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十篇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十篇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5:56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篇1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年是公司充满希望的一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为全面落实公司给棉业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实施并圆满完成,我将紧跟总公司的发展步伐,克服困难,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全体人员实现棉业公司效益快速增长。自11月份至今共收购籽棉**吨,用款****元,生产皮棉**吨,库存籽棉****吨,出售棉籽***吨,回收资金***万余元,库存棉籽**余吨。根据总公司要求,个人针对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促使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我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我借阅了许多书籍和相关资料,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浅谈微词,观点如下:一、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当前民营企业,尤其是纺织行业面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竞争,生存的能力严重受到了威胁。如何摆脱困境,实现效益的几何倍增长,达到提高企业整体价值的经营目标,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优势始终要表现在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上。因此,我们企业规模小,技术低,执行力不到位等固有的劣势成为生产条件下参与竞争的一个致命软肋。同时,公司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劣势日益突出。因此,如何能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更好的保持公司竞争力的持久性,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1、策略制胜。从企业长远的经营目标出发,企业要发挥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在竞争性定位上进行选择,策略越是得当,其竞争优势的追求与发展越显著。①专注于集团提出的“高、精、尖、特”产品。根据自身的特点,把自身有限的资源优化组合起来,不断开发新产品,向功能化、差别化产品研发,走科技含量高的,经营效益好的路子,使高端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个领域做的最好、做的最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以吸引客户,获得成功。②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独一无二”的产品是一种差异,独到的营销是一种差异,独特的管理是一种差异,独有的服务是一种差异。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方式、方法等,对下游客户形成独特的吸引力。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差异化经营和管理非常必要,如果都是“大路货”,没有差异,没有特色,就将承担很大的市场风险。在此,公司的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精,快交期,服务优的经营理念是十分正确的,也是在当前市场竞争力中应有的。2、能力制胜。一个企业的成长如一个人的成长一样,获得知识十分重要,但获得掌握知识的能力,从而可以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更为重要。从长远看,企业具备保持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能力,“能力制胜”是关键。①培养团队能力,虽然公司制定了学习制度,但学习的效果如何?运用能力如何?但没有人过问,只有应付过程,没注重效果,致使员工对学习存在抵触、烦躁。但大家都知道在学,都在过那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否都知道企业组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可以调查一下吗?如调查,估计回答这问题的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真正懂得学习和会学习的人就知道,公司组织团队学习,主要是构建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团队,使全体人员学习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不断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②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是保持公司在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只有在技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③把握真实自我的能力。真正了解自己,使发现和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如不能够了解公司自己企业的竞争力,用非理性的思维高估自己,低估市场,盲目投资,必然失败。如巨人,亚细亚,秦池,三株,想当年是何等辉煌,但昙花一现,已为灰烬。判断失误,不了解是公司自己酿成的恶果,只有明白自己真正的实力,寻找潜在能力,发挥这种与众不同的差异性,逐步建立培养才能取得长足发展。④寻找潜在市场能力。从竞争对方中寻找机会,分析对手,发现弱点,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对下游客户有求的变化,找到自己为客户提供利益的方式方法,长期合作,实现公赢,这也是在建立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在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羊再大、再多也斗不过狼,只有在与狼的浴血奋战中胜出,自己也就变成了狼,才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该怎么做1、时刻与公司保持一致,坚定公司的生产经营方针策略和管理之道。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3、加强管理,强化宣传,加大籽棉收购量。4、克服困难,想尽办法,不折不扣认真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5、为企业谏良言,献良策,共智共谋图发展。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篇2

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日趋激烈,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在这种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利用新资源,开拓新市场,以在全球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获取新的科技、技术、市场及金融服务的机会,因此它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有“外向型”发展的前景。同时它们又不得不面对来自低价格进口产品以及设立在当地的国外公司的竞争。贸易壁垒的不断消除,国内市场也逐渐溶入国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而此时我国企业就不得不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价格、质量来提供产品或服务。中小企业为了能够很好地迎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日趋严峻的挑战,除了需要得到政府及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外,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构建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应该成为其首选,也是必然选择。

二.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不同的企业可能有着不同的回答:信用、信息、科技、专有技术、人才、品牌或者是管理。但如果要他们回答过了几十年后你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是一样的吗?可能大部分的企业难以给出明确的答案。这好比问一个人什么是他的核心特长时,他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自身的所谓核心特长,但你再问他这些核心特长能保持多久时他却难以回答出来一样。

北大张维迎教授曾经对核心竞争力的特性作了界定,认为它必须具备五个特点:"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其实作为核心竞争力,除了应该具备以上5个特性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不变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作为核心竞争力,它是区别一般竞争力而言的。它区别于一般竞争力就在于"核心"两个字。“核心”本身就蕴含着一层意思,即"最关键的、最重要的",而一个企业的这种“最关键的、最重要的”东西必须有能力保障企业在相当长时期内都能够通过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否则的话就谈不上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企业的一般竞争力,即使现在可能是企业的竞争力,以后就难讲了。我相信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敢将这种具有“易变性”的竞争力作为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吧!

小托马斯.沃森在他的《一个企业和它的信条》里是这样说的:“我认为一个企业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差距经常可以归咎于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个组织是否完全调动了其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工作激情。它做了什么来让员工找到共同的事业?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变动时它是如何长期保持这一共同目标和方向感的呢?最后,我认为为了面对世界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企业要做好准备,调整除了这些信条以外的任何东西,但对这些信条则要终其一生地坚持?”还说到“技术等因素对成功也起很大作用,但我认为,公司员工是如何坚决拥护和忠诚执行公司的基本信条要比它们都更重要。”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iBm公司来说,小托马斯并不把技术当作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是把他所说的"信条"作为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保障一个企业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并且使这种竞争优势能够长期保持下去,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如果说技术、人才及管理是企业的竞争能力的话,那这些因素也只能是在某段时期内的相对竞争优势而已,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例如iBm公司,在它的100多年的发展史上,不乏导致企业灭亡的生存危机因素,而每一次它都能够"侥幸"地生存下来并成为当今世界的500强,如果一定要说技术是它的核心竞争力的话,那也要加上"不断使顾客满意"的技术才可能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即是说在技术的后面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指导着。正如一个民族如何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长存,只有"民族精神"才可能使其永存不朽。

三.如何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其实质就是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观。不同的企业可能对其理解不一样,将自身独特的核心价值观付诸于实践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但笔者认为尽管不同的企业所奉行的核心价值观及其所采取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真正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需符合如下几个标准:

1、核心价值观必需是真正能够影响,或者说指导企业运作并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准则,因此它一旦确定下来就不会轻易改变。

2、它必需是企业核心团队或者是企业家本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是企业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身体力行并坚守的理念。比如在有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就有“诚信”的字眼,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诚信的行为,那么这种“言行不一”的所谓“诚信”就不能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心价值观不是去追求时尚,世界五百强企业有的核心价值观不一定适合你,成为你的核心价值观。如积极进取、满足顾客需求或追求卓越等,它们可以成为你价值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并不一定是你的“核心”价值观。

3、所谓核心,就是指“最关键的、最重要的”理念,数量不宜过多,通常是五到六条即可。我国中小企业在建立核心价值过程中观经常有一些错误的理解,通常以为是“多多益善”,故而请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员撰写出一本本厚厚的理念手册,殊不知这些所谓的理念只是华而不实的漂亮文字而已,结果是误导了员工又难于形成适合企业的实用的价值观体系。

所以在满足以上标准的前提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自身的核心价值观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确保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放眼未来,坚守基本的商业信条

