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十篇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十篇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1:14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篇1

一、神农植物医院项目背景

目前,市场上能为农民、养花人等提供专业服务的正规植物医院数量稀少,植物医院在辽宁市场上几乎是空白。依托于沈农植物保护学院开设的神农植物医院是提供“治病”“疗伤”以及“养护”的综合机构,既具有权威性,又可以服务农业,市场前景良好。神农植物医院主治大田作物、蔬菜、花卉和果树等病虫草害以及非侵染性病害,提供专业种植业病虫草害的预防和治理,同时还会介绍常见病虫草的识别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实时更新最新农业信息。医院采取网上挂号、网络远程诊断、社区交流等和实体店相结合,开通网上农药商城提供人性化服务,凭借高校的学术优势提供的服务有专业性保障。医院特聘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多名从事病理、昆虫、农药和免疫教学科研工作的教授为技术顾问,保证病虫草害诊治的科学性。同时,还引进了台湾)*+,+-植物病害快速诊断仪等辅助设备。

二、神农植物医院项目在辽宁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广大农民及养花人等的需求,我们进行了神农植物医院相关的市场需求调查。设计了以“神农植物医院在辽宁地区的市场需求”为主题的调查问卷,根据人们乐于接受的植物医院服务形式、服务种类以及价格标准等一系列重要的指标设置问题,并以面访的形式进行调查。另外,依据农作物种植规模和城乡差异,分别选择农村农作物种植大户、农村普通种植规模的农民、城市大型花卉基地的商贩以及少部分家里养殖盆栽的普通市民为调查对象,尽可能保证统计调查的全面性。根据调查内容的不同,问卷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针对调查对象基本背景情况设计;二是针对调查对象的作物种植习惯设计;三是针对调查对象对植物医院的看法和意见设计。此次发放调查问卷(''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为%."份,有效率为./0&1。问卷回收后,首先进行整理、编码和录入,分析数据的特征和结果,从比例、结构上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一定结论;然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23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确定分析方法,再选择了几个有研究价值的方面,对相关因素进行方差检验。总体使用单变量描述分析法、列联分析、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法分析数据。在所有调查样本中,沈阳人数最多,占总数的!"#$%;其次是大连,占!&#$'%。样本均匀分布在辽宁省各地并与各市人口的数量成比例,数据具有代表性。其中,年龄以&!()*岁为主,占受调查总人数的)$#$+%,男女比例相当;其次是+!(&*岁,占$+#)"%。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占比最大,小学及以下和初中学历占调查对象的绝大部分。调查对象中,经营最多的作物是玉米,占总体农作物种类的+'#,&%;其次是水稻,占!&#')%;另外,棉花、花生、蔬菜和果树也占一定比例。本次作为调研对象的作物是由辽宁省的农业种植结构所决定的。辽宁省作物受灾情况以虫灾最为严重,占样本总数比例高达+!#*)%;其次是病害,占$-#),%。针对这些病症提供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将是神农植物医院的最主要诊治方向和最大的盈利方向。在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中,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做到完全识别病害。同时,我们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和非参数卡方检验,得出不同学历的人对植物病虫草害识别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显著性差异并不大。以男、女两个性别做独立样本.检验,我们进行了假定,检验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识别病虫草害能力大体相同,男性略强于女性。在调查对象中有"+%的人选择在农药店购买农药。对于作物出现的病虫草害等问题,大多数的调查对象会选择咨询农药商店,这种缺乏专业知识的渠道可能延误作物救治而导致减产。调查对象平均每亩地农药用量以除草剂最多,其次是杀菌剂,总体差距不大。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农药存在使用频率高及使用剂量不断增加的问题。'!%的人选择从个体农药销售店主那里询问农药使用方法,获得渠道大众化、专业性不高。咨询专家方面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多数人想找也找不到专家;二是咨询专家往往要以高昂的费用为代价,这极大地打消了农民寻求科学专业指导的积极性。在化肥的使用种类中,大多数农民选择同时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增加使用化肥是人们越来越注重农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急于增加产量的表现。其实人们追求的无非是作物产量的提升,而认知上存在的误区导致产量的提升方法并不科学,总体上表现为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在农药残留的态度上,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文化程度对农药残留态度的影响不大,大部分人都能意识到农药残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一事实。而且随着学历普遍的增高,认识到农药残留有危害的人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多。我们也进行了/01020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对这一结论提供了支持。不同年龄层对诊治植物费用的承担能力相同。数据分析得出,人们能够承担的用于诊治植物病虫草害的费用不能超出作物本身经济价值的!*%。对该项费用人们并非认为越低越好,而是理智地为其划定了一个最乐于接受的区间,这为植物医院收取费用标准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在植物医院的认识度上,没有听说过植物医院的人比例占上风。而在植物医院的认可度上,选择愿意到植物医院诊治的人更多一些。尽管植物医院并未完全普及,但愿意接受诊治服务的人很多,说明市场前景相对广阔。在调查对象中,从希望提供的服务方面上看,设置专家咨询项所占比例最大。在服务方式的选择方面上看,需要提供上门服务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实体医院指导。调查的对象对于科学种植的认知度较低,真正了解的人非常少。生物防治可以解决农民尽管知道农药残留会危害健康,但为了作物健康生长和保证产量还是要增加农药用量的窘境,因此推出生物防治比较容易被农户接受。测土配方也存在相似情况,大部分人并没有对化肥用量进行估算而是简单凭经验耕作。

三、基于市场需求的神农植物医院发展建议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种植业;结构调整;风险

兵团农业种植结构单一,严重影响了其发展的稳定性。为此,兵团采取了一定的政策来稳定团场职工收入,降低职工种植风险。但农业结构调整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因此如何在制定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时,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以及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达到低风险的农业种植结构,成为兵团制定政策中面临的一大难题。2008年以来,在兵团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指导下,各团场大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本文通过对农八师周边团场的实地调研,来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以来,团场职工收入变化情况、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对团场职工的影响、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调整后种植业结构稳定性的情况。

一、农八师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

(一)农八师种植业结构

2008年以来,农八师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缩减棉花种植量,增多经济作物的种植种类和面积,种植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200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81.69万亩,其中,棉花播种面积191.2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48.83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69万亩。与2007年全师播种面积269.59万亩,其中,棉花播种面积为241.2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为11.57万亩,甜菜耕种面积为0.09万亩,其他作物如辣椒、番茄等耕种面积为16.5万亩)相比,棉花减少了50万亩,粮食增加了37万亩。其他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20万亩。这表明,农八师在推进“减棉、增粮、增果、增畜”的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在种植业模式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农八师种植业结构调对团场职工的影响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后,团场职工的收入是增加的。表1中,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团场职工种植总收入在30000元左右,而未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团场职工收入在21000元左右。从亩均利润上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亩均利润比未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高350元左右。由此,我们得出: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团场职工收入的增加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2010年受国际棉花供给影响以及一些投机行为的因素,导致棉花价格持续走高,其中收购价格在11元左右,这就使得棉花种植户收入增加;而由棉花改种其他作物的团场职工收入较低。因此,不少团场职工又由其他作物改种棉花,这导致了棉花种植规模扩大,而2011年棉花价格偏低,不少团场职工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农业结构调整给团场职工带来了极大地不确定性。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风险分析

(一)种植业结构风险

针对种植结构调整风险,有22.3%的团场职工认为种植结构调整风险很大,28.2%的团场职工认为种植结构调整的风险较大,22.3%的团场职工认为种植结构调整的风险一般,仅有15.7%的团场职工认为种植结构调整的风险较小。这表明,尽管多数团场职工希望进行多元化种植,但普遍认为种植结构调整风险大。

