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核心价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7:36

创新的核心价值篇1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符合科学精神、时代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与价值目标。确立和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育人科学化水平,实现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实践和理论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蕴涵

   1.爱国主义是需要继承发扬的思想传统。爱国主义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当前最鲜明地体现是积极投身祖国建设。投身祖国建设要求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意识解决的是大学生履行什么职能、执行什么任务的问题。大学生只有确立起正确的责任意识,内在的价值诉求和精神动力才会持久不断地产生出来。将责任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除了它是高等教育基本的要求之外,还有着特定的政治内涵。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的神圣责任,是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只有把投身祖国建设作为核心价值观来看待、来遵循,才能使大学生具有献身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勇于承担责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1世纪的今天,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满怀热情、积极投身其中,这是他们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大表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大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各种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大发展大融合的世纪,社会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也将步入世界强国行列,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将自己发展成为建设现代社会的骨干力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内容,也是根本要求之一。

   2.集体主义是需要倡导的价值原则。集体主义核心是人民本位原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胡锦涛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荣辱观时强调,要“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它汲取了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以民为本”的传统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都应遵守的基本道德标准。这是集体主义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尽自己之所能,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实践当中去。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等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这些都是把巨大的热情转化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增长才干,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生产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这就需要不断学习,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善于汲取别人的长处来充实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大学生还要有相互关怀的仁爱之心。仁爱之心,人皆有之。作为高校大学生更应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助残帮困、关心他人,这都体现着大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高尚的人格应该体现为对他人的关爱、同情、宽恕、怜悯及恻隐之心。大学生可以在社区生活、社会考察、地区慈善活动中感受爱心教育,培养与人为善、敬畏生命的良好品格,以形成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关系,进而形成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3.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需要构筑的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作为自己最大的价值追求目标。大学生应当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美好的制度理想,在人类历史上曾有无数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前景作出过详尽的描述,把社会主义制度描绘成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这体现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追求。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状况离人们的这种理想和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大学生因为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对社会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因此,必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在逐步体现的进程中,只要我们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目标。只有把这个道理向广大大学生讲清楚,才能从根本上坚定大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要把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摆在突出位置。当代大学生必须是有理想的青年,必须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青年。因为这个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纳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增强努力学习的动力,把远大理想和自身成长结合起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成才报国。

   4.求真求实的科学理念是需要坚持的治学态度。大学是求知的神圣殿堂,大学之所以神圣,就在于它是知识的渊薮,是科学真理生长的园地。求知是大学生的天职,必须树立起求是求真的理念,在求知之路上不断探索,辛勤耕耘。科学真理从产生那天起就肩负改造世界,实现人类梦想的重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求是求真就是要做到,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揭示客观规律,用科学的思想方式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要有掌握科学知识的热烈愿望和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要刻苦钻研并力求掌握具体科学所提供的理性知识,要自觉地运用科学真理于社会实践,敢于和善于同一切愚昧和谬误作斗争。

   掌握科学知识的热烈愿望和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不是建立在个人名利和虚荣心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高度责任感之上。大学生有这样的热烈愿望和献身精神,有了求是求真理念,就能如饥似渴地去猎取造福于人类的知识,就能百折不挠地去为真理而斗争。真理和科学在人们心中具有什么样的位置,是一个人在实践中能否得到持续发展、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坚持真理、崇尚科学,自觉按照真理的要求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一个人事业能够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大学生要刻苦钻研并力求掌握具体科学所提供的理性知识。大学生刻苦钻研具体科学,不仅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长智慧和才能,而且增强人们的事业心,形成实事求是、奋发进取、坚毅顽强、忘我劳动等优良品德。所以,当代大学生要扎实学习科学理论,完整掌握理性知识,具有求真求实的科学理念,使自己成为高级专业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5.创新创造精神是需要弘扬的时代要素。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归根到底有赖于各个方面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作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生力军,大学生理应把创造创新精神作为自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取向,使之成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创造创新精神包括适应创造创新要求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造创新精神可以激励和孕育创造创新,形成创造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创新发展提供引导和动力。没有创造创新精神的价值取向,创造创新就会失去内在动力。况且我们的文化中也还包含着一些因循守旧、不利于创造创新的因素,对创造创新起着抑制和阻碍作用。有了创造创新价值取向,就可以克服这些因素,弘扬中国文化中革故鼎新的传统,为创新提供持久动力。因此,创造创新精神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之一。

