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4:10

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篇1

资源型企业是国民经济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各行各业提供所必需的原材料和能源资源,因此资源型企业的经济效率与整个国家的经济、资源安全息息相关。作为资源型企业的黄金矿山企业,其生产经营方式、经营成果也必然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近一两年来,由于金价的不断下跌,其所在行业的发展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中国黄金协会公布的《中国黄金年鉴2014》[1]呈现,相较于2012年,2013年中国黄金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跌,跌幅达到64.86%,结束了11年来一直连续盈利的状态,2013年有20.47%的黄金矿山企业出现亏损,相比于2012年增长了194%。这对于黄金矿山企业尤其是国内许多刚刚发展起来的黄金矿山企业来讲,无疑是巨大的考验。截止到现在,有很多公司因为此次金价的降低而纷纷宣布破产,关闭公司。特别是国家开放黄金市场后,使得黄金矿山类资源公司的竞争力遭受极大的挑战,有学者认为拥有资源与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呈现一种绝对的对等关系。如何评价分析其核心竞争力,并基于此项评价、分析来培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这是黄金矿山类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进而赢得市场的前提条件。因此评价、分析研究黄金矿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提高黄金矿山类公司甚至是整个资源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对形成企业自身特有的市场应变能力,应对当前市场低迷的情况,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文献回顾及评价指标选取

20世纪90年代初始,自从开始有了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之后,西方企业界就纷纷研究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发展中产生的具体作用,对其研究的发展与完善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2-3]。但是由于黄金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对这个概念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学者们的研究也主要是涉及概念、性质,尤其是对于黄金生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主要集中于分析影响因素来解释其核心竞争力,但是学者们对于其核心竞争力的定义、解释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企业具有超越对手的各种能力,例如自然资源储备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市场预测、成本管理的能力等,用这些代表企业不同业务层面的能力指标来度量、判断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却是毋庸置疑的。柯小玲等[4]认为影响黄金矿山企业竞争力的因素集中于三个方面:主要是资源、专业、综合能力。陈懿等[5]研究指出资源型企业主要是通过对其资源和各种能力要素的综合运用来实现其竞争优势,主要包括资源、人力资源、技术等。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研究、分析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基础上,得出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获取资源、技术的能力;二是将这些资源、技术转化的能力;三是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6-7]。但是如果从指标分类来看,指标的选取就存在层次不清或者相互混淆的毛病。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选取指标的逻辑层次,并针对黄金矿山企业的特点以及行业状况来选取度量指标。选取的具体评价指标要素见表1。

2.1资源条件

资源条件就是指企业所拥有的物质资源和所必需具有的软件储备,尤其是对于像矿山类的冶金行业,资源特别是企业天然所拥有的原材料诸如矿石等,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下去的前提条件,而企业所具有的软件储备是其生存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2.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包含公司的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能力。R&D(研究与开发)是指公司自发积极地储备知识量,并且用这些储备的知识再创造性的开展经营活动[8]。要想使企业能够保持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得企业拥有有别于他人特别是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那么就必须开发或引进自身所独有的技术工艺,积极储备知识。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加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9-10],其实现代企业制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要求具有高效率的资源配置能力,而这种高效率的作用是否能够发挥出来,主要依赖于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与产出水平和创新能力。

2.3综合管理水平

综合管理水平包括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市场化能力、社会贡献能力等三个层面。根据调查,一般工业企业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成本均是生产经营成本,而对于黄金矿山企业,由于资源行业的特殊性,生产经营成本的比例更甚,因而其成本控制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1]。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在结合黄金企业的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主要通过一些措施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费用,提高公司的资源利用程度与发展动力,这样才能使公司创造出更多的经营利润,比同行业中的竞争对手略胜一筹,更能抢占市场先机[12]。市场化能力是指公司生产的产品占据市场的程度以及客户(或潜在客户)所认为的产品价值的多少,这个指标能够直观具现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企业对社会贡献能力越大,则说明公司在将来的经营中就越有竞争力。

3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托马斯•塞蒂的aHp法确定黄金矿山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各个层面要素的权重。aHp法通常是按照以下步骤来操作[13]。

3.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各层面的指标要素按照属性特征有序地分为若干个层级,建立如表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3.2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根据建立的表1中的层次结构模型可以看出,各个指标要素之间有很明显的上下层级关系。假设目标元素为a,下层的元素B1、B2、B3、…、Bn是由a分解而来,它们均是a的组成部分。采用向有关专家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在目标层a下通过Bi对Bj的优劣对比,

