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8:21

遥感定义篇1

关键词:免费卫星遥感影像;林业调查设计;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p407.8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501083

1技术方法

1.1获取卫星遥感影像

1.1.1获取遥感数据

首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windows系统中安装能够显示卫星遥感影像的软件,例如,arcGiSDesktop软件以及arcBrutile插件。连接互联网后,打开arcGiSDesktop桌面组件之一的arcmap程序,定义地图坐标系统;新建一个shapefile面层文件,给拟定林业调查区的的四至范围做一个掩膜,将图层的填充色设为无色,图层轮廓设为红色,宽度为1,注意该文件的投影坐标系定义必须与预定义保持一致;将掩膜缩放到图层上,点击arcBrutile插件,同时选中Bing菜单中的aerial键,数据缓冲后,便可得到拟定林业调查区的卫星遥感影像地图[2]。

1.1.2导出地图和拼接地图

首先,导出卫星遥感影像地图。如果屏幕上显示的地图区域已经覆盖了整个林业调查区,那么只需导出一幅地图即可;如果屏幕上显示的地图区域只是拟定林业调查区的一部分,那么需要分幅导出。然后,拼接卫星遥感影像地图。将所有导出的卫星遥感影像地图,放入arcmap中,屏幕上会显示整个调查区域的卫星遥感影像,运用镶嵌工具,将导出的多张卫星影像放到一幅导出影像图之中,形成整个林业调查区的卫星遥感影像地图[3]。

1.2配准卫星遥感影像

1.2.1公共点的采集和参照

对于拟定林业调查区的四至边缘上的明显地点的坐标值进行采集,采集点一般在3个以上,明显的地点一般是指路的拐点或交叉点。采集完后,新建一个shapefile点层文件,将采集的公共点的坐标值输入进去,然后保存并导出shapefile点层文件[4]。

1.2.2配准校正

将导出的卫星遥感影像地图和shapefile点层文件添加到内容列表进行叠加,对公共点与遥感地图叠加后偏移的部分进行配准校正处理,具体操作方法为:进入地理工具配准工具条中的增加控制点,输入采集公共点的坐标值;点击地理标准工具条中的更新地理标准,尽可能的让公共点与卫星遥感影像地图重合。

2卫星遥感影像成果的使用实例

2.1毁林开荒调查

巍山县林业局接到举报有部分市民在附近的林业区进行非法毁林开荒工作,该林业局负责人获取了该林业区的卫星遥感像地图,相关工作人员将该图作为底图,与二类林业资源矢量图层进行叠加,确定了对林区的毁坏覆盖面积,此外还通过走访村民了解具体情况,发现情况属实,被举报人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2.2森林抚育作业设计

大理州森林资源管理站准备在弥渡县开展森林抚育计划,由于该林业地区地质和历史的变迁,2006年应用的卫星遥感影像已经无法真实的反映该地区的地理面貌,如图1。于是通过利用上述技术方法,具体操作如下:获得弥渡县林业区的卫星遥感影像地图,如图2;采集3条公路和多个小路的交叉点坐标值,与卫星遥感影像地图进行配准校正;确定森林抚育区域,利用配准校正后的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抚育区域的地形地貌、道路、水路等信息,并根据具体信息作出具体规划;排除不符合森林抚育条件的地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图12006年卫星遥感影像

图2新获取的卫星遥感影像

遥感定义篇2

【关键词】遥感技术;勘察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航测遥感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航测遥感技术已成为我国地质勘查、合理确定路线方案并进行工程防护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遥感技术的简介

1、遥感的定义

“遥感”一词产生于1962年,即遥远的感知。“遥感”有狭义和广义的不同理解。

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if}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其中,重力、磁力、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深物理探测)的范畴,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狭义上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记录目标的电磁波特性,通过分析,揭示物体的特性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与航测的区别在于,前者确定实体的物质成分,后者确定几何形态。如:一个山包,遥感可确定构成山包的物质是土或是岩石以及何种类型等,航测则确定其高程、而积及其形态等几何量。

三、航测遥感技术应用于公路的现状

为适应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迅速提高我国公路勘测设计水平,1986年,交通部提出了(航测遥感在公路测设中的实用技术)研究课题,并列人了交通部“七五”(通达计划),1987年至1991)年间,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研究,在《超轻型飞机低空航摄在公路测设中的实用技术》、《数字地面模型应用软件》,以及《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判译技术)等子项目的研究中,结合高等级公路的勘测设计,历时3年,取得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工作涉及到航空摄影和摄影测量、计算、数字地面模型、公路CaD以及遥感地质判释等多门类、多学科的高新技术,可以看作是我国公路部门有组织地比较系统地开发和研究航测遥感技术的开端。

川藏公路利用1;100万一1;20万卫星图像及航片,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图,地形图,对全线的重点构筑物,如大桥、立交桥、隧道、沿线特大桥、大型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作重点分析研究,尤其在高烈度区的构造物,邻近断层构造带,活动构造带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川藏公路滑坡一般分布于深切河谷两侧,在彩红外图象上滑床和滑体残留体一般呈浅蓝色,形态与色调较易判定。地矿部地质遥感中心,自1991年一1994年,先后参加完成3项遥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和灾害调查工作,包括石太线山西太原至旧关段、川藏公路巴塘一井芝段、新疆乌鲁木齐一奎屯高速公路。他们利用美国tm卫星遥感数据,地面分辨率30m,法国Spot卫星图像,地面分辨率20m,lom。在石太线调查中,在遥感图像上发现有一大型层间断裂呈南北向,通过旧关段,实地调查,这是一个发育在奥陶系角砾灰岩中的断层带,设计线路以隧道通过。

考虑到这段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建议是否可以明线代替,而被线路设计人员所采纳。遥感技术的新发现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可靠地质资料,修改了原,来的方案,以明线代替了隧道,节省了大量投资。在石太线及乌奎线遥感工程地质调查中,通过对微地貌的解译,结合实地调查较准确地确定了煤矿采空区,为确定线路走向提供了重要资料。

四、航测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的作用

地质现象的多因素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工程地质勘测必须在勘测手段上采取综合勘测的方法。遥感技术为地质测绘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其宏观性、直观性和综合性是其它任何地面测绘所达不到的。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中,遥感勘测的作用也是其它勘测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其作用可归纳如下:

1、弥补区域地质资料不足

利用既有区域地质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存在资料老化、比例尺过小、工程地质内容缺乏(如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以及资料不齐全等问题,这使得公路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测绘质量的影响是在所难免的。开展遥感勘测,特别是在前期工作中开展遥感勘测,可以很好的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有效查明主要地质问题,稳定路线方案

由于遥感图像提供了比现场勘察更为宽阔的视觉范围,使得工作人员更能够纵观全局。在勘测设计前期开展遥感勘测,由于在较大的区域内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工程地质信息,可以从宏观上发现测区的主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以及主要工程(长大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交等)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方案选择提供比较可靠的地质依据和比选意见。这对于正确选定决策,避免重大失误,提高勘测设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指导地面勘测,提高勘探效益

