏,彭彦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刍议[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梁小冰,黄萍,韩昆仑,姜爱华.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陈杰,姬敬,何晓红,纪明伟,刘红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电气工程自动化导论篇2

关键词:就业方向;教学改革;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

前言:

从我国长期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上来看,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就业发展方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市场规则,抓紧就业机遇,有针对性的塑造电气自动化专业,从电气工程学院这个主体教学上来看,高校重点的建设应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上,而由于近些年来传统专业的不断变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用人需要,需要以社会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改革,塑造高素质的人才,本文则重点介绍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认识和未来就业方向。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

电力技术的发明、电气工业的建立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便在一次次工业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使用电力为人类自己服务。多年的系统研究,终于逐步形成了电气工程的基础理论。电气工程的发展有以下几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820年,安培发现了电磁效应。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奠定了后来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建立了统一的经典电磁场理论和光的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3年,麦克斯韦完成了《电磁学通论》,奠定了广泛应用电磁技术的理论基础。1882年,爱迪生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较正规的发电厂,完成了初步的电力工业技术体系。世界第一台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建成,三相交流电的出现克服了原来直流供电容量小,距离短的缺点,开创了远方供电,电力拖动等各种用途的新局面。20世纪初,电力的生产应用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并具有相当的规模。从此,电力取代了蒸汽,使人类历史迈进了“电气化时代”。

2.对电气工程领域方向的特点及认识

电力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电能的生产和使用是同时完成的;(2)过渡过程十分短暂;(3)电力系统有较强的地区性特点;(4)与国民经济关系密切。在我国,发电厂就分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

从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来看,电机的自动化性能如果能够大大提升,能够有效的和常温科研超导材料进行融合,那么就会使电气的电阻损耗率大大降低,这样不仅解决了电阻长时间的发热问题,又能够起到良好的降匦Ч,会使电机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更加重要的就是在临界的粗长强度和密度都很高的情况下,超导电机的绕组电流密度能够比常规的电机提高数十倍,大大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降低电机重量和体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有“三强”,即:试验性强,理论性强,交叉性强。该学科的主要运用范围:建立有工频高电压、支流高电压、雷电冲击高电压、操作冲击高电压、冲击大电流以及高功率脉冲技术等装Z;测量用的有静电电压表、高压示波器、专用的分压器、分流器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和电器设备在线运行状态的再线监测、故障诊断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研究电工新技术可促进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发展,使之更快的在技术和经济上成熟起来,例如:核电发电、磁流体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其他新能源发电。电工新技术可以促进交通运输方面的磁悬浮列车、磁流体推进船、电动车的发展推进,医学上的超导核磁共振成像装Z的研究等。电力电子包含电力电子器件、变流电路和控制电路三部分。目前,电力电子技术有几个研究方向:高频开关电源技术:所有的信息系统与通信设备都需要使用开关电源,小到各种便携数码产品,还有现在时兴的各种平板电视,大到服务器系统、通信基站机房、及种种航空设施等;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如各种谐波补偿、有源滤波装Z等,还有不断发展的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电动汽车的驱动与控制系统,电机的节能驱动方面如各种变频器(包括变频空调),在当前能源短缺的状况下,太阳能、风能及各种再生能源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是最关键的技术要素。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并且与机械学科一样最具基础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更加密切,所以其他学科的发展更加需要电气专业的相关知识,因而,电工学课程已经普遍在各工科专业中开设,用以普及电气工程基础知识。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工科中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并且我国与发达国家不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仍保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前进,电气工程专业发展更为迅速,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中心专业,人才需求便更加旺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涉及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其多项工科技术的多样化课程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对于未来很多科技信息领域都有着长足的法扎你空间。但是从专业性上来说,还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通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未来的就业方向上应从这几方面进行研究,努力找到未来适合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1)

[2]闫海东,程世伟.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

[3]乔新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及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02)

电气工程自动化导论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措施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很多行业都获取了稳定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各行业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我国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不够重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略了其重要性。本文笔者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稍作介绍,然后分析在日常生产及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及策略,目的是带动国家的电气自动化的进步,最终使得国家的电气项目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科技创新的新型产物。为了推动科技的发展,许多院校开设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课程,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性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将工业生产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自动化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的支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逐渐扩大了自身的社会影响范围,在现代电气信息领域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其涵盖面非常广。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一)存在着节能环保问题

目前电气工程在日常生产及应用过程中,存在损耗能源、资源浪费等环保问题。由于我国的工业企业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发展,使得能源大量消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工业领域中应用,也由于节能意识不足而使得能源消耗没有得到有效节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工业生产管理与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到企业在日常生产及工业设计等各环节,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与管理控制效率。然而,在实际设计及生产的过程中,能源消耗过高,产生的工业污染废弃物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能源浪费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研究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如何解决能源损耗、节能减排,已成为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研究的热门课题。

(二)运行质量目标不明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运行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对于电气工程使用寿命及使用过程的安全操作性有重要影响。在电气工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管理层要注重安全的重要性,它是管理中的第一重大要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生产及应用过程中,注重实际操作技术人员安全操作的意识,企业的生产质量才能得到保障。但是管理层尚未重视,操作现场质量管控不严,操作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不足,对工作中风险的意识不够,导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质量安全降低,严重减弱了其应用效果。

