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文化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5:18

宣传文化的方法篇1

“促进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大力倡导的新思想,在新的思想和发展理念下,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就是要求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生产质量,强调科学生产,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因此在企业生产中必须要规范生产的行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做到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出发,提高生产质量。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中必须要注意的五大要素有:1.安全责任:明确企业生产的责任制和问责制,将每个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划分清楚,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时,责任无人承担。明确责任,提高安全意识。2.安全文化:让人们在企业生产中有较高的安全生产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整体生产水平和综合素质。3.安全科技:科技是企业生产的根本保障,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加快企业生产,提高生产质量,同时为安全生产打下了基础。4.安全法治:完善安全法治,通过有效的法律和法规的手段来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保证生产的安全化和规范化。5.安全投入:建立起政府、企业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机制,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在这五个要素中,安全文化是所有要素的核心思想,充斥在整个系统中,故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要从人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完善安全设施,提高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并要在企业生产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对危险事故的防范意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保证企业的顺利生产。

二、探索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一)提高人员的积极性,推进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1.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在企业生产中必须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等,同时要对生产中出现的新科技、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使用的规章和规程进行规范。例如:可以在企业中组织安全事故的应急救灾演习,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工作内容和环境情况,同时要提出安全要求,并制定出安全应对措施。通过企业的安全事故预演,丰富员工在生产中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经验,提高安全系数。加大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的调查,并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2.加大对班组的规章约束,科学的管理安全生产。针对施工班组需要制定《班组长安全管理条例》和《班组管理办法》等,制定具体的安全生产细则,实行积分考核制度,严格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保证班组的文明建设、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提高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3.实行市场化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形成一个将生产要素投入价值的市场,遵循结算和考核的市场规则,同时制定表转化的轻伤、重伤的考核制度。4.实行安全行为的激励和惩处。在企业生产中对每一季度中安全生产,并提高生产效率的班组和员工进行不同程度奖励,或者积分形式的奖励,或给予物资奖励等。同时对于违反规定或者疏忽大意造成安全事故的,不但要进行教育还需要进行严厉的处罚,杀一儆百。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科学发展的战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二)加大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安全生产中必须要投入一定量的维简费和安措费,以保证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1.改革和创新生产技术,推动物质安全文化建设。处理好人、环境和机械三者的关系,避免生产活动中影响人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的因素出现,实行“科技兴安”的战略,科技支撑安全生产。2.通过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来提高安全生产系数,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对矿井通风和巷道开挖支护等高难度技术必须要采取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的安全性。3.将安全管理的质量量化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和生产岗位,同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4.实行安全生产的网络化管理,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网络管理系统,实行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对生产人员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的行为管理,控制起来比较方便。

三、结束语

宣传文化的方法篇2

关键词:网络宣传;网络文化;改进;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973(2013)04-0115-03

improvementandinnovationofnetworkCommunicationsandnetworkCulture

XUeBing,SHaBing

(thetianjinmunicipalpartyCommitteepartyschoolofCpC,tianjin300191,China)

abstract:networkpromotionandnetworkcultureconstructionisanimportantaspectofbuildingasocialistharmonioussocietyand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socialistcorevaluesystem.Strengtheningthepropagandaontheinternetandnetworkcultureconstructionisbeneficialtooccupythepropagandathoughtculturehighland,disseminateadvancedsocialistculture,andstrengthe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orthepublic.atthesametime,thenetworkisa“double-edgedsword”,accompaniedbytherapiddevelopmentofinternet,network,communicationsandnetworkculture,andalsohassomeproblems,therefore,weshouldkeeppacewiththetimes,strengthentheimprovementandinnovationofnetworkcommunicationsandnetworkculture,publicizeenergetically,promotethesocialistmainmelody,widelyspreadsocialistadvancednetworkculture,promotesocialharmonyandstability.

Keywords:networkpromotion;networkculture;improvement;innovation

一、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重要意义

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新形态,它以虚拟网络为媒介,融合信息、计算机和管理技术,以数字传播为手段,涵盖人类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新型宣教方式和文化体系。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关系到有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广泛传播,关系到党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宏观驾驭,关系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高地的保证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实现党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保证。通过网络宣传可以传达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表达人民群众的各种合理诉求,让党时刻倾听人民群众的要求与呼声。与此同时,通过网络宣传可以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摒弃与现代网络社会不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旧有的和落后的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营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二)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

万事万物都存在有利和不利的方面。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也是如此。网络在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夹杂着色情、暴力和腐朽等不良信息。特别是西方国家借机通过网络向社会大众灌输西方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想,引诱和误导社会大众,动摇党的领导,阻碍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执著追求,冲击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理想信念。因此,应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用科学的、高尚的和正确的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驱逐和淹没腐朽落后的错误思想,让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

(三)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

首先,加强网络宣传,建立干群沟通平台与机制,及时制止和惩处侵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为,及时发现不稳定苗头,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及时防止各类的发生。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网络宣传积极、健康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其次,大力宣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针指导下,融合诸多文化多元一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构建与新时期、新形势相适应的网络文化发展体系,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迈向新阶段。最后,我们还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增强网络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开发文化精品,构建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

二、当前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随着网络的诞生而产生的,围绕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规范和管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在观念、手段、方式等方面给我们现有的文化建设与网络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网络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我国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管理体制相对于网络技术的更新而言仍然落后。从我国目前管理体制上看,互联网的内容管理所属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文化管理所属文化部,网络安全管理所属公安部,通信和硬件设备管理所属信息产业部。这种多部门交叉管理的体制,容易产生管理上的冲突和扯皮。

(二)互联网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网络立法还处在初级阶段,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无法可依,有些立法模糊、界定不清,缺乏可操作性。如:对于博客的管理目前还没有相关立法,我国博客网站的管理主要参照互联网管理的方式。目前,我国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不能满足于当前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网络监管技术发展滞后

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重要支撑架构是管理技术。而我国目前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欠发达,仍然有待提高。虽然我国网络硬件和软件产业发展迅速,但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由于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和措施,一些缺乏道德的人们为了自身利益随意虚假信息和垃圾广告,再加上部分网络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得非法信息充斥着整个互联网。