   创造创新能力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创造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应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知识面、敏锐的头脑、灵活的适应性等等。大学生的科研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需要形成一个有利于发挥首创精神的广阔空间。对于大学生来说,要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活动,自觉接受创造创新精神的熏陶和激励,学习必要的科研方法,从而培养自己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和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自己勇于实践、勇于创造创新的能力。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原则

   1.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①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灵魂。它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还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根本的示范与指导意义。

创新的核心价值篇2

关键词:新媒体;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对策

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党的十明确提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在信息化社会中,借助新媒体传播的引领功能,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宗旨,创新教育方式,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媒体带来的机遇

1.新媒体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

新媒体具有的交互式大数据与云计算、主体的自主性与参与性、信息来源的全球化与即时性、内容的数字化与交互性等特点,决定了新媒体以极广的普及面和极高的使用率,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主观思维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了空间和领域;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传播增强了超时空性和无障碍性;新媒体文化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自主学习各类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各种平台发表观点,参与讨论,改变在传统教育方式下理论灌输和被动学习的方式。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媒体形式的转变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在数量庞大的中国网民中,年龄在10~19岁和20~29岁的分别占网民总数的24.5%和30.7%,在网民的职业分布中,学生占到了25.1%,是网民数最多的群体。在大学校园里,几乎每位学生都有QQ号、计算机上网账号、微博、博客或相对私密的微信圈,这一切说明新媒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最便捷、常用和重要的手段,他们正通过迅速发展的新媒体将自己变成自媒体,置身“云端”获取个人需要的信息,并发表各自的见解。

二、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对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时代,为各种信息的大量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并悄悄改变了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新媒体的大量运用一方面推动了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得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搜索资料的手段先进而得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因海量信息的比对筛选和已有成型资料的帮助而明显增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高人指点”而更加灵活有效;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的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具体现为知识点获取的繁多和易得,造成大学生对核心理念印象不深,对关乎根本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因参考过多的个性意见而滋生模糊认识,“拿来主义”式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导致认识不够深入而容易随波逐流。

2.新媒体成为不良思潮传播的媒介

各种信息肆意传播,限制越来越小,一些西方的意识形态和各种思潮也通过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它们有些与我国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强烈的对立和冲击,传统教育方式下单一的思想内容受到挑战,世界变得多元化,这就要求教育者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内容。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些不同的思想形态冲击,不能适应大学生的需要,在教育方式上不与时俱进,其所产生的传播效果必然很难得到保证。

3.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冲击

新媒体条件下,时间、空间已经不是大学生进行交流的障碍,网络的虚拟性更使大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畅所欲言,他们利用新媒体来张扬个性,表达情感。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他们价值观的随意性,使其思想变得混乱。网上一些错误的观念、一些国家别有用心的宣传,都容易造成大学生在认识上的错误,而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其价值观则可能走向错误的方向,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策略

1.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权

首先,根据当下信息传播特点搭建好教育服务网络平台,将不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陈旧信息传播方式升级改造,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加强校园媒体资源整合,推动全媒体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发挥高校宣传教育优势和特色,拓宽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来源,加强正面宣传,彰显时代精神,引领道德风尚。另一方面,利用高校富集的人力资源不断提高新媒体应用技术研发水平,以新技术促进媒体融合与转型升级,通过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自媒体新业务,做大做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媒体传播交流平台。

2.学校应提高教师的新媒体应用能力

学校应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出努力,如在校园网站上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种论坛、社区中展开积极讨论,给大学生指明方向,同时还要提高教师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大学生对新媒体较为了解,十分期待教师能够以最新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如果教师对新媒体认识不够,不但在一些前沿问题上难以和大学生保持一致,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带来不利的影响。

3.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新媒体,自觉树立核心价值观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大学生要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利用新媒体获取各种信息时,应提高甄别能力,自觉规避各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完成学业,成长成才。总之,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很多有利的因素,但同样也存在许多挑战。新形势下,只有政府、高校、大学生共同努力,积极面对,才能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良好效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新一代的人才。

4.拓宽师生交流渠道,建立新型师生交往关系

新媒体在高校的应用,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交流创造了条件,不仅改变了以往教育者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育渠道,增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入了新活力。首先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增进师生交流。教育者可以利用新媒体交流方式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为学生们答疑解惑,遏制各种负面信息传播,形成正面的网络舆论强势。着力建设红色网站。在网上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及时根据时事跟新网站内容,以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同时,还应就相关问题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增进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以此来改变师生原有的被动关系,提高学生们的主体性,增进学生们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拓宽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渠道,丰富教育手段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辩证地看待这一变化和挑战,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中,引领学生们主动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明娟,杜宝贞:,2014年第34期.