(三)信息传递缺乏安全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面临着新技术的挑战。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计算机发展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信息技术的共享性如果无法得到共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功能及其系统之间的连接就会出现兼容性的问题。信息传递不到位,导致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受阻,工业生产将会受到限制。生产效率得不到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日常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生产流程不一,管理层及技术层在生产建设的过程中,没有严格地制定标准和目标,管理人员只能根据经验及理论知识的支撑,无法完善技术操作的规范,使得技术人员在操作的时候,根据设计结果和技术成果进行产品的设计及生产,导致设备流程复杂、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如今普遍应用于企业中,而企业生产数据传输是非常重要的,不同企业制造的设备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受到不同厂家研发的设备程序及系统的不同影响,导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不兼容或无法传输,从而增加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通信的困难。

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解决措施

(一)优化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

为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效果,要将节能减排作为电气工程设计及规划过程中必须的要求,减少能源的损耗,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并选择绕组阻值比较小的供电系统变压器及通道,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和节约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二)加强质量管理

要规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层要加大对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力度,增强管理人员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质量的重要性意识。加强操作人员对技术操作的规范性,进行安全技能的培训,提升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施工人员要不定期地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学习。要对产品施工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不仅对产品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查,还要增加技术人员对采购施工材料的严格把控,必要时需要对进入现场的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抽查,加大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的把关力度。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电气工程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为电气工程顺利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合理、统一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

由于企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而建立的,因此可以在了解目标客户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客户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系统连接目标企业,增强系统的通用性。确立客户的需求及社会的需要,严谨地规划,系统、科学、合理有步骤地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方案。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各系统之间信息传递畅通无阻的对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系统传递信息才会更安全,解决各个企业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将会减少工程设计、开发及实施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五、结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对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其能够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解决不同系统出现的难题。因此,针对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应当跟随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特点,发展其专业的重要性。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电气工程集成化发展等,保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北方联合电力公司达拉特发电厂运行一部)

参考文献

[1]卢喜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09).

电气工程自动化导论篇4

关键词:教学改革;CDio;工程课程置换

作者简介:郭明良(1970-),男,辽宁海城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学院,教授。(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BB121205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58-02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最新成果,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1]CDio是一种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工程教育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课程设置、理论教学设计、实践环节、实习及毕业设计等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践证明,CDio工程教育模式适合电类本科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2]

黑龙江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地方特色鲜明的一所高等院校,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国家特色专业,与很多国有矿业、电力企业建力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推动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及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人才的需求,从2007年起,在已经完成的电气工程实践部级精品课程建设和电气工程实践部级教学团队建设的支持下,在教学体系中开始引进CDio教育模式。将原来理论教学+实验+工程实训的独立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和改革探索,将专业课程划分成4个核心专业课程群,采用CDio三级项目模式。整个培养计划以一级项目为主线,以二级项目为支撑,以三级项目为基础,并创新性提出三级项目实施理论教学三级项目再实施的第三级项目实施方案,将核心课程群建设与三级项目实施有效结合起来,强调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要亲自完成项目,真正实现“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将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一、CDio试验实践工程项目体系构建

在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将CDio三级项目实践教学体系紧密融合进电类本科教学的各个阶段,CDio工程项目体系自上而下共分为三级:一级项目处于顶层,贯穿于整个电类本科教学阶段,包括具有我校特色的导师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电子大赛、大学生科研立项、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构思(C)、设计(D)、实现(i)、运作(o)的系统训练。二级项目以电气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将全部专业课程划分为若干核心课程群,一核心课程群以对学生能力的相关能力要求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群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三级项目以单门专业课程为基础,根据单门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设立小规模工程实践项目,加深和强化学生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根据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和目标,将专业课程划分为4个核心课程群,合理选择和设置CDio三级项目体系,如图1所示。

1.一级项目构建

首先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中实施导师制,从新生入学开始,为每名学生选配专业教师担任整个四年学习的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专业课程的设置、未来就业意向等为学生制定学习规划,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案例,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主动地学,使学生得到构思(C)、设计(D)、实现(i)、运作(o)的系统训练。加强导师对学生的学业辅导,同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在职业道德、诚信和职业素质上予以指导。

认识实习和毕业设计是一级项目训练的主要实施方式之一。二者相互衔接,让学生从解决工程问题的角度学习专业理论课程,激发学生对工程的兴趣,逐步掌握工程思维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加大对毕业设计和认识实习方式的改革,将毕业设计的开始时间前提至大三下学期,与CDio二级项目体系较好地衔接过渡。

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通过组织学生成立电子协会、课外活动小组、电子设计大赛小组,申报校级和省级大学生立项项目、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举办小型学术讨论,参加省、国家电子大赛、航模大赛、建模大赛等方式,进行工程项目的团队实现,培养协同工作能力和系统协调能力。

