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十篇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十篇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5:40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篇1

而且从望京医院骨伤科还走出了一大批骨科专家,为我国骨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师从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中西医结合骨折疗法创始人尚天裕教授、望京医院骨伤综合科主任、望京医院医务处处长赵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赵勇指出,望京医院的骨伤科在“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医患合作、内外用药”16字方针的指导下,坚持中西医结合,走出了一条骨科疾病“攻坚”的创新之路。与赵勇主任接触中,记者发现他不但医术高超,更是满腹经纶,幽默风趣。

中医药扬名海外

说到望京医院骨伤综合科赵勇主任,骨科界的同仁以及骨病患者都不陌生,他经常在各大电视媒体出现。他深入浅出的病例分析,轻松幽默的病情解说,让人印象深刻。赵勇的患者来自世界各地,人们都是口口相传,慕名而来。

记者在赵勇的门诊就遇到了一位前来求医的外国友人。外宾看上去60多岁的样子,跟他中国妻子一道,专门回中国找赵勇求医。他们在东直门骨伤科研究所那边已经等了好几周,但都没挂上赵勇的号。赵勇仔细询问了病情,患者自述常常脚疼,有时候晚上甚至会疼醒,还曾做过心脏搭桥手术,需要终身服药,感觉身体较差。赵勇通过X光片和中医诊断,确定患者患有骨性关节炎,并且双下肢动脉硬化。赵勇开了一些内服中药,配合中药药膏外用和中药足浴。

由此看来,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可小觑,连外国人也对“草根”甚是亲睐。事实也确实如此,赵勇告诉记者,中医药在骨病治疗上优势明显。他说,骨伤病讲究“筋”和“骨”,很多骨病的根源在于筋和筋的附着点,而非骨头本身。因此,在治疗时,中医药的整体调理不单是针对骨头,还要治疗周围的筋络、韧带组织等。

望京医院中医骨伤科从老一辈起,就积累了深厚的中医临床理论与经验,同时还吸收了西医思想,中西合璧。“骨伤治疗的原则要坚持16字方针: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赵勇说,这也是对中国接骨大师尚天裕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疾病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动静结合是要求治疗和康复锻炼的结合,以微创理念为宗旨,突出中医传统特色,讲求手术与传统手法结合;筋骨并重正是赵勇所强调的兼顾骨头和筋络,特别是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将传统的中医经筋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解剖基础及生物力学相结合,以“缓解痛苦,功能康复,提高生活品质”为目的,总结传承了一套非手术疗法的治疗技术;内外兼治是要求内外用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强调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思想在骨伤科的运用;医患合作即结合医生的“治”与患者的“防”,需要患者配合,听从医嘱。

骨科康复,健康支招

在赵勇的科室看病,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轻松愉快。54岁的陈女士来复查,刚走到对面,赵勇就让她敬个礼,记者一时还搞不清楚状况。赵勇告诉记者,陈女士患的是肩周炎,让她敬礼是看她的手能抬到什么程度,以确定恢复的情况。他跟患者轻声交谈着,仿佛老朋友聊天般温暖。

赵勇叮嘱患者不要受凉,睡觉盖好肩膀,并教给她“蝎子爬墙”、“双手托天”、“体后拉肩”等锻炼动作,叮嘱循序渐进、按步骤锻炼。赵勇说肩周炎通常都是由静、老、伤、寒引起,静即不爱运动;老指上了年岁,抵抗力差,易发肩周炎,因而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另外,外伤及寒邪入侵也会引发肩周炎。一番浅显易懂的科普,又让患者受益匪浅。

赵勇说,他在门诊时通常都会给患者科普,很多病人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对疾病治疗不利。作为北京健康科普专家,赵勇时常给患者灌输一些骨科保健知识,也通过一些电视栏目引导大众,他即简单又幽默的表述深受患者喜爱。如他常跟患者所说:为什么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腰椎坐着时受力最大,长期保持这个姿势易引发疼痛,而站着时受力小,所以疼痛发生几率小;他还为患者编了一些朗朗上口的锻炼口诀:伸伸懒腰耸耸肩,摇摇脖子看看天。看似简单的细节,却显现出赵勇处处为患者着想的仁心,这也就难怪他会成为患者心目中的偶像。

赵勇给患者科普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意识而为之。“骨科疾病的诊疗很多都跟康复有关系,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因此科普是非常有必要的。”赵勇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健康科普》第四期即将开班,并给他寄来了聘书。不仅如此,科普也是骨科康复的一个要求,赵勇说,他所在的骨伤综合科以后也将会转变为骨伤康复科,要把骨伤后的康复做起来。今年上半年,康复科已经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申报了重点专科,并得到了批准,这将会是骨病治疗与保健体系的完善,也是万千骨病患者的福音。

“针”来痛去疗效佳

赵勇在骨伤综合科,基本各种骨病都要看,说他是骨科界的全科医生也不为过。而赵勇还有一个“绝活”,那就是铍针疗法,对于各种颈肩腰腿疼、足跟痛症临床疗效显著。

铍针源自《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铍针者,末如剑锋”。现在的铍针由原来的“末如剑锋”,改成了“末扁体圆,末为直刃”,这种结构用来治疗膝骨关节炎“结”、“聚”点的疼痛有着很好的应用。赵勇说,铍针属于中国原创,吸取了中医针刺疗法和西医手术疗法之长,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具有舒筋活络、松解粘连、通畅气血等功效。

因疗效较好,有很多患者主动要求赵勇多做两次铍针,70岁的张大爷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张大爷一直有轻微的膝关节疼,但他没在意。直到有一次赶公车,在跑的过程中,只听见膝盖处“咔”一声响,腿当时就直不起来了。张大爷立马被送往望京医院急诊,之后打听到铍针在治疗膝关节疼痛的奇效,找到了赵勇。“赵主任给我扎了一针,膝关节立马就轻松了一半,效果确实不一样。”张大爷回去后,恢复良好,走路也正常了很多,所以今天又来找赵勇,希望再给他扎一针。

据赵勇介绍,膝关节劳损及病变,通常会引起经筋组织的损伤,其痛点的位置和经筋在膝关节周围的“结”、“聚”点相近。经筋“结”、“聚”点的疼痛,是由于肌肉韧带附着点筋膜腔内的压力及表面张力增高,压迫或牵拉局部神经所致。所以,临床治疗原则就是对其进行减张减压。铍针可以切刺张力最高点,释放过高的张力,降低受压部位软组织张力,从而解除了神经的机械性牵拉和压迫,另外,也可改变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疼痛的病理基础,使铍针的减压减张具有“针出痛止”的疗效。

赵勇还向记者介绍了铍针的三大特点:第一,针体较细,对于皮肤、皮下组织的损伤较小;第二,快捷、高效、安全,施术时间短,一般几分钟即可;第三,与药物治疗相比,铍针治疗是单纯的外治疗法,避免或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更为安全。

但赵勇特别提醒患者,要求“一针见效”解决疼痛是不合理的。“因为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铍针是有适应症的。且痛感是一种自我感觉,别人不知道你有多痛。因此,要由临床客观评价来判定是否有效。”赵勇打比方说,如果把疼痛分为十级,如果患者觉得自己到了第八级了,铍针治疗后,感觉疼痛减轻到了四级,那就是疗效。

彰显特色,勇挑大梁

作为骨伤综合科科室主任的赵勇,同时还担任望京医院医务处处长。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赵勇对骨伤科在治疗特色和发展上也深感自豪。

据赵勇介绍,1977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前身成立,中医骨伤科作为医院的一大特色得到大力发展。他说,医院现开设床位701张,其中近一半床位都属于骨伤科。中医骨伤科专业在脊柱、关节、创伤三个方向设立了8个临床科室,脊柱科中脊柱一科以腰椎病为主,脊柱二科以颈椎病为主;关节科中关节一科以膝关节病为特色,关节二科以骨矫形为特色,关节三科以髋关节(包括SaS后的骨坏死)为主,关节四科则侧重运动医学;创伤方向的创伤一科主治各种骨折外伤,而原有的创伤二科,现改为骨伤综合科,以治疗创伤疾病为主,兼顾脊柱、关节病等疾患。

而且,骨伤科形成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拇外翻和股骨头坏死等优势专病门诊,以及24小时开放的骨科急诊,已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医优势特色的专科门诊、急诊、病房的骨伤临床专科,在优势病种的中医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赵勇对骨伤科的发展感到非常自豪和欣慰,他说,在一代代“望京人”的不懈努力下,骨伤科治疗从中药、手法、理疗、手术等,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其特色医疗技术: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技术、SaRS后骨坏死的证候及中医药治疗等。各项技术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正因为骨伤科治疗手段领先,成绩斐然,很多大型的应急救治活动也必定少不了望京医院骨伤科的参与。赵勇告诉记者,望京骨伤科多次赴四川、甘肃、青海等灾区,参加灾后救治工作。特别是参加四川雅安震后救治的经历,给赵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时还在抗震救灾一线度过了自己的生日。在当时缺医少药的艰苦情况下,望京医院骨伤科冲锋在前,应用小夹板、外固定器等传统手段治疗骨折,中医药在骨伤救治中防治感染、后期促进康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尽最大努力让灾区群众远离伤痛困扰。

记者采访当天,为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号召,赵勇又要安排骨伤科医疗团队去郊区义诊,赵勇说:“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让中医药为百姓健康带去福音,这就值了。”

赵勇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综合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医务处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首批健康科普专家。早年师从中国著名骨伤科专家、中西医结合骨折疗法创始人尚天裕教授。主持部局级课题8项,参加部级、省部级课题10项。获省部级奖项8项,如“骨折端压应力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二等奖,“骨折愈合应力适应性的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医学博士信箱》丛书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图书一等奖。主编学术著作10部,参编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篇2

姚明左脚再现疲劳性骨折!2010年12月18日在美国nBa征战多年的中国的篮球巨人姚明,同一只脚再次被查出疲劳性骨折,这是继2008年2月被查出左脚疲劳性骨折以来,七届nBa全明星中锋姚明职业生涯第二次左脚被查出骨折。不过这次骨折部位与上一次不同。他会退役吗?他会留在nBa吗?一时间,姚明足部受伤的消息牵动了无数球迷的心。消息传开,大家纷纷询问什么是疲劳骨折,为什么姚明会疲劳骨折?下面我们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一个简单介绍。

什么是疲劳骨折?

