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4:08

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篇1

想想看,成功者无一不是能管理自己会管理自己的人。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意志力,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爱好,能够控制自己的行动和言语,能够控制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总之,他们能够管理好自己,能够在合适的时间抓住机遇,能够在机遇到来之前备足知识,能够在知识更新之前转变成财富。他们能够支配时间,而不会成为时间的奴隶;他们能够管理注意力,而不是漫无目的没有目标没有兴趣。所以,他们就自然而然成为了成功者。

大家都知道,人们的智商差不了多少,之所以生活中成功与失败的人处境那么悬殊,外因当然有,内因却是主要的。而内因,当然要从自身找。如果自己管理不了自己,那么跟别人去比较去竞争显然就没有底气。所以,学会管理自己是头等大事。

学会管理自己,就要学会管理时间和注意力。

人的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如果没有时间,哪里会有生命呢?时间的每一个刻度都篆刻在生命的年轮上,并且从来不重复。少一分钟的时间就意味着少一分钟的生命,这个道理很浅显。但是,很多人都意识不到时间对于生命而言多重要,或者说知道时间重要就是利用不起来,放任时间像河水一般哗啦啦白白流掉。古今中外劝人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很多,慨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篇章也不计其数,但是管不住自己、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现象比比皆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会有的。”相信大多数人都用这句话劝过别人也激励过自己,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因,不是没有珍惜时间的意识,而是没有管控时间的能力。

清华博士学霸姐妹花马冬晗马冬昕之所以在网络爆红,就是她们对时间的严格管理。她们的学习计划让网友们惊叹,她们对时间安排的执行力让人折服。对时间严格有效利用是这对双胞胎学霸姐妹花超越常人的法宝。比别人多拥有时间——铸造成功的有效时间,就比别人多拥有最后成功的实力和机遇。所以,还是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吧。他人在工作的时候,你在娱乐;他人在拼搏的时候,你在休憩;他人在流汗的时候,你在享受清闲;他人在地里耕耘的时候,你在大树下睡懒觉;那凭什么在他人采摘成功果实的时候,你要走上前去跟人家挣个多少论个高低呢?

如果没有跟别人较量的资本,就不要嫉妒别人的成功。这样心态会平和,但是也别全然不在意自己的成败荣辱、得意失意,还是让自己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多一些积极向上拼搏追求,少一些随波追流无所事事的好。时间是丈量生命的维度。虚度年华庸庸碌碌过一辈子,做时间的奴隶,人生真的很悲哀。只有做时间的主人,让生命的每一秒都精彩绽放才有价值,才不白来世上一遭。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就学会了管理生命的进度。

学会管理生命的进度,还要学会管理生命的方向。

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个大方向,是没有差异的。但是从个体来看,每个人的人生过程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通向了成功,有的人走向了失败。其实最初人们的出发点都在一条线上,可是走着走着就大相径庭了。探究其原因,跟人们的理想、目标、兴趣、毅力、环境等等都有关系。再深究一步,则跟自身的注意力有关了。

大家想想,是不是某件事成功的人都对该件事的注意力特别集中?一心一意关注在这件事上。不说科学家为了一个科学实验怎样废寝忘食、心无旁骛,也不说发明家为了一项发明怎么痴迷不改、忘记白天黑夜,单说普通人,是不是大家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注意力都很集中?爱好打麻将的,打麻将过程中注意力都在麻将牌上,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喜欢化妆打扮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款服饰、高档化妆品、时尚杂志等引领潮流的信息吸引。注意力在哪儿,兴趣点就在哪儿。注意力是否长久,跟自控能力有很大关系。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就不好。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不到课堂上,是因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同样道理,你对一件事情注意力不集中,是对它没有兴趣,当然也就不可能把它做好。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注意力时间不够长,意味着它不足以让你上心或者吸引不了你的耐心和意志力。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想着干点儿什么,就打开电脑,然后上网,在这个网页上看看,在那个网页上瞧瞧,跟着那些冲击眼球的新闻不断转移着视线,注意力从这条新闻到那条消息,不停地变,时间在你漫无目的的瞎看中不知不觉流逝了,好像知道了很多,甚至脑子被乌七八糟的东西塞满了,但是仔细想想,又似乎一无所获,因为刚刚看到的那么多对工作对生活基本上没什么关系,更不用说造就你的成功了。

本来人们的注意力就不好管理,当代社会信息高度发展,高科技信息工具广泛使用又成为分散人们注意力的最有力推手。大家手持一款小小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畅游了,如此,人们被形形色色的信息诱惑着,更难把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某一方面。但是,这并不意味人们对注意力放任自流,不能管束了。那些被老师定性了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极差的学生,在网吧里能连续几个小时或者整天打游戏,注意力能高度集中在电子游戏上,说明什么?这些孩子不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而是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有用”的地方。换句话说,所有人都有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只是看把注意力放在哪儿了。只有把注意力放在铺垫你成功的路上,才会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近。

把注意力用对地方,并学会管理,在前行路上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在处理事情上能静下心来深入下去,才可能在日后做出成绩取得成功。如果谁说从来没有集中精力做过一件事情,人生也走得顺风顺水,不乏成功,我只能说这不是妄言就是神话。

