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2:29

生物学的作用篇1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高中生物;生物教学;作用分析

高中生物课程不但知识点多,而且内涵丰富,想要使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有效提高,关键在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而生物科学史可以帮助学生对生物的整个发展史进行了解,充分发挥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为学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生物科学史在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和作用做出充分的阐述和总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增强对生物史的认识,加深知识理解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生物科学发展史能够帮助高中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加强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史的认识,学生能充分认识到生物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懈的努力,从而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1]。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细胞结构与生命活动时,教师可以先从细胞学说的生物科学史讲起,加强学生对细胞历史的认识,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另外,高中生物知识内容多且复杂抽象,学生如果单靠死记硬背、大量刷题是无法对生物知识形成深刻理解的,而且会觉得学习过程非常痛苦。生物科学史应用到课堂上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生物科学史的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生物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和记忆,逐渐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更加高效地投入学习。

二、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并推进教学工作

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只是生物课堂的重点,每节课都是如此,因而在课堂上引入生物科学史,使学生感受到科研的精神,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究,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比如,在进行生物科学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引入生物科学史上的名人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家解开一个个谜团的乐趣与喜悦,增强生物科学课堂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对其中所有的知识点产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将生物科学史引入课堂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可以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浓厚的生物历史的趣味,为后续的生物知识学习打下基础。此外,引入生物科学发展史,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自由发展,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更能很大程度上推进教学工作,大大提高生物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2]。

三、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对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生物科学家在遇到问题时是怎样冷静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以及面对问题时严谨的科学态度。此外,生物科学史中的案例还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好处,理解团队合作的价值所在,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例如,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结构这一节介绍了两位科学家沃森、克里克,他们因为共同的兴趣而在一起做研究,并且相互帮助,最后都获得了成功,正是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和不懈努力使两位科学家取得了最终的成功,这种精神值得学生学习。

四、提高学生的思维、实践以及探索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物科学发展的历史世界,带领学生学习发展史的基本内容,采取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善了学生被动接受的情绪状态,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起融洽、和谐的校园师生关系与良好的课堂气氛[3]。此外,不只是生物课堂教学,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只靠课堂传授的理论知识是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的,因此,要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探索能力。生物科学史中有很多典型的实验案例和发现,对实践和探索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教师在带领学生熟识生物科学史后,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或者小组合作设计实验,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感受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激发思维的创新,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同时提升实践和探索能力。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科学史的引入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和理解生物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团队合作意识,锻炼思维能力,对教学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飞.合理引入,充分应用: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育人作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9):30.

[2]戚建明.浅谈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育人作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8(4):34-35.

生物学的作用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156-0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物学也成为了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宏观方面,生物学在解决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微观方面,生物学在分子生物学、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生物技术的新时代。同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使得生物学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新形势下,初中生物也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的课程理念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与实验是分不开的。

课堂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涉及到很多实验,生物课本中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教师要利用好各类实验,因为实验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实验可以提高生物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课本中有许多演示实验,这些实验的教具不好准备,实验现象和结论也比较难得出,教师进行演示只需要准备一套教具,而且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得出准确,有利于教学。例如,“呼吸运动与膈的运动关系”,这个实验模型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弄清楚呼气、吸气时膈的运动,从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演示实验可以配合教师的讲授或学生的课堂讨论,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操作,可以请学生来总结实验规律,使课堂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生物课本中的一些实验结论学生一看便知,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探究实验其结论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知道了实验结论。这样,对知识的新鲜感就淡了,学生是被动、惯性地在学习知识。如果教师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捕捉鼠妇并拿到课堂上进行分组探究实验,我相信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学生享受着做实验的过程,同时享受着生物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课堂效果不必多说。