人体的任何活动,都会对骨骼系统产生复杂的力。我们平时说的骨折是指骨骼系统遭受严重创伤,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负荷,引起严重变形,并发生骨的断裂。疲劳骨折起因于骨每天承受反复负荷,或长时间锻炼,发生显微镜下损伤,或微损伤,如果这种损伤不断积聚,超过机体的修复能力,就会产生疲劳性骨折或称应力骨折。我们的篮球巨人姚明就是因为长期比赛、反复训练导致了左足复发疲劳骨折。

发病的常见部位及易发人群

疲劳性骨折多发生于身体承重部位,如小腿胫腓骨和足部。跑步中,胫骨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其它容易发生疲劳骨折的部位按发生的频率多少排序依次是:脚跖骨、腓骨、股骨、踝骨和耻骨。常见于足部的疲劳骨折是第二跖骨、跟骨、距骨、腓骨、舟状骨。小儿以跟骨为多见,距、腓骨则在成人与小儿中均可产生。

易患人群为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员,如篮球、足球、网球运动员,以及田径、体操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行军骨折在足部疲劳骨折中最为常见。好发于第二跖骨干,其次为第三跖骨。第二跖骨的负重值较其余外侧3个跖骨负重区为大,仅次于第一跖骨,但第二跖骨负重区的面积是第一跖骨的一半。这足以说明第二跖干的疲劳骨折最为常见。

疲劳骨折与脆性骨折的区别

脆性骨折是指骨质疏松患者,在没有承受反复负荷,或过度锻炼的情况下,轻微外伤后出现的骨折,长发生于腕部、肋骨、腰椎等部位。通过对骨折患者病史的询问,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区别两者。

疲劳骨折的临床表现

1.损伤部位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为其主要症状。这种疼痛在训练中或训练结束时尤为明显。

2.体检有局部压痛及轻度骨性隆起,但无反常活动,少数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

3.X线摄片,在出现症状的1~2周内常无明显异常,3~4周后可见一横形骨折线,周围有骨痂形成,病程长者,骨折周围骨痂有增多趋向,但骨折线更为清晰,且骨折端有增白,硬化征象,因此,当临床疑有疲劳骨折,而X线检查又是阴性时,其早期诊断方法是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象。

疲劳骨折的预防和治疗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篇3

[关键词]叶城县;颌面部骨折;坚强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7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2(b)-0100-03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agedistributionandcauseofinjuryinpatientswithmaxillofacialfracture,andtounderstandthe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maxillofacialfracture.methods173patientswithmaxillofacialfractureadmittedintoourdepartmentfromJanuary2005toDecember2014wereanalyzedstatistically.Resultstheratioofmaletofemalewas5.92∶1,andtheagegroupof20-29yearsold(34.68%)wasthemostcommonlyseenagegroup.trafficaccidentsaccountedfor46.24%.theincidencerateofmandibularfracturewasthehighest,anditaccountedfor67.05%.thevisitingtimewaslateandpeoplevisitedwithin24hoursaccountedfor42.20%.internalrigidfixationtechnologyaccountedfor30.64%.Conclusionthepatientswithmaxillofacialfractureinthisareaaremorecommoninyoungmales;trafficaccidentranksinthefirstplace;theincidencerateofmandiblefractureisthehighestinmaxillofacialfractureandpatientsfailtogetdiagnosedtimely;internalrigidfixationtechnologyisnotappliedcommonly.

[Keywords]YechengCounty;maxillofacialfracture;internalrigidfixation

m面部骨折是颌面部常见的损伤之一,近年来,我国生活水平提高、交通事业发展,各种车辆增多以及人口流动性增加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因人体面部暴露在外,其解剖特点又明显突出于人体表面,故交通事故伤中以颌面部损伤最多,据统计占57%~60%。颌面部骨折的发生率占颌面部损伤的35%[1]。这表明交通事故是颌面部骨折的重要原因。因面部诸骨结构、位置的特殊性,颌面部骨折对患者面部外形、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以往的颌间固定、钢丝固定等治疗方法创伤大、治疗时间长、术后效果差,对患者身体及心理均有较大的影响,而坚强内固定作为目前公认的颌面部骨折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优点明显。笔者对我科室收治的173例颌面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总结分析本科室2005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住院的颌面部骨折患者173例的病历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1.2方法

以患者的病史记录、影像学资料(X线片、Ct片)及手术记录作为诊断依据,对颌面部骨折患者173例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就诊时间及骨折部位、手术方法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173例患者中,其中男性148例,女性25例,男女比例为5.92∶1;最大年龄者66岁,最小年龄者2岁10个月。其中以20~29岁居多,占34.68%;其次是20岁以下组,占27.75%(表1)。

2.2骨折致伤原因

颌面部骨折的致伤原因较多,交通事故伤居多,占46.24%,但其他原因所占比例也不可忽视(表2)。

2.3骨折部位分布

骨折类型复杂,其中下颌骨116例,占67.05%,颧骨复合体占10.40%,上颌骨占6.36%(表3)。

2.4就诊时间

24h内就诊的患者占42.20%(表4)。

2.5治疗情况

173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中,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钢丝固定26例,占15.03%,钛板及不锈钢丝混合固定94例,占54.34%,坚强内固定53例,占30.64%。

3讨论

3.1一般情况

本组173例患者中,男性148例,占85.55%,女性25例,占14.45%。男女比例为5.92∶1。周海华等[2]的报道显示:男女比例为3.52∶1。金松[3]的报道显示,男女比例为3∶1。兰雪松等[4]报道的男女比例为4.2∶1。杜立霖等[5]报道的则为5.07∶1,与本结果基本一致,但本组研究中男性比例更高些,这可能与当地的风俗习惯有关,男性外出工作、劳动、驾驶车辆的概率明显高于女性。

在本组颌面部骨折患者中,高发年龄段为20~29岁,与薄斌等[6-7]的报道无明显区别,因青壮年外出机会多,且多为驾驶车辆外出,而其驾龄短、经验不足、处理突况能力差等原因导致其受伤率较高;其次是20岁以下组,这与李生柏等[8-10]相关研究有所差异,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因当地群众家中子女数量多,父母对其看护力度不够导致;二是儿童乘坐毛驴车、马车时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跌落所致。

3.2致伤原因

随着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流动增加、城乡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及各类车辆数目的明显增加,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增高。而交通事故伤也成为本地区最主要的致伤原因,占46.24%,与薄斌等[6]的报道相符。排第二位、第三位的是摔伤、畜挽车辆事故,分别占20.23%和11.56%,与刘彦普等[1,11-12]的研究有差异。本研究中交通事故伤发生率最高与当地交通设施落后,交通法规不完善以及摩托车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司机醉驾、驾驶经验缺乏、缺乏安全措施有关。摔伤可能与当地农村的劳动习惯有关,如盖房子、砍树枝等。畜挽车辆事故发生率较高与在当地农村畜挽车辆(毛驴车、马车等)仍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且缺乏相应的安全措施有关。

3.3骨折部位

在本组173例患者中,下颌骨骨折最多,占67.05%,这与薄斌等[6,13]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其次是颧骨复合体、上颌骨及颧弓,分别占10.40%、6.36%、6.36%。这是因为在解剖因素上下颌骨占面下1/3及两侧面中1/3的一部分,位置突出且面积较大,受伤时容易受到损伤,并且结构上和力学上的薄弱区域多,如正中联合部、颏孔区、下颌角及髁突颈部等,成为骨折的好发区域,故下颌骨骨折在颌面部骨折中占大部分,而颧骨、上颌骨、颧弓在面部位置突出且颧弓较细,受到较大外力时也容易骨折。

3.4就诊时间

在本组173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中,24h内就诊的患者均为开放性伤口,而>24h就诊的患者则是出现面部畸形或功能障碍后才就诊。这与当地群众医疗意识缺乏,就诊不及时以及当地地广人稀,部分群众居住边远,如沙漠、高原等,交通不便有关。本组173例患者中,直接专科就诊的62例,经乡镇卫生院转院的111例。基层医院专科医生缺乏,对疾病诊断不明确,也是导致患者就诊较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5骨折治疗情况

173例患者中,均进行了手术治疗,这可能与无临床症状患者未就诊或未转专科治疗有关。其中坚强内固定53例(30.64%),钢丝固定26例(15.03%),混合固定94例(54.34%)。目前坚强内固定因其组织创伤小,固定材料钛板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强大的抗腐蚀能力、较低的致敏性、易塑形与生物力学的要求一致,手术实施方便,对患者早期恢复咬合关系、进行无痛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被视为颌面部骨折理想的手术方法[14-16],而颌间结扎和钢丝结扎固定的传统固定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17]或者成为颌面部骨折的辅助固定方法[8]。笔者的研究结果中坚强内固定的比例低于周海华等[2,8]的报道,这可能与当地医疗水平落后,坚强内固定应用于临床较晚(2007年),以及经济收入较低,部分患者因无力支付手术费选择其他治疗方法有关。

综上所述,叶城县因地处边疆,少数民族比例高,家庭孩子数量多,父母对其看护程度不够以及畜挽车辆的使用及安全措施的缺乏,使20岁以下组成为受伤的第二高发年龄组。经济不发达,群众的医疗意识缺乏,专科医生缺少导致颌面部骨折后诊断不明确、就诊不及时;医疗水平差,其治疗方法的落后,致使患者术后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差,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卫生队伍和机构建设,普及群众的医疗卫生知识,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以及配备相当数量的专科医生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彦普.口腔颌面部损伤[a]//邱蔚六,张震康,张志愿,等.口腔颌面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0.