(四)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管理队伍水平不高

目前一些商业网站为提高点击率,纷纷在娱乐节目和社会新闻上大做文章,使得八卦新闻、虚假报道充斥在网络信息中。网络虚假信息的泛滥,需要“把关人”重新担当起监督的责任,通过对信息的把关来达到净化网络信息环境的目的。另外,我国网民的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网络文化是大众共同创造出来的,也需要依靠全体网民去共同维护。

(五)网络文化道德的缺失

道德是文化建构的结果,文化的变迁必然会导致道德的变迁。网络中复杂的虚拟的社会关系使得社会文化的约束力减弱,社会道德责任降低。所以,近几年来网络负面效应和道德缺失问题在大众网络中不断凸显。

三、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改进创新的着力点

(一)创新机制体制,建立基于网络媒体统一的监管体系

自网络媒体开放之初,我国政府就积极介入互联网从市场规范到内容管控的不同层面的管理。为了实现既调控又发展的双重目的: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组织并参与互联网理论架构和实践操作的研究探讨,定期组织人员考察发达国家的网络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与大型网站联手在实践中进行相关管理技术的研发。概括来说,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就网络立法管理、行政手段监督、技术手段控制、行业自律约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和创新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对于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监管。

(二)实施网络实名制度进行依法管理

网络实名制的合理实施,对网民在群体狂欢中所反映的道德与责任缺失问题有着非常积极的预防作用。网络实名制度使网民在行使权利自由的同时,或多或少地处在道德与责任的约束之下,从而减少对自身的放纵和随意。特别是当前网络文化中混杂的种种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日益严重,我们必须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现阶段已有的涉及规范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应当通过对网络内容进行安全分类分级、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完善网络立法以及适时出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司法解释,制定完善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管理实施细则的方法来提高管理和规制的可操作性,加强对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规范和管理。

(三)积极发挥网络媒体在宣传先进文化方面的作用,加强党对思想文化的宏观控制力

网络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一方面,作为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网络媒体要积极做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推广,发挥舆论主渠道引领作用,积极引导人民群众认清国内、国际形势与事件,正确认识各种事件产生根源,防止片面理解和主观擅断;另一方面,网络宣传要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通过网络多种形式和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各类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避免的发生。坚决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使得新时代的网络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凝聚群众真情,反映群众真意,切实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促进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改革完善和发展创新。

(四)加强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建设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而目前我国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最缺的就是人才。因此,加强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强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保障环节。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支网络管理队伍需要精心培育:一支优秀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干部队伍、一支优秀的网络文化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一支优秀的网络媒体记者队伍、一支优秀的网络评论员队伍、一支掌控和把握大局的网络意见领袖队伍。

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发展完善和建设管理是一项非常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努力,需要全体网民密切配合。虽然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发展完善和规范管理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是只要我们顺应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潮流,把互联网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阵地和新平台,始终坚持、把握有中国特色先进网络文化的大方向,就一定能够为我国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发展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领域。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正确把握网络运行规律并采取非强制手段,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要求进行管理,把政府以及公共组织的意志转变为网民的自觉行动,努力营造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怀林.利用网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隋秀文.通过加强网络建设推进宣传教育的现代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2).

[3]万美容.网络环境中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创新[J].学习月刊,2007,(12).

[4]程璇.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探讨[J].理论前沿,2008,(3).

宣传文化的方法篇3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法治”建设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培育法治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深化依法治理,促进“法治”建设,为保障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进一步坚定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服务改革开放,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普法为民。着眼于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把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变成服务群众的过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施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对象的特点,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围绕《“法治”建设纲要》,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突出法治实践的重要作用,突出法治建设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深入推进各项事业依法治理,引导和保障各项事业依法健康发展。

坚持典型带动,示范引路。积极培育、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抓点带面,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把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律,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改进方式方法,体现法制宣传教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和区域性。

二、主要任务和方法

(一)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宣传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大力宣传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大力宣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等内容,使广大公民全面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全市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促进全市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结合我市实际,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学习宣传维护国家安全、国防、军事设施保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理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四)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及财税、金融、审计、投资、价格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经济主体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学习宣传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和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宣传节能减排、生态环保、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学习宣传推进科技进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创新型社会建设;学习宣传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城乡统筹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五)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宣传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学习宣传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学习宣传土地征收征用与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集约利用、国有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学习宣传安全生产、抗灾救灾、公共卫生、道路交通安全、治安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学习宣传国家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学习宣传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好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工作。

(六)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学习宣传、投诉、调解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学习宣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文艺、文物保护、网络电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学习宣传食品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意识,推动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法律宣传,引导公民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

(七)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与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廉政法制文化建设。坚持廉政法制教育从青少年抓起,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道德情操。

(八)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氛围。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组织各类媒体开设专版、专栏、频道、网站等,探索开发和利用新兴传媒手段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鼓励、支持、引导和组织各类文化团体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资源优势,探索建设法治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打造法治文化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

(九)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主题活动。突出服务科学发展主题,立足提高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增强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立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法律进乡村”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立足培育青少年法律素养和道德情操,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立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促进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坚持分类施教,针对机关、乡村、社区、学校和企业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指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深入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3.22”全市依法行政宣传日活动,集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法律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十)深入开展地方法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我市拥有地方立法权的优势,按照以人为本和“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逐步形成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与“法治”建设相适应、富有特色的较为健全的地方法规和规章体系。大力宣传地方性法规规章,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宪法和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遵守更具操作性、实用性,进一步增强宪法和法律对社会的规范性。

(十一)深入推进依法治理。认真贯彻落实《“法治”建设纲要》和《市依法治市第五个五年规划》,加大依法治理和法治建设工作指导、监督和考核力度,不断提高法治建设水平,推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法治化。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行业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依法治理,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进法律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推进基层依法治理,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

三、对象和要求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农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一)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围绕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深化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学习。进一步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把法制教育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规划,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公务员培训机构教学课程。落实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年度评估考核,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等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大力推进公务员学法守法用法。加强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务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公务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颁布法律法规专题培训,每年法律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坚持和完善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全市每年对公务员进行一次普法统一考试,考试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考核和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坚持和完善持证上岗制度,把有关法律知识作为持证上岗考试的重要内容。

(三)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根据青少年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进一步明确法制教育的地位和目标,完善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实现学校法制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重视运用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手段丰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加强高等学校普法教育,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教育力度,积极推进高校法学理论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引导高校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结合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安全防范工作,发挥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用,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

