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7:00

无线电的定义篇1

关键词软件通信体系结构无线电系统软件定义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

在现实生活中,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不断地发展研究,各国为了早日实现军事化的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加大了对软件定义无线电的研究。目前,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已成为未来军事通信发展的趋势。①

1软件通信体系结构

1.1硬件体系结构

软件通信体系中硬件体系结构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通过面向面向对象技术的概念对系统内部的典型模块进行划分,要求实际系统一旦实现,必须将其详细的、完整的接口进行公开。软件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对硬件的性能和容量以加载特定的波形,第三方则通过公开的接口,提供系统内部模块,方便了新技术的插入。

硬件体系结构除了要对所有无线设备系统内部硬件模块的组成进行定义,还要给出所有无线设备内部硬件的物理属性。当无线设备系统内部硬件物理属性符合条件时,这些硬件设备就可以应用到实际平台硬件模块,具有统一性,针对所有的通信设备来说都是通用的,实现了硬件模块设计的实用性与通用性,节约了系统成本。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发展主要以软件为主,而现代无线通信系统是由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来实现无线通信的功能。因此,为满足无线通信系统未来发展的需求,硬件模块要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这可以确保在原有硬件模块基础上,通过增加新的功能或者在已有的硬件模块中增加新的硬件模块来实现新的技术,既保证了硬件模块统一性,又增加了硬件模块内在的灵活性,满足软件无线电发展的需求。②

1.2软件体系结构

在软件通信体系中软件与硬件所承担的功能不同,根据软件在通信体系中所承担的功能,可将软件体系结构由上到下分为应用程序、核心框架、公共对象请求体系中间件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四部分。其中核心框架、公共对象请求体系中间件以及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三部分共同构成了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软件体系结构中一个通用的软件平台。软件平台的构成给开发人员和波形的设计带来了新的要求与限制,有利于实现波形从一个无线通信系统到另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的移植。

1.3安全体系结构

软件通信体系中安全体系结构,为了保证在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相互通连与相互操作,是为了确保用户的信息在传输、发送、处理以及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与机密性。在安合体系结构中,整个系统的安全功能是由一个通信保密模块、红边处理器以及黑边处理器三部分共同来完成的,而非一个边界分明的安全模块来单独完成。③

2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

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又称为软件无线电系统,是一种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实现全部功能的无线电,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通用性。用户通过软件无线电系统,对动态修改配置对系统中的网络装备与软件更新设备进行修改,从而获得更好的服务与性能。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是通过一个简单的终端设备,运用软件重配置功能来支持各种不同种类的无线系统与服务的新技术。固定或者移动的软件定义无线电设备,都能让用户通过改变软件改变接收与发送的特征。移动无线电系统与改变运行模式的软件定义无线电设备相互通联,并且能够同时在多种公共安全频带中工作。

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不仅具备基本的无线通信功能,还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通过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能够升级系统所装载的软件,以此来达到对系统的升级与功能的更新。④二是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可以支持不同电台系统的相互通联,达到不同独立运行的电台系统能够互传信息。三是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主要以软件为主,解放了硬件通信业务传输方式,通过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所装载不同软件实现动态配置系统功能。

3软件定义无线电的发展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采用现代化高端软件进行操纵与控制,具有高自动化程度与较强的扩展能力,打破传统依赖于硬件发展的通信体系。软件定义无线电体系的发展是通信领域的第三次革命,经历了从固定通信到移运通信,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的改革。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作为现代通信行业新技术,在未来的无线电通信应用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能成为未来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支柱。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可以多频段多模式的手机、卫星通信、智能天线以及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等各个相关的应用领域。

4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线通信体系朝着通信数字化、智能一体化的发展。由于我国目前无线通信体系硬件水平的有限,导致软件无线电通信还达不到理想的要求。针对软件通信体系与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的研究,可以预见,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可能成为未来通信行业发展的核心内容。⑤

注释

①范建华,王晓波,李云洲.基于软件通信体系结构的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J].通信技术,2011,51(8):1031-1037.

②刘献,张栋岭,陈涵生.软件定义无线电及软件通信体系结构的规范[J].计算机工程,2009,30(1):95-98.

③邱永红,朱勤.基于软件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系统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26(5)621-625.

无线电的定义篇2

关键词:Soa;无功电压;无功电压补偿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62-02

1Soa技术简介

Soa的概念最早是由Gartner于1996年提出的,后期受到iBm、SUn、Bea、oracle等公司的完善和推广,使得Soa的思想和理论逐步得到完善。它是一种体系结构,也是一种软件开发模型。

1.1Soa基本原理

Soa是一种服务导向的组建模型。服务是指软件中的一些处理过程或服装成独立业务模块的程序逻辑单元,可以通过标准协议通过网络来访问和调用,而且接口公开。服务提供者开发出各种有用的服务,经过严格测试后把服务到公共的服务注册表上,服务消费者通过查找服务注册表查找到所需要的服务,然后即可使用。

1.2Soa的应用

Soa旨在将单个应用程序功能彼此分开,以便这些功能可以单独用作单个的应用程序功能或“组件”。这些组件可以用于在企业内部创建各种其他的应用程序,或者如有需要,向对外合作伙伴公开,以便用于合作伙伴的应用程序。Soa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Soa架构中有三种角色:(1)服务提供者:自己的服务,并且对服务请求进行响应;(2)服务注册中心:注册已经的webservice,对其进行分类,并提供搜索服务;(3)服务请求者:利用服务中心查找所需要的服务,然后使用该服务。

实现Soa的技术基础包括web服务标准:Soap,wSDL,UDDi等。wSDL用来描述服务;UDDi用来注册和查找服务;而Soap,作为传输层,用来在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传送消息。一个消费者可以在UDDi注册表查找服务,取得服务wSDL描述,然后通过Soap来调用服务。

1.3Soa的特征

Soa是一种粗粒度、松耦合的软件架构,服务之间通过简单、精确定义接口进行通讯,不涉及底层编程和通讯模型。具有以下特征:(1)松散耦合;(2)粗粒度服务;(3)标准化的接口;(4)无状态的服务。

2无功电压

2.1无功电压定义

由于电抗元件造成的线路电压变化定义为无功电压。线路电感造成的线路电压降为无功电压,变压器漏感造成的电压降为无功电压,无功电压与线路电流成正比。

2.2无功补偿

2.2.1无功补偿原理

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这种功率称为有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如电磁元件建立磁场占用的电能,电容器建立电厂所占用的电能)。无功补偿的具体实现方式: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在同一电路,这样,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补偿。无功补偿的方式包括:集中补偿,分组补偿,和单台电动机就地补偿。

2.2.2无功补偿的方式和注意点

电网中常用的无功补偿方式包括:(1)集中补偿;(2)分组补偿;(3)单台电动机就地补偿。加装无功补偿设备不仅可使功率消耗小,还可以充分挖掘设备输送功率的潜力。确定无功补偿容量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在轻负荷时要避免过补偿,到送无功造成功率损耗增加,也是不经济的;(2)功率因数越高,每千伏补偿容量减少损耗的作用将变小,通常情况下,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5就是合理补偿。

