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7:40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篇1

一、关于教学重点

(一)什么是重点?

从知识结构和体系来说,教学重点,是“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用著名特级教师叶季明先生的话说,数学教学重点是“数学知识发展中的飞跃,人们认识中的转折”。

从学生学习来说,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方法还包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可见,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本身所包含的,是内容体系中所固有的,不因学生的变化而变化。

(二)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⒈课程目标

凡课程目标中明确需要“理解”“掌握”“运用”“体验”“探索”的内容,都是重点;在前期阶段只需“了解”,而后期需要达到“理解”等目标的内容也是重点。

⒉教材内容

如果说课程目标是确定重点的根本,那么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则是确立教学重点的基础。一般地说,在教材的内容结构中,处于内容链的前提知识点是后续知识学习的重点;处于内容网络中网线的交汇点都是重点。

例如:计数单位是认数教学的重点。

为什么?

一是课程目标中有明确的要求,即“理解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数的意义是什么?数的意义主要是指某个数是由哪些数字和计数单位组成。

二是从知识结构来说,计数单位是数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也是数运算的基础。自然数的计数单位是:一、十、百、千、万……,要明确某个自然数的意义,先必须明白这个自然数中所包含的计数单位。如,5,35,287。“5”是什么?“5”是由5个“一”组成;“35”是什么?“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287”是由2个“百”、8个“十”、7个“一”组成。分数的计数单位是“几分之一”,要明确某个分数的意义,先必须明确“几分之一”的意义,然后看这个分数是几个几分之一。如“■”,是4个“■”。小数也是一样,计数单位是0.1(1∕10)、0.01(1∕100)、0.001(1∕1000)……如,0.679是由6个0.1(1∕10)、7个0.01(1∕100)、9个0.001(1∕1000)组成。

(三)突出教学重点的策略

⒈攒聚突出法

围绕教学的重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展开教学或训练。好像攒自行车辐条一样,每一根钢线都与中轴绷得紧紧的。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灵活调动教学内容,可以围绕中心问题合理变动顺序,力求从系统发展过程中突出中心环节,做到既有中心,又有向心力,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⒉完善补充法

围绕教学重点作必要的补充,以求课堂教学内容具体、深入、明确,使重点更加突出、丰满。对于非重点的教学内容,则予以适当精简,概而述之。

⒊媒体突出法

好的板书能突出重点。一般说来,写在黑板上的都是重要的。但如果写得芜杂、混乱,缺少必要的关联,学生就不得要领。板书要根据教学重点来设计。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增加视觉效果,也是突出重点的好方法。

⒋强化训练法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形式多样的练习,也可以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的目的。

二、关于教学难点

(一)什么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

(二)教学难点的确立依据

难点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

⒈教材编排

教材本身从内容、形式到语言都有难易之分。抽象的、宏观的内容难度就大;具体的、与学生生活距离小的,难度就小些。形式有单一的,也有复杂的,后者难度大些。语言有艰深晦涩的,也有明白易懂的,前者难度大些。

⒉学生实际

学生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是难点形成的决定因素。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解决问题就容易一些;相反的就难一些。难点的存在跟一个人的禀赋也有关系。反应敏捷的,解决问题就快些;反应稍慢的就难一些。所以确定难点有个前提,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就学生基础来说,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种是对于学习的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不能较快或较好地理解。例如,分数的认识。不仅要有看的(观察),还要有动手做的(实践操作)。

第二种是在学习新的概念、原理时,缺少相应的已知概念、原理作基础,或学生对已知概念、原理掌握不准确、不清晰,使学生陷入了认知的困境。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应先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第三种是已知对新知的负迁移作用压倒了正迁移作用。即已学过的知识在对学习新知识时,起了干扰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转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对过去概念、原理的回忆上,而未能把这些概念、原理运用于新的学习之中,反而成为难点。例如,现实生活中下垂的印象对学习“垂直”概念的影响。又如,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公式,由于元素完全相同,只是排列有别,学生容易混淆。

(三)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

突破教学难点,方法很多,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为熟悉,其目的都是为了化难为易。

⑴直观感知法。运用直观手段,加强学生的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如图解分析法、实践操作法、多媒体辅助法。

⑵情境创设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适宜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

