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盈利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7:25

新媒体盈利方式篇1

关键词:传统媒体盈利模式创新

传统媒体主要是指电视、广播和报纸,是相对于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而言的。在当前媒体的大竞争时代,传统媒体单一依靠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应对新形势的挑战。传统媒体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在盈利模式的理念和措施上有所创新。

一、我国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正面临“拐点”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一般都遵循着“二次售卖”模式,即媒体将媒介产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给媒体受众,再将受众卖给广告商,通过收取广告费来获得利润。在这一模式下,媒体靠“买内容”盈利,利润往往很小或不盈利甚至亏损。但从利润总额看,由于广告收入的增加,就可以弥补相应的损失,甚至能够增加利润总量。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因素是媒体要占有较大的媒体传播市场份额,才能依此获得较多的广告收益。目前,广告收入在传统媒体的盈利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的大。据统计,将近有一半的传统媒介,其广告收人占经营收人的90%以上。而美国的许多媒介集团的广告、发行或节目收人往往只占其全部经营收人的三分之一左右。

单一广告盈利模式必然会对传媒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带来限制和威胁。由于广告投放深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因此对“广告收入”的高度依赖,势必使传媒经营的风险增高。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风险正在成为传统媒体需要认真面对的现实。

1.传统媒体间的竞争,导致媒体间广告收入差距拉大

过去,由于我国广告业发展还不成熟,加之媒体之间竞争并不剧烈,使得我国传统媒体利用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就能获得较大的收益,媒体也借此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当前我国总体的广告市场投入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媒体数量的扩充,必然会导致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减少。

另外,由于创新不足,媒体数量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一些强势媒体,依靠其强大的影响力,在广告市场上占有着比较多的份额。据尼尔森媒介研究的最新报告显示,2007年三大主流媒体——电视、报纸、杂志的广告投放总额达4415亿元。而电视媒体仍位居中国媒介行业的龙头地位,是各广告主投放的首选,占各媒体类型总额的82%。而报纸和杂志分别占据总额的16%和2%。广告收入的差距还体现在地区之间。一些来自省级以上强势媒体“居高临下、抢分蛋糕”,严重蚕食了一些地方媒体的广告市场空间。不仅如此,一些同城媒体也存在相互“分餐争食”的现象。

2.新媒体的竞争,进一步压缩传统媒体占有的广告市场空间

由于数字化媒介的崛起,人们消费和使用媒介的方式正面临着深刻变革。数字化新媒介的发展,使我们进入了大媒体竞争时代。广告主选择对象极其丰富,把媒介的使用变得“碎片化”和“分工化”。据《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用户媒介与广告接触测量报告》数据显示:在调查互联网用户最能影响其购买行为的媒介时,53.9%用户选择互联网,而居第二的中央电视台只有19.4%。互联网“购买影响力”已经高于中央电视台。2007年11月公布的国内四大网站新浪、网易、腾讯和搜狐200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四大网站在第三季度网络广告总收入达到1.08亿美元。这表明网络媒体在广告市场上已经获得大众的认可,形成了对CCtV等传统媒体的挑战。 

从以上两方面分析看,我国传统媒体原有的广告赢利模式正面临“拐点。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创新,传统媒体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传统媒体盈利模式应创新理念

随着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的组建,传统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媒体的盈利模式单一弊端越来越明显。正如接受挑战意味着创造机遇一样,整个传媒业盈利模式的困局也恰恰是传媒业发生新突破的机遇。只要不断追求创新,努力探寻新的盈利模式,就会使传媒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1.坚持“内容为王”理念,提升传统媒体的主业盈利能力

媒介产业是内容产业,“内容为王”是传媒发展的一条铁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遵从“内容为王”的理念,这是传媒获得发展的思想基础。因此,传媒提高盈利能力首先就要在提高内容的质量上下功夫,通过走“精品化”的道路,提高媒体的主业盈利能力。

2.树立整体经营的理念,走多元化经营道路

长期以来,广告是媒体经营的核心,但同时又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因此,当整体或区域经济增长进入低谷区时,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广告市场。随着广告投放的减少,媒体的盈利状况将恶化。不仅如此,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媒体成本支出也呈现刚性增长。因此,调整媒体的盈利结构,首先就要从改变单一依托广告盈利入手。在壮大主业的同时,有选择地多元化经营,重视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开发,通过价值链接使媒体增值,降低广告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比例。

3.树立跨媒体经营理念,由依靠单一媒体盈利模式转变到跨媒体盈利模式

所谓跨媒体就是指一个媒体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多家媒体,而跨媒体经营则是媒体集团通过利用拥有的多家媒体这一平台来进行各种经营活动。当前,我国的媒体集团发展很快,实行跨媒体经营可以进一步扩大盈利的来源范围,并能减低成本,使媒体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传统媒体的跨媒体经营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传统媒体内部的报纸、杂志和电视几种不同介质媒体之间的跨越和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综合媒体平台。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跨越和融合,利用自身的内容优势,力争在新媒体领域也要分一杯羹。

三、传统媒体盈利模式的创新方向

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媒体已经逐步意识到广告、发行等传统盈利模式已很难满足利润的高速增长和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媒体的盈利模式,运用市场化的运作理念和多元化的产出模式,已成为传统媒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适当提高“一次售卖”的获利比重,缓解媒体经营的成本压力

从产业的角度看,传媒产业要想盈利,首先就要能够制做出有价值的、能够对受众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内容”。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良性的互动的关系,将促进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传统媒体一方面要继续依靠“二次售卖”来获利,另一方面要在拥有高质量的“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受众的经济承受能力,适当提高“一次售卖”在收入中的比例。例如,上海的《新闻晨报》历年来发行量和广告额不断攀升,但每天的发行亏损却在80万元左右。在对市场仔细分析后决定从2005年7月1日起,把报纸的零售价提到7角。如今该报日均发行量达50万以上,仅此一项就增收2400万元。报价的适当提高,将使这些媒体主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进一步办好报纸提供非常好的物质基础。

新媒体盈利方式篇2

关键词:视频自媒体盈利模式社交网络粉丝变现网红经济

从“读文时代”到“读图时代”再到“视频时代”,网民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促使内容生产者不断改进传播方式,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更多类型化的细分内容行业。视频自媒体的出现正是基于视频时代的内容生产方式,从罗辑思维到papi酱,从《晓说》到《奇葩说》,从《暴走漫画》到《潘磕惺俊罚无论是个人、栏目还是平台,都依托于社交网络实现口碑和市场的双赢,而这些自媒体的成功并非仅依靠优质内容,而是通过周全的规划与超前的战略眼光建立了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并按照此模式进行未来发展规划。

视频自媒体盈利模式分类

根据盈利模式的形成过程,可以将其划分为自发式盈利模式和自觉式盈利模式,前者是自发形成不具备战略规划的盈利模式,后者是基于实践和经验探索设计的具有市场运营能力的盈利模式。

自发式盈利模式。对于视频自媒体来说,占据市场50%以上的自媒体无法实现持续盈利,也就是说属于自发式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大多出现在以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等为主的短视频自媒体,这部分自媒体的粉丝群体较为分散且黏性较低,平台内视频自媒体竞争也较为激烈,对于互动性的社交平台依赖程度极高,没有形成个人鲜明特色。从目前微博上的视频自媒体情况来看,成熟的视频自媒体远远少于爆红或起步期的视频自媒体,更有甚者是误打误撞进入视频自媒体领域,如以“短文本解读长文本”闻名的谷阿莫,目前尚无清晰盈利渠道,但却拥有庞大粉丝。

自觉式盈利模式。自觉式盈利模式一般出现在两种类型的视频自媒体中,一种是经过长期发展探索,聚集大量高粘性粉丝,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特色的自媒体,如以社群方式创造自媒体盈利奇迹的罗振宇《罗辑思维》;另一种是依托于视频网站平台,有充足资金进行内容制作且通过大流量视频平台进行播放的自媒体,如优酷土豆针对自媒体的“三大计划”――新人计划(产生10万个拥有千人粉丝团的自频道)、万万计划(产生1万个收入过万的自频道)、巅峰计划(产生100个股估值过亿的自频道),从结果看,《暴走漫画》《万万没想到》等视频自媒体已脱颖而出。

由此可见,基于社交平台的视频自媒体大部分仍是自发式盈利模式,而基于视频网站的视频自媒体则大部分是自觉式盈利模式,但后者的热议程度和受众市场则落后于前者。

视频自媒体盈利模式分析

依据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利润理论,任何一个盈利模式的核心都是利润,而利润的获取则依靠五个基本点:利润点、利润对象、利润源、利润杠杆和利润屏障,其中利润点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产品或服务,利润对象指的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或使用者,利润源指的是企业的收入来源,利润杠杆指的是企业为了吸引用户举办的活动或实施的措施,利润屏障指的是企业为了保证利润不被掠夺而采取的防范。在此,利用五要素理论对社交网络下的视频自媒体盈利模式进行分析。

利润点:细分内容市场。依据目前社交网络中视频自媒体的传播内容侧重点不同,可以将这些细分内容大致划分为六类:八卦娱乐类、美妆时尚类、搞笑表演类、思想知识类、人气主播类和其他类。个别视频自媒体可以根据定位不同,制作并传播融合类视频内容。

表1:2015年网络红人排行榜中视频自媒体排行情况

搞笑表演类视频自媒体最受欢迎。根据2016年3月7日《互联网周刊》的“2015年中国网红排行榜”(表1)可以看出,在“网红排行榜”前50强中,视频自媒体创作内容大多为搞笑表演。其中,起步最晚的papi酱凭借刷爆社交网络的热度和大额资本的成功吸引市场眼光,超越谷阿莫等众多“老牌网红”成为视频自媒体2016年的领军人物。搞笑表演类视频自媒体充分发挥了视频的“视听说”优势,牢牢吸引观众注意力。八卦娱乐类视频自媒体最具影响力。虽然在“网红排行榜”的50强中,并没有出现八卦娱乐类视频自媒体的踪影,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和视频网站以及日常生活的交流沟通中感受到八卦娱乐类视频自媒体的影响力。其他类型视频自媒体最具发展潜力。根据视频自媒体的内容分析,其发展程度和市场价值并非仅仅由粉丝数量或运营时长来决定,粉丝数量只是提供了基础的市场数据,并不代表全部受众市场,运营时长更难比得上精品内容和营销手段。虽然搞笑表演类视频自媒体占据了垂直市场中的大部分受众份额,但其他细分内容的自媒体也正在兴起:依托于电竞直播平台产生的人气主播类视频自媒体凭借2016年网络直播软件和平台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将会在社交网络中掀起热潮;文化知识类视频自媒体则依托于加大自制步伐的视频网站,坐拥资本和流量,将会创造出更多类如《晓说》和《奇葩说》的优秀知识类视频内容;新鲜技术VR正在步入视频自媒体行列,拥有得天独厚体验优势的创新技术将会给视频自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改变。

利润对象:保持粉丝黏性。根据受众实现其功能的动因不同,可以将视频自媒体的利润对象划分为三类:一、粉丝型利润对象。顾名思义,粉丝型利润对象是视频自媒体受众市场中粉丝黏性最高且直接传播效果最为明显的群体。这部分利润对象最核心的存在价值体现在他们是视频自媒体拓展盈利渠道、构建盈利模式、制定盈利计划的基础。二、潜在型利润对象。潜在型利润对象是指视频自媒体受众市场中不直接进行信息接收和传播的群体。这部分利润对象规模的最好体现在于视频播放量或微博阅读量,即当自媒体仅拥有100万粉丝时,它的视频播放量和微博阅读量和转发量却达到1000万,这中间的差额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潜在型利润对象的存在。根据传播学受众理论,潜在受众内含着未来时态,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传播行为的未来发展方向。三、第三方利润对象。这部分利润对象是指脱离于单纯的信息传播链条之外的第三方受众,即广告商或合作商。基于第三方利润对象的存在,才能够促成视频自媒体构建基本的盈利模式。