种植结构调整中,团场职工多是被动的接受者。团场指令性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使团场职工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对新种植的作物不了解,不具备专业的种植技术和市场认知。因此团场职工普遍认为种植结构调整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风险来源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种植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风险。市场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上。以棉花为例,2009年,农八师棉花收购价格大概维持在7元/公斤左右,2010年棉花市场需求增大,导致收购价格持续攀升,收购价格已突破10元/公斤,部分地区棉花收购价格接近13元/公斤。而2011年,受上年市场行情的影响,农八师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而市场需求减少,导致供需关系的严重不平衡,棉花价格则又降到了7元/公斤左右。棉花市场供需关系和棉花价格相互作用,这给兵团棉花种植户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收入水平的下降,更表现在种植风险上增加。

目前,团场对农产品价格实施保护措施。职工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通过团场销售,市场价格高时,团场与职工进行利润分配;市场价格低时,团场与职工共担损失。这种模式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导致其收入利润的大量流失,但相比于市场价格波动的巨大影响,这种模式对风险的抵御作用有限。

2.自然风险。新疆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团场职工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要承受巨大的自然灾害。农八师所在地寒、暖、干、湿季节变化大,气候多变,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得一些团场职工收入受到很大的威胁,一些地方甚至连最基本的生产条件都无法保障,更不用说进行生产资本的积累,而这些又极大制约了团场职工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从自然灾害对种植作物的影响程度来看,不同作物种植存在差异。从图1可以看出,棉花、蟠桃、葡萄、蔬菜、大枣受自然灾害影响程度较大,玉米受自然灾害影响程度较小,番茄、瓜果受自然灾害影响程度一般。其中,棉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与总体受自然灾害影响程度基本相吻合,而棉花又是团场种植的主要作物,这说明合计中的自然灾害影响程度基本可以反映团场职工种植作物受自然灾害影响程度的大小。我们可以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时充分考虑不同作物承受自然灾害的程度不同,进而减少团场职工的损失。

3.其他风险。成本费用不断增加,是团场职工面临的重要风险。生产成本过高造成团场职工投入较多,收入偏低,这造成团场职工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团场职工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成本过高,一是农资价格上涨,造成农资采购费用较高,如地膜、化肥等生产资料长幅较大,涨幅超过100%;二是劳动力工资上涨,雇工费用增加,目前团场棉花采摘成本已达2元/公斤,与2008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00%。种植成本的增加,加大了团场职工收入的不确定性。

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的盲目性是团场职工种植收入的风险源之一。部分团场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时,没有对要种植作物进行调研,即该地区是否适合种植该作物,种植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团场职工收入影响是怎样,以及产品市场的需求情况,从而造成了团场职工收入的不确定性。

三、相关结论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未降低种植风险

通过对2008年农业结构调整以来团场职工的调查发现,种植业结构调整没能降低种植风险。农业结构调整后团场职工的种植业收入的增加并没有与生产成本的增加成正比,反而带来了更多影响收入的不稳定因素。政策导向的不确定、专业技术的不完备和市场供需的不规则致使团场职工的收入依然受到很大的风险。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要避免盲目性

种植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要避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因此,各个团场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时,要先对要种植作物进行调研,就是实验该地区是否适合种植该作物,种植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团场职工收入影响是怎样的;其次要对产品市场进行调研,要充分考虑该作物是否有市场,团场职工的收益怎样等。只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团场职工可能造成的收入影响,才能更好地推行农业结构调整。

(三)种植业结构调整调整的方向是产业一体化

团场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加强产业基地建设,走产业一体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在团场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可能会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最大阻力,因此,团场可以通过走产业一体化的道路,来化解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团场职工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与棉花价格是反比的,棉花价格低时,团场职工要求农业结构调整的呼声也就越高;而棉花价格高时,团场职工要求农业结构调整的呼声也就越低。而这种盲目性则会导致团场职工收入不确定性加大。而通过走农业产业一体化的道路,可以建设农产品种植基地、引进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农产品加工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这样既保证了企业的原料供应,节约了成本,同时又使团场职工收入有了保障。因而,各个团场在大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朝着产业一体化的方向去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仁源.兵团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措施[J].中国农垦经济,2001(3).

2.高忠伦,付洪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团场职工种植业收入现状调查分析[J].新农民,2010(11).

3.李靖,徐雪高,常瑞甫.我国农业风险的变化趋势及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经济,2011(2).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农户;番茄;选择行为;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余国新(1965―),男,新疆人,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307.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6.007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6-0020-03

一、引言

新疆“十一五”规划提出,依据本地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新疆特色农业,扶持壮大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巩固提升番茄、制糖、酿造、食用油、芳香植物等产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其中红色产业是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中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一黑一白”(石油与棉花)经济发展战略的补充,为处于西部大开发的新疆增添了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为活跃新疆经济、转化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契机。这一产业发展充分体现出新疆实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战略思路。番茄产业在红色产业中占据首要地位,番茄产业化发展直接关系到红色产业的发展,而其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重点在于农户的参与。

由于番茄(具体指工业番茄)属季节性农产品,具有成熟期集中、易腐烂等特征,番茄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与其他农作物不同。番茄成熟期较为集中,在采摘季节容易出现劳动力缺乏,雇工成本上升,销售运输过程中排长队,收购企业压级压价,番茄采摘不及时造成番茄腐烂等现象。此外,番茄销售价格随行就市,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这使得农户在选择种植番茄过程中面临的种植风险较高。农户现实种植过程中会做出何种选择?影响农户番茄种植选择行为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为本文从微观农户角度研究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现实基础。

番茄的种植加工作为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典型,近些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也有不少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文献主要是从番茄产业的宏观角度进行研究的,从微观农户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从研究方法上看,基本上还停留在对现象和问题的描述归纳上;从研究的范围上看,多数是从产、加、销的番茄产业链整体分析入手,专注于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方面的研究则甚少。

昌吉市是新疆番茄种植较为集中的地区,笔者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以从昌吉市抽取的5个番茄种植典型村,284个农户为考察对象,采取亲自访谈问卷调查方式,研究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根据实际调查的数据,对284份样本农户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t二元回归模型对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找出影响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一)数据说明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对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方法主要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本研究选择昌吉市两个镇5个典型村,每村随机抽取农户进行调查。为了保证调查质量,笔者采取面对面亲自调查方式进行填写问卷,共使用调查问卷300份,样本共涉及5个村的300户农户,回收后,剔除16份无效问卷①,回收有效问卷共计284份,问卷有效率为94.7%。

(二)变量选取

本文模型变量选取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三大类影响因素(包括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及农户对番茄种植认知特征),共选取22个影响因素变量,对284户农户样本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分析,具体变量选取包括:户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家庭人口数、家庭纯收入、是否非农收入、种植规模、种田经验年限等22个影响因素,并对各个变量加以赋值。

(三)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将因变量的取值限制在[0,1]范围内,并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对其回归参数进行估计。本文将农户是否种植番茄设为因变量y,即0~1型因变量,将“种植番茄”定义为y=1,将“没有种植番茄”定义为y=0,Logistic回归函数为:

根据简化以后得:

三、计量结果及分析

本节应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定量分析的方法,运用eviews5.0软件,对284份样本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首先将全部变量引入回归方程,采取逐步剔除方法,最终选取最优估计模型二,具体估计结果见表1。

