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8:23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篇1

关键词:“4p”医学;物联网;智慧医疗方案;辰汉电子;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技术

从治疗走向预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顾此失彼,健康状况普遍不佳。而更为致命的是,人们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获知自己身体状况的相关数据。多数人在无知无觉或后知后觉中被疾病捕获。从现有的预防手段上看,人们预防疾病的措施还局限在完善饮食、规律生活和适当娱乐等基本手段,更高层次的实时监测血压、心跳等都不是他们自己能做到的。

无线健康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视化模式,进行生命体征采集与健康监测,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也就是智慧医疗。

各种无线传感仪可以把测量数据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到专用的监护仪器或者各种通信终端上,如pC、手机、pDa等,医生可以随时了解被监护病人或者跟踪研究人群的病情和生理状况,进行及时处理统计,还可以应用无线传感网络长时间地收集人的生理数据,这些数据在研制新药品的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

智慧医疗方案能让抢救变得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心脏病患者,治疗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已经有一些心脏病患者随身携带了专门的无线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不间断地通过无线健康物联网将心电图数据和其他体征数据实时发送到医疗监测中心。监测中心24小时监控和分析这些数据,在发现异常时立即联络病人或其家属,让病人得到最及时的救治。

智慧医疗方案的作用还不止这些。对于那些经常忘记吃药的健忘症患者或者老人,会发现这套方案还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可以为患者及时发送用药提醒信息,并方便地提供药物数据库的资料。这样患者就可以不再错过服药的时间,并且不用再忍受反复查询服药计量的麻烦。类似的解决方案还包括血糖监测手机,测量体脂肪的“减肥手机”,测量肤下水分并具备按摩功能的“皮肤管理手机”,以及能够看到胎儿发育状况的“产妇手机”等。

智慧医疗方案功能如此强大,所涉及的技术众多,其中最关键的是智能核心平台,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枢纽的作用。构建一个成熟实用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离不开医疗设备生产环节、智能核心平台研发环节、网络建立提供环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的通力合作。其中,医疗设备生产环节对行业设备功能、用户需求足够了解,但对核心平台的研发和了解是薄弱的。智慧医疗的智能核心平台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高端的嵌入式知识结构,丰富的项目经验。上海辰汉电子利用本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深厚的应用领域的经验,用高端aRm嵌入式技术通过3G、蓝牙、ZigBee、wiFi、UwB和专用无线解决方案的微控制器等研发出移动医疗终端的智能核心平台技术,可用于如移动多参数监护仪、血压无线传感仪、脉搏无线传感仪、oCt血氧无线传感仪、oCt血流无线传感仪以及血糖仪无线集成模拟组件等,进而设计出一套新型、智能化的无线网络+移动医疗终端的方案,即智慧医疗方案。

该方案可以用在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合和居家环境,也可以用于生命体征的采集、服药状况的监控等。

该方案帮助患者以及残障人士的家庭生活,跟踪健康监测人群生理指标状况。利用无线通信将各传感设备联网可高效传递必要的信息,从而方便接受护理,而且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国内某知名医疗设备供应商合作利用辰汉电子的这套方案推出了移动健康监护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利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地测量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脉搏、血氧等生命体征,实现对身体隐患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此外,该智慧医疗方案还可以运用到抗震救灾等社会事业之中。

以某地救灾为例,在地震发生后,某总医院的网络技术人员为当地医院安装了一套智慧医疗方案的3G远程影像会诊工作站,实现了该医院与总医院的无缝链接。总医院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通过这套系统为灾区受难群众提供了医疗救助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发挥了作用。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篇2

关键词:智慧医疗;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互联网

一、智慧医疗产业的系统要素

目前我们的医疗卫生行业涉及主要涉及如下单位:政府、核心医疗机构(掌握主要的优质医疗资源)、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医院,目前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再加上需要医疗服务的社会公众,以及在具体行业服务运营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平台(涉及大量iCt公司、互联网企业和通信运营商)即构成智慧医疗产业的系统要素。

二、智慧医疗应用推广的意义和目标

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并不能有效解决医疗卫生行业体制甚至机制上的问题,但是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智慧医疗的实施可以提升医疗机构个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强化核心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有助于医疗机构形成高效有机的整体,从而提升医疗卫生行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让社会公众的相关民生满意度提升。

卫生部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对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作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具体见下图一,十三五期间,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是工作重点之一,除了上述意义之外,最终还可以有助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管理、监督考核和指导。

医疗卫生行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平台与社会公众形成有效互动,使所有社会公众及时得到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全面完善终身的健康管理是智慧医疗的最终目标。

三、智慧医疗的主要系统框图描述

智慧医疗系统主要框图应该由如前所述的核心要素围绕对病患/社会公众的服务构成,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各级计生委);主导核心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含主索引);核心医疗机构,其内部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智慧医疗的基础;基层医疗机构等。核心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和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联网+应用平台是以后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政府、核心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医疗服务的病患(社会公众),这四大块之间形成网状联系,最终围绕病患(社会公众)形成有机运作的整体。具体见图2。

就核心医疗机构内部进行展开分析,又可分为四层,分别为应用层、数据层、网络层、感知层,其中数据层是关键。数据层主要指在医院内部信息化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网络层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包括wiFi、不同制式的2/3/4G移动通信网络)。感知层指的各类医疗专用和健康管理专用的各类传感器,如便携类血压/血糖/心电监测传感器等。

目前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重大疾病会诊,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是目前核心医疗机构正在尝试的应用热点。

目前我国智慧医疗产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国家认可的最终系统框图和相应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在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层目前各省市开展最多的工作为电子病历,目前也正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

四、近期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

1.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产业标准的建立。智慧医疗产业涉及多行业多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和融合产业,涉及的各类标准复杂凌乱,后期应该在政府主导下,组织成立专业人员和机构,加快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标准。

2.加快专用传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各类医疗专用和健康管理专用的各类传感器是智慧医疗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目前的无线网络环境复杂,包括wiFi和不同制式的2/3/4G移动通信网络,如何设计开发自适应的传感器网络通信接口使得相关数据得到及时高效不失真传输需要引起重视并尽快突破,第二,目前市场上在用的专用传感器基本都是通过私有协议与封闭专用平台对接,开放性差,缺乏行业公认的公用协议,目前在车联网领域,公用协议的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并在逐步解决中,中国移动已经在前几年推出了规范物联网终端与m2m平台间数据通信和用于终端规范管理的wmmp协议,并且在车联网领域进行了积极推广,值得智慧医疗产业在发展专用传感器时借鉴;第三,专用传感器所传送的数据涉及个人隐私,需要法律层面制定相应法规进行保护并明确相应的信息技术安全体系建设要求。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标杆项目的实施同步探索解决,产业化是促进专用传感器研发突破和相关问题解决的有效推手。

3.创新运营模式。智慧医疗改变了现有的就医模式,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应用让卫生医疗体系中每个要素紧密联系并充分发挥作用,尤其最稀缺的资源,医生尤其是名医,其生产力得到了彻底解放,解决各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但是对于相应的利益如何合理分配就要创新运营模式。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这就意味着要把现有的卫生医疗行业打造成一个开放、多方共赢互利的生态圈。政府应该在满足相应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指导和引导各类医疗机构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的医疗需求。

4.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在前面所述的智慧医疗系统框图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层,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将另外三个层面,即医疗机构内部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平台、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公众互联网+平台融合成一个高效有机的整体,而且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平台未必完成所有数据的物理集中,但肯定要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视图。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是一个逻辑集中管理平台,其数据分散在各处,通过核心模型虚拟成完整的数据集合,其中目前各省市都在做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大数据应用就是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包括电子病历),比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已建成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一期项目目前包括三个库:(1)相关人员的基本资料;(2)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等信息;(3)动态远程检测数据。方便医护人员在医院、或社区监护平台实时查看被监护者的健康档案情况。被监护者或其家人在家中、办公场所、在户外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掌握监护者的健康档案情况。通过智能终端将人体实时体征信号转换为数字信息,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完成远端信息的连续、实时、准确采集。远程医疗监测平台随时随地的测量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血糖、脉搏、血氧等生命体征,实现对身体隐患的早发现和早治疗。目前实现了血压或心率远程监测。当智能终端传输的数据超过系统设置的临界值的时候,系统会以短信的形式通知相关负责的值班护士,医生和平台维护人员,另外相关医生还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进行具体信息和数据的移动查询。

