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3:19

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篇1

目前,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相对应的城市中的建筑也越来越多。人们也早已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造更加宜居的建筑环境,实现节能、环保,仍是建筑行业急需面临任务的重中之重。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建筑的概念在人们的思维中也慢慢地根深蒂固。智能建筑建设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智能建筑技术以及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2智能建筑概念的深层含义与特征

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市场领域的急速延伸,在未来几年智能建筑的市场前景仍一片光明。智能建筑具有深刻的内涵以及本身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智能建筑的深层含义

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而产生的。智能建筑及节能行业强调用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户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其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社会内涵和技术内涵两个方面。两方面的内涵构成了智能建筑总体的内涵。在社会内涵上,智能建筑主要表现在“节能环保理念”上,建筑节能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缓解社会的能源危机、减轻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人们要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积极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推动建筑节能水平的提高。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技术内涵方面主要表现在,智能、节能两个方面。其中,智能技术方面是最先进的技术,其在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控制下,采用视频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像显示技术以及由综合布线技术、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型技术而形成的技术。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必须能够自动地观测并适应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它还须兼具智能报警技术,使其各技术协调一致以及保证建筑物内外结构的统一。另外,节能方面是指与节能环保相关的技术,包括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资源节约、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节约用水、保护环境以及开发和高效利用新能源、转变能源利用方式等多种多样的绿色环保技术。

2.2智能建筑的特征

智能建筑有节能减排、健康舒适、智能高效以及灵活便捷等显著特点。而现代化技术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建筑的功能也日益强大,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通信自动化、大楼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三项基本的自动化功能。因此,智能建筑在安全可靠性及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能力方面也有了明显提升。

3智能建筑节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1智能建筑节能现状

目前,我国智能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智能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的智能建筑相比,更加注重智能建筑的节能减排,更加追求智能建筑的高效和低碳目标。这一切对于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际上,目前我国在智能化目标定位中明确提出节能要求的并不多,已建成并确有明显节能功效的智能建筑更是少之又少;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快速进步,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建筑将会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发挥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智能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的发展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影响因素也非常多;节能建筑的广泛兴起势必逐渐成为人们的必然需求,改善大气环境,减轻建筑耗能所带来的污染,成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仅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更与“小家”利益息息相关。

4智能建筑节能措施

4.1楼宇照明节能措施

我国的建筑中,一般使用电表对楼宇间的照明系统进行了管控,依据时间的变化来决定照明系统的开启或者停止。这种技术的推广实现了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照明控制的自动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成熟的照明技术已经在建筑照明领域中有了一定范围的应用。照明节能技术主要使用总线式,这种方式不仅大大提升了控制自动化的水平,同时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并且这种系统的稳定性也更高,启动与停止也比较简单。相对于传统的照明控制系统,这种系统更加灵活,控制水平也更高。

4.2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节能措施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建设智能建筑网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无线传感器能够大大满足智能建筑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对于智能建筑领域的节能技术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用切实可行的数据传输协议,能够实现智能建筑节能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的优先级传输,确保节能系统的可靠与稳定以及高效的运行。运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信息感知,主要通过温度、照度等传感器对实际物理环境的感知,进而实现数据的采集。为了确保智能建筑节能系统的高效运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使用的传感器包括红外线、温湿度、照度以及二氧化碳等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容易进行部署,且价格比较低廉,它已经成为建筑节能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技术之一。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感知物理环境,进而将环境信息数据通过自组织多跳的方法输送到服务器上。这样一方面,无线传感器网路可以通过先进算法对智能建筑的空调灯光等进行调节;另一方面,服务器决策者可以通过主机控制器来直接管控某个设备。

4.3门禁一卡通技术节能措施

随着安防系统网络化技术的发展,门禁、视频监控以及防盗报警功能等已近进行了深层次的融合,正在迈向高度的集成化,这集中体现了现代智能化节能管理的要求。一卡通刷卡时,通过控制器来实现对报警系统的撤防或者布防。在通常情况下,人员离开房间之后,通过刷卡加密的方式来进行布防,同时联动关闭室内其他的灯光以及空调设备等,从而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

5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篇2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建造师

一、智能建筑的内涵

所谓智能建筑,是指的当代高新科技和建筑技术结合的产物。其英文是intelligentBuilding,又被称作智能大厦。它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是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国际化产生的。其内涵能够很好的体现建筑艺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建筑物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发展为综合自动控制。而智能建筑技术的崛起是多学科,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结果,比如: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管理技术等等。

另外,对于智能建筑的内涵,国际国内针对不同的出发角度不同也各有各自的偏重点。作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总结智能建筑的实质为:为了某一特定的需求,建立一个信息自动化平台,将所有相关的要素结合在一块,包括:数据,知识,设备,网络,模型,信息等等;同时,也包括综合和基础的媒体内容,将其无缝地统一在应用的框架平台下,并按照应用的需求进行连接、配置和共享,达到系统智能化的总体目标。

二、建筑智能化设计对建筑的要求

在了解智能建筑内涵基础上,必须要明白建筑智能化设计对建筑的要求。总结起来如下:建筑智能化不同于传统建筑设计,它的出现也改变了建筑师的一些思路。具体是:各个智能化子系统有各种不同的设备,比如计算机设备,楼宇自控设备,闭路电视监控设备,通讯设备,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等等。需要的不同管线包括控制电缆,同轴电缆,通讯电缆等等。另外还需要有架空地板、网络地板、线槽等作为室内布线通道;竖井作为垂直通道;需要有吊顶作为水平通道等等。

三、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总结如下:

1、综合性权威组织缺乏

综合性权威组织的缺乏主要也是政策,管理以及能力的问题。我国智能土木建筑起步比较晚,国家也没有行程相应的政策,规定以及标准,导致无章可循。职能部门管理业不全面,出现混乱的现象,因此,很多智能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大都以来国外,这就给了外商机会。智能化建筑是多学科,多种技术综合运用的整体建筑物业产品。这就要求国内各个部门协调发展,需要统一计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的进行管理。

