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十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十篇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5:58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篇1

近日网宿科技联合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了《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报告从五个方面诠释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为以后发展趋势预测做了很好的预测。

1.移动互联网网民地理分布情况分析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4.29亿人,同比增幅高达37.64%。而2012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5.2亿人次。到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互联网用户数。在最新的互联网报告中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还呈现东高西低现象,从分布地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沿海地区的移动互联网网民占比最高,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低。

报告同时显示,广东省移动互联网网民的比例最高,全国每天的日到达移动互联网网民中有17.54%来自于广东省。排在第二至第五的是上海、浙江、北京和江苏,所占比例分别为9.52%、8.70%、8.19%和6.82%。加上福建和山东,前七个地区的移动互联网网民累计比例为62%,这些地区的移动互联网网民最为集中。

2.移动互联网网民访问时间分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多数的网民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通过手机上网来浏览自己关注的信息,在最新的互联网报告中显示上午8:00至下午17:00间,移动互联网网民访问量变化不大,在12:00至13:00之间有一个较小的峰值。17:00之后,访问量持续上升,在22:00至23:00间达到高峰,然后持续下降,至凌晨4:00至5:00之间达到最低值,这充分体现了移动终端的特点,在工作时段访问量较低,在下班的琐碎时间访问量比较高。

3.移动终端使用比例分析

终端的支持是业务推广的生命线,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渐升温,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也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设备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手机,也是目前使用移动互联网最常用的设备。根据网宿科技最新互联网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时,iphone、nokia、HtC、Samsung和moto五个品牌的移动终端位居前五位,占比分别为22.13%、13.98和11.69%、10.87%和7.47%,其次为Huawei、Sony和Zte等。

4.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比例

与此同时,手机操作系统也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诸如微软的windows系统;Linux操作系统、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等都在努力占据该领域魁首的位置。最新的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时,移动终端所用操作系统以android为主,所占比例为45.56%,其次是ioS和Symbian,分别占31.39%和6.54%。其他操作系统所占份额都比较小。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篇2

【关键词】浅析;移动互联网;技术

几年来,全球信息通信领域最令人瞩目的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希望能随时随地获取“internet”的信息。基于此现状,1996年开始“英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制定支持移动“internet”的技术标准。时至今日,移动ipv6的正式标准(mipv6-RFC3775[1])和相关标准: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Fmipv6-RFC4068[2])、层次移动ipv6的移动性管理(Hmipv6-RFC4140[3])、网络移动(nemo-RFC3963[4])都已经制定。基于ip分组交换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网,且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相互融合的,因此移动通信系统可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ip协议为支持internet上主机的移动性,且能保证主机在子网间移动过程中不改变原来地址和对ip层之上协议的透明性。移动ip协议的重要扩展是对移动internet中移动主机定位的策略。通信时,它们的ip地址和端口号保持不变。而移动ip主机在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不同子网间移动,当移动到新的子网时,就要改变其ip地址,否则就不能接入这个新的子网。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在“internet”上提供移动功能的网络层方案,移动节点用于执行无通信中断时间且保持优异的通信连续性的高质量越区切换处理,具有连接到网络的接口功能。网络质量监测部,根据网络装置(11-1到11-n)接收的电波强度和无线带宽中的至少一个来监测网络质量。越区切换控制部,响应于网络质量的状态在通信断开之前执行越区切换:向地址注册目的地发送转交地址,改变通信信息的路由,并将连接目的地切换到新网络。网络控制部(14)接收表示转交地址在地址注册目的地中得到了更新的响应,并保持从切换前的网络进行接收的功能直到通信被断开。

网络移动性工作组将移动子网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互联网范围内变换接入位置时的移动管理及路由可达性问题。移动网内部的网络拓扑相对固定,用一台或多台移动路由器连接至全球的互联网。网络移动与移动网络内部节点是完全透明,内部节点不要感知网络的移动,无需支持移动功能。在移动ipv6中引入扩展协议后,移动互联网可以提供对单一终端和子网的移动性支持,并且在移动过程中支持终端、子网的快速切换和层次移动性管理。

移动ipv6对于实现通信在网络层移动过程中保持不断的解决方案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点:(1)定义了家乡地址,上层通信应用全程使用家乡地址保证了对应用的移动透明;(2)定义了转交地址,从外地网络获得转交地址,保证了现有路由模式下通信可达;(3)家乡地址与转交地址的映射,建立了上层应用所使用的网络层标识与网络层路由所使用的目的标识之间的关系。

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无线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提供了移动支持,为用户提供了极大方便。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如快速切换、层次移动、子网移动三者的结合、子网移动的路由优化等问题,这些将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移动互联技术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上网移动设备的诞生,厂商必须懂得怎样将这些设备集成进他们的网络中去。据调查,在接下来的10年里,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地区将会是发展中国家。据互联网世界(internetworld)的统计数据:目前互联网普及率最低的是非洲地区,仅6.8%;其次是亚洲(19.4%)和中东地区(28.3%);相比之下,北美地区的普及率则达到了74.2%。这表明未来互联网将在地球上的更多地区发展壮大,而且所支持的语种也将更为丰富。

随着移动3G技术的成熟商用和移动网络的宽带化,移动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趋势日趋明显,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是当今发展开放社会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十分战略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十分重要,要从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移动互联技术是推进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互联网将摆脱目前以电脑为中心的形象,越来越多的城市基础设施等设备将被连接到互联网上。据Cia公布的2009年版世界统计年鉴显示(CiaworldFactbook2009),目前连接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主机大概有5.75亿台。但据国家科学基金会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安装在楼宇建筑,桥梁等设施内部的传感器将会被连接到互联网上,人们将使用这些传感器来监控电力运行和安保状况等。到2020年以前,预计被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这些传感器的数量将远远超过用户的数量。我国要想在移动互联产业发展及科研上的领先优势,抢占国际移动互联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中,它对未来移动通信、互联网和电信业以及整个信息产业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晓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思考[J].电信网技术,2008,12.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篇3

互联网是当今时代最热门的话题,社会关注度极高,专业性极强,它是一脑变两脑,人脑加电脑。计算的移动化和网络化,在当今的世界已是无处不在,持续创新使互联网不断地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娱乐方式。很多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变成了光辉灿烂的现实,它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难以想像、超乎意料的变革。也有人说它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还有人说,它把远在天涯海角,变成近在咫尺。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66年过去了,还没联合起来。现在互联网把无产者、有产者都联系起来了。互联网改变了世界,而移动互联网就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在全球的确是热,这种热反映了大趋势与新潮流。据统计,到2012年末,全球正在使用的手机和各种移动设备总数已经达到68亿部,比全球70亿人口只少2亿。据预计,2017年移动设备总数会达到97亿部。从应用的下载来看,2012年是600亿次,2017年会达到1100亿次。有研究表明,到2020年,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电子商务等新一波信息浪潮有可能会在全球形成20万亿美元以上的市场。有人说这个预测过高,有人说保守了,讨论还在继续。然而创新更为高涨,发展更为迅猛。互联网创新如滔滔长江奔流不息,生机无限,潜力无限,前景无限好。同时我也认为,前景还会超出人的预料。

发展模式高度国际化

随着先进移动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和飞速发展,个人移动和计算也飞速发展,速度惊人。这个产业又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是全球问题,不是一国局部所能左右的,必须是高度国际化,因为它的市场没有国内与国际的区别。

我认为互联网发展仍然存在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可称之为全球性的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智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无限发展潜力。中国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结合,开创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移动用户人群国家。近年来呈现井喷式发展和规模化发展的特点。比如中国移动用户7亿多,中国手机互联网网民3.72亿,市场超千亿,企业发展、商务营销、市场巨大潜力都超过人的想像。成都是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比如,成都拥有融入全球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成都高新区产业环境优越,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聚集,品牌效应显著。成都高新区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也可能超乎人的预料,相信成都高新区会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到了黄金期,互联网开创了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消费生活方式,将成为全世界一大产业,未来的发展速度和技术更新及创新萌芽都有可能超人预料。移动社交,网上购物,网站地图,越来越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催生了一个庞大的移动应用产业,这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的新的增长点,支撑了成千上万的公司,实现成千上万美元的销售收入。

我们衷心地希望智慧的中国人通过自主创新成为运用高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服务产业的领跑者,引领世界发展。我也认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家、科学家们的历史重任。

持续创新实现中国梦

中国互联网产业未来要在世界版图上占领一席之地,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创新步伐:

移动支付将是一个市场巨大的产业,会支撑成千上万企业飞速发展。社交电商,社交搜索,在线购物,网络广告,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教育,网络出版,网络科普,电子政务等领域也大有可为;移动教育,改变了人们学习知识的方式;创新物联网,使人类资源更合理地运用,由大数据整合形成的物联网和电子商务,商机无限;移动医疗与保健,改变了诊断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保健方式,更快更准地判断病情,提供最优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使健康人保持永远健康;手机服务智能化,短信息曾风靡一时,经久未衰,今后还会不断创新出现风靡一时的创新产品。

3G移动网络发展,使服务业发展更迅速,移动互联服务产业机会更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难以计算。

一是移动应用程序,不断提高计算能力,大大促进新兴产业支撑发展。包括连接应用程序。比如电子邮件,即时新闻,GpS导航,远程新闻。商业应用程序,像移动银行,股市交易,文件处理等;生活方式应用程序,像电子商务,账单支付,健康监测,数字阅读,社交等;娱乐应用程序,像新闻、游戏、影视、照片、多媒体播放器及视频编辑器等。移动互联网大产业,同时也催生了安全大产业的应运而生。

二是云平台。云平台提供可以普遍使用的计算资源,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必建基础设施,连接即可应用,它将催生创新云服务大发展。

三是移动互联网服务市场潜力无限。手机越来越广泛,成为全世界人的必带品。我相信中国已进入手机自主创新的黄金期,中国人自主创新手机操作系统、浏览器,创新手机输入方式,屏幕输入、语音输入等多种输入方式,自主创新手机商业模式。我相信中国在手机上会出现很多让人震惊的自主创新。

四是移动安全也是大产业。同时风险增大,如手机病毒、木马、垃圾信息、恶意软件、骚扰侵犯隐私、扣费等。

五是智能手机先进的计算和网络能力催生了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

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环境逐步改善,创新步伐逐步加快,但是也有问题制约发展。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创意与技术。目前我认为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因为抄袭拷贝容易,抄一个成熟的只要几十分钟。