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智慧医疗产业顶层设计的有效落地,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快投入,及早建设。

五、智慧医疗产业的内涵

智慧医疗产业是一个全新的产业,体现了信息化带来的产业融合新趋势,正如约翰.索普指出的,“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广泛化、先进的通信能力消除了时空的约束,经营的本质甚至整个产业都需要重新定义”。也就是,当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到要求相关行业进行信息技术之外的配套改革的地步时,“完成这些变革需要重组产业的边界,至少需要改变产业结构和产业运行规则”。而且智慧医疗产业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融合的特点,所谓智慧只有通过医疗产业的两化融合和对信息的全方位有效利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形象地描述,通过各种先进的iCt技术实现的智慧医疗应用是智慧医疗产业的血管与肌肉,而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大脑,核心医疗机构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心脏。

六、智慧医疗产业近期应用热点

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重大疾病会诊,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是目前核心医疗机构正在尝试的应用热点。而这两个应用热点带来的影响是不太一样的。

随着国内通信业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全覆盖已经是现实,目前省人民医院已经通过移动的4G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心血管疾病的远程诊疗,并可以在省人民医院本部远程指导其他医院进行现场手术,大大提高了核心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间的协同效率和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今年,基于移动4G移动通信技术的心血管疾病远程诊疗系统将覆盖全国近30家医院,远至陕西富平。另外在此基础上,江苏省卫计委将尝试建设覆盖全省的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重大疾病会诊系统。

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不仅仅是利用先进iCt技术实现的智慧医疗医用,更多地体现了全覆盖医疗解决方案带来的革命性的商业影响。全覆盖医疗解决方案的潜在商业影响很大,到2020年,医疗成本将占美国GDp的20%,超过4万亿美元,这其中将有一办用于慢性病患者,这些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预防性保健和监测获得更好的治疗,充分降低住院治疗成本,并充分体现了以病患为核心的模式特点。而在国内,养老问题由于社会老龄化趋势也更加凸显,老年人也是慢性病患者的主体,另外慢性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日趋明显,患者数量数目庞大,因此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浮出水面,其在国内的商业影响相比美国更加巨大,需要相关设备生产厂家、通信运营商、iCt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充分介入,另外核心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尤其社区医院的协同更是此项工作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其运作体系相当复杂,甚至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和推动下由各方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予以落地,这将是智慧医疗产业在近期最大的一块蛋糕。

七、智慧医疗发展的产业模式建议

在目前的智慧医疗产业发展过程中,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凸显成两种模式,即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和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医联体模式。

目前在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方面,挂号应用是已经开展比较成熟和普遍的一个应用,而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医联体模式所伴随的是各个核心医疗机构的集团化,比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和鼓楼医院都已经组建了医院集团,并且向社区医院进行服务延伸。

对于这两种产业发展模式,我们认为绝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关系,智慧医疗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新医改的切入点之一,智慧医疗的产业模式应该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从前面所述的智慧医疗系统框图来看,智慧医疗产业的各核心要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要素协同重于单要素主导,并且通过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上最终实现一致的信息流带来相关产业的融合和系统的重组。因此,政府在做好顶层设计(包括标准制定)和政策引导扶持的前提下,要积极发挥核心医疗机构、通信运营商和主流iCt公司、互联网公司的积极性,让大家积极探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拓智慧医疗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美)柯本,(美)布朗,(美)普里查德,著.互联网新思维:未来十年的企业变形计[m].钱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美)斯奈德,著.4G革命:无线新时代[m].钱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篇3

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

基于互联网医疗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互联网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据易观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在政策、技术、需求的推动下,中国互联网医疗总体市场以31.1%的复合增长率稳步发展,至2014年,互联网医疗总体市场规模达11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8%。预计未来两年仍然高速增长,2017年受在线医疗增速放缓的影响,互联网医疗整体增速放缓(见图1)。

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为6.5亿,普及率达48%;手机网民为5.6亿,占比86%,因此,互联网医疗逐渐以移动医疗为主成为必然。从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构成数据来看,移动医疗占总体市场规模的比重从2011年的17.0%增长到2014年的26.4%,2011~2014年移动医疗以51.8%的发展速度远超在线医疗25.9%的发展速度。预计至2017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对医疗健康各个环节的逐渐渗透,移动医疗的占比将超过在线医疗,达到55.0%。因此,移动医疗将会是互联网医疗未来的重点方向。

从产业链来看,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已经整合了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以在线医疗和可穿戴设备为主的产业格局。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产品开发的加快和企业经营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将向纵深方向发展。

从竞争来看,互联网医疗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抢滩”,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苹果、谷歌、三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健康平台,百度、阿里、腾讯也通过投资或并购的形式入主国内知名在线医疗平台。但是整体来看,上述巨头的相关布局更多的属于战略卡位,而在底层数据的收集环节仍处于各自为战的探索阶段,互联网医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上。未来,随着市场参与者对数据资源的掌握和利用能力变化,竞争格局也会处于不断的动态调整过程中。

驱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国家不断出台互联网医疗相关利好政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用户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及巨额资本的不断涌入,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国家政策利好。在政策层面,国家今年以来频频出台医疗相关政策,推动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重塑。2015年1月12日,卫计委《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医师合理流动,放宽条件、简化注册审批程序,探索实行备案管理或区域注册,优化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环境。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5省区远程医疗政策试点,为推广应用远程医疗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同月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确定了2015医疗改革的七个方面。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规划要求,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5月7日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完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推动医药电商发展。8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9日国务院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5年工作重点。在政策的刺激下,我国互联网行业与医疗行业的融合势在必行。从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中,可见多点执业、医药分开、网售处方药、加快发展商业保险等信号已经十分明确。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的春天就要来临。

技术相关因素的推动。4G和wifi技术发展,使终端设备更加快速地连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使快速地从实时数据流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可能;网络和智能手机等硬件的普及,使得互联网医疗可覆盖人群大幅提升,同时加速保守的医生群体的观念转变;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可穿戴设备更加智能化;机器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也将为人类带来更加智能化的服务。这些因素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使得远程医疗、慢性病监测、在线医疗、移动医疗等成为可能,从而改变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

用户需求的推动。医疗资源不均衡导致看病难、挂号难问题凸显,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中国老龄化人口增多,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造成医疗资源出现严重短缺;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升高,个人健康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对冶未病有了明确需求;药品链条信息的不透明导致看病成本居高不下,以药养医的状况依然持续。

Bat等重量级选手参与及资本的推动:Bat、京东、360、小米等大体量公司凭借敏锐的嗅觉快速进军移动医疗领域,使得互联网医疗炙手可热,大量创业者涌入该领域;短短三个月之间,挂号网1亿美元、丁香园7000万美元、春雨医生5000万美元三起融资,引发了业内对互联网医疗的热切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热钱涌动,使得互联网医疗迎来爆发。

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重度垂直将成为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重度垂直,是指企业通过自建,或整合某个细分疾病领域的一系列完整的医疗服务链条,从而达到消费者可以在一个企业的平台上获取一站式完整闭环医疗服务的商业模式。任何一个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都存在于两个维度所构成的四个方向之中,这两个维度,一是在病种类别上,是做大而全,还是做垂直细分;二是在整个服务链条上,是做独立环节,还是做重度整合。四个方向是:重度-大而全,重度-垂直,独立环节-大而全,独立环节-垂直。由于医疗服务需求的“纵向”衍生性存在,我们认为像网购电商那样大而全的模式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不成立。“重度垂直”将是大势所趋,但“独立环节-大而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将依然存在。我们认为最终互联网行业将发展为“一全多垂”的行业生态。结合到病种细分方向,我们认为具备七大要素的病种方向,更适合重度垂直,即:治不好(慢性)、必须治(致命、痛苦)、高单价、高频次、多环节、重时效、基数大。而具备这七大要素的病种有糖尿病、肝病、心脏病、肿瘤、尿毒症等,它们有可能最先实现重度垂直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重问诊模式”产品将更有发展潜力。目前市面上,“轻问诊模式”的产品较多,但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对于患者而言,使用频率低,对医生无依赖,对软件的信任感低;对于医生而言,没有患者数据,学术价值低,且比较随意。“重问诊模式”的产品让就医问诊变得更垂直、高效,在预约挂号、导诊就诊、看数据等方面可一键解决。对于医院而言,“重问诊模式”有利于科学安排资源,减少运营压力;对于患者而言,可以减少就医时间与费用;对于医生而言,可以提升自我价值,减少医患矛盾。

