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3:01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篇1

关键词:雷网络语言流行语词义社会语言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03-02

“雷”是我国自古以来使用较多的汉语词汇之一。《说文》中对“雷”的释义为:“本作Y。阴阳薄动,Y雨生物者也。”表示由于下雨之时带有异性电荷的云相接时所导致的闪电现象发生时发出的巨大的声音,是自然现象的一种,即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大的声响。《春秋・玄命苞》中记载:“阴阳合为雷。”在古代汉语中,“雷”的基本词性为名词,通过“雷”的物理特性,衍生出另一种名词词义,即十分巨大的声响,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的“雷霆乍起”。此外,通过名词动用的使用方法,“雷”也衍生出了专门作为动词的语义,即打雷,如《吕氏春秋・贵生》中“故雷则掩耳”。

“雷”作为网络流行语形成的与本意关联不大的新的词义是在2008年。作为最早的一批网络流行语,直至今日依旧被人们广泛使用,也因为这种使用时间上的持续性与使用范围上的广泛性,《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了作为网络用语的词“雷”的词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雷”的网络义表述为:“作动词,意为‘使震惊’。”如今“雷”作为网络用语,出于网络用户更加广泛的使用需要,也有了词性和词义上新的扩展演变。

一、作为网络流行语的最初含义

“雷”作为流行语的含义最初来自于江浙一带、特别是浙江东北部地区的方言“落倒”。该方言在温州话中意思是“摔倒”“翻倒”“摔倒”之意,在本地方言的运用中,又逐步扩展有某人因对某事的反对而直接坐在地上或打滚不起来以示抗议之意。在网络语言的应用中,“雷”发展了起源的方言原有的含义。至今为止我们广为使用的“雷”的含义是某种事物使人产生惊讶、难以置信或无法接受的感情,多作为动词来使用,来表示一种具有动作主动方与被动方的动作行为。这一含义可以视为由来源方言的含义中的“对某事的反对”“以示抗议”弱化含义发展而来,虽然已经同方言含义有了很大的区别,但还是有所联系的。

作为形容词使用的“雷”的流行语义应当是“雷”系列的流行语中的最本初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所收录的“作动词,意为‘使震惊’”便为此含义。典型的使用例子如:

这件事情雷到我了。

你可真是雷死人不偿命。

二、“雷”的形容词性词义

“雷”作为流行用语的本义是动词“使震惊”。在“雷”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扩大了使用的范围后,“雷”逐渐由动词转为形容词,更多地在形容词的位置被使用,通常表示形容一件事情很不容易被人所理解、接受,或形容一件事情比较惊世骇俗、令人震惊等。“雷”从更多地作为动词使用到更多地作为形容词使用的转变,某种程度上反映并表现了人们面对新时期的社会中层出不穷的出格事件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评判的过程。

“雷”作为形容词使用的典型例子如:这个演员唱歌的嗓音真雷。

为什么粉丝对于雷剧接受度这么高?

三、由“雷”产生的衍生词语“霹雳”

“雷”作为汉语词语的原初本义是指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大声响,由此产生的“响雷”“震雷”等词汇,在正式或文言的场合中常常用“霹雳”来代替。汉朝枚乘的《七发》中便有“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之句,民国时期曹禺代表作《雷雨》中也有“雷声大作,一声霹雳”的表述。可见从本初义来看,“霹雳”与“雷”的含义密不可分,是“雷”的衍生词。

明清时期开始,“霹雳”逐渐有了表示突然发生、不可预料的神速等含义。明代张景《飞丸记・代女捐生》中写:“痛心如割,焦愤如焚,霹雳从空起。”同时代高启《忆昨行寄吴中故人》也有“狐裘蒙茸欺北风,霹雳应手鸣雕弓”之句。

民国时期,“霹雳”由以上含义衍生有形容人受到了极大震撼的含义。鲁迅在《阿长与》中便有如此的使用:“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而作为由“雷”衍生的流行语,“霹雳”的含义与以上的自身词义发展以及原义同“雷”便有所联系密不可分。“霹雳”在网络中大受关注,最初是一位网友发表了琼瑶著名作品《烟雨鳌犯谋嗟木典电视剧《情深深雨鳌分薪巧方瑜的一张截图。在这张截图所展示的情节中,方瑜得知自己的好友被抛弃,出于惊讶与难以置信而说:“怎么会有这么霹雳的消息嘛!”因为这张截图的时间晚于“雷”广为流行的时间,同时“霹雳”与“雷”原本便有联系,而剧中的情节发展与人物情绪恰好符合“雷”的使用,故而广大网友认为这是一个更为文艺、更为书面的可以替代“雷”的词语。同时,作为衍生词汇,“霹雳”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流行语义。

同“雷”相比,“霹雳”也可以用于作褒义词,形容一件事物或一个人在某方面十分优异或突出。

“霹雳”典型的使用如:

琼瑶奶奶的剧本好霹雳呀!

你的操作实在是太霹雳了!

四、“雷”及其衍生词被广泛使用的社会原因

首先从消息的增多来看。当信息的传播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增加时,人们所能接受的各类消息,不论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以成倍的比例增长。可接受的信息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混杂于这些信息之中的不可计数的以鬼畜、惊悚、浮夸、猎奇为风格与噱头的不符合常规的消息的出现。正如美国纽约《太阳报》著名人士博加特为新闻所下的定义一样:“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新闻传播媒体的商业化竞争以及社会大众日益增强的信息需要,导致我们接触到更多“雷”的事物成为必然。

其次,从网络监管的发展看。2008年后,我国的网络使用有了新的发展,而政府对于网络的规定直至2012年左右才初成体系,这期间网友面对纷至沓来的新的各类消息种类最多,讨论也最自由。2008年左右,政府对于网络的监管还十分疏忽,没有今日这样的系统,所以网民对于新闻事件的讨论十分活跃积极,讨论的政治趋向性消息还很多。2010年后,官方开始将一些较为流行的用语纳入正统语言体系中的行为,从而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对流行语的管理与导向,典型事件为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所发表

的《江苏省给力“文化强省”》,这也是官方媒体首次在传统媒介中公开使用网络流行语。以此为开端,2010年后网络流行语中所能体现的政治元素越来越少,更多地是口头禅式的情绪话语。对此,2015年3月23日,人民网也发表了文章《2014年网络流行语分析:与时政的关系减弱》进行总结评论,点明网络流行语的政治趋势在逐渐下滑。如果说2014年尚有“我和你什么仇什么怨”一类的争议性时事流行语,那么2015年的十大流行语中,则已经完全没有了带有政治新闻色彩的流行语的身影。

综上所述,“雷”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含义的流行与发展,是时展的必然,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使然。同时,随着网络监管的日益完善与网民思想的去政治化,短期内较难出现新的可以形容时事政治的流行语,因此“雷”和“霹雳”等系列老流行语,也将继续被广泛使用,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董学文.丰富与自在中的贫瘠[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篇2

关键词:拟态环境;社会交流;符号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3-0151-03

一、从狮子到石狮子

石狮子在中国人心中具有很特殊的地位。狮子本不是我国的本土动物,其最早出现于汉章帝时期,《后汉书·西域传》:“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1]”是第一次出现狮子这个名词,但是石狮子何时出已不可考证,现如今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狮子其原型来自于清朝,在清朝石狮子不论是其造型艺术还是所含人文含义都已经成熟并定型。从保存至今的唐宋辽金时代的石狮子来看,其造型和构思较为简单,所蕴藉着的文化象征涵义大体也就是辟邪一端。到明清之际雕刻的石狮子,不仅其体躯变得空前丰满富态、毛发空前圆润卷曲、造型和构思也显得复杂了,而且其人文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富贵生财、子孙繁盛的象征涵义的突显[2]。

在我国的神兽雕塑中,完整出现原型的几乎没有,包括狮子在内都有一定的变形,这种变形主要是由于文化赋予的结果。有学者提出我国的石狮子之所以显现出现在的造型,是取材于亚洲狮的结果。这个观点如果仅从雕塑艺术的角度去讲是值得讨论的,但仅从信息复制的角度去看,石狮子也大可不必放在门前了,与印刷品别无两样,其使用价值结束后就可以被弃而不用了。但显然,“肉狮子”之所以可以成为“石狮子”是其人为赋予的文化含义超过了狮子本身所发散出来的特制信息,石狮子的流行很容易跟佛教的流行结合起来,文殊师利作为菩萨中比较特殊的一位,其散发出来的信息特质被片段化到他的饰物之中,更不用说他的坐骑狻猊,虽然狻猊不是狮子而是龙生九子之一,但是神兽没有人见过,其特质信息与狮子很像,《尔雅·释兽》:“狻猊如虥猫,食虎豹。”郭璞注:“即师子也,出西域。”同时在唐代的另一位高僧慧琳说:“狻猊狮子也,出西域。”这里已经把狮子与我国传统神兽以及佛家相关的形象做好了嫁接,完成了去“狮子化”。可以断定,石狮子的雕刻如果抛开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其他因素,仅从文化角度来讲是狮子异化的开始。

二、从石狮子到石狮子符号

石狮子的雕刻包括摆纹在不同时代的不同造型体现了当时的人们,更多的是社会权贵阶级,对石狮子的文化要求,这一点从官员品级与石狮子头上的髻毛疙瘩的对应关系中可看出一二。其数量越多,则主人官位品级越高。一品官或公、侯府第前的石狮头部有十三个髻毛疙瘩谓之“十三太保“,一品官以下的则逐级递减,七品以下则不准安放[3]。这个是封建等级对石狮子的解读和处理,当然民间百姓一方面受上等阶级的思想灌输,一方面针对自己的理解对石狮子进行解读,石狮子中所含的多子多孙、送福送瑞的意思大概从此中来。

