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组织形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4:22

线上教学组织形式篇1

关键词:组织生活创新模式党建

一、引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我党长期以来坚持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党组织对党员加强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渠道,在对党员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中发挥重要阵地和载体作用。在信息化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庞大的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与时俱进地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增强组织生活的活力,调动广大教工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时刻保持教工党员的先进性,真正发挥高校教工党支部在教学、科研中心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当前高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高校基层组织生活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年完善,社会结构、经济形式、分配方式日趋多元化,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新挑战,对党的组织生活提出新要求。与此同时,高校党员在知识结构、思想意识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纵观高校基层组织生活的现状,总体来讲是有序和规范的,但是这种在教研室传达文件、口头宣讲、领导灌输为主的传统组织生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党员教工政治学习的热情,挫伤同志们理论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新鲜感。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基层党组织生活内容贫瘠、形式单一

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多以党内外文件学习、分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内容较为单一,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实际效果不太理想,达不到教育、提高党员,增强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目的。

2.组织生活计划性、预见性不强

部分高校基层组织生活没有系统和明确的阶段活动时间表,组织生活安排得较为随意,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会前材料准备不充分,导致会中难以调动起教工党员的积极性,削弱党组织生活的政治理论学习优势。

三、高校基层组织生活线上线下创新模式的现实意义

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积极认真地参加组织生活是每个党员的基本义务。《中国共产程》第一章第八条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由此可见,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参加组织生活,自觉学习党内外文件和材料,了解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党支部的各项决议精神,提高自身觉悟和政治修养,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仅系统地开展基层组织生活,而且注意在新形势下组织生活模式创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起一套线上线下组织生活的新模式,调动起每位教工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有针对性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党员在思想上的纯洁性,从而巩固党的团结和统一,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高校基层组织生活线上线下创新模式的探索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如今网络已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人们通过网络了解社会、进行日常沟通、开展网上交易、召开远程会议……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线上组织生活模式,犹如给曾经口口相传、面对面交流的组织生活方式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很大程度上调动教工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原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教授认为,互联网既是一种新的认识武器、认识工具,又是一种新的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新的生产力。也就是说,在现代条件下,党组织生活如果同互联网相结合,就是同新的认识工具、新的交流工具和新的生产力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表现。

1.组织生活线上创新模式的特点

(1)多元性、交互性

通过互联网技术使线上组织生活内容的形态从一元走向多元,内容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的纸质文字变为动态的音视频文件,从单纯的传达式变为多人的互动式交流。教工党员可以利用线上网络平台、党支部QQ群及微博、博客等形式进行无障碍沟通。让每位党员以主人翁态度在互动中关注基层党组织的生活、党内外要闻、时事新闻。

(2)无时间空间的局限性

相比传统组织生活,组织生活的线上模式少了时空限制,沟通交流的环境更宽松和自由。少了以往对会议地点的硬性要求,节省了广大教工党员的车马劳顿,只要有网络的地方,时间安排合理,同志们就可以在虚拟的线上过组织生活了。同时可以将自建的组织生活线上形式跟网上已有的知名红色博客、红色网站进行链接,扩大党员们的视野,使组织生活更具时代感,更能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

2.创新的组织生活模式应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基层组织生活的线上模式具备许多优势,但是面临很多不足,如党员的思想问题通常比较复杂,单靠网络交流往往看不出症结所在。虚拟的线上组织生活缺乏真实场景里切实的互动、眼神沟通和人文关怀,所以在开拓新的组织生活模式的时候要将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在一起,坚持现实性和虚拟性相一致原则。在利用互联网开展组织生活的同时,应时刻牢记多年来线下组织生活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3.关于构建支部组织生活线上平台的构想

通过前期查阅大量相关党建文献资料,了解目前高校基层组织生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如何改善当前高校基层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程序化、呆板化,缺乏计划性、预见性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到本支部成员和向来关心党建的热心群众中,预计发放50份问卷。在设计问卷的时候应同时兼顾效度和信度,并组织有序的问卷发放过程,给受试者留够作答时间和空间。收回问卷,并进行分析、统计和筛选。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据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梳理。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和广泛征集的意见和建议,构建出高校基层组织生活线下创新的模式;通过学习网络平台构建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和请教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设计网络平台各个模块,搭建教工组织生活网络平台,最终构建出高校基层组织生活线上线下创新的模式。

五、结语

互联网是现代人沟通交流、获取信息资料的主要渠道,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将线上与线下组织生活相结合,积极拓宽高校教工党员党的理论学习的信息传输渠道,探索出一种适合高校基层组织生活的新模式,使浩瀚无边的互联网成为党建工作的新平台,成为高校有效开展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新载体。

参考文献:

[1]高燕.以网络为平台提高党组织生活实效性[J].当代青年研究,2009(3).

[2]于泓.网络党建”――党建科学化的新推手[J].新长征,2011(5).

线上教学组织形式篇2

【关键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服装图案教学;思考

1前言

随着教育体制逐渐改革,新形势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备受关注。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包含着很多重要内容,其中服饰图案教学属于一种基础性教学内容,其内容虽然简单但是能够代表着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水平。近年来,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导致服饰图案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实现教学创新。因此,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服饰图案教学进行研究,对于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2服装图案教学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中,图案教学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决定着服装形象设计的视觉审美与外在形象表现。图案教学与艺术神美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借助该门课程,能够使得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只是,以及服装设计技能,促进学生对图案的组织结构理解。同时不同形式的服装图案应用能够引导着不同的时尚潮流。总体分析,服装团教学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对于设计专业的教学而言具有较为突出的教学意义。其一,审美作用。人们所穿着的服装,除了对于其功能需求较大的基础上,还对服装的整体美感有着要求,良好的服装图案设计应用,既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也能够展现出一种艺术美感,具有提升消费者审美的作用。其二,涵盖寓意。生活中很多服装色彩与图案不仅为了展现出美感,还代表着其他的含义,如一种吉祥的象征作用、标志作用、广告作用、实用功能等。而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教学,于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及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都具有突出的作用[1]。

3服装图案的写生与组织形式

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中服装图案的内容教学思考中,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从图案自身的性质进行分析,如服装图案的写生与图案的组织形式等内容。