要改变垄断。大企业垄断、行业垄断、地方区域垄断、行政垄断等垄断,阻碍创新特别是小企业的创新与成长。

要提高员工素质。一些成功企业,总有人辞职偷企业技术和市场份额自己办公司,使大公司产生损失,国际化发展慢,自己也做不大。

要提升创新能力。现在市场存在这样的情况,什么火就干什么,缺乏引领未来的创新思维、方法和产品。

要改善法律环境。法律法规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互联网产业大发展。比如,微博的裂变传播方式给决策者带来极大挑战。网络舆论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比如,网络事件几分钟得不到处理,就有可能成为一场暴风雨,甚至地震。

要加快国际化步伐。互联网是世界经济包容经济,要更开放更融入世界,包括要与竞争对手合作,要与巨人同行,又要站在巨人之上。

更多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使企业创新者安心、舒心、顺心并建立和谐平等竞争的环境。

迎接颠覆式创新的挑战。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篇4

上兵伐谋:139社区的定位与运营要走差异化之路

陈秀刚

谁将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领先者?答案或许要看谁能控制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入口。基于六度分隔理论和社会性网络的SnS社交网站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入口中占据极重要地位,无疑,139社区将成为中国移动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关键棋子。与国内其他SnS社交网站不同,139社区必须走一条差异化之路,才能在移动互联网的未来争夺战中获胜。

笔者以为,业务创新和业务精准营销传播的工具性平台,或许是139社区的最佳定位选择。

文化的多元化和社会的激烈变革造成社会人群割裂。投射到移动互联时代的业务需求上,就呈现出小众、易变、聚类且原子化的特点,使传统电信运营商在寻找目标用户群并发现市场需求上面临巨大挑战:要么很难按照某类属性对目标用户进行归类,要么在完成归类后,目标用户的需求兴趣转移,开发出来的业务付诸东流。

139社区的出现,可以使运营商走出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的困境。

SnS社交网站的杨心是现实社会关系在虚拟世界的全息镜像,属于现实社会关系在虚拟世界的投射,其最大好处是从目标市场的角度分析,为寻找具有相同或者类似偏好的人群提供新的工具和途径。

对运营商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现和寻找有价值的业务创新者,借鉴用户创造内容(UCC)的weB2.0模式,采取用户创新业务(UCS)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策略,弥补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市场需求快速变化和及时响应的不足。另一方面,SnS社区网站为个体无限扩大社交边界提供新的可能,而这种社交边界的扩大,显而易见有助于运营商实现业务的精准营销。

从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上分析,一条信息在彼此信任度较高的人之间传播,能够被采信的概率远高于其它任何方式。由于SnS社区网络的基础就是现实社会关系在虚拟世界的真实映像,因此,中移动有充分理由把139社区网站作为一个全新的整合营销工具性平台,而这个平台的精准性,如果考虑到中移动庞大的用户规模以及用户信息无可比拟的丰富程度,或许会是任何一个普通SnS网站无法超越的优势。

可以看到,中移动已经张开了一张雄心勃勃的移动互联战略大网,从飞信到mobile-market,再到移动操作系统omS。而在整个战略中,139社区作为业务创新和业务精准营销的战略性工具,或许会成为决胜未来的不可或缺的选择,这就注定139社区需要走一条艰难的差异化之路。

中国移动需要旗舰品牌整合业务资源推动移动互联网战略

杨犀明

5月6日,全面开放注册。从1999年SnS网站开始出现,到2008年全面开花,各大门户网站布局SnS,再到专业商务SnS网站出现,三大运营商推出自己的SnS网站,迄今,国内SnS圈地运动基本尘埃落定。

139社区仅早于tD正式商用数天全面开放,这既是国内SnS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其与飞信客户端、139邮箱以及动感地带等品牌会师于移动互联网战略下,至此,中国移动互联网架构初步成型:客户端提供社区入口、传递社区变化,社区提供丰富展现、应用和能力。各种业务平接,促进多样化沟通……根据品牌动力学原理,当某个品牌在同类产品之间横向延伸时,具有强穿透力,对新业务也能起到极强的支撑作用。

2G时代,中国移动业务品牌各自独立,被用户诟病。3G时代,移动用户仅有约20%的上网比例,在每个运营商都有3G,都推出SnS网站,同质化竞争可能再度白热化的情况下,如何启动移动互联网战略?

据市场研究报告,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末,飞信用户达1.7亿,居国内即时通讯市场第二位;139邮箱拥有2000万注册用户,其中约有400万活跃用户。扫视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线,发现星星之火渐有燎原之势。

从目前来看,中国移动已经在提供移动互联网“一站式”应用服务。139社区虽仅雏形初具,但不妨大胆假设它会成为一站式旗舰平台。权且不论一站式的利弊,这可能是一个突破口。举例,电影《变形金刚》的汽车人只有擎天柱一声令下,才能众志成城力克顽敌,否则只能是一盘散沙,因为它们各自的力量不够,而且缺乏强有力的统领。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征是服务至上、娱乐为王,兼具服务和娱乐功能的139社区或许能够联合其它业务品牌和平台,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和娱乐应用。拉动移动互联网战略。

试想,只要拥有一个手机号和一部手机,就可以登录移动梦网、使用飞信、发邮件以及在139社区购物,无比便利。139com的口号是“手机用户的网上家园”,这或许可以看成是中国移动希望以139社区引领其它业务品牌的信号。

平心而论,中国移动做SnS社区具有如下优势:

庞大的用户基础(中国移动强大的市场推广能力会使其迅速积聚一批用户)。

根据已有用户,稍加整理便可以有供SnS社区导入的用户社会关系数据库。

完整可查的用户信用体系。

可以进行设备定制。

产业链合作伙伴众多。

支付平台是现成的。

和其它SnS社区不同,中国移动不会在意139社区有多少pV和独立ip,只看重有多少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开心网的热闹相比,139社区显得低调。由于所处行业和拥有资源的不同,SnS网站之间的战略是不可复制的。因此,未来,中国移动需要从“沟通无极限”逐渐延伸到“移动互联网”,推出旗舰性的应用平台,以良好的服务和应用体验吸引和聚合用户,全面推进移动互联网战略。

139社区需要与其它业务平台多管齐下

陆英纷

互联网服务领域包括web2.0和SnS互动社区、延伸版im、群、BBS和De-mail等业务,为用户提供更多方式的情感交流。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业务将进一步差异化和精细化。移动用户包括手机客户端用户、wap用户、互联网用户以及庞大数量的短信、彩信和iVR用户,除了为互联网侧用户提供更高体验的业务外,很大一部工作重心,应该放在较有价值的互联网业务上,通过搭建相关平台,匹配手机客户端、wap端以及短信、彩信侧。

移动互联网战略肯定不仅通过单一平台来展开的,需要建设和完善多平台以及多通道,不同类型或层次的用户会通过不同的平台或通道来使用互联网业务:有的习惯通过pC,有的只在手机端,有的则有移动互联的强烈需求,有的从事商务,有的纯粹是游戏……正常来说,会不断有用户加入,也许还有离开(携号转网施行以后),而用户的业务使用习惯又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中国移动移动互联网战略的第一本份便是为用户架设多平台以及多通道;甚至未来还要为非用户开放。因为理论上移动互联网是要充分自由、开放、共享的,才能海纳百川。

打个比方,即使用户没有使用互联网,没有在飞信注册和登录,亦能通过短信联络飞信用户。这种业务设计意识充分考虑到了用户(潜在用户)的使用需求,便于用户之间多通道沟通,真正体现“移动”的业务价值。而应国内SnS大势和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略而生的139社区,势必要与原有中国移动主站、动感地带、飞信、139邮箱等业务品牌一起,才能从多平台多通道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接入和需求。

由右图的Qzone互动社区为例,可略知SnS社区的运作特点:

由图可知,理想的SnS社区互动要整合其它互联网资源和工具,以便利、无界、丰富、娱乐为特征,充分满足用户需求为指归。139社区应在此基础上,协同其它原有业务品牌,充分运用资源和优势,架构更加理想的SnS社区图景,比如,可开创性地将移动通信录引入社区,可以将移动业务web化,提供短彩信存储和发送、通信录、webcall等。以QQ校友为例。腾讯凭其超过8.5亿的注册用户数,再加上其它产品业务线的协同效应,大有赶超校内网之势,随着QQ校友推广力度的持续加大,预计中国传统互联网SnS社区的市场格局会被改写。这便是多平台多通道协同合作的优势所在。

另外,多样化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需要大屏幕的智能手机才能将其魅力发挥到最佳。中国移动与联想定制的3Gophone,虽然不为业界看好,但手机终端是推动移动互联网战略的重要一环,必须纳入战略规划范围,而且,多平台多通道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才有实际承载的终端平台。

2G肘代,中国移动的品牌差异化做得很好,3G时代竞争激烈、复杂,需要进一步差异化和精细化各个业务平台,使之多管齐下,协同作战,方能构筑一张真正成功的移动互联战略网。

139社区的运营走向:虚实相间的SnS新体验

万 琳 俞明利

和一般SnS社区相比。139社区充分体现出手机和互联网融合的特征:需要用手机号才能注册并登录,手机号是唯一的身份认证,每次登陆会收到短信告知,用户打电话、发短信、加好友都必须使用真实的手机号。目前,139社区已基本具备网盘、游戏等典型SnS功能,最大亮点在于整合移动运营商渠道和业务优势,“i联系”、“关系雷达”和“短信珍藏”等具有移动特色的自有互联网产品,可以给用户带来融合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新体验。

中国移动推出139社区,是希望通过SnS社区摸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同时期望通过SnS社区绑定用户,并进一步挖掘用户的潜在价值。使139社区具备强竞争力的关键是要充分树立和强化差异性和独特性,给用户其它SnS社区没有的,并为其带去更多价值。因此,139社区要运用虚实结合的运营模式,而最能体现发挥功用的就是虚拟货币与支付渠道,借助139社区,运营商可以把虚拟货币兑换成可实际消费货币,且可以畅通地支付。

首先,运营商可以把积分兑换策略导入139社区,社区可以拓展为网上商城。用户可以直接消费。例如,中国移动目前正在积极筹划mobilemarket,139社区只要与之对接,用户就可直接购买业务。其次,运营商社区可以建立一种虚拟货币向实际消费货币兑换的机制,如把社区游戏积分奖励按照一定比例兑换成话费,还可安排更多礼品换购,以此刺激用户登陆社区,增加用户黏性。再次,随着商城业务的拓展和用户习惯的建立,使用户通过手机直接扣除话费等方式购买网上虚拟货币。就可引入更多的实体参与和合作,比如餐厅、娱乐场所、大型商场,然后利用互联网的“开放、娱乐、互动”,融合营销与客户体验、客户娱乐、客户于互动,可以成功实施口碑营销和体验营销。