二、实验可以使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获得能力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例如,在讲到“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动物细胞”这几节课时,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并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实验步骤,培养了自主阅读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互相合作的能力;通过表达交流并得出结论培养了总结归纳和准确表达的能力;通过对实验的改进和再思考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统计,分析实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利的完成实验,反复摸索培养了动手能力;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变化和结果培养了观察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总会发现自身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并得到培养和提升,这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例如,“探究光对于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我问学生:“做完实验后该把鼠妇怎么处理?”很大一部分学生告诉我:“把它们放到地上踩死。”一小部分学生回答:“把它们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接着我又问:“为什么要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呢?”此时,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想到“保护动物”“珍爱生命”“鼠妇是生物圈的一员”“人类和生物应该和谐相处”等答案。我想学生们听到这些让人愉悦舒服的话语,他们的心灵定会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这在他们人性的发展中总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点一滴的注重类似的折射作用,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努力给学生稚嫩的心灵埋下美好的种子,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一点点的美好会长成参天大树,为他人遮阴避暑,使学生们成为栋梁之才。

实验是学生了解生物现象、认识生物特点、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并使自身探究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所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合学生的实验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实验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周美珍,郑鸿霖,张代芬.中学生物学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

[2]罗树华,李洪珍,严寅贤等.教师能力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30-33.

生物学的作用篇3

1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指导学生去学。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中的每个知识点,尽可能通过学生的口、手归纳出来,也就是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去设计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把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归纳性质等知识点蕴藏在问题中设计出来,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这样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主动的学习。因此在上每一节新课的时候笔者都很注重导人,如在讲光合作用一节时用动画给学生播放了神话传说“后羿射日”,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可曾想过:如果最后一个太阳也被射落,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呢?”由此引出万物生长都靠太阳。从而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进行探究的兴趣。

2注重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究问题

提出的问题要有连贯性,生物知识之间有着密切地联系,教师应事先把所要提出的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使之有一定的连贯性,问题所包含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且层层深入,这样使学生有一个完整、连贯、系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沿着合乎逻辑的思路思考,便于学生对问题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问题的层次设计要与学生个体能力层次相吻合。应从学生潜在的水平出发,巧妙地设计思考的阶梯,诱使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层层推理,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刻掌握知识并主动发展。

例如高中生物人教版“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部分。

2.1通过常见生活现象人手进行提问

当你连续嗑盐渍的瓜子或吃过成的食物时,你的口腔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饺子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蔫了的青菜叶放人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2.2结合这些例子,引入关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

你注意过生活中有关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事例吗?说说看。结合这些例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帮助学生分组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预期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下:

2.2.1

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

2.2.2水分是如何进出细胞的?

2.2.3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是生物膜吗?

2.2.4它们的基本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红细胞的细胞膜相似吗?

2.2.5菜馅渗出水与红细胞失水有什么相似之处?

2.2.6原生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

2.3组织学生讨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展示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材料制备的细胞膜的实验过程录像,组织学生讨论:

2.3.1什么情况下,哺乳动物红细胞会膨胀、皱缩或形态不变?

2.3.2细胞膜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这样,通过一个个追根刨底的设问,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探究问题。

3

多媒体教学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学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加课堂密度,加大学生的活动量。利用先进、直观、生动的电教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内在潜能,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把电化教学手段与学生主动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材“生长素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这些知识中都有四组经典实验(发现史),笔者利用软件设计成四个幻灯片,每个幻灯片中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图片、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进一步假设等,将这些内容设计成点击鼠标出现各项内容,呈现“人机”对话模式,这与传统教学相比整个过程更有利于学生思考,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动积极的学习

生物学的作用篇4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意义

使学生变成课程的中心。在以前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中心,上课的时候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也不会去思考一些问题。如果老师上课不提问,学生就盲目地听,也不思考也不提问。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真正做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老师要多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中心,提高他们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己去设计并且实施实验,强化了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能力。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学生就会按照以往学过的生物内容进行设计,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复习了以前的内容,就会对学过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了对生物的兴趣。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途径

生物学的作用篇5

1.有疑才能激情趣

教师可利用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的现象,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兴趣。如讲激素调节时,讲“有些人多吃糖后,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但1~2小时以后,血糖浓度却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什么原因?”这样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极浓,这就为上好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形象直观激情趣

教学时教师要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如讲蝗虫的口器时,让学生观看录像,从蝗虫的取食动作领悟咀嚼式口器的概念;再通过录像将蝗虫口器的各部分解剖在画面上化小为大,逐一分析各部分的功能,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创设情境激情趣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兴趣。如讲猫头鹰时给学生讲述猫头鹰夜间捕鼠的小故事,当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时,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小结猫头鹰适于捕鼠的结构特点,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教学出现了高潮。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动机,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

