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废弃物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5:19

处理废弃物的方法篇1

关键词:实验室废弃物,危害,处理

 

实验室主要分布在学校、科研、环境监测、质检、卫生防疫等单位,区域分散,废弃物排放量较少,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不被人们所重视,从各类实验室排出的废弃物,特别是化学物质(如化学废气、废液、废渣等),尽管量少,但大多数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天长日久其危害可想而知,因此实验废弃物对污染环境的问题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实验室废弃物污染主要有:化学污染、生物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其中较为普遍的为化学污染及生物性污染。

一、实验室废弃物污染的危害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在没有达到排放标准以前直接排放都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1、废气实验室废气是由实验过程中化学试剂的挥发、泄漏、分解等产生的,其成分多为易燃及有毒气体,根据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性有毒气体,它们对人的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最常见的有氯气、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另一类是能造成人体缺氧的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甲烷、乙烷、乙烯等,这些气体不但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各种疾病,而且会引发火灾等恶性事故。

2、废液

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包括一般废水和化学性实验废液。一般废水主要来源于清洗仪器用水、清扫实验室用水及大量洗涤用水;化学实验废液主要有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药液等,如各种酸碱性废液、重金属废液、含氰废液、含氟废液、含有机物废液及细菌毒素废液等等。这些废水、废液若随意排放必然污染地下水、地表水,不但水生动物遭殃,而且沿途流域居民生活、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必定会受到严重影响。

3、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组成复杂,危害较大,特别是过期失效的化学药品,若随意排放,混入居民生活垃圾,将直接危害居民健康,严重污染周围环境。

二、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一般遵循专人负责、分类收集、定点存放、统一处理的原则,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处理。

1、有毒气体在实验过程中,许多有毒气体(如Cl2、HCl、H2S、So2等等)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不要直接放空,可通过气体吸收装置及相关药品吸收处理。

2、废液废液要分类并统一回收在合适的容器中,同时要标明废物种类、储存时间。论文参考网。根据废液的组成及性质,分别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氧化剂氧化等方法进行处理,若自身无能力处理,则应联系具有处理资格的单位处理。对含有金属离子的废液要根据金属离子的特性将其转化为沉淀,再通过化学手段将其转化为金属及其化合物;对含有易燃性物质如CS2、乙醚等的废液,应尽快处理,不要久放。在处理废液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以及放热、爆炸等危险,故在处理前必须充分了解废液的组成及性质,谨慎地进行处理,边操作边观察,以防危险事故发生。

3、固体废弃物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成分复杂,包括多余样品、分析产物、破损或使用过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检验用品、纱布、手套及有关实验器材)、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等混合物等。论文参考网。对过期失效的药品试剂要送交有处理能力的部门处理,对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如口罩、手套、帽子、纱布等集中焚烧处理,对一般废渣可采用挖坑深埋处理。论文参考网。

环境保护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任何一个实验部门及有关实验工作人员,都必须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坚持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对实验室的废弃物自觉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其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舒麒麟实验室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6)

[2]贾寿华盛峰王玉华搞好“三废”综合治理,创建绿色化学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2)

[3]江玉萍浅谈高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7)

[4]徐静年苏建茹郭奋高校实验室污染不容忽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

[5]俞美香常见实验室废液处理[j]环境导报2002(3)

处理废弃物的方法篇2

关键词废弃物管理;注意义务;循环利用;延伸生产者责任

中图分类号D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3)01-0033-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1.005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方便、快捷现代生活的同时,也为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诸多负面因素而苦恼,其中就包括越来越多的城市废弃物所带来的威胁。城市废弃物的增多不仅对城市的市容市貌造成影响,更严重的是,如果未对其进行妥善管理、回收和合理处置,它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为确保废弃物得以正确管理、回收和安全处置,作为废弃物生产大国之一的英国将源自侵权责任法领域的“注意义务”原理引入环保法领域,并将注意义务规则作为废弃物管理的法定条款确定在该国1990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environmentalprotectionactof1990,以下简称1990《环保法》)中,成为用注意义务规范废弃物处置的先行者。英国1990《环保法》规定:凡是进口,制造,运输,保管,处理或处置“被控制”废弃物(controlledwaste)的当事人具有妥善管理废弃物的注意义务。此后,该项注意义务规则又在1991年《环境保护注意义务实施条例》(theenvironmentalprotection(DutyofCare)Regulations1991,以下简称1991《实施条例》)、1996年《废弃物管理注意义务的行为守则》(theDutyofCare:aCodeofpractice,以下简称1996《行为守则》)以及2009年《协商修订废弃物管理注意义务行为守则立法指引》(ConsultationontheRevisedwasteDutyofCareCodeofpractice:StatutoryGuidance,以下简称2009《立法指引》)中得以丰富和更新。

1英国废弃物管理中注意义务规则的历史沿革

虽然英国废弃物管理注意义务规则确立于1990年的《环保法》,但该规则的相关思想已在之前的相关立法中得以体现。伴随着英国环保法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及长期的废弃物处理实践,注意义务规则的内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所不相同。

1.1“废弃物安全管理”理念下的注意义务规则

在废弃物的管理中,英国长期坚持“末端控制”为特征的废弃物管理策略,即:在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环节,应当注重尽量做到“无害化”,以降低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以及对人们生命健康可能造成的损害。以该理念为指导,英国先后颁布了1974年《污染控制法》、1989年《污染控制法(修正案)》、1990年《环保法》、1991年《可控废弃物管理规定》、1994年《废弃物许可证管理规定》等多项立法。其中,1990年《环保法》率先以法律文本的形式将注意义务的内容确定下来。根据该法第34条的规定,确立废弃物管理的注意义务规则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在于:一是禁止任何人在未获得废弃物管理许可、违反许可条件,或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损害身体健康的情形下实施储存、处理或回收利用“被控制的”废弃物的行为;二是防止废弃物的外溢并采取适当的途径予以隔离;三是确保一旦发生废弃物的转移,受让人只能是经法律授权的或具有法定运输资格的主体;四是废弃物转移应签发附有废弃物明细的书面清单,以确保任何接收废弃物的一方不会行使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为确保1990《环保法》中的注意义务规则能得以实施,英国出台了1991《实施条例》,规定所有负有注意义务的主体都需对废弃物的接受和交付进行记录,以符合环保署的管理要求。此后,英国又颁布了1996《行为守则》,以法律指引的形式明确了废弃物管理过程中各义务主体应当遵循的具体规则。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从上述法律文本的内容看,有关注意义务规则包括的范围有所扩展,同时也开始对持有人在回收和循环利用费用中的注意义务加以规定,但就这一阶段的立法理念而言,注意义务规则的内容主要体现于对废弃物的安全管理,其对废弃物循环利用环节并未进行过多的涉及。

1.2“废弃物循环利用”理念下的注意义务规则

伴随着国内废弃物管理理念的发展以及欧盟框架下“循环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废弃物逐步被视为一种“错置的资源”,废弃物的资源化、可持续管理日益被强调。在此背景下,英国废弃物管理和处置的理念逐步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1998年、1999年和2003年,英国陆续颁布了《废弃物减量法》、《污染防治法》以及《家庭生活垃圾再循环法》等法律,注意义务规则的内容在立法中不断得以调整和丰富。英国在对待废弃物处置的态度上,已逐渐从单纯地强调“无害化”向“减量化、再利用”的方向转变。2005年,英国和威尔士在《家庭废弃物管理的注意义务规定》中,首次在家庭废弃物处理领域确认了“废弃物循环利用”理念。它规定,家庭应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确保基于家庭财产所产生的废弃物得到合理回收和循环利用,家庭废弃物应授予经法律许可的人来处理,如果因随意倾倒垃圾而被追溯至最初的产生者,家庭将被处以5000英镑的罚款[1]。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欧洲议会于2007年2月13日通过了一项废弃物减量框架指令法案,明确规定了欧盟各成员国实现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的目标,即在2012年之前,垃圾产生量要实现零增长,从2020年后开始减少产生量。该法案同时要求,欧盟27个成员国需在这项指令法案生效后的一年半内,制订相应的本国法令来执行这个框架指令,以促进与实现欧盟各成员国的垃圾减量化[2]。受此影响,作为欧盟成员国的英国出台了2009《立法指引》,对废弃物管理中的注意义务规则进行了扩大解释和补充。2011年始,英国又在《英国和威尔士2011废弃物管理规定》(thewaste(englandandwales)Regulations2011)以及《威尔士和苏格兰关于2011废弃物零排放管理的咨询意见》(RegulationstoDeliverZerowaste:aConsultationontheproposedZerowaste(Scotland)Regulations2011)中规定了废弃物持有人在废弃物减量化、循环利用中的注意义务,明确为了实现废弃物零排放、资源化利用的目标,即在废弃物处理前,应优先保障可回收利用废弃物的源头分离,尽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保障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至此,英国改变了废弃物管理的传统模式,废弃物管理的注意义务开始沿着以综合治理、循环利用为主导的线路发展和延伸,废弃物管理和综合治理的水平逐渐提高。

2英国废弃物管理中注意义务规则的基本框架

在民法领域,废弃物引起的损害多适用特殊侵权责任中的严格责任原则对受害人予以救济。然而,仅环境侵权责任无法对行为人因废弃物未尽到适当的处置或管理义务所造成的废弃物危机、外部性等环境损害问题予以处理。为此,英国将注意义务规则引入环保法领域以弥补环境侵权责任仅对受害人赔偿的不足。该规则要求,在废弃物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废弃物的最初生产者或是后续维持者或保有者,都应当尽到“善良家父”的注意义务,采取一切妥善的措施对废弃物进行处置和管理,以避免和防治自己控制范围内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损害;若有违反,则将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具体言之,废弃物处置中的注意义务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2.1注意义务的基本意涵

关于注意义务的涵义,《牛津法律大辞典》将其解释为:“一种为了避免造成损害而加以合理注意的法定责任。”[3]在普通法法系中,注意义务通常被作为一种认定过失的判断标准而存在,而在英国,注意义务则最早被表述为一种“理性人的标准”于1837年的VaughanV.menlove中得以确立。[4]1932年,英国在DonoghueV.Stevenson案之后正式形成了过失的概念并确立了“注意义务”原则,该案中,法官Lordatkin明确指出:“过失是一种被告违反其对原告所应给予的注意的义务。”[5]而作为认定“过失侵权”的一项基本规则,注意义务的核心要义是指:“行为人具有谨慎地作为或不作为而不使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义务。”[6]根据英国传统侵权法中对注意义务的一般界定以及1990年《环保法》第34条及相关条例的规定,可以将英国废弃物处理中的注意义务界定为:任何与处理“被控制的”废弃物有关的当事人所具有的,必须谨慎地作为或不作为以确保废弃物能够得到安全地管理、合理地回收和循环利用而不对给环境造成污染或损害他人人体健康的法定义务。

2.2注意义务的主体范畴

根据英国1990年《环保法》第34条以及英国1994年《废物管理许可条例》的相关规定(thewastemanagementLicensingRegulations1994),注意义务涉及废弃物产生至最终处置各个环节,而相应的适用主体既包括废弃物收集、贮存、回收、运输、处置各环节的实施者,也包括废弃物经营管理的经纪人。具体而言,注意义务的适用主体包括:①废弃物生产者,包括产生废弃物、进口废弃物以及运输废弃物的当事人;②废弃物管理者,包括保管废弃物、回收利用或处置废弃物的当事人;③废弃物管理经纪人,是指其他当事人进行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的主体,废弃物处理经纪人本身并不参与废弃物管理或并不实质占有废弃物但却能够全面控制废弃物的处理活动。此外,在雇佣关系中,雇主还应为雇员提供适当的设备、训练和监督以确保他们履行废弃物处理的注意义务,并对雇员的行为和疏忽负责。