个性化医疗将是未来健康的重要趋势。互联网医疗重视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通过建立每个人的健康档案,为他们提供更精准、更匹配的医疗服务,进而达到预防、预测的目标。精准医疗的核心是把人群细分,对病人个体化的行为和数据进行精准的解读,给出精准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医疗数据。通过精准医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进一步降低不必要的药物的副作用、节约医疗的费用。此外,大数据时代的医疗模式会有比较大的明显变化,即从简单诊疗发展到疾病的预测、疾病的预警,再到积极参与管理,最后到个体化治疗。未来每个人都有配套的终端,完全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对自己身体体征生命的相关信息进行筛查、收集,然后相关信息会传递到健康顾问家庭医生那里,可以进一步得到相关疾病回馈以及健康指导。未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基因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人而医”时代将会来临。个性化医疗将在现在互联网医疗的基础上,由生理数据层面,深入到基因层面,实现真正的精准医疗。

健康管理将随时随地。随着移动医疗产业的成熟发展,随身健康管理将逐步兴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随身健康管理可使专家服务大量人群,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专业的内容服务。随身健康管理类似一个临床诊疗的过程,可以跟随个人,提高健康水平、降低意外风险和医疗支出,也能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尤其是针对患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具有心脏病突发风险的高危人群,随时随地进行健康管理将更为重要。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将更易用。包括脉搏血氧仪、葡萄糖监测、心电图、助听器、药物输送等类型的可穿戴式设备,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将成为新的移动平台市场及生态圈。同时,随着穿戴式医疗仪器的传感器终端将朝着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其载体也将朝着人们更容易接受、适合长期使用和不干扰日常生活的方向发展。如具有传感功能的t恤衫,采用传导性纱线和小型化柔性电极进行电连接,使医生能通过t恤衫来实现对穿着者心电信号的测量,预期可进一步实现身体活动情况、血氧饱和度和肌电信号等的监测。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篇4

2016年1月23日,“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解读了2015年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界的有关政策,总结实践经验,深度剖析问题,交流解决方法;展望了2016年我国信息界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以及“十三五”时期我国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和城市管理等方面,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

与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国计划、智慧双流等齐头并进的智慧开发区也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开发区的新要求,也为了适应全球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新要求。

在新形势的推动下,“智慧”正在越来越深入地融进开发区的发展建设中,并服务于开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使人与商品、服务、社交等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大批“互联网+”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下沙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下沙制造正向“下沙智造”转变。“智慧”与普通百姓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交集,“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公安”等“互联网+”思维,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作为杭州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杭州经济开发区以创新的理念、扎实的行动,顺应着世界经济变革,智慧经济突飞猛进的趋势,推进开发区的智慧经济、智慧城市建设。而今,徜徉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下沙,到处可以感受到智慧经济的魅力,到处可以欣赏到智慧城市的风采!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城市信息化进程全面发展,21世纪的“智慧城市”,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即把感应器装备到城市建筑、道路、医院、电网、管道等各种公用设施当中,并通过互联形成“城市物联网络”,再运用云系统整合运算,最终实现城市个体以更为精确高效的方式进行生产、生活。

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依山傍水,景观优美,凭借开发区雄厚的工业基础及产业配套,以“国际化智慧城市示范区、慢生活休闲体验区”为功能定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智能制造、健康休闲等为重点产业,面向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引进和孵化世界级创新研发机构和企业,运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建设一个面向未来、以世界领先水平为目标,真正体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智慧区域。在不久的未来,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将充分发挥亲水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运动休闲、健康养生、高端医疗、文化体验、养老康复等产业,建设龙灵山文化产业园、湿地公园、植物园、武汉国际健康城等项目,打造国际化的慢生活休闲体验区、武汉近郊旅游休闲胜地、全国一流的健康养老产业基地。

当今,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2015年5月,阿里巴巴1688全球货源平台正式启动上线。作为阿里巴巴首批全球货源平台的4座城市之一,营口市政府与阿里巴巴总部在杭州市举行了项目上线运营启动仪式,双方将携手打造全网络最大跨境电商分销平台。作为营口对外开放的窗口,坐拥营口港的鲅鱼圈再次赢得了发展先机。可以说,建设智慧城市是鲅鱼圈立足时代与国家发展大势,抢抓机遇,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发展凝聚力、建设现代港口城市的战略要求,是根据科技、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鲅鱼圈已经成功引进中国华信贸易结算中心、中铁物资集团区域贸易结算中心、跨境贸易服务平台等一批项目,并全力打造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了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给力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如此,“互联网+”也已经拓展到了政务服务领域,通过搭建网上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开展远程受理、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成功开启便民服务新模式,使智慧城市建设真正转化为民生“红利”。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篇5

从某一角度来说,工业设计师是工业转型期间最敏感的一群人。与实际相连,和理论相接,他们需要跳出固有的框架进行全新的思考,并制作出与以往不同且又能发挥自身优势的产品。这或许只是产业升级的一种路径,但难以否认的是,对于正在踯躅升级的中国经济,这样的经验与思考显得格外具有意义。不久前,在洛可可入选首批部级工业设计中心的会上,本刊采访了洛可可策略与研究事业部总经理李建华,希望她能以崭新的视角来说说中国经济升级之路。

《中国新时代》:在你们这些接触一线的工业设计人看来,中国企业近几年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李建华:近几年,洛可可大部分案例我都有参与,天南海北地跑,与客户不断沟通。我们常常在思考,对于客户来讲什么最重要,现在看来,早先产品功能最重要,当企业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产品的设计和品牌会变得最重要。我们和客户有很多接触,很多人对趋势很关注。实际上,趋势也很重要,意味着企业未来的转型和发展方向。

我们与很多尖端前沿的客户合作,发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常会有一些企业,在某一个专业、某一个领域做得很精,而到现在,它们开始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品牌、不同的消费群体间,寻找适合于自己的东西,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自然融合的专业跨界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互联网向物联网过渡中,新的商业逻辑模糊了原本分明的行业界限,而未来我们要解决的是大数据遇到物联网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最近大数据、物联网炒得比较火,现在我接触的很多客户希望把大数据和物联网结合,变成一个真实可视、可体验的空间,让普通的消费者真正感受到。如果这样的想法最终变为现实,那么人就可以与东西产生联系,可以想象,普通人能在办公室里就操纵家中的物品,它将连接我们的生活、交通、医疗甚至各个方面……

《中国新时代》:在大数据接驳物联网这方面,你觉得其中的核心和未来的方向各是什么?

李建华:未来会以人为核心,以客户整个体验环境为主题,能增加很多多元化的东西。大数据物联网是一种智慧,想你所想,做你所做。我这里讲三个方向: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教育。

智慧家居,各个行业的探索很多,我也找了很多。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家里换衣服的时候,甚至客厅看电视的时候,这些都属于智慧家居的范畴。家中的所有都有关联,这种关联是时时刻刻的,非常顺畅的。

智慧医疗,目前国内外进行过很多互动和交流,但很多本质性的东西没有彻底解决。一旦智慧医疗和大数据物联网联合起来,医疗领域可以进入到新的状态,诊断我们的病症,解决我们的问题。

智慧教育,教育目前是一个特别热门的话题,大家都在探讨中国教育未来的方向,会怎么与世界教育融合。我们畅想了这样一个方向:把所有的东西展现在真实的环境里,让用户真实地去体验,实现完全无障碍的沟通。

《中国新时代》:这只是一个假定的趋势,你觉得是什么保证了这一趋势不会被改变?