2、智能化建筑技术产品还没有实现国产化

任何一项技术的国产化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产品还没有实现国产化,严重影响了其发展。因此,我们在以后的使用中,必须大力扶持鼓励发展国产化的技术产品与系统,建筑技术发展才可能形成国产化产业。同时要把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要实现产业化。

3、政府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智能化建筑是一项新兴的高新技术,尚不成熟不完善,它不同于传统技术领域。因此,技术发展政策既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前瞻先进性,更需要有深思熟虑的严谨准确性。政府要对智能化建筑技术正确指导,加大扶持力度,才能保证智能化建筑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四、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适合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对策:

1、提高认识

为了加快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改变建筑智能化技术不正规的现状。实际上,建筑智能化还有很多的技术难题有待我们去攻克,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全新的认识,无论是计划项目还是自筹项目,从国家到地方的科研机构都应该加以重视并对其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2、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建筑技术

为了发展我国的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建筑技术。从智能大厦到智能土木建筑群,甚至智能城市的发展,是当代建筑设计师的艰巨的使命。智能土木建筑同时也为建筑设计师们突破传统的设计思维,开辟了新的建筑设计创作道路展示了一种广阔的前景。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在相关城市兴建大型的公共型智能土木建筑,提高其发展。

3、加强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

4、“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

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很多智能化系统将会引进生物智能技术,绿色建筑的建设也将推动更多新领域新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包括:生物技术与建材的融合,使建筑物更节能;环境检测技术。希望将来生物智能芯片的感知能力更接近于人,生物技术将对有害物的处理发挥功效。

五、智能化建筑的发展趋势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各种技术,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1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因此,智能化建筑必然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发展,才能更好的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身煌.浅谈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现状与对策[J].科技风,2009,(06).

[2]吉星,赵飞.智能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

[3]王彤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与问题[J].科技风,2010,(07).

[4]牛盛楠,杨现国.浅析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可持续性[J].低压电器,2009,(04).

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系统;控制管理;质量监控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经济日趋繁荣,人们对于生活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在原有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外,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发展方向。其中,人们对于居住生活的建筑的要求也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单纯的居住使用性能,渐渐扩大并形成集舒适、环保和智能化等多种特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建筑人居需求。建筑功能的增多,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加大了能源消耗。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建筑产业的发展,我国建筑能耗呈显著直线上升的趋势,使得我国原本就较为紧张的资源和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剧,由此带动了新型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其中,建筑电气节能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当前我国建筑业先后经历了电气化、自动化两个阶段,正在向着智能化的方向高速发展着。有关研究显示,在21世纪后期,我国智能化建筑总量将达到世纪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智能化建筑市场正迎来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依靠看到,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符合时代和市场发展规律,市场潜力巨大,预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显著。深入推进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研究,正当其时。

1智能建筑与智能化建筑电气概述

1.1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

智能建筑是现代化生活理念和先进科学技术想结合的产物。它综合利用了建筑、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的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构建实施了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以之为抓手实现了现代建筑所需要具备的多种功能和用途。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是现代化智能建筑各项服务功能、用途得以实现的最常见的具体工具,这三个系统囊括了现代化智能建筑常用功能,建筑通过这三个系统,为人们营造了温馨、舒适、安全、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智能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控制。藉由智能化控制系统,智能建筑对建筑内部的硬件设施进行高水平的控制和操作,从而达成各种使用目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控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建筑的通信、动力、水电、供暖、燃气等多种日常设施的管理和操作。智能化建筑在国外最先出现,近几年才在国内兴起,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基础和具体实施都很不完善,现已建成的智能建筑距离真正投入使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1.2智能化建筑电气的概念和其所具有的深远影响

作为现代建筑智能化的核心组成,建筑电气系统在智能建筑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建筑电气系统以建筑为载体,直接或间接地对建筑的各项使用功能、空间布局、建筑结构、美观程度和安全性能等各个方面施加重要影响。智能化建筑之所以能够实现多种作用不同的功能,依靠的规模庞大、数量众多的电气、电子设备构成的硬件支撑体系。要保证智能化建筑各项功能的顺利实现,前提是作为硬件基础的电气设备正常运转。智能化建筑涉及到电气、电子设备种类繁多,规格各异,功能作用各不相同,要想保证其完全正常运转,必须要有坚实的电气技术基础支持。智能建筑所应用的多种综合性技术,实际上就是各类基础电气、电子技术的结合体。和一般控制系统相比,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控制标准更高,而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实际功效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智能化建筑电气的水平。所以建筑电气节能的本质是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关乎到智能建筑智能化控制整个系统,任何一个革新和进步都是之恩规划建筑电气控制系统的革新与进步。

2现阶段我国智能化电气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在我国刚刚起步,正处于探寻和摸索阶段,并没有就建筑电气节能问题形成相关的技术规范或执行标准。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时,还无法做到对建筑电气智能化控制系统节能的优化,这些都对电气建筑节能设计乃至安装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有以下若干具体体现:

一是对智能化建筑电气质量安全缺乏有效地控制和监管。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建筑电气监控安全优化的控制方面。由于智能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理论的缺乏,许多建筑电气技术人员对于当前建筑电气节能技术不够了解,明显缺乏问题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从而造成建筑电气设计水平不高,许多实际问题在设计阶段未予以充分考虑,致使建成后的智能建筑电气节能系统无法正常运转,甚至自身安全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二是设备硬件基础不够全面。许多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在进行优化时,没有将自动化、智能化电气设备及相关附属设施纳入考虑范围。由于缺乏应有的硬件配套支持,导致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系统虽然设计标准很高,但实际应用效果很差,无法实现预计的节能目标。三是智能建筑电气节能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我国智能建筑事业刚刚起步,产业尚在培育期。相关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由于缺乏规范的标准,智能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松散状态,许多建筑电气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运作方式还比较粗糙,实际效果很难保证。

