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行业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1:17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篇1

关键词:现阶段;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建议

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农业病虫害问题,农业病虫害会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农业病虫害可以直接影响着农业粮食生产量。农业病虫害的存在直接阻止着我国农业生产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会给农业种植人带来很大的损失。采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理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对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根本,这个观念在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探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与应用。本文针对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建议,并进行论述。

一、现阶段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农业种植中,农业病害虫一直是农业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农业种植着来说,在长久的农业种植中已经得到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与治理手段,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农业种植方法与治理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对于现阶段农业病虫害的防治现状及出现的问题,现阶段农业病虫害的防治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的治理已经引起我国对农业种植方面的高度重视。国家对此开展了相应的农业保护工作。但是一些地方农业还是存在弊端,比如相关技术的落后等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对病虫害的预防是防不胜防,而且目前中国对很多的病虫害引起的病发症并没有根治的方法,只是对其病发症起到抑制的作用。我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的北方地区阳光照射时间较长,阳光的辐射相对较高,农业在生长过程中在充分阳光照射下,水土肥沃,气候适宜,在这种状态下农业生长状态非常好。同时病虫害的并发率也非常高,在这种状态下病虫害开始大量的繁殖,农业产品的健康生长受到了严重损害。目前社会上农业病虫害种类繁多,对治理农业病发症又增加了许多的难度。

目前我国的农业病虫害有很多是眼睛看不到的,农业种植者一般对农业病虫害预防都是先用眼睛去查看,在进行治理,然而却忽略了对看不见的病虫害进行治理,往往在治理并发症的时候都是治标不治本,没有真正的对农业病虫害进行治理,导致农业产量减少,却不知道减产的原因。

一般的地区的农业种植者对农业生产的种植方法不得当,对农业生产专业知识了解很少。尤其是在对农业产品喷洒农药时,控制不好农药使用的剂量,而且每年都用同一种农药对农业产品进行灭虫,病虫害会对农药产生抗药性,但是由于农业种植者对农业生产专业知识的欠缺,所以没有做好对农业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这样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等,对农业病虫害的治理也没有取得好的治理效果。

二、对现阶段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建议探析

目前水稻病虫害的种类增多,那么我们要成立一个专业水稻病虫害研究小组对农业的各种病虫害进行研究与分析,掌握出病虫害的病发症的症状以及病发症时间,最终得出治理病虫害的方法。同时研究小组要不断检测严重受灾地区的情况,加强检测能力,提前做预防工作。可以通过网络的手段对农业病虫害导致的灾难进行预防,加大预警的速度,迅速的对农业灾难预警扩大范围。

对我国农业种植者进行定期的农业专业知识普及,提高农业种植者水稻专业知识的了解。告诉农业种植者预防水稻灾害的好处,怎样对水稻灾害进行预防,提高农业种植者预防意识的引导,这样可以使预防治理对农业灾害起到很大的效果。

目前农业种植者对农药的使用方法不正确,同时农药市场为了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出现了贩卖假农药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国农药检测部门应该对农药市场进行严格的检查与监督,对贩卖农药的店铺必须持有资格执照证书,对他们进行定期专业培训,让他们知道农药真假的重要性。对农业种植者要让他们知道正确的使用农药剂量与农药针对治理病害虫种类是什么。规范农药市场,使农药治理对水稻灾害起到巨大的效果。

对农业病虫害采取预测预防手段,预测预防就是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对农业病虫害方面采取预测预防进行监督,才能使农业病虫害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于农业病虫害这方面的预测预防的研究者应该不断学习与专研农业病虫害预测预防这方面新技术,及时的做好农业病虫害这方面的预防预测工作,提高我国农业产品生产量,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三、结语

通过本文论述,对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及问题、对农业病害虫防治建议探析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对怎样做好我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及对怎样提高我国的农业产量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农业产品的生长跟病虫害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在根本上对农业病虫害发生进行预防治理,才能解决了对农业病害虫的问题,对农业的产量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使我国的人们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进而在这基础之上才能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使我国未来发展的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郭佳君.现阶段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探讨[J].河北农机,2013,(05).

[2]崔景.现阶段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探讨[J].花卉,2015,(17).

[3]马俊华.现阶段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4).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篇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社会化服务功不可没。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体系和模式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并逐步向系统化、多元化靠拢。农业社会化服务包括的内容十分宽泛,包括物资供应、生产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以及农产品的包装、运输、加工、贮藏、销售等各个方面[1]。然而,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无论是小型农户,还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仍然主要停留在播种、灌溉、收割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层面。

 

目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劳动力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劳动力逐渐从农村转移,农业劳动力严重缺失;且购买大型机械设备造成生产成本过高,无法保障农民的收益,也不利于农业的持续经营。基于此,技术社会化外包服务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技术社会化外包服务是指小型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将某些农业生产过程中自身难以完成的技术操作,交由机械化水平高、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外包服务供给主体来完成,从而更好地完成生产,促进产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国迅速发展,播种、灌溉、收割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外包越来越成为大势所趋。

 

1文献综述

 

针对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的专门研究已不在少数。陈超等[2]和基于江苏省三县的面板数据,利用C-D生产函数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双因素固定效应模型对水稻生产环节外包的生产率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环节外包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的生产率,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率效应有扩大的趋势。对于外包行为的影响因素,从农民自身特征来看,户主年龄[3-4]、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4-6]等因素对生产环节外包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是否拥有一门手艺、家庭收入结构等因素对外包行为产生正向影响[6]。从生产条件来看,土地细碎化程度[3-4]对水稻生产环节外包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土地规模、政府补贴、加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外包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5]。

 

同时,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农业技术服务进行了相关研究。一方面,王瑜等[7]和黄武[8]以农户为基本对象,探究了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意愿、需求内容和优先序,明确了农技服务推广体系发展的不足;另一方面,孔祥智等[11]和王金华[12]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供给主体不足、资金短缺、体系不完善、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并提出服务应向多层次、多主体、多样化方向发展的建议。

 

从已有文献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局限性:一方面,对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的供需研究多以小农为对象[7-10],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供需现状则鲜有论述;另一方面,多数学者对于生产环节外包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都是分开研究的,基于外包角度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仍缺乏论证。鉴于此,笔者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以南京郊县地区为例,基于外包视角,探究了小型农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三种经营主体对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的供需现状。笔者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比了三种不同的经营主体对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现状之间存在的差异,将以往的研究对象范围进行了拓宽;二是从外包的角度探究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的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这对于技术外包服务的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不同经营主体的案例分析

 

2014年7~8月,笔者以南京郊县为例,针对外包角度下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的供需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比较了小型农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之间需求的差异,并对不同地区的技术外包服务供给现状进行考察。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如下。

 

2.1小型农户

 

2.1.1

 

江宁区。江宁区的农户规模和作物种植种类各有不同,种植规模较小的农户多种植蔬菜,用于满足自身需求或小型自主售卖。由于蔬菜种植机械化要求不高,且作物面积小,一般不存在技术外包需求。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多种植水稻,由于购买大型机械的成本较高,其外包需求多为收割环节。

 

2.1.2

 

六合区。通过调研发现,六合区的土地大面积被政府征收,每位农户自家拥有的农用地仅667m2,种植的蔬菜、作物也都用于自身食物供给,属于自给自足。还有部分农户则是将大面积土地承包给外来承包商,再由承包商雇佣他们进行种植。就服务供给来看,当地的六合区龙池街道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会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外包服务方面的信息,促进了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的完善与发展。对于有外包需求的农户,该服务中心负责为其联系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供给主体,起到了桥梁作用。

