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公司盈利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5:40

传媒公司盈利方式篇1

本文试图通过利弊和风险分析,为传媒机构提供一个上市选择的目标与风险的谱系,以期传媒机构在选择上市的操作上更加理性和成熟,趋利避害,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一、传媒上市的价值谱系

1.大规模融资能力

上市不但能够为传媒企业筹集到大量资金,而且也能够为传媒后续的发展提升其进一步债权融资的能力。

筹集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证券市场以证券形式为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融通资金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机制和场所。传媒业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产业,进入门槛随着产业的发展而日渐其高,所谓“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由于媒体独特的盈利周期,在开始阶段甚至还会出现“只投入,不产出”的“烧钱”现象,因此传媒的发展比其他企业更加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支持。

2.化敌为友的资源整合能力

传媒企业上市后,可以通过并购、换股等手段,进行资本运营,实现传媒发展中价值链延伸的有效资源的整合和合理配置,并且,其成本代价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

数字化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性潮流就是,媒介业固有疆界被渐次打破,越来越多的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整合的要求摆在人们的面前,人们缺少的将不仅仅是大笔的资金,而且严重缺少不同地区、不同媒体、不同行业的操作经验。在传统方式的竞争发展中,传媒价值链的打造往往是靠自有资金,自身力量独立完成的。但是试想,如果在我们的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中需要一个新浪、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如果仅凭自身的力量去打造的话,所需要的资金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说,而且还要面临现有的新浪、搜狐们的强势竞争,其代价之大、产出周期之长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是上市企业,则便可以通过资本市场上的并购、换股的方式化敌为友,使相关资源在资本纽带的作用下融为一体,并且借助于成熟合作伙伴的巨人高度和力量,迅速形成自身发展的价值链效益。

3.规范管理机制、完善治理结构

从管理方面来看,传媒上市不仅可以融得资金,而且可以借资本社会化的契机,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架构,从而迅速提升市场竞争力。介入证券市场,将使传媒企业成为公众性的上市公司,有利于其在经营理念、股权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质的转变。首先,传媒上市后,要按照证券市场监管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实现从经验管理到专业管理的飞跃;其次,上市可以明晰传媒的股权结构,并适当降低其股权集中度,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第三,上市将大大提高企业运作的透明度,将股权安排、经营模式、财务状况、重大事件等公之于众,接受严格的外部监管,有助于传媒企业在当前复杂的经营环境中正确决策。

4.市场估价与价值发现

传统的媒介运营者往往并不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下辖的资源在价值分量上的孰轻孰重。而资本市场的估价机制则可以为传媒经营者提供一个较为清晰、敏感的媒资价值量表。在这样一种市场价值尺度的观照下,传媒的经营运作――其资源的使用、工作的重心及行动的逻辑――将更加清晰、自觉和理性。

5.提高知名度,提升竞争力

许多企业,在上市之前在同行业中的知名度是差不多大的,但是上市后,企业名称每天在交易所的股票牌里面不停地翻,相关媒体每天都要对当日股票进行评价,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企业的品牌效应随着上市的成功而得以推广。

上市后股票价格的变动,形成对公司业绩的一种市场评价机制。那些业绩优良、成长性好的公司的股价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使公司能以较低的成本筹集大量资本,比如更易得到银行的贷款,更易使用增发股票、债券等融资手段,进入资本快速、连续扩张的通道,不断扩大经营规模,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传媒机构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实力,增强其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

二、传媒上市的约束与风险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上市也不例外,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上市,同样的,上市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传媒。在选择融资方式之前,传媒应充分了解自身的情况、证券市场的规则以及相关政策的要求和限制,在看到上市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上市潜在的风险,综合权衡、评估各方面利弊之后,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以下便是伴随传媒上市所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

1.高额的融资成本

上市融资获得资金是有成本的,资金的使用也需要支付成本。企业上市融资必须迈过股票发行条件和股票上市条件两道门槛。对于一些传媒企业来说,在迈过两道门槛之前,还面临着改制问题。企业改制、股票发行、上市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企业必须聘请若干中介机构进行辅助。凡此等等,都要付出费用。

企业在上市之后仍需就股权资金的使用支付成本,除日常的中介机构费用、市场运作费用之外,公司盈利的相当一部分要用来支付投资者的股息红利,这种资本成本通常要高于银行贷款的成本。

因此,传媒上市首先要权衡上市融资与私募、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相比成本的高低,还要权衡上市融资本身的成本与收益,只有收益高出成本时上市才是合算的。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传媒企业要有好的招股项目以及由此形成的良好成长性与盈利能力,否则以不上市为宜。

2.多种经营风险

传媒上市后面临众多经营性风险,这些风险包括:

一是盈利能力风险。证券市场有一套特殊的评价标准,其中,投资者对公司投资价值的判断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炒”股票,“炒”的就是预期,是股票的未来,股价取决于投资者对以下各项的期望:企业的最近表现和未来发展前景;新推出的产品或服务;该行业的前景。因此,保持稳定的增长,是每个公司的需求,也是每个投资者所渴望的。

二是盈利周期风险。一般来说,资本市场的盈利周期计算是以会计年度为标准的,各项盈利指标以年度为周期,每年一结算。传媒的品牌影响力的形成,广告回报的滞后效应等等,这些都需要较长的市场培育及时间检验,资金投入的最初阶段往往没有回报,处于“烧钱”的状态。由于无法在当期向投资者提供有说服力和竞争力的回报,很可能会得到股市恶评,能否顺利度过这一危险期对传媒上市公司有很大挑战性。

三是盈利模式单一的风险。传媒类上市公司盈利模式单一,普遍缺乏内生性的成长动能和竞争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传媒的广告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很大比重,其他经济来源微乎其微。目前a股的传媒上市公司经营规模小,大多数报业上市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报纸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增值服务还没有得到体现,其他经济来源也微乎其微。

四是股价下跌以及集团诉讼的风险。企业上市只是第一步,公众股东对于短期业绩往往非常在意,如果上市后的传媒企业缺乏长期的盈利能力,投资者将用“脚”投票,导致股价不断下跌,公司还可能被收购,甚至被摘牌。股票价格的下降也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按照普通的逻辑,股价持续下跌,表明投资者不看好这家公司的前景。此时,股东会进一步减少持有的股票,债权人会停止对公司的贷款,上下游供应商会停止提供商业信用。股票价格下降还会影响公司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心,影响到市场占有率。这样的话,上市初树立的企业形象就会丧失殆尽。所以传媒在上市之时,必须对自己的长期盈利能力有一个冷静的预测,在没有较大把握之前,匆忙上市孕育着很大的风险。

3.机制缺陷存在的风险

传媒上市公司改制不彻底,运行机制存在漏洞和缺陷,内部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风险。如一些传媒上市公司准备不足,匆忙上市,由于上市之前改制不彻底,没有建立起符合资本市场要求的内部机制,组织机构不能适应上市公司的需要,为以后的经营运作埋下了隐患。

上市公司应该是市场化的产物,而不应该是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的结果,在准备上市的企业内部,必须要有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监督机制,先把自己内部的问题解决好,再择机上市。

4.信息公开化带来的风险

上市就意味着信息公开化。传媒上市前,其经营风险由个别的所有者承担;上市后,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由社会公众投资者来承担。因此,传媒上市后必须定期按照规定公开披露经营管理信息和财务资料,以便让投资者了解公司和确立对公司的信心。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所有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并确保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这对许多传媒企业来说是一大考验。上市公司不得不承担以下风险:

①传媒上市后要按照监管要求担负起信息披露等义务,不可避免地将企业的部分商业机密公之于众,这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②上市后,上市公司尽可能多地公开公司战略、业务经营数据和市场策略等接近商业机密的经营细节,公司的各项指标和经营计划都更加透明,容易让竞争对手了解企业动态和重大决策并采取相应对策,意味着公司难有黑马式的举动。

③企业上市后成了公众公司,许多以前属于内部事务的消息就要对外公布,不公布就是违规,必然受到谴责和证监会的制裁,企业信誉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在极其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体系下,经营管理状况一旦出现问题,将迅速被公众了解,企业声誉也会大大降低。一旦股东认为公司的现状及前景糟糕,就会抛售公司股票,导致公司市场价值降低,影响传媒公司再次从资本市场上融资的可能性和融资的金额。

其他的风险还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壳资源的遗留问题以及媒体行业所特有的政策性风险等等。

传媒公司盈利方式篇2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公司发展战略

博瑞传播是国内首家报业传媒类上市公司,战略定位为“传统媒体的运营服务商,新兴媒体的内容供应商,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依据其战略推进思路,公司将逐步从成都报媒运营商发展成为成都媒体运营商和全国媒体的投资者,逐步完成由平面媒体的经营业务向多媒体的经营业务转变,形成平面媒体和新媒体互为战略支撑的发展模式,逐步完成由区域性强势媒体经营企业向全国综合性媒体经营企业的转变,确定博瑞传播在全国文化企业的先行者地位。

近年来,公司秉承这样的战略思路,充分整合各类优质资源,积极开展跨地区、跨媒体经营,目前已建成了从印刷、广告、发行投递在内的围绕强势媒体的经营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加快进军新媒体领域,现已成为垄断西部的综合媒体运营商。我们认为,随着技术、终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将渐成主导,且在中国内容为王的时代正在到来。公司加快挺进新媒体及内容领域顺应行业发展的大势,将能够打造更多盈利增长点,从而推动公司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通道,并逐步确立其在全国文化企业的先行者地位,公司的投资价值将不断提升。

网游业务是博瑞最重要的盈利增长点之一

网游业务是博瑞最重要的盈利增长点之一。目前公司运维的主要产品有《侠义道》、 《侠义道Ⅱ》、《新侠义道》、《圣斗士oL》、《棋魂》以及梦游基地大厅。2009年7月大型图形社区“梦游岛”也宣布上线。《侠义世界》《侠义道Ⅲ》仍在研发中,游戏采用强大的次时代游戏引擎,将为用户带来更梦幻的体验。

据了解,2009年公司网游业务净利润实现约30%的增长,主要来自老游戏《侠义道》和《侠义道ii》的自主运营的加强和新游戏《新侠义道》的推出。

预计2010-2011年,公司网游业务在不考虑可能并购项目的情况下,可保持30%的净利增长。我们认为,预期盈利增长将主要来自新产品的推出、运营方式的开拓和自主运营能力的提升、以及积极寻找一些合适的网游产品:

公司目前的新产品推出计划包括:2010年将推出新产品《圣斗士oL》和《侠义道世界》,2011年将推出3D《侠义道3》。另外,博瑞梦工厂合资公司还可能有新的产品研发出炉。

由于强势平台如腾讯等要求的游戏收入分成比例有所提高,未来公司将逐步加大自主运营的比例。目前,公司正不断开拓新的运营方式,如“梦幻岛”、《web侠义道》。“梦幻岛”采用了社区的模式,是一种代表着最新形态的网络互动娱乐形式,集合了梦工厂旗下的众多产品线,为用户提供了时尚、高品质的一站式互动娱乐服务。《web侠义道》是首款和大型mmoRpG(老游戏《侠义道1》)完全互通的,结合现有优势进行创新的webgame。其可以让用户处于全天候的娱乐状态,网页和客户数据端的互通可以在白天工作时间段内为用户提供最大的方便,‘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体验游戏并通过体验转换为真正的网游用户。

目前公司网游业务以自主研发为主,但是也会积极寻找合适的网游产品进行,为更快实现盈利增长作出贡献。

未来公司将三管齐下(研发、运营、投资)推动网游业务的快速发展,从而使其早日跨入全国网游第一梯队,并具备条件作为独立公司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成都梦工厂未来将主要以产品研发和开拓运营方式以提升自主运营能力为主,亦可能一些合适的网游产品。

