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7:42

高层建筑的标准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设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一、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分析

只有全面地、准确的掌握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才能保证其施工质量。一般来说,高层建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层数多、高度高,有着非常庞大的主体规模。高层建筑通常具备较多的使用功能,能够集商业、住宅、办公于一体,因此对高层建筑施工的各项指标均有着较高的要求。现简要分析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

1、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建设成本高

要想控制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首先应该从施工周期、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等多方面进行管理控制。由于高层建筑的总体建设面积非常大,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进行详细全面地计算,做好成本预算工作,保证计划资金可以满足施工全过程的需要,并且可以确保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的可靠性。此外,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周期,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尽量加快施工进度,并制订施工现场应急措施,确保施工顺利开展下去。

2、高层建筑的地基设置较深,增加了施工难度

因为高层建筑附带了很多地面建筑,这就使得建筑的整体质量偏重。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如地震、龙卷风等,这就需要有非常坚固的地基来支撑整个高层建筑,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在地基施工阶段,一方面应该重视地基的牢固问题,另一方面还应该考虑到高层建筑的综合利用问题。同时,高层建筑一般都会设计出多层地下室,这就对地基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建筑高度高、施工技术难度较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非常高,所承受的风力也会更大,温度也将愈加低。除了一些自然因素以外,建筑的外部结构造型也对施工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阶段不仅要考虑造型的美观,还应该考虑到自然因素的干扰,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施工的难度。而又因为受限于作业空间,且施工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偏低,所以高层建筑一般均采用垂直向上的方式进行施工,且利用逐级减小的方式进行建造。其次,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运输原材料也极为复杂,这就应该借助到起重机械或垂直升降机等设备进行运输,当然这就会阻碍施工的进度。同时,各种自然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这都直接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二、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建议

1、施工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标准化

立足于政府部门的视角来看,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主要由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县级市等层次构成,同时还有专业部门的工程质量监督站以及地方专业工程质量监督站等。要想实现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组织结构的标准化,就必须确保组织结构的高效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每一个层次上均应该设置若干个分支管理组织,以至于能使所有的建筑工程项目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考核评价组织结构的高效性。

立足于施工单位的视角来看,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由勘察、设计、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共同组成,这就要求各单位均遵循相关规定建立有效的质量检验部门,并安排优秀的质检人员,提高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的要求,严格监督每一个施工环节,确保施工质量。

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标准化

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建筑原材料必须满足国家规范标准以及设计要求,对原材料进行严格地验收,及时送检、抽检,材料分类记录台账。现场材料分类分区堆放整齐,设置状态标识牌,材料信息标识清晰。在工地现场设置材料样品库,对工程使用的材料样品进行封样留存,材料样品留置齐全,标识完善。全部的原材料均应该坚持达到“三有”,即“相关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质保书”等。对施工单位所持有的材料采购和使用计划进行认真地审核,确保原材料、施工设备的安全性、合理性。选择供货及时、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厂家进行合作,努力协调好建设企业与施工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解决二者之间的供需矛盾。同时,还应该重视节约材料的使用,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3、高层建筑工程图纸设计标准化

高层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直接决定了建设施工的方向,包括建筑的造型、施工的步骤等。因此,确保高层建筑工程图纸设计的标准化,既能保证建筑的质量与使用功能,还能有效地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施工成本。首先,建筑设计单位应该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增强各个设计院和各分支机构的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提高审核标准,降低所审图纸的出图范围,加大院审的工作量,明确各方的责任,坚持认真落实每一个图纸设计工作环节。其次,增强审图单位的整体水平,制订较高标准的审查尺度,争取在符合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审图力度,增加审图范围。并且,鼓励各个机构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建立激励机制,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浪费。最后,在设计图纸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施工成本的最低化,对各项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缩短施工周期,设计出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施工流程。做到上述三点,就能够确保工程图纸的高质量,还能降低施工成本。

4、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化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房价不断的提高,老百姓花费几乎全部的积蓄购买一套住房,作为工程的参建各方,保证工程的质量,交付给业主一个合格的产品,是工程参建各方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本质,同时,好的施工质量及施工管理也将会大大提高施工企业的信誉、知名度、核心竞争力。首先,在工程开工时应进行细致的策划,在每道工序开工前进行样板引路,样板经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积展开施工,在现场设立实物样板展示区,分层展示建筑做法,让第一线的工人能够直观的掌握施工做法及操作要点。对已完分项的质量进行标识检查、验收记录,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不足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落实责任。形成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从而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总结

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利益和生命安全,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既是施工单位必须履行的责任,还是一种对社会、对后代的高度负责的道德精神。因此,建设方与施工方应该始终坚持质量生产,并在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可能地降低施工成本,为地产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社会公众也应该主动监督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为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爱华.研究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J].科技信息,2012,05:447+444.

[2]李戈,迟玉秀.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J].科技视界,2012,15:203-204.

[3]闫震,王海周.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6:175.