2.3注意义务的客体范畴

根据废弃物能否被相关主体控制,英国环境部将废弃物划分成“被控制的”废弃物(controlledwaste)和“非控制的”废弃物(noncontrolledwaste)两类[7]。之所以对废弃物进行如此归类,是因为废弃物不能仅依“安全”和“危险”标准来进行简单划分,就任何一种废弃物而言,在没有得到妥善处置之前都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对废弃物的管理除了应考虑废弃物的构成,还应考虑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发生危害的可能性。

根据1990《环保法》第75条以及1992年的《控制废弃物条例》的规定,废弃物处理中的注意义务客体最初仅限于“被控制的”废弃物,包括家庭、商业和工业废弃物三种类型。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废弃物类型增多,“被控制的”开始拓展至危险废弃物、部分农业废弃物以及建筑物及其拆除废弃物等。例如,自1995年开始,废金属就成为“被控制的”废弃物之一而被纳入注意义务的管辖范畴。无疑,将废弃物进行“被控制”与“非控制”的划分,既明确了当事人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注意义务的边界,也充分考虑了废弃物本身具有的特性,因而颇具实践意义。

2.4注意义务的主要内容

在立法之始,废弃物处理注意义务的基本要求是行为人必须采取一切尽可能合理的措施来确保废弃物处置的安全,即:当行为人在持有或转移废弃物时,应当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确保废弃物本身的安全以及其他相关主体能够安全地对其运输、回收或处置,以不对环境及他人造成损害。从涉及主体上看,废弃物处理的注意义务其实是“双向”的,既包括废弃物持有者(wasteholders)的义务,也包括废弃物接收者(wastereceivers)的义务。

根据英国1996《行为守则》的规定,废弃物持有者的基本义务如下:一是确认和识别“被控制的”废弃物,并对所出让的废弃物性质及内容做出详尽的说明和描述的义务。该项义务要求持有“被控制的”废弃物的主体必须做好废弃物记录,具体应包括废弃物来源于何种生产或经营场所、废弃物的物质构成和通用学名、废弃物产生的具体工序以及废弃物的物理和化学分析等信息,并且所做的记录必须提供充足的信息以确保之后的持有者能够避免对废弃物的不当处理。二是确保废弃物安全的义务。废弃物的持有者必须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确保废弃物安全,包括:①安全贮存义务。对废弃物的贮存应采取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以防止被盗窃,被破坏或被清除,例如对于临床废弃物而言,废弃物持有者应定期审查以确保它不扰而发生风险,而对于建筑和拆除物资及废旧金属而言,废弃物持有者有义务使得这些废弃物对于回收者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此外,安全贮存还要求对易发生“交叉污染”的废弃物采取隔离措施。②妥善包装义务。废弃物转移至他人时应进行合理包装,并打上密封标志。即使是例外情况下散材料的装载,也必须确保对装载的车辆覆盖以防治废弃物的溢出。③安全收集义务。废弃物的收集应采用坚固的容器以防止风雨侵蚀和动物侵扰,并应尽可能地减少室外搁置。特别是对于食品垃圾的收集而言,放置于室外的收集容器必须安全放置并进行密封。④无害化预处理义务。废弃物持有人及后续接收人必须确保废弃物在进行垃圾填埋之前进行过预处理,以防止对环境的危害。三是转让至适格的受让方的义务。废弃物的持有人在出让前必须确信受让方已获得废弃物管理许可证或已获得许可豁免,包括公共废弃物收集站、获得运输许可证的废弃物运输者、获得回收利用许可证的废弃物管理者以及进行过经纪人注册的废弃物处置经纪人等。对于废弃物接收人而言,其基本义务为:①获得合法授权的义务。这是废弃物接收人最基本的注意义务,因为一旦没有正当的法律授权,废弃物接收人也就丧失了接收废弃物的法律资格。②核查废弃物来源的义务。在废弃物交付之时,前手持有人将签发废弃物转移清单,因此废弃物接收人在接收废弃物之时必须核查前手持有人是否具有法定的废弃物处理资格,并确保转移清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③与前手废弃物持有者合作的义务。废弃物的接收人应当与前手废弃物持有者合作,一旦前手废弃物持有者需要了解后期废弃物的运输、贮存及处理信息,废弃物接收人都有提供正确、适当信息的义务。

随着废弃物管理立法理念的转折和相关法律的完善,英国废弃物处理的注意义务规则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包括:一是应将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源头分类的义务。对废弃物源头管理的科学与否关系着废弃物的最终处置是否妥当。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废弃物生产者具有对除食品垃圾以外的玻璃、金属、塑料、纺织品、纸张和硬纸板等废弃物进行分类存放的义务,而废弃物的其他持有者在进行转让时有向后手接收人提供可循环利用废弃物的装置的义务,并应确保废弃物之间未混合存放(comingling),这样可以保障废弃物在未受污染前就进入循环利用的轨道。二是应遵循废弃物管理序列的义务。根据英国、北爱尔兰、苏格兰以及威尔士关于废弃物管理的相关指引规定,在英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以及苏格兰,当废弃物持有人转移废弃物时,必须申请废弃物管理序列,即当事人必须依照“减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处置剩余废弃物”的顺序处理废弃物,以减少浪费,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如果废弃物持有者不进行废弃物管理级次的申请,将无法获得废弃物处理的环境许可证,而在北爱尔兰,即使当事人已经具备废弃物处理环境许可证,也需要申请废弃物管理序列以获得新的许可证和执照。三是应遵循危险废弃物和特殊废弃物处理基本规则的义务。对于不可循环利用的危险废弃物和某些特殊废弃物而言,还应根据它们的特殊性遵循相关危险废弃物或特殊废弃物的处理规则:①应保证危险废弃物或特殊废弃物与其他废弃物隔离放置;②应将危险废弃物或特殊废弃物储存在指定的、密封的、安全防水的装备中;③对危险废弃物或特殊废弃物的转移应签发托运清单,并将副本至少保存三年以上。

2.5违反注意义务的责任及实施机制

英国废弃物管理中违反注意义务的法律责任不同于废弃物生产者或持有者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该项责任主要关注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风险和负担,是对环境外部性予以“内化”的一种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的责任,一旦违反,即构成行政违法,严重时还会带来刑事处罚。为保障该项责任的实施,英国形成了一整套带有连续性的实施机制,由环保署和各地环保局主管废弃物管理企业的注册登记、许可证的颁发等行政许可事项,并通过事中监督以及事后处罚等措施防治废弃物管理违法行为的发生。首先,英国实行废弃物管理许可制度。环境署负责废弃物管理许可证的发放,并对持证人的废弃物处理处置行为实施监测,对于违反法定注意义务的行为有权限期整改,或作出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其次,英国设置了废弃物管理监督投诉机制。任何人一旦发现在垃圾的存放、回收利用以及处置的过程中存在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例如未经许可进行运输,未经许可而进行管理等行为,均可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投诉。最后,英国还设置了事后惩罚机制。一旦发生未经许可随意倾倒垃圾等违反注意义务的情形,环境保护部门可对相关责任方进行行政处罚,严重时还可将相关责任方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以刑事处罚或实施监禁。如果行为人被地方法院定罪,将被处以多达5000英镑的罚款;如果被英国刑事法庭定罪,则将被处以不受限制的罚款或监禁[8]。

3英国废弃物管理中注意义务规则的价值分析

在英国废弃物管理体系中,注意义务规则的运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得英国的废弃物处置走向了有序、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并为英国废弃物管理中其他制度的建构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1顺应了“污染预防型”立法模式的要求

当前发达国家规范废弃物管理的立法模式可大致划分为以德、日为代表的经济循环型立法模式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污染预防型立法模式。前者的特点是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确立以循环经济基本法为统领的废弃物处理法律体系;而后者的特点是将以清洁生产为基本实现形式的污染预防隶属到环境法的范畴,从而在环境法的统一框架下规制经济发展中的废弃物管理问题。[9]英国的废弃物管理并没有采用“经济循环型”立法模式,典型的表现是该国在立法沿革中未建立类似德国和日本的统一循环型经济促进法,而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规制废弃物的管理。立法体系的不同并不意味着英国不重视循环经济理念在废弃物管理中的应用,作为欧盟成员国中的重要一员,英国需要将欧盟指令中的循环经济理念体现在立法之中。也正因为此,伴随立法理念的转变,英国的立法格局逐步从污染控制走向污染预防,特别是1999年颁布的《污染防治法》明确提出了用污染预防政策补充和取代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政策。

在这样的立法背景下,法律制定和演变的核心在于对废弃物处理中相关主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行分配,尤其是要明确相关主体在废弃物循环利用中的责任分担,注意义务规则的确立充分顺应了英国的立法需求。随着循环经济理念在英国废弃物处理立法中的渗透,注意义务规则依然能够在不打破原有立法体系的前提下应时地作出调整,以推动英国的废弃物治理从传统的“末端处理”污染控制模式向“循环利用”的污染预防模式转变,表现出极强的顺应性和生命力。

3.2为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奠定了基础

1990年瑞典环境部把“延伸生产者责任”(epR)定义为“为达成降低产品总体环境影响的环境目标的一种环境战略,使生产者为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的回收、循环利用和处置负责”[10]。此后,随着该制度的发展,责任承担者开始向其他主体扩散,形成以生产者承担核心责任,由产品生命周期链条上的其他参与者共同分担责任的责任体系。这是因为“产品从原材料的采集处理、到生产、销售、使用以及使用后的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都会不同程度地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难以量化”[11]。延伸生产者责任认为生产者最有能力了解和控制产品的环境风险和分摊成本,因此生产者要承担起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责任。但是,仅依靠生产者责任仍然无法确保废弃物管理中的其他环节万无一失,因此还需要明晰其他废弃物保有或控制人的责任,甚至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也应予以配合,以实现废弃物管理的合作共担。

英国于1997年推出了《生产者责任义务(包装废弃物)规章》,要求生产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废弃物的产生,成为延伸生产者责任的重要实践者。作为废弃物管理的关键机制之一,延伸生产者责任在英国的确立离不开注意义务规则的推动。这是因为,英国废弃物管理中的注意义务规则根据生产者、进口商、运输者、管理者、经纪人和交易人等相关当事人在控制废弃物的过程中对环境和他人可能造成的影响,将注意义务合理地在废弃物的产生、废弃物的转移、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再到废弃物的最终处理整个工程中予以细分和明确。这种“切分蛋糕”的方式将废弃物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有危害可能性的主体或是每一个具有危害可能性的环节当中,形成了责任明晰的制度体系。并且,在整个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相关当事人的注意义务没有时间限制,如果行为人能够预见到他所控制的废弃物没有得到正确的管理,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核实并阻止危害的发生[12]。这契合了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的初衷,并为英国废弃物管理中的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3推动了废弃物管理合作机制的建立

在废弃物管理过程中,由于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若单纯地依靠自我管制,生产者责任会因为缺乏强制性而难以杜绝搭便车(freerider)现象的发生;而如果单纯地强调政府管制,又将产生有限的行政资源无法满足社会对管制法律的巨大需求而出现“管制失灵”。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废弃物的管理体制需要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分工合作和互动。

在废弃物管理中确立注意义务则能体现“合作管制”的原则。一方面,市场主体依照法律设定的注意义务规则谨慎、合理地履行安全处置废弃物的义务而不用受太多的行政管制;另一方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通过制定废弃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的标准、设定行政许可的方式为市场主体设定最低限度的法律规范框架约束,并保留在自我管制失灵、公益目标无法达成时采取积极矫正措施和直接介入的权力,进而实现对市场主体履行注意义务的具体监管[13]。此外,废弃物管理中的注意义务规则还要求废弃物的后续接收者与前手持有者进行合作,互相提供有关废弃物运输、贮存、回收利用以及最终处理的适当信息的义务,也有利于推动市场主体之间在废弃物管理过程中合作机制的建立。

4中英废弃物管理之异同及注意义务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4.1中英废弃物管理之异同

