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的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5:56

超高层建筑的标准篇1

主要比较分析了超限高层建筑中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常规抗震设计方法,并就目前我国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详细的分析了超限高层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的抗震性能水准以及性能目标的组成,希望能够为我国超限高层建筑的性能抗震设计有些帮助。

关键词:

超限高层建筑;常规抗震设计;性能抗震设计;性能水准;性能目标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最为典型的便是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开始广泛的出现,超限高层建筑工程不同于其他普通的建筑工程,其在房屋高度和复杂程度等都超出我国普通建筑工程现行的规定,且在工程最重要的部分-结构抗震方面也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就目前来看,我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结构抗震主要还是按照我国建设部第111号部长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以及《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办法》等的要求。但是在具体的结构抗震的设计方面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就建筑行业的研究来看,普通的结构抗震已经难以满足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已经开始被广泛的运用于超限高层建筑机构,因此,对于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研究讨论时有利提高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可靠性以及促进我国的高层建筑技术发展。

1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与常规抗震设计的比较

1.1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概念

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的标志,总体来说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使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从建筑的宏观定性的目标实现了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也即是工程建筑的设计人员可以选择建筑所需的性能目标。不仅如此。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在实际中强调的是深入分析和论证建筑抗震的性能目标,这有利于工程建筑的结构创新。此外,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可以通过论证和试验后,采取新的建筑结构体系、新的技术以及新材料来针对不同建筑采用不同的性能目标和抗震措施。

1.2我国常规抗震设计方法

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体系发展主要是始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政府及建筑相关部门正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规范修订中,提出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目标,且在实际的抗震设计中采用了“三水准2阶段设计”的抗震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具有性能抗震设计的影子。1989年,我国政府及建设部正式颁布了国家标准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这也是我国建筑结构的常规抗震设计原则,下面对常规抗震设计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抗震设计规范详细的明确了小、中和大的3个地震水准以及通过对我国的主要地震区域的地震发生概率进行统计,以及通过地震对地区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将我国衡量强烈地震后房屋建筑的破坏程度分为不坏、可修和不倒等多种破坏程度,而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1990建抗字第377号),则明确的规定了震害概念见表1,表1中要求基本都属于抗震方面宏观的性能控制,这也是性能抗震发展的基础。常规的抗震设计主要是为了实现三水准的设防目标,在建筑设计规范中采用2阶段抗震设计的简化方法:在第1阶段,抗震设计的主要工作是计算建筑结构构件承载力,也即是以内力和变形的方式对地震作用效应的建筑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进行验算;在第2阶段,抗震设计的主要工作则是对建筑结构弹塑性变形进行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抗震规范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已经初步具有性能设计的雏形。

1.3常规抗震设计方法与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比较

从上述的分析阐述可知: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规抗震设计方法的特点。下面就以表格的形式见表2,对建筑结构常现抗震设计与基于性能抗震设计进行简单的比较,通过比较证明:在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是科学可行的,但在所有的工程建筑中应用,则还需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2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

在基于性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性能目标是整个设计较为重要的1个部分,其具体指是对某一地震地面运动下建筑的预期性能水准。该性能的水准主要包括了结构,非结构以及建筑物的附属设施等。下面就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的结构性能及水准进行简单的分析。

2.1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

在超限高层建筑结构中,不同水准地震下的性能水准及性能目标是不同的,如图1所示。超限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可分为以下水准:(1a)震后结构完好,不需修理,直接使用;(1b)震后结构基本完好,个别修理,直接使用;(2)震后结构关键部件完好,其他部位有明显裂缝,需要修理,才能使用;(3)震后关键部件轻微损坏,其他部位出现明显裂缝,需要采取安全措施,方能使用;(4)震后结构关键部位出现中等损坏,其他部位进入屈服阶段,需要修理及加固,方能使用;(5)震后关键部位出现明显损坏,其他部位严重损坏,结构未倒塌。

2.2建筑结构的性能目标

在超限高层建筑中,抗震设计的新根能够目标是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决定的,也即是根据性能水准决定性能目标,下面见表3,简单讨论性能目标的选择。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基于性能抗震的超限层结构抗震来说,其主要是在常规抗震的基础桑发展而来,是具体量化的实际体现,因此,在设计中应该注意的是结构性能水准与性能目标的结合,且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建筑结构的地震水准进行具体的分析计算,合理科学的设计超限高层的抗震设计。