从两个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看,2个模型LR统计量检验值的相伴概率(p)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可以认为模型估计结果较好,mcFaddenR2较理想,说明这两个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检验结果给出了各解释变量的参数估计值和z统计量,模型二作为分析最优估计结果。根据表1计量分析结果,对影响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的因素分析如下:

1、农户的基本特征。户主的性别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符号为正,表明男性户主倾向于选择种植番茄。番茄作物不同于一般农作物,它在田间管理、浇水灌溉、采摘等方面需要的人力投入较大,男性自然的身体特征和对风险的态度,使得男性户主比女性户主更容易接受风险较大的种植作物,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户主的年龄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符号为负,表明年龄越大的农户选择种植番茄意愿的阻力也越大,户主年龄越大,思想观念也相对保守,偏向于种植一些人力、物力投入较少并且风险性较小的农作物,选择种植番茄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与现实调查情况相一致;户主文化程度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符号为正,表明户主文化程度对农户选择种植番茄行为有直接影响,并且有正向影响作用,意味着户主文化程度越高,选择种植番茄的意愿就越强。从风险偏好角度来看,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对种植番茄的风险认识较为充分,承担种植风险能力也就越强,选择种植番茄的可能性就越大。

2、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农户家庭总人口数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变量系数符号为负,表明农户家庭总人口数对农户选择种植番茄有负向影响作用。可能的原因是,通过调查发现,家庭人口数越多的农户,其家庭负担较重,抗风险能力较弱,从而选择种植番茄的意愿就越小;家庭劳动力人数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符号为正,表明家庭劳动力人数对农户选择种植番茄有显著积极影响。劳动力人数较多的家庭,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倾向于选择种植番茄的可能性就越大;家庭纯收入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符号为负,表明家庭纯收入越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种植番茄的意愿程度就越弱。可能的原因是,通过调查发现,家庭纯收入较多的农户种植成本和人力投入较大,从而选择种植投入大、风险较高的番茄作物意愿就越弱;是否有非农收入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符合为负,表明有非农收入的农户选择种植番茄的可能性就越小。可能的原因是,通过调查发现,番茄种植在田间管理和人力投入上要求较高于一般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由于农户生产精力的局限性,有非农收入的农户往往选择种植投入较小的农作物,对番茄种植意愿较弱;种植面积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符号为正,表明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选择种植番茄的意愿越强。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为了获取更多收入,热衷于种植收益性较高的经济作物。从风险角度来说,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选择种植多种作物余地较大,承担种植风险能力也就越强,从而选择种植番茄的可能性较大;种植作物种类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符号为正,表明种植作物种类越多的农户选择种植番茄的意愿越强,原因是农户通过多元化种植作物,分散种植风险,使农户风险承受能力增强,种植番茄的可能性越大。

3、农户家庭种植特征。产量因素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符号为正,表明关注作物产量越强烈的农户选择种植番茄的意愿就越强,也说明作物产量较为可观,能够达到预期,农户选择种植番茄的倾向就越大;成本因素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符号为负,表明种植作物的成本越大,会削弱农户选择种植番茄的意愿;价格因素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符号为正,表明种植作物的销售价格对农户选择种植番茄行为产生显著积极影响,销售价格越高,会增加农户选择种植番茄的积极性;运输因素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符号为正,表明种植作物交易的运输较为便利,并且成本较大,农户选择种植番茄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由于番茄采摘季节,运输番茄的农机供应不足,从而出现许多农户排队等车拉番茄,大量成熟番茄腐烂坏死在地,造成农户经济损失,所以运输因素对农户选择种植番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作用。

四、政策建议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主要受户主性别、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总人口数、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纯收入、是否有非农收入、种植面积、种植作物种类、产量因素、成本因素、价格因素和运输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各不同。基于以上的实证分析结果,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农户的文化教育力度,普及番茄种植知识,有利于农户选择种植番茄。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村建立自己的文化站点,便于农户进行文化知识、番茄种植方面知识的学习与交流,从而为农户种植番茄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积极推动农村劳务市场发展,增加番茄种植人力扶持。由于番茄种植、采摘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尤其在采摘期,番茄种植户雇工较为困难成为目前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的制约因素,劳务供需往往出现不平衡现象,影响到农户种植番茄的人力成本投入和种植意愿。

第三,政府应考虑制定番茄收购保护价制度,有效降低番茄种植风险。其实,相比于其他作物,番茄种植风险较大是影响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的主导因素。种植风险主要表现在番茄价格因素方面,由于番茄市场没有统一的收购保护价,在销售季节,导致番茄价格波动较大,随行就市,增大了农户种植风险,从而制约农户参与改善番茄品质和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应考虑制定番茄收购保护价制度,切实保护农户和企业的利益。对执行番茄收购保护价制度的企业,给予财税优惠,弥补企业损失,并且组织企业进行市场销售,同时提高农户的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对不履行订单、不诚信农户进行曝光并建立黑名单,用制度约束来提升农户的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

注释:

①由于问卷都是笔者通过和农户访谈亲自填写的,所以这里的无效问卷主要是指农户在回答问卷问题时中途停止或者对一些问题不回答而造成问卷大量信息缺失的问卷。

参考文献:

[1]彭秀丽、张杰克.新疆加工番茄产业发展探讨[J].中国工程咨询,2004,(05).

[2]马克.新疆番茄产业发展浅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5,(08).

[3]李俊龙、王凯.江苏省花卉种植户加入流通中介组织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09).

[4]祝宏辉、王秀清.新疆番茄产业中农户参加订单农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07).

[5]董鸿鹏、吕杰、周艳波.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2007,(08).

[6]赵建欣、张忠根.对农户种植安全蔬菜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研究,2008,(02).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棉农;投入;影响因素;博州地区

投入和产出一直是从事经济活动最关注的两个基本要素,投入是产出的出发点和动力,产出是投入是否合理最直接的评价标准。改革开放以来,资金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居各种投入要素之首。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农户投入和收益的因素,因此,本文从农户的角度出发,研究新疆博州地区影响棉农经营性投入的关键因素及影响程度并加以引导,对提高当地棉农投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博州地区棉农投入现状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12年9月,在新疆博州地区的达勒特镇、贝林哈日莫墩乡及精河县的大河沿子镇3个乡镇的抽样调查所得,在调查过程中采取随机抽样和按比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每个乡镇选取2~3个村,采取与农户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问卷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19份。

(一)棉农劳动力投入现状分析

劳动力投入主要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由于从事棉花生产的农户年龄在25-65岁不等,其中有60.82%的农户年龄都在35岁到50岁之间,而年龄在35岁以下的农户仅占样本总量的19.18%。

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少有棉农专门从事棉花生产,这一比例仅为18.2%,但是棉花生产却是当地农户最主要的收入途径之一。当地棉农生产棉花实现的收入平均占到家庭总收入的85.23%左右。

(二)棉农技术投入现状分析

棉花生产技术包括棉花选种技术、种子药物处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田间管理技术等。在所调查的219户农户中有106户农户表示在2011年没有接受过棉花种植方面的相关科技培训与指导,占到样本总数的48.4%。他们种植棉花主要靠多年的经验,或者干脆靠天吃饭,仅有33.3%的棉农表示2011年曾接受过由农业站或其他乡镇政府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和指导,并有超过半数的棉农对培训成果比较满意,仅有20户棉农对参加培训的效果不满意,占到样本总数的27.6%。