2.2.3无功补偿意义和作用

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比例常数,降低线损,减少供电设备设计容量(减少投资),增加无功输出(改善电能质量,降低电能损耗,减少用户电费支出),减少电源向符合提供无功(减少无功流动),降低线损,改善电网运行条件。

3Soa技术与无功电压补偿方式

3.1Soa与无功电压集中补偿方式的结合

3.1.1服务识别

将电压运维系统的台区无功集中补偿,电压运维系统的线路无功集中补偿和分区无功集中补偿,配网无功的分压无功集中补偿,抽象为服务候选者。通过对服务候选者的服务暴露,将服务候选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

3.1.2服务定义

通过服务定义将无功电压集中补偿服务的流入、流出消息定义,服务安全约束进行定义。

3.1.3服务实现

应用eclipse开发平台,将各个定义后的服务进行服务实现。以台区无功集中补偿服务为例,将台区无功集中补偿服务实现成台区无功webservice。服务的流入流出定义为service_i、service_o,服务安全约束遵守ieee标准。

3.1.4服务合成

服务合成是通过具体无功电压集中补偿业务将具体的无功电压集中补偿服务整合成一个完成流程的过程。如图2所示。

3.2Soa与无功电压分散补偿方式的结合

3.2.1服务识别

将电压\维系统的台区无功分散补偿,电压运维系统的线路无功分散补偿和分区无功分散补偿,配网无功的分压无功分散补偿,抽象为服务候选者。通过对服务候选者的服务暴露,将服务候选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

3.2.2服务定义

通过服务定义将无功电压分散补偿服务的流入、流出消息定义,服务安全约束进行定义。

3.2.3服务实现

应用eclipse开发平台,将各个定义后的服务进行服务实现。以台区无功分散补偿服务为例,将台区无功分散补偿服务实现成台区无功webservice。服务的流入流出定义为service_i、service_o,服务安全约束遵守ieee标准。

3.2.4服务合成

服务合成是通过具体无功电压分散补偿业务将具体的无功电压分散补偿服务整合成一个完成流程的过程。

3.3Soa与无功电压就地补偿方式的结合

3.3.1服务识别

将电压运维系统的台区无功就地补偿,电压运维系统的线路无功就地补偿和分区无功就地补偿,配网无功的分压无功就地补偿,抽象为服务候选者。通过对服务候选者的服务暴露,将服务候选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

3.3.2服务定义

通过服务定义将无功电压就地补偿服务的流入、流出消息定义,服务安全约束进行定义。

3.3.3服务实现

应用eclipse开发平台,将各个定义后的服务进行服务实现。以台区无功就地补偿服务为例,将台区无功就地补偿服务实现成台区无功webservice。服务的流入流出定义为service_i、service_o,服务安全约束遵守ieee标准。

3.3.4服务合成

服务合成是通过具体无功电压就地补偿业务将具体的无功电压就地补偿服务整合成一个完成流程的过程。

无线电的定义篇3

关键词:管理科学无线电管理手段

一、引言

1987年年底.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国家物价局、财政部联合上报国务院的无管字[1987]48号《关于无线电管理收费问题的请示》中提出为了加强无线电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无线电频谱资源,除了实行行政、法律、技术管理外,还要采取经济管理的办法。这是最早阐述无线电管理4种手段的文献,从行为方式的角度,将无线电管理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分类。1990年.正式公开提出了无线电管理的法律、行政、技术、经济4种手段。这4种手段的提出,对于改变我国早期无线电管理单一的行政手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管理理论诸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线电管理理论也当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2009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谢飞波局长明确指出:“只有加快无线电管理方法创新,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无线电频谱资源,才能有效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本文将剖析无线电管理的4种传统手段,并提出宣传、协作、自律3种新手段。

二、无线电管理方法与手段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无线电管理方法是实施无线电管理活动,完成无线电管理任务达成无线电管理目标的方式、途径、形式、程序、格式和工具。

无线电管理方法是连接和沟通无线电管理主体和无线电管理客体的桥梁和纽带,渗透和存在于一切无线电管理活动之中,贯穿其始终。无线电管理方法可从管理职能、行政功能、管理深度、行为方式等角度进行分类。比如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分,有频谱规划、频率指配台站管理、设备型号核准、无线电监测等方法从行政功能的角度可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等方法,从管理深度的角度分,有粗放式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方法。

所谓无线电管理手段,是从行为方式角度来说的无线电管理方法,有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协作、宣传、自律7种。这几种手段有时有交叉,但都在法律的框架下。其中行政手段协调手段是核心,技术手段是基础(特别是在频谱规划、干扰协调、频谱地域协调等方面),经济手段和宣传手段是保障自律手段是有益的补充。

三、四种传统手段的剖析

1、行政手段

无线电管理的行政手段是指政府无线电管理机构凭借政权力量,依靠从上到下的组织制定、颁布政策、指令、计划的方法,来实现国家对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目的具有控制、制约、调整、协调社会各地区、各部门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方向,保证行政执行的集中统一实现国家、社会所期望达到的无线电管理目标的功能。行政手段主要有4种表现方式。

(1)行政命令手段

指凭借国家政权的权威和权力,主要通过命令指示等形式根据管理权限,直接调节和控制下级或无线电用户的活动,带有强制性。

(2)行政引导于段

指上级对下级或无线电用户的活动的控制不采取命令的方式,而是采取指明方向加以引导,进行说服规劝。这种引导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将取代行政命令手段,并日益显示出其在行政手段中的重要性。包括对行业自律组织的引导。

(3)行政信息于段

这一手段的主要特征是,上级对于下级或无线电用户的活动,存在需要加以调控的必要,但既不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也不采取说服、引导的方式,而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工具,提示下级或无线电用户在无线电活动中应按照上级意图进行抉择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某种目标这种方式将突破行政手段纵向联系的典型行政手段运用方式而向横向联系方面发展。

(4)行政咨匈服务于段

这是指上下级之间或无线电管理机构与无线电用户之间,就无线电管理活动的某些疑难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如提出可行性论证的建议,对重大项目提出关键性的修改补充意见,从而提高其科学性、可行性和完善程度,实际上就是达到了行政执行的预期目的。

2、技术下段

无线电管理需要技术手段作支撑无线电管理的技术手段包括频谱工程技术(含电磁兼容分析、频率台站数据库)、无线电监测技术、无线电检测技术等。通过频谱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无线电频谱规划和台站审批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通过无线电监测,可以查处无线电干扰和不明无线电信号,保护信息社会无所不在的无线电业务的正常开展并可以为无线电频率指配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通过对无线电设备和非无线电设备无线电辐射的检测可以防止无线电设备和其他可能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因质量问题而伴生有害的无线电辐射从而自源头封堵一部分无线电干扰有效地保护无线电电磁环境。

3、法律手段

我们常说的法律手段在行政管理学上的术语叫法洽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领域内,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到具体的行政活动中,以达到有效而合理的管理目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各级行政机关是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管理主要通过法律和法规来规定、调整。法律手段的方式,按行政执法所作的分类,主要有行政决定、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执行和行政处置等不同类型。