我国现在处于过度时期,机会比较多。在其他方面管理或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多投机行为或者是不规范操作可以使得一个人在一夜间成为“爆发富”,因而一些鱼目混杂的人也大言不惭地自称为所谓的“企业家”或“创业家”,在这些人的头脑中只存在“赚钱”而非“事业”。殊不知这种错误的经营理念束缚了他们的手脚,眼光短浅的“企业家”们在经历了“盛极一时”的快感后,很快会被客户所否定,被竞争对手所否定,被市场所否定,未来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只能是“下坡路”。成功的企业需要伟大的企业家,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恪守基本的商业信条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他们的心中有一个天平,能够帮助他们衡量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因而能够让他们明白如何为了企业长远发展而舍弃面前的“蝇头小利”。他们在市场没有正式形成诚信制度的情况下自觉恪守诚信的理念,甚至表现出一些令同行们感到“费解”的“傻”,而这正是成为将来区别企业家“伟大”和“平庸”之关键之所在。恪守最基本的商业信条,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建立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身体力行是推行企业价值观的关键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家都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将“企业文化”挂在嘴边,做到大会讲,小会讲,甚至日常生活中讲。时时刻刻提醒各层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他们经常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宽一律己,严以律人”。在要求员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自己却置身其外,不能够做到身体力行。作为一个企业家,其主要管理职能应该是战略、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他要做好战略的决策工作、建立吸引人才的平台,当好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牧师。身体力行是推行企业价值观的关键。如果一家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不是由企业家本人身体力行,坚持不懈的宣传,那么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员工去信奉这所谓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付诸于具体实践呢?比如联邦快递公司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落实,在制度上有所保证,能够作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联邦快递公司设有“员工公平对待条例”,员工受到处分如觉得不合理或认为上司有过错,可以在7天以内投诉到他上司的上司,他上司的上司要在7天内开一个“法庭”来判定员工对还是经理对,如果员工还是不满意,还可以继续往上告,确保员工得到公平的对待。很多原先管理阶层的决定都是通过这个“法庭”推翻的,在公司里没有人可以一手遮天。

3、核心价值观的建立要基于“民族文化”

我国中小企业现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国式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各种各样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充斥着管理界,到底什么样的模式才是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企业的管理不应该也不会都采取统一的模式,特定的企业需要特定的管理模式,需要特定的核心价值观。笔者以为,在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上,必需采取“博采众长,以我为主”的做法,不能盲目套用世界顶级公司的核心理念,但也不能不顾商业法则,违背公理而单一强调“合适才是最好的”。企业文化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它不可能离开民族文化而单独生存。如果企业核心价值观与民族文化相违背,那么它根本就无法生存。因此我国中小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建立要基于“民族文化”而不能一味地模仿套用而背离的民族文化。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去理解。任何一个企业在任何其他国家当地设立公司,如果该公司的企业文化不能与本土国家的文化相融的话,那么这样的企业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我国中小企业不能好高婺远,盲目追求缩短与世界企业的差距而建立所谓的世界级的经营理念,应该建立一种基于民族文化和商业伦理,又是企业家内心所追求的真正核心价值观,唯有如此,我国中小企业才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价值观体系,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构建并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不为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所淘汰。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核心价值观是目前我国企中小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优秀的已经成功或者即将成功的我国中小企业在全球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都将不得不思考如何构建基于文化的核心竞争优势,进行基于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以确保自己能够活得长,长得大。让我们的中小企业家以及广大的企业管理者自觉地运用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企业之道,为企业之本,在此基础上吸纳西方优秀管理文明,形成以民族文化为大本大源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挤身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Hamel.G.andC.K.prahaled(1995),“doyoureallyhaveaglobalstrategy?”,Harvardbusinessreviewno.4,July-august

2.Harschmann,albero.(1985),thestrategyofeconomicdevelopment,newheaven,Connecticut,Yaleuniversitypress

3.worldeconomicoutlook,1997,washingtonD.C.,may.

4.michael,mandmattehewJ,(2003)theprocessofeconomicglobalization,Cambridge,masshachusetts,themitpress.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篇3

关键词: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多数企业并没有注重培养和发展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分析一些企业兴衰的原因,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缺陷,是因为没有形成属于自己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不能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占据上风位置。至于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分析可以得出是因为长期以来没有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所造成的。

一、我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一)没有建立出一套整合的、利于企业发展的机制和体制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出完整的能与现行经济制度相匹配的现代企业制度。另外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市场机制来让企业获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我国才步入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特别是许多中介市场、企业家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的成长还不够成熟,各种市场之间还没有形成完美的适应关系,不利于公司在现行的市场规则下发展业务。在国际竞争中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正式地与同行业对手进行过正面较量,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全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而与此同时,公司的发展往往是不确定的、飞跃式的,通常情况下会呈现出资源的运用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的情况。因此,很难形成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也受到一些落后观点的影响

前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在1996年上海召开的贸易研讨会上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文化观念的变革。”即便近几年我国企业的生产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落后的社会文化、相对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的影响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的。每当企业所在的经济环境出现变化时,这个公司所拥有的企业文化同时也需要发生转变,但是因为老员工对于之前的企业文化还存有偏好,往往不愿做出转变,这就给企业文化的变革造成了巨大的阻力,这也就使得既定的企业文化与现在实行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还有着巨大的差异,同时也减弱了企业面对同行业之间竞争时的应对能力。显然,死气沉沉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具有发展其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只会把企业带向破产的边缘。

(三)技术创新能力也是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是创新技术。许多跨国公司都是依靠研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来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但是,如今我国企业普遍不重视创新研发能力,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去发展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的在于企业没有创新的源泉。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目前实行的企业制度为国有企业撑起了一把庇护伞,也就是说现在实行的企业制度让企业的作用在面对竞争时有所改变,也就导致公司忽略了消费者的需求,技术创新也没办法与市场需求完美结合,也就不能促进企业去发展属于本身的核心竞争力。第二点,我国的企业没有形成研究与发展的创新模式。若想在同行业界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企业就必须把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上日程。但是因为企业的经营模式的发展长时间以来受到国家计划的干预。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看,在2000年时实行技术研究的国有企业只有33.6%;反观国际上的大公司对于技术的创新研发投入比同时期的国内企业要多许多。

(四)管理能力也是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企业的管理能力是指公司在现有资源的运用和发展潜力之间的变换过程,具体体现在成本运用的合理性与利润的增长性。由于很多公司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仅仅是凭借着管理者的经验来经营公司,落后的管理模式没办法跟上市场的变化。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公司都正面对着如何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和在公司管理上进行突破等问题。除此之外,管理者缺少国外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观念,特别是高级管理层人员,公司在国际竞争中无法按照国际规则实施,使得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一方。

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对方法

(一)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首先政府要处理好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领导者还要在制度的管理上有更大的突破,必须分清和规范投资主体,实现投资方式的多样性,严格查清公司的法人资本所有权,让企业主导市场;让政府、企业分开管理的同一时期,政府工作职能也要发生改变,从主导企业一切事务、管理公司转向为企业服务的方向。其次是为企业建立一个公平、公开、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就要政府加强法律对于企业的保护,迅速出台一套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维护的法律体系,加强查处时的公平性与严厉性,防范各级领导为了庇护地方企业而无视法律的行为。如果身为一个公司核心竞争力最重要部分的核心技术没有得到法律应有的保护,就意味着丧失了在市场上与同行业之间竞争的权力。

(二)拥有独特的经营理念造就别样的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表现在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之下影响的企业文化之中。正因如此,当企业营销理念与企业文化合并成一个整体时,才有可能发展出属于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像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创始人哈伯说的:“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我们公司的文化。”因为,这种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它的每一个员工,并且通过公司领导者制定的一系列决策影响着其创新和发展的方向,一个企业特有的文化不单单加强了传统管理的基本方法,同时还有许多现代管理所无法代替的东西,包括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协调功能、维持功能、教化功能、优化功能、增誉功能等,无形中增加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加快了公司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来;在面向顾客时要提供最优秀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占有市场和消费者,和供货商保持长期良好合作关系,使企业真正在市场上拥有特有的经营模式,然后去发展公司本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依靠核心技术的发展,也能实现核心价值,为企业创造出核心竞争力。如今实行的企业制度是要在获得的既定的资源上如何获得更高的利润,也就是把效率提高,而达到此目的,就要依靠企业在技术上的突破,所以我们说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企业在明确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之初,最重要的是确定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清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根据这些去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找到企业本身与同行业之间的不同性,弥补企业自身的不足,把握企业自身的长处,发展和创新技术进而实行竞争力的发展。其次企业还要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研发核心技术就是为了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确保核心技术不会被别人窃取的同时还能跟上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这是竞争和技术相互促进的必然结果。事实证明。研发技术一个公司日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在竞争中持续经营的元动力。所以,研发技术能力实质上是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最佳方法,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四)强化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