⑶迁移转换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迁移的方法来突破难点。这种方法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应该是熟练的,他所掌握的前期知识是牢固的。因此,我们强调每一年段的老师都要把自己视为“把关教师”,让学生“走稳每一步”。

⑷对照比较法。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运用对比方法区分各自的特点,如表格比较法。

⑸分解整合法。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妨把问题按难易程度分解成若干个与之相关的小问题,小坡度式地层层递进,划难为易,由易到难,然后再加以概括归纳。

⑹构建体系法。因为教学难点是动态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如果对上一节课的难点没有理解,那么下一节课这个难点还会进一步阻碍他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把课与课的知识构建起来,形成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从知会点出发,逐步深入地理解知识,达到层层突破教学难点。

⑺合作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研讨。

⑻强化训练法。通过精心设计、组织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如连线选择、填表对比、疑点判断、主观性题等,也可以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关系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时二者是统一的。

重点的突出有利于难点的突破,而难点的突破也有利于重点的深化理解。所以以上所说的策略又可以交叉使用或综合使用。如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加以运用,就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实际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还有许多,有待于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

四、教师培训内容实例

内容版块:正比例、反比例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难点:①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②选择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二)原因分析

重点:比例概念的理解十分重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提供了含有国旗的四个情境图,由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出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非常重要,它是后面学习比例相关知识的坚实的第一步。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可以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更重要的是它是解比例的依据;学会了解比例,学生就可以用比例的方法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将为后面要学习的正比例、反比例和比例尺打下基础。

难点:(1)学生对“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个问题,往往只能看到它们的表面现象,很难看到概念的本质特征。比和比例的联系:有了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就能组成比例,先有比再有比例;比和比例的区别:①比是由两个数组成的,而比例是由四个数组成的;②比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运算关系,而比例是一个等式。

(2)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有些学生不能灵活使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学生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乘法算式倒推改写成多个比例时出现遗漏,不能做到有序思考。

(三)教学策略

⒈由实际问题引入,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比例的概念的理解十分重要,这个学习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所以从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可寻找生活中许多典型的例子,比如实物与模型、建筑与设计图等等学生熟悉的素材。就可以选用教材提供的含有国旗的四个情境图,国旗是孩子们很熟悉的生活素材,但孩子们可能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学校升旗台的国旗、教室墙壁上的国旗和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桌前的国旗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学习过程中会发现: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出比例意义的教学。

⒉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当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之后,为了深入理解概念,可向学生提出如下研究性问题:“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与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完善。关于这个问题,一些学生个人的认识非常地狭隘,不过他们一定能够在全班学生自由地交流与讨论下建构完整的认知体系:比和比例的联系:有了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就能组成比例,先有比再有比例;比和比例的区别:(1)比是由两个数组成的,而比例是由四个数组成的;(2)比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运算关系,而比例是一个等式。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知识与思维一定会在交流与碰撞中生长。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只要给学生提供1个比例:2.4:1.6=60:40,要求学生分别把比例的两内项相乘和两外项相乘,有了初步的发现:2.4×40=96、1.6×60=96,再举几个比例算一算,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在教学解比例时,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设x,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方程是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可自行解答。

⒊在练习中灵活运用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看似简单易学,其实它们的内涵丰富,知识灵活多变。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有必要给学生做一些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在练习中学生才能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做到活学活用。针对本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可设计以下练习:

⒈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14:21和6:9(2)1.4:2和5:10

⒉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4组成比例。

⑴5:4⑵20:1⑶1:20⑷5:■

⒊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4■=■1.2:()=():5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篇2

《庄子》一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价值,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含义深微的寓言。庄子善于通过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表现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构思巧妙,独具匠心,重视对客观事物做细致的描绘。其文浮想联翩,优美动人,笔端流露出作者特有的至情至性,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散文以其“辟阖,仪态万方”而独领。

《秋水》最得庄子恣肆、行云流水之妙,并完美地集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既富于诗情画意,又言近旨远。庄子通过河伯的见闻感受说明了深刻的哲理,表达出“在广阔的宇宙面前,人类的所知是很有限的”这一认识,说明了人类的知识和眼界以及对世界的理解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道理。我们在教学《秋水》时既要把握其包含的哲学思想(教学难点),又要体会其艺术情趣(教学重点),不仅要把它作为哲学来读,更要把它作为文学作品加以赏析。

