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翻转课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4:31

对外汉语翻转课堂篇1

“翻转课堂”(FlippingClassroom)是近年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应用范围已经从数理学科扩展到文理各科,从中小学教育延伸至高等教育,对外汉语教学也开始积极尝试“翻转课堂”。

一、概述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总的来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是:综合化、科学化、社会化、情感化、网络化。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正在使各个学科更新迭代,对外汉语自然也不例外。

“翻转课堂”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产生和迅速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模式。2011年,《环球邮报》将其评价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简而言之,“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一般教学流程的“翻转”: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一般是课上教师讲授,课下学生自行完成作业;翻转课堂则是课前学生通过讲授视频自行学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在中国,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从2013年开始升温。学者们百家争鸣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普遍共识――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翻转课堂基本流程图

(二)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原来课堂讲授的内容通过网络技术在课前完成,在不减少基本知识传递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翻转课堂顺应了当今教育信息化的大潮流,符合现代人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构建更好的师生关系。第三,翻转课堂应用的发展空间包括:微课质量的提升、微课等教学内容载体的强化、课堂活动和本真问题设计的深入、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的改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等。第四,翻转课堂有其需要克服的限制条件包括:网络教学环境的支撑问题、学生的自觉性问题、优质教学资源的不足问题、教师的教育思想等。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对外汉语的实践和研究基础

“翻转课堂”在国内兴起之前,对外汉语教学已有一定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平台方面:目前全球具有远程教学功能的对外汉语教学网站和汉语学习平台数共计有40多个,如“网络孔子学院”、“HelloChinese”、“e-Chinese中文网”等。资源方面:从教材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对外汉语教材,一般是纸质书配以CD的形式,有的教材还引入了发音笔技术,如《汉语900句》;从其他辅助学习的内容来看,自“慕课元年”之后,对外汉语教学的网络视频资源愈发丰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在CoURSeRa和eDX上的系列慕课,此外还有新概念汉语(http://)、中文大师(http:///)等。工具方面:能辅助汉语教学的专门软件还处在自发研制的阶段,比较成熟的有《中文助教》《汉语拼音教程》等;为移动终端设计的app不少,其中pleco独占鳌头。所以说,对外汉语要进行“翻转课堂”的实验,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是,跟其他外语特别是英语教学相比,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在“翻转课堂”方面的尝试和研究显得非常有限。令人欣慰的是,还是有不少学者和教师在重重困难中,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郑艳群从宏观上关注对外汉语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为教研者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视野。孙瑞、白迪迪、昌敬惠将“翻转课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用实验和数据证明新的教学模式与对外汉语教学的适应程度。焦晓霞、龙藜通过案例介绍了对外汉语翻转课堂的具体操作。叶华利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北美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为国内同仁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还介绍了不少国外优秀的汉语学习资源。陈海芳强调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章欣认为任务教学法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非常契合。

这些论文普遍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对立起来,可是“传统课堂”具体采用了哪种教学法,并没有进行专门的解释。不同教学法的教学手段和效果是非常不一样的,比如,听说法的开口率就远远高于翻译法。更不合适的是,很多研究者默认“传统课堂”采用的是填鸭式的讲授法,事实上,不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也是被诟病的。从统计的角度来说,要计算“翻转课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就要尽量减少变量――实验的对比组应采用相同的教学法。但实际操作时,即便是同一位老师,在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时,也会改变教学策略;如果是这样,那么翻转课堂带来的统计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教学法的改变。所以,教学模式的改变是形式,更重要的是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另外,翻转课堂增加了课前预习时间,即便不用统计方法进行计算,也能料到学生学习成绩会提高。

二、可行性分析

语言教学先天地跟“翻转课堂”合拍。没有人会否认,语言课堂的教学理想是让学生的练习时间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开口率。事实上,对外汉语快速发展的这些年,已经采用了不少强化学生练习、师生互动的教学法,“翻转课堂”则能够进一步减少教师“填鸭”的时间,增加学生课堂活动的机会。

(一)从学科特征、师生特点、教学硬件进行分析

对外汉语具有较为鲜明的学科特点,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对外汉语,有突出的优势,比如,学科因陈守旧思想较少、教师队伍年轻、学生思维活跃、班级规模不大等;也有明显的短板,比如,缺乏学分机制的约束而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网络教学环境一般等。不过,大多数困难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得到解决或缓解。

留学生大多没有学分机制的约束,对留学生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如何保证学生课前会学习教学视频。我们采用的对策是――第一,控制教学视频的时间,最好在五分钟以内,不超过十分钟。第二,课堂的前五分钟设置小测验,测试学生课前学习效果,记分制度中专录“小测验”这一条,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十。

现成可用的优质教学资源不足。语言教学跟其他学科不同,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教科书安排的语法、词汇的教学顺序是不同的。所以,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往往不能直接拿来使用;比如一个语法点的视频,举例时用的词汇有很多是学生没有学过的,那就无效了;汉语水平越低,这个问题越突出。我们的对策是――自己制作视频。出于对教师精力和成本的考虑,建议使用手写板、课件、录屏的方法。即便如此,制作简单的成系统的视频依旧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而对外汉语教师大多课时比较多,这需要相关政策相关部门的支持,更需要教师的奉献精神。

(二)从课程设置、教学法进行分析

各高校基本按照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设置课型,每种课型都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总的来说,各种课型都可以将语言点讲解部分(鉴于多数对外汉语教材以语言点特别是语法为中心进行编排)放到课前教学视频当中,这样就增加了课堂练习的时间,从而使得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有可能变得更加丰富,教师也能更加集中地关注学生某方面能力的特训。比如听说课,因为不需要讲解,可以直接设计辩论、演讲、讨论、对话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和引导学生使用新的语法;读写课则因为翻转课堂的使用,减少了听说的时间,增加了阅读、写作、书写的时间,有利于专项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行观照,中高级班跟初级班的翻转内容有一定差别。初级班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的发音和语法基础、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一定量的词汇储备。中高级班学生语言水平高,已经学会了汉语常用的基础语法结构,他们要学习和训练的是更加微观的语法词汇使用规则和更加宏观的篇章表达能力。因此,课前视频的内容除了语言点以外,初级班还要想办法把生词记忆部分设计到课前预习中,高级班则要更加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境。

就教学法和教学流派而言,教无定法,各种教学法也在实践使用中融会贯通。总的来说,听说法、任务法、游戏化学习是探讨“翻转课堂”的语言教学者和研究者所推崇的。因为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开口率和学习动机相对较高,“翻转课堂”则进一步降低了教师的开口率,丰富了课堂活动时间。

三、实证研究

我们在初级综合课和高级口语课进行过成系列的“翻转课堂”实践――其中,初级综合课只在每学期初就语音入门、汉字入门进行翻转;高级口语课则是每四周一次翻转课堂。初级语音入门和汉字入门做过两轮实践,高级班口语课做过一轮实践。初级语音入门和汉字入门使用的教材是《成功之路:入门篇》,高级口语使用的教材是《发展汉语・高级口语Ⅰ(第二版)》。师生交流的平台是微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微信群。学生可以单线跟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也可以在微信群里沟通和讨论。

(一)初级上语音入门

语音入门共24课时,每课时45分钟。我们一共制作了19个汉语语音入门的微视频,都上传到网上(/home/wenjing-lee)。每个微视频的时长基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大部分是6到8分钟。全部采用录屏结合手写板、powerpoint外加语音旁白录制,类似可汗学院的风格,使用的软件包括SmoothDraw、会声会影、屏幕录像专家、office。课程内容除了一般的发音知识讲解,还加入了发音器官剖面动画和真人发音口型录像。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象是汉语零基础的成人留学生,有基础的学生也能通过这些视频纠正发音。我们认为,教学对象是成人,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标准的发音基础,有必要给学生讲解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理论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简单模仿教师发音。汉语语音入门课很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这部分内容需要用英语讲授,占用了大量课堂操练时间,因此,我们通过微视频将这部分讲授内容前移至课前预习当中。课堂上,教师先用五分钟左右进行小测验,然后通过点唱、合唱、对话等形式直接操练,在需要的时候给学生纠音。

语音入门课进行的“翻转课堂”是我们做的几类实验中最为成功的。

采用翻转课堂以后,讲解时间只需要原来的一半,并且这部分时间几乎全部被前移至课前预习,课堂操练的时间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第二,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板书、画图、操作电脑、打手势、示范、走动等,即便非常有经验的教师,虽不至于手忙脚乱,但花费的时间远多于流畅地集成了多种元素的教学视频。这些时间也被节省出来,增加了学生开口的机会。第三,教学视频页面干净、节奏紧凑,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而传统课堂中,教师点击鼠标、播放动画、写板书等时间都是学生开小差的时间。第四,有利于分层教学――对于学习动机强、自我要求高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课前学习视频、课上教师操练,习得准确的汉语基础发音;由于是语音入门阶段,对于学习动机差、自我要求低的学生,他们可以简单模仿教师的发音,没有提前看视频也能够跟上进度,只是发音不够准确。第五,能够有效帮助缺课学生。语音入门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一般放在开学最初的一两周内。但是留学生常常由于签证等各种原因错过课堂教学,“翻转课堂”的微视频能够帮助他们跟上进度,这也正是“翻转课堂”在“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parkHighSchool)起源时,教师的初衷所在。