李建华:我们觉得有两大要素保证这一趋势不会被轻易改变:及时分享和与人互动。

特别是及时共享,当你想共享的时候,不需要等待一个wiFi或某种技术资源,马上可以完成这件事情。

另外就是与人互动,比如你可以与在北极的另一人零距离互动,你分享的信息他可以随时得到。大数据物联网是非常关键的,对普通的消费者和目标人群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中国新时代》:你前面说未来的主流趋势是物联网,为什么又提到人人分享与互动?

李建华:这是因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快速发展与更替,保证了人与物、物与物链接的顺畅和便捷。现在可穿戴市场的种类很多,市场也很大,我总结了一下产品设计如何和这个市场进行融合。我们公司接触的可穿戴行业有军用产品、医药、工业、生活。生活可穿戴这一方面跟我们关系很密切,也很火,大家都在往这个方向走。全球许多知名品牌都了可穿戴产品,像索尼、三星等等,还有其他一些品牌。这些可穿戴产品可以在头部、腕部、腿上,上身是偏多的,较多的是腕部和头部。我们做了整理,现在有特别多的概念产品在技术、性能、时间上差一些,但它们预示着可穿戴产品的趋势。

最近一个不知名品牌的一款产品特别火,基本将可穿戴产品做到了极致。它非常简洁,可以挂在手腕上,是一款健康检测的产品。这个产品出现之后,在市场上引起非常大的轰动,消费群对它的关注和喜爱程度逐渐升高。我们的设计师也很喜欢它,也在订购。但没多久另一个客户做的产品比这个还小,更精致。商家推出的产品往往是你做得快而我比你更快,解决好如何让产品和消费者接触并成为消费者的生活用品这个问题很关键。

《中国新时代》:那在你们看来,可穿戴产品的趋势是什么?

李建华:我总结了可穿戴产品,尤其是生活可穿戴产品的趋势。

第一是简约。人们都说简约,简洁,非常纯粹,没有太多的装饰。像我们有一款可穿戴手机,它的所有装饰都是有功能和性能的,而且这款产品的重量非常轻薄,比iphone小一半。我们相信,随着可穿戴产品科学技术的提高,产品的材质、给人的感受将是最重要的核心之一,它应该是向简约走的。

第二是记忆点。为什么提到记忆点?我们思考,可穿戴产品的核心人群定位应该在18-30岁之间,他们喜爱跟风时尚的东西,能让他们产生兴趣这个记忆点很重要。记忆点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已有的优点,如果有一个产品做得和iphone不一样,这个不同之处就是一个轰动点。另外是和现有产品的区别,这个区别可能在功能上,也可能在局部的改变上,只要有明显的亮点,就可能被目标群体所接受。

第三是高品位时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最主流的消费群体,他们平时所穿着的服饰,他们的生活状态,跟80后、90后是不一样的,他们会出现在咖啡店、夜店、SHopinGmaL等不同的环境。所谓高品位时尚,不同的品牌、不同的企业会对可穿戴产品进行不同的演绎。

《中国新时代》:前面我们说了最近火热的物联网,未来除了这一方向,还有什么领域会与众不同吗?

李建华:总体来说,我们觉得还有以下四个领域近来发展与众不同。第一个是绿色产业,比较难想像我们这个公司,大部分设计项目会涉及很多农业,包括规划性的项目。听起来很夸张,我们为什么会做?就是因为跨界融合,资源整合,我们也得到客户的认可。我们非常了解不同地方的消费群体对于衣食住行、生活、旅游的需求。我们并非单纯的创意,而是把创意和各种文化融合,让产品变成可实现、消费者喜欢的形态。有一个案例,是帮某个园区进行农业旅游的规划,吸引人群。公园是在城市里面的,又希望体现区域文化特点,我们最主要抓住区域原生态的特点,将这个特点与当地文化进行融合,成为园区的核心和亮点。

第二个是原生态与科技融合的创意产业。科技到了一定的时间会有新的东西来替代,但是原生态的东西是应该保持其原汁原味的特点。如何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创意文化,这是很值得商榷的事情。一个环境,一个地域,一个景区,想要了解他们需要什么,身临其境非常重要。我们的创意文化和片区的环境紧密结合。这里提到转角机器般的体验,假设一片森林园区,面积很大,走来走去基本差不多,人们下次就不想来,也不想介绍朋友来。但若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每一个转角都会发现独特的地方,给人惊喜,那么这片园区会成为很多人的期待。可惜目前很多园区是做不到的。

第三个是生活方式产品,这是我们比较前沿的项目。不久前,有个客户找到我们说,他以前是做木材进出口贸易的,但木材价格越来越贵,运输成本越来越高,售价上不去,利润空间压缩得很小,考虑如何运用这样的材料进入产品市场。想要进行改变当然很好,但是一般客户进行转型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想,做木质的凳子品牌非常多,基本没有什么出路;做杯子也很困难,基本没有太大的空间。那么转型后的空间在哪里呢?在这里我觉得生活方式是一个不错的出路。而要说清楚这一道路,就不得不说一下目标群体的变化。

现在的目标群体在细分,功能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都需要有提升。

第一趋势是同类集合,就是说一群有共同生活方式、喜欢共同的东西、喜欢去一个地方的人,通过各种手段集合在一起。当在产品上、生活上等方方面面形成一个良好的互补和沟通时,会发现当有一类或一系列的产品能满足这类人的需求,产品就会出现很大的扩散,也因此产品的系列化、主题性就比较关键。

第二趋势是以情致人。像宝马和大众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比如说有人喜欢宝马的夹克、手机,喜欢宝马的风格、想法和理念,他就是有宝马式生活方式的人。而大众方面,符合大众生活的方式有哪些,如何推出,我们与大众有深入的探讨和合作。我们从大众的广告里面提取出来大众的生活方式,有很多是情感上的,比如如何满足人们对家庭生活、朋友、社会的关注。我们找了很多设计师和很多消费群体,请他们说说大众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形状。大家画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形状。

从大众的品牌层面来讲,做每个人都买得起、用得上的汽车,创造一个有亲切感和接触性的产品品牌是核心。所以他必须挖掘的是大众文化。而在大众生活方式上,如何把这两种情况融合起来,去建立大众整个产品系统,这也是我们在摸索的,情景讲故事的方式,会让更多的人乐于接受。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篇6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资源;效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和广大民众就医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硬件终端普及、传感器技术进步、互联网基础设施改善,互联网医疗成为未来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研究产生背景

我国目前整体医疗服务行业环境仍存在较大挑战,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

1.1互联网+医疗相关概念界定

(1)“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提供或改善卫生服务与信息交流,不断推动互联网创新技术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广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本平台的创新技术与效率变革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样态。

(2)“互联网+医疗”: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3)移动医疗:运用移动通信技术――如pDa平台、移动终端和卫星通信数据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服务,深入到移动互联网领域,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服务类app实践应用为主体。

(4)远程医疗:以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为载体,充分发挥高端医院或专业医疗优质资源,辐射支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边远区域、海岛或流动舰船上的伤病员,实现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

(5)网络医院:田军章(2016)认为网络医院是以医疗机构为依托,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构建医疗机构之外的服务对象开展专业在线互动诊疗、咨询预诊等远程服务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1.2“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背景

医疗服务,特别是我国的医疗服务具备互联网入侵的所有特征:大空间、低效率、多痛点、长尾特征。

1.2.1医疗服务空间巨大

2014年我国卫生费用总支出将近3万6千亿,近10年来,一直保持近20%增长速度,预测2020年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

1.2.2医疗服务效率低下

根据彭博社的世界各国医疗系统效率排名,在被调查的500万以上人口,人均GDp至少5000美元,预期寿命至少70岁的47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36。

1.2.3医疗服务痛点较多

从患者角度,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长时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院内医疗服务质量低下,院外跟踪病情空白问题凸显;从医生角度,医患矛盾日趋尖锐,医生职业工作强度大、收入较低、风险较高。从医院角度,三甲医院超负荷运营,医疗被迫扩张成管理难度加大,而另一方面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医疗资源大幅浪费。