但不管怎么说,石狮子在脱离狮子形象的禁锢以后就开始了自己的符号化之旅,石狮子不是信号,我们看到了狮子,狮子传递给人的信号是危险。而石狮子的材质首先就决定了它更类似与一种语义符号,具有能指和所指的功能。这一类不是语义符号的语义符号有这么几个特征,第一有现实来源,第二有意义来源。石狮子在形成之初就吸收了狮子的形象与神兽的特点,并且从佛家义理和民间信仰中吸收了相关的含义。第三为人创造,第四没有现实对应。石狮子的形象虽然我们看得见也摸得着,就摸得着而言,与其说是摸到了石狮子倒不如说摸到了一堆石头,如对于看得见来说,我们看到的是石狮子散发出来的信息,就当下的石狮子来说,我们看到的是威严、大气、力量,而对于那些相对了解石狮子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是瑞兽背后所散发出来的历史信息和形象内涵。不难发现,石狮子与图腾类似,或者说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图腾式的表达,只是其中没有了崇拜的意味,更多的是能值和所指功能的发挥,被人创造,而又对现实产生影响。

如果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狻猊这种动物,那么我们对石狮子的解读则又是另一回事了,一种不稳定的动态信息是不容易把握的,这一点就如同动物学家针对狮子个体和狮子这一物种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之间的不同一样。石狮子所散发的信息虽由人赋予,但人对石狮子的解读也在同时进行,石头狮子这一形象构成的稳定确保了其散发信息渠道的稳定,而其形象与内涵的分离,又形成人们对石狮子形象与石狮子涵义理解的分离。在能指与所指这两端,符号本身是稳定的,考察对石狮子最初涵义赋予的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如今对石狮子的理解是在中国社会关于这一形象在不同时期、不同解读的交流中形成的,这种由交流所形成的较为统一的意见在形成之后也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后期对其的解释也仅仅是对这以稳定结构的补充,仅此而已。

可以这么说,这个过程包含了两套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一套是石狮子的能指这个就是现实中的石狮子,所指通向其包含的文化信息;一套是解读人的,能指还是这个石狮子,所指则指向了个人的图示范畴。造成这种境地的结果,还是在于石狮子本身就是由意义世界创造的,从意义中来,在人的脑子里走了一圈以后又带着个人对石狮子这一符号解读过程中添加的意义回到了石狮子的意义世界中去,这个是意义实物化的特点。

三、从石狮子符号到拟态社会

我们之所有对石狮子有今天的理解,首先不是在于其内涵的成型,而是在于在这种内涵成型的过程中,信息发散结构的稳定和解读结构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交流的重要性,这种社会交流在大众看来是无意识的,其实就算对于意义赋予者个人来说,这种交流也是无意识的,换句话说,一种意义的产生是在交流的过程实现的,而这个过程本身就决定了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正如我们能记住的历史名人,但只要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几乎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都需要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这个圈子就是范围,这个范围是可以超越时间而存在的,以消耗为运动特征的存在其结构是不稳定的,其中最容易理解的两个变量就是时间和空间,一旦一个人被符号化,那么这个符号就可以被嵌入人类整体的历史进程中去。就算是人类整体也是不稳定的,只不过其整体存在的广度和长度超出了族群个体存在的广度和长度,以至于对个人来说,这种不稳定不被明显感知而已。

作为需要交流的人类整体而言,交流使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样子的必要条件,而手段就是各种工具,甚至可以将马克思对人的特征归结成一个名词,工具人。这个是我们人类或者说有交流的物种的生命特征,也是信息概念在工具人身上的体现,这一点从石狮子的涵义演变过程体现的非常明显,如果不是信息的存在,如果不是我们拥有解读信息的工具,这个世界就会是一个混乱的世界。

让我们再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没有狮子这个动物,石狮子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它所包含的涵义还会不会是我们现在的理解?这个假设的结果无关紧要,只是需要理解意义本身也是可以创造出实体物质的,这种物质的取材还是在物质范围,但是其意义已经发生了改变,三千年前人们住土坯房子的功能与现在的混凝土浇筑的房子的功能没什么两样,但意义却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中的社会身份的意味非常明显,没有人否认富人区与棚户区建筑结构和用料的区别,这种区别是带有社会信息的人们在社会交流中形成的,这种交流在拟态环境的形成中尤为重要。

就石狮子的出现来说,这是意义与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与此相近的拟态环境理论提出者李普曼则这样表述意义与现实的相互作用。“1914年,有一些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住在一个海岛上,那个海岛不通电报,英国的邮船60天才来一次。9月里,邮船尚未来到,岛上的居民仍在谈论不久前报纸上报道的关于即将审讯凯克劳斯夫人枪击加斯顿·卡尔默特的事,并聚集在码头上,想从船长那里知道判决的情况。可是,他们了解到的却是英国和法国订立了神圣同盟,向德国开战已6个多星期了。在这不可思议的6个星期中,岛上的、法居民和德国居民实际上已是敌人了,但他们相处得还是像朋友一样。回过头来看,我们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环境的认识是何等的间接。我们看到,报道现实环境的新闻传递给我们时快时慢,但我们把自己认为是真实的东西当作现实环境本身来对待。我们必须特别注意一个共同的要素,即人们和环境之间的插人物——拟态环境。人们的行为是在对拟态环境作出反应。但因为是行为,如果见诸行动,行为后果就不是出现在刺激行为的拟态环境中,而是在行动发生的真实环境中。因为,在社会生活层面上,所谓人作出适应环境的调整是以虚构为媒介来进行的。由于真正的环境总体上太大,太复杂,变化太快而无法直接去了解。我们没有条件去对付那么多难以捉摸、那么多种类、那么多的变换的综合体。然而我们必须在那种环境中行动,就必须先以一个简单得多的模式来重构真正的环境,然后才能掌握它。要洞察世界,人们必须装有一幅世界面貌之地图。[4]”

李普曼是从新闻传播的角度去谈现实与信息的作用,从而得出了“拟态环境的现实化”这一结果。如果在李普曼的理论里面加入符号或者说意义的独立存在这一概念再从广义传播的角度去看的话,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拟态社会”,社会的拟态化进程不是在有了大众传媒媒介以后才开始的,而是大众传播媒介使得拟态社会更加完全的显现出来,并且加剧其剧烈程度而已。可以说,人类的交流能力、使用工具的能力,使得人们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得,促使人们在“征服自然”的时代自我极度膨胀,这里的膨胀不含有任何的贬义色彩,人类还没有产生行为之前,工具本身的能力已经将作用的范围确定出来,膨胀就是这个过程。

石狮子与其内涵的关系,也可以被视为信息传播与人类行为的关系,而环境就是石狮子的渐变过程。之所以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基于两个矛盾:个体的感知能力与整体的覆盖范围的矛盾、信息结果与行为结果的矛盾。在解释这两对矛盾之前,要将外来的信息当做物质形式存在,在进入个人的理解图示前这个信息是存在的,这个信息指的是本身的散发,而非进入传播渠道后被加工过的信息类型。从行为产生的结果去看,其实就连信息的具体形式也是一种物质,首先得矛盾就是个体与整体的矛盾,正如李普曼所说“要洞察世界,人们必须装有一幅世界面貌之地图。[4]”不但要地图,我们还需要整个世界从起源到现在为止的历史,事无巨细都要知道,但显然,就个体而言这个不可能做到,不但是处于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无法做到,农业社会也无法做到。至于第二个矛盾,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原始社会人们的信息处理行为与现在信息处理行为的不同,由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社会其社会成分相对简单,信息获取更多的偏重于自然环境信息,而现在社会的成分复杂,加之人类的日常感知客体不再以自然为重点,那么处理和适应庞大的、复杂的当代社会所散发出来的信息就已经耗光人们的精力。

那么,拟态环境什么时候就开始被现实化了?从人类拥有使用工具的能力的时候。具体开始的时候应该是人类有意识的将工具应用于人类社会的时候,这种变化被感知则是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一段时间以后。

当下社会的样子,是我们自己造就的,我们在自身不断散发信息的同时也在接受从其他来源散发的信息,并产生行为,而行为的结果或者行为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这种信息就是意义的来源,而这种行为的合力又会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影响,人类社会或者归到形而上的文化、哲学等精神层次又是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在现实与信息的处理的不断前进中,一个被我们“创造”的社会出现了,很难说人为社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不是我们主观意识的结果,正如同石狮子的出现在拟态环境理论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一样,拟态环境的现实化是结果而非开始。

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来看,在抓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理顺上层建筑与下层基础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十会议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仍被提出,其重要性,其交互的作用机制应该得到重视,在社会实践上,要紧紧把握住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蓝图,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富强民主国家,在传播上讲就是要将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做出全面、充分的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朝着社会主义社会目标,坚定不移的奋斗,在这期间,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涵要被充分认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是必要的,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也是必要的。精神力量与精神交往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在拟态环境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而至于其对我国社会这个总进程的重要程度,就好比石狮子的意义赋予,拟态环境本身不带有褒贬色彩,而是看人们在其中如何交流以及交流的内容如何。

参考文献:

[1]二十五史?后汉书?西域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刘锡诚.中国石狮子象征[J].岱宗学刊,2000(1).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篇3

种新型的出版方式与传统的出版之间的异同,同时论述了网络出版中所存在的一些法律

、技术保护问题及有关的解决方法,最后对我国网络出版的前景作了简要的分析。

【英文摘要】withthedevelopmentofinternetwebpublishinghasbeen

thelatesttrendinthepublishing.thedifferencesbetweenthetradit

ionalandwebpublishingarerevealedinthepaper,andsomerelevant

legalandtechnicalproblemsarebriefilydiscussed.atlastthereal

itiesandprospectofthewebpublishinginChinaareanalyzed.