创新的核心价值篇3

abstract:presently,ourpartyisleadingthenationalvariousracespeopletocarryonthereformandopenpolicyandthesocialistmodernization.thesocialismcorevaluesystemtakethemarxismastheinstruction,alsoinheritstheChinesenationgloriousculturetradition,alsokeepspacewiththetimes,becomestheChinesenationnationalitylifethebasicelements,becomesthesocialistconstructionthecorespirit.keyword:thesocialismcorevaluesystemnationalspirittheoryinnovates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创新

Keyword:Socialismcorevaluesystemtheoryinnovation

作者简介:徐文涛男1975.7山东省即墨市人现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观念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指的是这一观念体系本身的完善与发展,这就需要在观念层面的理论保障。

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进一步探索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是其核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观念体系,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又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探索与创新。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就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始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和灵魂。

第二,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一步探索与创新。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真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必然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也必须随着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变化,根据新的实践经验,不断提升我们的认识,扩展我们的视野,以新鲜的经验和成果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目前要立足于新的实践,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不断创新,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正是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要排斥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价值体系中的积极合理成分,相反,必须要继承吸收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也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而是应当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成分。要达到这个目标,应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第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作用。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之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无法建立。必须要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自五四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基本上采取否定的态度,到了“”,反传统的倾向被推向极致,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空前的摧残。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逐渐认识到否定传统的严重性、危害性,大力倡导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不可否认,在一些国人还没有对这个问题充分重视起来,更没有落实到行动中。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契机。当前,我们要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上来认识,认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第二,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要对传统文化中有益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合理成分加以继承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样式。例如,把传统的重义轻利价值观转化为义利兼顾的新型的价值观;把儒家所倡导的“中和”思想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和谐理念;同时,又要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状况,把传统文化的主导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导向、价值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高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观。

总之,现时期正是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革时代。过去的社会规范、制度、伦理思想已经瓦解,进入思想的融通碰撞时期,是思想、社会秩序混乱的时期,又是新的社会规范产生的时期。在这个大变革时代,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在这一过程中,绵绵相传的华夏民族精神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就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当今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继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深入人心,又吸收了西方思想的精髓,同时与时俱进,符合当前的时展,充满了活力,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生命的基本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精神。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创新的核心价值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6)1―0167―02

新疆高校作为接收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渠道,一定要坚持把理论灌输与创新相结合,深刻分析与结合当前国情与区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部内化为学生优秀的理论品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重要性

其内涵非常丰富,是包括“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第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新型、有效的和谐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理论的升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在中共十报告中有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就是现在我们所提倡与践行的新型价值观。

就理论上而言,是有利于强化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并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年轻人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主体,大学生作为年轻人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新型文化科技的承继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构建与建设的主体,可以看见其意义之重大。新疆作为祖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是否正确、积极、向上对于新疆的稳定、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

从实践上来说,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大学生正处于思维开阔时期,想象力和知识一样充裕,所以,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很强,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改造自己的客观世界,同时也是大学生改造自身主观认识的一个重要基石。这很有助于大学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待和解决实际问题,帮助自身去形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向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方向前行,实现自身的发展提高,并能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新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区,这就决定了在特殊地区要遵循规律办事,我们既要尊重各民族的差异性,又要建立新疆高校民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就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但就新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言,还是存在着一些比较显而易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过分注重理论灌输教育,而忽视了实践教育。在育人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没有正真做到自己的本责,只是负责教书,这种现状在新疆高校比较多见。灌输教育可以说是我们最常见的教育方式,但是,对于学校的学生,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灌输教育大于自我教育,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们有过分追求理想化,合作观念弱等等的心态,而理论灌输教育的课堂气氛死板,一味的讲述,枯燥无味,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是在玩手机是看课外书。过分的灌输教育作为现在高校教育的一种极端化的手段,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渗透、传播与被接收的。其次,新疆多数教师因为地缘差异,所受到的专业化程度也比较低,同时,教师只是过分关注教书,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这样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差,无法落实因材施教。但就目前而言,社会实践这一方式几乎没有正真贯彻,而只是作为一种制度摆设,供学生参观而已。