博瑞梦工厂合资公司将主要进行网游新产品研发,以及整合一些适合的网游团队和项目等。

公司已在北京、上海成立了投资团队,将积极在新媒体领域寻找合适的项目,包括网游项目、垂直门户网站等。公司的投资团队相较风投会更加稳健,将主要投资一些商业模式较为清晰和已经或者很快可以实现盈利的项目。

加速向新媒体挺进

从近期行动来看,公司向新媒体拓展的范围和速度加大加快。

博瑞传播以现金向成都全搜索增资580万元,占注册资本17.87%。我们认为:1)成都全搜索目标是成为四川省最大的新闻门户,这一目标为博瑞所认可,是公司参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一方面成都全搜索在内容上可依托成都商报的资源;另一方面长远来看即使是在成都这样的内陆经济区,平媒也会不断没落的,商业模式升级、向新媒体发展是必然之势。全搜索将可能成为博瑞整合传统媒体和网游媒体资源的平台,因此后续的协同效应将会逐步体现,2)这次的参股也体现了公司不想错过任何好的机会、积极开辟新领域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的进取精神。而由于在门户网站方面没有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因此仅参股17.87%以试水互联网,表明公司稳健发展的作风,3)成都全搜索2009年实现净利润417万。未来几年,以成都商报为平台支撑并借助其资源,全搜索实现由娱乐门户向新闻门户成功转型并获得盈利增长的概率较高。由于博瑞参股比例较小,短期内全搜索对其收益贡献较为有限。

博瑞同意裘新以货币资金667万元对博瑞梦工厂进行增资。增资后,裘新占40%股权。我们认为,这将有利于推动公司网游业务的发展:1)增资由裘新团队主动提出,一方面表明核心团队将会更努力发展网游业务的决心以及对梦工厂网游主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也隐含表明了梦工厂已有值得收购的网游项目标的并希望以股权激励来推进接下来的收购;2)博瑞同意裘新团队的增资也再一次表明了公司对网游业务发展的大力支持。

未来公司将向更为广阔的新媒体领域挺进:

如垂直门户网站、移动互联网、网络社区等,并使其与传统业务发挥最大协同效应,

如影视娱乐领域,公司将依托星百瑞(北京)传媒有限公司、成都演艺集团公司,继续做强其娱乐传媒平台,打造更多高品质的内容。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运作“创意成都”项目。预计明年中期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聚集文化传媒创意企业和资源为目标的多功能商务办公楼,引进设计、影视、印刷等企业入驻,形成创意产业集群。

传统业务稳定增长

公司传统业务稳健发展,并不乏盈利增长点,为新媒体业务的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报纸广告业务2009年同比增长超过20%,预计2010年增长势头仍将保持。正如我们预期,全国广告市场投放额在2009年底开始出现回升,2010年各类广告全面复苏值得期待。从成都报业市场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增长趋势非常明显。同时,由于多家机构预测成都房地产和汽车行业(成都报纸广告的最大客户)今年将有较好发展,因此我们认为今年成都报业市场将会欣欣向荣。作为成都市场份额最大的成都商报,在无意外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将迎来报业广告快速增长的快乐年。

公司户外广告业务2009年同比增长约达100%,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成为公司重要的盈利增长点: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户外广告资源的价值将会不断提升;同时,公司还将积极参与竞标拍卖、积极进行并购整合以获取更多资源。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由于报纸广告增长超预期,分别上调公司2009-2011年epS0.01、0.04、0.07元至0.73、0.98、1.16元。在当前股价下(29.78元),对应pe分别为42、31、26倍,远低于传媒行业60倍平均水平,维持“强烈推荐”评级。我们认为,以公司现有业务(包括传统平面媒体业务和网游业务)的增长潜力来看,应享有35倍pe;同时由于其将不断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军新媒体,估值应再享有20%溢价,因此上调公司12个月目标价为41.16元。

风险提示

公司业务多样化带来的业绩影响因素增多;

传媒公司盈利方式篇3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但从产业的角度看媒体的内容建设与其盈利模式密切相关。没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价值的内容,但有价值的内容并不一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则取决于媒体盈利模式的建立与选择。同时,媒体盈利模式也决定媒体内容的整合与取向,如电视频道专业化等等。

总之,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存在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终决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容为王”与媒体盈利模式

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但网络媒体还在发展,网络的技术服务在不断优化,内容服务更是日益丰富。但是,这就像一个吝啬而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对丰富的自助午餐,饭菜可口,选择性强。如果**他可能立刻动手,而如果付钱他也许调头就走。目前网络媒体的内容提供就像这**的自助午餐,食客虽然越来越多(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比上年增长49.8%),但是并不能盈利。虽然餐厅周围也有不少广告牌,这些广告牌甚至有碍观瞻和方便,但食客并不在意,也许看都不看一眼。食客就餐的这种自由方式决定这些广告不可能值钱,因为它们并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设问人们对网络媒体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赖性等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说未来宽带的诱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网络媒体最头疼的问题,否则**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许确实存在,但至今还没有人能使其付诸实践并产生显著效益。如果这个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网络媒体在内容上就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独立,原因是网络媒体目前还无法承担内容独立的成本。网络的文字内容如此,网络的视音频内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网络媒体在内容上不能独立,我们还能称其为独立媒体吗?如果当初与报纸相比广播没有独立的原创内容,电视与广播相比也没有独立的原创节目,那么广播电视还能称其为独立的第二、第三媒体吗?因此网络媒体是新媒体,而且从技术层面说网络媒体确实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其能否成为独立的第四媒体还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视网络媒体在阅读和收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还要视其在内容上能否独立。而独立的前提是网络媒体能否找到适位的盈利模式。

媒体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政治的双重属性。经济产业属性是指媒体可以盈利,文化政治属性是指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进而控制社会。如将这种双重属性具体到操作层面就可以看出媒体总是把这两种属性相互作为前提和手段。媒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各自选择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例如,美国商业电视媒体关注的是其经济产业属性,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以节目(文化政治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节目就不可能**。而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有媒体关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属性,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但又必须以盈利(经济产业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

早在网络热还在持续的时候,2001年1月4日,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就带头“撤离”互联网。同时,默多克斩钉截铁地宣布:新闻集团根本不会考虑收购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决策是否与其看不到网络媒体的盈利前景有关。

人们常把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这使人想起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为什么十几年前高速公路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种奢望,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却已四通八达了呢?原因很简单——设卡收费。否则,如果高速公路都是**使用,高速公路建设不可能快速发展。虽然高速公路边上能看到广告牌,但如果不*收费而是指望这些广告收回建设成本,岂不是天方夜谭。

以此比喻网络媒体似乎恰当。资料表明,在网络媒体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占80%。另据报道,新浪网的广告收入在十大网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广告收入仅为一千万左右。与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业网站的内容基本是**午餐,离盈利预期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最近有网络媒体负责人声称其今年将盈利或持平。

网络媒体内容丰富,适位性强,但以什么模式实现盈利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网络媒体的第一次销售(销售载体)看,要让网民付费点击还不现实,至少现在如此。而网络媒体以广告模式(媒体的第二次销售)盈利可能也是错位的,原因是在广告方面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制性比网络媒体更有优势。

二、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盈利模式问题正困扰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传统媒体。就频道专业化而言,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错位问题。

“千台一面”、“专业频道不专业”是业内、甚至观众见怪不怪的一种电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2000多家电视台在形态上大同小异,数千个电视频道在节目内容上个性少而共性多呢?尽管一些电视台主观上在按专业频道设计,但客观上是专业频道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很低,一些电视台甚至就是名义上是专业频道而实际上是变相的准综合频道。此外,这种趋同性还可以从一些电视台所属各频道之间的栏目形态、内容取向、风格定位等诸多特征上一目了然。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对对碰”等栏目不是出自湖南卫视频道,而是出自湖南经济频道。又例如,许多电视台都设有财经频道,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财经频道能与Cnn的财经频道(CnnFn)相比。相差之处不在于内容的采访制作水平,而在于频道结构的栏目设置和内容的对象性。Cnn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是投资者,而我国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却大都是消费者和投资者,且以消费者为主,而几乎每个观众都是消费者。这样的观众定位很难使我们的财经频道专业化。目前欧美,甚至我国港台等地的电视频道专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家地理”、“科学探索”、“历史”这样的专业频道我们已经不陌生。美国还有“电视指南频道”、“气象频道”、“机场频道”、“宗教频道”等等。

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是缺少专业电视人才,是电视策划者和决策者缺少办专业频道的决心和水平,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从客观上说,各个电视台的决策者都明白频道要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而且这些决策者大都是业内精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呢?

1.主要症结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体盈利模式问题。

媒体盈利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也就是媒体的两次销售。媒体的第一次销售是销售载体。如印刷媒体第一次销售的是报纸或杂志本身,它们都有定价。广播电视第一次销售的是频道或节目,它们也都是有价格的。媒体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或观众,也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具体说就是广告。但从历史上看,印刷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一次销售,而电视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二次销售。在国外,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两次销售都是同时存在,有时是合并使用。

我国印刷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基本相同,而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差别很大。这就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只销售广告(收视率)而不销售电视频道(载体)。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

2.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我们主观上是想办专业频道,但媒体使用的却是大众化(广告)的盈利模式。这种错位而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了一个悖论: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

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例如,当地的电视频道许多都有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影视剧节目、体育节目等等。因为一旦没有这些节目,频道就无法提高收视率,就无法吸引广告。从这一点分析,像“阳光卫视”这样的文化历史频道虽然整体内容不错但即使允许在内地落地,由于其非大众化定位也不可能只依*广告盈利,更何况目前只允许其进入三星涉外宾馆了。所以,除非出现奇迹,否则“阳光卫视”不可能在中国内地**。那么,为什么国外与“阳光卫视”类似的“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和“科学探索”频道能生存并可以盈利呢?原因是这些频道都不使用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而是使用在销售频道(数字电视)的基础上销售广告的双重盈利模式。在美国1999年有线电视收入结构中,频道付费收入为47.5亿美元,而广告收入则为26.82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两倍。

三、付费系统决定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

在目前的地面电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三种电视广播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美国以有线电视为主,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600万户,是卫星直播用户的七倍。日本则以直播卫星用户为主。但不管选择那种电视广播形式,从经济产业的角度看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对用户的控制。否则,电视媒体只能*单一的广告或销售节目实现盈利。

要实现对有线电视用户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用户管理系统,把用户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用户要得到额外层次的服务就必须支付额外的费用,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目前分卫星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我国的政策取向是发展有线电视。原因是人口密集的特点本身就适合发展有线电视,而更关键的因素是有线电视是今后互动电视的必然载体。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8000多万户,而且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增加。按此计算2001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亿户。2005年将超过2.5亿户,约占当时我国电视总户数的70%。这正是目前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占总家庭户数的比例。而根据目前政策,我国将在2004年后才开始实施直播卫星电视。由此可见,有线电视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最主要的电视广播形式。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个理念已在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但有趣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与“专业频道”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境外的中文媒体有称主题频道(tHeme)的,但并无“专业频道”之称。特纳国际亚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诉我,她也曾经遇到过如何把中文的“专业频道”翻译为英文的困难。她说“专业”一词英文中只是指学科的门类,用于电视频道会使人产生误解。梅燕女士无能为力最后只好将“专业频道”简化为“频道”。她说,美国只有频道之称,而并不把频道分为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我认为,不管国外如何划分频道类别,我国使用“专业频道”和“频道专业化”这样的概念是准确的。一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二是用“专业”一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状况和形态。这里的“专业”一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

