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3:43

网络时代的特点篇1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网络通讯个人信息

一、背景概述

随着互联网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也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截止到2010年5月,我国网络用户人数达到4.04亿。网站323万个,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将近4万亿。我国宽带网络用户人数、国际顶级域名注册量这两项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及相关业务日益丰富,网络通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业务发展迅速。网络技术逐渐深入到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影响迅速扩大。应当肯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犯罪也一直呈现高发态势。仅网络盗窃一类,全国一年就可达数百万起。我国的计算机系统病毒感染率近80%,2009年一年官方发现新病毒1530691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64.5%。与此同时,网络诈骗,网络,网络色情业也开始泛滥。信息化时代,利用网络作为犯罪工具的各种新型犯罪的泛滥,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并已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而如何有效控制网络犯罪也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新课题。

计算机网络犯罪,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具体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破坏网络以及信息安全的犯罪。这类犯罪行为,将计算机网络作为犯罪对象。另一类则是利用网络进行的其它犯罪行为。这是将计算机网络作为了犯罪工具。

前一类犯罪行为专业性较强,与广大普通群众日常生活的联系并不大,具体的侦查工作也必须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而第二类犯罪行为,将互联网作为犯罪工具,利用了网络涉及领域广,影响力大的特点,案件通常波及面更广,性质恶劣,影响严重,而犯罪手段的翻新又加大了侦查工作的难度。因而,第二类犯罪行为将是研究的重点。

第二类犯罪行为,即:将互联网作为主要犯罪工具的新型犯罪,其产生根源,我个人认为主要源于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两个衍生物,即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环境的成熟完善。

电子商务不仅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交易或流通方式,更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活动。但许多不法分子却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较新的犯罪活动有:利用电子商务套现,利用电子商务洗钱以及利用电子商务从事网络等。当然还有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公民个人信息买卖等犯罪活动。

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尤其以微信、微博、qq等为代表,使得人们社交活动拓展到网络虚拟世界。与此同时,人们自然都会在这些即时通讯工具上添加大量的个人信息,以完善自己的“第二名片”。以朋友圈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工具已然成为社会人的重要社交媒介。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社交媒介无意间承载了人们的生活痕迹,简单的删除使用痕迹,甚至意味着对于某段过往记忆的割舍。因而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即使冒着隐私泄露的危险,人们也很难放弃使用。如今,随着微信支付、微店的推出、普及,又意味着即时通讯工具与电子商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即时通讯工具,已经不再只是商家用来联系、宣传的工具,而逐步演变成电子商务的运作平台。

总之,新型网络犯罪的产生有其自身特殊的时代背景,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形式,它与传统的犯罪行为有着不同的特点。当然,许多传统犯罪也逐渐利用互联网为犯罪工具,犯罪手段屡屡翻新。这些现状,给公安工作带来了许多现实挑战,尤其是对侦查工作的影响更甚。传统的侦查模式通常为被动式侦查,即公安机关在发现犯罪行为后,才部署开展相应的侦查工作。这样的侦查模式,已不足以应对严峻的犯罪形势。根据新型犯罪的智能化发展趋势,革新侦查工作传统观念,组建并扩充专业侦查队伍,已成为侦查工作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当然,一切工作的基础都在于对现实情况的把握。因而要注重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新型犯罪的新特点研究,全面分析总结各类新型网络犯罪的特点,这对于新形势下公安侦查工作以及预防犯罪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型网络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的智能化与隐蔽性特点

各种新型网络犯罪活动中,犯罪分子都必然在其犯罪过程中熟练地运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犯罪分子都普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术,以逃避安防系统的防控和监视,并成功地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由于计算机网络自身具有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利用互联网实施的新型网络犯罪就必然有相当的隐蔽性。专业的网络黑客犯罪,技术手段十分强大,可以完全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地址。其实施的犯罪活动不但难以防范,更难以侦查取证,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人员协助工作。在各种新型网络犯罪活动中,犯罪手段呈现多样化,专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以网络诈骗为例,犯罪分子制作的网页布局与正规银行网页几乎一样,内嵌钓鱼网站链接,所使用的域名也与各银行官方网站十分相似,难以分辨真假。此外,还有利用网络虚拟电话线路显示出公安机关或者银行的电话号码,蒙骗受害人。建立于高科技手段基础之上的新型犯罪手法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使得犯罪分子的犯罪目的更易达成,危害范围更加广泛,而对于侦查工作而言,无疑又增加了难度。

(二)犯罪的跨区域化特点

互联网上的信息传输,没有现实中的地理空间的概念,国界和地理距离消失,为网络犯罪提供了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可能。新型网络犯罪打破了传统犯罪所受地域空间、距离的限制,犯罪的波及范围可以无限扩张。随着我国公安机关对于网络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强,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防控和打击,如今的犯罪分子更多地选择在境外远程实施犯罪行为,或者与境外的同伙共同实施犯罪。在实际工作中,来自境外的网络攻击非常常见,但由于涉及管辖权和国际、区域间执法合作以及网络技术上的问题,基本没有开展侦查工作的方法。大量的犯罪行为没有得到惩处,必然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其犯罪活动也必然更加猖獗。

(三)犯罪的团伙化特点

对于各种新型网络犯罪而言,由于需要运用多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因而通常由多名犯罪分子协作实施犯罪。这就导致了许多新型网络犯罪团伙的出现,其团伙成员分工明确、组织严密,每个犯罪环节通常落实分配到个人。犯罪的团伙化无疑也增加了侦查取证和犯罪嫌疑人抓捕工作的难度,抓获一人往往不能取得全功。

三、利用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现状及特点

(一)犯罪现状

根据Forrester的《2014年亚太地区十大商业科技趋势预测》,中国网上消费者总人数将达到3.56亿。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环境的成熟完善,公民个人信息背后所承载的价值利益日渐显现,导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案件呈现高发态势。从2006年腾讯qq百万账号被盗案,到2009年,开心网因自身安全漏洞,导致大量用户信息泄露,再到2011年以来,先后发生的淘宝、京东商城、当当网、美团等购物网站用户账号被盗余额被窃事件等等,相同性质案件的频发,引发了全社会对于当前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思考。

网络攻击、网络信息安全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关注利用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活动现状及其特点,进而全面革新理念,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各类新型犯罪带来的挑战,正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