提高公司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简单阐述就是:真正地实施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分权化、教育化、实实在在地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只有当企业实现进步,能够实现科学有效地经营管理,并依靠此为衔接,把获得所有的资源聚合在一起时,才能在市场中与同行业间相竞争。在如今,加强管理能力的同时还应:首先要科学地实施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长远的发展而做出的调配获得的资源的决策,判断所面临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包括企业经营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并且,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弱势方面和不足,提出并规划未来有利于经营发展的决策。企业可以在适合的经营方向中选择多个模式去发展。因此,管理者制定战略的侧重在于如何选择利于自身盈利的特有的方向。战略定位则是打开市场的核心定位也是市场的中心,公司若想完成既定的目标,就必须严格遵循管理者根据战略定位而计划的决策。其次要增强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和公司的运行效率。《世界经济论坛》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都把企业的管理水平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定指标,这就说明了领导者对于公司的作用和公司对于资源的使用合理性上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公司领导者的领导水平远不及国外先进,所以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理念的同时,还应摒弃我们落后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管理体系,增强公司对于资源的管理和运用以及对于员工的激励与惩罚方面的完善,只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公司才会在经营活动中步入正轨。实践证明,只有有效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和善用资源,企业的发展才能实现正常化。由此可见,我国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上还需要探索很长一段时间,不过由于现在更多先进理念的涌入以及许多成功的案例,相信我国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的发展不会遇到更大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尹欢.解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J].商品与质量,2016(3).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篇4

[关键词]基金管理公司;Swot;竞争策略;核心竞争力

[Doi]10.13939/ki.zgsc.2015.25.073

1引言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同时也是一种在优化资本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完善金融体系、保障国家社保养老体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机构投资者。

根据证监会统计,截至2015年2月,中国境内共成立了96家基金管理公司,合计管理公募规模突破5万亿元。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国一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还有一部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强,因此,分析基金管理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提出行之有效的竞争策略,提高基金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

2基金管理公司的Swot分析

2.1基金管理公司的优势(S)分析

随着金融改革力度的加大,我国金融各领域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各类合规资金加速向证券市场汇合;宏观形势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支持我国中长期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政府政策扶植主要体现在税收和费用上,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不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而费用方面,国家尽可能地使运作成本降到最低,减免发行、交易、上市费用等。

2.2基金管理公司的劣势(w)分析

我国国内证券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在不断地进步,但股市仍然受许多外在内在因素的影响;在对基金进行分析评价时没有成熟可靠的方法,市场上中介只能提供基金的历史表现,却无法显示基金现实、未来的表现;我国基金市场仍然处于成长期,投资者的投资观念仍在逐步转变之中。

2.3基金管理公司的机会(0)分析

基金业会因为互联网金融“开放、平等、写作、分享”的特点更加贴近投资者,信息可以直接精准送达客户,客户的需求习惯等也会直接反馈给基金管理公司;扩宽了基金管理公司的服务范围,基金的普惠变成可能,;互联网金融粉碎了金融行业的各种壁垒,使小型基金公司也有跻身前列的可能,为基金管理公司乃至整个基金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2.4基金管理公司的威胁(t)分析

随着国内基金业的快速扩张,行业的竞争环境逐步恶化,很多基金公司,短期内无法树立品牌,小型公司因无法抢占市场份额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而国外知名基金管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也使中国本土基金管理公司受到了冲击;随着管理费等的下滑,基金管理公司的利润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通过对基金管理公司的Swot分析,不难发现,基金管理公司在我国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但不可否认也面临着挑战。为了积极应对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基金管理公司要高度重视竞争策略的设计和实施,把握发展机遇,成为行业内领先的基金管理公司。

3基金管理公司的竞争策略

3.1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

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投资,其竞争也大多是围绕投资展开的,基金管理公司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同时,也需要为自己带来利润。为了完成此项目标,有针对性的投资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特性之后,借鉴美国的共同基金“分散性高、投资组合、重视价值”等特点,得出了以下几点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

第一,做好风险控制工作。中国证券市场并不是个稳定的市场,因此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都很大,因此为了取得稳定的收益也需要完善的内部外部风险控制的支持。

第二,加强投资研究。投资研究是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的前提和保障,研究的缺失会导致盲目跟风、随大流的情况,因此为了基金投资更具有专业性,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加强自身研究力量的培育,而不是仅仅依靠券商、中介的研究报告来进行选择判断。

第三,完善资金管理。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应有合理的现金留存,当基金处于弱势时机会会有所增加,在高位时会风险会淡化。因此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有战略眼光,以科学的投资策略和稳定的基金业绩,赢得广大基金投资者的信心,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扩大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份额。

3.2基金管理公司的融资策略

基金管理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融资,因此融资方面的策略也成为竞争策略的重点。

第一,抢先占有营销资源。初创基金管理公司通常缺少利润和营销资源,如果能够在进入行业之时就能以较低的代价抢先占有营销资源,后来的竞争者就只能以较高的价格获得。在此基础上,构建战略性营销渠道,建立灵活的销售模式,贴近市场,在适当的时机,拓展已有的营销渠道,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更便利地抢占市场资源。

第二,提高服务附加值。基金管理公司应仔细了解客户的喜好、投资风格等,为其量身定做一套具有个性化的服务,其中包括投资分析报告、上市公司经营分析报告等,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解决其对于投资基金的问题和困惑,不单单关注投资结果,也了解到基金的研究、分析、投资过程,拉近客户与基金管理公司的距离。

第三,提供有特色的高质量服务。服务的质量决定客户的满意度,如何在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与竞争者与众不同即特色服务也是基金管理公司融资策略的体现,在众多同质产品中脱颖而出,满足投资者对特色服务的要求。

4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设

4.1人才核心竞争力

基金乃至整个证券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基金管理公司在起步、发展、成熟阶段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基金管理公司需要一种能够源源不断地选拔领导、管理、分析、营销等各部门人才的人才选拔机制。有了人才的保障,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屹立不倒、经久不衰的资本。

4.2产品核心竞争力

基金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体现在产品上,产品的好坏决定了客户的多寡。近年来,居民储蓄开始逐渐向资本市场转移,产品的高质量、有特色能够吸引大批观望的资金持有者。以有特色的高质量产品赢得当前市场,以创新产品抢占未来市场。

4.3管理核心竞争力

现代管理理念要求的是精细化管理,在制定管理策略、整理原始数据、分析结果等方面都要做到精细化,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夯实自身基础,改革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员工乃至客户。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篇5

关键词:战略管理;核心能力;能力理论

abstract:thestrategymanagementtheory'sdevelopmenthasexperiencedthreestages:classicalstrategictheorystage,industrialstructureanalysisstage(baudstage)andcorecompetenciestheorystage.thecorecompetenciestheoryhasrepresentedthestrategymanagementtheoryinthe90s'snewestprogress,itwasbytheamericanscholarpulaharrargermanyandbritishscholarhammer(c.k.prahalad&g.hamel)in1990proposedforthefirsttime,they“company'scorecompetencieswhich”publishesin"harvardcommercialcommentary"(“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anarticlehavebecomeoneofmostclassicalarticles.hereafter,thecorecompetenciestheorybecomesoneofmanagementtheoristsfrontquestionstopayattentionwidely(prahalad,1993;amel&prahalad,1994;coombs,1996;).

keyword:strategicmanagement;corecompetencies;abilitytheory

前言

  有些学者甚至提出一种新的竞争范式——基于核心能力的竞争战略(hamel&heene,1994;foss&knundsen,1996)。应该说,核心能力理论是当今管理学和经济学交叉融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源于战略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创新理论等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的不断探索,体现了各学科的交叉融合。

一、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

1、对波特产业结构分析理论的不满: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理论虽然提供了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的完整框架,说明了产业吸引力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决定作用。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利润差距并不比产业间的利润差距小,在没有吸引力的产业可以发现利润水平很高的企业,在吸引力很高的产业,也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这些都是波特战略理论不能很好解释的现象。另外,波特的战略理论还往往诱导企业进入一些利润很高、但缺乏经验或与自身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角化经营,这方面不少失败的案例也对该理论提出了疑问。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波特后来又提出了以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为核心的战略分析模式,但是由于其几乎涉及企业内部所有方面,反而使主要问题得不到反映,不能很好地把握战略重点,因而其局限性仍然非常突出。

2、企业重组和再造的挫折:在80年代,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多产业上都超过了美国企业,取代了美国企业的领先地位。为了赶上日本企业,美国的很多大企业纷纷进行重组和流程再造以谋求提高竞争力。重组虽然有时势在必行,能够使企业“变小”以改善短期绩效,但这只是在纠正过去的错误,而不是创立未来的市场。一些精明的企业,在认识到重组企业是条死胡同后,转而进行再造工程。再造尽管能够使企业“变好”,但并无与众不同,只不过是个优秀的模仿者而已。因而如何重建企业的竞争战略,使企业不仅在现有产业内领先,而且能够在未来产业继续领先,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核心能力理论就是基于上述背景而提出的,一经提出,就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核心能力的特征