通过遥感勘测,已经从宏观上查明了路线方案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沿线的基本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地质现象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从而对大比例尺地面测绘起到指导作用,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通过遥感分析和地面测绘相结合,可以指导工程物探及勘探工作,科学合理地布置勘探,避免盲目钻探,提高勘测质量和效益。在地质测绘阶段,遥感地质调查可以起到龙头的作用。

五、航测遥感技术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与效果

1、公路规划方案遥感制图

遥感图像的宏观性、真实性、全面性,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物的识别分析依据,具有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结合陕西省咪”字形干线公路规划建设的需要,应用卫星遥感tm数字图像编制中大比例尺公路设计图,在实施中有突出的效果。

例如,西安至汉中途经秦岭高山区,地貌及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应用常规方法进行高等级公路的方案规划与比选十分困难,只有从大区域卫星遥感图像上才能看出地形地貌和大地构造特征。通过1:10万和1:6万大区域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清晰直观的显示出公路设计方案的走向和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提出了新的具有较高对比价值的方案,加快了方案比选的速度,提高了认识水平。

2、公路隧道遥感地质论证选线

高等级公路隧道规模一般比较大,随着长大隧道的出现,投资巨大,选择最优线位往往可以节约数千万甚至数亿元的投入,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遥感技术在公路隧道的选线优化工作中具有关键作用。在陕西省姜眉路篙坪寺隧道设计区,通过综合遥感信息解译分析,提出了新的方案,不但避开了大型断裂破碎带的严重影响,提高了隧道工程环境质量,而且没有增加隧道工程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公路工程地质调绘与不良地质现象遥感调查

(一)遥感工程地质调绘。传统的工程地质调绘(地质测绘)是依靠技术人员的野外作业来实现的,费时费力,效率不高,而且由于人的视野受到地形和植被的遮挡,许多地质问题不易观察搞清。遥感图像信息的丰富性,为工程地质人员提供了最直观调绘依据,可以大大加快工作的速度。

近年来,我院应用遥感地质、GpS,GiS综合技术开展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1999年中,遥感中心项目组就已经完成工程地质调绘任务6项,工作量达300万元以上,是常规方法的3倍以上,时间节约60%以上。提出了许多高价值的选线建议,间接效益达亿元以上。遥感技术的应用,使我院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目前,陕西省交通厅已将遥感技术作为工程地质调绘工作的必要技术方法加以推广,计划在各条高等级公路的勘察设计中应用。

(二)不良地质现象遥感解译预测。不良地质现象是公路建设的主要隐患,目前全省已建成的高等级公路发生的灾害问题主要是不良地质问题造成的。因此,应用遥感技术解译调查各种不良地质现象,是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和水平的必要环节,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在西部大通道包头一北海公路、陕北黄陵一延安段黄土沟壑区高速公路选线设计中,通过遥感分析发现了300多处滑坡及崩塌带,提出了从黄陵北部源上展线的方案和北段直线方案,减少路线长度8km,并极大的改善了黄陵段的公路建设环境,避开了数十处大型滑坡和崩塌带的危害,总体节约效益在4亿元以上。

六、结束语

实践证明,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广泛,在公路的勘察设计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对我国的公路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遥感定义篇3

1.遥感基础应用能力培养目前,蚌埠学院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本环境工程专业或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人数有增加的趋势,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特别是熟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主要体现在强调学生对enVi软件的熟练操作。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操作enVi软件,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都制作了电脑屏幕录像,方便学生参考学习。学生通过对蚌埠学院周边的野外实践,培养学生对不同地物光谱差异的正确认识。遥感课程基础应用的能力培养主要开展如下基础实验项目,

2.遥感技术对环境工程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的“GiS原理与应用”课程是先于“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开设的,在教学实践中遥感和GiS交叉应用,使学生在这个方面知识的掌握较为牢固。专业课程“环境监测”和“环境规划”与“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是同步开设的。“环境监测”和“环境规划”课程的课程设计可以与遥感课程的实验相结合。通过这些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应用遥感技术的能力,弥补课堂实习课时、综合性和应用性的不足,对巩固学生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解决具体专业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现实意义。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开展如下实验项目进行知识巩固,

3.学生遥感技术应用能力分析环境工程专业的“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通过课程实践教学探索,课程的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应用性实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选择遥感技术在专业综合方面的应用上,主要选择基础性、容易实现的实验项目,部分学生选择了具有一定复杂度的实验,还有部分同学以合作方式共同完成某一专业综合实验(评定成绩时是做主要工作的学生给予优秀成绩,参与了的同学给予良好成绩)。另外,年间毕业论文中涉及了遥感技术方面内容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主要取决于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和遥感技术的相关性。因此,遥感和GiS技术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中在应用能力方面还是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很难定量评价,本文只做了定性评估。

二、结束语

遥感定义篇4

关键词:环境保护;无人机遥感影像;专题图;地图符号

中图分类号:p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1无人机遥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与生活的品质有直接的联系,环境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建设项目,其对于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必须经过评价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合符法律、法规的要求。成熟的、完善的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国土监察、气象遥感等领域就用广泛。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对提高应急效率等有着极大助力。及时快捷的灾情信息对于及时制定救援策略,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008年南方出现罕见雨雪冰冻灾害,在灾情监测勘查、灾情评估、现场救灾指挥、受灾面积估算、灾后重建工作无人机遥感都体现了其优势。2010年郎城、杨永崇等人主要采用三种机型来获取航片,应用近两年航拍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完成东胜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2011年12月辽宁省辽宁环境与航空应用工程中心采用无人机遥感系统对辽河流域现状航拍和遥感监测,影像分辨率为0.1m。遥感监测对辽河生态系统现状全面评价。将无人机遥感应用在环保领域辽宁走在了国内的前沿。随之,2012年辽宁环境航空应用工程中心利用通航研究院研制完成的sy-1型低空无人机遥感系统,选用高分辨率面阵CCD数码相机作为遥感设备,对辽宁省锦州市第二、三污水处理厂进行规划环境影像评价,通过遥感目视解译以及将无人机遥感影像作为规划底图,为环评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将遥感影像与专题图联系起来是一个具备实用价值的课题。当需要对偏远的地区地形图作为底图供保用,精度低或年代久远是不能满足的使用的[2]。多光谱成像仪生成多光谱图像,提供污染状况信息的专题图。另外,无人机遥感系统生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甚至还可以辨识出该区域内不同植被类型的相互替代情况,这样对区域内的植物生态研究也会起到参考作用[2]。