3.3计算重要性排序

根据比较判断矩阵的数字特征,依据数学方法算出该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以及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方程如下:归一化所求得的特征向量w,即是各个评价指标要素的权重分配,也是关于各个层面的指标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程度。

3.4一致性检验

以上根据数学方法计算得到的各个评价指标要素的权重比例是否合乎情理,还须检查该矩阵能否通过一致性检验。

4结论

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篇2

关键词:物业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01

一、服务能力

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能力主要是指为物业服务对象提供物美价廉、及时周到、安全卫生、舒适方便的物业服务。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能力主要通过两方面来体现,即服务差异性、业主满意度。

1.服务差异性。多样性、差异性、个性化的需求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产生的,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差异性就是根据不同业主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差别化的物业服务,以达到满足各类业主不同需求的目的。可见,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实施差异化服务,可拉近与业主之叫的距离,更多的赢得业主的信赖,为物业服务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业主满意度。优质的物业服务就是要在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和文明性这几个方面为业主提供满意的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于维修、保洁、绿化、保安等基础性物业服务内容,业上要求及时、便利。即提供某项服务时,耗用时问越短、花费越少、服务品质越高,则业主的满意程度越高。当然,业主满意度与物业提供的环境卫生、安全管理、维修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密切相关,是业主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所提供服务的综合考量。目前,物业服务企业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号召业主座谈等形式,对业主满意度进行调查,以便掌握业主或甲方对物业服务企业认可度、满意度的第一手资料。

二、管理能力

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能力对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对正确评价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人认为绩效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共同构成了管理能力。

1.绩效管理能力。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提升物业服务企业服务水平、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培育自身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物业服务企业要实施绩效管理必须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深刻认识自身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有效的、系统的、动态绩效管理系统,并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持续改进,从而实现企业绩效的不断提高和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中的竞争环境。

2.风险管理能力。风险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对风险的测量、识别、分析,衡量风险带来的影响,及时采用风险防范方法,使损失降低到最小。物业服务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促使物业服务企业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做好风险防范,从而降低由各种风险的出现而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间成本的损失。可见,风险管理能力是物业服务企业的基础性能力,它的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企业持续经营提供保障。

三、创新能力

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无形产品,很难时时有新产品出现。但是企业的创新不能只是局限于新产品的创造,企业创新的内容十分广泛,还包括服务、流程及管理模式等其他方面的创新。

1.服务创新。物业管理传统项目,如清洁、绿化、保安、维修等,服务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很难保有新鲜感。物业服务企业只有创造出更新的感觉、更细节的服务来吸引业主,才能赢得市场的青睐,所以服务创新对物业服务企业是非常重要的。物业服务企业要吸收先进管理理念,推行新的服务标准,从而使各类服务都能满足业主的不同需求。

2.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制度创新是通过制定制度的形式,把经营思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创新等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可以说,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其他创新活动就难以坚持实施或常态化,因此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目前,相当一部分物业服务企业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使得物业服务企业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上存在障碍。为此,物业服务企业要强化企业管理,注重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实现自主经营,并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培育和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断拓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3.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和应用于物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看谁能率先进行技术创新。只有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物业服务企业冰能不断地向市场推出新服务、新产品,进而提高物业服务的技术水平,以此达到合理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所以,物业服务企业要以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为基础,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主动地将技术创新的成果应用于物业服务的各个环节。

四、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整合是指企业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与融合,使其具有较强的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并创造出新资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本文所说的资源整合能力主要包括:客户、能力、信息、人力这四方面的资源整合内容。

1.客户资源整合。客户资源整合,主要是充分利用客户资源,发掘资源潜力,通过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等方式赢得客户的信任,使之成为企业的忠实客户,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客户资源整合的手段就是最大限度的争取客户,扩大市场份额是其根本目的。客户资源整合,主要通过提升服务、扩大规模来实现,也就是说要增强现有客户的忠实度,并通过市场拓展等增加新的客户资源。