(二)初级上汉字入门

汉字入门课共8课时,每课时45分钟。我们一共制作了6个汉字入门的微视频,也挂在网上(/home/wenjing-lee)。采用录屏结合手写板、powerpoint外加语音旁白录制,使用的软件包括SmoothDraw、会声会影、屏幕录像专家、office。课程内容包括笔画、结构、偏旁、造字法等基础的汉字知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给已经习得了拼音基础知识,能够认读拼音的成人留学生观看的。当然,有汉语基础的留学生也可以通过视频从宏观上再次理解汉字。汉字入门课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作为入门课,学生没有汉语基础,没有办法通过汉语来解释复杂的汉字知识,教师不得不使用英文进行讲解,这占用了大量课堂教学时间,甚至于不得不“满堂灌”,留给学生练习汉字的时间极少,往往需要放在作业中去,但学生在刚开始书写汉字时,非常需要教师的监督和帮助,因为他们很可能把汉字当作画画,缺乏正确的笔顺、笔序观念,而笔顺、笔序在学生递交上来的成品作业中很难被发现正确与否。翻转课堂能改变这个困境,学生在课前基本理解了汉字的基础知识,课堂上,学生自行练习书写汉字,教师则通过巡场观察学生有无错误,及时纠正。

通过对非汉字圈、完全没有汉字基础的留学生进行观察和对比,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包括:第一,实验班的学生的书写习惯比非实验班好。第二,学生的书写速度比非实验班快。第三,有利于因材施教――日韩等汉字圈的学生基本不需要学习汉字基础这部分,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强化听说能力;非汉字圈的学生则需要非常认真地对待这部分内容。第四,能够帮助缺课学生补课。

汉字入门的“翻转课堂”实践没有语音入门成功,教学效果不如语音入门,学生的认可度也不如语音入门,汉字入门的视频在“土豆网”上的点播次数也远低于语音入门的视频。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第一,汉字入门的视频在趣味性和形象性方面有待改进。这些视频的制作先于语音入门的视频,是笔者最早做出来的一部分视频,技术水平较低,节奏把握较差,情绪渲染不到位。事实上,对外国人来说,汉字是汉语乃至中国文化中最有艺术性和神秘感的部分,这些视频没有把这些精髓的部分表达出来,没能成功地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如果重新制作这部分的视频,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点是通过形象有趣的图画、汉字演变动态视频、故事等,来降低学生对汉字的恐惧程度,提升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记忆重要偏旁。不过,要把汉字的美感艺术地在微视频中表达出来,恐怕需要借力相关技术人员和书画相关专业的教师,制作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都比较高。第二,视频时间多在10到15分钟,过长。第三,视频节奏太快,没有在视频中给学生预留跟练书写汉字的时间。

(三)高级口语

高级口语课每四周进行一次翻转课堂,共4次16课时,每课时45分钟。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具有HSK五级及以上水平的学生,给他们训练的重点不是日常交流,而是自如地使用汉语成篇章地富于逻辑地表达复杂深刻的想法。课堂练习方式基本是讨论、辩论、演讲等篇章表达形式。传统课堂的做法把阅读材料、听力材料都放在课堂上,占用了学生练习口语的时间,翻转课堂将背景材料全部放到了课前,能够有效改善这个局面。我们没有为高级口语自制视频,而是从网络上寻找了跟主题相关的新闻、纪录片等视频资源。这些资源让他们接触到活生生的实境汉语,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汉语口语地道化。

在高级口语课中引入翻转课堂,最成功之处在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反映看视频比看书更有意思,也更真实,看懂了学通了以后更有成就感。当然还有预习时间最大化、课堂练习口语的时间增多等翻转课堂带来的“基础效果”。

我们也从实践中获得了一些经验教训:第一,语速快的视频特别是语速快的新闻比较难,需要反复听很多遍,因此这类视频一定要做得短小。第二,有字幕的视频比没有字幕的容易得多,因为有专门的读写课,口语课重点锻炼的是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要特别注意字幕的使用场合,建议只为难度较大的部分添加字幕。第三,我们没有拎出语言点、语法结构进行“翻转”,因为高级班的学生已经对汉语基本的语法知识相当了解了;即便碰到些许复杂的句子,教师也能用简单汉语快速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口语课,讨论话题的引入比语言点的解释更重要,课前视频要有取舍,不能试图包罗太多内容,以免学生失去耐心。

四、结语

通过实践和分析,可以看到翻转课堂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的种种可能,相信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以微课、慕课为依托,对外汉语翻转课堂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YS01224018成果之一。

注释: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http:///dz0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3]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6).

[4]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5]郑艳群.技术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创建[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2).

[6]孙瑞,孟瑞森,文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3).

[7]白迪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语文,2014,(3).

[8]昌敬惠.基于“翻转课堂”的医科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研究[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5,(2).

[9]焦晓霞,陈璐.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24).

[10]龙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J].海外华文教育,2015,(4).

[11]叶华利.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1).

[12]陈海芳,冯少中.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J],现代语文,2015,(4).

[13]章欣.基于任务的汉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2).

[14]戚洁,晁梅,高淑君.汉语拼音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翻转课堂篇2

【关键词】青少年汉语学习者时间管理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青少年汉语学习者增长迅速

近年来,随着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均得到显著提升,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也日益加深,国际社会对于汉语学习的需求也呈现迅猛增长的趋势。据报道,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学习的人数在2014年已经突破一亿。中国教育部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3年增加20,555人,增长比例为5.77%(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

伴随着汉语学习人数的增长,汉语学习者也呈现低龄化发展的态势。以美国为例,1994年美国最大的非政府性教育组织―美国大学理事会(theCollegeBoard)在为美国高中学生举办的学术水平测验考试(Scholasticassessmenttest)中增加了Satii中文测试项目。Satii学科测试(Subjecttest)旨在为申请大学的中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在某些学科方面具备特长的平台。有些大学对Satii有硬性要求,而有些大学则没有规定。Satii中文测试的测试对象是已经在美国中学修习了2~4年汉语的学生,他们可以把取得的Satii中文测试成绩作为申请大学的一项资格。Satii中文测试的设立对促进美国中学汉语教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2003年美国大学理事会决定增加美国大学预修课程(ap)中文项目。ap中文项目包括了ap中文课程和ap测试,自2006年起,全美各地中学开始设置ap中文课程,ap中文测试也已于2007年开始。随着ap中文项目的出现,全美各地中小学都纷纷开始设立汉语课程。ap中文的设立不但推动了美国中小学的汉语教学,也提高了美国中小学的汉语教学水平。近年来,美国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与日俱增,已由2005年的263所增至现在的近4000所。汉语已成为美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发展最快的语种之一,越来越多的美国青少年走进汉语课堂学习汉语。

有鉴于此,为青少年汉语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汉语言文化教育服务,已经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线教育对青少年汉语学习者的积极影响

随着互联网普及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线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学习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线教育以网络作为传播工具,教师通过最新的信息科学技术,向学生传播数字化教育内容,师生可以实现远距离互动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在线教学课件,随时随地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与传统的对外汉语教育方式相比,在线对外汉语教学也对青少年汉语学习者产生了如下积极影响:

在线对外汉语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比传统教育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线对外汉语教育搭建的教学资料库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地整合成高质量的汉语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料,并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汉语学习者面前。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地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知识的传播。青少年感知能力强,接受能力快,较之于成年学习者更能对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汉语教学资源产生学习兴趣,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线教育实现了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大大推进了教育的互动性,打破了传统教育照本宣科,学习者被动接受教育的弊端。在线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汉语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何时、何地、学习什么水平的汉语课程,汉语学习者完成了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到自主、自为学习的转变。青少年正处于从依赖父母到养成独立、自主意识的重要发展阶段,在线教育的自主性更容易被青少年汉语学习者所接受。

在线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对外汉语教学双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可以通过最新的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深入交流和语言演练,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建前所未有的动态语言学习环境,实现交互式教学。在线教育拉近了青少年学习者和教师的距离。青少年学习者习惯使用社交网络与同龄人交流,大部分青少年都是社交网络的深度使用者,在线教育也为青少年汉语学习者营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围。