3.1服装图案的写生以及变化

为了帮助学生在进行图案设计环节中产生更多的灵感,可以以真实的绘画内容为图案设计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图案教学写生。为了实现资料的收集、素材的积累,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开展图案教学之前,可以鼓励学生外出写生,以最为普通的绘画形式,激发学生灵感。实际的写生方式有:线描法、线描加色法、剪影法、水粉画法等。其中线描法是写生中最为基础的方法,该种方法接着铅笔、钢笔、毛笔等工具进行绘画,实现线条式的图案设计。该种设计在服装设计中比较常见,使得服装设计中的图案轮廓比较清晰,展现出图案个性。剪影法能够表现出图案的外部轮廓,具有剪影的效果,该种绘画方式最能够训练学生的图案设计能力。而水粉画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借助水粉色来写生,该种图案绘画下的服装图案应用个性比较张扬,集中展现出物象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并且该种绘画方式能够用借助多彩的绘画方式装饰服装,如在具有异域风情的服装图案设计中比较常见[2]。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写生激发图案设计的灵感,还可以充分的运用图案的变换关系,展现出不同类型的图案,在服装设计中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如,图案的夸张运用、图案重复应用、图案的添加等形式都是常见的图案的变换形式。其中在进行图案的夸张应用中需要学生抓住所描绘对象的主体特征,符合图案变化的基础行规律,在原本的图案含义的基础上,运用夸张放大的形式,吸引人注意。而图案的重复应用既富含寓意,也能够引起人的联想,如路易威登包装标志中四叶草图案重复,既能够体现出高贵、精致的设计理念,也能够使得图案设计富含生机。

3.2服装图案的表现技法

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关于图案的教学设计需要提升其实际的表现技法,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服装设计的艺术审美性。图案设计的表现技法包含多种,对于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其具几下几种表现技法:第一,平涂法。该种方法在继续拧图案设计中比较常见,在服装设计中所展现出来的画面效果比较清晰,并且力度较大;第二,晕染法。晕染法借助国画中的笔画画法,以由浅到深的方式,进行图案的晕染,所设计出来的图案层次感清晰,体现出渐变性;第三,机理表现法,该种方法能够实现画笔与颜料之间的相互结合,在电脑特殊支持下,设计出手绘图案所不能彰显的视觉效果。因此,在图案教学中,需要借助以上多种图案设计表现手法,丰富实际教学内容[3]。

3.3服装图案的组织形式

服装图案设计中其组织形式决定着图案的纹样,包含单独纹样、适合图案、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组织形式。单独图案。单独图案的应用,是图案变化的基础,需要根据画面上的动势进行平衡划分。对称式的纹样组织形式,其中轴线左右划分,上下完全同形。而平衡式的图案组织形式,通过调整重心,保障服装图案纹样体现平衡,使得图案视觉效果比较舒适。适合图案运用是指在一定的外形轮廓内,按照不同的内容图案在实际设计轮廓中形象展示,使得该图案能够直接适合于组织形式要求。以米字格适合图案设计形式进行分析,发射式、向心式、旋转式等都比较适合米字格的图案设计。其中发射式图案设计从图案中心一点出发,向着图案四周发射。向心式图案组织形式与发射式的图案组织形式恰好相反,图案向着图形中心聚拢。二方连续组织形式,包含两个基础单元,该两个基础单元为一个集合,共同向左右或者是向上下进行组织纹样排列,其实际的组织形式包含散点式、竖直式、波浪式等组织形式。其中三点式的组织形式以一个或者是几个图形为基本图形,其中图形之间相互不接触。而竖直式的图形组织形式,既包含向上的形式也包含向下的形式,不相邻也可以相接。而波浪式的图形组织形式,借助曲折的图形设计或者是波形的图形组织形式,使得图案组织形式具有跃动性。

4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图案教学比较关键,决定着服装设计的审美功能。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中服装图案的内容教学思考中,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从图案自身的性质进行分析,如服装图案的写生与图案的组织形式等内容。服装图案设计中其组织形式决定着图案的纹样,包含单独纹样、适合图案、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王静.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2]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7.

线上教学组织形式篇3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它主要研究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如何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走向高级。自组织理论给教学研究带来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本文尝试论述广告学专业如何利用自组织的系统理论进行教学改革。

一、自组织理论释义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对“自组织”是这样描述的: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Structure)、协同学(Synergertios)和突变论(Calastrophetheory)。耗散结构理论主要研究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及其对自组织系统的影响等问题。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处在非线性区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可以因涨落从无序走向有序,最终形成宏观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协同学主要研究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认为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是自组织过程的基础,系统内各参量之间的竞争和协同作用使系统产生新结构。协同学理论进一步指出:使无序走向有序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协同现象。协同学理论深入地研究了这种协同现象的形成机制及作用模式。突变论则建立在稳定性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突变过程是由一种稳定态经过不稳定态向新的稳定态跃迁的过程。突变论认为,即使是同一过程,对应于同一控制因素临界值,突变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即可能达到若干不同的新稳态,每个状态都呈现出一定的概率。

二、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自组织特性

自组织理论具有开放性、非线性、协同性与涨落性四个方面的新特征。广告学人才培养也具有这四个方面的特点。开放性要求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这是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首要条件。广告学的理论体系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融合了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艺术学、营销学等众多学科理论,将学科置于一个相对开放和谐的系统背景中。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要到实践中检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务运作能力,将知识体系转化为市场运作技能和经验,实现信息的交换和转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实现教学与社会市场的衔接和转化,使其具有开放性。

非线性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呈现非线性关系。教学系统内部形成的非线性关系体现为“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教学内容”、“师生与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等四种关系。[1]广告学专业“教师与学生”的非线性关系主要体现在“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学教并重。“师生与教学内容”的非线性主要体现在教师不能总是按预设内容操纵课堂,不能沿袭别人的理论来应对本地市场。广告学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一切知识都必须结合市场创造性的运用。课程的特殊性也决定“师生与教学媒体”的非线性关系更多要求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形象再现广告,更能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的非线性关系更多强调的是多媒体设计的非线性,教学的内容可以随时选择、转换,而不是固定的流程设计。

协同性是上述相关效应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核心机制。在学习者系统之间,善于合作的个体将在不断的竞争与合作中自组织、自生长。广告专业的教学重视个体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设计科学的合乎教学要求的目标任务和分组策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小组合作、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学生能适应广告公司的小组作业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涨落性是指系统一定要有适当的外界扰动或涨落才能导致有序,使系统达到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并最终形成耗散结构。广告学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应用于社会。广告理论要想能准确应用首先必须把握市场,针对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缺少对市场的感悟力,理论知识常常是不知道如何出鞘的宝刀。因此广告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有一定比例的实践课程,保证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市场,找到理论转化成知识的渠道。当外界对初入业界的大学生不满并提出更实际的应用要求时,压力促使他们消化市场做出应对,这样形成了新的系统平衡耗散结构。