3结语

我国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是我国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超限高层建筑安全应用的基础。因此,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在建筑上的相关规定的要求,利用现代先进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的结构以及数据认真进行设计计算,以及尽可能采用目前先进的基于性能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高我国的超限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以及高层建筑的质量,为我国高层建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程耿东,基于功能的结构抗震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建筑结构学报,2010,21(1)

[2]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办法2003,3[3]

[3]徐培福等,关于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的若干讨论[J].土木工程学报,2012,37(1)[4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周锡元,抗震性能设计与三水准设防[J].土木水利(台湾),2013,30(5)

超高层建筑的标准篇2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测量技术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032-02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城市人口的增加也使得人均土地面积不断减少,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就成了必然趋势,超高层建筑也正在取代低层建筑。施工方案、现场管理等许多元素都会在多方面使得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但与此同时,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复杂,也会给超高层建筑的测量带来一定困难。

1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概述

1.1基础埋深大

建筑的基础结构以及埋深程度影响着建筑的质量以及稳定性,而要真正保证超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就需要保证基础的埋置深度。除此之外,一般的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当中经常会采用桩基础结构。由于高层建筑自身有着体积较大的特点,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增加其建筑的牢固性,就要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1.2专业技术性强

由于超高层建筑有着较大的运输量,因此许多施工单位为了提高实际施工的工作效率,常会设置传送带等专业设备来进行工作。超高层建筑高度较高,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存在安全、舒适等多种问题,这都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

1.3完善的防护设施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就需要在实际施工开始之前,开展相关的安全培训。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应严格要求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在高空作业时,更应该严格执行物品合理摆放的制度,避免物品高空坠落等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超高层建筑施工单位还应该做好防火、防雷的措施,并对现场进行定期检查。

1.4质量要求严格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需要严格要求建筑质量,不管是施工水平还是技术专业,都应该进行专门的质量检测。

2超高层建筑测量技术要点

2.1准备工作

在超高层建筑测量技术当中,准备工作可以说是其首要任务,超高层建筑的测量准备工作对之后的整体测量有着很大影响。一般来讲,在超高层建筑的测量准备工作当中,要对审核图、测量方案等进行校正,通常采用平面坐标定位的方法来进行测量定位。通过平面坐标定位,能够检验施工方案的垂直距离以及施工项目与其他建筑的距离是否达标,而高层定位则能够通过专业的仪器,由建筑单位设置高程为点,检验这两个点的距离是否合格。不管是高程定位还是平面坐标定位,都能够测出建筑规划中的问题,为之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2施工阶段测量工作

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能够有效保证超高层建筑的质量以及稳定性。在对超高层建筑测量准备完善之后,就可以形成系统的定位网,从而进一步进行测量,一般来讲,施工阶段的测量分为控制测量、垂直度测量等。

(1)控制测量将平面坐标定位作为基础,能够在建筑四周设置控制轴线。对于控制轴线的区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而建筑不同侧面的施工情况都可以按照定位来体现。

(2)施工放样测试在超高层建筑的测量过程当中,坐标定位分布能够形成外控网,能够直接将轴线投入到坑底当中,不管是地下层还是保护层,都应该将测试网进行充分布置。而要测试地下工程,则还需要控制网的坐标发挥作用。

3测量过程当中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

3.1测量中容易产生误差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往往有着柔性大,钢混结构的特点,这种结构经常会受到日照、自震等多种因素的较大影响。因此在实际对超高层建筑的测量过程当中,常常会因为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比较大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产生的数据出现不准确的情况,因此,为了在实际的测量情况当中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就需要测量人员在对超高层建筑进行测量时,选择合适的天气,从而更好的排除外界干扰。

3.2错层施工测量控制网衔接

在高层建筑物当中,经常会有很多滞后工程,而想要有效的将这些滞后工程都衔接到控制网当中,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当中使用统一的控制网,严格控制测量精度指标,做到交圈闭合。

3.3轴系之间的转换

现如今,建筑楼层正在不断升高,而随着建筑楼层的升高,施工过程当中就会出现二次施工。在二次施工过程当中,坐标定位也会随着楼层升高而不断变化,这就需要在控制网当中,对轴系进行适当的转换,上升控制点能够保证不同轴之间的角度以及距离,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施工人员要仔细审图,保证转换精度。

4结语

在超高层建筑物当中,测量工作能够有效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以及技术水平。不管是什么建筑,都需要将测量工作作为重点,其施工都需要将测量工作作为开端。这就需要测量人员能够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对施工过程当中的技术体系加以完善,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晓杰,姜绍杰,刘新伟.超高层装配式建筑“内浇外挂”建造技术应用[J].住宅产业,2016,(8).