2研究对象概况

地理位置上,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部,鸭绿江入海口西岸,南临黄海,是辽东半岛港口群中距离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最近的港口[3]。丹东港现有大东港区(海港)和浪头港区(河港)两个港区,共有生产性泊位15个,其中大东港区是我国北方天然不冻良港,共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港区内有油品专业码头1座。港口工程分多期进行。有部分项目还在处于报批或未开工,对于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的手段提出考验。通过无人机拍摄的高清图片,工作人员在对图片进行处理后能够清楚明了地得到该建设项目的信息,为作出决策提供详实、实时的佐证。

3无人机遥感技术

无人机遥感技术是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与遥感技术的结合。即自动化、可编程飞行与遥测、遥控、通讯、GpS差分定位的综合技术。该系统能快速获取土地资源和环境等的空间遥感信息,可为后期处理遥感影像数据提供高分辨率的数据。其具有成本低、损耗低、高时效性、可灵活使用等诸多优点。无人机遥感技术是由空中部分、地面部分组成。其中空中部分由遥感传感器、遥感空中控制、无人机平台组成;地面部分由航迹规划、无人机地面控制以及数据接收显示部分组成。遥感影像覆盖范围广、获取周期短、相对于卫星与航空遥感受自然条件限制少,能为环境保护提供高时效、高精度的数据。相比于普通GooGLe地形图,无人机遥感影像时效性更高、分辨率更高、能更准确反映项目周边实际情况。遥感技术已在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环境影响评价中、环保验收中等工作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信息科学分类理论研究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所谓“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是“三同时”的基础,同时投产使用是“三同时”的关键。港口包括生态环境、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环境、地表水环境、环境空气、固体废物污染等,因目前无人机遥感载荷能力限制,难以获取环境振动、声及电磁环境等信息。

地图符号的基本图形要素可称为符号构成元素。基本因素,是地图上最小的图解单元。位置、形状、色彩、尺寸、网纹、方向和注记构成符号的要素。从结构上看,产生意义的不是符号本身,而是符号的组合关系。因此,归根结底,各类关系和结构落实在地图上,体现于点、线、面符号之中(图3.1)。一个专题符号的意义达成,核心任务是要处理语义和语法层的关系。专题图中,符号要素的特性如下表(表3.1):

针对符号形态与专题图需求,拟按以下原则分类:

符号构成元素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个符号构成元素的最佳表达效果,寻求科学的组合模式,能系统、完整、充分地显示专题要素,并和制图目的、用途、主题相一致[4,5]。大体上分类可以遵从这可规则:点、线、面,又通过其规则性与否区分球体、棱锥和棱柱等及曲线、弧线等,还可以通过方向性箭头来表达动态变化,并且与静态变化来表达不同态势。而通过以语言学来描述,这些就是构成具有语义的符号。符号构成元素和其所表示的专题要素特征,有了相对复杂的关系,基本可以通过模糊理论来对他们进行组合,而不是是明确的逻辑关系。

简单的分类应满足几个原则:科学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即应遵循环保专题地图相应规定,各工程属性信息定义明确,能够体现相应环保措施要求,其解译数据库、符号表达依据相关环境保护标准,具有科学依据。对你信息应选取具有代表性、最为重要的指标,舍弃影响小的指标,保证最大程度地反映工程环保信息。提取的属性应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在无人机影像上获取的信息,能对建设项目工程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5港口项目科学分类研究

在数据符号化的过程中,对符号进行分类、规范是因不同需求而变。在环保专题图中针对对像不同,可以通过形状(可借鉴现有图例、符号设计方法、经验)、颜色不同,来表达对像的要素。首先,以颜色不同来表达项目工程的建设情况。这样有利于对其进行环境保护管理。如下表:

确定制图符号及对应对像关系,定下分类规则。包含了多种属性的符号是为分类符号。分组符号利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图案可以表达符号对应对像的多种状态。这种分类的表示方法能够反映出要素的数量或者质量的差异。重要的是对地理信息的决策作用提供了支持。将符号入库以便于以后使用。

6结语

规范的专题图地图符号是专题图能有效地得到应用基础。其直观性与数字化既便于认知,也便于统计。统一的图式符号也使得专题制图数字化、规范化地快速发展,为环保事业增一分力。

参考文献

[1]雷添杰,李长春,何孝莹.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11(01):178-83.

[2]朱京海,徐光,刘家斌.无人机遥感系统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09):45-8.

[3]古毅良,李波.丹东港海事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J].丹东海工.2008(00):6-8.

遥感定义篇5

关键词:遥感技术城市规划空间信息

abstract:theremotesensingtechnologyisthe1960snewsfastdevelopedacomprehensivespaceinformationscience,forourcomprehensiveandaccurateunderstandingurbanplanningandconstructio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city,playsamoreandmoreimportantrole.

Keywords:remotesensingtechnologycityplanningspace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遥感的定义

遥感通常是应用探测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谱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不同类型的地物具有发射或者辐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遥感技术是利用地物反射和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来探测地面目标,因此,关于电磁波辐射的基础原理成为遥感技术的理论基础。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创造的技术用语,随着1972年第一颗地球观测卫星Landsat的发射成功而迅速得到普及。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与之紧密结合,发展更加迅猛[1]。

2遥感的分类

按遥感器接收信号的来源,可将遥感分为被动式遥感(passiveRemoteSensing)和主动式遥感(activeRemoteSensing)两种,被动式遥感是指不利用人工辐射源,直接接收与记录目标反射的太阳辐射或者目标物本身发射的热辐射和微波辐射。如航空摄影、多光谱扫描、热红外扫描等。主动式遥感是指使用人工辐射源从平台上向目标发射电磁辐射,然后接收和记录目标物发射或散射回来的电磁波的遥感,如雷达遥感、激光遥感。

3遥感技术主要特点

3.1探测范围广,获取信息的范围大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4225km2,覆盖我国全部领土仅需500多幅,这对国土资源调查有着重大意义。

3.2获取的信息内容丰富,可实现动态化监测

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非常庞大,如一景包括7个波段的tm影像的数据量达270m,覆盖全国范围的tm数据量可达到135km的海量数据,它远远超过使用传统方法所获取的信息量,而卫星周期性对地球各处进行观察使得有可能进行动态观察,获取新颖的资料,从而实现对地的动态监测。

3.3获取信息方便而且快速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不受地形限制。对于高山冰雪、戈壁沙漠、海洋等地区,一般方法不易获得的资料,卫星像片则可以获得大量有用的资料。同时,卫星还可以不受任何政治、地球条件的限制,覆盖地球的任何一角和整个地球。这使得我们能够及时地获取各种地表信息。

3.4综合性强

目前,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集成技术,丰富了环境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表现手段,构成对地观察监测的多层空间、多波段、多时相的综合系统。这个系统从三个空间,即地理空间、光谱空间、时间空间提供地物信息,使得我们能更全面深入地观察分析问题[1]。