在调查中发现,棉农对于棉花种植方面的技术培训需求不是特别强烈,在所调查的农户中,种植棉花的年限在10年以上的农户就有149户,占总样本的68.04%。他们认为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棉花种植方面的相关技术,凭借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就可以把现有的棉花地管理好。但从长远来看,要实现棉花的增产增收,提高棉农收入,对棉农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在所难免。在一项棉农在棉花种植过程中最需要的技术培训是什么的调查中,分别有63.97%、51.6%和48.4%的棉农表示目前最需要的技术是田间管理技术和灌溉、施肥技术。

二、样本描述性分析

(一)农户特征

调查发现,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初中居多,占到样本的57.08%,小学次之,占样本的31.51%。农户户主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户主的年龄主要是中老年,其中农户户主年龄在36岁以上的就有177户,占样本总数的80.82%。

(二)农户扩大种植规模的意愿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户对种植棉花的预期较乐观。占样本量52.3%的116个农户有扩大种植规模的意愿,29.89%的农户有保持现有种植规模的意愿,仅有17.81%的农户想要缩减当前的棉花种植规模,但基本上没有农户想要放弃种植棉花。问及想缩减棉花种植规模的农户其原因,得到由于当地畜牧业发展较快,农户需要大量的饲料作物发展畜牧业,所以部分棉农会选择改种玉米等经济作物,来发展当地畜牧业。

(三)农户对未来市场的预期

调查结果显示,棉农对未来三年棉花销售的市场价格预期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占样本量43.84%的96个棉农预期棉花成品的市场收购价格会上涨,31.96%的棉农认为未来棉花成品的市场收购价格会基本保持现有水平,价格波动幅度不会很大,仅有24.2%的棉农认为棉花成品的市场收购价格会下跌。在2010年,新疆棉花市场收购出现天价,博州地区棉花平均收购价达到每公斤12元左右,这次棉花市场收购价格的大幅度变化给当地棉农对未来棉花市场预期带来很大的正面积极作用。

(四)农户对技术及政府政策的满意度

从调查的情况看,有60.73%的棉农认为当地乡镇政府没有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或者是有进行相关培训指导但效果不好。而对国家现行的农业政策满意度的调查,则有占82.65%的181户的棉农表示基本满意,12.33%的棉农表示十分满意,仅有5.02%的棉农对现行的农业政策表示不满意。由此可见,农户对国家农业政策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但对政府提供技术服务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五)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平均值是1.14,标准差是0.88,样本分布区间为1~3。可以看出,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本普遍较低,村民之间缺乏相互的信任,相互之间的交往较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博州地区影响棉农投入的具体因素进行探讨,并运用SpSS计量软件对此进行了验证,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现有研究的不足。特别地,得出了农户户主受教育程度是棉农对棉花生产性投入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与棉农对每亩地棉花投入正相关,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棉农生产性投入水平,而棉农间人际关系则与棉农对每亩棉花投入负相关。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对博州地区棉农的具体情况的实地调查,现给出如下的政策建议:首先,加强当地农村棉农培训。解放棉农思想,改变中老年棉农的靠天吃饭、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思想;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许多棉农都没有接受过棉花生产方面的相关培训和指导,并且他们都有这方面的需求和希望。

其次,要努力增加棉农收入。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体,要想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必须引导农民扩大投入。而要使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他们自身经济实力是问题的根本。

最后,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并进一步精简乡镇机构,维护当地棉农合法权益。为此,国家应进一步规范近年来在农村进行的税费改革,坚决从制度上取消向农民的一切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参考文献:

1.夏春萍,韩来兴.农户林地投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利川市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

2.赵峰娟,王艳杰,姜志德.农户经营性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12).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农户;低碳农业;种植行为

近年来,环境污染成为阻碍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农业已然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高旺盛指出中国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17%,所以,发展低碳农业,减少农业碳排放是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随着对低碳农业理解的不断深入,各学者对实现低碳农业的模式和路径进行了充分探讨。然而,农户在种植中依旧采取高碳种植的方式,他们是否愿意尝试低碳化种植?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具体研究。

1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邯郸进行研究,问卷内容主要围绕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的化肥施用情况、农药使用情况、农用塑料薄膜和农用机械使用情况四个方面进行。本次问卷共计发放200份,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96份,有效率为98%。

2研究分析

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如下分析:

2.1农户肥料施用情况

在收集的196份有效问卷中,有179家农户表示在种植中会施用化肥,占有效问卷的91.3%,其中文化程度越高施用化肥的比例越小,而地区间则无明显差别。只有17家农户表示不会施用化肥,仅占8.7%。对于施撒化肥的农户又对其化肥施撒方式进行追问,结果显示37.5%的农户表示在施撒过程中大量施撒,认为施用的量越多农作物的养料就越充足。56.3%的农户表示会适量施撒,但是在访谈过程中农户表示所谓的适量也是根据经验施撒。6.2%的农户表示会少施肥。结合受教育程度,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少量施撒,文化程度越低越倾向于大量施撒。

2.2农户农药使用情况

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41.8%的农户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38.3%的农户使用高效低毒农药,8.7%的农户使用生物农药,11.2%的农户通过耕作、栽培和育种等手段防治病虫害。可见农户对于高毒农药的使用仍然占据将近一半的比例。

2.3农户薄膜使用情况

薄膜覆盖是近些年流行起来的农业技术,在调查中,使用薄膜的农户占62.2%,未使用的农户占27.8%。从受教育程度看,初中程度使用薄膜的比例最多,其次是小学程度,识字较少和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使用较少。

2.4农用机械使用情况

调查显示,使用机械的农户为181户,占92.3%,不使用的为15户,占7.7%。数据显示受教育程度与机械使用情况存在正向关系,即受教育程度越高,使用机械的情况越普遍。访问得知对于机械的使用主要在耕地播种和收获环节,访问中没有使用清洁型机械的农户,问其原因表示目前清洁型机械的售价较高,而且能源购买不方便。

2.5农户实施低碳种植的意愿

在农户实施低碳种植的意愿调查中,想采用低碳种植行为的农户为147户,占总样本的75%,不想采用低碳种植行为的农户为22户,占总样本的25%。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户对低碳化种植的热情度高于小学和识字较少的农户。

3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农户目前对低碳农业的认知状况仍不乐观,在种植过程中对化肥、农药、薄膜和农业机械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其依赖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和薄膜。而受教育程度对农户的种植行为和种植意愿有显著影响。目前农户没有实施低碳化种植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缺乏低碳技术,不懂如何低碳种植;第二,低碳种植成本较高,收益不确定;第三,缺乏农业劳动力,不愿投入过多精力;第四,缺乏政策支撑,没有市场销路;第五,偏好现状,不愿改变。

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低碳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大低碳技术培训。针对对于低碳技术不了解的现状,加强低碳农业技术下乡工作,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工作。第二,制定低碳农业政策。加强对复合肥、高效低毒农药等的政策补助,尽可能降低农户实施低碳种植的成本,对低碳种植给予政策鼓励或补贴支持。第三,建立低碳农产品市场机制。建立专业的低碳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加强对低碳农产品的质量检测认证,开拓低碳农产品消费市场,解除农户低碳种植后顾之忧。第四,对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户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打开低碳化种植的农户入口,同时加快农村教育普及工作。

参考文献

[1]BarryC.Field,marthaK.Field:environmentaleconomics:anintroduction(Fifthedition),mcGraw-Hilleducation,2009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农情测报;粮食品质;存在问题;对策

一、对农情测报概述:21世纪的中国农民已具备更高的科学水平,因为他们有农情测报这样的重要帮手。农情测报是指从事农业田间试验和农情调查、测试、分析的人员,他们为农民朋友的科学耕种提供指导和依据。农情测报员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而出现的职业。他们对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作用。