但是,飞信、139社区等业务目前只有中国移动的用户才可以使用,这种思维在从前对强势运营商自然是好处多多,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在虚拟社区建设上可能会成为大障碍。建议139社区将来对电信和联通用户开放,但设置一定的条件,例如,可以规定外网用户通过交“社区暂住费”来获取临时移动账户,这样就可以参与139社区的各种业务,之后每个月可用活动积累的积分来兑换“月租费”。这样,“外来户”也能加入社区,享受社区生活,社区的开放性大大加强。

未来,139社区如果能成长为一个虚实结合的综合平台,集成所有SnS娱乐功能,并包含身份、支付、移动、租用等特色业务,会更具吸引力。139社区积累的用户信息比其它SnS社区更为真实和丰富,可以以此深入剖析用户兴趣和需求,为业务规划和营销提供依据。我们预计139社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既可为用户提供方便,又可能使运营商盈利,是一种双赢模式。

139社区或将重蹈移动梦网之后尘

黄荣志

139社区是web2.0概念发展而成的产物,用户根据兴趣爱好、价值取向,聚焦在不同的网站上,形成一定社交圈并不断扩大。纵观国外业务模式,大多以运营商在其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引进社交网站为主。于是,中国移动的139社区顺势而生,目的无非是通过139社区增加用户粘性,聚焦人气,作为业务推广宣传的手段,积累web2.0运营经验,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做准备。然而,139社区的模式及插件功能几乎是对主流SnS社区的模仿,没有任何差异化的功能及创新,并存在几个主要弊端:

弊端一:用户定位门槛设置

目前,只有移动用户才能使用139社区。电信重组后,其他2家运营商尚未涉足SnS业务,移动迅速推出139社区,占领先机,但在产业链与第三方的竞争上却未取得任何优势。校内网是中国第一个推出的SnS社区,圈住了一批学生用户;开心网针对商务人群的空白,又圈走了一批白领用户。139社区是以服务提供商身份出现,不仅要面对其他两家运营商的竞争,还要面对第三方竞争。同时,不同于身份证、银行卡号之作为用户身份唯一标识,手机换号常常存在,每次都要重新添加好友,而且无法保存以前的核心资

弊端二:产品纯粹模仿,缺乏核心竞争力

校内网及开心网已经圈走90%的SnS用户,139社区作为后进入的商务产品只是对主流社区的单一模仿,没有差异化的实质内容存在。目前SnS已经发展到跟BBS一样没有任何技术门槛的地步,吸引和留住用户都是每个社区的头等大事。许多热门应用没有了吸引力,又没有更好的应用来替代。139社区,可以将前期的移动业务进行整合,如飞信、移动号簿、桌面助理、网上营业厅、手机游戏等,都可以插件形式存在。

弊端三:运营策略定位不清

移动目前已经推出太多网站。移动梦网、Bae、139社区、mobilemarket,Bae强调的是widget,用户随心下载;139社区主推用户交流,营造人际关系网;mobilemarket意在打造电子商务平台,用户随意买卖。相互之间的关系分不清是平行还是从属。然而这几个主流网站都没有统一的平台和品牌,也没有用户界面的集成,如一个一个分散开来,很难形成合力。归结到底,这些内容都是web2.0概念引申出来的核心业务,其特点都是提供一个平台让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交流、探讨、服务等。

139社区应以用户为主导,移动运营商不仅要应对来自其他运营商的竞争,第三方挑战也是长期难题,如果在战略定位、用户注册、产品定位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又缺乏新的盈利模式,长此以往,或将走“移动梦网”的老路。

“兴奋点”是139社区脱颖于SnS网站的关键

姜B寒

如果把基础设施视为第一产业,把web1.0、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和服务视为第二产业。那么SnS社区以及相关的沟通和娱乐方式便是互联网第三产业。3G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业务和产品明确定位,更好地服务用户并最大程度地提供附加值。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砝码。国内sns社区竞争激烈,139社区要如何脱颖而出?

第一,要有明晰的网站定位,还要顺应整体战略以及呼应其它业务品牌。国内SnS网站布局已定,暂时领先的力保上游,定位模糊后劲不足的已逐渐淡出。国外Facebook目前算是一个应用平台,国内开心网也并非纯粹的SnS社交网站。定位为“手机用户的网上家园”,有些含糊,并未显出“家园”的亲和力和聚合力;从公测期和初期界面、应用来看,除了少数自有业务,没有体现强烈的与定位相符的个性。

第二,要持续开发和完善相关应用,打造开放的SnS个性化平台。国内SnS网站普遍以娱乐游戏小插件为主吸引用户,缺乏创新。139社区目前仅具备SnS社交网络的基本功能,中国移动应该持续不断地自行开发或与第三方合作,运用自身网络优势开发其它SnS网站无法拷贝的个性化服务和应用,推出各种具有实用功能的组件,满足用户需求。

同时,139社区要建成具有开放平台潜质的SnS社区,广义SnS社区除了基本功能和应用,更强调的是服务性和无界性,国外的Facebook因应用开发的强大,就聚栖各类资源继而衍生巨大商机。目前,社区限于移动用户注册,不同SnS网站之间不能互通,如果139社区可以推出像电子邮箱的使用机制――邮箱之间可以互通,想必会更受用户青睐。不过,“手机用户的网上家园”或许也意味着未来139社区将是所有手机用户的网上家园。

第三,139社区用户之间并非简单的互联网好友关系。也非通信网内简单的主被叫关系,而是通过一系列沟通和分享服务结成的与现实社会更接近、更可信赖的社会网络,如官方所言,“植根中国文化传统,以服务为核心,即服务型社会网络(ServiceSocialnet-work,SSn)。”以此区别于其他SnS网站。因而,完全有能力拥有高诚度的用户群,如果能较好满足用户需求和体验,那么,超越传统互联网SnS社区不是难事。

第四。由于市场先入优势,有的网站积聚了千万级别的用户基数,而139社区的特色业务有限,“短信珍藏”、大容量网盘、通信管家等应用虽然凸显了自由分享的理念和原创精神,但却不是将用户从其它网站吸引过来的“兴奋点”。应该大力开发有别其它SnS网站的“兴奋点”,同时在已有用户中经常开展活动,除了赠送话费和短信以外,可以举办更多参与性的活动,比如让用户参与整个网站的设计方案投票,让用户提议增加哪些应用,这既有趣,又强化了用户的“家园”意识,以此慢慢向非用户人群渗透。

第五,SnS社区的线下运作能力可能是惊人的。举例,在汶川大地震期间,某SnS网站同城群就自发组织多次网络拍卖和实地募捐,这可视为SnS社区的良好现实延伸,无论对哪一方都有积极意义。运营商可以主动组织线下活动,和社区用户近距离接触,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广业务。

试看139社区亮剑移动互联网

梁 晨

在国内网上社区炙手可热的时候,向来以移动通信服务著称的中国移动推出了具备“移动特色”的139社区,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中国电信凭借天翼大举杀入移动通信市场,中国移动祭起互联网社区的“神兵利器”是否标志着“战火”同样会在互联网通信市场点燃?中国移动力推139社区,究竟是“玩票”还是“动真格儿”?

139社区=Facebook+移动通信?

Facebook和mySpace的成功不但造就了传奇,也给SnS社区提供了完善的发展模板,139社区就随处可见两者的影子。中国移动在“克隆”的同时,也调用自有资源和优势,逐步完善功能和模块。“自由”是SnS社区的重要标志,要想真正“自由”起来,一方面要满足客户随时随地的应用需求,于是就有免费赠送“G3通话”、“短/彩信发送”、“139wap社区”、“心情记录(类似twitter)”等功能;另一方面社区应用还要和客户的日常通信联络结合起来,于是就有了“关系雷达”、“短信管家”等应用。可以说,从139社区已经可以初步看到“i分享、i自由”理念的轮廓。

将SnS社区和移动通信结合起来,在方便客户的同时也让139社区迅速获得认可。不要忘记目前中国移动手握着国内四分之三的移动通信客户,这是最大的优势。

139社区=CRm+用户数据库营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业务运营时代,将客户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是头等大事。要想减少或避免客户流失,一方面要提升网络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设法增加客户“黏性”。139社区除了提供和手机电话号码同步的功能之外,还提供一系列语音和短/彩信优惠,期望客户使用后能够对139社区“爱不释手”。还通过一系列积分规则让客户逐步“升级”,客户升级,对移动的“黏性”自然也跟着升级。

除此之外,139社区注重对客户学习、工作经历等资料的收集,方便客户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还可以用于实施精确营销。以往,将“产品卖出去”是胜利,现在必须考虑如何找到用户需求,然后再将“适合的产品卖出去”。从客户中来、再回到客户中去,应该说这种业务思路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139社区的未来?

