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二学生心理素质总结十篇高二学生心理素质总结十篇

高二学生心理素质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0:57

高二学生心理素质总结篇1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认知品质;个性;适应性;调查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41(2014)03-0086-07

一、引言

心理素质是在中国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本土化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心理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忽视一关注一重视”的发展过程。心理素质在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潜能和促进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完整人格以及提高学生适应力等方面占据重要作用。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教社政厅[2002]3号)中提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之一是要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强调要优化心理品质并提供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教育部在《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教政法[2014]1号)中进一步强调要“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林崇德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张大均则一直强调“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途径是培养其健全的心理素质”。王鑫强通过近一年的追踪研究也证实个体的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状态(比如抑郁和生活满意度)有直接作用。既然心理素质如此重要,那么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究竟呈现什么样的状况?在个体因素和背景因素上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要想了解并进一步培养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则有必要先弄清楚这些基本问题。但现有的心理素质现状研究存四点不足:第一,部分研究仅探讨某一特殊人群心理素质状况,比如师范生或西部大学生,未能全面有效反应普遍大学生的现状;第二,部分调查样本的年限已久,大多是在近十年前后,而辛自强通过横断历史的元分析发现,近十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下滑,这预示着可能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也在变化;第三,部分研究是基于作者主观经验的总结,而非客观调查的分析;第四,以前研究在做统计推断时均仅从推论统计的显著性水平进行判断,并未结合效果量指标真正显示自变量对依变量的实际影响。鉴于此,在科学修编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基础上,抽取五大地区大学生共2100人,通过比较他们在个体特征(性别、年级、专业、是否学生干部)和背景特征(家庭背景:父母教养方式;学校背景:学校层次)上的差异,分析我国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水平和结构上的特征,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事实依据和参考。

二、方法

(一)调查被试

从西北、华东、华北、西南、华中地区抽取有效被试1931人,具体分布如下:男生850人、女生1066人、缺失15人;大一924人、大二620人、大三318人、大四56人、缺失13人;文科572人、理科697人、工科380人、艺体248人、其他10人、缺失24人;学生干部546、非学生干部1361、缺失24;自评为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899人、专断型230人、溺爱型227人、忽视型298人、其他为277人;重点本科378人、普通本科1365人、三类本科55人、专科119人、缺失14人。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的工具是参考心理素质的相关文献和量表,以王滔等2002年编制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为基础,依照心理测验学规范修订而来。《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由三个分量表共118道题(包含信度题3个,测谎题3个和重复测量题1个)组成。分别是认知品质分量表(共44道题目,包含精致性、深刻性、敏捷性、开放性、好奇性、发散性、目的性、应变性、表现性、迁移性、意识性和监控性),个性品质分量表(共37道题目,包含求知性、求成性、情绪体验性、情绪调控性、坚韧性、自制性、独立性、自我认知性、自我体验性和自我调控性),适应性分量表(共30道题目,包含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生理适应性、人际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

该量表所有项目均采用五点记分制(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以单选迫选形式进行调查,得分越高说明心理素质越好。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征,各因素的a系数在o.51到0.84之间,大部分均在o.60到0.70之间,分量表的a系数分别为o.91、o.87和0.88。多位专家和硕博士研究生对因素定义及项目表述的反复考察保证了本量表的内容效度。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也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总之,通过试测、初测和正式测量过程中反复的探索保证了本研究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所得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此调查样本较大,微小数据差别也会造成显著差异而致误判,故采用“效果量”指标(该指标不依赖样本大小而能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联强度)来检验数据差异的实际意义。对独立样本t检验的效应量的估计通常用d值,科恩(Cohen,1988)给出的估计0.2、0.5和0.8在行为科学中分别对应于小、中和大的效应量。方差分析的效应量通常用η2度量,科恩(Cohen,1988)约定小、中和大的效应量的η2分别对应着0.01、0.05和o.12。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总体特征分析

为考察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总体特征,对心理素质各因素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1。因各因素所包含的题项数量各有不同,因此,表中的平均数和标准差都是全体被试在各因素上所有项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最高5分,最低1分,中点3分。从下表中可见,心理素质的总均分是3.43,认知品质总均分为3.39,个性总均分为3.43,适应性总均分为3.46,各心理素质成分得分在2.94到4.36之间,其中最低的是自制性和独立性,最高的是应变性和求成性。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性别差异

分别以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中及其下属因素和总心理素质得分为因变量,性别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计算效果量指标d值。结果表明,男女生在认知特性及其下属深刻性、敏捷性、应变性、表现性、意识性及监控性和适应性中的学习适应性得分上具有实际的差异(d>0.2)(见表2)。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年级差异

因变量同上,以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参照效果量指标η2,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精致性、求成性和生活适应性得分上具有实际的差异(η2>0.01),多重比较发现,在精致性上一年级非常显著地高于二、四年级(p

(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专业差异

因变量同上,以不同专业类型(文科、理科、工科和艺体)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参照效果量指标η2值。结果发现,不同专业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认知特性及其下属发散性、应变性和表现性,个性下属的坚韧性和独立性,适应性及其下属的学习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上均存在实际性的差异(η2>0.01)。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在总体心理素质、认知特性和人际适应性上艺体生和工科生显著地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p

(五)大学生心理素质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

因变量同上,以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为自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并参照效果量指标d。发现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整体心理素质、认知特性及其下属开放性、好奇性、目的性、应变性和表现性,个性及其下属情绪体验性、自我认知性、自我体验性和自我调整性,适应性及其下属社会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上均存在实际的差异(d>0.2),且前者非常显著地高于后者(p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

因变量同上,以父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和忽视型)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参照效果量指标η2值。结果发现,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大学生在整体心理素质、认知特性及其下属的深刻性、发散性、目的性和表现性,个性及其下属求知性、情绪体验性、坚韧性和自我调控性,适应性及其下属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上均存在实质性的差异(η2>0.01)。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在其他方面权威型均非常显著地高于专断型、溺爱型和忽视型(p0.05),在情绪体验性上权威型与溺爱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在坚韧性和学习适应上其他父母教养类型均显著优于溺爱型(p

(七)大学生心理素质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

因变量同上,以学校类型(重本、普通本科、三本和专科)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参照效果量指标η2值。结果发现,不同学校类型的大学生在认知特性及其下属深刻性、敏捷性、目的性、表现性、意识性和监控性,个性及其下属求成性,适应性下属的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和生理适应性上存在实际的显著性差异(η2>0.01)。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重点本科院校在认知特性及其下属的深刻性、敏捷性和监控性上显著优于普通本科、三本院校和专科院校,在目的性、表现性和意识性上重本和普通本科同时优于三本和专科,各级差异显著(p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总体状况,并初步比较了不同性别、身份、年级、专业、家庭教养方式和学校类型学生之间的差异,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整体上偏属于积极正向范畴,但是总体水平亟待提高。

2.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各成分发展不均、喜忧半参。

3.男生在认知品质及学习适应性上的得分整体高于女生。

4.心理素质并不会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长,其中在精致性、求成性和生活适应性方面表现出一、三年级显著优于二、四年级的趋势。

5.学生干部心理素质优于非学生干部,并在认知、个性及适应性上均有表现。

6.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实质性的差异,呈现出艺体类>工科>理科>文科的趋势;并主要体现在认知品质和适应性上。

7.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实际的差异,呈现出权威型最优、专断型和忽视型相近、溺爱型最差的趋势。

8.不同学校类型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结构性差异并各有特色。

(二)建议.