4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4.1遥感技术辅助规划成果审核

在城市规划管理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因对现状不甚了解,致使规划成果即使审批后也无法实施。然而在规划管理中,一旦规划审核不严谨就导致经常调整规划成果,严重影响城市规划严肃性,浪费大量的建设成本,特别是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实施后,审批后的规划成果的调整程序更为复杂[2]。因此,加强城市规划成果的审核是规划管理部门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使用遥感影像技术,规划管理人员可以清晰地判读规划成果是否立足现状,是否符合城市发展需要、是否具备可操作性,一定程度上避免规划成果的反复调整。

4.2遥感技术辅助规划决策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是城市各项建设的法定依据,核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是规划管理的首要工作。因此如何科学确定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中的各项控制要求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确定出让地块各项控制要求时,很容易陷入就地块论地块局面。但是利用遥感图像作为背景,就可以直观地分析出让地块周边相对完整区域内建筑容量、图底关系是否合理,从而为确定出让地块建筑容量及公共广场空间的布局、规模提供依据[3]。

4.3遥感技术可以作为规划监督管理的有力依据

当今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建设量十分庞大,然而监督执法人员数量却有限,面对大量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监督执法人员往往无法逐一监控。然而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做到全面、准确监控违法建设。通过定期更新遥感数据并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同时核对建设项目审批档案即可及时发现违法占地、违章建设等违法建设项目,从而更有针对性实施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能。

2009年底,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城市违法建设调查,主要针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调查。调查采用遥感技术辅助进行,每个季度拍摄一次,将前后两次拍摄图像进行叠加,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图纸,分析该季度内违法总体规划的建设情况,形成鉴定结论,以此督促地方政府根据总体规划整改。由此可见,遥感技术作为辅助规划监督管理的工具作用十分明显。

4.4遥感技术能够丰富城市规划建设档案库的信息量

以往城市规划档案库中很少存有城市一定时期内某片区建设资料,因此针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项研究也经常因缺乏相关资料而无法进入深入研究。遥感影像客观、清晰地记载了城市发展痕迹,信息量极为丰富,同时便于存取,因此近年来城市规划档案库逐渐利用遥感影像作为归档资料。同时遥感影像丰富的信息量可以为城市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如城市交通总体规划、城市绿化建设等规划,就可取调遥感影像资料,分析城市各个历史时期空间发展演变规律。

由此可见,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遥感技术的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规划管理也还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大部分遥感影像图经过图像拉伸、增强等计算机处理,无可避免地存在一定误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规划成果的准确性;同时,遥感数据并非量化数据,不具备三维坐标,无法指导具体项目建设施工。因此,目前遥感技术仍只适用于规划分析层面,但是,遥感技术已在开拓三维坐标定位等新领域。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遥感技术不断深入发展,将成为城市规划管理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5结语

城市规划的本质是以理性预测和筹谋克服市场的不足和人类行为的盲目性,规划过程中需要大量历史和现实数据。遥感技术可以为各类城市专题规划和综合规划提供必需的可续依据,我们相信遥感技术在不远的将来会在城市化发展中得到更多更深入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占睦,芮杰.遥感技术基础[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

[2]江涛,张传霞.城市扩展动态变化的遥感研究[J].遥感信息,1999(4).

遥感定义篇6

关键词:遥感;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图斑

中图分类号:tp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thepaperputsforwardtheselectionoftechniqueflow,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andrequirementsofdesignationofthecapitalfarmlandYunnanprovince.attheresearchfindingsondynamicmonitoringofland-usebyremotesensingathomeandabroad.theexperimentalresultsshoweditisafeasiblemethodfordesignationofthecapitalfarmlandbasedonremotesensing.

Keywords:Remotesensing;capitalfarmland;capitalfarmlandparcel

目前,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外业调绘工作底图大多数地区已经应用遥感影像来获取面积信息,20世纪80年代中期,“3S”逐步成为我国“数字国土”的关键技术,这使得我国土地管理的方式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土地问题日益严重,客观要求将“3S”集成技术运用于基本农田保护中,而云南省的遥感影像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利用率还不是很高。结合经济、人口、地理和基本农田保护等现状,应用最新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成果,运用遥感技术,利用统一的标准、科学的技术方法,完成基本农田划定的外业工作底图。

一、基本农田划定对遥感资料的要求

基本农田划定所需的遥感影像要求能够完全识别地类的能力和地类图斑面积量测的精度。要求现势性要强,最好采用国土资源部2012年统一制定的遥感影像数据。同时要求在基本农田划定中,需要有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基本农田数据,综合运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成果。将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查清基本农田质量等级,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

二、遥感技术在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

1、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所确定的基本农田,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将基本农田图斑逐一落实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单位的地块,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对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要进行补划,逐片(块)登记基本农田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等信息以及片(块)编号。

2、遥感影像调绘的一致性

(1)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套合、叠加、转绘技术处理过程中,应以遥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为依据,进行坐标系、空间尺度的转换和空间位置的综合判定。

(2)基本农田图斑边界原则上应与遥感影像上所绘制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斑边界相一致。存在切割图斑的特殊情况时,基本农田边界应有明显地面参照物和标志物。

(3)基本农田划定(补划)面积应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地类面积相一致,地类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认定的地类相一致。

3、遥感技术基本农田划定流程

以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利用多时相的卫星遥感资料,根据地类的可解译程度,收集原有的相关遥感影像资料和各种遥感影像成果,对工作区的基本农田边界和等级进行解译判断,并实地核实面积。工作程序见图l。

图1遥感技术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路线图

4、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底图的制作

调查工作底图原则上使用不小于1:10000比例尺的全要素正射影像图编制外业调查工作底图。

在遥感工作底图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确定的基本农田,以行政村为单位,相连图斑确定为一个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对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进行编号并进行标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应参照实地有明显标示作用的线状地物、自然地貌、人工地物界线、行政区域界线、权属界线。

将上述基本农田保护片(块)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套合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或遥感与航摄正射影像上,进行图层叠加,编制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分布图,作为本次开展基本农田划定的外业调查工作底图。

5、基本农田图斑信息提取

在遥感影像上直接提取地类图斑数据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当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分割地类图斑时,提取并计算分割后落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范围内的地类图斑中相关数据(扣除零星地物、线状地物、田坎等面积),作为基本农田图斑属性数据。

按照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结构表要求,添加基本农田图斑属性数据。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地类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

对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进行拓扑处理,对不满足拓扑要求的进行修改。

6、基本农田地类和面积认定

基本农田划定和基本农田补划面积应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地类面积相一致,地类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认定的地类相一致。因此,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和基本农田现状汇总表中的地类面积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认定的地类进行汇总。

已经验收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尚未变更为耕地的基本农田地块可认定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在基本农田划定方案中对具体的项目名称和批准文号、项目规模及增加耕地面积、纳入基本农田划定范围面积等情况进行说明。