2.能力资源整合。物业管理属于服务行业,服务能力是能力资源的核心内容。而所谓的服务能力资源又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物业服务所需的有形能力资源,比如必要的办公场所、标志标识、各种工具等;二是物业服务所需的无形能力资源,如制度规范、服务标准、工作流程等。另外,丰富的物业管理知识和物业服务经验,以及拥有一个高效的物业服务团队,也是能力资源的重要构成。能力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就是物业服务企业的不断创新。

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篇3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模型 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168-02

1心竞争力模型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提出之后,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了理论界的关注,学者们也根据不同的角度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给与了不同的解释。本文是以核心竞争力系统观为主,综合各种类型观点之长,设计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模型,见图1。

图1中三角形代表企业及企业内部环境,三角形内部粗体字代表大类,非粗体字代表大类下的小项。三角形外的圆代表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箭头代表方向或趋势。

核心竞争力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是企业内部环境众多因素中的一部分,是对核心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战略目标以及与战略目标相关的远景和使命、价值链、企业软实力几大类要素,而价值链和企业软实力又分别由多个具体要素构成。价值链包括采购、研发、生产、营销、物流等若干环节,企业软实力则包括人力资源、企业能力和企业文化三个子要素。

2心竞争力的方向应与战略目标一致

2.1标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企业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沿其经营方向所预期达到的理想成果,是战略管理活动的核心。战略目标的设定,是将企业远景和使命转化为具体的业绩目标。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说,战略目标规定了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建立起战略目标能使核心竞争力的各要素统一协调,比如,战略目标明确了各部门和每个员工的要求,也会激励每个员工积极发挥自己创造性,促使了人力资源要素与其他要素的有效整合,从而形成管理上、技术上等方面的创新和竞争优势。按照战略目标的要求去进行整合,将促使核心竞争力成为一个由其各构成要素有机融合形成的有明确方向的系统合力,反过来有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前进的动力,其发展方向只有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才能最终使企业的远景和使命得以实现。

2.2标的设定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战略目标是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它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资源配置的依据,战略目标的定位准确与否,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企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应要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市场变化,也要考虑到自身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情况。只有战略目标与未来市场发展方向相一致时,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决定要素才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影响和改变其他要素,逐步促进核心竞争力整个系统的发展。战略方向错误,或者与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潜在要素相悖,均不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甚至将会对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企业要把战略目标的确定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结合起来,使二者的发展方向与市场趋势相一致。

3心竞争力通过价值链活动的某些环节表现出来

学者侯汉坡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揭示的是企业的内在能力,这种内在能力一般通过成本管理、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生产制造和资本运作等活动外在地表现出来,而这些外在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成本管理、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生产制造和资本运作等活动也可以说成是企业价值链活动的各个环节,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这些价值链环节表现出来,表现为某些环节的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是竞争优势的源泉,是竞争优势这个现象背后的本质。本质是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方面,现象是事物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因而核心竞争力比竞争优势更持久。我们不能把技术创新能力等同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它只是核心竞争力的一种表现形态。技术创新能力实际上是通过对企业的研发资源和人力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的,通过企业在技术上的优势表现出来,最终反映在为消费者提供的创新产品上。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全球化带来的竞争的日益加剧,产品生命周期也不断缩短。企业的创新产品可能很快被淘汰,企业在某些方面的优势也可能转瞬即逝,企业只有抓住竞争优势这个现象背后的本质,即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个内在能力,才能获得和维持企业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业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基础

4.1源是形成核心竞争力所需的重要资源

马克思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一点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得淋漓尽致。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经济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不再只是低成本策略,而更加依赖于技术和创新优势,这都是由知识所派生出来的。因此,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载体,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最终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

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经营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人的活动,企业在对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战略目标,企业要克服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都需要人的参与,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也需要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需要能动地整合各构成要素,这同样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赖怀特(wright,1999)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具有特殊素质的员工,是其他公司通过模仿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也难以抵消的优势。因此人力资源是一个不可被模仿的要素。

4.2合能力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企业能力泛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满足企业生存、成长和发展的系统方法和综合过程表现水平。企业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整合各要素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正是运用企业能力对各要素进行整合,使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朝着有利于核心竞争力提高的方向发展。只有各要素紧密结合,相互配合才能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各要素在企业内部经过整合才能使企业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导者。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到另一个要素的状态,因为任何一个要素的效果都是建立在其它要素的配合上面的。要素整合能力就是能动地干预核心竞争力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发生有利于实现战略目标,即产生相对于战略目标的正效应的能力。