 

2.1.3

 

来安县水口镇。由于水口镇是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镇、滁州市经济强镇,为了确保经济的发展,水口镇更加注重工业的发展,单纯依靠农业谋生的村民大幅度减少。目前当地的土地流转率达75%左右,传统农户用于种植的土地面积较少,多种植小面积的蔬菜、粮食用于自给自足,靠自己积累的种植经验完全可以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成本方面考虑,除部分收割环节的外包外,没有其他外包需求。而当地除了政府部门提供统一买种、技术员上门指导等服务外,其他的技术外包服务供给很少,且信息不畅通,农户对外包服务缺乏了解。

 

2.2专业大户

 

2.2.1

 

水口镇有机蔬菜种植专业大户。

 

安徽省来安县水口镇位于南京经济“1小时都市圈”的核心层,是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镇、滁州市经济强镇。水口镇的土地流转率大幅度提高,使得专业大户的数量和规模明显增加,较为典型的是一位从事有机蔬菜种植的专业大户。他的种植基地规模共约26.67hm2,有机蔬菜种植面积约5.33hm2,目前已进入成熟阶段,其他土地计划种植果树和粮食作物。

 

据介绍,目前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的经营模式是自产自销,政府进行适当的补贴,各个生产环节都是自己雇佣劳动力完成的,没有任何环节进行了技术外包。在进一步了解中,我们发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生产有机蔬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各个环节大多都靠人力劳动完成,对机械的利用较少;另一方面,有机蔬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这就需要良好的栽培管理。该蔬菜基地雇佣了大量的当地农民进行生产,不但解决了生产环节的人力问题,而且本地农民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都非常熟悉,在各环节进行生产时也更加熟练有序。同时,还专门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对蔬菜种植和生产中的技术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时时掌握和了解蔬菜各阶段的生长情况,并做好病虫害的监控和防治工作。基于以上两点,尽管成本较高,但人力带来的优势是技术外包服务无法比拟的,因此蔬菜基地的负责人更倾向于雇佣劳动力完成生产。但由于其经营规模将会随着果树和粮食的种植逐渐扩大,从长远来看,这种自产自销的模式使蔬菜基地的固定成本过高,无法保障收益的稳定,不利于该大棚的持续经营。因此,负责人表示在以后会在播种、收割等阶段尝试技术外包服务。

 

2.2.2

 

江宁区横溪街道云台村西瓜种植大户。

 

横溪镇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西南部,是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横溪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西瓜种植业,涌现出大一批西瓜种植大户,全镇西甜瓜种植面积达1067hm2。

 

据专业大户介绍,最早进行西瓜种植时,其规模仅为1.27hm2,在种植技术、生产方式等方面相对落后,在灌溉、病虫害防治等许多生产环节及各方面都需要技术指导。由于对技术外包服务不了解,他主要通过向经验丰富的种植户取经、参加政府组织的技术培训等方式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农业技术外包服务的推广,专业大户加入了南京绿桥瓜果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将横溪镇的西瓜种植大户集结起来,由专门人员负责联络科研单位,对专业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并提供从买种到种植再到销售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外包服务,解决了专业大户在种植中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标准化、清洁化、高效化生产。同时,专业合作社还引进优良西瓜品种,对新技术进行推广,有效提升了横溪西瓜的品质。依托南京绿桥瓜果菜专业合作社,分散了专业大户的种植风险,使其放心种植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合作社提供的技术外包服务也解决了西瓜生产环节中的技术问题。现在,该专业大户的西瓜种植面积已达6.67hm2,年纯收入达到40万元以上,他自己也成为了横溪有名的“西瓜种植大户”。

 

2.3家庭农场

 

2.3.1

 

来安县国宾家庭农场。来安县国宾家庭农场位于安徽省来安县水口镇,占地约133.33hm2,以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为主。

 

据介绍,国宾家庭农场生产的粮食种植面积大,在播种、收割等环节需要依赖多台大型机械进行操作,而购买大型机械的成本较高,因此该家庭农场将机械操作的环节进行技术外包。另外,由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进行病虫害监查防疫单纯依靠雇佣人力难以完成,因此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具有外包需求。

 

该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是与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由涉农企业向家庭农场提供“四代一管”服务,主要包括代育秧、代耕种、代收割、代收购和植保管理五项服务,从而解决了农场生产过程中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农场的生产效率。对于其他生产环节,家庭农场主要依靠农场雇佣劳动力完成。政府除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外,还定期指派专家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并协调供销农资公司,采取服务优化、价格优惠、付款延迟等措施,帮助家庭农场解决购买生产资料时存在的资金周转困难、市场信息失灵等问题。

 

2.3.2

 

江宁区湖熟镇祥鹏家庭农场。江宁区湖熟镇祥鹏家庭农场规模为100hm2左右,种植的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和油菜。该农场实现了很高水平的机械化,除了水稻插秧是人工操作外,农作物的收割、种植、运输等都是机械化操作。

 

农场主介绍说,祥鹏家庭农场的经营主要是依靠自己购买大型机械和雇佣劳动力,虽然在许多生产环节存在外包需求,但很少尝试,主要原因是当地提供农业技术社会化外包服务的主体较少,且信息不畅通,不知道怎么联系。对于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当地政府会定期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由农业技术员讲解播种、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操作,但由于理论性太强,在实践中难以应用,并没有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通过当地农业部门牵线搭桥,该农场与江苏省农科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结成“科技帮扶对子”,将农科院和大学提供的新品种在农场中进行种植,遇到技术问题时直接向院校的专业人士进行请教,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农场收入的增加。此外,该农场还实现了“统一购种、一体经营、统一销售”,使产销更加有保障。

 

3结论与对策

 

笔者以南京郊县地区为例,基于外包视角,探究了小型农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三种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现状,并对不同地区的技术外包服务供给现状进行考察。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由于小型农户的种植面积小,考虑到技术外包高昂的生产成本,其多选择通过自身经验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对于技术外包服务的需求很小。

 

(2)专业大户在少数人力难以完成的生产环节存在技术外包需求,但其是否选择外包会收到生产成本和种植作物类型的影响。一般来说,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专业大户对技术外包的需求较少,其人工监督成本较大;而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经营者会在作物的播种、收割等环节存在外包需求。

 

(3)就家庭农场而言,由于种植面积大,其对于技术外包服务的需求较高,主要是在作物播种、收割等机械化水平要求较高的环节和病虫害防治环节。然而,虽然不同的家庭农场的技术外包需求具有相似性,但技术外包供给的组织形式和费用等现状的不同会对其外包行为产生影响。

 

(4)不同地区技术外包服务的供给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我国技术社会化外包服务的供给主体较少、体系不完善,且费用高、服务效果差,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当然,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本研究只针对南京郊县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可能无法推广到全国层面;另一方面,由于文中涉及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数量较少,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能无法作为一般性结论。比如对于家庭农场较为发达的浙江省宁波市,其外包视角下农业社会化技术服务的供需是怎样的?在未来的研究中,将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基于上述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1)农民应提高自身的积极性,广泛参与,带动外包服务供给的发展。

 

(2)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供给主体应创新服务模式、降低服务费用,提升外包服务的效果。

 

(3)当地政府应给予外包供给主体相应的资金支持,帮助其优化自身的服务设施、减少其成本负担;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有能力的组织发展技术外包服务,增加供给主体。同时,应起到桥梁作用,完善相关机制,保证农业技术外包服务的信息畅通。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篇3