三、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

(一)开放性的教学系统培养创造性人才。根据耗散结构理论,能产生耗散结构系统的必须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开放性的系统之所以能形成耗散结构主要是因为开放性系统能与外界进行熵的交换。系统理论认为:熵值越小,表明系统的有序性越强或越有序。因此,要创造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系统才能与外界更好的信息交换,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1.开放性的教学思想。思想的开放是教学改革的最大动力。改革的推进与实施的最大阻力就来源于传统的思维定势。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比如学校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培养人才,跟进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教学过程灵活多变,不要按预设过程实施,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老师不仅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交给方法,让他们学会终身学习,学会将知识与生活与社会相结合。

2.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在知识讯息万变的时代,教学内容不能过于陈旧,不要拘泥于某本教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要注重吸收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将学术前沿和业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纳入教学体系。我们专业在2009年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将网络营销、创业学等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内容纳入了课程体系,还增设了引入业界广告人士参与课程教学的方式,让实战经验丰富的广告界人士讲课和讲座,使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得以更好的衔接。

3.开放性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课程体系不再是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体,代之以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部分课程设置有实践环节,如市场调查、广告策划、摄影摄像等课程,以2∶1的比例设置理论和实践课。而技能课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超过三分之一。教师团队也是一种开放性的配置。除高校专业教师外,还从校外邀请专家和广告业界的企业家来担任教学和开设讲座。学生的学了在课堂上,还在实验室、广告公司等学习实践。实践教学模块的设置也与传统方式不一样,以前很多专业的实践环节都是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放任自由。而我们的实践环节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认知实习类,只带领学生参观和聆听,初步接触,有一个感性认知后明确学习的方向,培养专业的好感和热情;第二阶段则到相应的实习基地上岗培训,由广告公司负责带领;第三阶段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闯,学会应聘技巧和培养自己独立运作的能力。其次是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本专业课程要求都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设计也要求具有开放性:视听、网络、专题网站等使单一的纸质文字教材,变为图文声并茂的数字化教材,资源库的配备使教师随时整合、充实原有教学资源。开放式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革,由耳听手记、被动接受为主,变为自主学习、协作探究。#p#分页标题#e#

(二)激发学生系统内部协同性学习。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不是由于外部的强制,而是通过自己内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动态过程”[2]。协同性是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关键。协同性学习的关键是自组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引起的协同现象。对于学习者而言,协同学习是一种小组学习方式,强调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相互促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发扬团队精神都具有很大的好处。例如,在刚开始学习什么是策划的新概念和策划的原理和策略的时候,学生们对这一概念或原理的了解与认识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知之甚少。但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并组织小组或团队的协作学习,最终使全班学生都达到对这一概念或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完成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在团队的协作学习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人际沟通的意识加强。

(三)非线性的教学改革。所谓非线性系统,指的是不具备均匀性或叠加性的系统。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强调部分的设计,教师按预设流程教学,因此不利于学生对三维目标的培养,难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前所述,非线性的教学体现在四个方面,因此,教学要用整体观念设计,方能全面体现非线性。教师与学生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的大学教学总是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往往被忽视,教学设计多围绕如何教来展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相对较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这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另一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这种教学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但如果将教师的“教”淡化,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片面的。因此,只有将教与学并重才能体现出教师与学生的非线性关系。

师生与教学内容的非线性关系。在教学设计中,这两方面的非线性关系实际上要通过“‘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的设计、实施才能贯彻落实”,“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特点,因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3]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有宏观和微观两种。宏观策略强调学科知识内容中的结构性关系,要求教师掌握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安排好知识的层次性和顺序,比如教《广告策划》以前,学生必须学习完市场调查、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等课程,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这些相关的理论融汇。在学《广告创意》以前,必须掌握相关的设计原理和设计软件,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理解和运用。微观策略则强调一节课内的的某个知识点或主题的教学组织,比如概念、特征、原理等,教师针对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概念教学用讲述法,特征的教学用讨论法,原理的归纳用案例分析法。“师生与教学媒体”、“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大学教学常用的方法。但是很多教学是一种线性的媒体教学,不少教师按照课件的顺序一页页地讲述内容,教学过程已经是固定的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只有将信息、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形成多向互动,形成人机交互、师生互动,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上灵活多变,课件的设计必须是非线性的、超链接方式的使用,可以让内容根据学生反应而取舍和进行,课堂的程序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交错。网络课程或者论坛、虚拟实验等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探究或实验,实现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

(四)发挥“涨落性的”杠杆作用。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新的稳定状态(即耗散结构)的过程,是对某种知识从无知到有知的意义建构过程。在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中,涨落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具体体现在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三个方面。

第一,认知领域。“涨落”在这种教学场合相当于“认知冲突”。只要能引起学习者的认知冲突,就能激发他的学习动机,顺利完成意义建构过程。广告专业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引起学习者认知冲突的常用策略有:启发性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尤其是一些策略应用的分析和创意设计效果,让学生充满兴趣;其次是发散思维和创意思维的训练。广告是一个很难重复的工作,每次面对新的对象必须有新的方案,因此创新是广告人的一个基本素质。这就要求教学要注重创意思维的训练,这实际上是教给学生应变的能力。老师可多设置一些研究性课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线上教学组织形式篇4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措施。2017年校党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员干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以充分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为目的,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现将一年来学校党员教育培训主要做法及成效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支部现有教党员总数XX人。在职党员22人,退休党员7人,其中,女7人;男22人。学校以服务师生为中心、建设队伍为主线,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加强党员教师思想理论水平的学习,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目标

一是实施支部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把党员教育培训中纳入学校的校历安排中,明确了学校党员学习教育的任务,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的“四同”工作格局;二是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严格的学习制度,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到支部,周三、周五党员集中学习雷打不动;三是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支部学习相结合。紧扣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突出作风建设,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委中心组先学,每一位校领导班子成员作为领学人组织所在党支部党员学习。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与支部组织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专家辅导和讨论交流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分级施学,做到校党委成员深刻领会、学深学透,科级干部精读细研、学有所得,普通党员干部突出重点、应知应会,着力提高学习成效。