[2]周海华,刘琦,杨荣涛,等.1131例口腔颌面部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11(5):424-428.

[3]金松.163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回顾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1):40-41.

[4]兰雪松,韩泽民.车祸致颌面部创伤980例临床分析及急救处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9):807-808.

[5]杜立霖,段晓峰.颌面部骨折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2(8):101-103.

[6]薄斌,顾晓明,周树夏,等.1693名颌面创伤患者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16(1):60-62.

[7]蒋建平,危红应,吴建伟,等.口腔颌面部骨折183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杂志,2010,3(12):755-756.

[8]李生柏.495例颌面部骨折的回顾性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1:10-19.

[9]刘奕,张文君,毕玮玮,等.固定矫治器在下颌髁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1):53.

[10]陈瑶,张志光,卢锦华,等.成人髁突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系统评价[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6(5):352-353.

[11]张益.口腔颌面部损伤[a]//张震康,俞光岩,等.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249.

[12]史俊.损伤[a]//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58.

[13]张益,孙永刚.颌骨坚固内固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刘雨,孙世尧,李祖兵.颌面部骨折355例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5):302-304.

[15]汤炜,田卫东.口腔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技术应用与发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4):196-199.

[16]宋光宇,胡淑娜.不同固定方法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81-82.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篇4

关键词:骨折传统的FS中草药液(酊)治疗(内服外敷)

中图分类号:R323.2+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83-02

那坡县是少数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多居住在边远山区,在古代,在疾病防治方面以本地区民间草药防病治病为主,即使在当今医药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仍延续这种传统做法,尤其是骨伤科。对于骨伤科的治疗,长期以来的实践不断积累其独特的治疗经验,是祖国一份珍贵的民族医药遗产。自1998年以来,我们结合当地的药用资源针对骨伤科方面研制成的FS中草药液(酊),用这FS中草药液(酊)治疗截瘫骨质增生等都有其神奇的疗效,那坡民间用原始的FS中草药治疗骨折更是推崇有加,我们在民间基础上以现代手段精制而成现为所用的FS中草药酊剂。现将用此中草药液(酊)内服外敷治疗锁骨骨折一例报告如下:

药物的组成:乳香、没药、血蝎、红花、三七、鸭脚菜、泽兰等组成,事先准备好的中草药物分外用部分(中草药酊)和内服部分(中草药液)。外用部分以对表皮通透力强,活血化瘀,止痛为主,将药物按一定的比例酒精或高度酒浸泡,滤取浸出液收藏以备用.内服部分将上述药物按一定比例煎煮或取煎液冷藏备用。

药理分析:举例如田七,又名参三七,系五茄科人参属植物,普遍用于治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以及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即在临场上用于止血,散瘀,消肿和止痛(全国中草药汇编)。当血液流出伤口时,最重要的是促使血小板的凝聚,促进凝血作用的产生,使之迅速止血.田七能办到!当体内出现瘀血时,最重要的是化瘀即将瘀血回复到流质状态,便于吸收.田七又能办到!由于身体需要,食用田七时,又要求它不会促使体内新鲜血液发生上述的变化―凝聚或溶解作用。这就是田七这种奇妙植物所具有的功能,它同时具有这三方面看似完全矛盾的功效(中山医科大眼科医院)。

骨折的治疗原则有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由于骨折早期有骨折端出血,故治疗在骨折复位、固定的基础上首先是止血,其次是化瘀,以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目的。我们的治疗方案是在骨折治疗原则的基础上第一止血,第二化瘀通络.所用药物成分与其他药典药理叙出相吻合,且自1998年至今我们研制的FS中草药液(酊剂)不论内服或外敷治疗骨伤科的疾病没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效果较好,达到尽快治愈的效果。

治疗过程:患者陆治蓉,男,37岁,广西那坡县委宣传部干部。2012年7月8日因车祸至右锁骨近肩关节处骨折。次日上午9时经县中医医院放射科X线片提示:右锁骨远端骨折,远端稍向上翘起,肩关节、肩锁关节未见脱位。

印象:右锁骨骨折。

有关骨科医生诊断后认为当用手术方法,将骨断处对位对线,然后用钢板固定,待断骨处完全愈合后再行拆除钢板,前后过程需半年至一年不等,视愈合情况而定的。在治疗期间需静养,特别是治疗初期更不能有大动作以免再次受到伤害。患者考虑,此种处理太费事了,半年不能工作,损失太大了,再寻求其他治疗方案;另一方案是用F.S中草药治疗,有那坡县人民医院骨科与那坡县中学生物组截瘫治疗研究组用F.S中草药治疗外伤性骨折引起截瘫疗效非凡先例,遂采用FS中草药液(酊剂)医治,过程简述如下:

2012-7-8因车祸至右锁骨近肩关节处骨折

2012-7-9上午9时,经那坡县中医医院放射科X线片提示确认为右锁骨骨折,见上图。患者右手挂吊带十分痛苦,医者欲用手摸患处以了解伤情,但患者疼痛得不愿给触摸,我们不可能就此而罢,所以也只能轻轻触摸患处,只觉患处肿胀且有温热感,想再进一步触摸,患者十分不再给予,只好以X线片提示指导治疗。了解伤情后便用F.S中草药酊喷涂患处,等药酊稍干再次喷涂,如此反复2-3次,经约40分钟左右,患者脸露出笑容说:比刚才好多了,疼痛大减,手可以触摸了。伤患处温热感消退了。为巩固疗效再用纱布润湿F.S外用药酊外敷贴于伤处,用薄膜遮盖固定,以防挥发过速,同时再给100mlF.S中草药液内服,嘱次服50ml,日二次。

2012-7-10伤后第二天,用FS药液后第1天,患者诉说:昨晚约10点钟起,用F.S中草药内服外敷药约36个小时左右,骨折伤处拉扯感加重加痛,但此痛非彼痛,仍在容忍之内,不是骨断那种痛觉。睡觉时拉扯感引起的阵阵疼痛也时不时伴随着格格巨响从断折处传出。其余未见有什么不适,能睡能翻身。疑另还有别处骨折。

2012-7-11由于昨晚疑还有他处骨折,上午9时到县中医医院X线拍片及县人民医院拍片。X线片示:右侧锁骨远端见一骨折线,断端未见明显移位,余未见异常。DR片示:右锁骨外侧缘见一横行骨折线,断端未见明显移位,余未见异常。右肱骨骨皮质连续,未见明显骨折现象。如图所示

从片示骨已具有良好的对位对线。这是由于F.S中草药物的活血化瘀作用,使断端肌肉相向牵拉,部分自动对位对线正骨。在这里请注意,自用F.S中草药外敷内服后对骨折处没有进行人工复位夹板固定等处理,也没挂吊带扶助受伤前肢,患者没有请假在家静心养病而是照常上班工作。当然具体事具体分析,看情况该整复的还是先整复固定不可不审原由。

再给患处外敷F.S中草药酊一次以及回家内服F.S中草药液100ml。

患者此后一直不停的工作,随县领导沿崎岖山路坐车或步行下乡采访或检查工作。坐车因道路不平直时不时前俯后仰,步行走路也因路面不平而受到振动,总之,不似静养那样享受养病,而是在震动中复位接骨恢复长痂。用F.S中草药外敷内服后的12天后,右手觉有力,能抓能动,遂到医院拍片,如下图所示:

2012-7-21:

片示:断骨处已愈合,已长痂,骨小桥已经形成。

由于有上述确认,右手感觉更有力了,能骑摩托车上下班啦!

此种稳当,不知是真是假,需用时间来考验,有证据才成,光凭感觉口述无法使人信服放心。用F.S中草药治疗后的第30天,真的恢复了吗,牢固了吗,于是到人民医院拍片,如下图所示:图所示说明己趋正常!

