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误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8:33

翻转课堂的误区篇1

摘要:一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但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将教学简单地等同于看视频等,同时,不注重课堂即时性反馈与检测等问题应该避免。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技术课堂误区

翻转课堂,或称颠倒课堂(FlippedClassroom/invertedClassroom),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从理论上来讲,基于当前的信息技术条件,这种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创立的同伴教学法应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当前全国大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都不同程度地流行着这种时髦的“翻转课堂”“微课程”“微视频”教学模式,但应该谨防出现以下四个误区。

一、“翻转课堂”不等于观看“教学视频”

虽然“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是,“翻转课堂”在教学流程的组织、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定位、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应用等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有较大差异,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这种新兴的课程理念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消化。当前,因为涉及学习者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和教师的执教能力以及个性化指导等诸多问题,“翻转课堂”尽管在有些学校、有些班级颇受欢迎,但要真正“落地”,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模式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翻转课堂”要严格把控视频课程质量

这里的所讲的“视频课程质量”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课程的质量,另外一个是指视频的质量。众所周知,微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基础。要想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能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上,用“信息”的魅力抵消“技术”的魅力,就要求老师在录课之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反复推敲教学语言,既要把课讲得通透明白,同时也要注意视频课程讲解的趣味性。尤其是不能出现“3分钟热度”的情况,刚开始在兴头上,精心录上两节课,随后发现录课原来比上课要费劲多了,于是便马虎起来,甚至不加考虑地直接下载其他老师的授课视频来充当教学资源。

三、“翻转课堂”要防止由“人灌”变成“机灌”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上,一般都是由老师先讲理论或上机操作要领,然后学生进机房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进行上机实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早已颇受各界诟病。应该说“翻转课堂”这种教学理念给打破传统的教学套路带来了可能性;对学生而言,这应该是一种高效且轻松的自主学习模式。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微视频里呈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要简、精、易、清,因为学生是在课外完成自主学习,所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要有条理性、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学生容易疲劳,无法有效投入,更难以课堂拓展和巩固练习。教师要及时将自己在传统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调整到导学地位,千万不要将传统的“人灌”演变成现代教学理念遮掩下的“机灌”。

四、“翻转课堂”要避免对学生放任自流的情况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仍然强调老师的指导和辅导作用,一定要避免出现对学生放任自流的情况。学生在自主学习完知识点后,可能急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考虑到个别化辅导。另外,老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检测和有效反馈。可以通过制作信息技术教学在线测试系统,让学生在线完成学习测试,使教师能搜集到学生的评测结果并智能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来调整后续的教学措施和拓展深度。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此环节检测自主学习的内容是否已经掌握,进一步实现巩固自主学习内容的目的。

五、小结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将来成为常态并非不可能。所以,我们既不能生硬地拒绝它的到来,也不能一味地顺其自然。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时地转变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张岩.翻转课堂:高师院校教学改革的现实选择[J].文教资料,2014(21).

翻转课堂的误区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等数学;研究

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阶段

(1)明确目标

翻转课堂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阶段,让学生通过微视频资源,了解自主学习的目标和重点,使自主学习高效、有序的开展。例如,在学习“函数最值”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个2-3分钟的微视频,向学生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函数最值的概念及形式;2.掌握函数最值的求解方法;3.函数最值的实际应用。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2)提供资源

微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载体。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内容充实、讲解精辟、形式新颖、长度适中的微视资源,供学生进行观看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教学、启发与引导。例如,在“函数最值”的微视频中,教师进行了如下内容分配:1-3分钟,从高中的知识入手,介绍“最值”的概念及形式;4-9分钟,介绍“最值”的几大求解方法;最后一分钟,提出问题:“最值”还有哪些求解方法?“最值”与“极值”有哪些区别与联系?通过讲解知识、介绍方法和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

(3)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微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和随时暂停等优势,给自己创造独立思考、抄写笔记、查阅资料、集体讨论等空间,做到对于知识的消化理解与深层掌握,充分体现自身在高数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实现高数课堂的彻底翻转。

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翻转课堂的课中实施过程

“翻转课堂”并不意味着“放弃课堂”,“自主学习”也不意味着“自己学习”。教师仍然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上时间,进行更有意义和更有效率的教学。

(1)集体探究

为了解决学生在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中遗留的问题或存在的误解,教师应该积极开展集体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师生问答、集体合作等方式,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学习高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实践能力。例如,针对“‘最值’与‘极值’有哪些区别与联系?”这一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虽然各有心得体会,但难免存在疏漏或误区,教师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在再现旧知、巩固新知、引发思考的同时,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去伪存真,达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巩固训练

数学教学讲究“讲练结合”,高职教育强调“知行合一”。因此,在高职院校的高数翻转课堂中,必须加强巩固训练,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最值”的翻转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布置跟“最值”有关的配套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最值”的概念,掌握“最值”的求解方法。

(3)答疑解惑

在进行了自主学习、集体探究和巩固训练之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探究成果、训练结果等进行总结点评,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三、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翻转课堂的课后总结反思

为了翻转课堂的顺利开展与高效进行,高数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总结反思,对教学进行调整与改革:

(1)改革评价方式

为了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数教师应该改革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提升,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使之适应教学需求。

(2)加强资源建设

为了满足翻转课堂的教学需求,高数教师应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搭建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微视频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学生的线上自学、师生间的网络互动和班级成员的实时对话,为翻转课堂的顺利开展奠定物质基础。

(3)调整教学流程

翻转课堂的误区篇3

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本科教学是适应“互联网+”教育环境的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拟就在本科文学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改革与学习适应性的矛盾、微课(微视频)的开发与技术支持的矛盾、大班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矛盾、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差别等进行反思,以期对这些问题进行继续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

本科;文学课程;翻转课堂;实践反思

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教学资源多样化,教育媒介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个性化追求增强等都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的教学改革成为可能,也使其成为高校教改发展的一种趋势。就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来看,目前,我国很多教育研究者和高校教师分别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中西翻转课堂的比较、翻转课堂的优势与限度、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翻转课堂下的微视频设计与制作、翻转课堂的师生角色的转化、翻转课堂的应用与实证研究、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探究。我们已经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文学课程,结合这几年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诸如教学改革与学习适应性的矛盾、微课(微视频)的开发与技术支持的矛盾、大班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矛盾、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差别等进行反思,以期对这些问题进行继续思考与探讨。