在线教育实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的共享,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范围,推动了教育平等的发展。受条件限制,目前仅有少部分青少年汉语学习者可以来华接受系统的汉语教育,或者在本国得到经过专业培训的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师提供的汉语教学课程。在线对外汉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汉语全球推广所面临的师资不足的难题。只要有网络,不论青少年学习者身处何地,都可以得到高水平的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

青少年在线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青少年汉语学习者在线学习的实际情况,“中外青少年网络学习行为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深入调查在京来华留学生在线学习汉语的情况。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8份,实际收回问卷58份,有效问卷56份,有效率96.5%,调查对象为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习的青少年留学生,年龄段集中在17~24周岁,男女比率为22∶36。通过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在线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呈现以下特点:

来华青少年留学生在线学习汉语时间不足。根据我们的调查,86.1%的受访者每天在线学习汉语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在线学习的时间占总上网时间的34.5%,低于使用社交网络工具进行交流沟通的比例(37.9%)以及网络娱乐的比例(36.2%)。这说明来华青少年留学生主要把网络当作通讯和娱乐的工具,对网络的在线学习功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生在在线汉语学习时,自控能力较差。67.2%的受访者表示,在线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干扰,转而访问一些与在线学习无关的网站,打断甚至终止在线汉语学习。从男女比例来看,更多的男性受访者容易受到干扰。这反映出女性自控力较强,男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大部分青少年留学生远离家庭,学校担负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使命。68.4%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和家庭没有对他们的在线学习行为进行介入或辅导。这反映出学校还需要加大对青少年留学生的在线学习介入和引导的力度。

大部分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主要集中在查找、下载汉语学习资料、辅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准备汉语水平考试。仅有少数人利用网上的在线汉语课程或汉语教学资源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这反映出留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已经开发的成系统的对外汉语学习资源不足,大多数学习资源零散,针对性差,影响学习效果。

调查显示留学生在线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足。有45%的受访者认为和同伴一起在线学习会对学习汉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他们期望通过青少年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地带动在线学习行为,这反映出目前的在线汉语学习资源的互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查显示青少年汉语学习者更青睐视觉学习资料,与课程相关的视频以及教师授课录像是最受青少年汉语学习者欢迎的学习资料。部分受访者表示会选择在线观看中国热播的影视剧来学习新词、流行语,提高自己的汉语口语水平。这反映出较之于文本学习资源,青少年学习者愿意接受轻松、有趣、生动、直观的视觉学习资料。

青少年汉语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调控对策

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我们厘清了青少年汉语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通过时间管理、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翻转课堂等方式对青少年汉语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进行调控,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效率。

学校、家庭正确地引导青少年的在线学习活动,可有效地督促青少年学习者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学校和家庭可以根据GtD理论(Gettingthingsdone),帮助青少年学习者通过收集、整理、组织、回顾与行动五个步骤,建立起有效的在线学习时间管理系统。当学习者无法增加学习时间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史蒂芬・柯维的要事第一原则(Firstthingfirst),合理安排好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增加有效学习时间。

学校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少年留学生树立自主、自立、自为的自主学习意识,科学管理、利用好学习时间,充分发挥在线学习的自主特性,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通过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利用点滴学习时间,保持学习兴趣。所谓的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内容,并且提供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多向交流。碎片化学习是指将学习内容分割成多个碎片,学习者在零散的时间内完成对碎片的学习。

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可以有效地整合学习者琐碎的学习时间,并将零散的知识碎片拼合成完整的知识。通过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青少年汉语学习者可以有效地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随时随地学习汉语知识。此外,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将汉语学习内容分割成较小的碎片,在零散的学习时间内,学习者也可以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不受外界干扰。学习者可以重点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碎片,可以有效地控制每一个碎片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的灵活度和效率。一些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软件还可以根据语言学习者自身的情况,设置每天学习语言的时间。经过测算,使用碎片化语言学习软件“多邻国”(Duolingo)学习34小时语言所达到的水平相当于一个学期的大学语言课程。

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将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分割成一个一个的考察点碎片,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每一个考察点的教学内容再拆分成一个一个学习碎片,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推送到青少年汉语学习者的终端学习设备上。

翻转课堂能有效地解决青少年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差的问题,提高青少年学习者的参与度,同时也符合对外汉语传统的“精讲多练”原则。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又名翻转教室、颠倒教室,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会先由学习者在课下学习授课教师或其他人准备的学习内容。学习者到学校时,与老师共同完成作业,并提出问题,集体讨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翻转,并且学习者先在家中自主学习,然后到学校与老师、同学互动的教学方式也与过去完全相反,所以被称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巧妙地将原来的课前预习转变为在线学习环节,将课堂学习变成了学习者与教师的深度互动与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项措施,充分激发青少年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帮助学习者树立动机调控的意识,指导学习者保持和增强学习动机。学习者在课下在线学习的时候产生的疑惑正是推动学习者求知的最佳学习动机,可以充分激发起学习者的参与度。学习者带着问题到课堂,正好可以利用课堂的宝贵时间,向老师请教,与同学讨论。

翻转课堂的理论同对外汉语教学传统的“精讲多练”原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精讲多练”原则很好地诠释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精讲多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既重视讲的重要性,又保证足够的练习时间,把讲和练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在翻转课堂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语言点、知识点录制成“精讲”视频,上传到在线学习资料库,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精讲”视频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分散,也有利于学习者快速消化、吸收。“精讲”既是为了给学生多练留出充裕的时间,更是为了给“多练”提供详尽的指导。而“多练”则是为了让学习者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在练习中提高听、说、读、写思想基本技能。

在翻转课堂上,对外汉语教师还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课堂练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获得成功,让进步的成就感推动每一个学生继续努力练习。成就感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好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激励,会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成就感。

翻转课堂创造了大量的协作学习机会,有助于解决青少年学习者在线学习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足的问题。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Learning)采用将学生组织成团队进行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任务。小组成员的协同合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回家完成作业为辅。但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大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语言操练。翻转课堂模式,节省了课堂学习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交际机会,这既有利于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又带动起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推动了协作学习的开展。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组织学习、在线答疑等形式实时辅导学生的在线学习,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学习者通过学习取得的知识不仅仅来自于老师,良好的课堂生生互动同样也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思考。经过老师精心组织的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聊,在为学习者推送学习资料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再现课堂的生生互动,充分调动起青少年学习者的参与意识以及合作意识,主动、共享自己得到的学习资料,更好地促进在线学习。

结语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力推广和发展在线对外汉语教育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母语国优势,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数字技术手段和最新的教育理念,做好青少年留学生的学习行为调控,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线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对外汉语师资不足的情况,同时还可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对汉语的国际推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对外汉语翻转课堂篇3

[论文摘要]将翻译作为外语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促进英语学习、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首先论述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状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及策略,提高翻译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增加了句子内部汉译英考试题项,这一改革措施对重视翻译教学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笔者的工作单位在每一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中都设置了翻译试题。然而,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从学生的平时翻译作业和多次翻译考试结果来看,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翻译能力存在不足,如语篇缺乏连贯性、搭配错误、语法不通、逻辑混乱或严重存在中式表达等等,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深究起来,笔者发现,主要是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技巧欠缺造成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英语教学中,本科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培养之间缺乏协调,需要总体规划的全方位教学指导思想。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客观条件难以保证将翻译能力培养融入总体教学过程中。最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学校又不断强调科研工作,往往批改学生的翻译作业是只提供标准答案,没有试着去进一步启发学生就翻译答案的非唯一性进行辩论。

二、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翻译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到位,进而解难释疑。因为翻译的实质是两门语言代码的转换,其过程有理解、表达、校对三步,尤其需要调动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只有正确理解原文,才能谈得上表达、校对。要取得正确理解,就必须对文章的语言现象(词汇、含义、句法结构、习惯用法)、文章内容、上下段落的逻辑关系有个全面的把握。在做翻译练习时,要求对原文的理解达到90%乃至1oo%,而在一般阅读中,正确理解的要求只要达到70%就可以了。因此,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首先,重视翻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割裂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练习获得语言知识,认识到英汉的不同表达习惯,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增强英语思维表达意识。其次,全面培养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非翻译的其他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对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提高翻译能力也是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次,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说明及编写内容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课后附有大量的句子汉英互译练习,更加重视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训练进行有机结合,注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注意语言知识与翻译能力的关系。此外,各种各样的四级、六级模拟试卷也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翻译习题。笔者认为,适当做些翻译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的生词、固定表达、句子结构等的理解能力和句法表达及语法规律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

学生翻译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如何。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通晓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1.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增译法、删略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正反和反正法、长句拆译法、替代法等。英译汉时,注意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及状语从句的特殊译法。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是非常有益的。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受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比如说课时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人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独特的文化知识总是代表某一民族的基本特点,是该民族语言得以传延的沃土。这就是说,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当今世界,虽然各种文化日渐趋同,但是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就难以避免文化冲撞和心理不适,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难怪,有人说翻译活动就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因此,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尤其是差异之处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要。这些差异包括英汉词汇知识、中西思维模式、民族历史及心理文化等各个方面。