(二)加强学习,活动助推

学校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互动为切入点,牢牢抓住学习型党组织政治化、组织化、互动式的特点,以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1.开展群众路线学习教育活动。按照校党委的安排部署,各支部有序而深入地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步骤明确、务求实效,坚持提升规定动作质量,自选动作切合实际,突出了主题,丰富了载体。有效地与党风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和党的报告,学习一系列重要讲话,学习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制度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焦裕禄》《第一书记》等几部电教片。2.开展两个专项行动——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打击违法犯罪和婚姻领域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组织党员带头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自治区教育系统教职工遵守政治纪律的若干规定(规定)》,开展座谈,每位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都要发声亮剑,表明态度,率先签订了《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开展两个专项行动、维护稳定、创建和谐、严守政治纪律承诺书》;邀请州党校专家、自治州宣讲团成员开展了2期关于宗教、民族团结等内容的专题讲座,要求党员必需参加。

3.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支部与教学部联合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赞歌献给党、感恩教育、“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博州”读书推讲等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丰富了党员教育形式和内容,让党员在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4.开展选树先进活动。教务党支部优秀党员唐晓春同志被自治区教育工会授予“科技先锋号”、“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行政支部党员王晓丽同志被评为“自治区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培训党支部书记XXX同志家庭被评为“XX最美家庭”;教务党支部党员谷明明、XXX参加自治区德育“精彩一课”大赛,分别获自治区一、三等奖;各教学部学科带头人也大都是党员。通过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引导教职工争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形成人人争做学习型党员、优秀党员、优秀教师等,以先进事迹激励、辐射、带动广大教职工比学赶超。

5.开展了秋季集中教育活动。在秋季开学期间,认真组织师生、党员干部开展集中教育,集中学习7天,学生集中学习3天,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等。

6.开展文体活动。组织党员开展5.1趣味运动会,党支部乒乓球比赛、定点投篮比赛、跳绳比赛、3分钟定时跑比赛等激发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到健康有意的文体活动中去,强健体魄,为学习工作提供身体保证。

7.退休党员送学。为体现对老同志的关怀,确保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离退休老党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落伍、不掉队,采取退休老党员送学上门的方式。向他们传达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介绍学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部署和近期工作进展情况,并为他们送上《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口袋书等学习教材。同时开展与老干部谈心活动,就如何使学校取得跨越式发展,怎样做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及反对“四风”等问题进行了意见建议的征求。请老党员到校参加座谈,为学校发展合力献计钠策。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创先争优主题教育,形成在活动中学习,活动相配合、学习相合作,学习与活动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头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让党员时刻不忘身份,牢记宗旨,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动力,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发挥作用的积极性。

(三)加强建设,凝心聚力

1.建立健全了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制度,为全体党员过“两个生日”。开展节日慰问、扶贫帮困、爱心捐款、军民共建等活动,累计帮扶资金X万余元;表彰奖励了1个先进党支部、6名优秀共产党员、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优秀纪检干部。通过表彰先进、宣传典型,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体现组织的关怀。

2.认真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今年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以“群众路线”为主题,突出改进作风,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认真查摆“四风”问题,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达到了沟通思想、改进作风、锤炼党性、增进团结的目的,每一名党员撰写了对照检查材料,并逐一在支部会上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整改措施,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对广大党员干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作风建设。一是与时俱进、思想先行,校党委在树立党员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二是领导带头、作出榜样,在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上下功夫。领导干部时时处处带头做出榜样。在学习上带头、在密切联系群众上带头、在遵守党的纪律上带头、在清正廉洁反对腐败上带头。三是加强执行力建设、注重实效,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周密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实施,明确整改任务,开展专题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完善规章制度,无形中对党员干部达到教育的目的。

4、坚持党员学习教育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使学习和工作成为一个共同体,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凝聚了力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党员学习存在随意性。党支部书记是党员教师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对校本培训起组织、管理、监督、评估、考核的作用。但有的党支部书记对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作用缺乏应有的了解,总认为党员教师培训是“形式主义”,是“务虚”之举,面对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党支部书记不愿花时间开展党员的校本培训。另外,有些党支部书记没有明确的党员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和方案,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培训工作有很大的随意性。

(二)培训模式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党务干部的培训形式过于单一。应经常组织党务干部到工作开展的好的基层组织去实地观摩,取得有效的,可以直接指导开展工作的经验。

四、工作思路及建议

(一)上级党组织要切实为党员教师队伍培训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为确保党员教师培训工作有序开展,结合党员队伍发展的实际需要,应着力谋划建立党员教师队伍培训基地,能够对党员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配备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电教室、音像资料室等所需硬件设施。 

(二)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健全党员教师培训工作实施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投入机制,不断丰富党员教师培训工作实施载体,搭建党员教师队伍成长的平台,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良好局面。 

(三)完善培训体制,拓宽培训渠道,在积极发挥学校内部人才队伍优势的同时,调动各方力量,依托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大规模、高标准的培训,全面提升党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线上教学组织形式篇5

传统教师教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教育的需要,要开创信息时代的教育,不改革工业时代的教育不行;要改革传统教育,不创新教师教育不行。教师教育创新离不开对其方式、方法的指导。而传统的教师教研、培训内容以知识体系为主,对学校教育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情境问题关注不够。呈现给教师的培养内容只注重系统的理论学习,忽视教师的实际需要。在培训方法上,虽然在不断探索改革,但基本形式还是以集中培训、教师讲授、整体推进的教学方式为主。没有有效促进培训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参与及经验智慧共享,较少促进被培训者的批判性思考,忽视了成人学习的特点。

混合式研修是面对教研、培训活动和在线教研、培训活动的结合,它是混合学习模式在教研和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混合学习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的结合,混合学习旨在现实在线学习和面授两种方式的优势结合,以提高学习的灵活性、改善教学效果、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效益。同样,混合式研修旨在发挥面对教研和在线教研的优势,拓展传统教研的时空。

美国教育部在1996年到2008年间通过对高等教育中开展的实证研究数据进行元分析,发现:与单纯的课堂面授教学、单纯的远程在线学习相比,混合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柯蒂斯・邦克在接受中国记者访问时谈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教育资源的不断积累,混合学习模式的潜能在不断增加。归纳和总结混合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设计和开发混合学习互动和课程,提高混合学习的有效性将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要点之一。相信如我们的预期,在未来的十到十五年内,混合学习将在全世界地区蓬勃地开展起来。我们需要做好准备,让它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我国,教育网站建设与网络研修模式探索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每走一步都需要实实在在的教育创新,只有契合教师专业发展新需求的网络研修平台才有生命力。目前,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依研修组织、研修成员、研修方式、研修时间等要素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种:

一、集中的远程培训――短期统一规划的研修

自2006年起,教育部几乎每年都直接组织或委托机构组织上万人、甚至十万人同时在线的短期密集型远程专项培训。

以”国培计划――2011”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为例,它构建了由教育

部项目领导小组―教育部项目办―项目执行机构―省级项目办―区县项目办―学员所在学校组成的管理体系。确保责任到人,管理到位,政策保障和激励措施的落实。

二、区域网上研修社区――针对教师群体的常态研修

以鸡西市教育研修网为例,借助教师网上研修平台,由区县级教学教研或教师培训机构牵头,组织、管理、设计,开展正对区域教师这一固定群体的常态研修。

三、教师教育博客群――针对教师个体的日常反思

教师教育博客以鸡西市教育研修网为依托,教师自发注册使用,自主管理。

以个人博客为基础,不同学科背景、兴趣爱好的教师通过网站的社会互联功能逐渐形成博客群或圈子。

大规模远程培训是解决教师工学矛盾,促进教师在职学习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提高中西部地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和第三种混合式研修方式,即区域网上研修社区和教师博客群均是针对

教师的日常研修,但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通过与调动各方力量,开展有组织的教师群体研修,形成区校联动、网上网下结合、教研培训结合。后者侧重于激发教师的自主意识和主体精神,教师自发开展个体反思与学习,通过丰富的个体逐渐形成有活力和特色的“社区”或“圈子”。

未来,后两种混合式研修模式必然走向融合。一方面,有组织的群体研修中,个人反思与学习是群体互动交流与共享的基础;另一方面,在个人反思与学习中,也需要核心和骨干发挥组织与引领作用,这就需要区域教研和培训力量的参与。

在未来的混合模式研修中,由教研员组织的研修活动依然是教师专业学习的主要方式。为适应教师成人学习的需要,教研员的研修模式也将发生重大转变:

1、由面对面的活动形式转变为面对面与在线研修的融合。

2、由注重研究考试、学进度、集体备课、听评课、教学竞赛转变为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具有成效性。

3、由组织者,权威的角色转变为活动主要组织者,促进者,和教师共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教师学习的促进者。

4、由关注认知与技能,缺乏有效互动和情感交流向关注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的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学习动机的产生。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营造开放、宽松、相互尊重的网上交流环境转变。

线上教学组织形式篇6

1、知识的整合。

课程整合应说明知识组织与知识运用的原理,当面对问题时,通常不会只是想到某个领域的知识,而是超越科学的界线,寻求适当的知识组合来解决问题。知识的整合是将知识置与对学生有意义的环境中,与其生产、生活经验相联系,这种知识是动态的工具,有助于提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验的整合。

教育者从经验中形成理念与价值观,通过对经验的反省学习,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经验的整合,一方面将新经验整合到学生的意识框架中,一方面通过整和过去的经验使学生适应新的环境。经验的整合旨在组织课程经验与知识,使学生易于学习并形成相关的意识框架。

3、课程整合的组织形式。

1)相关课程:将两门或多门课程进行联系,使得学生在学习某一课程时得以增强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如数控技术的概念与数学的概念有相关的内容;如学习某一加工的工艺问题时引发对该领域材料的研究,而该领域材料的学习又可引发对该材料工艺问题的探讨,这样可避免课程的人为分科。

2)多科整合课程:将具有共同学科属性或同类知识形式的内容加以整合的一种组织结构,以解决将知识分割成各自独立科目的弊端。多科整合的目的在于复员知识的原貌,减少学习内容或技能的重迭现象,使具有共同知识性质的学科之间相互关联并得到应用。

3)科技整合课程:将两门以上的学科融合为某一学习领域,结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语言与观点,针对共同主题、事件或经验进行探讨。如数控加工工艺与计算机教学的整合;要让学生从数控加工中了解计算机,知道数控的发展是与计算机不可分割。

4)跨科整合课程:联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领域,以其中一种学科的研究方法、观点来探索、描述或解释所联系的学科,如数学、制图、金属材料、计算机等。

二、课程整合的目的

目前机电类高职院校均开设软件应用课程,如我院在高职、中专教学的相关专业中设置了autoCaD、master-Cam等课程,其中对CaD课程整合的目的在于构建以三维立体造型为主、二维投影绘图为辅的课程教学体系,将CaD课程中彼此分割的教学内容加以妥善地安排,以取得更密切的关联,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曲面造型和实体造型的差异和方法,不同CaD软件间的数踞交换与实现方式及二维工程图形的生成方法。通过以上对CaD课程整合目的说明可看出课程整合对新高职教育能源的总和有一定的作用;它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一职多专,而且综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现了新高职的教育目的——培养既有基础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新一代的技术工人。

三、课程整合的实施

1、课程整合的组织形态概述。

课程整合是将三门以上课程进行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某一课程时得以增强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学习。

1)课程组织原则:可以分为垂直组织原则和水平组织原则。前者是对课程内容学习先后次序的安排,通常着重某一学科领域逻辑的继续、顺序与衔接;后者是指跨越课程领域的整合,目的是使课程的内容取得相互关联或合为一体,强调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整体。转贴于

2)组织要素与组织中心:是指课程教师选择一个主题或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可以是一项操作技能;在考虑各种组织要素后设计的某项实验等则构成了组织中心。组织要素是组织中心的构成条件与素材,组织中心是课程整合设计与运作的重要环节。

3)组织中心的整合方式:寻求课程整合而采用组织中心作为课程设计有以下一些组织方式:一是以本学科内已有的论题作为组织中心;二是以学生专业上的难点问题作为组织中心;三是以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操作技术为论题作为组织中心。

2、课程整合的实施步骤。

1)确定课程整合的合理模式和主题。教师在课程整合实施时应以自己学科的观点来发展课程,在某一主题下确定自己学科领域的定位,以发展课程与教学策略,并允许其它学科纳入课程实际中。当教师发现还有许多其它学科内容可用来探讨同一主题时,学科间的差异可通过沟通来逐渐减少,学科间的联系围绕在共同的主题下,教师以学习活动为优先,打破科目的界限。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所采取的课程整合模式来选择主题。课程整合采用科际整合单元模式,其目的在于结合众课程的观点,注重一个主题或问题的探讨,以使学生在探索主题事件时能了解课程之间的联系。例如CaD课程中的几大主题是二维工程图形绘制、三维立体造型、CaD图形数据交换等。该模式适用与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加以调整。