三种不同利润对象之间存在着一种三边受众关系,三者之间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粉丝型利润对象实现了视频自媒体的传播功能,潜在型利润对象实现了视频自媒体的扩散功能,前两者作用相加,构成了自媒体的网络影响力,由第三方利润对象来实现盈利功能,三者之间缺一不可。

利润源:广告盈利为主。根据网络媒体新榜的《自媒体人生存状态调查研究》显示,自媒体人目前生存状况堪忧,41.38%的自媒体还没有实现盈利,64.31%的盈利自媒体月收入在1万以下。同时,研究还显示,自媒体面临着严峻的盈利模式单一问题,主要通过原生广告方式盈利的自媒体有32.25%,通过广点通①、头条广告等平台广告分成盈利的自媒体有35.29%,即有70%的自媒体依靠单一的广告宣传或分成方式完成盈利。而视频自媒体相较于其他自媒体形式,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平台,除了依靠社交平台进行传播外,还可以依托视频网站或VC投资自建平台,这些传播渠道为视频自媒体带来了更多的利润对象,也拓展了更多收入来源。

视频自媒体的广告利润源来自于两种基本方式:一是通过广点通实现的广告分成盈利,这种盈利方式依托于腾讯原有的庞大流量,能够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但视频自媒体所能接收的只有间接的利润分成,对于个体的盈利作用并不明显;二是通过Cpm②或CpC③模式进行广告盈利,这种方式依靠视频播放数量或广告的点击数量进行分成结算,帮助利润双方实现量化计算,却无法实现价值计算,缺乏后续价值评估与利用,如在每期视频前后加入广告,受众通过点击画面的方式就能够进入商品界面;三是通过广告植入的方式进行宣传盈利,价格一般是事先谈好、分两次付清。这种盈利方式无法进行量化计算,价格基本依照利润对象的规模与市场进行商判。

版权收益依靠的是视频自媒体优质的内容。自媒体凭借播放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并获取大量粉丝型利润对象,同时积极扩散影响力,最终构建自我品牌价值,在此基础上,实行会员制度或其他付费形式,实现播放收益。此外,视频自媒体还可以筛选出优质的精品内容,制作成书籍、CD或其他线下实体衍生品的形式进行售卖,真正将数字内容转化为版权交易,实现“以内容换利润”的版权收益形式。目前只有少数视频自媒体通过版权收益的形式实现了盈利,其中《罗辑思维》所出版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都排在畅销榜前列,既说明了其内容质量之高,同时也说明了其粉丝黏性之高。

视频自媒体的商业合作盈利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一是平台合作的方式,即视频自媒体由某商业企业进行资金注入或版权买断,负责规划自媒体未来的盈利方向和播出平台。二是商业冠名的方式,这与第一种方式并不冲突,在平台合作的基础上也可以接受商业冠名,这种盈利方式是未来视频自媒体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旦存在冠名商,即可以实现一段时间的稳定收益,也侧面说明了自媒体的商业价值。这种冠名的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垄断性广告植入,通过固定的资本投入实现相对长期的宣传效果,如《奇葩说》由某知名洗化用品冠名播出。

社群变现实质上是粉丝流量的直接转化,即通过优质的视频内容形成特定的价值主张,经过长期发展建立粉丝的高黏性,并形成自媒体品牌优势,将视频自媒体进行升级转化,通过平台运营和社区经营实现社群平台的流量变现。社群平台拥有其他平台无可比拟的互动性、转化率和变现力,而围绕着粉丝进行的各项活动或产品开发都要充分彰显自媒体的品牌力量。对于视频自媒体来说,品牌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力量,打响品牌比个人发展更利于自媒体的长久持续盈利,如罗振宇所打造的“罗辑思维”以强大的品牌优势实现了社群经济。相比较而言,papi酱的个体优势大于品牌优势,虽然以打造网红产出平台为市场战略,具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利润杠杆:社交网络宣传。由于视频自媒体大多依托于社交平台,凭借社交网络进行宣传成为其最为显著的利润杠杆,目前较为常用的方式包括社交平台的话题推广、头条宣传、品牌营销和口碑传播等形式,其中话题推广和头条宣传较为简单,多是与第三方商业平台进行合作或赞助的视频自媒体所采用的杠杆,而品牌营销和口碑传播则是基于自媒体优质内容产生的,并非所有的自媒体都能够实现,优秀的草根视频自媒体大多是通过口碑传播的方式吸引利润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在利润杠杆中所提到的“营销”,已非传统“营销”。对于视频自媒体来说,过程即为营销。自媒体内容的每一次被动或主动传播都是一次营销,每一个利润对象的点赞与转发同样也是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不同,视频自媒体的营销源自于其内容的“被浏览”和“被提及”。号称打造“新媒体第一营销案例”的罗辑思维投资1200万元将papi酱收入囊中,并开展广告贴片拍卖会,最终以2200万元被丽人丽妆拍下,成为新媒体史上的第一个标王。在这个案例中,逻辑思维宣布要举行招标会本身就已经属于营销的过程,而非一定要特指某一个事件或活动。

利润屏障:树立鲜明品牌。从盈利模式的角度出发,盈利屏障为视频自媒体提供了实现长久稳定盈利的保障,但这一环节却是整个盈利模式中最为困难的环节,也就导致了很多视频自媒体没能成功设置屏障,进而无法持续发展。简单来说,盈利屏障的实质是将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即实现自身的独特价值,使得利润对象无法找到替代品。为实现这一目的,可以从内容、渠道两个方面设置利润屏障。

一、内容屏障:细分内容。视频自媒体的内容屏障依靠于对细分内容的把握,即做有特色的视频内容。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较受欢迎的“搞笑内容+表演形式”占据了视频自媒体内容市场的主流,显然更多的视频自媒体愿意用受众反应最好的内容来进行视频制作。但细观“网红榜单”前列的三位视频自媒体――papi酱、艾克里里和穆雅斓,虽然都是搞笑表演风格,却又各不相同,papi酱的视频内容多反映现实,通过讽刺的方式抨击一些社会行为,艾克里里则主攻美妆搞笑,利用一些夸张却精妙的化妆手法进行表演,穆雅斓则是模仿类搞笑表演,每一类都对应着某一部分的细分受众。虽然三者粉丝存在大概率的重复现象,彼此之间却并不存在替代关系。

二、渠道屏障:平台垄断。渠道屏障的设置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或输出平台作为依靠,占据该平台内细分市场的垄断位置,目前能够设置渠道屏障的视频自媒体寥寥无几,其中包括已经成功转型的《万万没想到》和《潘磕惺俊贰U饫嗥教垄断式渠道屏障通过与平台方的战略合作,输出大量优质内容,形成品牌效应,为平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可变现内容,而平台方将其纳入内容战略规划,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相似的内容类型,从源头上阻断了其他视频自媒体抢夺利润对象的行为。

归根结底,利润屏障的设置还是要看视频自媒体本身的内容产出水平是否能够树立一个品牌形象,持续的内容输出和特定的符号传递都能够帮助构建一个自媒体品牌。对于现在的自媒体市场来说,名称多、品牌少,只有树立起视频自媒体独特的品牌形象,才能够成功设置内容和渠道屏障。

视频自媒体盈利模式思考

通过对视频自媒体盈利模式中利润点、利润对象、利润源、利润杠杆和利润屏障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盈利模式困境――内容、粉丝、渠道、平台、品牌。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稳定盈利的视频自媒体只是凤毛麟角,无论是《万万没想到》还是《奇葩说》,无论是罗振宇还是papi酱,专业化和平台化的发展方向已经让他们逐渐脱离狭义自媒体的概念,转而向内容制作室甚至于数字内容企业迈进。可以想见,在保持高水平内容产出的基础上实现粉丝粘性的增加,以多样化的变现渠道进行粉丝转化,在保持细分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完善盈利模式,这些做法会给视频自媒体带来盈利的前景,却也让它越来越远离“自媒体”的本质――私人、平民、自主。但无论如何,视频自媒体若要盈利,就必然会经历从UGC到pGC、从个体到品牌的转化,唯有不变的价值主张和精神内核才能够证明其自媒体的根本价值依然存在。[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与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研究”(14ZDao51)](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栏目责编:陈道生

注释:①广点通是基于腾讯大社交网络体系的效果广告平台。通过广点通,用户可以在QQ空间、QQ客户端、手机QQ空间、手机QQ、微信、QQ音乐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等诸多平台投放广告,进行产品推广。作为主动型的效果广告,广点通能够智能的进行广告匹配,并高效的利用广告资源。

新媒体盈利方式篇3

【摘要】本文以《每日新报》为例,对新媒体冲击下,传统报纸和新媒体的盈利方式以及报纸生存和发展方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报纸模式发展

一、模式分析:传统报纸与新媒体盈利方式

传统报纸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面对新媒体冲击,版权之争和广告收益下降趋势,部分传统报纸进行了创新改革,实施媒体融合策略。刘奇葆在上海视察时指出“在媒体融合方面要有强烈的紧迫感,要跟上时代,努力实现弯道超车,使我国的媒体融合走在时代前列”。相对来说,传统报纸和新媒体具有最接近的模式,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机遇赶上发展的列车。

1、传统报纸盈利模式

对于报纸盈利模式的探讨,普遍认为“自便士报诞生后,报业形成了直到现在依然为许多媒体采用的‘二次售卖’盈利模式,即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两条腿走路,”①也就是说,报社依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内容,发行给稳定的读者群体,进而向广告主二次销售注意力资源,通过发行和广告方式获利。

2、新媒体盈利模式

从内容到服务。新媒体时代,传播活动的主体不仅仅是报社,大众媒介、网络和自媒体争相抢夺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依托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各大网站也提供低价或者免费的服务参与竞争。以门户网站腾讯为例,免费提供新闻,打出事实派口号,含全国各地实事新闻,财经、娱乐、科技、时尚、教育、生活服务等各大板块,且实时更新,有突发事件爆发时,可立即信息。对于读者来说,信息和资讯的获取是免费的,并且是几乎没有时差的。与此同时,腾讯提供邮箱,社交软件QQ、微信、微视等服务并且链接各大购物平台,为登陆网站的用户提供全面,免费,便捷的服务。因而媒介传播的“内容”得以扩大到“服务”。

从广告到多条盈利渠道。传统媒体的盈利渠道单一,而新媒体的盈利渠道多样。在腾讯网站,增值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会员服务、社区服务、游戏娱乐服务等。移动以及通信增值服务包括大众广泛应用的移动聊天、游戏、手机图片铃声下载,并且囊括网络广告和品牌授权等盈利方式。

从读者到用户。读者的概念也得到宽泛的解释,即从受众到用户。用户意识的提高使报纸尊重读者,从读者角度设计思考信息,以用户的眼光审视稿件、版面和节目的编排。

进而可概括为,新媒体时代,媒体提供低价或免费服务,凝聚受众,进而通过网络广告、电子商务、在线游戏等盈利通道让平台获利。

二、《每日新报》案例分析

《每日新报》创刊于2000年1月1日。“经过5年的艰苦打拼,《每日新报》已经成为天津报业市场销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的报纸,并成功跻身世界报业百强。”编辑队伍认为“一份都市报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就必须在办报中坚持先进性标准。”《每日新报》“摒弃不良广告,制止有偿新闻;铲除八卦文体新闻、低俗社会新闻;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杜绝虚假新闻。”在盈利模式上,“以高质量的报纸产品带动发行,以发行带动广告发展,最终实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②

综上,《每日新报》纸质版报纸在没有经历新媒体冲击前,依托内容,依靠读者和广告的经营模式创造了发展的一个高峰。

2011年12月9日《每日新报》发出第一条微博,每日更新25条微博左右。内容包括天津本地消息,国内国际热点问题,天气情况等。随微博热渐退,《每日新报》微博内容大部分零评论,零转发。这与《每日新报》地市级都市报纸身份相关,重大独家新闻的获取难以敌过《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大报,消息上滞后。相对来说,转发和评论最多的是天津本地信息,新报天津板块参与度最高,转发评论和点赞次数最多。