3.进一步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时,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比较的认识,常常以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他们对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内容、含义和形式的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两种语言的内涵和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审美观,相对准确地译出异域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而整个貌似简单的翻译过程,却是在知识记忆网络图的作用下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英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练习翻译作业,学生呵以达到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汉语的负面影响,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

4.利用精读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预习一教师课堂讲解一学生课后做习题一教师对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加大语言输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教师一个人讲解,缺少自由表达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不太有利。由于增设翻译课受到课时、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利用精读课教学时间进行翻译教学,既达到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又达到了全面学习英语的教学终极目标。《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是进行翻译训练的绝好材料。因为翻译能力的获得离不开一定量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减少英语语言点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外利用课文辅导材料自学,充分利用课堂授课时间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技巧训练。

对外汉语翻转课堂篇4

翻译和听、说、读、写一样,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全面掌握这几项技能,才能真正理解语言,从而实现学习,理解一体化的长效学习机制。因此,在英语课上尽量用英语教学的同时,适当利用母语即适当利用翻译也是必要的。因为这两种思维的相互转换和促进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载体,体会两种语言的内在联系。

一、翻译能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

乍一看,翻译能力与学生的阅读能力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有人会提出异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频繁地将英语转换成汉语,然后再去理解文章是一大忌讳。其实,我们这里所说的翻译并不是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学生将英语译成汉语的过程。我们所说的翻译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通过后翻译训练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语言的能力。翻译训练对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通过句子翻译,帮助学生深化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很多学生阅读文章时很苦恼,因为违章里的词都认识,可偏偏就是读不懂。

这个问题背后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具备句式分析的能力,当所有熟悉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就不知所云了。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中有计划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句子翻译能力,尤其是对于长句和如杂句式的翻译能力。翻译过程中学生会专注于句子结构,抛弃逐词对译的理解方式。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句式分析能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在阅读理解中他们也不会因为句子太长而手足无措,反而能更迅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其次,通过有针对性的翻译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活语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翻译训练可以把学生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因数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而从一定高度上宏观地把握语篇,提高其对语言的逻辑判断能力,读出作者的弦外之音。

二、翻译能力对学生的词汇学习的促进作用

教学中适当地利用翻译,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阅读材料中词义的变化,引申和褒贬及词类的转化等诸多方面,达到词汇的活学活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深入学生英语词汇深层次的含义,便理解更深刻、透彻,进而强化记忆。学生在便用英语时所犯的很多汉语式的错误就是因为不能领会词汇深层次的含义而造成的。

对外汉语翻转课堂篇5

1影响高职院校英语翻译课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陈旧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的广泛引用,一些高职院校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开展了多样的教学形式,但从整体上看,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模式仍显单一。一些院校在开展英语翻译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作为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翻译的最终结果,而忽视对学生在翻译学习或联系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如此一来,在这种缺乏师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受到严重限制。

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为了解决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多数院校纷纷采取大班集中授课,这种课堂的翻译教学不可能会取得良好效果。因为翻译具有很强的主体性,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同问题不可能得到教师的一一纠正。学生只能靠参考答案与自己翻译结果对照来找出自己译文中的不足,但仅靠参考答案学生根本无法了解自己在翻译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英语翻译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一地进行语言知识和翻译理论的讲授,几乎没有对学生相应的翻译技能培养,更不用说加强对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了。这些做法十分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

1.2学生的基本功稍有欠缺

在翻译任何一门语言过程当中,词汇是最基本的素材,只有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才能使得在翻译过程中更为顺利。高职院校学生相对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其词汇量掌握较少,且不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词臆义,在翻译过程中一碰到有生僻词汇便查找字典,这严重影响到翻译的顺畅性,容易使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烦躁的情绪。

人类语言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语言中满载使用该语言人群的文化,在翻译过程中不仅仅是对语言表层意思的转换,更是对其中文化的转移。高职院校学生在翻译课堂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不知道整个译文背景的情形下很容易导致翻译过程中出现错误,甚至感觉无所适从。此外,在翻译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们对西方人思维方式不了解的话也将严重影响高职院校英语翻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构建高职院校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2.1加强高职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高职英语翻译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去了解学生的兴趣、基础、问题所在,根据这些情况来对学生分组展开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优异译文要进行积极评价,以激发他们更高的翻译热情。对于那些基础稍差的学生要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该摈弃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前,教师应该提前向学生们交代课堂的授课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相应的教学活动,使他们在课堂中能积极发现问题,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建议。

其次,要对高职英语翻译课堂教学进行效果评估。翻译是一门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技能课程,要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估需要遵循相应的依据,选择最能反映学生翻译技能水平的指标和方法来测量。当前我国对翻译能力水平的检测主要通过口译和笔译两种方式来完成。然而,因为翻译本身是一种跨文化间的信息传化,所以客观的翻(下转第89页)(上接第23页)译水平检测需要将学生处于实际翻译中,通过创造场景来测试学生的翻译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在临场翻译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在测试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标准,选用题材和场景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映出学生的真实翻译水平,从而对高职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估。

2.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对外汉语翻转课堂篇6

关键词:翻译教学外语教学翻译能力

一、前言

18世纪晚期,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法出现。这种方法提倡用母语教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机械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后来这种教学法受到了批判,而近年来,在国内的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也几乎被人们抛弃并遗忘了,取而代之的是听说法或交际法等重点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使英语教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外语教学不应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而应将几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实践也证明,英语教学中尽管常采用交际法、听说法等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但学生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在交流中仍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汉语思维,根本达不到直接运用目的语的程度,换句话说,形式上没有采用翻译法,可在学生的头脑中仍进行了一个翻译的过程。因此,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而言,用汉语来对等地翻译以帮助其对英语的理解是学习英语的一个必不可少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翻译的原意,如古人所言:“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即为了传递信息,把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让说不同语言的人彼此理解和会意。这是对于职业翻译而言的定义。职业翻译是一种语言技能,其中包含着翻译理论、原则和技巧,是外语娴熟的职业翻译家的活动。本文“翻译教学”中的“翻译”指的是用翻译来支持外语教学。这种翻译实际上就是教学的策略、资源和手段,是一种有效的外语学习的方法。教师利用的是学生的母语及其文化背景,通过翻译,把英语及英语文化引入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英语知识中所存在的欠缺和不足,主动结合自己文化背景中的意象,在借鉴和比较中感知英语,创造性地尝试英语,从而达到更加灵活地使用英语的目的。这种翻译教学已从开始的那种只注重词汇和语法教学,过渡到了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因此,翻译教学在二语习得中仍有着其他教学法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某些特定的教学环境下,恰当地运用翻译法,并尽可能通过实例来探讨翻译技巧,不但可使学生获取较强的翻译能力,而且会使外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学生翻译能力的现状分析

加强英语翻译教学是全面完成英语教学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之举。然而,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翻译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视,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翻译能力低下。一方面,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上,另外,再加上英语课时有限,不可能单独开设翻译课,许多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即使有些老师顾及了“译”,也只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造成学生在英译汉时汉语“洋化”,甚至是不符合汉语习惯的汉字的堆积而已,让人不知所云。汉译英时又“汉化”,造就中国式的英语。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趋向于全英教学,强调采用全英语教学,试图创设一个全英文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营造了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然而,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方法几乎却被全盘否定,翻译教学和训练似乎与守旧等同,甚至将其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立起来。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会导致学生翻译时出现文理不通、思维混乱的现象。再者,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应试教育中过来的,语言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听和读的能力较强,说、写、译的能力较弱,也就是说输入能力大大强于输出能力,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薄弱。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翻译能力低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翻译所学内容时经常会出现很多问题,其具体表现主要如下。

1.逐字逐句地翻译,晦涩难懂。

例如:“inChina,moreandmorepeoplehavetheirowncars,andtheroadisgettingbusierandbusier.”这句话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没有生词的,但是有些英语初学者却很容易把它逐字逐句地翻译成:“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他们自己的汽车,并且道路正变得越来越忙了。”这句译文不仅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而且读起来晦涩难懂。其实这句话中的“busy”不是“忙”的意思,而是指车子多了后,道路不再像以前那么通畅了,因此这里的“busy”指的是道路拥挤的意思。另外,这句话中的“and”并不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并且”、“和”等意思,根据上下文,它是表示前后的一种因果关系。因此,上面的这句话可以翻译成:“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私家车,因而道路也就变得越来越拥挤了。”