当明确了“频道专业化”和“专业频道”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像美国的“发现”和“历史”等专业频道本身是与有线电视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没有有线电视就不可能有专业(主题)频道。原因是这些专业频道都是有线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而我们现在用无线电视办专业频道和在有线电视中**提供专业频道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美国的有线电视萌发于50年代初期,而大发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涌现大量的专业频道,是因为有线电视由小镇进入大城市之后在这时具备了大发展的几个前提。一是通信卫星出现后,由卫星发送的信号同时把不同地区的小有线网联成了大的有线网。二是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轴电缆传送5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得频道资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线电视得到了经营额外数字电视的政府许可。额外数字电视就是,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付费之外,用户如需要另外的频道服务需要额外付费。由此可见,开办专业频道没有以上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前两个条件我们都不陌生,但后一个条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视频道的现状和形态,除地面(无线)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我暂且把电视专业频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第二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第三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由于这三种专业频道的价值和受众面不一样,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广告价格和份额也依次递减,这体现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当然,专业频道的价格也不仅仅取决于广告的多少,它还取决于频道本身的价值,如电影频道的价值就很高,这样的频道在数字电视系统里即使没有广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间。目前,我国能盈利的专业频道都只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如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5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CCtV—8电视剧频道等等。这些频道都可以通过广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潜力,因为它们都是大众化的。

依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盈利模式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将相当缓慢。中国的电视媒体不可能进入像“历史”这样的分众化专业频道,更不可能进入像“机场”这样的小众化专业频道阶段,否则就将步入雷区,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有些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就存在这种危险,除非他们承担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义务。

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电视频道都是**入户而只采取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但这种盈利模式与专业频道的经营是错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在此方面,专业频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已有前车之鉴。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美国人托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一书非常值得中国电视媒体人士一读。美国电视经历过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令我们茅塞顿开。托马斯说,8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广播网看到有线电视发展红火也想在有线电视系统办自己的频道。

第一个尝试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81年10月开办了有线电视文化频道,而且在开播时还举行了一场特别盛大的晚会。频道内播出的节目也都精致完美。但不到一年,在亏损了大约3000万美元之后就关张了。步其后尘的是全国广播公司,只是其经营时间更短(仅九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托马斯得出结论说,“地面(无线)电视网历来是鼓励在节目提供上大量花费,然后完全*广告获得经营收入。这个常规对有线电视来说行不通”。“有线电视的优势在于双重收费模式”。托马斯说的双重收费模式是指,专业电视频道要*用户的额外付费和广告来同时盈利。

这一教训对我国的电视媒体来说应该是相当深刻而耐人寻味。

但托马斯在其著作中也同时告诉我们了一个同样耐人寻味的成功案例。这个成功案例就是专播探险纪录片的“发现频道”。这个频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创办。频道开办初期每况愈下、岌岌可危。但后来在四家有线电视网组成的财团向“发现频道”注资后,奇迹出现了,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这就是:用户的所付费用可以维持“发现频道”的所有运营开支,广告则体现为利润。而且“发现频道”还做了一个经营发明,按过去的有线电视运营惯例,广告全部由节目提供商所得,而作为节目提供商的“发现频道”却拿出广告的一部分与网络服务商分成。这样可以刺激网络服务商不断扩大用户,扩大用户的反作用就是广告的增加。

目前在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正在建立之中,数字电视几乎是零。全国所有电视台的所有频道几乎全部是**进入各有线电视网,甚至有的上星频道要进入异地有线网不仅不能收费而且还要交费。按目前政策,全国只有中央电视台的3、5、6、8套节目经国家计委批准在进入有线网时允许收费。但各地有线网普遍通过瞒报用户数量的方式只把部分收入付给中央电视台。2000年中央电视台所得收视费只有3亿元,而同期全国有线电视的总收入为118亿元。资料表明,1999年在美国有线电视总收入构成中,基本业务收视费占63.72%,额外业务收视费占13.08%,而广告收入只占7.4%。

由此可见,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系统看起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却关系到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走向。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专业频道的运作经验和教训来分析我国的频道专业化前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有线电视(包括未来的卫星直播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建立和额外数字电视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的电视频道专业化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即使已有的专业频道,如影视剧、体育、娱乐、新闻等频道也是大众化的。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化频道对中国观众来说只能是想象而已。不是观众没有需求,而是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只依*广告回收其成本,这是由目前单一的电视盈利模式决定的必然结局。

当然,数字电视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运作,内容提供商或电视台就面临理念和决策方面的变革。以广告盈利就必须追求收视率和大众化,而以用户付费盈利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捕获订户并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满足他们专业的对象性需求。

四、单一盈利模式制约电视媒体发展

媒体经济学或媒体产业化研究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诸多资本也在关注媒体市场的动向。尤其是一些合资媒体的成功和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的巨大诱惑,更使人们认为媒体是暴利的行业。甚至有人断言,“媒体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但近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至少电视媒体的情况不是这样。例如,湖南经济频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销售得不错,但湖南电广传媒号称投入8000万巨资制作的“财富中国”,据说2001年回收资金还不到100万。北京银汉传播公司的起步投资比北京光线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资大得多,但其经营效果远不如后者。而就光线公司本身而言,几十万元起步经营的“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曾经红红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资本制作的“中国网络报道”等节目并不能盈利。印刷媒体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去年新创办的《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等都经营不错,前景看好。但我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印刷媒体的情况之所以好于电视媒体主要原因是印刷媒体已经打破垄断,而且政策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体不仅仅是依*广告这种单一的模式盈利。有资料表明,在中国期刊的总收入中,87%是发行收入(销售载体),广告收入只占13%。报纸的发行收入比例虽然不可能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当的成本,加上广告就可以盈利。

而电视媒体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媒体自己制作节目,还是社会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都只能依赖广告盈利。从这一点分析,像“财富中国”和“网络报道”这样的非大众化栏目想*广告盈利是错位的,出现经营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有线电视公司曾合力对特纳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起攻击并相继开办了两个新闻频道。他们的想法是利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的新闻采访能力,会同一批地方地面电视台为这两个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制作节目。一个频道每半小时播出不断更新的新闻,另一个频道则把专题节目和深入报道合在一起。这些节目**向全部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还按照每个订户50美分给签约的有线电视系统发奖金鼓励。但在特纳的强力竞争下,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在不到两年的运营中亏损了一亿多美元。托马斯说,两个频道都**向有线电视网提供节目,但他们不可能销售出足够量的广告来维持庞大的节目制作费用。特纳则相反,他有每个订户的收视费和广告费两个收入来源,所以他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对手。梅燕女士说,在Cnn各频道的收入中,所有频道都是用户费大于广告费,Cnn财经频道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nn财经频道才比我国的财经频道办得更专业,观众对象定位才只是投资者而不是一般消费者。

中国电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用户接收来说现在已经由无线传播方式进入了有线网络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电视媒体的任何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也就是说,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约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单一盈利模式制约了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电视节目的多样化。这种模式迫使各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都追寻大众化路线,最终结果是“千台一面”。在电视台内部则是大众化节目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一个电视台内部不同部门都制作相似内容和形态的节目,如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等等,以致出现同一新闻现场有同一家电视台的七八套摄像机。同一部电视剧由于不同频道的竞争使其价格不断提高。而同样是因为频道之间的竞争,广告的价格正好相反。这种“剪刀差”效应使许多地方电视台深受其苦。

其次是制约电视媒体做强做大。一个社会的广告总额是与这个国家的GDp互动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广告总额虽有消长,但它是有规律可寻的,额度是一定的。所不同的只是这个总额在各媒体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这一点看,不管电视台的广告额每年增长多少都只能视其为常规发展。电视媒体的大发展必须摆脱这种单一依广告的常规发展模式,而转变为既要掏企业的腰包,也要掏用户(观众)的腰包。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这是目前除电视广告市场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市场,也是电视媒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当然,要让观众付费看电视并不能是无理的索取,而是要提供可令其自愿付费的节目和服务。按目前我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计算,每个用户每月用10块钱购买一个他所需要的频道,一年就是120亿,两个频道就是240亿。即使按十分之三的用户有此需求计算,效益也相当可观。

再次是制约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在真正的电视专业频道形成规模之前,社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很难有大的作为。具体说就是,在目前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各个电视台不可能把黄金频道和黄金时间段交给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同时也不会把容易拉到广告的节目形态交于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而且许多电视台对社会节目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是否在当地经营广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这样会冲击当地电视媒体在当地的广告份额。所以,地方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签约时都有类似“不能经营本地广告”的明确条款。据了解,在社会化的电视节目市场中,除电视剧和部分国外进口的专题片之外,大部分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专题或专栏性节目都是以带贴片广告的方式在各级地方电视台播出。这就是说,社会节目制作公司也是在本已你死我活的广告市场领域与电视媒体竞争。如果这样,优势肯定不在制作公司一边,原因是社会制作公司拿到的一般都是下脚料或拾遗补阙的时段。此外,由于社会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与电视媒体相同,这必然导致这些公司制作的节目与电视台的节目一样也必须追求大众化,这种节目取向完全重复和趋同的结果就是留给社会制作公司的空间相当有限。现在看,目前经营较好的一些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大都是新闻和娱乐类的,这些节目的供应对象基本是一些对此类大众化节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级电视台。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撤销此一级电视机构的政策,在整个电视媒体制播分离体制建立之前,社会制作公司的下一步发展空间将更加严峻。

传媒公司盈利方式篇4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但从产业的角度看媒体的内容建设与其盈利模式密切相关。没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价值的内容,但有价值的内容并不一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则取决于媒体盈利模式的建立与选择。同时,媒体盈利模式也决定媒体内容的整合与取向,如电视频道专业化等等。

总之,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存在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终决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为王”与媒体盈利模式

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但网络媒体还在发展,网络的技术服务在不断优化,内容服务更是日益丰富。但是,这就像一个吝啬而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对丰富的自助午餐,饭菜可口,选择性强。如果**他可能立刻动手,而如果付钱他也许调头就走。目前网络媒体的内容提供就像这**的自助午餐,食客虽然越来越多(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比上年增长49.8%),但是并不能盈利。虽然餐厅周围也有不少广告牌,这些广告牌甚至有碍观瞻和方便,但食客并不在意,也许看都不看一眼。食客就餐的这种自由方式决定这些广告不可能值钱,因为它们并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设问人们对网络媒体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赖性等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说未来宽带的诱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网络媒体最头疼的问题,否则**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许确实存在,但至今还没有人能使其付诸实践并产生显著效益。如果这个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网络媒体在内容上就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独立,原因是网络媒体目前还无法承担内容独立的成本。网络的文字内容如此,网络的视音频内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网络媒体在内容上不能独立,我们还能称其为独立媒体吗?如果当初与报纸相比广播没有独立的原创内容,电视与广播相比也没有独立的原创节目,那么广播电视还能称其为独立的第二、第三媒体吗?因此网络媒体是新媒体,而且从技术层面说网络媒体确实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其能否成为独立的第四媒体还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视网络媒体在阅读和收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还要视其在内容上能否独立。而独立的前提是网络媒体能否找到适位的盈利模式。

媒体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政治的双重属性。经济产业属性是指媒体可以盈利,文化政治属性是指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进而控制社会。如将这种双重属性具体到操作层面就可以看出媒体总是把这两种属性相互作为前提和手段。媒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各自选择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例如,美国商业电视媒体关注的是其经济产业属性,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以节目(文化政治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节目就不可能**。而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有媒体关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属性,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但又必须以盈利(经济产业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