(四)积极开展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切实提高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能力。把法制培训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内容,把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情况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在企业依法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与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积极营造企业职工学法、知法、用法的氛围。加强职工法制讲堂等平台建设,深化企业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引导职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加强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

(五)扎实开展农民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法参与村民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提高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能力。加强农村“两委”干部法制培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防范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加强农村“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训,发挥其在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化解矛盾中的作用。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用工、谁负责”原则,加大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做好输出地、输入地法制宣传教育的衔接,在农民工集中居住地、工作场所及主要活动场所建立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开展常规性法制宣传教育和经常性的法律服务活动。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相结合,提高农民工的法治观念,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为三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0月。各级各部门各行业根据本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五年普法规划,做好组织、宣传、发动等工作。各区县、高新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市直机关各部门制定的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报市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10月至2015年。各级各部门各行业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年度计划,抓好组织实施,确保规划全面贯彻落实。2013年开展中期督导检查和表彰工作。

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下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验收。2015年年底前,市里组织对各区县各行业进行总结验收。根据检查情况,市委、市政府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五、组织领导与保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听取汇报、工作督查等制度。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办事机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承担。各级人大、政协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各级政府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支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本规划的实施工作,日常工作由各级普法办公室承担。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牵头负责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各级政法委牵头负责政法系统干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各级人社部门牵头负责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各级民政部门牵头负责农村、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在校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各级经信委和国资办牵头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民政部门分别牵头负责非公有制经济、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法治建设各协调指导组依据自身职能,配合各牵头部门作好相关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各部门各行业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本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残联、工商联、个私协等群众团体和行业协会,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管理范围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要积极承担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责任。

(三)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各部门各单位要安排专项经费,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四)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考核评估运行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察。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表彰先进。

(五)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提高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指导能力。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训和管理制度,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宣传文化的方法篇4

一、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工作机制

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和大力宣传十以来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讲话为主线,在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依托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平台,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营造学法守法、知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宣传教育重点,提升法治水平

1.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重点。创新办法、优化形式,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局机关和下属单位领导干部,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充分利用各类廉政教育、集中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领导干部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2.以抓好公职人员法制教育为重点。建立健全局机关人员日常法制教育制度,进行学习交流。认真开展全局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次。

三、依托文化阵地,做好社会法制宣传

1.营造法治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媒体、法制宣传橱窗、门户网站、工作简报、宣传手册等资源,向服务对象宣传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内容、实施步骤、主要任务,提高群众知晓率,为法治宣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营造浓厚的氛围。

2.扩大普法教育范围。利用知识产权日、文化遗产日、法制宣传月等重要宣传节点面向社会、面向广大群众开展以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广播影视监管等为主要内容的广场法制宣传咨询活动。同时,借助媒体、网络等载体,及时跟踪报道本系统在学习法律、运用法律实践中的典型事例和创新做法,推动我局法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3.拓展法治文化阵地。文化馆、图书馆要进一步加大、充实、优化各类法治文化内容,创新形式,积极开展书法、绘画、摄影展览以及法治文艺演出等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法治文化活动;结合全县“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开展好“送法下乡”等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拓展法治文化阵地的覆盖面、辐射率,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文化内涵。

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管理

下属单位及各股室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职责,切实抓好本单位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加大人、财、物的保障力度,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有序推进。要进一步健全各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普法教育工作责任制,推动“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的全面落实。

五、本年度学法任务

1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月:学习《文化市场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示范标准》;

3月:学习《娱乐场所行政审批工作指导意见》;

4月:学习《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5月:学习《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办法》;

6月:学习《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

7月:学习《娱乐场所管理办法》;

8月:学习《文物行政处罚暂行规定》;

9月:学习《广播电视播出管理办法》;

10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11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12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宣传文化的方法篇5

注重敏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政治性强,特别是在当前改革深层次矛盾增多、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形势下,无论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还是深入基层、宣传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都对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职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必须贴紧中心,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的研判处置,做到严守阵地、严把导向,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注重规矩。讲规矩、守纪律、有底线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偏离方向和原则的政治要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职工要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工作中牢记规矩、规范言行,努力让守规矩成为自觉行为。

注重纪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省、市、县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到不踩“红线”、不闯“”,讲政治、守规矩,把言行置于政策纪律的约束之中。自觉遵守党的方针政策,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摆在首位,把讲政治、举旗帜落到实处。

注重策划。认真做好宣传策划,要对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谋篇布局,形成整体效应,推动工作开展。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策划不偏离方向,不南辕北撤。紧盯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了解本地发展趋势和工作状况,特别是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使策划接地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注重调研。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作为一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把调查研究当成是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努力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为科学决策、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要走出机关、深入实际,通过调查研究,作出正确判断,切实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注重沟通。良好的沟通协调方法,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工作能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使者,必须掌握良好的沟通方法,促进工作水平提升;必须掌握面向群众的交谈方法,让群众理解、支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掌握面向社会的信息方法,正确引导社会舆情,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掌握面向外界的交际方法,向外界展示当地的好形象。

注重思考。新的发展形势,对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立足工作实际,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式上、方法上进行思考。随着宣传教育与服务手段的创新与变革,开辟和抢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阵地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思考如何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多维度打造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升级版。

注重落实。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是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应有的工作态度。宣传思想工作弹性大,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能说会道,更要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把每一项决定都作为一个可操作的项目来抓,强化责任意识,对上级部署的任务要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

注重效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胸怀全局,坚决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在跟得上、贴得紧、用得着上下功夫。要对已经确定的事用心抓,使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要争创一流的业绩,着力在打造工作亮点上下功夫,争取有一项或多项重点工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亮点。

宣传文化的方法篇6

一、紧紧围绕党的十精神,突出法制宣传教育重点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依法治国方略提出的新任务,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新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2、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宣传。继续把学习宪法作为全民学法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始终,进一步增强全市公民的宪法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和统一意识以及民主法治观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学习宣传,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律义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3、深入开展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能力,增强市场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宣传,促进和保障经济转型升级;着重做好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点领域的专项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加大促进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4、深入开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加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稳定物价、道路交通、教育医疗、社会救助、婚姻家庭以及住房、禁毒等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促进依法解决各种民生保障问题。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多发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依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正面引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深入开展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以《行政强制法》的宣传和贯彻实施为重点,积极开展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不断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学习宣传《人民调解法》、等为重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突发事件应对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6、深入开展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积极引导公民和组织依法从事文化生产、经营和管理。要突出宣传《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及相关文化产业投资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法治化水平,促进文化产品的传播以及文化产品的生产积极性,为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二、深化“法律七进”活动,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