在废弃物管理上,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基本法律和以《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等专项法律为基本框架,辅之以其他法规政策的废弃物管理法律体系。在废弃物管理专门立法中,我国2004年12月29日新修订的《固废法》首次将“维护生态安全”作为立法宗旨,明确提出国家实行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还引入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强制回收制度、固体废弃物进口分类管理制度等多项责任制度,初步建立了废弃物管理责任体系。可以看到,较之英国,中国在通往废弃物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中已与英国等先进发达国家达成了某些方面的共识。其一,在废物管理的立法理念上,面对“用过就丢弃”(throwaway)的消费理念以及废弃物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两国都意识到将废弃物“变废为宝”的重要性,体现为在立法理念的演进中都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污染末端治理转变到污染的源头控制的过程,并最终将“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这三个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贯彻到立法实践。其二,在废物管理的法律制度上,两国都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废物管理制度,例如行政许可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政府激励机制、公众参与制度等,用以保障废弃物回收与循环利用工作的具体实施。

然而,我国的废弃物管理与英国的相比还存在许多不同之处。首先,在立法模式和立法体系上,我国因循的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经济循环型”的立法模式,建立的是以《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为基本法,以《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为专项法的废弃物管理法律框架。而如前所述,作为一个既注重污染预防又重视循环消费的国家,英国并未像德国那样采用“经济循环型”的立法模式来规范和控制废物处理、资源的循环和再生利用,而是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注入现有的“污染预防型”立法框架之中,形成了以《环境保护法》、《污染防治法》、《废弃物减量法》等为主体的立法框架。如果说《环境保护法》通过形成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综合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标准等从“末端治理”来避免环境污染的话,那么《污染防治法》以及《废弃物减量法》等则注重通过从源头预防废物的产生,并对已产生的废物进行循环和回收,共同构成英国的废弃物循环管理模式。其次,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我国与英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一,就管理战略而言,英国对废物管理的决策更具整体意识,考虑了收集、运输、分类、处理与处置以及市场的开发等全过程,并将废物等级、市场需求等因素融入废物的综合管理决策当中,可以说是将废物的管理落实到从“摇篮―坟墓―再生”的整个过程。与之相比,我国的废物管理战略还主要停留在作业管理和行业管理层面,尚未形成与市场接轨、与社会管理接轨的综合管理理念。其二,就实施机制而言,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以及加强社会合作是英国废弃物循环管理的重要内容。就废物的循环利用而言,不能光看废物的性质本身是否能实现再利用,而更要重视市场对可循环利用废弃物的选择,因为如果没有完善的废物循环市场,废物的循环利用将会以“有产无销”的方式走向终结。而与此同时,废弃物的管理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公民的积极参与也是成功的关键。对此,英国通过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让社会公众及企业参与到废弃物的资源化运作中,更好地推动废弃物走上可循环的道路。相比而言,我国在废弃物处理的市场化机制上相形见绌,尚未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市场的自发及良性发展。其三,就制度设计而言,英国的废弃物管理许可制度、废弃物级次管理制度、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热点”废物管理制度都颇具特色,而其中的每一项制度的施行都离不开注意义务规则的运用。以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为例,英国1997年实施的《生产者责任义务(包装废弃物)规章》规定,生产者只有从授权的加工者手中获得废物的包装回收标记用以充当废物回收及其再循环利用的证据,授权的加工者才能具有合法售卖包装回收标记的资格,并且加工者须将销售包装回收标记的收入投资于回收及循环再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后续的回收循环能力。通过强制赋予生产者回收其废弃产品的注意义务以及对后续加工者行为的制度约束,英国建立起良性循环的废弃物资源化市场。相较而言,我国有关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制度则更为原则,相关的法律法规更侧重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的回收利用,而没有在源头控制方面对生产者、销售者的生产经营予以强制性约束,更未对废弃物的管理作出明确的级次划分,这使得有关废弃物管理的相关制度在我国运作的空间和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

4.2注意义务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比中英在废弃物管理的立法及制度之异同可知:尽管我国已经在治理废弃物以防治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具体的废弃物管理制度中依然存在义务分担不合理、责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英国之所以在这些方面优于我国,与其将注意义务规则贯彻执行到其废物管理的每一个制度细节不可分。因此,为提升我国废弃物管理的效率以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循环经济建设,我国应借鉴英国废弃物管理的注意义务规则对相关的废弃物管理制度予以完善。

4.2.1善用许可证制度,规范废弃物的管理

通过行政许可来进行废弃物的运输和管理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治理方式。在英国,获得合法的行政许可并履行相关的注意义务是利益相关人从事废弃物管理工作的前提,任何可控废弃物的转让方具有在废弃物转移之前确保受让方已获得许可证并确认该废弃物在受让方许可证的经营范围之内的注意义务,以保障废弃物的安全及合法处置。而反观我国的《固废法》,其中只是针对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规定了许可证的要求,对于其他废弃物例如商业废弃物、工业废弃物等的处理处置没有相应的许可要求。这使得实践当中因此而给环境和他人造成损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却无法追究到真正的责任主体。此外,《固废法》也未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等事项设置行政许可,许多无资质、无能力的经营者未经许可即从事废弃物资源化事务,这使得废弃物在循环利用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威胁。因此,在今后的立法中,我国应扩大现有行政许可所涉及的废弃物范围,对无证经营和管理的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在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上更是要严格控制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以保证真正具备“资源化技术和管理”的企业投入我国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资源化管理。

4.2.2循环利用优先,强化废弃物管理的级次申报

英国的废弃物处置遵循着严格的层次管理原则,大体按照减量化生产优先于循环利用,循环利用优先于回收使用,回收使用优先于填埋处置的级次排列。为此,英国建立了与废弃物处理级次相对应的级次申报与许可挂钩制度,利益相关者在进行废弃物管理时需要尽到依照“减量生产-再利用-处置”的顺序进行申报的注意义务,未予申报或是申报违反了该顺序的,都不能获得相应的行政许可,甚至遭受处罚。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固废法》也确立了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基本原则,但由于对废物管理事项位阶的排列并不明晰,在具体实践中废物的保有者和控制人一般只侧重对废弃物的污染防治而忽视对它们的循环利用,这使得废弃物的“再利用”原则只具有宣示作用而缺乏操作性。因此,我国的废弃物管理立法应进行强制性的废弃物循环利用顺序要求,借鉴英国废弃物管理中设置“遵循废弃物管理级次的义务”,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废弃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编制废弃物处理方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最终处理”的级次进行废弃物处理,否则将不能获得废弃物处置的行政许可,甚至将遭致严重的行政处罚。

4.2.3合理划分责任,完善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

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的核心在于能使生产者、经营者有义务事先考虑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及处置阶段的所有可能的环境风险,并与各方合作,创立一个最小化环境不利影响、最大化资源再生利用的机制[14]。在英国,以废弃物处理注意义务规则为基础设立的延伸生产者责任不仅要求生产者和经营者对现阶段的废弃物处理负责,还要求对后续阶段的废弃物处置承担注意义务,如对受让方资格的审查义务、发现废弃物处理不当时的报告义务等,形成了融产品责任、经济责任、所有权责任、物质责任及信息责任为一体的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体系。关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我国《固废法》第5条以及第8条仅作了原则性规定,如第5条第2款规定:“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第18条第2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了包装产品的生产者延伸责任,该条规定:“生产、销售、进口依法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可以看到,我国废弃物管理中的延伸生产者责任主体只限于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责任范围也局限在“污染防治责任”,而未拓展至“资源化利用责任”和“信息责任”。对此,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延伸生产者责任的主体及实施范围,增强可操作性,更为关键的是应通过法律强制赋予生产者在废弃物循环利用中的经济责任,并鼓励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承担起将废物交由回收处理机构的行为责任,由此建立起完善的固体废物资源化管理回收体系。

4.2.4建立信息机制,加强废弃物的信息化管理

在废弃物的管理中,克服“信息的不对称”的障碍,对利益相关主体实施有效监督,是保障废弃物安全处置和循环利用顺利进行的有效举措。对此,英国废物管理立法中对相关主体设定了相应的废弃物管理信息追踪义务,规定废弃物的后续保有者有通过合理标识的方式准确描述废弃物的信息,并备份给前手废弃物的出让人的义务。在此基础上,英国通过对废弃物运输单据及行政许可信息的登记和管理建构起有关废弃物管理的信息网络,公众、企业和社区都可通过网络机制了解到废弃物处置的动态,共同参与废弃物的社会管理。对此,我国《固废法》未对相关主体设定相应的信息责任,有关建筑废弃物的管理法规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14条)中虽然规定建筑垃圾的运输者有“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的义务,但仍未明确转运清单应包括的具体内容。因此,我国应借鉴英国废弃物管理中有关信息责任的注意义务规则,从以下方面完善废弃物管理的信息机制:一是实行废弃物信息档案制度,明确任何利益相关主体处置废弃物的同时,应对所转出的废弃物的种类、性质、危害程度、装载状况进行详细说明,以对废弃物的流动实时跟踪。二是建立信息核查制度,规定废弃物的后手接收人有义务核查前手转让人所转移的废弃物与信息清单中的说明是否相符,若不相符可拒绝签收转运清单。三是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在废弃物的持有人和接收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了解建筑废弃物从源头产出到最终处理的全过程,实现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监督。最后还应建立信息共享和查询机制,让社会公众和企业能够随时了解到废弃物的处置动态以及循环利用的市场需求,通过信息网络的优势更好服务于废弃物的管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thewasteHouseholdwasteDutyofCareenglandandwalesRegulations2005[eB/oL].2012-05-20.http://legislation.gov.uk/uksi/2005/2900/pdfs/uksi_20052900_en.pdf.

[2]陈洁,逄辰生,张瑞久.欧盟城市固体废弃物立法管理及实践[J].节能与环保,2008,(8):22-24.[ChenJie,FengChensheng,ZhangRuijiu.theLegislationandpracticeofSolidwastemanagementofeuropeanUnionCities[J].JournalofSavingandevironmentalprotection,2008,(8):22-24.]

[3][英]戴维・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137.[Davidm.walker.theoxfordCompaniontoLaw[m].Beijing:GuangmingDailypress,1988:137.]

[4]张民安.过错侵权责任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68.[Zhangminan.ResearchonLiabilitySystemofFaulttort[m].Beijing:ChinaUniversityofpoliticScienceandLawpress,2002:268.]

[5]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65.[wangLiming.CivilLaw&tortlaw[m].Beijing:ChinaRenminUniversitypress,1993:65.]

[6]wasteDisposalthenewLaw[J],eG,1992,(28):83.

[7]张瑞久,逄辰生,陈洁.英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理状况分析[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8,(2):35-39.[ZhangRuijiu,FengChensheng,ChenJie.ananalysisontheUrbanSolidwastemanagementandprocessingStatusoftheUnitedKingdom[J].JournalofChina’sUrbanenvironmentalHygiene,2008,(2):35-39.]

[8]wasteDutyofCare[eB/oL].2012-05-14.http://.uk/rte.asp?id=83.

[9]俞金香,何文杰,武晓红.循环经济法制保障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02-105.[YuJinxiang,Hewenjie,wuXiaodong.theResearchontheSafeguardoftheCirculareconomyLegalSystem[m].Beijing:Lawpress,2009:102-105.]

[10]Lindhquistthomas.towardsanextendedproducerResponsibilityanalysisofexperiencesandproposals[J].ministryoftheenvironmentandnaturalResources,1992:82.

[11]CommunicationfromtheCommissiontotheCouncilandtheeuropeanparliament.integratedproductpolicy:BuildingonenvironmentalLifeCyclethinking[R].CommunicationoftheeuropeanCommunities,2003:1-5.