2.二级项目构建

二级项目以电气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将教学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进行模块化划分,形成若干核心课程群,如由单片机原理、pLC、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形成的计算机控制核心课程群,由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组成的电子基础课程群,由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课程组成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核心课程群,由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工厂供电、高电压技术、发电厂及变电站二次回路等课程组成的电力系统核心课程群等。以相关核心课程群及专业能力要求为基础,构建二级项目,二级项目既是对核心课程群内各课程能力培养的综合,也是对整个教学体系的补充,为一级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撑。

3.三级项目构建

以单门课程为基础,构建三级项目,并创新采用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项目实施方法,即课程之前先进行三级项目工程实践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重点,快速对所有学习的核心课程及应用有基本的理解,对所学课程更加感兴趣,带着问题进行理论学习,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理论学习结束之后,再次进行更加深入综合的三级项目实施,即三级项目实施理论教学三级项目再实施的第三级项目实施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教学自身需要设立小规模实践项目,既可以是课堂上针对某个知识的小组设计讨论,也可以是几个章节的综合应用,如单片机基础工程实践,主要包括单片机流水灯控制、步进电机控制、LeD显示等实践内容,加深学生对单片机接口、汇编语言编程等的理解和应用。

开设反映电气工程领域科技前沿的特色选修讲座和交叉学科选修课,作为核心课程的有益和可选择的补充,以开阔学生视野和个性化的培养。

二、CDio三级项目体系的实施

1.电气工程实践基地建设

我校的电气工程实践基地是CDio试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平台(见图2)。[3,4]根据专业课及核心课程群的设计,建成了电子工艺、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装配、电气控制和单片机基础等12个基础工程实践基地。有单片机应用、aRm、DSp、aSiC、传感器及检测技术、pLC应用等13个专业工程实践基地以及3个大学生创新工程实践基地。

基础工程实践基地主要负责三级项目的实施,针对核心课程群的主干课程,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实践内容,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创新采用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单机项目实施方法,即课程之前先进行三级项目工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重点,快速对所有学习的核心课程及应用有基本的理解,带着问题进行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第二次三级项目,加深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专业工程实践基地主要负责二级项目的实施,根据核心课程群的划分,选取综合运用核心课程群内各课程知识的二级项目,如采取指导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分组协作完成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组织能力、团队精神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个大学生创新工程实践基地主要为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科研立项、电子协会等学生组织活动及学生毕业设计需要的试验和调试等提供支持,负责一级项目的实施。

2.电气工程实践安排

在大二下学期学生开始接触专业基础课程开始,到大四上学期,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CDio三级项目体系实施的需要,每学期安排5个教学周进行三级项目的实施,共计20个教学周的工程实践,根据每学期所开设核心课程群中专业课程的进度安排合理选择工程实践项目。[5]核心课程群内全部课程理论教学及三级项目完成之后,分阶段安排在专业实践平成二级项目,第8学期结合导师安排的毕业设计题目,选择相应的实践基地或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安排10周的综合工程实践。

3.构建电气工程实践网络教学体系

依托电气工程实践国家精品课的丰富教学资源,构建独立于传统理论教学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平台,为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内容、辅助学习工具以及交流通讯工具,图形、音频、视频、软件、参考资料等。学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与理论实践教学互为补充。

三、“工程课程置换”学生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特色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与很多国有矿业、电力企业建力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推动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及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工程课程置换”的教育模式。在大四上学期,学生完成全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及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经过一部分一级项目及二级项目的训练,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特长,以及未来的就业取向,和企业合作实现工程项目和专业课程的“工程课程置换”,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工程课程置换培养目标和方案,学生深入企业参与特定的工程项目,在工程项目训练的同时,完成对置换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深入应用,使学生及早熟悉了解企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结论

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及黑龙江科技大学的特色,将CDio项目工程教育理念融入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建立CDio三级项目实践教学体系,并根据专业课程学习的特点和难点,创新在CDio第三级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实施方式,同时与企业合作实施“工程课程置换”模式,全面实现“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正洪,陈志刚.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与工科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9-31.

[2]刘会英,盖玉先,徐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119-123.

[3]张彩霞.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102-103.

电气工程自动化导论篇5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CDio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作者简介:张莉莉(1982-),女,汉,河南省洛阳人,讲师,硕士,毕业于江苏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现代控制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与电能生产和应用相关的技术,也是工程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学科[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后备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目前,我国许多大学都开设有该专业,是我国高校招收学生最多的专业之一。洛阳师范学院也开设了该专业,专业包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过程控制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拖动三个方向。该专业安排的课程都是从事电力系统相关工作的基础知识,有理论性强、且与实际工程联系密切的特点,它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动手能力。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不足,所以至今教学效果不够理想[2]。该文在已有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基础上,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将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确定课程教学方案,最终得出一套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的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出工程能力较强的学生。