(二)对于学校而言,首先,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还是非常的单一,高校的相关教育教学制度还不是很健全,这就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及时传播。其次,对于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心理素质培训没有落到实处,教师不能及时得到相关的培训,自身素质无法得以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还有就是学校的宣传不到位,相应的一些宣传栏、讲座开展的不到位,而且没有所谓的红色活动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三)对于新疆整体社会环境而言,新疆是我国多民族长期聚居且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的边疆省区,同时,它毗邻政治局势十分复杂的中亚和南亚8个国家,就这种社会大背景而言,新疆境内的民族问题就会比较复杂一些,同时,宗教问题也会频繁出现。就新疆目前状况而言,以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为主的“”是在不断的大搞分裂活动,目的就在于分裂新疆、分裂祖国。“”不仅仅在实践中搞破坏,在意识形态领域更是想颠覆中国共产党的统治,不断歪曲历史,胡说八道,大搞意识形态领域分裂。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在家中受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就会丧失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对于当前新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传播来说,又是一巨大的挑战。

基于以上几点现状,新疆高校应当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体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立新的教育传播途径已迫在眉睫。

三、新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途径

创新的核心价值篇5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新生;新生教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知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的鲜明旗帜。

一、高校新生入学状况分析

(一)新生入学现状。新生进入大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奋斗目标不明确。由于大多数大学新生在入学前缺乏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使得新生在初入大学处于目标缺失,没有理想的状态,他们精神上没有寄托,行动上失去了的出发点和归宿。(2)缺乏正确的大学学习方法。大学课程以自主学习为主,区别于以往的中学学习。有些学生初入大学难以习惯大学学习,出现上课跟不上老师节奏、课堂内容难以消化、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指望通过期末突击过关的现象。(3)心理落差巨大。大学教育是综合教育,学习成绩仅仅只是衡量学生的众多标准之一,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的优势已经不在,继而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易产生自卑感。还有些学生由于高考失利没有进入自己渴望的大学,被失落感充斥内心从而放弃了学习。有相当一部分新生由于巨大的心理落差而沉溺于网络,在虚拟世界寻求安慰。(4)人际关系不协调。良好的人际关系关系到大学生活的质量。高校新生往往面临着人际关心方面的考验。首先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性格、以及语言上的差异成为同学间交往的阻碍。其次,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现在大学独生子女居多,以自我为中心是他们的通有标志,他们缺乏和他人分享的意识,也不会主动关心帮助他人。

(二)新生教育模式现状。(1)新生教育内容结构不合理。很多高校的入学教育以校规校纪为主,缺乏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指导和对学生的关心。这与大学的教育理念相悖,也不符合社会主义体系下的教育目标。(2)新生入学工作准备不充分,内容粗浅。入学准备工作只包括新生专业班级的划分、宿舍的调配、校规校纪的宣讲、安全的宣讲等粗浅的方面。安排的工作只是事务类而非专注与学生自身。很多学校展开的专业教育也仅仅限于专业学习经验的分享,没有进一步上升的职业的规划,学生对专业仍然一知半解。(3)开展工作的形式单一。高校入学教育多以报告、讲座的形式进行,内容无趣,学生知识被动的听,很多学生在这样的形式下会产生产疲劳、厌倦,使得入学教育的目的难以实现。(4)时间集中,新生教育缺乏连续性。很多高校为了尽快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把入学教育安排在新生入学的前几周,短时间的灌输给新生,这种填鸭式的入学教育,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催生学生对学校的厌恶感。

二、新生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一)入学措施建议。新生教育应该以人为本。除了帮助学生了解校园、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帮助学生消除入学初期的种种困惑,因此首先,高校在发录取通知书之前应该为新生搭建一个入学教育平台,做好新生开学前期预备工作。其次设立专门新生教育和管理机构,来确定新生教育计划,确保新生教育的连贯性。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模式,设置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新生教育。建立心理预警干预机制。以预防新生产生心理问题,做到安全防范。

(二)创新教育安排。对于新生教育的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为新生入学准备一下工作:(1)新生如入学前,为新生建立新生入学主页。关于主页的设计可以按照本校的办学宗旨或者本校的校园文化来进行。设立校情简介模块,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办学理念,用文化的感染力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设立交流版块,此板块由在校老师或高年级学生向新生答疑,以更好地拉近新生与学校的距离,产生亲切感。设立心理测试模块对学生入学心理测试,或者调查问卷,便于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2)完善新生辅导生培训制度。为每一个新生班级设置一名新生辅导生,作为一名学生,新生辅导生可以更迅速的与新生建立起友谊,并可以在各个方面对新生进行指导。高校在新生入学前选拔适合的新生辅导生,并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安全意识、服务意识等等。(3)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结合新生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由学校的教师根据目前的专业情况以及专业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规划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创业意识以及竞争意识等,以帮助新生树立目标找到努力方向。(4)思想教育工作。高等教育包括知识的学习,更要包括精神的、道德的、美育的、社会的教育、人生观等的培育,大学生的学生生涯也必然包括这方面的积累和学习。因此在大学开端,把思想教育工作摆在首位是十分必要的。人贵有良好的品质,人的个性品质是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下的高校教育应该首先培育学生的爱国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心理建设工作。心理建设和社交,这是很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隐性杀手。入学时的心理指导,第一是要疏解高考中集聚下来的心理紧张,第二是消除在新环境中的心理压力,第三是教会学生如何自我激励,最后是让学生了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部分应该由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来作指导,除了讲解外,可以加入一些测试等让学生更加的了解自己。