利用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已逐渐呈蔓延之势,严重损害了广大普通受害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和个人人身财产安全。利用网络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仅仅是犯罪活动的开始,由其引发的诸多下游犯罪所导致的社会危害才是不可估量的。其主要犯罪形式主要有三大类:第一是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身份信息,假冒其身份申请电话卡或信用卡,以及伪造套牌车辆,作为直接实施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活动的工具。冒用行为、恶意透支行为不仅给受害人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更混淆侦查视线,增加侦查取证工作的难度。第二,利用公民信息实施网络诈骗、网络敲诈勒索等新型非接触式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正是网络诈骗、网络敲诈勒索犯罪的源头。第三,一些所谓不法分子专门在网上从事非法的公民个人信息收集与分析服务,向一些企业出售或者交换公民个人信息及消费记录。部分商家,尤其是网络经营者,又常借以实施非法商业竞争,通过对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深加工之后再利用,收买客户,打压竞争对手。

(二)犯罪特点

1.犯罪影响范围广,社会危害严重。互联网的开放性,客观上使得大部分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犯罪空间无限延展,被害人人数自然也极具增长,导致案件的涉案范围往往较广泛,社会危害也更严重。此类犯罪又具有区别于传统犯罪的“非接触性”,被害人往往受到侵害后仍一无所知,不能即时察觉自己的个人信息已被非法买卖或利用,自然也就不可能第一时间报案。一般直至下游犯罪已经发生,更恶劣的犯罪结果出现时,其犯罪行为才能被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不仅严重干扰受害人的正常生活秩序和人身财产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国家信息安全。而由其引发的大量下游犯罪,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潜在的社会危害性极大。随着信息化社会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对于公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实际危害也必将日益扩大。

2.犯罪的隐蔽性。作为一种典型的新型网络犯罪,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也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技术非法获取和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时所用的都是虚拟身份,彼此之间的交流联系也依靠网络,加之案件的影响范围往往较大,无疑会大大增加案件侦查工作的难度。

网络时代的特点篇2

针对“网络时代传统化营销怎么做”的问题,邵珠富根据个人经验总结了一点小小体会,可能无法和所谓的营销经典理论匹配、融合或兼容,甚至还想悖,但这的的确确是个人的一点真实想法,然后将这些“想法”应用到策划实践中去,经常会出现一点小小的“营销奇迹”。现分享如下:

a、“营销,可以没有意义,但一定要有意思”

2011年的世纪光棍节,淘宝卖疯了,2012年的光棍节,淘宝卖得更疯。光棍节这事,于党于社会于人民能有何意义?或许有,但并不大,但因为“有意思”,所以卖疯了。

很荣幸,本人以《营销策划,有意义不如有意思》命名写的一本营销策划类书籍,仅三个月时间,竟然三次印刷,这说明此观点还是得到更多国内老板和同行认同的,社会反响还不错。

B、“知道的都说好,可惜好多人不知道”

2012年去宏济堂参观并交流,邵珠富发现他们的“东流水阿胶”毫无疑问是眼下国内最好的阿胶,同去参观的国内营销名家也非常认同邵珠富这一观点。就阿胶而言,大家可能知道更多的是东阿阿胶、还有福胶,因为它们“知名度”比东流水高。对东流水,可惜好多人并不知道。

事实上,这种“知道的都说好,可惜好多人不知道”的产品和企业在我们的身边大有人在,它们本身的实力和竞争力并不差,只可惜不擅长传播,所以可惜了。

C、“鲜驴皮做的阿胶就是好,可惜我们不会吹牛皮”

这同样是在宏济堂参观交流时,邵珠富发表的一个观点。有一次一四星级酒店董事长请本人吃饭交流,他们上了一盘豆芽炒猪肉,定价竟达到80元,对此邵珠富不解,老板解释才明白,原来他们的豆芽是有机豆芽,猪肉是“莱芜黑”。“有机”的概念这两年甚是流行,莱芜黑是一个被炒作得众所周知的概念,这两者的结合,绝对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但因为不会“吹牛皮”,所以,在菜单表现上,平平庸庸,消费者不明白,还以为被宰了呢?其实莱芜黑,100多元一斤呢。不便宜。

D、“挑不出毛病,找不到亮点”

这是2012年秋邵珠富在河南郑州天伦医院搞策划时提的一个观点。当时,院长让邵珠富来看几段他们拍的广告,问广告各种“元素”缺少不缺少,邵珠富认真分析后给出评价是“挑不出毛病”,院长非常高兴,然后邵珠富话题一转“找不到亮点”。毫无疑问,在市场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找不到“亮点”的广告很难有效果。而今,在邵珠富看来,媒体上至少有80%以上的广告因缺少这样或那样的亮点,其传播效率至少比包装好的广告下降70%以上。这一点也不奇怪。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e、“整体不如你,个体一定要比你好”

这是2012年的冬天,邵珠富冒着大雪在济南教育电视台讲课时提到的一个观点。

在国内有几个电视节目做得非常不错,像前几年“超级女生”、近几年“非诚勿扰”,还有最近的“中国好声音”,其依仗平台分别是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平台均不如中央电视台,但相关类似节目却比中央台同类节目影响大,符合“整体不如你,个体比你好”邵氏营销策略。

当时邵珠富观点是,济南教育电视台整体不如中央电视台和山东卫视,但在具体栏目上一定要比他们做得好,至少要有特点,这样才会有人看。

F、由“注意到消费者”到“消费者注意到”

这是应济南一家小酒店渔夫烤鱼老板之邀请,去品鉴他们产品时邵珠富提到的一个观点。渔夫烤鱼位于大观园内一个非常狭窄的小巷子里面,平时门口的客流量就非常低,而低调的老板将门头招牌做得更是小,这样怎么会招致人们来就餐呢?

当时邵珠富指出了他们存在的问题:一是敞开式的大厅不如隔段式的大厅更符合现代人的就餐需求;二是小桌大份鱼不符合现代人的就餐需求;第三个问题就是招牌不够显眼的问题,他们完全可以做一个七八平甚至更大的一个招牌,让少得可怜的、路过的人群,不想看也要“注意到”。

当然,就渔夫烤鱼而言,“注意到”仅仅是解决好门面招牌要大的问题,而在日常营销中,要解决“消费者注意到”,面临的问题要比这复杂得多,更多需要的不是这种简单的“物理变化”而是复杂的“化学变化”。

G、“没错,并不等于你就是对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没错”,一般就等于是“对的”的意思,而在营销上,却未必是这样。像前面提到的,莱芜黑炒有机豆芽,其实本身叫豆芽炒肉也“没错”,但在营销上这样宣传就利益不明确,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

营销需要有犀利的观点,泛泛的表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对利益的提炼,不能仅仅停留在“没错”的地步,否则营销境界也太低了。在这方面,作为尖锐化营销理论的创始人,邵珠富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

4月7日和几个朋友在古堡大酒店吃饭时,邵珠富就提到这一观点,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同时邵珠富顺便还将此理念进一步进行了延伸:“步步错,也有可能整体是对的”“处处对,也有可能整体是错的”,听起来好复杂,但事实上却是符合营销规律的。