7、深入开展“法律七进”主题活动。结合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教堂实际、建立健全“法律七进”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法律七进”内容、途径和方式,推进工作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总结经验,适时出台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普法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带动全民普法深入开展。

8、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的学法用法工作。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每年不少于2次;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加强考试考核力度,强化对考试考核结果的使用;组织开展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工作,定期组织公务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加强对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专项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加强对党政机关及社区干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有关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公正廉洁执法,防范职务犯罪。

9、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确保辖区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积极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建立内容完善、特色鲜明,富有警示作用的校外法制教育基地,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规范兼职法制副校长选聘、评优工作,切实发挥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用。结合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注重社会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

10、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切实加强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法制教育培训;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重点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企业经营管理、金融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深化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普法企业行”活动,建立健全企业法制学校,制作法制宣传挂图,组织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走进企业,开展法制讲座、法制图片巡展、法律咨询,法制文艺、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设计有效载体开展法律进楼宇、法律进市场活动。

11、加强社区居民群众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加强对社区党员、“两委”干部、“法律明白人”和居民代表的法律培训,增强他们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防范和处理矛盾纠纷,化解基层各种矛盾的能力。积极推行退休干部、教师担任法制宣传员,带动居民学法用法。借助城市远程教育网、“送法进小区、进楼宇、进家庭等”。依托法律援助点等载体和平台,融法制宣传教育于各项惠民活动,努力扩大社区法制教育的覆盖面,深化普法惠民服务。

12、加强其他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借助社区法律援助站、人民调解室、警务室等阵地,积极开展对留守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社会闲散人员及刑释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活动;认真做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老年人大课堂”活动,设计有效载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将老年人的法制宣传教育浸透到开发建设形势、健康养生常识等教育过程中,浸透到日常生活和各种文化活动之中,提高老年人法律意识。

三、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13、加快法治建设进程。全面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行政程序、行政审批、行政监督、政务公开等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推动公正廉洁执法;建立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等依法决策机制,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升依法行政的标准和水平。

14、深化“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作用,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和居规民约,健全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加强创建工作业务指导,做好“民主法治社区”推荐申报和考核验收工作。

15、加强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坚持法制宣传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工作,不断丰富各行业依法治理的内涵和形式,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学校依法治理。

四、拓展普法宣传领域,扩大法制宣传教育影响力

16、拓展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拓展丰富法制宣传阵地。强化大众传媒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社会责任,切实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广泛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运用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不断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宣传橱窗、法制学校等传统的宣传阵地,不断完善城区、社区公共活动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创建活动,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推进阵地建设规范化。

17、加强法制宣传主题教育活动。以组织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以及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宣传周、宣传月和新法颁布等契机,开展系列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鼓励引导社会参与支持公益性法制宣传活动,努力提高法制宣传社会化程度;强化各类媒体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的职能和效果,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延伸,扩大主题活动的影响,提高主题活动的覆盖面;结合实际展示法治建设新成果,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扩大法制宣传的社会效果。

五、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18、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将法治文化建设与地方特色文化、行业文化、廉政文化、群众文化等有机结合,按照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搭建有地域特色的法制文化建设载体,大力培育具有特色的法制文化建设示范点;积极引导、督促各部门在主要街区、车站等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以及银行、商贸市场等窗口单位电子显示屏展播法制宣传内容和企业法制文化,展示行业法制文化。

六、完善普法工作机制,加强基础保障工作

19、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重建立、完善和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评估、检查督促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督促各单位落实“六五”普法决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纳入领导班子、文明创建、综治工作等考核内容。

宣传文化的方法篇7

一、警钟常鸣,认真审思当前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但一直成效不是很明显,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消防宣传教育方法形式呆板、不喜闻乐见,难以引起农牧民学习消防知识的兴趣。长久以来,农村牧区消防宣传教育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习惯套用城市消防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你打我通”的灌输式课堂宣传教育、张贴消防宣传画等等,而大多数农牧民经常或早出晚归、春耕秋种,放牧养牛或外出打工、忙于生计,这些宣传教育形式与农民作息现状和业余生活不相吻合,不够喜闻乐见,难以激发农牧民对消防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农村牧区消防宣传教育流于形式,成效不明显。

二是消防宣传教育内容枯燥无味、不贴近实情,难以增进农牧民对消防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农村牧区消防宣传教育与城市消防宣传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实际情况和对象特点,如农村牧区消防重点与城市消防重点不同,建筑物间距相对较宽,多为木质结构,房屋周围草囤较多,易发生雷电火灾、烛蜡火灾、自燃性火灾等火灾,这与城市建筑物间距较密,多为钢筋水泥结构,使用现代化生活设施较多,加上娱乐场所较多,易发生煤气火灾、电路火灾、电器水灾,而且容易引发群体性重大火灾。再如城市民众普遍文化水平较高,对书面语言及普通话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强。而农牧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习惯用方言交流,对书面语言及普通话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弱。然由于我们在农村牧区消防宣传教育过程中,更多的只是套用城市消防宣传教育内容,严重脱离了农村牧区消防的实际情况和对象特点,进而导致消防宣传教育往往停留在墙上、纸上、家门口,难以入村入户、入心入脑。

三是消防宣传教育渠道比较单一、不灵活多样,难以形成多管齐下、全面立体的消防宣传网络。当前,由于农村牧区公共性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条件较差、消防宣传教育主要依靠张贴消防宣传画、写消防标语、农村牧区广播、下发消防知识小册子等几种有限的宣传渠道,面比较窄,同时种类比较单一,难以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消防宣传网络,进而导致消防知识难以达到妇孺皆知、村喻户晓的宣传效果。

联系当前农村牧区消防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对象特点,分析上述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诸多问题的根源,关键还是在于消防宣传工作没有找准突破口、找好宣传载体和平台。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农村牧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的同时,必须结合实际,积极寻求新的突破口,创建一种流动性强、生命力强、农牧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新模式,提升农村牧区消防宣传教育效果。