高层建筑的标准篇2

一、疏散出口数量

关于出口数量,因为商业网点术语中并没有直接提到,且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中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定义相同,这就给设计带来不同的要求,现将不同规范中所涉及得到的条文罗列如下:《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0045—95(2005年版)中第6.1.8条: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75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第5.3.8-1条:公共建筑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中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该房间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1:1房间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2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m、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m。据了解,深圳某些建筑消防支队执行《高规》GB50045—95(2005年版)中第6.1.8条,面积超过75m2时要求两个疏散出口,且要求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而郑州市无论多高层均执行《建规》GB50016—2006中第5.3.8-1条,当底层超过120m2时要求两个疏散出口,有些城市执行各自不同的地方规定,比如上海重庆等城市据了解一个疏散出口即可,并无其他要求。

二、层高

商业服务网点层高的要求主要来自《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中第9.1.6条:住宅建筑的防火与疏散要求应根据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注:1.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注:2.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根据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住宅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设定为一层二层,而根据上述条文每层按3m计算,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则一层加二层的总高度最多为3+3+1.5=7.5m,大于7.5米则应计算为三层,这就不能再归为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了。本人认为两层7.5米的层高实际也是能满足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等功能的,但精明的开发商哪里满足于做上述几种功能的建筑,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实际设计中商业服务网点的地上一二层的总高度往往能做到8.5米左右或更高,实际用途大部分被改为大商业、餐饮或其他类型。

三、节能

商业服务网点的节能设计有如下两种观点:观点一,住宅为居住建筑,节能计算依据为国家或各省市所制定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而商业服务网点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理应而且必须按公共建筑设计标准来计算节能,因其所适应的标准不同,计算方式也不同,结果没有可比性,因此应分开计算,分别达到所需要求。观点二,商业服务网点的确为公共建筑,但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住宅节能比公共建筑节能所执行的标准要高,按国家规定,以寒冷地区来说,住宅执行节能65%标准,而公共建筑执行节能50%标准(部分省市执行节能65%标准),所以全按住宅节能结算所得结果更能起到节能的效果,在业主同意的情况下,在国家一再提高(而且仍将提高)节能标准的趋势下,这种做法应得到提倡,而且,根据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民用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9J801设计说明中深度规定条文的3.15.1应认为:商业服务网点按住宅计算节能应为允许的。第3.15.1条本工程为建筑,建筑应执行标注和地方主管部门的规定。注:公共建筑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居住建筑执行不同气候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注,有些地方也制定了严于国标的地方标准。有些建筑为综合楼,建筑下部为公共建筑,上部为住宅,此种情况分别执行两个标准或按较严的标准。

四、结语

高层建筑的标准篇3

【关键词】标准层原则平面形状构成手法

1.标准层的相关概念

在建筑水平与垂直系统中,有由大多数相同的楼层重叠起来的空间,这些空间的建筑、结构、设备等性质均相同,称之为标准层。建筑标准层的有效水平重叠与合理垂直贯穿是建筑设计的基本精髓,它揭示出多、高层建筑的实质构成。有效水平重叠,即无数个不同高度上的最佳水平面,以有效方式组织成大致轮廓相同并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需要的使用空间;合理垂直贯穿,即在这样若干个水平面之间,用一定形式、内容的垂直体以某种形式贯穿其中,垂直体通常包括电梯井、楼梯间和设备管道井以及结构支撑系统等内容构成水平面与水平面之间、水平面与地面之间的支撑和联系。截取这种水平面和垂直体交汇处的任一单元段,即得到所谓的标准层。

在高层中,建筑除了受竖向荷载作用外,还要考虑风力或地震力引起的水平荷载,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标准层设计的自由度。高层建筑的竖向交通系统以电梯为主,楼梯只是一个消防疏散和短距离运输的辅助手段,这点对标准层平面布局的灵活性构成了极大影响。

2.标准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重复性原则

标准层的竖向积层,向空中发展是含有标准层建筑的固有属性。有效水平重叠与合理垂直贯穿是建筑标准层设计的基本精髓,揭示出高层建筑的实质构成。为此,重复性是标准层设计要遵守的最为基本原则。这种重复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完全重复和部分重复。完全重复是最为常见和最简单的重复原则,即标准层平面的各项要素都完全一致,随着建筑的日新月异,完全机械式的重复所带来的空间单调、形式乏味被人们所重视,而部分重复原则在标准层的设计中表现了更为强大的优势。

2.2.高效性原则

高效、集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标准层这样一个容纳丰富社会活动的场所来说,更加具有现实性,提高标准层空间的高效利用率、使用率等关系到整栋建筑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标准层高效性原则是现在以至将来标准层所必须遵守和充分重视的基本设计原则。

2.3.安全性原则

标准层的安全性原则主要指交通组织、消防疏散的安全性以及结构材料的坚固性。

(1)交通疏散的安全性由于标准层建筑面积一般都较大,使用功能复杂,各种设备管线繁多,人员密度大,人和各种物品的流动量大,引起火灾的潜在因素颇多。发生火灾时,将被火情围困人员迅速安全地疏散到地面安全地带是防火疏散设计的重要环节。疏散设计的原则是路线简单明了,便于人们在紧急时进行判断,同时提供从室内任何位置向两个方向疏散的可能性。