早在网络热还在持续的时候,2001年1月4日,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就带头“撤离”互联网。同时,默多克斩钉截铁地宣布:新闻集团根本不会考虑收购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决策是否与其看不到网络媒体的盈利前景有关。

人们常把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这使人想起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为什么十几年前高速公路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种奢望,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却已四通八达了呢?原因很简单——设卡收费。否则,如果高速公路都是**使用,高速公路建设不可能快速发展。虽然高速公路边上能看到广告牌,但如果不*收费而是指望这些广告收回建设成本,岂不是天方夜谭。

以此比喻网络媒体似乎恰当。资料表明,在网络媒体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占80%。另据报道,新浪网的广告收入在十大网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广告收入仅为一千万左右。与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业网站的内容基本是**午餐,离盈利预期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最近有网络媒体负责人声称其今年将盈利或持平。

网络媒体内容丰富,适位性强,但以什么模式实现盈利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网络媒体的第一次销售(销售载体)看,要让网民付费点击还不现实,至少现在如此。而网络媒体以广告模式(媒体的第二次销售)盈利可能也是错位的,原因是在广告方面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制性比网络媒体更有优势。

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盈利模式问题正困扰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传统媒体。就频道专业化而言,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错位问题。

“千台一面”、“专业频道不专业”是业内、甚至观众见怪不怪的一种电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2000多家电视台在形态上大同小异,数千个电视频道在节目内容上个性少而共性多呢?尽管一些电视台主观上在按专业频道设计,但客观上是专业频道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很低,一些电视台甚至就是名义上是专业频道而实际上是变相的准综合频道。此外,这种趋同性还可以从一些电视台所属各频道之间的栏目形态、内容取向、风格定位等诸多特征上一目了然。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对对碰”等栏目不是出自湖南卫视频道,而是出自湖南经济频道。又例如,许多电视台都设有财经频道,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财经频道能与Cnn的财经频道(CnnFn)相比。相差之处不在于内容的采访制作水平,而在于频道结构的栏目设置和内容的对象性。Cnn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是投资者,而我国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却大都是消费者和投资者,且以消费者为主,而几乎每个观众都是消费者。这样的观众定位很难使我们的财经频道专业化。目前欧美,甚至我国港台等地的电视频道专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家地理”、“科学探索”、“历史”这样的专业频道我们已经不陌生。美国还有“电视指南频道”、“气象频道”、“机场频道”、“宗教频道”等等。

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是缺少专业电视人才,是电视策划者和决策者缺少办专业频道的决心和水平,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从客观上说,各个电视台的决策者都明白频道要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而且这些决策者大都是业内精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呢?

主要症结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体盈利模式问题。

媒体盈利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也就是媒体的两次销售。媒体的第一次销售是销售载体。如印刷媒体第一次销售的是报纸或杂志本身,它们都有定价。广播电视第一次销售的是频道或节目,它们也都是有价格的。媒体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或观众,也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具体说就是广告。但从历史上看,印刷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一次销售,而电视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二次销售。在国外,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两次销售都是同时存在,有时是合并使用。

我国印刷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基本相同,而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差别很大。这就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只销售广告(收视率)而不销售电视频道(载体)。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

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我们主观上是想办专业频道,但媒体使用的却是大众化(广告)的盈利模式。这种错位而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了一个悖论: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

付费系统决定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

在目前的地面电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三种电视广播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美国以有线电视为主,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600万户,是卫星直播用户的七倍。日本则以直播卫星用户为主。但不管选择那种电视广播形式,从经济产业的角度看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对用户的控制。否则,电视媒体只能*单一的广告或销售节目实现盈利。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个理念已在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但有趣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与“专业频道”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境外的中文媒体有称主题频道(tHeme)的,但并无“专业频道”之称。特纳国际亚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诉我,她也曾经遇到过如何把中文的“专业频道”翻译为英文的困难。她说“专业”一词英文中只是指学科的门类,用于电视频道会使人产生误解。梅燕女士无能为力最后只好将“专业频道”简化为“频道”。她说,美国只有频道之称,而并不把频道分为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我认为,不管国外如何划分频道类别,我国使用“专业频道”和“频道专业化”这样的概念是准确的。一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二是用“专业”一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状况和形态。这里的“专业”一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

当明确了“频道专业化”和“专业频道”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像美国的“发现”和“历史”等专业频道本身是与有线电视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没有有线电视就不可能有专业(主题)频道。原因是这些专业频道都是有线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而我们现在用无线电视办专业频道和在有线电视中**提供专业频道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美国的有线电视萌发于50年代初期,而大发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涌现大量的专业频道,是因为有线电视由小镇进入大城市之后在这时具备了大发展的几个前提。一是通信卫星出现后,由卫星发送的信号同时把不同地区的小有线网联成了大的有线网。二是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轴电缆传送5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得频道资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线电视得到了经营额外数字电视的政府许可。额外数字电视就是,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付费之外,用户如需要另外的频道服务需要额外付费。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由此可见,开办专业频道没有以上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前两个条件我们都不陌生,但后一个条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视频道的现状和形态,除地面(无线)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我暂且把电视专业频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第二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第三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由于这三种专业频道的价值和受众面不一样,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广告价格和份额也依次递减,这体现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当然,专业频道的价格也不仅仅取决于广告的多少,它还取决于频道本身的价值,如电影频道的价值就很高,这样的频道在数字电视系统里即使没有广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间。目前,我国能盈利的专业频道都只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如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5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CCtV—8电视剧频道等等。这些频道都可以通过广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潜力,因为它们都是大众化的。

依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盈利模式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将相当缓慢。中国的电视媒体不可能进入像“历史”这样的分众化专业频道,更不可能进入像“机场”这样的小众化专业频道阶段,否则就将步入雷区,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有些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就存在这种危险,除非他们承担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义务。

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电视频道都是**入户而只采取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但这种盈利模式与专业频道的经营是错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在此方面,专业频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已有前车之鉴。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美国人托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一书非常值得中国电视媒体人士一读。美国电视经历过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令我们茅塞顿开。托马斯说,8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广播网看到有线电视发展红火也想在有线电视系统办自己的频道。

第一个尝试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81年10月开办了有线电视文化频道,而且在开播时还举行了一场特别盛大的晚会。频道内播出的节目也都精致完美。但不到一年,在亏损了大约3000万美元之后就关张了。步其后尘的是全国广播公司,只是其经营时间更短(仅九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托马斯得出结论说,“地面(无线)电视网历来是鼓励在节目提供上大量花费,然后完全*广告获得经营收入。这个常规对有线电视来说行不通”。“有线电视的优势在于双重收费模式”。托马斯说的双重收费模式是指,专业电视频道要*用户的额外付费和广告来同时盈利。

这一教训对我国的电视媒体来说应该是相当深刻而耐人寻味。

但托马斯在其著作中也同时告诉我们了一个同样耐人寻味的成功案例。这个成功案例就是专播探险纪录片的“发现频道”。这个频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创办。频道开办初期每况愈下、岌岌可危。但后来在四家有线电视网组成的财团向“发现频道”注资后,奇迹出现了,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这就是:用户的所付费用可以维持“发现频道”的所有运营开支,广告则体现为利润。而且“发现频道”还做了一个经营发明,按过去的有线电视运营惯例,广告全部由节目提供商所得,而作为节目提供商的“发现频道”却拿出广告的一部分与网络服务商分成。这样可以刺激网络服务商不断扩大用户,扩大用户的反作用就是广告的增加。

由此可见,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系统看起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却关系到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走向。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专业频道的运作经验和教训来分析我国的频道专业化前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有线电视(包括未来的卫星直播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建立和额外数字电视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的电视频道专业化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即使已有的专业频道,如影视剧、体育、娱乐、新闻等频道也是大众化的。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化频道对中国观众来说只能是想象而已。不是观众没有需求,而是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只依*广告回收其成本,这是由目前单一的电视盈利模式决定的必然结局。

当然,数字电视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运作,内容提供商或电视台就面临理念和决策方面的变革。以广告盈利就必须追求收视率和大众化,而以用户付费盈利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捕获订户并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满足他们专业的对象性需求。

单一盈利模式制约电视媒体发展

媒体经济学或媒体产业化研究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诸多资本也在关注媒体市场的动向。尤其是一些合资媒体的成功和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的巨大诱惑,更使人们认为媒体是暴利的行业。甚至有人断言,“媒体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但近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至少电视媒体的情况不是这样。例如,湖南经济频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销售得不错,但湖南电广传媒号称投入8000万巨资制作的“财富中国”,据说2001年回收资金还不到100万。北京银汉传播公司的起步投资比北京光线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资大得多,但其经营效果远不如后者。而就光线公司本身而言,几十万元起步经营的“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曾经红红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资本制作的“中国网络报道”等节目并不能盈利。印刷媒体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去年新创办的《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等都经营不错,前景看好。但我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印刷媒体的情况之所以好于电视媒体主要原因是印刷媒体已经打破垄断,而且政策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体不仅仅是依*广告这种单一的模式盈利。有资料表明,在中国期刊的总收入中,87%是发行收入(销售载体),广告收入只占13%。报纸的发行收入比例虽然不可能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当的成本,加上广告就可以盈利。

而电视媒体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媒体自己制作节目,还是社会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都只能依赖广告盈利。从这一点分析,像“财富中国”和“网络报道”这样的非大众化栏目想*广告盈利是错位的,出现经营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有线电视公司曾合力对特纳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起攻击并相继开办了两个新闻频道。他们的想法是利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的新闻采访能力,会同一批地方地面电视台为这两个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制作节目。一个频道每半小时播出不断更新的新闻,另一个频道则把专题节目和深入报道合在一起。这些节目**向全部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还按照每个订户50美分给签约的有线电视系统发奖金鼓励。但在特纳的强力竞争下,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在不到两年的运营中亏损了一亿多美元。托马斯说,两个频道都**向有线电视网提供节目,但他们不可能销售出足够量的广告来维持庞大的节目制作费用。特纳则相反,他有每个订户的收视费和广告费两个收入来源,所以他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对手。梅燕女士说,在Cnn各频道的收入中,所有频道都是用户费大于广告费,Cnn财经频道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nn财经频道才比我国的财经频道办得更专业,观众对象定位才只是投资者而不是一般消费者。

中国电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用户接收来说现在已经由无线传播方式进入了有线网络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电视媒体的任何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也就是说,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约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单一盈利模式制约了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电视节目的多样化。这种模式迫使各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都追寻大众化路线,最终结果是“千台一面”。在电视台内部则是大众化节目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一个电视台内部不同部门都制作相似内容和形态的节目,如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等等,以致出现同一新闻现场有同一家电视台的七八套摄像机。同一部电视剧由于不同频道的竞争使其价格不断提高。而同样是因为频道之间的竞争,广告的价格正好相反。这种“剪刀差”效应使许多地方电视台深受其苦。

再次是制约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在真正的电视专业频道形成规模之前,社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很难有大的作为。具体说就是,在目前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各个电视台不可能把黄金频道和黄金时间段交给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同时也不会把容易拉到广告的节目形态交于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而且许多电视台对社会节目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是否在当地经营广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这样会冲击当地电视媒体在当地的广告份额。所以,地方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签约时都有类似“不能经营本地广告”的明确条款。据了解,在社会化的电视节目市场中,除电视剧和部分国外进口的专题片之外,大部分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专题或专栏性节目都是以带贴片广告的方式在各级地方电视台播出。这就是说,社会节目制作公司也是在本已你死我活的广告市场领域与电视媒体竞争。如果这样,优势肯定不在制作公司一边,原因是社会制作公司拿到的一般都是下脚料或拾遗补阙的时段。此外,由于社会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与电视媒体相同,这必然导致这些公司制作的节目与电视台的节目一样也必须追求大众化,这种节目取向完全重复和趋同的结果就是留给社会制作公司的空间相当有限。现在看,目前经营较好的一些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大都是新闻和娱乐类的,这些节目的供应对象基本是一些对此类大众化节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级电视台。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撤销此一级电视机构的政策,在整个电视媒体制播分离体制建立之前,社会制作公司的下一步发展空间将更加严峻。