从高中语文课本《秋水》节选部分来看,它正完美的体现了庄子散文文辞优美,意蕴深刻的风格。首先作者善于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黄河和大海的恢弘气势,“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一个“灌”字写出了黄河水一夜之间暴涨,恣肆,“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寥寥两句,便写尽了黄河波澜壮阔、浩淼之景,既是对黄河的描写,又是河伯欣然自喜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北海的浩瀚难穷做陪衬。因此后面写北海之大时作者仅用八个字“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仅这八个字,北海的浩瀚无际已是形容殆尽。这一段关于水的描写将一幅“黄河远上白云间”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画面展现在我们脑海里。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篇3

关键词:选择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为什么选择选择题

1.选择题在高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所在的江苏省,高考卷选择题分值占了总分的一半,有人戏称“抓住选择题,达B没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历史达B的分数线:2011年68分;2010年70分,2009年65分。由此不难看出,做好60分的选择题,是保证历史获取B的基础。

2.选择题看起来简单,却对学生要求很高

江苏卷的历史选择题虽然都是单项选择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有些题目对知识和能力考查的要求很高(如2010年的江苏卷),学生必须对课堂上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有真正的理解才能做对。

3.与材料题相比,做选择题所花费的时间相对比较少

选择题有客观的四个答案可以选择,所以更适合45分钟的课堂使用。

4.单项选择题的作答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轻视,因此更容易失分

正因为这样,必须重视对历史选择题的研究和训练。

二、选择题的选择

我们常说,向每一分钟要效率。在课堂如何运用选择题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认为选择题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教师会选择如下几个方面的选择题。

1.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选择题

选择题较多地通过对知识重新整合而后命题,这就要求考生在全面学习、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历史本质,掌握历史规律。

2.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选择题

除文字表述能力以外的所有历史学科综合能力都能通过选择题来考查,如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等能力。

3.能够较好地挖掘教材内涵的选择题

大多数选择题取材于教材,但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并且变换了设问的方式和角度,这样就拓宽了教材内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如考查“最主要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最大的影响”“直接后果”等,这对学生掌握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要熟悉掌握其内容,而且还必须要真正地理解。

4.突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的组合选择题

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将同类事件进行归纳、综合、比较。同时由于此类题围绕某一专题从不同的侧面、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所以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三、选择题的运用

1.2011年江苏省高考题

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解析:理解斯大林体制(经济方面)的成就与弊端是教学难点,本题重点考查了斯大林体制(经济方面)的弊端。斯大林执政时期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表述错误,所以答案是D。通过本题,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斯大林体制(经济方面)的弊端。

2.2010年江苏省高考题

15.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解析: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本质是学习重点。本题通过英国王位继承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英国通过制定法律来干涉王位的继承,而立法权由议会掌握,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明了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故正确答案为D。

3.2009年江苏省高考题

1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解析: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是难点,也是重点。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a项符合启蒙运动,C项符合宗教改革,D项符合启蒙运动,但三者都批判罗马天主教,所以答案是B。为什么但三者都批判罗马天主教?因为三者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其性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运动,而欧洲的封建势力包括世俗王权和罗马天主教的势力,后者的力量甚至更强大。所以,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反对罗马天主教。

总之,选择题在高考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运用选择题突出重点、突破重点是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的可行方法。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篇4

一、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程序

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采取了“制定教学目标进行内容分析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程序。但这种程序忽视了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从而容易造成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偏差。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把教学设计分为“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确定起点行为和特征拟定业绩目标编制标准参照测验项目提出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等九个环节。其中,跟确定教学重难点有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前四个环节。在实践中,教师更愿意把第一环节的“目标”叫作“课程的教学目标”,而把第四环节的“目标”称为“课堂的教学目标”。前者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学科的特点,后者是前者结合“内容”“学生”“材料”“环境”等因素后的具体的可实施的目标。因此,教师开发了“演绎”与“归纳”并重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实践模式,见图1。

图1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程序

教学分析前置后,使得课时目标的制定有了更坚实的根基——整合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等要素的课时目标更加科学合理,教学针对性大大增强,可以使教师更容易地聚焦于教学起点(包括教材起点与学生起点)与教学终点的落差,明确教学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新知。