体会总结:肌体受外力作用致使骨折,骨折处所有组织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瘀血肿胀发热,患者感到疼痛难受,生活质量下降,用我们研制的FS中草药酊喷涂伤处后约40分钟,瘀血块减小,灼热消退,肿胀压迫减轻,此后逐步趋于正常。由于瘀血及肿胀的消失,阻碍骨折愈合的因素没有了,骨折自然而然的逐步得以恢复了。我们也知道,伤筋动骨100天,这一古语自有其理由,但随着时代不断前进,科技不断发展,以往民间用鲜草药捣烂于伤处外敷痊愈速度当然没有我们用酒精浸泡提取才使用那样凑效神速了。多年治疗骨伤经验启示我们,中草药治疗此类疾病优于西药。本文我们只是以一例骨折为文章总结,不足为奇,可虽为一例,但对患者来说可是百分百且终身受益,是有着其深远的意义的。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篇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006

肘关节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保守治疗处理措施不当将破坏正常的提携角,导致肘内翻、肘外翻畸形;破坏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及上尺桡关节间的联系,导致肘关节屈、伸、旋转功能受限,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劳作,故而开放手术解剖复位在肘关节损伤的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肘关节手术的入路很多,手术医生需要熟悉肘关节的解剖学特点,从内、外、前、后各个方向根据手术部位的需要选择暴露充分、安全适用的切口和入路。而在骨科临床上肘关节后外侧入路常被用来进行桡骨头切除、桡骨头脱位的切开复位和桡骨头颈部骨折切开内固定等手术。尽管有很多的专家在《骨科手术学》、《骨科手术图谱》等专业权威著作中反复提醒骨外科医生在应用肘关节后外侧入路时应注意保护桡神经深支,但真正在临床手术上关于桡神经深支损伤的报道仍较多见,特别是在这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医疗事故及医患纠纷的发生。对于桡神经深支的损伤,究其原因是在不显露桡神经深支的情况下,暴露好且能保证安全的手术切口长度和桡骨头颈部显露的范围是多大目前还不甚清楚。所以从临床应用解剖学的角度,研究肘关节后外侧入路和桡神经深支保护的关系,为临床应用肘关节后外侧入路行桡骨头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保证手术安全区和寻找术中的标志。

分析方法

在临床工作中桡骨头、颈部的骨折患者较多见,对于每一位桡骨头颈部骨折且有移位的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时,均取肘关节后外侧入路显露桡骨头颈部,在肱骨外髁后方、鹰嘴下方5cm(肘肌与鹰嘴下7~9cm)作直切口,切开筋膜层,然后解剖出桡神经深支及其分支,观察桡神经深支和旋后肌以及神经所支配肌肉的关系,自肘肌与尺侧腕伸肌间隙远端下方分离开旋后肌纤维,切开环状韧带,暴露桡骨头安全区,测量桡骨头关节面和肱骨外上髁至神经出肌处、神经分支处的距离,从而明确手术的安全区和术中的标志。

分析结果

手术入路中前臂有关伸肌和桡神经深支的关系:切开皮肤和筋膜后向桡侧牵开桡侧腕伸肌后即可显露旋后肌,桡神经深支从其下缘呈3个分支穿出,3个分支从桡侧到尺侧分别为指总伸肌肌支、骨间后神经和桡侧腕伸肌肌支;从尺骨止点切开旋后肌浅层并牵开,可见桡神经深支至外上向内下绕过桡骨颈,斜越过旋后肌,并在旋后肌的远端约1/4处发出分支;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①Ⅰ型:桡神经深支从旋后肌浅层的下缘内1/3处穿出;②Ⅱ型:桡神经深支穿越旋后肌浅层远侧1/3肌质。

关于桡神经深支的有关测量方法和结果:肘关节伸直前臂完全旋前位时,桡神经深支的分支处和其穿出旋后肌处至桡骨头关节面的距离分别是5.0cm和5.8cm左右,至肱骨外上髁的距离分别是7.5cm和8.0cm左右,桡骨粗隆远侧至桡骨关节面的距离4.0cm左右。

肘关节手术取后外侧切口的安全区和手术标志:根据解剖学观察来看,肘关节手术后外侧入路的安全区应在距桡骨头关节面约5cm的范围内,皮肤切口从肱骨外上髁斜向内下方,止于尺骨鹰嘴远端约6cm处的尺骨,但真正在临床手术操作中由于患者个体差异,神经的解剖变异仍较大,要引起手术医生的高度重视。手术中可利用作为解剖标志的是桡骨粗隆,肘关节伸直、前臂完全旋前位时桡骨粗隆清楚地显露在手术野内,在距桡骨粗隆远侧约1cm范围进行手术操作是较安全的。

分析原因

临床上手术中桡神经深支损伤的原因:肘关节后外侧入路进行桡骨头颈部手术时桡神经深支损伤的原因分析如下:①适应证选择不当,肘关节后外侧入路适用于桡骨头颈部、桡尺近侧关节、肱桡关节和此范围内的软组织疾病的手术治疗,对于桡骨上1/3部位的显露不能应用此入路,否则将导致桡神经深支的损伤;②前臂不正确,当前臂处于充分旋前位时,桡神经深支将向前移动约1cm,此时手术能显露桡骨头颈部的范围最大,前臂的其他均会使桡神经深支沿桡骨向后上方滑动,使其术中易受损伤;③切口过长,超过手术的安全范围,导致桡神经深支的直接损伤;④旋后肌牵拉过度,导致其肌支和骨间后神经的牵拉损伤;⑤前臂不正确,当前臂处于充分旋前位时,桡神经深支将向前移动约1cm,此时手术能显露桡骨头颈部的范围最大,前臂的其他均会使桡神经深支沿桡骨向后上方滑动,使其术中易受损伤。

肘关节后外侧入路解剖学临床应用要点总结:应用肘关节后外侧入路的手术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临床上仅限于桡骨头颈部,对于桡骨颈或粗隆部的骨折,如估计所用内固定物的长度将超过桡骨粗隆远侧1cm,则需要改用其他手术入路。除桡骨头颈部的手术外,后外侧入路还可用来进行肱二头肌桡骨止腱损伤的修复和桡尺近侧关节滑囊炎的手术治疗。归纳手术中主要应用解剖学要点:①旋后肌切断时必须紧贴尺骨,分离旋后肌时必须行骨膜下剥离;②前臂必须置于完全旋前位;③桡骨能显露的范围为桡骨粗隆以远1cm内。桡骨头颈部的手术并不复杂,手术器械等条件要求也不高,对于基础医院的医生只要熟悉肘关节后外侧入路的解剖学特点,对桡神经深支加以保护,就可以开展相关的手术。这就要求临床手术医生严格掌握以上解剖学要点,同时还要注意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及解剖学变异的因素,手术中必须操作仔细,手术中的每一步解剖层次分明,尽可能将神经损伤的几率减少到最低。[Ht][FL)][HJ]

[FL(3!@(0,0,0,40)K2]

9焦红娟,王保奇,程志清.加味交泰汤治疗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2):59-60.

10吴大斌.益气活血祛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1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9):624-625.

11苗润.平肝安神汤治疗高血压合并失眠3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55):113.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篇6

[关键词]脊柱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HelicalCtthree?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forevaluationofthoracic?lumbarBurstFractures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valueofhelicalCtthree?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indiagnosisofthoracic?lumbarburstfractures.methods87patientsofspinalfractures,63malesand24femaleswithanaverageageof36yearsoldwereexaminedwithGeHispeedhelicalCt.alldatesweresenttoSunSpace20workstation.imageswerereconstructedinworkstationwiththree?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andthenanalyzedandcomparedwithX?rayfilmand2DCtimages.allofimageswereevaluatedbytwoexperiencedradiologistswithdoubleblindmethod.Resultson3Dimages,theoccurrenceoffracturespieceinthevertebralcanalwashigherthanthatonX?rayfilmand2DCt.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χ2=4.086,p<0.05).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clearlyindicatedthespinalcordcompressionstatus.Conclusion3DCthasimportantvalueinthediagnosisofthoracic?lumbarburstfractures.itisveryhelpfulforthesurgeonsintheselectionofoperationmethod,aswellashelpfulforreducingoperativeinjuriesandcomplications.

Keywords:Spinalfractures;tomography;X?raycomputed;imageprocessing;Computer?assisted

随着我国热器伤时代的到来,各类外伤患者日渐增多。胸腰段脊椎(t10~L2)处于两个生理弧度的交汇处,是应力集中之处,因此胸腰段脊柱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多见。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多并发脊髓损伤,使患者严重致残或丧失生命。X线平片加常规Ct扫描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部位的显示、骨折的分型、外伤性软组织血肿的显示以及脊柱的稳定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准确、直观、立体地显示损伤后的脊椎和脊髓,提供临床治疗更多的有指导价值的影像学信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3D),本文对我院自1999年12月至2006年8月间收治的8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螺旋Ct3D技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87例患者,男63例,女24例;年龄21岁~58岁,平均年龄36岁,均与外伤后1d~6d内拍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经X线诊断提示有脊柱骨折者。

1.2螺旋Ct扫描及3D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Hispeed螺旋Ct扫描机,根据定位像选定感兴趣区,选择螺旋薄层轴位扫描,扫描条件:管电压140kV,管电流220ma,扫描时间1s,层厚3mm,螺距1,重建间隔1mm,scanFoV选择“small”,DFoV选择15cm,图像采用标准算法,512×512距阵显示。轴位图像资料传输到SunSpace20工作站,利用Geadvantagewindow3.1图像分析软件进行3D。重建图像技术方法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hadedSurfaceDisplay,SSD)、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和容积重建技术(VolumeRenderingtechnique,VRt)。