2)撰写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活动以CaD课程整合为例:

(1)二维平面图形绘制单元教学计划:包括auto-CaD中的二维图形绘制与编辑的使用,尺寸约束与参数化图形设计。

(2)三维实体造型单元教学计划:包括auto-CaD三维实体造型,主要包括单一形体的拉伸与旋转造型、并布尔运算生成复杂形体;(3)三维曲线曲面造型单元教学计划:包括master-Cam三维曲线曲面造型。

以上三个单元教学中将两个软件中命令用法对比分析与介绍,使学生掌握不同应用软件中平面、曲面图形绘制与编辑操作的异同点。

(4)CaD应用软件数据交换单元教学计划:包括autoCaD、master-Cam两种软件间通过DXF、iGeS图形格式实现数据交换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5)二维工程图形生成单元教学计划:包括auto-CaD二维工程图样各种参数设置、多视图生成作法,

(6)CaD反求工程单元教学计划:包括实体零件关键数据的测量;零件的三维造型设计。该单元教学计划通过课程设计方式实施。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根据专业的不同要求有側重地调整教学方案。课程整合本身并非目的,它是达成教学目的一种手段,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最终决定者,只有教师真正理解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困难之所在。应当强化教师本身就是课程整合的研究者的观念,只有当教师投身于课程整合与课程设计时,课程整合的目的才能最终落实到教学中。这就好比用线穿珠子,课程整合像一根线,各个学科就像珠子,教师就是这个活动的主持人。

3、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针对整个课程系统,从课程计划到实现所有流程进行的价值判断。课程评价使教师能发现课程实施每一阶段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教师寻求解决的策略,了解课程目的达到的程度。

线上教学组织形式篇7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工程材料;组织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内容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术语[1],大多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学习时感到比较费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绪论入手、实例着手、启发举手、教师动手、学生练手”的“五手”方略,使课程的学习效果得到较好的提高。随着工程材料课改的推进[2],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工程材料课堂教学中。

一、工程材料“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问题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和活动形式[3]。工程材料学科“问题式教学”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策略,使原有的工程材料知识经验、技能结构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教学行为[4]。

二、《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必要性

《机械工程材料》是一门以机械工程应用为背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内容头绪多,涉及材料微观结构、材料性能、材料应用、新型工程材料及金属学与热处理工艺等,学生负担重[5];概念、名词术语繁多学生容易混淆;原理规律多,理论计算少(除利用杠杆定律计算平衡相的成分、重量百分比外,基本没有计算的内容),学生不适应;大量涉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内容抽象、繁杂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过于拘束于传统材料科学的理论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在较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膨胀与有限学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6];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压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进而使之失去学习兴趣[7]。

“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材料,而不是以传统教材为中心。打个比喻说,带着学生看相同的风景时,看的方式变了,看的顺序变了,学生能找到新鲜感,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的主观学习动机,又能从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使复习课不在枯燥无味!

三、《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组织和结构决定性能,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改变”这一理念。做到分合相继,变分散为集中。如在讲解晶体结构部分时,从三个常见的晶体结构,联系到钢的同素异构转变,再引申到钢在常温、高温的性能(塑形)比较。这样,将一个抽象的理论(组织)与常识性的实际(性能)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组织”的重要性,激起学生对“组织”研究的兴趣,实际上也是教会了学生研究材料的方法。因此,《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式教学”的主线以“组织决定性能,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这一理念。“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框图如图1所示(以参考文献3为分析对象)。在图1中,包括四部分,(1)组织结构主要有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五章内容,组织结构决定性能;(2)材料性能主要有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改变;(3)组织改变主要内容第六章和第十三章,主要讲热处理和表面技术;(4)材料的选用主要内容为第十四章,材料选用主要由前面三部分决定。通过这个线索,可以将《工程材料》问题连接起来。

图1实施策略框图

“一条主线、两张基本图、三种材料性能与应用、四种热处理”材料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金相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贯穿于本篇各章节之中。一条线即材料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金相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材料成分不同,性能必然不同,成分相同,采取不同的工艺手段,也可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金相组织,从而改变材料性能。这些关系可通过下述两问题的展开,利用表格的形式而加以论证。

两张基本图即铁碳合金相图和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分别简写为Fe-Fe3C相图和“C”曲线)。可从不同角度出发以下面三种形式给出,让学生填写。(1)给出钢号、温度,确定组织;(2)给出钢号、组织,确定处理温度;(3)给出处理温度、组织,判断钢号。

三种材料性能与应用即钢、铸铁和有色金属的性能与应用。工程材料篇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掌握各种材料的特点以及合理选用。合理选材的关键在于钢种的判断,也即牌号的记忆,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碳钢、铸铁、有色金属的牌号都有明显的特点,易于记忆。但合金钢因其性能各异,类别较多,易于混淆。因此,必须找出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先看含碳量范围,再看合金元素种类及含量。

四种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热处理中最常见的四种方法。它集中体现了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及热处理方法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这一深刻哲理,热处理的三个阶段是加热、保温和冷却,其内部组织结构变化就是在这三个阶段中完成的。运用两张图,可确定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变化,根据组织,就可知该种热处理的用途。“四把火”的特点及应用如表3所示。

通过“组织和结构决定性能,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改变”这一主线,结合以上个表与图,可以将《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组织起来,解决《机械工程材料》教学中繁杂、抽象的难题,提高教学效率。每一门学科最主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属于本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学科魅力,让学生为之陶醉,这是教学希望实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叶宏,李晖,郑章耕.《工程材料》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4):97-98.

[2]于艳丽,胡凤翔.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3]王章忠.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第二版.

[4]王章忠,张祖凤.《工程材料》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04,(1):57-59.

[5]魏德强,王荣,薛兴,恽志东.《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29(4):183-185.