二、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一)以内容定重点

教学重点由教学内容决定,一般是一节课的知识点中的一个或几个。它是课程知识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是上一个知识点走向下一个知识点的“驿站”。要想找到教学重点,必须学会把一节课的内容放到整个单元、整册教材,乃至整个课程中去分析它自身的知识结构与相关内容的逻辑关系,从知识逻辑的角度去理解它。如果某个基础知识或某项基本技能是本课或本单元的核心,又是后继学习或应用的基石,那么它一般就是教学重点。

确定教学重点最便捷的方法,是从《教师教学用书》上寻找相关叙述,并用逆向思维的方式理解它、修正它。例如,二年级“锐角和钝角”一课,《教师用书》上说“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那么教学重点可以直接定位为“在与直角的大小比较中,正确认识锐角和钝角”。但是,更多的时候,教师需要自己用归纳的方式去提炼教学重点。

1.如果一个新知识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那么“变化点”可能就是教学重点。例如,“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为基础演化而来的,但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因此,理解余数的产生、会计算有余数除法即是本课的两个重点。

2.如果一个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的,那么“连接点”可能就是教学重点。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包含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点,因此,理解并掌握“先通分再加减”的方法是教学重点。

3.如果一个新知识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分化而来的,那么“分化点”可能就是教学重点。例如,“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长方形的周长都是围成图形的四条线段的总长,都可以用同种方法来计算。不同的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就有了特殊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学重点就是“根据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和掌握正方形周长的特殊计算方法”。

4.如果一个新知识与某一些旧知识同类或相似,那么“共同点”可能就是教学重点。例如,“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相似,教学重点就是“在与分数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的类比中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二)以对象定难点

学习难点是由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产生的,也就是在同化或顺应新知识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点。有些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学习难点,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重点是“面积公式的推导”,学习难点也是“面积公式的推导”。也有些课的学习难点是教学重点的一部分,例如,“商不变性质在除法笔算中的应用”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运用商不变性质进行除法计算,学习难点是其中“余数的正确处理”。还有些课其教学重点与学习难点是分离的。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甲类学生的学习难点不一定是乙类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多数学生的学习难点才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取中等学生的学习难点作为课堂教学的难点。一般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和确认学习难点。

1.内容相近、相似,容易产生误解的知识点。例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时,由于“a千克比b千克多几分之几”与“a千克比b千克多几千克”、“比多多少”近似,学生经常出错,自然是学习难点。

2.内容之间有冲突,需要重建认知的知识点。例如,“负数的认识”,由于在自然数里两位数大于一位数,三位数大于两位数(而在负数里就不同了),这对负数大小的认识负面影响很大。因此,学习难点是借助数轴正确区分负数与负数、负数与正数的大小关系。

3.内容抽象、复杂,需要综合思考的知识点。例如,六年级分数除法里有一类题目“2小时行5千米,问每千米要行多少小时,每小时能行多少千米”。以往,学生受“大数除以小数”的影响,很少思考“每份数”的具体意义。现在,这样颠来倒去一问,学生大多不知所措。比较每份数两种表述方式的意义即是学习难点。

4.学生知识基础差,难以接纳的知识点。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找“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能力下降很多,在学习“化简比”中,往往难以处理好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什么数的问题。因此,根据数的特征选择正确的方法化简比是学习的难点。

5.学生生活经验少,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例如,“1亿有多大”一课的教学,不要说“亿”,就是“千”和“万”,学生在生活中也很少接触到。要建立“亿”的数感,是颇费脑筋的事。借助实物和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感受“1亿”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6.学生原认知错误,难以校正的知识点。例如,“1吨棉花和1吨铁,谁重”“一件原价100元的衣服,先提价10%,再降价10%,贵了还是便宜了”,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都是学习难点,学生往往认识不准确,并且难以校正。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14-02

课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教学关键是课堂教学离不开的常用术语,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弄清的概念。因为这些概念是英语教学必需的要素,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弄清这些概念,教学就很容易偏离教学目标,学生不能重点把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也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在观摩教学、教案及与一线教师的交谈中发现很多教师并不是很清楚这些概念的含义,也没有认识到掌握这些概念对教学的意义。因此,弄清这些概念,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关键是非常必要的。