当年微软提出用150亿美元收购Facebook,被断然拒绝,理由很简单:Facebook的终极目标并非上市或出售,而是帮助网民分享信息。

139社区虽然面临“先天不足”(中国移动的互联网运营经验不够丰富)、后天竞争激烈(众多SnS社区争夺客户)的环境,但从短时内用户数突破百万来看,已经呈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用户者得市场,如果继续秉承这一理念,未来139社区自然能够“笑傲江湖”。

破译139社区的Dna密码

黄 宇

近期,139社区()开始在湖南火热推广,从广东刮起的139社区旋风逐步在全国各地落地拓展。139社区就好比一个微型社会,移动用户可以在这一虚拟世界畅游,如果说BBS是从人映射到社会,Blog是把人映射到人。那么SnS则是把社会映射到人。139社区将成为谁的奶酪,有待我们进一步破译其Dna密码。

Dna密码之一:娱乐元素

美国媒体与娱乐顾问机构――Booz-alan&Hamilton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沃尔夫在《娱乐经济》一书中认为,人类即将进人娱乐经济时代,“娱乐因素”将成为产品与服务的重要增值活动及市场细分的关键,用户不管购买什么,都在其中寻求“娱乐”元素。139社区也不例外,“快乐农夫”、“仙境花园”就是加载了娱乐元素的应用。但是产品或内容的娱乐化远远不够,还需在产品推广、产品传播、产品渠道、品牌形象上进一步增强娱乐元素,创造使用户感兴趣的娱乐氛围。比方139社区可以设置“功夫熊猫”场景,进行角色互动,让用户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

Dna密码之二:移动元素

139社区要想成功立足于SnS市场竞争,就要重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三策略:成本领先、差异化、集中化。首先,139社区一定要和其他先进入者在定位上有所差异,如Facebook聚焦于社交本身,mySpace像一个门户,开心网像一个网游公司,139社区的特色毫无疑问就是移动元素:“短信收藏”、“发彩信”、“139邮箱”等是初级移动元素,“手机写博客”、“微博客互动”、“手机传照片”、“神奇读心术”等是中级移动元素,“换头像得话费”、“魔贝手机充值”、“虚拟礼物手机购”等将是高级移动元素。

Dna密码之三:体验元素

体验营销是通过看(See)、听(Hear)、用(Use)、参与(participate)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调动客户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重新定义、设计的一种思考方式的营销方法。体验营销并非“免费试用”,而是给客户一种美好愉快的体验,使其从满意到忠诚的过程。移动互联网应用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internetextention,即受到传统互联网影响较大的应用,如搜索、门户网站等;二是mobileCentric,即因为一些内容因素而呈现更多移动特色的应用,如LBS等。SnS介乎两者之间。139社区需要在互联与移动上为用户创造美好愉快的体验,比如无限音乐就是很好的着眼点。而“音乐魔方”则丰富了139社区的体验元素,而未来在3G网络支持下,用户访问139社区的偏好会向视频互动、视频留言、视频播放、视频展示等方向迁移,更多新应用会随着139社区的深度嵌入而大量涌现,比如情景游戏、团队竞赛、主题社区等。

移动手机用户的网上家园如何更长久

崔明轩

从个人角度来看139社区,各有利弊。好的一面,中移动可以利用139社区提高用户粘性,降低转网率;用户有了自己的网上家园,可以体验更多,比如邀请好友加入社区享受游戏、音乐等服务;社区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可以培养用户的手机上网习惯,特别是长时在网习惯以及提高上网频率。上线139社区,中国移动由运营商转变为移动信息专家,这是大的战略转变,可以更好地布局移动互联网。

139社区之弊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运作的长久性。运营SnS社区的目的是长久留系用户,然后通过后续,获得更多利润。目前,每位中国公民能够一辈子使用的有身份证号、电话号、QQ号,它们能快速确认身份,并能快速查找到用户。如果139社区长久运作,也将陪伴移动用户一辈子。然而从139社区现有业务,很难看出长久运作的迹象。

其次是业务和社区吸引力。目前的139社区有严重抄袭其它SnS社区之嫌,很影响中国移动的品牌形象。同时,作为手机用户的网上家园,139社区这个名字不够响亮。再次,当前SnS网站喷涌式发展,用户审美疲劳,必须以更多更新颖的界面和服务,才能将用户吸引过来。逐渐培养出用户使用139社区的习惯,还需要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让用户产生品牌归属感。

第三是附加值的体现。用户在校内网或开心网玩得好好的,为什么要上139社区?139社区凭什么吸引用户并天天在上面消磨时间?这些都是开发高附加值业务的必要功课。虽然139社区号称有百万用户,但是每天有多少活跃用户呢?同时。附加值的体现必须细化,而不是山寨一下就可以的。比如星巴克咖啡,卖的是咖啡,但是其不可复制的附加值服务才是吸引顾客的关键。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教育;移动教学;移动教育;android;loS

0.引言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百度最近《2013年Q1百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表明: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在2012年第三季度首次超越传统pC互联网用户数,并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3年3月,两者差距扩大到29%,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端迁移的趋势进一步凸显。作为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也发展迅速,以android和ioS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发展迅猛,已经占据超过70%份额,并呈进一步发展的态势。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5月统计报告表明:2012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移动网络从3G向4G升级,移动设备用户数超越台式电脑数,移动应用数量成倍增长,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吸引了大量企业进入。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在整体网民中占比74.5%,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3.3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79.0%,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商业潜力巨大。根据调查,手机网民平均每天累计手机上网时长124分钟,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重度手机网民比例达22.0%。手机网民以学生群体占比最大,为26.8%。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和终端的快速增长,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移动学习的出现带来一种新的时尚学习体验,人们对终身学习的愿望得以灵活实现。

1.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正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建设和业务发展中,由于国情、文化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些移动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较好的用户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移动互联网凭借出色的业务和优惠的资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有研究数据表明:截止到2007年6月,日本移动数据业务收入约占全球40%的份额,接近1/3的日本人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其中80%在3G终端上使用业务。除了数据接入费和广告费之外,来自移动内容和移动商务的收入超过10亿美元,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728万,占移动用户的87%。韩国也是全球移动互联网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根据韩国互联网发展研究机构(niDa)的调查数据,2007年6月,韩国共有3.4亿瓦联网用户,其中46.8%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使用过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占移动用户的比例为51.3%。

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发展飞速,人们深切感受到了从“人随网走”到“网随人走”的重大转变,互联网真正处于“无时无地不在”,移动使生活更美好。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引发智能终端旺销,“第三方开发”蓬勃兴起,移动应用精彩纷呈,移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微博移动应用成亮点,SoLomo(社交+地理位置+移动)模式兴起。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正在形成中。

移动改变生活,这些改变大部分集中于娱乐和日常生活中,在高校的应用比较少,目前仅有少数高校提出移动互联网教育应用,例如浙江大学的“智慧校园”。

2.移动瓦联网特点和优势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相互融合的产物,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移动互联网不仅具有移动的随时随地随身优势,还具有传统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它是两者优势整合的“升级版”。移动互联网核心是使互联网应用能够真正实现“anytime、anywhere、anyway”,是以“人”为中心。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2.1便携性

信息沟通和获取远比pC设备方便快捷。移动互联网设备一般一天24小时在线,随身携带,远远高于pC在线时间。人们可以随时接入网络来获取资讯或进行业务应用。

2.2应用轻便

移动设备基本通话功能可以解决人们绝大部分沟通问题。除了长篇大论、休闲沟通外,其他沟通都可以语音通话解决。移动设备还提供肢体语言等生物特效的简便控制。

2.3隐私性

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是个人专用,存储大量高度敏感的隐私资料,例如个人通讯录、照片、移动支付等。除非经自己特别允许,移动用户不允许他人获知这些隐私资料。

2.4智能感知

移动设备配置很多感知装置,可以随时定位自己的方位,采集附近事物影像和声音信息,甚至有些高端设备像人一样,具有听觉、视觉、温度感应、嗅觉、触碰感等感觉。显然,移动没备具有更高的智能。

2.5个性化

个性化是指和使用者高度相关性。移动互联网的设备、通讯网络和应用都是以人为中心,与使用者高度相关。终端个性化表现为移动设备与使用者绑定,个性化呈现能力非常强。其次,网络个性化表现为移动网络对用户需求、行为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能力,并可与混搭互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地图等相结合进行直观的展示。互联网内容与应用的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交网络服务、博客、聚合内容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3.移动互联网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据《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整体偏年轻化,10-29岁的年轻群体在总体移动用户中占比达到60%。10-29岁年龄段的用户,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对智能机高性能配置和应用软件丰富更为感兴趣,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体。这个年龄段中的大学生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中最活跃的用户群体。然而,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对教育机构的作用仅限于品牌和招生通路的工具,而远远不是教学服务通路。既然大学生具有如此高移动互联网活跃度,院校管理者应疏而导之,并以此作为契机,加快院校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建设。

移动互联网在高校中的应用应覆盖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娱乐等多个方面,兼顾个体、部门和整体性业务。需要重点关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学校核心业务。

3.1建设公共服务硬件平台和运维系统

整合原先的硬件网络资源,规划和建设高速无线网热点,使之覆盖整个学校的各个公共场所和教学区域。高速无线网络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硬件基础,如果没有无线网络这个硬件基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将无从谈起。高速无线网络一般采用wi-Fi技术进行搭建。wi-Fi是一种能够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对硬件网络等资源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为了确保移动互联网应用顺利进行,必须建立统一公共服务硬件平台和专业运维服务团队来管理。

3.2建设统一的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统一的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软件基础和强有力的后台,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得以生根发芽和快速成长的“沃土”。这个“沃土”,按照it流行语来说叫做“云”。建立统一公共服务支撑平台,首先要整合原来分散的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认证平台,实现单点登录。无论使用传统的信息服务,还是移动互联网服务,师生只需要一个账户,就可以访问和使用。其次,要建立统一校园卡服务器平台来实现统一识别,统一支付。再次,要建立统一的公共通讯平台,实现统一的即时通知和短信服务。最后,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统一存储和共享服务。有了上述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软硬件基础,就可以应用移动互联网了。

3.3移动教学

移动教学面向在校教师,提供集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和教学活动于一体的综合移动应用服务,为教师营造更为便捷、高效的教学环境。移动教学不仅包括“课程安排”“上课安排”“课程备注”“一周安排”等应用服务,还包含同步课堂、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等教学活动的辅助应用。

教师准备的课件除了要考虑传统教学模式,还要考虑适合移动互联网应用特点。相对传统pC来说,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连接速度较慢,运算能力相对有限,屏幕较小,电池续航能力弱,但是具有小巧便携、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精准定位和智能感知等优势。这决定了教师的课件要短小精湛、交互性强,要适合碎片时间使用。这些课件存储在服务支持平台的“云端”,学生只要想学习,有意愿有时间学习都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通过移动终端访问教学移动互联网应用,就能够通过课件学习或者视频学习,也可以和教师或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疑问。这些课件通过专门软件工具进行制作,上传到高校统一服务支持平台的“云端”。经过时间的积累,这些课件将会成为院校的重要知识财富。这些知识财富可以给全体师生共享学习,共同进步。

除了课件,还有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都具有高交互性,这些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HtmL5或原生应用来实现。同步练习使得学生知道自己对课程掌握程度;同步测试使得教师知道学生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因人施教。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精准定位特点,教师可以精确知道哪些学生掌握得不好,从而发送专门的辅导信息和辅导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3.4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不同于移动教学,移动学习重于“学”,而不是“教”,其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以前我们要学习看书,必须有本物理存在的书,如果复习很多门课程,将要带很多本书。移动互联网改变学习,只需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或智能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完整的课程,而不需要带着沉重的书包。完整的课程应该包括课本、课件、作业、思考题、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这些都是教师已经开发好,并存储在院校统一支撑平台的“云端”。任何有时间有意愿的学生都可以自己主动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这也是由重教到重学、由被动灌输到主动获取的转变。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全面、系统地查阅收集大量的课程资料;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常规,开阔思路,敢于异想天开、大胆创新。