2014年1月1日《每日新报》网络版上线。网络版如同全国报纸一样,将纸质版报纸移植到网络,提供免费内容。

2014年3月17日完成微信认证,微信客户端每日推送约7条信息。大部分为天津本地内容,图文搭配,反响热烈。品牌栏目在提供信息同时,结合本地特色风趣幽默,亲近而不失思想,幽默而不失理智。充分体现其拥抱数字时代、专注于权威,和谐沟通、人文关怀、价值分享的理念。推送消息的设置方面充分认识到移动媒体的巨大潜能和自身报刊定位,服务天津本地读者,融合城市气质特色,让读者乐于阅读。

《每日新报》隶属天津日报集团,日报集团旗下天津网,涵盖集团内各大报纸内容,以及实时信息,服务信息,网络广告。新近与天津城市大学软件学院合作办学,培养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新闻人才。

参考笔者以上的模型分析,新媒体的发展可遵循提供服务,凝聚用户进而转销用户,多条盈利通道获利的方式。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每日新报》在转型的过程中服务范围还有待扩展,用户粘性不高,并且产品形式单一,盈利渠道少。

三、依托分析模型,探讨报纸发展方式

1、认清传统报纸困境

出版形式严峻,多项指标下滑。《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指出:“2013年我国报纸产业的收入与利润双双大幅下降。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776.7亿元,同比降低8.9%;利润总额87.7亿元,同比降低11.7%,数字化阅读进一步普及,信息传播与获取方式深刻改变,对报纸出版的冲击进一步明显。”

读者结构老化,受众分流。阅读报纸的一代已进入老龄阶段,而随媒介生态环境变化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几乎是在电子媒介中长大,使得报纸读者分流,呈现结构老化状态。年轻人对报纸关注的减少,会造成读者群的断层。

受众浅薄化、碎片化、交互化。读者在碎片时间阅读报纸,挑选轻松愉悦内容,跨屏多屏寻找信息,对可视化的数据,动态化的内容介绍,视频新闻报道和互动形式更加关注。传统报纸版面,单一而冗长的文字报道已经不能满足部分读者多元化、风格化需求。

2、报纸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满足用户需求,避免流程再造浪费资源,开发新媒体功能,提高对新媒体的利用效率,真正融入新媒体。传统报纸在适应新媒体过程中,简单机械地将传统报纸内容转嫁到新媒体平台,多种技术形态堆砌,增加的只是流程再造的成本,对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的用户没有意义。传统报纸可以加快加深利用新媒体平台功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钱江晚报》在报纸各版处,印有二维码标志,读者便可以扫描二维码看网络版,获得拓展信息,增加各平台联系性,提升报刊价值。用户在看到有价值信息时,可随时通过链接或扫码的方式满足自身需求,报刊或者“两微一端”的服务属性才能提升。

新一轮变化的核心是传播模式的改变,让受众参与进来。克莱.舍基在《未来是湿的》中写到“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公民新闻,公民记者的出现表明受众参与新闻活动的积极性和可待开发的潜能。尤其是像《每日新报》这样的地方报纸,新闻内容大多和本地受众相关,接近性的心理会促使受众乐意发表看法。人民日报法人微博,针对热点事件设置话题,供读者参与讨论;《人民日报》客户端在消息后附“说点什么吧”,激发读者评论;《参考消息》客户端设转发,评论,点赞等符号,同样是激发参与度。Cnnireport,利用受众参与新闻,BBC社交化媒体的嵌入使得受众年龄下降约10岁。用户参与其中,增加互动环节,不单单是读报纸,更可以用报纸发声,数据可视,新闻可动,观点可采用,由被动到主动的角色转化才能提升用户粘性,并且满足需求,最终使报纸得到优化生存。

制作精品版面和节目,弘扬核心价值观发挥传统媒体优势。马特·罗勒曾说,“一场灾难发生后5分钟内twitter做出的贡献最大,12小时后就开始帮倒忙。”传统报纸积攒的信息可信度和美誉度是莫大优势,大众关注新媒体从中获取信息,但关注度不等于美誉度。新媒体在改变传播模式的同时也具有信息可信度低,公信力低等问题。而传统报纸在指导性,感召力和号召力方面具有优势,譬如《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的“微议录”“你好,明天”等针砭时弊的板块。因此传统报纸要加大高质量信息的采集,加大深度报道,提供理性分析,抢夺话语权,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过程中消除新媒体弊端,增强传统报纸活力。通过权威的信息源,高素质的专业新闻工作者和畅通的信息渠道,构建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公共话语空间设置议程,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念。

开拓多条盈利渠道,突破单一同质化,打造新产品,明确在哪些节点盈利。总书记818讲话指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每日新报》隶属的天津日报集团,开辟的天津网是天津城市新闻门户网站,同时建《天津日报》数据库,64年《天津日报》全部数据化。输出技术,为客户提供从办公软件、app到网站的系列服务。天津市设立电子阅报栏,部署500个3G传输及时更新视频终端,以上都是有益尝试。报纸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要依托网站、客户端和平台的技术以及海量内容的优势,创新利益增长点,开辟多条盈利渠道。“新华社党政客户端集群正在积极推进公司化,资本化运作,力争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混合所有制增强发展活力,借战略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技术运维和商用开发能力,打造成新型主流媒体的先锋队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排头兵。”③

媒体要有自己的特色,做出品牌。根据报纸定位和区域特点开发特色内容,《每日新报》微信客户端一系列富有天津特色的文章受热捧就是地方特色内容关注度高的体现。地方媒体在接近读者,获得支持方面首先要“顺应本土读者的需求”;其次是“体现本土文化”;再次是“进一步服务本土读者和市场”。④地方媒体在采写本地新闻方面具有优势,服务本地读者,体现地方特色提升服务读者的水平,才能把服务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亦即报纸生存和发展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①李岩,《基于报纸盈利模式的报业发展分析》[J]《.编辑之友》,2014(5)

②周湘华,《坚持先进性标准,推动都市报向主流媒体迈进》[J].《新闻战线》,2005(10)

③慎海雄,《新闻+创意,构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新常态》[J]《.中国记者》,2014(11)

④何张朋,《用本土元素引领版面改革》[J]《.新闻战线》,2014(7)

新媒体盈利方式篇4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但从产业的角度看媒体的内容建设与其盈利模式密切相关。没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价值的内容,但有价值的内容并不一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则取决于媒体盈利模式的建立与选择。同时,媒体盈利模式也决定媒体内容的整合与取向,如电视频道专业化等等。

总之,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存在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终决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为王”与媒体盈利模式

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但网络媒体还在发展,网络的技术服务在不断优化,内容服务更是日益丰富。但是,这就像一个吝啬而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对丰富的自助午餐,饭菜可口,选择性强。如果**他可能立刻动手,而如果付钱他也许调头就走。目前网络媒体的内容提供就像这**的自助午餐,食客虽然越来越多(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比上年增长49.8%),但是并不能盈利。虽然餐厅周围也有不少广告牌,这些广告牌甚至有碍观瞻和方便,但食客并不在意,也许看都不看一眼。食客就餐的这种自由方式决定这些广告不可能值钱,因为它们并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设问人们对网络媒体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赖性等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说未来宽带的诱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网络媒体最头疼的问题,否则**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许确实存在,但至今还没有人能使其付诸实践并产生显著效益。如果这个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网络媒体在内容上就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独立,原因是网络媒体目前还无法承担内容独立的成本。网络的文字内容如此,网络的视音频内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网络媒体在内容上不能独立,我们还能称其为独立媒体吗?如果当初与报纸相比广播没有独立的原创内容,电视与广播相比也没有独立的原创节目,那么广播电视还能称其为独立的第二、第三媒体吗?因此网络媒体是新媒体,而且从技术层面说网络媒体确实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其能否成为独立的第四媒体还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视网络媒体在阅读和收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还要视其在内容上能否独立。而独立的前提是网络媒体能否找到适位的盈利模式。

媒体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政治的双重属性。经济产业属性是指媒体可以盈利,文化政治属性是指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进而控制社会。如将这种双重属性具体到操作层面就可以看出媒体总是把这两种属性相互作为前提和手段。媒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各自选择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例如,美国商业电视媒体关注的是其经济产业属性,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以节目(文化政治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节目就不可能**。而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有媒体关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属性,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但又必须以盈利(经济产业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

早在网络热还在持续的时候,2001年1月4日,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就带头“撤离”互联网。同时,默多克斩钉截铁地宣布:新闻集团根本不会考虑收购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决策是否与其看不到网络媒体的盈利前景有关。

人们常把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这使人想起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为什么十几年前高速公路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种奢望,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却已四通八达了呢?原因很简单——设卡收费。否则,如果高速公路都是**使用,高速公路建设不可能快速发展。虽然高速公路边上能看到广告牌,但如果不*收费而是指望这些广告收回建设成本,岂不是天方夜谭。

以此比喻网络媒体似乎恰当。资料表明,在网络媒体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占80%。另据报道,新浪网的广告收入在十大网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广告收入仅为一千万左右。与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业网站的内容基本是**午餐,离盈利预期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最近有网络媒体负责人声称其今年将盈利或持平。

网络媒体内容丰富,适位性强,但以什么模式实现盈利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网络媒体的第一次销售(销售载体)看,要让网民付费点击还不现实,至少现在如此。而网络媒体以广告模式(媒体的第二次销售)盈利可能也是错位的,原因是在广告方面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制性比网络媒体更有优势。

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盈利模式问题正困扰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传统媒体。就频道专业化而言,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错位问题。

“千台一面”、“专业频道不专业”是业内、甚至观众见怪不怪的一种电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2000多家电视台在形态上大同小异,数千个电视频道在节目内容上个性少而共性多呢?尽管一些电视台主观上在按专业频道设计,但客观上是专业频道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很低,一些电视台甚至就是名义上是专业频道而实际上是变相的准综合频道。此外,这种趋同性还可以从一些电视台所属各频道之间的栏目形态、内容取向、风格定位等诸多特征上一目了然。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对对碰”等栏目不是出自湖南卫视频道,而是出自湖南经济频道。又例如,许多电视台都设有财经频道,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财经频道能与Cnn的财经频道(CnnFn)相比。相差之处不在于内容的采访制作水平,而在于频道结构的栏目设置和内容的对象性。Cnn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是投资者,而我国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却大都是消费者和投资者,且以消费者为主,而几乎每个观众都是消费者。这样的观众定位很难使我们的财经频道专业化。目前欧美,甚至我国港台等地的电视频道专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家地理”、“科学探索”、“历史”这样的专业频道我们已经不陌生。美国还有“电视指南频道”、“气象频道”、“机场频道”、“宗教频道”等等。

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是缺少专业电视人才,是电视策划者和决策者缺少办专业频道的决心和水平,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从客观上说,各个电视台的决策者都明白频道要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而且这些决策者大都是业内精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呢?