3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技术优化的基本方法

3.1做好智能建筑电气控制系统的节能优化

控制系统的优化主要着眼于控制策略、控制方式、控制设备和控制网络四个层面的优化。这四个方面各成体系,彼此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四个层面的优化措施都做到位,整个系统的节能优化才有可能达到目标。

3.2坚决做好建筑电气质量安全控制

要充分重视建筑电气质量安全控制在智能建筑电气节能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做的智能建筑电气节能动力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安全节能保障。

3.3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

具体设计时,要合理规划建筑能源供应系统设计,确保满足建筑能源使用需求,又尽可能降低非必要的能源消耗。要积极推广使用节能灯具等节能设备,扩大新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中所占比例。

4结束语

智能化建筑是当前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具体体现。我国在自动化、智能化电器研发方面的能力还毕竟薄弱,生产、建设水平相对落后。我们要充分认清这个事实,坚定信心,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发展。加快推动智能化建筑电气设计水平的提高,重点做好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突出性能优势,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的优越性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需要,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篇4

关键词:智能建筑;构成;功能;发展

1有关现代智能建筑的定义

智能大厦的内涵有如下定义:(1)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智能大厦研究机构”对iB的定义:“智能大厦是人们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及其内在关联的最优化分析,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效率又高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2)美国智能建学会定义“智能建筑”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所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与舒适性的大楼。(3)日本的建筑学界强调iB就是高功能大楼,是方便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设备,并利用楼宇自动化技术,具有高度综合管理功能的大楼。(4)新加坡规定iB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具有保安、消防与环境控制等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以及自动调节大厦的温度、湿度、灯光等参数的各种设施,以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二是具有良好的通信网络设施,使数据在大厦内进行流通;三是提供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与能力。(5)我们的认识:iB是以建筑为平台,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及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更具人情化的建筑物。

2智能建筑的构成和功能

(1)楼宇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对智能大厦中的暖通、空调、电力、照明、给排水、消防、电梯、停车场、废物处理等机电设备进行综合协调、科学管理和维护保养。楼宇自动化系统通常包括以下三个子系统:建筑物管理子系统、安全保卫子系统、能源管理子系统。

(2)通信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是建筑物的“中枢神经”。有各种通信设备、线路、计算机软件组成。是传送话音、数据和图像的基本通信网络。包括实现楼层间各种终端、微机、工作站之间通信的楼层局域网、沟通楼群或楼内计算机与楼内各个局域网间通信联系的楼群或楼内高速主干网以及公共信息资源网。

(3)办公自动化系统。智能大厦中要处理行政、财务、商务、档案、报表、文件等管理业务及安全保卫业务。

(4)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中心。它具有各个智能化系统信息总汇和各类信息综合管理的功能:①汇集大厦内外的各种信息,接口界面要标准化、规范化、以实现各职能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及通信协议。②对大厦各个职能化系统进行综合管理;③对大厦内各个网络进行管理,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数据通信能力。

(5)综合布线系统。它为整个大厦的光电信息传输提供技术标准统一、传输介质统一、布线结构一致的通道,适应多种信息的传输,管理配置灵活,维护方便。通常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子系统及大厦室外连接子系统六个部分组成,与传统的布线系统比较,有着许多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它的兼容性、开放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3现代智能建筑的发展

智能大厦的出现,使得一幢幢楼变成一个小社会,其内部有众多的小公司,各种商业的活动行为要求数以兆计的信息和控制指令进出整座大厦。智能大厦把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大厦”这一术语逐渐在建筑业流行起来,在国内的楼宇建设中正流行一股“智能化”的热潮。许多房地产商在广告宣传时,将其大名必冠以“智能化”或“5a甲级智能大厦”。但大厦的“智能化”并不仅仅是建设一个简单的综合布线系统,更不是时髦的头衔能随便加在自己头上。我们必须对智能大厦有一个全面、综合、深入的认识,这对于设计者、使用者乃至发展商都是非常重要的。智能大厦发展史,是一个从监控到管理的发展过程,也是楼宇设备监控的演变史。早期的超高层大楼一般设备非常多,诸如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保安系统、消防系统、停车场系统等各种专业系统同时共存。操作和控制这些系统,仅靠中央临近室很难实现。20世纪80年代,微电脑技术的崛起再加上信号传统技术的进步,基本上实现了所有设备都可以显示于大楼内的中央监控室,并且较容易地进行操作和管理,从而提高了效率。198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市将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了改造,建成了称之为(Cityplace)的大厦,从此诞生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大厦。它是时展和国际竞争的产物;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各高科技公司,纷纷建成或改建具有高科技装备的高科技大楼,如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五角大楼等;同时,高科技公司为了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也对办公或研究环境进行了创新和改进。日本第一次引进智能大楼的概念。近十年来建成了野村证券大厦、安田大厦、KDD通信大厦、neC总公司大楼、aRK森大楼、本田青山大楼。日本是对iB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并提出有关理论和进行实践的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1995年底日本还成立了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据有关估测,美国的智能大厦将超万幢,日本和泰国新建大厦中的60%为智能大厦。美国也宣称1995年以后要大幅度增加智能大厦的比例。中国的第一座智能大厦被认为是北京的发展大厦。此后,相继建成了一批准智能大厦如深圳的地王大厦、北京西客站等,上海证券大厦的智能建筑的全部弱电工程由美国一家工程公司承包。

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篇5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工程建设

为了提升我国居民的居住环境,满足我国社会居民的居住需求,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建筑项目设计以及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加强了对于智能化建筑理念的运用。在这一过程中,建设单位为了保障智能建筑质量,往往加强了对于弱电施工技术的运用,确保建筑功能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基于此,以上海某智能建筑为例,论述弱电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的运用[1]。

1智能建筑内涵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运用,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建筑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逐步融入了现代通信、信息、计算机网络以及监控等技术的运用,从而促进了智能建筑的诞生。依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可以得知:所谓的智能化建筑指的是依托建筑平台,优化组合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2]。基于此可以得知:智能建筑在推行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强对于智能体系的构建。而为了进一步带动智能建筑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工程建设人员严格把控弱电系统建设,并进一步强化相关的施工管理。