(1)行政决定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经法定程序依法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作单方面处分的行为。其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和单方性直接处分相对人权利和义务,须依法定程序通常不能即时作出。其具体形式主要有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命令和行政处罚4种。

(2)行政检查,又称行政监督检查,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相对人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和具体行政决定所进行的能够问接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检查、了解行为。它具有义务性限制性和单方自主性的特点。

(3)行政处置,又称即时强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社会公共利益受到危害的紧急状态出现或将要发生的情况下临时采取特别行政命令、特殊强制措施的行为。它具有紧迫性、即时性和直接强制性3个特征,是紧急状态下行政管理的一种特殊的必要手段。

(4)行政强制执行.是指特定行政机关采取强制手段保障法律、法规和行政决定得到贯彻落实的一种执法行为。

当然无线电管理立法是法律手段至关重要的一环。当前我国国家层面的无线电管理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制条例》正在制订之中,电波法》是将来的立法目标。

4、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政府经济行政部门按经济运行规律的要求来管理下属经济组织及其活动的一种方法。从根本上说是利用备部门及其活动的经济利害关系来制约相互问的活动的行政执行行为。它是通过利益诱导进行间接管理的办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就是要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使它们的活动大体上符合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

无线电管理的经济手段,是无线电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包括无线电管理费征收、无线电自然资源分配的市场化方式、无线电产业的调控作用等具体措施。

四、对三种新手段的探讨

1、宣传手段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宣传下的定义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宣传就是宣传者运用各种手段向受众传播各种信息,以影响受众思想观念与行为倾向的一种社会活动。

根据不同的标准.宣传可分为不同类型。从宣传的目的来分,有灌输宣传、鼓动宣传、疏导宣传、批判宣传等从宣传的内容来分,有政治宣传、军事宣传、法制宣传、经济宣传、思想道德作风宣传、科普宣传。

无线电管理的宣传手段主要是法制宣传和科普宣传,由无线电管理机构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符号,借助各种媒介和与民众交流的渠道,向人们传播无线电管理法规信息、无线电管理观念和无线电频谱资源常识。

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无线电管理宣传工作座谈会,随后了《全国无线电管理宣传纲要》和《全国无线电管理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并将今年9月定为全国无线电管理宣传月。可见.无线电管理宣传于段的作用越未越重要。

2、协作手段

无线电管理的协作手段,是指无线电管理机构依据正确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计划,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如谈判、公文、通信、交流).协调国际关系,理顺本国行政区之间和部门间的利益关系及时排除各种障碍维护国家无线电和行政区无线电利益,促进各利益主体在无线电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合作,促进各种无线电业务正常运行。

在无线电管理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省(地)级行政区之间以及同一行政区的部门之间的无线电利益差异,导致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等。如果不能及时排除这些矛盾和;中突,理顺各个方面的关系,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协调运转和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就不可能。因此,无线电管理的协作手段十分重要。主要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协作。

(1)国际协作

国际协作包括多边协作和双边协作。多边协作主要在国际电信联盟和区域电信组织的框架内进行以参加国际组织的各种会议和研究组活动以及拟制和处理国际组织协调函电的形式来实现;双边协作主要以举办两国边境协调会、卫星通信网络协调会,以及拟制和处理双边协调函电的形式来实现。

国际无线电协作,既要讲斗争,为国家利益而争;又要讲合作因为如果各国都坚持己见,那就难以达成一致.那对人类共同的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管理将是灾难。已有百年历史的国际电联有着引以为豪的电联精神:“折中、妥协、协商~致。”

(2)行政际协作

行政区际无线电协作.主要是同级行政区之间的协作即省级行政区之间或地级行政区之间。特别是接壤的行政区之间容易出现无线电利益;中突,带来无线电干扰。因此,行政区之间的无线电协作,特别是频率、台站、干扰协调,以及国家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中的共同行动是很重要的。

(3)军地协作

我国的无线电管理,实行军地分治已有20多年近年来,军地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协调机制越来越善电磁频谱管理预备役制度已开始建立。

(4)部门作部门协作包括无线电管理机构与其他相关党政部门(如财政、发展和改革、法制、公安、交通、教育部门)的协作和无线电管理机构对大的用户单位无线电利益的协调。

3、自律手段

自律是主体自觉的、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意识和实践。无线电管理的自律手段是利用管理对象自觉的法律意识来实现无线电管理的部分目标。无线电管理机构对于无线电用户(组织)的自律行为实行指导。

(1)单位自律

有的政府部门或非政府组织(大用户单位)内部有无线电管理机构或无线电管理员,对内承担一定的无线电管理事务。

(2)业余爱好者组纵律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是一个素质较高的群体,有着国际通行的“体谅、忠诚、进步、友善、平衡、爱国条守则。

各级无线电运动协会和无线电爱好者协会受政府主管部门的委托对业余无线电业务实施辅助管理工作。

(3)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是一种联合体的自律,是由从事同种商业活动的经营者为维护其共同利益而自主产生自愿接受的自我约束,一般由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是指经依法批准成立、由同一行业经济组织及相关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自律管理的行业性社会团体包括协会、商会、同业公会等。无线电领域的行业协会,有各级无线电协会。

行业协会作为本行业的商业性自治组织,在协调成员的意志形成一致意见、监督自律行为的执行方面都具有先天的优势,具有以下4项基本功能:

①服务功能,即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信息调研、咨询、交流、培训等各项服务。

②保护功能,即作为本行业经营者的集体利益的保护者通过游说国家权力机关,形成强大的院外利益集团,反映成员的意见和要求影响政府决策.甚至参与立法,提出有利于本行业的法律草案或反对不利于本行业的法律草案等。

③自律功能是自治权的突出表现而自治权是“行业协会实现其价值功能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包括行业规划、规章与标准的制订.对本行业运行的监管,对违反自律的成员的处罚等。

④争端解决功能,可以以一种类似于仲裁的方式解决本协会成员间可能出现的争议。

五、各种无线电管理主体可以采用的管理手段

无线电的定义篇4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英特网;无线接入技术;3G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7-0104-02

引言

英特网(internet)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工作模式,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与英特网有机结合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移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方式,充分利用了移动无线网络的优点,是对传统电子商务的有益的补充,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十年来,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技术主要包括:无线应用协议(wap)、移动ip(mobileip)、蓝牙技术(Bluetooth)、无线局域网(wLan)、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等。

一、移动电子商务

1.移动电子商务的定义及特点

目前,业界还没有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定义形成权威的、一致的认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各有不同出发点和含义。从技术的角度看,移动电子商务可看做电子商务的一个新的发展分支;但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移动电子商务是对有线电子商务的整合与发展,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形态。一般而言,移动电子商务的定义应包含“商务活动”、“英特网”和“无线网络技术”三部分。文献[1]将移动电子商务定义为:“消费者在支持英特网的无线通信网络平台上,借助移动的智能终端设备,完成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或消费行为的社会经济活动。”可见,移动电子商务可以定义为:通过移动的智能终端设备、无线网络和英特网结合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