主要症结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体盈利模式问题。

媒体盈利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也就是媒体的两次销售。媒体的第一次销售是销售载体。如印刷媒体第一次销售的是报纸或杂志本身,它们都有定价。广播电视第一次销售的是频道或节目,它们也都是有价格的。媒体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或观众,也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具体说就是广告。但从历史上看,印刷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一次销售,而电视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二次销售。在国外,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两次销售都是同时存在,有时是合并使用。

我国印刷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基本相同,而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差别很大。这就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只销售广告(收视率)而不销售电视频道(载体)。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

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我们主观上是想办专业频道,但媒体使用的却是大众化(广告)的盈利模式。这种错位而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了一个悖论: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

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例如,当地的电视频道许多都有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影视剧节目、体育节目等等。因为一旦没有这些节目,频道就无法提高收视率,就无法吸引广告。从这一点分析,像“阳光卫视”这样的文化历史频道虽然整体内容不错但即使允许在内地落地,由于其非大众化定位也不可能只依*广告盈利,更何况目前只允许其进入三星涉外宾馆了。所以,除非出现奇迹,否则“阳光卫视”不可能在中国内地**。那么,为什么国外与“阳光卫视”类似的“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和“科学探索”频道能生存并可以盈利呢?原因是这些频道都不使用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而是使用在销售频道(数字电视)的基础上销售广告的双重盈利模式。在美国1999年有线电视收入结构中,频道付费收入为47.5亿美元,而广告收入则为26.82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两倍。

付费系统决定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

在目前的地面电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三种电视广播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美国以有线电视为主,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600万户,是卫星直播用户的七倍。日本则以直播卫星用户为主。但不管选择那种电视广播形式,从经济产业的角度看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对用户的控制。否则,电视媒体只能*单一的广告或销售节目实现盈利。

要实现对有线电视用户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用户管理系统,把用户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用户要得到额外层次的服务就必须支付额外的费用,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目前分卫星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我国的政策取向是发展有线电视。原因是人口密集的特点本身就适合发展有线电视,而更关键的因素是有线电视是今后互动电视的必然载体。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8000多万户,而且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增加。按此计算2001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亿户。2005年将超过2.5亿户,约占当时我国电视总户数的70%。这正是目前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占总家庭户数的比例。而根据目前政策,我国将在2004年后才开始实施直播卫星电视。由此可见,有线电视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最主要的电视广播形式。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个理念已在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但有趣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与“专业频道”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境外的中文媒体有称主题频道(tHeme)的,但并无“专业频道”之称。特纳国际亚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诉我,她也曾经遇到过如何把中文的“专业频道”翻译为英文的困难。她说“专业”一词英文中只是指学科的门类,用于电视频道会使人产生误解。梅燕女士无能为力最后只好将“专业频道”简化为“频道”。她说,美国只有频道之称,而并不把频道分为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我认为,不管国外如何划分频道类别,我国使用“专业频道”和“频道专业化”这样的概念是准确的。一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二是用“专业”一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状况和形态。这里的“专业”一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

当明确了“频道专业化”和“专业频道”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像美国的“发现”和“历史”等专业频道本身是与有线电视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没有有线电视就不可能有专业(主题)频道。原因是这些专业频道都是有线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而我们现在用无线电视办专业频道和在有线电视中**提供专业频道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美国的有线电视萌发于50年代初期,而大发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涌现大量的专业频道,是因为有线电视由小镇进入大城市之后在这时具备了大发展的几个前提。一是通信卫星出现后,由卫星发送的信号同时把不同地区的小有线网联成了大的有线网。二是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轴电缆传送5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得频道资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线电视得到了经营额外数字电视的政府许可。额外数字电视就是,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付费之外,用户如需要另外的频道服务需要额外付费。

由此可见,开办专业频道没有以上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前两个条件我们都不陌生,但后一个条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视频道的现状和形态,除地面(无线)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我暂且把电视专业频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第二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第三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由于这三种专业频道的价值和受众面不一样,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广告价格和份额也依次递减,这体现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当然,专业频道的价格也不仅仅取决于广告的多少,它还取决于频道本身的价值,如电影频道的价值就很高,这样的频道在数字电视系统里即使没有广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间。目前,我国能盈利的专业频道都只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如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5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CCtV—8电视剧频道等等。这些频道都可以通过广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潜力,因为它们都是大众化的。

依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盈利模式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将相当缓慢。中国的电视媒体不可能进入像“历史”这样的分众化专业频道,更不可能进入像“机场”这样的小众化专业频道阶段,否则就将步入雷区,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有些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就存在这种危险,除非他们承担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义务。

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电视频道都是**入户而只采取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但这种盈利模式与专业频道的经营是错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在此方面,专业频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已有前车之鉴。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美国人托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一书非常值得中国电视媒体人士一读。美国电视经历过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令我们茅塞顿开。托马斯说,8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广播网看到有线电视发展红火也想在有线电视系统办自己的频道。

第一个尝试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81年10月开办了有线电视文化频道,而且在开播时还举行了一场特别盛大的晚会。频道内播出的节目也都精致完美。但不到一年,在亏损了大约3000万美元之后就关张了。步其后尘的是全国广播公司,只是其经营时间更短(仅九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托马斯得出结论说,“地面(无线)电视网历来是鼓励在节目提供上大量花费,然后完全*广告获得经营收入。这个常规对有线电视来说行不通”。“有线电视的优势在于双重收费模式”。托马斯说的双重收费模式是指,专业电视频道要*用户的额外付费和广告来同时盈利。

这一教训对我国的电视媒体来说应该是相当深刻而耐人寻味。

但托马斯在其著作中也同时告诉我们了一个同样耐人寻味的成功案例。这个成功案例就是专播探险纪录片的“发现频道”。这个频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创办。频道开办初期每况愈下、岌岌可危。但后来在四家有线电视网组成的财团向“发现频道”注资后,奇迹出现了,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这就是:用户的所付费用可以维持“发现频道”的所有运营开支,广告则体现为利润。而且“发现频道”还做了一个经营发明,按过去的有线电视运营惯例,广告全部由节目提供商所得,而作为节目提供商的“发现频道”却拿出广告的一部分与网络服务商分成。这样可以刺激网络服务商不断扩大用户,扩大用户的反作用就是广告的增加。

目前在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正在建立之中,数字电视几乎是零。全国所有电视台的所有频道几乎全部是**进入各有线电视网,甚至有的上星频道要进入异地有线网不仅不能收费而且还要交费。按目前政策,全国只有中央电视台的3、5、6、8套节目经国家计委批准在进入有线网时允许收费。但各地有线网普遍通过瞒报用户数量的方式只把部分收入付给中央电视台。2000年中央电视台所得收视费只有3亿元,而同期全国有线电视的总收入为118亿元。资料表明,1999年在美国有线电视总收入构成中,基本业务收视费占63.72%,额外业务收视费占13.08%,而广告收入只占7.4%。

由此可见,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系统看起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却关系到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走向。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专业频道的运作经验和教训来分析我国的频道专业化前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有线电视(包括未来的卫星直播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建立和额外数字电视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的电视频道专业化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即使已有的专业频道,如影视剧、体育、娱乐、新闻等频道也是大众化的。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化频道对中国观众来说只能是想象而已。不是观众没有需求,而是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只依*广告回收其成本,这是由目前单一的电视盈利模式决定的必然结局。

当然,数字电视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运作,内容提供商或电视台就面临理念和决策方面的变革。以广告盈利就必须追求收视率和大众化,而以用户付费盈利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捕获订户并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满足他们专业的对象性需求。

单一盈利模式制约电视媒体发展

媒体经济学或媒体产业化研究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诸多资本也在关注媒体市场的动向。尤其是一些合资媒体的成功和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的巨大诱惑,更使人们认为媒体是暴利的行业。甚至有人断言,“媒体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但近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至少电视媒体的情况不是这样。例如,湖南经济频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销售得不错,但湖南电广传媒号称投入8000万巨资制作的“财富中国”,据说2001年回收资金还不到100万。北京银汉传播公司的起步投资比北京光线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资大得多,但其经营效果远不如后者。而就光线公司本身而言,几十万元起步经营的“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曾经红红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资本制作的“中国网络报道”等节目并不能盈利。印刷媒体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去年新创办的《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等都经营不错,前景看好。但我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印刷媒体的情况之所以好于电视媒体主要原因是印刷媒体已经打破垄断,而且政策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体不仅仅是依*广告这种单一的模式盈利。有资料表明,在中国期刊的总收入中,87%是发行收入(销售载体),广告收入只占13%。报纸的发行收入比例虽然不可能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当的成本,加上广告就可以盈利。

而电视媒体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媒体自己制作节目,还是社会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都只能依赖广告盈利。从这一点分析,像“财富中国”和“网络报道”这样的非大众化栏目想*广告盈利是错位的,出现经营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有线电视公司曾合力对特纳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起攻击并相继开办了两个新闻频道。他们的想法是利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的新闻采访能力,会同一批地方地面电视台为这两个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制作节目。一个频道每半小时播出不断更新的新闻,另一个频道则把专题节目和深入报道合在一起。这些节目**向全部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还按照每个订户50美分给签约的有线电视系统发奖金鼓励。但在特纳的强力竞争下,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在不到两年的运营中亏损了一亿多美元。托马斯说,两个频道都**向有线电视网提供节目,但他们不可能销售出足够量的广告来维持庞大的节目制作费用。特纳则相反,他有每个订户的收视费和广告费两个收入来源,所以他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对手。梅燕女士说,在Cnn各频道的收入中,所有频道都是用户费大于广告费,Cnn财经频道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nn财经频道才比我国的财经频道办得更专业,观众对象定位才只是投资者而不是一般消费者。

中国电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用户接收来说现在已经由无线传播方式进入了有线网络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电视媒体的任何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也就是说,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约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单一盈利模式制约了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电视节目的多样化。这种模式迫使各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都追寻大众化路线,最终结果是“千台一面”。在电视台内部则是大众化节目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一个电视台内部不同部门都制作相似内容和形态的节目,如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等等,以致出现同一新闻现场有同一家电视台的七八套摄像机。同一部电视剧由于不同频道的竞争使其价格不断提高。而同样是因为频道之间的竞争,广告的价格正好相反。这种“剪刀差”效应使许多地方电视台深受其苦。

其次是制约电视媒体做强做大。一个社会的广告总额是与这个国家的GDp互动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广告总额虽有消长,但它是有规律可寻的,额度是一定的。所不同的只是这个总额在各媒体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这一点看,不管电视台的广告额每年增长多少都只能视其为常规发展。电视媒体的大发展必须摆脱这种单一依*广告的常规发展模式,而转变为既要掏企业的腰包,也要掏用户(观众)的腰包。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这是目前除电视广告市场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市场,也是电视媒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当然,要让观众付费看电视并不能是无理的索取,而是要提供可令其自愿付费的节目和服务。按目前我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计算,每个用户每月用10块钱购买一个他所需要的频道,一年就是120亿,两个频道就是240亿。即使按十分之三的用户有此需求计算,效益也相当可观。

再次是制约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在真正的电视专业频道形成规模之前,社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很难有大的作为。具体说就是,在目前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各个电视台不可能把黄金频道和黄金时间段交给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同时也不会把容易拉到广告的节目形态交于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而且许多电视台对社会节目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是否在当地经营广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这样会冲击当地电视媒体在当地的广告份额。所以,地方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签约时都有类似“不能经营本地广告”的明确条款。据了解,在社会化的电视节目市场中,除电视剧和部分国外进口的专题片之外,大部分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专题或专栏性节目都是以带贴片广告的方式在各级地方电视台播出。这就是说,社会节目制作公司也是在本已你死我活的广告市场领域与电视媒体竞争。如果这样,优势肯定不在制作公司一边,原因是社会制作公司拿到的一般都是下脚料或拾遗补阙的时段。此外,由于社会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与电视媒体相同,这必然导致这些公司制作的节目与电视台的节目一样也必须追求大众化,这种节目取向完全重复和趋同的结果就是留给社会制作公司的空间相当有限。现在看,目前经营较好的一些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大都是新闻和娱乐类的,这些节目的供应对象基本是一些对此类大众化节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级电视台。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撤销此一级电视机构的政策,在整个电视媒体制播分离体制建立之前,社会制作公司的下一步发展空间将更加严峻。

新媒体盈利方式篇5

一、微信自媒体平台盈利案例及模式分析

1.内容输出型——广告营销模式、订阅收费模式

内容输出型的特点是依托媒体内容输出而产生收益,最广泛应用和最重要的盈利方式就是广告投放,也就是广告营销。广告商将自媒体人微信平台的用户关注度置换为投放广告的资源,在文章的页面贴广告图文及链接、文章中夹带广告获取收益。腾讯网科技中心原总监程苓峰离职后,办起了自己的自媒体,在2013年以一天一万元的价格出售其“孕峰”公众号平台上的广告位,在文章末尾贴上“广告图片+链接”。唯品会、瑞库德猎头以及金山旗下猎豹浏览器率先在其平台上广告,使程苓峰3个月收益20万元。在对其成功模式成为讨论的焦点的同时,有声音认为,程苓峰的成功可能只是特例,他的成功源于自身在互联网行业多年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对于行业的了解和敏感并非一般人可以匹及。对于大多数自媒体人来说,并不具有程苓峰这样的基础。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自媒体人创作的内容向阅读者收费来取得收益,这种方式的前提是自媒体人的内容对于读者来说有很高的价值。订阅付费模式是腾讯于2015年8月27日推出的功能,出发点是为了推动和保护原创。需要付费的文章只能阅读文章开头的部分,剩余的部分需要通过付费才能继续阅读。腾讯希望通过用“用户+流量+收入”这样的激励机制来推动原创保护工作,使原创内容能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实现更大的价值。但付费阅读的模式对内容要求很高,既要保证读者在阅读后有收获,又要确保在有限的文字内诱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从而引导读者完成支付的动作。