中国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是单一的,用大众化的盈利模式经营专业电视频道是错位的。我们只有走出这个误区并建立完整的有线电视及卫星直播电视的付费管理系统之后,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才能加快,才能出现真正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的电视频道。

据了解,我国的数字电视政策和相应的管理系统正在调研和试点阶段。

传媒公司盈利方式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站 盈利模式 盈利困境 突围策略

自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率先触网以来,全国地级以上的广播电视台都创办了自己的网站。可经过10多年的探索,除央视网、国际在线、金鹰网等少数几家开发较好外,其余大部分广播电视网站运营都较差,鲜有广告主光顾。绝大多数广播电视网站要么简单移植传统电视运营模式,要么照搬其他网站的运营方式,缺乏适合自身特色的清晰盈利模式,自然难有显著的盈利业绩。据统计,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达118亿,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商业门户网站的广告业绩,广播电视网站广告收入仅占很小一部分”。①

尽管广播电视网站遭遇盈利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盈利模式的缺乏”却是不少广播电视网站一直以来“致命的痛”。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提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盈利模式之间的竞争”。时代华纳前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恩(michaelDunne)提出“经营企业过程当中,盈利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盈利模式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是竞争制胜的关键。广电网站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从制定成功的盈利模式开始。

广播电视网站盈利模式的内涵及构建要点

广播电视网站的盈利模式,是为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广电网站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化的或利益相关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用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盈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②。

从根本上讲,盈利模式的实质,是以自己核心竞争优势,满足用户尚未满足的需求,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建立自身盈利支柱。而目前很多广播电视网站的现状是:对网站与传统广电的用户需求差异并未深入洞察,对用户未满足的需求缺乏了解,并未针对用户偏好“量身定做”内容。对自身的核心优势也缺乏认真总结,更缺乏差异化竞争战略。因此要构建盈利模式,应把握如下战略要点:

洞察目标受众视听偏好。实现持续盈利的关键是满足目标受众尚未满足的需求,当前广电网站目标受众尚未满足的视听偏好究竟是什么?在鱼龙混杂的海量视频中,渴望便捷寻找精品,并能免费欣赏;渴望自由选择视频的播放时段和播放内容;渴望参与公众关注的社交活动、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在追求成本最小化的网站团购活动中,渴求公信力较强的网络营销平台,消解信用忧虑等。而这些需求的真正满足,将是撬动广播电视网站经营的关键。

发挥自身核心专长。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建立自身盈利支柱,必须发挥自身核心专长。而广电网站的核心专长究竟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渠道两方面。在内容方面,一是丰富的音视频资源,可以进行跨媒体广告售卖,多年累积的音视频数据库,便于进行个性化付费浏览;二是特殊的采访授权资源,专业的采访团队;三是拥有大批名记者名编辑和名主持、名编导名摄像等,都是吸引很多受众关注的名人资源。在渠道方面,与其他网站相比,广播电视网站真正拥有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是:所依靠的传统广播电视具有较强的渠道公信力,强大的活动号召力,为本土社群用户“伴随无缝服务”更便捷,庞大的历史数据库和品牌资源,专业的采编队伍,受众本土参与活动更便捷等。

建构差异化竞争战略。广电网站怎么扬长避短满足目标受众的偏好?如何科学构建广电网站的盈利支柱?根据“田忌赛马”原理,用广电网站的“下等马”对全国性门户网站的“上等马”,将草根视频上传、互动分享交流等“上桌赌本”视作广电网站的“下等马”,对付商业视频网站成熟的互动模式这匹“上等马”。因公民新闻时代,微博、博客、拍客等新闻传播渠道众多,加上同城媒体新闻同质竞争激烈,因此本土新闻创造独特优势比较困难,也不是撬动广电网站盈利的唯一的核心竞争优势,因此被视作“中等马”,对付全国性商业门户网站在地方滚动新闻方面鞭长莫及的“下等马”。将传统广播电视及其网站平台具有的较强的渠道公信力、强大的活动号召力、为本土社群用户“伴随无缝服务”更便捷,庞大的音视频数据库、专业的采编团队和名流资源等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视作“上等马”,对付全国性门户网站在这些方面相形见绌的“中等马”。这与“蓝海战略”、避开竞争对手的优势领域,将自己核心专长发挥到极致的原理不谋而合。

广播电视网站盈利模式的构建策略

1.以“精品视频免费欣赏”开展“跨媒体广告售卖”

在鱼龙混杂的海量视频中,网民尚未满足的需求是便捷寻找精品,并能免费欣赏。

与一般商业网站缺失大量正版音视频资源不同,中国广播电视网站拥有大量原创的高质量音视频资源。央视网的资料显示,中央电视台旗下的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潜在拥有的内容除中央电视台每天750小时的节目资源外,还有常年所积累下来的40万小时影像资料。另外,我国广播电视节目能播放的音视频资源只占总产量的20%,80%音视频资源因传统广播电视时段有限,且因节目定位和风格匹配等原因,只能束之高阁,被闲置浪费,这些音视频素材完全可以成为广电网站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以大量正版的音视频资源,开展“跨媒体广告售卖”,成功实践的典型是美国的视频分享网站Hulu网(hulu.com)。该网由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nBCUniversial)和新闻集团(newsCorp)于2007年3月合作创办,这两大广播影视巨头丰富的内容资源,加上风险投资支持,使Hulu网坚持正版路线。网站免费提供以电视节目和电影为主的画质清晰的视频资源,2010年3月1日,美国市场研究服务公司ComScoremediametrix公布的数据显示,Hulu.com2009年12月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点击量超过10亿次,创下了历史新高。虽然在视频流量上仅占美国的1%,却获得了美国视频广告市场33%的份额。Hulu也被看作全球流量最大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最为强大的未来竞争对手③。

除Hulu主打售卖的正版影视节目外,广播电视新闻也可以实施“跨媒体售卖”。广播电视网站可借助传统电视专业采编人才优势,开展视频新闻附带广告营销,在视频网站首播和转载中扩大广告效应,将记者拍摄的视频新闻中插入冠名广告、题花广告等在视频网站中首先传播,利用百度、Google等工具搜索,不少公众关注的有独特价值的重大新闻,必将被门户网站转载,也附带将广告转载,扩大插播和附带广告的传播效应。美国新闻注册公司2010年给几百名记者配备Flip高清摄像机,并在记者视频新闻报道中插播广告,借助视频网站平台和相关网站转载传播,扩大广告效应。在两个半月内,记者拍摄新闻节目所带来的视频广告收益,就足以支付购买这些高清摄像机的高额成本④。

2.以“自由点播捆绑实惠”开展“付费收视”

“捆绑付费”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将优秀的电视节目、较便宜的语音通话业务、快捷的宽带服务打包处理,根据分享优秀节目套数的多寡、语音通话时长的优惠差异等,针对不同用户需要进行“分众传播”。因其一般收费远远低于现有宽带、语音通话、闭路电视服务分别收费的总和,以价格实惠、成本最小化优势吸引用户。

就中国而言,2010年国家政策助推“三网融合”,鼓励电信和广电相互进入,并适当向广电倾斜,广电将得以进入网络电话(Voip)市场和宽带接入市场,提供三合一打包业务(tripleplay),即网络电视不仅仅提供tV视频类业务,还可以同时提供语音通话、网上信息浏览、即时消息聊天等电信和互联网业务,且可同步进行,实现在一个终端上多种业务的复合体验。因此,中国广播电视网站还可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创造性模仿境外先进经验,对用户进行“分众传播,捆绑收费”。

在西欧、美国、中国香港已有一些运营商成功开展这种捆绑付费业务,如法国的FRee和neuf、意大利的Fastweb以及西班牙的Jazztel、美国的RtC公司,其中最典型的是意大利的Fastweb公司。该公司在1999年9月成立之初,并没有传统电信网络和客户资源,为了争抢宽带用户,Fastweb公司非常注重通过宽带内容吸引客户。该公司在意大利率先通过光纤网络和先进的ip技术,为企业和住宅客户提供多种业务,包括语音业务、互联网业务、数据业务、视频业务等三合一服务(tripleplay),通过这些业务的灵活打包、组合消费,而且价格与当地电话服务供应商所制定的语音费率相比具有较大的竞争力。Fastweb设计了多种方式方便用户以最低的价格门槛获得iptV业务,基本的月服务费用为20欧元,以低成本高回报的方式吸引新用户的不断加盟。到2005年底,Fastweb的互联网家庭用户达480万,aRpU值(averageRevenueperUser,每个用户平均收入)猛增至911欧元,雄居欧洲各国之首⑤。

在以独家内容资源吸引用户“自由点播”方面,业绩最突出的是中国香港电讯盈科公司(pCCw)。提前播放美国大片,同步独播重大体育赛事等是其吸引受众点播的撒手锏。香港pCCw独家签约eSpn、Starsports,以提供独家所有的体育节目,还与好莱坞电影公司合作提供美国大片,pCCw以内容为中心的运营策略正是网络电视运营的精髓,从而帮助其迅速吸引大量用户,并在2006年底开始实现赢利。2007年初pCCw更是以2亿美元的天价获得2007~2010年英超在香港地区的独家电视转播权,竞争的天平迅速倒向pCCw。截至2005年底,电讯盈科的网络电视用户数已超越50万,市场占有率达39%,而服务渗透率则达到了全港家庭用户数的25%,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商用iptV系统⑥。

3.以强大的公信力开展“渠道营销”

在受众方面,团购等“渠道营销”能满足受众成本最小化需求。根据经济学领域“理性经济人”理论,除针对一些特殊人际关系外,理性经济人在同等情况下都尽可能追求成本最小化,个人利益最大化,节省成本的不懈追求,使一些打折和团购信息在网民中非常走俏。但在一般网站团购,很多网民非常担忧信誉问题,而广电网站,有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支撑,相对就更可信更放心。除渠道公信力外,还有广电网站和本土受众广泛联系的公共关系资源,都是开展团购等渠道营销实现盈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全国性门户网站难以企及的核心竞争优势。

网络团购等“渠道营销”,在美国、日本、韩国大获成功。我国网络购物、电视购物也正呈现新的发展势头,但广播电视网站却没有很好地利用现有的独家资源,实现网台联动立体营销,将广播电视购物与网络购物紧密结合,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在全国上百家广播电视台运营的广播购物与电视购物公司中,仅有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与湖南卫视旗下的快乐购物、中央电视台的中视购物、上海文广集团的东方购物、江苏卫视的好享购物等极少数几家购物频道在网络购物中展现风姿。

其中最典型的,是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与湖南卫视共同注册成立的快乐购物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快乐购),它创新性地复制了国外已比较成熟的电视家庭购物盈利模式,通过与地方电视台合作的方法,在短短两年中,将“连锁店”开到南京、扬州、广州、宁波等20余个城市。与此同时,快乐购还积极寻求多媒体立体合作,构建多通路家庭购物平台作为其通路的重要补充。2006年6月6日,快乐购网站happigo.com上线运营,快乐购网站主要功能是产品销售,并提供平台和与消费者、商户进行沟通交流。另外2008年1月2日快乐购会员专刊《mygo》新鲜出炉,由此快乐购以跨区域连锁和电视直播为主要特色的多媒体家庭购物网络渐成规模,凭借“媒体零售”和“零售媒体”的杂交优势一鸣惊人。2007年湖南广电新兴家庭购物频道快乐购仅成立一年就创造了1个亿的销售业绩。