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篇2

【关键词】葛根素注射液;美托洛尔;急性心力衰竭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100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一种器质性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疾病,以急性心排血量骤降、急性肺淤血、器官灌注不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严重时可引发心源性休克,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美托洛尔作为一种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物,其对aHF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仍有部分研究者认为该药物虽对心衰疗效确切,但对致aHF的心脏疾病不具备理想疗效[2]。葛根素注射液是一种由豆科植物提取物为主要配伍成分的合成药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血管微循环、降低心脏氧耗量的功效[3]。本次研究为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选取103例患者为受试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2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3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被确诊为aHF。本次受试患者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7.4±4.8)岁;LVDd(67.3±2.6)mm;LVeF(29.9±4.2)%;nYHa分级:Ⅱ级36例,Ⅲ级48例,Ⅳ级19例。根据患者意愿分成联合用药组(a组,53例)和单一用药组(B组,5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aHF临床诊断标准者;②LVDd超过60mm且LVeF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治疗中给予饮食干预、按时给药、体征监测、医嘱传达等干预措施,其中B组采用单一用药方案: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mg×20片;国药准字H32025391),120s内静脉注射2.5~5.0mg,5min后重复给药1次,共循环3次;静脉给药完成后予以25~50mg口服,根据病情调整用药频次(2~4次/d),持续给药2d;病情稳定后,75mg/次,2次/d。持续2周。a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方案:葛根素注射液[山东华信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400mg(冻干粉),国药准字H20055928],200~400mg/次,500ml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持续用药2周。

1.3观察指标及分级标准

1.3.1观察指标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其治疗前后LVeF、LVDd及iVRt等心功能指标,同峰e、峰a等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1.3.2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5]参考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组拟定的《内科学》中相关标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

2结果

2.1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各指标改善情况对比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除LVD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LVeF、峰e等指标对比上明显高于B组,在iVRt及峰a等指标对比上明显低于B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用药后,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1%和14.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为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片用药方案对aHF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安全影响情况,选取103例患者为受试对象,发现予以联合用药疗法的a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但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容舒张时间等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的(34.9±2.3)%和(113.5±9.4)ms改善为(38.7±3.0)%和(87.4±4.1)ms,峰e及峰a等指标也由(47.4±4.4)ms/s和(77.4±2.2)ms/s改善为(62.5±7.0)ms/s和(57.8±1.2)ms/s,而仅予以美托洛尔缓释片的B组患者虽各心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其变化幅度仍不及a组突出。这一结论说明,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用药方案较单一用药方案而言,临床治疗效果更理想,利于aHF患者改善心功能、加快心血管微循环、促进心脏平滑肌舒张。葛根素注射液以葛根中提取出的黄酮苷为主要配伍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聚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功效,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该成分对舒缓平滑肌、降低患者血压、缓解心血管痉挛、降低血流阻力等意义重大[6]。郑志光等[7]研究者也在报告中得到类似结论,其认为葛根素注射液以静脉给药,具有起效快、药效持久等优势,可有效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5-Ht释放[8],抗血小板凝聚效果突出,不仅对缓解aHF症状有效,还可有效改善多项致aHF的心脏疾病、促进心功能恢复,于患者预后提升有利。此外,本研究还针对两种药物治疗方案临床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发现接受联合疗法及单一疗法的a、B两组患者给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20%,说明葛根素注射液及美托洛尔药物毒副作用较轻,患者用药后除轻微恶心、呕吐及头痛等不良反应外,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李姝玉等[9]研究者在葛根素注射液对小鼠毒理实验及致畸实验中表明,该药物无蓄积毒性,于重要脏器毒性较弱,几乎无致畸作用,但孕期及哺乳期妇女仍需在医嘱下用药。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用药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心功能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吁钢.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7.

[2]张翠萍.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2):242-244.

[3]孔庆福,王元业,张令刚,等.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及炎症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4):209-212.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195-208.

[5]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组.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95-196.

[6]易月娥,聂彦娜,李姝玉,等.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KKay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12):2263-2268.

[7]郑志光,胡剑华,张秀梅.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近期疗效观察.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6):852-854.

[8]曾跃华,陈云龙.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及对活化血小板的影响.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997.

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篇3

论文摘要: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应掌握的基本职业技能。对青年教师而言,良好的基本功对于提高授课质量作用重大,青年教师平时授课中应重视教学基本功的培养。

教师的首要职能是讲课。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首要任务是掌握良好的教学基本功。青年教师往往学历高、专业知识丰富,但教学基本功相对欠缺,同时也容易忽视教学基本功的日常养成,在授课中容易经常出现自己明白而讲不清楚的现象,造成课堂气氛不够、授课效率偏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青年教师应注重教学基本功的日常养成。

一、教学基本功的基本要求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基本功包括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上的“讲、写、演、画”和课后的教学评价等。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应用,传统的“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的听”的授课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以多媒体为手段的新的教学方法,这就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基本功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了改变必然也会引起教学基本功的改变,青年教师在掌握传统基本功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学基本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要求。

(1)授课节奏快。随着多媒体进入可堂,授课时多采用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取代了在黑板上的书写。这种靠鼠标的点击速度明显快于在书写,造成了授课的节奏加快,使学生思考的时间变短,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注意把握授课节奏,注意授课内容的衔接、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便于学生的理解。