[12]DutyofCareYourwasteResponsibilities[eB/oL].2012-06-16.https://gov.uk/managingyourwasteanoverview/dutyofcare

处理废弃物的方法篇3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生活废弃物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市容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辖区内生活废弃物的产生、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市生活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置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市生活废弃物行业管理部门和区、县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统称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建设、规划、国土房管、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经济、卫生、质量监督、园林等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生活废弃物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单位生活垃圾、道路清扫垃圾、公共场所垃圾、商业摊点垃圾、集贸市场垃圾、餐饮垃圾、建筑垃圾等废弃物。

第五条本市对生活废弃物的治理,实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逐步实行分类收集,推行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处置,促进生活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

第六条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会同市规划、建设、环保等有关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本市生活废弃物治理规划。

第七条市和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所辖区域生活废弃物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统筹安排生活废弃物收集、处置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

新建扩建项目和旧区改造项目的开发建设单位以及机场、码头、车站、公园、商店等公共设施、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本市生活废弃物治理规划和相关规定,配套建设生活废弃物收集设施。

第八条本市采取有利于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提高生活废弃物治理的科学技术水平,鼓励对生活废弃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循环利用。

第九条本市鼓励国内外单位和个人对生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进行投资经营,鼓励国内外单位和个人采用高科技手段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处置和再利用。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给予资金、技术、税费、补贴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并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经营运作市场化、政府监管法制化。

第十条产生生活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生活废弃物处理费。生活废弃物处理费的标准和收费办法由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会同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制定后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各级教育和宣传部门应当加强生活废弃物治理常识的普及宣传,增强公众维护市容环境的责任和意识。

第十二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在生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置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十三条产生生活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投放生活废弃物,不得随意倾倒、抛撒和堆放生活废弃物。

第十四条产生生活废弃物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如实申报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和存放地点等事项。

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申报的事项进行核准。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工业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危险废弃物混入生活废弃物中或投放到生活废弃物容器、转运站、处理厂(场)内。

第十六条收集、运输生活废弃物的,应当按照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调配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生活废弃物收运至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

第十七条运输生活废弃物的,应当使用全密闭运输专用车辆,防止撒漏、渗漏。

废弃物运输车辆应做到车容整洁、标志清晰、车体完整,并具备与所运输废弃物性质相适应的条件和设施。

第十八条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因故不能接纳生活废弃物,运输单位应当按照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转移调配要求,将生活废弃物运送到指定的其他转运站、处理厂(场)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进行转运或处理生活废弃物,应当符合环境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并接受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应当安装除臭、降尘装置,对生活废弃物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保持其正常运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捡拾废弃物。

第二十一条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取得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处置的企业,应当向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申请取得生活废弃物经营性处置服务许可证。

市或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招投标等公平竞争方式,在法定期限内作出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的决定,向中标人颁发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

未取得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的企业,不得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活动。

第二十二条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从事生活废弃物清扫、收集的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100万元,从事生活废弃物运输的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300万元;

(二)机械清扫能力达到总清扫能力的20%以上,机械清扫车辆(包括洒水车和清扫保洁车辆)应当具有自动洒水、防尘、防遗撒、安全警示功能,并安装车辆行驶及清扫过程记录仪;

(三)生活废弃物收集应当采用全密闭运输工具,收集工具应当具有分类收集功能;

(四)生活废弃物运输应当采用全密闭自动卸载车辆,车辆应当具有防臭味扩散、防遗撒、防渗沥液滴漏功能,并安装行驶及装卸记录仪;

(五)有与取得生活废弃物经营性处置服务许可证的企业签订的处置协议;

(六)具有健全的技术、质量、安全和监测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七)具有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行驶证;

(八)具有固定的办公及机械、设备、车辆存放场所。

第二十三条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处置服务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企业法人资格,规模小于100吨/日的卫生填埋场和堆肥厂的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万元,规模大于100吨/日的卫生填埋场和堆肥厂的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焚烧厂的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1亿元,餐饮废弃物处置厂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

(二)卫生填埋场、堆肥厂、餐饮废弃物处置厂和焚烧厂应取得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取得规划许可文件;

(三)采用的技术、工艺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有至少5名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中包括环境工程、机械、环境监测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生活废弃物处理工作经历,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五)具有完善的工艺运行、设备管理、环境监测与保护、财务管理、生产安全、计量统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六)生活废弃物处理设施配备沼气检测仪器,配备环境监测设施如渗沥液监测井、尾气取样孔,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等监测设备;

(七)具有完善的生活废弃物渗沥液、沼气的利用和处理技术方案,卫生填埋场对不同生活废弃物进行分区填埋方案,生活废弃物处理的渗沥液、沼气、焚烧烟气、残渣等处理残余物达标处理排放方案;

(八)有控制污染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

第二十四条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的企业,未经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停业、歇业。确需停业、歇业的,应当提前6个月向所在地的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停业或者歇业。

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闲置、拆除或关闭生活废弃物处置设施、场所。确需闲置、拆除或关闭的,必须经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和市环境保护局核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申请闲置、拆除或关闭生活废弃物处置设施、场所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书面申请;

(二)权属关系证明材料;

(三)丧失使用功能或其使用功能被其他设施替代的证明;

(四)防止污染环境的方案;

(五)拟闲置、拆除或关闭设施、场所的现状图及拆除方案;

(六)因实施城市规划需要闲置、拆除或关闭的,还应当提供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第二十六条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生活废弃物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应急预案,建立生活废弃物应急处理系统,确保紧急或者特殊情况下生活废弃物的正常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

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的企业,应当制定突发事件生活废弃物污染防范的应急方案,并报所在地的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由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按照本市市政公用设施特许经营管理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第三章建设工程废弃物管理

第二十八条建设工程废弃物是指城镇范围内的施工单位在各类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弃料及其他工程废弃物。

第二十九条市和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用于消纳、处置建设工程废弃物的场所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条产生建设工程废弃物的单位,应当申请办理建设工程废弃物处置核准手续。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作出决定。对于作出批准决定的,颁发建设工程废弃物处置核准证明。

第三十一条运输建设工程废弃物的,应当随车携带建设工程废弃物处置核准证明,按照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时间、路线、数量,将建设工程废弃物运送到指定的消纳场所,不得丢弃、撒漏,不得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设工程废弃物。

第三十二条产生建设工程废弃物的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建设工程废弃物,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将所产生的建设工程废弃物全部清除,防止污染环境。

第三十三条单位或个人修缮、装修房屋产生的零星建设工程废弃物,应当实行袋装密闭收集,及时运送到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或者委托环境卫生服务单位有偿代为运输。环境卫生服务单位应当自接受委托之日起3日内清运完毕。

第三十四条运输建设工程废弃物应当使用密闭车辆;建设、施工单位不得将建设工程废弃物交给未经核准从事运送建设工程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运输。

第三十五条运输建设工程废弃物的车辆驶出施工场地和消纳场地前,应当冲洗车体,确保净车出场。

第三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设工程废弃物混入其他生活废弃物中,不得将危险废弃物混入建设工程废弃物,不得擅自设置接纳建设工程废弃物的场地。

第四章餐饮废弃物管理

第三十七条餐饮废弃物是指食品生产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残液和废弃食用油脂等废弃物。

前款所称废弃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

第三十八条餐饮废弃物应当实行单独收集,不得将餐饮废弃物混入其他生活废弃物。

餐饮废弃物产生单位应当设置符合规定的容器,用于存放餐饮废弃物;产生废弃食用油脂的,还应当安装油水分离器或者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

第三十九条餐饮废弃物产生单位自行收运其产生的餐饮废弃物的,应当符合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收运条件,并向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餐饮废弃物产生单位自行处置其产生的餐饮废弃物的,应当具备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处置条件,并应经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同意。

第四十一条餐饮废弃物产生单位不具备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收运、处置条件的,应当委托取得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废弃物专业单位进行收运、处置,并按规定向受委托的专业单位支付收运、处置费用。

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应当通过招投标等方式确定餐饮废弃物的专业收运、处置单位。

第四十二条餐饮废弃物专业处置单位应当对餐饮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立处理台账,每月向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上月处置的餐饮废弃物来源、数量等情况,并接受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在餐饮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过程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从事餐饮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置;

(二)将餐饮废弃物混入其他生活废弃物中进行收运;

(三)将餐饮废弃物作为畜禽饲料;

(四)将餐饮废弃物交由未取得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进行收集、运输、处置;

(五)将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后作为食用油使用或销售;

(六)将餐饮废弃物存放。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投放生活废弃物,随意倾倒、抛撒和堆放生活废弃物的;

(二)生活废弃物的产生单位未申报或未如实申报其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和存放地点等事项的;

(三)将工业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危险废弃物混入生活废弃物中或投放到生活废弃物容器、转运站、处理厂(场)内的;

(四)在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捡拾废弃物的;

(五)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的企业,未制定突发事件生活废弃物防范应急方案或未将其进行备案的;

(六)将建设工程废弃物交由未经核准的单位和个人运输的;

(七)运送建设工程废弃物的车辆车体不洁,沿途丢弃、撒漏的;

(八)将建设工程废弃物、餐饮废弃物混入其他生活废弃物的;

(九)产生废弃食用油脂的单位,未按照规定安装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的;

(十)餐饮废弃物产生单位不具备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收运条件擅自自行收运或未定期备案的;

(十一)餐饮废弃物产生单位不具备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处置条件擅自自行处置的。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照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调配要求将生活废弃物运送到指定的转运站、处理厂(场)的;

(二)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未安装除臭、降尘装置或未保证除臭、降尘装置正常运行的;

(三)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转运、处置生活废弃物未达到环境卫生标准的;

(四)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的企业,未经批准擅自停业、歇业的;

(五)未按照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时间、路线、数量将建设工程废弃物运送到指定的处置场所的;

(六)随意丢弃、撒漏及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设工程废弃物的;

(七)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和建设工程废弃物排放处置行政许可文件的。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或者处置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3万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擅自闲置、拆除或关闭生活废弃物处置设施、场所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三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其中,违反第(一)、(三)项的,由其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

第四十九条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缴纳生活废弃物处理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可处以应交生活废弃物处理费3倍以下且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对个人可处以应交生活废弃物处理费3倍以下且不超过1000元的罚款。拖欠生活废弃物处理费的,可以按照每日3‰加收滞纳金;拒不缴纳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第五十条本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实施。

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生活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置活动的监督检查,对违法收集、运输、处置生活废弃物的,可以会同环保、工商、公安、交通、卫生、质监等相关管理部门联合进行查处。

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与检查内容有关的资料,不得弄虚作假或者隐瞒事实,不得拒绝或者阻挠执法人员的检查。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处理废弃物的方法篇4

[关键词]湖南省;农村废弃物;废弃物处理;现状;模式

[中图分类号]F47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43(2017)03-0017-03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废弃物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许多城市积极加强了关于生活废弃物的管理,然而农村生活废弃物情况仍不容乐观。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娄底市、永州市等地区的农村的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废弃物产量大、增长迅速,种类多、成分日趋复杂,加之农村废弃物管理系统不健全,随意倾倒、就地堆放现象普遍,造成了农村空气、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继而威胁到村民的身体健康,同时还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资源。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废弃物处理模式,促进农村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一、农村生活废弃物定义与种类

农村生活废弃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农村生活废弃物应当区别于农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和在生产链环中资源投入与产出物质和能量的差额,是资源利用中产出的物质能量流失份额。

废弃物分类是指按照废弃物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生活废弃物一般可分为:可回收废弃物、厨余废弃物、有害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

随着湖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成分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农村生活垃圾成分不但含有厨余、果皮和作物秸秆,还有难以降解的塑料包装、砖瓦等,和城市生活垃圾成分越来越接近,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二、农村生活废弃物现有的处理方法

根据我们对长沙市、娄底市、永州市等地区的农村的调查,发现农村废弃物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有的处理模式。

(一)自然消失

对生活垃圾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如各种废弃纸制品,果屑随地丢弃。农村废弃物管理属于公共服务性质,村民无需付费即可享受环境资源,甚至破坏环境也无需承担后果,这种搭便车现象导致了人们过度地使用公共资源和随意丢弃垃圾污染环境,造成了垃圾无人管环境治理难的局面。