2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智能建筑功能性的充分发挥,我国的建筑行业在相关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弱电技术运用,促进建筑功能性的进一步增强。关于常用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2.1信息技术

所谓的信息技术,指的是施工建设单位在智能建筑构建的过程中,用于处理信息数据的技术,其主要包含图像处理、通信等技术。一般而言,该技术的运用能够确保建筑管理者对建筑内部的状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从而实现对于建筑问题的处理,提高智能建筑的安全性以及质量[3]。

2.2计算机技术

作为最为常见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建筑的居住者以及管理者对建筑数据信息进行高效的处理,并促进自动化办公的实现。不仅如此,该技术的运用还能够实现建筑的服务性以及人性化功能的实现,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

2.3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运用,能够实现语音、图形以及文字的快速传输,并能够确保上述资源在建筑智能化体系中的及时共享,有利于业主以及管理者对于建筑运行状况的及时了解,并满足智能建筑的现代化通信需求。

2.4图形图像技术

该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确保智能建筑在投入运行的过程中实现了可视化;二是能够对智能建筑图像进行编码以及压缩处理,从而带动了智能建筑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3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要点

为了促进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工程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展时强化弱电技术的管理。关于智能弱电技术的管理措施,笔者结合了相关工程建设状况进行了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3.1模块线路连接

作为弱电技术施工管理的重要一环,模块线路连接建设的质量往往对智能建筑的运行状况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施工人员需要加大模块线路连接操作,从而确保建筑信息能够直接传输到控制中心,实现并控制中心执行机构与调节系统的高效运转。在论述模块线路连接的过程中,笔者以上海市某智能建筑建设为例进行讲解。该工程项目在开展时为了实现智能化功能,加强了对于通信、网络等技术的运用,并强化了线路的连接与安排。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确保线路连接有序性的提升,工作人员需要在模块化结构的基础之上构建综合布线体系。关于该工程建设的综合布线体系,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见图1。

3.2加强技术管理

在开展智能建筑弱电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对弱电系统进行划分管理,并强化弱点技术管理。关于弱电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强化弱电工程设计图纸以及资料的审核,进而保障智能建筑系统技术界面的完善;二是开展工程、施工设计的审核,;三是优化子系统间接口。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加大子系统借口控制系统的整合,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解决,确保接口界面、技术参数符合设计标准,从而实现了智能建筑硬件设备的完整。

3.3防雷击技术的有效应用

智能建筑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了通信、信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运用,故而导致该建筑项目在运行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到雷电的袭击,导致各类问题的出现。为此,施工单位在加强弱电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防雷击技术的运用,并着重关注建筑电子元件、设备的维护,促进全方位防雷工作的开展。为了达到良好的防雷效果,技术人员需要加强电位均衡、屏蔽隔离等工作,而这一措施的采取往往能够实现防雷系统的综合管理,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施工效率以及安全性的提升。

3.4强化建材质量管理

在开展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施工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强化上述的管理之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开展建材质量的管理作业。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建材质量的好坏往往对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把控建筑材料的质量,并在选购建材的过程中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考核。不仅如此,由于弱电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采用各类电子器材以及设备,故而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于电子专业人才的引进,并加大在职员工的专业培训,实现管理人员鉴定能力的提升,并为建材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基础[4]。

4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展望

伴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以及发展,我国的弱电技术也必将获得不同程度的变革以及进步。目前,弱电技术在运用时逐步形成BimS体系,并实现了建筑资源的共享。不仅如此,弱点技术在推行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于开放性互联网传输协议的运用,从而实现了客户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升建筑远程管理效率的提升。为了提升智能建筑的运行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智能卡、人体识别技术的运用,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建筑来往人群的管理,并便利了智能办公建筑考勤管理作业。总而言之,为了促进智能建筑的长足发展,工作人员需要依据时代技术的变化加强对于弱点技术的发展以及完善。

5结语

为了进一步满足我国居民日渐提高的生活水平以及居住需求,我国的建筑行业加强了对于智能建筑的设计以及建设。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了我国智能建筑的内涵,并就常用的智能弱电技术进行了论述,随后分析了弱电施工管理工作要点以及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展望,并给予了一定的案例。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智能建筑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以及进步,并由此满足我国社会居民的居住需求,促进更高的经济利润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1]申屠华.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科技视界,2013(34):123+245.

[2]楼恒阳,施展赟,朱明珍.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通讯世界,2015(8):176.

[3]高青,路昊明,高敏.刍议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的应用以及管理[J].通讯世界,2014(15):129-130.

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篇6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控技术现代图像显示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科技成果在建筑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综合了近年来开发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模拟与操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图像处理与显示技术、电子布线技术、弱电技术等多种先进的技术开辟了建筑行业的新纪元。由此可见弱电技术已然成为了智能建筑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智能建筑的先进程度取决于弱电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范围内所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所以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已经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研究。但是由于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仍未在我国得到成熟的运用,所以有关于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理论描述、施工规范、设计规范等等基本问题仍在探索过程中。没有一套标准的规范或研究结论。在此情况下,本文从智能建筑弱电的理论研究、应用现状、发展方向、出现问题等各个方面对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发展进行科学的研究。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理解。力争通过研究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能够完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相关理论,为我国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1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涵义

要想清楚的明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涵义,首先必须清楚的理解弱电技术的涵义,弱电的概念主要是根据强电的概念进行定义的,指的是直流电路或者电压在32V以内的直流电压。弱电可以通过电能有效地将信号进行传播与交换。衡量弱电的主要标准是信号传送的效果优劣,主要特点在于其电压较低、频率较高。在建筑应用中根据应用范围不同弱电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用于楼控、电气消防、周界报警等大型公共设施,此类弱电可以视作一种低电压电能;而另一类弱电则作为一种信息源进行信息的交换,比如电视、计算机等家用电器,有关于此类的技术均称之为弱电技术。而智能建筑弱电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弱电技术实现建筑的安防、楼控、消防等各个方面的智能化的技术。随着弱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也逐渐步入了4C时代(即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CRt)。现阶段弱电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已经涉及到计算机、通信、电控以及现代图像显示技术等各项先进的技术。将其应用到了布线、安防、消防、系统集成等智能建筑的各个角落。所以可以说弱电技术的科学应用带动了智能建筑的不断革新,形成了全新的、独立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概念。