尽管对于核心能力的界定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它们无一例外的都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在企业资源积累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企业特有的能力,是企业的最重要的战略资产。归结起来,核心能力具有以下特性:

有价值性:核心能力对于提高最终产品的用户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用户价值的来源。

独特性:这种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独一无二”的。

难以模仿性:由于核心能力是企业特定发展过程的产物,具有路径依赖性和不可还原性,因而原因模糊,其他企业很难模仿。

延伸性:核心能力可以给企业衍生出一系列新的产品/服务,使企业得以扩展到相关的新的业务领域。

动态性:企业的核心能力虽是其资源长期积累的结果,但它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与环境的演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企业战略目标的转移,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予以重建和发展。

综合性:核心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能力和技巧的综合。从知识角度来看,它不是单一学科知识的积累,而是多学科知识在长期交叉作用中所累积而成。正是这一特性决定了核心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三、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意义

1、它首次提出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之源:在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企业的竞争成功不再被看作是转瞬即逝的产品开发或战略经营的结果,而被看作是企业深层次的物质——一种以企业能力形式存在的、能促使企业生产大批量消费者难以想象的、新产品的智力资本的结果。在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这一过程中,企业内部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是最关键因素,而经营战略不过是企业充分发挥核心能力并把其运用到新的开发领域的活动和行为。因而核心能力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超乎寻常的战略意义。

2、企业的多角化战略应围绕核心能力来进行:多角化战略作为企业寻求快速扩张的一种战略被广为使用,许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涉足众多行业,但效果不佳。八十年代以来,企业界又兴起“回归主业”的潮流,众多大企业纷纷把与主业不相关的业务剥离出去,而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寻求发展。这一切迫使人们去思考企业经营的边界在那里?以及如何决定企业多角化经营的范围?运用核心能力理论则可以对上述问题给出一个较为圆满的解释。 

3、企业之间的竞争体现为核心能力的竞争:核心能力理论超越了企业之间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战略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所以核心能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核心能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避免目光短浅所导致的战略短视。同时,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更多地是依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某项重大发明导致的重大跃进。因此,很难“压缩”或“突击”,即使产品周期越来越短,核心能力的建设仍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一方面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进入壁垒;另一方面,由于建设核心能力的投资风险和时间超过业务部门的资源和耐心,这个方面的明确追求可以促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超越部门利益的局限,更多的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及早把握未来市场的需求,并及早投入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中。

四、核心能力的识别准则

如何来判断什么是公司的核心能力,有如下四个准则:

1、用户价值:核心能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看重的价值。那些能够使公司为用户提供根本性利益的技能,才能称得上是核心能力。区分核心能力和非核心能力的标准之一就是它带给用户的价值是核心的还是非核心的。正是基于这种区别,我们可以把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技能称为核心能力,而把其处理同经销商关系的能力看作是次要能力。核心能力必须对用户所看重的价值起重要作用,但这并非意味着用户能够看到或很容易就理解到这种核心能力。用户所看到的是享有的好处,如显著的可靠性(汽车、摄像与录象机),形象的清晰度(摄像与录象机),使用的方便性(计算机)等等,而不是提供这些好处的技术细节。

2、延展性:核心能力是通过未来市场的大门。有的能力在某一业务部门看来可能是算得上核心能力,经得起用户价值和特殊竞争力的考验,但是,如果无法想象能从该项能力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或服务,那么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该能力就够不上核心能力。例如,本田公司的发动机上的独特能力,使它能进入各种不同的产品——市场。

3、独特性:可合格地定为“核心”的能力,必须具有竞争上的“独一无二”性,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相比,具有“独特的”风格/效用,而不是在产业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它必须是公司层次的、持续优异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例如,本田汽车公司的汽车发动机,明显地优异于其他汽车公司的同类产品,其独特性的形成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努力,不是在短短的1-2年或几年中所能形成的。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人员发现某种能力极其重要,在行业中尚未引起重视和发展,则可以把它定为“潜在”的核心能力,予以规划和开发。

4、难以模仿和替代性: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积累起来的,是许多不同单位和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具有特殊性和不可交易性,因而竞争对手很难模仿。 

五、核心能力管理

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管理的基础在于核心能力具有生命周期。核心能力生命周期的产生,从企业内部而言是企业知识的生命周期和知识的创新周期的互动关联所引致的;从企业外部而言,是由外部环境的演化所制约的。核心能力的管理工作包括很多方面,这里着重扼要地阐明核心能力管理中的四项关键工作。它们是:核心能力的选择;核心能力的建立;核心能力的部署;核心能力的保护。

1.核心能力的选择

核心能力不仅决定了企业现有产品/服务的竞争能力,而且还决定着企业创造未来商机的能力,因而选择发展何种核心能力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公司在选择发展何种核心能力时必须同时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种能力是否能给顾客带来新的利益;另一方面是这种能力是否比现有能力向顾客提供利益来得更加有效。在选择发展何种核心能力时,应关注于在增加客户价值方面赢得领先地位,而不仅仅是某种特殊产品或“经营计划”。例如,索尼提出“口袋型”,导致了随身听(walkman)、移动式cd放映机和“口袋型”电视的发明和创新。由此可见,为未来建立何种能力,先要考虑公司要提供和控制哪一类的顾客利益。在这里,首要的是为顾客提供哪种特有的利益,然后再是考虑其技术上的可行性。

2.核心能力的部署                     

为了使公司核心能力得到充分运用,或是在公司所属的各部门或经营单位(sbu)间共享,或是进入新的市场,这就常常需要在公司内部重新部署核心能力,将它从一个部门或一个经营单位转入另一个部门或单位。在这方面有的公司做得好,有些做得差,从而使它们的竞争能力和效益出现很大差异。有的企业虽然拥有很强的核心能力,具有许多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人才,但却不善于依靠和运用他们进入新的市场和机会,使企业发展速度缓慢、效益差;相反,另有一些企业虽然拥有的核心能力不如上述那些企业强,但是却能充分利用这种能力,把核心能力的载体适时从一个部门或单位转入另一个急需此种人才和能力的单位,获得了更多进入新市场、新领域的机会,使企业的效益大幅度的提高、发展速度成倍增长。因而要充分发挥既有核心能力的作用,必须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上建立有效人才应用机制和制度。在思想认识上,要使人们认识到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之争、市场之争、资源之争、机会之争,而是各企业之间能力的竞争。不仅是拥有能力之争而且是使用能力之争。竞争对手之间,谁能充分利用好拥有核心能力的人才,谁将是竞争中之胜者。 

3.核心能力的建立

首先,建立核心能力需要知识的积累和综合。为了有效地进行这种综合工作,必须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交流和联系,因而建立和发展联系与沟通的网络,是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条件。

其次,需要有掌握多学科知识的“通才”。这种人才在提高综合能力方面,比这“专才”更加重要。譬如说一个汽车公司要在技术上取得领先地位,必须把广泛的各个技术领域,包括燃烧工程、材料科学、电子学、流体力学等的有关知识和技术进行综合,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传动链。在这里综合的能力,和发明与创造同等重要。

再者,建立核心能力同样需要讲求效率与效益。虽说建立核心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经年累月的工作,但如何更迅速、更经济地把核心能力建立起来,是建立核心能力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这里要把“内外结合”这点牢牢掌握好。一方面要注意调动内部力量作为建立核心能力的主力军,在作“自制”和“外购”的决策选择时,要注意怎样能更有利于本身“核心能力“的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经济、节约和迅速”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利用外部资源,包括:小规模的有目标的并、

购;特许证合约;合资经营;建立同盟;等等。不论何种方式,目标在于经济地从外源(包括竞争对手那里)“借用”尽可能多的构成能力所需要的技能和技术。

另外,建立核心能力,需要有长期的战略伙伴(联盟)。当今,技术与人力资源的全球市场已经建立,为更好利用外部资源建立自身的核心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运用“外力”方面,建立密切的长期战略伙伴(联盟),是当今世界各大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战略措施。例如,法国的消费电子公司同日本jvc建立伙伴,从那里学习日本的先进制造技术。这里必须指出的,在快速发展能力方面来说,从别人处学习与提高自身的吸收能力是同发明创新同样重要的。因为,采用“角色”和“榜样”的模式来建立新的能力,既可缩短时间,又可减少风险。