【关键词】internet/出版/网络

【正文】

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internet已从学

术界延伸至寻常百姓家,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加入,使远距离培训(teleforma

tion)、远距离医疗(telemedecine)、远程会议(teleconference)、远程工作(

teletravail)等都已成为现实。据统计,到1995年7月为止,已有660万台计算

机挂接在internet上,约4500万人使用该网络,预计到2000年,internet的用户可以达

到7亿人。人类的交流方式正走出纸张铅字的范围,而步入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时代。

internet作为一个全球性的ip(internetprotocol)网络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公

司、企业、集团和事业单位联为一体,在它们与其客户及业务伙伴之间建立起交互的快

捷通道。在internet热潮的推动下,世界上出版业先进的国家已经将一些报刊、杂志和

文学作品等通过网络发行,譬如美国在网上发行了《artdirect》、《arteFaCted》;

澳大利亚也产生了第一家联机新闻杂志《theaustralianobserver》,中国的《广

州日报》等也已通过internet向全世界发行……这就给出版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网络出版(webpublishing)。

1网络出版势不可挡

事实上,网络出版是电子出版物的一种,它们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出版物的

制作和发行,但网络出版突破了传统的出版物制作和发行方式,极大地拓宽了“出版”

的含义。就传统的出版物和以软盘、光盘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而言,其发行的手段是单

向的,非定时的,而且发行对象不广泛,信息的聚焦效应差,用户查找信息难度大、效

率低。而网络出版则以其信息的载体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网络而弥补了这些缺

点,网络出版具有如下特点:

1.1对传统概念的拓展

①出版物

传统意义上的出版物是指存储信息的载体,如纸张,报刊杂志等,随着信息技术的

进步,进而出现了磁盘、磁带、光盘等。而如今在网络时代中,信息的存在要借助于一

种不同于以往载体形式的新型载体——网络,故不存在传统形式上的出版物——一种实

实在在的东西,面对读者的是计算机屏幕上所显示的来自出版商的各种信息,这便是出

版商提供给读者的出版物。

②出版

以往人们眼中的出版就是编辑、排版、校对、印刷稿件的一种非常繁复的工作,而

在网络时代,这一工作得以极大地简化,因为此时“出版”的概念已经有所改变。在网

络出版中,出版就是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这事实上也是出版本质上的含义,

只是在过去科技不发达的时代,由于对这些信息载体的处理过程冗长繁琐,我们难以做

到快速、便利的传递各种信息。

③出版商

显然,在出版、出版物等含义有所改变的同时,出版商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它的

范围比以前扩大了。它指任何在网上信息的人、单位或组织等等。相应的,对出版

商素质的要求也与以前不同,网络出版商不必精通以前的有关出版方面的知识技巧,他

需要掌握的是更多的关于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的知识。

④购买

无疑,对网络出版物的“购买”也已不同于对以往出版物的购买这种行为了。对于

后者而言,购买的结果是拥有了信息的载体——书本、报刊杂志、磁盘或者光盘等等;

而对于前者而言,其结果是拥有了对信息访问、浏览的权利,购买者只有在获得这种访

问权后才能通过浏览器阅读所购买的“出版物”。

1.2实时性的双向交流——网络出版的魅力

网络以其资源丰富、查找速度快、网点之间的双向交流见长:购买者可以将自己的

购书需求迅速地传递给出版商;出版商根据购买需求,迅速地提供相应的书目供购买者

选择;购买者确定自己所要购买的书后再通知出版商。同样,由于网络上双向交流的迅

速性,出版商可以快速地收到购买者的反馈信息——对所购“出版物”的评价、意见等

等,从而帮助出版商重新制定决策,促进出版业的发展。

事实上,随着网络出版的逐步开展,出版商可以根据其客户(经常购买其出版物的

人、单位等等)的需求,定期地为客户提供所想要、感兴趣的书目。这时候,面对购买

者的便不复是眼花缭乱且鱼龙混杂的信息,而是他所需要的信息,从而使得购买者节省

很多用于检索信息、查询信息的时间,使得出版商服务具有个性化。

1.3无纸的付款方式——电子信用卡

在网络充当着人和人之间联系的纽带的同时,人们的付款方式也开始借助于网络。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篇4

关键词:符号;符号学;表形性思维;视觉化

引言

赛车场地中,设计者将转弯处的墙壁涂成黑黄相间条纹的图案,借以提醒车手集中注意力,警惕发生意外。这是因为每当人们看到黑黄相间的条纹时,都会不自觉的产生畏惧感和警惕性,这种感觉或不仅仅来自于图案色彩本身具有的视觉特性,可能也与黑黄色条纹使人们产生对虎或是蜜蜂等可能给人带来危险的动物的联想有关,人们对这样的图形的畏惧与警惕是人们共同生活经验中对老虎或蜜蜂的畏惧与警惕的延续;相同的绿色,却常会使人们产生心旷神怡的愉悦感,仿佛置身于茂密的丛林与清新的空气之中,而生命在自然的环境下也得以健康的生长。因此,绿色,被更多的运用于医药,环保等关于生命领域的设计课题中。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胜枚举,在实际的设计中也常会有类似的应用,这其中的道理何在呢?是什么规律在支配这些现象呢?原来在平面设计中我们正在广泛运用的许多手法背后,都隐藏着符号学原理的影子,在图形设计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教准确的传达媒体,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图形设计中,符号学的运用,影响着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的表诉。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平面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1 平面图形设计与符号学的本质联系

1.1 关于符号与符号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著名思想家庄子在其著作《庄子外篇》中就已提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符号正是利用一定的媒体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①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艾柯提出:将符号定义为任何这样一种东西,它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作代表其他东西的某种东西----一个记号X代表并不在的Y,成语“雁泥鸿爪”生动准确地表述了符号的概念,鸿雁在泥沼与雪地上留下的爪印,使人们得知曾有鸿雁经过这里的事实,并且可由此推断出鸿雁的大小多寡等信息。爪印,是记号X,而鸿雁是并不在的Y。符号学,正是研究符号规律的科学。

1.2 符号从何而来?

由于人类特有的社会劳动和语言,使人的意识活动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人的思维是一个由认识表象开始,再将表象记录到大脑中形成概念,而后将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经验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从而是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维世界的各种对象和过程均在大脑中产生各自对应的映像。这些影响是由直接的外在关系中分离出来,独立于思维中保持并运作的。这些印象以狭义语言为基础,又表现为可视图形,肢体动作,音乐等广义语言。

1.3 平面图形设计与符号学原理

a.平面图形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字体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无疑,这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观者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符号。就像本文开始时提到的例子,设计者将危险动物老虎或蜜蜂符号化为黄黑相间的条纹,并依赖于它将危险与警惕的信息传达到车手的意识中。

B.平面图形设计可以说就是符号

平面图形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以利用平面媒体传达信息为目的的,这决定了它一定是广义语言的一部分。因此,平面图形设计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又是以符号的方式,符号的原理为依据与手段的。由此可以见,对符号运用的合理与准确,对于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找到一个符号X,可以准确的传达Y的信息,成为了一个平面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

2 更多的发掘符号的特性,更准确的运用符号的语言

平面图形设计本身是符号的表达方式,设计者借它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显而易见,作为中间媒体的平面图形设计作品,这时就充当着设计者思想感情符号,而这个符号所需表达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观者准确的、快速的、有效的接受与认知,就成了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正是由设计者在设计的思维过程中对图形符号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把握的准确有效程度所决定的。由此可以说,符号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训在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运用符号这个工具,应该理解三个方面的概念:

2.1 使符号不断的深化

符号的三个类型和层次

从符号与它指涉对象(即其指向与涉及的事物或领域)的关联上,目前在符号理论研究领域普遍认为可以将符号区分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是符号的三个层次:

■图像符号(iCon)图像符号是通过模拟对象或与对象的相似而构成的。如肖像,就是某人的图像符号。人们对它具有直觉的感知,通过形象的相似就可以辨认出来。

■指示符号(inDeX)指示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之间具有因果或是时空上的关联。如路标,就是道路的指示符号;而门则是建筑物出口的指示符号。

■象征符号(SYmBoL)象征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间无必然或是内在的联系,它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即社会习俗。比如红色代表着革命,桃子在中国人的眼中是长寿的象征。

上述三者,既是符号的三种类型----并存而不可相互取代,又是符号逐次深化的三个层次,一个由图像符号至指示符号再至象征符号,其程度不断深化,信息含量更加广泛的过程。鸽子的形象,出现在产品的包装上时,无疑它只是包装内商品的符号,向消费者传达的信息是“此包装内的商品是与鸽子有关”,此时,它是作为图像符号出现;由于鸽子是人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动物,具有被人们广泛认可的动物特征,因此,它出现在路牌或是处所的标示中时,它是作为指示符号出现的,传达的信息为“此处属保护动物领域”;当这个形象再次出现,却是与枫叶的造型一起,组成了新的标志,它不再具有上述二者的含义,而是指涉慈善行业,表示一种和平,援助,并与枫叶一起,表示地域,一般人们一看到枫叶就很容易想到加拿大的形象,枫叶以成为加拿大的象征。在这里的鸽子形象,正是以它的象征符号的身份展示在人们面前了。设计师有意制造枫叶的缺角,表示失业者,并把枫叶的缺角刻意演变成一个鸽子形,表示慈善机构,正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精妙至极地表现了“加拿大——慈善事务——恢复”的信息意念。此时,它含义的表达的准确有效无可挑剔,而这正是它由单纯的图像符号经由其内在因果关系变为指示符号,再由长时间多个人对其的感受联想赋予它更广泛的含义,飞跃为象征符号的过程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为了使思想感情的信息更有效准确的传达,需要一个符号不断深化的过程。但是,一味地,漫无目标的深化符号的指涉是不负责任的,是与初衷背道而驰的。