随着我国对中药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草药种植已被各界关注,而现代中药的兴起无疑给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带来新的发展,目前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种植中药材,大力支持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近几年来,各地抓住退耕还林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加大中药材生产布局调整的力度。[1]作为中药材主产区的山东省相继出台了大力支持中草药种植的政策,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中草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重点,逐步形成了一批大的中药材优势和特色产区。

1山东省中草药种植现状

1.1山东省中草药资源和品种现状

山东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波状丘陵区、鲁西北平原区;水系发达,气候温和,降水量集中,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优越的地理环境,使之成为我国中草药资源大省之一。省内中药资源丰富,有天然药材资源1470种,占全国中药资源种类的10%以上,其中植物类药材达1299种。大量收购的中药材390多种,地产药材200多种。许多中药品种在国内享有盛誉甚至闻名于世界,有的品种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我国的“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就记载了山东产金银花、北沙参、丹参、瓜蒌等地道药材,其种植和加工历史也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5年以后,山东省中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成为拉动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省内中药材种植面积由20世纪初的30万亩左右,发展到目前的18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10%,产值近90亿元。全省中药材种植品种70余个,其中实现规模化种植的20多个,金银花、丹参、桔梗、黄芩、西洋参、丹皮、徐长卿、栝楼、山楂、银杏叶等主要道地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1.2中草药种植生产区域和规模情况

中药材种植栽培已成为促进山东农业发展的优质项目,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前景广阔。种植区域由上世纪末的沂蒙山区、胶东半岛的文登、鲁西南的菏泽为主的传统产区,扩展至全省各市。省内除聊城、德州、滨州未有中草药基地外,其他14个地市均有不同规模种植,并逐步形成临-日-潍-淄、济-泰-莱、威-烟-青、菏-济、东营5个大的中草药种植分布区域。其中临-日-潍-淄药材种植面积最大,约占全省面积的90%,区内群山连绵、丘陵纵横,盛产金银花、山楂、丹参、黄芪、桔梗、徐长卿等优势特色药材品种;另外,文登西洋参、菏泽丹皮、平邑金银花、郯城银杏叶、莒县黄芩等品种,当地的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省同品种种植面积的95%、85%、75%、70%、60%。山东省产区的金银花、丹参、桔梗、西洋参等中药材年交易量分别占全国同期同品种交易量的60%、50%、50%、30%以上。[2]

《山东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确定重点建设鲁中南山区、胶东半岛、鲁西南、黄河三角洲、微山湖与东平湖五大中药材生产区,重点培育金银花、丹参、桔梗、黄芪等中药材优良品种20个以上。

“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正在成为省内中草药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省内现有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200余家,中药材销售专业合作社(公司)约300家;现有以中药材种植、提取、销售为主业的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0多家。建立万亩以上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10处以上,通过中药材Gap(良好农业规范)现场认证的有6处。

2中草药种植产业化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2.1中草药种植技术人才缺乏,缺少专门技术指导,生产科技含量较低

中草药种植只要有土地和人力就可以种植,但中草药种植有特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管理规范,只有规范的生产,才能得到质量稳定、均一可控的药材。而我省不少中草药主产区缺少中草药种植技术人才,缺少对种植户的技术指导,药农在田间管理上比较粗放,使用化肥、农药没有标准,造成中草药出现农残、药残、重金属超标,与Gap技术规范存在不小差距。

目前由于普通药农缺乏科学的种植知识和技能,省内优势中药材已出现较为严重的品种退化、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致使出口的药材被外商退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缺乏指导农民种植药材的科技人才、市场缺乏熟悉中药材鉴定的高层次人员,致使中药材的优劣真伪难辨,从而使原本得天独厚的资源不能体现出其优势,也就无法转化为财富,因而严重制约着中药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指导农民科学规范地种植和鉴别中药材的高层次人才奇缺,以致中药材产品质量不稳定、产业开发滞后,产业效益较低。[3]

2.2中草药种植产业信息不对称、缺乏统筹规划

市场宏观调控不足,产供销信息不畅。全省尚未建立规范统一的中药材市场供求信息平台,药农的种植、销售等存在很大盲目性。药材属于特殊农产品,主要应用在医学领域,不像水果蔬菜是生活必须品,药农对外界市场信息不够了解,种植中药材主要受药材行情利好影响,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少有人会对药材未来的走势考虑。常言道“药少了是宝,多了是草”,药贱伤农、血本无归的情况时有发生。

企业不了解最新科研成果,中草药的种植方法相对滞后,导致中成药的科技含量过低,中草药种植企业在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资源的拥有量严重不足,创新能力提升较慢,而科研机构偏重基础研究,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低。新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规范、可靠的科学数据,从原材料到成品缺少可控的质量标准,在中草药的作用机制、物质基础、应用理论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全面利用现代化农业的手段实现技术创新。

2.3中草药种植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条较短

中草药种植产业链按龙头企业和参与者不同,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企业+基地+农户)、中介组织带动(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带动型(生产者与市场经营者通过合同构成稳定的购销关系)以及其他类型。目前省内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少龙头企业带动,对当地农村经济和药农增收的引导、带动作用小,还未真正形成中草药种植产业特色;且龙头企业本身发展处于摸索阶段,也存在管理水平低、产品成本高、创新能力弱、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问题;中草药种植模式仍保留着分散、粗放的小农经济模式,多以农户和小型种植企业为主,受限于其获得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或错误性,决策结果不能达到最优,使其对市场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较低。

大部分药材产业链较短,产业链一般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部分,只有当中游和下游通畅时,上游之水才能顺流而下。而省内的中药行业主要以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售,精深加工程度较低,对中草药的需求有限,企业竞争力不强,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不足20家,还未产生强大的经济拉动力。

3产业化发展措施

3.1健全产业链建设,推动中药材的深加工与综合开发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产业大拉动,在推进上游产业的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中、下游产业发展。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是重点,推动中药材的深加工与综合开发是关键。继续推行“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推进中药生产和中药材加工企业在中药材产区建设稳定、可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促进道地和优势中药材向最佳种植区域集中。

中药材加工企业应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改进加工工艺,提高收率,提高药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并在规范化生产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传统产品外,以金银花、丹参、桔梗、牡丹、栝楼、北沙参、西洋参等药材为重点,积极开展功能饮料为主的饮料、茶叶、功能性食品等延伸性产品研发;探索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综合利用途径,加强中药材在中兽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化妆品等方面开发利用,将中草药制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创造更大的价值,培育几家过亿元的中药材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3.2大力推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实施品牌培育战略

中药材的种植是中药药品研制、生产、开发和应用整个过程的源头,只有首先抓住源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药质量和中药标准化以及中药现代化问题,因此,中草药的规范化种植对于推动我国中医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自2003年开始建设中药材Gap基地已来,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在较短的时间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药材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要想取得中药现代化建设的突破性进展,就必须大力推行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这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基础保障。只有规范化种植才能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均一,因此,中药材种植中要树立品牌意识,突出规范化种植药材的质量优势,让消费者认识到品牌中药材的重要性,即“好药材才能制造好中药”。此外,应立足道地及优势中药材资源,建立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基地,发挥道地药材在临床上特有的疗效,以便增强中药材的品牌效益,提高中药材价格竞争优势,使患者和基地利益最大化。

3.3推进中药材市场体系建设,健全产业发展体系

立足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的功能定位,加强中药材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市场的信息、包装、仓储、冷藏、运输等功能,提高辐射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采用专业培训、科技下乡等方法,培养一支用用现代科技知识管理的产业发展主力军。加强中草药种植宣传,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到中草药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完善“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发挥种植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推动中草药种植产业稳定发展。提升中药材产业在农业公共服务中的地位,强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生产企业与广大药农的紧密合作关系,增加中草药产业化的科技投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4,5]

4结论

随着中医的不断普及,中草药种植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规范种植中草药是对于中草药种植产业的最基本要求。良好的基地环境,有效的基地运行模式、质量溯源的安全意识,不断建全的中药材的产业链、战略品牌的培育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中草药种植业的成功大厦,基本达到了中草药种植产业的要求,同时也在某些方面提示着中草药种植业应该关注的重点。因此通过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中草药种植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寻求有效措施,把握其发展脉搏,进而保障中草药种植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成明,靳光乾,付建国,等.对中药材产业现状和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中医药发展论坛,2004,8(8):659-663.