H、“好产品未必能卖好,关键要‘帅’‘卖’‘怪’‘坏’”

好的产品未必就能卖得好,这是很正常的。昨天(2013年4月9日),在与原蟠龙山庄的于总一起交流时,邵珠富就提到,网络时代也是一个扁平化时代,所有产品均能够很轻易地展示在消费者面前,接受他们的检阅。在此情景下,如何做到让你的产品更突出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央电视台选男主持人就遵循“帅”“卖”“怪”“坏”的特点,这说明严肃的中央电视台也是深谙邵珠富“有意义不如有意思”之道的。即便长得丑,只要你有特点,也往往容易出名,如潘长江、徐铮之流。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i、“费九牛二虎之力,亮点可能就在九牛一毛”

这是最近邵珠富的一个观点,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国家主席最近出访俄罗斯和非洲,但真正出彩的是啥?夫人。还有“例外”等服装品牌。

远一点的,汶川地震,军人流血流汗,但真正出名的却是“猪坚强”“可乐男孩”等,玉树地震又出名了一个“喂奶警察”,是不是很有意思?

J、“这里的营销静悄悄,会脱衣服就会做营销”

网络时代的特点篇3

关键词网络病毒防范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也在不断拓展。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破坏。同时随着网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邮件成为人们相互交流最常使用的工具,于是它也成电子邮件型病毒的重要载体,最近几年,出现了许多危害极大的邮件型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广义的计算机病毒还包括逻辑炸弹、特洛伊木马和系统陷阱入口等等。计算机病毒虽是一个小小程序,但它和通的计算机程序不同,具有以下特点:

(1)计算机病毒的程序性(可执行性):计算机病毒与其他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上,因此它享有程序所能得到的所有权力;

(2)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病毒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

(3)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发现;

(4)计算机病毒的可触发性: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

(5)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系统被病毒感染后,病毒一般不即时发作,而是潜藏在系统中,等条件成熟后,便会发作,给系统带来严重的破坏;

(6)攻击的主动性:病毒对系统的攻击是主动的,计算机系统无论采取多么严密的保护措施都不可能彻底地排除病毒对系统的攻击,而保护措施充其量是一种预防的手段而已;

(7)病毒的针对性:计算机病毒是针对特定的计算机和特定的操作系统的。例如,有针对iBmpC机及其兼容机的,有针对apple公司的macintosh的,还有针对UniX操作系统的。例如小球病毒是针对iBmpC机及其兼容机上的DoS操作系统的。

三、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计算机网络中最主要的软硬件实体就是服务器和工作站,所以防治计算机网络病毒应该首先考虑这两个部分,另外加强综合治理也很重要。

(一)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术

工作站就像是计算机网络的大门。只有把好这道大门,才能有效防止病毒的侵入。工作站防治病毒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软件防治,即定期不定期地用反病毒软件检测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况。软件防治可以不断提高防治能力,但需人为地经常去启动软盘防病毒软件,因而不仅给工作人员增加了负担,而且很有可能在病毒发作后才能检测到。二是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防病毒卡可以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但防病毒卡的升级不方便,从实际应用的效果看,对工作站的运行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三是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病毒芯片。它将工作站存取控制与病毒防护合二为一,可以更加实时有效地保护工作站及通向服务器的桥梁。但这种方法同样也存在芯片上的软件版本升级不便的问题;而且对网络的传输速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基于服务器的防治技术

网络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的中心,是网络的支柱。网络瘫痪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服务器瘫痪。网络服务器一旦被击垮,造成的损失是灾难性的、难以挽回和无法估量的。目前基于服务器的防治病毒的方法大都采用防病毒可装载模块(nLm),以提供实时扫描病毒的能力。有时也结合利用在服务器上的插防毒卡等技术,目的在于保护服务器不受病毒的攻击,从而切断病毒进一步传播的途径。

(三)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绝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目前在网络病毒防治技术方面,基本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但管理上应该积极主动。应从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网络系统的管理员及用户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严惩从事非法活动的集体和个人尽可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手段,建立“防杀结合、以防为主、以杀为辅、软硬互补、标本兼治”的最佳网络病毒安全模式。

四、网络病毒防治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病毒在形式上越来越难以辨别,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已就要求网络防毒产品在技术上更先进,功能上更全面。从目前病毒的演化趋势来看,网络防病毒产品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黑与杀毒相结合;(2)从入口拦截病毒;(3)提供全面解决方案;(4)客户化定制模式;(5)防病毒产品技术由区域化向国际化转盘。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对推进国家现代化、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日益重大的影响。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的特殊性,在整个网络进程中,必将带来巨大的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安全涉及到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公民个人安全的方方面面。要使我们的网络发展不受影响,就必须克服众多的计算机病毒防治安全问题,化解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风险,加大网络安全普及的力度,建立全面、系统、高效的新型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立新.计算机:病毒防治百事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电脑报.2003合订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网络时代的特点篇4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特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16—01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逐渐加快,网络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并从方方面面影响着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思想和行动,高校学生自然也不例外。本文对当下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描述和归纳,提出一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1、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

1.1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呈现多样化的倾向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多元价值取向在大学生的思想结构中有深刻反映。在人生观上,大学生大都高度认同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具体价值取向上,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多数人希望通过个人能力和自我奋斗获得成功。

1.2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现实问题

大学生对反腐倡廉、就业问题、两岸统一等国家大事表现出很高的关切,其中以反腐倡廉最为热门。通过网络,大学生一方面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全国各地出现的腐败问题及处理情况,另一方面能够畅所欲言,发表自身对腐败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希望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的强烈意愿。

1.3从网络中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任何人都能在网上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辩论;很多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事也能在网络中达成心愿。当代大学生正是通过网络的方式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期获得他人的认同,从而产生成就感。

2、高校学生思想状况的突出问题

2.1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由于网络具有随意性和缺乏约束的特点,导致当代青年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忠诚感。另外,以自我为中心导致自我实现和个人价值观等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却逐渐弱化,部分大学生崇尚于“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奋斗、自我实现”,没有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丧失了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2自制力不稳、践行能力弱

当代大学生在认知、情感上崇尚开拓进取,成就学业、造福社会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但自制能力较差,往往说到做不到,行动上的践行能力比较薄弱,艰苦奋斗精神比较欠缺。另外,大学生往往认同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同社会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规范,但在实际行动中则缺乏内省精神,难以做到“慎独”、“笃行”,个人修养相对于其智力水平出现滞后。

2.3辨别能力弱、易产生偏激情绪

网络信息包罗万象,对与错、正与邪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大学生年轻气盛、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容易使其丧失准确的判断,产生偏激情绪,更有可能成为网络“愤青”,最终导致少数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行动上的盲目和摇摆。

3、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3.1思想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引起了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方面的疑惑与偏离