2.2 把握符号的变量思维,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范畴

作为狭义的个人思维,具有与生命等长的长时间性和对不同生活空间的探索性;作为更广义的人类社会的思维活动,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永恒性与对所有涉及空间的适用性。作为思维的主体,符号在时间与空间的变换中也是可变的。

■不同的时间空间,使某一具体符号有着不同的指涉物;

■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的符号指涉同一事物;

在设计中,对于符号的挑选发掘运用,应该把握住这些变量,才能使信息传达准确而不出现歧义。

a.不同的时间空间,使某一具体符号有着不同的指涉物

河南安阳殷商遗址出土的大量龟甲兽骨上,刻有大量象形文字,称为甲骨文,这是我国可考的最早文字。这些文字当时是用来记录占卜结果的,也就是记录事件的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数千年后的今天,除了在考古工作者的眼中它还保留有记录事件符号的特性外,在绝大多数的人心目中,这些难于辨认的文字,已成为几千年前那个时代的象征。在大量的平面设计作品中,甲骨文的形象反复出现,它所传达的信息已不再是古人询问命运的结果,而转变为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追思,在这里这些文字已经成为数千年中华文明荣耀的提示符。

“卐”字符,是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火或是太阳的象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出现。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卐”是一个佛教符号,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认为它是出现在释迦牟尼胸前的瑞相,用作为“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定制读音为“wan,万音”在佛经中也写作“卍”。但是,同样的一个字符,在近代的欧洲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1920年,当时的德国纳粹党魁希特勒将“卐”用作了纳粹党的党徽,他认为这象征着“争取雅利安人的胜利的斗争的使命”,“卐”遂成为了法西斯统治,暴力和血腥恐怖的象征。②同一符号,在不同的空间中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指涉物,“卐”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中国或是亚洲的设计作品中出现的吉祥含义的“卐”,是绝难被西方国家的民众所接受的,他们无法理解这个符号不同于他们习惯的指涉。

在时间空间相对一致的情况下,社会因素也是符号指涉发生变化主要因素。避孕套本是极普通的一种节育工具,但短短几十年内,不论在世界的角落,它在作为符号的指涉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它的用途,在早期的设计作品中,它的出现仅仅是影射其行为本身,但是,当20世纪五六十年代,艾滋病的发现及迅速广泛蔓延,使避孕套这一形象在设计作品中的出现更为频繁,其指涉对象也由原来的含义转变为“防止艾滋病的传播”这样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区出现,人们对它新的含义的认可程度可见一斑。网络也有着类似的经历。由于网络以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而符号“@”是网络的表示符号,它原本的象征电脑,网络的含义渐渐被人们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它已成为交流的标志。。这也同样反复出现在相关主题的平面设计作品中。

B.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的符号指涉同一事物

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的变化,变化着的时间和空间赋予事物以新的含义,事物也都在不断的变化着代表它的符号来适应它新的含义。生活在这样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的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也在变化,建立在大脑中的映像-符号,自然会出现差别。时尚,也许是社会中变化最快的事物,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会有所不同。代表时尚的符号,也在随之不断地更新变化。

2002年,流氓兔的造型风靡京城,它以其精彩的情节与令人瞠目的视觉效果征服了广大的观众。很多朋友在见面时都会互相问道“看过流氓兔吗”,无疑,观看这样的一部动画,是时尚的体现,已成为代表“时尚”的众多符号之一。如今市场上很多商家,受到了这部动画的启发,创造了一群在形象上类似电影中主人公造型的形象。目的就是希望借此传达给观众,购买和使用这样的产品,是一种同观看动画流氓兔一样的时尚行为,是你永远紧握时尚脉搏的生活方式之一。而目标消费群正是这样的追求生活时尚的群体。可以想见,在更早些的时候,当这部动画还未为人所知的情况下,设计者是不会想到使用这些形象的,这些形象不可能被人们所认可的。因为当时代表时尚的符号中并没有这样的一部动画或其中的形象。红十字会是一个有战地救护发展起来的,志愿的、国际性的救护、救济团体。到现在为止,以由140个左右的国家成立了红十字会。在大多数的国家,使用白底红十字为标志,并称之为红十字会;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比如一些阿拉伯国家使用白底红色的新月形作为它的标志,并将组织的名称定为“红新月会”;在伊朗,红十字会叫做“红狮和太阳会”,表示是白底的红狮与太阳。但是不论什么样的名称与标志,其效果都是一样的,之所以不同只是各个国家的文化、宗教、或是与红十字会的历史渊源有所差异罢了。

综上所述,作为思维过程或是符号表达式的平面设计作品,它所挑选、组合、加以运用的的符号元素应是具有明确指涉功能的符号。应与其所处的空间,时间,社会现实的要求或表现相一致,才能恰如其分的发挥应有的效用。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把握住他所应用的符号可能存在的变量,保证这些符号的当前值正是设计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所需值,而不是它们既有的、曾有的、或可能有的其他含义。

“没有什么问题像与符号有关问题那样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如此复杂如此基本的了,符号与人类知识和生活的整个领域有关,它是人类世界的一个普遍工具,就像物理自然界中的运动一样。”③作为人类表达意识,传达信息的手段与方式之一的平面设计,也同样是依赖于符号学这一工具的。艾柯甚至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平面图形设计的目的是人与人的交流,符号,无疑是必然的工具。作为设计者的我们,学习运用符号学的工具,会使设计更具有效的功能。设计,作为传达思想的媒体,本身就是符号,设计又是由符号元素构成的,设计者成功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这些元素,汇集成为指涉自己思想的符号,成为自身与受众共同认可的符号,这是沟通真正形成,信息准确完整的传达,设计这一思维过程才是完满的。

符号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科学,其博大精深的原理与方法论在各个应用学科领域中的研究与实践是相当普遍与深入的,在平面图形设计中也是如此。

注释:

①符号正是利用......-《理论符号学导论》,李幼燕著p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②1920年,当时的德国......-《辞海》,p96,1979年版

③“没有什么问题......-法国新托马斯派哲学家马里坦迪利,编,1986,5

参考文献:

1/《理论符号学导论》,李幼燕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2/《艺术现象的符号》何新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3/《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李祖定主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10

4/《生活中的神秘符号》王红旗著中国华侨出版社1992.6

5/《科学符号学》王德胜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12

6/《符号帝国》(法)巴尔特(Barthes,Roland)著商务印书馆1994.2

SemeiologyprincipleinplaneGraphicsDesign

SonGDong-hui,GeJun-jie

(Dept.Design,Guilin 541004,China)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篇5

【关键词】交际翻译理论;商务英语翻译;应用

1.交际翻译理论概述

英国著名翻译教育家彼得•纽马克在1981年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词汇,并把文本做了明确的分类,包括信息型,表达型和呼唤型,强调了在对原作或者译文进行翻译时,要紧贴原文。而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理论主要强调对原文作者思维过程进行重现,比较重视翻译中的内容,并且利用短小的句子对原文的单词,短语等进行表述。而交际翻译理论恰恰相反,强调翻译的语域要与目标文本相一致,更加注重翻译效果,交际翻译理论在翻译上一般是以段落为基础的,把目的语作为翻译中心,比较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对翻译后的反应,主要是让读者能够读到真实客观的原文信息。彼得?纽马克认为,在翻译中,使用的方法是按照文本性质的不同进行选择的。在文本中,像小说,信件等文学文本,能够体现出作者和文本本身的,都属于表达型文本;而有些文本主要目的是要表述文本的内容和传递相关信息和知识,这类型的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这种类型的文本要求的内容和书写格式比较规范,大部分的领域都可以应用;呼唤型文本主要的目的在于得到读者相应的反馈,把读者和作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指南等属于呼唤型文本。彼得?纽马克认为,在表达型文本中,使用语义翻译比较合适,而交际翻译比较适合在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中使用。

2.商务英语翻译特点

2.1商务英语中的词汇变化速度较快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商务英语已经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商务英语的词汇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涌现出来。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增加新事物的产生,而商务英语也要把这些新鲜的事物加入到其中,促使商务英语词汇变化更新速度加快。例如,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后,出现了电子商务(e-business)、网上营销(onlinemarketing)等新词汇。同时,还有一些词汇根据其词义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得到新的词组,而表达的意思也就有所不同。如venturecapital,把venture和capital进行了组合,这个词组的意思是风险投资,代表风险性较大的投资。2.2商务英语的词汇和内容专业性较强商务英语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词汇专业性较强,使得商务英语中的词汇所表达的含义都是和所在的行业息息相关,不能与普通的英语一样进行词语翻译。同时,商务英语在语言表达的要求上比较严格,要求用词必须准确,严谨。例如商务英语中FoB(freeonboard),FoB的意思是离岸价格,是指卖方在产地交货时候的货物价格。CiF(cost,insuranceandfreight)是指到岸价格,其中包含了货物的成本和运费等。这些词语都有其自身的含义,但是,由于应用环境和位置不同,其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2.3同一个词汇表达多种含义同一词汇表述多种含义,这种情况在商务英语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商务英语被应用于很多领域中,正由于领域的不同,同一个单词在不同行业中所表达的含义也都是不同的。大大增加了一词多义的几率。例如“discount”这个单词,在不同语句中,就表现了不同的含义。句1:Youmaytaketheacceptedbilltoadiscountbankbeforethematurityifyouareinurgentneedofthemoney.(如果贵方急需这笔钱,你们可以把这个承兑了的汇票去贴现银行贴现。)这里的“discount”是“贴现”的意思。句2:ifyouordermorethan100pieces,wewillofferyoua15%discount.(如果你方订货超过100件,我公司将给贵公司八五折优惠。)这里的“discount”是“优惠”的意思。这种情况在商务英语中非常常见。因此,在商务英语中,对单词和词组的使用和翻译必须要根据所在的环境进行翻译。