1.2.4医疗服务长尾显著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呈不均匀态势,存在大量长尾人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三甲医院分布格局过于集中,多数高端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大部分地区罕见病难以满足治疗需求;卫生部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同2009年版对比,药品品种增长迅速,药品产品数量惊人,仅2013年,就批准药品注册申请416件,新药长尾特征明显。

2“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现状分析

吉林省拥有相对完善的医疗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截至2015年末,全省有卫生技术人员15.09万人,实现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但在全国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面临着融入全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与升级问题。

2.1吉林省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

2.1.1政策环境

吉林省于2016年4月26日《关于积极推进吉林省“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强调完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吉林省医疗健康信息平台,促进区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等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推进我省优质医疗资源、居民健康、医疗档案等信息共享。推动吉林省人民医院及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等大中型医院开展在线预约门诊、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业务。加快智能心电监控、生物芯片、智能眼镜、智能手环、嵌入式人体传感器等可穿戴设备产业化。鼓励省内医疗健康企业与百度、华为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开展合作,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等开展健康预诊、实证服务,实行长期跟踪、定期更新、预测预警等特色化管理服务。

2.1.2医疗状况

智慧医疗未来强调协同统筹平台和运用平台形成不同区域间的互相联通。当前吉林省正在积极打造医院信息化三级管理平台,省、市、县三级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与公共卫生服务和医院有机结合;吉林省民营医院部分已开设远程诊疗中心,对接优质资源;长春北部建立了全国区域性数据中心。

2.1.3存在问题

吉林省互网医疗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发展主要集中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这一初级阶段,医院联网服务形式主要表现为网上挂号、预约问诊等基础服务,对“互联网+”深刻含义的正确理解和逐步实现对当前吉林省互联网医疗发展非常重要。

2.2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国际经验

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互联网医疗产业距今已发展多年,拥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布局。通过借鉴国外先进发展成果和经验,增强我国在互联网医疗发展领域的预见性、先进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我国的互联网医疗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2.3吉林省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分析

吉林省近年来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也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与浙江等省相比,互联网医疗发展模式和现状,医疗资源配置与互联网结合都有待进一步发展。

3“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改进对策及建议

吉林省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包括目前移动互联网医疗产业的技术难题、商业模式建构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供不应求等问题,拟解决病患信息不对称、医疗资源浪费、增加医院社会效益、包括缓和医患之间尖锐矛盾等问题。

3.1互联网+医疗发展模式

随着医院信息化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医疗在线服务行业逐渐崛起、医疗服务开始由pC端向智能移动端的转变,并形成五种发展模式:互联网+医院形成智慧医院;互联网+硬件形成智能可穿戴设备;互联网+医药形成医药电商;互联网+保险形成个性化商保服务以及互联网+基因形成精准医疗。

3.2“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策略

(1)在医院方面,建设智慧医院。加强医院与科技公司合作,从多个维度构建基于诊疗病例和持续监测的病患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和数据挖掘形成精准、高效的诊疗实证,形成诊疗方法论上的创新,实现移动全流程无纸化、智能指引信息透明化、挂号费用优惠差异化、支付方式多元化、安全部署独立化。

(2)在患者方面,优化app界面及环节构成。可参考“掌上浙一”app软件将界面分为手机挂号、智能分诊、取报告单、医院导航、健康资讯等板块的做法,让患者根据人体模型选择不舒服的部位,显示相关部位易发疾病及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使患者能够进行初步自诊,并提供相应医院及科室建议,进行线上智能分诊,完善“就诊卡”模式并拓宽服务,延展至院内可能活动,开设支付宝就诊预约、就医流程指导、医药费移动支付等功能。

(3)在制度方面,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责任认定制度。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到医院、个人及第三方平台,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构或部门,进行赔偿判定与事后调解,重塑公信力,缓和医患矛盾。

(4)在信息方面,建立信息联网云平台。可参考浙江省中医院“医联体”云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有效分配,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线联动的分级诊疗,建立有效机制与法律法规以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加强信息提供与使用的监管与约束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5)在药企和保险公司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共享院内、院外可持续监测的大样本数据,辅助医药企业有针对性的药物开发,为保险公司提供可供追溯的客户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医疗及社会资源配置合理化。

4结语

在互联网医疗产业中,我国医疗行业蕴藏着重大技术创新等巨大的潜力,国内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重点行业,创新发展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模式一定会对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医疗卫生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国强,由丽孪,陈思等.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6):1518.

[2]王晶,朱慧颖.“互联网+医疗”重构医疗五大产业链的分析[J].互联网医疗中国会.互网天地,2015,(08):15.

[3]闵杰.互联网+医疗的探索与痛点[J].吉林医学信息,2015,31(4):2729.

[4]方诗旭.“互联网”医疗:打通健康干预全过程[J].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智慧城市分院.世界电信,2015:5762.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篇7

一年一度的世界500强刷屏时间又到了。

7月19日,《财富》公布了2018年度世界500强企业名单,通观整个榜单,可以看出科技企业有了大幅度的跃升。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北美科技巨头依旧表现强力。科技巨头们的产业布局和业务优势各有不同,但在科技平台化的今天,大家交叉重叠的领域也是不少。

好奇宝宝们可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什么业务,是500强里的科技公司都在布局的?

还别说,这种神问题居然有两个答案。无论是“北美列强”,还是中国的Bat和京东,亦或移动联通两大运营商,以及平安等金融科技公司,在今天都有一个共同押注的技术,叫做ai;还有一个共同发力的市场,叫做城市。

智慧城市的波涛正在愈发汹涌。我们知道,pC时代与移动时代,互联网企业与金融企业往往是通过不同的业务与市场积累起了技术优势。而在ai驱动智慧时代到来之际,城市与居民生活却成了只有“大玩家”能够瞄准,并且必须瞄准的赛道。这背后似乎隐藏着智能技术发展的某种历史必然。

在相同的技术动因与时代责任驱动下,科技公司正在把ai等前沿技术下放到民众生活中,成为普罗大众能够触感的存在。而基于巨头不同的布局与优势,城市这个硬邦邦的实体正在被技术势能捏成不同的形状。

让我们来回望一下500强中科技公司与智慧城市间的难舍难分。其中的情缘因果,或许关乎于未来十年包括你我、每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

城市是最好的模具:科技巨头需要在这个时代进行ai固态化

城市是什么?从苏格拉底到萨义德,从两河流域到北美海岸,无数城市的定义、理念与主张在这颗星球上演过。但到ai等智能技术到来时,我们却悚然发现:对钢筋水泥和千万民众组成的怪物,人类还所知甚少。

想要了解智慧城市的背后真相,我们先要探知作为智慧城市驱动力的ai,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时代选择城市作为舞台。

不同于pC和移动硬件,ai的本质是算法模型,甚至是一种统计学与认知学上的逻辑推演。换句话说,ai的一切存在形式都是务虚的,是相对远离大众市场的。但在ai的识别、感知、理解与推理能力确实爆发的情况下,ai要如何在大众市场发挥价值呢?

第一步就是要把“气态”的,看不到摸不着的ai算法变成液态,让水流去冲刷市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ai应用。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技术,确实带来了市场动力和人机协作模式的改变。

但ai应用是多领域,泛在化的,如果想让普通人感受到ai,发挥ai的最大价值,就需要再将液态的,流动的ai进行固态化——让ai在相对稳定的时空关系中发挥效益,创造市场。

这个时空关系,可以是工厂、学校、园区,而能发挥ai价值最大化的模具与舞台,就是城市。因为城市汇集了海量的数据,有庞大的需求与运转,有各种各样的服务端口和文书工作,这都是ai能够发挥价值的优质土壤。

而需要注意的是,ai驱动智慧城市的概念,今天已经需要庞大的业务体系、服务能力和平台架构来支撑,因此能够全力押注智慧城市布局,驱动ai进入大众生活的,只有在资金、技术体系与业务体系、市场架构上都具有优势的科技巨头。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500强科技公司纷纷选择了智慧城市作为主赛道。这是因为智慧城市是一个符合技术发展趋势与ai需求的巨大市场,也是因为驱动城市生活迭代,是今天只能由科技巨头来完成的社会责任。而作为拥有海量细分场景和难以估算发展潜力的巨型市场的智慧城市,也是巨头押注下一个时代时的首选之地。