一教学改革与学习适应性的矛盾

在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强调自主、协作学习与教学互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建构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要求和选择。可是,习惯了被动式教学的大学生很难短期内适应翻转课堂教学的主动式学习。因此,高校采用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也需讲究节奏,不能一开始就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要有一个过渡期,否则可能会让许多学生产生学习的不适应感。首先,大学生不适应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学习质量就难以保证。大学生早已习惯了按照老师的教学步调进行学习,缺乏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短期内很难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学习。因为大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是自由支配的,所以很难保证他们能保质保量地在课前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学微视频。就算部分学生能自主学习,并能进行自主思考;但几乎很少有学生能提出具有专业深度的问题,更不用说自主解决问题了。如果自主学习很难保证质量的话,那么课堂活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也就会流于形式,而学习成效也就会不尽人意,因此,学生的专业知识建构自然也就成了问题。其次,大学生不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学习压力,那么教学效果可能很难达到教改的预期目标。实行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课余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如果没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他们就很难产生对自主学习者角色的认同感。为此,他们很难进行自控式地学习,也会因为没有进行课前学习而难以加入课堂教学活动或课堂互动,这就会增加他们上课的紧张感或焦虑感。所以,翻转课堂的课中要营造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以消解学生的焦虑感,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交流。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传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不一定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很难保证每一位学生就能善用课堂时间、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时间让教师一步一步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需要时间让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心理调适。那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采用,要有计划、有步骤。首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养成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给教师一个训练学生的时间段。其次,要将翻转课堂教学和传授式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混合式教学。再次,先以一门课程作为翻转课堂教学的试点课程,等学生适应和接受度比较高以后,再增加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最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看哪些内容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文学课程中的某些有争议的文学史现象及其评价、文学作品的不同解读等就比较适合课堂讨论,文学文体的改编和文学批评论文的写作就适合成果展示。

二教学资源建设与技术支持的矛盾

传统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里的图书,以及教材、参考书等已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了,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教学资源。但是要建设适合学生的微课(微视频),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重构,更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力支持。而事实上,很多专业课教师在采用翻转课堂时,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微课(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需要进行微课的精心设计与制作。尽管网络上有教学价值的各类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这些教学资源是否都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状态?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文学类专业课教师需根据学生现有学习情况、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制作和开发微课,而没有大量利用外校或网络市场上的微课。文学类课程本来就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如果教师能自己进行微课的开发和建设的话,就能增强文学类专业课程的人文魅力。在进行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时,教师要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二次加工。而设计出既具有专业水准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切合学生真实需要的微课就显得十分必要。客观地说,大多专业课教师在学情的分析、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上还是比较欠缺的。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教改的相关设备支持、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持还有待获得学校层面的大力支持。没有得到学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支持,就很难保证微课(微视频)的技术含量。微课的技术质量不过关的话,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就很难保证。除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外,微课的和通过互联网搭建学习平台等也需要得到学校层面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需要专业课程教师的努力,还需要现代教育专业技术教师的支持,更需要学校层面的支持。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要有学校氛围,要有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微课)的教学团队,否则教改效果就会不理想。

三大班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矛盾

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课程也主要采用大班教学,那么翻转课堂所倡导的个性化学习能否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很好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能进行“生命关怀”的教学模式。因为以网络新媒介为主的教学资源具有共享性,不仅使教与学突破时空的限定,最重要的是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化、碎片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但是,大班教学环境下,如何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和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学习合作和讨论?教师怎样才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对生命的关怀?大班教学,学生的人数多,加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不同、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和学习素养存在差异,怎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就变成了高师文学类专业课教师的一大挑战。其次,大班教学,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发展。一些大学生本来就对翻转课堂教学的接受度不高,他们就成为课堂学习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长此以往,翻转课堂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就显得乏力。因此,要将大班小组化,要将学生进行分类分析,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生命成长。教师要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师生交流互动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专业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的学习个性化,以减弱大班教学与个性化学习之间的矛盾。

四教学评价与考试成绩的差异

翻转课堂就是利用微课和网络平台进行课程知识的传递,利用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知识的内化和促进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翻转课堂本科文学课程中的实施,如何对本科生进行学习的全面评价?我们认为,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学习情况,也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要尽量避免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学习评价尺度。教学评价之学生学习评价,不能只看重期末考试的分数,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增长、学习的进步、学习时间、学习反馈、课堂表现,以及文学作品阅读量、文学鉴赏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等的综合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之教学有效性的评价,要走出几个误区:翻转课堂教学“一定能提升学习质量”、“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翻转课堂仅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不可能立竿见影地使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如果要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有效或优效课堂的建构时,需要高校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综合使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多元化和复杂化、教育资源网络化的21世纪,“先学后导”的翻转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前学习浅层或基础知识,课中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创新、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采用,要不断解决具体的矛盾和问题,但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要让学生认识自我,解放自我,超越自我,勇于探索,要让当代大学生成为自主的学生者和知识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刘冬,王张妮.对国内翻转课堂热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15,04:141-143.

[2]简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误区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6,02:134-136.

[3]戴宁,曹辉.翻转课堂的冷思考:价值与限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6:13-18.

[4]吴仁英,王坦.翻转课堂: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因应策略[J].教育研究,2017,02:112-122.

翻转课堂的误区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外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11.050

abstractitisnecessarytoadoptavarietyofstrategiestostimulateforeignlanguagelearners'motivationintheclassroomteachingofforeignlanguage.teachersshouldstimulatestudents'initialmotivationintheflippedclassroom,inordertomaintainthestudents'learningmotivationandcreateafavorableenvironmenttoevaluatethemotivationoflearning.

Keywordsflippedclassroom;learningmotivationofforeignlanguagelearning;stimulationstrategies

外语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前沿阵地,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慕课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互联网+外语”的代表,愈加显著地影响着外语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

然而从近年来学术研究反映的情况来看,教育界对翻转课堂却是褒贬不一,翻转课堂在高校外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并不如估计的那样理想。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新模式感到新鲜,但很快学习兴趣减退,学习动力难以为继。越来越多的学者和高校教师意识到,要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和外语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要开展外语教学的“供给侧”改革,另一方面还必须从调动“需求侧”――激发外语学习者的动机做起。

1外语学习动机和二语习得动机激发策略

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是影响外语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学习动机是维持语言学习热情,保证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促成外语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外语学习动机的构成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各种激发外Z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尤其关注教师实施的动机激发策略。我国著名外语教学专家文秋芳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就是“学习外语的原因和目的,是指向学习目标的驱动力”。匈牙利学者Dornyei提出,外语动机策略是“语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若干促进学习者动机的教学行为”。在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二语习得动机策略框架:激发学习者初始动机;创造基本激发动机环境;维持并保护学习动机;鼓励积极的反思性自我评价。综合国内外观点,多数学者把激发外语学习动机的策略的重点仍放在让在如何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或如何应用于教学实践。

2翻转课堂环境下激发外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在翻转课堂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中,作为主导方的教师,如何实施动机激发策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使学生长久保持积极的外语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无疑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根据Dornyei的动机策略框架理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激发的外语学习动机:

2.1激发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初始动机

由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特殊性,教师在翻转课堂环境下组织教学之前,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认知前提和技术前提。两者将激发外语学习初始动机并将影响到翻转课堂各环节动机策略的实施效果,而这两个因素却极易被忽略。

(1)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翻转课堂。教师首先有必要让自己的学生理解你所实施的翻转课堂是什么。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就应结合九零后学生的兴趣特点,以有趣精炼的微视频或课件,介绍翻转课堂的基本理论、主要特点、对学生的要求、评价标准等常识,让学生对翻转课堂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翻转课堂是什么,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有什么区别,怎样在翻转课堂下学习,翻转课堂能给学生个人带来什么好处,学生才不会有“换汤不换药”的感觉,从而做好心理准备投入到翻转课堂的学习中去。