(二)焚烧

焚烧是采用高温技术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包括人工合成物质)彻底分解为气体物质排放到大气之中,即重新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废弃物中的瓦砖渣土比例降低,塑料等可燃材料的比例在持续增加。纺织物、纸类、塑料等热值高,而且无腐烂性,适宜存放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运至焚烧厂焚烧。在调查中发现,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多采用这种方式,垃圾焚烧发电厂能够为此提供这样的处理条件。

(三)填埋

填埋是生活废弃物最终处置的一种方式。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直接利用空地进行挖坑处理作为填埋场所,而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选择相对封闭的地质环境作为天然屏障、利用工程措施构筑人工衬层作为人工屏障进行处理。

(四)废品回收

废弃物回收是一种有偿性的废弃物处理生活服务。农村废弃物回收个体户是以户为单位。在农村,还存在废品回收站和私人收购的废品回收模式。居民将可回收的废弃物暂时堆砌,比如废弃的钢材等,等回收的摊贩回收时进行售卖或当废弃物集中到一定数量,自行运往废品回收站。

三、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南省农村地区废弃物产量大、种类多、成分日趋复杂,加之农村废弃物管理系统不健全,处理技术和手段落后,随意倾倒、就地堆放现象普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由于近几年农村生活废弃物产量迅猛增长,自然净化的速度远远比不上废弃物产生的速度,导致越堆越高,甚至出现了废弃物围村的现象。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模式简单、随意,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废弃物率处理缺乏完善的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不彻底,造成严重的空气、水体、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生活废弃物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处理方式简单落后。填埋最大的优势是它的处理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它要占据很大的土地资源,同时,填埋处理也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是恶臭、排放甲烷和垃圾渗滤液的问题。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剧毒物质,所以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而在调查的农村地区,填埋方式很少构筑人工屏障进行处理,防渗措施差,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产生严重的污染。焚烧优点是减少废弃物的体积,解决占用土地的问题。但最大的缺点是空气污染,其中以二恶英最为严重,处理较难。农村中常用的废弃物处理方式,虽然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却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处理不当引发疾病传播

生活废弃物主要通过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引发疾病的传播。生活废弃物若不能及时从清运或是简单堆放,往往会造成废弃物遍布、污水横流、蚊蝇滋生、散发臭味,还会成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场,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比如废弃物对地下水的污染会导致地下水污染物含量超标,引发腹泻、血吸虫、沙眼等疾病。曾发生过的痢疾流行,就是地下水被垃圾渗滤液污染,病原微生物乐爻标引起的。

(三)无法得到充分回收导致资源浪费

农村生活废弃物中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可回收废弃物,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湖南农村生活废弃物中可回收废品的含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原有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系统,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回收网点的整合更新速度不见起色,回收量的增加也不尽人意,甚至有下降的趋势。目前,从事废品回收的部门比较侧重于回收废纸,废旧金属等利润较高物资的回收。而对利润较低的玻璃和废电池等的回收则兴趣不高。此外,许多村民对卖废品的热情也在减退,导致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无法得到充分回收,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常年不合理处理导致环保整改成本巨大

我国政府关于环保资金的投入近几年来已有所增长,然而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大部分资金仍偏向城市,对农村地区的环保投入数量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农村生活废弃物常年得不到合理处理,甚至出现废弃物围村的现象。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方式也还处于落后阶段,还有一部分农村不具备生活

垃圾收集运输设施,垃圾全部被放在村庄周围的路旁、河边。此外,农村废物环境保护属于公益事业,回报率很低,对于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较弱,导致进行环保整改的成本巨大。

四、农村生活废弃物科学处理模式的探讨

探讨建立农村生活废弃物科学处理模式,要严格遵守生活废弃物处理的相关原则,遵循科学的处理思路,根据不同生活废弃物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并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来引导农村生活废弃物的科学处理,才能有望真正解决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的难题。

(一)处理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农村生活废弃物常年不合理处理导致环保整改成本巨大,政府是推行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但往往镇政府财力有限、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承受大的财务负担。因此,农村生活废弃物科学处理模式要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要经济实惠,运用有限的经费使其发挥出对废弃物处理效益。

2.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农村地区存在问题不同,措施要有针对性。根据各地农业废弃物种类分布、利用基础,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发展水平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相应采取资源化利用技术,因地制宜的推广适应不同区域特色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模式,避免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3.可操作性原则。处理措施一定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考虑到不同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等的差异,对新的废弃物处理模式的接受程度有限,因此要坚持处理模式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4.全员参与原则。农村居民作为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村委会作为自治组织,具有办理本村公共事务的职能;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履行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责。因此,居民、村委会、政府部门等都要参与进来,使全员参与成为治理的主体。

(二)处理思路

农村居民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意识缺乏,首先是要引导村民进行初步分类;然后根据废弃物的种类、成分的复杂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的不同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不同废弃物不同处理措施的方案;最后要实行相应的配套政策,进一步保障废弃物处理模式的有效运行。

(三)具体处理措施

1.引导农村居民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初步分类。农村生活废弃物量飞速增长,给废弃物处理带来挑战,提高农村居民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主动性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途径。但农村居民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意识缺乏,要引导农村居民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初步分类。废弃物分为可回收废弃物(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和不可回收废弃物,其中不可回收废弃物又包括厨余废弃物(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有害废弃物(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和其他无害废弃物。

2.可回收废弃物处理方法。m然现在农村居民也有意识将纸类、金属、塑料等这些可回收废弃物囤积贩卖,但是因为管理模式的不善,也会导致有些居民找不到回收的人和囤积时间过长造成了可回收废弃物变得不可回收最终随意丢弃等现象。

对于可回收的废弃物应该建立高效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由于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客观原因的存在,成本效益低,社会资本不愿意进入该领域。政府应当给予投资企业政策上的扶持,如建立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的财政和土地等政策,按规定给予投资企业相关优惠,使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本得到降低。由政府通过比对各投资企业对废弃物定价的高低,选择合适的投资企业,由其进行定期的废弃物回收、运输、处理。通过这样的手段和方式,可以降低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成本,实现市场资本的最优化利用,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这些废弃物,并可以让居民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政府从供给者和监管者的双重身份中脱身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监管者。

3.不可回收废弃物处理方法

①蚯蚓堆肥法

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这类厨余废弃物居民一般主要以收集然后随意丢弃,焚烧为主。然而实际上,这种废弃物也是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的,可以采用一种对于一般农村居民简单便捷的处理方法――蚯蚓堆肥法,蚯蚓在农村是很普遍的生物。蚯蚓堆肥法是指利用蚯蚓吞食大量的厨余垃圾,并将其与土壤混合,通过砂囊的机械研磨作用和肠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讲有机物转化为自身或其他生物可以利用的营养物质。这种方式可以迅速的分解厨余废弃物,不会因为长期堆积或者焚烧而导致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②厌氧处理法

人畜粪便作为一种潜在的“废弃物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不仅可以减少本身对于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的利益。粪便可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为居民提供燃料。目前,这种工艺已经比较成熟,在很多地区都有应用,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国农村拥有沼气池的农户为5000万户。并且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国家对农户相对集中的村庄,以农村居民为用气对象,按照“统一建池、集中供气、综合利用”的原则,支持建设以畜禽粪便或秸秆为原料的小型沼气。农民利用粪便制沼气,使得人畜粪便得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③卫生填埋法

针对无害废弃物,对于一些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可以直接利用空地进行挖坑处理作为填埋场所,而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选择相对封闭的地质环境作为天然屏障、利用工程措施构筑人工衬层作为人工屏障进行处理。在底层进行防渗,垃圾填埋、压实后,顶层覆盖土层,使垃圾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以达到无害化处理。对于处于山区的农村地区,要避开选用洼地、山谷进行填埋,选择远离水源和居住地的适宜地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④集中焚烧法

焚烧是处理废弃物最常用的手段,针对不可回收的无害废弃物,集中焚烧法是科学和合理的。将无害的废弃物进行集中焚烧,得到高效、稳定、快速的清洁处理。处理量大,减容量好。对于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采用垃圾焚烧炉装置,使不可回收的无害废弃物在炉内封闭缺氧的环境下,产生可燃气体。这些气体是废弃物再生的新能源,具有很高的热能。并通过尾气处理塔氧化烟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达到资源利用、保护环境的目的。

⑤专用垃圾桶回收处理法

专用垃圾桶回收处理法主要针对有害废弃物,比如: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类废弃物如果不加以科学处理、随意丢弃的话造成的危害是远远超出其他废弃物的。应该在特定的几个地方安装这类废弃物的专用垃圾桶,然后定期安排人员来收走送往城市指定的地方处理回收。这个方法虽然在实践中可能存在有些意识不高的农村居民因为嫌麻烦而不将有害废弃物放到特定的垃圾桶中去,所以宣传工作的也要贯彻落实。

(四)配套政策

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履行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责,由政府作为主体,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进一步保障废弃物处理模式的有效运行,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

1.加大农村卫生配套设施投入。我国政府对农村地区的环保投入数量仍处于低水平钐,直接导致农村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落后,环卫体系建立存在障碍。要加大农村卫生设施配套设施的投入,实现废弃物的有效处理。环境卫生保洁基础设施要进行科学规划,各单位要加大投入,有效解决环卫设施陈旧、数量不足、不配套、无废弃物处理设施等问题。

2.开展最美卫生乡村评选活动。开展最美卫生乡村评选活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导农村建设。对参评村从“村庄环境、卫生整洁程度、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考评。对获奖的“最美卫生乡村”制作专题页面集中展示,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并颁发获奖证书,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进行宣传。发挥最美卫生乡村示范引领的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提高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和对环境保护的参与程度,推动农村生态保护、乡风文明。

3.定期开展农村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定期开展农村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各镇(街道)要相应成立农村生活废弃物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按月、季度定期统筹安排行动。严格对照环境卫生评分标准进行逐一评分,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存在的问题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按时整改。

4.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教育,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污染。发挥各种宣传载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机关单位、社区、村等场所的宣传栏,以及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校开设环卫常识课,大力宣传科学、卫生、环保方面的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宣传废弃物污染的危害性,引导、促进广大村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污染。

五、结论

本文通知对湖南省长沙市、娄底市、永州市等地区的农村进行调查,分析了现有处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在遵照成本效益、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废弃物处理模式,来倡导村民践行。以期待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废弃物分类减量、收运处理等工作,使得农村生活废弃物得到综合治理,同时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武晴,卢明湘,唐卓,丁晓艳.农村废弃物资源化与再利用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39-41

[2]陈永根,周传斌,朱慧芳,王如松.发达地区农村固体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化策略[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5(6):940-946

[3]赵志远.新农村建设中废弃物处理现状与出路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6):38-41

处理废弃物的方法篇5

关键词:水电工程危险废物管理

一、危险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世界上各国对危险废弃物的定义都不尽相同,日本在《废物处理法》中将危险废物定义为“具有爆炸性、毒性或感染性及可能产生对人体健康或环境的危害的物质”,美国在《资源保护和回收法》中将危险废物的定义为“危险废物是固体废物,由于不适当的处理、贮存、运输、处置或其他管理方面,它能引起或明显地影响各种疾病和死亡,或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显著的威胁”,联合国环境署将危险废物定义为“危险废物是指除放射性以外的那些废物(固体、污泥、液体和利用容器的气体),由于它的化学反应性、毒性、易爆性、腐蚀性和其他特性引起或可能引起对人体健康或环境的危害。不管它是单独的或与其他废物混在一起,不管是产生的或是被处置的或正在运输中的,在法律上都称危险废物”。

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将危险废物规定为“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又进一步定义为“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或“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固态废物和液态废物。另外,在《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中又规定“废弃危险化学品属于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所以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废弃后亦是危险废物。