二、农情测报的主要工作:进行试验田的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烤种;进行定期定点和面上的发育期、生长动态、气象灾害及病虫鼠害等农情状况调查,并进行田间工作记载;进行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基本农田小气候要素观测;提供农情测报、农业科研与生产管理的基础信息数据。

三、农情测报发展前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要。只有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才能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是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举施。要想做好这份工作,必须有耐心、对气象灾害及病虫鼠害等农情有一定的了解;对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基本农田小气候要素有所了解;有一定播种和田间管理经验;动手能力强,思维敏锐,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善于学以致用,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农情测报中粮食品质测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粮食品质测报工作对引导粮食种植,指导农民选择优良品种,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可保证粮食质量及品质稳定,为粮食生产和加工服务,为各级政府掌握粮食质量信息、制定宏观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为粮食企业收购储存销售等经营活动的决策提供质量信息。

1粮食品质测报工作存在的问题

(1)粮食品质测报信息力度不够。农民能够了解粮食品质测报信息的途径太少。粮食种植品种的选择以盲目跟随型居多,造成粮食品种多、杂、乱,农民种植品种的选择多以产量进行权衡,缺少用品质指标衡量种植品种选择的思想认识,造成谷贱伤农、增产不增收现象,极大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粮食品质测报工作在粮食生产的末端进行,品质测报涉及很多基础工作,缺少农业、水利、环保等多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农业部门提供种子推荐和生产管理技术也缺少粮食质检部门质量检测技术的支持。粮食品质测报工作若从源头抓起就会造成同农业部门的重复工作,以及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部门间的各自为政、信息封闭等因素制约着粮食品质测报的开展。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竞争力与组织化程度成正比。而农户经营行为过于分散,缺少示范区建设,粮食品质测报推介优良品种的商业性未能有效体现。农民在生产经营上仍处于“单兵作战”状态,协调性差,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形成优质品种种植规模化,在市场竞争中也难以形成优势,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

(4)订单农业发展较慢,粮食品质测报推介优良品种优势体现不足。农民冒很大风险进行生产,而收购、加工企业也存在经营风险,没有一个桥梁将双方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无法共同抵御风险、创造名优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5)粮食质检部门开展粮食品质测报工作时间还较短,缺少对品种的比较和分析,以及对上一年度推介的粮食品种进行产量品质销售状况的跟踪调查。因此,造成开展测报品种相对较少,测报覆盖面窄。按照国家粮食局测报方案,县级质检机构对每个品种测报5~7个品系,而农村种植相对比较单一,如玉米种植品种就多达30余种,不能充分获得其他品种的产品信息,缺少可比性。

(6)农户缺乏对粮食品质测报工作的认识,如测报工作得不到积极的配合和支持,在种植信息统计上,大多数农户不能保留和提供种植品种的详细信息,给粮食品质测报工作带来较大的工作难度。

2对策

(1)加大粮食品质测报信息力度。应采取多种方式粮食品质测报信息。如用电视、电台广播、报刊媒体宣传和到乡村农户宣传等手段,大力推广粮食品质测报推出的优良品种,让农户了解各优良品种及品种质量检验数据,增加粮种产品可比性和选择性,农业技术推广及种子管理部门应根据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报告,组织权威种子专家下乡宣传,讲解优良粮种种植特性、管理要点及销售渠道,以更好地服务“三农”。

(2)应建立部门间联动机制。粮食品质测报涉及农业、水利、环保等多部门。农业部门提供种子农资和生产管理等技术服务,水利部门提供灌溉水源,环保部门进行土壤水系污染监测,粮食质检部门进行粮食品质测报。各部门都在为“三农”服务,政府各部门应加强协作,应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协调相关部门联动配合,综合调查,部门间应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才能搞好全方位调查和服务。

(3)粮食品质测报要为加快优质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服务。粮食品质测报推介优质品种通过优质品种示范作用实现户带村、村带乡、乡代县,用典型经验鼓励和引导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实现粮食优良品种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质品种,形成不同品质特征的粮食种植区域,提高优质品种种植规模化程度。

(4)粮食品质测报要为加快订单农业的发展服务。通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企业联系生产基地或农户,按标准统一提供良种,统一收购,统一组织生产、加工,统一包装、销售。创建粮食优质品牌,以工业发展反哺农业,实现工、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7]。订单种植可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使生产的农产品有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可获得较好的收益。农民为了获得订单,并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得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上努力。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新疆;棉花;效益;信贷;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041-02

近年来,新疆棉花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总产值已占到全疆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全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的近20%来自棉花产业。而棉花种植、收购资金中很大一部分来自金融机构贷款。棉花产业的市场供求情况、价格走势,对全疆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及信贷资金投放回笼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428户棉农进行典型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2009年新疆棉花种植效益及信贷资金支持情况。

一、2009年新疆棉花生产、信贷资金支持概况

(一)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双双下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2113.97万亩,较2008年减少16.4%;棉花总产量为252.74万吨,较2008年下降16.4%。

(二)棉花种植贷款及其支持的农户数均增长较快

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金融机构在新疆棉花主产区①累计投放的棉花种植贷款为127.7亿元,②较2008年增长60.8%。其中,新疆农村信用社累计投放棉花种植贷款为80.5亿元,占全疆棉花主产区投放量的63%,是棉花种植贷款的投放主体。2009年,金融机构共向新疆棉花主产区的33.8万种棉农户发放了种植贷款,较2008年增加13.3万户,增长了64.9%,支持的棉农数有了较大提高。

二、2009年新疆棉花种植效益情况

(一)棉花种植成本情况

农户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新疆棉花每亩种植成本平均为1232.8元,较2008年(1104.9元)增加127.9元,成本增幅达11.6%。③

2009年新疆棉花种植成本构成方面,物化成本占55.2%、劳动成本占27.5%、管理成本占17.2%。从棉花种植成本的具体构成看,拾花费占23.5%、肥料占16.2%、土地承包费及管理费占14.7%,三者合计占比达54.4%,是影响新疆棉花种植成本的最主要因素。

2009年新疆棉花种植成本中,除农药、机耕费较2008年略有下降外,其他构成棉花种植成本的要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水费上涨25.4%、拾花费上涨16.4%、肥料上涨15.7%,是上涨幅度最高的三类成本。

(二)2009年新疆籽棉收购情况

1.收购价格稳步增长

2009年新棉开秤以来,新疆2009年籽棉收购价格明显高于2008年,呈稳步增长态势。以40%衣分的籽棉收购价格为例,从开秤时的5.6~5.9元/公斤上涨至2009年底的6.4~6.7元/公斤,收购价最高的达到6.8元/公斤,最高收购价比收购前期价格上涨了0.8元,涨幅达13.6%,较2008年同期的最高收购价5.4元/公斤上涨了1.4元,涨幅达25.9%。农户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新疆籽棉的平均收购价为6元/公斤,较2008年的平均收购价4.8元/公斤,提高了1.2元,涨幅达25%。

供需缺口扩大是2009年籽棉收购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2009年12月份预测,2009/2010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为2220万吨,同比减5.0%,为连续第3年回落;消费将回升2.0%,至2380万吨;供需缺口达160万吨,缺口同比多增157万吨。

2.籽棉收购工作已基本完成

自2009年10月起,新疆棉花生产进入成熟和采摘期以来,全疆新棉收购资金充足,农户卖棉积极性较高,收购工作较为顺利。农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末,棉农99.6%的籽棉已经卖出。