(2)让学生了解翻转课堂的技术前提。翻转课堂环境下的语言学习,一方面意味着网络、电脑、手机、平台式应用软件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开放的环境、更丰富的资源以及更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但同时也意味着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投入翻转课堂学习之前,教师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网络信息素养,促使学生将网络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和展示平台,有意识地提升网络信息处理能力,如网络外语学习资源的搜集、选择、加工、处理等。而以上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学习的心态和效果。

(3)维持学生在翻转课堂过程中的学习动机。由于很少有学生能自始至终地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充分的认知内驱力,而任何教学模式或教学法都不能绝对保证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以百分百精力投入学习,翻转课堂也不例外。为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拟定较详细明确的学习目标、计划和要求。要让学生清楚教学进度安排和要达到的目标,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在翻转课堂环境下学什么、做什么。同时需设计准确度高、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或规则,让学生知道怎么学、怎么做,形成习惯并利用这些规则进行自评、互评。如对学生展示的ppt课件或音视频的内容、制作技术、效果等方面设置评价标准,可以激发学生为提高在同学或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以获得他人赞许而更努力学习的动机。

②设计恰当的任务和单元摘要。翻转课堂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区别于传统外语教学的一个突破点在于,学生通过在线上和线下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中寻求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答案可能多样化,而不限于教师在内化阶段所给的参考答案。因此,要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在任务的设计上动脑筋,这将直接决定翻转课堂学习开展的广度和深度。问题或任务应具备这些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是开放可延伸的,能提供给各种层次的学生进行独创式的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诱发和维持动机,问题或任务的难度必须适中,处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太容易的任务使学生无法激起成就感,失去挑战的兴趣,而太难的任务又会令学生产生挫败感而弱化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提供单元摘要作为重难点引导。当学生无法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单元摘要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努力完成任务并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③提供范例和分层化帮助。随着外语教改的不断深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已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在翻转课堂环境下,学生可能会在自我探究和小组协作时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在线介入。如为学生提供经典的学习案例或其他学生已完成的成果,一方面树立了学习榜样,便于学生对榜样的模仿借鉴,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产生“他可以,我也可以并且我会做得更好”的动机。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考虑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给予有差别的指导。高水平学生通常对教师教学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可能造成学习积极性受挫。而低水平学生迫切渴望教师的激励以树立学习信心,如关注不够,就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失去外语学习的兴趣。对于高水平学生应重点拨、促能力;对中等学生采取多练习、强激励;对弱势学生则应补基础、多鼓励。

2.2营造有利于巩固动机的翻转课堂学习环境

动机研究的先驱马斯洛曾根据动机需求理论研究了高动机人的特征,他发现除任务本身之外,动机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些学习任务可能令人感到枯燥无趣,但良好的动机情境也可能让人乐意去参与任务。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翻转课堂式学习时,一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对话/互动学习氛围。应要求学生间或各小组间分工合理,协作愉快,这样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才能以较为轻松的心情无顾虑地参与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就能逐步减少或消除对失败的畏惧感和无所适从感,并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和合作中找到“存在感”,实现在网络学习中的自我价值,继续学习的动机和努力的愿望就会更强烈。

2.3以评价强化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动机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将最终的任务成果通过恰当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得到全面的评价。

(1)组织多元化评价。学生的成果以ppt课件的方式展示出来,个人或小组应该有一定的时间(10-15分钟)来讲解或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研究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全班同学和教师要根据在之前公布的评价标准来打分。这种评价应全面客观,不只以结果为目标,还要将过程与任粘晒相结合,使学生能准确的评价自我和他人,巩固本单元学动机并激发下一单元学习动机。

(2)评价时要多肯定成绩,弱化错误意识。在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犯错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学生遵守了课堂规则的前提下,教师对学生犯错予以惩罚,学生自尊心必将受到打击,之前激发并维持起来的学习动机将很快失去。在评价过程中,要弱化错误意识。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一定进步或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都要及时予以肯定。在评价环节中,一方面要让学生看到差异和不足,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意识到在翻转课堂环境下,不管结果如何,学习过程是有价值的,点滴的进步是值得赞赏的,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进取心、成就感和学习责任感。

3结语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翻转课堂”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我国教育领域并深刻影响着我国外语教学改革。但在翻转外语课堂的同时,激发外语学习者的动机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翻转课堂和相关技术前提,激发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初始动机;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要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任务,并提供范例和分层化的帮助以维持学生学习动机;还应营造有利于强化学习动机的环境;以多元评价肯定学生进步,弱化错误意识,巩固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和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105-110.

[2]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秦晓晴.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翻转课堂的误区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市场营销教学

随着传统的“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向“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社会中心”的转变,传统的“教室”概念也向“现代化网络课堂”转化,变得更加多样化。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主动学习已成为教学实践中主要的必须解决的问题。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迅速发展。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大会上的演讲报告将这一模式正式提出,迅速成为教育者关注热点。通过对高职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多样性的学习方式,自由化的学习时间,以及学样式网络设施及师资考虑出发,通过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分析,讨论其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显著特征是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知识传播方式进行彻底颠覆。将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由课堂接受转化为课前的视频学习,或者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主的各种渠道的学习,从而将课堂的组织形式,由原来的知识讲解变为学生和老师互动的答疑,解惑,交流。在整个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传统的教学要素都相应发生转变。根据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解析,结合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特点,主要围绕模式中的课前安排与课中的设计,对这种教学模式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的具体操作。

课前:

课中:

二、课前知识获取

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微课、幕课等在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开放,学生学习的渠道早已不受限于专业、院校和地域,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情境,培养他们探究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因此,课前学习以观看教学视频为主,这也是整个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主要获取渠道,针对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现状,首先我们对该模块的可行性与困难性进行分析与讨论。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各个高等学校组织进行了大量的精品课程建设,高职市场营销学科组也在积极整合资源,组织优秀专家录制优质精品课程教学视频,课件。除此以外,通过网络资源,大量的电子文档资料,在线答疑等各种途径,学生都可以获得大量的课程内容学习资料。通过收集大量的网上精品课程资源:如市场营销教学视频、营销类优秀视频讲座、优质教学课件,优秀营销案例等组合成课程资料包。将其按教学任务单元及课时目标要求分成一个一个的单元学习包。在课前分学习阶段分发给学生,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学习,学习通过后,再分发下一阶段的单元课程学习包。因此,翻转课堂在市场营销教学的模式设计中,课前的学习部分能够有效展开。但另一方面,市场营销课程的本身的性质特殊性及高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差异性较大的特点,也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自学能力及理性思维能力较差,课程实际进度难以保持。对于视频学学市场营销课程难度较大。从生理学上看,视频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最大差别在于学习过程中精力的集中度。教师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加深难点的讲解,通过语速,语调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课前视频资料学习,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思想,难以保持课程进度,及把握学生学习情况。

2.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在没有课堂监督的情况下,尤其对于市场营销这个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因此难以保证学生真正的主动高质有效的完成知识的自我学习。