我国《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将危险废物共分49类,其中Hw01~Hw18是按危险废物产生来源进行分类的,Hw19~Hw47是按危险废物含有的危险废物成分进行分类的。同时制定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并规定“凡《名录》所列废物类别高于鉴别标准的属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管理范围;低于鉴别标准的,不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管理”。

二、水电工程可能涉及的危险废物及危害

水电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都有可能涉及危险废物,在工程蓄水和竣工阶段环境保护专项验收时,环境保护部门会对生产废油等危险废物处置与管理进行专题检查,所以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可能涉及到的危险废物有针对性的甄别。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修废油及含油废水:主要是指施工机械和设备在运行、维护、清洗时产生的废油和含油废水。

2.化学灌浆废弃物:部分水电工程可能涉及采用化学灌浆来进行防渗和加固处理,常见的环氧树脂类、聚氨酯类、丙烯酰胺类灌浆材料废弃物(废浆液)皆可属于危险废物。

3.库底清理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废物:水电工程建设在进行库底清理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厂矿企业,其废矿石和使用的化学药品均可能为危险废物。

4.厂房透平油:发电机组更换后废弃的透平油。

由于危险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传染性等特性,不但会对水体、空气、土壤造成污染,而且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危害人类健康,如不进行妥善管理,将有可能造成长久的难以恢复的后果。

三、水电工程危险废弃物管理

1.提升依法管理意识

在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当大力加强法规学习,提升依法管理意识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此国家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及其环保部门配套出台的管理措施对新情况下环境污染行为监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对其的追究处置也更加严苛。环保部门再次提出将监管权力切实分配到需要之处,加强处理废油以及其他危险废弃物的管理制度,提高相关人员对于法律法规的学习力度,务必让其认识到环境违法行为的危险和相关法律责任。

2.完善危险废弃物管理制度

对于如何完善危险废弃物管理制度,应当从强化管理责任做起。企业应依据自身情况,如生产类型以及生产特点进行划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相关规定,有计划的策划修改对于危险废物管理的处置。要求落实管理范围、明确处置流程,对于危险废弃物的来源、分类、排放量、贮存方式、二次利用资源以及运输方法都要有明确的记录,严格按照“谁排放,谁处置”的规定承担起责任。要设立监管机制,严格要求承包人落实相关制度。

3.强化监管力度

企业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危险废弃物管理,尤其要加大对废弃物流失、排放与处置情况的关注,做好监督与检查的工作。应定期对危险废弃物的来源、分类、处置措施及排放量进行细致化的检查更新,保证危险废弃物全生命周期受控,建立健全危险废弃物管理档案以及台账的相关记录。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要求,定期向当地的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上报危险废弃物的类别、排放量、流向情况以及贮存处置方法的有关资料。

4.分类管理、集中收集、安全储存、依法处置

首先在危险废弃物的管理中各个单位应当及时清理、收集危险废弃物,在清理的过程中不得用沙土覆盖掩埋,需严格按照危险废弃物的性质进行分类处理及收集。应设立专用的收集场所,集中放置集中处理,严格做好防范措施。其次危险废弃物应遵守防分散、防渗漏以及防流失三项基本原则,并且贮存设施应具备防雨棚、围墙和地面硬化的等硬性条件。废弃物设施地的废水排放管道也应进行分类,要求单独设有液体排放装置和半固体废物排放装置。最后要求危险废弃物场地应设立危险废弃物警示公告,保证废弃物容器表面标签与废弃物的一致性,如标签有所损害应及时进行调换。在废弃物场所中应具备相应的消防设施以及个人防护物品。

在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少量废油、机组透平油以及检修废油等危险废物应当进行集体贮存、统一运输与集中处理。依照国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给于相关具有废油处置资格的机构进行对危险物品的集中运输与处置,并配合国家《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开展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梁万松.浅析危险废物的管理.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2]代江燕,李丽,王琪,魏世强.重庆市三峡库区危险废物管理与处置现状及对策.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

[3]王文川,闫静.四川省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分析及评价.四川环境,2011

[4]邵春岩,孙俊.危险废物管理中分类管理的必要性.《环境保护科学》,2000

作者简介:

处理废弃物的方法篇6

关键词:建筑废弃物;研究;应用

近50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的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得利于现代化的大力建设。根据最新统计结果,我国的每年建造的房屋其总面积已经超过35亿m2,房屋的竣工面积更是突破了12亿m2大关。最终,每年消耗70亿吨砂石(骨料)来进行我国的房屋建设。对资源大量开采和无休止的使用,河道破坏、资源枯竭、自然景观恶化、山土流失和的影响已濒临各个城市,而另一方面大量的建筑废物的产生原因是城市建筑的不断地改造、更新、新建,政府部门相关设施的扩建、重建与新建的过程。据对建筑过程中所用的材料的消耗情况进行了粗略统计,在每一万平方米的建筑的过程中,仅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材料就会产生700t,而每拆一万平米的老式建筑,将产生建筑过程中的废弃材料产生1300吨,我国的城市垃圾总量中其中30%-40%是建筑过程中废弃材料的数量[1]。

1建筑废弃材料概况

据报道,中国陷入垃圾围城的危机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中国每年“城市垃圾”的产量就达到1.5亿吨,这些露天堆放的城市垃圾,它不仅污染了大气、水和土壤这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三样宝贝,而且还影响城市风光,最严重的是,严重影响了城镇居民的正常日常生活,并对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务之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和遵循资源不浪费的原则,针对这些城市垃圾,尽最大可能使其循环再利用,是资源得到最优化。垃圾不仅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更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众所周知,制药我们采取有效的方法,城市垃圾可以变为可再生资源,从而实现我国的发展目标。针对当今社会资源短缺,国家人口日益剧增的危机现象,管理好城市垃圾,使其循环再利用是每个公民不可忽视的责任。

2、建筑过程中废物处理利用在发达国家中的情况

据报道,在发达国家中,建筑过程中废物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处理:

(1)从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混乱无序到将其废物的排放进行简单的管理,通俗地讲,就是将建筑过程中的废物混乱无序排放到利用相关法规统筹管理其排放。

(2)从废弃物排放进行简单的管理到加以处理再利用,即把建筑过程中的废物从依法有序的管理排放提高到经济循环发展的高度

(3)从建筑过程中废物循环再利用到减少其排放。

历经80余年,如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郭建,早已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定位把城市建筑废物资源化,他们早已将废物重新利用今儿产生新资源,发展成不可媲美的大产业。

3、建筑过程中废弃材料的种类

3.1建筑过程中的废弃塑料

目前,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过程中的废弃塑料产生较多,并且大部分是通过填埋和焚烧对其进行处理,并没有将其有效的回收利用起来,导致资源的浪费,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过程中塑料才料用的最多的就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在建筑行业中主要作为保温材料,遵循目前倡导的绿色环保建筑的原则,能在建筑行业中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它不仅具有保温和隔热的作用,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的冲击力。当今,我国针对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成型主要有模塑和挤出两种生产方法。

3.2建筑过程中废弃的混凝土

根据有效的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建筑行业中排放最多的废弃物就是混凝土,它也是建筑行业中最广泛使用的建筑原材料。当今,我国针对废弃的混凝土的处理方式主要是以下两种,填埋方式和露天堆放,这样不仅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身体健康构成危害,还占用了大部分的土地面积,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有效使用率,并且还花费了大量的运输费用和相应的处理费用。最为严重的是,当运输和处理废弃混凝土时,会产生大量的分成,严重的影响空气的质量,还会对处理人员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因此,根据我国的国情,使混凝土循环利用作为再生资源,不仅可以增大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也使具名的身体免受伤害。

4、针对建筑过程中的废弃材料的处理方法

4.1建筑过程中的废弃塑料

相较于世界塑料生产第一大国美国来说,近几年来,我国在建筑过程中废弃塑料的处理和回收应用两方面已经取得了有效的进步,并且有效的借鉴了美国的新型的处理方式,通过化学的方法例如对废弃的塑料进行简单的热处理分解出稀有的化工原料,从而促进了建筑过程中的废弃塑料回收再利用。当今,我国针对建筑过程中大量的废弃塑料如废弃的聚苯乙烯塑料的回收利用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通过化学的方法进行回收利用,采用相应的工具机械的对废弃塑料进行回收,以及深入挖掘废弃塑料的其他功能,如能否作为保温材料等。

4.2建筑过程中的废弃混凝土

一般来说,在建筑材料中,废弃的混凝土价格昂贵,使用量大,因此再生利用混凝土是刻不容缓的棘手的问题。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可以将大量废弃的混凝土变为再生原料来替代自然的原料,减少资源的浪费,并且还缩短了建筑原材料的金额,另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4.3建立完整的建筑废弃材料处理体系

针对会产生废弃材料的相关企业,国家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处理过程。如果企业单位或个人会产生相应的建筑废弃材料,应向相关的国家管理部门天蝎废弃材料准许处理的表哥,得到相应部门准许处理的证书,才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废弃的材料,如果没有获得相应的准许处理的证书,则不可以办理相应工程项目开工的手续。只有建立完善的体系,才能有效的在建筑废弃材料管理、运输、填埋等过程中有效的处理控制和再生利用废弃材料。

4.4宣传与教育建筑废弃材料的处理方式

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建筑废弃材料,可以有效的降低焚烧废弃材料所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和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实现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因而需要政府不断宣传建筑废弃材料不处理和错误处理的危害、建筑废弃材料再生利用可以缓解目前全球资源短缺的危机,促使人们意识到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的优势。

5、结语

建筑过程中废弃材料的处理就是要想办法改变所谓传统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废物的模式,努力形成一种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废物―再生原料的绿色循环模式,保证原材料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且对大自然的影响降到没有影响的地步。

参考文献:

[1]陶珍东,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的研究进展[J],科技进展,2005,1:23-28.

[2]park,JeongSoo,韩国建设废弃物再生设备制作技术现状[C].中韩建设废弃物再生及处理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8,5.

[3]Kim,DuHyeong,韩国建设废弃物有关法令及政策[C].中韩建设废弃物再生及处理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8,5

处理废弃物的方法篇7

关键词电子废弃物责任制度

中图分类号:X327文献标识码:a

一、电子废弃物问题现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电子、电器产品纷纷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和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电子电器产品被广泛地普及,这使得主妇们从繁杂的家务中解脱了出来,但其伴随着其广泛的普及率和越来越快的更新速度,大量电子电器产品变成了电子垃圾。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从2003年起就已经进入电子电器报废的高峰期,每年有大量的彩电、计算机、空调等家电报废。电子电器产品的废弃物不同于别的固体废弃物,电子垃圾具有可观的资源性和可回收利用性的特点,所以大量黑加工场所其进行零配件或者贵重金属提炼,但正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技术要求高投入大,所以作坊采用的是原始简单的煤炉和化学浸泡等加工方法,不仅加工过程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对于加工后的废弃物作坊也是随意丢弃。电子产品多是由金属、塑料和化工等多种材料组成的,生产这些产品所使用的原料中有一半以上对环境有巨大的污染破坏作用,所以随意处置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不经处理直接填埋、焚烧,或采取诸如酸浸等原始的工艺技术使得电子废弃物中含有的有毒化学物质,如铅、汞、六价铬、砷、镍、锌、聚氯乙烯塑料等被释放到空气、土壤和水体中,而这些物质大多有致畸、致突变、致癌的危害。①我国广东的贵屿就是电子垃圾小作坊的集中地,这里的居民长期生活在没有蓝天和净水的环境里,还有许多人因为环境污染而患病。

一方面,电子电器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大多是金属或者化学物质污染,有的污染是绝对恢复不了的,能恢复的治理也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资源,而对于人身的伤害确是永久的甚至是致命的,另一方面,电子电器废弃物中还含有大量的稀贵金属,具有很高的潜在经济价值,其他的塑料或者金属等材料还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这对资源循环利用,节约资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为解决电子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德国、美国、瑞士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电子废弃物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分别从立法、政府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为电子废弃物的合理回收和处置进行保障。自从欧盟颁布了《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后,由于不符合贸易新标准我国电子电器产品出口受阻,国家开始完善相关立法。