1.3图像分析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和两名有经验的骨科医师组成两个小组,采用双盲法共同阅片,将X线平片加上2DCt图像资料与X线平片、2DCt、3DCt(SSD、mpR、VRt)三者的综合图像资料进行对比观察和评估。小组内如有不同意见,通过共同商讨达成一致,其评估结果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87例经X线诊断提示有脊柱骨折的患者,X线平片加上2DCt图像分析发现有骨折103处;X线平片、2DCt、3DCt(SSD、mpR、VRt)三者的综合图像分析共发现骨折132处。可见前者漏诊骨折29处,后者发现骨折的能力强于前者,能提高21.97%骨折显示率。对3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发脊髓损伤需要骨科手术的病例,X线平片加上2DCt图像评估与X线平片、2DCt、3DCt三者的综合图像评估所显示椎管内骨折片数目,如表1所示,其结果经手术证实。表1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χ2=4.086,p<0.05,差异有显著性。通过2DCt图像资料,骨科医师、影像科医师分别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所致椎管内压迫物大小进行估算;影像技术人员利用3D测量功能对椎管内压迫物进行测量。当误差≤5mm统计为“准确”,误差>5mm统计为“不准确”。影像科医师组、骨科医师组对突入椎管内的压迫物上下径的估算和3D技术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其结果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统计学分析利用四格表χ2检验:组间比较,χ2=9.068,υ=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χ2=4.76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比较,χ2=6.667,p<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χ2=0.2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不同影像资料组合所显示椎管内骨折片数目(略)

表2不同研究组对突入椎管内压迫物上下径的估算、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略)

3讨论

临床上,胸腰椎外伤患者经X线平片检查诊断或提示有脊柱骨折者需进行Ct扫描,X线平片加Ct扫描所得横断面图像对胸腰椎骨折部位的显示、骨折的分型、外伤性软组织血肿的显示以及脊柱的稳定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螺旋Ct的出现标志着传统Ct成像技术的又一次飞跃,一次扫描可获得容积数据采集,并在此基础上获得重建的三维空间图像,检查所获得的信息量远多于二维空间图像所能提供的信息量,螺旋Ct扫描及3D技术在脊椎、颌面部、骨盆等解剖关系复杂,结构重叠较多部位具有明显的优势。对87例经X线诊断提示有脊柱骨折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做3D。将X线平片、2DCt、3DCt(SSD、mpR、VRt)图像资料综合起来分析共发现骨折132处,而由X线平片和2DCt图像资料仅发现骨折103处,漏诊骨折29处。可见综合的图像资料在发现骨折的能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提高21.97%骨折显示率。3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发脊髓损伤需要骨科手术病例的影像学资料评估结果:综合的图像资料与X线平片加上2DCt图像资料在显示椎管内骨折片数目方面,χ2=4.086,p<0.05,差异有显著性,表明X线平片、2DCt、3DCt三者的综合图像资料显示椎管内骨折片的能力大于X线平片加2DCt图像资料。特别有利于显示椎管内游离的小骨折片、与横断面平行的骨折线以及解剖结构重叠较多处的隐匿性骨折。X线平片加2DCt图像资料是一系列的二维图像,没有体现人体的三维结构特点,图像与解剖概念有所分离,缺乏立体直观感,在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时不尽理想。3D图像能更充分地显示骨折的存在,更准确地显示挤向椎管内的小骨片和小关节等骨折,能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类型、骨片的移位以及椎管受压等情况。SSD图像以最易理解的直观形式立体地显示爆裂骨折的部位、形态及其与相邻结构的关系,根据骨折所在位置和诊断需要对SSD图像进行旋转,分别在X轴、Y轴和Z轴上转动,常规取前面、后面、左右侧面、上面、底面、左右斜面或任意角度进行观察。从不同方向展示脊柱的立体结构以及骨折后骨块分离、移位的立体形态,可直观地了解爆裂的椎体与相邻的椎体以及附件之间的解剖关系,实际显示骨折线的位置、骨折类型、骨折线走向、骨折累及的范围、骨折块移位的距离和角度及关节脱位等详细情况。为了减少重叠结构对骨折部位的遮挡,更好的显示椎管内骨折片以及观察椎间孔的损伤情况,利用图像切割技术,可方便地在上下、左右、前后方向或根据观察需要自由勾画轨迹对图像进行切割处理。mpR以薄层的重建图像显示,可对感兴趣区进行矢状面、冠状面以及任意方向断面的图像显示,充分地显示爆裂骨折的内部、椎管内硬脊膜前方的骨折块和破裂的椎间盘组织对脊髓压迫情况、椎体附件及其小关节骨折与相邻椎间孔内脊神经之间的关系。SSD仅显示骨折表面的形态,而易漏诊轻微的、未移位的骨折,对椎管内的骨折显示不够理想,不能反映外伤性软组织血肿的情况。mpR的优势不仅弥补SSD的不足,而且能敏感地发现横断面图像难于发现的水平骨折线,更重要的是mpR能精确地测量骨折块的移位程度,通过其测量功能获得椎管内压迫物的准确数据。VRt透明技术可以通过二维、三维手段进行显示,不仅显示出骨质表面的骨折,而且可获得骨折内部的信息,即透过骨质立体直观显示骨折部位的情况,兼具X线与3D图像的优点。由表2中的数据及其统计学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对椎管内压迫物大小的准确反映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性。3D技术测量能获得椎管内压迫物的准确数据,影像科医师对椎管内压迫物上下径的估算其准确性接近3D技术测量,说明影像科医师因为专业的原因比较容易从二维的影像资料中建立起被观察对象的三维空间概念;骨科医师对椎管内压迫物上下径的估算准确性与影像科医师相比存在着差异性,较难从二维空间建立起被观察对象的三维空间概念。在临床上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并发脊髓损伤者多采用侧前方减压术,去除突入椎管内的碎骨片及椎间盘组织、椎体间植骨融合术、金属物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传统的Ct横断面图像可清晰显示脊椎骨质的情况,并能准确地测量椎管前后径距离,对两侧横突孔也能清晰显示,但却不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椎管及其椎管内压迫物的整体情况,更无法评价两侧的椎间孔。骨科医师仅利用二维图像资料,不易通过空间思维综合过程建立起抽象的三维立体图像,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手术医师个人思维方式不同,对病变的理解出现一点偏差,对手术的精确性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脊柱3D图像清晰、逼真、立体感强,可为骨科医师提供丰富的立体诊断信息,包括椎体、椎管、椎管内碎骨折片和破裂的椎间盘组织、横突孔、椎间孔及小关节等,在显示整体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切割技术,可更直观地暴露椎管内压迫物的具体部位,清晰地显示其形态、大小及边缘情况,通过3D测量可获得其具体数据。3D图像可使骨科医师直观地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立体解剖关系,为手术者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使手术方案的制定更为精确,有助于金属固定物的准确置入,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3D图像的质量是影响胸腰椎爆裂骨折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的重要因素。图像的质量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原始扫描参数、重建参数、操作者对图像的处理技术和图像显示的窗位、窗宽等。mpR图像由于其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不够高,其对破裂的椎间盘组织和外伤性软组织血肿的显示能力稍显不足,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参数的优化可使其图像质量提高。综上所述,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诊断,影像科医师应将X线平片、2DCt、3DCt图像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加强与骨科医师之间的合作,提高为临床服务的能力。螺旋Ct3D技术,有助于骨科医师在术前充分掌握骨折情况,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内固定器材,使变形或破碎的骨结构和关节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提高手术质量。随着螺旋Ct设备在二级医院的普及,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螺旋Ct3D技术将有更多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叶哲伟,杨述华.三维医学图像重建及计算机手术导航在脊柱外科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2):125?127.

[2]GallivanRp,nguyentH,armstrongwB.Headandneckcomputedtomographyvirtualendoscopy:evaluationofanewimagingtechnique[J],Laryngoscope,1999,109:1570?1579.

[3]胡小新,陈时洪.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8):758?760.

[4]谢宝钢,刘树清,杨吉祥,等.脊柱后结构在胸腰段脊髓神经损伤及爆裂骨折分类中的作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6):353?356.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篇7

【关键词】手术入路;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应用价值

随着颌面部创伤的发生率日益增多,颌骨骨折在颌面外科医生日常的诊疗工作中也日渐增多。由于颌骨支撑着口腔颌面部的轮廓形态、毗邻周围重要器官和组织,所以颌骨骨折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这就要求颌面外科医师对颌面骨折伤情必须有一个及时、准确的诊断和评估,并采用目前广泛应用于颌面外科领域的坚强内固定系统对颌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采用何种手术入路就成了摆在颌面外科医师面前直接且现实的考量。选择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4月45例颌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对不同类型的骨折行坚强内固定,并观察术后疗效,现将病例归纳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4月的45例颌面部骨折并行坚强内固定患者,骨折部位53处,男29例,女16例,患者年龄7~53岁,平均年龄35.3岁,交通事故伤20例,打架斗殴致伤8例,工伤7例,体育运动伤6例,摔伤4例,其中下颌骨骨折28处,颧骨颧弓骨折11处,上颌骨骨折14处。

1.2方法45例患者分别采用口外入路、口内入路、口内口外联合入路、经伤口入路,暴露骨折断端,将断端复位后用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术后观察手术创口愈合情况,口内咬合关系,通过术后三维Ct重建观察骨折对位情况及愈合情况并作统计归纳。

2结果

45例患者53处骨折术后创口及骨折愈合情况均正常,其采用口内入路28例(52.83%),口外入路10例(18.87%),口内外联合入路5例(9.43%),经伤口入路10例(18.87%);下颌骨骨折各入路均有采用,颧骨颧弓骨折单纯口内入路无法达到坚强内固定的目的,上颌骨骨折除外在暴露伤口,一般不采用口外入路,见表1。