三、基本农田划定技术问题

基本农田划定中,遥感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l、图像校正

图像校正主要是指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包括传感器的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照度校正以及条纹和斑点的判定和消除。几何校正就是校正成像过程中造成的各种几何畸变,包括几何粗校正和几何精校正。几何校正是针对引起畸变的原因而进行的校正,我们得到的卫星遥感数据一般都是经过几何粗校正的。几何精校正时利用地面控制点进行的几何校正,它是用一种数学模型来近似描述遥感影像的几何畸变过程,并利用标准图像与畸变的遥感图像之间的一些对应点(地面控制点)求得这个几何畸变模型,然后利用此模型进行几何畸变的校正,这种校正不考虑畸变的具体形成原因,而只考虑如何利用畸变模型来校正遥感图像。

2、图像镶嵌

由于基本农田一般以县为单位,影像所包含的地区面积较大,需要图像进行拼接处理。利用datapreparation模块中的mosaicimages功能将具有地理参考的若干相邻图像合并成一幅图像。其过程主要包括:挑选数据合适的遥感图像,及选择成像时间和成像条件接近的遥感图像,以减轻后·续的色调调整工作;确定标准像幅和拼接顺序;确定重叠区;色调调整等,然后进行图像拼接。

3、变化图斑、地物的判读

采用逐个像元比较法,即对不同时相的影像作相应的处理后,采用光谱特征变异法。当两个不同源数据存在较大的时相差时。受实际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不同时相的影像在相同位置处将对应不同的地面目标.导致光谱特征不一致.从而检测出变化信息。

4、地块在空间上有自己相对的位置

遥感影像上的耕地地块之间存在着一种相连关系,即相邻程度,相邻程度是由他们的空间位置来决定的,当他们的空间位置之间的距离越小时,则定义其连片性就相对越高,在这个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时,设定一个阈值,当小于这个阈值时,定义其为连片,这种定义用于耕地连片性的刻画是比较直观和形象的。在自然环境中,耕地与耕地之间的空间关系是比较固定的,当两块耕地之间的间隔比较小时,比如相隔一条田间小道,可以认为这两块耕地是相连的一块耕地。确定的这个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一般采用这个连片性的定义,刻画同一质量范围(同一产能范围,或某一产能值以上)的耕地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

根据遥感影像的耕地连片性分析,具体采用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来实习,图2为云南某镇的耕地连片性分析,为确定基本农田图斑做准备。

图2耕地连片性分析

四、结论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能快速地查明一定时期内基本农田的基本情况,完全可以保证精度,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所用人员少,经济快速。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高光谱遥感以及雷达影像应用于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日趋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基本农田年度更新工作将越来越方便,更新成果也越来越快捷。

遥感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提供实时及时全面的数据,但是同时在遥感影像的分类过程中,不免会出现由于一些主观因素和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分类误差,因此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的精度可能会使结果更加精确。

参考文献:

[1].吴连喜,严泰来,张伟.土地利用现状图与遥感图像叠加进行土地利用变更监测[J].农业工程学报,2001,17(6):156—159

[2].张继贤,程烨.3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更新[J].中国土地科学.2002,16(1):20-25.

遥感定义篇7

关键词:现实主义;城市交叉地带;悲剧命运;宿命论

中图分类号:i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010-01

在当代文坛上,地域文学逐渐成为一个特色,这其中,陕西文学不能不说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镇。路遥、实、贾平凹的创作不仅使得陕西文学达到一个高峰,同时推动当代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在文学史上,对路遥的介绍并不是很多,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确是路遥所具有的庞大的读者群,人们知道路遥也许不是从教科书上,但是对于小说《平凡的世界》,读者一定不陌生。路遥的作品给予读者更多的是那份久久不肯消逝的感动,如对人生创伤和屈辱感的刻骨铭心,对身处厄运的生存命运的砥砺,对青春的过失和迷茫的宽容,对陕西黄土地的无尽热爱。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理论,但是其并没有特别固定的理论以及概念的定义,因此现实主义不是一个单一的统一的理论。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是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创作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路遥的创作中,我们便可以看到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以现实主义为坚守。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于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有着农村味又有着城市味的人,他一直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的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他在这片土地上审视自己同样也审视着这个社会。从主观创作态度上来说,路遥对文学寄予了太多的厚望,他渴望文学能真实地再现当代生活的生活风貌,进而与当下的社会现实对话,使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达到审视当下生活,净化心灵,从而对社会人生起到积极作用,这一文学观念不仅与源远流长的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文艺载道”的思想观念是一脉相承的,更是路遥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表现。

路遥的作品延续了革命文学的一些特征,例如贴近时代生活,塑造理想化、英雄化的人物形象,运用社会化、政治化叙述视角力图通过此来把握时代精神本质的主观努力等,这是路遥秉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一大表现。例如《平凡的世界》中,作品的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以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其中不乏社会现实的影射,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心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秉着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现实社会,作者用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精神去讴歌这群自强不息的农民,同时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达到激励人心,鼓舞社会的目的。正如路遥曾经说过:“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或者少数人写作,而是应该全心全意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壮丽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育了作家艺术家。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路遥小说创作的另一个特点便是人物的立体化。在《平凡的世界》中人物性格的立体化,就主要表现在作家对“反面”人物的态度上。这类人物主要是田福堂、王满银、孙玉亭等。田福堂的工于心计、追逐权力,王满银的游手好闲、不负责任;孙玉亭的邋遢、可笑和高涨的“革命热情”,都在作家精彩逼真的描绘中得到了栩栩如生的表现,显然,作家对这些反面人物的性格的主要方面并不持认可、赞同的态度,但作家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却表示了难能可贵的宽容和体谅,作家有时也讽刺他们,但这讽刺是善意的,温和的,有时还含着微笑,有着会心的理解,作者塑造人物时,再不是所谓的脸谱式,没有纯粹的好人与坏人,而路遥也表示自己的这种创作受到俄国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

从少年时代就开始了自己沧桑人生路程的路遥,其短暂的生命历程本身也是悲剧,路遥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放在“城乡交叉地带”这一特定环境中,城乡的经济差距,城镇户口等对农村和农民始终充满了诱惑。优秀的人才渴望冲进城市文明,为达到这一目的,有试图通过靠自己的实力即“求学”改变命运,有的试图通过婚姻方式彻底改变命运。正是建立在追求这个目的上,路遥为我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社会众生相。从路遥早起的创作《月夜静悄悄》、《姐姐》、《风雪腊梅》、《痛苦》、《你怎么也想不到》等,作者描写了自己熟悉的“城乡交叉地带”的知青生活,展现了对农村落后生活以及对他们生活状况的担忧。

《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就是生活在这个交叉地带的一个农村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这个形象具有双重性,在他的身体上体现了处于这个交叉地带的人的复杂心理。这个人物他有文化,有知识,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他有着远大的抱负最终却是高考落榜。他只能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徘徊,生活的大起大落给予他的是致命的打击,因此这个人物便具有了不可言说的悲剧色彩。路遥把人生的多变性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细腻的描写了出来,这就使得人物更加的真实。