1洛阳师范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和现状

我校是师范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较晚,与重点工科大学相比,在学校软硬件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我校原为师范院校,开设该专业后在课程体系及教学方面还沿用了师范教学的一套理论,难免出现各种问题。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二是各门课程老师交流较少,各课程教师只是专注于自己教学课程,与相关课程老师交流过少,导致学习内容上的连贯性不是很好;三是校企合作还有待提高;四是教学设备和设施不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尚未建设好;五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长线专业,具有很大的社会需求,尤其服务洛阳地方经济和相关行业的能力仍待提高。

2改革思路及方向

2.1基于CDio的理论教学改革

CDio由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它涵盖了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整个周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工程,并注重实践以及课程之间的联系,集中体现了“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理念,因此理论教学时应注重实践中的应用内容的讲授。

2.1.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专业课程设置

电力系统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为保证系统的良好运作,还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之间设立了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用来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电能生产的全过程,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主要任务就是理解、掌握并能设计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因此该专业主要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计算机仿真、电力系统规划等课程等。

2.1.2理论教学改革

学生通过学习专业主干课程对电力系统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以上各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讲授时应以CDio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习,牢牢掌握电力系统的相关知识。

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为例[3],对课程基于CDio的教学,讲解内容应分步实现。首先,要让学生透彻理解继电保护的内涵,引导学生通过对大型事故案例的分析来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构思(conceive)。因为继电保护作用重大,能保护一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学生们只有在分析系统正常运行和故障运行的电气量特性差别的基础上,才能设定保护方案,所以学生必须牢牢掌握。其次,掌握继电保护方法是思考和解决保护问题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一次系统故障进行分析,找出相对的办法来切除故障,并完成设计(design)和实现(implement)过程;再次,典型完备的保护方案应从企业那里借鉴,因为企业在这方面配置十分成熟,启发学生在配置保护时形成完整的概念,完成运作(operate)过程。上述这种教学内容设计,弥补了原来的继电保护课程偏重于基本原理的介绍、不注重应用的缺陷。

2.2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不仅重视科学基础,还重视对学生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系统适应和调控能力的培养。要真要做到这些,要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参照CDio理念进行改革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思路。这种理念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可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系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该研究为学生设置了1级、2级、3级三个级别的项目。1级项目涵盖该专业核心课程,体现专业主要能力要求,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整体训练;2级项目则仅涉及一组相关核心课程的学习,重点突出对某项能力的要求;3级项目则针对单门课程,专为增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而设。各级项目设立的必要性、所涉及的能力要求等,均根据课程需要而定。通过以上设计,整个培养计划形成有机整体。

2.2.1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设计的设置(3级项目)

该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多达二十几门的专业课课程设计,为了达到实际效果,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的学生重点对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matlab控制系统与仿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进行课程设计环节。通过增加实践环节,增设每一门课的课程设计,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为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应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级项目设计旨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综合学习。项目通过开展学术研讨活动,推动学生学习系统建模、模型分析、仿真开发等技能。教师在课程设计项目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技术研讨、方案选择等形式启发创新思维。在这种新型模式的课程设计下,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模型分析计算,可培养其用数学逻辑方法精确描述电力系统的能力。项目内容设计时要考虑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复杂程度的选择。按照各自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也可以达到巩固知识和锻炼能力的目的。比如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置:⑴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设计;⑵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设计;⑶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设计;⑷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的设计;⑸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⑹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设计;⑺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的设计;⑻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⑼单相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逆变电路的设计;⑽半桥型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⑾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设计。以上设计难易程度有所差别,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2.2.2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群“综合设计或实验设置(2级项目)

2级项目则引导一组相关核心课程的学习,重点突出对某项能力要求。我校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所有课程建立了四个课程群,其中专业课程群有四个:电子电路课程群、自动控制类课程群、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课程群、嵌入式系统课程群。这里重点讨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的课程群。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课程群主要涉及电能的产生、变换、输送、分配、控制的理论,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安装调试、运行规律,以及相应的设备、测量、保护、调节、控制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本课程群建设的目的就是将电力电子、电力系统分析等相关的理论课程和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等技术课程同实际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上述训练,学生能掌握电力系统的设计方法,并锻炼了分析、计算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程群的设置对培养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技术开发、信息处理、设计施工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群综合设计或实验项目的设置有个原则,那就是必须注重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强调设计或实验构思、设计、实现、运作都要基于项目进行。让课程群综合设计给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如该院进行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设计与保护的课程群综合设计时,将具有很强内在联系的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部分、计算机仿真等课程融合成一个课程群设计。以发电厂电气主接线方案为平台,依托短路计算和潮流计算来实现电力系统中设备选择与运行,通过分析故障特征并进行整定计算来设定保护、最后通过计算机动态过程仿真分析等环节[4]。在这一个课程群设计下,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学习理论课之前,就能对立电力系统整体知识点有宏观把握。综合性设计通过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实践,可以获得远远超过课内实验学时的实践操作训练时间。通过自主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内容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2.2.3基于CDio模式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过程改革(1级项目)