1.加强对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急切性和务实性的认识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总体心理素质得分为3.43,虽尚属正性范畴,但离“比较符合”(4)尚有较大距离,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仍需大力提高。同时,可见心理素质结构内部不同因素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比如应变性和求成性均超过4分,但独立性、自制性均低于3分,且学习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等得分均偏低。这凸显出大学生意志品质和重要领域适应能力的发展较差。这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心理素质培养重要性和急切性的认识,在注重整体发展提高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弱势因素,将全面发展和重点加强相结合以使个体心理素质获得健康而完整的发展。此外,还可见心理素质水平整体上并没有随年级增长而提高,这表明了心理素质发展的特殊性,也凸显了心理素质教育需要增强务实性。心理素质本身是一个多层面的复杂系统,兼具相对稳定性和衍生性,心理素质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意识到心理素质培养的困难性、注重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质性、强调心理素质培养训练的延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进一步完善心理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并真正贯彻落实心理素质训练的基础上真正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层出不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以正视差异性为重要准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心理素质培训

调查发现,不同性别、专业、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类型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水平或结构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为我们更好地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启示。首先,我们需要正视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入学之初就建立完整而有效的心理素质档案,并收集其他的重要个体背景变量,比如父母教养方式等。其次,在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比如不同专业上的差异可能与不同专业本身的学科属性有关,也可能是受不同专业就业前景认识对大学生自身期望、计划和实践等的影响。最后,在明确差异及可能性原因的基础上,既要有组织有针对性地提高弱势群体心理素质的水平,又要重点关注多个弱势因素结合下的高风险性个体或群体,因地制宜地选择群体团体辅导、课程训练模式或个体咨询辅导模式以更好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3.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将课堂与生活串联到心理素质教育培训之中

高二学生心理素质总结篇2

关键词:东北地区;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

中图分类号:G8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4―0514―03

对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的现状进行调查,揭示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改善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从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和内蒙古的内蒙古师范大学随机抽取学生1200(男生582人,女生618人;独生子女802人,非独生子女398人;城市学生732人,乡村学生468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把握本方向研究的背景资料;访问(含电话、书信)相关的教授、相关研究的博士、硕士、校医、学生工作干部等,运用逻辑分析法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

1.2.2问卷调查法1)运用国内外已广泛使用的14岁以上人群“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素质水平测试。该量表由10个维度、48个条目组成。1―18条组成生理健康评定子量表;19―34条组成心理健康评定子量表;35―47条目组成社会健康评定子量表。48个条目中,正向评分有34条、反向评分有10条、不参加子量表和总量表评分的有4条。每个条目的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零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个子量表分和健康评定总量表分的最高分:分别为170分、150分、120分和440分。所得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为方便识别、本文将其换算成百分制。

2)以学校为单位整群抽样。每所学校确保回收有效问卷240份,一周后,再给各校再发20份问卷,让已填过有效问卷者填写,采用重量进行信度检验。填表前,给被调查者统一的指导语,嘱其独立完成,为填写真实,可不署姓名。2004年9月初至10月中旬操作;按计划回收有效问卷1200份,经统计,信度系数为0.91。

1.3数理统计法采用社会统计软件包SpSSio.5,由沈阳师范大学计算中心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东北地区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东北地区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总分为72.38分(以下均使用换算成百分制数据),达到中等水平下限。其中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总分分别为73.55和77.85分,达到中等水平中、上限,而心理健康总分为66.67分,达到及格中限水平。这样的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健康素质需要明显提高的基本目标尚有较大差距(表1)。

3 分析讨论

3.1学校体育良好的大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一是视力,0―5分的人数有721人,占被调查总体的60.08%,这一数据与国内其它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视力下降主要是用眼过度,特殊是电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大学生近视率快速上升。二是睡眠质量较差,0―5分的人数有234人,占19.50%;三是胃肠不适、食欲不振,0―5分的人数有193人,占16.08%。主要原因是校园内食堂多由个人承包,只迢求经济效益,疏于管理,卫生条件极差,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二是室内外场地都以俱乐部的名义收费,限制了学生正常地体育锻炼,体育院系领导为了搞形象工程,把精力用在创收,违规收费,研究社会体育,而忽视了学生健康这一根本任务。

3.2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生存条件

一是精神紧张,0―5分的人数有411人,占34.25%;二是心情不好、情绪低落,0―5分的人数有343人,占28.58%;特别是有169人,占14.08%。感到空虚无聊,其中有25人,占2.08%有活着没有什么意义的想法。精神紧张,心情不好,容易疲劳是亚健康的一种反映。引起的原因是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良、过度竞争、体育活动少造成的。亚健康不是病,及时进行调整其症状即可消除。值得密切关注的则是有自杀倾向者,人数虽少,但对于一个具体家庭和个人来说则是一个严重的生活事件,产生百分之百的不幸,对学校和社会均会产生震动,影响之坏不可言表。大学生是自杀事件的高发群体,引起的原因也很复杂,有研究表明:主要来自人际关系矛盾、生活质量低下、对现实和未来失去信心。高师学生这一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危害将来的教师队伍,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成绩和人格发展。因此,全社会都应关注高师学生的心理健康。

3.3社会支持率及影响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动因遇到困难不寻求家庭、朋友和他人的帮助,0―5分的人数有243人,占20.25%。这些人中的多数,家庭都十分困难或为单亲家庭,即使求助也没有什么希望。此外,寻求帮助的学生多数有受到冷落、白眼或歧视的早期经历,迫使他们不愿再寻求帮助。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游戏规则尚待完善,受各种利益的驱动,人际关系淡凉,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学生对争取社会支持失去信心的现象应当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他既然得不到社会的支持,也就别想让其支持社会,这是一把双刃剑,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这种心理失衡,会给社会稳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师学生社会健康素质的指导方针,都应该自觉去贯彻执行。

3.4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的性别差异分析女生健康素质总体水平高于男生。其中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社会支持等五项维度分高于男生;而身体活动功能维度分则低于男生,其主要影响因素与男生的状态与特质相关。男生的常有固执和顶风遮雨、养家糊口、鼎立门户的责任感,多封杀自己的情感,不易外泄而转向内部心理冲突,引起正向情绪低、负向情绪高的心理和身体症状;男生特有的责任感,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心程度较强,好男儿为国分忧、为民请命、治国平天下的壮志,常使他们滋生男儿有泪不轻弹、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艰难困苦,致使不轻易求人帮助和社会支持。男生的日常生活功能比女

生差,主要是个认识和观念问题,多数人认为,男生是干大事业,日常生活上的琐事不是他们的事。

3.5高师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健康素质水平差异分析

独生子女健康素质总体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功能、正向情绪、社会健康的全部维度分等都高于非独生子女。主要影响因素来自经济方面,孩子少,经济宽裕,优生、优育、优教的结果。独生子女占66.83%,非独生子女占33.17%,这一比例低于沈阳地区远程教育学生92.93%的独生子女比例,高于广州市大学生30.58%的比例。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9亿农民、2.3亿文盲、5千万残疾人,老龄化人口总量的16%,人口总量中还有3亿多青少年儿童。人口总量得不到控制,将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产生付负面影响。

3.6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城乡间差异的分析城乡学生健康素质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城市学生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社会支持等二项维度分高于乡村学生,而日常生活功能和身体活动功能则低于乡村学生。主要影响因素还是经济发展造成的,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力增强,社会和谐、日子普遍好过的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城乡差别将会逐步缩小和消亡。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1)东北地区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下限。

2)生理健康素质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中限。

3)心理健康素质水平处于及格水平中限。

4)社会健康素质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上限。

5)女生健康素质总体水平高于男生。

6)独生子女健康素质总体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

7)城市学生心理和社会健康素质总体高于乡村学生,而生理健康素质则低于乡村学生。

4.2建议1)针对高师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素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控制视力下降、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切实加强体育锻炼;严肃查处违规收费;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对现实持悲观态度的学生要建立责任制,跟踪做工作,解决实际问题,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高二学生心理素质总结篇3