(2)授课信息量大。利用多媒体教学无疑增加了信息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更多的资料、认真准备授课内容。同时,授课时防止枯燥乏味的、平铺直叙式的讲述,应注意方法,区分重点、难点。在课程的设计上设置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节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授课内容。

(3)课前准备的时间长。课前除了要认真准备教案,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做好幻灯片的设计,设计不仅内容上进行合理安排,注意相互之间的衔接、幻灯片效果,奔着打动别人先打动自己的目的对讲课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幻灯片中包含信息量越大,查阅资料需要的时间也越多,合理安排信心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和思考。

授课时出现的新特点,对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年青教师把握好细节,平时练好基本功,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

二、提高教学基本功的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教学基本功的提高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端正心态、提高认识。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心灵工程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授好课、育好人。讲课是教师的首要本职工作,怎么样讲好课,内容让学生容易理解、讲课让学生欢迎,是我们年青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只有把心态摆正了,认识到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性了,才会思考自身在教学基本功上存在的不足,才会考虑提高和改进的方法,才能达到授课质量提高,最后达到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首先要端正心态,把教学基本功练好,当好学生专业上的引路人。可以给自己制定合理的提高计划、营造一定的紧张气氛,要求自己通过一门课达到提高哪些具体目的。

(2)多请教、常观摩。老教授、教学名师授课经验丰富,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基本功体会深,年青教师应多向他们请教、多听他们的课,博采众长、积累授课技巧,这样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下载一些精品课程,向名师学习,见多才能识广,通过日积月累,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针对自己的欠缺有针对性的观摩,看经验丰富的教师是怎样控制自己语速、怎样进行幻灯片的设计、怎样营造课堂气氛、怎样进行课堂互动。

(3)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只有熟悉教材,课堂上才能很好的驾驭授课内容,高效率的授课来自课下精心的准备。备课时可以多选基本教材,注意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清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多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更新率。好的课堂设计往往更容易提高学员的兴趣,提高授课质量。可以从开头、中间内容和结尾进行把握设计。课堂的开头要有新引力,可以采用故事开头法、问题开头法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中间内容要饱满,要信息量大,要有兴趣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结尾要有悬念,可以使用悬念结尾法、事实结尾法等形式。各个环节逻辑鲜明、联系紧密。同时注意对幻灯片的精心设计,包括幻灯片的内容、形式、重难点的区分,图片和视频的插入,尽可能使每一页幻灯片都有吸引点,力避满页文字,让学生看起来枯燥无味,尽可能使幻灯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4)勤反思、善总结。反思、总结同样是提高教学基本功应注意的的重要环节。每堂课授课完毕或一门课结束后,都应善于总结。总结包括本堂课的授课节奏、课堂气氛、知识点理解、学生的反应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批改学生的作业、和最后的考试发现授课存在问题,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自身的不足。总结本堂课的授课行为,每一个授课环节,本节课存在的不足,哪些地方讲解不够生动等问题,在下次课中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问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基本功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青年教师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注意提高专业与文化素养,就能够才能使他们在讲台上运用自如,青年教员的教学功力逐步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涛、赵丽,注重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11,(04).

[2]左建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j],文学教育,2010,(07).

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篇4

 

关键词:青年教师 教学 基本功 

 

教师的首要职能是讲课。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首要任务是掌握良好的教学基本功。青年教师往往学历高、专业知识丰富,但教学基本功相对欠缺,同时也容易忽视教学基本功的日常养成,在授课中容易经常出现自己明白而讲不清楚的现象,造成课堂气氛不够、授课效率偏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青年教师应注重教学基本功的日常养成。 

一、教学基本功的基本要求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基本功包括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上的“讲、写、演、画”和课后的教学评价等。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应用,传统的“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的听”的授课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以多媒体为手段的新的教学方法,这就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基本功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了改变必然也会引起教学基本功的改变,青年教师在掌握传统基本功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学基本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要求。 

(1)授课节奏快。随着多媒体进入可堂,授课时多采用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取代了在黑板上的书写。这种靠鼠标的点击速度明显快于在书写,造成了授课的节奏加快,使学生思考的时间变短,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注意把握授课节奏,注意授课内容的衔接、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便于学生的理解。 

(2)授课信息量大。利用多媒体教学无疑增加了信息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更多的资料、认真准备授课内容。同时,授课时防止枯燥乏味的、平铺直叙式的讲述,应注意方法,区分重点、难点。在课程的设计上设置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节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授课内容。 

(3)课前准备的时间长。课前除了要认真准备教案,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做好幻灯片的设计,设计不仅内容上进行合理安排,注意相互之间的衔接、幻灯片效果,奔着打动别人先打动自己的目的对讲课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幻灯片中包含信息量越大,查阅资料需要的时间也越多,合理安排信心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和思考。 

授课时出现的新特点,对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年青教师把握好细节,平时练好基本功,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 

二、提高教学基本功的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教学基本功的提高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端正心态、提高认识。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心灵工程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授好课、育好人。讲课是教师的首要本职工作,怎么样讲好课,内容让学生容易理解、讲课让学生欢迎,是我们年青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只有把心态摆正了,认识到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性了,才会思考自身在教学基本功上存在的不足,才会考虑提高和改进的方法,才能达到授课质量提高,最后达到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首先要端正心态,把教学基本功练好,当好学生专业上的引路人。可以给自己制定合理的提高计划、营造一定的紧张气氛,要求自己通过一门课达到提高哪些具体目的。