3.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适用性

3.1对各国家间的文化不对等现象进行合理的调整经济全球一体化给各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挑战。各个国家由于地域差异,导致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于各国的文化;出现了不对等的现象。而交际翻译理论的目的就在于把原文的主旨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的出来,并实现翻译后的文意和原文本的文意相同,并让读者的感受和原作者达到同样的阅读效果,从而实现准确交际的目的。所以,在中西方民族文化存在巨大差异的环境下,翻译人员要对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进行了解和掌握,并使用适当的语言,把各国的民族文化进行等值的信息交流。在实际英语应用中,经常会出现同一个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兔子在我国代表了一种很可爱的动物,还有以兔子命名的“大白兔”奶糖,深受国民的喜爱。但是,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兔子并不是一种受欢迎的动物。它们能够破坏草原,与牛羊争夺食物,破坏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澳大利亚人认为兔子是一种不好的动物。在对中国“大白兔”奶糖品牌进行翻译时,不能直接译成“whiteRabbit”,否则,会给此品牌带来很大的影响。3.2能够使译文与原文的语义进行信息对等交际翻译理论的观点中表述了翻译的目的在于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准确的传达,认为,翻译中所做的所有工作必须服务于整体译文的翻译效果。而商务英语翻译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保持译文信息要与原文信息对等,实现信息的等值传递。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工作者对部分特殊信息进行翻译时,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差异,不同的环境,对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在现实的商务英语翻译中,有很多翻译者对词汇进行了直译,使翻译前词汇所表述的信息和翻译后所表述的信息不能等值,从而出现了很多错误。例如,我国很多“国家二级企业”被翻译成“StateSecond-classenterprise”,而“Second-class”在英语中,具有质量下降的意思,既影响了企业的形象,也给企业的扩大和发展带来较坏的影响。我们可以把这个词语用“State-levelⅡenterprise”来翻译,相对会好很多。所以,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翻译工作者要对自己的工作极度负责,防止类似事件出现,带来不好的影响。3.3要求用词必须准确,严谨由于商务英语是一项专业的技术活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必须用词严谨,准确,表面意义不仅要准确,同时在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也要准确的传达。如果在翻译中,出现了很多词语进行直译的现象,没有相应的商务知识做指导,就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原文的意思,甚至与原文意思相悖而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把白酒直接翻译成“whitewine”,从字面上来看,我们的翻译好像没有错误。但是在英语中,“wine”一般特指用水果为原料来酿造的酒,如applewine等。当“wine”前没有任何修饰语时,它的含义是指葡萄酒,从直面意思来看就是“白葡萄酒”的意思。这样就使单词和表述的含义有所差别,从而出现错误。

4.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应用的方向

4.1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应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一般分为直译,意译和转译三个部分。而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并没有否定语义翻译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地位,而交际翻译理论在直译中的应用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直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含义直译。含义直译是根据原来文本的语法内容和词汇结构进行直接翻译,其中不加入特殊的调整。在很多词语上,中西方都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对词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好学习,天天向上”,而对其进行直译翻译时为“Goodgoodstudy,daydayup”,这种直译翻译能够充分的表达出中西方的教育意识。而另一种直译为发音直译,顾名思义,就是英语中有一些词语可以通过发音来翻译成中文,并且这些词语的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如“model”,可以直接被中文译为“模特”;“salon”可以直译为“沙龙”。这种翻译方法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交际翻译理论的直译应用,简单易懂,很容易被双方国家所接受,同时又可以提供更好的交流意境,既有本国的语言韵味,也具有对方国家的语言风格,有利于双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的促成。4.2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意译应用通过理解原始文本的内在含义,进行内容的形象表达,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这种翻译方式是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意译方式。英语与汉语在很多表达方式上都是相似的。如对于某些事物或者动作使用比喻的方式进行表达,在英语中也经常会用到。如果遇见带有比喻等手法的英语,对其使用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就不能达到很好的翻译效果,也会阻碍双方的正常沟通和交流。如“Hewasbornwithasilverspooninhismouth”,对于这一句的直译可以翻译成为“他出生的时候嘴里含着银匙”。这句话很明显是不符合常理的。这种翻译也不容易让人理解此句话的深层含义。而交际翻译理论的意译应用就可以把这句话利用比喻的手法进行联想,翻译,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事实上,可以含着银匙出生的人说明他从出生起就比较富有。在正常的表达中,出现发音或者表达不清楚的文本很正常,我们可以利用交际翻译理论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可以使商务英语翻译达到更好的效果。4.3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转译应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交际翻译理论的直译和意译的应用在运用和表述上相对简单,浅显易懂,而转译就需要翻译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文化知识积累,才能把原文的含义表述的淋漓尽致。转译不能单单通过字面或者比喻对原文进行翻译,而必须把原文中语句所描述的事物转换成另外一种事物,并做出更多的调整,来实现双方文化的沟通和交流,相对于直译或者是意译而言,难度增加了很多。例如,中国的紫禁城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同时也是又名的旅游胜地,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但是对于紫禁城来说,在英语中被翻译成“ForbiddenCity”。这种翻译方式并不是直译的方法,因为其中的紫色没有被翻译出来。但它也不是意译,如果是意译,所表述的内容和文字的字面表述不应当有关联,而它恰恰是有关联的,所以说也不是意译。因此,这个翻译所采用的是转译的方式,能够充分的对紫禁城进行表述。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能够通过一个事物转换成另一个事物进行描述,也可以把静态和动态互转,最终来达到信息的传递和思想的感悟。

作者:张双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翁凤翔.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J].上海翻译,2013(01).

[2]盛卓立.电影名片的交际翻译特性和翻译方法———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谈起[J].惠州学院学报,2010(04).

[3]周彦君.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12(08).

[4]康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J].晋中学院学报,2013(05).

[5]王宗炎.纽马克论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J].中国翻译,2011(01).

[6]廖英,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及翻译研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05).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篇6

【摘要题】科技与文艺

【正文】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不言而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顾影自怜地抗议技术对艺术的压制和不战而降地接受技术对艺术的收编,都毫无必要。我们要做的是冷静地考察科学技术怎样影响了艺术的“出场”。

作为人类进化制作活动的手段和作为一种器具或物品的技术会对艺术产生影响,但这只是表层的现象。技术通过手段和物品透露出一种观念,这观念是技术赖以理解世界并展开改造制作活动的出发点,如生物工程技术便显示出这样的观念:生命组织中隐含着代码且代码以一定的组合方式决定着生命体的状貌。技术观念表明了人类通过科技对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理解,因而它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着支撑其感悟方式的作用。

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认为,科技带来的社会生活变革包括“美学感觉”的变化,即技术形成了一种新的空间感和时间感(注:〔美〕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文版,商务印书馆,北京,1984,第211-213页。)。从艺术中所包含的感悟方式来看,作为人类理解自身存在状态和一种意识交流的形式,艺术从技术那里领受的影响,大多发生在有关生命形态和人际交流的技术观念范围内。只有那些作用于人的生命形态和交流方式的技术,才可能在其产业化的过程中将它所赖以产生的技术观念注入艺术。在现代高新技术中,生物工程(其隐含观念是:生命体的性状是由代码及代码组合方式确定的)和电子信息技术(其隐含观念是:人可以在超空间状态下进行一种代码化的非物质性交流)对艺术的感悟方式影响最为直接,因为它们暗含了一种对艺术最为关切的人生问题的解答视点。

我们可以参照杰姆逊关于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三阶段理论来考察一下二百年来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史:19世纪是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经典物理学和进化论构成技术观念,现实主义成为文艺主流;20世纪初至60年代是工业化阶段,基本粒子理论和系统论构成技术观念,现代主义成为文艺主流;70年代以来是高新技术产业化阶段,基因学说和微电子技术构成技术观念,后现代主义成为文艺主流。

在19世纪,经典物理学和进化论表现出人类认识宇宙的两个概念,一是运动,二是进化。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把自然现象理解为各种“力”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达尔文的进化论则视生命形态为生物体与环境间动态演进的结果。运动和进化两个概念为19世纪人类理解世界建立了基本范式。英国历史学派、黑格尔哲学、马克思主义都力图证明历史内涵即参与历史的各种力量相互对抗、逆反、替代的过程。这种力的相互运动形成了事物的终极形态的观念,也表现在19世纪艺术家对人生的感悟之中。诸多现实主义大师都写过关于年轻主人公与生存环境艰难斗争最终达成美好或悲惨结局的故事。譬如《浮士德》,其实就是一部关于资产阶级在“运动”中“进化”的史诗。

进入20世纪后,物理学转向对物质的微观结构的研究。“基本粒子”和“结构”这两个概念支撑着技术。物质世界的状貌被认为是由一些微小的元素按一定结构模型组合起来的。科学家们力图精确客观地描述这些元素和模型,于是出现了技术与情感、意志对抗的现象。美国学者格里芬讽刺这一时期的科学倾向时说:“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语言,消除一切主观性的词汇。我不说‘我饿了’,而是说‘K-14在燃烧’。当觉得妒火中烧时,我也许只是说:‘亲爱的,我的G-3活跃了起来’。对此,我的情人也许会这样回答:‘亲爱的,这的确驱散了我的G-7’!”(注:〔美〕大卫·雷·格里芬(D.R.Griffin):《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中文版,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1998,第204页。)这种基本粒子加结构的技术观念引起了艺术家的反感,他们力图保卫自己那块自由想象的天地,天是现代主义艺术张扬一种生命本能的自我放纵,其真实意图在于抵抗工业化时代的技术观念对感性生命的压制。