4.核心能力的保护

企业最高管理层必须坚持不懈地防止公司核心能力不被消蚀和散失。核心能力的积累、形成是需要多年苦心经营、培植的,但若不精心管理和保护,核心能力的消蚀和散失是很容易的。因而保护核心能力是核心能力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造成核心能力领先地位丢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高层管理对保护企业核心能力健康地成长认识不足,掉以轻心;由于注入资金不足而使核心能力枯竭;由于部门细分时把核心能力分散,以致无人负责对核心能力的统一照顾和管理;在同战略伙伴合作过程中,不经心地将自己的核心能力交给了对方;或是在分出部分机构时,不经心地把核心能力也划给了(或卖给了)对方。

要保护好自己的核心能力,公司必须学会区别开不良经营业务和蕴藏在这个业务部门中的潜在的核心能力。正确评价核心科技人才的业绩,并能根据他们的业绩给予应有的报酬和精神激励,也是保护和培植核心能力的重要措施。

六、以往研究评述

尽管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涌现出相当多的著述,而且对于核心能力的阐述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分量,然而,研究人员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并不统一,尽管好象在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应深入解决哪些问题方面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但是,在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成功地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分歧严重。而造成这一理论不成体系,处于一种支离破碎状态的原因,在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在内涵界定上不十分清楚。同其他理论如契约论相比,当契约理论家们谈论“契约”、“激励”、“团队生产”、“剩余索取权”等问题时,他们都知道自己谈论的是什么东西,并知道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其他学者同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这些概念来分析说明问题的。相比而言,两个以企业能力为研究基础的学者最多只能在“能力”一词的精确涵义上达成共识,仅此而已。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观点研究核心能力,并提出了各自的论据论证及逻辑分析,这充分地说明了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新观念、新思想,它附着在企业、组织的技术、资源、知识、文化、组织、管理等各个子系统中。由此可以认为,核心能力研究的发展,将从单一的子系统,转向不同子系统有机组合的整个企业组织系统。而且,不同角度的研究思想是相互渗透。这些不同流派的观点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印证的关系。正是由于不同观点的交叉,才使得核心能力的研究更快地走向完善。

同时我们注意到,现有的研究都从不同的侧面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了阐释,它们都为人们了解企业核心能力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但它们也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以往的研究把企业内部除技术过程之外的过程均视为“黑箱”,而未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内技术过程和其他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企业核心能力的解释力;再如,包括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内的大多数企业核心能力研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术维度上,他们都假定企业在技术过程上的优势必然会带来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但与此相违的不乏其例,研究表明,尽管一些企业在技术上具有优势,但它却在市场竞争中不能获得与此相称的经济绩效,甚至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企业被迫退出其具有较强技术优势的产业。 

此外,这些不同流派的能力理论也只是把核心能力的概念置于经济理论中来研究,缺乏从实证的角度来论证企业的核心能力具体与哪些要素相关。国外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多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而目前中国的企业又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很多企业并没有核心能力,但这些企业均有自身发展的企业能力,如何把这些企业基于自身能力的发展纳入到关于核心能力的研究中,对于核心能力理论在中国发扬光大意义重大,但是目前中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做的比较少。 

参考文献

[1]hamelandheene.“competence-basedcompetition”,johnwiley&sonsltd.,1994.

[2]leonard-barton.“howtointegrateworkanddeepenexpertise”,harvardbusinessreview,sept.-oct.,1994.

[3]rebeccaandwill.“theinteractionsoforganizationalandcompetitiveinfluencesonstrategyandperformance”,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vol.18,pp:5-14.

[4]尼古莱.j福斯,克里斯第安.克怒森.《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

[5]唐纳德.索尔.《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年3月版.

[6]范文中国网,全面成本管理研究,/article/sort075/sort0137/info-7265.html

[7]卡尔.w.斯特恩,小乔治.斯托克.《公司战略透视》,上海:波士顿顾问公司译,上海远东出版社

[8]王科,姚志坚.“企业能力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1999.12.

[9]盖瑞.哈默.《企业能力基础竞争论》,1994年.

[10]乔治.斯坦纳.《战略规划》,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版.

[11]d.j.科利斯,辛西娅.a.蒙哥马利.《公司战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

[12]王毅,陈劲,许庆瑞.“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管理科学学报》,2000.3.

[13]安德鲁.坎贝尔,凯瑟琳,萨默斯.卢斯.《核心能力战略》,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8.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篇6

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正在逐渐地转变,由初始的躁动走向成熟。通过电子商务,一方面企业可以以很低的成本获取和众多信息,节约大量时间和金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从而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电子商务是21世纪企业的生存方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影响因素。

一、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eC),其内容非常广泛。它早在十几年前就已产生,电子数据交换(eDi)就是典型的电子商务活动。但是当时电脑用户有限,而且网络覆盖面不广使得成本高昂,使用复杂,专业性强,以至于使用未能普及。一直到最近两年,随着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网络用户快速成长,网上商业活动的效益日益明显,电子商务开始广受世人关注。

广义的电子商务指任何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包括商品与服务交易、金融汇兑、网上广告或提供娱乐节目等等。电子商务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主要是以eDi为核心,发展上中下游企业之间信息的整合利用;另一类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即电子商业。

二、何谓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是一个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相比较而言,能够保持较长期的优势,在经营、生产或服务方式上具有的自己擅长的技术或技能。在理论分析上,自1957年最早的菲利普萨尼科尔对管理过程中领导行为的社会学分析,到当代管理学学者对组织理论前沿问题的最新研究,都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企业能否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在竞争中胜出,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它是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关键所在。在企业动态分析过程中,一些学者于1988年在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拥有能力的差异是企业竞争力差异的原因。在20世纪90年代的实证分析中,又有学者揭示出“产业中长期利润的分散程度比产业间的利润分散程度要大得多,一般在三到五倍。因此显示出企业间的特殊性是企业超额利润的最主要的源泉,而并非是产业间的差异原因”。因而在对企业资源论的分析后,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这个概念:“这种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流派的学识”。

核心竞争力有如下特性:核心竞争力是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是异质的;核心竞争力是完全不能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是很难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学习型组织。

基于这些特点,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竞争优势是可持续的。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维持和使用也是具有相对的成本和价值的。对于企业的近期目标而言,企业利用这种竞争力的成本可以看作是交易成本。这种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真实价值。“它可以看作是阻止企业实现其全部能力带来价值的一种摩擦力”。例如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使企业增加了利用成本,并因此导致了一方面使企业难以签订富有意义的契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管制成本。因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现在现实中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即使是那些获得成功的企业也不例外。

三、电子商务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信息网络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机会。它改变了过去企业经营的游戏规则,网络上的竞争并不完全取决于资本的大小,internet有可能让大公司在网络上显得很小,让小公司在网络上看起来很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将与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紧密相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需要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视持续地、更快地获取知识,并努力实现组织中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使企业实现持续性发展,建立竞争优势。互联网络的兴起,使得传播信息的速度、传递的信息流量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电子商务借助它实现了公司内部信息的沟通与知识的共享,完成外部信息的收集,成为了众多公司学习的新内容。它也使得企业能够以此为依托,建立和完善具有学习能力的组织结构,并不断地将获取的信息加以分析和总结,使之成为企业学习的内容。通过这种不断的学习使组织具有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财富》杂志曾经指出“网络时代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并利用网络建立的公司”。今天,在几乎任何一个产业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许多企业都通过信息技术给对手带来挑战,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使跨国公司的进行全球营销都已不是什么海市蜃楼,竞争已无处不在。比尔盖茨在他的一本新著作中提出“信息流是企业的生命线,你怎样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将决定你的输赢”。的确,如何更好地学会利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是现代企业适应网络时代知识竞争的具体表现。

(二)电子商务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手段

1.在营销成本方面。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主要是建立公司的网站和进行网上广告。尽管建立和维护公司的网站需要一定的投资,但与其他销售渠道相比较,使用国际互连网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了。在广告成本方面,有研究表明,假如使用国际互连网作广告媒体,进行网上促销活动,其销售量增加10倍的同时,只需要花费传统广告预算的1/10。而且,网上的动画效果和色彩的运用是传统的宣传品促销无法相比的。不仅如此,从理论上讲,网上广告时间与空间都没有限制,企业任何想表达的内容都可以在24小时内不停地在网上倾诉。这就是为什么可口可乐、iBm、诺基亚、中国电信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在传统促销与网上促销双管齐下的原因了。以国外的一家辛辣调料零售商(HotHotHot)为例,如果公司用传统方式印制彩色产品目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网上展示产品目录的话,预计其促销成本会从目前每月100美元上升到每月5万美元,这对于企业来讲无疑使成本飞涨,势必大大减少企业的利润,削弱企业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电子商务的应用不仅在促销中大显身手,它同样在减少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中间环节,推动售后服务降低通信成本等许多方面都充分显示了它的魅力。如被推为电子商务典范的亚马逊网络书店、DeLL电脑公司都能够用极低的成本获取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将成本的降低反映到产品价格上,确立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亚马逊书店250万种图书大