3.5移动办公

移动办公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来办公。它可以方便师生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移动办公系统,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办公和接收邮件,提高工作效率。移动办公主要面向校领导、业务处室,为各院系主要行政办公人员提供以公文事务为核心的行政事务协作。通过移动办公,无论领导在工作场所还是在外出差途中,都可以签阅文件,审批流程。师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外,都可以查阅文件,查看通知和收发邮件,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和沟通成本。

3.6移动校园和移动社区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篇6

关键词: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前言

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是现今广泛应用的4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延伸和发展,相较于现今所使用的4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其在传输速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等方面更具有优势,也是我国下一阶段所使用的主要的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做好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特点

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通信中所使用的移动通信技术,其具有通信频谱利用率高、通信性强及能耗和通信运营成本低等的特点,一旦普及应用将会对用户及运营商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实惠。相较于前几代的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对于通信频谱中的高频段频谱资源利用更为广泛且利用率较高。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对于通信频谱带中的高频段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会受到高频段无线电波穿透能力不足的限制,从而影响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对于高频段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上述特性不会对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中的光无线组网、有线与无线宽带技术的融合等的应用造成影响。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通过对传统通信理念进行创新,改变了以往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中的信息编译码、点对点之间的物理通信传输方式,其通过采用更加广泛的多点、多天线、多小区+多用户的协作模式大幅度的对互联网的相互协作、相互组网性进行了强化从而使得5G移动互联网通信系统的通信性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在研究时将室内无线移动网络的覆盖作为其研究的重点与业务的支撑点,从而对传统移动互联网通信的设计理念进行了革新和改变,通过理念的创新将会使得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能够在移动通信中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此外,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究中加入了“软”配置设计,使得5G移动互联网通信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通信网络运营商可以根据动态的业务流量的变化来对移动互联网通信的资源进行实时的调整,从而使得5G移动互联网通信系统的能耗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还能够节省系统运营商的运营成本。根据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现今的4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所具有的性能指标,未来所发展起来的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应当具有以下的性能指标:(1)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所传输的数据速率将至少要高于1Gbps。现今所使用的4G/Lte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传输速率已经得到了100mbps,而新的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对于数据的传输速率将会至少高出4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传输速率的10倍以上。以下载某一视频为例,现今所使用的4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为1分钟,而使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完成相同画质的视频则只需要5s甚至于更少。采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来完成在线视频的观看时,则可以使用4K或是8K画质的视频。(2)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所具有的容量比要高出现今所使用的4G/Lte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1000倍,平均每平方公里范围内所分布的连接数将≥100万个。(3)采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时无线延迟时间将<1ms,现今所使用的4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无线延迟时间标准在50ms。在采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时,将会使得数据的传输速度更快,从而可以使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来完成一些高精度要求的控制,比如说当采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来作为无人驾驶或是无人汽车在线控制时,使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将无线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控制在1ms以内将能够有效的避免危险的发生。(4)除了上述的性能指标外,采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时,其所能够支持的最大的移动速度也将由原先的350km/h扩展至500km/h,从而为移动无线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

2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研发中的关键技术

现今的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一般来说,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发中主要包括有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性技术:(1)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与无线网络的架构。(2)5G移动互联网通信输送技术。(3)5G移动互联网通信中体系统技术。(4)5G移动互联网通信验证技术。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的传输中将会使用高频段通信频段。现今所使用的移动互联网通信频段主要集中在3Ghz的区间范围以内,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将会使得这一频段内的频谱资源变得十分的拥挤,而高频段主要指的是27.3-350Ghz的毫米波频率。这一区间的频带宽度高达284.6Ghz,这一频带宽度是微波全部带宽的12倍。此外,由于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将会使得元器件的尺寸大幅缩小,毫米波系统将能够轻而易举的实现小型化实现极高速短距离,用以满足5G移动互联网通信对于速率和容量的需求。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所使用的多天线传输技术将能够使得频谱的利用率得到大幅的提升,而多天线传输技术也是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研究的重点。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也是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研究中的重点之一,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又被称之为高效的频谱效率技术,这一技术的特点是在某一相同的物理信道上对两个方向信号进行传输,并在通信双工节点的接收机处采用对消方式来抵消自身发射信号对所接收信号带来的干扰。从而实现在发射信号时完成对另一节点的相同频率信号的接收。此外,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究中将注意做好设备间直接通信技术的研发,在传统的移动互联网通信系统中其通信联网多采用的是以信号基站为中心实现对于信号基站周边范围内设备的全覆盖,设备基站作为信号的发射和中继点无法随便进行移动。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结构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发中,将改变传统的信号基站联网模式,以D2D直接通信技术来确保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能够在没有基站的情况下进行运转从而实现通信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从而实现了信号接入设备在接入方式和网络连接方式方面的创新。相较于4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在智能化、宽带化和多元化及包容化方面更为突出,其对于数据的传输速率也更快,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两方面的技术:一是通过在宏基站处布置大规模天线来取得室外空间增益从而实现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传输速率的提升。另外就是通过布置密集网络来满足室内和室外对于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发中,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将向着高频带宽度、更加密集的布置方案发展,部署高达200以上的扇区。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发中,研发新型的网络架构以满足高容量、大规模的用户需求。现今在对于5G移动互联网通信架构的研发中,主要集中在对于云架构和C-Ran方向的研究上。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应用还需要建立相应的高速率、大规模的数据处理中心,未来,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中心网络将交由大型服务器所组成的云计算平台来实现,各服务器之间将采用该交换机网络及数据交换功能的路由器与基站相互连接。宏基站将具有大数据存储和云计算功能,能够更好的对数据进行时效性数据处理,对于时效性特强或是特别大的数据将交由云计算中心来进行网络处理。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中,根据终端或是所使用的基站数量、形态的不同将采用不同的频段,从而使得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网络架构连接及天线更为多样化,在对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进行设计时需要设计有相应的智能识别功能,用以实现对于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智能组网。智能化技术是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中的关键一环。

3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其网络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在其未来的发展中通过与网络技术进行良好的结合,将能够使其发展更加全面化。此外,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使得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在传输速度上得到大幅的提升,使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移动设备将能够更快的进行数据的上传或是下载。此外,人性化也将会成为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从而使得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中更加的便利与简洁。

4结束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民众对于移动数据传输需求的增加,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总将会投入应用。随着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研发瓶颈的不断突破在不远的将来,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将会取代4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本文在分析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

参考文献:

[1]赵国锋,陈婧,韩远兵,等.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4):441-452.

[2]柴蓉,胡恂,李海鹏,等.基于SDn的5G移动通信网络架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5):569-576.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篇7

3G之势不可逆转,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大幅扩张

2009年,我国正式发放3G牌照,3G进入起步期。2010年以来,新增移动通信用户(新增移动通信用户是按照运营商发放的移动通信Sim/Uim卡数量统计)中3G用户数量持续增长。2011年,新增3G用户超过8000万,在新增移动通信用户中占比超过60%,并超过了2G新增用户数量。2012年新增3G用户超过1个亿,在新增移动通信用户中占比则超过80%,优势进一步扩大。2013年1月-4月,移动电话用户新增4297万户,其中3G用户新增5593.9万户,表明2G用户已进入负增长通道,3G替代2G之势已成必然(如图1)。

新增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3G用户累计数量的提升,2010年至今,3G用户在全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占比直线上升。截至2013年4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15512.5万户,其中3G用户28874.3万户,在全部移动电话中的占比已达25%,即每4个移动通信用户中就有1个是3G用户。

2012年,我国2G用户累计达到8.8亿户,在总移动用户中占比79%。未来3年,随着2G加速向3G迁移,2G用户将呈加速下滑之势,年均减少量将超过4000万,而同期3G用户总数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预计可达到年均新增1亿户的水平。2013年3G用户超过3个亿已成定局(如图2)。

3G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扩张。截至2013年4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从2009年的3.77亿增加到8.08亿,在全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占比已经从2009年的50%上升到约70%(如图3);其中3G上网用户为2.33亿,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28.9%,在2009年以来新增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中的占比约为54%,超过了一半,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的主要来源。在全部8亿多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无线上网卡用户为1515.7万,手机上网用户达7.78亿,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的渗透率高达96.3%。手机上网已成为移动用户的重要通信消费行为(如图4)。

三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月同比增长率均在18%以上,而同期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月同比增长率仅高于12%,用户总数也仅达到1.78亿户。总体来看,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远大于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且前者保持的优势逐渐增大,移动上网已成为用户上网的主要方式。

3G网络覆盖取得阶段性进展,3G/4G基站将破百万

通信发展,网络先行,网络覆盖是3G发展的重要基石。自2009年发放3G牌照以来,我国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加大3G网络建设投资力度,3G基站数量大幅增长。截至2012年12月,3G基站总数已达81.7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及88%的乡镇(见表)。

表3G基站建设及覆盖情况

运营商2012年12月3G基站数覆盖范围

3G基站总量81.7万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及88%的乡镇

中国移动tD-SCDma28.3万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和部分乡镇基本覆盖,大中城市连续覆盖

中国联通wCDma33.1万覆盖361个地市级以上城市及95%的县城

中国电信CDma200020.3万城区平均覆盖率达97%,农村平均覆盖率达92%

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大幅扩张势必对移动带宽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移动容量需求的快速增长。因此,在加快3G网络建设实现扩容的同时,运营商正在积极推进可支持更快速率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截至2012年底,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145个Lte商用网络,用户达到6800万。在全球电信业积极推动Lte和4G网络建设运营的同时,我国也积极推动移动通信网络向4G的演进。2012年,我国tD-Lte发展取得重要进展,2.6GHz频段的190mHz频率资源被分配给Lte,中国移动建成2万个tD-Lte基站,其中广州3700个,深圳2800个,基本完成主城区tD-Lte网络覆盖。2013年初,中国移动宣布推动tD-Lte4G“双百”计划——tD-Lte网络覆盖全国地市级以上的100个城市,采购超过百万部tD-Lte终端,建设20万个4G基站,覆盖人口超5亿,总投资额高达1800亿元。在其带动下,4G投资有望直接拉动通信全产业链投资逾5000亿元。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长此前的表态,预计2013年我国将正式发放4G牌照,当年用户在100万户左右,2016年可达到9800万户左右。这不仅会给电信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给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增添更大的动力。