经历了现代主义时期技术与艺术的对抗之后,科学技术进入了格里芬称赞的“后现代科学”时代。量子力学和微电子技术的产业化形成了电子信息技术,基因学说形成了生物工程技术,这两种高新技术使后现代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杰姆逊曾写道:“后现代的技术已经完全不同于现代的技术,昔日的电能和内燃机已经被今天的核能和计算机所取代,这一技术不仅在表现形式方面提出了新的问题,而且造成了对世界完全不同的看法,造成客观外部空间和主观心理世界的巨大改变。”(注:〔美〕F·杰姆逊(F.Jameson):《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文版,三联书店,北京,1997,第293页。)后现代的技术革命带来了人类感悟方式的革命,也带来了艺术的革命。

支撑着生物工程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观念是基因和代码。生物工程技术把生命当作隐含在脱氧核糖核酸中的螺旋式构成的23个碱基对的表征,人的生命也是这些遗传密码代代相传的结果。电子信息技术将一种非物质化的代码交流方式赋予人类社会,以计算机网络的形式把人们由身体或物品的交流带入代码的交流之中。基因和代码的观念使当代社会文化从物品到理解方式上认可了一个虚拟的世界。生物工程可以制作虚拟的生命(如转基因生物),网络则让人们进行虚拟交流(如“网恋”)。所以,杰姆逊讨论的后现代“幻象”、鲍德里亚描述的“仿真”,以及法国学者马克·第亚尼界定的“非物质社会”,其实都源于现代高新技术中的生物工程和电子信息技术。

以基因学说来理解生命,则我们传统思想中用社会历史因素来界说人的生命表征的做法就必然解体。比如过去的批评家们认为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眯缝眼睛是要表现虚伪的上流社会对安娜生命力的压抑,而按基因学说,这只是安娜家族遗传的一种习性而已。更重要的在于,生物工程技术用嫁接碱基对的方式可以创造出一种自然界从未有过的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在外表上与真实的自然无二,但却是一个人工制作的虚假的真实。非物质社会的出现,其根源在于生物工程技术为人们开启的以代码制作实在幻象的概念。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出的网络产业使后现代人类的交流变成了一种超越身体和物品的“通讯交流”。这种交流方式造成了人与物质世界距离的远化,让人进入了一个无指涉性的代码世界。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建立,使每一个人都具有了话语参与权力。网络交流是一种“互动化”的交流,完全不同于麦克鲁汉时代的大众传播媒介的交流。大众传媒时代,言说者把他的话语通过阻隔式的交流模式“霸权化”地推向大众。言说者(比如借印刷品与读者进行交流的作家)用宣言式话语向芸芸众生真理。而网络则彻底推毁了个人话语霸权,同时也消解了宣言式话语,因为网络交流是一种言说者之间互动的、可逆的交流,它排斥一切独语。

互联网出现以前,印刷出版和广播电视作为主要的交流传播形式,固然体现了技术进步的趋势,为人类获取信息拓展了视界,但这些传播方式都带有一定程度的专制色彩。信息发送者像皇家文告一样面对大众,而作为交流一方的接受者只能认可交流对象的话语霸权。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时代,文学家和艺术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因为交流体制使他们能够把个人话语推向大众,而大众则被分离成孤独的个体,被动地承受着印刷品和电视画面的统治。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大众传媒的神话,因为互联网是人们“聚会”的场所,而不是“听演讲”的场所。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每一个人都是言说者,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交流,都不会被剥夺话语权。而且这种交流是互动的,即每一个参与交流的人都是在与交流对象相互间进行着一种话语行为的激励。这样,一方面先在话语权力的取消意味着宣言式话语中包含的整体性深度模式的消遁,另一方面互动把交流行为本身的价值凸现出来,解构了宣言式话语对所指的意识整合,于是先前充斥媒体的宣言式话语被网络聚会中的游戏话语取代。我们在网上见到的大都是一些无指涉对象的“巧言”,网络交流的快乐在于交流行为本身,因而这种交流是一种游戏。

文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语言交流。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时代交流方式的互动游戏特点肯定将改变印刷出版时代以载道缘情为原则的文学范式。互动游戏的文学是消解了指涉物的能指游戏,它以“策略”的态度对待言词,并在其中体验交流的快感。所以,在我们告别印刷品主导的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即将告别背负着人类解放之重任的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正如法国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教授阿兰·芬基尔克罗所言:“我们都是以前的进步主义者,对我们来说,怀旧含有某种反动的意味;不过这里所说的怀旧是对现代本身的怀念,是对印刷品的怀念,是对现代社会的一个方面即通过文化摆脱束缚的怀念。”(注:〔法〕R·舍普编:《技术帝国》,中文版,三联书店,北京,1999,第197页。)

互动游戏的文学在摆脱叙述真理的重负时,允许每一个交流者成为言说者。印刷品文学时代,作为交流一方的读者,其言说地位受到压制。而文学成为互动游戏后,读者作为言说者才真正出场。法国ecolenat-ionaledartdeCergy教授FredForest认为,技术时代的空间是一种“建立在通讯交流媒介上的‘遭遇性’空间”,他预言:“一个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使大家相互接触’,这样一种作为现代思维和现代实践的标志的关键观念,将变成未来艺术家的主要观念……”(注:〔法〕马可·第亚尼(marcoDiani)编:《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中文版,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8,第161页。)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看到的文学作品很可能是这样的:几十个不知名的作者,一大堆新奇绝妙的话语。

许多学者在讨论后现代文化时都观察到一种现象:当代生活中,文化成了渗透到每一个层面每一个领域每一种物品的无所不在的因素。我们发现,工业化时代中人们消费的是技术物品的功能,而高新技术时代里人们除消费物品功能外还消费技术行为。这就使得消费活动染上了一层非物质的精神色彩。

英国物理学家约翰·齐曼在《元科学导论》中对R.K·默顿在1942年提出的四条科学规范加以补充修正,为科技活动制订了五个原则:公开性、普遍性、无私利性、独创性和怀疑主义。从这里我们看到,科技活动给人提供的并不仅仅是一种精确的数据和机械程序,它同样也使人体会到一种美学激情。高新技术把每一个当代人卷入技术行为之中,它让每个人体会到了一种艺术的韵味。

因此,在高新技术左右生活的后现代文化中,出现了英国学者费瑟斯通所说的那种“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的现象。费瑟斯通认为,20世纪出现的一系列文化现象造成了艺术与实际生活界限的模糊,知识分子力图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符号和影像构成了日常生活的经纬,后现代的消费文化赋予日常生活以一种审美内涵(注:〔英〕费瑟斯通(m.Featherstone):《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中文版,译林出版社,南京,2000,第96-98页。)。在当代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艺术终结的感叹,但我们又鲜明地感到日常生活更像符号、更多独创性。实际上我们感叹的是古典意义上的那种独立于日常生活之外的纯艺术的消亡,而我们获得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生命体验日益靠近艺术。如果说现代主义艺术进行的是一种审美“收集”的工作,即把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因素收集在纯艺术中以保卫艺术在技术理性、消费文化面前的独立性,那么,高新技术时代的后现代艺术则是在进行着一种审美“散播”的工作,它把审美因素从纯艺术中析离出来分派给日常生活的诸领域。如德国学者彼得·科斯洛夫斯基所言:“经济与科学的后现展导致艺术脉搏与生活现实性强烈一致。任何人在他的工作和现实中,都直接地体现着某种艺术与创造性的精神。后现代社会是创造性的社会,是创造文化的社会。每个人都可成为艺术家,成为创造性地、艺术性地从事自己职业活动的人。”(注:〔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p.Koslowski):《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中文版,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第165页。)我们把艺术走下神坛的现象称作为“审美散播”。审美散播也许意味着纯艺术的消亡,但审美因素被散播到职业活动、生活行为、日常物品的过程又使我们的审美感受更加丰富了。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篇7

一、陶瓷器物名称的变译策略

1.改译改译,是指对原文有所改变的翻译,包括对原文语言结构和风格的改变,旨在更好地适应译文读者的阅读和接受习惯。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是意合语言(parataxis),词汇表意,句法结构松散;而英语是形合语言(hypotaxis),形态表意,句法结构严谨。汉语陶瓷器物名称属性名与通名各组成部分是并列关系,按照“年代+产地+釉彩+形状+纹饰+通名”的关系排列,词与词之间不用连接词,主要靠语意组合。但是在翻译时,为了适应英语形合语言的句法结构,应将原语各组成部分加以调整,将“釉彩+形状+通名”最醒目信息放在句首,通名之后用with结构连接纹饰工艺,再将年代与产地信息单独分离换行,避免译名过长,达到有效传达信息的目的。此外,汉语里名词无论所表示的数目有多少,词汇均无数的变化,但是英语名词有曲折形变化,即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因此,在翻译陶瓷器物名称时,对名词的单数和复数要仔细核对,以避免信息传达的失误。

2.减译减译,是指对原文信息有所删减的翻译。汉语陶瓷器物名称言简意赅,在翻译成英语时,也应力求简洁,这样就可以减轻外国读者的阅读负担。陶瓷釉色中的复合色如“矾红”,对普通中文读者来说尚难具体感知和确定,在翻译时,为了扫除“矾”给外国游客带来的阅读障碍,可将“矾”略去不译而只译出主要颜色“red”。又如陶瓷纹饰,外国游客在欣赏瓷器时可凭眼睛观察到,在翻译时,“纹”可省去不译,只译出具体的图案即可。