2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应用

虽然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起步较晚,在建筑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智能化均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应用在我国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具体应用如下:①综合布线系统。弱电技术在智能建筑的广泛应用离不开综合布线系统,弱电技术所形成的计算机以及通信网络都是依赖综合布线系统作为信息传输的通道以及物理基础。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产物,由于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为住户提供了数据、语音、视像为一体的全方位的通信设备、安全设备、控制设备。所以线路相对较为复杂,所以利用综合布线系统来连接建筑物与外部网络或数据终端,是智能建筑弱点技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②火灾报警系统。现阶段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广泛的利用在建筑物的火灾报警系统中。建筑火灾报警系统已经发展到灭火装置与通信装置联动,形成建筑安全控制网络,具有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无线电安全引导、消防档案管理等功能。从而提高智能建筑的智能安全理念,值得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能够保障居民的安全;③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指的是利用弱电技术将智能建筑中的空调控制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智能卡技术、办公电子设备、给排水系统的智能化监控管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监控管理等智能建筑所有设备通过数据传递、通讯等方式实行联动管理。充分的发挥智能建筑的舒适、便利、安全、节能和环保等各项优势。

3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研究现状,未来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仍旧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集成技术为方法。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在国内建筑业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应用,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方面:①未来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会应用更多的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逐步完善智能建筑的安全、通讯、办公等智能功能,力争通过增强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能力可以实现更高一层的建筑集成管理系统。并且逐步实现适合我国居住环境与习惯的智能大厦管理系统和楼宇管理系统。②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中也在不断的进行通信技术的研发工作。随着国外的宽带多媒体通信技术以及atm通信技术逐渐成熟,未来几年内智能建筑的通讯技术仍然会追求数字化、宽带化以及高速化、网络化的多媒体通信技术。③智能建筑网络系统逐渐向“三网融合”的方向迈进。通过利用基站架设、智能设备管理等优势,弱电技术所利用的信息平台将会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目标。④智能建筑随着弱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更多的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等多种技术来迎合居民越来越多的生活需求,将会成为今后智能建筑建设的主流方向。智能建筑最终会实现利用弱电技术完成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的综合应用。⑤未来的智能建筑能够实现开放式网络控制技术也就是通过web技术的三层结构以及网络总线、现场总线、计算机总线实现智能建筑的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功能集成。最终可以达到对智能建筑内所有设备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有效地监控与管理。⑥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安全管理将逐渐利用到智能卡技术以及人体识别技术。智能卡也会逐渐向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等方向发展。

4当前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发展中的问题与看法

虽然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与发展前景,但是当前我国的智能建筑仍然存在制度上与人才方面的因素,阻碍了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迅速发展,根据多年的总结与研究,提出几点看法:①通过对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研究,发现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有关于智能建筑方面的设计标准,比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等。但是由于智能建筑行业涉及的技术比较多,创新周期较短,所以我国难做出适用性较强的规范性标准。建议我国有关部门尽量一年发行一次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工程质量评价试用稿,解决我国智能建筑验收无章可循的现状。②精通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不能将建筑设计与施工与网络、通信等技术充分的结合。所以建议我国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或者将专业人员输送到国外进修,以填补专业人员的确实现状。③智能建筑行业出现一味追求功能齐全,没有注重配套技术的研发工作。从而导致国内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空有其名并无实质。不能发挥出智能建筑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建议在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设计中加强建筑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完善,使得智能建筑得到全方位升级。

参考文献:

[1]张言荣.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纵横谈[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2(5).

[2]邢晓玉.浅议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J].山西建筑,2009.

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篇7

关键词:现代建筑;智能化技术;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20世纪中期,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筑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建筑物单体的高度与体量急骤增加,到处都在兴建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与单体超过10万m2的大型建筑。建筑工程的技术难度不仅体现在高度与面积上,还体现在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同一幢建筑物内可分层区,具有办公、酒店、商场、公寓、娱乐等使用功能)、使用者对建筑物服务要求的日趋多样化和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日趋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舒适性、与社会和人际沟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间的安全性、设施服务的完善性、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使建筑物内部的建筑设备与电气设备的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也给设计人员带来了大量的难题。市场的需求与大量的技术难题刺激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电气技术也因此获得了飞跃式的进步。

二、现代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

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曾经十分简单,50年前的建筑电气工程有过“一只灯头、一只开关、两根线”的戏谑说法,就是电气化远景也不过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已。但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建筑物中的电气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使用功能与众多服务的要求,必须在建筑物中设置空调、冷热源、通风、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变配电、应急供电、照明、电梯、电动扶梯、安全防范、信息通信等建筑设备。这些建筑设备数量庞大(一幢楼中可有数千台甚至数万台各类设备),分布区域广,不仅需要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源,更需要对成千上万个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由此可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建筑物中电气设备的应用内容越来越多,关联的学科领域不仅门类众多,而且逐步衍生成一门与应用对象(建筑物)紧密结合、具有学科交叉特征的技术——现代建筑电气技术。

早在1982年,中国的设计工程界就意识到建筑电气已不再是一个依附于土建工程的简单配套工作,而是应有其特殊地位的独立工种。当时的国家建设局核准成立了建筑电气专业组织。1992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1992)。2002年,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颁布了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992年以后,国际电工组织iec陆续了《建筑物电气装置》(iec60364)的第1~7部分标准。