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西方文化的入侵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另外,思想文化交流、意识形态渗透的渠道越来越多,西方正把自身的强势文化作为普遍的价值标准,力图“西化”、“同化”中国当代大学生。西方的文化攻势使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正逐渐“过时”,进而在思想中产生偏差。

3.2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涌现,从侧面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出现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社会现阶段出现了一些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使得部分大学生放松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这种社会负面现象动摇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光明前途的信心,产生了很多偏激思想,甚至认为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才是人类发展的必经之路。

3.3沉迷虚拟世界导致正常的人际交往出现问题

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着重大差距,很多大学生沉迷其中会导致其与人沟通出现障碍,进而逐渐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境地,失去团队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将严重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空间。

4、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与对策

4.1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发挥全体教师的德育作用

学生对道德的掌握需要在师生之间相互交往中,通过对教师思想的理解、认同和内化中实现。科学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德育、智育并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准则、掌握正确的思想路线。

4.2理论联系实际,用事实说话

为了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教师应尽可能了解当下社会的热点、焦点和学生关注的国内外大事,从网络中获得自己所需的内容,通过提炼、分析、归纳总结后将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交流,帮助他们正确的理解社会转型期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公平事件,坚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网络时代的特点篇5

>>网络时代的舆论传播研究网络时代的强制性信息传播研究网络时代的报纸媒体传播策略研究网络时代的作者电影网络时代的电影评论网络时代传播之变网络记者: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者在网络时代电视媒介的传播定位研究网络时代谣言传播的特点及其危害网络时代科学传播受众的“使用与满足”浅谈网络时代的电视新闻传播浅谈网络时代传播文化的转型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传播特征网络时代视觉传播对行为的影响湿营销:网络时代的传播秘笈网络时代,汽车品牌的传播挑战网络时代文艺传播的美学特征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新变化社交网络时代长篇广告的传播特点探析网络时代的井盐文学传播新途径探索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②李安:《电影研究的传播学视野》,《现代传播》,2008年第5期。

③陆群、敬革、玉梅编著:《网络中国》,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211页。

④吴起:《网络视频与院线电影传播的差异研析》,中国电影网,。

⑤于准:《3G时代手机出版的分众化传播策略》,《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2期。

网络时代的特点篇6

【关键词】网络时代受众网络新闻新闻选择

据CnniC测算,2009年9月30日我国网络时代的受众已达3.6亿人,网络普及率27.1%,超过世界平均普及率。截止2009年6月30日,博客用户达到1.81亿人,其间发表针对“社会现象”言辞的博客作者达54.5%。因为网络的开展,前言生态在变,新闻传达方法在变,更重要的是,媒体使用者在变。因此,新闻在选题与内容等方面需要因应当下前言环境的变化,重新定位。本来,网络在新闻选题方面的优势和网络时代的受众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巨大潜力早已导致各国传统媒体的重视。

一、影响新闻选择的因素

第一,新闻的价值。新闻稿件的价值是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指新闻稿件宣布后的社会影响力,也就是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新闻稿件的社会价值是由新闻本身价值和表达言论价值的总和构成的。

稿件没有宣布或还没有采写之前,就其新闻本身来说,还没有产生广泛的社会价值,称之为潜在价值,就像金子还没有被挖掘出来相同。这个时候议论新闻稿件的价值,是猜测价值,是新闻工作者依据过去新闻活动的经验,超前猜测出的新闻价值。新闻宣布以后,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猜测价值的接近度,是对编辑、记者新闻挑选能力的检验。

第二,新闻所选的视点,关于所产生的新闻现实,怎么宣传报导得更好,这需求记者、编辑在选题的视点上下些功夫。新闻挑选视点的一个重要标准应该是“异乎寻常”,而“异乎寻常”则是引起受众爱好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著名记者麦切尔在他的新闻作品《新闻报导与写作》中,在谈到怎么挑选详细可感的新闻视点时指出:“关于涉及笼统的东西――思想、政策、决策、开展等方面的报导,它的要求是:找一个人,一个有代表性的人,他是受影响或许卷进其间的人。把这个人的详细情况,作为受上述情况影响而产生某种结果的例子来写,就体现出了详细可感的新闻现实。”这是值得借鉴的经验之谈。实际中,咱们采写会议的稿件,往往从指导的视点去写,把新闻变成了文件,不容易引起受众的爱好。如果换个视点,化笼统为形象,在新闻现实中注入人的因素,受众的爱好就会大大增强。

第三,新闻所提的疑问,新闻要善于提出疑问,并要有关于性地处理疑问。在实际的新闻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新闻工作者的本事就在于能提出那些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疑问,于无声处听惊雷。把那些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需求处理但还没有处理,或许还没有得到极好处理的疑问,经过传递新闻的言论力气,调整人们的思想行为,有关于性地答复疑问,处理疑问,推动事物向前开展,显示新闻活动的巨大威力。

第四,新闻信息是否契合网络时代的受众的口味。在传统的电视新闻选题中,受众的意见通常是不被考虑的。arnison认定干流媒体新闻制作中存在的疑问可以归为三类:媒体的隐秘性、媒体关于受众的情绪以及制作过程的不透明性。所谓关于受众的情绪,就是干流媒体通常会低估受众的主动性,尤其收集、整理和制作新闻的主动性。但是,网络恰恰给了受众一个发挥自个主动性的平台。近年来,许多热点新闻事件最早就是见诸于网络,其后再进入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

二、网络时代的受众新变化

(一)网络时代的受众更为能动地参与

网络独特的即时交互性,使网络时代的受众具有了在网络上的话语权,传递自个的网络新闻。传达者的强势位置被削弱,网络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不仅表现在网络时代的受众之间,而且表现在网络时代的受众与传达者之间。网络时代的受众之间通过谈论、回帖、留言等沟通形式形成网络言论影响着网络媒体,进而影响社会。围绕接纳网络新闻而产生的人际互动沟通、辩论和考虑,成为网络传达的亮点,网络时代的受众之间的这种互动使他们表现出作为一个全体的力气。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与传者平起平坐。网络时代的受众正能动的平等的参加到网络新闻当中。网络时代的受众的能动平等参加意识越来越强。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而言,网络媒体吸引受众的利器就是互动性。充分的互动可以增加网络时代的受众的忠实度。在网络新闻报导的实习操作中,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互动:第一,在新闻的选题时吸取网络时代的受众定见。在网络上建立收集新闻选题窗口。对重大新闻采访,采访疑问事先在网上征集。使网络新闻接近实习、接近大众、接近日子,报导真实网络时代的受众爱看的新闻。使新闻反映民意,民生。引导网络时代的受众为政府献计献策,使用网络言辞推动社会发展。第二,在新闻的写作方法上,尽量不必指令性的言语。将自己与受众摆在同一方位,不要有高高在上的优势感。积极引导网络时代的受众对新闻进行议论,对网络时代的受众的议论,不要容易修正,要及时反响。对网络时代的受众的批评和自己犯的差错要设专栏,接受网络时代的受众监督。要有一种主动与网络时代的受众交流的希望。第三,批准网络时代的受众采写新闻。有价值的新闻,通过修正的审校和记者的核实后可以在网络媒体上宣告。对一些采写的新闻点击率高的网友开设自己专栏。体现网络新闻是网络时代的受众的新闻,网络新闻的记者即是网络时代的受众。一同合作开设论坛社区,聊天室,供给一个网络时代的受众之间交流的渠道。第四,通过网站显现和隐式收集网络时代的受众阅览信息的举动,进行网络时代的受众查询。分析网络时代的受众点击举动的特征,对收集到的数据充分使用。如用数据发掘,数据分析等技术,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辅导今后网络新闻的制作。