关键词:职业心理素质;幼专生;心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49-02

随着国家办好学前教育的政策引导及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师范类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专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是高职高专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自2012年4月起我们以本课题研究为契机,对牡丹江市辖区内幼儿园管理人员及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校内三年制高专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全面分析了解社会需求及学生群体心理素质的现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其对策,旨在提高幼专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促进幼儿师范院校更好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未来教师提供借鉴。

一、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编制

本研究首先结合了幼专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教师职业要求,参阅国内外有关职业心理素质方面的量表,经过选择、修订和补充设计出一套包含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实践能力、合作倾向七个维度86道题的问卷,将此问卷在一个随机抽取的小样本(160人)中进行初测,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删除量表中共同度较低的项目,获得正式问卷由78道题组成,共七个因子,分别是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实践能力、合作倾向,检验其结构效度为0.64,分半信度为0.76个别访谈表明,测试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被试的心理状态,因此,修订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是有效的。

(二)研究对象

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抽取6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抽样比例考虑在校生中年级、专业、生源、籍贯,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等人口学变量,以使样本结构有充分的代表性。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16份。见表1。

(三)数据分析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分析

(一)对各维度有影响的变量

以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实践能力、合作倾向各因子及量表总积分为自变量,以学生的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学制(三年制或五年制)、生源地(城市或农村)、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等为因变量进行逐步选择法多元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a

注:**p

表2显示,学制对独立性有显著影响,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对实践能力和合作倾向有显著影响,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方面各自变量没有显著差异。

(二)学制与各因子及总分的显著性检验

对学制中的三年制、五年制进行各因子及总分的平均数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如表3。

注:*p

表3显示,三年制高中起点的幼专生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实践能力、合作倾向的因子分数均高于五年制初中起点的幼专生,而独立性因子是五年制和三年制得分,达0.05显著差异,可能原因为初中起点的学生从较小年龄就开始了寄宿生活,生活的独立性较强。

(三)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与各因子及总分的显著性检验

注:*p

表4显示,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等因子没有显著差异,但平均分均是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高于没有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在实践能力和合作倾向因子的得分上,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显著高于没有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可能原因是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幼专生锻炼了实际工作经验,有了更多和其他老师配合工作的经历。

三、提高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措施

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强、时间跨度大的系统性工作,幼儿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需结合本校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开拓创新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全面推动,落实到培养方案中。

1.明确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目标任务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必须依靠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克服“重分数轻能力”思想的影响,把增强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纳入教育、教学的目标体系,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本的教育,为学生在将来事业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提供基本保证。

2.建立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体系

有关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有专家认为应具备专业的行为准则,其具体表现为对幼教的专业信念、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制作追求,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以此为荣,因此,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应包括从事幼教行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及特殊心理素质要求。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笔者提出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可由“职业意识”、“职业气质”、“职业能力”和“择业与就业”四大模块构成。

3.建立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机制

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到幼教师资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切实有效的实施机制。一是结合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及专业特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专业情谊,形成初步的职业角色意识;二是引导学生改变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的弊端,培养其具有关注社会发展、职业领域对人才的要求状况等全局视角,不断强化职业心理;三是注重加强学生与本专业的社会联系,通过介绍专业及相关行业情况,使他们了解本专业的社会价值和发展前景;四是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体会不足和差距,激发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健全职业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景焕,张承芬,常淑敏.师范生心理素质评价量表的研制[J].心理科学,2004,(2).

[2]曾天德.高师生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吉林教育科学,2001,(3).

高二学生心理素质总结篇4

【关键词】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R167【文献标志码】a

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分化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初中生的性别角色得当与否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目前,国内关于汉族大学生与心理健康关系已有大量的探讨,但对于少数民族初中生和心理素质相关调查非常有限。居住在中国川滇边境的摩梭人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的形态,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摩梭传统文化影响下,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是什么取向?摩梭初中生心理素质具有什么特点?摩梭初中生的性别角色和心理素质是什么关系?哪种性别角色是摩梭初中生最佳的性别角色?是本研究拟探究的问题。

1方法

1.1研究工具

1.1.1性别角色量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由刘电芝编制,共有50道题。该量表由三个分量表组成:男性量表(16个项目)、女性量表(16个项目)和中性量表(18个项目),中性量表不计分,起干扰作用。施测时,被试在“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7个等级上评定量表中形容词符合自己的程度,依次计1分至7分[1]。在本研究中,男性正性量表与女性正性量表的同质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782和0.807。男性正性量表和女性正性量表的相关为0.282,呈低相关。

1.1.2素质量表中学生素质量表由郑希付编制。共有98道题,其中51道为反向题。该量表包含耐挫能力(2个要素,14个项目)、社会能力及其倾向(3个要素,18个项目)、个性(6个要素,45个项目)、学习能力(2个要素,21个项目)四个分量表。每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制,被试在“a不同意、B较不同意、C较同意、D同意”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答案。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944;分半信度为0.897。分量表内四个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0.710至0.911之间。四个分量表的相关在0.256至0.768之间。四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639至0.882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大于分量表之间的相关。

1.2研究对象

在云南省摩梭人居住较多的宁蒗县的永宁乡和大兴镇两所中学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方式,向摩梭学生发放问卷128份,回收率100%。有效摩梭学生问卷112份。其中男生47人,女生65人;初一39人,初二35人,初三38人;独生子女20人,非独生子女79人;缺失值13人;农村102人,城市9人,缺失值1人。

1.3测验程序

主试由课题组成员及摩梭教师担任。施测前,主试已明确测验目的和指导语。施测时,主试发放问卷,说明指导语并回答被试的疑问,被试完成后统一回收问卷,性别角色测验过程约15分钟,中学生素质量表测验过程约30分钟。

1.4数据分析

使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包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χ2检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从高到低分别为未分化46(41.1%)、男性化25(22.3%)、双性化22(19.6%)和女性化19(17.0%)。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χ2(3,n=112)=16.07,p

男性中,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未分化、男性化、双性化、女性化。女性中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依次为未分化、女性化、双性化、男性化。女生女性化(24.6%)比例高于男生女性化(6.4%),差异显著(p

总体而言,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不同年级上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2.3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与心理素质的相关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心理素质总分上差异显著(p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学习能力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p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在社会能力与倾向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p女性化>男性化>未分化;在个性因子上差异显著(p女性化>男性化>未分化;在耐挫能力因子上差异不显著(p>0.05)。

在心理素质各要素中,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思维要素上差异极其显著(p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在应付挫折能力、进取心要素上差异非常显著(p女性化>男性化>未分化;在人际沟通、责任感、自信、乐观、注意力等要素上差异显著(p女性化>男性化>未分化,自信均分高低排列为女性化>双性化>男性化>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合作能力、适应能力、自尊、意志、调节情绪能力等要素上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3.1摩梭初中生未分化性别角色占较高比例

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中未分化占有较大的比例。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发展阶段,其求新、求异、求变的需要特别强烈,追求、崇尚新的性别角色致使改变性别角色成为青少年的普遍心理需求。在个体面对矛盾冲突最多时期,容易发生性别角色的偏移。其二,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摩梭初中生受到传统摩梭性别角色与现代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摩梭初中生面临性别角色选择的不确定性、动荡性更强,困惑、迷茫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加大了摩梭初中生未分化比例。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未分化占较高比例的现状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3.2摩梭初中生男女性别角色仍带有摩梭传统性别角色特点