线上教学组织形式篇8

根据公司文件精神,按照矿党委的统一部署,运搬工区迅速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及全体职工进行深入的学习,特别是党员干部走在前。确保在为民服务、改进作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我矿安全生产夯实基础。现将前阶段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工作。

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十八大精神,组织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紧紧抓住党的群众路线的主题,制定了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撰写体会、讨论交流等形式组织学习,激发运搬工区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投入到此次活动的氛围。将群众路线的主题落到实处。

二、严密组织,主题明确,提高学习成效。

把上党课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等形式开展党课教育,充分利用“三会一课”进行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矿有关文件、和刘云山、赵乐际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开展学习新党章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认真学习贯彻华润集团“三个不能丢”、“两个牢记”和“经理人行为准则新24条”,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等。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习,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三、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学习体会。

采取召开座谈会、心得体会交流会、理论学习讨论会等方式,相互交流,促进学习。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找准了在执行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问题引路深化学习,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活化了学习方式,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采取集中学习、指导网络自学、上党课、知识相互问答等方式活化学习。组织了党员干部职工相互交流、参观、学习,推动学习群众路线、贯彻群众路线,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开展了以此为契机,如可开展好安全生产工作大讨论,人人都发言,人人有总结,增强干部职工安全工作的自觉性。

四、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深剖问题根源,确保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效。

结合目前工作实际情况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照上级要求,查找自身在执行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查摆问题目标清晰化、内容具体化、标准细致化、活动程序化。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镜子,照思想、照工作、照纪律、照作风,找准找全问题。在工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职工之间谈心交心指问题活动,通过交流谈心,诚恳地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表现,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共同查摆问题。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在前一阶段的活动中,组织学习还存在着工作进展不够平衡、创新力度不够大、工作亮点不够多、提要求多抓落实少、征求意见深度广度不够等问题。

线上教学组织形式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习;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模式;校本化

一、思想政治在线学习校本化建设的背景

(一)加强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1.国家对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育人的要求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同时强调:“要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2.国家对教师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组织党员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二)高校教师队伍传统思想政治学习遇到的问题传统的党员学习主要安排在组织生活时的集中学习,学习者“被安排在统一的时间和地点,按照统一的学习计划和进度,学习统一的内容和专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学习过程易于掌控,可以当面开展交流互动,学习中的问题便于当面解决”[1]。但在新形势下传统的集中学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工学矛盾突出集中学习需要保证支部大部分党员同志有空的时候才能开展,教师们在日趋紧张的工作之余很难保证较高的学习出勤率。2.个性化不足,被动学习情况突出集中学习主要通过集体研读、讨论、讲座等形式开展,党员同志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自定义学习节奏,从而可能导致党员同志们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临时性也会导致讨论不够深入。3.过程监督以及事后反馈不足传统集中学习虽然有利于当面开展交流互动,但大部分情况下由于互动双方的不对等,很难进行深入的互动,而且无法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很好的记录和评价。

(三)网络学习平台的互动和开放优势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有着明显的优势:1.网络学习可以缓解党员的工学矛盾。学习平台为党员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条件,打破时空地域的限制,让学习变为开放的、自由的和灵活的[2]。2.网络学习可以让党员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党员可以根据需求选修学习内容,满足党员个性化和差别化的需求,从而提高党员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党员开展自主学习,营造学习型党员教师队伍的氛围。3.网络学习可以提高管理者对学习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学习平台提供强大的学习情况统计和分析功能,能快捷有效地实施学习过程性评价[3]。我校2015年底依托Blackboard搭建了校内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大夏学堂”。该平台集课程创建、资源建设、交流互动、统计评测、资源管理、社区学习和移动学习于一体,基本包涵了开展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网络支持服务,如课程资源的建设、论坛、公告、作业与测验、评价与反馈等。本文主要探索利用“大夏学堂”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学习的可行性,通过学习资源的校本化建设,拓展教师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二、思想政治在线学习校本化建设的实践

(一)确定利用在线课程平台确定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大夏学堂”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当前利用网络平台或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发现其大体有以下几种尝试:首先,最简单的只是将学习的材料数字化和网络化,主要关注学习资源的提供,从最开始的党建网站到微党课[4]再到“两微”平台(微信和微博平台)[5]。其次,建设学习平台实现多功能、多样化、多通道的体验式学习,从自建平台[6]到mooC在线学习平台[7]的使用。最后,探索翻转课堂[8],从关注线上学习到同时关注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根据“大夏学堂”在线学习平台的特点,结合2017年暑假教务处招办支部通过网络形式开展“将改革进行到底”和“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尝试,我们确定了线上学习、线下研讨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二)规划确定校本化学习具体内容和互动环节根据国家和学校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与当前学习重点,我们将试点学习的内容主题选定为“师德师风和思政育人”,经过资料的搜集、讨论和筛选,重点提供相关文件和案例供党员们学习,其中师德师风文件9个,如《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钟扬等同志案例7个,并附《全国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思政育人文件7个,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另附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课程思政案例。同时设定互动内容如下:“通过师德师风、思政育人的学习,加强日常的观察和反思,结合个人的实际工作,分享工作中的相关案例,或提出工作中与师德师风教育和思政育人相关的工作。”

(三)组织线下的配套研讨和实践活动根据“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的学习内容,专门组织了五场配套的线下研讨和实践活动,包括“把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学生事务管理全过程”“重读《共产党宣言》感悟真理力量”“学习冯契、钟扬等人的先进事迹与精神的活动”“弄懂‘通识教育’,学做博雅管理者”“行走上海听党史”。同时林**、张**两位党员为实践“三全育人”,主动担任学校孟宪承书院兼职班主任。通过线上学习、线下研讨和实践,教师们充分感悟和体验了“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的学习内容。