(2)多请教、常观摩。老教授、教学名师授课经验丰富,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基本功体会深,年青教师应多向他们请教、多听他们的课,博采众长、积累授课技巧,这样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下载一些精品课程,向名师学习,见多才能识广,通过日积月累,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针对自己的欠缺有针对性的观摩,看经验丰富的教师是怎样控制自己语速、怎样进行幻灯片的设计、怎样营造课堂气氛、怎样进行课堂互动。 

(3)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只有熟悉教材,课堂上才能很好的驾驭授课内容,高效率的授课来自课下精心的准备。备课时可以多选基本教材,注意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清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多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更新率。好的课堂设计往往更容易提高学员的兴趣,提高授课质量。可以从开头、中间内容和结尾进行把握设计。课堂的开头要有新引力,可以采用故事开头法、问题开头法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中间内容要饱满,要信息量大,要有兴趣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结尾要有悬念,可以使用悬念结尾法、事实结尾法等形式。各个环节逻辑鲜明、联系紧密。同时注意对幻灯片的精心设计,包括幻灯片的

[1] [2] 

内容、形式、重难点的区分,图片和视频的插入,尽可能使每一页幻灯片都有吸引点,力避满页文字,让学生看起来枯燥无味,尽可能使幻灯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勤反思、善总结。反思、总结同样是提高教学基本功应注意的的重要环节。每堂课授课完毕或一门课结束后,都应善于总结。总结包括本堂课的授课节奏、课堂气氛、知识点理解、学生的反应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批改学生的作业、和最后的考试发现授课存在问题,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自身的不足。总结本堂课的授课行为,每一个授课环节,本节课存在的不足,哪些地方讲解不够生动等问题,在下次课中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问题。 

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篇5

一、精力分配的生理机制

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所释放的能量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效精力,用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如自身有机物质的合成,组织细胞的更新,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废物的排出,各器官的正常活动以及人体产生热量和人利用某些运动系统或脑干某项工作时而消耗的能量。另一部分是在心理影响下,发挥激素水平时,所体现出超出有效精力的那部分精力属于潜在精力。潜在精力可以通过心理影响生理活动而转化为有效精力。当人注意某事物时,人体就会产生一种定向反射即一种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和效应器朝向该事物,以便更好地感知该事物并完成相应的反射活动,在整个反射活动中,有关的器官或系统会引起各种运动从而消耗精力。如当人进餐后,半小时内血液会自动集中供应消化系统,使消化系统得到更多的能量,以便人体消化食物。当人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血液又会自动集中供应给运动系统。当人思考问题时,血液主要给脑供能,这就为精力分配中心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当人干某工作时,所使用的器官就会成为人体的耗能中心即生理上的精力分配中心。活动量越大,所需能量就越多,于是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耗能就越多,循环系统便优先将更多的血液(含有能量物质和氧)集中供应给活动量大的器官或系统,并使之成为生理上的精力分配中心。耗能最多的器官或系统就成为主分配中心。

人体的任何活动都不是由一个器官或系统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个相关器官或系统相互协作共同工作,这样这些相关的器官或系统就分别成为不同级别的次分配中心。一般情况下,人在生理上存在一个主分配中心和若干个不同等级的次分配中心,在各项活动中,这些分配中心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二、精力分配的心理机制

人在活动时其精力分配是由注意所决定的。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事物或活动)的指向、集中与转移。指向是把意识活动朝向于那些具有一定特点的事物;集中是使注意活动深入到所要了解的事物中去;转移是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客体转向另一个客体。注意的过程总是由指向到集中再到转移。人在清醒状态下,总是不停地注意着,注意没有消失的时候,它总是由对这一方面注意转向另一方面的注意,即注意过程的指向、集中和转移是循环往复、环环相扣的。转移具有过渡的性质,它的出现,意味着这一注意的集中阶段的结束而另一新的注意的指向阶段的开始,正因为有了转移,所以人在清醒的状态下,注意便会永远像一条大河,源远流长,连绵不断,[2]精力也就随着注意而不断地进行转移。

我们日常生活中集中精力干什么则是指功能上的精力分配中心,功能上的精力分配有如下特点:一是精力分配具有不均等性。人平时可存在一个主分配中心和若干个大小不等的次分配中心;二是精力分配具有动态性。功能上的精力分配中心可由无到有,由小到大,也可由大到小,由有变无,在动态过程中实现精力转移。精力分配受兴趣、注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制约;三是各精力分配中心的精力分配量随兴趣、注意、态度及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增减而相应变动。在一定时期内,精力主分配中心一般只有一个,次分配中心根据自身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可以有多个,如在生命之初,精力主要用于吃、喝、排泄和自身各细胞的生理活动等维持生命的生理活动上,这时维持生命的生理活动为精力主分配中心,同时玩耍次分配中心从无到有。儿童期,在满足生命活动后,孩子的精力主要用于玩耍,如游戏等低级的心理活动,玩耍这个精力分配中心由小到大,并逐渐成为主分配中心。少年期,精力在满足生命活动后,主要用于学习和玩,学习这个分配中心由小到大,并逐步成为主分配中心,原有的玩耍主分配中心则逐渐降为次分配中心。到青春期,精力在满足自身生命活动后,主要用于学习、锻炼、幻想和性等心理活动,本期精力主分配中心为学习,但由于个体性意识的萌发,性将成为一个较大的精力次分配中心,要消耗一定的精力,同时还有一部分精力转向从事锻炼、幻想及科学和艺术活动等。