1985年,上海同济大学分校的“建筑电气工程”专业开始招生。之后,国内建工类院校相继开办了“建筑电气”专业。1997年,同济大学开始招收“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方向的研究生。2005年,中国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开始。鉴于全国的建筑电气行业仅设计从业人员就有近7万人,专门分类设置了建筑电气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考试内容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负责)。通过建筑电气专业组织建立、建筑电气人才培养、建筑电气标准与建筑电气执业资格考试等历史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现代建筑电气不仅在技术进步中完成了它的成长历程,而且已得到了行业、教育界及政府的认可。

三、现代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内涵

现代建筑电气技术虽然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但是它具有电气工程的鲜明特征与内涵,在沿着电气工程应用的道路上,综合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在一些电气设备的应用中是如此,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智能建筑中更是如此。如今的建筑电气设备,已经无法简单地将其划为电工类、电子类、控制类或信息类设备了。

以建筑物的供电为例,在变电站高、低压开关柜中的智能断路器里设有微处理器,以测控供电回路状态。同时,整个供电系统中的断路器及测控电路又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以形成数字化的能源控制系统,对整个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负荷调控以及综合管理。因此,建筑物的供电系统已不再是单纯的强电设备,而是综合了电工、电子、控制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系统。

建筑物中有70%的负荷是以电动机拖动的动力设备,其中风机、水泵、电梯与冷冻机组等设备往往需调节转速以取得最佳的工作状态与实现节能,故配电与动力控制中采用的变频器约占电动机负荷的25%~35%。由于大多数建筑设备是多台设备构成的系统,如冷冻水系统由多台水泵、冷冻机组、调节阀等组成,其中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都影响着系统的工作,而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又受到系统中其他设备工作参数的干扰,因此这些设备采用的变频器不仅要能实现反馈控制,而且需要有通信接口提供变频器全部的运行数据,受到上级管理系统的监控与协调。就此而言,亦是电工、电子、控制与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才能满足建筑物对电气设备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通信与信息服务的需要,建筑物中设置了电话、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数字化设备。这些设备与系统往往受到如雷电、电火花、电网瞬变、高次谐波等各种电磁脉冲的干扰。故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更要精心处理防雷、接地、浪涌电压吸收、静电泄放、屏蔽、滤波及布线等技术措施。虽然通信与信息系统均为数字化弱电设备,但工程中的问题仍需要用电气工程中最基础的电磁兼容技术来解决。

由于照明在社会活动与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电气照明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因照明能耗日益增大,提高照明系统的效率也成为电气工程界的热点。因此,大量的新型、高效光源(如节能型气体放电光源、场致发光器等)不断问世,并得到普遍应用。智能照明控制器、光纤照明等技术正广泛地用于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与住宅建筑,电气照明技术已是现代建筑电气技术中最活跃的部分。

为了满足各类机构与使用人员的信息化运作与管理、智能化控制与服务等需求,建筑物中设置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布线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广播与背景音响系统、电子会议系统、公共信息系统、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资产定位管理系统、智能家居系统、一卡通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大量的应用系统。每一应用系统都是综合运用电子信息与控制技术来实现其特定的功能,这些系统在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通常称为弱电系统。目前,弱电系统已成为所有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总之,现代建筑电气技术是以电工学科、材料学科、电子学科、控制学科与信息学科为基础的综合应用技术,学科交叉与融合是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重要特征。

四、建筑智能化行业的产业链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清楚地说明,国民经济状态上升,建筑业必然兴旺,建筑业发达了,国民经济形势也必然趋好。中国近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中就有1~2个百分点来自建筑业的贡献。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基本建设的规模不断增大。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与2010年上海的世博会刺激着建筑业的发展,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更成为建筑业的精品。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军事建筑与市政建筑中的电气设备投资已从20世纪80年代总投资的6%~7%,增长到总投资的10%一18%,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市场中的各类建筑电气设备(如供配电设备、照明设备、控制设备、火灾自动报警设备、通信设备、广播设备、电视设备、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全防范设备、防雷设备等),不仅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也推出了一定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五、现代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与相应的标准也逐步提升。建筑电气技术作为现代建设技术的核心,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年来,城市建设与管理行业提出了许多重大课题,对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美国“9·11”事件之后,建筑物的防灾、减灾及反恐安全问题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建筑物中的消防、安防、防灾等电子设备及应急供电设备已成为不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篇8

建筑、建筑的地域性、建筑的文化性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上来讲,它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比如说在南方跟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显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山区的建筑和滨河的建筑也是不雷同的,就拿博白来说,我们这个地方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四季长青,所以人们往往形成一种喜爱,室外活动,崇尚自然。建筑处理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逐渐形成了轻巧通透、淡雅明快,朴实自然的建筑风格。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的,乃至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要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

建筑的文化性,就是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的财富,又是精神的产品;它既是技术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但凡精品都能传译一定的精神内涵,有很高的文化品味的建筑。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产生一批不朽的建筑作品,其文化意义和艺术感染力常常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的标志,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的象征。

建筑设计体现和谐的方法

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篇9

【关键词】建筑材料;绿色节能;节能建筑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相较于传统意义的建筑材料与功能性材料,智能建筑材料可以利用自身功能展开对外部环境的察觉得到相关信息,从而进行判定与解决,通过建筑材料的原始情况去符合外部环境的相关变化,完成从自身诊断到调节适应,最终达到自我维护等系统性特殊功能。因为智能建筑材料具备极为优异的属性能力,使之已一跃成为当下研究节能建筑重点,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

1.智能建筑材料的概括

1.1材料内涵

判断建筑材料是否智能,主要可以根据四点进行判断,即需要具备四项内涵:第一,具备驱动变化的效能,可以随机附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第二,具备可认知属性的水平,可以自测且能够准确判识内部与外部的一些刺激性的强度,例如:电、光、热等;第三,可以根据材料自身设置的属性来比对,择取相应的控制响应;第四,按照控制的属性,反应灵动、准确、及时。但察觉外部环境的刺激性信息得到消化后,可以极为快速地转换到原始状态。