4.3创新的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的源泉

(1)竞争力的开放性要求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

马克思指出,可开放性是系统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系统不能孤立地存在于环境中,必须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与信息才能存在与发展,这就驱使系统的结构是开放性结构。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子系统。核心竞争力这个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才具有生命力,企业文化这个子系统的开放性是核心竞争力系统开放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的开放性是核心竞争力其他组成部分开放性的基础,是核心竞争力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开放的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想的开放,思想开放才能很快接受新事物,将其融入企业的发展。

(2)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各构成要素创新的源泉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为企业创新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充足的营养。卢福财等人(2002)从企业文化角度探讨了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创新,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创新的基础。

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而企业文化的创新精神又为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只有不断创新,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与其他外部环境变化。这与传统意义上的竞争优势不同,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创新精神的不断激发下,形成的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种固化的竞争力,而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渐丧失。因而企业必须时时刻刻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变化,并不断推进、丰富更新。

参考文献:

[1] 侯汉坡.中国企业战略并购熵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84.

[2] Boxallp.,moleSteeneveld.HumanResourceStrategyandCompetitiveadvantage:aLongitudinalStudyofengineeringConsultancies[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36(4July1999):433-463.

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篇4

【关键词】江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howtopro-motethemanagementinnovationandimproveenterprise'scorecompetitiveness

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途径。

1.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与特性

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它能使企业的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比竞争对手更高的水平。这种竞争力不同于企业的一般能力,一般能力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基础条件,而要想在市场上获得突出的业绩则应具备“过人之处”,即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单个分散的技术能力或技术,而是一组技能或技术的结合体,它是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心得及各个组织知识的总和。核心竞争力并非固定于企业的某一个方面,而是充斥于企业不同的研究、工程、设计、生产及营销等部门。

核心竞争力是一相对概念。看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仅仅看其内部效率及管理体制是难以得出准确结论的,它只有通过与竞争对手比较才能看出。

通常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性:

1.1明显的用户价值。即能使顾客感受到末端产品对其有益的买点和卖点。只有那些确实能为用户提供根本性效用的技能才能表明企业在此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

1.2具有延展现象。核心竞争力不是局限于某一业务部门或领域,而是能为企业找出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撑,可以降低多个产品的成本。它具有发散作用,从而能够将能量持续扩展到最终产品上,为消费者不断提供新的产品。核心竞争力的这种特性可使企业在产业、技术的演变进程中生长出许多受人推崇的最终产品,使企业出现许多商机,从而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

1.3具有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技术实践中以特有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道逐步累积而成,是特定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的产物,具有突出的路径依赖性,不易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或通过努力很快能建立。

1.4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相伴而生,是体现于企业中的无形资产。它虽可被人们感知,但却无法像其他生产要素那样可以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买卖,它一旦在企业内部形成,即与竞争对手产生质的差别,成为企业竞争差异化的有效来源。

1.5价值可变性。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结合体,由各种各样的能力组成,包括一般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包容一切和涵盖各种类型的技术与技能,它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行能力;再一类是制度能力。前者指各种各样可能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能力,后者则主要是确定企业从事核心活动的范围,它通常涉及企业的有效性及成本效率等方面。由于企业竞争最终体现在市场上,产品又是技术能力的竞争,因此,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之核心。就企业核心技术能力而言,它又包括产品研究与开发能力及产品与技术的创新能力等。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一系列与其相关的能力的支撑。就核心技术能力而言,与其相关的能力主要有:

2.1企业战略决策力。它预示企业能够超前预测产业及技术等变化情况,超前决策,以提前做好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保护工作。

2.2快速反应力。它是企业对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的捕捉能力。

2.3生产制造力。这是企业为市场提供有竞争力产品的基本工作能力。

2.4市场界面力,如销售、广告、售后服务等,这是使企业核心技术优势转为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能力。

2.5组织协调力。它通过管理过程的制度化、程式化而将企业技术知识与生产技能融入核心竞争力等。

3.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创新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当今国际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运作的发展,构建以企业核心要素、核心流程、核心产品、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创新框架,使每一层次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都围绕其运行的企业管理创新,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管理创新融为一体,协调运作。