CDio工程教育思想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工程技术,并将课程和实践有机联系起来。这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即将教学过程与相关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该院1级项目必须完整的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使学生完整的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等方面的系统训练。该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1级项目分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在一到三年级完成,任务是:了解CDio理念,通过解剖产品实例来了解其组成部分及设计原理,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了解本专业核心课程与实际产品之间的对应关系,让他们可以未来工程师的角色定位去看待所学知识;学生经历项目构思与设计的实践过程后,对专业的兴趣会大大提高,创新思维也能得到锻炼。毕业设计是1级项目的高级阶段,任务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与项目训练后,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产品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等的训练。设置1级项旨在让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学习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兴趣,引导其探索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院鼓励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工矿企业相结合,具体参与到某个产品或者是某个电力建设过程中去,通过毕业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管理、社交、独立工作等各种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和素养,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顺利完成所承担的建设任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一般电气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根据情况合理选择实施方案;熟练进行电气工程各方面的计算,并设计出合乎规范的电气工程施工图纸。评估学生毕业设计时,要将实施过程和成果相结合进行,要重视过程和社会需求者的评价,对于结果则可以看得轻些,做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评价。学生毕业设计成绩评估由毕业设计撰写(40%)、毕业设计项目实施过程(40%)、社会需求评价(10%)和平时表现(10%)四部分组成。以项目实施与理论掌握情况考核为主,兼顾社会需求与平时成绩,这样才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

3小结

该文介绍了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通过将教学内容项目化,培养了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以及自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结合实践学习,从而使该课程由偏重理论性逐步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这种新的教学思维模式,以突出工程实践应用为特色,能够切实满足电力相关行业对该领域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范瑜.电气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顾佩华等.从CDio到eip-CDio[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电气工程自动化导论篇6

关键词:高校;电气工程;自动化;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现阶段我国电气科学发展实力已然攀升至更高的等级层次,为日后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操作等一系列创新技术要素有机融合,提供了合理的保障条件。处于新时期之下,为了愈加理想化满足社会各业的人才需求,各类高校务必要竭尽全力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建工作。换句话说,就是凭借就业作为基础性导向媒介,强化市场型人才的培养实效,并且推动社会不同行业领域的改革发展进程。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特征

论证步入新时代之后,电气工程各类知识点都开始在社会不同领域之中贯穿融入,特别是在信息和自动化技术设施支持作用下,为不同行业高效率竞争和发展,提供较为强劲的推动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保留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特性,并且可以延展出电工理论、电气装备制造与应用、电力系统运行与监控等重要性结构单元。为了确保实时性向特定岗位培养供应实用型人才,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单单要做好基础性电气理论知识讲解工作,同时要引导内部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以此使学生熟练把控各类操作技巧。

二、高校传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弊端

透过宏观角度观察认证,传统的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遗留许多缺陷,最为常见的现象是教学理念和引导方式的滞后状况,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只会持续削减该类专业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经过围观层面审视,如今我国高校电气工程和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主要依照公共和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和方向课、实践指导的结构层次加以构。不过时代变迁过后,这类专业人才需求自然不可能停滞不前,因此既有的课程体系同步开始和新形势要求产生诸多强烈的冲突现象。具体细节则表现为:

1.课程内容设置存在漏洞

一些高等院校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时间并不是十分久远,因为个体实践经验不足,预先设置的课程体系始终遗留许多缺陷,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课程内容,至于相关细节则如下所示:首先,公共基础课程门数设置超标,令学生承受过重的身心压力,如若长期放纵下去,势必会在该类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注意力分散状况。其次,专业课程定位方向不够明确,仅锁定在电机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操作两类方向上,并且其间对应模块课程设置的数量明显有所不足。最后,实践类教学课程数量不多,包括该类专业的限选和任选课在内,甚至都未曾组织合理程度的实践训练环节。

2.学时安排不够科学妥善

通常状况下,高校既有的电气工程和其自动化课程体系要求学时控制在2900学时范畴以内,当中公共基础课大约890学时,占据比例为31%。这部分基础课程主要在高校二年级前期设置,经常表现为总体学时数量过多,且广泛涉猎政治、英语、体育等不同类型课程内容,至于能够和本专业产生关联的公共基础课学时数量不过才120学时左右,几乎占据公共基础课总体学时数量的14%。这种课程内容设置方式,尤其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低年级学生群体来讲,必然会存在较强的消极影响问题。例如,当该类专业学生保留较高的专业知识学习激情时,却面临相关性公共基础课课时较少的挑战困境,长此以往,只会持续打消学生的求学信念,严重情况下令他们滋生出许多不好的学习习惯。有关专业方向课的学时没能得到妥善化控制。例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主体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路系统自动控制和远动技术等,他们彼此预设的学时数量则分别为43、35、40、36,总体学时数量偏少,即当中第一和第三类课程包含实践训练环节,提供的学时数量极为有限。