路遥作品中强烈的悲剧意识不仅使得作品具有浓厚的暗淡的色彩,同时也使读者深陷其中无法释怀。然而在路遥的作品中,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人物自身的性格都使得故事最终朝着悲剧的结局走去。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路遥的作品中有着一种强烈的宿命论色彩,作者与读者最喜爱的主人公最终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厄运。高加林在爱情与事业的双层失落中咀嚼苍凉的人生,本应该有个团圆结局的田晓霞与孙少平却因田晓霞的突然离世而剧终。作者对于宿命论的认同就如同他对生命力顽强的认同一般,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中就强调过,西方文学的伟大正因为它有悲剧,尽管在悲剧中英雄人物无论怎样挣扎都逃不过命运的捉弄,但悲剧给人的力量正是那种永不屈服的奋斗精神,路遥的作品的可贵之处同样是在这个地方,读者尽管对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扼腕不已,但又不得不感动于他们永不认输的可贵精神。

当代著名作家路遥以其一直所坚守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多描写陕北这片土地上“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民人物,处于这一特殊地带的复杂心理,他们的人生悲剧,爱情悲剧,性格悲剧。路遥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状态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真实状态。路遥的创作中更多的是一种宿命论的悲观色彩,人物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但其作品更让读者感动的更多是人物那种不向命运低头,顽强砥砺的可贵品格。路遥用自己手中的那支笔唤起读者内心深处所积淀的那份共同的心理诉求,而这笔中所蕴含的正是作家那种强烈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参考文献:

[1]路遥.路遥文集[m].西安:西安人民出版社,1993.

[2]路遥.人生[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3]雷达.关于现实主义生命力的思考[n].太原日报,2011-01-11.

遥感定义篇8

关键词:遥感技术应用;地质找矿;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地质构造信息提取;遥感地质找矿方法与工作程序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遥感数据不仅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物质的结构和成分,而且也可反映地表景观的综合形态特征,从而达到从宏观到微观识别地物的目的。因此,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宏观的地质手段越来越多的被用于解决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和研究复杂高难的综合地质问题。

近年来,随着遥感理论技术的不断深化发展,利用遥感地质解译成果,结合地物化探等资料开展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应用成效突出,特别是在圈定成矿远景区,优选找矿靶区等方面,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遥感地质的特点,指示性较强,节约经费、创造效益,而且使得地质研究的效率和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找矿中的两个方面

直接应用———遥感蚀变信息的提取

围岩蚀变是指岩浆热液使围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作为成矿作用的产物,围岩蚀变的种类(组合)与围岩成分、矿床类型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围岩蚀变的范围往往大于矿化的范围,而且不同的蚀变类型与金属矿化在空间分布上常具规律可循。因此,围岩蚀变可作为有效的找矿标志。

1.1蚀变遥感异常找矿标志

目前,最常见的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云英岩化、矽卡岩化等。如笔者所工作过的云南大平掌铜矿区,其矿区围岩蚀变强烈,种类繁多,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重晶石化、碳酸盐化等。其中前三种蚀变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

1.2蚀变信息提取

光谱特征的产生主要是由组成物质的内部离子、基团的晶体场效应或基团的振动效果引起的,具有稳定化学组分和物理结构的岩石矿物具有稳定的本征光谱吸收特征,利用其具有鉴定意义的特征谱带可以进行矿物识别。

目前,此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质找矿勘查工作中,通过对野外蚀变岩石进行光谱曲线测量,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实测蚀变岩石波谱库,根据其波谱特征,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进行蚀变信息提取工作,从而为找矿工作提供相应的分析数据。如笔者曾在云南省大勐龙一带及大平掌工作区利用不同的遥感数据源开展了蚀变信息提取工作,成果显示其蚀变信息组合展布形态与热液型矿床分布区域套合情况较好,且根据统计情况分析来看,面积较小的蚀变信息组合地段往往更具有找矿意义。

2、间接应用——成矿地质体信息的提取

2.1地质构造信息的提取

矿产资源的分布无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与一定的地质构造事件相关,因此,在遥感工作中,往往将构造信息的提取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提取与成矿作用相关的断裂、节理、推覆体等线性构造及与中酸性岩体、火山盆地、火山机构、深部岩浆、热液活动相关的环形构造。

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法开展遥感地质构造信息提取工作,在解译中应有层次性,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已知到未知的开展工作。如在镇康芦子园地区,笔者曾对工作区地质构造进行了重点解译:区域上该地区影像上表现为一复式背斜构造,西翼影像特征明显,东翼被北东向构造破坏,影像表现较为隐晦,解译情况与地质认识基本相同;另外,在该背斜核部发育有多条空间延展性较好的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因应力作用,断裂旁侧发育有许多张性小断裂;整体来说,区内线性体的展布情况具有似等距的特点。根据以上对地质构造的层层剖析,认为要在该区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应对北东向和北西向线性体进行重点剖析,深化其成矿地质背景认识。

2.2矿床矿源层信息的提取

矿床形成以后,地质环境的变迁会使矿床某些性状发生变化,特别是地质构造事件可能造成含矿层位的偏移或错断,因此,对于遥感找矿工作而言,其另一项间接应用就是利用遥感信息对矿源层进行追索解译。

矿源层信息的提取,其实质就是开展岩性地层遥感地质解译,利用遥感影像的“色、形、纹”等特征总结矿源层的影像标志,进而追索其界线。根据以往工作情况来看,对矿源层的解译难度较高,尤其是在总结矿源层影像标志时,应根据不同的矿床成因类型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标志。因此,依笔者来看,矿源层的形态影纹特征更具有针对性,应进行重点剖析,而色调特征应结合周围地质环境进行分析总结,以避免色调成为矿源层解译时的“伪”标志。对此笔者在以往工作中深有感触,如砂岩地区、碳酸盐岩地区和玄武岩地层出露地段,其风化土壤在影像上表现均以红棕色为主,利用其色调特征进行解译往往难以将几种岩性进行区分,而且云南地区土壤富含铁质成分,土壤色调偏红,因此,利用色调在云南地区开展岩性地层解译具有局限性,易造成标志假象。

二、遥感地质找矿的程序

遥感地质找矿的实践表明,遥感影像具有宏观性、客观性、多时相性等特点,能直观、快速、准确的提取地质体信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特长,根据目标任务,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提取数据源,进行详细的地质分析解译,尽可能多地获取同地质矿产有关的信息。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找矿的程序可大致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遥感数据处理

遥感地质找矿工作应紧密结合地质矿产信息的提取进行,而遥感数据处理作为地质矿产信息提取的必要手段,贯穿在整个信息提取过程中,包含各种数据的预处理、影像增强、变换等模型方法。为了使数据处理更有效,应采用符合工作区实际地质地貌特征的图像处理方法模型。

遥感影像图与地质图的结合

通过对遥感数据处理,使得遥感影像图与地质图具有相同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并与地质图相套合,该影像是工作区遥感概貌与地质图相互对应的直观缩影,是地质解译和成矿预测的基础图件。