智能手机成移动互联网推手,出货量约占总量的75﹪

当前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手段主要是两类,一是使用电脑(包括平板电脑)+无线上网卡;二是使用手机直接上网。从统计角度也就分为无线上网卡用户和手机上网用户。在智能手机大行其道之前,无线上网卡曾是大数据流量客户的首选,在2008年-2010年期间高速增长。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电信运营商不断推出话音捆绑大流量资费套餐之后,加之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和即时通信工具的需求推动,用户通过日常使用的手机直接上网成为主流。手机上网用户数已从2010年4月的4.19亿户上升至2013年4月的7.78亿户。同期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呈现直线上升的势头,而无线上网卡用户规模发展相对缓慢,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占比较小,用户数仅从2010年4月的1360.6万户上升至2013年4月的1515.7万户,期间还曾出现负增长。可见,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手机上网已成为互联网用户最主要的上网方式。

3G上网用户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2012年我国手机出货量为4.66亿部,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58亿部,超过之前累计出货量之和。2013年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36.6%,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73.8%,其中3G智能手机的份额超过90%(如图5)。预计未来1年~2年,电信运营商3G网络覆盖不断完善,国产品牌智能手机凭借其价格优势在中低端市场加快普及,2014年3G上网用户在上网用户中的占比将突破50%。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呈爆发式增长,户均流量超过100m

2010年至2013年4月,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呈加速上升趋势。2011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率约37%,2012年增长率约40%,2013年前四个月则保持了流量和收入增长率双双突破50%的势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爆发式增长成为今年电信业最大的亮点(如图6、图7)。

从流量的绝对值来看,2010年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略高于40000万GB,2012年全年已超过77000万GB,接近翻番;2013年1月-4月约为37000万GB,已接近2010年全年数量和2012年的一半;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全年有望突破100000万GB。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率不断提升的同时,平均每用户每月移动互联网流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12月,每用户每月移动互联网流量约为70mB;2011年12月,这一数值超过85mB;2012年12月,这一数值已达到99mB;2013年这一数值轻松突破100mB,4月份达到121mB,同比增长接近40%(如图8)。

随着手机上网用户的快速增长,手机上网流量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比重升至63.5%,成为流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特别是随着3G电话用户渗透率达到25%,用户越来越多采用3G网络接入移动互联网,3G网络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稳定在50%左右。3G手机上网用户在手机微媒体、手机支付、手机视频等信息内容消费上较2G用户有更多的倾向,其月均流量约为2G手机上网用户月均流量的3倍。这充分表明3G对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业务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支撑移动互联网应用拓展和收入提升方面更具潜力。

根据三大运营商2013年一季度报告数据,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发展方面,中国移动以占比68%的绝对优势居首,中国电信最低,占13%;在平均每用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方面,中国电信则凭借无线热点的广泛覆盖和较为出色的CDma2000网络,以1.02GB/季/用户居首,中国联通凭借wCDma网络在上网速率和质量上的优势,以0.41GB/季/用户排第二,中国移动因其移动互联网用户基数较大及受制于tD-SCDma网络的速率,在此项比较中,该值仅为0.18GB/季/用户,排名第三。

由此可见,3G网络的质量和速率对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影响十分明显,3G和无线网络的合理搭配会有效优化用户体验,促进业务使用。

移动数据和互联网成为电信业收入增长最主要的力量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3年1月-4月,我国三大运营商的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692.4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2725.8亿元,同比增长10.4%。电信业务收入中,非话音业务收入1963.9亿元,同比增长16.7%,占电信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去年同期的49.6%上升至53.2%。移动通信业务收入中,移动话音业务收入1538.5亿元,同比增长2.8%;非话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3.6%,其中移动数据和互联网接入业务收入达到544.7亿元,同比增长56.8%,在电信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提升至约14.8%,对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在非话音业务收入中占比升至约27.7%,对非话音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同期,移动增值业务收入622.1亿元,同比增长5.8%;移动本地电话、长途电话和漫游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7%、0.5%和2.0%,增速都远低于移动数据和互联网收入(如图10)。

互联网的移动化已使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连续3年保持55%以上的增长率,移动互联网对移动通信乃至整个电信业发展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是实现行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移动互联网还对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我国移动互联相关产业规模超过9000亿元,相当于GDp的1.8%,增加值约3200亿元,对GDp的直接贡献达到0.63%。

移动互联网及移动应用的发展,对语音及传统移动增值业务的替代效应逐步显现。在话音业务方面,移动语音业务量并未随着用户的快速发展而同步增长,2013年1月-4月,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9363.7亿分钟,同比增长6.0%,低于去年同期的15.1%,增速同比回落9.1个百分点,仅为移动电话用户增速的一半;其中,移动本地主叫通话时长和移动长途通话时长分别为7231.0亿分钟、2132.7亿分钟,同比增长6.0%和6.1%;移动本地主叫moU达到161.2分钟/月·户,同比下降6.4%;移动长途主叫moU达到49.7分钟/月·户,同比下降5.7%。在传统增值业务方面,短信等传统移动增值业务的作用日渐减弱,2012年,腾讯微信日发送文本消息量达10亿条,接近中国移动点对点短信日发送量11亿条的水平;2013年,用户之间点对点和增值企业通过平台进行点对多点发送的短信量已进入下降通道。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移动应用产业的蓬勃发展。截至2012年底,中国市场的移动应用商店已经达到50多家,特别是第三方应用商店发展迅速,占据多数。在智能终端和平板电脑销售量以及3G用户快速增长的带动下,预计2013年移动应用市场规模将超过120亿元,累计下载数量将超过70亿次,继续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如图11)。

在网络、终端、应用等多方面力量的促进下,2013年和未来几年中,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行业格局变迁及产业生态变化也将不断带来亮点。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篇8

关键词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

1前言

目前我国城乡教育资源仍属于不均衡发展,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且一些农村地区信息闭塞,很难以现代远程教育的方式达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1]。教育是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愿望的基础,同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居民一样,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也希望子女在一个较好的教育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其中包括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国家把义务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给予重点保障,保障人人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保证儿童同等地接受优质的教育[2]。2调查结果分析对衡阳的部分农村中小学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总结整理得出以下结果。1)在所调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超过80%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对远程教育的了解只处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远程教育的模式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当前,远程教育已日益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呈现出“移动互联网+远程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其独到之处,对我国远程教育乃至远程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有利于统筹区域、城乡数字信息化发展,缩减数字鸿沟,培养创新人才,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结构转型的需要,开创职业教育培养新模式。但针对当前发展态势以及出现的问题,教育部门以及远程教育的开发者应把握趋势,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下远程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新趋势,开发个性资源,同时也需加大培训力度,整合优质资源,加大有效的教学手段及资源的推广。作为学习者而言应自觉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效果。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远程教育;创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远程教育发生深刻的变化,伴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学习者不再受制于具体学习地点和电脑的限制,而是拥有更多的学习自由度,随时随地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授课者、研究开发人员都处于一个移动的过程中。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下远程教育的特征

(一)流动化的学习时间和场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携带方便。学习者使用这些设备进行学习,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学习。校园、家中、公园、商场等固定场所和火车、飞机、公交等移动交通设施上都可以进行学习。教学所涉及的四大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都处于一个移动的状态,学习者不再受制于电脑,可以“随身、随时、随地”“平、快、短”地进行学习。学习时间、场所的移动化不再受制于前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的固化,可以带给学习者更多自由学习的空间。(二)片段化的学习过程和内容由于学习设备具有通信等功能,学习场所又呈现移动化、流动化的特征,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引起注意力的分散,从而导致学习状态的下滑,学习者在零碎的时间进行片段化的学习。互联网的出现让思维变得碎片化,信息出现过载,学生需要一个不受干扰的空间实现深度学习,因为对于学习过程来说,只有进行深度学习,才能形成完整的能力,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移动教育要求内容简明扼要,学习界面设计清晰明了,通过内容上具有高度知识概括力的、结构上具有很强的知识浓缩、叙述上具有突出知识表现力的简短文字,传播凝练精辟、形象生动、轻松活泼、风趣幽默的课程教学和知识信息内容。(三)及时性的学习交流与互动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下,地理空间上的限制被极大地消除,教与学的距离被进一步缩短,学习过程被称为一个动态的交互式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可以与其他人交流想法并可以利用语音、图像等形式上传。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下,远程教育的核心特征是快乐学习、自由学习,让学习者能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学习。当然,师生之间的互动摒弃传统远程教育中的死板的互动交流模式,师生之间通过移动技术及时交流,实现与社交网络的对接。师生关系因为这种互动式的交流方式而变得更加随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可以在课堂内外随时建立和增强。当学习模式嵌入生活本质之后,学习的快乐性随之而来。(四)定制化的学习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下,学习内容可以实现个性定制,根据个人不同的需要制订独特的学习方案。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上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能够满足一般学习者定制化的需求。并且在这种文化生态模式下,学习者因年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差别而导致的学习困境都可以通过定制化的学习方式而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手段与方法。在定制学习模式下,学习者可以随时管理自己的学习,并结合情景的变化而适当做出调整,这是其他学习模式所无法具备的。(五)社区化的学习对象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知识协作化的生产方式将学习平台变成一个“移动互联社区”,这样一个开放的数字化远程学习社区能够吸引最广泛的读者群,在学习对象的社区化和学习过程的社会化下,“社会化阅读是一种以内容为核心,以社交关系为纽带,注重分享、交流和互动的移动阅读新模式”,“在社会化阅读应用里,通过阅读平台与社交网站的紧密关联,用户不但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内容通过社会化媒体分享出去,并在原阅读平台得以同步体现,用户的媒体使用行为包括阅读行为还被作为向其智能推送个性化内容的依据”。社区化的学习对象增强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下远程教育的黏性,增强其对平台的社区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六)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基于移动客户端的学习模式、学习形式、学习内容都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例如,各类手机app、网易公开课等各类资源的学习与互动。

二、我国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教育的深远意义

(一)统筹区域、城乡数字信息化发展,缩减数字鸿沟

我国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别较大的国家,据CnniC第35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仅27.5%,规模仅1.78亿人,且城乡互联网普及率之间的差异仍有扩大的趋势,2014年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远远超过农村地区,大约超出34个百分点。而在农村地区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达69.2%。未来几年内,手机上网依然是带动农村地区网民增长的主要动力。移动互联网设备具有分散性相对较好、使用门槛相对较低的特点,因此,欠发展区域积极开展移动互联网远程教育可以增进偏远地区的信息化程度,缩短城乡、区域之间差距。