通过移动电子商务,消费者可真正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和传统基于英特网的电子商务相比,移动电子商务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交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2)移动终端拥有者的身份相对固定,可方便的向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移动交易服务;(3)通过移动定位技术,可以提供与位置相关的交易服务。

2.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技术因素

移动电子商务同传统电子商务的主要区别就是无线网络的应用,而正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移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从技术的角度看,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无线应用协议的推出。如何将英特网的丰富信息及先进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设备当中,是实现移动电子商务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无线应用协议(wap)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无线应用协议(wap)的出现使移动英特网有了一个通行的标准,使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设备接入英特网成为了可能。

(2)无线接入技术的快速发展。早期无线接入技术如GSm、tDma和CDma数据传输速率很低,不适于英特网接入。而近年来得到广泛使用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等接入技术,大大提高了无线数据传输速率。目前,世界各国大力推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无线接入方式传输速率方面的缺陷,而且还可以支持宽带多媒体数据传输,这将缩小有线和无线接入的差距,必将进一步推动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3)移动终端技术的日趋成熟。移动终端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结合手持硬件、无线宽带网络与移动应用软件的总称。目前市面上各种个人数码助理(pDa)、智能手机(Smartphone)已经随处可见,各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不断推陈出新,移动终端用户也不断攀升。这不仅给消费者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电子商务提供可能,而且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互联网用户的移动终端用户更是为移动电子商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3.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组成

移动电子商务系统主要由移动商务应用、移动终端设备、移动中间件和移动网络设施组成。(1)移动商务应用主要是指移动电子商务为用户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活动;(2)移动终端设备就是指各种通过无线网络接入英特网的终端设备,包括手机、个人数码助理和笔记本等;(3)移动中间件是指连接电子商务与异构网络和操作系统的软件实现层,如expressQ和wap等,它们屏蔽了分布环境中异构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4)移动网络设施是指支持移动电子商务的无线网络和设备,包括GSm、GpRS、CDma和3G等。

二、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实现技术

1.无线应用协议(wap)

无线应用协议wap是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的缩写,它是由motorola、nokia、ericsson和phone.corn公司最早倡导和开发的,它的提出和发展是基于在移动中接入英特网的需要。wap是开展移动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提供了一套开放、统一的技术平台,使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很容易的访问和获取以统一的内容格式表示的英特网或企业内部网信息和各种服务。通过wap,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接入互联网,真正实现不受时间和地域约束的移动电子商务。

2.移动ip(mobileip)

移动ip(mobileip)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小组(ietF)在1996年制定的一项开放标准。它的设计目标是能够使移动用户在移动自己位置的同时无须中断正在进行的英特网通信。移动ip现在有两个版本,分别为mobileipv4(RFC3344)和mobileipv6(RFC3775)。目前广泛使用的仍然是mobileipv4。目前移动ip主要使用三种隧道技术,即ip的ip封装、ip的最小封装和通用路由封装来解决移动节点的移动性问题。

3.蓝牙(Bluetooth)

蓝牙(Bluetooth)是由ericsson、iBm、intel、nokia和toshiba等公司于1998年5月联合推出的一项短程无线联接标准。该标准旨在取代有线连接,实现数字设备间的无线互联,以便确保大多数常见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之间可方便地进行通信。“蓝牙”作为一种低成本、低功率、小范围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使移动电话、个人电脑、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电脑、打印机及其他计算机设备在短距离内无须线缆即可进行通信。“蓝牙”支持64kb/s实时话音传输和数据传输,传输距离为10m~100m,其组网原则采用主从网络。

4.无线局域网(wLan)

无线局域网络wLan是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的缩写,它是一种借助无线技术取代以往有线布线方式构成局域网的新手段,可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它支持较高的传输速率。它通常利用射频无线电或红外线,借助直接序列扩频(DSSS)或跳频扩频(FHSS)、GmSK、oFDm和UwBt等技术实现固定、半移动及移动的网络终端对英特网网络进行较远距离的高速连接访问。1997年6月,ieee推出了802.11标准,开创了wLan先河;目前,wLan主要有ieee802.11x与HiperLan/x两种系列标准。

4.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GpRS的英文全称为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中文含义为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是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etSi)在GSm系统的基础上制定的一套移动数据通信技术标准。它利用“包交换”(packet-Switched)的概念所发展出的一套无线传输方式。GpRS是2.5代移动通信系统。GpRS具有“数据传输率高”、“永远在线”和“仅按数据流量计费”的特点,目前得到较广泛的使用。

5.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3G英文全称为3rdGeneration,中文含义为第三代数字通信。它是由卫星移动通信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所组成,支持高速移动环境,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先进移动通信网。国际电联(itU)原本是要把世界上的所有无线移动通信标准在公元2000年左右统一为全球统一的技术格式。但是由于各种经济和政治的原因,最终形成了三个技术标准即欧洲的wCDma,美国的CDma2000和中国的tD-SCDma。tD-SCDma是由中国大唐移动通信第一次提出并在无线传输技术(Rtt)的基础上与国际合作完成的。中文含义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相对于其他两个标准tD-SCDma具有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建网成本低和高效支持数据业务等优势。

总结

移动通信和英特网的完美结合造就了移动电子商务。在技术更新与社会需求的交替推动下,移动电子商务已经产生了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它必将对全球经济和技术进步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柯新生.电子商务运作与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无线电的定义篇5

1.1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概念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概念是由著名的无线电领域博士Jo-sephmitola所提出的一种力求解决各种频谱资源紧缺问题的无线电系统。在认知无线电技术概念提出后便有多个学者和机构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认知无线电技术进行了完善性和发展性的定义。Jo-sephmitola指出的认知无线电技术即在软件无线电基础之上,通过合理的采用一些相关模式展开推理,继而获得无线相关领域的具备获取能力的一个无线电台。而在无线电领域内对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定义又存在一些差异,定义认知无线电技术为基于一定模型的途径对无线频段使用情况展开检测工作,然后推理和判断频段使用情况,通过无线电认知方式表示语言进行频谱参数描述,实现对无线电系统发射功率、频率的智能调节。

1.2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能力

通过上文对认知无线电技术概念的概述可以发现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能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2.1认知能力

认知无线电技术之所以被称作认知无线电技术,核心就是其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指获取或者感知无线电环境中信息的无线电技术能力。认知能力具体是指无线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获取或者感知无线电环境中信息的一种能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认知能力需要一套复杂的技术去获取无线电环境中的空间和时间变化,才可以避免在运行过程中对其他用户产生影响。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认知能力能够实现在特定时间或是区域上的频率符合情况的确定,继而帮助去选择最合适的操作参数和最佳的频谱。

1.2.2重配置能力

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运行中认知能力主要提供频谱意识,而重配置能力则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又一核心技术,通过从配置技术可以实现对无线电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感知。即在不同的无线电频段上认知无线电技术都可以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受,且具备使用多种硬件设计支持的传输接入技术。