一、英语课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关键的概念

确定课堂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步骤,是影响整个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学是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Bloom的分类学把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事实性知识是构成学科的最基本的要素,概念性知识是事实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程序性知识是如何做某事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元认知知识是对自己认知能力以及如何恰当地使用自己的认知能力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按照这种分类,构成英语学科的基本要素就是英语语音、词汇,词和词之间的联系规则就是语法,用英语表述需要特定的英语句型结构和话题;元认知知识就是对得体地使用英语的必要条件,包括相关的英语词汇、语法及句型的知识和对使用这些知识的情境与条件的准确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语音、词汇、语法、功能与话题应该成为英语教学的内容。这和我国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具体的五个主要教学项目是吻合的。

教学重点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确定,也就是说,教学重点是指重点教学内容,是从教师的角度概括的基础性的英语学科内容,是与英语学科特点与结构相关的。应该说,语音、词汇、语法、功能与话题都会分别成为不同的学习阶段及不同学生的教学重点。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五大项中,语法是英语学科内容中的基础结构,因此,语法项目往往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与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同一个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学生来说,难点可能是不一样的,学生的难点一般是由新旧知识的差异、英汉差异造成的。

教学关键是解决教学难点的突破口,是和教学难点密切相关的。所谓学习,就是学生把新旧知识之间积极建立有意义的联系的过程。既然难点一般是新旧知识的差异、英汉差异造成的,那么解决难点的突破口就是给学生提供学生比较熟悉的、已经掌握的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与经验或常识,让学生准确认识英汉差异所在。

二、高中英语教科书中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关键的分析

关于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归纳的很详细,把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以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项目的形式归纳为话题、词汇、功能和语法,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此书。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是在潜意识中围绕着英语教学内容展开,对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的回答往往是第几课、练习几、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等,即把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教学材料的分类、教学活动或教学方法混淆,使得课堂教学往往注重“轰轰烈烈”的教学形式,忽视真正英语教学内容的传授,自然就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面向多数学生而分析的五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供参考。

当然,这里分析的是五个整体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每个单元一般分几个课时来讲授,那么,每一课时各自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会不同,根据内容的课时划分还应具体分析每一课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关键。另外,重点、难点及关键一般是板书的主要内容,不易用ppt呈现,而应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意识到课堂展开的各种教学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掌握这些教学重点内容,掌握课堂的重点及掌握的要领,以实现有效而高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arends.Learningtoteach影印版[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篇6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重难点;突破;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00-01

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活动中举足轻重。制定、处理、化解和突破教学重难点,对于教学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实践,做如下探讨性的总结。

1.通过演示、示范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演示、示范教学是美术教师示范性地作画、制作,展示给学生观看并辅助讲授,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深化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科的特点,初中美术学科许多重难点是美术的技法。美术的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讲述是不够的,必须借助演示、示范。在十几年的美术教学中,笔者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很多美术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说得再多学生也不清楚,而示范一遍,学生就基本懂了,正如古语所说"百闻不如一见"。如,在七年级《用明暗塑造立体》一课中,明暗变化规律和运用明暗变化规律塑造立体事物是重难点。暗面、灰面、亮面、明暗交界线的对比度是相对的,很难讲清楚;明暗变化规律在作品中怎样具体运用,也很难讲述。通过教师的具体作品演示、示范,辅以语言讲解,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这些知识点就迎刃而解了。还有对初中中国画教学中笔墨技巧和设计应用教学中制作的关键步骤等重难点知识的理解,通过教师的演示、示范,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分段多次实践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分段多次实践教学是美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需要,把教学内容分成几段进行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实践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分段可以有效地分解、降低教学的重难点。如:七年级《写意山水――树的画法》一课的重点是树的生长规律和写意树的画法。在教学中,笔者实施了分段多次实践教学,先教学有关树干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展示评价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策略,再实践。树干的内容基本过关后,就是教学树叶的画法,最后是树干与树叶组合,完成一棵树的作品。通过分段,学生学习的压力减轻了,在多次实践中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了知识技能。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来看,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3.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广泛、功能强大,有着传统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把教学重难点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可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在教授七年级《服装的色彩搭配》一课时,利用电脑、网络设计服装搭配的游戏,让学生在服装搭配的涂色游戏中感受色彩搭配带来的不同效果。然后让学生讨论"你喜欢哪种色彩搭配的效果",进一步分析色彩搭配的知识。在色彩搭配的涂色游戏中学生可直接在电脑上操作,这样就将电脑多媒体的图片、音乐、色彩、交互及直接参与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一般课堂所达不到的效果,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学生的作业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绘制。在电脑上操作比在画纸上绘画的灵活性高,也更快捷。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智慧、相互补充知识、相互给予帮助、相互吸收长处,集众人的智慧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如在六年级《色彩的联想》一课中,课堂实践是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彩纸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抽象作品,如"阳光明媚""兴高采烈""兴平气和""闷闷不乐""月黑风高""春风得意"等;作品要求四开大小。考虑到作品创作的难度,笔者采用的是四人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在这种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激活了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个性和创造才能,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作品。