二、重视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讨论,有时讨论会陷入困境,产生一些争论,这正是思维得到从发散到集中的训练。“条件反射的建立”这一难点,我就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突破的。实践证明,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了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学生参与面广,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勇气。同时,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向思维,淡化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习惯。

2.留下思考余地鼓励大胆猜想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怀疑。如“种子为什么会萌发?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细胞为什么分裂?”等等,从中都可引出丰富的猜想,从而使学生养成怀疑的习惯。其实,这正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它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生物学的作用篇6

摘要采用文献综述法对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综述,结果发现:运动生物力学能够减少学生活动过程中微损伤,促进学生健康锻炼;运动生物力学能够有效将体育动作细化,促进学生科学锻炼;运动生物力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体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协调发展。因此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促进合理科学终身体育锻炼。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教学作用

一、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过程的作用

(一)运动生物力学在径赛运动项目应用

以时间计算的运动项目称为径赛运动[1]。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生物力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原理,促进学生科学理解体育技术动作重要性,减少学生锻炼过程中微损伤。走、跑是体育动作中最基本技术,JimL认为跑、走除了与两脚与地面接触后交叉时间有关系外,还与脚与地面接触的反作用力有关,作用力如果不按合力F方向传导,就会出现外“八”、内“八”、拖地、螺旋等错误的跑、走动作。体育教学中蹲踞式起跑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可以发现,膝关节角度前腿在90-111°之间、后腿在118-136°之间有助于启动时合速度达到最大值,提高运动成绩和减少膝盖前交叉和后交叉韧带的微损伤[3]。体育教学中弯道跑应用的公式:F向心力=m(质)×g(重加速)×tagα等于F圆周向心力=m(质)×V2/R,弯道上F向心力与所跑的半径(R)成反比,与V2、角度、m成正比[2,4]。因此合理控制F向心力能够有效调控身体锻炼时协调能力,保证身体平衡,减少体育课堂中学生快速弯道跑造成的摔伤。

(二)运动生物力学在田赛运动项目应用

以高度或远度计算的项目称田赛运动[1]。田赛运动是体育教学过程应用运动生物力学较多的运动项目,如跳高、铅球等。有研究发现跳跃类的运动项目包含了F水平和F垂直、F合三方面的作用力。跳高是跳跃类里典型的运动,它由F水平力、F垂直力、F合构成,助跑是由F水平力,起跳是由F垂直力,腾空过杆是由F合构成,三者构成跳高完整力学系统,但他们都与速度、角度、质量有关,合理分析运动生物力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减少错误动作带来的机体的损伤。铅球是发展力量素质练习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根据运动生物力S=V0/g[sin2α/2+cos]公式学分析铅球远度,结果发现铅球V0、角度、H有关系[5]。因此可以发现,合理利用生物力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的锻炼力量素质。

二、运动生物力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作用

运动生物力学可以直接利用到体育教学课程中,促进体育教学动作的细分,为科学合理体育运动奠定基础,使竞技体育成绩提高和方法的内源理论基础提供保障,同时作为交叉学科在实践中必不可少缺少。著名的铅球教练帕克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制定训练计划,促使21岁的巴恩斯创造23.12米世界纪录。迈克・鲍威尔於采用力学分析原理,对跳远动作细分,找到提高动作途径,最终在1991年东京奥运会上创造了8.95米世界纪录。随着科学发展,生物力学越来越被人重视,有人提出DLt,Kistler,amtL三维测力平台系统、等速测力仪测试系统,力学测量有测角仪、惯性传感器、加速度仪、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等,以满足不同运动项目的多种需要,此外图像自动识别仪器、高精度红外光点遥测分析系统、磁感应仪器、数学力学模型。因此,可以发现运动生物力学器材出现有助于体育教学过程多远化的发展,同时推动了运动生物力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改善了不合理运动规律,有助于评价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