3、遥感地质构造分析

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分析是遥感地质找矿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工作任务和精度要求,对遥感地质构造解译的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但都应当着重于对区域矿产、矿床、矿体起直接或间接控制作用的断裂构造进行分析,包括构造的组合关系以及控岩控矿构造的影像特征研究,特别是注意分析隐伏的或深部控矿构造,建立区域性的成矿构造影像标志,进行类比,并发现新的控岩、控矿断裂构造或成矿有利的构造部位。遥感地质构造分析,还需要与地球物理场的研究相结合,尤其在区域构造的影像特征研究中,物探资料是遥感构造解译不可缺少的,其对于所解译的断裂构造展布方向、规模大小、力学性质等能够进行较好的辅证。

岩浆岩的遥感地质解释

对于寻找内生矿床,尤其是同岩浆岩密切相关的矿产,岩浆岩的解译是遥感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是在了解区内火山岩及侵入岩的分布、岩浆岩与构造对已知矿产的控矿规律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岩浆岩的解译主要是通过建立的遥感解译标志,解译出岩浆岩在空间的分布、形态特征及不同期次岩浆岩、围岩蚀变现象等。解译过程中,对那些与岩浆岩有关的环形影像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其与环形影像的解译内容可分为两种情况:与侵入岩体有关的环形影像,要区分不同特征类型的影像色调、形态、结构、边界清晰程度以及环形影像中线性影像的表现形式;与火山岩和次火山岩有关的环形影像,除区分不同类型的影像色调、形态、结构等特征外,还应注意环形影像中的色彩异常环形影像与线性影像的交接复合部位的色彩异常区。通过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配合实地调查,确定色彩异常区的找矿意义,从而提取出与矿化有关的影像信息。

矿产信息的综合解译分析

遥感图像上矿产信息的综合解译分析,是遥感地质找矿的中心环节。对矿产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从控矿构造、控矿地层岩性和矿化蚀变带的色彩信息等三个方面进行。

5.1控矿构造

控矿构造的解译,首先要分析工作区内成矿区带与区域构造的关系,主要矿田或矿化集中区受断裂构造或褶皱构造控制的特征,以及主要矿床及矿体的构造分布特征,从中确定控矿构造的级别、先后次序以及构造的性质、规模和对矿体的改造与破坏程度,进而总结出构造控矿的基本特征,如云南大平掌铜矿区及发育两组构造,分别为北西向和北东向,其中北西向构造为先期构造、规模较大,并控制着矿体的分布,在遥感影像上影像特征较为模糊;而北东向构造多为后期构造,在影像上清晰可见,但为一组破矿构造,在遥感解译时须予以重视。

5.2控矿地层岩性的影像标志的的确立

控矿地层岩性的影像标志的确立,应根据已知资料划分出含矿地层,查明含矿的主要岩性,包括赋矿岩石的产状及其相变关系,含矿侵入体的岩石类型及岩性特征、矿石的品位等。对具有某些色彩异常的围岩,要确定其性质及意义。

建立含矿地层的遥感影像标志,除根据岩石程度以及覆盖程度确定其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像标志外,还应确定含矿地层的影像标志层以进行类比。如大平掌铜矿区赋矿层位主要是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大凹子组(DCd),其为一套深海相细碧角斑岩建造,同周围三叠系、侏罗系碎屑岩、碳酸盐岩影像特征差异均较大,通过建立该岩性的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可最大限度提取区内的矿源层信息。

5.3蚀变矿化地段信息的解译分析

矿化蚀变地段信息的解译,多采用计算机自动提取和人工目视解译相合的方法;计算机自动提取主要通过建立与工作区内地质地貌景观相符合的数学模型来进行自动提取,目前矿化蚀变异常提取较为成熟的方法主要有:基于代数运算(pC)的蚀变异常提取;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蚀变异常提取;基于光谱角法(Sam)的蚀变异常提取;如采用etm(1、3、4、5)波段进行主成份分析,提取铁染蚀变信息,采用etm(1、4、5、7)波段进行主成份分析,提取羟基蚀变信息。人工目视解译主要针对模型自动提取的蚀变异常进行筛选。在矿化集中地段内遥感数据既采集到了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构造、矿源层、围岩蚀变等信息外,还采集到了包括与矿化无关的岩石、植被和第四系等信息。因此,解析蚀变矿化地段信息解译成果,将矿化蚀变信息与非矿化蚀变信息有效区分是矿产信息解译的关键所在。一般的,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利用已知的地质、化探异常等资料,对蚀变异常进行初步筛选分析,然后配合野外地质验证,进一步去除假异常(非矿致异常),为后期的找矿评价提供蚀变异常方面信息。

6、野外地质调查及找矿靶区优选

野外地质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工作区内典型矿床或矿化点提取的矿化蚀变异常或蚀变晕圈分布地段;有已知分散流或次生晕化探组合异常与蚀变晕圈叠合的地段;解译确定的主要控矿构造与主要含矿层位和含矿岩体的矿化有利部位等,调查的重点应是矿化蚀变地段及近矿围岩和矿床的含矿性。根据遥感图像和各种资料中提取的综合地质信息包括矿产信息,结合实地调查的结果,采用综合多元信息的方法,对工作区进行遥感找矿预测,优选出找矿靶区,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展望

目前,遥感地质找矿技术作为矿产勘查的一种辅助手段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后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高光谱遥感岩矿识别技术、地物化遥综合信息找矿预测、遥感植物地球化学以及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等。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其未来在地质找矿方面的应用价值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体现。

参考文献

[1]荆凤,陈建平,矿化蚀变信息的遥感提取方法综述[J].遥感信息,2005。

[2]朱小鸽,多重主成分分析及在地质构造信息提取中的应用[J].遥感学报.2000。

遥感定义篇9

RmHome是Broadlink全新推出的智能遥控产品,其作为BroadLinkRm2的补充,省掉了Rm-2的433m、315mRF遥控功能,在京东的售价119元,更能拉近与普罗大众之间的距离。

支持所有38K调制的红外遥控设备

RmHome外观与Rm-2一致,采用三角弧面造型,上盖采用透红外线材料制作而成,可减少红外线漫反射,同时保证RmHome发出的红外控制信号透光率达到95%。不过对于多数用户来说,外壳可能还是次要的,消费者期待的是能让自己的智能手机变成万能遥控器。

通过下载BroadLinkRm的易控app,就能让智能手机变成一部个人的万能遥控器,基本能支持所有38K调制的红外遥控设备,随心所欲地控制家中电器。

易控app配置简单功能多样但遥控器配置有点繁琐

在实测中,易控app与BroadLinkRmHome及家里无线路由器三者的匹配非常简单迅速。不过易控app仅内置了小米的mitV和appletV两种遥控,宣传中的云库码也仅有空调遥控这一项有效,对于用户常用的更多品牌电视机、机顶盒和其它家电产品的遥控码,还是需要每个按键都学习一次,如果家里有多个遥控器需要配置到易控app中,会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