参考文献

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篇6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美国心脏协会(aHa)把慢性心力衰竭(CHF)定义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疾病损伤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的结果[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呈现显著地上升趋势。近几年来,采用以参麦注射液配合常规西药治疗CHF,观察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1例,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随机分治疗与对照两组,治疗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60~85岁,平均70.1±9.5岁,其中冠心病患者31例,肺心病14例,高心病6例;心功能Ⅱ级3例,Ⅲ级40例,Ⅳ级8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58~86岁,平均70.2±9.0岁,其中冠心病患者29例,肺心病16例,高心病5例;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38例,Ⅳ级10例。以上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种及心功能分级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一般治疗均包括卧床休息、低钠低脂饮食、限水治疗。药物治疗:对照组50例,根据病情采用常规治疗,选择洋地黄制剂(地高辛0.125mg,1次/日口服);利尿剂(呋塞米20mg,1~3次/日口服;部分患者静脉注射呋塞米20mg,1~2次/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20mg,1次/日);以及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12.5~25mg,1~2次/日口服)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60~8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日,15天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心功能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前后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心功能分级法,进行心功能分级评价,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心功能恢复正常或提高2级;②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③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

统计学处理: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51中显效30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48例,总有效率94.1%;对照组50例中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76.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55,p<0.05,提示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上有显著的意义。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的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西药在治疗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不良反应,影响疗效,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而传统中药从整体观出发,注重调理,安全有效,日益受到医者的重视。

中医把慢性心力衰竭归于“心悸”、“喘症”、“水肿”、“胸痹”等范畴。多数学者认为其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其主要发病演变顺序为气虚气阴两虚阳虚阳虚欲脱[3]。参麦注射液组方源于《千金要方》之生脉散,方中红参大补元气,麦冬养阴生津,两者相配伍共奏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之功;现代医学认为红参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可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提高心肌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缺血、保护、修复心肌细胞;麦冬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减少氧自由基的形成。陈彦静等研究结果发现[4],参麦注射液可减轻心肌间质水肿,缩小梗死面积,改善线粒体肿胀等,并可提高心肌细胞活力,减少心肌细胞调亡,改善心室重构。俞敏研究发现[5],参麦注射液可通过降低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从而阻断心室重构过程,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延缓CHF进程,对患者产生有利影响。用参麦注射液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66-1371.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3-84.

3汪涛.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4):474.

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篇7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体育活动心理品质

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呵护,从未经历过风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竞争,让学生体验挫折、培养自我调控情绪、具备合作精神、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心理品质的内涵

心理品质,即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在此过程中所反映出的心理本质特征。具体来说,一个人的性格、意志、情感、能力、兴趣等都属于心理品质的范畴。而心理品质的形成与个体个性心理、个人思维、认知以及知识结构密切相关。心理品质并非一成不变,也正是由于其存在多元性,才使构建与培养心理品质成为可能,同时也意味着个体即使形成了较好的心理品质,仍然需要进行持续教育,使可能波动的心理品质处于稳定而持久的良好状态。

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途径

1.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如果在体育课堂中,学生能享受愉悦轻松的氛围,教师不过度强调成绩引起学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那么学生将能调整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去学习及训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相关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实现更大程度的自我超越。一旦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及成功带来的喜悦,学生就会表现得更自信,并让这种信心延续到今后的学习中,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表现,在自主探究、自我挑战的过程中形成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点有效措施。

(1)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及优势(如有的学生弹跳能力强,有的学生速度素质好,而有的学生在技巧类动作方面的学习能力比较强等等),引导学生将其发挥到学习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在自己擅长的运动或运动的某一方面中展现自我、树立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增强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2)要给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在进行一项活动时,之前的成功体验将提高其之后的成功期望与自我效能,从而形成更强的内部动机。体育老师要关注到学生间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成长和进步,树立起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比如在50米短跑训练中,可以设定不同的起跑线,让跑得慢的学生的起跑线位于跑得快的学生之前。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底子薄弱的同学体验到成功,也能让能力强的学生更有冲劲与动力,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2.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榜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观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的一大兴趣爱好。体育老师应该以优秀体育运动员为教学榜样,介绍相关新闻以及体育明星奋斗史,让学生体会到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付出汗水和努力,激励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勇敢拼搏、坚持不懈,在不断挑战自我、持续奋斗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培养出学生坚强勇敢的良好品质。

3.构建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

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个体在实际生活中,在所处环境等的影响下逐渐发展与形成的。这里所说的环境,必不可少也是尤为重要的便是学校环境。中学阶段的学生性格仍处于可塑阶段,创造怎样的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学生良好个性品质是否能够形成并持久。在注重学生个体全面与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要求下,体育老师应当从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出发,多组织大部分学生能参与并且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为培养具备良好心理品质和性格的学生创设机会与条件。