(二)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传播过程中的主体

在传统的媒体中,受众在新闻传达中的效果是受到限制的。虽然,在理论上传达学理论家们已是非常关注受众的效果,并一再强调其在传达中的重要性,而在传达实践中,依然是传者决议传什么,用什么方式传,在什么时候传等等,而受众只能在上述传达环境中被迫接受信息。网络传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交互性。它体现在任何一个计算机终端使用者(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者,使受众在传达中成为一个主体。在网上,每个受众都有信息的主动权,甚至还能够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并可在网站主持节目或是在网上与传者讨论问题,发表意见。

(三)掌握了信息选取的主动权

在传统媒体传达中,由于物质条件的约束,媒介在一定的时间内的信息有限,受众处于媒介啥信息就承受啥信息的状态,彻底是被动的。网络上信息是海量的,受众进人网络当中,对信息的选择是随心所欲的,有着彻底的主动权。

三、网络时代新闻选择和策略与思考

(一)提高网络时代新闻中信息的质量

信息的质量因素包含内容的真实性、透彻性、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笔者以为网络媒体从业者可用以下两个方面进步网络新闻的信息质量。首要,进步承载网络新闻载体的质量,即新闻网站体系的质量。进步网站的页面美工水平,美工是网站的脸面,好的美工能增加网络时代的受众对网站的认同。网络新闻工作者能够经过一定的编辑语言,使页面具有激烈的视觉效果,经过有效的刺激引发网络时代的受众的留意。网络新闻页面布局要简洁明快,分类明确。栏目称号、专题称号,要精确,全面提醒内容,还要简明新颖。整个网站要像掰开的石榴层次分明,对很多的相近文章要开设网络专题。在页面中每一页提示用户方位,依据新闻价值的不同,合理分配新闻在页面中的方位,合理使用而不乱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整站数据库,将新闻信息处理成新闻数据库,供给强壮的检索功用。供给整站检索,下降网络时代的受众查找信息的时间本钱。其次,进步信息内容自身的质量。精心制作网络新闻标题。标题要能很强的概括新闻首要内容。新闻中有图像、视频的要在标题中阐明。切忌标题含糊或成心制造悬念。让受众点击后有一种上当的感受。网络新闻的内容应简单明了。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在文前加导读,将构成新闻事情的首要要素言简意赅的表现出来。协助网络时代的受众快速把握新闻的梗概。在每个天然段首句用总括句提纲携领,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放在最前面,进步受众的阅读效率。留意网络新闻语言的可读性和通俗性。进步网络时代的受众挑选的或然率。

(二)制作个性化的网络时代的新闻

第一,形式上个性化。网络新闻的阅览界面,如新闻字体的颜色、大小、背景色等应能够由用户调整。阅览内容要批准网络时代的受众个性化的定制,比方只显现时政新闻、体育新闻。网络新闻版面规划要批准网络时代的受众选择,如网络新闻显现按分类显现、按新闻点击率显现、按时间次序显现。依托客户端脚本和服务器端后台的结合,记载网络时代的受众在阅览网站时的阅览行为,并将这种信息记载、堆集、分析,根据分析成果调整网络新闻在网络时代的受众面前的显现次序,尽量做到使网络时代的受众个别最感兴趣的新闻排在网络时代的受众最简单找到的位置。努力使的新闻阅览界面功用更加强大和智能化。供给网络新闻新的承载形式,如用acrobatReader阅览的pDF版,仿传统报纸的图片切割版等。多给网络时代的受众一些个性化的选择。其次,内容上个性化。在内容上对网络时代的受众按需满足对同一新闻采用不一样的写作手法,如供给新闻梗概的简略版,展示全面细节的详细版。对新闻源的开掘要完全,对网络时代的受众感兴趣的内容要准备充沛,让网络时代的受众有选择的点击自个感兴趣的内容。对网络新闻的选材上供给编辑部引荐新闻,网友引荐新闻,报纸转发新闻由不一样的部分担任。其内容能够不一样,能够交叉。以上办法仅仅使对不一样受众群供给个性化的方案。跟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承载网络新闻的渠道会更加智能化。网络新闻工作者应及时重视it技术新的使用,活跃新闻制作思路,充沛拓宽网络新闻个性化的空间。

(三)主动避开网络新闻与网络时代的受众障碍

网络一方面使新闻快速传达给网络时代的受众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因为网络时代的受众自身的一些特性,在网络时代的受众解读信息的过程中呈现了一些新的阻碍。与传统媒体受众不同,网络时代的受众是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下接受信息与效力的。网络给他们供给一种铺开自己的环境。佛洛伊德把品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本我是其最初始的有些与生俱来,包括以性激动和侵略激动为主的本能激动。本我坚持原则分配寻求享受。在网络的匿名性特征中,社会的各种禁闭和行为规范效果削弱,网络时代的受众更多的显现最深层次的“本我”。但是网络时代的受众与物理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络,他们仍然摆脱不了实际世界的心理特征与人物素质的制约。因而,网络时代的受众除对严重性新闻的寻求以外,对一些娱乐性、奇异性的新闻较多重视。网络时代的受众的重视点呈现为“哑铃式”结构,两端有些为严重新闻与娱乐新闻,中间为一般新闻。在躲藏品格的虚拟状态下,网络时代的受众较之传统媒体受众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剖析才能。因为网络信息的丰盛,使他们目睹开阔,才智广博,独立意向愈加激烈,具有较强的批评和置疑精力,并勇于将自己的主意经过网络表达出来。

在网络新闻中适当的使用娱乐化的方法,强化重大新闻、娱乐新闻、奇异性新闻的报导,将硬新闻软化,进步网络新闻的可读性,进步受众的阅读兴趣。但要注意掌握好娱乐化的度,做到娱乐而不低俗。网络媒体是个宽容的媒体空间。我们在网络新闻工作中,尽量防止用户的逆反心理给出全面客观的报导。首要,选用双面说理的方式报导网络新闻。也即是即报导工作的正面,也报导工作的不和。评论要客观,实事求是。其次,恰当引导受众,不要明示结论。结论让网络时代的受众在掌握充分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个来下。在网络新闻报导中不要出现不容分辩,强加结论的语言。第三,掌握好报导的量。对网络新闻的信息流通量,过与不及都是不恰当的。太少,报导不充分。太多,如果信息量超过受众的需要和承受能力,会加剧受众的逆反心理,影响传达效果。

四、结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正在给我们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受众在网络传播中显现出许多与传统大众传播中不同的特征。受众是新闻工作的源泉,是新闻事业生存的需要。而了解受众的变化,不管对传统媒体网站来说还是对商业网站来说,都是经营好网站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受众在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小翔.从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看媒体新闻报道方式的改变[J].新闻三昧,2003(04).