(2)结构材料的坚固性不同性质的建筑等级都有规定的使用年限,这种划分主要就是从建筑的结构、材料的耐久性来确定的。在合理的结构选型基础上,要保证建筑材料的可靠性,保证标准层的使用寿命。由于我国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建筑不能完全按照规范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和拆除,所以,在标准层的结构选取、材料配比上要放宽限度,尽量为延长建筑的使用周期做出富余,这也是保障标准层安全性的重要一点。

2.4.经济性原则

标准层的经济性长期以来一直是设计者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标准层形状的经济效益主要从长宽比予以考虑。相对来说,随着建筑层数、规模的增大,办公、商务等需要有较大进深的建筑更适合用点形的塔式;旅馆、住宅、医院等更适合用条形的板式,由于在大规模时进深受限,如果要采取塔式不得不采用内天井,而损失使用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标准层长宽比较小(≤2)的宽板式高层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如果利用得当常能有效地利用塔式和板式的长处,避开短处。

2.5.人本性原则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当代建筑师创作的基本原则,是以人的基本生活、心理、行为和文化物质为出发点的设计。

(1)人性化建筑的目的就是为人服务,人性化是建筑的生命,在今

天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强调人性化设计更有必要。标准层人本性设计就是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新一代建筑标准层空间布局更为灵活,空间设计的侧重点应向营造宽松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转变。在设计中“中庭空间”、“景观空间”、“交往空间”、“共享空间”的概念不断被采纳,并与功能空间相结合,为标准层人性化设计铺开道路。

(2)可持续性对自然的渴望是人的本性,注重标准层生态化设计是

人本性的重要体现。要保持生态必然要做到节能,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可持续性建筑标准层设计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设计中要紧紧把握“注重效益、崇尚自然、尊重科学”三个生态建筑基本点。“注重效益”就是“建造房屋少用资源,使用房屋节约能源”,“崇尚自然”就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处理手法,实现建筑标准层平面高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隔热和遮阳。“尊重科学”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建筑标准层的设计达到生态建筑的要求。

3.标准层的平面构成手法

3.1组合连接

组合连接简称组接,可分为硬连接和软连接,都是将相同或不同的若干个形状有序连成一体的构成方式。

3.2复合叠加

复合叠加是将相同或不同的几何平面采用“交集”相叠形成新的平面形式。如方形的叠加、圆形的叠加、方与圆的叠加等。采用这种方法,可在基本几何形体的基础上以复合方式衍生出多样化的建筑体形。

3.3网格旋转

这种组合方式往往是利用单一的几何形平面单元在平面构成网格上进行圆周式转动,以简单元素做平面进行立体构成的变形处理,可以打破简单形体重复的单调、乏味,获得非同一般的效果。也可将不同的形以几何中心为圆心进行多角度旋转。此种构成方式虽然平面形式简单,但逻辑性很强,对构件尺寸设计及施工的精度要求很高。这些处理都能产生光怪陆离的平面及立体形态。

3.4边角切割

边角切割是在完整基本几何形上做局部的简单剪切,是标准层构成及建筑造型上最为常用的手法之一,是在简单几何形平面基础上,用直线或曲线为“刀”对其进行切削,构成新的平面形式

3.5多向扭曲

扭曲是将基础几何形标准层平面隔层按着某种规律进行不同角度的扭曲变异或在“力”的作用下整体变化,如矩形弯成弧形,扭成S形等,这些均可产生奇妙的新型平面空间关系和赋有雕塑感的建筑形象。

3.6自由成形

自由成形就是适形的平面形式,是依据场地环境条件和造型上的需要,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的可塑性,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平面形式。复杂的基地形状,不规则的边缘条件,采用不规则图形设计的方式布置建筑,使建筑的体型与基地相呼应,是建筑师设计的基本手法。这种构成方式虽然不能有明显章法可循,但一定是有机的、整体的、符合形式美物质运动规律的。

4.各类建筑标准层设计

4.1居住类建筑以居住为使用主体的建筑标准层平面多以单元(住宅单元、客房单元)形式出现,各单元空间划分方式基本相同,规模大小差别不大,基本表现均质空间效果。建筑外观也呈均匀变化趋势,很少出现大面积体快及材质的对比处理

4.2办公类建筑

高层建筑的标准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方法,要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一般而言,9~16层(<50m)为一类高层,17~25层(<75m)为二类高层,26~40层(<100m)为三类高层,>40层(>100m)为超类层。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高度大,但并非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等方面,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

一、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

1、仪器设备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方法。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方法。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方法。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方法。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二、施工的控制要点

1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

1.1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1.2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方法。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200mm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为此:①模板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②浇筑混凝上时,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1.3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方法。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2建筑裂缝的控制

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150mm)进行处理;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三、结语

现代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大批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工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这对设计、施工、监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强度、三线、裂缝、安全都是些门类科学,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

2.《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

高层建筑的标准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高空作业多

由于高层建筑物的自身高度大,垂直运输工作量大。高空作业要处理大量的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