(三)2009年新疆棉花种植效益情况

农户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新疆棉农棉花平均收入为1683.6元/亩,减去种植成本1232.8元/亩,每亩棉花种植效益为450.8元,种植效益较2008年增加137.8元,增幅达44%。

从影响2009年棉花亩均种植效益的因素看,籽棉收购价格上涨直接拉动棉花亩均种植效益增加,而平均亩产下降、种植成本增加则制约了棉花亩均种植效益的增加。

以上基于平均数据的分析,反映了2009年新疆棉花种植效益的整体情况。但由于全疆各地自然条件、种植技术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各地及不同棉农的棉花种植成本、种植收入进而种植效益均存在差异。农户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被调查农户中有17.8%处于亏损状态,亏损比例较2008年减少3个百分点;实现盈利的棉农中有53.04%亩均效益高于平均效益(450.8元),有29.2%低于平均效益(见表1)。

三、2009年新疆棉花种植效益及加工销售情况对农民种植结构调整及贷款回笼的影响

(一)2010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将有所增长

由于2009年新疆棉花种植效益较2008年大幅增长,新疆棉农对2010年的棉花市场行情、种植效益较为看好。受此预期影响,在2010年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农户调查数据显示,有27.1%的棉农表示将增加棉花种植面积,有57%的棉农表示将保持2009年种植面积不变,二者合计达84.1%;只有11.7%的棉农表示将减少棉花种植面积。

(二)棉花种植贷款质量明显高于2008年,七成贷款已回收

从贷款质量看,截至2009年12月末,金融机构在新疆棉花主产区投放的棉花种植贷款中,不良贷款余额较2008年同期下降51.8%。

从贷款回收情况看,截至2009年12月末,金融机构在新疆棉花主产区的棉花种植贷款收贷比①为75.3%,与2008年同期(75.6%)基本持平。同时,农户调查数据也显示:归还全部贷款的棉农比例为86.2%,归还部分贷款的棉农比例为12.9%,只有0.9%的农户尚未归还贷款。

四、稳定棉花市场,确保棉农增收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棉花产业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及信息机制

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棉花产业专家,适时、准确分析和预测棉花供求形势,较为准确的棉花市场信息,为棉农种植棉花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引导棉农、棉企、纺企稳定发展,保持棉花市场健康平衡运行。

(二)加大对棉农的扶持力度

在资金供给方面,应对棉花种植贷款给予贴息补贴;在生产补贴方面,应在现有的良种补贴、农资补贴的基础上,建立棉花收购补贴等制度,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对棉农补贴制度。

(三)建立棉花生产风险调节基金

国家从农业减灾基金、棉纺织品出口退税中提取一部分资金,建立棉花生产风险调节基金,在棉花市场波动年份补贴给棉农,从而稳定棉花生产。

参考文献:

[1]新疆银监局课题组.新疆棉花生产销售及棉花产业金融服务情况调查[J].新疆金融,2008,(11).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篇8

据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略减,在这样一个资讯信息发达的时代,农民主要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以国家政策、市场为导向,注重调整优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食用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农作物的整体种植结构向优质、高收益型转化[1]。随着农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农产品的品种、色泽、味道、外观、营养价值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尽可能地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稳健高效地建设农村经济,是本文所要分析的重点内容。

2关于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几个办法讨论分析情况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应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要遵照农作物生长的规律,循序渐进、综合发展。要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为核心,做到三方兼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最大化,禁止以牺牲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换取短期经济效益的错误行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当地的自然地质条件。适应农民技术和素质的逐渐提高,避免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同时围绕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要带动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种、养、加、贸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以获得可观的整体效益。

不断地改善农作物资源条件,可更有利于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针对目前我国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农业资源条件,一是充分意识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加大财政支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避免使更多的农药、化肥随着土壤中的水分而渗入田地,污染环境[2];二是加大金融机构对农作物种植的支持力度,放宽对农民贷款额度的限制,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三是把种植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提高种植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不断提高现有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水平,使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

因地制宜,各地区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地质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把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地域经济优势,重点发展本地具有地域优势的农作物,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应该多种植水稻,江淮地区应该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两广丘陵山区应该以种植水果、高收益型经济作物为主,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价格波动性,政府应该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政府应该及时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来保障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效果。由于种植业很容易受气候、土壤、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产量容易产生波动,而且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一般比较长,从价格产生、信息回馈到农产品产出,有一定的滞后性,加上现阶段的经济情况,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不可能完全按照农民的短期收益来进行,政府颁布一些有效措施来保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效果。目前与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相关的主要方面是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进一步结合并完善发展[3]。怎样提高农民组织性,使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否能与改善生态环境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服务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如果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证明农作物种植业结构得到了正确的优化组合。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篇9

   1.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1.1种植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1]

   在新世纪提出结构调整的口号后,全国各地都积极地实施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植树造林以及退耕还林等有效措施,这些举措的大力执行进一步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使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种植业生产水利灌溉设施滞后的情况仍然存在,种植业生产仍然受到倒春寒、冰雹、秋风冷霜、春旱、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表现出对自然灾害的很弱的抗御能力,依然未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尴尬局面。

   目前,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种植物生产者和企业经营者自主经营,但是由于市场主体导向的缺乏,种植业结构调整布局的不完善,这些都使得市场发育不完全,专业批发市场少。不仅如此,新型农产品市场形态,如超市、直销、连锁经营等发育较慢,市场信息流、物流不畅,阻碍了市场对结构调整的调控作用。

   1.2不够重视种植业产品品质改善,农产品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我国的种植业发展中[2],用于种植业的化学品的数量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激素、化学剂的毒害作用和农药、化肥的残留也越来越严重,这些已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在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化学添加剂的滥用,重金属的污染,尤其是少量化学污染长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蓄积造成的慢性健康危害也逐渐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近年来,由于食品问题被媒体屡屡曝光,我国民众对农产品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不仅期望更优质的品质和更丰富的营养,更关注的是产品是否有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这些都是种植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巨大挑战。

   1.3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失衡[3]

   在大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对种植业产品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由温饱型消费向小康型消费转变,不仅如此,富裕型消费也开始出现,因此人们并不满足于目前的产品种类和质量。如今人们经常谈论的“生产过剩”也只是低水平的相对过剩,这些都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结构性矛盾。可见,产品需求结构和供应结构的失衡成为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的挑战。

   1.4种植业现代化水平较低

   我国种植业有如下特点[4]:土地经营分散、农户经营规模不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标准化生产较低。同时,由于近年来的大力农村青壮年进程打工,造成了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种植业专业合作机构发展比较缓慢,相关的产业化企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能力也非常的有限。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种植业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总体水平而言还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缺乏核心技术、科技自主创新实力薄弱,农业科技原始性创新不足,重大技术装备仍然主要依赖进口。这些都是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必须面临和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2.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2.1更加注重市场导向[5]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农民生产出的农产品能以最快的速度、较高的价格销售出去,使其相信生产活动是有利可图的,这也是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能给予农民的最直接动力。在当前条件下,决定这个目标能否实现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市场。所以,对种植业进行结构调整,必须紧紧围绕市场做文章,发展什么,发展多少,都必须面向市场,做到“生产围绕市场转,结构随着市场调”。

   首先,进一步建设好、完善好农产品市场。市场作为农民销售农产品的销售场所,不仅具有为其提供经济收益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市场还能为农民传递各种信息,引导农民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进而根据市场调整生产,同时还能意识到自己的生产状况从而改进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其次,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作为指导农民调整结构的有效形式,信息引导是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主动承担下进行运营,其主要职责包括相应的信息收集、分析和,使农民能够及时的得知实用以及准确地信息。最后,要加强市场组织的培育。利用合作组织和公司为农户提供多种服务。