3.增译增译,是指对原文信息有所增加的翻译,目的在于使外国读者更充分地了解陶瓷作品背后隐含的文化信息。一般来说,陶瓷器物名称翻译中需要增译的情况有如下几种:(1)词义变迁需转换在中国几千年的陶瓷发展长河中,一些器物在初期具有很强的日常实用功能,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用品,这种器物名称词义的变迁在陶瓷器物名称翻译中需特别加以注意。例如,“觚”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在商代和西周甚为流行,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它已经不再用作酒器,而发展成为体现主人财富以及品味的盛花的装饰用品。因此,早期的青铜器觚可译作Gu,winecontainer,而晚期的失去酒器功能后的瓷器觚,应译作Gu-shapedvase。(2)词义空缺需阐明陶瓷器物纹饰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古代瓷器的装饰花纹,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巧妙,且“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常用谐音表意和象征手法寄托吉祥寓意。但是,这些纹饰是中国所特有的,在英语文化中找不到对应物。由于汉英巨大的文化差异,在翻译时就容易出现词义空缺。例如,“蝠”与“福”谐音,“鹿”与“禄”谐音,因而这两种动物经常被用作陶瓷装饰题材,用以表现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又如,陶瓷纹饰与中国宗教的关系也难分难解。陶瓷器物上有一种纹饰叫“八吉祥”,又称佛教八宝,是象征佛教威力的八种物象,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平安的美好愿望。在翻译时,不能只是按照字面意思将陶瓷器物名称译出,而应该对“蝠”、“福”、“八吉祥”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含义加以阐明,以弥补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缺省,使外国游客更好地欣赏中国陶瓷器物。(3)文化负载词需补充文化负载词是指蕴含社会文化含义的词汇,为某一特定文化所具有,相对于另一文化来说比较陌生,在翻译实践中,要对这类词汇补充相关的文化信息,使外国读者能领略陶瓷器物背后蕴藏的厚重中华文化。例如,“佑陶灵祠”是指为了纪念窑神(又称风火仙师)童宾而修建的祠堂。传说他为了反抗太监潘相的残酷统治,纵身跃入窑中,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瓷器的烧造成功,挽救了众多窑工的性命。在翻译这一负载独特神话的文化词时,应该在有限的空间里对童宾的身份做一补充。又如,陶瓷纹饰经常借用一些历史故事作为题材,与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千万缕的联系。如“萧何追韩信”这一汉代历史故事出现在陶瓷纹饰上,不为一般外国读者所熟悉,这时就应该加上相应注释对萧何和韩信的身份做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二、结语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篇8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逆向物流的产生背景及涵义,然后具体分析了供应链中的逆向物流活动,进而引出逆向物流管理存在的困难,最后笔者试图对如何管理好逆向物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近年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体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利益外,更需要考虑整体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利益。在这种唇亡齿寒的模式下,企业必需有整体的概念,因此产生一个新的企业模式――供应链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不仅应该包含正向的物流运作而且应该包含逆向的物流运作,只有包含逆向物流的供应链体系才算是一个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一、逆向物流的产生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企业被迫承担起更多回收产品的责任。在美国,垃圾填埋场的数量急剧减少,而相应的填埋费却持续上涨,而且允许使用填埋方式的产品数目由原来的7683个减少到1993年的5345个,1995年更降至3518个。在德国,1991年的包装条例强制工业企业回收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使得企业不得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逆向物流的管理,以期达到法律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也逐步得到显现,国外许多知名企业把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强化其竞争优势,增加顾客价值,提高其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手段。其中Cohen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如果企业使用再制造方式的话,一年可以节省40-60%的成本。二、逆向物流的涵义我们通常说的物流都是指“正向物流”,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不仅应该包括“正向”的物流,还应该包括逆向的物流。最早提出“逆向物流”这个名词是Stock在1992年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他在报告中指出:逆向物流为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逆向物流的定义是:“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和相关信息,高效和成本经济地从消费点到起点的过程,从而达到回收价值和适当处置的目的。”Carterandellram定义逆向物流为公司通过再循环(recycling)、再使用(reusing)以及减少原材料的使用,使公司可以有效率地达成环境保护的过程。Carterandellram认为逆向物流狭义的定义为通过配销的网络系统将所销售的产品进行回收的过程。但是以逆向物流广义的定义而言,逆向物流还包括减少正向物流中使用的物料数量,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回收的物料数量和使产品能够再使用以及更方便地进行再循环处理。狭义的逆向物流是指对那些已经废弃的产品再制造、再生以及物料回收的过程。而这种过程经常是由于环境或产品已过时的原因。而参与逆向物流的公司通常不属于原来的物流系统。广义的逆向物流除了包含狭义的逆向物流的定义之外,还包括减少使用资源,而通过减少使用资源可以达到废弃物减少的目标,同时还能够使得正向以及逆向的物流更有效率。三、供应链中的逆向物流1.由回收产品提供者到产品回收商的部分:首先是回收产品提供者向整个逆向物流提供投入,也就是他们已使用完的产品或是不用的产品,而这些提供者可能是零售商或是最终顾客。而与正向物流的物料供应商不同的是,回收产品提供者并不会像物料供应商一样,当制造商有需求时就会提供所需的物料,而是要等到他们不再使用这个产品的时候,才会把这些回收产品提供出来。也正是由于这样使得产品再制商的再制生产规划和控制变得非常困难。2.由产品回收商到产品再制商的部分产品回收商到产品再制商之后,这些回收产品经由产品回收商收集起来并且将这些产品集中管理,以供产品再制商进行产品再制的需要。而这些回收商可能是与产品再制商有签订合约的厂商、各地的零售商或分销商等。3.由产品再制商到顾客产品再制商把回收产品进行再制之后,再交给分销商,而由分销商将再制产品运送给顾客。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部分是相同的,比如这两种物流同样需要有原材料的供应,同样需要进行生产规划和控制,同样需要将生产后的产品运送到顾客手中;但是,这两种物流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在逆向物流中的原材料采购并非像正向物流中的转贴于订购方式,逆向物流中的原材料是要等到顾客不再使用这项产品之后,才会将产品提供出来,而且在再制过程上因为回收产品的品质和时间的不确定性,将使得逆向物流的生产规划和控制相对于正向物流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四、管理逆向物流存在的困难从信息获得的角度来讲,许多企业不容易获得可以正确分析产品回收处理问题的信息。因为这些相关的信息通常都相当的分散,有的信息在公司内部,有的在整个企业链中,有的信息甚至是无法取得的。而这些必需的信息包括以下四种:1.关于产品组成成分的相关信息。2.关于产品回收数量以及不确定性的信息。3.关于再制造产品、零件以及物料的市场需求信息。4.关于产品回收处理以及废弃物处置的作业信息。对于一个包含产品回收处理的制造系统而言,有七项特征使得生产制造系统的规划控制变得非常复杂:1.回收产品的时间和数量的不确定性。2.需要平衡回收产品的需求和供给。3.需要将回收的产品分解。4.回收产品所需物料数量的不确定性。5.需要逆向物流网络的支持。6.物料配合的复杂性。7.对于修护以及再制造作业所需的物料,其处理流程是相当随机的而且是不确定的,同时其处理时间的不确定性也很高。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逆向物流在管理上比正向物流复杂得多,而究其原因在于逆向物流比正向物流增加了许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恰恰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往往会使整个逆向物流的绩效变差。五、如何管理逆向物流鉴于逆向物流本身存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笔者认为一定要有信息技术和运营管理系统的支持,才能使逆向物流实现规范化。在没有建成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应该从根本上控制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和包装材料,比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要素和逆向物流的需要,使得将来的回收处理和产品再制更方便;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减少退货量等。工业同盟或行业协会在管理逆向物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将类似的很多企业联系起来共同面对逆向物流的管理,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和技术进步。还有一个办法是引进第三方逆向物流来协助管理。据报道,国际物流巨头如UpS、联邦快递等公司已经进入我国并专门提供逆向物流管理服务。第三方逆向物流已经成为逆向物流发展的趋势。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篇9

(一)符号学与符号

符号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符号、符号系统及其规律的学科。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指出:“符号可以看作任意的东西,按照人们形成的社会习惯,符号就是可以代表其他东西的某种东西,例如,用一个字母x可以代表并不存在的y”。成语“雁泥鸿爪”生动地描绘了符号的定义:人们从泥沼与雪地上观察到的爪印,证明了鸿雁到过此地的事实,并由爪印可以推理分析鸿雁的体形大小和数量等信息。这里,爪印就是符号x,而鸿雁指的就是并不存在的y。标志设计与符号学之间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设计”一词起源于拉丁文Des-ignare,意思就是“画记号”。设计人员运用符号学理论,对一些研究对象做记号,这也是他们工作中的一个关键方法。符号是从劳动中产生并积累起来的。社会活动和语言交流的频繁进行,使得人类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意识逐渐丰富,从最初认识的表象升华为意识或概念,并记录在大脑中,而这些概念就是从生活经验中抽取出来的,这些外界的事物或者自身的思想、概念,都会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形成对应的映像。但这些映像都是来源于关系中,同时又是独立于思维活动而起着作用。这些映像都以语言为基础,创作者将其诠释为各种丰富的可视图形、肢体动作、声乐等对象。符号对信息起着承载和传递作用,它可以将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进行有效的解构,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充当着一种辅助手段。符号的定义范围非常广泛,设计中用到的符号属于非语言符号,但由于它与语言符号有某些共性,所以语言学认为,这种符号对实际的设计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在设计时,可以把一些基本方法和设计元素看作符号,再将其加工整理,就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二)标志设计与符号学的关系