2无线广播电视监测行业主要业务

2.1频谱监测

无线广播电视监测是广播电视监测中最为基本的一项监测项目,其中频谱的检测又是最为基础的一项检测项目。无线广播电视中的中短波广播频谱收测可以进一步分为频谱占用负荷收测和频谱符合收测两种,其中前者表示收测地点频谱的占用情况,后者表示某一个频段频谱所承受的无线电信号情况。

2.2节目质量监测

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监测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电台服务去或是接收地点,对一个电台的发射频率信号参数、发射机运行状况以及发射特性进行监测的一种检测项目。节目质量监测的目的是保障广播电视在播出的过程中能够良好播出,减少甚至是避免播出事故的发生,也是反映播出结果好坏的一项重要手段。目前广泛应用的无线广播电视监测项目主要有有载无调、无载波、劣播、错播、频偏等,合理进行监测能够很好地反映广播电视节目在制作、传输、播出等个环节存在的质量和问题。

2.3节目播出内容监测

我国当前并没有实行广播电视分级制度,因此在广播电视的播出中对所播出的内容进行检测也是无线检测的一个内容,包括敏感词、关键字检测等工作,通过播出内容检测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播出内容的有效监管,营造出一个健康的广播电视环境。

3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行业中主要应用

3.1新信号的搜索和识别

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行业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对新信号的搜索和识别方面,通过对信号的搜索和识别,对新节目的变化进行及时跟踪,但一般情况下,新信号的出现都是不可预知、随机的。在广播电视监测行业,对新信号的搜索和识别是认知无线电技术应用其中的首要体现,依托于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对新节目的跟踪性检测,虽然新信号多是不可预知和随机的,但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新信号搜索和识别技术具备极高的信号预测和感知能力,通过对样本信号的显著特征感知,能够在后续的监测工作中继续记忆,达到对样本信号频谱参数记忆的效果,在进行全频段搜索的过程中便可以检测出新的信号,并且对信号所出现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识别。目前认知无线电能够设定的识别方式众多,现阶段应用较为完善的主要有am、Fm、Cw、SSB等几种识别方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合理的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边完成对全波段话语信号的识别,对于提升广播电视监测效率具有十分显著的帮助。

3.2节目播出效果的检测和改善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的频谱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现阶段所采用的分配方式为固定分配的方式。而因为频谱资源的紧张也导致了我国很多的中短波广播节目在播出的效果不佳,且因为播出过程中同邻频产生的干扰过多,也会导致传输效果不佳。而认知无线电技术则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对节目频谱的负荷情况进行获取,然后根据实施情况对参数进行调整,使节目的内部状态负荷所接受到的无线信号统计性变化。尤其是将认知无线电技术用于接收机甚至可以实现全时空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无线信号接受,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短波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效果不佳的困境。

3.3中短波波段频率检测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知,在广播电视监测中中短波波段频率检测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监测工作,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对中短波波段频率的检测中基于一定模型的途径对无线频段使用情况展开检测工作,然后推理和判断频段使用情况,通过无线电认知方式表示语言进行频谱参数描述,为换频方案以及频率指配方案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撑。同时合理的使用认知无线电技术还可以对电视广播无线传输中的频率负荷情况进行检测,继而可能电台所受到干扰信息予以查明,然后给出解决方案,为清洁频段和频率的选择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对于提高频段的使用效果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无线电的定义篇6

由于受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及历史原因的限制,经济上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属于部级贫困县。1984年底才输通网电,通过实施“光明工程”和扶贫攻坚解决十户以上无电村通电,于1999年10月实现全县通电。该分公司现有在编职工83人,盛垣公司职工136人;下设四科一室,11个供电所,一个开发公司。

鸟瞰全县,在其腹地,以其站址宽阔,一、二次电气设备布局颇为壮观的黄脑包110千伏变电站为枢纽,雄伟的110千伏线路从东列队而来,35千伏输电线路纵横坝上、坝下。线路所到之处:厂矿机声隆隆,夜晚地面灯光与天上繁星相映。在坝上高原一隅,尚义县内的电网纵横交错,为全县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着强大的电流,显示着张家口供电公司尚义分公司强大的活力。

电力为农业大县念好“农业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的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作为农业大县,尚义分公司领导班子认为,作为直接服务“三农”的供电企业,就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富民强县的整体战略部署,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电力。

这些年来,他们重视电网建设与改造,累计投资近亿元,通过不懈地努力,重点解决了农村电网存在的“两高一低”的现象,既电价电费高,停电事故率高,电压低的弊端。通过改造,延长了高低压线路,增加了变压器,改造了入户线路,安装了户表,使农村电压合格率达到99.65%,供电可靠率达到99.9%,实现了抄表到户,电费明显下降,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在为蔬菜基地和矿业开发的供电服务上,尚义分公司想客户所想,帮客户所需,针对尚义北片蔬菜种植和深加工用电以及南部矿业开发用电需要,投资1980万元新建35千伏线路63公里,使这两个地区实现了各有两条35千伏线路供电,使供电可靠率和电压质量明显提高。同时,还投资150万元,为蔬菜种植区新建和改造水利浇灌10千伏供电线路26公里,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用电条件,为无公害蔬菜种植提供了强大电力。使尚义县无公害蔬菜不但走向全国,而且还漂洋过海,成了外国人餐桌上的进口货,菜农每年均可抱一个“金娃娃”。在每年的用电高峰季节,电力员工坚持服务到地头矿场,及时检修线路设备,使供电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做到供电安全,用电放心,连续多年受到客户的好评。

如今,尚义县的农网规模不断扩大,装备水平、科技含量逐年提高,网架得到进一步完善。电网实现了调度自动化,管理网络化,服务规范化,实现了供电可靠、经济、安全的目标。

电力职工转变观念“服务无止境”

该分公司坚持“诚信服务、共谋发展”的服务理念,彻底抛弃”电老大”作风,紧贴群众需求,给客户提供一切方便。让客户满意,让政府放心。

为转变职工服务理念,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该分公司对员工进行供电企业宗旨教育,认真贯彻“三个十条”,践行承诺服务,开展了“客户就是上帝”、“为奥运添彩、与奥运同行”活动。在窗口班组,创建党员模范责任区、党员先锋模范岗,有效地提高了职工爱岗敬业的思想,立足本职做贡献,为“用心点亮张垣大地”的服务理念增光添彩。

电力为全县经济发展要先行

近年来,随着尚义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县重点工程、招商引资项目先后开工建设,这对电力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电力先行,决定了他们在搞好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做出贡献。

在城镇建设上,为县城亮化工程投资70万元,在公路交通建设上,凡是需要电力线路切改的,二话不说,按照工程要求,快速布置,快速切改,全力配合。在铁路建设上,为保证工程按时施工,为两座35千伏变电站主变增容,扩充出线间隔,切改部分线路投入资金210万元,为满足矿业开发用电需要,投资100万元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14公里。今年又积极申请资金1222万元,为坝下矿业开发新建土窑沟35千伏变电站一座以及相配套的设备和线路,为尚义经济建设又输入强大动力。