4.以强大的号召力开展“活动营销”

广电网站完全可以利用传统广电强大的活动号召力,贴近受众兴趣,突出受众关联,开展活动营销。按照美国学者唐?舒尔茨提出的4R营销理论,随着市场的发展,传媒需要从更高层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传媒与受众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的主动性关系。因此不管是公益性活动和商业性活动营销,只要与受众的利益、声誉、兴趣产生关联(Relevance),和受众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兴趣产生关系(Relationship),能得到参与的快感、利益的回报、主张的表达、形象的公众呈现、知名度提高等回报(Reward),就能调动受众参与的积极性,或引起受众积极的反应(Reaction)。大量受众通过广电网站互动或手机短信投票等方式积极参与,聚集受众注意力就具备商业开发的潜力,就可激起商家冠名广告的兴趣,为广电网站创造良好的盈利契机。

广电网站的活动营销分为公益活动营销和商业活动营销。在公益活动方面,重庆市在“争光贡献奖”评选、“十大杰出青年”评比、“十大女杰”评比等活动中,通过广播电视及其网站宣传,并将其网站作为入口,供网民充值投票,网民也可通过手机短信评选。广电网站在方便网民互动评选的同时,自身知名度得到提升,并实现了广电网站及广电集团的整体盈利。

在商业活动营销方面,广电网站可借鉴创意网站“猪八戒网”的经验。该网针对广电网站有广告欲望,受众有参与创意体验的需求,提出系列广电网站广告语创意征集活动。该网与电视台合作,不仅能授予参与者亮相电视台的机会,而且对最佳创意语制作者以颇有吸引力的奖金,与受众利益、声誉产生关联,调动起受众参与的积极性。该网与河南电视台合作的一期节目“创意时代”,就有不少网民提供很有创意的广电网站产品广告语,获得评委和广大观众的好评,也得到不少广电网站的资金回馈。

注释:

①曾静平:《中国广播电视网站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8期

②李振勇:《商道逻辑成功盈利模式设计指南》,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版

③李铁成:《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和Hulu的比较研究》,《当代电影》2009年第5期

④StopLeavingmoneyonthetable“editor&publisher”Sep2010,issue9

⑤黄海龙:《Fastweb宽带运营成功之道》,《华为技术》2005年第7期

传媒公司盈利方式篇6

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虚拟编辑室通过使用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高性能的计算机,建立虚拟的新闻编辑室。一种新的传媒组织结构,所有的工作人员甚至不需要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城市工作传媒组织的工作人员能够协同工作,共享资源、甚至共同对内容进行编辑。新闻编辑或制作人可以坐在任何一个联网的工作台前观看或控制其他联网工作台上的内容,无论这些工作台位于何处。虚拟的新闻编辑室可以使记者在现场拥有和总编辑室一样的获得信息、处理新闻的能力。在最先进的新闻采集技术、计算机编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下,记者能够现场编辑突发事件的报道,能够快速实时地同其他记者、相关专家商议,并可能在其他地方获得新闻来源。二、媒介营销中新技术带来的传媒盈利模式的转变深受新技术的影响,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面临深刻的变革。中国新闻传媒的收益中,90%以上来自广告和发行,而国外媒介集团来自广告和发行的收益不超过全部收入的50%,其他收益来自多种经营。新技术条件下产生了许多新媒体,如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网络电视、数字视频、移动多媒体、网上即时通讯群组、搜索引擎、电子信箱、博客、播客、虚拟社区等。新技术支撑下的新媒体消融了媒介的介质壁垒,带来了传受关系的消除,还消解了媒介强人的地位,导致去中心化。新媒体的盈利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对网络媒体而言,眼下最主要的盈利方式还在于将海量的用户流量导到广告上。但是,除了做广告之外,也有的网络媒体开始尝试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盈利:把用户通过各种方法诱导到网页游戏中,网页游戏赚钱之后分成。另外,如今网络媒体开始了付费频道的探索,迅雷也推出正版视频内容点播收费及下载服务,预计已获得千万元收入。而如今,优酷网也开始低调测试付费频道,推出20元的包月计划服务。尽管网络付费模式目前尚处于尝试阶段,但随着网络媒体持续的烧钱以及知识产权和版权的强化,网络媒体免费的模式会被逐步打破。现今在家中看电视的观众有更多的自主性。观众手中的按钮使他们可以飞快地略过商业信息,那些商业广告事实上失去了他们的观众。向使用者的电脑发送网页内容而不是使用者必须在他们的电脑中键入网址来达到他们所需要的站点,甚至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在使用者想要的时候给予他们想要的东西。三、传统媒介与网络通过合作走向融合,增加品牌效应,突出媒介营销重要性传媒产品可以运用数字化的新技术打包后低成本地重新编辑成其他形式的传媒产品,数字技术大大模糊了传统传媒产品的形式,传媒子产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各个子行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随之而来“大媒体”的出现,即由不同媒体的公司、传播技术之间以及通信、资讯与娱乐等产业都出现整合的趋势和现象,因而产生新兴的传播产业形式。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媒介界限日益模糊,这样的现实使得不同媒介寻求共生的发展道路,传统媒介与网络通过合作走向融合。他们的融合不但有利于实现内容与技术的整合,而且容易在虚拟空间获得与实现生活同样重要的品牌效应。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也表现在新媒体内部分配方式的不断变化。以徐静蕾来说,她将自己的博客从新浪搬了家,搬到了她自己当老板的鲜花盛开影业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而事实是,搬后不到半个月,该网站的点击率在全球alexa排名已达5853名。四、传播内容呈现大融合,增强媒介营销的模糊化当前,传播内容的发展是随着传播媒介融合而生成的大融合趋势。如融合新闻的出现,就是传播内容呈现融合特点的一个突出例如“融合新闻”称作“多样化新闻”,意指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融合新闻”,集团公司设立了“多媒体新闻总编辑”,统管三类媒介的新闻报道,使得三类媒介在新闻采编方面实现了联动。这种不同类型媒介的联合运作,能够对已经占有的媒介市场起到保护作用。但在集中和融合的媒介集团中,不同的媒体可以通过生产流程的设计与控制实现资源重整,利用不同类型媒介的介质差异,在新闻信息传播上实现资源共享而又产品各异,化竞争为合作,结果就能够联手做大区域市场,并且在这一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在未来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大量的内容将会来自用户,来自收视群,制作公司不再是唯一的内容提供商或者内容制造商。从多媒体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播内容从客观上提高了其多元性和丰富性。新技术不仅是技术基础,它也在改变传媒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服务方式、盈利方式和管理方式等各个层面。新技术所带来的媒介形态、传播状态以及经营业态上的变化,使得政府在大众传播领域的管理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这就要求媒体营销管理者更新管理观念,改变管理方式,以适应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传媒公司盈利方式篇7

内容制造者

与大多数电子杂志厂商做渠道分发平台不同,程虹选择了做内容提供商。

Gogosun目前主要提供两种类型的产品,一种是与企业合作,为这些企业制作多媒体杂志来盈利;后者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提供介绍电视节目的多媒体杂志。

程虹对Gogosun的定位是提供宽带多媒体信息导航产品服务。但其自有内容只有一种,即《阳光卫视导航》杂志,该杂志也是Gogosun盈利的“主要来源”。这本杂志每周出一期,每期大约120页左右,面向普通消费者家庭,提供多媒体电视内容节目指南和资讯。

Gogosun公司副总经理李琼告诉记者,为提供准确内容,该公司签约了国内500家电视台和频道,每周从这些频道中选取重点内容制作成电子杂志派发给自己的用户。

在这些杂志的受众人群中,25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占了多数,“用户中第一次阅读该杂志时间大约为30到40分钟,之后主要以简短翻阅为主。”李琼介绍。

成立Gogosun之前,程虹和李琼都曾是证券之星网站的管理者,上百万的免费用户并没有让他们感到兴奋,因为那些用户并不能产生实际的现金收益,相反,拥有几十万收费用户的金融界网站却率先成为纳斯达克的上市企业。

记忆犹新。在选择进入新的领域之前,程虹率领创业团队考察了电子杂志市场,他发现很多电子杂志依然通过证券之星的传统免费模式发展用户,并把平台渠道建设作为潜在盈利方式,收费性杂志在这个新行业并不多见,长达一年的慎重考虑后,程虹决定走一次金融界的“老路”:从第一个用户开始,就要收费。

“这本杂志并没有采用通常的免费发行方式,而是采取了订阅发行,普通版每年的定价为98元,Vip版为每年228元”。

2005年8月,Gogosun成立,3个月后即实现了盈利。员工人数也从7个扩张到几十个,但盈利的收益却并不是来自订阅用户,而是基于收费杂志发现的一种新型盈利模式。

像卖快速消费品一样卖杂志

因为认为Gogosun的产品更像是快速消费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媒体杂志。

程虹为这种新媒体引入了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模式,并抛弃了以往多媒体杂志免费提供下载,依靠广告和增值服务来盈利的传统模式,在全国多个省市设立经销商,吸引一些大型企业发展团购。

很快,来自北方的一家啤酒企业对于Gogosun的产品表示了兴趣,并决定团购1亿元该杂志产品,这一点也让程虹措手不及。

据Gogosun一位高层介绍,与啤酒企业的合作模式具体为:Gogosun为该啤酒企业的提供2000万张点卡,啤酒企业为其Vip用户免费提供该点卡,Vip用户可以凭点卡下载为期两月的《阳光卫视导航》。

“2000万张点卡由该啤酒企业埋单,啤酒厂商因为使他的Vip用户体验了一次与众不同的杂志内容而区别于它的竞争对手。”

随之而来的合作企业还包括食品、保险、地产等领域巨头。

面对越来越多找上门的企业,程虹事后总结的原因是,公司的产品为对方的用户带来了更多增值体验,使其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而这种所谓的增值体验即来自公司特有的内容。

与其他公司只有五六人的制作队伍相比,Gogosun在制作上的投入有些骇人听闻:光是文字编辑就有十几人,同时有数十人的影音制作队伍、图片编辑队伍,还有若干专业的作曲家、音乐制作人、配音演员等,内容方面的人员数目超过200人。

Gogosun的产品制作过程更像是一条流水线。

虽然Gogosun的员工人数已经从最早的7人扩充到现在的近300人。但程虹却一再感到公司人手的短缺。为进一步扩大内容制作上的实力,程虹计划在国内五个城市中选择一处建设全球最大的多媒体制作中心,并再招收400人的专业内容制作队伍。

传媒公司盈利方式篇8

8月15日,南极电商(002127.SZ)收购预案,拟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作价9.56亿元,购买北京时间互联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时间互联”)的100%股权,其中以现金方式支付3.82亿元,以股份方式支付5.74亿元;同时,拟向特定对象张玉祥、陈佳莹以及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4亿元,用于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支付。

南极电商表示,通过本次交易,收购资产将与上市公司既有业务相契合,丰富服务种类、提升服务品质、发挥协同效应,提升竞争力;同时,还将提升上市公司对移动互联网流量资源的分析整合能力,进一步增厚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尽管对于本次交易信心十足,但《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发现,时间互联增值率畸高,突击入股各方通过本次交易获益颇丰;其超高的业绩承诺与现有盈利能力不相匹配,能否完成业绩承诺存在疑问;此外,标的公司毛利率水平并不稳定,导致其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突击入股获利丰厚