[2]王志芬,刘喜民.山东中药材种植的现状及其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09(11):5-6.

[3]李祺,刘盈.我国中药产业链问题与成因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0,8(35):2214-2217.

[4]刘树震,赵红艳,刘孟建,等.济南市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探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4):123-125.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篇4

关键词:怒江州兰坪县;农技推广工作;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432130

怒江州兰坪县是集民族、山区、边疆的部级贫困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依然有12万左右的人年收入低于1200元,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农业产生在兰坪县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通过实现农技创新推广和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经济,对于提高县区人民经济收入和推动全县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针对怒江州兰坪县农技推广工作创新和发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怒江州兰坪县农技推广机构的现状分析

目前,怒江州兰坪县农业与科技技术局,总共设置9个工作机构,现有干部职工为230人,其中,从事畜牧、兽医的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为80人,比例为35%,从事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人数为150人,占比为65%,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总共210人,总共设置了8各农业综合服务站。但是,兰坪县全县20.8万人,依然有55%左右的人年均收入小于1200元,还有4.7万左右属于深度贫苦人口,现阶段的农技推广工作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农技推广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以此加快兰坪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由此可见,农技推广创新和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2怒江州兰坪县农技推广工作创新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分析

2.1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兰坪县应该根据县域特点,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重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采用集成高产配套栽植技术,并推广种植优良品种,充分的挖掘县域农业特色品种的生产潜力,不断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节本增效的目标。通过创建典型的示范基地,能够充分的发挥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以点带面的作用,种植和推广以小麦、大麦、王米为主,高山杂粮荞麦、燕麦、青稞为辅,引进高产、高品质的种苗,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同时,还应该创建新技术示范试验基地,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培训,保证所有的种植户都能够掌握相应的技术。以小麦种植为例,小麦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兰坪县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在全县粮食种植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小麦高产、稳产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施足底肥,为了保证小麦前期早发,中期稳定生长,后期不出现早衰的显现,在种植之前必须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并适当的施加氮、磷、钾肥;整地管理,通过整地,能够为小麦的萌芽、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整地管理应该做到“平、实、透、细、净”;精选良种,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应该选择耐贫瘠、耐寒、高产、稳产的品种,并且在播种之间进行催芽处理;合理密植,苗木的单位种植面积会影响麦苗的壮弱,根据兰坪县的实际状况,对于高产、稳产的地块,应该选择弱春性、分蘖能力强的品种,每667m2种植基本苗20万株,单产量高达450kg/667m2左右;田间管理,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早浇出苗水、追肥管理、除草管理、病虫害管理。

2.2田间桔杆处理技术推广和应用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并且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众多的用途。但是,长期以来秸秆的用途并不被农民群众重视,大部分秸秆被焚烧,造成浪费。田间秸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2种,利用秸秆回收机,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切割、切碎,既可以直接还田,还可以当做畜牧业的饲料;利用微生物腐熟剂,对小麦、水稻、玉米、燕麦、青稞等秸秆进行处理,同时还能够对畜禽粪便、垃圾等进行处理,这样既能够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又能够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3创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方式

当地政府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并创建“专家-技术指导-农户”三位一体的模式,充分的发挥政府主导、农技专家指导的作用,狠抓技术培训,加快农技推广进程,快速的提农民收入。创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推广方式,充分的发挥当地所有农户,创建各种农技合作社,逐渐的形成农技推广人员带动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推广模式,实现共同发展。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怒江州兰坪县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农技推广机构人数不足、服务机构数量不足,农技推广和服务工作力度不足。因此,应该根据兰坪县的实际状况,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创新农技推广工作,以示范式、科技式、带动式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带动兰坪县农业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带动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密建花.浅谈兰坪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4):125-126.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篇5

关键词:湖南;马铃薯业;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2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169-02

一、湖南马铃薯业发展现状

1.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分布现状。中国是农业大国,湖南是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鲜薯是湖南省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产业成为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作用的战略性产业。其播种面积(如图1所示),播种面积最少的是岳麓区和石峰区,仅0.01千公顷。播种面积最大的是永顺县为10.84千公顷,播种面积较大的县区主要分布在湘西的永顺县、龙山县、桑植县、石门县、资阳区、永兴县、宁乡县,播种面积在3.6千公顷以上。

2.马铃薯的单产水平现状。随着湖南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单位播面的平均产量呈现明显增加(如图2所示):

据2008年统计单产水平最低的是鹤城区,仅740公斤/亩,单产水平最高的是荷塘区,为2230公斤/亩,是最低水平麻阳县的3倍。单产较高的县区主要分布在湘东和湘南,如醴陵县、茶陵县和衡南县等,其中有6个县级区,如岳麓区、开福区、荷塘区等。

3.马铃薯的种质资源现状。湖南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根据马铃薯用途可分两大类,一类是鲜食型品种,二类是加工型品种。湖南省鲜食型品种主要有东农303,饲料用品种主要为怀化农科所研究的怀薯1-6号,主要分布在怀化及湘西山区,鄂薯1、3、5号主要分布在湘西的龙山、永顺一带。在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马铃薯产品种质资源也不断创新。

4.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现状。湖南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但马铃薯加工业水平低。目前,大部分的马铃薯是作为蔬菜鲜食,马铃薯加工的产品主要为淀粉等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效益较低。比较有规模的企业有益阳亚太薯业有限公司、常德市原大马铃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益阳市资阳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这些企业主要从事马铃薯繁种、生产、加工、出口业务。

二、湖南马铃薯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种薯繁育推广体系不健全。湖南是马铃薯种植大县,但其繁育推广缺乏专门的育种组织和育种专业技术人员,新品种主要依靠科研院所引进,马铃薯种植品种体系呈现混乱的局面。尽管湖南有众多的科研院所进行种薯繁育研究,优良品种很多,但是推广力度不强,推广体系不健全,制约了马铃薯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湖南省缺乏“育、繁、推、供”为一体的规范有序的供种体系,导致农民在种植过程中自发引种,购种后绝大部分农户仍按传统模式种植,没有按照一个品种一个基地,一个种植标准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导致马铃薯品种混杂,科研院所的良种难以推广,这种局面一方面制约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农户的种植效益。

2.马铃薯品种结构不合理。湖南省目前种植的马铃薯主要是鲜食型品种,作蔬菜和饲料用,而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种植的比重偏少,这些鲜食型马铃薯品种不适合进行加工,只能以鲜薯在市场上销售,上市集中,价格低,卖难问题突出,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3.收获期遇高温多雨,产品不耐贮运。湖南省冬作马铃薯结薯期和收获期大多在4―5月份,此期雨水多,收获不便,即使收获马铃薯的含水量也高,再加上收获后的产品贮存环境湿度大,气温高,极不耐贮存,产品必须在短期内集中上市销售完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马铃薯生产的风险。