2.英语基础不扎实,望文生义。

例如:“ican’tagreemore.”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非常同意/我完全同意。”然而很多学生按照字面把它误解成:“我不能再作出更多的同意了。”我们且不说“作出同意”这种别扭的搭配,误译也将整个意思理解错了。这里的more不是agree的内容(语法上的宾语)。本句中的not加上比较级是一种常用的结构,相当于最高级的意思。如:thesituationcan’tbebetter.形势好极了。(形势好得不再好了,即没有比这更好的形势了。)原文中的can意思也属于类似的用法,表面上的否定是一种加强预期的肯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句子是一种“假否定句”。全句可译为:我非常同意/我完全同意。亦可形象地译为:我举双手赞成。再如,“itisthreemonthssincehesmoked.”很多学生的翻译是:“自从他抽烟已有三个月了。”因为许多学生在碰到以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时,单纯地把since译成“自从……以来”。其实在以since引出的时间状语从句中,表示状态的持续动词译成汉语时,往往要译成否定的意思。因此,该句的正确译文应该是:“他有三个月没有抽烟了。”可见,英语基础不扎实是造成翻译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3.对英汉语言的词汇差异缺乏了解,脱离上下文。

例如,让学生们翻译“themedicinehelpsacold.”这句话,大部分学生都将之翻译成:“这种药帮助感冒。”单从文字上看,的确没有译错,但不准确,也不通顺,help在这句话的汉语翻译中应该理解为“治疗”。学生们之所以这样翻译,是由于他们往往认为英汉语言中对应词的意义完全相同,因而在翻译时,按照英语词的字面意义翻译成汉语的对应词,而忽略了英汉语言中存在的许多类似一词多义的词,分别与翻译目的语中几个不同的词或词组对应,多义词的具体意义,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如果脱离上下文,孤立地译一个词,就很难确切地表达该词的真正含义。而英汉两种语言在词的意义、词的搭配能力、词的感彩方面有诸多不同,学生也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而造成译文的不准确。

4.忽视汉英表达的差异。

汉语在句法结构上一般而言都会没有明显的标记来表示语义层次,而句群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往往都是隐含的,从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即所谓“意合”,所以汉语中相互并列、没有主次从属关系的形式短句或“流水句”会很常见,它们的语义层次是靠“意合”来实现的。而英语句子的句法往往都会具有构架主次分明,逻辑层级严谨的特征,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往往都很明显,一般我们从字面上就可以观察出来,即所谓“形合”。因此,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汉英互译时,我们尤其要注意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然而很多学生在宏观的语言结构转化上不知道正确的思维方向,常常运用的是“语法+词典”法,即遵从原文的词性、语序和结构,遇到生词便去词典找一个填上去。比如:“Hewassotiredthathecouldn’tsayanything.”不少学生译成:“他是如此的累,以至于说不出一句话来。”(比较:“他累得实在不行,话都说不出来。”)

5.忽视语用环境,照搬硬套。

例如:很多学生把“Youareverysexytoday.”翻译成:“你今天真性感。”其实,这样译不能算“错”,只是从语用角度看译得不准确。英语中说某人sexy是一种恭维的话,并不下流,更不意味着说话人别有用心,可以是男人对女人说,也可以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说。汉语中的“性感”似乎不是,至少目前还不是表示恭维的话。所以,建议译为:“你今天真是迷人/真可爱/真妩媚动人。”

6.忽视文化差异,硬译死译。

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忽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例如:“Hewasnowashappyasacow.”这句话如果翻译成:“他现在像母牛一样快乐。”就会让人很费解,不知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含义。由于在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及人们的思维习惯和方式等很多方面、中西方文化文化客观上存在着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也有不少类似的说法,如:ascunningasafox(像狐狸一样狡猾),assillyasanass(像驴一样愚蠢),asslowasasnail(像蜗牛一样慢吞吞)。有些英语动物形象比喻虽然不是汉语里固有的,但照字面翻译过来不会影响理解,如:asnimbleasasquirrel(像松鼠一样灵活),asmerryasacricket(像蟋蟀一样欢快)。但是由于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不同,用于比喻同一个概念的动物形象常常是不一样的,因此翻译时有时需要变通一下,换成符合译入语习惯的比喻形象,如:astimidasarabbit(胆小如鼠),asstupidasagoose(像猪一样笨),asstrongasahorse(健壮如牛)等。但有时译入语无法用动物形象表述,则只能舍弃,比如本句。在英国人想象中,母牛吃饱了怡然自得,是很满足开心的样子。所以,建议译为:“这时候他快活极了/甭提他有多高兴。”

三、翻译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翻译教学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夯实基础。

地球上的各民族、各国家依靠翻译扫清语言和文化习惯的障碍,交流其各自在经济、文化、科技的成功经验和最新成果,并且也是凭借翻译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全世界的共同发展。而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尤其对外语交流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译能力无疑是交际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在外语交际应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因此,在伴随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特征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加强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重视和及早运用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独特作用,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夯实基础,也为我国的飞速发展准备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

2.加强翻译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双语能力的提高。

美国语言学家赛林克的中介语学说可以作为理论依据。赛林克认为外语学习者会在母语和第二语言(外语)之间独自建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新语言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既非母语也非目的语的过渡语言。外语教师要解决的是如何帮助外语学习者顺利地从中介语过渡的问题。能否从中介语平稳地进入目的语,是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如何找出母语和外语的联系并恰当地应用这些联系,必须成为外语教师关注的问题。很早就有人进行过汉英比较研究,很早就有人提出教学翻译这个概念,其实汉英比较和教学翻译两者都试图找出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联系。在英语课堂上,必须加强英译汉练习,而不是忽略甚至放弃这种练习。外语学习者的母语系统可以帮助他们比较母语和外语的异同,加深对外语的理解和感受,从而顺利地从中介语过渡到目的语。因此在教学中,恰当地应用点翻译教学,抓住英汉对比分析要点,授予学生理解和表达技能,可以加强正迁移,克服负迁移,有利于学生学会地道的英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真正提高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另外,学习外语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提高母语水平的过程。王蒙先生认为:“外语和母语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只有比较过母语与外语的人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母语的全部特点,才能从比较中得到启示得到联想,从而大大扩张与深化对母语和对外语的理解与感受。”就翻译来说,不仅要具有对英语的正确理解能力,而且必须具有用母语准确表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翻译出准确、通顺、得体的译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外语教学中加强翻译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双语能力的提高。

3.加强翻译教学可以有助于学习外语,提高教学效率。

翻译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材、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无法排除母语和外语之间的互译。教师用英语运行课堂,并不意味着无视英汉互译的实在性,更不意味着否认英汉互译的必要性。对于已经获得母语系统知识的学生,其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母语。尽管不少外语教学专家提出,外语学习要追求用外语思维的境界,但是为实现这种追求所做的努力却无法改变一个事实:不要说学习外语的学生难以达到用外语思维的水平,就是外语教师,也几乎达不到用外语思维的水平。外语教师不管借助母语还是借助其他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头脑里都会在其母语和外语之间进行静默的互译。经常可以看到英语教师把图画或实物带进英语课堂,比如拿着一个苹果,然后用英语说:“apple,anapple,thisisanapple.”如此这般为营造英语氛围而做的尝试,却无法阻止学生的头脑里出现互译情境:“苹果――apple;一个苹果――anapple;这是一个苹果――thisisanapple.”假如要教“Howdarkitis!”这样的英文表述,真不知要用什么实物或图画来启发学生。直接用“这么黑的天!”的汉语句子来解释,就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这样的解释就是翻译,正如一个语言学家所说:“有些词、字眼,若无翻译的帮忙,是很难解释清楚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其莘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译’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语言教学的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外语的语法、词汇,或用来检查学生对外语的理解和他们的表达水平。”翻译是作为增强学生外语能力的一种训练手段,而不是训练的目标。因此,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是实现语言之间转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形成真正的英语思维能力之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行着中英文转换与翻译,因此利用好翻译的策略、资源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加强翻译教学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听和读是获取知识、语言习得的主要来源,而说和写是语言输出和交流交际的主要手段,当交际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时,就需要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翻译。“译”可被理解为“听、说、读、写、译”的中心环节,它是信息收集、加工、转化、输出,最终形成概念和认识的枢纽,“译”显然是五种基本功里最难的一项,也是外语学习者语言和知识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当然,综合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听、说、读、写、译环环相扣,各有其功。

5.加强翻译教学可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英语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任何一种语言,由于其产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非相似性,造成了语言结构的不同和文化内容的差异。外语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语言结构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对语言材料中反映出的跨文化的内容通过体会、分析及与母语的比较,感受到外国文化的熏陶,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而翻译可以进行中英文比较以增进对跨文化内容的理解。让翻译教学融入到外语教学中去可以使学生对有别于本土文化的新鲜文化信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产出成功掌握外国语言文化的成就感和原动力。同时增进对世界各国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的深刻了解,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产生正确分析事物、正确看待和解决事物的综合能力。