无线电的定义篇7

明确“工程电磁场”在输电线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在大二上学期开设“工程电磁场”课程,此前学生只学习了“电路原理”这门学位课程,并未涉及其他专业或学位课程。因此,为学生讲解输电线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并明确“工程电磁场”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对学生学习这一课程显得至关重要。

因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培养的是“从事输电线路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行业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其课程体系与传统电气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本质区别,主要涉及机械类和电气类两个方面。

首先,以工程实践为学生讲解机械类专业课程,如:西电东送工程中,需要将电能由贵州送至广东。项目实施的第一步便是需要设计一条贵州至广东的输电线路,其中又包括支撑输电线路的杆塔和基础。因此本专业开设了“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和“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设计工作审核完成之后,需要施工作业才能将设计好的图纸转化为实际的输电线路,因此“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便是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另一专业课程。施工完成的输电线路投入运行时,在各种恶劣气象条件下,输电线路会出现断线、倒塔等故障,故必须对运行的输电线路进行维护,“架空输电线路运行与维护”便是为让学生掌握输电线路运行故障而开设的专业课程。同时,这些专业课程都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密不可分,如:电力设计院工作的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和“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施工单位(如送变电公司)工作的学生则侧重“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检修公司工作的学生更需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与维护”这方面的知识。总体说来,不同岗位的学生虽然要求的侧重点不同,但因设计、施工及运维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必然要求学生对每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输电线路虽然偏向机械,但其功能是为了传输电能,故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电气类专业知识,其主要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是大一下学期已经学习的“电路原理”,这是从“路”的角度研究输电线路,它将实际的输电线路简化成电阻、电感及电容等集中参数,研究输电线路总的电流、电压及功率等;“电路原理”是后续专业课程“电力工程基础”和“电力系统分析”的基础课程。二是本文探讨的课程“工程电磁场”,这是从“场”的角度出发,研究输电线路中导线的电流分布、输电线路附近的电磁场及绝缘子串的电场分布等;“工程电磁场”是后续专业课程“高电压技术”的基础课程。

综上所述,在输电线路工程专业体系中,“工程电磁场”属于电气类专业课程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为“高电压技术”提供相关电磁场的理论基础。此外,因开设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高校较少,本专业学生如需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一般选择“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这一研究方向,这就使得“工程电磁场”在输电线路工程专业体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输电线路专业的学生学习“工程电磁场”意义重大

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学生对“工程电磁场”课程不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认为这门课程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没有益处,这也是老师需要为学生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电磁场?首先,掌握电磁场知识将为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安全提供保障。电力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稍不留意便有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随着电网的发展,为传输更大的输电功率,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已成为我国主干电网网架的发展趋势,这就为输电线路检修、运行和接地开关设备的选型带来新的问题。如:10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一回正常运行、一回停电检修时,若没有学习电磁场知识,会误以为停电检修回路因为线路开路不存在电压或电流。实际上,因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现象,停电检修回路中存在很高的感应电压,有时甚至高达100kV,这一电压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极大的威胁。其次,与用户沟通亦需要学生具备电磁场知识。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解决用户问题是优质服务的基本条件。如:某些居住在输电线路下方的居民反映金属类工具带电、电视机信号差等问题。只有掌握电磁场知识,才能理解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才能为用户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最后,电磁场几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当今的无线通信、广播、雷达、遥控遥测、微波遥感、无线广域网、无线局域网、卫星定位以及光纤通信等信息技术都是利用电磁波作为载体传输信息的。可以说,现代文明离不开电磁场技术,这就是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开设电磁场以及学生必须学好电磁场的原因。

如何学好“工程电磁场”是关键

怎么学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要学好工程电磁场,首先必须对电磁场有一个总体的认知,总结为三个方面:散度与旋度;高斯定律与安培环路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散度和旋度是电磁场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在学习散度和旋度的时候,一定要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它们;然而很多学生学习散度和旋度时,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散度或旋度相关公式的推导,导致认为学好电磁场必须要很强的数学功底,这样可能会打击学生学习电磁场的信心。散度,从字面出发,即表征场的发散性;若散度为零,表明场不具有发散性,即不会观察到从一点会源源不断地发散出场,反之则说明场具有发散性。以正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为例(图1(a)所示),其产生的电场由正的点电荷出发,终止于无穷远处,即电场源源不断地由正的点电荷发散出来,场具有发散性,说明静电场是散度场。旋度,从字面上理解则是表征场是否具有涡旋性。以无限长通电直导线为例(图1(b)所示),其产生的磁场以导线为圆心,首尾相接形成闭环,即场具有涡旋性,说明恒定磁场是旋度场。掌握散度和旋度的物理意义,建立“散度即发散、旋度即涡旋”的思维方式,是学好工程电磁场的第一步。

工程电磁场之所以难,主要原因是其计算涉及大量微积分的知识。但是,不管计算过程如何复杂,高斯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都是电磁场计算问题的基础。高斯定律用于计算电场,安培环路定律用于计算磁场;在场域内选择适合的计算域是运用高斯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的关键。计算域的选择,其实就是对场的分布性质的把握。计算正的点电荷的电场时,选择的计算域是以点电荷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因为这一球面上电场强度大小处处相等,方向与高斯面方向一致,运用高斯定律相当便利。计算无限长通电直导线的恒定磁场时,选择的计算域则是以直导线为圆心、垂直于直导线的圆环。因为这一圆环上磁感应强度大小处处相等,方向与圆环平行,运用安培环路定律即能计算磁感应强度。掌握高斯定律与安培环路定律,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场的性质。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工程电磁场的物理基础,这一方程组主要包括四个方程,分别从电场的散度与旋度及磁场的散度与旋度出发全面阐述了电磁场的性质,是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对于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希望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总体认知及学习,达到以下目标:能够通过散度与旋度理解电磁场的性质,并能运用其定性分析输电线路的电场分布、绝缘子的电场分布等;能够熟练运用高斯定律与安培环路定律定量计算某些典型的电磁场数值;同时能够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并能基于此方程组变换得到静电场方程、恒定磁场方程等。

散度与旋度、高斯定律与安培环路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等内容使学生对电磁场有了一个全面总体的认知。此外,需要将方程的物理意义、积分形式、微分形式及场源特点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以真空中的静电场为例,其方程为:

大多数学生接触到这一静电场方程时,只是将之作为一个单纯的数学表达式记忆;然而,只有理解与方程相关联的物理意义才有助于掌握这一方程。方程左边表示的是:电场强度e沿任一闭合曲面S的通量;方程右边表示的是:闭合曲面S所包围的体积V内自由电荷的总量与真空介电常数之比。于是方程的物理意义即是:真空中的电场强度e通过任一闭合曲面S的通量等于该闭合面包围的自由电荷的总量与真空介电常数之比。通过掌握方程的物理意义,能使静电场方程变得更为形象。

同时,注意到通量与散度总是成对出现,即通量是积分形式、散度是微分形式。积分方程的左边表示的是通量,其对应的微分形式就是对电场强度求散度;积分方程的右边表示的是体积分,根据散度的定义,其对应的微分形式即是对自由电荷总量求体密度。于是基于上述静电场方程的积分形式,可直接写出积分形式的微分表达:

无线电的定义篇8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测试;移动通讯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5)12-0224-02

作者简介:何纬(1981-),男,江苏泰兴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软件无线电技术;邵瑞(1983-),男,江苏徐州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软件无线电技术

0引言

软件无线电技术(SDR)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无线通信设备、终端等具有可编程、可重配置的能力,其提供了能完成多种模式、多个频段、多种功能无线通讯测试的一种解决方案。软件无线电的关键在于使用软件来完成过去使用专业硬件无线电平台才能完成的工作,其结构特点是将a/D、D/a尽可能靠近频射端,从而使信号尽早数字化,然后借助拥有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和灵活的可重构特性的可编程平台实现对多种通信标准的支持。

1软件无线电的研究现状

无线电技术是目前无线通信测试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通过认知无线电技术进行通讯频谱系统的创新管理,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目前通讯系统频谱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测试领域的挑战,并介绍了一种实用的软件无线电测试平台。采用全数字技术,这是然间无线电广播电台与第二代数字接收机的本质区别。软件无线电技术采用通用可编程硬件平台,不仅具有全数字接收机,最大特点是通过软件对硬件功能、技术体制等进行重新定义和配置。该机的硬件芯片结构仿真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完美结合。软件无线电技术将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相互转化尽可能接近射频端。将接收的射频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射频数字信号到中频数字信号以及基带数字信号的转换,通过可编程处理器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理想的软件无线电电台是将通信天线接收到的射频模拟信号直接进行采样获得射频数字信号,通过对射频数字信号的一系列处理技术包括变频混频、信号滤波、载波提取、相位解调、低通滤波、位同步提取、信道编解码、加解密等,获得通信基带信号。理想软件无线电现在完全可编程,适用于如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和CDma(码分多址)等多种通信体制的实现。

2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

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是实现软件无线电的一个基本框架。在软件无线电技术体系结构中,一组特定的功能可以根据特定的设计规则,通过几类特定的组件来实现。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的硬件结构主要包括宽带天线和射频/中频处理器、宽带a/D转换器、宽带D/a转换器、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如FpGa、DSp)等。通过分析硬件组织,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软件的灵活性。软件无线电技术体系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即插即用的特性。软件无线电终端的重配置包括所有的功能性能方面,即从无线通信物理层、协议栈、服务或服务执行平台的可重配置。另外设备之间和设备各层之间应用编程接口的开放性决定了终端的可编程和可重配置的能力。现在,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通讯频率的管理应该是开放式的可编程平台,这可以重新配置移动通讯频率系统,正如软件无线电的最初定义一样“无线世界的pC”。这种定义准确地勾画出可重配置通信平台/终端所须的开放性和可编程能力,这使得未来软件无线电具有更为安全、可靠的可重配置性,以满足未来移动通讯发展的要求。1997年软件无线电论坛的技术报告,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报告第一次为软甲无线电构架了一个明确的体系框架—开放的、即插即用的发展框架体系。它把it线程元件合并到实体中即对象母体中,它们促进了模块间接口的定义。辅助接口(aUX)是专用的接口,用于输入、输出、天线多样性控制、减弱同址干扰和密钥注入(还将确定其它一些项目)。软件无线电在模块之间采用SDR的段间接口,SDR射频接口是介于模拟视频和数字射频之间的新型射频接口。

3认知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发展阻碍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软件无线电技术主要包括宽带天线技术、宽带技术、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高性能互连结构技术等。全球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在对软件无线电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受众多研究者一致公认的标准机构系统尚未形成。对软件无线电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与突破,将促进软件无线电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软件无线电是一种智能频谱共享技术,具有动态检测的认知功能。在空间、时间和频率域中可应用于空间、时间和频率多维度的频谱复用,大大降低了无线技术发展的频率和带宽限制。软件无线电技术被认为是解决频谱利用率低下和频谱资源短缺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将有可能成为通信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是频谱检测技术,其分为授权用户的接收和授权用户的检测。授权用户的接收是实现频谱感知与分配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其他用户对其的干扰,目前的软件无线电技术还是难以实现的;授权用户的检测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存在频谱资源浪费的现象,目前的。目前频谱感知的研究主要是对授权用户的开放检测,可分为单点频谱感知、协同频谱感知和干扰检测三大类。

4在移动测试领域中的应用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虽然蜂窝移动通信有固定的频段划分,但频谱资源是不合理的。这是在移动通信系统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在白天,频谱资源非常紧张,晚上频谱资源是比较空闲的,这就导致在繁忙时间的频率谱是拥挤和频谱的大量浪费,特别对一些重要频谱而言,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认知无线电技术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自适应频率来解决问题。对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由于充足的频谱预留空间,目前还没有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引入,具体的规范协议的出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运营商,引入成本和运营管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从技术层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共享频谱资源的认知无线电的一个发展方向,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始。在GSm系统中的空闲频谱分析的情况下,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初步研究有三种:对GSm系统的空闲频谱的工作条件是给定的,同一小区、距离较远的任意通信系统模型,随着越来越多的通信标准的引入和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终端和芯片制造商测试的成本和测试时间要求更严格,边流压力测试设备制造商将推出更接近软件无线电,更低成本、更快速测试的开放式平台,试验厂家也将更多的功能和应用引入到更多高指标和更灵活的射频测试仪器中。

5结语

伴随着网络发展的需求和用户对于网络技术开放性的需求,多种移动通信制式将持续长久地共同发展。开放型软件无线电频率测试平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软件定义实现特定应用的测试,在移动通讯测试领域中软件无线电的应用非常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杨小牛.从软件无线电到认知无线电,走向终极无线电——无线通信发展展望[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1)

[2]陶玉柱,胡建旺,崔佩璋.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J].通信技术,2011(1):37-39

无线电的定义篇9

机械键盘的流行始于游戏,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机械键盘的需求远远不止于专业游戏玩家,普通办公用户,家庭用户也对键盘的输入体验,外观的需求提高,而这些用户使用环境各不相同,有普通的pC机用户,有maC/安卓系统用户,有无线的用户,针对这些不同的用户需求,JaKi研发了JB001/JB002蓝牙有线无线双模机械键盘。

有线的普通模式和平时的机械键盘相同。在无线蓝牙模式下,通过蓝牙设备匹配可以解放实体线的束缚(目前蓝牙的输入延时约为0.1s-0.15s,完全不影响一般用户的使用),并且完美与maC/ioS/安卓系统匹配,可以用于maCBooK,ipaD,ipHone,以及安卓设备的输入。

JaKiJB001/JB002使用的是内置锂电池模式,通过USB连接键盘即可充电,在满电的状态下,键盘在无线蓝牙模式下最高可以使用300天,如果不间断使用最多可以使用620小时。这款产品通过了FCC,Ce,SRRC权威认证,提供了安全的保证。

精美做工双色aBS键帽

JaKi和其他品牌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纯正的中国台湾血统。产品模具通过半年的测试,精细度极高,为了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在手托设计上,JB001/002采用了磁铁设计,当你需要的时候只要吸附在键盘上即可使用,不使用也可以直接拆除。