(二)支持移动学习,辅助正式学习,培养创新人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素质化教育到现今的课程改革,都强调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意义上的“多读书、死读书”的教育观念在日益开放的今天,显然已不适用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念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移动学习给学习者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学习,且学习方式更具生活性。互联网技术下远程教育的发展可以为课堂教学与生活搭建沟通的介质,为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提供信息化的支持,同时也让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结构转型的需要,开创职业教育培养新模式

当前,我国人才结构不尽合理,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农民工现已超越城市工人而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我国社会的职业技能养成体系却没有相应转变,造成我国产业工人技能严重低下的困难局面,因此,面向作为主体的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亟待建立。而在移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等通信工具在农民工中渐趋普及。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积极开展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下的远程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产业工人、更多的农民工享受到及时的教育培训,为职业教育的完善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总之,在我们国家正处于转型期的今天,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下的远程教育不仅可以给个人提供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还能够为我国人才培养结构的转型提供支撑手段。

三、移动互联网下远程教育发展的局限性

(一)学习方式自身的局限性

由于受制于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及平台的限制,尽管各类学习内容已经能通过平台得到很好的呈现,但是纷繁多样的学习内容如何能在移动学习设备上更直观地展现,展现的方式与手段是否适合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学习者是否能接受这种方式,这些都需要研发人员做大量的努力。特别是相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知识吸引力弱等学习内容,需要在移动设备上很好地呈现仍然具有相当的困难性。同时,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更新速度快,学习者因经济能力、接受新事物的态度等差异较大,因此,学习者手持设备的质量、档次参差不齐,导致在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远程学习的时候,不同设备持有者的学习体验、使用的功能等方面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二)学习者本身具有局限性

移动客户端因为兼具娱乐、通信等各项功能于一体,学习者主要使用它们来听歌、看电影、打游戏等。利用移动客户端进行远程学习,往往缺乏对学习者的指导与管理,学习者如果没有足够强的自控力,在没有教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特别是网络信息繁杂,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容易分散注意力,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使用移动客户端进行学习需要极强的自觉性和自我监控能力,需要学习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移动学习场所的非固定化以及随时随地学习的特点,导致学习者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四、发展移动互联网下远程教育的对策

(一)移动互联网下远程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新趋势

远程教育的开发者、提供者都应该仔细研究移动互联网下远程教育发展的新背景,以及了解其对远程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要认识到当前国家政策提倡的“互联网+”的概念,把握趋势,让远程教育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端正学习者的学习态度

学习者大多因为习惯传统的学习方式,且移动设备往往兼具娱乐、聊天等功能,移动互联网进行的远程教育往往当成一种辅助学习形式而没有被放置于与传统学习相同的地位。因此,教学管理者以及学习者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学习的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端正学习态度。移动互联网下的远程教育是建立在学生高度自主学习能力之下的。且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养成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对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必然产生影响。因此,若要提高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必须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良好的学习时间管理、制订学习计划、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实现高效率的学习。

(三)开发内容丰富且富有个性的移动学习资源

对于移动互联网思维下的远程教育,大多数学习者也许更加关注是否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在移动互联网个性思维下,产品内容是用户最为关注的方面。就移动互联网下的远程教育而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将移动互联网用于远程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它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学习者处于不同于教室、图书馆等正规学习场所中,而且常常处于流动状态,缺少整体学习的氛围,正常的学习过程往往受到干扰。因此,针对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坚持目标明确,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的特点,开发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减少学习者因兴趣缺乏或者资源匮乏而造成学习困难的情况。

(四)加大培训力度,整合优质资源,加大有效的教学

手段及资源的推广在学习资源充足且被广泛认可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开展远程教育往往是关键点,目前,移动远程学习app泛滥且大多开发不太成熟,仅有少量相对优质的资源和成功的经验,但比较零散。在具备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将这些优质资源的教学经验更好地加以整合并推广,必然会加快移动互联网支撑下的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

(五)创新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教学方式

科学家通过知识改变这个世界,科技让我们的学习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知识就是力量,它以似乎自相矛盾的方式造成这样一个后果:自然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借助于他们的知识,从一个无生命的抽象世界和推论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中,获得了控制和改变世界的巨大的和与日俱增的力量”。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姿态出现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难以抗拒,不仅是因为科学技术创造空前规模的生产力和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它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而且还在于它创造了一个‘科学之外无知识’的神话”。在远程教育中,知识是被工业化整合起来的,教学和学习都高度工业化。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追随后工业化时代产品个性化的特征,它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打造的远程教育让学习渗透进生活中。然而基于这样一种技术打造的教育模式仍然具有值得深究的地方。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术语里,“黏性”这个词代表用户对某一项产品、应用的青睐度以及占用时间比,这一词语在互联网时代的远程教育行业里仍是重点使用对象。研究人员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应用、课程内容具有更高的“黏性”,从而吸引学习者。如何通过创新的移动学习应用产品满足人们对于情景式、互动式的学习需求,同时,如何利用碎片化的短时间来学习体系化、系统化的知识章节,为人们提供学习的“手中宝”是移动互联网远程教育的开发者所必须考虑的。然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承载对象是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基于移动互联网远程教育学习的片段化特征,增强产品“黏性”,意味着用户将更长时间及更大范围地使用这些设备。作为现代人类,移动互联网技术着实改变人类生活,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手机越来越多地“控制”着人类,在有移动互联网技术下的生活中,手机几乎掌控人类所有空暇时间,大多数人逐渐成为“低头族”,彼此之间面对面交流机会减少,人日益物化,感情也渐趋淡漠。这是与教育的本质所不能相容的,教育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个人、人与人之间丰富的感情和情操,而不是人情的淡漠与无视。这或许就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下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之间存在的张力,因此,我们在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远程教育的过程中,应特别反对远程教育的过度商业化或者黏性化,而是让教育能有机会回归更多真实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毕秋敏,曾志勇,李明.移动阅读新模式:基于兴趣与社交的社会化阅读[J].出版发行研究,2013(4):49-52.

[2]李明月,李德才.从实用主义教育到“生活教育”———杜威与陶行知教育理论之比较[J].福建论坛:社会教育版,2007(6):47-50.

[3]陈俊傲,郁冬梅.远程教育学生学习行为保障系统优化[J].继续教育研究,2015(1):24-26.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篇9

本届移博会期间举办了Gti(tD-Lte全球发展倡议)亚洲大会,中国移动在大会上了旨在推动4G快速发展的《VoLte技术白皮书》,公布了将于2014年在全网部署VoLte技术的商用计划。此外,移博会期间还举办了亚洲互联生活峰会、智能城市论坛以及etSi-GSma知识产权峰会等会议。除了高端会议,本届移博会还推出紧随行业发展趋势的特色项目,如appplanet、互联城市展区、创新演示区、nFC技术体验等。

《移动通信》杂志作为2013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的支持合作伙伴(Supportingpartner),携中英文刊物及电子专刊参加展会,与运营商、设备和系统厂商、互联网企业等诸多参展商互动交流,共同展望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创新机遇。

“融合”成为最大热词

通信产业的发展从来都是在融合变革中不断前进的。作为亚洲顶级通信展会,本届移博会体现出的融合概念尤为清晰和强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4G组网方式的融合、传统电信和移动互联的融合、现实与虚拟的融合。

与上届相同,本届移博会上,4G仍是云计算、物联网等热词中的最强音符;而与上届不同的是,各厂商已经从“说4G”变成了“做4G”。中国移动展台不仅展出了支持tD-Lte的芯片成品、天线和基站、多模终端,还在展会现场搭建了tD-Lte网络环境,方便参观嘉宾现场体验4G。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tD-Lte产业已经成熟,今年下半年将有十余款tD-Lte智能手机在国内上市,今年年底tD-Lte网络要覆盖百城。华为、中兴、大唐等展台也都分别展示了tD-Lte技术的成熟产品和解决方案。然而在看似琳琅满目的tD-Lte产品背后,tDD与FDD融合组网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Gti亚洲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tDD与FDD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移动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而tD-Lte与FDD实现了标准、产业、产品的全面融合,尤其做到了网络融合。这无疑相当于呼应了此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高管在不同场合表达的对tDD与FDD融合组网的意见。在设备和终端厂商方面,由于芯片厂家的集体发力,混合组网技术日渐成熟,用户终端也已能够实现在两网之间无缝切换,因此体现两种技术融合组网的解决方案和终端产品尤其醒目。多种迹象表明,tDD与FDD融合组网,将有可能成为下阶段中国4G进程的主旋律。

此外,三大运营商在应用拓展方面表现出更加趋向于移动互联网的属性,即传统电信和移动互联的融合。利用带宽日益增加的移动通信网络,一方面,在业务层面上不断发展多种多样的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应用,满足政企、工矿、交通、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形成运营商级别的强势品牌效应,如中国移动的移动云课堂、中国联通的企业云+、中国电信的翼机通等都是典型代表;另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努力突破传统的数据传输模式,将原有模拟传输模式向数字化、ip化演变,更加适应移动网络宽带化的发展方向——中国移动基于ip的VoLte技术白皮书、中兴通讯构建面向内容的智能管道方案都是生动例证。

最后一个融合是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融合,表现为远程与近景之间无距离、电子与纸质之间无差别。本次移博会的入场证检验,采用手持终端二维码校验,一些企业展台的名片搜集也改为对入场证的二维码扫描记录,既体现了无纸化绿色高效办公的理念,也凸显出现代通信正在充分融入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中国移动展台展出的“移动定损”业务,可以通过远程系统及时给交通事故进行定损;思科公司展出的移动购物应用,可以实现用户定位及产品推介,就好像身边跟着一个推销员一样。多种多样的基于互联互通和云计算的应用,已经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消除,并深刻改变人类生活。

“nFC手机支付”闪耀展会

本届移博会另一大亮点即是nFC技术的演示和推广。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展出了基于nFC的移动支付业务,中国移动还设立了专用于nFC支付体验的独立展台。来自台湾的中华电信、日本的nttDoComo、韩国的Kt电信也都设立专门展台,就nFC在本地区的应用模式和推广情况进行介绍。大批观众利用现场的演示设备体验了nFC手机支付的便利快捷。一些与运营商合作的银行也进驻展厅,现场为观众办理新卡及支付捆绑业务。大会特意为nFC支付技术开设了体验区和专题演讲,可谓规模空前。

nFC手机支付便捷、高效的使用特点以及能够带动产业链发展的产业属性,得到了包括运营商、终端厂商和金融机构在内的多方大力支持,有可能成为移动支付未来的爆发点。但也应看到,由于其产业链的庞大属性以及民众消费心理的惯性,恐怕短时期内都只能是“看起来很美”。