四、在外语教学中加强翻译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加强英汉语言对比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首先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英汉语言的对比教学,让学生明白英语与汉语在词汇、语法、搭配等各方面的异同点。由于英语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翻译交流练习。因此,在课堂上必须用充足的时间来传授英语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英汉表达习惯的区别等。例如,在汉语中我们说:“我十二了。”翻译成英语时说:“iamtwelve.”汉语中没有“是”,翻译成英语时要用“be”,且还要有人称的变化。再比如,汉语中我们说,“我昨天在街上遇见了我的老师。”翻译成英语时说:“imetmyteacherinthestreetyesterday.”汉语的习惯是把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放在谓语前,而英语的习惯则是把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放在宾语的后面,且谓语动词还要有词形变化,但是汉语就没有。另外,词序也不同。除此之外,英语中还有各种句型变化。例如,英语中的疑问句与汉语中的疑问句就不同,汉语中疑问句只在句末加问号,而英语中疑问句就不仅要在句末加问号,还要使用助动词、疑问词等。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让学生逐步形成英汉语言表达差别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就会少出现或者没有Chinglish的现象了,而翻译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适当增加翻译技巧的教学。

英语教学中适当增加翻译技巧的涉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水平。我曾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适当加入翻译技巧的讲解,并让学生就此反复练习,发现学生就类似内容的翻译,有了不小的改善。以“被动结构的翻译”为例,学生在翻译英语被动结构时,认为只有把汉语“被”字翻译出来才能体现原文的意思,于是在翻译“Hewasconsideredquitequalifiedforthejob.”时,很多学生将之翻译成:“他被认为很适合做这项工作。”其实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译成汉语时有些可译成汉语的带“被”、“给”、“受”等被动句,但很多情况下,都可译成汉语的主动句。所以,这个译文从语法结构上看没有错,但从语义角度看,这种译法有点生搬硬套汉语的被动结构。如果在译句中增译“人们”、“有人”、“大家”、“我们”等泛指性主语,将译句变为主动句“大家都认为他很适合这项工作。”就更贴切了。像这样的被动句除了增译泛指性主语外,有时也将之译成汉语里的宾语,等等。将这种技巧和方法给学生讲解后,再让他们反复练习翻译类似的句型,可以发现,学生的这类翻译有了不小改进。

3.夯实英汉语言基础,加强语言文化教学。

要掌握好一门外语,决非一日之功,非勤学苦练不可。英语学习也不例外。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练,同时亦应重视他们的汉语的学习和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表达能力是提高翻译水平的关键。同样,在英译汉实践中,汉语素养的重要性亦不言而喻。另外,翻译是基于跨文化背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准确完整地重现出来的语言活动,它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影响翻译水平的因素不仅仅在于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的缺失,文化因素的干扰也十分明显。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往往知之甚少,其翻译主要还是文字到文字的对译,文化缺失常常导致错译或误译。因此,处理文化差异、跨越语言鸿沟就成了翻译教学的主要任务。由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教学需将它们置于一个系统之中来认识,并且贯穿于整个教学中。虽然现在还没有讲授文化差异的专门课时,但文化的学习必须穿插在每一节课中,历史背景、生活环境、、礼俗规范等都可以作为文化渗透的内容,它们在翻译中起着关键的制约作用。对教师来说,翻译教学就是一个从语言到文化到交际的教学实践过程,文化的融入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使教师能够更加生动地释义文本内容,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拓宽知识面和开阔文化视野,将知识逐步转化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发展过程。翻译教学要与文化教学同步,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在结构和文化上的异同,并将这些差异放置在一定的语境下讨论,产生真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敏感,使译文最大可能地符合原文的风格和意境。

4.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改进翻译教学的方法。

搞好翻译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和课堂组织能力。一般来说,教师在大学里都学过翻译课,但毕业后却没有实践或缺乏实践。这使得很多教师理论基础薄弱,授课时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与此同时,教师一方面受限于班级大、学生多,课堂活动不易组织操作,另一方面又迫于科研任务重,授课时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修或自修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所以教师自身也不够重视,对翻译技巧的讲授缺乏整体的规划,常常是有时间就讲,没时间就不讲,随意性很强,讲解时也是只言片语,缺乏系统性,至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翻译训练就更少了。为此,教师要确立“把翻译作为语言基本技能来教”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精读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活动材料,把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融入到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改进翻译教学方法。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讲解太多,很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即使上讲评课,也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争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时间不多。教师的动机固然是良好的,力图讲明道理,但客观上却忽视了翻译活动实践性较强的这一特点。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变“满堂灌”为精讲多练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改进措施。为了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参与机会,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较大幅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批评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有益补充。所谓“批评法”,就是在翻译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完成翻译练习后继而对译文进行自我或相互间的评价和修改,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水平,培养其应变、创造及译文鉴赏能力。“批评法”的实际操作方法简述如下: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老师在详解示一种翻译方法或技巧后,根据所讲内容给学生布置事先选定的翻译练习,练习完成后,各小组讨论每个成员的译文,取其精华,向老师递交一份小组成员共同认可的译文;老师检查完每个小组的译文后,再对其分别加以评价,指出译文中的优点和不妥之处;最后老师把自己的参考译文提供给学生,并鼓励大家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妥之处,如果时间允许,可继续进行讨论。在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师生共同探讨某种译法与语言课上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是截然不同的。教师在讲解译文时要以肯定为主,对语言能力取得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

5.运用现代各种科技媒体手段,优化翻译教学。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网络媒体在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翻译教学也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语料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给翻译教学带来了挑战和变化,主要表现在翻译观念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翻译课件的开发和教室网络环境的建设等方面。另一方面,教师设计课堂时要注意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演练,并指导和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便利。网络上有大量的翻译素材,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一些较好的翻译网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拓展知识面。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各种信息资源丰富,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寻找翻译所需的各种相关材料和背景知识,帮助其进行翻译实践,同时鼓励学生将各自搜索到的有典型代表性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交流,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语

翻译技能是语言基本功之一,也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英语教师能够将翻译技能的培养作为其授课内容的有机环节,将翻译教学有机地融入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全面地培养学生英语的五项基本技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真正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英语教学应加强对翻译教学的重视,使教师改变传统的观念,从教学方法入手,敢于创新,利用翻译教学强大的辅导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另外,翻译教学的真正开展还需要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师培训、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调整。如果在指导思想上注意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并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地、科学地予以体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语言技能无疑将会逐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2]顾红兵.谨防英语中的“假朋友”[J].考试周刊,2011,(20):113-115.

[3]顾红兵.以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的用法讲解[J].考试周刊,2011,(39):113-114.

[4]顾红兵.since的用法小结[J].考试周刊,2011,(46):119-121.

[5]顾红兵.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其对汉译英的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8-51.

[6]穆雷.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J].中国翻译,2004,(5):25-26.

[7]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吴伟雄.实用英语翻译技巧[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9]许建平,张荣曦.跨文化翻译的异化与归化问题[J].中国翻译,2002,(5):36-38.

对外汉语翻转课堂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30-02

众所周知,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思想与感情。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国际社会互动频繁,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越来越来越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英语是当代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学习外语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找到一条适合培养翻译人才的翻译教学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是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高等院校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来检验学生英语是否理解到位,进而解难释疑。因为翻译的实质是两门语言代码的转换,其过程有理解、表达、校对三步,尤其需要调动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只有正确理解原文,才能谈得上表达、校对。要取得正确理解,就必须对文章的语言现象、文章内容、上下段落的逻辑关系有个全面的把握。因此,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首先,重视翻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增强英语思维表达意识。其次,全面培养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非翻译的其他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对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再次,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说明及编写内容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笔者认为,适当做些翻译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的词汇、固定表达、句子结构等的理解能力和句法表达及语法规律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积极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而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增加了句子内部汉译英考试题项,这一改革措施对重视翻译教学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是不尽人意。从学生的平时翻译作业和多次翻译考试结果来看,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翻译能力存在不足,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深究起来,笔者发现,主要是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技巧欠缺造成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本科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培养之间缺乏协调,需要总体规划的全方位教学指导思想。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方法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如何有赖于学生对翻译方法的掌握以及翻译能力的提高。同时,高校教师也应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了解西方文化,通晓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最新科技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二)适度介入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语言文化的了解。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入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教师可以利用精读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后做习题——教师对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加大语言输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教师一个人讲解,缺少自由表达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不太有利。由于增设翻译课受到课时、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利用精读课教学时间进行翻译教学,既达到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又达到了全面学习英语的教学终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英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练习翻译作业,学生可以达到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汉语的负面影响,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