摩梭初中生男性化男性占多数,女性化女性占多数,表明摩梭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仍然存在。《云南图经》中描述“麽些蛮,境内居民惟麽些盛,蓬头批毡,男子性强悍,善战喜猎,……稍不如意,辄相攻杀,两家妇人和解乃罢。”,拉木・嘎土萨指出摩梭女人温柔善良、含蓄内秀、彬彬有礼、勤劳能干[2]。传统摩梭男女性具有不同性别角色特点。摩梭人的母系社会形态决定了女性为家庭的根,女性是母系文化的本源。但摩梭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并非倡导女上男下,而是依从女性为中心兼男女互补互助,各施其长的模式。“女性是家屋的中心,男人离家出门是常事。”,遵从“女主内,男主外”的性别角色分工[3]。舅舅带领侄儿劳作,阿咪(成年女性)带领女孩劳作。初中阶段的成人礼对男女两性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在传统摩梭文化影响下,摩梭初中生男性化男性占多数,女性化女性占多数不足为奇。

3.3摩梭初中生心理素质状况较为理想

摩梭初中生总体心理素质均值在3分以上,心理素质各因子均值在2.9以上,大于中位数2.5,说明摩梭初中生心理素质较为理想。本研究发现,除进取心要素外,心理素质总体及各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这与王极盛等[4]、冯正直等[5]、郑琰[6]、杨海珍[7]等对汉族学生的调查结果不一致,这有可能是由于量表差异或被试差异所导致的。在进取心要素上,初一>初三>初二,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到初中,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盼,进取心较强。初三面临升学的压力也表现出较强的进取心。初一升入初二之后,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出现了两级分化现象,学生在初二容易表现出迷茫、徘徊的状态,进取心低于初一和初三年级。

3.4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比性别对心理素质影响更为深刻

人生来不仅有生理上的男女性别(sex)不同,更有后天形成的社会性别――性别角色(genderrole)之差异。本研究发现,男女生在心理素质上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心理素质总体、多数因子、要素上有显著的差异。这一现象印证了李静[8]指出的性别角色是在生理性别特征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变量,它与生理意义上的性别差异所不同的是,它是社会文化所造成或赋予个体的一套行为规范和性别认同,是社会文化、社会环境对个体意识、个体行为的要求。因而性别角色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影响更为深刻、更为深远。

3.5双性化是摩梭初中生的理想性别角色、未分化是摩梭初中生最差的性别角色从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和心理素质描述统计和F检验可知,双性化者心理素质总体和绝大多数因子均分皆高于其它三种性别角色类型,而未分化者在心理素质总体、各因子和要素上得分均较低。本研究支持了双性化为理想的性别角色,未分化为最差的性别角色这一观点。双性化对于摩梭初中生来说是理想的性别角色,但其未分化比例较高,需要对摩梭初中生的性别角色加以引导。

3.6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与心理素质关系体现出传统母系家庭的痕迹本研究发现,男性化的心理素质总体和学习能力因子、思维要素高于女性化。这与袁立新等[9]、余小芳[10]等关于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近似。即从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看,男性化者心理健康状态要优于未分化和女性化者。但在本研究中摩梭人在社会能力与倾向因子、个性因子、应付挫折能力、进取心、人际沟通、责任感、乐观、注意力和自信等要素上女性化要优于男性化。这与摩梭人的母系社会形态有重要的关系。摩梭女性创造了自己深厚的文化传统。为了建构自己一片天地,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自己的女性文化意识。从创世的始祖开始,一系列女性成为有口皆碑的英雄[2]。在母系家庭中,家庭成员都是一个外祖母和母亲的后代,财产按母系继承、血缘按母系计算,整个家庭中,母亲处于支配的地位,享有崇高的威望。男子们佩服地赞叹女子“劳动干得起,生意做得开,人前敢说话,屋里能当家。”在“女性王国”中,拥有女性化个体往往具有更乐观、自信等心理素质。摩梭人重视家屋和谐而非公众成就,重视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和平、融洽、亲切是家屋的主旋律。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达性特质的女性特征。摩梭母系社会形态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女性化的特质的个体在心理素质的多数因子和要素上要高于男性化的现象。

(致谢:感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技处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徐振华,刘金光,等.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教育研究,2009(12):41-46.

[2]拉木・嘎土萨.走进女儿国――摩梭母系文化实录.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8:18-34.

[3]周华山.无父无夫的国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25-46.

[4]王极盛,赫尔实,李焰.9970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心理科学,1998(5):404-406,479.

[5]冯正直,张大均,范华泉.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004(4):890-895.

[6]郑琰.广东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报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3):18-19.

[7]杨海珍,江文,李先锋,等.东莞市初中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2):115-118.

[8]李静.民族心理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10.

[9]袁立新,卢声达.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6):470-471.

高二学生心理素质总结篇5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本,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本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以成功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校园特色文化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以医德为核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探讨以素质教育为牵引改革考试方法以课程教学为载体强化专业素质教育论构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以素质教育为本的设计性实验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医学影像学考试模式改革与实践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推进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浅析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以实践为核心的本科《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以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评价方法改革研究浅析以素质教育为载体的工科类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为素质教育提供课程保障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万亿获评“十佳小作家”。

万亿现为中国青少年作家网校园通讯员、专栏作家,北京万书阁国际文化传媒签约作家,“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星秀文学网专栏作家,《星秀文学》杂志专栏作家,《魅力校园》杂志专栏作家,贵州图书出版策划中心签约作家,贵州中天文化传媒签约作家。其创作的微电影《魔法红舞鞋》已于2012年12月在深圳电视台播出,电影《暖雪》正在拍摄中。

英语特长班学生参加“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学生屡获佳绩。2009年和2010年,学生杨昕薇、肖明镁参加西南赛区决赛、四川省总决赛分别夺得第二名。

链接五(希望之星省决赛双中实验学子折桂,《华西都市报》2011年6月12日):2011年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四川赛区决赛圆满落幕,双流中学实验学校2012级20班学生葛思嘉夺得四川赛区冠军。这是CCtV希望之星英语大赛四川赛区桂冠首次被区县中学的学生摘取,打破了城区中学包揽冠军的纪录。

双流县第二届“亿通杯”英语演讲比赛,肖明镁和葛思嘉同学分获初中组第一名和第二名。2012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58人荣获全国一、二、三等奖,243人荣获省级一、二、三等奖。2010年9月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荣获首届中英国际学校交流大奖(iSa奖)。

2012年,科创班4个代表队40名参赛学生在中国青少年创造力总动员全国总决赛中,荣获2个团体金奖、2个团体银奖,在国家专利发明设计和著作权创作竞赛项目中,21名学生获得个人一等奖,19名学生获得个人二等奖。科创班学生共有169项创造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证书,有331项经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授予专利受理通知书。曹锦同学发明的《新型电磁炉锅垫》在25届科创大赛中获得成都市创造发明类最高奖――英才奖。

数学特长班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数学竞赛,成绩优异。2011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一等奖8人,二等奖52人,三等奖20人;2012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一等奖31人,二等奖65人,三等奖20人。2009届11班学生成研究的《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体盒子》中国青少年创造力总动员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2012届7班学生研究的《数学问题的实验研究》中国青少年创造力总动员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

“双流”启示:

1.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教育本质的追求,站位高,视野宽)。

2.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而又可及的办学目标定位,鲜明的办学特色,精干的管理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出一流质量的基本要求。

3.以课程结构改革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仅以课堂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改革的课程改革谈不上真正意义的课改。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重要载体,也是特色办学的有效途径。

链接六:

高二学生心理素质总结篇6

关键词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8.003

QualityFeaturesofoutstandingVocationalCollege

StudentsandtrainingStrategy

ZHanGHui,GaoYuan

(CollegeofBusiness,YunnanUniversityofBusinessmanagement,Kunming,Yunnan650106)

abstractthispaperthroughavarietyofmethodsofliterature,questionnaire,frequencyanalysismethodtostudytheYunna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VocationalStudentsneedtohavedevelopedexcellentprofessionalqualities,abilityandquality,personalityandideologicalquality,andforfourqualityfeaturesitemsmadeoutstandingvocationalstudentstrainseveralmeasureswithaviewtotrainmoretalentsmarket.