二、解决电子废物问题的意义

(一)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与破坏。

电子废弃物中含有铅、水银、六价铬、溴化阻燃剂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随意丢弃处置的话这些有害物质会经过土壤或者水源污染等途径来影响人类,电子废弃物如何回收手段不当的话,焚烧会产生二噁英等致癌气体。合理的解决,采用环保无害化的方式回收利用电子废弃物中的资源能有效地避免其对环境的消极作用,避免二次污染,也能还人们蓝天、白云和一片净土。

(二)保护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随着矿产资源的广泛利用,资源存储量已经日益锐减,有效节约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各国稳固自己经济地位,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一台废旧电脑中就富含铜、银、黄金、铝等贵重金属,在零配件中以电路板的回收价值最大,一吨的电路板能提取出700多克金,三成以上的铜,还可以提取出大量的银,等各种稀有贵金属,这些金属是电子、化工、医药和国防等工业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

(三)有利于应对贸易壁垒。

欧盟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规定出口到欧盟的电子电器产品中不得使用铅、汞、镉、六价铬、聚合溴化联苯、聚合溴化联苯乙醚等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对出口的产品要征收一定的回收费用。完善相应的立法,适应国际的新要求和标准,有利于电子电器产品的出口贸易,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保持贸易顺差的地位。

三、电子废弃物问题解决的现状

(一)国外现状。

美国于1965年制定了《固体废物处理法》,确定了废弃物的利于问题。虽然没有全国统一的电子废弃物的立法,但是各州纷纷进行了立法,如加利福尼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法》和阿肯色州的《电脑和电子固体废弃物管理法案》等。美国的一些州政府和市政当局也致力于电子废弃物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电子废弃物问题的解决。德国于1972年颁布了《德国废弃物法案》,1992年实施了《电子废物条例》,1994年又通过了《循环经济及废弃物法》,德国的市政当局公共废物管理机构免费收集家用电子废弃物,还建立了多个联合回收体系,大大小小的回收者遍布德国的各个角落。瑞典1998年出台了《电器和电子设备归还、回收和处置条例》,2000年又颁布了《关于电子电气产品的生产者责任法令》。瑞典的法律规定电子废弃物的处理费用由制造商和政府和消费者共同承担,瑞典还建立了预付再生利用费基金财务制度由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时候就交纳以用于后续的回收。②瑞典的垃圾回收技术也的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除了利用本国几乎所以的垃圾还每年向外国进口垃圾。日本1991年就实施了《关于促进再生资源利用的法律》推行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1998年又通过了《特定家用机器再商品化法》提出建立了一个“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循环模式。日本规定电子废弃物处理的责任承担主体是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从2001年起,家电生产企业、销售商以及消费者开始负担部分费用,日本对还规定了家电生产企业对其产品的回收利用率。外国先进国家无论是立法、回收模式还是回收技术上水平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了。

(二)国内现状。

我国先后制定了《固体废弃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法》,主要规定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污和废物处理以及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进行了相关规定。2004年起,我国开始进行电子电器产品方面的专门立法。2006年正式出台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规定了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制造的电子雷达产品、电子通信产品、家用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产品、电子应用产品和电子材料产品等产品及其配件在控制和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及产生其他公害的行为的具体规定,明确了其设计、原材料使用、工艺流程、制造技术等方面的防污染要求。2007年出台的《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规定了我国境内产生、贮存,特别是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规定,其对回收者规定了营业许可制度、培训制度、日常监测制度和日常营业记录制度。而2009年公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更是把电子废弃物的专门立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主要强调电子废弃物回收阶段责任内容。首次规定了我国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明确了生产者的源头预防责任与环境信息披露责任,还首次明确规定要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和电器电子产品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应当在其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标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提示性信息的规定。此外,各主管部门还制定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补贴审核指南》、《废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利用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并公布了第一类强制回收的电子电器产品的名单。我国关于电子废弃物的专门立法虽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基本上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我国从2004年起,先后在浙江、青岛、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电子废弃物回收试点工作,自2005年起,相继有4个大规模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国家试点项目投入运作。为解决回收处理公司由于黑回收的存在导致无充足的电子废弃物进行处理的困境我国又于20010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家电以旧换新”的活动,由国家对消费者和回收者进行补贴,暂时缓解了废物短缺的问题。我国还建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绿色采购制度和环境标志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来配合电子废弃物问题的解决,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问题的解决正朝着制度完善、经验成熟的趋势稳步前进。

四、解决电子废弃物问题的法律对策

(一)完善落实生产者的责任。

根据“污染付费原则”和“受益者负担原则”,生产者是理所当然的责任承担者。在立法中不仅需要明确其具体的责任,还应设计如环境基金等相应的制度来具体落实生产者的责任,更应在不给生产者施加过多压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各主体的责任,加大现在立法和管理中过轻的法律责任。生产者作为电子产品的生产源头和最具操作和干预作用的主体,作用是相当可观的。要重视从源头是预防污染,合理设计和采用原料以减轻后端治理的压力。

(二)重视消费者的力量。

消费者消费电子电器产品,从使用中获益,也是电子产品的最后所有者,也应该对电子废弃物问题负责。电子废弃物的解决是长期而负责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各方的力量,如果有消费者的参与将节约巨大的处理和回收费用。法国就规定了每年每个公民应该强制回收一定量的垃圾,日本和韩国也规定了消费者在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时必须缴纳一定的垃圾处理费用,而我国无论是在回收数量还是费用承担方面都缺乏对消费者责任的相关规定。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在回收企业成长的初期,急需政府的帮助和支持。而生产者在应对产品竞争的同时关心环境问题也需要政府给予指引和优惠,才能使电子废弃物的解决顺利进行。在电子废弃物回收和利用的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也显得尤为重要。③政府能刺激和调控生产者和回收者的行为,相比运用法律来规范,政府的管理和调控更为灵活和有效。如绿色采购、以旧换新政策等,不仅给予了回收企业支持,还起到了很好的宣传环保作用。

(四)立法完善具体的回收和处理系统。

我国法律规定建立多种回收模式,但是却缺少具体的操作模式。回收和处理是电子废弃物问题的关键环节,建立合适的回收模式,完善多种多样的回收渠道和方式,建立便捷、有效、经济的回收体系对解决电子废弃物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④目前,除了试点的几个城市有专门的回收公司上门回收或者在小区设立回收点外,其余大部分城市的回收还处于无序状态,没有形成正规的回收模式,虽然对回收者采取了资格限制,但由于没有固定的回收渠道并且仍有个别违反上门回收的小贩存在,所以非法回收现象仍然存在。我们要加快完善相关立法,让回收切实可行。

(作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2010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注释:

①樊旭,高山.电子废物的危害与污染防治对策的探讨.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

②naokotojo.电子产品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和设计革新来自日本和欧洲的例子.2004.3.世界环境.

处理废弃物的方法篇8

论文关键词固体废物资源化法律构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逐渐增强,我国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然而,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相关立法不完善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现就以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现状,浅析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相关法律。

一、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一)固废的含义和固废的性质

生态和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和载体。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生态和环境的世界性危机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焦点。我国的环境问题也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令人们开始重视起来。其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成几何式的增长。

研究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立法问题,首先必须弄清固体废弃物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的规定,所谓的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可见,废弃物的概念是具有相对性的,它只是丧失了原有的利用价值或者是被抛弃的,并不是完全不存在任何价值。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是固体废弃物产生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有机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可利用的价值大的特点,这和我国的国情分不开。所以,被人们抛弃的固体废弃物,某些使用价值依然存在,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废物”。固体废弃物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二)我国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现状

对于这些放错位置的“资源”,我国是如何处理和处置的呢?长期以来,我国固体废物的处置主要是填埋,其次是高温堆肥,最后对少量的固体废物予以焚烧。但是我国固废处理处置水平的落后,导致了相当严重的环境危害,污染事故频发,污染日趋严重。首先,就填埋而言,由于技术落实,压实不到位,很多填埋场未达使用年限就关闭,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这使得土地本就紧张的部分地区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场地。并且,还可能发生隔离不到位,滤液渗透造成对周围地下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其次,堆肥的危害也很严重。

简单的堆放,未经处理或未经严格处理,大量的土地被侵占,并且废物中的化学杂质污染了土壤环境甚至破坏了土壤性质。堆肥产生的“污水”也会污染水体、污染大气。而在目前对这些污染水或者气体尚无有效的方式处理。最后,就是现在较少应用的焚烧了。焚烧主要危害对象是大气,污染气体无法控制,而且焚烧产生的渣滓也无法控制。现在,国际上已经基本禁止了焚烧。

目前,我国因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已经引发人们忧虑。除了技术问题的原因,根本原因还在于关于固体废弃物立法理念的落后。还停留在污染防治的阶段,虽有提起回收再利用,但是没有真正重视“资源化”。这种陈旧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为避免浪费更多的“资源”,更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固体废弃物,我们有必要从新审视我国固体废物的法律制度。

二、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析

我国固体废物的管理模式多年以来一直都是由政府一种采取社会福利事业的模式。废物的收集运输、废物的处理处置,都由政府包揽。尽管这种方式在早期符合情况,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在传统的模式下,废物管理由政府负责,即使国家鼓励、支持对固废实行充分回收和利用,但是由于缺乏相配套的激励措施,效果不好。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和收集,主要依靠宣传教育,没有采取其它的有效措施,效果微乎其微。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具有两面性,如何使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与再利用结合起来成为现在关注的焦点。总体上看,我国现阶段固体废物的处理对资源化还没有重视,重点仍是放在减量化和污染防治上的,对资源化还不够重视,所以,我国现阶段的固体废物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式。改变现有形式成为当务之急,而最有效的保障和依据就是对立法理念进行革新,对现有立法进行优化。

我国固体废物的立法对回收利用还未给予充分的重视,指导思想仍以污染防治为主。尽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已经规定,国家鼓励、支持综合梨园废弃物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固废的产生量,但这些法律规范内容分散,尚未系统性。

首先,固体废物法律规范的效力较低,我国目前关于固体废物防治的只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这一部综合性法律,其它法律规定虽有涉及,但由于只是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法律效力并不高。其次,虽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等过程作了原则上的规定和其它关于工业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的专门规定,但是仍然缺少相应的子法的支持。就固体废物的再利用而言,并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关于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立法应该是一个综合地、完整的立法体系。因为,根据不同的固体废弃物,回收的方法,要求也是不同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专项立法,仅仅有一些简单笼统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最后,固体废物立法还是处于较“软”的阶段,缺乏强制性的措施。通观我国固体废物的立法,指导性的法律规定较多,强制性的措施较少。众说周知,对于违反者的惩处必须有法律的规定。从法理来说,法律后果在法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不能有效的制裁违法行为,那么法律就不能称其为“法律”,不能发挥其应当具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就以废物回收的法律责任为例,在《固废法》中相关额法律责任主要有第74条第3款、4款,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使得违反法律行为难以追究,这样就使得法律规定缺乏保障和力度。我国的固体废物法主要是以法律责任追究形式的行政处罚,对于法律责任的规定较轻,震慑力较低,这是我国固废法的一大软肋,也是我们必须加强、完善的一大方面。

三、国外固体废物管理相关法律制度

工业发达的国家在20-30年前就已经相当的重视固体废物的治理,并且都由单纯的处理向综合利用方向转变。德国对单种物质的回收率设置了目标,美国、奥地利、希腊等许多国家也制定了废物回收计划。