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借壳化纤织造企业新民科技登陆a股市场,由于化纤行业产能过剩,业绩惨淡,上市公司剥离全部化纤和印染业务,转型为一家电商生态综合服务商。

本次并购标的时间互联为一家互联网营销公司。

根据预案,截至评估基准日,时间互联100%股权预估值为9.56亿元,账面净资产(母公司财务报表口径,未审)为728万元,预估增值率为13026.1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并财务报表口径,未审)为2921万元,预估增值率为3172.52%。

预案一经抛出,超高的增值率就引起了外界一片惊叹;不仅如此,标的公司在并购之前的一连串股权转让和增资,也与本次并购估值严重背离,通过本次交易,参与突击入股方一年时间回报百倍,获益颇丰。

预案显示,2015年6月,标的原股东张明、董薇将其持有的时间互联前身北京前线世纪传媒广告有限公司66万元和3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刘睿,转让价格为0.5208元/注册资本,转让总价款为50万元;同时,标的公司新增加注册资本400万元,其中刘睿、葛楠、虞晗青、陈军、张明、静衡投资分别新增出资141.5万元、175万元、25万元、22.5万元、16万元和20万元。

通过此次股权转让和增资,标的公司新增股东刘睿、葛楠、虞晗青、陈军和静衡投资,其获得标的公司股权的成本分别为191.5万元、175万元、25万元、22.5万元和20万元,持股比例分别为47.5%、35%、5%、4.5%和4%。

而通过本次交易,上述新股东所持标的公司对应股权估值分别约为4.54亿元、3.35亿元、4780万元、4302万元和3824万元。不难发现,在不考虑后续增资的情况下,本次交易,新增股东一年时间投资回报高达200倍左右,获利能力可见一斑。

预案提到,上述交易对价较低,原因系时间互联2014年净利润为负,这显然不足以解释其估值一年暴增百倍。

在问询函中,对于标的增值率过高的情况,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结合行业情况、公司业务特点及核心竞争力,对其合理性进行充分说明;同时,对于近三年内标的公司增资和股权转让评估价格与本次交易作价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进行说明,并说明在估值合理性方面,选取省广股份(002400.SZ)、蓝色光标(300058.SZ)、印纪传媒(002143.SZ)、华谊嘉信(300071.SZ)作为可比上市公司的依据以及存在可比性的具体原因。

上市公司对于该问题的回复,值得投资者保持密切关注。

盈利画饼

在高估值的同时,本次交易还给出了一份不菲的业绩承诺,原股东承诺时间互联2016-2018年实现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800万元、9000万元和1.17亿元。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发现,与标的过往和目前的盈利能力相比,该份业绩承诺更像是放出了一颗遥远的“卫星”。

预案显示,时间互联的主营业务包括互联网媒体投放平台营销和移动互联网流量整合营销,前者是在百度手机助手、oppo商店等移动媒体投放平台采购资源、投放客户app产品等推广信息,后者是指根据客户需求向流量供应商采购可利用的分散流量资源;其盈利模式主要来自于差价,即媒体流量资源的买卖差价和媒体客户之间的返现返货差价。

实际上,时间互联2006年即已成立,已经拥有十年历史,但在可查财务数据中,直到2015年下半年,其才开始真正盈利。

时间互联前身为北京安德泰思广告有限公司,2007年7月更名为北京前线世纪传媒广告有限公司,2015年年底登陆新三板挂牌,并再次更名为时间互联(837139.oC)。

预案所示财报显示,2014-2015年及2016年1-4月,时间互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5万元、1.26亿元和1.3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4万元、1107万元和1267万元;而根据时间互联在新三板上的财务数据,2013年其营业收入为380万元,净利润仅为59万元。也就是说,2006年成立的时间互联,在2013年和2014年还处在微利和亏损的状况。

此外,预案表示,2015年,时间互联实现净利润1107万元,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逐渐增强,2016年1-4月已经实现净利润1267万元,超过2015年全年,盈利能力出现大幅度提升。

但是,根据时间互联在新三板的公开转让说明书,2015年1-8月,其营业收入为5139万元,净利润为182万元;也就是说,时间互联2015年1107万元的净利润当中,有925万元为2015年9-12月所创造。如果将2015年后四个月和2016年前四个月相比较,预案中“2016年1-4月盈利能力出现大幅度提升”的说法并不准确。

公开转让说明书还显示,时间互联是在2015年6月全资收购刘睿持有的北京亨利嘉业科技有限公司后,其业务开始转型为移动互联网营销领域,亨利嘉业是时间互联唯一一家全资子公司,不仅承担时间互联主要业务,也贡献了时间互联绝大部分收入和利润,可以这样说,本次交易中,收购时间互联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收购亨利嘉业。

预案显示,亨利嘉业成立于2014年9月,2015年6月时间互联(当时仍为前线传媒)向刘睿支付合计26万元获得了亨利嘉业100%的股权。

诡异的是,贡献标的主要业绩的亨利嘉业缘何仅以26万元便被拿下,而其与几乎没有业绩的前线传媒合体为时间互联后,又如何摇身成为了上市公司估值9.56亿元的猎物?

公开转让说明书中表示,亨利嘉业存续时间较短,经营业绩记录时间较短,不易从其过往业绩直接判断其未来盈利的持续性。那么,以亨利嘉业为核心的时间互联,其3年总价不低于2.75亿元净利润的业绩承诺,又该如何保证呢?

毛利率偏低竞争力存疑

预案显示,2015年和2016年1-4月,时间互联的毛利率分别为13.94%和16.99%,而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2015年1-8月其毛利率仅为11.43%。相较同行业上市公司,标的公司毛利率偏低,而在以媒体差价为盈利模式的互联网营销行业,没有统一的行业收费标准,由公司与广告主自主协商制定,定价自由度较大,毛利率通常代表着议价能力和业内竞争能力,过低意味着存在竞争力不足和低价恶性竞争的风险。

根据wind系统数据,蓝色光标2014-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数字营销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71亿元、59.31亿元和37.3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7.22%、24.89%和21.02%;省广股份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数字营销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21亿元和14.5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6.26%和18.21%。不难发现,相比业内主要公司,时间互联的毛利率水平较低。

传媒公司盈利方式篇9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高和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理解并认同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表的意见与作用。尽管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为中国的话语权创造了基础,然而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却还相当滞后。国际传播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对外宣传媒体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积极构建主流媒体广泛的覆盖面,建设先进的传播机器,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媒体,形成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符合的国际国内传播地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在2009年第1期《求是》杂志上撰文:“新闻舆论的竞争,说到底是话语权的争夺。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建设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环球的国际一流媒体。”①构建国际一流媒体,是党中央在新的国际传播格局下,为适应中国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营造客观友善并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一、关于国际一流媒体的论述

有关国际一流媒体的概念界定以及评价标准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学界和业界各抒己见。学者刘笑盈在《打造国际一流媒体》一文中将其定义为那些经营和影响超过了国家界限的国际媒体中最为顶级的媒体。②《人民日报》对外交流合作部的张建玲认为,国际一流媒体是指在世界范围具有广泛而重大影响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较强综合实力的新闻传媒集团。③有关国际一流媒体的评价标准,学者胡正荣和张龙在考察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BroadcastingCorpora-tion,简称BBC)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newsnetwork,简称Cnn)媒介组织管理的基础上指出,一流的价值体系和专业标准、一流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及一流的技术手段是国际一流媒体的具体衡量指标。④刘笑盈认为国际一流媒体的评价标准有以下三个: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包括品牌影响力、话语权、舆论引导力等要素);强大的运营能力(国际媒体的经济收入水平、创收能力以及产出效益等经济财务指标,反映媒体的经营发展与运营管理水平);基础规模(国际传媒机构作为一个信息制播平台存在的基础性指标,包括媒体的整体规模水平、国际覆盖能力、制作播出能力等)。⑤张建玲指出,国际一流媒体应该具有主导新闻传播、引领国际舆论、影响主流受众、管理方式现代、综合实力强大、国际社会公认的特征。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的张利生论及中央电视台在国际媒体中的地位时强调了国际一流媒体的四项指标,即国际影响力、运行能力、基础规模和新媒体。⑥文献综述表明,学界和业界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国际一流媒体进行界定,但关于国际一流媒体评价标准的论述比较模糊和分散,衡量国际一流媒体的基础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和考证。本研究以BBC环球公司为个案,着重分析其国际电视业务的发展趋势,以期归纳和总结国际一流电视媒体的主要特征。

二、BBC环球公司的主要业务

为了适应全球国际电视业迅速发展的形势,满足激烈的竞争需求,英国政府在1994年的白皮书中提出了大力发展国际电视业的新政策。其主导思想是促进BBC参与竞争;支持BBC在全球进行商业扩张,尤其是在国际电视业务方面,确立英国在“世界媒介发展中的领先地位”。BBC因此调整了国际电视发展战略,加快向世界扩展的速度,改组成立了BBC环球公司(BBCworldwide,以下简称“环球公司”),以便更好地树立英国的形象,客观真实地反映当代英国社会的开放性、多元文化以及对不同价值观的包容。⑦环球公司是BBC全资拥有的子公司,是一家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传媒和娱乐公司,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BBC产品及品牌价值的最大化。2010-2011年度,环球公司的纯利润达到1.6亿英镑,营业额为11.58亿英镑。环球公司的主要业务含七个部分,按各业务占总营业额的份额从高到低排序:电视频道(26.9%),消费者产品(20.3%),电视节目销售及分销(19.9%),杂志(14.3%),内容及制作(8.9%),品牌、消费者及新发展项目(7.4%),数字娱乐(2.3%)(图1)。⑧

三、BBC环球公司的国际电视发展战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BBC就已经形成了一条围绕电视内容进行投资、研发、生产、销售及配套服务的完整的电视内容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在英国逐步步入创意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过程中,随着传播渠道的再扩充及媒介融合而不断增值,发展成为一条价值链。按照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的“价值链”理论,传媒企业之间的竞争并非是就某个环节的硬拼,而是整条价值链的竞争,最终综合实力强的媒体集团会力拔头筹,而环球公司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个案。⑨通过分析环球公司的主要业务和盈利模式,不难发现:作为国际一流电视媒体,环球公司近年来的发展战略主要依托创意经济和数字经济作为主导理念,通过推行全球品牌战略及搭建全媒体平台在本土及国际市场创造价值(图2)。

(一)依托创意经济推行全球品牌战略

自从英国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确立了创意立国或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创意产业已经被提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创意经济的理念与模式贯穿了整个环球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主导其国际电视发展战略的灵魂所在。公司在致力于原创电视节目的投资与开发、挖掘英国本土和国际独立制片人的同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收购、投资、开发以及版权许可贸易,进行品牌推广和增值,从而赢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具体表现为,环球公司充分利用电视节目的相关知识产权,开发出以下五种盈利模式。这些盈利模式并非是独立运作的,在更多情况下是多种盈利模式并行,或在电视节目品牌培育与成长周期内依次进行。

1.版权许可交易,即除将电视节目在英国国内首播、重播外,许可国外电视媒体播出,销售播放权。2009-2010年度环球公司销售了6万个小时电视节目的版权。2009年,英国电视节目海外市场出口总额提升9%,包括《神秘博士》(Doctorwho)、《地狱厨房》(Hell’sKitchen)在内的英国电视节目海外发行销售额达到13.4亿英镑。《极速赛车》(topGear)海外发行国家达到170个,自然历史节目《生命》(Life)也发行到158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是英国电视节目出口的最大市场,英国电视节目占美国进口电视节目的41%,2009年又提升3%,销售额达到4.85亿英镑。⑩#p#分页标题#e#