两相结合,我们看到了ai技术+城市舞台成为了科技巨头的必经之路。最新世界500强企业中,科技类企业近乎都有自己的智慧城市产业布局与技术优势。

这场让ai在城市中成为固态的盛宴中,科技企业正在各自用力,把城市捏成了不同的形状……

北美科技巨头的城市之梦

上世纪70年代,高速发展中的底特律尝试采用数理方式来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这被广泛看做智慧城市的“上古模型”。在当时连电子计算机都没有的条件下,计算一座城市的难度可想而知。但这星星之火至少带给后人以启迪和思索。

智慧城市的正式起源,被广泛认定为上世纪80年代iBm开启的智慧星球计划,该计划希望基于对城市模型的计算,来达到更好配置城市交通、能源与建设方案的目的,但很快发现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对于经典计算来说,城市的数据量和变化速度都过快了。而此后在waston的帮助下,认知智能给iBm带来了新的智慧城市可能,但其成功普遍被认为太过笼统。

在iBm之外,北美新兴科技巨头也都开始基于ai与云计算进行智慧城市的布局。早期有微软开启了与iBm对标的“城市计算”体系。20年发展中,城市计算技术带来了很多惊人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在2017年开始吸纳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城市计算人才与技术,应用于智慧物流、无界零售布局等领域,可以看做城市计算技术在中国的再次发展。

而在云计算成为科技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后,云+ai构建城市智能的思路开始兴起。比如谷歌在多伦多布局的智能社区方案。在云计算的加持下,谷歌在多伦多建设了具有示范意味的智能社区。在交通、公共安防等领域加入ai解决方案。

而谷歌的老对手亚马逊,则基于awS的强大市场份额与平台化优势,推出了未来城市解决方案,主要也是致力于交通等领域的智能化。

有意思的是,北美科技巨头的智慧城市方案虽然推出很早,但在中国市场的进展速度并不快。由于中国城市普遍人口众多、服务体系复杂,加之移动互联网催生了城市人口生活方式的快速迭代,所以急切需要本土科技企业更符合需求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对于中国来说,北美科技巨头的城市之舞更像是一个原点。通过这个点状体,城市的智能之梦开始在东方点燃。

智慧生活开启长线型发展

2010年之后,智慧城市概念逐渐火爆,各种it企业、创业公司开始纷纷进驻智慧城市市场。截至2017年,全国已经立项超过3000个智慧城市相关项目。

而在这庞大的市场基数当中,Bat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十分耀眼。而基于Bat本身业务优势与技术体系,对传统云计算+数据可视化的智慧城市模型造成了快速突破,也在近几年把智慧城市赛道拉升到了新的高度。

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腾讯在智慧政务以及智慧医疗方面达成了突破。

在智慧政务方面,腾讯依靠强大的社交应用基因,以及海量的互联网数据处理能力。在微信这个超级平台中完成了智慧政务的集成。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超过5000个政务项目被集中到了微信上。尤其在东南地区城市,很多政府服务已经可以在微信上远程完成。

腾讯的另一个图谱,来自于其主攻的医疗影像领域。通过腾讯觅影等ai应用,腾讯建立起了可以为智慧城市医疗服务的技术体系。科技部也宣布将依托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这种重点领域突破,在泛在城市智能体系中形成自身优势的布局,可以看做智慧城市中的线形体。以某些长足领域进步带动整体智慧城市布局。。

而显然在腾讯忙碌的过程中,它的老朋友阿里也没闲着。

城市大脑上线

ai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瓶颈之一,在于海量的数据和城市端口,难以被分别识取与处理。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阿里率先提出了给城市交通安装大脑的构想:通过架设大量城市传感系统,利用超算平台全局化处理数据,让ai主动判断和干预城市运行,从而提升城市效率。

王坚博士的这一构想,最终成为了在杭州萧山区成功布局的et城市大脑。而城市大脑概念,也先后推广到了苏州、澳门等地,并与雄安新区进行了深度合作。成为了城市智能领域的“ai国家队”成员。

给城市交通、安防等海量数据图景,安装人机协同的处理中枢,可以看做是把城市复杂的神经线进行了织网。之后类似技术还将从交通领域出发,继续释放到城市安防、城市物流、城市环境与水文等领域。组成多领域共同释放的城市大脑,这也将让城市智能有机会在钢铁丛林中织网,组成中心控制全局的网状智能体。

基于已有业态的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发展到如今,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所谓的“空中建楼”。

大部分参与到智慧城市市场份额中的企业,都是依托于某一种技术创新,或者商业模式进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他们的解决方案可能有效,但却没有与此前的产业实际相联系。造成城市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要另起炉灶。这样“大拆大建”智慧城市模式,显然在成本与效益上并不符合居民对智慧城市的期许。

而这类科技公司的另一个问题,是他们的技术创新往往聚焦于某一方面。但城市生活却是复杂的,把城市拆成零零散散的碎片,最终结果就是智能技术变得空有噱头。

比如一家医院,如果智能门禁是一家公司提供的,门诊系统来自另一家公司、智能诊断系统来自又一家……凡此种种,医疗人员自己就会先被搞晕,反而不敢劳动所谓“智慧医疗”的大架。而这种情况在今天却并不是个案。

所以另一种对智慧城市的差异化认识,认为应该由实体业态积累较强,可以实际黏合城市服务与智能技术的公司来执行智慧化过度。

这一类的思路下的智慧城市,引发出金融科技企业、电信运营商、银行与保险平台、物流企业的进场。这类企业提供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往往更贴近实用化,相对容易根据自身实际产业抓控力,给出能够延伸到各行各业,城市各个区域的智慧城市解决能力。

比如平安等金融与保险公司,就通过已有业务体系:比如金融服务、保险、医疗,来展开智慧化业务,渐进式达成所谓城市的智慧。传统金融服务与通讯运营商,在进驻智慧城市时的能量不可小觑。生活中快速贴近新的智能技术,往往是从它们开始。

不管是哪一家科技巨头,把城市又捏成了什么形状。ai等技术带来的交互迭代、城市效率提升,确实正在改变我们的城市,甚至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篇8

学院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专业视觉传达设计

班级视觉17-1

学号201705002368

姓名杨腾渊

指导教师范颖

职称讲师

云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姓名

杨腾渊

学号

201705002368

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拟定论文

(设计)题目

智慧养老型app服务结构与界面设计

论文(设计)来源

自选

论文(设计)类型

B-应用研究

指导

教师

范颖

1.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选题背景:

截止到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总数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5岁的人口已经突破一千六百万,意味着我们身边每一百个人里面就有大概11位老年人。其中2019年65周岁及以上人口比2018年增加了0.7个百分点,为最大增长额。来自云南省人口老龄办的数据显示:我省于2005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2016年底,我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570.1万,占总人口的11.59%;预计到2020年,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607万,占总人口的12.4%;其中约有3.6%的老年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32%的老年人需要适度照护。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居住在昆明市的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昆明市人口老龄化十分突出,老龄化现象已经十分严峻。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它们的健康和生活问题将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近年来很多地区已经开展老年人的死因监测工作,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死亡率为2567/10万,占全人群死亡比例为82.0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直都是导致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身理和心理伤害也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老年人死亡比例较大,其死亡谱决定了全人群的死亡谱,老年人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是非常迫切的。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同时推动了老龄产业的发展,从而也带动了老龄产业信息数字化的发展。而要怎么做来充分满足国内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交互设计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这也直接影响到我国交互设计领域未来能否得到良好发展。当今市场下的智慧养老型app仍存在较多问题。目前市场主要服务与老人的app主要有交友类、健康科普类、医疗类三种类型。交友类如“养老平台”“幸福行”,依托于强大的社交网络媒体,使老年人群体能够进行线上交友并发表动态,分享生活。健康科普类如“养老管家”“老年云课堂”,搜集各方健康相关信息置于平台供老人浏览,为老人提供外界信息,并力求做到信息准确。医疗类app如“黄金急救”“天使救援”,整合当地医院信息,使大众能够就近急救,不过要老年人和年轻人使用一样的功能软件,困难度会大大提高。使以上几类app都有服务于老人,却都是带着设计师的主观色彩来进行设计的。首先是色彩方面,老年人的视觉感官已经衰弱,需要强烈而具有刺激性的颜色才能使老年人看清app界面,当下养老型app基本都采用弱色来颜色填充,虽然做到了颜色和谐,却让使用app的老年人看不清楚。其次是字体大小,老年人的视力是不如中青年人的,进行app设计时需要用大号甚至特大号字体来进行填充,可当下的养老型app与常规app字体大小相同,降低了老年人的使用满足感。接着是图形,养老型app在进行界面设计时,考虑到老年人思维缓慢,应当还原图形本真,使图形一目了然,而当下养老型app的图形结合当下时尚元素,使老年人不能理解,必须进行文字辅助才能明白其意。最后是版式方面,当下养老型app版式设计与常规app无异,其连接点和换页功能不能很好地服务与老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老年人群体而言对信息产品几乎处于创新扩散理论的最末端,只有极少的设计者们会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的需求来进行产品设计。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将老年人群体作为产品受众群体之一,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的实际需求,帮助老年人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这也是设计师在当前时代下的重要责任。