(2)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

据统计,我国目前高层建筑平均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3)施工技术要求高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和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及相关的施工技术构成,而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制品、结构安装等施工技术。其次是装饰、消防、防水、设备等要求较高。平面类型的多样化、立面造型的个性化、立面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谐,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消防设施要求高,深基础、地下室、墙面、屋面、厨房、卫生间的防水,甚至管道冷凝水的处理,都比多层建筑要求高;高层建筑的设备繁多,高级装修装饰多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3.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1)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

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通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线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200mm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2)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①配比的选定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1%,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②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3天;空气中养护28d分别为2:1.5:1,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对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不漏主要关键细节。

(3)高层建筑的安全控制

①基坑支护

基坑开挖前,要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及环境确定支护方案。深基坑(h≥2m)周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且距坑槽1.2m范围内不允许堆放重物。对基坑边与基坑内应有排水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坑壁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②脚手架

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脚手架方案应附计算书。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二步三跨,刚性连接或柔性硬顶。脚手架与防护栏杆:施工作业层应满铺,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材质:钢管Q235(3#钢)钢材,外径48mm,内径35mm,焊接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卸料平台:应有计算书和搭设方案,有独立的支撑系统。

4.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是牵涉到各个方面的细致工作。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施工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施工质量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减少质量隐患,使高层施工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绍鑫.浅谈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1,(03):327

[2]张冬梅,陈彦利,赵跃.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现代装饰(理论),2011,(02):169

[3]马世孝,孙健.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02):208,226

高层建筑的标准篇6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施工;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建筑施工中,质量是必须要抓的一个重点,因为建筑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安全,进而对人们的生命产生威胁和危害。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相关的施工建设单位一定要将建筑施工质量放到工作第一位,提高对建筑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认识,加强管理,全面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下面对建筑工程中高层住宅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1、高层住宅建筑的施工特点

现阶段,大型建筑与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国内建筑结构形式的主要发展方向。相比于传统的建筑结构,大型或高层建筑的建设规模、建筑功能等内容都更为完善,施工建设要求也更高。这些都是大型或高层建筑独有的、鲜明的施工特点。

1.1施工规模大

高层建筑,尤其是现代的高层住宅建筑,其建设规模都比较大,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楼层高度和建筑体积上。与传统的、一般性住宅建筑相比,高层住宅建筑的楼层数多,楼层总高度多在100米以上,这种建筑形式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2建筑功能多样化

高层住宅建筑除了要具备普通商业建筑的用水用电、防火防患等功能以外,还要具备室内采暖通风、调节空气等功能。所以对于高层住宅施工来说,其建筑功能是极其多样的,且内部所配备的空调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数字自动化监管系统等使得高层住宅在施工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变得更多。

2、高层住宅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针对国内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建筑安全事故与工程质量问题,在具体分析其原因之后,笔者认为可切实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和管理高层住宅施工质量,必要时候还可在此基础上加大控制力度,进一步保障住宅的施工质量与使用安全。

2.1加强施工管理机构的控制

高层住宅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安全,一般都会设置专门的施工管理机构,并编制出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施工管理制度来约束施工管理行为,利用施工管理机构的行政监督作用来为高层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事实上,如果加强对施工管理机构行为的控制,促使机构内部管理人员认真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使施工管理制度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这种控制管理机构的方式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关键问题是,国内目前的高层住宅施工管理对这一质量控制方式的应用并不广泛,有的施工单位在建造高层住宅时,甚至根本就没有建立相关施工管理机构,仅仅只凭借施工人员自检和施工监理人员检查的方式来控制施工质量,这便很容易为工程埋下质量隐患。所以笔者认为,在高层住宅施工中,人作为建筑施工的主导,只要建立相关的施工管理机构,选择并配备了具有专业素质的施工管理人员,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切实保证高层住宅的施工质量安全。

2.2做好高层住宅施工的“三线”控制

所谓“三线”施工,实际就是指工程轴线、标高以及垂直度的控制工艺。对于高层住宅工程来说,如果在施工时没有做好上述“三线”的控制,工程的整体性能与整体质量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2.2.1轴线控制

(1)轴线控制网的引测

基础施工时,由于环境视线较好,可以采用常规的轴线控制网进行放线控制。设置控制点时,要综合考虑随着建筑物升高时必要的复测。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一定数量的200×200×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200mm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必要时也可直接用激光经纬仪引测),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2)过程线的控制

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为此:①模板支撑使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确报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②浇筑混凝土时,在剪力墙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2.2.2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立柱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它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施工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经纬仪加重锤进行双重校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2.2.3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有3出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已确保标高的准确性。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出模板支撑,通知辅以为直径12的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正确。

在大楼的四角、四周具备条件设立标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辅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层建筑结构成为现代城市建筑的发展主流,高层住宅施工便成为了建筑业内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鉴于高层住宅建筑的施工特点与一般性商业建筑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施工中所涉及到的质量因素更多,所以在实际施工时一定要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本篇文章主要对高层住宅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论述,提出在施工高层住宅工程时,务必要从质量管理制度入手,建立专门的施工管理机构,借助管理人员以及管理设备的科学力量,全面保障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顺中.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监理质量控制要点[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