三、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中决定性作用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运动与身体锻炼受力关系,它能够贯穿每个动作即运动模型。每个动作都是符合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规律,运动模型将力与身体运动轨迹看作了质点运动,分析人体各结构运动与运动规律之间关系,成为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理论依据[6]。运动生物力能够细化动作技术原理,促进体育教学工作,优化教学课程内容。把运动生物力学与田赛或径赛的运动项目相结合,增强了学生体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协调发展,使教学过程更为丰富,达到通俗易懂。因此,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四、小结与展望

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作用不容忽视,它驱动体育教学力学原理,加强了学生科学合理的锻炼身体,促进了体育教学过程多元化,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运动生物力学细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动作,使体育教学内容简单性,通俗易懂,增强学生身体形态、素质、体能的协调发展。运动生物力学能够把解剖学、运动规律、动作运行轨迹紧密结合起来,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随着时代进步,运动生物力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已在国内多个体育院校开展,但该学科数学和物理知识较多,体育专业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如何使该门学科得到充分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国内运动生物力学的人才比英、美、意大利等国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要少,建议教育部门让更多运动生物力学人才到社会实践中指导各阶层的人科学合理锻炼,促进终身体育观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尽量淡化考核成绩,注重体育运动生物力学在教学过程,提高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孙庆祝.体育测量与评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2]陆爱云.运动生物力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6.

[3]唐斥非.蹲踞式起跑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8.30(4):125-126.

[4]尹明月,徐燕来.弯道跑的力学原理与技术特点[J].科教导刊.2012.12.

生物学的作用篇7

一、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

生物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参与,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高中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应用符合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要求。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经过这一系列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从而巩固和强化生物知识,形成生物概念,这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2.重要性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教学实效性上,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也具有积极作用。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才能保证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态度,提升自身的能力,调整自己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扮演自身在小组中的角色。在这样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同时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本质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有助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二、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首要环节是科学合理地分组,常用的分组方法有以下几个,需要教师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以及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第一,异质组。这种分组方法下组内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性别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差异,但是各小组总体水平相差不大,保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有利于各小组间公平竞争,小组内相互促进。第二,两人组。即邻座或同桌的两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一分组方法适用于学习比较简单的知识内容。第三,自由组。即由学生自主地选择合作伙伴而形成的小组合作方式,比较受学生的青睐,但是不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一般适合于户外教学时使用。

2.明确的组内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分工是否合理。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性学习,需要小组内的成员能够密切配合,担负起自身在组内的职责。合理的分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提升学习效果。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合作小组内,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活动,强调学习目标,引导和把握小组讨论的方向;由记录者负责整理、记录组内组员的观点,控时者负责控制发言时间等,小组成员的分工可以由教师安排,也可以交由组长负责。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学习

在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分组之后,生物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观察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对于出现问题的部分要及时指出并帮助其改正,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进行“基因突变”一节内容的学习时,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自主去探寻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引起突变的原因等,强化书本知识,学生的知识结构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得以优化。

4.做好合作教学评价工作

为了保证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性,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设置必要的小组个人任务的评价指标,通过组内成员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表现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并以此作为依据改善教学工作。通过教学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小组合作中的职责所在,端正学习态度,将个人力量贡献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生物学的作用篇8

关键词:创新实验物理专业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90-01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启动和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该计划2007年首次执行的时候第一批60所高校入选该计划[1],到2014年已面向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该计划执行以来对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2],并引起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应用方面的兴趣。该项目强调自主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协作性,遵循“以兴趣为主,自性探索、重在参与”的原则,注重创新性设计项目的实行过程,强调参与项目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收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3]。

除了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外,各高校根据国家的计划,在学校内专门设置实践科并开展了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这些项目在各学科教学,特别是物理专业学生的各专业课教学当中起到比较好的作用。物理学各专业本身是一种很难学的专业,有些学生因课程任务比较重而不太重视一些核心专业课。然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课,而且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该文主要从学生在从事创新项目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出发,讨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

本科阶段的物理学是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写出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项目计划书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写项目计划书的过程中,学生会学到项目书结构、写作方法、项目内容的扩展和评估等基本方法。一般科技项目的内容由项目背景、项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创新之处、研究意义和研究计划与预期结果等部分组成[4],每一个部分的写作有一定的规范性。学生如果自己写出来这样的项目书,这不仅对所学到专业知识的应用起到作用,而且在科技写作方面积累经验。