20世纪50年代以前,各国几乎都没有系统的有关固体废物的法律条文,即使有也不够完善,只是个别规定。但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尤其是70年代以来,各国也开始了对固体废物的立法管理。特别是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思想地指导下,固体废物的立法管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以德国为例,1994年联邦议员在《关于避免和处置法》的修改基础上颁布了《关于避免、循环利用与废物处置法》(简称《循环经济法》),使垃圾处置达到一个新的标准。在此法中强调对固体废物的处理不再只是对废弃物进行简单处置,而是让废物成为再生资源,废物再利用,实现物质“从摇篮一一到坟墓一一再到摇篮”的闭合经济的循环。《循环经济法》是目前最完整体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符合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废物管理法。借鉴德国循环经济的理念,世界也积极推进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并积极出台了符合本国实际的法律。我国的立法也积极学习德国、日本、美国和瑞典等比较完备的国家的经验,帮助和改善我国固体废物相关立法。

尽管有人称德国的循环经济为“垃圾经济”,但德国确实从垃圾经济收益颇丰,因为这种理念尽管源于垃圾处理,但以后逐步渗入到生产和消费领域。

德国完善的垃圾分类系统成为各国的典范,而垃圾分类恰恰是我国最薄弱的地方。在此,就以德国垃圾分类为例,汲取经验。德国居民门前垃圾桶上都贴有简明易懂垃圾分类图案,并且黄蓝黑绿四只色彩鲜明的垃圾桶各有分工。这些措施受到居民的普遍认可,人们的环保意识也相应提高。德国还设立了中介监督组织,负责监督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处理垃圾的情况。垃圾分类离不开公众的支持。有效的宣传和教育可以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德国,地方主管机构为方便居民,在每年年初,制定“垃圾清运时间表”和“垃圾分类说明”挨家挨户地投到各家的信箱。这些方法使得可再生的固体废弃物回收率大大提高,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理量。

四、我国固体废物法律体系的立法构想

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固体废弃立法。努力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吸取西方资源节约、废物减量化、废物循环利用和进行环境友好型处理处置的先进理念,建立完善我国的固体废弃物立法。

(一)固体废物立法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内涵为: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强化管理,实行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资源与环境得到合理持续利用和保护的条件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给联合国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并迅速得到人们的认可。全球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废物进入环境后进行分解处理需要时间,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两个方面超过了极限,必然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要想恢复十分困难,甚至不可你装。因此,在固体废物立法中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在环境的承载力内发展经济,废物的最终处理不能超过环境的承载限度,在使用自然资源时,废弃量将到最少;生产中利用效率达到最高,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二)建立完整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法律体系

处理和处置固体废弃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为了使其更加的有效,规范,我们需要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

前文已经提到,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缺乏相应的子法支撑,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固体废物的分类尚不明细,各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尚不规范,所以,很有必要对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各个环节进行几项专门立法。例如:制定一部专门的《包装废物管理法》规范包装废弃物问题。这类法律西方国家早已制定,如德国为了规范废旧塑料包装的生产、销售、回收使用和处置专门制定了《包装废弃物管理条例》,日本专门制定了《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值得我们借鉴。再例如制定《危险废物管理法》,对危险固体废物的危险性、污染环境的长期性、污染后果的严重性,予以重视。再有可以效仿德国或者日本细化垃圾分类,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学习分别回收的做法等等。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

(三)我国政府、企业、公众在固体废弃物法律中的责任

就固体废弃物的相关立法来看,政府应该起到引导监督的职责。首先,政府需要承担的最重要的义务就是立法的义务,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法律,保护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其次,加大法律的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各种激励措施,积极为企业、事业、商业单位及社区的环保教育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服务。最后,加强监管力度,明确各级的政府的职责,加强对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审批力度,同时,对违法行为进行限制或制裁。

处理废弃物的方法篇9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废弃危险化学品,是指未经使用而被所有人抛弃或者放弃的危险化学品,淘汰、伪劣、过期、失效的危险化学品,由公安、海关、质检、工商、农业、安全监管、环保等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收缴的危险化学品以及接收的公众上交的危险化学品。

废弃危险化学品属于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活动污染环境的防治。

实验室产生的废弃试剂、药品污染环境的防治,也适用本办法。

盛装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和受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的包装物,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本办法未作规定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产生量、安全合理利用废弃危险化学品和无害化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支持采取有利于废弃危险化学品回收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对废弃危险化学品实行充分回收和安全合理利用。

国家鼓励、支持集中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促进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产业化发展。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国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随意弃置废弃危险化学品。

第八条危险化学品生产者、进口者、销售者、使用者对废弃危险化学品承担污染防治责任。

危险化学品生产者应当合理安排生产项目和规模,遵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尽量减少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产生量。

危险化学品生产者负责自行或者委托有相应经营类别和经营规模的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对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回收、利用、处置。

危险化学品进口者、销售者、使用者负责委托有相应经营类别和经营规模的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对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回收、利用、处置。

危险化学品生产者、进口者、销售者负责向使用者和公众提供废弃危险化学品回收、利用、处置单位和回收、利用、处置方法的信息。

第九条产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报废管理制度,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管理计划并依法报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建立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信息登记档案。

产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依法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品名、成份或组成、特性、产生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情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信息。

前款事项发生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进行变更申报。

第十条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建立废弃危险化学品信息交换平台,促进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回收和安全合理利用。

第十一条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回收利用、处置与其产品同种的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并提供符合下列条件的证明材料:

(一)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二)具备回收利用、处置该种危险化学品的设施、技术和工艺;

(三)具备国家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要求的配套污染防治设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禁止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废弃危险化学品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回收、利用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必须保证回收、利用废弃危险化学品的设施、设备和场所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对不能利用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置或者承担处置费用。

第十三条产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委托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向其提供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成分或组成、特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接收单位应当对接收的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核实;未经核实的,不得处置;经核实不符的,应当在确定其品种、成分、特性后再进行处置。

禁止将废弃危险化学品提供或者委托给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等经营活动。

第十四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应当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或者储存设备、库存产品及生产原料进行妥善处置,并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对厂区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检测,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对场地造成污染的,应当将环境恢复方案报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后,在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对污染场地进行环境恢复。对污染场地完成环境恢复后,应当委托环境保护检测机构对恢复后的场地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报告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对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十六条转移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报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跨设区的市级以上行政区域转移的,并应当依法报经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可转移。

第十七条公安、海关、质检、工商、农业、安全监管、环保等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收缴或者接收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应当委托有相应经营类别和经营规模的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回收、利用、处置。

对收缴的废弃危险化学品有明确责任人的,处置费用由责任人承担,由收缴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追缴;对收缴的废弃危险化学品无明确责任人或者责任人无能力承担处置费用的,以及接收的公众上交的废弃危险化学品,由收缴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向本级财政申请处置费用。

第十八条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环境安全负责。

从事废弃危险化学品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培训,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第十九条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建设或配备必要的环境应急设施和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发生废弃危险化学品事故时,事故责任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按照国家有关事故报告程序的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有权对本行政区域内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反本办法行为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予以记录,并由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

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检查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挠。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予以处罚:

(一)随意弃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

(二)不按规定申报登记废弃危险化学品,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

(三)将废弃危险化学品提供或者委托给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

(四)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或未经批准擅自转移废弃危险化学品的;

(五)未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

(六)未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不处置其产生的废弃危险化学品或者不承担处置费用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从事废弃危险化学品收集、贮存、利用和处置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在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时,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对厂区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检测的;

(二)未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并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的;

(三)未将环境恢复方案报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同意进行环境恢复的;

(四)未将环境恢复后的检测报告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的。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废弃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环境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决定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停业或者关闭。

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阻挠环境保护部门现场检查的,由执行现场检查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处理废弃物的方法篇10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一、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固体废弃物堆积量大、占地广。从有害成分迁移转化的角度看,由于废水、废气在处理时其有害成分往往转化成固体形态,因此,固体废弃物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有害成分存在的终态。存于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不易破坏衰减,其危害具有长期性和潜在性,不易被人们发现。由于过去只注意防治水、气的污染,加上法制不健全、管理不完善,随意不按期处置这些固体废弃物,有的甚至直接倒入江、河、湖、海造成严重污染。污染土地。固体废弃物长期露天堆放,其中有害成分经过风化、雨淋、地表径流的侵蚀很容易渗入土壤中、不仅会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死亡,使之成为无腐解能力的死土,而且这些有害成分在土壤中过量积累,还会使土壤盐碱化、毒化。由于工业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释入土壤,积累量过大,导致土壤破坏、废毁、无法耕种的事例很多。侵占土地了大量的土地。固体废弃物累积量的增加,使占地大量增加。这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1990年,我国固体废弃物累积堆存6448亿t,占地5.8万公顷。垃圾、粪便长期弃置郊外,粗制滥造,作为堆肥使用,使土壤碱性增加,重金属富集。因过量施用废弃物使土质被破坏的土地每年有近7000公顷,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受到污染的土壤,由于一般不具有天然的自净能力,也很难通过稀释扩散的办法减轻其污染程度,所以不得不采取耗资巨大的办法解决。由于许多企业的堆渣无地可征,我国有不少场所直接把废渣排入水体,每年约4000多万t,仅电厂每年向长江,黄河等水系统排放粉煤灰500万t。有的企业在排污口外形成的灰滩已延伸到航道中央,长江上游的一些沿江企业排出的灰渣在河道中大量淤积,将对中游的大型水利工程造成潜在的危害。影响环境卫生。由于没有废渣、垃圾处置场所,固体废弃物被随意倾倒,堆放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既影响市容、妨碍景观,又容易影响环境卫生,传染各种疾病。在我国,城市垃圾、粪便的出路历来是送往近郊区的农田作肥料,而大部分生活垃圾只作简单分选就直接上地,没有经过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目前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的生活垃圾每年以6%――7%的速度增加,固体废物在面临着无处安纳的困难局面。

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一)焚烧处理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的过剩空气量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分解反应,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温中氧化、热解而被破坏。焚烧处置的特点是可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焚烧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焚毁废物,使焚烧的物质变成无害和最大限度地减容,并尽量减少新的污染物质产生,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焚烧不但可以处置城市垃圾和一般工业废物,而且可以用于处置危险废物。

(二)堆肥处理

堆肥是利用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自然界中有很多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而城市有机废物则是堆肥微生物赖以生存、繁殖的物质条件。利用固体废物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进行微生物的自身繁殖,从而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热,同时生成腐殖质。堆肥法分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两种。厌氧堆肥是指有机物质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产生沼气的生物过程,其堆内最高温度不超过45℃,腐熟时间较长。而好氧堆肥是指有机物质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代谢转化为无害的肥料过程,其堆内温度可达50℃――60℃,能杀死垃圾中的病源菌、虫卵及蝇蛆等。

(三)海洋处理

海洋处置主要分为海洋倾倒与远洋焚烧两种方法。海洋倾倒是将固体废弃物直接投入海洋的一种处置方法。它的根据是海洋是一个庞大的废弃物接受体,对污染物质有极大的稀释能力。进行海洋倾倒时,首先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选择处置场地,然后再根据处置区的海洋学特性、海洋保护水质标准、处置废弃物的种类及倾倒方式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和经济分析,最后按照设计的倾倒方案进行投弃。远洋焚烧,是利用焚烧船将固体废弃物进行船上焚烧的处置方法。废物焚烧后产生的废气通过净化装置与冷凝器、冷凝液排人海中,气体排入到大气中,残渣倾人海洋。这种技术适宜处置易燃性废物,如含氯的有机废弃物。

(四)生化处理

利用生物降解法已经在处理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起到重要作用,分解固体废弃物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主要原理就是利用微生物将固体废弃物碳、氮、磷等的吸收转化,将固体废弃物中的易于生物讲解的有机物分转化为肥料、沼气或其他化学转化品,从而达到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

(五)热解处理

热解是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的过程。热解的温度较焚烧的低,从有机废弃物中直接回收燃料油或者燃料气,是废弃物资源化的一个重要方式。主要是针对处理有机废渣、某些废塑料、橡胶制品、废油、油泥和有机污泥等。不是对所有的废弃物都试用而且对设备的要求要严格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