都有6~8折优惠,而DeLL电脑则比普通电脑售价要便宜100~200美元。但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全新销售方式离开了电子商务,没有庞大的数据库是不可想象的。他们的成功可以说是电子商务的成功。

2.企业管理成本降低。通过内部局域网或远程网络,企业的管理层可以随时了解各部门、各分公司的经营总体情况和市场的变化,从而能够及时地调整经营策略,并迅速把有关计划变动传递到下属各部门或分公司。在管理机制上充分体现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灵活性,大大提高了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电子商务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伸拓展了新的空间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篇7

关键词:隐性知识;知识创新;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围内外学者对知识创新及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些学者指出:公司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公司特有的、能够给顾客带来价值的、难以被模仿的隐性知识,如微软公司的系统软件开发技术、施乐公司的复印机制造的核心技术、沃尔玛公司强大的售货及配货系统等,既然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隐性知识,那么隐性知识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否有正向的影响作用?隐性知识创新的过程又是怎样?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该如何测度?对于这些问题,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从实证角度展开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并对我国企业实践提供指导。

1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推演

1.1隐性知识创新

正如a1vintoffler所言,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知识型社会,知识成为拥有超常能力的源泉,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显性知识可以用正式和系统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数据、科学公式、规格、操作说明等等形式实现共享;可以比较容易地被加工、传播以及储存,隐性知识深植于行动、过程、惯例、责任、愿景、价值和情感中,隐性知识包括部分技术能力——一种非正式的、无法明确表达的技术诀窍,有多年经验的手艺师傅积累了独特的手艺,但是他无法明确表达其中隐含的科学或技术原理,与此同时,隐性知识有一种重要的认知度,它包括心智模式、信仰和一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视角,因此,它们难以明晰化,这些隐性的模式彻底塑造了我们怎样认知周围的世界,根据Lubit的分类,组织中有四种类型的隐性知识:难以表达的技术诀窍(know-how);心智模式(mentalmodels);解决问题的方式(waysofapproachingproblems);组织惯例(organizationalroutines)。

nonaka指出,在市场不断变化、技术不断更新、竞争者层出不穷及产品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成功将属于那些能够持续不断地创造新知识、在公司内部广泛传播新知识并迅速将之应用到新技术和产品当中去的公司,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都是知识创新中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对知识创新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模型。

1)SeCi过程,知识创新是一个持续、自我超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组织超越其旧边界,通过获取新场境、新的世界观、新知识而形成了新边界,nonaka提出SeCi过程即知识的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过程,经过这一过程,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成就了知识创新,社会化是通过经验共享把隐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外部化是将隐性知识清晰地表述为显性知识的过程;组合化是将显性知识转换成更复杂、更系统化的新的显性知识的过程;内部化是显性知识内隐为隐性知识的过程,

2)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模型,芮明杰在评价nonaka知识创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技术企业的知识创新模型,将知识创新的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选取、知识融合、知识创造、知识扩散和知识共享。

3)隐性知识创新过程,国内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组织学习模型基本上都强调了组织获取知识、共享知识、融合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的获取和共享能提高组织绩效及组织创新,本文认为,隐性知识创新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知识吸收、知识选取、知识传播和知识共享。

1.2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1.2.1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及培育Barton从知识的角度分析公司核心竞争力,并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给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Barton认为,核心竞争力作为知识体系,包括四个维度:①公司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公司的专有技术和科学理解力;②公司的技术系统,它引导知识创造和控制进程,技术系统中的知识,是员工头脑中隐性知识的多年积累、编码和结构化产物,这些信息系统代表累积的知识,来源于许多员工个人,因此,整个技术系统比部分总和要强大得多,这类知识包括信息(如多年来开展的产品测试数据库)和程序(如专利设计规则);③管理系统,包括正式及非正式的知识创造方式(如通过公休假,师带徒或与同伴的网络互动等活动)以及知识控制程序(如激励系统及报告结构);④与各类知识及知识创造、控制相关的公司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因此,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知识系统,

核心竞争力是公司独具的,使公司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中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性学识,这种学识是一组技术与技能融合的学识,而并非是拥有的一项技术或技能,摩托罗拉公司快速生产作业的能力是建立在许多基础技能、技术的综合之上的,如同一产品使得零件规格尽量雷同的设计原则、弹性原则、简明的订单系统、存货管理及供应商管理技能的综合,核心竞争力通常是公司在一个领域中从事管理或工作多年形成的、代表整个组织长期积累的学识,反映了这个组织的特点,核心竞争力使公司和他人能够显著区分开来,为顾客提供某种特殊利益,支撑企业开启未来之商机大门。

因此,公司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公司特有、能够给顾客带来价值、难以模仿的隐性知识,研究者普遍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对知识的获取、创新和应用是发展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参见文献[14~16]等),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存在着多种办法,在培育的不同阶段,方法也各不相同,没有哪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公司,因此,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等加以综合考虑,芮明杰认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有两条:内部培育;外部交易,内部培育主要通过创新、积累整合、管理经验和知识管理来实现;外部交易主要通过兼并收购、战略联盟与合作等方式,史东明从制定好战略规则、组建专业人才团队、建立战略联盟、兼并关键技术企业、模仿创新与同场竞技五方面提出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2.2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测度核心竞争力的外化体现在品牌、技术诀窍、服务专长、创新管理专长、市场网络等方面,随着公司核心能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其经营业绩不断上升,规模不断壮大,销售额急剧增加,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有市场控制能力、赢利能力等,市场控制能力指标表示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与本行业第一竞争对手相比较的竞争优势,用本企业产品的中场占有和市场开拓能力两项加权综合表示;同样的市场占有率,赢利高的企业反映的竞争力就强。顾客满意度在欧美等同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以至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将用公司的市场份额、资产回报率、平均产品价格、总体产品质量、总体顾客服务水平、利润和顾客满意度这七方面要素来测度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1.3命题的提出

核心竞争力培育中要素能力的获取、扩散实质上就是知识的获取、扩散,能力学习和知识创新是公司构建、维持和转换核心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提出如下命题拟加以验证。

H1隐性知识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正向的影响,

H1a 知识吸收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正向的影响;

H1b 知识选取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正向的影响;

H1c知识传播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正向的影响;

H1d知识共享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正向的影响,

2研究设计

2.1研究框架

基于文献分析、专家访谈以及小组讨论,本文构建了隐性知识创新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模型,如图1所示。

2.2变量的测量

2.2.1隐性知识创新的测量借鉴文献[6,7,22,23]等的实证研究结果,自编问卷,共由11道题组成,分别从知识吸收、知识选取、知识传播和知识共享四个方面来反映隐性知识创新过程。

知识吸收有4道题,分别从信息收集、敞开心扉的交谈、获取商业数据、外部知识联盟的建立四个方面反映,知识选取有2道题,依次从学习最佳方法和采取措施选取重要知识两个方面反映,知识传播有2道题,分别从通过相应的程序和渠道传播知识、鼓励员工发展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不断传播新知识两个方面反映,知识共享有3道题,分别从共享创新的知识、共享信息、共享知识以形成技术诀窍三个方面反映,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自动生成变量的得分,2.2.2公司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测量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测量借鉴史东明、黄继刚、许召元等的相关研究,自编问卷,共由7道题组成,分别从市场份额、资产回报率、平均产品价格、总体产品质量、总体顾客服务水平、利润和顾客满意率等方面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进行测量。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自动生成变量的得分。

2.3研究样本

本研究的样本主要面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士(总裁、董事长、总经理),调研主要在上海、北京、江西和浙江四地分批进行,持续时间为8周左右,共发放问卷570份,回收问卷389份,对不符合要求的样本以及重复的企业进行剔除,共获得有效样本307个,同收率为68,25%,有效率为78.92%,均处于较理想的水平。

从调研样本分布特征的结果看,在公司的产权结构样本分布中,同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比较大,达到73%,在公司规模的样本分布中,年营销额在500万~3千万和3千万~2亿的公司所占比例为56.7%,说明中等规模的公司占大多数,在公司成长性的样本分布中,近三年平均发展速度为6%~20%,即中等成长性的公司占大多数,在公司组织结构的样本分布中,70%以上的公司采取了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被调查公司在成立年限上分布较均匀,总体上看,所调查样本在公司性质、规模、成长性、组织结构类型和成立年限方面都有一定代表性。