2.社区强关系型——会员付费模式、粉丝捐赠模式

社区强关系型强调的是基于庞大粉丝群及用户黏性而言的,以自媒体人为核心,吸收聚合的粉丝为聚落,从而形成的一个社区,这个自媒体人在这个社区内往往带有类似明星的光环。基于社区强关系的盈利模式,需要自媒体人本身具有程度较高的公信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不然难聚合成足够规模的社区。会员付费模式是比较典型的基于社区强关系实现盈利的模式,以“罗辑思维”为例,罗辑思维6个小时内售罄5500个会员名额,成功吸金160万元。对于自媒体人来说,会员付费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使自媒体人更加专注于生产内容,不用劳心去接广告就能取得丰厚的盈利。对于会员来说,也免除广告的干扰。但这种模式的难点在于:其一,要有能够集聚庞大粉丝群的能力,此为前提;其二,自媒体人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对于会员来说有价值或意义,这对自媒体人自身有较高的要求。粉丝捐赠模式相对于会员付费模式来说功利性很小,这是2015年初微信推出的最新功能,实质是一种“物质性的点赞”。例如,微信个人公众号“入江之鲸”,作者会在文章的末尾附带一个微信二维码,长按二维码进行识别就可以给这篇文章进行打赏,打赏金额由作者后台自己设定,有时5.20元,由此可以看出此种模式带有不稳定收入的可能性,但是不带功利心的创作推送具有人情味,有时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粉丝基础较好,也能取得不错的收益。

3.服务输出型——线上咨询模式、o2o模式

服务输出型的自媒体提供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特别是在微信和电商连接,微信在线支付功能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服务输出型自媒体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大。目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线上咨询模式,通过提供咨询服务解决用户问题,满足用户需求收益。例如“餐饮老板内参”这个公众号,其粉丝30%是餐饮老板,30%是餐饮食材供应商和设备提供商,剩下的是对餐饮感兴趣或正在从事餐饮行业的人。运营者秦朝有个12人的团队,主要通过策划与咨询获利,他们帮助老板粉丝们做营销策划或新媒体咨询的单价是15000元,每月大概有10多万的收入。另一种是o2o模式,通过微信自媒体线上营销带动线下的经营活动及线下消费。自媒体人通过在微信自媒体平台上收获影响力,将影响力链接到自媒体线下举办的讲座或活动等,以带动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进而实现盈利。财经记者,前奇虎360移动互联网社交、健康、女性领域的战略投资人苏娟创办了“她生活”微信,专做女性情感营销,运营4个月收获20多万优质轻熟女粉丝,线下开展约会主题活动,一小时约会时间拍出的价格949元。服务输出型盈利模式的收益大小要根据服务类型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维持服务的可信任性及客后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点。o2o模式适合各商家或自由职业者通过微信自媒体这个平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拉动线下的营销盈利。

4.品牌展示型——自媒体联盟模式

品牌展示型是指自媒体人依托微信自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品牌特色,以品牌内涵吸引受众对品牌的认可,拓展品牌实现增值。要想运营好一个品牌就要像线下经营一样,拥有团队分工负责来维持品牌的内容与质量的同时,要有专人负责营销盈利。实际上,任何自媒体在初步取得成功后,都应该考虑对已经获得的成功形象进行维持并推广,把品牌做大则更容易被人所注意和信赖。然而很多自媒体人只娴熟于内容提供,对于经营和推广并不了解,所以就需要考虑加入更懂得经营的人来负责自媒体的推广才能长久盈利。以wemedia自媒体联盟为例,wemedia是国内最大的自媒体联盟,通过吸纳各个领域的自媒体人形成了规模更大、范围更广、覆盖人群更多的自媒体联盟,目前拥有自营媒体200多个,自媒体人500人,来自科技、网络、生活、时尚、娱乐、汽车、财经、文学等多种多样的领域,粉丝人数已超3000万,以用户兴趣与热点为核心,实时推送有价值的信息抵达用户,辐射影响的主流用户5000多万。其运营模式是在联盟内选出负责人承接企业的广告需求,再依据各自媒体的特点,把广告分派给相适应的自媒体个体。术业有专攻,让内容生产者专心提供优质的内容,让更专业的广告经营者来负责广告销售的顺利完成,这样的安排更加高效和便于管理。联盟为每个自媒体公众账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推广空间和更为丰富的可以共享的商业资源。这样一个联盟将众多的自媒体人聚集起来,能够生成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更强大的凝聚力,就如一个更夺目的明星,联盟产生的光环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注意,而专业高效的运营管理也能联盟更加为人所信赖和追随。因此,联盟能够保障高效运营,同时形成品牌效应,增强用户黏性。

二、微信自媒体盈利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

1.增强内容专业表现力和社区关系

解决自媒体人才思枯竭的一个办法是可以采用UGC模式,从用户那里获得灵感或内容的源泉。程苓峰认为,单靠个人思想做内容无法长远的,每个人头脑中的东西,几个月就耗空了,没有新鲜的东西,久而久之读者就会疲倦,所以要做记者型自媒体人,学会提问、分享,天下人观点为我所用,才是长久之道。这样一来既能丰富自媒体的内容市场,减轻自媒体人的工作压力,不至于落得绞尽脑汁、江郎才尽,也能加强自媒体人与相关用户的联系,增强用户黏性。增强用户黏性是考虑自媒体人社群影响力持久性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关注者和自媒体之间的黏合度就是在增强自媒体的社群强关系,这种强关系就是发展两者之间信任的表现。“信任”体现在很多社会化媒体中,人们一般会信任自己所关注的人,信任并传播他们的信息。即依托这种信任关系,自媒体人可以开展口碑营销,关注者充当着自媒体扬声器的作用,基于对自媒体人的信任向外传播消息,从而使自媒体人收获更多的关注者,拥有更大的社群,在这种信任的基础上培养消费群。因而社区强关系型盈利的关键在于搭建和利用关注者与自媒体之间的社区强关系。

2.打造个性化平台,市场细分、窄化

2016年微信公众号的一个发展趋势是选择小而美的、具体而精准的需求点作为运营的方向。如何做到在众多自媒体中脱颖而出?有亮点、内容精致又专业的产品是关键。就像人们观看视频会想到优酷、爱奇艺一样,专注于一种感官体验,给订阅者带来独特的印象与记忆,能使订阅者下次再有此类个性化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想起你。创造自媒体的独立风格,在这个人人追求个性化的时代往往会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餐饮老板内参”“凯叔讲故事”“烩设计”这类公众号,既有特定的受众对象,又有细分的传播领域,在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以内容细分及市场窄化确定自媒体的受众和内容定位显得格外重要。要在这片红海中独树一帜,内容的细分是必然选择,正是未来自媒体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选择。3.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资本注入对于更多自媒体人来说,建立一个自媒体公众号很容易,但要使其形成品牌并使其拥有价值、维护价值和保持增值并非易事。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自媒体人没有品牌意识,尤其对于抱着“试试看”和娱乐心态的一众网民,更多的只是想要依托自媒体的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收获一点注意力;另一个原因也许是只专长于某个特定领域的自媒体人不善于经营推广,因而难以维持自媒体的价值。综合前面所述的几种盈利模式来看,具有可持续化的盈利模式就是把自媒体打造成品牌,利用媒介手段积累品牌的关注度,吸引企业融资。自媒体盈利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外界资本的介入,有了启动资金的支持,让媒体人去做内容、做推广,让第三方资本为其运作提供资金支撑,以便保障自媒体进行更为精致优良的内容生产,更为高效的营销推广,收获更宽广的商务渠道和更丰富的盈利模式。以自媒体为展示平台,以打造品牌为核心目标,配备资金以保障精良的内容稳定产出,配合有效的营销推广,保持用户黏度,才能使自媒体的盈利模式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化发展。针对自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内容制作是关键,独特的内容设置决定了读者定位,而维持和发展这批读者则是自媒体人的首要目标,其次才能谈变注意力为经济的手段和途径。无论采取哪种盈利模式,内容是基础,读者获得内容就像去商场购买商品,只有质量赢得了消费者信任,各种营销手段才有了意义,品牌才能持续发展。

作者:蒋明明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新媒体盈利方式篇6

关键词:互联网;传媒业;盈利模式;不足

一、互联网传媒业的发展进程

互联网传媒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进行信息交流的新型传媒。互联网传媒的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在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媒体业是作为技术媒介的形式存在的,当时,没有任何传媒业的内容在互联网媒体业上,此时传媒业是以传统传媒业,也就是纸媒为主的。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到21世纪初期,互联网传媒业已飞速发展,互联网传媒业以其交互性、海量性、迅速性的特点为传统媒体业服务,此时,互联网传媒业可以视为“准媒体业”。2003年之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互联网也越来越普及,互联网传媒业迎来了自己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此段时间内,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三大巨头不断渗透互联网传媒业,成为互联网传媒业的龙头老大。与之相反的是,由于传统传媒业成本高,传播速度慢,不少传统传媒业已不堪负荷,纷纷破产。互联网传媒业不断抢占市场,至今,已然成为媒体业的主流。传统媒体业与互联网媒体业的市场份额占比图如下:

可以看出,互联网传媒业不断挤占传统传媒业市场,互联网传媒业已成为主流趋势。

二、互联网传媒业发展迅速原因探究

我国互联网传媒业在短短十几年间发展如此迅速,成为传媒业主流,究其原因,也是合情合理。

(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时代的到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网民数量已突破6亿。这个庞大的数字意味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传媒业赶上了这股春风,又由于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运营成本低的自身优势,得以飞速发展啊。

(二)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国国家领导人不止一次在大会强调发展互联网,明确指出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并且,在互联网传媒行业发展之初,给予大量政策优惠,对其打开市场,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起了重要作用。

(三)我国计算机科技的发展

互联网传媒行业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所有的运营也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这些年,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也为互联网传媒业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

三、我国互联网传媒业的盈利模式

我国互联网传媒业盈利模式非常多元化,主要包括网络广告、网络游戏、及其他业务。

(一)网络广告

互联网传媒业盈利形式非常丰富,但是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依然是广告。互联网广告形式多样,具体包括图形广告、视频贴片型广告、关键字搜索广告等形式。互联网在大数据的支撑下,通过点击量、浏览量等数据指标,分别在不同地方投放广告,收取不同价格。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网络广告所占市场份额不断上涨。

(二)网络游戏

互联网平台早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平台,待平台建好后,市场打开,就对用户征收服务费,网络游戏就属于这种方式。网络游戏,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多人参与的一种游戏方式,比单机游戏更具吸引力。因此,网络游戏发展非常迅速,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盈利点不断增多。

(三)其他业务

互联网传媒业发展至今,不得不提新浪这个“黑马”。2010年,出现微博这个产品,随着明星入驻带来的巨大宣传效应,新浪微博吸引了用户前来注册,使用。微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新闻热点传播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账户在微博里自由发言。微博也是依赖于投放广告赚取大量利润。同时,网络红人,段子手的兴起,也为微博收入来源增添了新的盈利渠道。网络红人利用粉丝数众多,在所在微博发广告,收取广告费,而新浪进行抽成。