   2.2加强种植业科技创新及推广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被证明了无数次的哲理也同样适用于种植业。在研究领域[6],大力发展工程技术中心,加大对种植业重点实验室的投资,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积极发展种植业产学研联盟,努力培养种植业科技领军人才。在农村基层,坚决执行富民强技术计划,努力实施农村科技创新培养计划,对科普惠农政策也要做到最大最广泛的宣传。

   对品种结构的改良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创新。比如在世界上获得广泛好评的袁隆平先生的水稻品种。可见,种植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2.3改变小农观念,做到与时俱进

   如果做不到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前面所谈到的市场导向和科技创新都将是一句空话,农民也会因此失去发展的机遇。要想改变小农观念,首先就要求基层干部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其次是抓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

   干部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认识,而后通过自己的认知向群众做详细的讲解,其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困难,因此可以将这一条作为对基层干部的考核标准之一,制定完整的奖惩制度。只有大力的执行才能从根本上使小农观念得到改变,才能真正实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才能真正做到有利于农民,才能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篇10

随着全国辣椒产业的快速发展,贵州辣椒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产业政策落后,应有的制度与法律的保障不完善,品牌、名牌效应不突出,规模经营程度低,产业规模总量较小,结构不尽合理,名优企业产业带动作用薄弱等问题限制贵州省辣椒产业的发展。因此,充分认识贵州辣椒的生产优势及劣势,积极探讨加快贵州辣椒产业发展的对策,将对贵州辣椒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等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贵州辣椒产业发展对策

辣椒产业是贵州农业经济的基础,也是贵州的特色优势产业,贵州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全省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标准,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资源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推进规模化生产,走出一条贵州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贵州省在极短的时间内要想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辣椒大省,就要使贵州辣椒产业把握机遇,找出发展对策。

一、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

贵州省地处祖国西南,17.5万平方公里,87%是山地,10%是丘陵,只有3%的耕地,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无霜期270天,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适宜种植辣椒。据农业区划研究的结果,全省有77个县适宜大面积种植品质优良的辣椒。而且,辣椒产于贵州较少污染的生态环境之中,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良好条件.

(2)市场优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精深加工食品越来越受欢迎,各类超级市场、食品商场、终端食品销售网点逐渐普及。其中,烹饪食品的原料将会逐步加工为半成品的形式。随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食品工业的生产和销售将会逐步步入良性循环;因此,贵州省发展辣椒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3)随着辣椒产业的发展,与其相配套的包装、印刷等相关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对于改进包装,提高档次和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劣势分析

(1)产业发展无规模,产业政策滞后

目前,贵州省辣椒产业行业管理主要按企业的隶属关系来进行,如遵义虾子的辣椒主要是遵义县管,绥阳的辣椒绥阳县管,毕节的辣椒毕节地区管,贵阳乌当的辣椒乌当区管,在全省没有组建辣椒产业集团,包括辣椒制品销售也是这样,如“老干妈”、“老干爹”以及其它的企业都是闭门造车、各自经营,生产与销售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模,产业发展非常弱势。

再有,贵州各届领导都比较重视当前的的经济情况和当前能带来主要经济收入的产业发展情况,如支柱型产业,烤烟。辣椒产业虽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目前还是属于后续支柱产业,所以在辣椒产业方面提得很响,但由于当前还不能成为支柱产业,还要以烤烟为主,所以贵州辣椒产业发展政策还有很多滞后的地方,辣椒的生产和销售还缺乏应有的政策和法律保障。

(2)缺乏品牌、名牌效应

贵州辣椒产地较多,品种较杂,由于总体没有形成规模,缺乏品牌效应,在深加工品牌企业,当前只有“老干妈”、“老干爹”等,由于没有统一的品牌,都是你说你的好,他说他的好,各自为优,相互之间还存在压价撤台现象。曾经,福建泉州市场上,也有贵州的“乡下妹”、“天阳天”、“老干妈”、“老干爹”,但由于缺乏品牌和名牌的原因,被摆放在货柜的最下层,摆放比较凌乱,销售非常差。就整个福建市场每年销售“老干妈”五万多瓶,“老干爹”三万多瓶,其它贵州辣椒产品也不好,销售很差,销售总额在100万元以下。

(3)产业规模总量较小

贵州辣椒生产厂家虽多,但规模普遍偏小,生产类型多而成品牌率少,分散经营多而市场占有率小,贵州省辣椒主要分布在遵义、毕节、贵阳等地,由于辣椒产地相距都比较远,生产比较分散,不能集中形成规模,其中产地稍微集中一点的只有遵义县虾子镇与绥阳县,产地也很分散。从贵州省两大辣椒专业市场的成交来看,1998年虾子镇和绥阳县市场共成交2.9万吨辣椒。目前贵州辣椒种植的总面积为150万亩,但亩产较低,年产干椒15.2万吨,创产值9.75亿元。目前贵州省辣椒产业产值仅占贵州省食品工业总产值的3%左右,规模总量较小。

(4)规模经营程度低,结构不尽合理

贵州辣椒种植除几大基地外,其他农民种辣椒大多数以自给为主,种植面积小而分散,经济效益低,产品优质率低。如贵州最大的辣椒市场遵义虾子市场,而虾子周边的眉潭县、凤岗县等地,种植大户很少,种植常规品种的农户较多,占种植农户的75.3%,辣椒品种退化,而这些常规品种与杂交品种相比,产量低,抗病性不强,种植技术落后。由于种植不成规模,结构不尽合理,在辣椒种植上基本为传统的种植方式。

(5)龙头企业产业带动作用薄弱

贵州省只有遵义县虾子、绥阳县几个辣椒基地,其它黔南、黔东南、黔中、毕节还有其他的地区基本没有成规模的辣椒基地。遵义虾子、绥阳的辣椒基地对黔北其它县辣椒生产的带动也很弱,遵义只有虾子与绥阳成立辣椒生产有限责任公司,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落后,规模也很小,遵义虾子、绥阳周边其他根本没有辣椒生产和销售公司,遵义虾子、绥阳县周边的正安县、道真县、凤岗县、眉潭县也没有辣椒生产基地和种植大户,绝大多数种椒农户仍然是自耕自作,自给自足,产业带动作用非常薄弱。加工企业,目前除贵阳老干妈品牌有一定的影响外,其它品牌影响力还不响亮,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很多还是家庭作坊,规模小,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自制品上不了档次,带动力不强,销售渠道不畅通。

二、贵州辣椒产业障碍因素分析

1、制度机制层次的障碍因素分析

目前贵州辣椒从种植、加工到贸易,存在多头管理,分散脱节,投资建设重复,信息交流不灵的现象,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是贵州辣椒缺乏与国内外接轨的行业协会管理机制,使企业与市场不能直接连通,了解市场对辣椒及制品的需求和信息,由于没有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没有先进的管理机制,从而使贵州省辣椒产业不能进行行业规范管理。使贵州辣椒难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政府各部门为扶持辣椒产业的发展,在辣椒生产基地,辣椒生产和加工环节相继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缺少监督机制,相应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所以影响了贵州辣椒产业的发展,以减少扶持资金安排的盲目性,确保辣椒产业发展的可靠性和持续性。如:在辣椒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在财政税务扶持以及其他方面没有出台相应的制度保障,都是地方分管领导通过打招呼的方式,在财政方面给予倾斜,在税收上给予减免。还有就是农民在种植上没有协议和制度方面的保障,让农民不敢大胆种植和放心种植。