2.4样本的信度与效度

2.4.1隐性知识创新问卷指标的信度检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隐性知识创新的所有11个问题项的α系数和分半信度值分别为0,9080和0.8563,按隐性知识创新的6个分项来看,知识吸收4个子指标之问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系数是0.7913,同时相关性和“系数没有较大的变动,因此知识吸收的4个子指标能够很一致地反心知识吸收的特征;知识共享的3个子指标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系数是0.8019,同时相关性和α系数没有较大的变动,因此知识共享的3个子指标能够很一致地反应知识共享的特征;知识选取和知识传播的两个子指标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系数在0.7上下,相对小于知识吸收和知识共享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系数,但考虑到隐性知识创新的总体内部一致性检验系数较理想,认为隐性知识创新各分量表的信度分析是可以接受的,各分项的Guttman分半信度值与Cronbach的α系数无显著差异。

2.4.2核心竞争力形成问卷指标的信度检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核心竞争力形成的7个问题项的α系数和分半信度值分别为0.8400和0.7910,同时相关性和α系数没有较大的变动,因此核心竞争力形成的7个子指标能够很一致地反应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特征。

2.4.3效度分析建构效度检验的对象是各分量表,包括隐性知识创新的四个分量表:知识吸收、知识选取、知识传播和知识共享;以及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分量表,建构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除了核心竞争力形成这个分量表所对应的相关矩阵有两个特征值大于1之外,其余各分量表对应的相关矩阵都只有一个特征值大于1,表明核心竞争力的建构效度还欠理想,而其余分量表都有良好的建构效度,对核心竞争力的因素载荷进行斜交转轴变换后,发现H5即总体顾客服务水平这个题项在第二个的载荷有0.914,在去除H5这个题项后,核心竞争力分量表对应相关矩阵的前两个特征值分别为3.231和0.845,表明修正后的量表已有良好的建构效度。

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分量表尽管在建构效度上存在不足,但信度分析部分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00,具有相当理想的信度,敏感性分析表明,修正前后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分量表对总体结果并没有造成显著的差别,故为了方便起见,以下的分析还是采用原来的量表。

3研究结果

本研究样本中各变量的信度、建构效度均达到可接受的水平,运用因素分析分别对隐性知识创新各分项与隐性知识创新之间的相关关系、核心竞争力各分项和核心竞争力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再运用回归分析分析隐性知识创新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的影响关系。

3.1因素分析

本部分因素分析主要利用SpSSl1,5因素分析方法,3.1.1隐性知识创新因素Kmo系数0.816,BtS显著性系数0,000,因此适合隐性知识创新总因素,以隐性知识创新四个分项(知识吸收、知识选取、知识传播和知识共享因素)为基础,求隐性知识创新总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隐性知识创新各分项与隐性知识创新的相关系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隐性知识创新总因素解释了总方差的52.34%。

3.1.2核心竞争力形成因素Kmo系数0.838,BtS显著性系数0.000,因此适合提取核心竞争力形成因素,从表2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形成各分项H1市场份额、H2资产回报率、H3平均产品价格、H4总体产品质量、H5顾客服务水平、H6利润和H7顾客满意率与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相关关系系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核心竞争力形成总因素解释了总方差的51,63%。

3.2隐性知识创新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2.1隐性知识创新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相关关系分析表3显示,知识吸收、知识选取、知识传播及知识共享与核心竞争力形成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隐性知识创新的四个分项都与核心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关系,在只考虑两两关系而忽略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隐性知识创新各分项与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相关关系由大到小分别为知识共享、知识吸收、知识传播和知识选取。

图2描述了知识吸收、知识选取、知识传播和知识共享两两的关系图以及总体隐性知识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的相关关系。

3.2.2假设的验证通过对各变量的两两关系的相关分析,本文提出的假设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分析结果如下。

1)隐性知识创新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本文假设隐性知识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正向影响(H1),由总体隐性知识创新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回归,标准化的卢值为0.408,t统计量为7.813,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故假设1获得支持,

2)知识吸收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本文假设知识吸收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正向影响(H1a),知识吸收与核心竞争力形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74,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知识吸收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故假设1a获得支持,

3)知识选取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本文假设知识选取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正向影响(Hlb),知识选取与核心竞争力形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04,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知识选取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故假设1b获得支持。

4)知识传播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本文假设知识传播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正向影响(Hlc),知识传播与核心竞争力形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17,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知识传播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故假设1c获得支持。

5)知识共享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本文假设知识共享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正向影响(H1d),知识共享与核心竞争力形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90,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知识共享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显著正向关系,故假设1d获得支持,3.2.3变量问的影响效果分析从总的影响效果看,在我们的模型中,知识共享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知识吸收和知识传播,最小的变量是知识选取。

4结论与讨论

研究隐性知识创新对公司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目的在于为我国的公司在实践中如何促进隐性知识创新,从而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一些思路,研究表明隐性知识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在日常实践中应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

(1)知识吸收,隐性知识吸收在培育公司竞争优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公司的知识吸收阶段,既要注意从实践中得来的一手知识的收集,也要重视资料等二手知识的收集;不仅要注意企业的主动吸收知识,也要注意建立稳定、牢固、多渠道的知识库,知识的吸收可通过搜寻、购置、招募、学习等方式进行。

(2)知识选取,对公司来说,对知识进行选取分析是非常必要的:①搜集到的知识,往往是数量上的积累,对知识的正确性、条理性和系统性并无一定的要求;②对于不同的获取主体来讲,吸收的知识对企业而言有很多是没有用处的,必须对这部分信息进行有效地剔除,以减少和降低知识管理的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内部知识应用的效率,知识选取的方式包括人工分析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知识自动分类鉴别系统。因此,公司应采取措施选取重要知识。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篇8

目前,电力建设在飞速发展,在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大环境下,多种经营企业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在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管理培训心得学习,结合电力多经企业的行业特点,我个人认为,电力多种经营企业要想实现大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管理培训心得要毫不动摇的狠抓人力资源管理。

一个企业的发展,重中之重,在于人才,在于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使其为企业服务。企业管理培训心得不在于他像关羽一样“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也不在于他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重要的是他能否如刘邦那样,找到和使用好这样的人,即识人用人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发展远景。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刘邦用萧何、张良、韩信,建立汉朝后曾说过,我自认管理培训心得不如萧何,计谋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韩信,但是我成功了,因为我很好地使用他们,大家都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

多种企业管理经营企业必须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职工队伍建设方针。一方面要继续面向社会,广开才路,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对在职职工要积极培养和关心,实现“三留人”,即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另一方面,对现有职工队伍进行强化培训,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不断挖掘其潜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任是基础,事业是平台,利益是杠杆,感情做纽带,一个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牢记这个用人方略,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其次,管理培训心得始终如一地开拓、经营市场,并培养核心竞争力以求生存。

市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开拓多大的领域,从一定程度上说,证实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实力。所以,如何开拓市场、经营市场显得尤为重要。电力多经企业具有行业性的显着特点,开拓市场也必须依据行业特点逐步实施。

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它不仅指某种独特的产品或技术,还包括销售渠道、顾客服务、顾客群、品牌、资金以及研发能力。一个企业不可能拥有所有这些能力,但它必须发展一种不同寻常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战略的焦点,它必须形成理念,并体现在核心产品上,获取高于竞争对手的质量水平,并能移植到各分支机构中。