参考文献

[1]杨艳玲.大学新生学习适应对自我概念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2]许晓氰.大学新生综合症之分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2).

[3]郝文清.大学新生环境适应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6(2).

创新的核心价值篇6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团员青年;群体文化

在十报告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字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全新认识,表明了我们党在理论和文化方面的高度自觉性,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必将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团员青年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旗帜,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方向。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团员群体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团员青年群体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团员青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一支拥有现实力量创造未来的队伍,也是一群弘扬传统文化博学创新的新生力军。在如今社会形态多元化、观念冲突频繁化的背景下,最具有创造性最具有活力的青年群体正在用他们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着这个世界。他们的思想观、价值观、学习态度、行为方式都受到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因此,高校应以正确的政治、道德、博学创新的指导思想作为指导,打造团员青年群体正确的内在价值,培育先进的文化,丰厚青年群体的文化底蕴,从而引领和带动社会文化,加强青年群体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团员青年群体文化体现和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二)培育先进的文化需要有先进的思想指导思想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反映大学生群体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与价值目标,具有符合科学精神、时代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的特点。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当代大学生在追求崇高政治觉悟境界的同时,应强化自身思想道德建设,正确分析与评价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因此,高校应把握校园这个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之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各高校团员青年群体文化建设工作的依据,构建先进的高校文化。

二、大学生团员青年群体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受到成长环境多元化的冲击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年是最先受到冲击、且最容易发生心理变化的群体,而今,社会正处在转型阶段,多样、多元、多变的思想特征日益凸显,新旧观念的相互激荡模糊了青年的价值观念。首先,存在差异的成长环境让青少年从小塑造了不同的性格,也养成各自不同的认知方式,这导致青年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与同伴存在更多分歧与摩擦;其次,多样的教学方式与地域文化是使青年们形成独特、自立、自我的个性的影响因素之一。同时,当代青年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更时,还存在许多的人生困惑,因此逐渐失去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团员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受到成长环境多元化的强力冲击,这对团员青年群体活动的组织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大学生的视野与交流方式已经不局限于身边的人与事,而是更多的接触到广阔的外界。这对青年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影响,它既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交往方式,也在时空上造成青年之间的隔阂。同时,互联网的开放与平等特征使得青年的平等意识大大增强,这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更多新挑战。新一代的青年已经对网络形成不同层次的依赖性,在他们还没有具备稳定的核心价值观时,容易受到网络上消极文化的思潮冲击。

(三)文化内容形式单一化

高校作为社会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团员青年群体所吸纳的知识与信息已不再局限于高校教学,而是在新环境中自主搜寻有利资源,也因此,该群体的思想已不再停留于埋头苦干、硬闯硬拼的阶段,盲目与从众已不再成为大学生追求崇高理想的理由。当更高的理想与现实相悖时,当代团员青年群体更多表现出独立、张扬且有想法的一面。

三、大学生团员青年群体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一)贯彻落实十精神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团员青年群体科学文化水平

作为党理论要求创新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要求团员青年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掌握科技文化知识,把价值系统、知识系统、能力素质系统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好个人、集体、社会,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大学生团员青年应树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学会在统筹全局中突破工作重点。

通过对先进科学文化的学习,开拓团员青年的国际视野,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建功立业的责任感,把其培养成为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群众基础,使其在先进文化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中,成为最具有创新性、最富有活跃性的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

(二)准确把握大学生团员青年的特点,结合时代步伐建立新型文化方式

大学生团员青年是先进文化的研究者与传播者,应加大对其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力度,团队合作意识,打好群众基础,使其成为青年中的卓越代表,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员青年群体文化建设要结合时代步伐,利用团员青年们最喜爱的形式,不仅要充分运用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且要依托手机短信、微博、iptV、微信、人人网等新媒体,创造新型的网络文化方式。