三、进行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化创新改革的措施

1.凭借就业作为基础性导向媒介,逐步强化对学生的实训力度

在当前人才市场竞争趋势的持续激化和就业困难大背景影响作用下,涉及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务必要凭借就业作为基础性导向,在重新创建整体课程体系期间培养学生多重职业技能和素养。换句话说,就是利用实训活动组织,使该类专业学生细致化感知和熟练化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交接过程,为后续学生执行力有机强化,提供丰富的指导性依据。需要额外加以强调的是,在组织现代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中,为了有效贯彻落实该类体系构建的实效性目标,就应该遵守就业的导向作用基础上,在第一时间内将和电气工程关联缜密的职业要素加以沿用,并且确保结合特定行业规范标准制定实施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方案。首先,设置生动化的教学引导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小组实践活动项目,进一步使这类学生全面化掌握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领域之中所需的各项技能和素质。其次,为了更为人性化地服务就业,高校有必要选择和企业合作,共同建立适当规模的实训基地,在确保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相互融合任务的同时,激发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更加完善化的创新技能和职业思维。例如,为了有机凸显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原有的创意性效果,相关教学设计人员应将电气设备的一系列有关技术作为一类关键性项目基础上,联合丰富实践经验进行妥善化的经营管理。其间可以考虑将特定专业特定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并且分别赋予他们市场调查、设备操作、创新技术应用等挑战性任务,之后组织对应的评价工作并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进一步为日后该类专业学生熟练掌握不同职场环境的专属性业务内容等目标达成,做足准备工作。

2.开展合理规模的校企合作活动,辅助学生提前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

为了培养更多的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有关高校领导要积极开拓校企合作路径之余,进一步为内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设置完善化的职业技能训练平台,这对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作用。归结来讲,经过校企合作机制大力推广执行之后,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在内都可以及时观察、学习到最先进的电力系统环境,掌握自动化、通信、计算机等相关技术的操作流程,有利于日后学生快速地步入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并接受专业化技术教师指导,使这类学生群体预先适应过于复杂的职场环境。企业在获取人才方面保留明显的优先权力,如若和高校合作开展学生实训工作,可及时发现一些天资卓越和素质完善的人才,节省日后大规模人才招聘上消耗的精力。由此看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更高等级层次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体系改革工作中的必然选择。学校要优化教学方案的实施模式,引导学生更为高效率的实践应用所学知识。为了确保高校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教学活动发挥出应有的实效性,学校必须选择预先进行完善化的教学方案规划执行,确保在及时引入合理数量和性能质量的设施条件基础上,逐步完善课程体系中的内容和资源,进一步搭建起多元化且高效率地实践模拟基地,为日后该类专业学生系统化学习和实践应用等需求满足,奠定基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参与实践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一系列资源,包括电气设备、实践操作工具和模具等,务必在第一时间内予以补充;之后顺势将理论课堂搬到实践模拟基地之中,在促进理实一体化学习结果的同时,完成这类学校体系的持续完善使命。

综上所述,为了全面迎合时展趋势,为相关行业培养更多数量的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操作型人才,学校必须选择针对高校既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改良,如设置全新的教学内容、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创造实践技能训练平台等,方便日后教学中更加大范围地推广沿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这可以为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行业可持续竞争发展,提供不竭的支持服务动力。

参考文献:

[1]崔茂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

[2]张翠英.电气自动化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J].现代农村科技,2012

[3]王静.探究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基于“理实一体化”模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

电气工程自动化导论篇7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问题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各方面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地位也逐渐提升,是我国工业化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分析探讨,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工业化社会的构建,同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历史

对静电有系统及科学的研究始于17世纪,1600年初英国医生吉尔伯特所著的书中,对“电”进行了最早的论述。随后,英国人格雷发现了电的导体和绝缘体,法国人杜菲可说是当时深入探讨静电现象的第一人。18世纪美国人富兰克林更是以他著名的“风筝实验”证明的电在自然界中的存在。19世纪上半叶,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9世纪下半叶,电磁理论集大成者麦克斯韦尔的理论为电气工程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大学陆续设置了电气工程专业。

1908年,南洋大学堂设置了电机专科气工程专业。1932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1949年后,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也出现了一批机电学院。1958年,在北京电力学校基础上成立了北京电力学院。当时的电力工程系设有“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高电压技术专业”等。196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电教研室部分教师和学生并入北京电力学院。充实了该专业的力量。1961至196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又有发电、高压和电自三个专业的10名研究生转入北京电力学院,开启了研究生培养的先河。1986年,国务院批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4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杨奇逊教授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同年华北电力大学成立。1998年,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2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2003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获得批准,通过“211工程”验收。2004年“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挂牌。2006年“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评审通过。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在问题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施过程中效率低、使用方法复杂

在实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过程中,建议一个高效快捷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体系是否成功的关键。当代社会是一个讲求效率的社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运行效率,适应这个快节奏发展的社会的步伐。另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设计要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设计,要力争做到操作方法简便易懂,更容易让人接受,有些技术可能需要复杂的操作,但企业不需要或者没有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样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即使设计出来,也是失败的。一个成功高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离不开网络结构,受不同企业发展需求及技术因素等影响,各商业企业中网络构架也不尽相同,因此,网络结构的多样化,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产品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企业实际需求不同,导致成本增加

目前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没有针对性,只是一项综合的技术,企业在使用时需要相关人员根据现有的技术成果,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无形中增加了成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开发平台系统是多样的,这就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具体设计、实施、和调试、开机、运行及维护过程中,无形中延长相关软件的实际开发时间,增加了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最终使工程的总成本增加,没有达到企业成本控制最优化的目标,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三、建设电气工自动化的策略