[2]王秋菊,刘杰.网络新闻受众的心理行为特征[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02).

[3]张秀珍,冯晓玉.网络传播受众与传统大众传播受众的心理特征比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05).

[4]田伟伟,刘成新.网络传播受众心理的嬗变[J].青年记者,2007(22).

网络时代的特点篇7

1网络民意的形成及特点

网络民意在百度词条上的解释为: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基础,以网络为平台,通过互联网上论坛和社区、博客等手段自由发表评论和意见,聚合某种愿望和诉求,从而形成的一种新兴民意[4]。互联网时代是自媒体时代,是大众麦克风时代[1],网民通过网路实现了方便、自由、迅捷的传播,通过对社会特点问题、突发事件、利益诉求、国家大事、民生和政府决策参与来表达观点、提出建议,从而形成民意。网络民意表达以网络为物质基础,因此具有表达的开放性、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空间的虚拟性和议题的多样性等特点。网络民意是信息时代技术与政治民主共同进步的结果。

2网络民意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网络民意对政府管理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以网络为载体反映民意、表达民声的现象日益增多。当一起事件因为网络民意的关注,从扑朔迷离到迅速进入实情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快速通道时,网络民意展示出它特有的力量。在一起起网络事件的发展和处置过程中,党和政府对网络民意显示出极大地包容和重视,这凸显了政府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其次,网络民意对政府管理的影响还表现在网络民意对政府决策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逐渐普及,网民数量的快速增加,互联网使得网络民意蓬勃发展、热情高涨,参与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1]。政府充分重视网络民意表达,包括每年的两会代表委员都积极与网友互动,征询网民意见,提高了群众参与政府系统决策的积极性,实现了政府和群众的互动。网络给政府管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载体和平台,通过网络获取网络民意、回应网络民意是互联网时代政府和官员面对的现实课题。

3网络问政成为有效应对网络民意的切实手段

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创新,网络民意表达更是如火如荼,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关注促进了政府在信息时代的社会管理不断变革。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网络问政成为政府有效回应网络民意的现实手段和方式。

网络问政在百度词条上的解释为: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网络问政是政府把管理和服务从现实社会拓展到虚拟的网络世界,通过网络完成信息和在线服务等,并直面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网络用户,征求网民意见,特别是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获取广大网民的意见和态度,引导网上舆论。从技术上讲,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全球互联的信息海洋,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和交往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促进了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也因互联网的改变而发生巨大变化。网络民主进步和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给政府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政府实行网络问政是现代社会实施有效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政府承接网络民意表达的重要环节。不断探索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切实地回应网络民意是实行网络问政的物质与意识基础。对于今天的政府官员来说,不是面对棘手问题时才去关注网络,网络问政将成为一种常态,是有效回应网络民意、主动吸纳网络民意从而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网络问政与网络民意都是信息高速发展的产物,是政府管理与政治民主的进步。

4政府如何通过网络问政实现与网络民意的有效对接

网络民意的形成和兴起,极大地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而且,网络民意纷繁复杂,并非都是理性的。如何面对网络上的汹汹民意,如何引导民意往理性的方向上走,如何与网络民意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实现网络问政与网络民意有效对接,这极大的考验着政府的网络问政能力和智慧。

首先,转变传统政府管理理念,尊重网络民意,牢固树立“网络观”、“服务观”。因为网络民意是人民群众通过网络进行的意见表达,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网络民意比现实社会中的意见表达更加真实有效、更加及时。政府尊重网络民意,就是尊重广大网民,尊重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体现了政府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服务意识。网络问政改变了传统政府官本位的运行模式,领导干部代表政府与公民在网上平等地对话与交流,与所有的服务对象一视同仁,平等地进行互动、共享信息,这充分体现了实施网络问政的目标:为全社会提供全面、便捷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所以,网络时代,尊重网络民意是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要正确认识网络民意、尊重网络民意。

其次,是在实践中用好网络,畅通网络民意。一方面,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学习网络知识,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时代网络民意的重要性,要走进网络深入网络。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平台都是网民进行爆料、表达、交流的网络热点平台,政府部门和官员可以充分利用它们倾听网友意见、批评和建议,认真回应网民质疑、问题,与群众和网民友好交流和互动。建好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将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建成政府的网络服务窗口,切实履行信息公开、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应用平台,使网络问政成为“民意直通车”。另一方面,加强网络问政能力建设,提高网络应用技巧。网络问政能力直接影响与网民的沟通深度、质量。要不断提高政府与网民的沟通质量,及时回应网络民意。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新平台不断涌现,政府要不断创新网络沟通模式[3],关注网民关切热点,满足网民需求。并且通过不同的网络交流平台,提高对网络民意的整合和引导能力。

最后,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引导网络民意。由于匿名性和缺乏应有的理性,网络民意有时会偏离事实的轨道,甚至会出现造谣、传谣等不真实信息和意见表达。网络空间也需要维护、净化,需要法律提供保障和支撑。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拓展和延伸,网络信息和意见表达需要建立在真实的底线上,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所以,政府要加强对网络的日常管理,规范网络行为,引导网民在网络上进行理性、有序表达,以保证网络民意的真实可信、正确有效。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13-15

[2]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8-10

[3]高红玲.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195-197

网络时代的特点篇8

【关键词】网络;银行;思想政治工作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网络互连带来了21世纪今天最重要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现代金融领域的银行业中不仅体现在银行装备等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上,更体现我国银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贯彻执行中。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银行事业的坚强保证,能够从思想和意识形态层面确保我国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够确保银行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然而具体到网络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中性的社会工具,其对我国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用主要体现在正面积极创造的机遇上和片面消极带来的挑战上两个方面。