(三)强化宣传教育,创新活动内容,深化团员青年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社会思潮逐步向多元化,复杂化发展,各种形式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并存,出现纵横交错的局面。各级团组织要以教育和指引团员青年的问题为重,根据团员青年的人生需求以及现实需求,从青年群体的思想特点出发,创办以文化育人为平台,以个性发展为导向的特色活动,对青年进行教育和培训。

在各种活动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把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爱国精神、荣辱精神等内容融入到每一次的活动主题中,提高团员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度和热知度。创新活动方式,注重活动氛围的烘托,调动团员青年对活动内容的积极性,增强其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持久性。

(四)坚持“党建带团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团员青年文化的群体性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重要枢纽,要充分利用党团间的特殊关系,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注重学生党员中坚力量的发挥,通过党建带团建工作,团建带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此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青年团员共同推进团员青年群体文化建设,繁荣团员青年群体文化。

大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的楷模和榜样,将学生党支部建立在年级或专业中,发挥学生党员的积极模范作用,利用其贴近学生群体的优势,去影响和感化当代大学生,使学生党支部文化在团员青年文化阵地成为主流思潮。注重搭建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的平台,在学校与社会组织的各类活动中,依靠党员真实榜样的力量,促使团员青年在与党员交流中提升自我,在实践中激发团员青年的凝聚性,扎实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同时,提升团员青年文化的群体性。

参考文献

[1]韦建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内涵、科学精神、创新品格[n].光明日报,2007-12-04.

[2]周之良.多彩的校园文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鲁满新.高校校园亚文化与研究生群体文化关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

[4]吴中平等.冲突与融合:学校文化建设新视角[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

[5]郝锐,于墚.浅谈组织内群体冲突与组织文化的战略架构[J].当代经济,2008(5).

[6]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7]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6).

创新的核心价值篇7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校园文化;翻转课堂;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1-001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1.008

[本刊网址]http://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更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而作出的重要论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是每个社会主义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才能真正提升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而学校是行驶这种使命的重要机构。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到高等教育,也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领域,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的整个过程,贯穿于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培养性格坚毅,品德高尚,爱国爱党,热爱自由民主的高素质公民。

二、思想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塑造受教育者的心灵,既教书又育人。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师的言行态度,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及原则,都在传达某种信息,会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应该只是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应该学习为人之道,有社会责任感,学习如何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素质公民。真正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大学阶段,学生要经历身份认同,人格养成,更严肃更深刻地思考人生和认识社会,是年轻人价值观念确立的决定性阶段。所以,大学生既要学做事,更要学做人。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蚀,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再加上网络媒体上充斥着的负面报道以及独生子女成长的家庭环境等因素,都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

三、创新途径探索

(一)重读经典,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道德给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蕴。“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谐是中华传统多元文化的共同精神。儒学、道学、佛学以及他们内部的不同学派虽各有侧重,但都遵循和谐思想的价值观。这一传统文化有助于诚信和谐关系的建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平等、进取、价值、信誉、竞争、公平、法制观念等新的道德价值观念得以形成和强化。而忠诚守信历来是中国人的道德信条和优良传统之一,是个人处理与家人、他人、社会等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在大学生中开展重读经典活动,通过阅读儒家经典中的四书五经,道家名著的《老子》、《庄子》、《列子》等,使大学生树立感恩、孝悌、慈、爱、恕、温、良、恭、俭、让等意识。这些思想与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很多共同之处。指导学生在业余时间阅读这些古代经典,并结合河北省特有的燕赵文化底蕴,潜移默化中他们会得到熏陶,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学者张立文曾在《光明日报》发文总结过燕赵文化的精神特质:革新精神、和乐精神、包容精神、求是精神、忧患精神、创新精神等。深刻挖掘河北省的文化底蕴,让大学生们在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

(二)课堂教学思路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最重要的渠道。但以往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党团组织活动,心理咨询服务等为载体来进行。大部分活动时间有限,教育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形势,且有说教之嫌,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欠佳。

1.与大学课程结合起来,建立立体式全方位的培养体系

笔者认为可以开拓思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大学生学习的课程紧密联合起来。例如:英语是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普遍受到重视,并且学习内容涉及文化习俗,人文思想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生动教材。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组织定题讨论和自主设立话题发表观点和看法,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汇报成果。这种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使学生在平等友好的气氛里探究真理。而通过组织结合新闻时事和社会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行正反方辩论,教师可以参与并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这样,学生不仅练习了英语口语,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另外,可以在高校其他学科中也开展此项研究,形成一个立体式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融人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公民。