(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传播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翻译教学必须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积极探讨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是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开设的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相比课时较少,而翻译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就更小了。笔者认为可以依托网络平台,有效利用语料库、翻译软件、翻译论坛等条件,采取交互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老师可以补充大量有针对性的翻译理论、翻译例证供学生学习,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不够的缺陷。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在课外利用语料库进行自主学习,语料库“为翻译教学提供了一种自主学习环境,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母语和外语各自的特征以及转换的方式,培养翻译意识,逐渐形成运用翻译策略的能力”。其次,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机器翻译和翻译记忆系统,为自己提供参考资源,帮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完成更多的翻译任务”。此外,通过翻译论坛,学生可以交流翻译信息,在与他人的交互中构建知识。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运用新技术和新工具,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将得到提高和加强。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仅有利于实现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还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勇于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翻译方法。只有这样,翻译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造就一批国际型、应用型的高级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云波,《实用英汉翻译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2]尹朝,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对外汉语翻转课堂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英语语料库翻译

1.引言

近几十年来,英语语料库(Corpus)的研究和创建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国内外出现了众多各种类型的英语语料库。在英语教学与研究方面,语料库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理论、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语言教学与研究都有重要影响。语料库是专门用于语言材料检索和统计的工具,是由大量收集的书面语构成,并通过计算机储存和处理,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快速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并进行相关统计。

语料库的开发与建设,给外语教学与研究带来新的变化。在英语翻译课堂中,同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语料库,目前涌现出大量研究双语平行语料库的语料库都可以有所借鉴。在从事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将母语直译成目标语没有问题,但目标语语感不足或语感误差导致的用词错误或因译者外语水平不同而导致词语有着不同程度的错误存在形式,词典、教材、语法书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作用欠缺,因此本文尝试性探讨在英语翻译课堂上,以目标语语料库为辅助的方法来授业解惑。

2.以语料库为辅助的汉译英词语翻译方式

除了为词典的编撰提供服务外,语料库的发展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语料库中有大量真实语境意义的实例,以数据或语境共现的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有利于强化记忆以及帮助学习者利用语境获取语义和总结规律的学习环境。

本文涉及汉译英实践所使用的语料库均来自英语国家语料库(BritishnationalCorpus,简称BnC)和Cobuild以及LDC(LinguisticDataConsortium)。语料库在线检索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用途是提供大量典型语例供大家对比参考。

2.1用于词语的词义的褒贬以及词语的语体色彩

在汉译英过程中,能否根据上下文准确翻译出词义的感情色彩至关重要,不同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体中,带有不同的语体色彩,很多情况下,借助于翻译词典等工具得不到很好的效果,此时参照语料库中的语料不失为好的方法。

我们知道,翻译语句不仅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同时更要注意他们的语体色彩,以便忠于原作者的观点。下面一则例句就是学生们在翻译过程中,成功借助语料库数据的帮助较好地完成了翻译任务,而且注意了词语的语体色彩。

例句: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我们一直讲社会主义,而他们一直讲资本主义。

对于“讲”这个字,词典中给出的英文单词为preach和advocate,到底哪个讲用preach,哪个讲用advocate,如何使用才能真实而精准地反映出作者的世界观的态度,通过语料库中对两个单词的检索,得到以下预料数据:

extremists,definedhereasintellectualsimbuedwith(foreign)revolutionarythought,preachviolenceandterrorism,againstwhichthesteadfastnessoflabourmustprevail

DanielwasalsoastrongadvocatefortheapplicationofDUL,althoughheunderstoodthepeculiardifficultiesofnation-wideutilitiesinthisrespect.

weshallmakethewideningoftheCommunityapriority,andshalladvocatespeedyadmissionforaustria,Sweden,FinlandandCyprus,whosemembershipapplicationshavebeenorareabouttobelodged.

对比分析,preach更多含有鼓动、鼓吹之意,贬义色彩极浓,而preach实则为一种积极奋发向上的宣扬、宣讲。根据作者的态度,我们将此句译为:

weadvocatesocialismwhereastheypreachcapitalism.

2.2用于同义词辨析及搭配词的使用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北川遭受了一场巨大的地震,词语:“巨大的地震”,字典中给出很多单词,huge,great,deadly,devastating.

在ChinaDaily中,我们截选出这样的句子:

the2008SichuanearthquakeortheGreatSichuanearthquakewasadeadlyearthquakethatoccurredonmay12,2008inSichuanprovinceofChina.

huge,great,deadly都含程度大之意,然其语气程度较弱于地震的毁灭性,于是把单词devastating放到语料库上进行搜索,得出以下例句:

ChinesepresidentHuJintaoledthechargemonday,ordering”allouteffortstohelpthoseaffected”bythedevastatingearthquake”.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的演讲辞中也有这么一句话,Sichuanprovinceafterthedevastatingearthquaketherelastmayshockedthewholeworld.

毫无疑问,巨大的地震用devastatingearthquake表达更为贴切。

2.3用于词性转换和正确造词

汉译英的过程中,多数情况是把汉语动词转换为英语名词,然有时为了鲜活文章,也会把汉语名词转换成英语动词,相应句中其他词性也应发生转换。

例一、一堂讲授胡锦涛在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讲的中文稿中,给出的句子:

胡锦涛总书记的演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句中名词可以转换成动词的是:“印象”,字典里给出了英文单词:impression,如果直译就是leaveusadeeplyimpression,语气极为平淡,通过语料库中impression的搜索,发现了另一个单词:impressed:

Lewisdoespresentinhisprefaceto'paradiseLost'averyconvincingimpressionofhavingreadthepoemwhichJohnmiltonsetouttowriteandmeantustoread.

HewasalwaysimpressedwithLeonard'sroom,whichhefoundtoresemblemoreastudythanayouth'sbedroom-alreadythestylewasevident.

通过检索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使用impressed更能传达作者的心情,因此,译句为:

HislectureattheConferencemarkingthe60thanniversaryofDiplomaticRelationsBetweenChinaandRussiaimpressedmedeeply.

由此我们发现只有一个单词具备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时才可转换使用,生造词语则会引起句子歧义。

例二、一堂讲授温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的文稿中,给出的句子:

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细看形容词:多,薄,不平衡,字典中“多”的英文有:more,big,large,lotsof等,“薄”在字典中给出:thin,weak,lackof等意思,“不平衡”给出了unfair,imbalance,inequality三个意思,如果直译即为lotsofpeople、lackofmoneyandimbalanceddevelopment.显然这属于生造词语,不符合翻译的原则,当我们对所有形容词进行搜索:

Clearlytheeasilyaccessiblepositionofthemalvern'snearbigpopulationcentersmakesthemapopulartargetforpicnickersanddaytrippers.

theformerthough,broughtoutonceagaintheweakfoundationinnationalpolicyforanylarge-scaleresettlementofthelong-staypopulation.

UnevendevelopmenthasalwayscharacterizedeconomicactivityinBritainandelsewhere.

从搜索到的语料数据来看,“多”用big,“薄”用weak,“不平衡”用Uneven。

因此,译句为therehasbeennofundamentalchangeinourbasicnationalcondition:abigpopulation,weakeconomicfoundationandunevendevelopment.

3、小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青睐,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对教师的教学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语料库应用于翻译的教学中除了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扩展性,同时对翻译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以语料库为辅助方式的教学中,教师很容易找到大量精准而生动的例句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词语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用法,同时,通过检索大量的语言信息,学生会逐步养成探索型的学习习惯,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引导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这也是教与学的最大意义所在。

参考资料:

[1]何安平.谈语料库语言学应用的新发展.外国语,2001,(2).

[2]潘盘、冯跃进.语料库浯言学与外语教学思想的转变.外语学刊,2000,(4).

[3]文渤燕.语料库及其作用.国外外语教学,2001,(2).

[4]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王东风英汉词语翻译中的义素对比分析《现代外语》1997.(1).

[6]胡显耀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翻译小说词语特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

[7]陈伟翻译英语语料库与基于翻译英语语料库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外国语》2007.(1).

[8]Chen,S.Q.astudyofcommunicationstrategiesininterlanguageproductionbyChineseeFLlearners[J].LanguageLearning,1990,40(2):155-187.