1-2研究意义:

本文是基于老年人群体而研究的移动应用程序,本程序的主要对象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基于老年用户的信息需求摸索出有效解决老年人使用app的各种问题,然后结合界面交互,设计出一款服务于老年人的老龄产业的智慧养老型app,做到:

(1)安全化:能让老人进行线上问诊,能使老人在危难之际使用智能设备进行呼救,使老人就近治疗。

(2)智能化:提高老年人app使用率,使老年人们享受科技生活中的乐趣;完善智慧养老型app功能,革新传统养老模式,更好地将老年人与信息社会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信息,使老年人能够独立自主运用智能设备进行自救,赋予智慧养老型app新的价值使其更加具有较强的的冲击性与吸引力,为老年人量身打造高适用性的智能产品。

(3)全面化:提供社交、科普、急救等功能,更好的让老年人在生活中通过智能手机来满足自身各类需要,从而丰富老年生活,改善老年生活状态,培养老年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2.文献综述

2-1国内智慧养老型app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智慧养老型app的相关应用型研究不足国内关于智慧养老型app的界面和功能研究主要集中于健康科普和社交等方面。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主要对老年人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信息欲望两个方向为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对于老年人的急救需求没有涉及和说明。朱媛、段慧敏(2019)提出老年人在智能时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三层次需求模型,并在现有智能手机上与老年人强相关的应用app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设计策略;经研究得出基于“老有所养”需求的智能手机应用app应凸显专业性、基于“老有所乐”需求的智能手机应用app应更多元化、基于“老有所为”需求的智能手机应用app应深挖价值的与老年人智能时代三层次需求模型相对应设计策略;根据老年人三层次需求模型深入分析老年人需求,能够为开发与设计出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的智能手机应用app提供建议。李邵静(2018)指出,中国老龄化人口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看病就医拿药比例普遍高于年轻人群,由于医院路途遥远,老年人看病问题成了社会急需解决与关注的首要任务。在互联网模式下医疗类app的设计与开发为老年人看病难找到了良好的解决方案。针对老年人自身特点,老年类就医app在界面设计上应做到简单明了,方便老年人理解记忆。在功能设计上尽量做到从老人需求出发,操作简单,一键解决就医过程。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设计调研调研分析概念设计设计应用技术路线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Swot分析法设计定位概念提出概念确立设计流程图设计图效果图

4.研究内容与论文提纲

4-1研究内容:

(1)设计调研

①通过文献调查法查阅相关期刊论文,归纳总结出本文所需的理论支撑(2008年,原卫生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2012年,《“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通知》(国卫家庭发〔2017〕12号),表明我国健康老龄化规划正式实施);

②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老年人群体的需求,有效提取老年人的想法,并通过问卷数据的总结分析,可以更好地针对老年人需求进行研究;

③通过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优秀的老年app界面和功能进行分析比较,了解当下老年app设计的主要趋势以及发展前景,结合自身使用体验以及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同行水准,总结出可行性强的设计方案。

(2)设计分析

S(优势):国家鼓励银发产业发展,拥有市场前景;app界面结构针对老年人群体进行专门设计。

w(劣势):知名度难以打响,研发的产品及服务同市场上其他智慧养老型app同质化严重,需寻求突破口。

o(机会):产品使用者对其他智慧养老型app已经使用疲劳,需要新的产品刺激活力;大多数养老型app的设计都没有从老年群体的立场出发,是以设计师主观情感为主的产品设计。

t(威胁):替代品多,市场竞争大。

(3)概念设计

设计定位

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昆明市区、智慧养老

概念提出与确立

地区性智慧养老型app

地区性意义指的是局限性的在某个特定范围中某种事物的存在对这个范围的意义。智慧养老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基于研究内容,为了使老年群体的老年生活更加地安全化、智能化、全面化,根据老年人群体的娱乐社交需求与当地医院的协同性、急救的便捷性选择了“地区性智慧养老型app”这个概念。

(4)设计应用

主要通过电脑辅助如“ai、pS”等设计工具和“墨刀”等交互设计工具来完成整个设计。过程主要为:首先查找相关的素材及资料并提取有用的材料进行考察并对比现有的智慧养老型app进行方案草图的绘制,完成草图并征询老师意见,进行方案草图的确定与修改;收集市场信息,分类整理完善,再进行设计方案的深入与修改,完善app产品功能,最终完成app设计制作,完成毕业设计报告、毕业答辩。

4-2论文提纲:

一、绪论

(一)设计背景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思路

二、调研与分析

(一)发现问题

(二)调研分析

(三)分析结果

三、概念设计

(一)设计定位

(二)概念提出

(三)概念确立

四、设计应用

(一)设计流程

(二)设计图

(三)效果图

五、结语

5.论文进度安排

(1)设计调研阶段(2020年9月1日-11月30日)

(2)设计分析阶段(2020年12月1日-12月31日)

(3)概念设计阶段(2021年1月1日-1月15日)

(4)设计应用阶段(2021年1月16日-4月15日)

(5)答辩准备阶段(2021年4月16日-5月10日)

6.参考文献

[1]关爽,刘会衡.基于android的老年人养老服务设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01):52-54.

[2]张玲.基于老年人使用的手机创新性研究[J].设计,2018(14):128-129.

[3]何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的老年广播——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为例[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07):40-42.

[4]JHonYCHoonYeonGnG,陈思璇,谭清美.信息化对老年人生活影响研究——基于智能手机使用情况与感受[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58-64.

[5]张阁,于琦,贺培风.我国移动医疗app核心功能分析及发展建议[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7,4(26):21-25,3.

[6]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121(3):30-37.

[7]邓诺,卢建华,周业勤.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索[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4):1805-1807.

[8]张琼,韦焘,刘敏,等.昆明市城区居民对养老模式和服务认知及需求调查分析[J].民康医学,2017,14:76-79.

[9]刘小路,丁虹月,韦鑫珠.基于老年人认知需求模型的资讯app界面设计研究[J].设计,2018(01):26-27.