3.学生信息识别能力较弱。网络资源,信息量巨大,加之资源水平参差不齐,高职学生很难从中轻易获得并区分教学资源的优劣。因此容易使得学生对知识产生大量错误的理解。

4.由于学生长期受到传统讲授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很快适应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对此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从心理上不能认同,从情感上不愿意接受,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带入到课堂学习中。

三、课堂知识内化

根据翻转课堂定义,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首先依据市场营销课程性质及特点,基于高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翻转式课堂教学设计。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针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组织交流和答疑。以启发性、讨论性学习为主帮助学生消化课前学习的知识,纠正错误,加深理解。首先需要教师能够转变思想观念,要从传统备课转变为全方位思考学生课前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课堂组织中,根据学生实际反应情况及时的给予评价、分析,灵活的组织教学是课堂效果的重要保证。其次,进行课前知识测评,以测量学生达成目标程度,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和进行学习调整。

第一步:

第二步:

四、结束语

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时代的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层次教育界的关注。“以信息技术带动教学结构变革和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翻转式课堂教学这一新兴教学模式在国外多个地区取得极大的成功,但是在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还刚刚起步,认识还不够深刻,比较肤浅,将其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尝试还是第一次,但已经略到其强大的生命力。细化基本模型结构,还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会逐渐走向成熟和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研究及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88-91.

[3]余廷忠,聂祥荣,曾凡培.21世纪大学教学的思考:拓展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J].毕节学院学报,2013(8):110-115.

翻转课堂的误区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6-02-22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是指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微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然后再回到课堂中,由师生、生生间面对面地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一种课堂形式。翻转课堂的理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该学校的两个化学老师用普通的录屏软件将讲解的ppt录制下来后转换成视频,上传到网络,采用这种方式来给上课请假的学生补课。2011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创办了可汗学院(Khanacademy),该学院网站为学生免费提供了大量有关物理、化学等课程的教学视频和课后知识测试,吸引了广大师生,翻转课堂逐渐成为广大教育者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翻转课堂的特征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主动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学生被动完成学习任务。翻转课堂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指导者,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即线下、线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复合型教师角色,即课前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课中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课后知识的测试者转变。

2.学生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得个性化,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及学习模式。一旦选择了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时,由于教学环节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因此需要学生高度参与才能完成,由此学生角色由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3.课堂时间的重新分配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讲授课程的教学模式,改为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时间的高效化。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掌握知识点的目标。大部分课堂时间用来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讨论交流知识问题,这将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1.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教师片面强调理解什么是会计、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报表等知识点,机械地向学生灌输这些知识点,在课堂上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尽管会在期末有一周的集中实训,但是由于时间较短,而且是在“基础会计”全部知识点已经学习完毕之后进行,学生比较陌生,教师指导不过来,因而效果较差。

2.学习方式多为死记硬背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操作很强的课程,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记忆,教师的课堂,缺乏灵活性,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考核的方式为通常闭卷考试的形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走入误区,认为只要考高分了,就表示这门课程学好了。

3.忽视网络教学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微信、QQ等网络媒介层出不穷,教师的课堂已经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黑板教学向ppt教学过渡。但是大部分教师将对ppt的运用看成了对传统黑板教学的替代,上课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对着ppt讲解知识点,没有很好地将各种信息化的媒介应用到上课过程中。

三、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中的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以“会计核算过程”为顶层设计依据,按照“认知会计对象―划分会计对象类别形成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审核会计凭证形成记账依据―建立账簿―登记账簿―对账―结账―报账”的会计职业认知规律与会计核算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下面笔者以会计账簿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1.内容热身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应为课前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每4人一组,共分成10组。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学生登录世界大学城观看一段微视频,具体内容为某有限公司会计人员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编制好了记账凭证,但是一张张记账凭证是零散的,此时,如果会计信息者需要下列信息:企业在银行还有多少存款?库房还有多少材料?企业还有多少债权尚未收回?还有多少债务没有偿还?那么,编制凭证后应该再做些什么才能提供上述信息呢?为了把会计凭证中大量零散的信息资料进行集中归类反映,以提供系统、完整、有用的会计核算资料、该公司应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

学生通过在课前主动观看这段微视频,心中不免有诸多的疑问,到底什么是会计账簿呢?应如何登记会计账簿呢?登记账簿的时候有哪些要素是必要项目不能省略的呢?进而唤起了他们对于学习知识的热情,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分析交流

翻转课堂的第二步是分析交流。学生在授课前通过观看该视频已经初步了解了会计账簿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都各有不同,因而观看该视频后对知识的认知也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又会导致产生新的认知问题,比如账簿有哪些类型?不同的账簿之间有何共同之处?建立账簿的流程有哪些?每个学生或许都会有一些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设置1个5分钟的小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为视频里面出现的账簿相关知识。教师根据学生测试的结果分组进行总结,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正确率较高的题就可以基本不用讲了,重点讲解正确率较低的题目,对学生回答错误的问题能够在组内解决的,不必要进行集中讲解,而是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会的学生教会不懂的学生。针对学生普遍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集中进行讲解。讲解的形式可以通过播放比如订本日记账、活页明细账、总账的填写等视频。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相关知识点。讲解完成之后,学生可以通过重复观看微视频或者相关学习资料解决自己的困惑。

3.独立作业

分析交流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任务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账簿的启用,登记三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等。完成组针对考核的知识点每正确一个加2分,错误一个扣1分。学生在登记账簿的过程中,教师负责协从指导。在登记各种各样的账簿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对会计账簿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进一步理解该知识,真正实现学生对账簿知识的内化过程,并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4.协作互助

传统的课堂教学呈现给学生的课后作业,学生都是课后单独完成,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团结互助行为。但是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表现得非常明显。

该环节采用的是一组新的教学策略――同伴教学法,即专门用于检验学生及其同伴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作业的互相检查,第一组作业交给第二组检查,第二组的交给第三组检查,以此类推,第十组作业交给第一组检查。在评分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对知识点每判断正确一个,检查组学生加1分,判断错误时检查组学生扣1分。

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可积极促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数统计完毕,教师进行点评,选出得分最高的组,对学生填制账簿错误率较高的地方进行集中指导,改变学生对账簿的错误认知。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特征,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团结互助的职业素养有了很大提升。

5.归纳总结

翻转课堂的最后,教师总结会计账簿登记的相关知识点,同时布置任务,将账簿的种类在电脑里面进行展示,同时要求学生根据业务需要选择性地登记各类账簿,进一步理解如何按一定的规则启用、建立和登记账簿,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成之后由学生分组拍照发给老师,教师根据拍照上传的结果分组进行打分,打分的结果将计入过程考核中。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还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合理安排时间登录到世界大学城,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利用微课反复观看、学习。

四、翻转课堂的反思

翻转课堂的实施,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对于基础会计课程而言,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该课程的实操部分,学生实操技能方面的正确率有了显著提高。尽管翻转课堂有着诸多优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将知识点进行碎片化,精心制作画面及音质较好的微视频及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由于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因而教师应根据需要认真选择知识点进行翻转课堂的设计。

其次,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方面,教师应多方面地进行。比如,可以采取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答疑、成果汇报等形式,促使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由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来。