1、科学规划,建立统一系统平台

在进行开发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时,我们要以正确思想来做为指导,在开发前,要对开发目标、所针对的用户、针对的行业等信息进行深入了解,科学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及试运行等环节都要给予科学的流程管理,这样一来,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系统开发完成的时间及费用,将企业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另外,受企业商业项目运行的特点以及终端客户的不同需求,无论是嵌入式系统或者其他的控制系统,统一的开发平台都要满足基于pC的自动化产品的各项需求,从而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体系的统一平台,从而减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开发成本和企业的运行成本。

2、实行数据传输接口标准化建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能够高效、快捷、安全的进行数据传输,实则完全得益于其系统程序接口的标准化。要利用现代科技尽快解决程序接口的问题,在具体操作和具体使用中实现程序接口的完美对接,从而减少开发工程的时间和费用,成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及共享的强有力的保障。

3、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中建立通用的网络结构

通用的网络结构能够在各企业实施工业领域自动化过程中,对于生产企业中的设备控制系统、技术监管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实现高效、快捷、安全的进行交换。网络结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通用的网络结构还可以对中心控制系统及其他通信管理系统进行网络资源的配置,可以使信息及时正确的传输,做到真正的网络结构互通。

4、注重培养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专业人才

电气工程自动化导论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066-02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类文明在飞速向前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需要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大批现代型科技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新时代人才的需求给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全新的人才发展道路和不断创新的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是现阶段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断得以发展的新的导航器,那么,在不断改革创新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只有不断寻找新的发展途径,才能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快速发展。

1电气工程及其制动化专业教学实践现状

电气工程及其制动化专业在高校教学发展中属于新兴发展的专业,具有近代化发展趋势和现代化发展气息,带有十分浓厚的新时展气息。这一专业处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时展的前沿,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部门和教学机构给予很大的关注力度,但是,究其发展现状而言,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实践教学经验不少教学机构还有待加强,时间教学力度和实践教学条件还相对过于薄弱,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理论性过强实践性过弱导致人才发展畸形,不利于现实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理论与实践在很多环节上难以得到有机衔接,导致理论性教学无法与实践性教学相融合,这样,个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学习发展在毕业就业过程中设置了许多无形的障碍。例如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相分离,过于单一化的实验教学导致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过程中力不从心,从而较低就业力,降低这一专业人才的实际价值,从而计划了校企矛盾,泛才现象严重,导致这一专业的普通型人才供过于求,不利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发展。这样,导致许多相关行业发展的企业厌倦实习生而不愿接受实习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工作,从而给社会就业施加压力,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和精英型人才的长足发展。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式,创新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例如专业课程教学体现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的特点,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使其达到总学时的四分之一。增加实践环节的学分,增加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再如,在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设计的指导下,全面分析和整合实践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的主动性,刺激学生探索科学知识和创新发展的细胞,达到创新教学和活化科学知识的目的。

2.2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教学的能力建设

教师是实现教学发展的重要媒介,不可小视。加强教学中师资力量的建设更加有利于高等人才的培养。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不断引进高级专业人才来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途径。例如不断实现教师教学效果绩效评比机制和教学能力竞争淘汰机制,薪酬激励的同时也有级别淘汰评比的惩罚,另一方面,不断引进既有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人才资源,实现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2.3加强实验平台建设

现有试验设备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并采用采购和自行研发的思路,加强实验平台建设,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一般的实验装置包括微机原理与计算机控制实验装置;检测技术、组态测控、plc实验装置、电力电子电机实验装置、工厂供电实验装置。

2.4教育机构应实现现代化的稳定的实训基地

实现稳定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和建立,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国外不少科研机构和科学实验基地,就是为了拓宽实验者的四维空间,利于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发展中具备实践性和实验性这两重属性,由此,更需要实现稳定的实训基地来实现对学习者的能力培养。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探索

3.1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理论性的东西无法实现其发展的现实目标,因此,实现实践性的能力培养更有利于增强学生自身能力培养的信心,更有利于这一专业人才的培养。例如专业实习和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了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的相关操作,提高了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3.2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创新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发展的新渠道,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注入新的源头活水。企业和教育机构联合起来,建立应用型人才长足发展的同时实现精英型人才的不断发展,从而增强企业和学校教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多向互利共赢。

4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在发展中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在教学发展中不仅满足现实社会中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也进一步培养更具挑战性和独具核心竞争力的精英型高端人才,那么,首先要求教育机构具备更高能力的教学人才队伍,实现校企不断合作的新型产学研多向发展的创新渠道,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注入新兴源头活水,时期长远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参考文献

[1]王洪坤,聂晶,蔡新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改革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11,(1).

[2]董立占,刘静云.在开放实验室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促进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改革[J].农业网络信息,2011,(5).

[3]李有安,赵法起,郗忠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实践及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0,(12).

[4]任玲,岑红蕾,张宁.电气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1,(8).