4.小型农户种植为主,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少。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农户马铃薯种植面积可达100亩以上,极少数小型个体农场种植面积可达500亩以上,达到一定的规模,可以进行集约化种植,机械化程度较高,至少在播种和收获过程中使用各种机械。而湖南大部分农户种植马铃薯面积均在1亩以下,且以丘陵、山区为主,这种地域种植面积小、地块小、坡度大,很难使用各种类型的机械,导致生产规模小,以人力或畜力生产为主,很少使用机械。

5.流通渠道不通畅。湖南马铃薯交易的流通主体是农户、农产品批发商和零售商以及农业企业。由于相关的农业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因此,马铃薯交易基本上是农贸市场终端销售为主,连锁店和超市的销售只占较低的份额,农户和零售终端规模小,中间流通环节纷杂,造成流通不畅,效率低下,这种流通模式进一步限制了马铃薯的流通,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三、促进湖南马铃薯业发展的对策

1.建立一体化的种薯供应体系。借鉴内蒙古提出的铃田模式,根据湖南省马铃薯种植农户的特点,湖南可以借助已经建立的马铃薯科研院所,如湖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马铃薯脱毒快繁中心、龙山县马铃薯科学研究所,以及地方龙头企业如益阳亚太薯业有限公司、常德市原大马铃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益阳市资阳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等部门牵头,采取统一供应种薯,统一管理田间,统一收购产品的方法,进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形成市场牵动研究所、龙头企业,再带动基地生产,基地联合千万农户的生产形式,即由农户投资100元左右,生产原原种,在此基础上再留种种植,建立一体化的种薯供应体系,以此控制种薯成本,解决种薯退化的问题。

2.壮大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马铃薯的深加工。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政府应坚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大力培植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参加省、地、县的各种培训、洽谈、研讨以及参观考察等活动,提高企业素质、开拓发展思路。龙头企业也应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促进马铃薯的深加工,同时实施多元化战略、品牌战略,开拓国外市场。

3.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马铃薯产业集群。根据湖南马铃薯的种植地区分布特点,在播种面积较大的县区如湘西的永顺县、龙山县、桑植县、石门县、资阳区、永兴县、宁乡县等地区积极发展马铃薯加工业,鼓励龙头企业在这些地区建立规模性、集约型生产和加工基地,培养和扶持建立马铃薯行业协会,为政府、企业、农户搭建沟通的桥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4.建立电子商务流通渠道。电子商务是农产品流通的新渠道,是农产品流通的新动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有效的缩短马铃薯交易环节过长的问题,提高组织化程度。据统计,截至2009年,中国境内注册的网站总数达323万,在2008年涉农网站已达17822个,这些网站囊括了农、林、牧、副、渔的各个方面,其中湖南省有25个县、市级农业网站,依托这些平台构建马铃薯电子商务交易网络,把农产品生产者、供应商、经销商、零售终端、生产企业、消费者连接起来,实现线上线下的统一,虚拟和实体的统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篇6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学性状;番茄

生物技术是近代生物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生物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在医药方面体现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近年来随着各种转基因技术的创立和改进,基因的转移以及转基因植物的再生,已不再是植物改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限制因素,而基因转入宿主后的有效表达及其遗传稳定性等问题,则成为转基因植物实用化中的关键问题[2]。

本课题组前期培育了携带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pac粘附相关肽段基因pacp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基因ctxB的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动物免疫实验已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3],进行了外源基因漂移检测、外源目的基因拷贝数检测[4,5],并初步证实本课题组培育的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是安全无毒的[6,7]。本试验对转基因番茄植株的农艺性状变化进行了研究,为实现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的种植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含目的基因pacp-ctxB片段的转基因番茄种子(本课题组前期培育),非转基因番茄种子(山西豪丰种苗有限公司)。

1.2种植地点田间种植转基因番茄和对照番茄二个品系,地点为贵州省遵义市河溪村红田组。转基因番茄与非转基因对照组番茄各种植40株,均以8行-5列种植,沿南北方向排列,植株间距均为0.7m。实验地主要风向从北向南。

1.3实验方法2010年5月10日育苗,30d后定植。定植前及定植后每周观察番茄的株高、茎粗、最大叶宽情况以及植株生长的一般状况,调查持续到番茄的果实成熟期。各指标观测3次后取平均值。株高和最大叶宽用卷尺测定,番茄植株茎粗用游标卡尺测定。

1.4数据分析试验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以x±s表示,α=0.05,p

2结果

2.1番茄植株的培育,见图1。

2.2番茄植株的一般生长情况2株转基因番茄和2株对照番茄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最终死亡,经分析是出现虫害现象,与外源基因无关。其他番茄植株生长状态良好,植株粗壮,叶片深绿。

2.3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最大叶宽情况定植前及定植后不同时间点株高、茎粗、最大叶宽比较结果见表1,转基因番茄与非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株高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转基因植株实现外源蛋白有效表达和维持稳定遗传与载体的选择、外植体、转化方法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外源蛋白的有效表达、遗传稳定性及安全性等问题是影响转基因植物应用前景的重要因素,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显示出利用转基因植物表达异源蛋白生产疫苗的巨大潜力。

本文从转基因番茄植物农艺性状的变异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株高和最大叶宽与非转基因植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植株的茎粗在30d、37d、4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51d之后各时间点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总体来说转基因番茄植株生长速度较慢。但从现阶段国内外学者研究来看,转基因植物农艺性状的变化方向和程度并不确定[8,9],在同一物种转入不同的外源基因甚至同一物种转入相同的外源基因后农艺性状的变化也不相同,这些现象的原因尚未明确,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文范.应从战略高度重视、支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J].未来与发展,2006,(3):2.

[2]岁洪发,罗国才.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及其潜在生物安全性分析[J].中国农业通报,2005,21(11):53-56.

[3]田源,刘建国,白国辉,等.表达嵌合体蛋白paca/CtB的转基因番茄口服免疫大白兔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3.29(3):201-204.

[4]白国辉,刘建国,田源,等.防龋用转基因番茄生态安全性的评价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1,21(5):245-249.

[5]白国辉,刘建国,田源,等.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中外源目的基因拷贝数的检测[J].上海口腔医学,2013:22(6):613-617.

[6]白国辉,刘建国,田源,等.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4):146-149.

[7]田源,刘建国,白国辉,等.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致突变和生殖毒性试验的研究[J].环境与健康,2011,28(5):393-396.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篇7

关键词:水稻种植;机械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233053

1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

2000年以来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不断增长,目前机械化种植面积已经占到了水稻种植面积的40%左右[1],并且北方的机械化种植水平较高。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很多年轻人更是已经选择告别农村,在城市里扎根,这使得农村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因此在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是发展的必然选择,只不过由于我国农业的特殊条件,机械化进程也受到了很多的阻碍。

2水稻种植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复杂的地形地貌影响机械化推广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在平原地区土地平整,大型机械很容易就能够进入田间,机械化种植难度较小。但是我国山地、丘陵区域广大,交通不是十分便利,大型机械很难进入田间,而且在山区耕地并不集中,各家各户的耕地面积小而散,不能像平原地区一样连成一片,即使将大型机械运输到田间也很难开展工作。

2.2农民对机械化种植缺乏认识,专i人员短缺

目前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普遍的文化程度不高,对现代化的机械缺乏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多年来在耕作过程中采用传统的育秧方法,造成他们对机械化种植缺乏兴趣。同时由于农村缺少青壮年劳动力,使得机械化种植的操作人员也很缺乏,而且这些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也不高,并且因为文化水平等问题,培训的效果很不理想,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业务能力,造成农村水稻的机械化种植遭遇困难。