1.2材料特征

智能建筑材料属于复合性材料的一种基于仿生视野下的材料,因此其智能特征必须符合以下标准:第一,可以按照外部环境及内部的相关变化,及时与准确地采取与之相契合的响应,必要时行使相关行动。对反复频繁变化外界与内部环境,可以自主的整合自身组织与作用,通过变化自身的状态与行为,最终让建筑材料体系能够一直呈现出最优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响应;第二,可以准确判定传感网络获取到各方面信息且把信息进行积累;第三,可以利用实时比较,研究系统现阶段与过往的状态,对一些系统故障发生后,实施自主诊断与校正。可以利用繁殖生长以及恢复功能,实现这些材料再生功能,对部分受损区域展开来修复,以期达到材料的最优状态和最佳功能。

2.智能建筑材料应用在绿色节能建筑

2.1智能玻璃

现阶段具备的光电转换、采集光以及调试光拥有多种功能属性的玻璃,在为民众提供舒适空间等相关层面起着十分显著的现实作用,并且已经成为了建筑玻璃材料的主力军。大部分具备光电转换效用的智能玻璃,在最大程度缩减生产费用成本的背景之下,都能够应用于智能窗。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有:电致变色玻璃与聚光玻璃等。而这些玻璃如果应用到建筑领域,都有很大程度能够让传统意义上的建筑玻璃产业形成本质的变革。例如:只需要在两层透明玻璃之间放置另外一层可逆热致变材料,或能够获取出可以按照光照的实际强度,自主调整变化颜色的智能玻璃。聚苯乙烯(polystyrene)与氧化聚丙烯(isotacticpolyprolene)混合的液体便属于可逆热致变材料的一种,一旦气温变低之时,可以溶于水,当气温大于一定范围时,相容属性发生变化,其聚合物不会溶于水从而发生沉淀。以此来改变光热变化对室内的作用。

2.2智能性自调节混凝土

人们通常寄望于混凝土除去保证其自身正常负荷能够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之下,还可以在遭遇极端天气或是其他自然灾害的过程中,自行整合承载水平与减弱延缓组织振动。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属于惰性材料,因此,如果要使之处于自调节的水平,就必然要复合一些不拥有驱动效用的组件材料加入。近些年中,研究人员所使用的驱动方式是在混凝土当中复合电流体粘性进行对可以自调节混凝土的研制工作。电流变体(electrorheologicalfluids)属于能够利用外部环境电场功能来进行对混凝土的粘性属性、弹性属性等进行控制的一种悬胶液。在外部环境电场的功能应用之下,电流变体能够在范围0.1ms级的时间之内,形成类似于链状抑或是网状组织的固凝胶,可以随之外部电场的逐渐提升从而发生变调,直至全部固化,但倘若外部环境电场消失阶段,仍然能够恢复到流变的状态中。

因此,混凝土内复合电流变体,并且通过其作用,能够让混凝土组织在遭遇极端气候与自然危害威胁时自调节其内部流变属性,变化混凝土自振频率,最终起到延迟缓冲混凝土组织振动的结果。

2.3乳胶漆

智能性乳胶漆能够适应各个气候,具备防水防霉功能,还可以按照实际的室内、室外的光线程度、强弱水平来改变室内墙体的光泽,最终达到帮助室内采光的功能,如此一来,便妥善处理了人们室内光线不佳的困难。智能乳胶漆其功能生成主要是因为应用了“逆可变

光剂”以及“复合高分子稳定剂”,从而使得产品智能化。

2.4生态性混凝土

生态性混凝土功能的生成原理主要是把一些高活性净水成分和多孔混凝土进行相互融合,提升混凝土的吸附水平,从而让混凝土具备净化水质的效用与能够全方位的适应生物生息场所及自然景观效果。生态性混凝土中的透水性能够加大地表透水程度、面积,调整环境的适应温湿度,最终缩减城市出现的热岛效应,保证地下水与植物正常生长。

2.5阻热涂料

阻热涂料的功能体现最为关键的是无数闭合腔体的微泡玻璃球,如果应用到金属之上,能够堵住物体漏洞,隔绝热能,防止生锈。如果应用于沥青之上,能够反射差不多所有的太阳能量,从而延缓推迟沥青的抗老化属性。假如应用于刚性屋面,可以真正意义上激活涂料本身的阻热作用,效果显著。这一类涂料现今市场上主要产品品牌有美国专利索士兰防水涂料、台湾快意断热胶等。

2.智能建筑应用实例

3.1玻璃幕墙工艺

过去的玻璃幕墙工艺的大范围应用往往会形成十分严重光污染,产生无意义的能力损害,对人们的视线造成干扰,并且其室内的卫生质量成疑等相关问题。为了可以妥善处置当前这些现实问题,智能玻璃幕墙工艺技术已经在一些西欧国家获得良好的发展。智能玻璃幕墙的技术在宏观上可以涵盖玻璃幕墙、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和传统意义上的幕墙最显著地区别便在于一一热通道幕墙。热通道幕墙的重点是通过单层玻璃幕槽与双层玻璃幕墙工程结合实现。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玻璃幕墙,智能玻璃幕墙从方案处理、实际内容构建以及现实工作阶段等诸多层面,解释由各类专业的多功能体现建立而成。因此,其不单单具备玻璃的支撑组织,同时还涵盖了对建筑的内部环境控制与服务。因此,智能玻璃幕墙甚至能够操控室外的光线亮度,供给通风。因为智能玻璃幕墙是通过三层玻璃复合而成,故而其外侧属于全封闭结构,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外部环境的噪声对建筑内部的影响。

3.2智能板材

以德国拜耳材料科技集团所生产的“模克隆多层紫外线防护iQ-Relex板材”为例,其能够在高温夏日反射太阳光的紫外线,进而大幅度地降低建筑内部的广泛热量。而在严冬时节,则又汇同阳光照射,最大化地通过阳光的照射保证室内温度。这种智能板材的材料是由聚碳酸酯组合而成,其拥有质地轻盈、坚固耐用、耐腐蚀等优势,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板材,智能板材能够降低辐射五成以上。

3.结束语

值得肯定的是,智能化建筑材料在绿色节能建筑中的开发应用上,近些年来已经显现出了持续性稳定发展的态势。欧美国家的室内建筑材料之所以能够获得良好发展,引领世界潮流,其绿色建筑材料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居高不下,本质原因就在于欧美国家一直不懈倡导“绿色节能”的效果。开发智能建筑材料,可以显著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足应对居住生活的舒适性要求。综上所述,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程度和智能建筑材料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故而,能够预见的是,智能建筑材料必然将会是成为未来健康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廷栋.东北地区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优选研究[J].化工管理,2014,(12):214.