二、勇于创新,积极寻求以草原文化为载体开展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的新路子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的资源宝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牧业大国,草原文化在农村牧区积淀很深,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农牧民总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草原文化的熏陶,进而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思维模式,指导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创新农村牧区消防宣传模式,就必须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这一特殊资源优势,并以此为载体,增强消防宣传教育渗透力,提升消防宣传教育效果。

首先,以草原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增强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的生命力。草原文化是深层文化积淀的产物,在农村牧区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借此为载体,将消防宣传的丰富内容融入于草原文化中,既提升了草原文化的内涵范畴,又能使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在草原文化的传承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无形中扩大了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的群众基础。同时草原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和行为规范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遵从要求和价值导向性,从思想上到行动上给人以某种制约与塑造。它的约定俗成将成为独立于权力、政令以及法律之外的一种潜在控制力。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牧区地区,科学文化水平相对缺乏,法律意识淡薄,草原文化这种“不成文习惯法”的控制力尤为突出。将消防宣传融入草原文化这一载体,将产生相对于法律强制性的一种更加自觉的控制力,有效弥补农村牧区文化、法律素质薄弱的缺陷。

其次,以草原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强化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的渗透力。草原文化起源于农村牧区民间传统生活和风俗习惯,群众参与广泛,故而深受群众喜爱,可以说是最贴近民众的“草根”文化。借助草原文化的普及性和通俗性,既能增强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内容的亲和力,拉近农牧民对消防知识的距离,无形中达到对消防知识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同时又能将消防宣传内容通俗化、农村化,牧区化,促进农牧民对消防防火知识、自救知识、扑救初期火灾知识及消防法律、法规知识理解与掌握,进而强化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的渗透力。

再次,以草原文化为载体有利于拓展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的渠道方式。在我市广大的农村牧区地区,各种各样的草原文化以其自身的优势和可娱乐性成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借助草原文化这种形式多样、四通八达的特点,无形中拓展了各种不同形式、不拘一格的宣传渠道,极容易形成一种隐形的立体宣传网络。如在广西一村庄通过“传锣”防火,以快板、顺口溜、山歌等形式使村民们时时崩紧防火的那根弦,全村十年无火灾事故发生;在山东省的农村消防宣传中采取“村村贴”消防宣传瓷砖壁画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探索实践,不断在借助草原文化强化消防宣传效果中提升消防工作质量

一方面要强化职能意识,搞好组织筹划。要通过政府牵头、消防部门指导,由被动宣传向主动筹划过渡。由于草原文化地域性和分散性的局限,很难在大范围得以发展传播,再加上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还处于成长阶段,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社会管理的职能,充分挖掘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文化资源,举办有组织、有规模、有切实宣传效果的消防宣传活动,这当中消防部

宣传文化的方法篇8

要增强学法意识,把纪律法律法规学习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必修课程,把知法、懂法、用法作为宣传干部的过硬本领。

坚持胸怀大局,抓住重点,让法制化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法制化建设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基础性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保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稳定性、连续性的根本,是实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石。必须高度重视法制化建设,把建设一整套更完善、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紧迫任务,推动各项制度更加完备更具效力,不断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法制化水平。

强化法治理念,筑牢思想根基

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法制化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在于引导和推动宣传干部牢固树立依法治理宣传文化事务的理念,努力提升运用法律应对、处理和解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法意识。把纪律法律法规学习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必修课程,把知法、懂法、用法作为宣传干部的过硬本领,注重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深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精通党的宣传纪律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丰富法律知识储备,完善法律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法律知识基础。

增强依法意识。在制定法规制度时,自觉依据党的宣传纪律和法律法规要求,注重不同法律法规之间的关联度,保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项制度法规与其他法律有机统一和相互契合。推进工作时,严格按照法规制度办事,遵循科学的原则和程序,做到合理合法、有根有据,将依法办事体现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

增强立法意识。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有的法规制度制定较早,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的与基层实际结合不够紧密,落实起来难度较大;有的前后衔接不好,新出台的法规制度与原有法规制度相互矛盾甚至抵触。这些问题表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整章建制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亟需进一步加大法制建设力度。

增强守法意识。广大宣传干部要把自觉守法作为政治必修课来对待,始终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不超越程序,不,不触碰法律,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对于违纪违法行为要坚持“零容忍”、敢亮剑,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典型案例定期曝光处理,维护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的良好形象。对于侵害群众切身文化利益的问题,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加以抵制和纠正,把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实现好、保障好、发展好。

坚持科学原则,把握正确方向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法制化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内在规律,坚持科学原则。

把握方向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法制化必须讲党性,这是大原则,决不能有半点动摇。推进法制化,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必须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确保法制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

增强系统性。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法制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零敲碎打不行,必须用系统思维审视各项制度建设,使各项制度成为一个相互联系、有效衔接的整体。既要有实体性制度,也要有程序性制度,还要有相应的监督制度;既要重视基本的法规制度建设,又要重视具体的实施细则;既要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又要注意与国家、地方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

注重关联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每一个部门的法规制度都与其他部门法规制度紧密相连,落实每一项法规制度又都需要其他部门的法规制度来协同配合。因此,要深入研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部门法规制度的关联性,促进系统内法规制度的深度融合、协调互补,使各项法规制度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套、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落实成效上相得益彰,产生共振效应。

保持有序性。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法制化,畸轻畸重不行,齐头并进也不行,必须全面考量、协调推进,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协同有序推进各项法制建设。对于已经明确方向、实践急需而又条件具备的制度,要抓紧研究制定出台;对于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建立的制度,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领域、新对象、新任务,要做好前期调研,科学设计方案,适时启动实施。

突出问题指向,提升法制效能

必须根据现实问题确定法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广度和力度。只有这样,法制建设才能有的放矢、提升效能。

着眼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坚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注重抓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重大问题。比如,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就要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研究如何按照“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把24字要求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的制度和机制,进而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

着眼部门协同的突出问题。随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的扩大、业务的拓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开放度进一步提高,宣传文化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联系越来越紧密,许多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推进。比如,长期以来,国有文化企业单位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一直没有理顺关系、明确权责。这就需要抓紧制定全国性统一的“国有文化单位管理办法”,尽快明确管理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部门职责、监管方式,确保监管规范到位。

着眼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找到体制机制的弊端,找准法制化的重点,让法制化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比如,在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方面依然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和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办法,科学布局、合力推进,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运转,真正惠及群众。