Keywordsoutstanding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qualityfeatures;trainingstrategy

1研究背景

2014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就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要十分重视,并加快其快速发展。也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并大有作为,要通过不断改革把职业教育办得更好,做得更大,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发展。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2491所,高职(专科)院校1321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53%,高职(专科)招生260.8万人,占到普通高校招生总人数的37.6%,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愈发凸显。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如何更好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职优秀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并在素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培养措施,为高职教育优秀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作用。

2概念界定

麦克利兰认为素质是个体的基本特性,它与高效率的学习和工作业绩密切联系,并且可以测量,并将素质分为:动机、个性特征、自我认知、知识、技能。本文将素质定义为: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各种特征的总称,这种特征可以被测量并且与高效率的学习和工作密切联系。赵阿华(2008)认为高职学生的素质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科学技术素质、基本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肖润花(2013)认为高职学生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职业素养,分别是思想素养、心理素养、专业素养、行为素养和社交素养。许家琴(2013)认为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与人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毛尚华(2013)将高职学生素质评价指标分为思想品德、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基本能力、身体心理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赵玉霞(2014)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指标包括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知识三个方面。以上研究提出了高职学生素质模型建构的方法和思路,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量研究,本研究将弥补这一不足,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对优秀高职学生素质进行科学的调查,由此建立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模型,并提出相应培养对策。

3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分析

3.1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研究过程

在万方数据库上以“优秀高职学生”为关键词,搜索近年来的学术论文,以“素质”、“特征”等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搜索到有关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的论文55篇。阅读文献并提炼论文中有关优秀高职学生的素质特征,归纳出69种素质特征。其中,频数排在前十二位的素质特征分别是:专业技能、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学习能力、专业知识、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人际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责任心、诚实守信。

在搜索文献的同时,对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要求被调查者至少填写优秀高职学生三种以上的素质特征。开放式问卷发放3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46份,其中教师卷30份,学生卷216份,对收集到的素质特征进行统计,总结出了133种素质特征。频数排前十二位的素质特征分别是:尊敬师长、人际交往能力、专业知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专业技能、责任心、道德品质、积极进取、团队合作、诚实守信、讲文明、创新能力。

将文献和开放式问卷总结出的素质特征频数进行汇总并归类。参照国外学者麦克利兰(1973)的素质模型以及国内学者赵阿华(2008)、毛尚华(2013)、肖润花(2013)等关于高职学生素质特征的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至少应具备专业素质、能力素质、人格素质、思想素质这四个一级特征。

根据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的一级指标,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的素质特征进行合并汇总,然后按素质特征频数出现的多少和所属类别不同进行归类,构建了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的二级指标,最后将构建好的素质特征模型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定后,经过合并和删减,保留了优秀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12项二级素质特征指标。

3.2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表现

经过以上多种方法研究发现,优秀的高职学生素质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一级指标方面,分别是专业素质、能力素质、人格素质和思想素质。在专业素质方面需要具备的二级特征是专业技能强和专业知识扎实;在能力素质方面需要具备的是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高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在人格素质方面则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积极进取和诚实守信;在思想素质方面需要尊敬师长、道德品质高尚和心理健康。

4优秀高职学生培养对策

综上可见,一名优秀的高职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健全的人格素质以及良好的思想素质。如何培养优秀高职学生的些素质,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

4.1培训优秀高职学生扎实的专业素质

培训优秀高职学生扎实的专业素质就是要求高职学生在毕业时具备较扎实知识底蕴的基础上,具有熟练的动手操作技能。可以从这几方面努力:首先,要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师资团队必须是教学和实践方面都有丰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能给予高职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其次,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课程的设置和课时数要根据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最后,教学设施要配备齐全,并达到一定水平,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设施和实训教学设施,学校要配备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设施,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实训设施要与课堂教学和工作实际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训课程的学习能迅速掌握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本领。

4.2锻炼优秀高职学生较强的能力素质

锻炼优秀高职学生的能力素质主要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在学习方面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配备认真负责有业务能力的辅导员在学习和生活上指导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能力素质;二是设置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教育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专业教育应与行业的各个就业单位进行广泛的合作,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中心的方式实现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三是利用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能力锻炼,使学生适应社会要求,高职学生应充分利用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机会,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与工作相关的各种能力;四是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引导学生主动提升综合能力,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使学生在大赛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学习,加强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锻炼。

4.3铸就优秀高职学生健全的人格素质

铸就优秀高职学生健全的人格素质主要要求高职学生做事有较强的责任心,善于与人合作,学习和工作积极进取,并且能诚实守信。优秀高职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学校要为高职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格培育环境,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善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为学生人格的发展创造健康的氛围;二是提高学生人格自我塑造能力,学生应该从自身出发,通过自我塑造和自我调控使个体与社会要求相符;三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形成稳定的人格素质,大学阶段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驿站,有职业理想并且热爱专业的高职学生,会全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中,这样的学生能体会到生活的充实和激情,相信他们的人格也会朝健全的方向发展。

4.4培养优秀高职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

培养优秀高职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主要要求学生尊敬师长,道德品质高尚,心理健康。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培养: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向。学生思想素质的养成不只局限于课堂,整个校园也是一个大课堂,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参加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学校活动等,通过多彩的文化生活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二是增强教师人格道德魅力,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习惯。教师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言传身教者,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行,学生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学习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规范,最后形成自己的为人处事风格,所以,教师人格道德魅力的增强,对学生良好思想习惯的养成有积极作用;三是加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思想素质。通过在高职学生群体中展开理想信念教育,让高职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DC.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J].americanpsychologist,1973.28:1-14.

[2]赵阿华.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及实施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8(8):59-60.

[3]肖润花,王春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探究[J].职教论坛,2013(17):56-58.

[4]许家琴.社会服务视角下的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5):108.

[5]毛尚华.关于高职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2013(2):81-82.

[6]吕荣娟.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新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06-108.

[7]姜秀华,郝杰,李明.创新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培养途径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62-63.

[8]刘雪梅.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2(27):57-58.

高二学生心理素质总结篇7

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有关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目前尚存在分歧[1-2]。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方面,它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必要前提。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中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表现为创造性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心理素质的核心,是衡量个体创新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竞争心是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是创新个性的重要表现方面之一,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创新人才在社会竞争中不断前进的重要因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虽然在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创新意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可支配和强化创新能力;竞争心可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能力更好的发挥和运用;创新能力反过来又能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心。我们认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是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们水平的高低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高低。

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影响个体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心理因素,必然会对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国内有关创新素质的理论探讨比较多[3-4],具体的实证性研究比较少,而有关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虽有报道,但缺乏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5-6]。鉴于此,本研究拟对我国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学校创新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2.1被试北京市、河北省两普通中学学生558人,其中男生278人,女生280人,初一生108人,初二生179人,高一生161人,高二生110人。

2.2测评工具

2.2.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该量表为王极盛编制,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竞争心三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初步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作答,从1~5分别表示从无、偶尔、时有、经常、总是。

2.2.2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共有十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mH1)、偏执(mH2)、敌对(mH3)、人际关系敏感(mH4)、抑郁(mH5)、焦虑(mH6)、学习压力(mH7)、适应不良(mH8)、情绪不稳定(mH9)、心理不平衡性(mH10)。该量表为王极盛(1997)专门针对我国中学生所编制,信度、效度较高[7]。