具体来说,体育教学应以培养具备生活热情又具备理智心境的学生为目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强自立的精神。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体育老师应当注重教学趣味,尽量选择学生愿意参与、乐于学习与挑战的体育活动,在学生学会基础技能的前提下做进一步挑战与延伸。像跨栏、障碍跑、支撑跳跃这类体育项目,可以让学生形成果敢的性格;而在球类运动中,可以塑造学生机敏、顽强、勇于拼搏的可贵精神;接力跑以及拔河这类的集体比赛,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团结意识,培养高度的集体责任感;体操等体育运动则可以让学生在彼此学习、相互关心帮助的过程中,懂得积极向上、助人为乐。

三、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爱”的情感效应

情感在个体认知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催化剂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情感效应来辅助完成教学目标,只有学生爱老师、爱学习,才能将这种爱迁移到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具体来说,体育老师应当注重个人形象,在做示范时不仅要准确无误,更要优美,同时要善于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法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平时应当多与学生接触、交流,做好师生互动,一旦与学生建立了彼此信任的稳定情感,教学过程将更为顺畅,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技能时也会更有动力。

2.注意心理品质多样性的特点

心理品质具备多样性特征,教师也应注重学生各类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比如教学基本的体操队形与队列时,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做跨栏训练时,则要注意培养学生坚毅勇敢、不畏困难的心理品质;教学跳高时,要让学生在不断进取与挑战中超越自我;跳马训练则可以培养出学生果敢的心理特质;在篮球等球类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树立团结合作的精神。总之,老师要注重体育活动的多样性,让学生心理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3.注意心理品质形成长期性的特点

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良好心理品质要维持并稳定下来也是需要不断强化与持久教育的。因此,教师应当坚持进行心理品质教育,付出足够的耐心与恒心。例如在练习队列及队形时,要始终要求学生步调一致,长期进行规范性的训练,才能最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作风。又如,练习广播体操时,在开学、期中、期末老师都应当坚持训练,虽然这些要求略显枯燥与古板,但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将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心灵熏陶作用,对学校的校风建设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总之,体育教学不仅要以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为目的,更要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只有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等.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曹春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J].考试周刊,2009(35).

[4]戈莎.如何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J].天津教育,2006(12).

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篇8

一、大学生自信心状况及原因

在心理学中,"自卑"是同"自信"相反的词,"自卑"所表现的是一种自我贬低,一种对自己的不信任,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消极的心态。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有:在竞争活动中退缩,甚至明明能成功也放弃机会;不承认自己的不足并竭力掩饰,为此常常夸张自己的作为;有时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往往对别人的评价很敏感;在课堂或其他教学活动中害怕引人注目,不提问、不发言;担心与同学交往时产生不自然的感情,对同学关系加以回避。

分析大学生自信心不足或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表现五花八门,这其中既有直接的原因,也有间接的原因;既有内在的主观原因,也有外在的客观原因: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缺乏自信的直接原因。从小生活在破裂家庭以及不完整家庭,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父爱或母爱,缺少与其他同伴相比的优越感,会使一些人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有些父母过于追求完美,对子女要求苛刻,而子女不可能达到完美时就会受到指责,使得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某一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它是个体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的人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能够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克服消极情绪,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更有效地学习和工作、战胜挫折,创造成功人生。可以说自信是个体走向成功的基石,亦是成功者必备的重要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着力强化大学生的自信主动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这一法宝,最终走向成功之路。

在日益注重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重视对人才自信人格的培养。青年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对其自信心的发展与培养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们身体继续发展、生理日趋成熟,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青年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自我――主体"我"与客体"我"的明显分化,是青年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成果,青年开始注意自己的内部世界,同时也发生了心理性断乳,即要求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而独立。其主体我开始观察、评价、监督和调节自己,也逐步能够改造自己、教育自己,所以大学时期是人格的第二次重建期。此外,青年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并具有更高的水平,其自我评价也更符合实际。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即将就业、步入社会的关键阶段与最后储备期,也是其价值观形成、树立自信、培养健康自我与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自信能否形成、稳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生活态度乃至今后整个人生。

三、怎样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作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自信人格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自信的培养与家庭、学校及社会均有密切关系,相对而言,青年大学生自信的培养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一)、竖立自信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自信意识、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关键就是要让自信主动意识占据主导地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信意识才有可能不断走向成功。为此,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使个体坚信自己有能力、有价值,也有缺点,并坚信自己选择的目标,经过努力奋斗和争取一定能够实现,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积极心态,才真正具备了自信意识。因此明确坚强的自信意识至关重要,学校教育应帮助大学生树立和提高自信意识,只有帮助大学生从思想和意识上认识到自信的价值与重要性,才可能最终使他们从行动和实践上真正自信起来。当前的高等教育应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信意识,使他们重视自我,认识到相信自己的重要性,这是指引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要努力使大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取,即使在困难、挫折面前也满怀信心。

(二)、参加集体活动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怕失败自觉磨练。信心不足的学生应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一定要注意克服怯懦、犹柔寡断等不良意志品质,培养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特别要鼓起勇气,大胆参加班级活动,进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集体活动中见贤思齐,虚心向别人学习,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尽心恪守本职工作。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立即纠正。不怕失败,失败了重头再来。雷锋说得好:"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坚持经受集体活动的锻炼和经受失败的磨炼,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丰富人生阅历,增添成就感,提高耐挫力,激发和巩固自信心。