5.通过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

即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对美术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行。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该课的知识让学生尽可能的自己去发掘;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尽可能的;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让学生尽可能的探究并解决重难;学生能描述老师不替代;学生能创造老师不示范。以《设计生活标志》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生活中的标志,课前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标志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标志,让学生在欣赏、观察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深入到探究图形标志的认知过程,进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图形标志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标志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互补以此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6.通过分析学生作品,突破重难点

通过欣赏教材中的优秀学生作品、学生互评有问题的作业、拆组优秀手工作业等,一系列的学生欣赏、分析好坏的不同层次的作品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同事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以《提袋的设计》为例,"掌握提袋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提袋",这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让学生欣赏教材和课件中的提袋引导学生从提袋的结构设计拓宽思维,在通过让学生拆自带的纸纸提袋来探究制作步骤和方法,再通过我准备的制作方面存在问题的提袋,让学生分析问题出在哪?该如何去改正?在制作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哪些问题?学生在欣赏和分析的基础上将本课的重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篇7

一、抓住重点、突出重点

重点确立后,要通过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象众星捧月般地把它加以突出,即常说的“突出重点”。也就是抓住主要问题讲课。如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一节,依次出现了三个内容:①确定三角函数的符号;②三角函数的特殊值;③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而确定三角函数的符号是这节教材的重点,这要分别做出四个象限的角,从三角函数的定义式出发,先分析正弦、余弦、正切在各象限中的符号,再用余割、正割、余切分别是上述三个三角函数的倒数而分别对号成组(共三组),而特殊值与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两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分散难点、突破难点

难点就是难于理解或难于掌握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难点与重点,有时兼备,有时不同。难,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由于学生难学致使教师难教,若教法不当,则学无成效,教与学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确定难点,要着眼于多方面,不能单凭主观臆断。突破难点,更为艰辛,要师生密切合作,协同作战,方可破之。突破难点要注重两点,一要把难点讲清,教师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展现,把知识的内在规律,清晰地交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化难为易,步步相扣;二是把难点分化成若干个小问题,分散难点,各个突破。

三、寻找弱点、除掉弱点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特点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已彻底否定了50年代从苏联传到中国的流行半个世纪的老一套教学方式,即解题、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分段分层、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新课标下的教学强化知识与能力的整合,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展现,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诚然,这种新型教育目标已被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所接受,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同仁为追求这一目标,盲目地变花样,把以前繁琐的、填鸭式的、旷日持久的讲解变成了过于简单的、放任自流式的、问答式的对话,没有从教改的深度和宗旨出发,因而缺乏科学性,更谈不上效率。所以笔者认为不论采用什么教学策略,都必须切实解决好语文教学中的“四个点”。即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学生疑点和教材特点。

一、教学重点

文章的重点,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而教学重点,是把“作者”、“学者”、“教者”三者统一起来,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每篇文章都是集作者思想之精华,教师首先要明确:作者的思想大意是什么?编者要求学生从中学什么?教师要告诉学生什么?以此为突破口,揭开文章的“谜团”。

教学重点不仅指课文本身的重点,还包括教学策略的侧重点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最佳点。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的目标纲要,从而确定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习有明确的指向。教学重点多在文章的精彩处,因为文章炼字炼句的特别巧妙处,往往都是语法修辞使用的最恰之处。抓住这点学习,既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又能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审美的熏陶。这正好启发了学生揣摩、推敲、体会文章精要的心智,激发了深入探究的情趣,使学生对课文获得深刻的印象。