2.3施测与数据处理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与统计处理。

3结果

3.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3.1.1项目与总分的相关

分别计算三个子量表各项目得分与其相应的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创新意识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1~0.69之间,创新能力子量表中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5~0.76之间,竞争心子量表中,除第58项与其总分的相关为0.31,其余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42~0.79之间。

3.1.2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

分别对这三个子量表进行初步的因素分析,将区分度及共通性偏低的8个项目剔除后再次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卡特尔“陡阶检验”原理,结合碎石图可以看出,创新意识子量表中除因素1的特征值为7.45,其余特征值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1.4%,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4。对创新能力子量表进行同样的分析,发现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5,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8.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1。对竞争心子量表的分析表明,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6,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54.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6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9。

3.1.3信度分析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三个子量表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a)分别为0.91、0.93、0.94,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分别为0.87、0.88、0.91。

3.2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整体特点

将三个子量表所含项目的评分之和除以其项目数作为该子量表得分,中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上的得分分别为3.38±.76、3.32±.81、3.52±.83。

3.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3.1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与其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创新意识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抑郁、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

表1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

附图

注:*p<0.05,**p<0.01,***p<0.001,下同

3.3.2不同心理健康水平者创新心理素质的差异比较

选择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上得分最低和最高的27%的被试各153人,分成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两组,对这两组学生在创新心理素质子量表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两组在创新意识和竞争心上均有显著差异。

表2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两组被试创新心理素质的比较

心理健康水平高组心理健康水平低组

mSDmSDtp

创新意识3.540.863.270.673.03**.003

创新能力3.420.923.280.761.41**.159

竞争心3.680.973.430.722.60**.010

3.3.3心理健康因子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子量表得分为因变量,与之显著相关的心理健康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学习压力分别进入了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回归方程,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则依次进入对创新能力的回归方程。

表3心理健康水平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因素BR[2]Betatp

创新意识学习压力-.183.032-.1804.315.000

创新能力学习压力-.210.014-.1953.436.001

适应不良.376.055.3065.534.000

抑郁-.185.066-.1562.612.009

竞争心学习压力-.242.047-.2185.255.000

4讨论

4.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对创新心理素质三个子量表分别进行项目一总分相关分析,正式项目与其对应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均在0.50以上,表明这些项目均有较好的鉴别力。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子量表均有一个特征值最大的因素可以说明该子量表的主要成分,且每个子量表的项目在该子量表的这一因素上均有较高的负荷,这一结果与我们编制量表时的理论构思基本吻合,从而表明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对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的信度进行考察,发现其同质性信度均在0.90以上,分半信度均在0.85以上,表明三个子量表的信度较高。

4.2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一般特点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均在3分以上,表明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创新心理素质整体状况不错。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不畏权威,具有很大的创新潜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处于一生创造力最佳发展年龄区的前端,可塑性较强,因此大力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潜能,使其具备更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这应是我国创新教育的努力方向。

4.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强的个体,体验到的学习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较少,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个体在创新意识和竞争心上要显著优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学生。创新能力属于创新心理素质的认知结构,创新意识和竞争心则属于创新心理素质的动力结构,因此相对而言后两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要比前者更为密切些。已有学者[5-6]对创新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本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两者关系紧密。创新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因子的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影响作用较大,创新能力受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现在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学习方面,巨大的升学压力、繁重的学业任务使他们体验到较强的压力感,从而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应激反应。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充分发挥智力效应,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提高创新敏感性,对有关创新的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极大的提高创新效应。时常处于抑郁、焦虑、紧张状态下的个体,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受到抑制,难于保持较高的水平。学习压力对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提示我们,如何将学习压力调控到一个较为合适的水平,以便促进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创新教育中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创新能力与适应不良因子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适应不良对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一结果较为有趣和费解。我们推测这可能与创新能力愈高,个体行为方式独特性愈强,导致有时与外界的常规不太适应有关,具体的原因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索。总而言之,健康心理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心理条件,健康心理的培养和维护有利于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快速成长。

5结论

5.1自编创新心理素质量表包括三个子量表即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经检验这三个子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5.2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5.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较为密切,创新意识与学习压力、抑郁、焦虑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学习压力、抑郁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其创新意识和竞争心较心理健康水平低者高;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预测作用较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对创新能力的预测作用较大。

【参考文献】

1戴春林.创新心理素质浅论.教育发展研究,2000:6:80-83

2崔景贵.论心理科学视野下的学校创新教育.教育探索,2001;126(12):17-19

3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1(1):5-13

4顾明远.基础教育与创新精神.中国教育学刊,1999;94(2):23-25

5王极盛.创新时代.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125-146

高二学生心理素质总结篇8

关键词 中学生,适应,个性素质,自我,人际素质。

分类号B844.2

1 目的

中学阶段是个体发育的高峰时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正在经历着身心发展的剧变,一方面生理发育日益成熟,成人体征不断显现,另一方面心理发展日趋成熟,成人意识不断增强;学习是中学生的主导任务,由中学升入高中之后,学习任务逐渐加重,来自外界及自身的压力也不断加大:互联网的普及使中学生更容易接触到新异的刺激,而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现象都给中学生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冲击。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是直接关系到中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问题。

关于适应的概念,研究者说法不尽一致,但大都以皮亚杰的“平衡说”作为理论基础。纵览多家观点,一般认为,适应是指个体依据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认识和体验,通过积极的自我调节。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与环境保持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动态心理过程。国内现有的关于中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大多是一些单因素研究,即关于中学生心理适应性结构的某一种或某些成分,特别是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等成分有较多的研究,但缺乏对中学生适应性的整体的系统的研究。国内关于心理适应性的专门问卷也有很多,例如,陈会昌、陈建绩等开发的《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apaS),韦小满编制的《儿童适应行为量表》。但是,以上量表均仅针对某一具体学段,而不能跨学段进行测量。张大均等研究者从心理健康素质角度厘定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定义,认为,适应指个体对环境及身心变化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并编制了针对整个青少年时期心理适应性的标准化量表,为跨学段探讨青少年心理适应性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同时,该量表也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课题组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分量表之一。本研究以此量表为主要工具重点探讨中学生适应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影响中学生适应的重要因素。

2 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以河南省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先以计算机随机选数的方式随机确定抽取的城市及农村,城乡比例为2:1,性别比例大体均衡,基本上以原有的自然班为单位进行取样,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74份。其中。男生571名,女生703名;农村558名。市区716名;初一217名,初二225名,初三234名,高一199名,高二209名,高三190名。

2.2工具

2.2.1适应问卷

包括22个条目,分为6个维度:生理适应、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社会适应和生活适应。采用Likert4点计分法,将问卷的6个维度得分相加。求其平均数,作为问卷总分。得分高,说明受测者能够适应环境及身心变化,并引起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分低则反之。问卷a系数为0.795;各因子同问卷总分问的相关为0.488~0.639呈现出中等程度的相关,各因子间相关为0.084~0.418,呈现出中低等程度相关,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2.2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课题组将心理健康素质定义为: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并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该调查表包括八个分量表:适应、人际素质、个性素质、动力系统、自我、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和应对风格。其中。适应分量表为状态量表,其他为心理健康素质量表。各分量表的a系数在0.491~0.887之间。除认知风格和归因风格两个分量表以外,各分量表的a系数都在0.80以上。重测信度值都在0.558~0.884之间。在总调查表全国取样的过程中,把适应分量表作为检验其它各分量表的一个效标,以全国51399名青少年的调查结果作为计算数据库,各分量表的效标效度分别为:人际素质0.703**,个性素质0.813**,动力系统0.425**,自我0.748**,认知风格0.192**,归因风格0.462**,应对风格0.459**。《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验的要求。