(四)党员同志们学习效果反馈线上学习内容确定后组织教务处党员自由选择时间进行线上学习。教务处党支部共有党员20人,平均每个党员在线学习时长1.26个小时,学习内容点击次数278次,提交学习体会或案例分享23个,总体上充分利用了党员们的零散时间有效地开展了本专题的学习。为了了解党员同志学习的效果和对线上学习方式的认同度和满意度,特对全体党员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共收到18份有效问卷。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第一,94.44%的党员同志认为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学习,学习效果是好的(其中44.44%为非常好)。第二,94.44%的党员同志喜欢这种线上学习方式(其中38.89%为非常喜欢),88.89%的党员同志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其中有16.67%的党员同志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能自主学习拓展延伸内容),党员同志认为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学习的优势包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100%的党员同志认为)、可以获得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88.89%的党员同志认为)和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61.11%的党员同志认为)。第三,党员同志认为通过平台学习最主要的困难是缺乏组织生活集中学习的学习氛围(61.11%的党员同志认为)。第四,让党员同志选择倾向的党员学习教育的方式时,77.77%的党员同志选择的是组织生活集中学习+网络在线学习+纯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以组织生活集中学习为主的占44.44%,以网络在线学习为主的占33.33%,其中还有16.67%的党员同志选择单纯的网络在线学习方式(通过登陆学习平台学习党组织提供的学习材料,线上完成作业,在线进行交流和讨论)。第五,对于在线党员教育学习方式的建议,党员同志们主要提出“增加党员线上有针对性的交流互动(4人)”“提供更丰富、多元的资源(4人)”“采用混合式,在线学习的同时,增加与实践的结合,增加线下的互动交流(4人)”。总体上党员同志学习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其对线上学习方式还是认同和满意的。(五)该方式推广应用的可能性调研探索利用“大夏学堂”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学习的可行性和效果,其目的还是希望能够推广这种方式,解决传统党员教育学习中的困难。为此,我们对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光华书院的12名教师党员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对收集回来的访谈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我们发现:第一,目前党员教育学习平均每月至少2次,主要还是采用集中组织生活学习的方式,只有3名党员同志有线上学习的经历,但只是在网上看个别视频或阅读部分材料,未通过专门的学习平台来进行。第二,目前完成党员教育学习任务的困难主要是时间需要和工作错开、学习的内容生动性不够。第三,被访的所有党员同志均表示愿意通过线上开展党员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目前线下的交流讨论还是比较多的,他们也表示如果开展线上学习,会更积极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第四,提到集中学习方式的优劣势,被访党员指出线上学习时间和地点更方便,可以自行安排,大家可以互相监督讨论,而集中学习更有气氛、更生动直观。第五,谈到对开展线上学习的建议,被访党员提到可以穿插在面对面集中学习之间,尽量不要全采用在线活动,同时建议可以多些模范视频。第六,谈到党员常态化学习倾向的学习方式,被访党员中1名觉得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影响不大,1名觉得还是集中学习较好,10名觉得可以尝试线上的方式,但建议线下可以采用针对性的交流、做汇报、做演讲、做活动的方式与线上学习互补。

三、思想政治在线学习校本化建设实践的反思和启示

思想政治在线学习校本化能很好地解决党员们的工学矛盾,打破时空地域的限制,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和自由,能有效地提高党员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效率。虽然我们应用样本较少,对推广应用的可能性也只是在很小范围内进行了调查,但在实践中我们还是发现了如下问题。

(一)学习内容整理是一个挑战问卷反馈中有88.89%的党员同志认为使用线上学习的优势是可以获得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同样在对目前线上学习的建议中有4名党员同志提出希望提供更丰富、多元的资源。但从我们整理的师德师风和思政育人两个主题的学习资源实践来看,我们很难满足全面、丰富、多元、针对性强,还要照顾个性化需求的要求。首先,全面、丰富、多元的资源很难搜集;其次,全面、丰富、多元某种程度上和针对性强是矛盾的,和减轻党员同志从网络信息的大海中去自己挑选学习资源的负担是违背的。因此,我们整理的师德师风和思政育人的学习资源难免不够专业,不成体系,很难适应个性化的需求。

(二)线上学习氛围的营造是第二大挑战问卷反馈中61.11%的党员同志认为通过平台学习最主要的困难是缺乏组织生活集中学习的学习氛围,对其他党支部党员访谈中也有提到集中学习更有气氛、更生动直观。我们虽然对学习资源进行了精挑细选,同时还安排了案例分享和反思的环节,但在线学习时党员同志明显缺乏投入感和归属感,通过文字去看别人的分享和反思还是相对呆板和生硬的。

线上教学组织形式篇10

关键词:合作学习相互促进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且主动全面的发展。

一、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

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二是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等。三是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之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四是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依赖学生自己完成,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完成的。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都应该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习惯。同时通过评价,有效地促进合作向正常的轨道发展。

二、合作学习方法的选择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有时又是一种独立的、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问题都通过学生去合作完成,那么何时让学生合作完成,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呢?笔者认为学生合作学习一般适合于这样两种情形:一是所涉及的问题的难度教大(如探究型问题),不通过合作学习难于完成;二是所涉及的问题对学生的认知上是互补型的,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认知上得到互补。为此,教师必须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好合作讨论的问题。

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用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重要问题。围绕重点内容的得出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针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设计一些讨论题,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为生动、具体,从而使知识成为思维的必然结果。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函数”时,函数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可设计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⑴给出分别以图、式、表来表示的三个实例,让学生判断其中一个变量能否看作另一个变量的函数;⑵给出反映某实例中两个变量的图象,先让学生填表,再判断其中的函数关系;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并判断其中的函数关系;⑷回顾七年级下册中的各个问题,判断其中的函数关系。

通过合作交流,顺利地突破难点,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更准确,更透彻了,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2.新旧知识迁移时用合作交流

不少知识在内容或形式上有相似之处,若能使学生将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或思维方式迁移到新知识上去,学生更具有探究新知的欲望。此时,如果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去交流,可驱动学生的思维并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学习“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可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交流:⑴直线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公共点的个数、d和r之间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呢?⑵圆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呢?是否也可以用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呢?⑶观察两个圆形模型的相对运动:①两个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有何变化?圆上其他点的位置是怎样的?②涉及到哪些量?③在每个位置时,公共点的个数和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

通过交流,学生将已知的内容很自然地迁移到未知的内容上去,起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而且使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致,学得牢固,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依赖于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

3.解惑释疑用合作交流

解惑释疑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小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密集性。例如在学完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后,许多学生还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为此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回答:⑴切线有哪几种判定方法?⑵切线有哪些性质?⑶将切线的性质定理及其两个推论概括成一句话;⑷有哪些常用的辅助线?分别举例说明。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学生对切线的认识更清楚,更完整了,这也标志着本节知识的融会贯通。

4.解决探究型问题时用合作交流

探究型问题的难度教大,不通过合作学习难于完成或者得不到比较完整的结果。这时候学生迫切希望得到协作,此时安排合作学习,学生定会全身心地投入。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角平分线”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怎样找一个角的平分线?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通过合作,学生想出了好多方法:①折纸;②用量角器;③用圆规去找。通过探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5.矫正错误用合作交流

教学中难免有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产生偏差,此时,若能抓住这类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组织交流,然后有针对性地矫正错误,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由学生自主纠错并探索得出的结论显然比教师的直接灌输更有意义,多了一次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的机会。同时,通过学生自主更正错解,可深化知识,增强了辨别是非、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三、组织学生合作学生的几个注意点

1.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合作小组”;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要使得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提出的问题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