讲求科学方法,形成集成效应

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法制化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任务,既需要政治勇气和担当,也需要政治智慧和谋略,讲求科学有效的方法。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造相结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法制化建设涉及面广,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许多问题牵动全局,必须站在全局高度,加强顶层设计,抓好各项法规制度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提出总体目标、优先顺序、主攻重点。还要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基层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大胆创新,从实践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为顶层设计的优化提供依据,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统一。

宣传文化的方法篇9

市场调研报告

[编者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发展,市场化运作方式越来越多被各类行业及组织所引用。2005年4月20日,××地税局策划了“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与北京××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结成税收宣传战略伙伴签约仪式”的宣传活动,强强联合,通过企业以产品包装、抽奖等多种途径将税法大范围地传递到消费者手中,宣传效果明显,同时税务部门还节省宣传经费20余万元。本文结合此次活动的运作过程,从理论、实践等不同角度探讨了税收宣传工作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针对尚存在的不足,对税收宣传市场好运作的长远发展展开思考,值得借鉴。供大家参考。]

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今,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具规模,随之而来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也成为各类组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首选。2005年4月20日,由北京市地税局、××地税局和××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与北京××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结成税收宣传战略伙伴签约仪式”顺利举行,地税部门宣传工作成功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了税收宣传方式、载体的创新。

一、市场化运作的概念与发展趋势(一)概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市场化运作”一词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青睐”,市场化运作方式也被各行各业所运用,然而,什么是“市场化运作”,如何进行市场化运作却因各种行业情况迥异而使其概念莫衷一是。有的学者认为,市场化运作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有的学者认为,市场化运作就是整合各类“可为我用”的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还有学者认为,市场化运作是对实施主体从外至内的优化与完善。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观点中总结出一些“共性”,来概括市场化运作的概念,即:市场化运作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主题,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内在法则要求,优化、集成、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完善、创新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行为主体的发展能力,实现合作各方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发展趋势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行政组织以及其他机构组织尝试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工作,一股市场化运作热潮已在生产、消费、分配三大领域逐渐形成。实践证明,成功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并可使实施者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市场环境中占领优势地位的发展方式。因此,在未来社会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全球市场化已经成为时展的客观需要,选择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工作则成为组织生存必然的战略选择。

二、税收宣传工作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的优势

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是将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税收宣传工作的过程,其目的旨在利用市场化运作能够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扩大效果的特点,使税收宣传工作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长久、高效地发展下去。

政府部门的体制特点对宣传市场化运作有特殊要求:一是充分利用信息的需要。政府部门拥有大量权威性高的信息和数据,如不广泛地宣传,既不利于形成信息对等的市场经济环境,同时造成大量信息、数据的浪费;二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作为市场经济的一员,政府部门应按照市场规律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市场化运作正是避免行政手段干预,增强政府部门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三是减少部门支出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和行为日趋规范,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对政府部门支出约束性的提高,使得市场化运作势在必行;四是培养宣传人才的需要。政府部门的宣传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市场化运作过程于借鉴他人经验、锻炼宣传队伍好处颇多。

具体到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即税务部门与市场主体(如公司、企业等)联合,整合现有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符合各项法规又易于被受众接受的各种宣传活动,从而达到各自的宣传目的和期望的宣传效果,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协调与统一。此外,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优势:

(一)纳税人

税收宣传的目标是“打造地税文化,传播地税理念,营造纳税环境,树立地税形象”。然而,通过十几年的税收宣传活动,仍有相当数量的纳税人对税收理念仅限于被动的接受或若有若无的了解。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后,宣传工作将力求从纳税人的角度出发,寻找纳税人乐于接受的沟通方式和足以引起他们注意的接触点,从而保证纳税人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或促使他们“接纳”税务部门的建议,换言之,就是使纳税人对税务部门充满信赖感。这种信赖感或是信赖关系将会使纳税人在接受税务服务时的相关需求得到满足,并认为税务机关提供的信息、建议是出于有利于纳税人发展这一前提的。因此,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更多地开展让纳税人感觉受益的宣传活动,进而与纳税人确立信赖关系,对征纳双方都将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税务机关

税收宣传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使税务机关显现出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

1、减轻了开发“宣传新内容”的压力

税收宣传活动已经搞了十几年,其宣传内容已趋于饱和。然而,宣传活动如果没有新东西、新特点,其发展就会面临步履维艰的困境。因此,开发“宣传新内容”固然重要,但更为可行的是引进一种长期宣传发展模式,集优势及力量于一体,以重拳出击,占领强势导向地位。

2、提高了宣传质量,增加宣传影响力和人文气息

市场化运作的一大特点在于集合优势力量,变“单体应战”为“战略联盟”。因此,宣传质量有了保证,并可融合联盟各方的文化理念,使宣传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纳税人,使交流更显人文气息。

3、增强了税收宣传的竞争力

媒体产业不断发展扩大的今天,各种信息、资料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每个人都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市场化运作机制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以有力地开拓宣传模式和宣传范围,将其引入税收宣传无疑是使税收宣传吸引人们的眼球,在众多宣传模式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有效途径。

4、避免了“遍地开花,无处结果”的税收宣传尴尬局面

市场化运作机制强调宣传双方的互动,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以往税收宣传“一多二少”(即宣传数量多,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少)的状况,从准备宣传活动只考虑“我们说什么”转变为思索“纳税人想听什么”,市场化运作机制使我们的宣传工作要达到“精确制导,准确命中”的宣传效果。

(三)相关合作伙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持久而又魅力不衰的宣传战略往往要打造突出区域特色的品牌形象。被选择的合作伙伴无疑将会在税务部门为其提供的平台上,得到比一般商业广告更为有效的宣传机会,从而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经济学的主要观点认为,信誉是一种稀缺资源。与税务部门合作,共同进行宣传,也就是印证了“商业的兴旺决不是靠欺骗,靠的恰恰是信誉和诚实”的经济学观点,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诚信度。

三、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的实践

2005年4月20日,××地税局策划了“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与北京××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结成税收宣传战略伙伴签约仪式”的宣传活动。地税部门与“××农业”结成友好税收宣传合作伙伴,目的在于通过推出了依法诚信纳税的企业典型,共同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

此次活动是地税部门宣传工作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的首次尝试,活动从策划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始终坚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作方式,力争实现“成本投资最小、运行管理最优、实现效益最大”多赢的新型税收宣传工作模式。