1.标志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

人类的思维过程,就是把整个世界进行符号化的过程,是对各种符号进行创造、选择、整理、转化等的运作过程。由此可见,人类用符号进行思维活动,符号是思维的载体。在设计平面图形的过程中,需要在二维坐标中调整好图形的位置和比例等关系,将信息承载在上面进行表达,这也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这种活动来源于设计者,设计者设计出一定的图形,并将负载在图形中的有关信息传播给大众,从而影响大众的行为及心理活动,这种传播过程就需要依靠符号这一媒介。例如交通危险标志,就是把老虎的条纹转变为黄黑相间的符号,将危险或者警示的信息传递到司机的大脑中。

2.标志设计是一种符号表达手段

标志设计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借助平面媒体来传播信息,这种性质也决定了它属于广义语言的范畴。所以说,标志设计实际上也是一种符号表达手段,只不过在设计的时候更多地运用了符号学的原理和方法。例如,某企业标志设计采用中国汉字“盛泰塑胶”为设计源头。汉字本身是一种语言符号,如何在这个“符号”中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赋予汉字新的涵义,就需要找到一个准确的“X”(符号)来代表企业的“Y”(经营理念)。通过对汉字的重新认识,再结合企业的精神,最后产生了新的汉字:将“泰”字中间的竖勾用“↑”来代替,箭头既是对汉字完整性的补充,又体现出企业向上的精神,因此整个标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就将企业的信息通过一个简单的符号传达给了大众。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符号学理论来设计标志,在传递信息中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符号的特性、类型及在设计中的意义

(一)符号的特性

1.认知性

标志设计中,认知性不仅是符号语言的主体,也是其生命。我国很多银行都使用古钱币作为银行的基本标志,用钱币来代表金融机构,所以这种信息的传播认知性极强。假如一个设计作品难以为人们所认识,不能很好地进行传播,那么该作品的设计就缺少了实际意义。

2.普遍性

现代设计主要是为工业生产提供服务,将设计作品分享给大众,所以设计的符号应当尽量大众化,易于为大众所接受。但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经常遇到这样的窘境:花费了大量时间设计出的作品,客户却不满意。这时设计者会认为客户缺少欣赏能力。其实客户对大众的了解更深。所以,只有充分了解客户、消费者和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使用设计语言设计出完美的作品。从一些公共场所的标牌设计中,就可以明显看出符号所要求的普遍性。例如公厕的男女标志牌,不管男女老少、文化深浅,都很容易辨认。

3.约束性

任何语言的运用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只有一部分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人才能理解符号并领悟到符号代表的信息。例如,德国有一位名叫冈特•兰堡的招贴艺术大师,他设计的作品中经常包含土豆这一实物,而如果不了解德国文化,就很难理解其作品的含义。只有了解德国人眼中的土豆,才能理解作品中土豆所蕴含的意义。

4.独特性

符号设计一方面要围绕“求同”这一中心,使大众容易接受,另一方面还要重点考虑“求异”特征。对于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形式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对于同一个主题,只有在搜集尽可能多的表现形式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超越平凡的作品。

(二)符号的三个类型

符号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或者范畴有着紧密的联系,符号学理论将符号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它们代表了三个不同层次:一是图像符号(icon)。图像符号就是用一个事物模拟另一个事物而形成的标识。如肖像代表了某人的脸部特征和身体形貌,人们通过观察相似之处,用直觉来进行判断和辨认。二是指示符号(index)。指示符号与所代表的事物存在因果联系或者时空关系。例如路标就代表了道路的指示符号;而门作为指示符号,则意味着建筑物的出口。三是象征符号(symbol)。象征符号与它所代表的对象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存在既定的规则。象征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及其包含的意义,是社会大众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思维活动整合而成,也可称作社会习俗。例如,在中国,使用红色象征革命,使用桃子则意味着长寿。

(三)符号在标志设计中的意义

标志设计就是将符号作为一种视觉对象传递给大众,它有效地联系着人与社会、自然、文化等多个方面,起着一种媒介作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设计工作者应当了解流行风格、民族特征、传统特色等多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掘符号的潜在意义。

三、中国传统符号与现代符号的异同

中国传统艺术符号注重的是精神层面和思维意境,它主要讲求质朴,抛开浮华;追求沉厚,避开浅薄,蕴无限于有限。中国传统图形结合了很多美术艺术,涉及到宫廷、文人、宗教、民间等多个方面,正是这些艺术基础,为现代标志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中国的吉祥图形凤凰,作为一种传统符号,它所表现出的含蓄、凝练就是东方神韵的典型代表。中国传统符号隐藏在传统图案与装饰画中,它的根本宗旨是“含蓄、简练”,重在意蕴,这种意向造型方式注重的是象征性和完整性,同时它也是东方社会的独特之处。所谓象征,即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所蕴含的特定意义,设计成相应的图形。我们看太极图形,看汉画,便可知道中国传统图形“少直多曲”。汉画中的动物、人物都是那样的飘逸,这种曲线的韵味把飘飞、沉厚表达得淋漓尽致。再如敦煌壁画里“飞天”仕女身上轻盈的飘带,画家用一条飘逸的丝带代替天空的云彩,把那种飘飞的神韵巧妙地表达了出来。如今,全球一体化的进展和网络的普及将地球缩小为一个“村落”,中国现代图形的设计将面对全球的竞争。设计的国际流行趋势,东西方文化的接轨,使得我们的现代符号“多直少曲”,用几何学方法创作的图形成了设计的主流,这些精细、明显的几何形体是工业社会的产物,由此可得出“设计中最重要的语言是简化”这样一个结论。秉承这一观念,现代图形追求简练和观念单一,这与人们日益快捷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

四、符号在当代标志设计中的呈现方式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篇10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传播;价值;设计;现代生活

0引言

当前,视觉传达设计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从视觉传达设计自身来看,其是一种科学,同时这种科学在当前具有独特的价值。[1]

“艺术来源于生活”,人们在生活中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找到艺术的素材和灵感。视觉传达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开始利用消费提升生活品位;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价值内涵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价值”是一个常见的词。人们通常没有深究其含义,但在学术研究中则通常认为: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的一种满足关系。另外,哲学上又将价值划分为狭义的价值和广义的价值:狭义的价值主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价值,偏重客观实体对人们的有用性;广义的价值不仅包含客体的有用性,还包含客体的无用性甚至是客体的有害的一面,含义十分广泛。[2]

2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传播及价值

2.1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传播

视觉传达设计是以视觉信号的传递为基础,进一步实现整个系统的设计。[3]因此,对于需要传递的不同信息,自然会出现不同的视觉传达设计效果。下面主要从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和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当前,各种信息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时刻进行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其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今,新产生的精神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流时通过信息的传递创造出来的,并且这种信息传递本身就是人们建立人际关系的纽带。因此,可以通过这类信息的传播建立起一张人际关系网。

(2)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结果直接影响了人们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现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传播渠道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主要取决于当今信息的传播已经逐步打破了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选择网络来实现信息的传递,通过不同的网页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另外,随着各种新媒介的不断更新、发展,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实用性相对于以往的信息传播来说有了较大的提高。

2.2视觉传达设计的价值

下面分别从视觉传达设计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两个方面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价值进行阐述。

(1)视觉传达设计的人文价值。视觉传达设计主要通过信息的传递来逐步构建起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视觉传达设计起着推动人与人交流的作用。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而又全面的视觉享受方面的服务,同时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不断加强,视觉传达设计中也逐步体现了环保的元素。[4]

视觉传达设计往往需要通过文字、图像等来传递相关信息,其中绘声绘色的文字描写、生动的图像及色彩描绘能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及视觉享受。

(2)视觉传达设计的经济价值。当今,一些经济实验活动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相关文化生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作为现今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进步,其视觉传达设计相关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人员不仅应对自身的水平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具备敏锐的嗅觉,还应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进步对经济的发展也会有促进作用。

3视觉传达设计

通常来说,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为当今商业服务的科学艺术,是企业――商品――消费者三者之间的纽带,因此也被称为“现代商业美术”。

3.1企业形象对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通常所说的企业形象主要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部分。以下所论述的视觉传达设计通常归入企业形象中。

不论从何种角度来说,企业作为社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能为社会创造各种物质及非物质财富,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企业对社会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企业品牌。企业间有种说法:“一流企业做品牌,二流企业做市场,三流企业做产品!”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企业树立形象及其影响力的重要性。企业的目标就是与消费者实现共赢,促使消费者能够从企业获得生活所需的物质及非物质产品,企业能够从消费者的消费中获取利益。

在品牌消费的时代,企业的品牌形象往往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增加或减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购买信心。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往往是其当前经营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消费者在消费时,品牌往往是影响其作出抉择的主要因素,所以有人说“苹果永远不会倒闭,即使一把火将苹果公司烧掉,也马上会有一个新的苹果公司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在当今时代,企业的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因此,当前企业往往会非常重视企业的标志设计和包装设计,并花费一定的精力为之宣传。

3.2广告宣传对消费者有引导消费的作用

在电视普及的今天,广告宣传成了各个企业宣传的主要方式。在中国,秦池标王的故事可谓人人皆知,其就是利用了央视这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对其企业品牌进行了宣传,进而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并提升了企业形象。现今,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追求已经成了不可阻挡的潮流,这种宣传方法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比如,雀巢咖啡的广告宣传语――“味道好极了”,本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一句话,但由于雀巢咖啡将其用作广告语,人们在谈到类似语言时,自然就会想到雀巢咖啡。类似的还有农夫山泉的广告语――“农夫山泉有点甜!”,更是简短深刻,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结语

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要素中,企业标志和广告宣传都是影响消费者抉择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当今消费进入品牌消费的重要特征。由此可见,艺术和生活在其中皆有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也正是人们常说的“生活也是一种艺术,艺术来源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喻荣.包豪斯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J].作家,2014(24):223-224.

[2]刘宏芹.构成主义实践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