最后,为了使一些不太积极主动的学生能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在“蓝墨云”微信端建1个班课,然后将班级学生全部纳入进来,在这个微信端进行点名、任务的布置、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微课资源上传以及知识点的小测试等。在这个系统里面,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行全程监控,有效避免部分学生不自主学习的现象,真正实现参与率达到100%的效果。

五、小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通过对基础会计进行翻转课堂改革,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动手率几乎达到100%,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有助于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需要的优秀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翻转课堂的误区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国;问题;理性思考

一、思考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产生于美国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说以“颠覆传统课堂”的名义席卷中国的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中国课堂教学改革之风,人们对翻转课堂模式产生了诸多的兴奋、激动和期待,“翻转课堂”被寄予了厚望,引发了中国教育学界众多理论与实践者的关注与思考,吸引了大批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参与到相关实践研究中。面对高涨的热情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教育到底该何去何从?”面对“翻转课堂”,我们准备好了吗?”置身翻转课堂的热潮中,中国的课堂究竟需不需要“翻转”?国际语境中的“翻转课堂”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目前国内对翻转课堂的认知为传统课堂和课外学习的位置互换:学生在课外完成以前在课堂内的学习,而课堂时间主要用于答疑解惑和知识点巩固。因为“翻转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流程的重构,更重要的是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的扭转。因此,深入解读翻转课堂的本真涵义,冷静地思考它可能带来的或已经带来却常常被遮蔽或遗忘的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问题

1、问题一――学习环境未必支持“翻转课堂”

学习环境未必支持“翻转课堂”是因为很多学生家里甚至学校并没有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需的技术设备,学生不具备进行翻转课堂学习的基础。在看到翻转教学带来益处的同时,首先应该正视的就是学习环境问题。显而易见,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家庭和学校信息化支撑环境的支持。一方面,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网络环境,充分考虑每位学生在家能否顺利访问和浏览在线视频。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备也是翻转课堂推广实施面临的一大难题。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学校信息化支撑环境的支持,这里的学校信息化支撑环境既包括软件系统,又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微视频系统;二是交互系统;三是学生学习的智能诊断系统;四是远程支持与服务系统;五是统计系统;六是管理系统。硬件系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师生必须有可以上网的pC或终端;二是网络带宽能够保证微视频的稳定运行;三是服务器必须具有足够容量和并发能力。不少学校无论是硬件层面(技术、经费等方面),还是软件层面(思想、管理等方面)尚不足以支持大面积地进行翻转课堂的实施和实践。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家庭、地区和学校都有条件开展“翻转课堂”。如果家庭和学校不具备支持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那么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学习效果就无从谈起。.

2、问题二――学生未必习惯“翻转课堂”

学生未必习惯“翻转课堂”,是因为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打破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的传统学习模式。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以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事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纸质资料及多媒体资源,学生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观看教学视频、文本、动画及图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独立完成课余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对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寻找问题。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高要求。众所周知,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理想状态。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生习惯于亦步亦趋地跟随着教师走,没有强烈的意志支配自己,更难以谈到创造性地超越自我。学生大多习惯于传统课堂中依赖教师的指导,习惯家长的监控,还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寻求助学服务。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在教学平台上与师生互动交流,这是以学生具有自控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基础的。网络上诱惑的因素多,对学习干扰大,在这样自由、宽松、无拘束的环境中,学生很容易迷航。因此,现实中需要给学生补充自主学习的知识,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加强学生时间管理意识,培养抗干扰的自我有效能力,养成自觉学习习惯是翻转课堂的首要任务。即便是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了翻转课堂,学生对于教学形式的热情往往大于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急剧下降,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既然是个性化学习,学生难免出现课下看不完视频课程的情况,这样上课处理作业和讨论交流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日积月累,学生面临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就会增加,也会形成不良循环。因此,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程度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3、问题三――教师未必胜任“翻转课堂”

教师未必胜任“翻转课堂”是因为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的革新,也是教师原有的知识、身份、观念的革新。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理念,由主导变为引导,通过引导和答疑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谈论和完成作业、项目的情况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当前已发表的文献都提到了翻转课堂的确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学生的成绩提升要求也有积极的帮助,它也让课堂更加灵活,提供了主动学习所必须的学习环境。不过,它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极高: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课堂管理和课程设计能力,才能真正地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教师的素养包括信息技术素养及专业素养两方面,信息技术素养体现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视频的能力方面,包括录制和上传视频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学生参考学习,把能够增强主题的活动引入课堂中以及激发学生的课堂准备和参与。教师制作视频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没有较高质量的学习内容很有可能就不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学习结果。专业素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制作视频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素养,即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制作出符合学生个性的视频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机智、合理的课堂引导及有效地课堂管理。目前在家长和教师都普遍重视分数的情况下,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尝试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未必有能力或未必愿意去“冒险”,而愿意“冒险”的大多为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有技术但是没有教学经验,在开展教学活动和重难点的把握上还有一定欠缺,不利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一个好的微课需要教师花费一些精力去设计、去录制,虽然互联网上也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但教师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观看和选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非教学事务上。这些非教学事务可能严重挤压教师从事翻转课堂研究的时间。

4、问题四――家长未必配合“翻转课堂”

成功的教育并不只是教师的功劳,家长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一环。翻转课堂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将学习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做了捆绑,学生能够主动和自觉地完成各种任务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使用翻转课堂时,家长需要监督、鼓励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包括观看视频和ppt等。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家长应该在第一时间引导学生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国内,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教师的责任,而自己的主要责任则是提供给孩子最好的设施和环境。此外,学生家长疲于工作导致无法有效承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责任,也可能降低翻转课堂的使用效果。缺乏了家长在课外的陪伴和帮助,并且在学生不自觉的情况下,课外的任务就无法完成,这也将影响课堂内容的完成。

5、问题五――学科课程未必适宜“翻转课堂”

目前,国外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试验的学科多为理科类课程。理科知识点明确,很多教学内容只需要清楚地讲授一个概念、一道公式、一道例题、一个实验,其学科特点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而在文科类课程中,如政治、历史、语文等人文类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会涉及到多学科的内容,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课堂教学有多种多样的课型,如新授课、巩固课堂教学有多种多样的课型,如新授课、巩固课、复习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研究性学习课等。如果都采用翻转教学这一种模式,很有可能导致教师对完成不同课型的教学任务产生迷茫感,难以把握教学重难点,影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判断力。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科和课型,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完成翻转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推进教学改革。那么,如何在文科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对文科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那就是提高教学录像的质量,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学录像概括课程中所讲授的基本知识点,阐述相关理论,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并进行思考,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逐步深化理解。