互联网传媒业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令人目不暇接,盈利模式也更加多样化。

四、互联网传媒业的不足

互联网在近十几年已经实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发展中孕育着危机。互联网巨头垄断太过严重。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首的互联网巨头把控着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没有有力的竞争对手,就会出现一系列垄断带来的消极影响。前段时间发生的“百度事件”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垄断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不利于民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黄仕琼.中国互联网传媒类上市公司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新媒体盈利方式篇7

关键词:媒体融合;市场规律;传播方式;经营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20年前,全国性报纸在中国很多地级城市大行其道,如发行面较广的《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等,之后随着电视业兴起,全国性报纸在地方影响力逐步削减。10年前,省级区域性报纸也在许多地级城市红火了一阵子,如《扬子晚报》、《华西都市报》等,之后随着网络、移动新闻出现,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省级报纸已如昨日黄花,风光不再了。目前,在全国882种地、市级报纸中,除了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地市报实力较强以外,普遍存在着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的问题。2012年以来,纸质媒体的广告实收额一直处于15%―20%的高速下滑的态势,报业面临着空前严峻的经营形势:传统媒体的读者在分流,影响力在降低,创收难度加大,广告增收乏力等。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地市报在目前新传播环境中,该如何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融合发展,才能有效促进报业的长足发展呢?本文就如下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一、为了适应新形势,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办报观念要转变。

“媒体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教授浦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媒体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①

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是遵循媒体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迫切需要。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主流媒体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到主流思想阵地的发展壮大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对地方媒体来说,无疑是个福音。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占据主动呢?首要是转变办报观念。现在,很多地市报还是传统的办报意识,一张报纸刊登了国际、国内及地方全面内容,这与20年前地市报所承担的任务还是一样的,以前是电视、网络不发达,读者要接触外界还必须从报纸上获取。现在传播环境明显多样了,可很多地市报纸仍保持着以前的固有旧模式,一张报纸一统天下,再加上新闻处理方式和版面设计方式呆板老套,内容枯燥,可读性不强,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这就必然会严重影响了广告投放与报纸发行。为了适应新形势,地市报要在理念上创新,树立一体化发展的理念,逐步把自己从一个报纸社变为报道社,从营销报纸转为营销内容,加强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入了解对读者的需求和兴趣,建立规范的法人管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目前行政管理的运作模式。

因而,在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过程中,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来转变。

1、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和价值形成方式发生了改变。在“众包”生产方式引领主流的时代,社会中的成员闲置的时间、闲置的认知、闲置的资源通过“众包”得到激活,所有新的服务产品、新的内容产品,都可以从这种激活当中找到来源。理论上,人人都可以成为一名“编辑”或是“记者”,大家都可以成为智慧生产中的一个要素,这些逐渐在“众包”生产方式下变为现实,这就使得传统媒体仅仅依靠生产内容形成价值的方式也开始发生改变。

2、互联网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方式。竞价排名广告、信息流广告、“秒杀”等全新营销模式的运用普及。而传统媒体还无法满足企业营销这一全新的变化和要求,传媒产业的营销必然要转向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才能适应发展需要。

3、互联网还使得媒体的渠道类型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媒体是“短缺传播时代”的产物,他们所熟悉的是“共性的生产”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而今天是一个精确化传播的时代,最具有市场的是个性化传播与分众传播,它要求媒体建立多元化、嵌入式的分发渠道和传播方式,无限贴近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这也是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过程中首先面对的挑战和要做出的改变。

4、最重要的是,互联网改变了整个游戏规则。互联网所带来的不是通路、不是平台,而一种新的传播规则,它改造了整个传播的构造、传播的规则和传播的逻辑。

在互联网进入我们生活的最初阶段,利用它的海量存储、超级链接实现了对离散、毫无关联的内容供应状态的互联互通: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第一代综合门户网站构成了最初的“内容网络”;紧接着,互联网以包含现实体验又超越现实体验的方式实现了某些内容服务与人的需要的对接,如第二代功能型门户――百度、腾讯和淘宝所做到的那样。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则实现了“人际网络”的互联互通。

过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社会协同受限于现实半径,只能就近进行有限的选择和搭配,实现的并不一定是最佳协同。但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社会协同呈现出一种无远弗届、无所不至的巨大可能,使得原本散落在每个人身上的闲置时间、闲置的智能与知识以及闲置的资源,在全人际的范围内得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调用和功能性配置,形成种种价值协同的社会形态。维基百科的“众包生产”,大众点评的经验汇聚就是这种资源配置、社会协同所创造价值的典型。在“大众点评”上,当不同的客人对于某一个餐厅的评价被整合起来之后,原本仅限于个人的感受和经验变成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人进行选择的依据和参考。互联互通的下一步发展就是“物联网”。接下来的就是“内容网”、“人际网”和“物联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及基于这种连接的社会协同,其所创造的巨大价值增量空间是难以想象的。

这就是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改变,这种在连接中发生的改变不是不痛不痒的局部性变动,而一场全局性的、革命性的改变。要适应并嵌入这种改变,传统媒体必须采取一场彻底的自我革命,在观念、内容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方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来一次整体变革。

二、为了提高竞争力,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建设。

全球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和社会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新闻媒介,其传播业态必然会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也必然会日益改进和便捷,面对方兴未艾的新媒体,传统媒体必须通过更为超前甚至激烈的方式谋划未来,应积极转换角色、共建渠道,扩大影响。

首先,地市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这里所讲的融合,是跨媒介、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应在传媒产业运营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之中都深入渗透,并发生效用,从而更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化传媒产业结构,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不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直接搬到新媒体上那么简单,而是应该将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观念、思想进行整合、创意,继而做出具有市场化和互动化的内容。地市报要学会以时间为半径及时通过不同载体进行传播,学会根据不同的传播要求来调整我们的新闻编发方式。传媒产业的发展是顺应社会需求的方向前进的,媒介深度融合也是基于这一点而产生的。这种深度融合的媒体不仅可以为广告商提供更广泛的注意力资源,还能更加适应广告客户的需求,推出多种媒体立体化宣传的广告套餐,提高广告收益,产生更好的广告效果。

其次,要加快地市报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报社的资源优势,整合报社内部资源和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搭建网络平台、数据平台、移动平台、商务平台等等,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通过资源整合,满足用户的精细化和个性化需求,把平面媒体发展成为跨平台、跨区域的综合性媒体运营商,实现规模效应。简言之,就是将手机、纸媒、网站、公交站台、LeD大屏、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媒体资源进行整合,改变以往一家报纸只是在自己的版面上进行推广,形式只停留在平面。我们要利用整合优势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通过互联网每天24小时每分每秒在传播,是融文字、音频、视频、图片为一体的综合平台。这样一来,不仅很好的实现了读者之间的互动与参与,而且还将一个平面的新闻事件呈现出更多的角度,提供给读者更加深层和多元化的阅读,使传播的效果产生了几何数增长。这种清晰的盈利模式必成为未来报业发展的核心。在这方面,无锡报人走在了前列。在当今“人人都手持话筒能发声”的泛终端、泛信息时代,无锡报业集中了60名青年记者,手持最新智能手机,新创了《无锡博闻》专栏,在城市各处的新闻现场即时播报,先后在网上与报端发出无锡报人微博的响亮声音,得到社会一致好评。②

同时,传统报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媒体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该优越的社会资源。传统报业有舆论引导上的优势,具有一定的监督权,对公众知情权具有一定的满足能力,它制造的是影响力,而不只产生经济价值。这些社会资源不但能为传统报业提供内容资源,而且提供相关的社会支持和公众支持。

三、为了寻找新经营赢利模式,要按照互联网思维进行媒体融合。

从传播学领域来看,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现有的一切:从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传播方式到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游戏规则等等。互联网不是一个行业,它更像一种基础设施、一种支撑社会的全新技术形态。社会成员、各行各业只有理解它、适应它、依靠它,在它的逻辑基础上进行自我革命式的改造后,才能继续生存发展,传媒领域也不例外。

过去,传统媒体根据“木桶效应”的原则,认为提高媒体价值的关键在于补齐短板,致力于对某一个环节、某一个元素本身的经营以拉升整体价值。但是,在互联网格局下,水面上涨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补齐短板的速度,任何补齐短板的动作都无法显现出大的价值效应来。那么,传统媒体究竟该如何做?笔者认为,这时应该按照“新木桶效应”的原则,着眼于木桶的长板,进入市场进行外部结合,用自己的长板跟别人的长板合作,形成强强联合,用最佳配合形成一个新木桶。

毫无疑问,传统媒体的核心价值在于内容生产,采访权、公信力、内容生产能力、新闻传播力、专业的采编队伍等等。互联网格局之下,这种内容生产方式仍有价值,但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价值。互联网格局下的竞争从某种程序上来说是一种寡头竞争,媒体至少要在内容生产、技术支撑、用户洞察三个方面都做到极致,才能跻身市场的前几名,从而才有可能继续存活。

然而互联网的变化程度和结构决定了全能冠军少之又少,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认识并承认这一点。同时,互联网使得各行业的市场边界逐一打破,这使得与外部结合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大大增强。传统媒体在充分看到自己的核心价值也就是长板的前提下,应主动走入市场,去寻找和选择别人的长板进行对接。

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必须意识到,没有一种内容可以独占服务,任何一个领域的内容和功能都可以交叉实现。传统媒体自身的核心价值只有嵌入到互联网的体系当中,才能保有和实现它的价值及影响力。换言之,传统媒体需要超越自身的|“一亩三分地|”和“单打独斗”的格局,对接在社会连接的某个或某些节点上,在广域的市场上寻找新的匹配,用一个规则把其他的媒体要素和媒体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生产力,如媒体的品牌、渠道、用户等等。这个过程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是资本互换、互相融合、互利共赢的过程。传统媒体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超越原的价值形成逻辑、产品服务逻辑,超越单一媒体的属性,打造成一个基于互联网逻辑构建的全媒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新的价值生产模式和业态模式。

在传统工业模式下,媒体所熟悉的经营模式更多的是专注于一个点的经营,努力把核心的上中下游贯通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实现规模经济。到了今天,对于大多数媒体来说,规模经济已经遇到了一个无法突破的天花板,所有的规模经济因素已经发挥到了极致。此时,媒体有必要在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结构下、在实现连接的过程中寻找和开拓出更多新的经营模式,才有可能继续前行。

首先是范围经济。就像已经论述的,互联网所有的机会、所有的价值是在互联互通当中构成的,因此无论对于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发展而言,未来真正的价值是在互联互通中作为一种中介,能够使某种资源的聚合形成一种资源和价值的中介。媒体本质就是一种介质和平台,但这个平台不仅应该运行内容,更大程度上应该成为各种资源汇聚和分发的节点,成为各种商业资源和社会资源对接的平台。以微信为例,作为一个交友、通信的平台,它提供各种基础服务聚合起流量,形成一个有价值的人际平台,此时再以此平台流量为基础,导入电商、互联网金融等等,以平台效应实现了多种盈利模式的可能。再以“今日头条”为例,它完成了范围经济需要的前半部分,以聚合式的新闻服务集拢起了巨大的流量,但“今日头条”未能完成的正是脱离它仅仅作为内容平台的特质,利用内容平台聚拢起的流量,通过嫁接其他社会资源,在匹配和对接中实现价值增值,完成盈利模式的构建。

其次是分享经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解决了人类很多闲置的资源,在过去传统的社会环境下,传统媒体无法整合利用这些闲置的资源,如今已被互联网所激活,互联网中的每一个人通过“众包”的生产方式,正在创造新的内容和新的服务产品,进而创造新的财富。它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众人协同完成的、尤其是以打破传者与受者的界限为特征的一种分享型的经济形态。就像维基百科、互动地图一样,产销合一,自己是生产者,又是享用者,利用所有的资源做了一个具有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事。

再次是集成经济。前面说到新木桶效应,实现长板和长板的对接,实际上正是集成经济的模式:在一个更大范围之内,寻找合适的资源、要素,用一个规则把所有的东西集成在形成自己的生产力,从而形成对于相关的社会需要的精巧的有效解决方案。就像苹果应用商店所做的,形式式的平台使得软件商自由进入,从而完成对自己生产的构建。