3讨论

目前,在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坚强内固定系统越来越受到颌面外科医师的关注,并且得到广泛推广。在手术前手术入路的选择也成为手术医师直接而现实的考量,如何既保证有效的实施手术,而且又要减少手术的创伤,满足患者美容要求,成为广大颌面外科医师共同面对的问题。

口外入路适用于下颌骨和颧骨颧弓骨折,采用颏下切口适用下颌骨正中联合骨折、颏孔区骨折;下颌骨体部及角部骨折采用颌下切口,下颌骨升支及髁突骨折采用颌后切口、耳屏前切口;颧骨颧弓骨折通常采用耳屏前切口略向颞部发迹延伸,还有睑下缘切口、眶外侧切口等。口外入路因操作简便,显露最为直接,过去曾广泛采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口外入路的应用会越来越少,本研究中采用此入路占18.87%。

本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口内入路不适用于颧骨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由于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善,微创理念在外科手术治疗中发展,上、下颌骨骨折越来越多地采用口内入路,本研究中采用口内入路达52.83%。

对于口内入路难以进行复位固定操作部位,如颧骨、颧弓骨折,下颌骨角部及升支部位的骨折,往往需要附加口外切口即口内外联合入路。颧骨、颧弓骨折单纯口内入路仅能做到复位不能达到坚强内固定的目的,是否要坚强内固定这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患者伤情来判断,同时需要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意愿,最终做出决定。下颌骨骨折的口内外联合入路适用于具备相关的器械和设备条件还有相关医师的培训,手术医师在骨折相应的部位作一小切口(约0.5cm),将穿颊器的隧道导杆通过口外辅助切口到达骨折断面制备钉道后进行坚强内固定,口内外联合入路因口内入路直接暴露骨折断端,口外小切口减少对腮腺及面神经的损伤,具有操作简便,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面部瘢痕不明显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颌面外科医师接受和推广。

对于开放性颌骨骨折,经伤口入路是手术医师首选,本研究中采用此入路达18.87%;当然这需要具有完备的设备、器械,可以根据骨折复杂程度,创口作适当地扩大延伸。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篇8

关键词:Ct;三维重建技术;骨关节创伤疾病;诊断;信息

如今,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种背景下,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各种先进的医疗诊治技术、医学检验设备相继出世,医学三维重建便是典型的代表。它是一种通过借助计算机对生物组织结构影像的连续图像进行后处理,从而获取研究对象的三维图像,并通过计算机技术能精确的对图像进行定量测量及其他操作的一项形态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1]。为了进一步本分析Ct三维重建对骨关节创伤疾病的诊断信息依据,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4例骨关节创伤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4例骨关节创伤疾病患者,本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18~75岁,平均(45.56±3.63)岁;受伤原因:19例为交通事故,15例为建筑事故。

1.2方法本次使用的Ct扫描设备为Ge-LightSpeed16螺旋Ct,aw4.3型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扫描环境为:110KV、290ma、5~10s,扫描层的厚度为1.25mm,螺距为1.375:1,观察野19~39.7,窗位350~400,窗宽1500~1800,扫描范围为整个受伤范围的关节,完成扫描之后将所有的数据上传至aw4.3型工作站处理[2]。由于最后的诊断是根据图像读取结果决定,因此务必要保证图像分析评价的准确性,本次图像后处理技术采用Ge-LightSpeed16软件行VR和mpR、mip、SSD重建后处理,并用CutoutsideorinsideRegion、addBoneorRemoveBone以及VR-opacity(滤过)技术[3],图像分析与评价由本院两位资深放射医生和两位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进行,护理过程中检验医师任意调整角度以提高图像的效果。

2结果

Ct三维重建对骨关节创伤疾病的诊断显示,本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为腕关节舟骨骨折,可见舟骨分离及断端嵌插;3例腕关节半脱位可见腕关节间隙恢复正常;1例肘关节脱位、骨折的患者显示肘关节的畸形恢复正常;9例椎体骨折患者经三维重建技术确定了脱位的程度和部位,3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显示出了塌陷的范围和距离。

3讨论

Ct三维重建技术是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诊断技术,它能够非常快速的对病变区进行扫描,除了能够避免患者的疼痛和呼吸导致的伪影,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创伤[4];通过三维Ct图像能够非常直观的查看病变区的解剖形态特点,并可以在系统上进行模拟;利用三维重建技术从不同的方位详细的观察病变的范围、程度等各个情况。在骨关节创伤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的高密度分别能力能够将病变的范围清晰的显示出来,尤其是那些胸锁关节、脊椎等结构比较复杂的骨关节,并将这些骨关节的解剖关系和变化显示出来,从而为医师的诊断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其次是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将微小和少见部位的骨折以及骨折断端骨片分离移位特别是波及关节面的情况明确的显示出来,降低了漏诊率。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回顾性的方式,对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4例骨关节创伤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将骨关节的解剖形态和骨关节空间结构信息直观、透明、立体的展现出来,从而将骨关节创伤的程度、范围等各个情况展现在医务人员眼前,为医务人员判别诊断以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吴昊,韩旭,徐东风,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1:3453-3454.

[2]刘金成,李金凤,米霞.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外伤性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9:222-223.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篇9

【关键词】神经外科;环钻术

环钻术(trepanation)就是在颅骨上打孔、暴露颅内结构的外科手术[1],现有考古学证据表明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神经外科手术,这一手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0年[1,2]。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环钻术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以至于今天现代神经外科开颅术中仍然能够看到它的影子。

1环钻术的概念[1~3]

环钻术这一术语起源于希腊文“τρυπαυου”,意思是钻孔、钻头或环钻。它的确切定义是:为了医学和神学的目的,在颅骨上钻孔、暴露颅内结构的过程。它含有4项技术内容:(1)环形钻孔去除颅骨(图1a);(2)钻孔后刮除或挖除颅骨(图1b);(3)在颅骨上做4个垂直的直线切割,去除一块方形的颅骨(图1c);(4)在要切除的颅骨周围钻若干小孔,然后将这些小孔通连以去除中间的颅骨(图1d)。在世界各大洲的考古活动中,如中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和太平洋岛国均发现有实施环钻术的证据,表明当时环钻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2环钻术的发展

2.1新石器时代中、早期的环钻术[1~6]新石器时代中、早期人们使用尖锐的石头进行环钻术,手术的目的是治疗小儿癫痫和头外伤造成的颅骨骨折、癫痫和头痛。那时候人们认为癫痫的原因是颅内存在邪恶的幽灵,通过环钻术将头颅中邪恶的幽灵释放出来就能缓解癫痫发作。另外,考古学家发现环图1环钻术的方法

钻术的部位多见于左颞及前额,因而推测手术的目的是用来治疗头外伤,因为古代战场上右利手敌人易造成被攻击者左颞受伤,攻击也多来自前方造成前额受伤。考古学家还发现有的环钻术部位有骨折线,这是环钻术用于治疗头外伤更为可靠的证据。这个时代人们使用环钻术除了用于医疗目的外,也用于宗教活动、驱除妖魔。早在10000多年前人类就能进行这种开颅手术实在是一个奇迹!但更让人惊奇的是手术后居然有很多受术者能够存活。考古发现很多实施环钻术的颅骨钻孔边缘有新生骨形成(图2),这表明受术者术后存活了相当长的时间。Julio对400个秘鲁出土的实施过环钻术的颅骨研究发现,250个颅骨钻孔边缘有新生骨生成的证据,也就是说超过50%的受术者术后存活了相当长的时间。考虑到有些环钻术是在伤者死后进行的,所以有人推测术后存活率为70%左右。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考古发现环钻术后存活率高达90%。图2秘鲁出土的公元前约2000年的颅骨,显示钻孔周边有新生骨形成

2.2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环钻术[1,2,7,8]新石器时代末期古希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Hippocrates。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图3)生活在古希腊文明最辉煌的时期,对包括环钻术在内的人类医学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Hippocrates是第一个将医学和神学、巫术区分开的人,他反对以前人们认为疾病是由于邪恶的幽灵造成的观点,认为疾病的形成是有客观原因的,医学是一门不同于神学的科学。他在治疗病人时强调详细了解病史、仔细观察和检查、对外伤要进行触诊,然后确定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这些与现代医学诊疗病人的过程基本一致,因而后人将Hippocrates称作医学之父。Hippocrates不仅善于治疗疾病,还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医学文稿。他这些文稿被后人于古罗马时代(主要于117-138年)收集整理成为一部医学巨着--《Hippocrates文集》(图4)。这部文集收录了Hippocrates70篇各种题材的文章,包括教材、讲稿、研究记录、哲学散文和各种治疗经验。这些文章不仅包含有医学方面的内容,也涉及伦理学并阐述了医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医学不同于神学的观点,其中《希波克拉底誓言》(Hippocraticoath)仍是今天医学生的必修课。Hippocrates所处的年代战争频发,当时包括Hippocrates在内的医师有很多接触和处理头外伤病人的机会,这促进了人们对头外伤治疗的进步。Hippocrates对人类神经外科的贡献是他于公元前400年前后写成了《头外伤》(oninjuriesoftheHead)。书中对头外伤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分类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头外伤的治疗方法。Hippocrates将头外伤分为6类:(1)线形骨折;(2)颅骨挫伤;(3)凹陷性骨折;(4)凹痕骨折,即兵器打击颅骨造成外板凹陷,但内板完整;(5)远处骨折,既伤口远处的骨折;(6)颅缝处损伤。