6、问题六――班级授课未必适合“翻转课堂”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匮乏,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以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而且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小班或小组教学。由于常规班级或者超大班级规模过大,人数过多,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学生个性差异和独特性被忽视,因材施教只能是空想。翻转课堂所提倡学生课堂中完成练习,教师针对性地解答每个学生的疑惑,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方式受大班教学的限制,难以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对话是翻转课堂的主要形式。在规模大的班级内,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受到影响,成绩优异或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通常为互动的主角,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被遗忘,出现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再者,教室空间的狭小,学生座位的固定不利于多样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受人数、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频数减少,难以达到翻转课堂所追求的深度互动。而在教育资源有限、学生人数颇多、教室格局固定的情况下,翻转课堂恐怕难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7、问题七――考核评价未必匹配“翻转课堂”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对教师、学生和教学本身的评价多采用终结性评价,以纸笔测验的方式,以纸笔测验的结果作为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其他形式的评价方式虽有应用,大多还是流于形式。而翻转课堂中,在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教师和其他学生可对某一学生的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成果展示情况等进行终结性评价,因此对课堂教学各要素的评价,从评价的形式,到评价的对象,到评价的主体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我国现有的教育评价过分关注教育的实然目标,以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学校的重要标准。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少,可操作性不强,存在评价方式单一的现象。故无论是评价观念,还是评价的技术方法都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地完善。同时,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在短时间内很难体现在学习成绩上。因此,在学校里实施翻转课堂需要学校管理者的决心和远见,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者都需要具备远见和决心,并提出更好的评估学生能力的方式。在翻转课堂中,无论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翻转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掌握学习理论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与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通过微课程进行知识的传授,利用教学平台与学生交流互动,并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传统的评价方法无法测出翻转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全部效果。因此,必须有一个新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来对翻转课堂的实施进行评价。在制定翻转课堂的评价标准时要考虑:①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与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微课程;②教师是否能够通过教学平台与学生形成积极良性的互动交流;③教师是否能够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氛围良好的小组协作、探究性学习;④学生是否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师提供的微课程进行独立探索性的学习;⑤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中或教学平台上通过与他人合作、积极探究解决问题;⑥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充分的展示,以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

结论

在翻转课堂的中国化之路上,我们还有许多功课要做,有些误区需要澄清,有些行为需要警惕。因此,我们要想有效地将翻转课堂中国化,必须要全面、深刻地研究它的建构之“本”,发展之“脉”、成功之“道”,而不能肤浅地只在物质化层面搞形式主义的模仿,走入盲目崇拜、机械模仿的误区。而且,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全面、深刻、明确、具体地揭示翻转课堂的一系列问题,绝非易事,也许是一个较长的、艰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孙丽梅,吴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微课教学[J].科教导刊,2013(12中).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

[3]刘春花.论学生的“学习者”角色及其实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1)

[4]周仕龙.试论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03)

翻转课堂的误区篇8

[关键词]多媒体口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郑晶(1979-),女,浙江宁波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及翻译。(上海201418)戴婕(1987-),女,山东莱州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上海20044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2010年度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建构主义指导下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模式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yy0701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163-03

口译是指通过口头形式,运用目标语的词汇和语法体系,在语义与风格方面再现源语信息的一种交际活动。口译作为人类最复杂的思维活动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理论意义和社会实践意义。在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口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精通双语的人无法成为合格的口译人员,而精通双语未必能够造就优秀的译员。口译涉及语言之外的诸多其他因素,科学的口译教学与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口译涉及诸多因素,需要科学教学与训练。目前的口译教学存在诸多误区,不利于学生口译能力的提高。因此,探索新型口译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以口译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在深入剖析口译特点的基础上,着眼于现代化教学技术与口译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多媒体自学课堂与多媒体面授课堂优化组合的新型口译教学模式。

一、口译教学误区剖析

我国口译教学实践目前主要借鉴笔译教学方法,涉及翻译理论、语言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虽然笔译和口译均为源语与目标语相互转换的过程,但后者是一种“集视、听、说、写、读之大成的综合性语言操作活动”,属于立体式、交叉型的信息传播过程。口译作为外语教学的一个分支,既具有外语教学的共同特点,又需要达到独特的教学目的。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口译作为一门学科以及一项技能的特殊属性,就容易在口译教学过程中产生各类误区。

教学误区一:混淆口译与精读。口译具有外语基础性,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完成口译活动的关键,直接决定口译的质量。部分教师意识到口译能力与外语水平紧密相关,外语语言知识和外语语言技能在口译活动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口译教学误区之一认为只要以大量的外语语篇输入为教学内容,辅以相关练习强化语言知识,就能有效提高口译能力。这种教学误区混淆了口译与精读,口译授课的全过程从词法、语法、句法入手详细讲授外语语言知识。这种口译课堂的确能够提高学生的外语语感,对完成口译任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其弊端显而易见:一方面,由于片面强调外语语言知识,导致学生忽视母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弱化了专项口译技能的培训,导致学生无法高效能地完成口头语码转换。总之,如果混淆口译和精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均衡地处理好母语和外语的关系,就很难顺利实现口译教学目标。口译教学应该在介绍翻译理论的基础上,辅以大量口译现场实践,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教学误区二:混淆口译与笔译。口译具有双语转化性,笔译能力对于口译活动具有基础性作用。口译教学误区之二认为只要笔译过关了,自然能够有效提高口译能力。这种教学误区混淆了口译与笔译,口译课堂以讲解翻译技巧为经线、开展语篇翻译为纬线。这种口译课堂的确有助于加强双语转换能力,但笔译是一个反复推敲、深入揣摩的思维过程,而口译讲究时效性。“接收清晰完整的书面信息经过充裕的时间反复斟酌”这一笔译任务模式不利于学生完成口译任务,往往导致输入信息缺失、思考时间不足、口头表达迟钝、输出信息混乱等现象。可见,忽视口译所特有的音频输入、即时转换、口语输出等特点,将其与笔译混为一谈,不利于学生真正提高口译能力。

教学误区三:混淆口译与听说。口译具有瞬时效力性,受制于听力能力而没能正确捕捉信息,或者受制于口语能力而没能顺利传达信息,事后均无法补救。很多口译现场即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双方的立场、观点、意图等均通过译员传递给对方,双方基于对方的具体反应制定或调整对策。口译教学误区之三认为只要加强听说训练,就能有效提高口译能力。这种教学误区混淆了口译与听说,将教学重点集中于听说强化,忽视了语码转换训练。这种口译课堂的确能够为接收音频信息、完成口语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割裂了源语输入和目标语输出,弱化了对双语在词汇、句式、语序等层面转换机制的强化训练及技巧讲解,势必影响学生口译能力的有效提高。

其他教学误区:首先,口译具有不可预测性。虽然译员可以事先按照主题做出必要准备,如收集数据、了解词汇、熟悉话题等,但记者招待会、经贸谈判、外交会晤等很多口译现场难免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瞬息万变,始料不及。加之口译现场气氛往往严肃、紧张,容易使人措手不及,这提升了口译的难度。因此,口译教学应加强针对临场应对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灵活处理各类问题。其次,口译具有跨越文化性。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外延,即特有的思维定式、心理特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如果不深入探究两大文化体系,就无法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产生相同或相近的理解与感悟。可见,口译超出了单纯的语言范畴,具有跨文化性。因此,口译教学应加强针对跨文化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成功应对跨文化信息转换。再次,口译具有信息广博性。语言所能表达的内容都可能成为口译的对象。口译现场可能涉及任何主题,包罗万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口译进入了人类有史以来各个学科领域和社交领域。因此,口译教学应加强针对扩充背景图式的训练,不断丰富学生的百科知识,帮助学生顺利应对口译现场可能涉及的各类主题。