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篇10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智能化系统

始建于1908年的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无锡二院)前身是美国圣公会创办的教会医院――“普仁医院”。历经百年沧桑,医院已发展成为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无锡二院是江苏省首批基本现代化医院之一。医院还是无锡市红十字医院,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亚洲国际紧急救援中心(aea)及日本各大保险公司的定点医院,每年还承担着中央、省、市等各级领导的保健任务。

医院设施完善,开放床位1010张,平均年门诊量达112万人次。目前在编在职员工1116名,高级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6名。近年来,无锡第二人民医院不断加大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医院信息化建设走在苏南地区医院的前列。迄今为止,医院已具有万元以上设备715台,设备总价值约1.33亿元。通过网络涵盖HiS、LiS、paCS、oa等信息系统,系统自动化程度高。通过智能识别、无线网络、数据融合等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医院的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不仅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智能化楼宇建设

根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意见,无锡二院结合自身多年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开始实施综合病房大楼的智能化工程。综合病房大楼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左右,地下三层,南部高17层,东部高10层,呈L状。考虑到各系统与老大楼之间的连接,避免形成信息孤岛,此建设必须要包括以下智能化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结构化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安保系统,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iBmS),弱电管线桥架系统,特殊病房管理系统,手术室、病区、血液科无线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消防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手术示教及相关系统,信息显示及查询系统,医院一卡通系统(门禁系统、停车管理系统),机房工程,装修工程,电气配电,UpS供电,防雷接地,机房空调,消防工程,KVm切换系统,机房环境监控,机柜部分。

综合病房大楼的主要系统设计

1.无线网络系统

目前,医院业务量的增加对无线网络的要求日益高涨,无锡市二院病房大楼具有无缝漫游能力,无线网络不仅能实现楼层内的无缝漫游,也能满足楼层之间的漫游要求,保证今后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延伸性。该项目在所有病区,手术室整层,iCU和血液科等区域中有良好的无线信号覆盖和安全的网络机制。而高质量的无线网络覆盖则使无锡二院病房大楼各种移动业务处理变成可能――医护人员结合手持终端、笔记本电脑、mCa就能够实现医院移动临床信息化,为后期移动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搭建网络平台。

2.手术示教多媒体教学系统

运用先进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手术视频和音频信号进行控制和分流,实现医疗资源的信息共享。病房大楼共有16间手术室,设计选择其中3间(根据净化程度百级、千级、万级各1间)进行手术直播示教,在三层夹层有一间约80平米的示教室可作为手术示教观摩室。在其他病区示教室,按科室设置成手术示教观摩室(病区各示教室保留设备接口),3间手术室示教的音视频信号采集到手术示教控制室,在手术示教控制室配置相应的音视频切换及记录设备,并具备向多个示教室输送音视频信号和接收示教室反馈音频信号输送到手术室等基本功能。并在7个示教室设计采用机顶盒方式接受手术示教信号。

3.电子公告与信息查询系统

无锡二院病房大楼信息系统由LeD屏、LCD显示屏、触摸屏三类不同的终端显示产品和DSS信息平台组成:DSS信息系统是用于专业多媒体显示领域的制作播放和管理的工具,它的出现为全方位的数字视频解决方案提供了最佳整合平台。在本案例中LeD屏的音视频信号直接从网络媒体播放器中接入,对各种显示屏终端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在同一平台上管理各类信息。

4.一卡通营造安全、人性化就医环境

无锡二院病房大楼的弱电工程中将采用一卡通系统,以营造一个安全、便捷、快速、有序、舒适的医疗环境,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水平的诊疗、工作、学习和生活服务,提高医院医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充分体现“人性化、信息化、健康园区”的理念。

建成后的综合病房大楼信息系统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盘活和带动医院信息化建设走上新台阶的关键作用,是无锡二院精品医院发展战略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动机。

创新思维,引领智能化医院建筑方向

无锡二院综合病房大楼工程项目由银江股份负责。银江股份是国内最早提出一体化数字医院集成平台的厂商之一,通过多年耕耘,银江医疗已经在全国树立了多个一体化数字医院建设的典范,成为国内医疗行业最知名的品牌之一。结合自身多年来积累的医院智能化系统设计和工程经验,构建出具有银江自主知识产权的银江智慧医院建筑系统。

1.技术与文化相结合

古往今来,建筑都是融合当代技术和现代文化为一体的。医院建筑本身就具有独特性,作为科学、信息与技术的载体,医院建筑不仅需要体现出建筑本身的物质性,还需要赋予更多人文关怀。因此,医院建筑的功能诉求决定了在设计与施工中都应该将先进的技术与医疗文化融于一体。

2.以患者为中心

无锡二院病房智能化改造本着“以患者为中心、以医学为基础、以使用为目的、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涵盖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绿色建筑系统和智能化系统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安防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在设计中强调楼宇内各个子系统的集成与联动。

3.节能与环保并重

在综合病房大楼的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建筑节能与环保的要求,搭建绿色建筑系统平台。引入先进的配变电系统,改善空调与通排风系统,提高照明系统利用率,同时对给排水系统和冷热源监控系统加以优化。根据医院建筑的独特性,辅之以水电气能量源计量系统、医用气体监测计量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通过综合各种建筑节能与环保技术,实现了医院建筑节能、降耗、环保和生态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4.系统集成,具有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