易控app的自定义遥控器允许用户根据电器的类型自定义按键图标和屏幕上的位置,易控app内置了多种按键图标,如果用户觉得图标还不够明确,也可以通过拍照或把手机上的图片作为图标,自定义功能非常灵活实用。易控app支持用户将遥控数据备份到云端,而且支持共享功能,即支持将遥控数据分享给局域内的其它智能手机上的易控app,用户有多个手机需要安装易控app时不需要再次学习遥控器按键。

此外,易控app支持多个场景功能即iFttt(ifthisthenthat),场景可以定义多个电器的红外遥控信号联动,如定义看电视时需要打开小米盒子和打开电视机,用户可以将这两个动作定义为一个场景,让RmHome发出这两个遥控信号,或者还需要打开音响等设备,场景的应用为用户省去了需要在每个遥控器上按键的步骤,用户在智能手机上一键就能完成所有遥控动作。

BroadLinkRmHome还内置了温度感应器,让用户可实时了解家中的实际温度并对空调进行遥控。在易控app的云空调遥控菜单中,可以看到RmHome将室内温度传送到远程控制界面上,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家里空调的模式、风量等。

评测小结:

119元售价确实值得购买

实际应用中,BroadLinkRmHome还是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测试过程中,小编通过RmHome遥控打开客厅的空调,结果邻近的同品牌空调也同时打开。BroadLinke-Remote系列智能遥控产品由于只有红外遥控功能,RmHome只能与电器设备进行单向通信,无法获得设备的真正运行状态。对于电器的红外遥控器上只有开、关共用一键的设备,如电视、空调等电器,如果RmHome发出的红外遥控信号刚好出现设备接收不到的情况,会导致后面的遥控指令无法正常执行。

不过,只需通过易控app在手机操控所有电器是非常轻松舒畅的体验,119元售价的RmHome还是值得去购买的。

Sp2智能插座

介绍完BroadLinkRmHome智能遥控,继续介绍BroadLink另一件好玩的智能产品BroadLinkSp2智能插座。这是一款采用新国标的智能插座,支持110-240V电压,最大支持10a电流,在京东城的售价为179元。

外观设计、做工优秀

BroadLinkSp2体积较为厚实,三围为123x70x39mm,机身有两个指示灯,正前面的蓝灯指示联网状态,上面的多功能按键上有黄色灯指示开关的工作状态。通过这两个灯用户可以很快判断Sp2处于何种工作状态。产品做工给人感觉非常细致,外壳塑料件接合紧密度较高。

而在易控app中添加Sp2智能插座与RmHome同样简单,只需要按住Sp2多功能开关键6秒,就能让Sp2进入蓝灯快闪的配对状态,在易控app主控菜单中选择“添加设备”,输入家里wiFi密码,不用1分钟,app就会找到Sp2,并将Sp2加入主控中。

量电器功能测量准确

作为一款智能插座,定时开关控制功能是Sp2的最大卖点之一,其支持多组定时任务。与其它品牌智能插座不同的是其具有功率计算功能,可测量插座上电器的用电量,相当于买了Sp2同时送一个量电器。其功率测量还挺准确的,通过实际测量与市售的量电器相差非常小。

具有量电器功能使得Sp2具有更多的功能,包括能耗统计和自动省电功能,Sp2能存储插座上的电器总用电量,通过电价计算出电器在一段时间内花费的电费,可以统计每天、每周或每月,甚至是每年所花的电费。Sp2同时还具有“自动省电”功能,通过设置插座上电器的待机功耗,当电器用电量到达这个设置值时,Sp2智能插座会自动断开开关,让这些电器完全断电。

遥感定义篇10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工程测绘;应用探究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0.125

0前言

經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人们对于工程测绘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着相关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无人机遥感测绘在此背景之下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测试技术,无人机遥感测绘有着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涉及了多个层面的内容,对于提高测绘工作的精度和效率都有表现出了很明显的优势,研究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的相关问题,对于促进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将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1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简介与发展现状

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又叫无人机航测遥感技术,是一种借助无线电设备控制无人驾驶的飞行设备,进而快速获取信息的一种新技术,集合了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gps差分定位技术等一系列高科技技术,实现了对于国土资源、自然环境等空间遥感信息的智能化、专业化、快速化处理,并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建模和分析。整个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系统包含无人飞行器平台、高分辨率数码传感设备、GpS导航定位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多个部分。

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只有几年的时间,但是凭借着其优势,发展速度很快,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也带动了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工程测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还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低空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与无人机技术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实现了无人机的自动导航系统,充分地发挥了优势,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地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1]。

2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优劣势分析

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无人机运行通过遥感操作实现,不需要驾驶员亲自驾驶,不仅大大简化了设备结构,而且降低了设备的重量,提高了无人机设备的灵活性,同时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提高了可靠性。

2.2影像清晰,处理测量信息效率更高

无人机测绘拍摄的影像有着更高的分辨率,在对复杂测绘数据的分析处理方面十分高效,且与其他技术有很强的兼容性,比如GiS等,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2.3数据信息处理的成本费用更低

无人机系统的整体造价与传统航拍飞机相比要低很多,有关无人机驾驶员的培训工作也相对比较容易,时间更短,且无人机设备通常是由碳纤维复合材料组成,对于设备的后期维护保养工作也比较简单,整体成本更低[2]。

2.4监测范围更大,宏观性更强

通过调整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可以对不同范围的区域进行测绘,飞行高度越高,测绘范围越大,精度相对较低,反之精度较高,也可以采用多架次的无人机配合监测,借助光谱分析来获得监测区域的数据信息。

无人机遥感测绘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比如飞行稳定性、因过分依赖通讯系统而容易被干扰、传感器控制精度问题等,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逐一解决。

3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无人机航拍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工程测绘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测绘环境复杂、测绘周期长、测绘难度大等等,无人机航拍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测绘方式的缺点和不足,大大降低工程测绘的难度,有效地提高测绘效率,得到清晰精确的影像和数据信息,无人机上自带的相机、扫描仪及计算机系统等可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并对数据进行储存和加工,尽可能地将外界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3]。

3.2无人机低空航拍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无人机低空航拍技术可以针对测绘环境较差的目标进行测绘,能够有效地提高图像采集的清晰度和精确度,提升测绘应急保障服务水平,保证测绘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效促进国土资源遥感监测和国土资源规划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无人机低空航拍的精确度高、可靠性好、反应灵敏迅速,有着较大的应用范围,值得大力推广,需要进一步做好研发工作,健全相应的服务体系。

3.3无人机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无人机数据的采集处理通常情况下是通过手动和自动两种形式来实现,手动方式通过远程控制无人机遥感技术,来对特定的采集目标进行影像和数据的采集,结合实际需求对无人机的采集方向、角度、维度等进行调整,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自动方式则主要借助设备自带的计算机系统来进行采集并加密,提高测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