[10]张玲.基于老年人使用的手机创新性研究[J].设计,2018(14):128-129.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日期:

学院意见

学院领导签名:日期:

学院盖章

论文(设计)来源:教师课题、社会实践、自选、其他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篇9

[关键词]物联网联通业务应用主题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207-01

一.概述

随着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联通基础语音市场已经呈现饱和状态。中国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用户接近10亿户。当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手机用户不可能持续增长,必将会出现用户数量、moU(平均每户每月通话时间)和aRpU(用户平均收入)下降的趋势。联通运营商一直期待找到新的业务增长市场,而物联网的出现及发展为联通运营商带来用户规模、战略地位、资源利用、应用创新等众多方面机遇。

中国联通以“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领导者”作为企业愿景;重点实施领先与一体化创新战略,集中资源,持续建设领先的无线宽带网络;打造与信息服务价值链相适应的横向中国联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满足不断变化的多元化社会需求。中国联通拥有2张物理独立的光纤网络覆盖城乡的固定和移动网络,拥有中国50%的国际出口资源。全球超过2800款终端选择,同时也拥有全球产业链最成熟,技术最先进,性能最稳定的wCDma通信网络,我想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这些都会为中国联通增加在物联网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筹码。

二、联通公司三大物联网应用主题

物联网关键技术包括RD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无线传输网络与射频识别设备、传感器等。与单个的微观产业链相比,通信运营商在物联网架构中发展空间较大,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中强势介入多个环节。面对机遇,联通公司发力物联网开发和应用扩展。中国联通总结了过去在物联网行业中摸索的经验,从生产到生活,全面地覆盖了各行各业,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产业、智慧生活三大物联网应用主题。

智慧城市的未来是能有效地管理和建设城市交通、监控城市建设安全、对政府执法和应急指挥等领域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通信网络作为可靠高效信息传递载体的物联网,高带宽需求的音视频同步稳定传输得以实现,关键数据安全传输得以保障,如果得到成功应用,城市安全管理、交通服务、执法建设等水平都能得到提高。交通问题是目前所有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车辆越来越多,道路使用情况越来越复杂,未来的交通是在每辆公车交车都有GpS定位,实时了解车辆位置,跟踪车辆行进路线,对即将行进路线进行评估,对全程时限进行统筹管理等,将实时传送的车辆位置与临时几个站点的距离进行计算,通过网络再实时显示在即将到站的公交站点显示屏终端上,而私家车也可以通过定位,及时了解所在位置附近的道路情况,及时确定行进路线等。

智慧产业未来包括建筑、物流、交通、安保、保险、农业等行业嵌入生产流程的物联网应用和适用于各行业的移动办公、掌上门户应用等。有了这些物联网的应用,建筑施工安全完全可以依靠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物流行业车辆及人员管理通过定位以及网络和自动识别系统可以更加高效,保险行业也可以加快理赔速度,农业生产也因为有了科技保障,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关于移动办公的应用,实际上中国联通企业内部已经使用了“云”,自2013年企业内部网站全面改版为“中国联通云门户”,将专业应用、数据应用、工作流程以及其它应用均包含在其中,虽然只是雏型,但已能看到未来规模。“云门户”的理念是让工作融入生活,员工只要可以联网,就能随时随地工作,让工作更加简单轻松。未来的发展是将所有文档都可以保存在云门户的个人空间中,不必担心没有移动设备,存储设备等工作无法持续或者是准备大量纸质文档,并且工作中的软件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已经初具规模的辅助软件Umape中就提供了工作中必具的软件资源,员工不必再担心机器上没有正版软件或者升级不及时功能不完整而发愁,也不必担心软件安装先后顺序错误而无法使用,只要通过相关流程申请软件的使用权限,就可以放心使用。同时也将内部各种审批流程纳入其中,各部门间的审批流转都在云门户实现。例如:大庆市上报的一个新的资费计划,除了要走大庆本地审批流程,还要走省公司资费审批流程,加在一起至少要流转七八个部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在“云”端进行这样的流转,并且一个新的计划开始时,需要流转的各个部门就能得到相关提醒以及具体的到达时间等,一旦有什么问题可以预先得到一些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审批时间。

智慧生活未来包括手机支付、智能汽车、二维码、智能医疗服务应用等。现在生活中我们的卡越来越多,门卡、饭卡、考勤卡、信用卡等,未来物联网的应用可以让你不必再带着一大堆卡出行,手机一卡通随时随地方便消费。目前联通内部已经使用手机一卡通,一部手机装上芯片和特定的应用程序后可用于办公、考勤、门禁、食堂等。物联网时代,医疗服务会更加便捷,社区医疗、移动医疗服务可以普遍开展,远程医疗应用也能让医学诊断和紧急救治得以可靠实施。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应用正不断融入各行各业中,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中国联通依托服务优势、机制优势、终端优势、通信优势以及网络优势,为开拓物联网产业奠定了可靠地信息产业基础,而其强大的数据传输服务能力以及行业探索精神也不断地推动着物联网产业在各行各业地发展,“物联网联通未来”终会得以实现,我们相信物联网时代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也坚信中国联通必将引领潮流,推动物联网发展走向精彩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许立东.全球运营商业务转型仍处摸索期亟需深化原有业务拓展新增长点[J].世界电信.?2011(03)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篇10

关键词:平安城市;物联网;云计算;城市联网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11-0000-02

一、引言

“平安城市”的主体是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加强城市安全防范能力,加快城市安全系统建设,建设平安城市、和谐社会。“平安城市”包括社会治安管理外,还包括城市交通状况和城市消防服务,以及各种人为灾害(包括恐怖袭击、威胁城市安全的重大火灾、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等)和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处警等内容;因此“平安城市”不仅需要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而且还要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等方面的监控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其他部门的信息系统联动,是一个特大型、综合性非常强的管理系统。

二、物联网技术现状及趋势分析

物联网(英文:internetofthings),国内外公认为是mitauto-iD中心ashton教授于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同名报告,至此物联网的概念与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去覆盖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拓展。

笔者认为,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并按照一定的约定协议,将物品与网络连接在一起,进行数据信息交换或通讯,从而实现其智能化的识别、跟踪、定位、监控以及管理等,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网络系统。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文献[1]简要介绍了物联网在国外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我国的物联网的发展提供参考。[7]介绍了欧洲未来的对于物联网的发展规划。[2]主要介绍了物联网在本行业(烟草行业)中的应用,由此可见,国内物联网的应用和推广已经初见成效。从实践来看,国内的物联网技术在公安、电力、物流、交通、医疗以及环保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应用模式也正在趋于成熟。公安领域:视频监控与周界的防入侵应用,业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电力行业:远程抄表与输变电监测应用,正在逐步的实现拓展;交通领域:路网的监测、通行车辆的管理与调度应用,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物流领域:物品仓储、监测应用、物流推广等应用广泛;医疗领域:个人健康方面的监护、远程医疗应用,已经日趋成熟。同时,物联网还在环境的监测、基础设施的监控、建筑结构的节能以及食品药品的溯源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3]。关于物联网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可以参看文献[4]工信部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国内要在该项核心技术的研发、产业化生产、关键标准的研究制定、相关产业链条的建立完善以及重大应用示范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初步形成了一种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应用牵引和安全控制的发展格局[4]。从应用规模和发展水平上来看,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领域应用领域。从实践来看,重点行业与重点领域的应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形成了较为成熟、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众多运营模式,比如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电网、智能安防、智能家居以及智能医疗等领域,完成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实现规模化应用。

三、物联网技术在平安城市中的应用意义

利用物联网技术承建平安城市建设“智慧型平安城市”,这是平安城市实现由数字化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表现,其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并利用智能化的运行理念,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信息技术,全面感知当前城市的运行状态。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对诸多实体系统整体上的优化与掌控、并实现信息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同步运行;通过大量的信息数据收集与存储分析,可以深入的挖掘系统之间的各种联系,从而发现其运行规律,为更还的实现智慧决策与行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达到提高城市治安和市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智慧型的平安城市”结合着物联网技术向着更为智慧化的方向发展,能够更透彻地感知平安的内涵,从而实现互联、互通以及更深入的智能化。

更透彻的感知:通过前端铺设的敏感度更高的传感器(如高清摄像机),精确感知现场细节;通过增加传感器及利用一些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感知、捕获、测量以及传递信息的相关设备、系统和流程,并广泛的感知现场。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高带宽通信网络,将由众多信息中收集、储存分散的信息数据相互连接,并进行资源共享。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更好的对治安业务状况实时监控,并从全局出发进行形势分析,从而可以实时解决现存的问题,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来得以远程完成,从而提高系统运作效率。

更深入的实现智能化:利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可以获取相对比较智能的洞察,并在此基础上付诸于实践,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所谓智能化,主要是指应当深入的进行数据收集,并获取更为新颖、全面而系统的洞察,以解决特定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有效的使用比较先进技术,比如数据分析工具、科学模型以及功能比较强大的运算系统,从而可以有效的进行复杂数据分析、计算、汇总和处理,以便实现海量跨地域、跨行业或者跨职能部门数据信息的整合和优化。在这一基础之上,将特定知识应用于特定行业、特定场景以及特定解决方案,以有效的支持决策及行动。

四、智能型的平安城市的物联网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