2.电视节目形式的版权交易。环球公司十分重视电视节目形式的开发,培育与输出原创电视节目形式,通过向电视播出机构出售电视节目形式的版权,获利不菲。电视播出机构购买节目版权,制作自有版本的节目内容,2009年英国电视节目海外发行此类销售上升25%,达1.19亿英镑。《英国达人》(又译《英国星光大道》,Britain’sGottalent,东方卫视购入节目版权)、《舞动奇迹》(StrictlyComeDancing,湖南卫视引入节目版权)、《冰上起舞》(DancingoniceandSpooks)等都是英国电视节目此类海外版权发行的典型。?瑏瑡由BBC打造的《舞动奇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真人秀节目,被正式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已有近40个国家购买了该节目形式的版权,除了欧美等国,还包括中国、印度和日本等。

3.出版发行音像制品,将电视节目复制成DVD、CD等音像制品出版发行。环球公司充分利用BBC播出的纪实、历史及娱乐节目等巨大的资源优势,开拓与节目内容相关的出版业务及创意产品,实现电视节目的增值,从而在广播电视领域之外扩大品牌在全球的影响,使节目的生命力得以延长。如《神秘博士》《极速赛车》《冰冻星球》(Frozenplanet)、《厨艺大师》(masterchef)等都是近年来收视率较高的招牌电视节目,这些节目在海外有着良好的口碑,由热销电视节目衍生的音像制品和书籍自然受到读者的青睐和追捧,借此实现了BBC本土优质节目的海外推广。2010-2011年度消费者产品这项业务为环球公司赚取了4890万英镑的利润,在全球范围内环球公司每分钟可以卖掉50张DVD。

4.知识产权的收购、投资与跨媒体开发。1973年,惠勒夫妇(thewheelers)出版了《孤独星球》(Lonelyplanet)丛书的第一本《亚洲便宜游》(acrossasiaontheCheap),此后《孤独星球》逐渐成为全球最权威的旅游丛书。环球公司2007年收购了“孤独星球”出版公司,此后其业务触角横跨电视、出版、手机和互联网,从而发展成为时下最成功的旅行读物出版集团。

5.衍生产品的开发。环球公司利用电视节目中的造型、图案、标识、名称等元素,开发后期的衍生产品(如举办现场活动、大型戏剧演出等),在保证品牌固有价值的同时,提升了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家喻户晓。成功电视节目品牌的培育一般需要10—15年的成长期,最初3-5年是发育期,这一时期的收益主要靠电视节目的出口或版权出售,此后成熟期内衍生产品带来的回报收益将越来越多。

(二)依托数字经济搭建全媒体平台

尽管全媒体平台的搭建耗时长、投入大,但近年来环球公司在该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收益增幅。2005年,BBC数字媒体的经营收入为2700万英镑,亏损约540万英镑,但其发展潜力不容低估。瑏瑣?此后,数字媒体业务占总销售额的比例逐年攀升,从2008年的2.7%增长至2011年的8.1%。环球公司2012年的战略目标是将数字媒介市场的收入提高到10%,数字媒体发展的新举措包括:

1.利用的新媒体平台,开办本土化网站(美国版及亚洲版BBC),通过在英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投放网络广告追求品牌效应。2010年至2011年相继开通了BBC美国版、BBC美国商店以及BBC亚洲版。美国版BBC的广告投放已经初步盈利并为带来了113%的收入增长。

2.利用全媒体平台提供数字电视服务,通过40多种移动设备和平台提供BBC电视节目的即时观看和回放点播。2007年12月BBC开始提供数字电视服务iplayer,经过两年多的发展,iplayer可以提供1.23亿音频和视频的流媒体节目。?瑏瑤2010年7月平均每周有23万苹果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BBCiplayer,7月26日更是达到了24.87万的峰值。2011年夏季,环球公司开始致力于将iplayer国际化,目的在于争取更多的用户。

3.利用数字媒体平台分销电视节目的播放权。环球公司将电视节目的播放权分销给节目供应商,节目供应商向用户提供下载节目(永久性购买)或者租借电视节目(限时观看)的服务以从中获利。2010年至2011年,利用数字媒体平台环球公司售出了超过9000个小时的电视节目。《火炬木小组》(torchwood)、《极速赛车》《神秘博士》分别荣登美国itunes电视剧下载排行榜的首位。

4.开发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网络电视的应用程序,包括专用新闻应用程序,“孤独星球”旅游类应用程序及ipad版杂志等。例如,环球公司于2010年11月和2011年1月分别了针对《聚焦》(Focus)与《美食》(GoodFood)杂志的ipad应用程序。ipad版《美食》杂志向读者提供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包括电子烹饪卡片形式的食谱、美食小组演示的烹饪技巧视频,以及帮助准备整月美食的个性化购物清单。2010年至2011年这类应用程序的下载量达到1200万次,其中四分之三来自“孤独星球”研发的旅游类应用程序。

5.根据BBC品牌电视剧改编,开发适用于索尼(Sony)、微软(microsoft)以及任天堂(nintendo)游戏机的同名冒险游戏(如《神秘博士》等)。仅2011年苹果用户就订购了25万套BBC游戏。预计全球电子游戏的市场价值已经超过600亿美元,环球公司已经紧紧盯住了这块诱人的蛋糕。

6.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带来的商机,逐步减少对实物产品的依赖。2010年7月,环球公司将其有声图书出版社(BBCaudiobooks)85%的股份出售给了audioGo有限公司,包括该出版社美国分社的股份,自己只保留了15%的股份。至此,BBC基本退出了有声图书市场。此外,环球公司计划出售杂志业务的部分股份,通过引入新的合作伙伴,推动该业务的数字化。

传媒公司盈利方式篇10

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o2o市场规模达到6659.4亿元,较2015年增长42.7%,由于市场刚需拉动,即使在资本遇冷的环境下,2017年中国o2o市场规模仍将保持缓慢增长,达8343.2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各行业o2o市场领域不断拓宽,用户需求逐渐被放大,随着用户消费行为趋于理性,“伪需求”泡沫被戳破,不同行业o2o模式推进过程略显艰难,造成大量o2o创业公司由于企业亏损严重、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行业规模发展受到限制。

以下为报告的详细内容:

2016年中国o2o市场规模达6659.4亿元

艾媒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o2o市场规模达到6659.4亿元,较2015年增长42.7%,由于市场刚需拉动,即使在资本遇冷的环境下,2017年中国o2o市场规模仍将保持缓慢增长,达8343.2亿元。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各行业o2o市场领域不断拓宽,用户需求逐渐被放大,随着用户消费行为趋于理性,“伪需求”泡沫被戳破,不同行业o2o模式推进过程略显艰难,造成大量o2o创业公司由于企业亏损严重、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行业规模发展受到限制。

潜在o2o市场催生创业潮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消费升级下,o2o服务已经拓展为以本地生活服务o2o为中心,垂直细分成餐饮外卖、在线教育、房产服务、在线医疗等多行业领域,线上与线下渠道相结合来解决人们生活需求,已经成为人们新型消费体验方式。

教育o2o代替餐饮外卖获资本青睐

据公开资料整理,在2016年206笔获融资o2o创业项目中,本地生活o2o项目为122笔,占比高达59.2%。其中,教育、医疗、餐饮外卖项目最受投资者青睐,教育o2o项目由2015年9笔增长到24笔,医疗健康o2o项目波动较为稳定,2015年获融资次数最高的餐饮o2o项目由23笔降到17笔,逐步将资本市场让给教育、医疗、汽车o2o项目。

o2o上门服务受到网民欢迎

艾媒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民更加期望o2o市场在餐饮外卖、上门教育、洗浴休闲领域布局。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o2o行业市场领域逐渐完善,促进人们改变传统工作生活习惯,未来企业在o2o上门服务方面有较大市场空间。

价格优惠成为o2o用户选择首因

价格优惠、节省时间、丰富选择已经成为网民选择o2o生活方式三大主要考虑因素。艾媒数据显示,61.5%网民会因为商品价格优惠选择o2o服务,53.9%网民因为o2o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其节省时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市面上大多数o2o创业公司在企业推广初期靠“价格战”获取用户,为用户节省购买时间、提供丰富商品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使用度。

o2o创业公司失败原因分析

1、生鲜电商―用户需求掌握不准确

生鲜行业创业公司大量倒闭,o2o用户在购买商品时,首要考虑商品新鲜程度与送达及时性,这对于生鲜电商产品质量及物流配送都具有较高要求,持续烧钱补贴并不足以形成用户消费习惯,另外,物流成本昂贵、商品损耗难以控制等原因,使得大量生鲜电商在资本寒冬时期难以维持长期运营。

2、汽车服务―盈利门槛高用户黏性低

在互联网模式下,大面积推广上门洗车、养车、维修等汽车服务成为汽车o2o创业公司主打方向。但目前看恚行业盈利模式尚不明确,线上服务种类单一,线下服务覆盖范围窄,造成产业链不明晰,此外,洗车养车等服务不足以形成较高用户使用粘性,最终造成大量汽车服务o2o创业公司倒闭。

3、餐饮外卖―行业竞争激烈用户难以沉淀

餐饮外卖包含食品设计、线上运营、线下推广等一系列服务内容,目前以学生及上班族为主要用户群体,商品质量、配送速度均会影响到用户体验。此外,餐饮行业入门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大量补贴获取用户基础上,推陈出新成餐饮外卖行业发展瓶颈。

4、跨境电商―行业巨头挤压下节节败退

代购、导购逐渐成为跨境电商主要服务领域,产品质量保真、售后服务完善是考验跨境电商主要因素之一。与天猫、京东等行业巨头相比,创业电商用户积累量不足,用户评价对公司业务影响较大,低价补贴成为占领市场唯一手段。长期烧钱使得创业公司紧紧依赖外界融资,不能与已有电商行业巨头相抗衡。

5、在线租房―用户权益与企业盈利难共存

巨大房地产库存与互联网新兴模式,催生大量房源交易平台崛起。企业依靠持续低廉佣金维持用户消费市场,难以实现盈利,平台租房支付金额陆续提升,驱动平台用户回到传统买卖租房渠道,o2o模式推广受阻。如何提升用户使用频率、改善盈利模式单一、拓展盈利空间成为在线租房买房创业公司转型新方向。

6、在线教育―企业品牌推广成发展瓶颈

在线教育行业对于企业品牌认知度要求较高。在传统教育巨头占领市场、用户使用较为低频、教育产品缺乏评价标准等原因影响下,即使通过用户补贴方式获取用户,也难以提升用户粘性,导致教育o2o创业公司难以生存。

o2o创业公司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资本寒冬下o2o创业公司融资难

据公开资料整理,2016年中国o2o创业项目获融资数量为122笔,对比2015年明显下降,随着近3年o2o创业公司大规模倒闭,投资方在考察创业项目时更为谨慎,仅仅依靠融资来大面积烧钱圈地的盲目创业不再是融资法宝,投资方将更加看重创业公司产品与布局,未来新三板上市或成为o2o创业公司融资新渠道。

2、各行业o2o产品服务多元化布局

目前大多数o2o创业公司盈利模式单一,例如线上医药o2o多集中于送药服务,汽车o2o大多为洗车、维修服务,整体o2o创业公司均处于上下游产业链模糊状态。初创公司与资深巨头抱团作战、或创业公司之间产品合作,完善产品多元化布局,将辅助o2o创业公司打通线上与线下服务闭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