此外,JaKi在这款产品上还投入了独创且昂贵的两色成型透光aBS键帽,与其它材质的双色键帽相比因为工艺的不同,键帽的精细程度及透光的均匀性更胜一筹。由于成本比普通键帽昂贵很多,一般产品也并不使用,目前只用在蓝牙这种高端的产品中。

受制于蓝牙信息传播路径的限制,目前的技术尚无法做到蓝牙全键无冲,JB001/002在有线和无线模式皆为任意6键无冲,由于产品定位并非专业游戏产品,任意6键无冲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JB002详细功能使用说明(键盘内附详细说明书,这里只做简单介绍)

―可自定义的背光系统:JB002通过Fn+F10/F11来降低/提升呼吸灯亮度,通过Fn+app来切换全背光模式及自定义呼吸灯模式,自定义呼吸灯模式开启时按Fn+F9开始编辑,你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定义任意字键背光,再按Fn+F9保存自定义。背光只有在插上线的时候才有,无线下供电原因键盘不发光。

蓝牙无线设置:在使用蓝牙模式前,必须要先进行蓝牙配对,先将你的需要配对的电脑/ipaD/手机进入蓝牙设备搜索,键盘长按nUmLK键3秒,指示灯i快速闪烁开始配对,按照提示进行配对完成即可,取消现有配对则按Fn+nUmLK取消原有的配对设置。当你插上USB后,可以使用有线和蓝牙模式的切换,轻松实现两台设备输入切换。Fn+1,进入蓝牙模式,Fn+2,返回有线模式。

oS(苹果电脑系统)键盘使用方法:使用Fn+SCRLK(有苹果图案的按键)进入oS键盘模式,oS键盘是针对苹果的标准键盘,会windows键盘键位和功能有些不同,适用于苹果电脑的用户。

JB001/JB002特性:

型号:JB001不背光,不带手托,JB002带背光,带手托

连接方式:USB,蓝牙,键线分离模式

系统支持:windows/oS/maC/安卓

轴:CherrymX机械开关

键帽:二色成型aBS透光键帽,附赠5颗oS系统键盘键帽

手托:磁铁式吸附性手托

背光:可自定义背光,白色背光

无冲:有线无线模式下任意6键无冲

无线电的定义篇10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无线通讯;技术探讨

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对无线通讯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无线频谱空间的占用也越来越多,使得可用频谱越来越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有限的频谱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成为了无线通讯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研究的深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研究指出,频谱的利用存在很不平衡的情况,一些非授权频段占用拥挤,而有些授权频段则经常空闲,3GHz以下频段的平均频谱利用率仅为5.2%[1]。基于此种发现,众多的专家、学者将目光聚焦到了不可再生的频谱资源实现再利用的频谱共享技术上,认知无线电随之进入了公众视野。

一、认知无线电的定义

认知无线电这一概念始于1999年,美国Josephmitola博士首先提出,他指出认知无线电即通过一种“无线电知识表示语言”的新语言提高个人无线业务的灵活性,随后在200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举行的博士论文答辩中,Josephmitola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在Josephmitola博士研究的基础上,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也对认知无线电进行了定义,指出认知无线电是一种可通过与其运行环境交互而改变其发射机参数的无线电,这种定义在当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综合看来,笔者认为认知无线电是一种能够依靠人工智能的支持,感知无线通信环境,根据一定的学习和决策算法,实时、自适应地改变系统工作参数,动态地检测和有效地利用空闲频谱的无线电。

二、认知无线电的功能

认知无线电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其功能亦等待我们去发现。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认知无线电具有检测、分析和重构三大功能[3]。

一是检测功能。认知无线电必须具备精确的无线频谱检测能力,必须在可使用的全频段范围内多维度进行频谱检测,从而发现可使用的频段。由于是免许可使用,认知无线电必须具备迅速发现主用户的能力,在工作过程中时刻检测主用户是否处于活动状态,从而确保不对其产生干扰。

二是分析功能。分析包括对自身性能、网络内部状态、外部相关数据和用户自身需求等相关知识的分析。如果说检测是信息的获取,那么分析就是对相关信息的初步处理。认知无线电设备通过所获取的频谱检测结果分析主用户的位置、使用的频点和发射时间,同时分析可用频点位置、可用带宽、信道状况、自身传输可能会对其他用户产生的影响以及完成业务传输所需的带宽和时间等。

三是重构功能。重构能力使得认知无线电设备可以根据无线环境动态编程,从而允许认知无线电设备采用不同的无线传输技术收发数据。在不对频谱授权用户产生有害干扰的前提下,利用授权系统的空闲频谱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这是重构的核心思想。当该频段被授权用户使用时,认知无线电有两种应对方式:切换到其它空闲频段进行通信和继续使用该频段,但改变发射功率或者调制方案,以避免对授权用户造成有害干扰。

三、认知无线电运用的关键技术

认知无线电要得到有效运用,就必须解决好频谱资源匮乏和目前固定分配频谱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以下技术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频谱分配技术。频谱分配是指根据需要接入系统的节点数目及其服务要求将频谱分配给一个或多个指定节点,是认知无线电实现有效运用的前提与核心。频谱分配策略的选择直接决定系统容量、频谱利用率以及能否满足用户因不同业务而不断变化的需求。频谱分配技术按分配方式可以分为一般分为静态频谱分配、动态频谱分配和混合式频谱分配,按网络结构分类可分为集中式频谱分配和分布式频谱分配,按合作方式分类可分为合作式频谱分配与非合作式频谱分配。无论是哪种分配方式,在进行分配时都必须坚持灵活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减小信令开销和计算量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模型。

二是感知位置技术。无线电信号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空间对与无线电信号的影响各异。室内与室外、市区与乡村、山区与平原相比,室外、乡村和平原就更有利于无线电信号的传输。认知无线电与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结合,通过自我学习的方法,能够识别出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而能根据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发送频率、调制方式等参数,这对认知无线电功能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是功率控制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必须有效控制功率,这样才能使主用户不受干扰,实现频谱共享。在研究功率控制问题时,有两种方法值得我们去尝试。一种是将测量到的主用户接收机信号的本地信噪比近似为认知用户与主用户间的距离,从而相应地调整认知用户的发射功率。另一种即采用两用户重复对策理论建模,借助遗传算法来搜索策略空间。这些方法可实现在保证主用户不受有害干扰的前提下增加认知用户的发送功率。

除了上述三大技术外,物理层安全技术、链路保持技术、动态频谱管理技术等亦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进而促进认知无线电技术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郭彩丽,张天魁,曾志民,等.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研究现状[J].电信科学,2006(8):50-55.

[2]mitolaJ.Cognitiveradio:anintegratedagentarchitectureforsoftwaredefinedradio.in:Doctoroftechnology,Royalinsttechnol(KtH),Stockholm,Sweden,2000.

[3]毕志明,匡镜明,王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及发展[J].电信科学,2006(7):56-6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