高层建筑的标准篇7

小高层建筑通常指楼层数在8至12层之间的住宅建筑,是中小城市中常见的建筑形式,我国城市中,有80%的在建或新建建筑属于小高层。与同区位高层建筑相比,小高层价格往往更高,这就要求开发商必须在提高建筑质量方面付出更多心思。

一、小高层建筑的特点

小高层建筑大都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并建有电梯,由于小高层建筑具有强度高、耐用年限高、绿色环保、观景系数高等优点,因此受到人们的一致喜爱。相较于普通的建筑住宅,小高层住宅能够更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减少住宅建筑的土地成本,成为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争相追捧的热点楼型。

小高层建筑并非在普通低层建筑上的简单叠加,而是具有自己的结构设计及施工特点。就施工技术方面而言,小高层建筑有着严格的结构及质量要求,其施工及管理过程也更加复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小高层建筑还体现出工程量大、建造周期长、工序繁琐、高空作业频繁、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此外,小高层建筑对施工中的任一环节都做出了严格的施工安全要求,因此其安全管理任务繁重,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小高层建筑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目前小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技术性问题及管理性问题两大类。

技术方面。现代建筑对于建筑技术的要求日益严格,小高层建筑的技术含量要远高于低层建筑,其顺利使用要求各个施工单位都必须做出密切的专业性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其他环节出现连锁效应,进而影响整个工程,因此,在建筑施工中,技术人员应注意各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杜绝一切质量隐患。其次,小高层建筑中的墙体较多,施工点分散,在建墙体建成后同一楼层就比隔成若干小空间,从而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同时,一个小高层住宅往往会涉及到多个住户的住宅质量,可以说,局部的质量问题其实也是整体的质量问题,因此,施工中必须注意每个细节。第三,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中的科技含量也明显增加,然而,很多建筑企业并没有注意到这点,还在按照传统的建筑技术、管理方法来经营企业,工程建筑人员无法及时掌握出现新产品和新技术,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使得工程的整体质量出现问题。此外,现代建筑的建筑风格也是购房者考虑的重要方面,这也为建筑施工增加了技术难度。

管理方面。有的企业为了减少材料采购、人员组织中的问题,把工程分包给建筑团队,而非亲自去施工,实际上,这种分包方式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这种分包方式没有明确的划分劳务关系,缺少强制的合同约束,因此有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遗漏工序、误工等问题,无形中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其次,不少零散施工工人是农民工,文化水平、技术水平有限,在施工中不能熟练掌握新型建筑技术、建筑方法,对设计者的设计含义理解不到位,因而易导致资源浪费,且会损害到企业利益。最后,由于管理制度缺失、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引起工期延长、资源消耗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三、小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控措施

从细节与局部出发,严抓小高层建筑的全局质量。通常小高层建筑都是用于居民住宅,因此关系着很多居民的切身利益。为了保证居民住宅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几乎每一位居民都对住宅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倘若在施工中,建筑质量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人身安全与生活质量,势必将会造成业主与用户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对业主,还是对用户,均无任何益处。在小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要想维护业主与用户的共同利益,必须从全局出发抓质量,重视每一个施工细节,重视每一个建筑的局部质量,从而促进每一个建筑主体部位都可以达到施工质量标准。在施工中,管理人员要深刻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进而严抓局部,为整体的优质性提供保障,实现施工准备、施工、竣工等阶段的全面控制,从而有效保证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

遵循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选购达标建材。要想对小高层建筑项目在施工中的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必须遵循国家所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一切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条例进行管控。为了达到建筑质量标准,在所实施的质量管控措施之中,体现出了对建材质量的高要求,建材采购者在购买建筑材料时,要根据国家提出的建材质量规定去选购材料,进而保证主体建筑的优质性。

规避施工人员问题,保证施工的规范性,为建筑质量提供保障。对小高层建筑所实施的施工质量管控策略除了体现在对建材质量进行控制方面之外,还体现在对施工劳动者的控制。在小高层建筑的建设中,施工点通常较多,一般每一个施工点都需要很多施工人员,因此容易出现施工怠慢、施工懒散、施工不标准等问题,因此要创建严密的监理措施,积极培训施工人员,使其掌握先进的、规范的、标准的施工技术,能够规范施工,避免出现施工怠慢或者施工技能不标准、施工质量无保证等恶性问题,从而保证建筑建设的质量。

重视新技术、新科技的开发与应用,提升施工质量。在施工之中,还要重视对先进技术与科技的应用,利用先进技术,研发出更能保证施工质量的材料、设备以及方案。保证施工设备的先进性,严格禁止无安全保障以及质量保障的施工设备进场,避免因施工设备不良,而引发质量问题。施工质量管控不仅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还要从建材质量、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入手,实现施工准备、施工、竣工等阶段的全面控制,从而有效保证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在质量管理中,管理人员要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与认知理念,不断学习,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更进一步的为建筑施工质量创造保障。

高层建筑的标准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带转换层结构;抗震性能;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High-risebuildingsspringingupallovertheworld,andasaresultoftheneedofbuildingusefunction,thelowerstructureoftenneedlargespaceasusedinpublicplaces,theupperstructureisusedasasmallstudioofficeorresidential,thisrequestintheformoffloorstructureshiftorstructurelayoutchangeSettingsconversioncomponents.Combiningwiththeengineeringexample,tooktransitionlayerofhigh-risebuildingstructureseismicperformanceobjectives,performancelevelsandtheimplementationofseismicperformancedesignmethodinthispaper,similarconversionstructuredesignprovidesareferenceforthefuture.