当今建立在知识经济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与壮大,正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和支撑力推动着经济领域的一场革命,使得世纪之交的全球经济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顾客或消费者由于知识素质的提高、收入水平的增加以及选择范围的扩大,其主要消费将越来越多地转向知识密度较高的产品或服务。当然顾客所购买的并不是产品中包含的知识本身,而是产品中凝结的知识的成果,这就需要企业由过去的机器化产品生产经营方式转向知识化产品生产经营方式。从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来看,企业中技术等知识因素与其他要素相比,将在企业今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尽管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性各不相同,企业若都集中在某些技术等知识因素上,有可能造成过度竞争。但问题是技术等知识因素在其种类、运用角度方面的选择范围很大,且它极易改变并处于不断的扩张之中,根本不会短缺,更重要的在于企业并不是仅仅拥有技术等知识因素就可以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企业而言是各种地位不同的要素和各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企业应适应当今知识化运作发展趋势,选择技术等知识因素为企业核心要素,并结合自身实际和特性进行综合运作,以建立企业特有的竞争优势。

为促进企业中的技术等知识因素的企业核心要素高效运作,企业需以技术等知识因素为中心,进行相应的要素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人本管理的知识化、管理信息化。人是企业高效运作的决定因素,一个企业即便有先进的技术、设备,而人的作用如得不到发挥,其有效运作也等于空谈。人本管理知识化与社会化,它强调人员管理中的知识因素,并通过知识因素将企业中的人员行为与更高层次的需求联系在一起,使人员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同时实现自我,是一种从根本上激励企业人员行为的方式。管理信息化则使企业新的生产管理技术如准时生产、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得以运行,同时可以创造出各种企业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直接参与企业运作,极大地提高企业在时间、空间方面运行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姜汝祥.差距[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3][美]比得斯.创新理念全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4]田利媛.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经营与管理,2008,(2).

[5]孙勇.“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创新[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1).

[6]李荣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广东科技,2008,(11).

[7]滕佳东.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j].商业研究,2007,(1).

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篇5

关键词:物流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全球市场化进一步加强,物流行业成为了各国企业关注的焦点。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比较晚,较之国外发达国家大型物流企业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物流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物流企业如何在严峻形势下发展自身优势,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的概念提出并在工商管理中应用之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学者和战略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阐释。

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合观,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项能力的整合,从而形成的企业组织内外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协调观则认为各项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是核心竞争力最为本质的特点;知识载体观强调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特性,主张用各种知识载体,如员工、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与规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示器;技术能力观则以专利份额和显在技术优势来描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地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

在本人看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我们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界定为: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这个定义涵盖了这么几层意思:

(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具备有相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

(2)它是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它能力的统领;

(3)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几乎无法模仿的;

(4)它是长期起作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各方面能力整合而成的多元复杂系统,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创新能力: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知识总量,实现企业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

(2)应变能力:保持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因时而变;

(3)整合能力:组织协调企业人员、材料、资金、设备、知识和信息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

(4)转化能力: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

简而言之,本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亦应如此,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人们期望尽快培育和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迎接经济全球化和激烈国际竞争的挑战。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作为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的前提,是一项庞大的企业管理系统工程,涉及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除了具有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物流行业自身的特点。为了帮助物流企业在实践中将非核心竞争力区分开来,科学、准确地分析和识别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诸多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以下六个步骤的识别方法。

(1)第一步:企业现有资源分析。

企业现有资源分析是分析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有形资源包括企业拥有的运输资源(如车辆和车队等),仓储资源(如库房等)、地理位置资源、物流网络运作资源和装卸搬运及其流通加工的设备设施等。无形资源包括企业的组织资源(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技术资源(如关键的物流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如企业员工的丰富的经验、知识、洞察力和对企业的忠诚等)、形象资源(如企业在客户及社会中的相关形象)和企业文化(如宗旨、理念和价值观)等。分析这些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利于企业摸清自己的家底,从而为识别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2)第二步:物流企业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识别和评价企业资源与能力的有效方法。价值链分析将顾客价值作为考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导向,它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支持性作业。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基础性作业包括物流市场营销、物流生产运作(如运输生产、库存管理、流通加工和其他增值服务)、物流的售后服务(如客户回访等)等。支持性作业包括一般的基础管理(如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对外公共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企业必要的外购资源的采购)等。在审查价值链的各项构成中,必须将企业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并采用优、中、差三等对每一项作业进行评定。