找到新的经营模式是为了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这就需要传统媒体转型时创新盈利模式。虽然新媒体被传统媒体看好,大多数传统媒体都想借新媒体发展的东风来获得展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传统媒体为“只投入没产出”的境况苦恼。目前手机已经发展成为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其间蕴涵着巨大的商机。然而,被一致看好的新媒体形态因为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让传统媒体转型的实践者左右为难。从全国范围来看,传统媒体依靠新媒体技术创办的新闻网站在不断聚合自己的影响力,不过在吸引访客眼球的同时,支撑其经营的盈利模式显得比较单一。在ipaD版和手机电子版进行了投入的多家都市报,同样没有得到满意的回服。缺少创新,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让传统媒体人感到苦恼。

就纸质媒体办网络版而言,许多报纸试图通过网络版的新闻来提升影响力,从而吸纳广告投放,而实践证明,这也是个误区,这仍然是使用轩传统媒体的老经验去办新媒体。传统媒体有明显的吸纳广告的区域优势,广告主按区域投放广告时往往会选择影响力大的报纸进行投放;而新媒体则是无区域限制的,看新浪网与看本地网是没有时间左的,同一时间可以看到,本地网络难以形成区域优势因此,传统媒体办新媒体就必须有理念上的创新。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

首先,提升传统媒体主业的盈利能力。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媒体提高盈利能力首先就要在提高内容的质量上下工夫,通过走精品化、特色化的道路,提高媒体主业的盈利能力。

其次,树立整体经营的理念,走多元化经营道路。多元化经营是指在传媒行业之外的更大范围内进行扩张探索。调整媒体的盈利结构,首先要从改变单一依托广告盈利入手。在壮大主业的同时,有选择地多元化经营,重视延伸产品开发,通过价值链使媒体增值,降低广告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比例。

再次,树立跨媒体经营理念,由单一媒体盈利模式转变到跨媒体盈利模式。所谓跨媒体就是指一个媒体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多家媒体,而跨媒体经营则是媒体集团通过利用拥有的多家媒体这一平台来进行各种经营活动。当前,我国的媒体集团发展很快,实行跨媒体经营可以进一步扩大盈利的来源范围,并能减低成本,使媒体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传统媒体的跨媒经营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传统媒体内部的报纸、杂志和电视等几种不同介质媒体之间的跨越和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综合媒体平台。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跨越和融合,利用自身的内容优势,力争在新媒体领域也分得一杯羹。

结语

这些新兴事物都说明今天新的盈利模式和市场边界都在进行革命性的改变,与此对应,传统媒体已不能再简单地画延长线,把互联网当做整体价值链的一个延伸,而是要在互联互通中寻找互联网条件下新价值产出的最主要方向和逻辑。这是媒体融合给传统媒体提供的机会,也是挑战。传统媒体只有实现自我的开放,打开自己的视野和运作格局,自觉接受互联网的改造,有意识和勇气进行一场革命式的转型,实现媒体融合背景下全媒体的重构,才有可能找到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新版图。

关于地市报未来的发展之路,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早就多次强调,地市报不仅要加强对报业市场的研究,走市场化经营道路,利用品牌优势,组织策划各种活动,提升影响力与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而且要积极应对新媒体、新技术的挑战,转变原办报观念,塑造自身特色的区域文化,实现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力争成为网络时代、数字时代地市信息传播的领军人。可见,传统地市报业面临的新问题新形势,既是压力又是动力,这就逼迫着地市报业在内容和形式上须再创新,在人、财、物的资源上须加大整合力度,以此引领传播领域纸质媒体的新变革。我们一定要理性分析、沉着应对,要善于“取其长,补其短”,切实抓好自身变革,以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只有顺应读者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变革,地市报才能更好地主导本地的新闻舆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注释:

①傅玉辉:《大媒体产业》,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②李敏、刘林青:《传统报纸如何应对媒体变局》,《当代传播》

新媒体盈利方式篇8

关键词:互联网;融媒体;大数据;应用技术;互联网终端设备

随着网络实时速度的指数级提高,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更新换代,媒体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互联网背景下,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成为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媒体行业迎来了融媒体时代。媒体主体的多元化、媒体生产的多渠道性、媒体内容的实时性等是融媒体时代媒体行业的典型特征。融媒体时代的特征导致媒体内容相较传统媒体时代而言呈现不同量级的增加,大量的媒体信息充斥互联网平台,人们不再面临媒体资源的短缺,而是面临对媒体资源进行合理筛选的困境。各融媒体企业大量内容竞争客户的关注,不论是传统的官媒、私营纸媒,还是互联网媒体,都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积极改革,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拓展盈利渠道,扩大用户群体。

1.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历史沿革

1.1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时代背景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媒体行业也迎来了改革的机遇。国家鼓励推动传统媒体行业和互联网媒体之间的合作。在激烈的竞争中,媒体肩负着表达国家文化,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使命。媒体肩负着表达地区文化,促进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特殊使命。传统媒体主要依托于传统媒介进行大众传播。传统媒体依靠传统的传播媒介和技术手段进行媒体内容的传播,在长时间的内容传播中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开始降低,随之带来传统媒体社会影响力的降低。为了提高媒体服务民众的能力,传统媒体需要积极适应融媒体竞争环境,使用大数据技术服务于民众的媒体内容需求。[1]

1.2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应用的试点

我国在融媒体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央官方媒体、地方官方媒体和私营媒体三方竞争的格局。融媒体发展试点主要是地方官方媒体。地方的官方媒体积极开展媒体运营和大数据技术的积极融合,发展大数据应用媒体产业,为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表一是部分享有国务院新闻转播源地位的地方官方媒体的统计名单。截至2020年年末,一共有接近60家地方官方媒体成为可以向国务院提供新闻的传媒企业。这些企业都拥有相对出色的业务能力,都深入运用了大数据技术。其中一些公司的大数据产业项目部门产生了可观的盈利,能为企业持续创造经济价值。表2是截止到2020年年末,部分互联网融媒体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记录,记录了这些企业在大数据产业方面的盈利水平。

2.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现状

2.1部分中小融媒体企业的大数据应用现状

部分互联网融媒体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记录,即表2表明,融媒体行业的大数据产业部门,通常的利润来源主要为信息咨询、广告投放、媒体卖货、数据业务等四个方面。由于大数据业务目前并不在融媒体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内,并不占据企业的主要经营精力,因此相关的企业经营数据并不能直接反映大数据技术应用带来的企业利润。所以,笔者只能将大数据业务收入归入到数据业务收入之中,通过对数据业务收入的观察发现,融媒体企业的数据业务收入水平在随着时间尺度而不断增加。相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融媒体企业在未来会加大对大数据应用业务的资本投入,融媒体企业会随着利润占比的变化,提升企业中的大数据业务占比。

2.2融媒体企业的大数据应用特点

根据对行业的大数据研究,融媒体企业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应用,注重建立企业的大数据资料库。大数据资料库的普遍建设是融媒体行业现阶段的大数据应用的主要特点。媒体企业根据大数据资料库的信息反馈,进行商业信息的整合,帮助企业进行媒体内容的制作,以满足不同群体对于媒体内容的不同需求。许多媒体企业还将大数据业务独立出来,专门为客户提供大数据服务,运用服务器收集分享大量的商业信息,提供商业报告。大数据业务的核心就是大数据资料库的构建。大数据资料库是媒体内容的产出依据和资料来源,是传媒企业的运营基础。大数据资料库可以帮助变革媒体企业的媒体内容生产方式,使媒体内容的生产趋向于工业化和体系化。统一的大数据运营平台可以协调企业各部门间的独立媒体运营行为,帮助企业形成全公司的人员整合,促进业务能力的提升。[3]

3.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问题

3.1缺乏大数据应用长久机制

根据目前的阶段性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媒体企业都没有大数据业务方面的长久规划,也并不打算成立专门的大数据部门来拓展企业盈利边界。只有少部分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大数据业务部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增加了利润。还有一小部分企业虽然没有专门的大数据业务部门,但是有关于大数据业务的长久规划。在开展大数据业务的少部分企业中,大都普遍注重大数据业务的短期回报,一旦企业投入过多或者其一段时间的回报不及预期,企业就倾向于减少对大数据部门的业务投入或者撤销大数据部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本身又是非常复杂的,尽管有少部分的技术应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但是大量的技术应用需要投入不少的时间和资金才能够被实现。一旦较复杂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实现,企业就可以极大增加自己的盈利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建设大数据资料库,提升企业的长久盈利能力。

3.2缺乏大数据应用技术投入

大数据业务的盈利能力是大多数传媒企业专注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的关键。如果大数据业务没有短期的盈利可能,企业就会丧失对拓展大数据业务的兴趣。融媒体背景下的传媒企业多数都在盈利周期短、资金成本低的大数据应用方面有所投入。但是在成本高昂、盈利周期偏长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方面,融媒体企业普遍缺乏投入意愿,对这些项目的投入落后于其他较容易的项目。很多企业对关于高成本、长周期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没有建设的意愿,也没有建设的计划。大多数融媒体企业,也没有在年度投资计划中,加入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内容,没有划拨一定预算用来建设基础的大数据数据库。缺乏对大数据应用技术的投入,短时期内并不会造成融媒体企业的竞争劣势,反而可能因为成本没有增加,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短期的利润增加带来的是企业长远竞争力的削弱。

3.3大数据业务收入不足

根据统计数据得知,大多数的融媒体企业并不以大数据业务的收入作为企业的主要盈利来源,大数据业务的经营也不在这些企业中占据主体地位。大数据业务甚至还没有重要到被企业列入到支出收入表格中,这充分说明大数据业务在融媒体企业的整体业务收入中占比过低,也说明大数据技术的利用程度在融媒体行业中相对不高。

4.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改革建议

4.1利用大数据技术拓展媒体内容

大数据技术可以被用来帮助传媒企业的媒体内容生产,利用大数据技术,融媒体平台可以搜集大量的网络信息和热点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理编辑、创造新的媒体内容,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媒体内容的传播。很多传媒企业都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便利内容的生产,将大数据资料库作为内容编辑的最大素材库。

4.2利用大数据技术改进媒体经营

大数据技术可以被用来改革融媒体的经营模式,使融媒体企业的经营更加便利于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大数据技术可以给用户送达符合其浏览偏好的特定信息,以客户为立足点重构信息内容,传播只针对特定客户的定制媒体内容。提升媒体经营的商业广告转化效率,提升客户群体对融媒体企业的接受度和忠诚度,实现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4]

4.3利用大数据技术服务社会大众

融媒体企业既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主体,也是大众服务的提供者,融媒体企业的产品有特殊的公共性质。业务范围内,并不占据企业的主要经营精力,因此相关的企业经营数据并不能直接反映大数据技术应用带来的企业利润。所以,笔者只能将大数据业务收入归入到数据业务收入之中,通过对数据业务收入的观察发现,融媒体企业的数据业务收入水平在随着时间尺度而不断增加。相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融媒体企业在未来会加大对大数据应用业务的资本投入,融媒体企业会随着利润占比的变化,提升企业中的大数据业务占比。表22020年部分融媒体企业营业状况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营业外收入东方网17.64亿元151.93%3530万元84.02%0.37亿元12.65%856.47万元北方网39265.11万元160.88%-870.32万元-32%-501.11万元-21.51%1504.32万元因此融媒体企业在注重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利润的同时,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自己服务社会大众的能力。当然,在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应该是主要服务于融媒体企业的自身业务发展。融媒体企业的大众服务不同于公共服务机构的无偿服务,其对大众服务的提供是有偿的。只是融媒体大众服务的有偿性通常不是通过用户的浏览来实现,其利润的获取通常是依靠广告商的广告投放、平台的销售提成等来实现。融媒体大众服务的有偿性是间接的。这种间接的有偿服务依赖于大众服务的水平高低,大众服务的水平越高,企业的盈利才越多。因此,提升企业服务大众的能力也就是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两者具有一致性。[5]

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带来传统媒体的大规模扩张,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会带来融媒体企业的繁荣。抓住技术变革的时代红利,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增强融媒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和深入应用,变革了融媒体行业的竞争模式,使企业的内容生产和内容传播行为结合到一起,缩短了企业的盈利周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婷.我国传统媒体大数据应用热的冷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3):32-33+43.