Keywords:High-risebuildings;Buildingstructureswithtransferstory;Seismicperformance;

1前言

由于高层建筑下部结构受力较大,上部结构受力较小,正常合理的布置应是下部柱网密、墙多,上部柱网疏、墙少。这样建筑功能要求就与常规结构布置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要求,就必须在结构中设置转换结构构件,以实现自上而下结构形式,轴线布置的自然过渡。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就是转换层。

按转换层所实现的结构转换可分为三类。

(1)上、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这种转换层广泛应用于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化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

(2)上、下层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

(3)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位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

实际工程应用中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多样,转换层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梁式、柑架式、空腹析架式、箱式和板式。从跨数上,可分为单跨、双跨及多跨;从上部墙体形式上,可分为满跨和不满跨、开洞和不开洞、开门洞和开窗洞;从转换梁功能上,可分为托墙和托柱;从转换梁形式上,可分为加腋和不加腋;从转换梁结构采用材料上,可分为钢筋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钢结构等。

2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采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的设计方法

2.1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指某一设定的地震地面运动下建筑结构的预期性能水准。通常,结构的抗震性能可分为表1所示几个水准。

表1结构性能水准划分

性能水准人员安全与使用情况、结构破坏情况

1a人员安全可立即使用,结构完好无损伤

1b人员安全,个别构件稍加修理即可使用,结构基本完好

2重要构件完好,部分选定的延性构件出现明显裂缝,修理后使用

3重要构件轻微损伤,部分选定的延性构件屈服,修理并采取安全措施后使用

4多数构件轻微破坏,部分构件屈服,经修理加固后使用,人员不能安全出入

5多数构件屈服,部分构件严重损坏,但结构不倒塌,不危及生命

对于每个建筑物,可根据具体的设防烈度、场地条件、房屋高度、不规则的部位和程以及业主的经济实力,选择结构在三个水准地震下的性能水准,从而实现设计目标。表2为一些可供选择的性能目标方案。

表2性能目标选定方案

地震水准结构性能水准

1a1b2345

第一(小震)a\B\C\D\e-----

第二(中震)aBCDe-

第三(大震)-aBCDe

性能目标a,小震和中震均满足性能水准1a,大震满足性能水准1b,整体结构完好。

性能目标B,小震满足性能水准1a,中震满足性能水准1b,大震满足性能水准2,整体结构基本完好。

性能目标C,小震满足性能水准1a,中震满足性能水准2,大震满足性能水准3,部分结构构件损坏。

性能目标D,小震满足性能水准1a,中震满足性能水准3,大震满足性能水准4,结构中等破坏。

性能目标e,小震满足性能水准1a,中震满足性能水准4,大震满足性能水准5,结构损坏但不危及生命安全。

2.2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选取

选择合适的性能目标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核心内容。性能目标选取的依据即在社会的经济水平、地区差异、建筑物重要性及其造价、保养、维修和可能遭受地震作用下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可接受人员的伤亡程度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费用最小,其关键是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合理平衡。

2.3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采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的

在具体设计中如何考虑结构体系的特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对于诸如带转换层等复杂高层建筑,可按下述三个步骤来进行抗震性能优化设计:1、结构总体方案的优化选择。在与建筑充分协商配合,保证建筑功能、建筑效果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结构体系,尽可能使结构抗侧力构件布置在平面均匀、竖向连续。因建筑功能需要而竖向必须转换的,转换结构体系应充分保证其竖向承载力,保证足够的延性,避免刚度突变。2、转换结构体系确定后,根据所采用转换结构的特点,分析确定该部位结构抗震性能和总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关系,保证转换部位抗震性能优于整体结构抗震性能。两者的失效概率应处于一个合适的比例,不会因转换构件先失效而导致整体结构破坏。3、各构件性能设计,包括承载力设计和延性设计,也即配筋计算和构造措施。

转换结构抗震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所以,转换层的性能设计是工程抗震性能设计的关键。为保证转换层的抗震性能,首先应合理选择转换层的结构体系。一方面确保有效地传递上部建筑传来的巨大自重和活荷载,另一方面满足设计规范对侧向荷载和抗震动等力的要求。

3结论

(1)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中,规范给出的第一类目标性能水平是抗震设计所有结构都必须遵循的最低要求,是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的特点,有别于以保障生命安全为目标的传统设计,具有明显的优点。

(2)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强调具体工程性能水准的判别、性能目标的选用和深入仔细的分析,在诸如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之类复杂高层建筑设计中采用该种设计理念和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CeCS160:2004)[S].中国计划出版社.