2.3经济发展水平限制

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缺少农机,农民负担不起购买农机的昂贵费用,地方政府也没有财力进行大规模的补贴,同时流动性的机械化种植也还不够成熟,这成为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一个障碍。

3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对策

3.1优化种植模式,合理土地流转

目前我国的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地理环境也有差异,所以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农机类型等进行选择,在高速插秧机、手扶式插秧机以及步行式插秧机等机械中选择适宜的机型,同时对种植模式进行优化,选取最适宜本地区的种植方式,因地制宜的发展我国水稻种植的机械化。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以及分片经营不适合大机械化种植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水稻种植的机械化,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将小片的土地集中起来,由种田大户或者公司来进行管理。这种方式使得小片不适宜机械化种植的区域可以连接起来,为机械化种植提供便利,同时由于机械化种植弥补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因此在合适区域政府可以合理鼓励和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来实现机械化生产。

3.2提高农民认识,加强农机培训

为了解决农民对于机械化认识不足和专业人员短缺等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宣传和推广,对当地农民进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教育,让农民充分认识到水稻机械化种植带来的好处。其形式可以采用主题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也可以采用专业人员下地演示的方法,提高农民对机械化种植的认识。同时要加大对于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有充足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操作,让农民不仅想用而且会用现代化的种植机械。

3.3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农机技术

机械化种植对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经济投入,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帮助。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农机技术,农机价格昂贵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国产机械稳定性不足,而进口设备价格高昂,因此政府应该鼓励国产农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其竞争力。

4结论

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水稻的机械化种植已经成为了必然选择,但是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因地制宜的制定当地水稻的种植模式,利用土地流转、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加大扶持力度和发展农机技术等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水稻种植的机械化进程。

参考文献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篇8

关键词:种植户;农产品安全生产;意愿与行为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1032042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农药使用国之一,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上,投入的化肥施用量约占世界的30%。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对水污染造成很大影响。农产品安全生产是中国政府治理农业污染的政策举措,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主体是种植户。因此,关注种植户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愿及行为特别重要。除此之外,最新期刊显示,我国农产品质量存在着令人无法忽视的安全隐患,农产品安全问题使全国上下高度敏感,也加深了整个社会对经营者及管理方式的信任危机,农产品安全种植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将通过对山西省运城市种植户参与农产品安全治理意愿及选择行为的调查分析,了解该地区种植户参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愿及选择行为,找出影响当地种植户参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愿及选择行为的因素。借助实地访谈获得有效样本资料,应用统计软件检验访谈结果的质量与效度,分析不同因素对种植户参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愿及选择行为是否有相同影响的问题。在理清不同因素对种植户参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愿及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后,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种植户参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愿及选择行为的策略。

1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现状

1.1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背景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体现在对食物的要求上,特别是对农产品的要求上,从物质匮乏时期单纯对数量的要求逐渐转向了如今质量的要求。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从田间到餐桌多环节的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农产品安全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生产环节是农产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最为重要的关口,如果在生产环节的产品安全无法保障,后面的环节中农产品安全保障也无从谈起。作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第一当事人种植户对农产品的生产安全负有重要的责任,因此,众多农产品生产安全的研究都直接或间接围绕着种植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展开。

1.2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农产品安全生产

农产品安全生产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者所采取的一切农事操作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国家或相关行业标准,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生产者的安全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1.2.2种植户

种植户作为农村社会结构中最基层的构成单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以经营农业生产获取经济收益的以家庭为主要构成形式的基本生产单位。本文的种植户是指分散生产的种植户、大规模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户以及参与农业合作社的种植户。

1.2.3种植户意愿与种植户行为

1.2.3.1种植户种植意愿

本文中的种植户意愿特指种植户种植安全农产品的意愿,具体指种植户在种植农产品过程中,基于对自身的资源禀赋、安全农产品的相关认知、对农产品安全种植的相关政策及种植技术与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后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意识。种植户的种植意愿是种植户实际种植行为选择的先导因素,直接影响着种植户的种植行为。

1.2.3.2种植户种植行为

种植户种植行为是指种植户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面对外部经济信号做出的反应。本文中的种植户种植行为指种植户基于农产品种植经济利益分析而做出的农产品种植的举措。

1.3种植户参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现状

最新期刊显示,在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普遍存在。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现实威胁主要来自农业生产者不规范的农药施用行为而导致的农药残留。种植户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拥有农药施用的决策权,引导农户理性安全施药是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手段并未能从根本上遏制农产品安全风险,一些学者提出将农药施用知识和施用技能培训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结合起来,通过农药施用知识和技能培训来影响农户农药施用行为,以改变农户传统的施药习惯和方式。有研究表明,接受过农药施用知识和施用技术培训的种植户更倾向于采用有利于农产品安全的农业生产方式。因种植户个体特征、种植经验以及了解资料程度不同,从而影响着种植户参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愿与行为分析。

2山西省运城市种植户参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现状及访谈

2.1山西省运城市种植户参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现状

运城市作为山西省最大的农产品产销基地,辖1区2市10县,国土面积1.4万km2,总人口519.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0.6万人,农户总数112.9万户,耕地保有量54.7万hm2。有6个国家商品粮基地县,8个国家西北黄土高原区肉鸡生产加工基地。全市粮食总产量占全省25%以上。近两年来,该市通过坚持不懈的市场整治,禁用高毒农药在市场上基本杜绝;通过标准化技术推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总数和面积增加;通过宣传,使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为保证农产品安全做了很多努力,且效果较为可观。但并没有从种植户角度去提高农产品生产安全,忽视了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主体。

2.2调查对象

山西省运城市30~50岁的种植户。

2.3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用访谈的形式,走访种植户较多的地区,根据自行设计的访谈问题现场逐项向种植户询问,记录答案。共访谈121位种植户,回收率为100%。访谈内容包括种植户的性别、学历、职业、对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是否有意愿参加农产品安全生产及愿意采取的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行为等,题型包括选择和填空两部分。

3山西省运城市种植户参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基本信息

共访问种植户共计121人,分布见表1。其中,59人为男性,占比48.76%;62人为女性,占比为51.24%。65人学历为小学及以下,占比为53.72%;45人学历为初中,占比为37.2%;10人学历为高中,占比为8.25%;1人学历为专科及以上,占比为0.83%。37人职业为农民,占比为30.58%;10人职业为教师,占比为8.26%;17人职业为工人,占比为14.04%;9人职业为个体商户,占比为7.44%;医务人员人数为0;其他职业有48人,占比为39.67%。39人月收入为2000元以下,占比为32.23%;39人月收入为2000~4000元,占比为32.23%;26人月收入为4000~6000元,占比为21.49%;11人月收入为6000~10000元,占比为9.09%;6人月收入为10000元以上,占比为4.96%。

3.2种植户对农药化肥的使用方式不当

通过访谈,可以看出:目前,种植户在购买农药化肥时,29人选择只要效果好,价格合理,不管是否安全的农药化肥,占访谈人数的23.97%;64人选择效果好,安全,即使价格贵一点也没太大关系的农药化肥,占访谈人数的52.89%;19人选择买生物农药化肥,即使价格贵,但因为环保安全也会买,占访谈人数的15.7%;9人选择其他,占访谈人数的7.44%。当问到种植户每次如何确定农药化肥的用量时,47人选择根据说明施药,占访谈人数的38.84%;36人选择看粮食情况,不好用药量大,比较好用药量少,占访谈人数的29.75%;36人选择根据专业人士指导,占访谈人数的29.75%;2人选择看心情,随便用,占访谈人数的1.65%。