二、口译信息流程对教学的启示

一方面,只有在科学剖析口译信息流程的基础上,仔细探究每一个信息传递与加工环节,才能建构值得付诸实践的口译教学新模式。口译信息流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源语输入环节、即时语码转换环节和目标语输出环节。其中,即时语码转换环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直接影响口译的速度与精度。通过感觉记忆过滤的语音信息由工作记忆进行处理。Baddeley等人提出工作记忆模型,认为工作记忆是指对正在被加工的任何领域认知任务信息的暂时存储,是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部分,是注意的焦点。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相辅相成,是口译三大环节的重中之重。具体来看,源语输入经过工作记忆的暂时储存和加工提取进入长时记忆,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图式,从而产生理解。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速记关键信息,经由工作记忆的暂时储存和语码加工,组织成通顺的目标语并表达所理解的内容,完成输出。至此结束了口译信息流程与加工的全过程,实现了以目标语口头再现源语信息的交际目标。可见,如何改善译者的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容量及效率,如何提高译者的理解能力和速记水平,是口译培训的关键。

另一方面,必须利用口译信息流程对教学的启示。多数教师意识到“即时语码转换”的重要性,因而重视记忆容量开发,强化预测、听力、速记、口语等训练,通常采取“教师朗读+学生速记+轮流口译+教师讲评”的模式组织教学。这种模式有利于井然有序地开展教学,但其不足之处显而易见。首先,传统口译课堂的教学形式较为单调。教师朗读虽然不失为一种人性化的调动方式,但由于教师的语音、语调在各种角色和不同场合的变化具有局限性,这种单调的信息输入方式不易创造真实的口译场景,不能再现生动的交流意境;轮流问答翻译虽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但单一的问答形式忽略了交互特点,不利于学生通过竞争与合作开展互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传统口译课堂提供的操练机会甚少,轮流操练使得单位时间内仅有一位学生参与口译训练。假设两节口译课共90分钟,教师朗读计15分钟,教师点评计15分钟。按语言专业每周授课2次、每班20名学生的标准计算,每位学生每周操练时间仅为6分钟左右。非语言专业学生往往由于减少授课频度、扩大授课规模,其操练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三、建构多媒体口译教学模式

口译教学对实践性的要求非常高,除需要讲解必要的理论和技巧外,更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参与操练。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将多媒体网络与口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首先,多媒体具有超越以往任何传统教学资源的诸多优势,是实现教学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标志。机辅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符号、图形、动画、音频和视频等信息,把多媒体信息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与合理呈现,向学生提供最优化的学习环境。计算机能够引导和管理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个性化学习。多媒体在口译教学中发挥着特殊作用。为了实现“信息准确、表达流利、风格一致、交际顺畅”的口译标准与效果,顺利完成口译任务,口译人员需具备双语水平高、心理素质好、文化修养高、应变能力强、知识背景广等素质。多媒体在口译教学中能够发挥以下优势:优势一,语言传播形式的多媒体化实现了在音、形、义各个层面的有机结合,能够通过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习者的双语水平;优势二,多媒体技术能够逼真地营造口译现场的气氛,使学习者切身感受口译现场的压力,反复训练从而锻炼心理素质;优势三,信息的多元化、形象化传播有利于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拓展学习者的知识面,灵活地应对口译现场的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形;优势四,多媒体技术能够生动再现重大时刻与口译瞬间,使学习者感受口译的精彩与译者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新型多媒体口译教学适宜采取自学课堂与面授课堂相结合的模式,优势互补,实现技术资源和教师资源的最优化组合。多媒体自学课堂设计基于人机互动原则,依托多媒体网络学习软件的预设程序,主要针对口译教学的预习及复习阶段。自学课堂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节约教师资源,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学习软件围绕教材特定的主题分层设定学习区域,针对词汇、短语、句子、篇章等不同单位,以文字、音频、动画、视频等方式与学生开展互动口译练习。学生可以根据原有基础以及现有时间,灵活安排自学。一方面,预习阶段旨在激活学生长时记忆中的相关图示,激发学生对口译的学习兴趣。该学习软件能够引导学生开展热身训练,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语言规则,积累基本功,为新一轮面授课堂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复习阶段旨在强化学生原有图示节点与新图示节点之间的激活通道,巩固面授课堂学习任务,维持学习兴趣。面授课堂结束后,学习软件能够引导学生参与拓展练习,帮助学生灵活类推、举一反三,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自学的进度、深度和频度。这些反馈信息有助于在确保自学课堂学习效果的前提下,有效节约教师资源。多媒体面授课堂,基于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原则,依托合作和竞争理念,主要针对语码转换阶段开展引导式学习。面授课堂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的作用,克服电子学习软件的弊端,有效开展课堂活动,优化训练机会。自学课堂节约的教师资源为小班化面授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揣摩,拓展思路,探讨最佳译法。面授课堂可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即利用语音实验室强大的多媒体教学功能,避免传统课堂“单调的教师朗读输入”和“单位时间学生参与率低”等弊端,实现课堂锻炼机会最优化。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形式多样化的音频、视频材料营造真实的口译现场氛围,分配口译任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的现场讨论情况均可以通过语音实验室的摄像功能录制下来。教师通过总控制台即时查看每位学生参与组内探讨的情况,随时参与小组讨论、及时解答疑惑、监督学习质量。教师可以在讨论结束后,有选择地播放个别小组的活动录像,然后由教师或由其他组员有针对性地予以点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再次,积极建构多媒体口译教材。一是教材难度梯度规划。基础部分着重词汇、词组、句子等单位的口译训练;综合部分着重综合运用翻译技巧,开展语篇口译训练;拓展部分着重灵活运用所学重点,温故而知新。二是教材主题多元化设置。口译教材所选主题的涉及面应尽可能广泛,帮助学生接触各类真实的语言材料,开阔视野。口译教材的主题在语体方面应包括口语(如“会话交谈”“采访接待”等)和书面语(如各类正式语体材料)两方面内容,在语体文体方面应包括叙述类(如“教育文化”“新闻报道”等)、介绍类(如“旅游观光”“礼仪民俗”等)、论证类(如“时事评论”“辩论演说”等)内容,在语域方面应包括科技术语、法律术语、经贸术语、新闻术语、外交术语等内容。教材主题尽可能多元化。

四、小结

口译教学基于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传递过程。多媒体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也必将为口译教学搭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宽广舞台。希望通过更多教学工作者对多媒体口译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培养优秀的口译人才,为中外交流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志强,蔡平.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BaddeleyaD,HitchGJ.thepsychologyofLearningandmotivation.[m].newYork:academicpress,1974.