2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作用

高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创项目,通过老师带动和影响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当中。一般物理学专业学生申请后获批的项目都涉及到一些实验,而且实验过程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仪器。学生可能在专业课上已经学过这些仪器的基本原理,但有可能不知道怎么操作,甚至有的仪器更本没有见过。在创新项目进行的初期,学生有可能对实验原理不理解做错实验,但通过几次重复操作会掌握基本使用方法,有效提高独自操作能力。通过创新实验除了提高学生仪器操作能力以外,还对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创新实验的学习里,学生会学到作图和数据分析软件的,这些软件的使用在理论课程上根本学不到的,这对将来学生的人生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3学生团队精神方面的作用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一般三四位学生一起参与而进行的,这对学生一起学习和合作的团队精神带来很好的锻炼机会。虽然课堂学习中也会出现类似的合作,但这种合作不像创新项目那样是长期的。一般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执行时间为两年,这说明参与创新项目的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作为一个团队,每位参与项目的学生都很努力,并互相鼓励而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他们还会经常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充分体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最初的方案选取,到实验初步计划,到具体实验计划,再到实验的实施、结果分析,都离不开参加项目学生的合作。有些学生开始时候觉得创新项目是特别简单的一件事情,但轮到自己动手亲自进行操作时感觉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并遇到不少的困难。这些困难一般都在由老师和同学们组成的团队的帮助下很容易解决。团队合作沟通必不可少,除了每周的例行讨论外,学生亦会在课余时间不断交流,随时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成员分享,大家有什么创新想法都一起讨论并尝试,希望能从中找到新的思路。这都需要学生分工合作。通过团队合作和不断地磨合,由一开始的学生手忙脚乱,到后来逐渐适应,按部就班分工合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4提高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

物理的创新实验项目,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有重要意义。物理本科专业基本采用理论教学模式,课程涉及范围广泛,对于多数物理专业大学生来说,目前没有强大机构能够容纳大量的专业对口实习生。而物理创新项目的设立,给对于创新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平台。通过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拓展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知识运用能力,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创新项目、学生不断提高专业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验阶段运用知识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不断改进实验研究方向。达到了理论结合实践,实验结果推陈出新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培养一批创新性人才中作用较大,该项目不仅提高学生对枯燥的物理学的兴趣,而且也能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因此各高校以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为平台,坚持、鼓励老师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通过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形成了“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师生互动,综合提高”的学生科技氛围,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发挥教师在科技创新中的指导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工作,提高本科物理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白俞春,邹国忠.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5):239-240.

[2]吴荣.材料物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113-116.

生物学的作用篇9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的一种新型模式,顾名思义,“合作、合作”就是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通过结成小组进行问题的探究、任务的完成,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的参与课堂任务和环节,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提前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自主的思维能力,以便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

1合作学习的基本介绍

合作学习虽然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位置,课堂上仍然需要教师的帮助和辅导。高中阶段学校更加的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成了各方努力探索的问题。明尼苏达大学出身的约翰逊兄弟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即合作学习主要采取小组模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以求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陈琦教授也曾这样解释:合作学习是一种策略,它相比于传统模式更加的系统化,具有极强的结构感,学生根据自身优缺点互补的原则进行结组,彼此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将此种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生物课堂显然具有重要价值,高中生物不应该只是像学生灌输死知识,还需要向学生进行系统的介绍、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最终让学生对生物学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对其有表面的、粗浅的认识。

2高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应用方式

2.1择取内容要合适

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应用只是一种模式,而真正重要的是在模式中贯彻具体教学内容,而内容的选择基本就要靠教师的选择和安排,相当于教师处于一个指引者的位置,引导学生一个基本的方向,具体的路则尽量让学生自主探讨。合作学习一般是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内容的探讨交流,因此这个问题首先要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还不能过于复杂、难于处理,也就是内容的难易程度需要照顾到学生的素质和水平,适合他们的问题可能才是最好最具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尽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2.2课堂节奏要适中