可见,在种植户参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对农药化肥的使用方法不规范,是在没有技术指导上进行的随意的使用。

3.3关注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种植户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愿较大

调查显示,有19.01%的种植户非常关注农产品安全生产,且有85.9%的种植户愿意参加农产品安全生产。关注农产品安全生产与种植户安全生产意愿之间有相关性。可见,对农产品安全生产关注度越高,种植户参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愿就越强烈。

4对于种植户参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愿及行为分析的对策

4.1提高种植户自身的文化素质与科技水平

根据访谈结果可知,高中学历及以上的种植户仅占9.08%。因此,在农产品种植中,种植户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种植知识,接受相关的技能培训,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水平,增强农产品生产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降低农产品安全生产风险。

4.2提高种植户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识

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认知越高的种植户越愿意生产安全农产品,所以提高种植户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识很有必要。政府可以通过综合利用各类媒体、印发传单等方式,宣传安全农产品的有关政策,从而增加种植户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识,让种植户了解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农产品安全生产是一项社会责任,也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4.3加大培训,加强监督,规范种植户用药行为

访谈结果显示,种植户根据专业人士知道施药的仅占29.75%。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种植户用药培训,提高种植户安全使用农药的意识和素质;实行农药的使用记录制度,作为农药施用追溯管理依据;引入先进技术,实现种植户数据化,针对性,实时化终端指导系统,指导种植户做出正确的用药决策与行为。

参考文献

[1]冯军,黄建华.农村食品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6(19):160.

[2]顾宝根.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要点[J].农民科技培训,2015(01):42-44.

[3]罗峦,周俊杰.农户安全施药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仁县600户水稻种植户的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2014(17):145-150.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篇9

[关键词]精准种植应用水稻连云港、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1-0074-01

一、引言

精准种植农业是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充分结合到农业学、地质学与生态学的发展规律与模型中,根据耕地区域的变化对农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精确定位与定量操作的一套完整的现代农业集成化技术,使农业技术措施和耕地区域变异达到精确匹配的目的,精确控制农田各个区域的种子、化肥与农药的施用量,在提升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程度,是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连云港地区运用此技术不但对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改善此地区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二、连云港水稻种植运用精准种植技术研究

1.连云港地区精准种植农田信息采集的可能性

农田土壤、水分、养分与生物时空地理分布信息采集和分析是实行精准种植农业的重要基础,同时是数据信息采集成本的最高组成部分。根据土壤营养成分的时空分布特点与农业作物生长特征,在定位条件下进行耕地区域土壤水分、土壤养分、作物产量与耕地气候等各种参数的信息采集。根据各个不同年度的土壤养分图与作物产量图的分布特点,分析进行耕地各部分基础数据信息采集的技术与方法。在实验区域内以一定面积为单位划分耕地区域,各个区域使用GpS的精准定位技术,而且根据区域单元采集土壤样本信息,测量土壤养分与土壤水分的数据参数,描绘出相应的土壤养分图,根据各个不同年度的土壤养分图与农业作物产量图的分布特点,分析进行耕地区域各种基础信息采集的技术与方法。连云港位区我国温带和亚热带地带,光线充足,气候温和,而且位于沿海地带,非常适合水稻精准技术的应用。同时连云港地区的优势农作物就是水稻,单产和总产在江苏省都是很突出的,农民也有种植水稻的悠久习惯。东南沿海地带的工业化程度高,科技相对发达,如果此技术能推广,由于工业化的支持,很容易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所以我们说,在连云港地区推行水稻精种植技术的条件是成熟的。

2.水稻精准种植信息处理在连云港地区应用

首先建立连云港地区耕地基本信息、气象状况、社会经济条件与生产状况等各种相关地理信息系统,为实行地理资源分布状况分析、确认实际生产目标、设置持续性地稳定生产制度与年度规划提供科学根据。把全球定位系统和连云港地区的具体地貌结合,构建土壤水分、养分、病虫草危害、农业作物生长态势、把数据信息转换成为直观形式的各种信息图表,使农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精确地关注耕地区域的动态数据信息,同时为农业作物的生产管理策略提供实时有效的精确信。在突破技术瓶颈的时候,我们要充份的利用到连云港地区的高校群,可以和农业方面的专家合作,实现多学科的技术知识。在水稻精准种植信息的处理方面,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农业专家共同打造一个成熟的机制。

3.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应用对连云港的环境影响。

对于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初期评价分析表明,进行精准种植农业能够充分地确保农业资源的有效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程度,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完善资源状况,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实施精准农业集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讯和网络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可以明显提升农业产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精准种植技术的农业经济效益是长期阶段的综合效益,在短时期以内精准种植农业技术实施的耕地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其长期阶段的经济效益可以直接体现在耕地区域的空间分布状况,合理使用相应的农药化肥,不断改善耕地区域的环境条件。信息化的农业是未来阶段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科学技术是达到农业现代化的必备方法,然而我国的信息化农业产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实施精准种植农业技术具有良好形式的市场发展前景,通过精准有效的农业技术和仪器设备,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能够促进智能化农业机械、农业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有关产业的实质发展。传统农业的效益有限,需要大量的耕地,这和连云港地区的当前情况不符。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连云港地区的可用耕地越来越少,而有限的耕地再不适合粗糙的传统种植方法,采用水稻精准种技术可以提高有限的耕地利用率。同时,传统的种植方法需要大量的化肥才能提高产量,使连云港地区的水质和土壤受到极大的污染,采用新的种植方法能极大的提高连云港地区的生态环境。

三、结束语

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属于应用性技术成果方面的产出环节,但是这种技术真正的在连云港地区甚至全国进行推广,形成规模化经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它还需要我们的技术在应用中不断的进行改进,等完全成熟后,还要对广大的农民进行一个技术推广,让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真正的在连云港甚至全国推广,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这项技术会带来更好的水稻种植前景。

参考文献

[1]徐春霞,姜华,张海.低温条件下的水稻种植技术要点[J].民营科技,2011(09).

农业种植行业现状篇10

关键词:农业示范园;植物造景;研究

1研究区概况

现代农业示范园是在划定的自然区域内,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活动和休闲游憩为主要功能,集农业生产、观光休闲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园区。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示范园发展迅猛,市场需求大增,具有科学内涵和田园文化气息的农业示范园深受城市居民的喜爱。

海峡现代农业示范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新店,核心区面积约21000m2,其中园林绿化面积约11000m2,绿化率高达52%。示范园核心区以5000m2的全玻璃的智能温室为主体,展示各种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和全省监控站,配套建成了景观水池景亭、休闲广场及游步道系统等园林硬质景观。园区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地形高差在1.50m左右。土壤为稻田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为示范园的植物景观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设计理念

2.1指导思想

近年来,休闲农业发展迅猛,人们越来越关注集科学生产、游憩与科普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因此,农业示范园的植物景观设计遵循科学性、艺术性、功能性的原则,以植物造景为主,以场地特性和田园文化为出发点,科学规划和建设植物景观,力求建成一个集农业生产展示、科普教育、休闲观赏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景观。

2.2设计原则

2.2.1生态优先的原则。以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等科学原理来指导农业示范园的植物造景,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种部分外来珍贵植物,构建多种结构合理的植物群落景观,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应。

2.2.2功能完善的原则。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农业示范园的植物景观功能应具有多样性。其不仅要有固碳释氧、防风降尘等改善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形成结构合理的植物群落,具有优良的园林观赏效果,并能满足人们游玩、参与的要求,如自助采摘、植物迷宫等游憩活动。