对于教学重点,师生都要明确。教师要避免费时费力的引导,力争直击重点,让学生在重点明确的情况下完成任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重点,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与学思想的“亮”点,才是解决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的“突破点”。

二、学习难点

对于学习难点,学生自己不易弄懂,这是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把握学生学习重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现状,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能承受的能力,揣摩、确定学习难点。难点问题的设置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众多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远远高于生搬硬套的解决难题。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自主解决一道难题会提高他百倍的自信。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为学生创造难题---看似教师有意给学生“挖陷阱”,事实上学生的探知欲早就把他们引入问题深处了。教师还可以开设一些探究活动,既能给学生交流各自见解的空间,又可以从中探讨出新的问题来。这样,教师就成了把学习推向高潮的主宰者,可谓一箭双雕之举。

在解决难点问题的教学流程上,教师首先不要停留在问题的本身,而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难点,先讲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当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当问题已基本解决或接近解决时,教师再画龙点睛地讲解问题本身,以促进对难点的解决。切忌认为是难点,不经学生深思讨论就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那可就事倍功半了。

三、学生疑点

学生学习的疑点,由课前预习遇到疑惑不解的问题,有自学过程中生成的难点,还有课后不懂的疑难,这些多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要给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的机会,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学生有疑说明他们认真地投入思考了,这是一种良好的现象,但我们也要考虑到负面的因素,不能让学生提出盲目、乏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启发学生:如何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是健康的、智慧的?有时问题偏离轨道便会引起南辕北辙的后果。

有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惑设计讨论题目。在质疑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发现问题,学会陈述、倾听、评价、争论。通过师生之间多边对话,充分交流研讨。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我醒悟、自化疑难,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四、教材特点

不同体裁、不同篇章、不同主题的文章各有其特点,即使相同体裁、相同主题的文章,其特点也不尽然相同,因此教师要灵活制定教学策略。对记叙文要学会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理解以情动人的特点;对说明文要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学习,学会多种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对议论文要明确论点,找出论据和论证方法,学会准确有力的议论。

总之,文章的内容决定特点,特点决定教法。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体会结构安排是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教给学生归纳特点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文章的内容。教材既是教学的灵魂,把握着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也是教师的朋友,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话正好应证了了解教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篇9

首先要通览课标教材,然后结合具体教法基本特点和使用条件,逐知识点分析并确定适合该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如“梯形的中位线性质”一节,可组织学生用探究法和验证法了解中位线的性质,可用逻辑推理法来完成性质定理的推证过程,可用比较法来掌握梯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位线的联系和区别。

二、了解学生备起点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情况不明,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备好学生、摸清情况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搞清学生对数学的爱好程度、接收水平和知识缺陷,分析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及产生的问题。必要时,教师要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座谈,这样才能做到:(1)备好起点。起点低,学生不愿学;起点高,学生不能学;起点适中,则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思维的活跃,这样学生才肯学。(2)备好问题设计。所提问题要语言严密、通俗易懂,能切中要害、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精研教材备重点

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从深度和广度上对重点全方位的分析,然后确定教学手段,以便使学生全面、深刻而灵活地理解重点内容。如“矩形”一节,矩形的判定是个重点,对这个重点,在学案中可这样设计:(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矩形?(2)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强化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一堂课的重点除知识内容外,还有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往往被忽视。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在备课时必须精心研究在各知识点上如何开展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研究学生备难点

难点是指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为定准难点和突破难点,要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心理特征等因素以及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出发,寻找难点的突破口来分散难点或作适当的梯度安排、巧妙地利用形象的比喻,或通过直观教学等,化难为易,使学生顺利的通过难点。

五、结合经验备疑点

疑点是指学生认识不清、易混淆和易出错的知识点,我们深知学生的疑虑会直接影响新知识的接受和课后习题的完成。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学生表情呆板,脸色凝重,学生的思维不能与教师同步。此时,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虑不及时排除,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和学习的障碍,使思维中断。高明的教师会预先意识到这一点,备课时善于转换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些疑虑,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措施来加以引导,努力在课堂上消除这种尴尬的疑虑。