(3)第三步:物流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物流企业的经营环境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统筹。宏观环境分析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全球化环境等进行分析,宏观环境分析结果将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趋势有重要的影响。行业环境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五要素”及其关系进行分析。“五要素”是指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企业的资源供应商、物流企业的现有竞争者、物流企业的新加入者和物流服务产品的替代品以及补充品。这“五要素”共同作用,决定了行业的竟争性质和程度。

(4)第四步:物流企业Swot分析。

物流企业Swot分析技术是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一步考察企业的这些业务是否适合企业在其中进行经营,是否能够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优势评估主要是分析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劣势评估主要是分析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的缺点和不足。面临的机会评估主要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中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方面。面临的威胁和挑战评估主要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中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利和消极作用的方面。

(5)第五步:找出关键的成功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找出物流企业的成功的因素,分析当前的因素是职能性质的,还是仅仅一个物流服务产品的或者是企业整体性质的。因为,只有横跨整个企业整体的成功因素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篇6

关键词:竞争力;建筑企业;流程

大多数建筑企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往往是通过尽可能多的揽工程和扩大生成规模的方式来面对其他企业的竞争,结果经常是产值增长的很快,但是效益却徘徊不前。究其原因,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具有不易被模仿、不被替代、具有扩展的特性,是建筑企业生存的根本。

1建筑企业核心能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当前企业竞争的战略内容主要体现在强化企业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并且也是企业追求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维持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的新源泉。企业核心能力主要是由管理层面的管理能力、市场层面的营销能力和技术层面的创新能力构成。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如何构建建筑企业的核心能力:

(1)凸现独特的服务优势、造就不一样的品牌形象以及提升以项目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优势;

(2)加强技术创新,注重施工过程中劳动力、财务、材料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制度和企业运营机制;

(3)改变建筑企业的营销模式,努力发展多样化的营销方式,为重新构建建筑企业的营销方式提供广阔的空间。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就是让服务对方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创新是关键。企业业务流程重构引导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实现该战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核心资源,必须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资源要素;

(2)完成企业内部竞争要素的有机整合,竞争力要素的重组是原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展和通过优势互补确立新的竞争优势,使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的过程;

(3)致力于核心产品及其市场的开发。

2提升企业业务流程

通过对建筑企业供应链上的相关业务的整合,使企业的核心能力成功转化为战略性资产,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利润空间。核心能力与战略性资产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变量描述:

表示核心能力要素的价值;表示某战略性资产的价值;核心刚度为,;表示某核心能力要素对某战略性资产的贡献度,有,其中;表示某核心能力要素转化为战略性资产的转换系数,那么有:

经过整理可有:

通过归纳可以得出建筑企业业务流程对核心能力提升的作用为:

企业通过业务流程重构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核心业务得到了优化,从而降低了组织和经营成本,使企业的风险得到降低,提高了效率和效益,从而使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3结论

建筑企业立足于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来确立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是企业在一种特殊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合力,因此具有独特性。业务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客户提品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执行及实施都起到了决定作用。建筑企业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实施服务性建造战略,在企业内部搭建了投融资开发体系,实现企业内部业务单元的多次增值,拓展了企业服务范围,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对我国建筑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对建筑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发展壮大提供了动力。

参考文献

[1]仵亮.谈如何构建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J].陕西建筑,2007(140):51-52.

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

中图分类号:17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073-02

当今时代,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企业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大背景下,企业财务,尤其是企业财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增强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词最早由美国密执安大学管理学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国伦敦商学院战略管理学教授哈梅尔(G.Hamel)提出。1990年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文中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术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与技能”。由此定义可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初含义主要是关注技术的有效运用以及对技术进行整合的能力,是一种比较实体的竞争力。

随着人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企业在剧烈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积极探寻,企业核心竞争力正逐步演变为以软实力为构架的竞争力,并形成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难以复制性,即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竞争对手难以复制;(2)高度整合性,即核心竞争力是对各种资源进行的一种高效的凝结再造;(3)长期稳定性,即核心竞争力能够使整个企业保持相对长期和比较稳定的竞争优势。

由于财务能力满足上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基本特征,所以其能单独形成差异性优势成为企业核心能力,也就是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

(一)基本内涵

关于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不同学者由于所处行业的差异或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致,出现了各种流派,虽都有一定道理,但均带偏颇性。笔者认为,财务核心竞争力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各项财务能力高效整合后作用于企业财务可控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性竞争优势,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集合。因此,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并由财务能力高效凝结而体现的一种整合型的竞争力。它是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和实现企业稳定发展的综合财务能力。