合作学习的课堂也是需要很多环节的,一般是环环相扣,逐步推进的,所以为了营造一个高效的课堂氛围,教师有必要提前告知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相应工具的准备,做好事前调控这一项,以便于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充分利用好时间,有效率的推进教学内容,使合作学习有秩序的运行。另外,由于合作学习的开放性,学生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有可能极大的偏离课程内容,过度发散,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及时调整,合理把控,保障学习的有效性,但也不应过度把控,限制学生的自主性。

3高中生物合作学习的应用价值

3.1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模式,一改往常传统的教师灌输式学习,有利于学生更积极的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小组的合作和对问题的探讨,学生之间可以交流思想和观点,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互相协作,增进感情。

3.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意识的培养显然被纳入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更积极的研究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3.3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学生都要积极的参与课堂的学习环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率的吸取课堂的重要知识和学习内容,显然可以更好的增强学习效果,也可以提供学习的成绩。

3.4丰富教学的具体形式

合作学习的分组和传统的分组还是有一定差别的,需要保证分组的公开以及公平。而高中生物因其具有极强的实验性,需要学生亲自去探究一些东西,所以小组如果能够进行一定的竞争,就能够更好的进行合作学习,所以分组需考虑成员的能力和优缺点,使小组之间的水平不相上下。

3.5突出教学的情感特性

高中生物的探究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如果是一味的知识灌输,强迫学生去记忆和背诵一些枯燥的知识,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厌倦,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突出情感特性,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积极的配合课堂环节,达到教学目标。

4结语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不但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还是一种学习的策略,它不仅能够让学习更好的吸收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探讨精神,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合作学习是很有必要引入的一种模式。如果运用的好,其作用将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施茂庆.高中生物合作学习情况调查及教学建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8):66-67.

[2]王云霞.高中生物合作学习浅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6):256-256,257.

[3]周志全.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践问题[J].中学生物学,2011,27(10):29-30.

生物学的作用篇10

【关键词】生物直观教学意义培养素质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形象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应当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应当贯穿在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全部认识过程中。在新课程标准推行的同时,我们中学生物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搞清探究式教学的模式,结合形象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一、形象直观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以亲身实践或以具体事物、现象以及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物的表象,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的掌握和理解的教学过程,称为直观教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他认为“按直观原则进行教学应当尽可能观察事物,如果不能直接观察实物,可以利用模型或图片代替。”可见形象直观教学对于完成中学生物学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直观教学是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获及较全面、正确而牢固的生物学知识,不能只从抽象概念和定义出发,更不能抽象地讲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必须通过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获及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再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各种概念和原理。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感知传统直观教学中无法表现的事物和现象,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等。

2.直观教学是使学生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据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形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同时运用视觉、听觉则可接受知识的65%,在生物学教学中正确地组织和运用最合适的直观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直路,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作用。

3.直观教学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活动的手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正确地组织直观教学,能很好地“抓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挤掉”分心的因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各种学习活动去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样就把教师的活动目的转化为学生的活动目的,把教师所施加的影响构成学生活动的手段和对象,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如生物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4.直观教学是发展学生智能的有力手段。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观察,学生可以获及大量的感性材料,为进一步思维打下基础,进而掌握规律性知识。生物教学中,通过正确的直观手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和分析能力。

5.直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手段之一。教师有意识以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的观点为指导,组织有关的直观教学,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在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界的同时,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打下基础。结合教学把学生带到大自然考察或调查,到植物园、动物园和有关的展览会参观学习,组织学生亲自参加植树造林等活动,让他们亲自看到生物的千姿百态,了解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在生物科学上的成就,具体明确我国在环境保护和保护生物资源方面跟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差距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在直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已成为共识,同时也要认清科技素质的培养是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不仅是生物学教学的需要,而且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科技素质的有效手段。

1.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起点,观察力强的人容易获得全面、准确的感性认识,是理性思维发明、创造的基础。生物学教学中,直观教学是最常用、最突出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直观教学以其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眼观、耳闻、鼻嗅、手摸,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观察什么、解决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训练学生进行有意知觉,在观察中思考,变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提高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