(三)、给予正面评价

从个体心理发展阶段来看,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并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期,其心理成分充满着特殊的矛盾现象,显示出明显的积极与消极心理并存及相互制约和转化的状态。其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对自己各方面认识大大提高,主动性增强,从着重认识外部世界转而朝向内部认识自己。与此同时,他们的自我认知与评价又并未完全成熟,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特别是大学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教师及时的积极肯定与鼓励来建立和稳固其自信心。

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特别是学生的辅导员老师)及时正确的反馈与肯定评价对个体自信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机会与条件,注意发现个体的长处,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地评价个体行为。教师的正向反馈与积极肯定是大学生消除自卑、确立自信、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所在。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多做肯定评价与正向反馈,个体就会趋向于肯定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由于教师的信任、理解与肯定,学生也会更加悦纳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认为"我能行",即使遭受失败,也能进行客观归因,而不会一味地否定自我。反之,教师的不恰当反馈与否定则很容易造成个体对自身的消极评价。因此,大学教师的评价对个体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学生起着决定性影响的教师,对个体自信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之所以会出现大学生自我评价时仍以教师的评价和反馈为参考甚至主导的现象,是由教师在个体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心理功能决定的。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与评价,了解自身反馈方式经过个体自我概念折射后所产生的实际作用与意义,采取助于个体健康成长、形成个体健全人格的方略,对学生多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与正向反馈。

为此,应加强高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状况,确定统一的目标,针对学生不同特点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形成自信开发的"合力"。因此,可以将以学习科研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与发展爱好特长为主的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给学生提供积极反馈与肯定评价的机会,形成多渠道培养大学生自信的合力。

(四)、增加大学生的成功体验

笔者认为:成败经验是影响大学生自信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成功经验对个体自信有明显影响,他人成功经验与个体自身成功经验是导致自信水平高低不同的直接原因;其中他人成功经验对个体自信有显著影响;研究还进一步说明了个人成功经验是个体自信形成的原因,个体在某领域的成功经验可显著提高其在该领域的自信心。这些结果为增进与提高个体自信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此外,通过对不同自信水平的访谈研究还发现,个体在某些领域的成功体验是其自信形成的根本原因。这些研究结果为当前培养自信人格的高等教育实践提供了明确思路――增加大学生的成功体验。自信是个体过去获得很多成功经验的结晶,与个体成败经验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可以说,成功是个体自信的源泉和基石。从成功中个体可以看到自身的能力"效验",增加对事物的兴趣及行为动力。成功也是对个体行为结果的正向强化与肯定,即使是小的成功也有助于个体稳定自信的逐步形成。因此使大学生体验到成功感是其自信形成的重要途径。笔者的研究发现,学业与社交是当代大学生最关注的自信层面,也是其自信形成的主要源泉。因此学校教育可以有重点地加强大学生在学业和社交方面的成功体验、以点带面,最终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自信。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创造多方面获得成功的机会与条件,让学生取得成就、避免失败,并通过增加大学生的成功体验提高其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使成功成为其不断进取的动力之源。从心理发展与认识水平来看,大学生比中学生更好地具备了独立认识世界的能力。因此,大学教师在学生面前不宜表现出一副权威态度,而要较多地以一种友善的指导者与合作伙伴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新异见解和与教师认识有不同之处的观点,鼓励大学生的多元思维与创见、不求唯一答案,只要能自圆其说就予以肯定和鼓励,对缺乏自信的学生更应如此,让他们体验到确认感与成就感,从而不断增强其自信心。特别是在日益开放的信息化时代,大学教师更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此外,为了增加大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师还应鼓励大学生的交往行为,改变其交往意愿强但交往行为滞后的状况,多方面、多渠道地为大学生提供机会,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要,促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要努力让大学生懂得健康体魄和良好体态的社会意义。

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篇9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缺血后处理;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学的重大进展是再灌注治疗。临床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最安全的可能方式,使缺血心肌再灌注,同时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后处理(ischemicpostconditioning,ipostC)现象是在再灌注开始时,迅速、短暂的反复缺血、再灌注,可以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缩小心梗面积,减少冠脉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本研究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评价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健康成年杂种犬21只,雌雄不分,体质量14.0~18.0kg,平均(15.5±0.9)kg。

实验犬随机分3组:对照组(Con组,7只),LaD结扎180min,再灌注120min;后处理组(ipostC组,7只),LaD结扎180min后,使用动脉夹,再灌注30s,缺血30s,反复3次,然后再灌注118min30s;Gli+ipostC组,再灌注前10min经静脉给予Gli(天津药物研究所)0.3mg/kg弹丸式注射,其余同ipostC组。3组分别于基础状态、缺血后及再灌注后行Rt3De检查。

1.2仪器及方法用philips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仪,3组分别于基础状态、缺血后及再灌注后行Rt-3De检查。

1.3数据分析用Qlab软件3DQadvance分析图像。选舒张末及收缩末切面,标记二尖瓣瓣环和心尖点,自动得出心脏三维图像。测量指标:左室整体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射血分数(eF)。测前壁、前间壁中间段和心尖段的局部舒张末期容积(reDV)及收缩末期容积(reSV),算出局部射血分数reF,reF=(reDV-reSV/reDV)×100%。