对外汉语翻转课堂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历来是初中教学工作的重点,但自实施语文教学改革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一直是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语文课堂低效的原因,试图找到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并提出集中可能的改革实践路径。

一、初中语文教学低效原因

新课程倡导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提倡建构性教育教学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生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基于教育的总目标是促进一切个体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内涵、还有新课改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素养的解读,再结合实际的语文课堂就会发现,在语文教学的实践层面远远未能实践这些符合教育本体价值追求的新课程理念,许多原本很理想的理念仅仅流于形式。[1]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低效问题的产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归因:

第一方面,教学目标模糊,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教学目标狭隘化、泛化和随意化。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具有工具性,同时又具有人文性,因此,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者密不可分。可是,如今面对升学压力和分数成败论的影响,许多教师和学生不得不舍人文而重工具,通过对语文课本中的优秀文本的阅读、欣赏甚至逐词逐句的分析来提高应试能力,过多地注重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于是教学目标中更多地强调对字词句或中心思想、主要内容的掌握与理解,逐渐偏向于工具化、机械化、标准化,导致审美趣味、人文精神的坠失。第二,教学内容失调。语文教材追求的是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协同互补。教材通过一些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优秀文本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并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三,教学方法守旧。现今的语文教学方法存在文本解读生硬、师生缺乏对话、师生沟通互动无效等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育须返璞归真

要顺利推进初中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育的效率与质量,必须反思过往,汲取教益,立足母语,回归传统。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除去社会意识形态带来了一些思想糟粕外,整体上是健康、成功和优秀的,这有张志公先生《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为证,张隆华、曾仲珊、顾黄初、李杏保等一大批先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也足以说明:古代语文教育是我国母语教育发展的历史源头,也是当今语文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否定这个历史源头,排斥这个逻辑起点,就是割断历史,说得严重一点,叫作“数典忘祖”。

诚然,继承传统,不能拒绝改革创新;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传统。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改革创新,既有自身的革故鼎新,又有对外的引进吸纳。语文独立设科110多年来,我国的语文教育一直处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之中。且不说辛亥革命废科举、兴学校,也不说用白话取代文言,单说推行新式标点符号、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实施汉字简化这样一系列的具体成就,都是我国语文教育立足传统教育基础,吸收国外先进经验,进行改革创新所取得的伟大成果,但是吸纳外来经验必须植根本土实际,不宜简单舶来,更不能照抄照搬,否则也会难结善果。远如道尔顿制,后如汉语文学分科,近如“成长记录袋”即是;就像简化汉字第二表,也是起而草率推行,继而宣布作废。因此,要将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的理念下继承传统。与其他领域相比,语文教育更要固守优良传统,审慎引进吸纳国外经验。我国的语文教育毕竟是以汉语言教育为主的中华民族母语教育,它的民族性、本土性、传承性是非常突出的。返璞归真更多的是发掘传统精髓,回归优良传统。

三、探索一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上讲授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而言的。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微视频以及拓展学习材料,完成进阶作业、参与在线讨论等基本的教学环节;课堂中,教师任务在于解答学生问题、订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这一教学模式翻转了教育理念、课堂时空、教学结构和师生关系,为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

课程要实现育人效能的最大化,课程传播的媒体与形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语文课程内容都是以平面、一元、静态的方式传递给学习者,这导致教学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寄托于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上的探究,使语文课程凝聚了更优质的文、图、音、视频等多种综合表现力,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断趋于富媒体与多形式无缝连接。同时,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上的探究和运用,将引发学生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变化,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空间和技术支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把语文知识的传授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与运用则在课上完成,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这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四、结语

总之该模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具有实用性。该模式在设计上考虑适应课改教学要求,也吸收了传统模式的优点,不盲目套用,不强求形式的花哨。2.具有操作性。“翻转教学”教学模式结构严谨,环节简明,易于理解,便于把握。3.具有创新性。本模式借鉴和吸收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优化组合,与时俱进。4.具有灵活性。由于模式实用性、操作性强,在实际运用中展现灵活性。

作者简介:陈思帆(1976-),(汉族),湖南衡阳,湖南省衡东县吴集镇中心学校,本科学历,教师,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翻转课堂篇10

关键词:翻译教学文化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21-02

翻译,是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不仅涉及源语言和目的语文本的转换,更因历史演变、地域特征、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深深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直是语言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关心的话题,如何处理两者关系也成为外语教学界关心的话题。

传统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强调语言之间的对比,着重通过两种语言文本对比传授翻译技巧。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迅速、跨国经济活动交流频繁,使得原先侧重语言本体的翻译标准无法满足各文化间的交流需求。苏珊・巴斯内特(SusanBassnett)和安德烈・勒菲佛尔(andrewLefevere)提出了“文化转向”的概念,改变了“翻译只是依附于语言学或文学研究”的状况。

与此同时,国内翻译家也谈到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的关系。“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王佐良)。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反观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指导思想,却依旧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认为高职语言教学应已实用技能为主。这种思路过多单纯追求语言成绩的提高,忽视课堂文化教学导入,影响了追求实用的语言教学,特别是翻译课教学的课堂成效。

文化的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一名合格的译者不仅应该精通源语言和目的语,熟悉两种文化的价值观、理念等,更应具备主动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例如莎士比亚著名的十四行诗中一句:“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成熟的译者应能准确、迅速将源语言中summer译成汉语读者所处环境理解的“春季”。这就是跨文化意识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当然,主动缩小文化差异已是译者高级阶段的能力,对初学者或高职英语学习者来说,如何识别文化差异,正确认识文化对译文的影响并能克服文化差异对理解造成的影响,是翻译课堂教学首要考虑的因素。

1因文化缺失造成学生错译的主要分类

1.1仅从认识的单词理解字面含义,不能主动寻找隐含的文化内涵

如:(1)alotofamericancompaniesoperateinthered.

(2)Sheisagreenhandinthisfield.

很多学生看到“red”、“green”,只能将其对应翻译为认知中已有的“红色”、“绿色”――“很多美国公司在红色中运作”,“她在这个方面是个绿手”等诸如此类的句子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殊不知,“inthered”有赤字的意思,而“greenhand”则指生手。英语中有关颜色的谚语,大部分都有其隐含的文化含义,即便是一种颜色,其隐含的文化含义可能超过三种以上。培养学生逐步意识到汉语、英语不同的颜色文化背景,并在相对稳定的文化背景下积累一定量的文化知识,对翻译的效果不无裨益。同样,汉语中带有颜色的成语、俗语也不能生搬硬套为英语中相对的单词:有些需要转换为其它颜色,有些则需要彻底摒弃换为它法阐释,才能符合两种文化。

1.2对历史典故、、文学名著、社会现状等知之甚少,无法理解英语中出现的单词,造成翻译的空白或错译

如:(1)iamnotpygmalion,iwasFrankenstein.

(2)GenerationYhasmorphedovernightintoa

memberofGenerationGrunt.

第一句出现的pygmalion和Frankenstein是什么人?还是什么地方?会是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最先提出的问题,也是翻译中无法跨越的障碍。pygmalion是希腊神话中的国王,他向上帝虔诚的祷告使得自己获得了心仪已久的爱情。而Frankenstein是文学作品中的发明怪兽的医科学生,因自己反被怪兽吃掉,而喻为“自作自受”。第二句则需要对美国二战以来的人口增长和社会问题有所了解,才能准确译出GenerationY和GenerationGrunt的深层含义。可见,翻译是一门“杂学”,做好翻译就要成为一名“杂家”。

1.3英汉两种文化背景对应的意象有差异,学生对差异的存在不以为然,造成错误的联想表达

比如前文中提到莎士比亚的“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学生会理所应当地译为“把你比作夏天”。但中华大地的夏季酷暑难耐,怎会出现在这首传递温馨感觉、暖人心间的诗中呢?原来,地处海洋气候的英国,夏季阳光明媚,是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因此,成熟的译者才能将“夏季”转换为“春季”来迎合全诗在汉语读者中的意象。同样地,还有英国诗人雪莱的《oddtothewestwind》,不同季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也产生了不一样的意象。

2将文化氛围引入到以实用性为指导的高职翻译教学中,将包罗万象的文化现象有取舍、有针对性地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文化因素对英语学习者、英语翻译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将文化氛围引入到以实用性为指导的高职翻译教学,将包罗万象的文化现象有取舍、有针对性的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英语教师针对不同水平以及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有所变化:

2.1对比文化差异

对比的不仅是词汇本身,而是应该对外语中涉及文化差异的知识点先做解释,通过注释让学生体会到差异的存在,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母语文化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可以是与母语文化横向的对比,也可以是纵向对比。对比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在几次不同语言文本下完成。例如,前文提到的中西色彩差异,便可由教师举例阐释后,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分类完成对比。对比法最直观突出了中英语言与文化的差异,直接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翻译样本,但有时因对比范围过大,会造成课时不够或针对性渐弱。

2.2展示文化实景

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大规模使用,为外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便利。无论是精读课,还是翻译课,甚至写作课,教师都可以适时选取和所讲题目相关的话题,给学生展示大量的视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限于图片、视频,也可以是班内同学自行收集的实物。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变被动输入为主动输入,也是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2.3适量阅读文学

胡文仲教授对文学和文化的关系曾有过如下阐述:“文学作品能够提高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的材料,使读者从中得到对于西方文化的有血有肉的了解。”高职外语教学虽以实用性为主导,但适时、适度、适量的文学摄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以及文化的敏感性,把营造课堂氛围变成学生自主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总之,语言和文化紧密的关系早已被认同,翻译教学中更不能将两者割裂开。高职翻译教学更要把握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瓶颈,让文化导入成为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因素,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燕.文化背景与翻译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1).

[2]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李婷.跨文化翻译基本策略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