(一)做法

1、以整合营销传播理念为指导

在探索市场化运作的实现途径过程中,我们了解并运用了当今世界非常先进的宣传管理理念--整合营销传播理念。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imc)这一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大体是指:以利害关系人为对象、开发并实行说服性传播的多种形态的过程。imc的目的是直接影响听众的传播形态,它考虑听众与实施行为主体接触的所有要素(如品牌),甚至使用以往不被看作是传播形态的要素,从而与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展开传播战略。其特点包括:(1)imc是对现有和潜在受众发展和实施各种形式的说服性沟通计划的长期过程;(2)受众决定沟通的方式;(3)所有与受众的接触点必须具有引人注目的沟通影响力;(4)整合优化各种资源,形成战略联盟,有利于实现多方“共赢”目的。

由于imc理念与我们所追求的宣传目的相吻合,因此,从策划阶段开始,我们就按照整合营销传播的方式,首先决定符合实施主体实情的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优先次序,然后通过计划、调整、控制等管理过程,有效地、阶段性地将诸多传播活动加以整合,最后确定了与名牌企业携手进行税收宣传的活动方案。

2、以依法诚信纳税为触点

××地税局按照“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的宣传主题,以依法诚信纳税为“触点”选择合作伙伴,其条件定位在:(1)纳税信誉良好;(2)名牌企业,其产品有一定的影响力并被公众认可;(3)能够显现区域特色;(4)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

经过近两周的精心挑选,作为北京市第一家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北京××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合作伙伴的首选。“××农业”既是纳税信誉a级企业,又凭借旗下牛栏山白酒、鹏程食品、汇源果汁等名牌产品塑造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形象。选择这样的企业,不仅有利于打造地税宣传品牌,实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同时有利于双方品牌形象文化的积淀。此外,“××农业”作为发展××区经济的重要一分子,可以调动整合其有利资源为我所用,合作期间将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优化区域经济环境,最终实现共建小康社会的宣传目标。

3、以互动共赢为追求

(1)品牌

在最大限度发挥“品牌”作用方面,××地税局与既是纳税信誉a级企业又是全国知名企业的××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牛栏山白酒产品包装内放入融知识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税收宣传书签,伴随着知名产品的销售,将税法普及到千家万户。对于集齐书签的消费者我们还将为其颁发《税法普及荣誉证书》及奖品,推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迈上更高层次。

(2)阵地

在拓展税收宣传阵地上,××地税局在××农业下属的四个知名观光企业设立了税法宣传教育基地,通过讲解人员的讲解,使每名游客在感受企业发展步伐的同时,能够了解税收知识,提高纳税意识。从而一改往日税务机关的单方面“说教”式宣传,形成企业参与宣传,税企共同扩大宣传的效应。本次签约仪式后,还将专门对企业的讲解员进行税收知识强化培训,以进一步提高税收宣传的效果。

(3)税企合作

××地税局首次尝试与企业合作,建立税收宣传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共同策划、组织、实施,以求达到宣传税法、普及税收知识,提升企业信誉度、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双赢目标。

(二)成效

一是实现了宣传效果的整合。此次税企结成税收宣传战略合作伙伴,是将“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这种价值体现让纳税人更容易理解并接受税务部门想要传达的信息和地税理念。

二是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第一批税法宣传书签的投放将使税法宣传随同“××农业”的产品走向全国各地,走进千家万户,有别于以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发放税法资料的宣传模式,使传播效果最大化。同时,从“××农业”的角度看,此次与税务部门结成税收宣传战略伙伴,对外起到“软广告”的作用,既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也扩大了自身的知名度和诚信度;对内同时进行了一次普及税法的宣传,并适当减少或整合了几种传播程序,合作的过程中,其业务活动和组织能力都会有所改善,这些同样可看作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三是减少了宣传费用。显而易见,由于税务部门与名牌企业借助各自的优势“强强联合”,使得原本需要各自进行的宣传活动得到减并和优化,宣传费用也就随之降低。据统计,地税部门在此次宣传活动中节省宣传金费20余万元。可见,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强烈要求减少成本的市场状况下,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最大贡献就是减少了这种宣传费用。

四是目标导向观念的实现。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税务部门与纳税人的沟通更加有效。以“税法宣传书签”的收集活动为例,集齐一套(13张)书签的纳税人可得到北京市地税局颁发的《税法知识普及证书》,前100名纳税人还可同时获赠一份价值500元的精美礼品。这就意味着把活动的焦点尽可能地移向我们所要达到的导向目标--宣传税法知识。从企业角度看,一部分收藏者会因为我们设计的宣传导向而有意寻找、选择该企业的商品,从而在满足了顾客需求的同时,降低了营销费用,比起各种促销组合方式更有效率。

(三)不足或需要完善的环节

1、体制方面

一是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体制亟待完善,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制度规划,其运作方法、宣传形式还处于摸索阶段;二是还未建立一种及时、准确评价宣传质量和效果的方式,造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视宣传过程的管理,忽视宣传效果的跟踪测评的现象;三是没能充分发挥出整体优势,策划筹备活动不能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按规划、分派任务执行的多,打破常规创新的少,税收宣传仍缺乏市场竞争力。

2、经费方面

一方面,举办宣传活动成本(劳动力成本、宣传品费用等)支出逐年增加,物价上涨因素加大了成本需求,使得地税部门宣传成本呈上升趋势,造成宣传经费紧张,同时,税务部门的各项经费属财政拨款,要按照规划专款专用,从而导致宣传经费缺乏弹性;另一方面,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方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税务部门宣传经费问题,但如何让合作伙伴感到我们的宣传产品物有所值而乐于投资,合作宣传又能否达到企业的预期,目前还未从根本解决,致使税务部门宣传经费有时会陷入两难境地。

3、活动策划方面

一是对于税收宣传活动策划,如何做到结合首都经济发展、突出区域经济特色以及联系税收工作实际,尚处于探索之中;二是对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研究少,不能及时找出和抓住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纳税人关心的宣传点;三是缺乏与企业共同策划活动的实践经验,仍习惯从自身利益出发设计、筹备活动,缺乏双向思考,整体应战的观念。