[2]姜畅.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数字思维的转换与推进[J].中国传媒科技,2020(10):83-85.

[3]欧阳昕,张涛.融媒体时代传媒产业大数据运营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17(9):129-134.

[4]许辰铭.浅谈大数据分析在媒体行业中的应用[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8(1):74-79.

新媒体盈利方式篇9

未来:移动互联网是方向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手机首次超越了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带动了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为传统动漫内容的推广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2012年中国动漫产业产值已达到760亿元,动漫产业用户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预计2013年比2012年增长34%,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国家政策对动漫产业的支持,行业市场逐步成熟,在运营商的推动下,动漫的盈利模式也日渐清晰,用户付费意愿也不断增强、广告盈利模式及多版权运营等盈利模式日渐成熟。

据了解,全国动漫爱好人群约1.6亿,其中54.3%的人对手机动漫感兴趣,有58%的用户愿意每月支付超过5元的使用费。

业内预计,到2014年,中国手机动漫市场规模将达30亿元。以中国电信爱动漫的运营情况来看,2013年发展用户数已近1.2亿,2013年新增收入已经突破1个亿。各项数据表明,移动互联网凭借多方优势已成为数字动漫发行的新媒体。

商业模式:

手机动漫成为创新助力

与会代表认为,新媒体为传统动漫发行注入了新的活动和商机,呈现出了势头喜人,但还存在盈利模式不够成熟稳定,版权意识不强,产业链亟须整合等问题,中国新媒体动漫联盟的成立,顺应了产业的需求,相信能在促进产业整合、促进行业规范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于新媒体给动漫产业带来的影响,与会专家认为,在数字化媒体将成为主流媒体的情况下,新媒体动漫并不是单纯的传统纸质漫画电子化,而是需要全新的变革。“读图”和“碎片”是这个时代阅读行为的重要特征,动漫若要打开市场,需要顺应和利用这种阅读趋势,从题材选择、表现形式、创作方式、推广营销上都考虑阅读习惯。

新媒体盈利方式篇10

全媒体转型是近两年中国报业发展的最热话题,诸多报刊社迅速盘整资源,与新媒体从竞争走向合作,试水全媒体生产和运营。之所以全媒体浪潮两年内迅速席卷全国,推动力来自两点:传播技术的创新及受众阅读兴趣的变迁。前者提供了可能,后者造就了报业集团未雨绸缪的心境。

报业集团的全媒体战略是传统媒体顺应媒介融合趋势的自救图新之策,与此同时进行的是广播、电视等其他传统媒体的全媒体转型。应该看到的是,全媒体战略仍是一次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实验。这一轮创新实验因为将可能使报业集团转变为生产图片、文字、音视频等不同格式产品的内容供应商而使人充满了想象和期待,但是新旧媒体粘聚交融,能否最终产生大于1+1的效应,还需要充分考虑报业集团未来发展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一、全媒体战略能否接轨并创新报业盈利模式

目前来看,报业集团全媒体转型战略还只是内容生产和内部运营的革新,并未显露新的盈利增长点。特别是全媒体转型的技术投资不菲,例如宁波日报数字报业技术平台硬软件投资近3000万元①,石家庄日报的全传媒复合出版中心拟投资6000万元②,何时才能见到收益引起业界的焦虑和困惑。

全媒体战略能否接轨并创新报业原有的盈利模式是报业全媒体集团未来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启动“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随着该计划项目成果陆续孵化出来,“全媒体”迅速在国内报业形成共识,2008年以后,全媒体在业内形成热潮。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全媒体实验源于传统媒体对新媒体挤占未来生存空间的担忧。传统媒介中,报刊转型最快,报刊之中,最彻底的全媒体流程再造多出在地市报。因为在全国报业产业格局中,地市报生存压力最大,县市经济总量不大,报刊消费有限,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市受现有按行政级别和区域进行管理的体制影响,难以向外拓展。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增长,其生存空间更显狭小。例如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媒体战略,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形成崭新的“全媒体框架”,再造了内容生产流程。在这一全媒体数字平台中,集团记者采集的同一个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进入全媒体数据库,经过二次加工和二次编辑,然后由各媒体各取所需选取,再通过深加工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初步实现了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个渠道、多次的数字化传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则由“一网两库五平台”组成。一网,即内网和外网合二为一形成统一的网络平台;两库,即待编稿库和成品稿库;五平台,即内容生产平台、客户服务平台、决策管理平台、业务处理平台和多媒体平台。全媒体采编平台实现了报纸、网络、手机报等不同媒介信息的一次采集、多介质。这一革新带来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不过,值得深入思考的是全媒体战略将会以何种方式拓展报业生存空间。

围绕全媒体战略盈利方式的探讨至少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全媒体战略是否会延伸原有盈利模式,拉长产品价值链条。报业全媒体战略实现了资源一次开发,新闻信息产品在不同媒介多次售卖。报社从单纯的报刊社向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格式内容供应商转变。值得思考的是内容的多次售卖将如何吸引足够多的新受众。如果是仅仅向报业集团原有受众提供多种格式的内容,则不会带来新的广告和新的利润;如果是全媒介的内容供应提供了报业集团原有受众从平面媒体转移到新媒体的机会,那技术升级则只是迎合了原有受众阅读习惯迁移的市场需求,亦不会产生新的利润。

第二,全媒体战略是否会产生有新盈利增长点的产品和服务。各报业集团已经将产业链延伸到了全媒介,而全媒介尤其是网络平台对地域封闭性的打破使得各类全媒体集团处在同一市场有了短兵相接的机会。同样需要引起重视的另一个问题是,全媒体建设仿佛出现了大干快上的风潮,报网一体、多媒体数字报、手机报、iphone版面、公交移动视屏……扛起全媒体大旗的报业集团几乎形成了完全一样的产业方阵,此外还有大量广播、电视等其他传统媒体转型形成的全媒体集团。全媒体集团的红海竞争似乎已经不可避免,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显然需要更有特色的服务,更多基于全媒体战略的畅想。“网络媒体的发展已经揭示了这样一个方向,那就是:新媒体的产品必须超越‘内容为王’这样的单一视野,需要把内容、服务和社区等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用户与媒体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牢固关系,才能把各种媒体的传播优势转换为这一媒体的直接效益。媒介融合时代也需要在这样一种思维下进行产品的构思。”③报业全媒体战略目前并未改变原有以广告为主的盈利模式,寻求以新服务、新产品为导向的新盈利增长点应成为近期实验的焦点。

二、集团内定时传播媒体与即时传播媒体利益的协调

报业集团全媒体战略实现了新闻信息从定时传播到全时传播、从及时传播到即时传播的转变。集团内既有网络、手机媒体等即时性媒体,亦有报纸、期刊等定时传播的媒体,如何协调两者的利益关系值得深思,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解决未来发展中全媒体报业集团内以哪种媒介为主导的问题。

全媒体集团的内容生产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多层级开发,就是将新闻事实通过不同媒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报道,生产出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新闻信息产品,从而使一次信息采集以最低的成本产生最大的效益。这种新的内容生产模式改变了传播的格局。在现有的多数报业集团,信息采集制作完成之后,报刊是第一传播载体,而后是网络,而后是手机报等。全时传播媒体、即时传播媒体反而成为后发媒体,在内容的原创性生产层面处于劣势。而报业全媒体集团实现了集团内信息资源的整合,网络、手机报等成为第一时间传播载体。这一变化对传播格局有深远影响,但是也给报业集团带来了新问题。

首先,集团内原有支柱报刊和新媒体如何双赢。在实际操作中,不能不考虑到媒体竞争的因素。报业全媒体集团的网站实际上并不敢太多最新消息,原因是网站了之后,马上会有同城竞争媒体跟进,集团内报纸的先机会被尽数占去。目前报业集团主营业务比较单一,报纸广告仍是主要的盈利渠道,完全的全媒体报道之后可能变成为他人做嫁衣,并严重损害自己利益。而网络、手机媒体如若充分发展,全时传播、即时传播是应有之义。

其次,带来了集团内资源的重新配置问题。目前,报业集团的核心内容生产能力仍然在印刷媒介。事实上孰为第一传播载体意味着内容生产能力和新闻信息资源配置给谁。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报业集团以报纸为主要产品的生产可能会改变,报业集团已经不仅仅是报刊社,而是多种形式的内容供应机构,那么,报业集团在其未来发展中终将意识到内容很重要,但不一定是报纸内容最重要。全媒体转型带给报业集团网站及手机媒体巨大的新空间,未来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使全媒体集团内不同媒介形成合力,产业升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最终建构新的盈利模式是重要问题。

三、全媒体集团产制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报业全媒体集团的全媒体报道多集中于一些重大事件的采编联合行动。真正基于全媒体而非多媒体联动的内容形态还在试验中。在激烈新闻竞争的背景下,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全媒体集团产制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2010年全媒体报道成为各报业集团的盛宴。在冬奥会、世博会以及亚运会报道中,各报业集团跨媒介联动,形成精彩纷呈的立体化配合。但是,也要看到,各报业集团的全媒体报道虽然跨媒介协调配合盛况空前,亦显示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全媒体报业集团在发展中解决。

第一,避免同质化倾向。从现有全媒体报道来看,出现了两种同质化倾向,一种是集团内,由于一次性采集、多介质,一些报道不同媒体之间出现了同质化问题。一种是不同的全媒体集团间出现的同质化问题。目前的全媒体报道模式多数为重大报道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视屏、电子纸移动报共同出击。全媒体集团应该更注重思考不同媒介的传播特性,重估媒介融合背景下不同介质产品的特性。全媒体报道如果只是采写同一内容,放在不同的介质上面,那只是完成了流程的革新,并无实质意义。要把全媒体报道和目标读者接受程度与喜好结合起来,并做到特色创新。

第二,如何解决用户内容生产不足。web2.0改写了互联网的发展路径,来自微博、博客、拍客、社区等个人化、互动化、集体贡献内容正在成为网络媒体的杀手锏。目前来看,多数报业集团的网络社区不理想,用户生产的内容短缺。

用户生产的内容如何被融合进全媒体专业生产的过程,这是报业全媒体内容生产平台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如何应对门户网站的冲击。报业集团的全媒体转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顺应媒介融合趋势,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但是目前来看,全媒体报道并未形成对抗门户网站的核心竞争力。以上海静安区胶州路大火为例,在火灾发生后,新民网记者迅速出现在火灾现场,抢先了很多现场报道。但是事实上多数人最先看到的不是在新民网上的报道,而是腾讯网等门户网站转载的新民网的报道。腾讯网在第一时间打开了网络直播窗口,在窗口里新民网、新华网记者的现场报道和广大网友的博客、微博报道交融在一起形成了震撼的全媒体报道。报业集团生产的内容仍然在被门户网站低成本使用。虽然全媒体报业集团有足够的平台传播新闻,但是如果不能形成内容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平台的传播能力,将可能变成有垄断优势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内容供应环节。

第四,基于手持移动终端产品的研发。数字技术正在消解人们对于媒介边界的理解。新的终端几乎无可争议地被想象为便携、互动、多媒体。正在发生的终端变革让千呼万唤的融合媒介变得不那么遥远,随着Kindle、ipad、iphone等被公众接受,学界和业界多认为最终的终端将是通讯和传播功能结合于一体的手持移动终端,当然最终的主流手持移动终端还在研发阶段。目前各报业集团亦为此不断试验,纷纷登陆ipad、iphone,但是这些内容尚无特色,仅止步于试验,未来基于手持移动终端的主流内容形态应成为研发重点。

注释:

??牛春颖:《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报业技术平台通过验收》,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6月15日第3版。

??牛春颖:《石家庄日报,从纸媒到全传媒的“重要一跳”》,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4月21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