(二)构成要素

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主要由财务战略定位能力、财务利益管理能力和财务资源整合能力等三种要素组成。

1 财务战略定位能力

企业财务战略应定位于整体性、长期性和创造性,注重系统性分析,以提高企业财务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因此,财务战略定位能力对企业总体战略及其他子战略起着积极支持与促进作用。

2 财务利益管理能力

财务利益管理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运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在企业筹资、投资和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控制财务风险、应对财务危机的能力,主要包括财务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应变能力。

3 财务资源整合能力

财务资源整合就是调整公司的财务资源各组成要素,使财务资源各要素内部之间、财务资源与企业内部其他资源、内部财务资源与外部资源之间协调配置。这里的财务资源不仅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而且还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各种可以利用的技能资源等。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财务资源整合能力,才能有效地培育、提升企业财务运作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上三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对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为:

(三)主要特征

1 独特性

从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可看出,它是特定企业的特定组织结构、特定企业文化、特定企业员工群体综合作用下的特定产物,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因此具有极强的独特性。

2 增值性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的价值性,财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运用稀缺的财务资源,长期不断整合、协调的产物,是企业从财务资源中提取的精华。它本身不会随其应用而有所损耗,是一种会不断增值的无形资产。所以财务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价值创造和成本降低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资金运营效率,而且也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主动权。

3 动态性

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理念的更新必然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同时也会引起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变化。因此,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要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不断进行修饰,使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始终保持新颖性和持续性,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协同性

财务核心竞争力不是几项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各项财务能力和相关理论知识的高效凝结整合,产生1+1>2的协同效应的竞争力。因此,经过整合之后形成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各项财务能力和相关财务知识的分项所创造的价值。

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篇8

关键词:高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实施路径

一、高端制造业界定

高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品质、高效益和高辐射力的显著特征,主要包含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如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等;同时还应该包括高新技术重要内涵,该高新技术能够实现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整合提升、把现有产业向高端环节推进转移。高端制造业企业主要涉及到传统制造业产业和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以微电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铁、大飞机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制造业产业主要包括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的机械装备工业、汽车工业、造船工业、化工、轻纺等。高端制造业虽然是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的高端环节,但还是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包括高技术含量、高资本、高附加值、高带动性、高收益、高风险等。

二、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1.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本文认为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高端制造业企业将知识与资源(内外部资源)、文化、制度等因素在持续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的催化下进行一系列的有机整合,形成的以保持产品持久竞争优势为最终目标的企业所独有的且不易被模仿核心能力。

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具有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还有其独有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产品辐射性以及生产整合性。

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辐射性的特征不仅可以体现在高端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对其上下游企业产品的辐射。还可以体现出核心竞争力对本企业新产品直接或者间接从核心技术到核心产品再到最终产品的辐射功能。这种产品辐射可以带动企业实现技术上的延伸、产品上的延伸、市场上的延伸,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高度的生产整合能力。单个的、分散的个体是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只有把侧重于市场和生产的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产生综合效力,并快速有效地体现在产品生产过程当中。提高生产的整合能力,能帮助企业有效地把企业的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高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一般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是:技术创新要素、资本要素、组织要素、市场要素、人力资本要素、经济体制要素、政府行为等。根据本文对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的理解,可以得出影响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

(1)技术知识要素。知识按照其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具体可以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主体主要是技能及其相关的应用方面,主要包括人力知识和技能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事实和规律方面的知识,也是人们经常接触的知识,其主要含有原理知识和事实知识。企业如果能够有组织的对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创新和创造,转化为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了基础。企业在技术知识的提升和获取上,除了进行内部知识的创新外,还应当把汲取外部知识看作非常重要的一环,二者通过整合转换为企业员工能够灵活运用的新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输入了新鲜血液。可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知识,技术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2)资源要素。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企业内的各种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构建起来的。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支撑。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这里所说的资源不仅仅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客户资源、销售资源等可见资源,还包括企业信誉、专利发明、企业内的关系等无形资源。为此,考核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首先要了解企业是否对这些资源进行持续性的积累。其次要了解企业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最后还要了解企业是否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及整合后的使用能力情况。