六、融合己长备特点

备特点要发现编者的心理轨迹,一般说来教科书上的每节课都有各自的特点,只要教师反复地阅读、精心研究、仔细体会,不难发现其间编者的心理轨迹,备课时要把编者的心理轨迹准确地找出来,以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备特点要结合己长,由于教师的阅历不同、爱好不同、修养不同、讲授能力等也不相同,因而各有各的特点。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把自己的优势备出来,长此以往便能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

七、精心设计备板书

板书亦称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学生的视觉器官来传递信息,比语言更丰富有直观性,能弥补课堂讲述的不足,并能高度概括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板书并不是一挥而就的,需要教师遵循一定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写出完美的板书,必须在充分备课、写好课时计划的基础上,全盘运筹,订出行之有效的板书提纲。讲课时,教师必须将每堂课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明显地突出出来,这也要相应地体现在板书上,才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可利用简笔画、图解式板书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事物的直接形象,减少他们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八、掌握特点备美育

数学具有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这美育的三大特征。备课时,教师应根据数学美的基本特点对教材中的美点进行挖掘,精心设计学案,以便指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乃至创造美。

九、灵活机动备作业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回答问题的情况等,了解他们对所授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结合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这样,作业不仅要在授课前“备”,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备”。这就要求教师在各知识点上要有充足的题目准备,以供布置作业时选择。

十、总结经验备反思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篇10

一、高中化学应用微课的优势

(一)可以有效化解知识难点,提高高中化学学习效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课教学属于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巧妙使用微课资源,不仅有利于利用网络资源解决教学难点,还有利于转化知识形式,拓展学生记忆深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应用有很多优势。例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教学重点难点每个教师的认识和理解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化学教师,就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为学生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同教学难点,不同的化学教师也会给出不同的解决方式。在高中化学备课资源制作过程中,每个教师也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制作微课资源。所以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利用微课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在互联网上获取多种解决方案,提高自己对于重点难点的认识。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讨论分析探究其他知识点,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提高教学难点的学习效率。目前,在互联网上微课资源比较多,全国各地的许多名家名师,都将教学中的知识难点制作成微课资源,并引导学生反复观看,以便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些资源,可以有效化解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知识难点,进而提高高中化学学习效率。

(二)展示微观世界降低理解难度,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化学许多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有些教学内容,仅凭教师简单讲解,学生很难对知识点有一个深刻认识。如果能借助微课视频,就可以利用影音、声音、图片等技术展示微观世界,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顺利排除教学障碍,降低学生理解微观物质和微观世界的难度,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课程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然而,受教学条件,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课程教学并不理想。一是由于实验课准备耗时耗力,受到教学时间限制,实验课程教学时间比较紧张。但是,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验证实验结果。受教学时间限制,在化学实验课程中,许多实验是没有实际体验的实验,或者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教师只能利用讲述或者动画演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很难有效完成实验教学的目标。将微课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就可以有效解决许多教学难题。实验型微课,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实验课程内容,有效利用微课资源,建立实验探究思路,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化学实验过长,学生对于化学实验难以探究的难题,利用实验型微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二、高中化学微课应用实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微课资源时间较短,因此,我们可以灵活的运用“教学短视频”,将“死板”的课本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灵活生动的微课短视频,有利于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在短时间内,不仅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记忆,促进学生对教学难点的理解和认识。微课最大特点就是“微”,精髓在于“微而不小”,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不要因为微课时间较短而忽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小精悍”的微课不是泛泛铺陈出来的,其内容是浓缩起来的精华。微课动态性、影音性的特征,决定了短视频的“有声有色”,所以,它可以全方面调动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的学习,提高整个课堂学习效率。

(二)拓展学生记忆深度,巧妙化解教学重难点

微课的客观载体是“短视频”,所以,微课既可以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成为学生课下的有效学习资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时间比较短,一些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有效地消化和理解。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同,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虽然在一些时候教师“用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突破教学难点,但是依旧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保证不同层面的学生,对于这些重难点,都能够理解和重视。如果我们借助教学微课资源平台,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不同类型的微课对重难点的解读方式也有所不同,同一个教学重点,解决方法与方案有许多途径,在“多位老师的点拨”下,更有利于巧妙化解教学重难点,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微课应用需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