1网络时代给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起点和应该抓住的新机遇

网络作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信息交换媒介,其自身的发展具有此前传统大众媒介所没有或不能完全发挥的新特点和优势,综合来说网络具有的独特优势体现在信息交互的实时性、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信息交换形式的多样性和网络使用双方的平等性等方面。网络时代的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在运用现代互连网络时,需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以上优势,展现现代网络优点在银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首先,互联网络具有的信息交互的实时性意味着能够快速度传播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信息。在日常的银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这不仅意味着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可以快速的接收国家最新的对银行思想政治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意味着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可以通过网络最快速、便捷的把这些要求传递给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这种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是传统的大众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其次,网络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不同资源和同种资源的相互接受和传递。网络的这种资源共享性使得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可以在内部实现共享而且可以和外部实现交流。通过外部的交流和反观,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更加的全面、彻底,能够更好的把握国家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和道路。

再次,网络是一个集视、听与一体的媒介形式,能够带来信息交换形式的多样性。与传统的大众媒介相比,网络自身兼备了报纸、广播、电视等的优点,克服了他们的不足。在银行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视频、声音、网页文字、动画图片等各种新媒体形式,使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的生动活泼和易于接受,改变传统的口对口简单直接的枯燥方式。

最后,网络的匿名性决定了网络双方主题地位的平等性。银行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网络的这一特性能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容易的开展起来,在网络世界中,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互为的传播者和被传播者而没有等级和职位高低之分。

2网络时代给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深层次危机和挑战

网络时代网络的双面性决定了网络给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除机遇和积极的效应外还包括消极的危机和挑战。这种消极的危机和挑战是由网络自身的无时空性、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质所决定的,在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切实的加以疏导和化解。总体说来网络在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危机挑战主要展现在三个方向上:

第一,巨量信息对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着力点和方向性的挑战。

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是银行工作人员,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网络的共享性和无时空限制决定了网络拥有海量的传播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网络的高速传播使得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接受信息的能力受到了极大挑战。同时,巨量信息中既包括积极健康的思想信息也涵盖带有西方资本主义意思形态入侵的文化,这就需要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海量的信息中汲取精华,把握社会主义文化意识的主题方向,防止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道德文化的渗透和入侵,推动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虚拟性影响了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现实效果。

网络是一个非现实的虚拟的世界,在网络中既可以得到传统银行思想性政治工作带来的优势发挥,同时又使得虚拟自身的弱点得以展现。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对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现实效果的展现要明显弱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手法。同时,虚拟世界对银行工作者健全人格的形成、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还有待商榷。

第三,网络的匿名性导致了网络世界中人的思想个性化问题突出。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世界中人的个性化的发展,这种个性化的发展对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意味着新的挑战。一方面,银行人员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体现出更多的自主性、多元性、复杂性;另一方面,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对象的不确定性。

3网络时代利用网络改进和提升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得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在网络时代如何做好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事关我国金融事业改革和银行事业发展的重要事件。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大方向和银行的时代化、现代化上来说,我国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时代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要充分的发挥网络时代网络的优势给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有利之处,规避其不利和消极影响。要利用网络的快速传播性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理念能够及时传递到每一个银行工作人员,要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性来建设银行内部的网络资源库和思想政治传播网站等,要利用网络传播形式多样性带来的视、听一体化来提高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要利用网络传播的平等性来增加银行工作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可和接受度。

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时代对银行工作人员的培养,做好人和网络的衔接工作。以人为本是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网络时代的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红,其关键就是对人才的培养。既要使得银行工作人员懂得利用现代网络学习思想政治工作传播的理念,又要使人们懂得网络的运用,利用网络使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做到事半功倍。

总之,在网络时代的银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们既要更上时代的潮流,最大限度的抓住机遇,同时要做好迎接巨大挑战的准备,保证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和银行自身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民,张国义,张贺军.构建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网络[n].河北经济日报,2001-03-19(B02).

[2]李炳华.浅析运用新兴媒体开展银行思想政治工作[J].管理观察,2014,17:34-35.

[3]周利平.金融改革与银行思想政治工作[J].江西社会科学,1996,01:89-90.

网络时代的特点篇9

一、当代青年亚文化的特征

亚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K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青年亚文化就是指在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它与社会主导性的价值体系有所不同,甚至带有叛逆、颠覆色彩。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学者集体撰写了一部叫《仪式抵抗》的着作,对英国工人阶级青少年的亚文化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者认为,青少年中流行的亚文化构成了对体现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英国主流文化的反抗,在当时的社会情景下,阶级的对立也表现在文化领域,平民阶层的青少年因无法进入主流文化而自创了一种时尚文化,这一文化富有反抗的象征意味。

当代青年亚文化已经挣脱了阶级斗争的藩篱,体现的是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网络时代给青年亚文化提供了繁荣发展的生态环境,给予人人参与的自由。在网络虚拟的空间里,年轻人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影响力。由此,在网络上他们创造了专属于自己的亚文化形式。互联网的开放性、即时性和互动性,构筑了一个虚拟的狂欢场,使青年能自由地行使自身的话语权、形成对主流文化抵抗的场地,让他们在精神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宣泄。

二、当代青年亚文化在广告中的表现

由于青年是消费的生力军,许多广告主把他们当做争夺的对象,因此在广告制作方面,充分利用了当代青年亚文化,以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起到说服的效果。

1.当代青年亚文化与广告内容。

广告的内容是广告信息的载体,以青年关注的事件作为创意内容,更能贴近青年消费者。百事可乐为了与可口可乐竞争,把自己定位在年轻人喝的可乐上,很多广告都体现出青年亚文化的叛逆、颠覆的色彩。如百事可乐2010广告《酷游记》,就是是对《西游记》的颠覆,故事发生在火焰山,唐僧师徒四人极度口渴,又撞见了“妖怪蜘蛛精”,多亏及时拿出百事可乐,化解了这场灾难。其中的角色蔡依林是孙悟空,罗志祥是猪八戒,黄晓明是沙僧,古天乐是唐僧,张梓琳是蜘蛛精,片中人物的装束极富现代感,且女版悟空更具有颠覆性。这样的广告拉近了与青年消费者的距离。

2.当代青年亚文化与广告表现形式。

为了贴近青年消费者,许多广告就采用当代青年热衷的亚文化表现形式,比如恶搞、网络词汇运用等。2006年胡戈根据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无极》改编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传播之后,从此恶搞在网络上迅速流行,恶搞幽默风趣,夸张讽刺,是青年们在压力之下地自我释放。网络语言如hold住、萌、坑爹、你懂的、肿么啦、吐槽、有木有、屌丝、元芳等,已成青年们的常用词汇。如七喜网络视屏广告’七喜的几则网络视频广告集合了多种青年关注并参与的网络热点,包括大量网络热词、年度网络热点事件及人物。如《史上最爽的7件事》中,包含“国足”、“抢盐”、“李刚”、“加薪”、“和谐”这些关键词;《史上最绝蝴蝶效应》里“微博控”的概念、“坑爹”等热词;《史上最给力许愿》以“穿越”为主线、“小月月”担纲的恶搞,无不刺激着年轻人的兴奋点。且与品牌信息紧密相连,广告诉求点突出,频繁出现促销主题:27%的中奖率。由此引发青年的关注及快乐分享。