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篇9

关键词: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

自2007年经济危机以来,各国公司纷纷陷入空前绝后的困境,最终以破产而宣告终结的公司中不乏世界著名企业。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逐渐融为一体,许多民营企业在经济危机中也难以独善其身。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未来谋求企业的长久发展,世界范围内又掀起了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浪潮。然而,在经济危机中也不乏能够逆势生存的,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企业。究其原因,这类公司在金融危机下采取了加快转型,向高附加值、自主品牌迈进,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建立了自有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一)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不同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含义的理解千差万别。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的内部积累性学识,是一组可以让企业为顾客带来更多价值的技能和技术。也有学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知识载体,使得企业独具特色并且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其随着时间的积累而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此外,还有学者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被全体员工一致认同的行为方式和观念。概括地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使得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各种资源和能力的组合。这些资源和能力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使企业在某一领域领先于其竞争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由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存在着不同认识,不同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的看法也不一致。根据前文所述的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本文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为两大构成要素:资源和能力。

1、资源类构成要素

核心竞争力的资源类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企业的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其中有形资源指的是企业的资金和设备;无形资源主要包括企业的知识产权、商标和专利等;而人力资源,顾名思义,则是指为企业创造价值经济利益的员工。早期企业比较注重有形资源的管理,这主要是由当时的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在企业的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特有的知识体系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而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载体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因此,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本逐渐成为至关重要的资源。企业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就应当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出发,将人的创造力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源,然后通过资金设备等有形资源的运用,为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

2、能力类构成要素

能力类构成要素包括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研发活动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很多大型企业都有自己专门的研发机构,其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创造性研究,获取新的知识,使得企业不断创造和适应新的市场。组织能力是指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组织和协调各种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这一能力使得企业将创新技术转化为最终产品。只有这样,企业的研发与创新才是有意义的。能力类构成要素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技术经济性和持久性。单纯的发明创造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只有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推动企业效益增长起着巨大的作用,这一作用应当是长远的。同时,企业在某一领域的和性能力一旦形成,便可以在相关领域衍生出诸多技术和产品,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

二、我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一)研发投入和创新不足

据调查,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普遍为1%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为2.5%―4%。国外知名企业如微软、iBm、松下等都建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拥有数量庞大的科研人员,而我国企业却很少有做到这一点的。很明显,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偏低,与《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相去甚远。研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匮乏,在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严重阻碍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进程。

(二)员工流动性较大

如前文所述,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因此,员工的忠诚度是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合理的流动性(10%―20%)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然而,我国企业的员工流动率一般高于20%,存在着员工流动性过高的问题。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企业无法进行持续有效的研发和创新活动,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即使企业研发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员的频繁流动也会造成企业核心技术的流失,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篇10

核心竞争力最初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提出的。自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构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放在首位,并赢得了竞争战略的成功。然而,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理解和识别,国内外的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1990),是能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某种特定好处的一组技能或技术的集合,而不是单个技能或技术。巴顿是从知识的角度研究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宜交易的、并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够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文化观着重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业务运作子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直至渗透到整个组织。

技术观认为,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而表现出来,而本企业产品或服务优先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

以上观点对于知识的积累、技术的创新和企业文化等内部因素进行了强调,却都忽略了外部市场因素,基于市场特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指标的界定也少。然而,企业存在于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身就属于市场范畴,竞争力强弱的检验也取决于市场。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且,整合观、知识观等主张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内在要素与市场特性因素并不矛盾,二者之间是基础与表现、内涵与外显的关系。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市场特性分析

如前所述,企业竞争力是受市场环境和条件制约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由特定的人力资源和特定的组织结构及其环境中的相关要素构成的、在市场上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企业专门性资源和能力。

行业关键成功要素是指那些影响行业成员在市场中最大限度获利的关键要素,包括特定的战略要素、资源、能力等。KSFS解释了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的关系,是市场的驱动力量,而且一般数量较少,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满足顾客需求。

2.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KSFS是特定行业中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企业要获得经营成功,不仅依赖于选择一个有吸引力的行业,还在于企业的资源和独特技能与KSFS相匹配,企业要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KSFS上采取有效措施。

同时,张明亲等指出,基于市场特性的企业核心能力也要符合核心能力的共同特性。其中,价值性、稀缺性和关联性,反映出企业核心能力必须具有很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外在特征,体现了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其余三个特征是企业在KSFS上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竞争中的综合体现。因而,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要首先考虑KSFS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