对线形骨折、颅骨挫伤、凹痕骨折和远处骨折Hippocrates提倡用环钻术进行治疗,但奇怪的是他反对用环钻术治疗凹陷性骨折。Hippocrates认为同样外力造成的颅缝处损伤较其他部位的损伤更为严重,预后较差。在用环钻术处理颅缝处骨折时要避开颅缝,不能在颅缝上钻孔,这与现代神经外科学的观点一致,但Hippocrates没有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处理头外伤时Hippocrates也提倡使用切开技术,既将伤口延长扩大,目的是便于检查骨折情况,选择治疗方法。也有学者认为切开技术有利于引流,减少感染的发生。在那个时代Hippocrates就观察到颞部血供丰富,因而不提倡在颞部使用切开技术,同样道理Hippocrates也禁忌在颞部实施环钻术。Hippocrates不仅提倡用外科手术处理头外伤,也重视外科干预的时机。他主张对头外伤应尽早实施环钻术,对伤情较重或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头外伤应将伤口切开扩大,然后用煮熟的面粉和醋做成的糊剂充填伤口,24h后重新检查伤口,对有指征的骨折实施环钻术,手术一般应在伤后3天内完成。Hippocrates除了用环钻术治疗头外伤外,还治疗颅高压造成的视力障碍。Hippocrates在他的着作中写道“没有明显眼部疾患出现视力障碍时,应在顶部切开头皮实施环钻术,释放下面的液体--这是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治疗后病人能够好转。”新石器时代末期用于环钻术的手术器械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由原来的石器演变成了青铜器,由原来单一的钻演变为多种器械并用。Hippocrates描述的环钻术手术器械主要有4种--普通钻、带锯齿的钻、探条和骨刮匙。普通钻用于钻孔,带锯齿的钻可锯除颅骨,探条用来探察钻孔的深度和钻孔底部骨质的活动度,防止损伤硬膜;骨刮匙用于探察伤口和刮除挫伤的颅骨。在那个时代环钻术手术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Hippocrates强调:钻孔需要耐心和时间,钻孔过程中要不时地停下来观察和用探条探察钻孔的深度和剩余骨的活动度,防止损伤硬膜。那时环钻的性能已大大优于以往的石器钻,钻孔速度加快,钻孔过程中会产热,因而Hippocrates提倡钻孔时要不时地用水降温。Hippocrates所处的年代不允许解剖人体,人们只能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外部触诊来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有时也通过动物解剖来推断人体结构。因而那时候人们对人体的解剖结构了解不多,在Hippocrates遗留下来的着作中仅有对颅缝的描述。他认为人的颅骨上有3条颅缝,分别呈希腊字母的“χ”、“τ”和“ι”形。图3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雕像图4《Hippocrates文集》封面照片2.3Hippocrates之后的环钻术[1,2,9,10]Hippocrates之后环钻术不断地得到传播和发展,但不论是手术适应证还是手术技术、手术器械以及相关的解剖研究都进步不大。直到公元2世纪人类医学史上出现了另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Galen,环钻术的发展才得到了又一次的飞跃。Galen(公元129-200,图5)出生于土耳其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位建筑师,但对医学也很感兴趣。在家庭的熏陶下,Galen进入医学院校学习,先后学医8年,28岁时被指派做专门为角斗士治病的医师,从而积累了大量治疗外伤,特别是头外伤的经验。6年后Galen来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罗马帝国,由于他出类拔萃的医术,很快就成为了皇家私人医师。在皇权的保护和支持下Galen进行了大量的医学研究和教学,并写下了大量医学着作。Galen的着作包括讲稿、论文和书籍,总计超过400万字。Galen十分推崇医学实验,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和治疗学的实验,由此将过去的经验医学转变成为经验加实验的医学。图5Galen(公元129-200)画像

Galen十分强调解剖的重要性,在他的着作中有这样的描述,“一个人(可能指外科医生)如果不了解重要神经、肌肉、血管的位置,他很可能造成病人的残疾甚至死亡。”他解剖了大量类似于人的动物,如猿、猴等,并派他的学生到战场上解剖战死的敌人的尸体,从而获得了大量解剖学知识。在神经解剖方面Galen首次描述了胼胝体、脑室、中脑导水管、穹隆、顶盖、松果体、垂体和颅神经。通过实验Galen还发现了周围神经与脊髓的关系、神经和肌肉活动的关系以及部分颅神经的功能。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篇10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曾先后指示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西医学习中医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以贡献于全世界。”回顾中医与中西医结合研究治疗伤骨的实践历程,既有热又有冷,既有柳暗又有花明,给人以不少启迪和感悟,令人深思和回味。本文仅对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伤骨作一简要回顾,以供同道参考。

1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伤骨的“热”

1.1河南洛阳平乐郭氏正骨聚焦平乐郭氏正骨是中医骨伤科的主要学术流派之一,也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与伤病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它起源于清·嘉庆年间,据洛阳县志第12册及《龙咀山馆文集》等史料记载,郭氏世居九朝古都洛阳东二十里平乐园(现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祖人郭样泰获异授,专工接骨,医名天下,惠泽乡里,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至今已七代,约200年历史。郭氏后人遍布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深圳等地,如郭春园、郭汉章、郭宪章和郭焕章等均在当地自成一家,培养了大批弟子。尤其是郭氏正骨五世名医郭景星(字灿若)和夫人高云峰潜心钻研祖传医术,并兼收各家之长,继承和发扬了郭氏正骨医术,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高云峰女士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当选为全国妇联执委、全国政协特邀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国家拨专款于1956年在洛阳东郊白马寺建立了洛阳专区正骨医院;于1958年开办了自古以来第一所正骨大学——河南洛阳正骨学院;1959年成立了河南省平乐正骨研究所。高云峰女士任院长、所长[1]。

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传人全国著名中医骨伤专家郭维淮一直致力于郭氏正骨和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在他任院长、所长期间,使医疗科研等均有较大的发展。

洛阳正骨医院还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为骨伤科医师继续教育基地和对外培训单位,不少国际友人也慕名来院参观学习、交流经验。莘莘平乐正骨学子,遍及全国,有许多成为当地的中医骨伤科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甚至成为全国的知名专家、教授。他们在当地培养出大批人才,平乐正骨已在全国生根、开花、结果,造福人民,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骨伤科学术流派,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平乐正骨学术思想是兼收明清以来少林派和药物派之长,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即: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互补。

1.2黄克勤疗法受到俄罗斯的赞誉俄罗斯第二中央军事内科总医院沃尔克夫·椰夫盖尼·椰科洛维奇载文“股骨头坏死的新疗法”高度赞许黄克勤疗法。

1.2.1黄氏疗法对股骨头坏死病因学提出了骨结构破坏导致微循环受阻黄氏疗法提出了股骨头坏死由某种致病因素使股骨头内超微结构破坏、折断、变性和间隙改变,致使股骨头内血管床遭到破坏,微循环系统受到挤压、坏死和血运断路。

股骨头内骨结构的破坏,改变了股骨头内骨结构的形态,骨结构形态的改变,使股骨头内微循环系统破坏,造成血流受阻缺血则是必然结果。

1.2.2黄克勤股骨头坏死新疗法,提出了修复坏死的股骨头结构的理论骨结构的修复、重建,将伴随血液微循环系统的恢复,这一理论的提出对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理论深入研究,指导临床非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是很有意义的。

应用黄氏股骨头坏死新疗法,结束了股骨头坏死唯一开刀手术和对晚期股骨头坏死置换人工关节的历史。创造了非手术、无损伤、无痛苦的关节运动、内服中药和穴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新疗法。

通过股骨头坏死治疗仪、系列中药和髋关节模造,修复坏死股骨头的骨结构,改善重建坏死的股骨头的微循环,治疗坏死股骨头。

1.2.3黄氏疗法研究的计算机图像诊断仪,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人眼视觉理论,颜色空间理论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一些研究对X线片进行处理,在X线片上,用视觉难以辨认的灰度变化及病变信息转化为视觉容易辨认的图像,提炼出视觉不易识别的信息。这对病理变化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检验,病变区域的定量分析等方面有显著效果,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

1.2.4黄氏疗法研究的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治疗根据woLFF定律理论设计制造的,是按人体骨轴线,按中国的经络穴位向体内释放电信号,产生骨应力,修复重建骨结构。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一个非手术、无损伤、无痛苦、疗效很好的新方法。

1.2.5黄氏疗法的中药研究黄氏疗法研究的承载丸、红宝散、珍七散、生骨散等中药进行治疗坏死的股骨头和断裂带得到修复、重建,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在目前国内外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药物对比中,黄氏疗法的中药很有疗效。

1.2.6黄氏疗法解除三不准黄氏疗法根据woLFF定律理论解除三不准(不准行走,不准承重,不准活动),在应用黄氏疗法过程中进行动态式髋关节模造八法的训练,改善髋关节的承重,模造关节,再现髋关节功能。

黄氏股骨头坏死新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用中医中药获得成功,在莫斯科也得到证实。

1.3尚天裕中西医结合治疗伤骨的扫描尚天裕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创始人之一,在半个多世纪医疗实践中,为我国骨伤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2]。