1.4统计方法用SpSS13.0软件行数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

3讨论

缺血后处理(ischemicpostconditioning,ipostC)现象,可减少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几率,缩小梗塞面积,降低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等[1]。本研究采用Rt-3De评价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肌缺血后eF显著下降,提示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再灌注后120min后,ipostC组与Con组比较,Gli+ipostC与ipost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各参数逐渐恢复,但未恢复到缺血前数值,恢复率ipostC组最高,表明再灌注可以改善左室收缩功能。ipostC组比Con组eF恢复快,且恢复程度大,提示ipostC可以促进左室收缩功能恢复,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组基础状态r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后reF降低,与缺血前比差

2结果

2.1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比较3组基础状态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180min后eF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120min后,ipostC组与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li+ipostC与ipost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各参数逐渐恢复,但未恢复到缺血前数值,恢复率ipostC组最高。见图1。

2.2左室局部收缩功能(reF)比较3组基础状态r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后reF降低,与缺血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各参数逐渐恢复,但均未恢复到基础值。不同时间取不同观测点,ipostC组与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li+ipostC与ipost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2。

心理学中注意的功能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耐力跑教学效果

耐力跑练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但耐力跑在体育教学中是很难开展的练习项目。由国家近两年的体质测试结果发现: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耐力素质没有改善甚至呈现下滑趋势,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学生的肥胖率仍在不断攀升。为了增强耐力跑的课堂教学效果,我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进行试验,发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也不同。下面是我对增强耐力跑教学效果的探讨,有不妥之处望指出。

一、学生不愿参加耐力跑练习的原因分析

学生不愿参与耐力跑练习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二是学生对耐力跑学习的心理。

1.对耐力跑教学过程的分析

多数教师对耐力跑教学没有进行设计,练习过程简单、枯燥,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田径场上沿着跑道进行长距离或长时间的跑步,整个练习过程单一,技术含量很低,在练习过程中一般只需要注意呼吸方式、动作节奏就可以了。

2.对学生的心理分析

在耐力跑练习中,学生的注意力没有转移,又由于练习的时间长,练习过程简单、枯燥,导致学生对练习不感兴趣,同时在身体肌肉中会有大量乳酸(HL)堆积,由于乳酸(HL)的刺激,肌肉会变硬,有酸胀疼痛感,这对学生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学生变得惧怕该项练习,因此会找各种理由逃避参加练习。

二、对优化耐力跑教学方法的探讨

注意力集中和转移注意力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对于教师来说,学会转移学生注意力和注意力集中对强化教学效果同样有益。学生不愿参加耐力跑练习是因为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耐力跑上,针对这个原因,在耐力跑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在调动学生的情绪的基础上,采用分散学生注意力等方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耐力。

1.调动学生的练习情绪

在准备活动时安排比较丰富的内容,如安排一些新颖的游戏:用实心球和矿泉水瓶进行打“保龄球”游戏等。有了丰富多彩的准备活动,学生的热身更充分,有利于在后面练习的开展。除了准备活动要丰富多彩外,在耐力跑练习前还要调动学生情绪,如在宣布耐力跑内容时,学生听到了要进行该练习时,就无精打采了,这时我让学生自己决定运动量,学生听了之后非常开心,情绪立即高涨起来,随后我向学生提出了练习要求,就是每位学生必须尽最大努力练习,不得偷懒,我会用测脉搏和观测生理表现看学生是否已经尽全力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我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控制自己的运动节奏和运动强度,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结果学生的练习距离要比常态教学规定的距离远得多且练习效果明显强化。

2.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

造成学生不愿参与练习的是练习过程简单、枯燥,不能调动学生的练习情绪,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到“跑”上,所以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目的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将注意力从耐力跑上转移到其他的练习项目上,让学生体验到练习的兴趣。

(1)改变耐力跑练习的方式

常规耐力跑的教学是安排在跑道上进行,由于田径场的教学环境比较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烦躁心理。为了避免学生产生这样的心理,我将学生的练习路线安排到校园内的道路上,学生在练习时视野开阔,既了解校园环境,又调整学生的心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从而强化练习效果。

(2)用其他项目代替耐力跑

耐力跑练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但是能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的项目不足是耐力跑一项。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我将教学班学生分组(每组人数控制在8-10人),让他们进行跳长绳比赛(比赛时间一般4-5分钟),比一比,哪组跳得多?学生在练习时知道自己是在和别的组进行跳绳比赛,而忽略了自己的耐力练习,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游戏比赛的乐趣,而且在无形中提高了耐力水平,从而提升了心肺功能。除了跳绳可以取代耐力跑达到提高学生的心肺的效果外,同样可以用左右脚连续跳台阶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等等。

(3)在耐力跑练习过程中加入其他练习

单纯地进行耐力跑练习,教学效果很弱,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我在耐力跑练习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做一些不影响耐力跑的其他运动项目(如让喜欢篮球的学生一边跑一边用手进行运球,让喜欢足球的学生边跑边用脚运球,等等),采用这样的方法同样是为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得到锻炼,这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提高运球等方面能力,还可以提高自身耐力水平。

三、调整教学后的结果

1.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对耐力跑练习的认识得到深化,学生变得愿意参加耐力练习,而且部分学生提出了自己喜欢的耐力练习方法,如“双杠追逐”游戏,这个方法不仅让学生进行了耐力练习,而且使学生的上肢力量和全身的协调性得到了锻炼,说明学生已经处于主动学习耐力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