2.3统计方法

利用SpSS软件对测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中学生适应的年级差异

本研究比较初中生和高中生的适应及其维度的差异,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初中生和高中生在适应状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均分上看,初中生的适应状态优于高中生。从维度得分情况来看,初中和高中生在生理适应方面差异不显著,其他五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初中生得分均高于高中生。

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年级中学生适应得分大致呈倾斜的“Z”字走势:从初一到初二,学生适应得分一路走高,初中二年级学生适应状态最好。从初二到初三之间,得分有所降低。进入高一时,适应得分急剧降至谷底,高二在谷底徘徊,高三分数逐渐回升。

3.2中学生适应状态的性别差异

分析表明。适应得分在整体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从适应的六个维度得分来看,在生理适应、人际适应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从均分上看,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适应自身的生理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女生则比男生更容易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见表2)。其他三个维度性别差异不显著。

表4显示,最终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共有5个:个性素质、自我、人际素质、应对风格和年级组。多元相关系数为0.824,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678即4个自变量能联合预测因变量适应67.8%的变异量。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以“个性素质”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58.5%,其余依次为“自我”、“人际素质”、“应对风格”和“年级组”层面,其解释量分别为:6.6%、1.7%、1.0%和0.1%。标准化回归方程为:适应=0.399×个性素质+0.337×自我+0.125×人际素质+0.115×应对风格-0.038×年级组。

3.3中学生适应及其维度的相关因素

中学生的适应及其各维度得分与人际素质、动力系统、自我、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应对风格和个性素质得分均呈显著相关,结果见表3。

为了进一步探索影响适应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将年级组、人际素质、动力系统、自我、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应对风格和个性素质八个变量作为预测变量,预测效标变量适应时,采用逐步进入法(stepwise)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4 讨论

4.1适应的年级特征

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主体不断建立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是在主体自我意识作用下的自我调节过程。适应的目的是达到或恢复主客体之间的平衡。初中、高中两个年级段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学生每升入一个新的年级段,都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因为此时学生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其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由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新需要之间出现不平衡时,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惑与矛盾。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调整,学生慢慢适应新的环境与变化,自我适应水平就会逐步提高。面对新的环境,个体会主动调节自我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努力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而这种平衡状态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刚进入一个新年级段之初,已有的平衡已经被打破,而新的平衡尚未建立,个体在适应方面表现往往欠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个体会渐渐适应新的环境,建立起新的平衡。从适应的年级特征分析及适应发展的趋势图中可以证实这一推论。即学生在升入初一或高一时,适应得分总会跌入一个比较低的起点,随着时间的流逝。分数又渐渐回升。从初中到高中,环境越复杂,学习压力越大,原有的心理平衡破坏就越严重,其适应能力遭受的冲击越大,甚至可能出现短暂的倒退现象。

4.2适应特征的性别差异

整体来看,中学生的适应得分性别差异不显著。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观念逐渐开放,不再固守封建时代的性别角色意识,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注重从小培养其竞争意识,强化其成就动机,以促进其积极的自我适应过程。

从适应的六个维度得分来看,在生理适应、人际适应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从均分上看,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适应自身的生理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女生则比男生更容易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这可能是由于中小学阶段女生相对于男生较早地显露出成熟的生理特征。特别是在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心理影响下,女生对于自身的外在形象过于关注,且易于因此而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现象。而男生往往粗枝大叶,不过分关注自身的生理变化,相对来说生理适应较容易。此外,由于女生比男生更细心、更善于察言观色,更善于言表。所以在人际交往方面适应较好。而男生一般比较外向。意志坚强,对于社会环境变化承受力强。易于适应变化。

以往的研究中一般针对某一年级段学生适应的某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例如,有的研究认为。初一男生学习适应性明显优于女生;还有的研究认为,高一新生女生适应能力明显低于男生。这些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是所用的研究工具不相同;二是研究取样不尽一致,本研究横跨两个年级段(初中和高中),而以往的研究则多局限于一个年级段。

4.3适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个性素质、自我、人际素质、应对风格和年级组对于个体适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个性素质良好的中学生,通常能够以乐观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并表现出较强的冒险精神和独立性,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力和较强的责任感,能够较好地应付挫折情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有较强的接纳性、包容性等。良好的个性素质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个性素质各因子集中体现在个体的态度和行动特征方面。为心理适应提供了积极的条件和准备。综观国内外关于心理健康的表述,拥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心理适应与健康的重要标准和内容。换言之,心理健康结构本身包含了个体的部分个性因素,郑希付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个体自我适应的心理过程比较复杂。个体良好的自我适应首先需要个体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形成对自我的积极评价。进而悦纳自我。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基本看法,它是个体多次自我评价的结果的概括。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会影响个体自我评价的倾向。自我概念水平较高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自己较多肯定性的评价,能够悦纳自我。即使面对失败的情境,也常常能较全面地分析主客观原因,不轻易完全否定自己,失去前进的勇气。而自我概念水平偏低的人则常怀疑自己的能力,特别容易在失败的情境中否定自己,并因此裹足不前。可见个体形成较高的自我概念水平对其在自我评价中保持积极倾向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自我适应过程。这一推论与我国学者王小棉的观点是一致的。此外。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敏感退缩行为没有密切关系;身体自我概念与社会喜好、学业成绩有显著负相关,并且对两者有显著预测效果;自我概念部分因子与社会影响、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有显著正相关。且对它们具有显著预测力。该研究中所选取的学生行为变量是其学校适应行为的重要指标,证实了自我概念对个体的适应行为有重要影响。

人际交往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要。通过人际交往建立积极的、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中学生适应学习、生活和人际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其情绪的稳定。有研究表明。适应分量表与人际素质分量表总的相关系数为0.719,属于高相关,表明人际素质高,适应状况也好。分量表相关表明,人际分量表的总分与社会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的相关较高,而与生理适应的相关较低。说明人际素质高时。与交往和社会性活动相关的适应水平也高。该研究与本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应对风格对于自我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应对风格得分高者,说明受测者经常采用多种多样的应对策略和方法来处理所面对的问题及其相关的情况困扰,为其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式应对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而得分低者,则说明受测者通常采用较少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可能缺少灵活性和变通性。我国学者梁宝勇认为作为适应环境的手段,大多数应对方式是有价值的。从心理适应和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能够依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灵活地选择应对方式。只会采用很有限的几种应对方式,或者毫无变通地仅仅依赖少数几种应对方式。这些类型的应对风格都是不利于适应和心理健康的。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

高二学生心理素质总结篇9

一、认真反思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德育关键是改进德育,而改进德育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德育。目前我县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四个忽视”、“五个脱节”。“四个忽视”即忽视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育内容有成人化倾向;忽视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缺少针对性;忽视素质教育的要求,缺少创新性和实践性;忽视中学生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教育方法、手段滞后。“五个脱节”即智育与德育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脱节;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脱节。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我们今后增强实效性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认真总结德育工作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只有善于总结,才能更好地提高。认真总结已取得的德育经验和成果,正确处理好发扬和改进的关系至关重要,我们至少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总结:一是总结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经验;二是总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中学生法制观念的经验;三是总结德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四是总结家教工作的经验;五是总结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六是总结加强师德队伍建设的经验。通过总结,展示德育成果,丰富德育经验,增强德育工作信心,更重要的是理清思路,扬长避短,开拓创新。

三、在实践中大胆探索

第一,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德育的地位与作用涉及到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人才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德育内容是做人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构成我们时代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因此,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前提。

第二,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是指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心理、生理实际,我们开展德育工作时一定不能脱离这个实际,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我们的决策服务。

第三,突出重点。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开展这五项教育,我们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其顺序性。从重要性上看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但从入手点看,应先是重在导向的品德教育,然后依次是法纪教育,适应环境、调节心态的心理健康教育,确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思想教育,最后是最高层次的政治教育。在五项教育中,品德教育是核心,法纪教育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思想教育是导向,政治教育是根本。我们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有计划地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