尚天裕教授1917年出生在山西省万荣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在战乱中的年代里渡过了他的学生时代,1944年毕业于西北医学院留校任教。后随我国著名外科专家万福恩教授进入南京陆海空军总院做外科医师。1949年这所医院迁往台湾时,他辗转进入天津市人民医院,在我国著名骨科专家方先之教授指导下从事创伤骨科临床工作。1950年,天津市举办第一期在职西医学习中医班,医院派他参加。院长马突围一番发人深思的话:“中西医结合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激流勇进。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但不是进展览馆,琳琅满目,伸手可得。要主动发掘,整理提高。”这些话启发了他,他不但注意学习本院老中医的经验,而且到全国各地求师访贤,登门求教。先后跑了八个省,请教了十多位中医正骨名家,这使他大开眼界。他决定从中医的一方一技学起,打破中医之间的门户之见和中西医之间界限,取百家之长,走创新之路。他和同事从中医各家采用的木板、竹帘、杉紧、纸壳等外固定用具中,选择了具有弹性、韧性和可塑性的柳木,设计出适用于肢体各个部位骨折的各种形式的夹板。在学习中医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正骨八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回绕、屈伸收展、端挤提按、摇摆触碰、成角折顶、夹挤分骨、对扣捏合及推拿按摩十大手法。并按照骨折部位、类型、受伤原因、移位方向、复位质量、稳定程度及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指导病人进行及时合理功能练习,这样一套以内因为主导,以手法整复为特点,以小夹板固定的功能锻炼为主要内容的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初步形成了。

他们先后攻下了前臂骨折、肱骨髁上骨折、髁间骨折、踝部骨折、脊柱和骨盆等骨折的治疗难关,使骨折愈合时间较单纯的西医疗法快了1/3,疗程缩短了1/2,骨折不愈合率有过去的5%~7%下降到0.4%。1963年,方先之教授在罗马召开的第20届国际外科学会上,首次代表中国报告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骨折”,受到国际骨科同道的极大赞赏。

在骨折治疗中,固定与运动同样重要,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应相辅相成,局部与整体需要兼顾,外力只有通过病人机体的内在固定力才能起到作用。在“动与静”、“筋与骨”、“内与外”、“人与物”这四对矛盾中,固定与运动是各对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后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以内因为主导的动静结合(固定与运动相结合),筋骨并重(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同时并进),内外兼治(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兼顾),和医患配合(医疗措施与病人主观能动性密切结合)新的骨折治疗原则。打破了西医治疗骨折的传统观念,使骨折治疗在学术理论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970年在全国第一次中西医结合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说“对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我很感兴趣,这是辩证法,它说出了真理,固定与运动,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两个积极性都要发挥”。

世纪老人罗有名将罗氏祖传秘方——“罗氏续断接骨圣金丹”献给国家,开发出国药准字国家中药保密品种“御骨合金复方续断接骨丸”,能加速肉芽组织修复,加速原始骨痂形成,疗效确切。著名中医骨科专家韦以宗教授提出的整脊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手法)已在临床推开,大大丰实了防治脊柱疾病新学科的内涵。还有上海瑞金医院李国衡的“魏氏伤骨疗法”、江苏无锡刘秉夫的“刘氏伤骨疗法”、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研究所所长韦贵康的伤骨疗法等都名扬国内外,就诊病人门庭若市。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也对中国的传统中医伤骨疗法积极借鉴。

2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伤骨的“冷”

2.1冷风寒意中医骨伤科受到严重的挑战。“20世纪60~80年代,80%的骨折不用手术而以中医接骨法治疗,而现在80%的骨折改用手术。中医接骨法仅在农村、乡镇医院或民营医院、个体诊所才见使用,连中医院的骨伤科都已很少用了。如何使古老优秀的中医骨伤技术不至于失传,对我们这一代人已成为面临的严峻挑战”[3]。

中医骨伤科是公认的我国以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之一,前不久已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加以保护,形成了骨折的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练功和内外辨证用药的系列治疗方法。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在当时中西医结合热潮影响下,简、便、验、廉的中医骨伤疗法占据了我国骨科治疗的大半壁江山,不仅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很多外国同行也将其视为“中国神奇的技术”而争相学习。

但同时西医骨科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之中。随着麻醉、止血、无菌操作3大技术的突破,骨折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应运而生。到20世纪50年代,ao(手术复位内固定)学派设计出全套内固定用具及手术器械,几乎对全身骨折都可实行内固定。与中医骨伤功能复位、相对固定特点不同的是,他们更强调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目前,这种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法已占我国骨折治疗80%以上。在我国每年以高昂外汇购买的医疗器械中,仅骨科器械就占据了30%的份额。然而,这一取代了中医骨伤的西医疗法并不完美,据2002年美国骨科医师协会出版的《现代骨科学》报道,此疗法导致的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率,胫骨为45%,股骨为16%,尺、桡、腕、舟骨各为5%;而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术的伤员中,有40%有功能障碍,骨折畸形愈合占20%;叶状接骨板加压螺钉固定法功能良好者仅为70%。由于内固定手术毕竟是一种加重创伤的疗法,其并发症至今仍达10%左右。

2.2矛盾冲突-两难的选择与困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医院院长诚恳地说:“上头拨款严重不足,但医院要生存、要发展、要留住人才,经济账不能不算。中医骨伤定价太低,全靠它根本‘糊不了口’,医生对此也没有积极性,更别说医疗纠纷鉴定对中医规律的漠视、评职称等看重手术技术等实际问题了。”

在毫无人情味的经济杠杆面前,从医生到院长,面对的都是“为病人还是为医院”的两难冲突的选择和困惑!

2.3价值价格-左右中医骨伤科的杠杆干了一辈子中医骨伤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孙树椿教授痛心地说:“现代是全盘西化,中医骨伤定价太低是首要原因!”

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因眩晕在某权威骨科医院手术2次,花费6万余元眩晕未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刘秀琴教授处6次手法加中药不到1个月,不再晕了,仅花300余元;1例三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置换人工关节花去5万元,10年后还需要更新;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大中医科技成果全国推广项目“黄克勤非手术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技术”,无论何期、多严重的股骨头坏死,均不用手术、不吃西药,即能恢复功能,而费用一般仅为手术的1/3~1/2。

这些实例说明了中医的价廉物美和群众的欢迎程度,但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用这一技术支撑医院经济运转、并使其生存和发展的难度。那么,定价不合理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临床上:80%以上的骨折不再用中医接骨法,而采用西医手术,对骨结核、骨性关节炎、骨髓炎等骨病,基本是手术,部分病例配合中药、针灸;技术队伍上:老一代专家大部分退休,中青年专家大部分西化,年轻医生热衷于开刀做手术,已出现人才断代、技术失传的危机;教研上:21世纪初,国家取消了中医学院的骨伤专业和骨伤系,为数不多的针灸骨伤学院和骨伤研究所已转向,就连中医骨伤队伍自己所办的杂志,刊载的论文西医内容也占到80%。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负责人韦以宗教授介绍,在我国,骨伤病发率高达13.3%,其中占12.1%的人因创伤骨病而致残,我国每年仅骨折的医疗费即高达200亿元。中医骨伤技术凝聚了中医简、便、验、廉的所有优势,它对保护和恢复患者功能、减少伤残、早日康复,尤其是减轻个人及国家的经济负担,利莫大焉。

3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伤骨的前瞻

笔者认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伤骨的“冷”只是暂时的,因为卫生体制的改革,卫生政策的出台,价值价格比率的确定都是在中国改革的大环境中,不断探索着的一个新分支问题,它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定会有一个柳暗花明的好环境。

另外,对于中医和西医要用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动态的、实践的观点去看,西医发展的快是西医借鉴了新技术的结合运用使然。这是中医应该向西医学习的一个方面。中医西医虽然理论体系上有别,但绝不对立,二者的共同使命是对具有相同生物学特征的人类给出合理的,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者具有同一性,而非排斥性,故二者的相互借鉴、相互融通就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钱学森老前辈曾语重心长地说:“医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中医可能引起医学革命,而医学革命可能引起整个科学革命。”我们应深悟其真谛。我们说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中医、中西医结合大大提高疗效的客观现实,雄辩地说明了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在我国只有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队伍并驾齐驱,才能更好地为13亿人民健康服务。然中西医结合的这支队伍将具有取长补短的相对优势,是创新突破的生力军。笔者运用祖传秘方研制的中药速应接骨膏2号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申花队巴西籍球员“莫拉”,在左下肢胫腓骨粉碎性截断骨折14cm情况下,髓内钉固定术后拆线即包敷速应接骨膏2号两个疗程(14天)前后共29天,便达到了临床愈合标准,而杨瑞和教授交口赞许,病人莫拉动情的说“中医药真神奇……”为此先后10多家报纸纷纷转载宣传,这是1例很成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病人的案例。笔者坚信在以国家领导和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为主轴,以国家中医、中西结合政策为依据,以中医、中西医结合教育为基础,以中医、中西医师徒传承为捷径,以中医、中西医人才队伍为根本,以群众拥护为支柱,以科学管理为纽带,以病人为中心,以中医为重点,以中西医结合为核心,以科研创新为保证,以创立新经验、新学科走向世界贡献人类为目标,举国上下,莘莘学子,对中医、中西结合的认识不断深化,情感不断浓化,实践不断强化,矢志不移,奋发努力,阔步向前,其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生命力更强,道路更阔,创新硕果更丰。中医、中西结合是对付一切疑难杂症的尚方宝剑,是一个创新的永恒主题,其前程似锦!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伤骨在新理念、新技术不断进步的环境中,亦必定万紫千红春满园!

参考文献

1郭维淮,郭艳幸.中国河南平乐正骨发展史及学术专长.世界中医骨伤优秀论文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9.

2董福慧.尚天裕教授学术思想探讨.世界中医骨伤优秀论文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