四、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长期发展的思考

(一)建立完善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机制

宣传活动必须根据市场规律,并按照市场竞争规则运作,集思广益,求得税收宣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1、纳税人需求定位机制。制定相关调查分析预测体系,对纳税人感兴趣的税收知识、税收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使宣传形式、运作方法易于广大纳税人理解和接受。

2、税收宣传效果评估机制。该机制的引入、健全是衡量合作多方价值获益程度的重要尺度。它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宣传活动的传播价值,测量出与这个传播价值等同的经济价值。这是战略合作长久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比如说:如果测量出这个活动的传播经济价值相当于30万元,活动成本经费20万元全部由企业支付就比较可行;如果活动传播经济价值是10万,让企业出20万就不合适。所以,宣传效果评估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企业“投资”政府部门宣传活动“物有所值”的问题,对于推动税收宣传市场化建设意义重大。

3、宣传活动管理机制。制定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的相关制度,并建立宣传活动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举办的各种税收宣传活动实施追踪评价,实现税收宣传由重过程轻结果向过程与结果并重模式转变。

4、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整合,降低税收宣传成本,实现合作各方整体效能的最大发挥。

5、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相对专业的税收宣传人才队伍,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在每次活动中注重发现、锻炼宣传员队伍,从而使税收宣传队伍呈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二)树立强烈的策划意识

成功的市场化运作,离不开好的策划创意。策划创意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决策,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不受创意者时空定位的局限。这就要求税收宣传工作者要具备敏锐的宣传触觉,广阔的视野,能够从更深层次上挖掘好的宣传点,实现宣传思路、宣传方式及宣传载体的创新。同时,在与合作伙伴共同宣传的策划过程中,要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突出反映经济的发展主题和目标体系,并可结合区域经济的地理、气候、物产、人文特点,多方面、多角度地策划宣传活动。

(三)正确处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经济活动必然引起文化的整合。因此,要充分发挥合作各方文化的经济价值,在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打造地税文化、树立企业形象,赋予宣传活动深层次的内涵;另一方面,文化的传播一般是伴随着经济活动而展开的。如果我们想加速税收理念的传播,并使我们的宣传品牌得到社会共众的积极评价与认同,将文化与经济结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我们要将税收宣传中涉及的文化传播与经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宣传文化的方法篇10

一、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大力宣传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黄蓝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把宪法的学习宣传放在首位,进一步增强全区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理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以及基本构成、基本特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氛围。积极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各种专项法律宣传月、宣传周和宣传日等平台,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进一步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2、大力宣传经济法律制度,服务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围绕“一港三区一带三线一城”经济发展新格局和文化强区建设,组织法律服务团开展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的专项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加强市场经济基本法律法规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保障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深入学习宣传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宣传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安全生产、交通、消防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积极营造绿色节能的社会氛围。

4、深入学习宣传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突发事件应对和投诉调解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将法制宣传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

5、加强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好今年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居民身份证法》、《行政强制法》、《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二、继续深化“法律六进”工作,全面提高各类普法对象的法律素质

6、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作用,落实各类重点普法对象的学法工作。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经信局、区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认真制定并落实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居)民等重点学法对象的学法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重点普法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及各级公务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拓展学法渠道,将公务员法制教育纳入党校专项教育活动,创新培训形式,开发更多法制宣传教育精品学习课件;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强廉政法制宣传,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促进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加强机关法制学习园地建设,营造机关浓厚的法制学习氛围。司法人员要熟练掌握并准确运用与所在部门和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质,依法履行职责,公正司法,维护国家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8、继续深化“法律进农村”,夯实基层和谐稳定基础。切实加强农村“远教送法”站点、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栏等建设;加强农村“两委”干部、“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提高基层“两委”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组织文艺团体、法制宣传志愿者等深入农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结合农民群众需求,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送法活动;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站开展“远教送法”活动,开辟学法专栏,结合实际向农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9、继续深化“法律进社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推进社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每个社区至少要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橱窗或宣传栏;加强社区法制宣传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社区人力资源,在每个社区建立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社区法制宣传活动,为居民学习法律提供方便。

10、继续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积极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大力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五老”队伍建设,继续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实行部门协调联动;积极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学法用法活动;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加强教育工作者的法制培训。

11、继续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依法防范风险能力。进一步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学习和培训制度,加强法制培训和考试考核;扎实推进广大企业职工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形式,丰富企业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积极培育企业法治文化;加强民营、个体等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12、继续深化“法律进单位”活动,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强事业单位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发挥镇街、社区(村)和行业协会的作用,营造单位职工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积极通过公示牌、宣传册、触摸屏、开放日等形式,向社会宣传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公园、车站等公共活动场所管理单位,要设立面向公众的法制宣传橱窗或宣传栏,定期开展宣传活动。

三、全面开展法治创建活动,加快“法治”建设步伐

13、全面深化“法治”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在认真总结创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围绕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及特点,科学修定“法治”创建活动评估指标体系。对各镇街、各部门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各镇街、各部门创建活动经验。

14、继续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巩固和扩大“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成果,充分发挥好部级和省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规范基层单位依法治理、民主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15、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稳步推进行业依法治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区依法行政第五个五年规划》,深入开展学法用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提升行业部门依法治理水平。

16、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平安、和谐社会建设,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食品卫生、交通安全、防火减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法制宣传和专项治理活动,有效疏导、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17、以“法治黄”品牌为引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法治文化实践活动。把法制宣传融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之中,通过政府推动和群众参与,引导创作更多更好的服务于群众生产、生活的法治文艺作品,不断丰富法治文化载体;组织有关力量创作一批法治文艺作品,并面向全区开展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发挥人民群众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开展内容丰富的法制文艺汇演和法制书画展;建立一支群众法治文艺骨干队伍,开展“法治文艺基层行”活动,繁荣法治文化。

18、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结合实际,加强法治文化公园、普法广场、法制长廊、法制宣传橱窗等多层次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法治黄”这一普法阵地品牌效应,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开展有针对性法制宣传、法制培训和法律报道,提高普法的社会影响;完善司法局外网普法网页,有效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普法QQ群等新型手段开展法制宣传。

19、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研究。把培育法治文化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推进“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利用区域人文优势和人才资源,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座谈研讨,研究法治文化的内涵、外延及推进方式,促进全区法治文化健康发展。

五、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0、调整完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调整充实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及其办公室成员,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落实普法责任制,共同做好“六五”普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