翻转课堂的误区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H319.3;G434

一、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英语英语水平低,缺乏实际运用能力。这一方面是由于搞应试教育的做法造成的,另一方面,英语教学中本就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第一,当前的高校英语教育主要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缺乏对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训练。第二,英语教育时间紧,任务重。迫于通过四、六级的压力,在课堂上,教师虽然在教学中也会采用交际教学法或任务教学法,但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基本上是被动接受。第三,学生受到十二年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养成了以背单词,念课文,做题为主的英语学习习惯。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也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被动,自主学习能力差。

二、翻转课堂及其优势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反转课堂,是指授课教师在完全了解所讲授内容的基础上,制作出包含新知识重点、难点以及所有相关内容的教学视频。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是,学生是在课下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学习新知识,并完成在线测试,自主完成知识传递的过程。在这之后,学生带着在视频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疑问到课堂上去寻求解决办法。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完成对新知识的完全理解与掌握,从而完成全部学习过程。

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翻转课堂采用的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这两个过程进行反转,要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必须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只有在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中,将自主学习的知识内化,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可以使学生彻底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会使学生受用终生的。

第二,翻转课堂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转换,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是教学的场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权威,这就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体性与差异性。而翻转课堂采用的是线上学习与课堂差别化指导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课堂功能的提升

第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推动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配置。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一直是我国乃至于全世界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翻转课堂作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与科学发展的产物,能够部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创建教学视频,可以利用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质在线教学资源,⑵淙谌氲阶约旱慕萄视频中,供学生自主学习。这就可以极大地弥补教师因教学水平不同而造成的教学效果差异,也改变目前的优质教学资源垄断的局面,从而使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

三、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翻转课堂可以有效地将知识传递的过程转移到课下,使课堂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对大学英语教学有如下启示:

1.英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翻转

尽管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会采用交际法、任务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并且尝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状况,但是这种尝试始终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在实践中的应用。在翻转课堂的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会更加清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才真正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是全部教学活动的根本。而教师的作用也没有被削弱,反而进一步得到增强。老师需要在熟练掌握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制作教学视频,要理解哪一部分教学内容需要翻转;要监控学生的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的过程,需要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向学生提供帮助;需要知道如何对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估。因此说,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得到新的定位,也真正地回归了教学的本质。

2.英语学习理念和学习目的的翻转

多年以来,英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把掌握语言知识放在首位,却忽略了英语能力的提高。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英语的学习本质与学习目的被本末侄置。用人单位也对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表示不满,这就更加反映出英语学习理念与学习目的的误区。翻转课堂通过让学生在课下运用教学视频预先学习英语知识,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后再将学到的语言技能内化为语言能力。翻转课堂使学生真正得到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英语教学评价方式的翻转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言能力的发展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英语教学评价更应该侧重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更需要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与传统英语教学评价方式不同的是,英语翻转课堂教学除了可以用笔试的评价方式,还可以用以课堂上互动交流为基础的评价方式。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汇报、演讲、写作、辨论等方式进行交流,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于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这就避免了只通过笔试评价学习效果的弊端,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对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反思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优势,但通过分析,也能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加大了。教师需要完成日常教学,同时还要掌握一系列的电脑技术,用于制作教学视频。学生需要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传递的过程。还要准备课堂教学中的任务。第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由过去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既要课前自主学习,又要准备课堂汇报。然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是否能够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资源的差异。尽管教师们都能够公平地获得网络资源来制作教学视频,但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不同。有的学校设备精良,有的学校资源匮乏,甚至于无法利用网络资源。这又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

参考文献:

[1]陈欧.新时期翻转课堂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创新教育,2015(2):79.

[2]范学莹.浅谈翻转课堂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2013(2):172.

[3]王洪林.翻转课堂理念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基础英语教育,2014(3):9-15.

翻转课堂的误区篇10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个性化教育

【项目来源】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6SKSZ053。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2016年12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作为一线的高校思政教师,笔者发现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还普遍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就是由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比如学生逃课,上课精力不集中,玩手机,睡觉,看其他书籍等等。虽然教师讲得很卖力,很投入,甚至很精彩,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是难以投入到课堂中去。就算把国内顶级专家请来讲课,有些学生恐怕也难以投入。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把思政课上好上精,不能只从教师身上想办法,也不能从教材上面想办法,更重要的是从学生改变学生态度与观念入手。如今的学生都是90后和00后,他们兴趣广,能力强,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潜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对于高校思政课的改进作用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身份发生了改变,相当于法庭辩论中的法官,只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主角是控辩双方的律师,也就是课堂中的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而是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课堂上,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感受。翻转课堂模式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其他教学方法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比如在思政课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个辩论题目,如“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人到底是自私多还是无私多”等,然后让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准备素材,在下一节课的时候进行辩论,教师充当主持人的角色,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一来,课堂上睡觉的学生就没有了,学生在准备素材和辩论的过程中主动学到更多知识了,口才也得到了锻炼。有时候教师讲出来的和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对学生的影响大不一样。

三、在思政课中通过翻转课堂深入开展学生个性化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特长。教师在思政课中利用翻转课堂,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一方面增强了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最近几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一系列可以发展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一)演讲与辩论

这是比较好操作的,也是适合多数学生的一种模式。思政课涉及的人物、事件、理念非常丰富庞杂,与其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不如学生亲自参与演讲和辩论。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这要求教师提前一节课布置好内容。让学生临场发挥来演讲和辩论,别说学生做不到,就是教师也不一定做得好。没有提前的准备,这个方法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演讲的题目可以有《我的理想》《人活精气神》《生命的意义》《我心中的美德》《青涩的爱情》《规则意识的必要性》《法律的尊严》《权利的边界》等等。这些题目都紧扣教材的主旨,是教材迫切希望表达的内容。让学生亲自来演讲,讲的学生在搜集资料、准备素材的过程中受到教育,锻炼口才,听的学生一样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且换不同的人来讲,比总是看到教师这同一个人更有新鲜感。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把握方向性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演讲内容应该有一个能以理服人的点评。因为个别学生可能在演讲中出现方向性的偏差或者错误,对此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否则就会误人子弟。

(二)音乐与绘画

在党的宣传工作中,音乐与绘画历来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正是那些脍炙人口、催人向上的革命歌曲,鼓舞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现在的思政课,也是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能把这些很接地气的、传统的方式给丢了。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讲到红军长征的时候,教师可以教学生一起唱《长征组歌》;讲到抗日战争的时候,可以唱《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学生在一曲曲雄壮感人的歌曲中,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还有很多学生从小学过绘画,那就可以要求他们把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用自己的画笔表达出来,比如画遵义会议、陕北会师、造出原子弹,画鉴湖女侠秋瑾、民族脊梁鲁迅等。在绘画创作的时候学生就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史实,创作出来的作品可供大家一起品评,欣赏。这样的思政课才是生动的。

(三)视频制作

现代的多媒体手段非常普及,视频制作不光是教师的事,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比如弘扬正能量、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各种小段子、小作品,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制作成视频。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当然还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以上这几种方式是目前我们探索的较有成效的学生个性化思政教育的方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提高,以期有更多的收获和感受。当然,这些方式也有一些不足,比如不能把教材所要表达的每一个内容都包含在内。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细化,力争把教材所要表达的主要和重要内容都囊括其中。

【参考文献】

[1]张阿兰.“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中的问题与误区[J].湖南科技w院学报,2016,37(03):126-128,148.

[2]李喜英.“翻转课堂”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以《基础》课为例的一个尝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2):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