第四,尊重规律。时代呼唤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要切实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这一规律主要指人的发展规律。人的认识是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品德形成则是知情意行的过程。所以在开展工作时,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反对忽视中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教育内容、方法成人化的倾向,同时要克服急躁情绪。德育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广大德育工作者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

第五,抓主渠道。德育的主渠道:一是思想政治课,它是德育主课,主要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二是各学科的育人,必须把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整合和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德育作用,形成德育合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德育的渗透力,使学生在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因此,要把德育渗透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引入课堂评价标准之中,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一定要把德育和教学紧密结合,不要搞两张皮。

第六,建设队伍。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实施者,所以德育队伍建设主要是建设班主任队伍,而抓班主任工作重点是培训,要把培训工作当成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1)在培训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可以集体学也可以自学,但要有计划,有考核,有交流。(2)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学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艺术,而且必须学习政治理论。(3)在培训对象上,要分层次培训。一是普遍培训,大面积提高;二是重点培训,培训班主任工作带头人,建立优秀班主任资源库;三是对青年班主任进行培训,使班主任队伍后继有人。

第七,拓宽途径。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这方面我们有优势:众多的教育基地;怀柔区优美的环境、众多的旅游资源;革命老区光荣的传统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拓宽途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制订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及时进行总结。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实践第一的观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第八,搞好三结合教育。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三结合的重点是家庭教育,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接待日、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交流情况,互相沟通。其中,主要形式是举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应做到“七性”,即:保证参加培训家长的稳定性;授课内容的系统性;教材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授课单位以年级和班级为宜,增强针对性;调动家长教师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表彰,听取意见,体现家长的主体性。

第九,应对信息技术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进入了千家万户,它给我们学校的德育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如何发挥网络资源的教育优势,克服其不利影响,做到趋利避害,这将成为我们今后要着力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德育工作者首先应具备四种意识,即:网络意识、政治意识、民族意识、国际意识。只有具备这四种意识,才能从容应对信息技术的挑战。

高二学生心理素质总结篇10

(①三明学院图书馆,三明365004;②三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三明365004;③电子商务技术福建省高校中心技术中心,三明365004)

(①SanmingUniversityLibrary,Sanming365004,China;②Collegeofinformationengineering,SanmingUniversity,Sanming365004,China;③e-commercetechnologyCollegesandUniversitiesCentertechnologyCenterofFujianprovince,Sanming365004,China)

摘要: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服务质量,提出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方法。首先,设立合理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以三明学院为例,给出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服务的总评价值与建议。

abstract:aimingattheevaluationofserviceinthenewlyfoundedcollegelibraries;amethodisbasedonaHp.Firstly,areasonableevaluationindexsystemisestablished;Secondly,theweightsofevaluationindexesiscalculatedthroughaHpmethod;Finally,thevalueandsuggestionsaregiventhroughthequestionnaireandinvestigationanalysisofSanminguniversity.

关键词:图书馆;层次分析法;新建本科院校

Keywords:library;aHp;newlyfoundedcollege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160-02

0引言

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更新知识的阵地,学生吸收知识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素质的重要构件。对图书馆服务质量做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有利于图书馆的自身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目前有一些关于利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但是没有针对新建本院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研究,以三明学院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对新建本科图书馆服务质发展是有意义的。

1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采用两级指标的形式进行评价。一级指标为:图书馆馆内环境舒适度、图书馆馆藏资源满意度、图书馆服务规范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教学、科研的贡献度;二级指标为:图书馆排架合理度、计算机查阅信息方便、图书馆借阅期限合适度、开馆时间合理性、图书馆工作人员态度、工作人员处理意见的方式来共同确定服务规范度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这个指标。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2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一级指标下,根据五个不同的指标,两两比较他们的重要性,如工作人员的服务规范度比馆内环境舒适度重要等等,如此类推,构造该级别判断矩阵即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二级指标判断矩阵是在服务规范度指标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指标下的二级指标两两比较作为矩阵中元素。然后同构造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方法,构造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这里可引用1-9标度对重要性判断结果进行量化,标度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aHp方法构造各级的判断矩阵如下:

首先,通过比较一级指标得出判断矩阵:

其次,我们通过比较二级指标得出的判断矩阵,先通过比较一级指标服务规范度下的二级指标得出判断矩阵:

最后通过比较一级指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下的二级指标得出判断矩阵:

3三明学院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三明学院图书馆为例,对三明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共发出100份,收回有效问卷为97份,参与问卷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的学生,其具体人员分布体现了本次调查的广泛性。同时参与本次调查的男女生比例为3:7,接近于三明学院总男女比例4:6,体现了本次调查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对问卷中的选项非常满意(Hm)、满意(m)、基本满意(Jm)、不满意(Bm)、很不满意(HBm)进行二元语义信息了量化处理,即S={s4=Hm,s3=m,s2=Jm,s1=Bm,s0=HBm}。对各级各个指标先进行统分,得到每个指标的平均分值。计算公式:

根据上式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这次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得出三明学院学生对三明学院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总评价,S的值介于3-4之间,即介于满意和基本满意之间。总体上来说,三明学院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还算比较满意,但是这个值和非常满意4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也说明了三明学院图书馆服务质量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为此,笔者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该馆在馆舍建设和硬件设施方面已达到了同类学校的较高标准,但要提高软件水平,特别是突破软服务瓶颈,使馆员的服务水平与新建本科院迅速扩充的学生规模和与升本前相异的生源素质与学生结构相适应,就应突破自身人员整体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性不足、人员年龄结构断层等方面的限制,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应主动突破馆员现有实力的限制,优化馆员知识文化结构、增加学习的机会,加大馆际交流和馆员培训,更新知识,才可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

关心爱护图书馆员工,不仅要关心他们的个人生活、身体状况,还要关心馆员心理、精神、情感以及个人未来成长的需要,切实从馆员的角度出发,培养馆员的“主人翁”意识,使馆员发自内心地关心图书馆、爱护图书馆,衷心地为读者提供充满温情的服务。

与读者建立灵活多变的沟通机制,特别是在宣传、培训和导读咨询方面,应当尊重当代大学生的喜好和习惯,组织专职员工,长期深入流通阅览部门了解读者的具体需求和困难,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在线等媒介实现图书馆与读者间的对话与沟通,提高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充分享受图书馆的资源和便利的服务,让图书馆的服务细致入微地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

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为了达到教育部办学水平合格评估的指标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均持续投入了大量的购书经费,但是面对迅速扩充的招生规模和大量调整和新增的专业,图书馆在加大文献资源数量和保障文献资源质量以符合专业发展需要方面考验严峻。该校图书馆的新增图书已基本能覆盖我校各个专业的教学、科研的需求,但由于读者兴趣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我们在丰富馆藏资源建设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群体阅读心理的研究,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最大效用。

总之,加大与读者培训对话的力度,引导读者的阅读行为,教会读者获取和利用现有的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优化馆藏资源结构、保障文献资源质量以适应不断调整的学科专业结构,尤其是在学校层面优化馆员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支持和培育馆员突破自身局限,提高馆员信息搜集整理和服务的能力,把全体馆员培育成一支能为读者提供普遍的、个性化服务的高素质队伍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的必由之路。

4总结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Hp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方法不仅直观简洁、便于计算,能整体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有效性及合理性。通过实际问卷调查,结合本文评价方法,给出提高三明学院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建议。

参考文献:

[1]何姗.基于高校图书馆全面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现代报,2008,3(3):137-140.

[2]刘扬.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图书馆服务评价中的应用[J].集体经济—学术探讨,2010,7: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