首先,nFC手机支付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环境才能完成,它需要支持nFC技术的手机终端、支持nFC技术的手机Sim卡,需要商户使用支持nFC技术的终端poS机,而且还需要用户将某张银联卡与手机Sim卡进行绑定,最终才能进行nFC支付。就一名普通的用户而言,至少需要更换一部手机和一张Sim卡,需要将一张银行卡绑定为nFC支付。因此,其应用推广及设备更换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记者在展会现场了解到,台湾的中华电信用了3年时间做推广,目前岛内民众才刚刚开始认可这一技术。日本nttDoComo的相关人士表示,nFC支付在日本已经推广8年,目前DoComo接近50%的用户是nFC支付的使用者。

其次,nFC支付技术的盈利模式尚显模糊,相关各方尚持观望态度。众所周知,移动电子商务正在逐渐崛起,而nFC支付技术解决的仍主要是线下支付,且并无不可替代性。当前大陆消费者对于信息安全、金融安全本就如惊弓之鸟,这种需要将银行卡绑定的消费模式何时可跨过消费者的心里门槛,犹未可知。

因此,nFC必须尽快实现产业链成熟,并迅速大规模商用,让普通用户体会到其便捷、安全、高效,才能最终立足。此次展会能够做出如此规模的展览安排,众多终端厂商也将“支持nFC”作为终端宣传的重要关键词,可见业界在这个问题上基本持一致观点。

网络应用产品在实践中摸索创新

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展览会之一,2013移博会聚集了亚洲乃至世界最顶级的通信运营商和相关企业,展示了最具代表性和前沿特征的网络应用。而从现场展示的情况来看,网络应用类产品并未超出过往的模式和内容,整体创新乏力,但积极的实践和摸索从未停歇。

运营商展出的应用类产品主要集中在几大服务领域:政务、交通、医疗、金融等。自从3G网络建设以来,这几大领域的网络应用产品几乎没有真正的更新换代,只是在带宽升级的基础上表现为图像清晰度增加、数据计算能力增加、加盟商家增加,但缺乏质的飞跃。

比如为体现车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展会现场出现了多台高级轿车,用以表现基于宽带移动网络的车辆信息化应用。但在应用模式上,仍然没有跳出车辆定位、测速、数据搜集等车辆与运营商数据中心直接相连、数据上传和下发的应用模式。公众期待的“物物相连”和“智能联动”的物联网并没有真正出现。这或许与各方的投入有限有关,也因为物联网尚未真正走入大众生活,现实的需求没有被最大挖掘。

近年来,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大大拓展了人们对智慧城市、智慧信息网络的想象空间。从展会现场的情况来看,虽然目前云计算产品的应用形式仍显单一——即在满足云端存储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随时随地读取,并借此应用于教育、企业管理等各种方向;但各企业对于云计算技术和应用的摸索从未中断,并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同样是云备份,中国联通的云备份业务提供多样化的存储数据表现形式供用户使用,DoComo的云平台能够实现云端的同声传译。

至于信息技术的另一大前沿热点大数据分析,在2013移博会的现场尚没有明显展示。应该说,仅靠网络建设获得高价值增长的电信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如何能够在实践中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发出与未来生活契合的应用产品,在宽带网络高速传输和高速计算的能力下迸发全新活力,是通信从业者应当共同努力的方向。

互联网巨头遗憾缺席

2013移博会上,国内如腾讯、百度、网易,国外如Google、Yahoo等一同缺席展会,能够代表国内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只有奇虎,而且还是小规模展台;国外企业中则是FireFox和愤怒的小鸟出席了展会。相比于去年腾讯、Yahoo、搜索等一大批展商,今年的互联网企业阵营显得十分落寞。这也许是由会务方组织会议的侧重点所决定,但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传统电信行业拥抱互联网的程度和信心究竟有多大。特别是在经历了ott产品是否收费的风波之后,传统电信企业与移动互联网企业能否同台共舞尤其耐人寻味。

所以,虽然展会特别设立了“互联城市”展区,并由思科、华为、中国移动、Kt电信和福特汽车几大巨头入驻开展,但由于缺乏传统互联网企业的参与,这个展区仍然稍显单薄。针对“互联城市”的概念,思科表达了网络技术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华为则证明了信息技术惠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从传统领域跨入到互联时代,不仅是运营商的课题,也是诸多设备制造商一同摸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与互联网巨头企业缺席相对应的,是其他一批互联网企业声势日隆。互联网机顶盒、互联网视频、网络安全、系统、浏览器、社交平台等一批展商撑起了本次移博会的移动互联网板块。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篇10

比如说,智能水表,可以实时有效监控水表漏水。智能电表,可以远程抄表,不需要人工上门去读表。这都是简单明了,能够增加效益、降低成本的应用。其他智慧医疗、智慧停车、智慧城市等应用将会大面积开展。iBm提出的智慧城市,智慧地球,本意就是物联网的通俗表达。

2017年单纯物的连接数将首次超过人的连接成为新的连接形态,是重塑通信网络、运营、业务和服务形态的重要拐点。万物互联趋势催生低功耗广域网行业发展,华为技术预计到2020年低功耗广域网连接数将占物联网总连接数的90%。

物联网的特点是连接终端数多,将来可达到万亿级别的终端连到网上,和手机终端数量不是一个数量级。

物联网受益板板块和炒作方向——芯片、传感器、物联网通信模块、物联网运营平台等。物联网核心是商业应用创新产生新价值,需要新型运营平台和运营模式来支撑,平台层和应用层将占据大部分利润。

1、物联网产业概述

(1)物联网定义及其战略意义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自物联网概念提出以来,各国政府或机构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对其内涵进行了拓展和丰富。

物联网掀起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浪潮,以车联网、智能电网、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移动支付、智能穿戴、远程医疗等应用领域为代表,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大便利,提高公共服务资源调配效率,甚至改变日常生活方式。

物联网还与工业4.0息息相关,将促进传统生产方式向绿色、智能、低碳的方向转变,从刚性生产方式向柔性生产方式转变,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面对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引致的经济困局,以及新一轮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历史机遇,发达国家政府纷纷进行物联网战略布局,开始重新审视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战略地位,瞄准重大融合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寻找新一轮增长动力,以期把握未来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主动权。

(2)物联网层级架构与重点发展环节

物联网是在当前通信网与互联网基础上的发展延伸,从体系架构来看,物联网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体系。

各个层级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感知层是物联网体系对现实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的基础性物理网络;网络层是物联网实现无缝连接、全方位覆盖的重要保障性网络集群,担负着将感知层识别与采集的数据信息高速率、低损耗、安全、可靠地传送到应用层的使命,同时能够良好地抗击外部干扰和非法入侵;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承载各类应用并推动其成果的转化。

我国物联网发展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就是完善物联网产业链,重点发展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相关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以及运营与服务等核心领域,着力打造传感器节点、网络接入、数据传输、操作系统、系统集成等重要产品与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突破。

3、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概况

(1)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顶层设计。2012年8月确立了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相关部门协力推动物联网的发展。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7号),针对物联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长远发展的需要,从全局性和顶层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系统考虑,确立了发展目标,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同时,国家还成立了由30多名专家组成的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物联网发展战略、顶层设计、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方面提供咨询,为政府决策和部际联席会议运行提供重要支撑。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多个部门,以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的名义印发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措施、法律法规保障、人才培养十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为后续有计划、有进度、有分工地落实相关工作,切实促进物联网健康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和具体举措。

(2)我国m2m用户增长迅速

在中央系列顶层设计和各地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物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规模方面,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升至2015年超过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机器到机器应用的终端数量超过1亿。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展的m2m应用主要分布在电力、交通、公共服务、家庭、金融、制造、工业控制和安全监控等领域。中国移动于2012年9月在重庆成立了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以分公司的方式进行市场化经营。中国电信物联网分公司也于2014年3月份在江苏无锡新区成立。我国已经规划了1064号段共计10亿个专用号码资源用作m2m。根据GSma的统计,我国m2m用户数全球居首位。到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m2m用户数达到2,73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m2m运营商。

(3)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局部取得突破

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内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我国已经成为itU和iSo相应物联网工作组的主导国之一,并牵头制定了首个国际物联网总体标准—《物联网概览》。我国相关企业和单位一直深入参与3GppmtC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标准体系方面,制定了物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指南,梳理标准项目共计900余项,物联网参考架构、智能制造、电子健康指标评估、物联网语义和大数据等多个我国主导的国际物联网。

国内标准研制方面,我国对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二维码和RFiD、m2m、物联网体系架构等共性标准的研制不断深化。物联网应用标准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在智慧城市、农业信息化、医疗健康监测系统、智能交通、汽车信息化、绿色社区、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电动自行车等领域正进行标准化工作。

(4)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形成四大发展集聚区的空间格局

我国已初步形成分别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格局,其中珠三角区域以深圳为核心,延续其在传统电子信息领域的研发制造优势,成长为物联网产品制造、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的重要基地;深圳在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有雄厚实力,注重技术创新、平台搭建、标准制定、产业集群,以南山区、罗湖区、龙岗区为核心,积极推动深圳市物联网在交通、物流、工业、电力、水务、金融、医疗以及社区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4、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物联网正成为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引擎。随着物联网技术产品的不断成熟,物联网的潜力和成长性正逐步凸显,应用将加速渗透到生产和生活各个环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潜力将加快释放,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逐步确立;物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加剧,并带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1)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方向市场潜力空间巨大

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两大信息通信产业:移动互联网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市场,侧重于提供大众消费性、全球性的服务;而物联网主要侧重于行业性、区域性的服务。当前,移动互联网正进入高速普及期,成功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向其它产业领域延伸渗透,而处于起步阶段的物联网,也开始融入移动互联网元素,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成为物联网发展最有市场潜力和创新空间的方向。

(2)m2m、车联网市场最具内生动力,商业化发展更加成熟

市场需求、成本、标准化、技术成熟度、商业模式是影响物联网应用规模化推广的主要因素,m2m和车联网市场内生动力强大,相关技术标准日趋成熟,全面推广的各方面条件基本具备,将成为物联网应用的率先突破方向。

(3)行业应用仍将持续稳步发展,蕴含巨大提升空间

行业应用仍然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工业、农业、电力、交通、物流、安防、环保等行业领域,物联网应用提升的空间广阔。

(4)万物互联时代全面开启

全球互联网连接增长步入动力转换阶段。全球互联网正从“人人相联”向“万物互联”迈进,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网络延伸和应用拓展,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识别、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