具体到多经企业管理培训心得要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首先应如前所述的分析我们的生存环境、竞争优势、竞争弱势,然后扬长避短,定位自己赖以生存的市场,建立围绕该市场运作的机制,该机制能够激励全体员工围绕股东财富最大化进行运作,并且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运作机制自然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开拓市场,培养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生存。针对电力多经企业内部市场越来越小的生存环境,必须加大外部市场的开拓力度,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例如市场开拓、企业收购、兼并或联合开拓等形式。积极增加电力多经企业对外创收。切实抓住国家开发西部等有利环境,抓紧研究并制定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多种经营和各种产业发展步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市场的重新定位,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股本结构,形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后的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认真调查研究市场,积极开拓市场,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用市场适销产品去占有市场,开辟新财源,打开新天地。企业管理培训心得光守是没有出路的,必须不断在市场的发展中壮大自己,在市场的变化中否定自己,商场中没有长胜的将军,只有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的去把握市场的脉搏,建立与市场合拍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三,管理培训心得明晰的产权关系,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管理培训心得让我们清楚的认识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由于历史的原因,多经系统普遍面临产权不清的难题。首先是明晰的资产关系,这一点还相对容易操作。最难的还在于主辅人员的分离。由于多经公司用人的复杂性,公司本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对于在多经工作的员工来说,挑战大于机遇,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可以考虑用优惠的政策待遇,鼓励退职,提前退养,身份置换,解除合同或带股就业。但带股就业可能带来股权分散,不利于集中决策,同时如果股权过于平均,还会带来老国企的弊病:如吃饭,平均主义,人员不能合理流动,建立不起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进入和退出机制等。所以要做到产权明晰,首先要解决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然后明确资产关系,明确投资主体。只有明确了出资人,公司才会有明确的使命,公司的运作才可能建立在公司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之下。公司的经营人员才会有明确的定位,而防止所有者缺位带来的资产运作效率低下矛盾。另外有明确的投资主体,享有对公司的剩余索取权,这是对投资主体承担资金风险的补偿,也为公司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只有将利润集中投资于一定的项目,才能形成一定的优势,如果利润分散的用于支付股利,企业最终将衰竭。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篇9

目前,电力建设在飞速发展,在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大环境下,多种经营企业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在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结合电力多经企业的行业特点,我个人认为,电力多种经营企业要想实现大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要毫不动摇的狠抓人力资源管理。

一个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在于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使其为企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者不在于他像关羽一样“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也不在于他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重要的是他能否找到和使用好这样的人,即识人用人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发展远景。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刘邦用萧何、张良、韩信,建立汉朝后曾说过,我管理不如萧何,计谋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韩信,但是我成功了,因为我很好地使用他们,大家都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

多种经营企业必须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职工队伍建设方针。一方面要继续面向社会,广开才路,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对在职职工要积极培养和关心,实现“三留人”,即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另一方面,对现有职工队伍进行强化培训,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不断挖掘其潜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任是基础,事业是平台,利益是杠杆,感情做纽带,一个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牢记这个用人方略,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其次,始终如一的开拓、经营市场,培养核心竞争力求生存。

市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开拓多大的领域,从一定程度上说,证实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实力。所以,如何开拓市场、经营市场显得尤为重要。电力多经企业具有行业性的显著特点,开拓市场也必须依据行业特点逐步实施。

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它不仅指某种独特的产品或技术,还包括销售渠道、顾客服务、顾客群、品牌、资金以及研发能力。一个企业不可能拥有所有这些能力,但它必须发展一种不同寻常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战略的焦点,它必须形成理念,并体现在核心产品上,获取高于竞争对手的质量水平,并能移植到各分支机构中。

具体到多经企业要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首先应如前所述的分析我们的生存环境、竞争优势、竞争弱势,然后扬长避短,定位自己赖以生存的市场,建立围绕该市场运作的机制,该机制能够激励全体员工围绕股东财富最大化进行运作,并且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运作机制自然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开拓市场,培养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生存。针对电力多经企业内部市场越来越小的生存环境,必须加大外部市场的开拓力度,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例如市场开拓、企业收购、兼并或联合开拓等形式。积极增加电力多经企业对外创收。切实抓住国家开发西部等有利环境,抓紧研究并制定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多种经营和各种产业发展步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市场的重新定位,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股本结构,形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后的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认真调查研究市场,积极开拓市场,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用市场适销产品去占有市场,开辟新财源,打开新天地。企业光守是没有出路的,必须不断在市场的发展中壮大自己,在市场的变化中否定自己,商场中没有长胜的将军,只有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的去把握市场的脉搏,建立与市场合拍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三,明晰的产权关系,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清楚的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由于历史的原因,多经系统普遍面临产权不清的难题。首先是明晰的资产关系,这一点还相对容易操作。最难的还在于主辅人员的分离。由于多经公司用人的复杂性,公司本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对于在多经工作的员工来说,挑战大于机遇,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可以考虑用优惠的政策待遇,鼓励退职,提前退养,身份置换,解除合同或带股就业。但带股就业可能带来股权分散,不利于集中决策,同时如果股权过于平均,还会带来老国企的弊病:如大锅饭,平均主义,人员不能合理流动,建立不起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进入和退出机制等。所以要做到产权明晰,首先要解决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然后明确资产关系,明确投资主体。只有明确了出资人,公司才会有明确的使命,公司的运作才可能建立在公司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之下。公司的经营人员才会有明确的定位,而防止所有者缺位带来的资产运作效率低下矛盾。另外有明确的投资主体,享有对公司的剩余索取权,这是对投资主体承担资金风险的补偿,也为公司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只有将利润集中投资于一定的项目,才能形成一定的优势,如果利润分散的用于支付股利,企业最终将衰竭。

如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篇10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接受了系统、全方位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辅导,受益良多。我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企业的运作机制。并领悟到,应该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效益,从而促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目前,电力建设在飞速发展,在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大环境下,多种经营企业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在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结合电力多经企业的行业特点,我个人认为,电力多种经营企业要想实现大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要毫不动摇的狠抓人力资源管理。

一个企业的发展,重中之重,在于人才,在于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使其为企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者不在于他像关羽一样“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也不在于他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重要的是他能否如刘邦那样,找到和使用好这样的人,即识人用人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发展远景。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刘邦用萧何、张良、韩信,建立汉朝后曾说过,我管理不如萧何,计谋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韩信,但是我成功了,因为我很好地使用他们,大家都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

多种经营企业必须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职工队伍建设方针。一方面要继续面向社会,广开才路,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对在职职工要积极培养和关心,实现“三留人”,即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另一方面,对现有职工队伍进行强化培训,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不断挖掘其潜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任是基础,事业是平台,利益是杠杆,感情做纽带,一个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牢记这个用人方略,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其次,始终如一地开拓、经营市场,并培养核心竞争力以求生存。

市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开拓多大的领域,从一定程度上说,证实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实力。所以,如何开拓市场、经营市场显得尤为重要。电力多经企业具有行业性的显著特点,开拓市场也必须依据行业特点逐步实施。

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它不仅指某种独特的产品或技术,还包括销售渠道、顾客服务、顾客群、品牌、资金以及研发能力。一个企业不可能拥有所有这些能力,但它必须发展一种不同寻常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战略的焦点,它必须形成理念,并体现在核心产品上,获取高于竞争对手的质量水平,并能移植到各分支机构中。

具体到多经企业要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首先应如前所述的分析我们的生存环境、竞争优势、竞争弱势,然后扬长避短,定位自己赖以生存的市场,建立围绕该市场运作的机制,该机制能够激励全体员工围绕股东财富最大化进行运作,并且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运作机制自然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开拓市场,培养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生存。针对电力多经企业内部市场越来越小的生存环境,必须加大外部市场的开拓力度,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例如市场开拓、企业收购、兼并或联合开拓等形式。积极增加电力多经企业对外创收。切实抓住国家开发西部等有利环境,抓紧研究并制定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多种经营和各种产业发展步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市场的重新定位,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股本结构,形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后的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认真调查研究市场,积极开拓市场,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用市场适销产品去占有市场,开辟新财源,打开新天地。企业光守是没有出路的,必须不断在市场的发展中壮大自己,在市场的变化中否定自己,商场中没有长胜的将军,只有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的去把握市场的脉搏,建立与市场合拍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三,明晰的产权关系,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清楚的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由于历史的原因,多经系统普遍面临产权不清的难题。首先是明晰的资产关系,这一点还相对容易操作。最难的还在于主辅人员的分离。由于多经公司用人的复杂性,公司本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对于在多经工作的员工来说,挑战大于机遇,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可以考虑用优惠的政策待遇,鼓励退职,提前退养,身份置换,解除合同或带股就业。但带股就业可能带来股权分散,不利于集中决策,同时如果股权过于平均,还会带来老国企的弊病:如大锅饭,平均主义,人员不能合理流动,建立不起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进入和退出机制等。所以要做到产权明晰,首先要解决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然后明确资产关系,明确投资主体。只有明确了出资人,公司才会有明确的使命,公司的运作才可能建立在公司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之下。公司的经营人员才会有明确的定位,而防止所有者缺位带来的资产运作效率低下矛盾。另外有明确的投资主体,享有对公司的剩余索取权,这是对投资主体承担资金风险的补偿,也为公司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只有将利润集中投资于一定的项目,才能形成一定的优势,如果利润分散的用于支付股利,企业最终将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