[2]徐培福,戴国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38.

[3]程耿东.基于功能的结构抗震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建筑结构学报,2000:21.

[4]徐培福,傅学怡.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06-245.

[5]王豪.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

高层建筑的标准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测量放样,误差

0引言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越来越普遍,然而,高层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纵观现在的国内建筑业,建设项目正在向大型化、智能化、投资巨额化、复杂化等方面发展。高层建筑是当今经济发展的标志,建筑环境复杂化的特点对高层建筑的测量有了高标准的要求。测量作为建筑施工放样的必备手段,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在测量工作中,测量放样中出现的失误很可能会导致误差的累积,使建筑构件的定位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放样在施工中举足轻重,本文将结合广东省湛江市正在施工的湛江市“财富汇”工程对高层建筑测量放样方法进行探讨。

1高层建筑的特点和测量要求

湛江财富汇高达220m、共45层,其雄踞湛江市场中轴线乐山大道黄金地段,是湛江中央商务区的城市地标,是汇集商务金融、高档写字楼为一体的现代智能化综合大楼。该楼由北京奥运“水立方”主创团队———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执笔,超5a、全数字智能化高端配置。高层建筑的特点及高层建筑的测量要求:

1)结构多变。

相比于其他建筑高层建筑的结构较为复杂,一般有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筒体结构以及筒中筒结构等。高层建筑的结构受力比较复杂,因此构件必须要有良好的整体性[1]。同时,建筑当中楼层的布局也多种多样,楼层中构件的定位与结合部位也呈现多样化。

2)建筑施工技术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随着高度的增加,影响施工的因素也越多,尤其是到了一定高度后风力对建筑影响很大,这都对建筑的主体结构稳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3)整体稳定性要求高。

因为高层建筑的造价高,楼层多,建筑的面积大,因此,这就必须满足高标准的建筑质量水平,高层建筑的强度、刚性和延展性也必须加强。高层建筑结构受力情况,不但需要考虑竖向的荷载,同时必须考虑横向的荷载,而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性也要求我们还要考虑到构件的抗剪能力。毫无疑问高层建筑对强度要求很高,高层建筑的刚性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这是由于建筑的高度越高,自然因素对建筑物的横向位移的影响就越大[2]。正是高层建筑的这些施工特点,决定了建筑物的定位必须准确,而定位、放样的准确与否都与工程的测量有着直接关联。

2放样放线方式的实践与探讨

高层建筑的测量工作,测量放样是其中的重点工作,通过湛江正在施工的财富汇工地的测量实践,结合有关高层测量基本方法总结经验如下:

1)高层建筑必须建立施工控制网。

要做到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比较适用,简便,而且精度能够保证,使用检查也快捷。测量第一步首先应该进行控制网的布设,施工方格控制网的建立,要从施工的整个过程考虑,挖填土方,基础和主体等的施工过程中的定位轴线均要利用到施工控制网。施工方格控制网的测设应该和总平面图的平面布置相一致,方便施工过程当中可以保留尽可能多的控制点。在进行测量放样前,在熟悉建筑总平面图及其他分部的建筑平面图基础上,结合施工场地实际情况,测量人员也应该检校图纸上轴线间的距离,并做好标记。

2)在进行测量放样前,可以先查询图纸上相关点的坐标,然后通过天正或者CaD软件把图纸设计坐标转换为适用、简便的测量坐标,这样既提高了测量放样的效率,也提高了放样的准确性。a.建立局部直角坐标系统。要把高层建筑物图纸上的设计测设至工地上去,根据转换好的坐标先建立局部的直角坐标系统,而为了使得定位点的坐标计算和让现场建筑物放样更加简便,局部直角系统坐标轴必须和建筑物的主轴线或走道的中心线平行。b.用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的放样。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场地上一般在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放线时,测量人员应相对初始定位方向测设图纸已有点位的角度,然后再通过控制点来测出图纸设计的距离。在采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量放样时,测量人员应先在施工场地上设置出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以此用作测量控制线。此时,沿着x轴测设纵坐标,再由纵坐标的某点对x轴作垂线,在垂线上测设横坐标。在校核工作中,按同样的方法重复检查一遍。只有这样测量放样工作更加精准和简捷,在整个建筑场地中布设施工方格控制网对测量放样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让建筑物的放样点可以依照相邻近的方格网顶点来测设。测量控制点一定要按照施工场地的面积大小和场地条件,建筑的平面位置,流水施工和程序等不同相关因素进行放样。施工控制网应测设在施工作业区之外,有利于长期保留,而定线网则应尽量与建筑物靠近,这样有利于放样。