[5]王庆龙,谭敏,王俊,刘伟.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以合肥学院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0,(5).

电气工程自动化导论篇9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概况

(1)一体化课程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内在结构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2)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职业岗位任务调研。职业岗位任务是确定职业教育需求的基础,通过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和检验法对职业岗位任务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确定由工作指令、工作过程、工作关系、工作条件组成的资料包,为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的确立提供更为准确、鲜活的参考依据。

(3)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学校在深入调研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职业岗位任务后,确立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学生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学生还应具有以下专业能力:能读懂并测绘较复杂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图;能进行简单的钳工操作;能使用常用电工工具,正确选用示波器、电桥、万用表、兆欧表等常用电工仪表;能安装较复杂机械设备的配电箱,并能调试整台设备;能拆装交流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及各种特种电机;能焊接典型电子电路,并进行测试;能分析、检修、排除较复杂机械设备电气部分的常见故障;能进行pLC的选型,构建及调试简单pLC控制设备电气系统,并能独立解决调试中出现的问题,使设备正常运转。

2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1)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任务要求对接。依据行业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的职业岗位任务要求,确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根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通过对区域内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行业用人需求、毕业生工作能力现状等的调研,制定企业化教学培养方案,设计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标准。突出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办学特色。

(2)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企业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首要条件,一体化课程实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体化师资队伍在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中需不断地总结、研讨,再对一体化课程中其他的配套内容做出调整,形成一个闭环循环提升体系。学校应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双师型”教师能够驾驭一体化课程。学校可通过组织教师到工厂顶岗工作或参加技能竞赛,以促进其操作技能升华;同时组织教师参加自学考试、网络教育,以提高其理论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以提高一体化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教材应设定典型课程并模块化,教材的内容应符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应根据学生就业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企业实际需求,遵循实际工作过程导向,由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编写教材。教材也应符合用人单位的客观需求,应着力使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既可讲授理论知识,又能将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生源基础特征进行分析,在注重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进行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和校本教材的开发。

(4)一体化教学场地。教学场地是实现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的基石。一体化教学场地除了应满足教学标准和课程教材的要求,还应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条件。场地的建设包括实训设备的购置、场地装修、场地使用管理规则制定等。针对本专业课程特点,学校将现有的电力拖动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常用机床故障排除实训室、自动化控制实训室等实训室改造升级,不仅设备达到一体化课程要求,还要仿真工厂实际场景,让学生理论和实训环节都在一体化教室完成,同时能熟悉工作环境。

3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堂教学过程

表1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情景教学六步法实施过程

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总设计师。一体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教师的导演。一体化课堂的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更是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一体化课堂教学过程可通过六步法来展现,六步法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如表1所示,以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为例说明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课堂知识,理解、掌握本节课的课程内容,并能够熟练操作相应课题实训内容。

4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实践成果

(1)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学生每节课都经过听课、操作、读书,特别是小组讨论研讨后,学习到了课堂知识,练习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开拓了眼界。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学生自学能力明显提升。现在学校使用的情景教学六步法,学生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灌溉式教学中解放出来,使其自主、自发地,带着兴趣,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从不愿学到现在的主动预习新课、查阅相关资料,自学能力明显提升。

(3)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显著提升。传统课堂使学生没有团队合作的思想和机会,抑制了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发展。六步法强调同学合作,强调团队。在这种模式熏陶下,学生从慢慢适应到游刃有余。它使团队合作的思想渐渐深入学生内心,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教师一体化课堂组织能力显著提高。情景教学六步法也使老师从传统的满堂灌模式中走出来,不单单是具备讲课能力,还要求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掌控能力。老师和学生们在一同成长,一同进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突况也越多,通过准备、讲解、组织、协调、总结等几个课堂环节的一体化教学,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也在一步步提升。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自动化导论篇10

宋晓阳吉林机电工程学校132101

【文章摘要】

当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中,实践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中的技术专业的学生们来说,优秀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未来他们独立面对工作岗位的基础。因此对于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全方位、实用性人才,也是未来中职学校必须不断创新实践的课题。本文针对于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对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践现状

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还属于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发展趋势有着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气息。虽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发展还处于时代的前沿,并且国家教育部门和教学机构都给与了较高的关注度,但是为了促进学科具有更加广阔的专业发展前景,还应当不断总结当前的经验和不足,不断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纵观当前学科的发展情况,我们应当看到还存在着教学机构不完善,实践教学的经验不足的问题,而教学力量的不足直接导致教学过程中产生更多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改善理论性的传统教学,注重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

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理论教学与实践上还存在脱节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实践对于学科知识掌握的重要性,因此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实践能力的不足,导致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重重障碍,动手能力不强,也常是用人单位反映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要从学校课程设置上说起,当前中职院校的实验课程通常都是与实习过程相分离的,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部分有非常单一,不仅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解决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因此这也是当前学生就业状况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提升专业人才的价值,将学校和企业的矛盾降到最低,对于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尤为重要,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当前此专业的现状就是企业不愿意接纳实习生进入企业工作,让精英和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遇到了障碍。

2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2.1教学模式的改革196

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