2.运用翻转课堂,更好地结合学生思想实际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是指重新规划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各种优良的教育资源如: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具有阅读功能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其他学习者讨论,而不再只是完全地依赖任课教师传授知识。教师更多的时间是去分析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在网络和手机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有利于学生充分意识到价值观并不是抽象和缥缈的理论或教条,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并逐渐学会用自己学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认识生活和社会。翻转课堂模式尤其适合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广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公民个人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这些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多是有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只有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用现实的榜样力量来强化理论学习的效果。如:善行河北,阳光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帮助弱者,奉献爱心和热心公益。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在社会实践中强化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支持鼓励学生团体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反映新时期青年学生的精神面貌,宣传正能量。比如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台、校园网络建设、加强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开设网上聊天室、在线论坛、微信群和QQ群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阵地和途径。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色、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于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的核心价值篇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其主要实施途径有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和主题网站等方式,这些方式具有明显优点:易操作、好管理、能量化,在提高学生意识觉悟的同时带动学生个人能力提高和社会效益的“额外效果”。但是,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教育内容空洞。课堂讲授的价值体系教育容易变形为单纯的政治理论课,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难以引起学生深刻共鸣。二是教育方式刻板。上述几种方式基本路径都是重灌输、轻启发的指标性教育,教育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极易导致教师应付差事、学生消极被动的状况。时代在改变、学生在改变、教育者的思想与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学生学习不只是从外界获取间接知识的过程,更应是在互动中受到激发而思考,升华体验并形成观念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最终目的是影响学生思想观念、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塑造社会可用人才。

几年来,为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接地气”,我们在中学生团体辅导方面进行着脚踏实地的尝试。以学生自身为成长动力,创设体验情景,触动心灵感动,变“我要你成长”为“我陪你成长”。我们坚信,成长是青少年生命进程的不竭动力,任何教育的原点都是生命生机的展现,教育者的功能是将原点的动能不断放大、延展、巩固,使这种力量成为稳固的人生状态。

二、搭建团体辅导与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在关联

团体辅导是以每个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强调通过情景互动促进成员自我体验、自我思考、自我成长,以提高成员社会化水平的一种教育模式。

团体辅导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递与影响,帮助青少年将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身行为规范,这种内化是非强迫性的、由里及外的。通过“关怀”了解和走进青少年,通过“陪伴”感化和影响青少年。团体辅导以青少年需求为落脚点,寻找价值体系教育与青少年需要的契合点,将价值体系教育的抽象主题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具体需求。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我们结合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引领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的能力,积极处理个人需要与团队合作的辩证关系,既要积极展示自己,又要肯于与人合作,更要有甘为人梯的胸怀与能力。又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中,通过视频、心理习作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进程、国家文化、民族背景,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既要定位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再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中,我们设计了大量活动与习作,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困惑,培养学生开放自我、尊重差异、多元思考、突破惯性的思维模式。在团体辅导的框架下,教师首先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主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选择匹配的教育内容、呈现方式、实施路径与操作流程。将学生以小组方式组合,8―10人最为适宜。由小组老师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体验各类活动;制造教育契机,将组员置身于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现实冲突;推动小组成员通过团队互动处理冲突、商讨方案、选择策略、付诸行为,以此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人成长。

三、价值体系教育中团体辅导模式的实施策略

2011年8月我们在北京一所学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团体辅导活动,其中一个主题是“珍惜身边所有(亲情、友情)”,主题心理习作是“海上遇险”。情境设置为全体学生都在一条去往度假胜地的船上,途中船体因故障即将沉没,45人中只有5人有机会可以登上救生艇,这5个名额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和全体成员的选择最终确定的。活动室的灯光全部熄灭,多媒体循环播放着惊涛巨浪的声音,所有人依次向大家表白决定生存还是死亡。当时的情境仿佛真的噩耗传来一般,所有同学在表达意愿的时候都是泣不成声。a同学表示愿意接受死亡,将生的机会留给别人,因为他们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导师追问他:“你不觉得你的父母也需要你的照顾吗?”a同学:“他们会因为我的舍己为人而骄傲。”导师:“但失去你,他们真的会骄傲吗?”a同学:“……”B同学表示希望大家把存活的机会留给自己,导师:“你是男生,船上的老弱妇孺你都可以置之不理么?”B:“我出过车祸,我妈妈差点儿就失去我,她接受不了我的离去,我不能让她伤心。”导师:“别人也有父母啊,别人的父母就不会伤心么?”B同学:“……”活动之后有同学立刻就给自己的母亲打电话,为两天前的吵架道歉,当母亲听到孩子哭泣着认错,诚恳地说“妈妈我爱你”时不禁潸然泪下。场景的营造、导师的引导与追问无疑将学生推到一个逼真的、现实的情境,在自我与他人的机会面前,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在小爱与大爱的两难面前,学生所经历的情感、意识、价值体系思考是沉甸甸的、刻骨铭心的,唤醒的必将是学生对生命的郑重思考。