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高层控制网通常分为两级,一级水准网与施工作业区相靠的国家水准点进行联合测绘,测设成闭合或附合形式,称作基本网[3]。基本网的水准点应该布置于施工作业区外,它是整个施工过程中高层测量的依据。另外一级则是以基本水准点引测出来的临时性水准点,它相对靠近建筑物,方便做到尽可能少的安置仪器,就能进行高程放样。3误差的校正在实际工程中,测量放样的精度要求都是以严密性和松散性两个方面为主。严密性是指建筑物一定要保证它的结构构件间严密的搭接关系,如果在放样过程中出现较大误差时,毫无疑问这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松散性则是松散的建筑部位,构件之间连接松弛。这些工程部位,设计图纸上虽然会有标注的规定,但是当进行施工作业时,一般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因为松散部位的放样结果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严密性的部位要小得多[4]。现场平差应有效地解决建筑以上两种特点,在测量放样过程中应采取相关的措施,以便严密部分能够保证其严密性,满足建筑标准要求。因为控制测量所累积的误差则可以平分到各建筑区域松散的部位中,让它对建筑质量的影响减到最低甚至没有影响。和一般平差任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方法处理后误差其实还是存在的,只是误差将其投放到了一个对建筑质量影响很小的区域,这就相当于把误差隐藏起来。当然,对于严密区,应该采取测设的主轴线为基本控制来进行放样,这样不管施工方格控制网布测设精度的好坏,当我们采用它来测设主轴线后,这一施工位置就以该轴线作为依据了,这样就使得建筑物的严密性得到了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图纸设计轴线的放样定位,应该尽量一次性完成,千万不要出现反复变更的情况,因为这样容易造成轴网的紊乱。而且,这样做会使得严密区段保证了其要求的严密关系,施工控制网的测设误差就投放到了松散区域[5]。另外,轴网的测设应该在主轴线的基准上进行,避免出现多次控制网测设,这样严密区段将会受到控制网的测设误差的影响。

4结语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必须要掌握科学的测量方法,严格遵守测量原则“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在测量过程中每一步都应该进行检校,避免误差的累积,同时也要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率。误差是施工测量最大的影响因素,在实践中,要考虑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影响误差三个主要因素,最大程度上降低测量误差的影响[6]。通过这次创新实践,对测量放样、施工控制网的布设等有了现实的认知,也明白到测量放样工作对工程质量尤其是对高层建筑的建筑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测量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第一步工作,测量放样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建设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红闯,李运波.浅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及建筑特点[J].经营管理者,2012(12):51-52.

[2]胡家武.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78-79.

[3]赵红.水利工程测量[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4]赵英华.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J].经营管理者,2009(8):13-15.

[5]罗家俊.对建筑工程定位放样测量技术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0(1):19-20.

高层建筑的标准篇10

经过半年的实践学习和实践体会,结合相关的理论资料学习,就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及施工各环节要点控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高层建筑控制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层建筑受力复杂、荷载大,因此建筑物结构要保持足够的刚度、强度、延性及基础稳定性。 

第二、测量影响因素多,技术难度大,转点次数多,要确保测量精度。 

第三、钢筋工程及混凝土工程量大,要保证施工质量,做好混凝土养护,钢筋焊接等工作。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是每一个工程人员的责任。 

一、高层建筑结构特点与要求 

1、强度 

低层、多层建筑的结构受力主要考虑垂直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和活荷载、雪荷载等。高层建筑的结构受力,除了要考虑垂直荷载作用外,还必须考虑由风力或地震力引起的水平荷载。垂直荷载使建筑物受压,其压力的大小与建筑物高度成正比,由墙体和柱子来共同承受。受水平荷载作用的建筑物,可以视为悬臂梁,水平力对建筑物主要产生弯矩,弯矩与房屋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即垂直压力。弯矩对结构产生拉力和压力,建筑物超过一定的高度,由水平荷载产生的拉力就会超过由垂直荷载或地震力的作用而处于周期性的受拉和受压状态。对于不对称及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受扭。因此,高层建筑必须充分考虑结构的各种受力情况,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2、延性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高层建筑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延性,使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当某一部分进入屈服阶段后,还具有塑性变形的能力,通过结构的塑性吸收地震力所产生的能量,使结构可维持一定的承载力。 

3、耐久性 

对高层建筑的耐久性要求较高,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第1.0.4条将建筑耐久年限分为四级,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4、基础稳定性 

由于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所承担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大,各种荷载最终要通过地下室和基础传递到地基。因此,对其基础选型和埋置深度与多层建筑不同。一般根据上部荷载、结构类型、地基情况和施工要求的不同综合考虑,选用筏型基础、箱型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等。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满足地基变形的要求。其基础要有一定的埋置深度。采用桩基时不小于建筑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在埋置深度内。 

二、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 

1、仪器设备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方法。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2、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方法。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3、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4、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方法。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5、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方法。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三、施工的控制要点 

1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 

(1)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 

(2)轴线的控制 

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 

(3)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2建筑裂缝的控制 

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四、结语 

现代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大批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工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这对设计、施工、监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好的、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是保证好的施工技术和好的施工方案被落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邵斌,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与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四川建材,2008,35 

[2]程水生,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工程与建设,2009,21 

[3]杜旭杭,高层建筑施工要点初探,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 

[4]李景化,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控制技术,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7,(18). 

[5]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