2、产品品质方面障碍因素分析

贵州辣椒在品质和种植条件上,是非常优秀的,但是由于贵州辣椒在种植上不成规模,所以品种很多而杂,遵义虾子和绥阳县辣椒种植基地,由于是基地的大规模种植,辣椒品种选用的国内优良品种,有的还是国外的良种,所以种出的辣椒产品的品质很好,而其他地方的辣椒种植户都是自耕自种,自给自足,很多品种都是自己留下的辣椒品种,品种退化,种植出的辣椒品质较差。由于如此原因,在外销售上影响了贵州辣椒品牌。由于品种单一,在增加品种的时候,改进和提高品种的技术落后,在品质上也还有待提高。

3、技术环节的障碍因素分析

贵州省辣椒技术环节的障碍因素主要是,一是种植环节,由于贵州辣椒大部分是是自耕自种,在种植环节大多是采用传统的耕作方法,在辣椒培育、管理等环节非常落后,技术水平很低,在品种环节上也跟不上,造成贵州辣椒种植面积大,但是产量上跟不上其他省的辣椒产量。二是贵州辣椒制品深加工环节技术水平落后,由于投入较少,辣椒加工生产设备设施落后,有的辣椒加工企业,设备设施就是一个厂房,几口锅,固定资产几千元,所以严重影响了贵州省的辣椒出口和外销。三是辣椒制品技术包装和宣传环节落后。如贵州“老干妈”、“老干爹”虽然质量和口感在食辣人员的口碑中都非常不错,但是由于在包装上投入较小,在外观上非常老气、单一,包装质量也很低下,让人没有食欲。再加上广告投入较少,宣传效应也很差,造成在销售环节上与湖南、陕西的辣椒制品相差很大。

三、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措施

1、开展辣椒品种普查,提高贵州辣椒初级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开展贵州省辣椒品种的普查,研究各地品种的产量、特点及内在品质。从目前来看贵州省遵义朝天辣、花溪辣椒、百宜辣椒、毕节辣椒以及其他品种,不仅在外型上有差异,内部含量也有所不同,各种含量对辣椒的香、辣、色都起不同的作用,对此必须进行定性分析,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贵州省辣椒加工企业的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以便这些企业能够根据贵州省不同的地区的辣椒品质进行配方生产加工。

2、加大辣椒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实施辣椒优质高产示范工程,提高农户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水平,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使种植技术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在基地培育过程中,为减小项目风险,项目前期要按照专家的指导,多听取专家的意见。采用和推广已通过实验的成熟技术,进行操作和管理,使先进、成熟、实用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要加大科学技术推广服务力度,农业部门要根据辣椒生长特性,按照“一律化良种,一律化集中育苗,一律化规范栽培”的要求,统一种植标准,编印技术操作规程,搞好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加强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辣椒产品的质量品质。另外要抓好科技培训工作,把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传播到农民手中。

3、采取“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生产组织模式,扩大规模经营

“公司+基地+农户”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综合开发的一种新的经营形式,是集国家、集体、农户三者于一体,实行销一条龙,农工贸技一体化,振兴农村经济的一种形式。“公司+基地+农户”就是公司、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家庭经营三个层次的经济联合体,按照各自特色,兴办企业(公司),再以公司企业为龙头,用其自身所拥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建立相应的产品生产基地,再通过基地实现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方式,如遵义县就是立足产业整体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扶持培训、鼓励发展等措施,建立起自己的种植基地和营销队伍,本地涌现出经营能人200余人。成立了县辣椒协会,发展会员6000余户,形成了“公司+基地+市场+中介组织(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为使这一产业得以迅猛发展,遵义县先后与县农村信用联社协商,协调小额支农货款8000万多元,为椒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为产前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

4、扶持与培育辣椒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品牌与名牌产品

对贵州省辣椒产业要抓好龙头企业培育加工载体。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大对已具规模的辣椒有限责任公司的扶持力度,通过现有的市场影响力,带动周边零星分散加工经营向规模集中转移。打造辣椒品牌,发挥加工企业的带动效应。优化龙头企业发展环境,对重点加工民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鼓励引进民间资金和外商来联合投资或独资办厂。贵州现有的干辣椒品牌有遵义虾子辣椒、绥阳辣椒、毕节辣椒和贵阳乌当辣椒。遵义辣椒在国内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遵义县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培育产品和市场品牌,已塑造出“虾子朝天椒”和“虾子市场”两大品牌,树立了良好的产业形象。虾子朝天椒荣获贵州省名优辣椒、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国食品协会质量信得过产品等称号,虾子辣椒市场被列入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遵椒系列品种(遵椒1、2、3号)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地方优良品种推广,并荣获遵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遵义县被中国园艺学会辣椒研究会授予“全国优秀辣椒生产区”称号。产品品牌对一个产业相当重要,因虾子辣椒的品牌效应,使该辣椒与同类型辣椒相比每公斤售价高出2元钱;

5、组建贵州辣椒产业集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业知名度

(1)强强联合,组建集团。目前贵州省辣椒企业有上百家,牌子也有上百个,都打着“贵州特色”的旗号,存在有钱大家找,有市场大家抢,重复建设,大量开办作坊式的辣椒厂。贵州辣椒制品加工企业要联合起来,以知名品牌和名牌企业为核心组建辣椒企业集团,才是贵州辣椒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扩大生产规模,创造知名品牌,组建企业集团是市场经济发展,提高竞争能力的必然结果。

近几年贵州辣椒产业的龙头企业“老干妈”在政府的扶持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现已建了新厂房,已兼并组合了一些小型辣椒厂,前两年,绥阳县政府已决定把复合肥厂的厂房无偿提供给“老干妈”在绥阳县办分厂,使得“老干妈”还走上一条加快扩张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的政府部门还要做一些引导的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通过一两家现有的品牌和名牌,把贵州辣椒加工企业联合起来,组建辣椒产业集团,走出贵州辣椒产业发展的道路。

(2)在组建辣椒集团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提高贵州产业知名度。贵州省辣椒虽然色鲜油润,皮薄肉厚,香味突出,品质优良;以“老干妈”为代表的风味辣椒制品口感好、回味长,已成为消费者喜爱产品,有一定的知名度,“老干妈”、“老干爹”、“好花红”、“凤辣子”等品牌已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贵州辣椒产品总体存在宣传力度还不够,各级领导的重视还不够。贵州辣椒及其辣椒制品在组建集团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大力的宣传,要做到贵州辣椒贵州人带头宣传,贵州辣椒贵州人带头消费。目前只有绥阳县举办过辣椒节,层次还低,宣传面还不够。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和文化单位加强对贵州辣椒和产品的宣传,可以组织到省外、国外的商品展销会组织辣椒企业参展,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举办辣椒节或辣椒交易会,通过多种形式对贵州省辣椒产品进行宣传,以提高贵州辣椒产品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云天海,肖日新.海南辣椒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长江蔬菜,2007,(04)

2、姚明华,汪红胜,何云启,王飞,陆秀英.湖北省辣椒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考.中国蔬菜,2007,(05)

3、熊正贤.全球视角下重庆石柱辣椒产业的发展.吉林蔬菜,2008,(01)

4、马艳青.南方辣椒产业发展状况与建议.辣椒杂志,2008,(01)

5、钟利,刘发万,杨敏杰,张丽琴,秦荣,李卫芬.云南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