结合上述案例,我们主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团体辅导必须坚持以下策略。

第一,创设情境。体验式学习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为基础,活动是体验的载体,不同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会带给学生不同的心理体验。体验式学习强调情境性,通过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动力,促进思考。创设情境要紧密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置身其中,以其亲身的感性认识产生丰富真切的体验,深化和升华理性知识,同时结合学习目标、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情境要灵活多变,富有感染力,推动学生通过观察、反思、抽象、概括,把体验和经验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第二,学生中心。如果体验不是建立在自主认识的基础上,就只能停留在知识教育或技能模仿的表面,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认识与价值体系。只有学生能动地、自主地体验,认识事物并获得自己的感悟,激发起内在情感,以真实的自我参与,才能成为对自己负责、为人生探索的学习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根本不是知识的记忆与复述,而是知识、情感与行为的有机整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想、观念、理论、规范通过情感激发的化学作用,融入青少年人生探索的生命进程,生成为完整的人格与品德,定格为自觉自立的人生状态,才是其最终指向。

创新的核心价值篇9

一、当前国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发挥了较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然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建设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主要有:一是当前国企职工尤其是基层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认知情况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开展宣贯;二是部分国企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式单一,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要改进和创新;三是部分国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措施不到位,流于形式,疲于应付,需要真抓实干,注重实效。

面对上述情况,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思潮相互影响,不断发生摩擦、交织与冲突,特别是一些职工社会地位、生存利益被打乱调整后,思想情绪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走向极端、引发过激行为的状况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国企的各项工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企科学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二、今后国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和措施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系统工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之中,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联系实际上做文章,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之真正成为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的普遍共识、自觉行动和精神力量,成为职工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成为国企发展进步的生命线。

(一)创新工作方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

1、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揭示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建设和谐文化、和谐国家、和谐企业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他们相互联系、彼此贯通、层层递进、有机统一。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灵魂,树立共同理想是主题,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2、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普及活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企干部职工日常理论学习中。首先,要加强各级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表率作用,带动企业员工加强理论学习。要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相结合,进一步增加领导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其次,要加强职工群众的普及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运用班前班后会、专题辅导讲座、单位理论学习日、宣传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等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活动,使广大职工群众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树立良好的素质和崇高的道德,能够为企业分忧,为社会奉献,为国家尽责。

3、积极营造浓厚的思想舆论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被广大职工群众感知、认同、接受和掌握,转化为他们的群体意识,才能被自觉遵守和奉行。国有企业要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年度宣传思想工作中,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内刊、橱窗、办公网以及短信、彩信和微博等宣传媒体,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模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大力宣传、弘扬雷锋精神和明义风尚,特别要宣传各行各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所取得的生动实践和鲜活经验,抓好典型示范,注重文化熏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突出主题实践,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在践行、贵在践行。践行核心价值体系要突出主题实践,促进日常养成。

创新的核心价值篇10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方向

(1)夯实大学生价值基础,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必须要有核心思想的引领,否则社会思潮必定混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理论,进行国家建设必须一以贯之。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是科学的、先进的思想,在大学生的政治教育中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必须要明确时展潮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

(2)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精神旗帜。这面旗帜引领着社会思潮,引领着大学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第一,马克思主义思想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思想。针对大学生的教育首先必须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开展大学生教育活动时针对这方面的教育必然不能忽视。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体现着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的精神,这样大学生才能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人们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大学生应积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评判自己的行为,时刻以此警示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增添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促使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与时俱进,不断与时代、与社会接轨,永远保持生命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可以分为理念创新、理论创新、内容创新、目标创新四个方面。

第一,从理念创新、理论创新来讲,政治具有稳定性,也充满变化。核心价值观所贯彻的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大学生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对社会发展中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在不断与时代接轨的同时,又可创新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从而推动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

第二,从内容创新、目标创新来讲,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政治层面也是如此,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丰富做出贡献。

3.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有密切的联系,必须准确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以促进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铜学,仇小梅.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及其实践——以怀化学院物信系宿舍管理阳光台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