3.当代青年亚文化与广告传播形式。

当代青年对信息的接受已经远离了传统的四大媒体,他们最大的信息接受媒介来自于网络,而且网络巳经成为青年亚文化的诞生地和传播的途径,可以说,没有网络就没有当代青年亚文化。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广告借助于网络进行传播,在传播上极具青年亚文化特点。如2010年韩寒代言的的凡客诚品的网络广告,“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29块的t—SHiRt,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此次广告成就了一次网民的狂欢,网民们主动参与信息传播,使凡客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带来了销售的上升,同时也留下了“凡客体”一词。

三、当代青年亚文化研究与广告学教学

由于亚文化构筑了当代青年的精神家园,影响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研究当代青年亚文化,是广告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学中应重视以下方面:

1.研究当代青年亚文化的存在形式。当代青年亚文化的主要存在于网络,其形式有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频分享、网络语言、网络恶搞、网络人物、网络事件、网络意见等。这些都表现出青年张扬个性,娱乐自我、挑战权威,渴求平等,争夺话语权的心理特点。因此,研究这些形式,有利于运用这些形式进行广告创作

2.研究当代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心理特点及消费行为。广告需满足消费者文化心理的需要。针对青年消费群体的广告,必须千方百计迎合他们的的心理需要、文化品位,思维模式和生活状态。当代青年个性、思想活跃、求新求变,消费紧跟时尚,当代青年亚文化对青年的消费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消费更注重的是商品的符号意义。研究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心理特点及消费行为,这样才能使广告更贴近青年消费者。

3.研究当代青年亚文化的传播特点。传播学家e.卡茨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需求——需要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即“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当代青年亚文化的传播形式主要是网络传播,参与成了网络时代亚文化的特征。网络将传统媒介传播的单向传播转换为多向交互式传播,由滞后性传播转换为即时性传播,“青年亚文化实践活动和文本内容的便捷上传、下载和在线生成,传者和受者的合成及互为转换,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的互动聚合,均从物质、时间、空间、技术等多方面突破了原有的社会和技术藩篱,真正使青年亚文化实现了近乎无障碍?的传播。”青年们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得到了精神和物质的满足。教学中研究青年亚文化的传播特点,有利于把握针对青年目标消费群体的广告的传播形式。

4.研究当代青年亚文化与广告创意间关系。文化与广告创意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消费群体都有其文化背景带来的活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研究研究青年亚文化与广告创意间关系,抓住当代青年亚文化与商品信息的最佳契合点进行广告创意,方能在广告中体现出当代青年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切合青年的需求。

网络时代的特点篇10

关键词网络英语特征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有力的推动者,因特网推动着人类社会走进一个新的时代。社会的发展、进步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土壤。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英语作为因特网上的主要语言也随之发展变化。本文试结合网络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对网络英语特征进行探析,以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理解不断创新的网络英语,提高我们的网络语言交际能力,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1网络英语的应用

在网络语言交际工具中,英语一直是主导语言。网络使用的英语主要包括网络技术英语、网络书面英语和网络沟通英语。网络技术英语专业性强,使用范围比较小。但是许多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专业术语借用了日常生活交流用语。如Cookies(小甜饼)是服务器暂存放在你的电脑里的小资料(txt格式的文本文件)。网络书面英语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使用的语言通过网络来传递,但是语言本身并没有任何改变。例如:新闻、公函、书信、通知、文章、书籍、音乐、电影等等,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或传播、传递。它与一般英语没有差别。所以,网络英语通常指用于网络沟通的英语。其中以在网络的论坛、BBS、聊天室中使用的英语为典型代表。

2研究网络英语的价值

众所周知,网络最初诞生于美国。因此,整个网络的设计与建设基于英语的使用特点和方式,网络上的信息近90%以英文形式,尤其是各种网络框架搭建和传输协议等一直由英语把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英文网络时代以西方国家为核心,英语也理所当然的成为网上用于沟通交流的垄断性的中心语言。据有关调查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一半以上的人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网络对英语普及的推动力超过了大英帝国的任何行动,每个新的上网者都必须学习某种版本的英语,如果他不想困在语言的网络隔离区内。所以研究网络英语的特征,探寻其语言发展的规律对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3网络英语特征探析

网络是一个全新的事物,网络世界(cyberworld)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同时,网络世界对于网络交际活动也是一个全新的语境。网络英语除了在文体、语法、句法、词语和语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呈现出独特之处外,它还顺应网络的特点,呈现出简洁、高效、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将其具体特征总结为四多和两快。四多就是缩略多、符号多、新词多、转义多;两快就是新单词和新语句创新快、传播快。

(1)缩略多。由于交流大多通过键盘和屏幕进行输入和输出,为了节省击键的次数,提高速度,逼迫你使用简洁、高效的表达方式,以顺应网络世界交流的语境。有句子、短语、单词缩略,有首字母缩略、部分缩略,还有读音替代缩略等等。

(2)符号多。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人与人之间还不能够实现面对面的交谈,所以一些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的组合就被用来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文字语言,能很好地模拟现实交际。由于这些符号的组合形象生动,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所以在约定俗成以后,发展成为网络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补充体系。

(3)新词多。语言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时新的词汇也会不断地产生。网络为英语新词的创造和传播提供了一个全新、快捷的途径。派生、合成、转化等是英语中重要的构词形式,而在网络这个自由交际的大平台上,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的网民不但充分利用派生、合成等英语构词法构造出大量的词,还创造出许多新词。

(4)转义多。普通的英语词汇用于网络交际时,词义得到了扩展、出现了变化或者是产生了新的意思,形成转义词。这些词都形象生动,让人心领神会。

(5)创新快。网络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同传统的书面英语语言相比较,网络英语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另一方面,由于以英语作为主要用语的网络遍及全球,各种文化可以打破时空在这里碰撞交流,各种语言都可以在这里接触,丰富的外来语(如中式英语、西班牙英语、日本英语等)以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和用语近年来被快速吸收进英语中,成为英语语言的一部分。

4结束语

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英语特征:缩略多、符号多、新词多、转义多、创新快、传播快。认识和熟悉网络英语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网络的语境,把握网络英语,利用网络英语。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网络英语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果我们固守于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最终会被快速进步的社会淘汰。只有认真思考网络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加强对网络英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潮流,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潘明霞.网络语言中英语形式的特征和性质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