2.2.3特色凸显的原则。在生态性和功能性兼具的基础上,利用农业示范园良好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营造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景观,如榕属植物的大量应用,桃花文化景观的营造等。只有突出农业园独一无二的特色,才能得到人们认同和欣赏。

3植物景观分区

植物景观分区采用“一心一带五区”的规划结构,整体上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结构。“一心”指的是智能温室景观区,本区以5000m2的全玻璃的智能温室为主体,展示各种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其中温室里1600m2植物工厂和600m2仿真梯度温室都是人工营造的生态环境。植物工厂中已经种植的西红柿只需1个月就可以结出果实。这些植物无需用土,采用水肥一体化栽培;“一带”指的是主入口道路景观带,按轴线的对称方式进行植物造景,其南北向连接示范园主入口与果树景观区,在轴线尽端和“果魂”雕塑形成对景;“五区”包括绿荫广场区、百花园、水景园、疏林草地区和果树景观区。绿荫广场区位于园区北部,以树阵广场为主体,可游可休。向南为百花园,为缓坡台地式花园,地形高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配置不同花期的观花植物,形成繁花似锦的景观。再向南为水景园,以湿生、水生植物为主。水景园西部,是疏林草地区,以起伏的疏林草地为主,配以曲径,座椅,为人们提供一个游玩、休憩的优美景观环境。水景园东部是果树观赏区,主要为荔枝、龙眼林,配以金银花等林下药用植物(图1,图2)。

4树种选择

农业示范园的植物品种不仅包括典型的园林造景植物,还包含观赏性强的果树、蔬菜等植物。树种选择突出地方特色,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种观赏性强的外来珍贵树种,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比例为7:3。同时按照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结合立地条件和景观要求,注重不同类型植物选择与景观层次的搭配,其中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为8:2;乔木与灌木数量的比例为7:3;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控制在6:4,以此来建造结构合理的植物群落,保证群落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景观的丰富性。

5植物群落构建

典型的植物群落结构一般由乔木、亚乔木、灌木、地被及藤本植物组成。农业示范园的植物群落不仅要满足植物生态要求,也要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求。根据不同植物的形态、质感和色彩,构建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植物群落景观,主要构建5种植物群落景观类型。(1)观赏型植物群落:主要选用观赏性强的植物,强调植物造景的艺术美和意境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如红果冬青+幌伞枫+垂枝暗罗+杜鹃+黄金榕;秋枫+南洋杉+丹桂+菲莉球+红继木+马尼拉草等。(2)保健型植物群落:主要选择一些能释放有益身体健康的物质的植物,以达到缓解压力、预防疾病的作用。如固碳释氧效益明显的植物群落:香樟+黄花风铃木+山茶+大叶紫薇+龙船花+马尼拉草;杀菌、净化空气能力强的植物群落:南洋杉+桂花+黄金宝+花叶鹅掌柴+马尼拉草等。(3)文化型植物群落:主要通过植物配置,营造相应的文化环境,以引起人们审美联想和共鸣。如垂枝桃+垂柳+千屈菜的群落表达“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的意境;碧桃+李+杜鹃的植物群落景观则寓意“桃李满天下”;花叶高山榕+幌伞枫+苏铁+黄金榕的群落隐示博怀、海纳百川的榕树精神等。(4)科普型植物群落:主要选择相同、相似类别的植物或能表达同一主题的植物来营造群落景观。如选用耐水性强的水翁、千屈菜、花叶芦竹等植物组成的水生园;选用不同花期的灌木组成百花园等。(5)生产型植物群落:主要应用既有经济效益又有景观效果的植物。如荔枝+桃+金银花;枇杷+朱砂根等观果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

6植物空间营造

根据场地条件和功能需求,在农业示范园的空间设计上,营造了一个半开敞空间(主入口道路景观带)―覆盖空间(绿荫广场区)一开敞空间(百花园、水生园)一半开敞空间(疏林草地区、果树观赏区)的空间序列。植物点状空间、线性空间和面状空间紧密配合,和谐统一。整个植物空间层次结构主从分明、开合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6.1植物点状空间

点状空间主要通过孤植或丛植的手法来营造,一般位于入口处、道路转弯处等视线焦点的地方。如形体高大,姿态优美的红果冬青孤植所形成点状空间,具有强大的“场”控制力,是整个区域的视觉中心。图3高低错落的苏铁丛植在一起,也可构成点状空间。

6.2植物线性空间

线性空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强烈的运动感。可以形成连续而富有变化的植物景观。其空间营造手法主要有行植和带植等。如黄金垂榕行植物而形成线性空间,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渗透性,有机地把休闲广场和智能温室联系在一起。图4傅园榕桩景,在道路中央绿地中直线等距种植,其所形成线性空间具有很强的视线引导作用。

6.3植物面状空间

主要由点状空间的扩大或线性空间的围合而形成的植物空间。其空间营造手法主要有丛植,列植和群植等。如图5由秋枫构成树阵绿荫广场,构成简洁而统一的面状空间。图6垂榕高篱形成竖向分隔面,形成明确空间范围,起到极其明显的屏障作用。

7观赏时序设计

农业示范园的植物景观设计遵循四季有花、四季有绿的原则,形成春花浪漫,夏荫浓郁,秋果累累,冬景苍翠的近自然植物景观。春暖花开时节,桃花、李花、含笑、杜鹃、芒果、黄花风铃木等竞相开花,绿色大地被装饰得姹紫嫣红、缤纷多彩。到了夏天,满目郁郁葱葱,黄蝉、翠芦莉、龙船花、巴西野牡丹、梭鱼草、鸢尾、红千层、美人蕉、茉莉、金银花、龙眼、栀子、黄槿与荷花次第绽放,人们在层层绿意中可以品味到夏花的娇艳。在丰收的秋季,累累硕果尽在眼前,美不胜收。荔枝、芒果、红果冬青杨梅、黄皮果等或红或黄的果实,为迷人的秋景添上鲜艳的一笔。而此时,桂花、紫薇、黄花槐、台湾栾树、再力花、千屈菜、虎刺梅、双荚决明等不甘示弱,纷纷盛开,引人注目。在冬天,南洋杉、秋枫、天竺桂等常绿树仍表现出浓浓的绿色,与紫薇、樱花、桃花等虬劲的枝干形成强烈的对比。最令人称道的是,三角梅、茶梅、福建山樱花、山茶花等不畏严寒,依然朵朵绽开,在寒冷的冬季,带给人们丝丝春的暖意。

8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的配置

根据示范园的总体布局,植物和道路广场、水景及建筑小品等园林要素相配合,共同构成农业示范园的整体环境景观。

8.1道路的植物景观风格以简洁、明快为主

如主路以冠大、荫浓、果艳的黄皮果列植,配以栀子、红叶石楠等地被植物,简洁大气而农味十足;游步道则以各具特色的小乔木为主干树种,如紫薇花径、桂香小道和桃花小径等;广场的植物景观以秋枫、花叶高山榕、红果冬青等常绿阔叶树为主,满足人们遮荫、游憩的要求。道路系统的植物景观整体上突出农业示范园的特色,形成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的景观带。

8.2水体的植物景观包括滨水植物景观和水生植物景观

如岸上,用桃柳间植,建造桃红柳绿的滨水植物景观,在岸边散置山石,配以数株桃花,营造“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意境。池中,种植水生美人蕉、再力花等水生植物,远远望去,犹如一幅山水画。

8.3建筑小品的植物景观与建筑风格相协调一致

以衬托建筑小品,丰富美化建筑环境。如智能温室周边绿地,配以低矮的茶花、黄金榕球等花灌木,主要起软化、突出温室的作用。

9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