[2]贾婷.探析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9).

[3]刘新建,王建丰.某超高层建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应用[J].电气应用,2015,(14).

超高层建筑的标准篇3

【关键词】现代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技术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但是城市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为了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发展的更快,近些年来,建筑的高度逐年增加,由原来的普通的楼房到高层建筑再到今天的超高层建筑,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标志,也是土地面积得到充分利用的证明。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对现代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浅谈。

1.对超高层的概述

世界各地对高层建筑的概念不一致,对于高层建筑的定义主要取决于本国经济条件、消防装备等具体情况。对于超高层的定义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2年第一次对高层建筑的定义做得了较统一的认识,并将高层建筑划分为四类,第一类,50米以下,一般是9-16层;第二类,75米以下,一般是17-25层;第三类,100米以下,一般是26-40层;第四类,大于100米,是40层以上。

第二阶段:1995年我国重新规定了高层建筑的定义,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建筑以及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同时在《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中新增加了关于建筑防火的措施,并将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

第三阶段:今天,对于超高层与高层的分界,在概念上有些模糊,但是对于超高层的理解,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高度、安全、美学上及使用功能上,还要考虑到能源、生态环境以及效益等因素。

2.现代超高层施工要求

2.1仔细做好细部设计

对于现代的民用建筑来说,其采用的钢结构做法与传统的结构形式有明显的差别,致使施工中可借鉴的经验很少,这就需要将主体结构与装饰装修结合起来,仔细做好细部设计。

2.2加工精度要求高

超高层的施工涉及面广,对施工中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这不但要加强构件加工工序质量控制,也要合理的安排安装顺序。

2.3焊接质量要求严

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焊接工作量较大。因此,对于焊接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这不但对施工人员的劳力组织有要求,还要对其专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2.4高度重视安全管理

由于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中钢结构高空作业防护难度大,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威胁因素十分多,这就需要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3.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原理

3.1确定结构设计图

在进行施工前,首先要确定结构设计图,并且将原设计图进行细化扩大节点设计,同时对于设计图的设计,要达到整体安装的质量标准以及构件要求。

3.2采用合理的机械设备

为了防止构件出现焊接变形,要采用合理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从而提高钢结构框架的安装精度。

3.3改进工序

施工中一定要保证正常的工序,如:在施工中,首先要保证空间框架刚度,然后安装钢框架主体结构,最后在安装各楼层板。

3.4采用科学合理的连接方式

在进行装饰施工时,要科学合理的利用连接方式,从而确保高层钢结构工程的质量。

4.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技术

4.1钢结构节点的细化设计

在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设计中,首先要做到的是对钢结构节点的细化设计。应用绘图软件对钢结构的节点进行绘图放样,以达到构件制作与整体安装的质量标准为目标。

4.2对钢结构构件进行加工制作

采用场外加工的方式对钢结构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加工的程序,还要控制好加工的质量,并且确保钢柱每节按三层分段。

4.3钢结构的安装

对于钢结构的安装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构件验收、矫正,在钢结构的安装前,为了确保超高层施工质量,首先要对构件进行验收、矫正。二是确定安装顺序。这也是安装构件的前提,确定好每一个安装的步骤,从而避免出现差错的可能。三是进行安装。在安装构件时,一定要按照安装工艺进行安装,施工人员不可按照自己的意图私自安装,严格遵守安装规定。

5.现代超高层结构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在施工中,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5.1未遵守建设程序

一些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不遵守建设程序,主要体现在不作调查分析就决定定案;不经可行性认证就私自施工;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没有进行清楚的调查;不按照图纸方程式等均属于不遵守建设程序。

5.2设计计算问题

正常的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设计人员进行全面的考虑,并且结构合理,正确的计算简图,准确的计算荷载取值等,这本是设计人员应该遵守的规定,但是在真正进行计算时,他们却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导致内力分析有误,诱发质量问题。

5.3未对自然条件做好预防

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项目具有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在进行施工时,要将自然条件重视起来,并对其做好预防,如:温度、日照、雷电、温度、供水、大风、暴雨等因素都是影响施工的重要因素,如果预防不当,就会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6.提高现代超高层结构施工质量的措施

6.1严把材料质量关

影响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材料的质量就是影响因素之一。因此,要严把材料质量关,具体的做法是:一是所使用的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二是要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

6.2做好施工程序的控制

一个良好的建筑工程,是由一个个施工程序组成的,每一个施工过程都在总工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段控制、动态控制,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7.结束语

现代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是一个要求十分高的活动,它具有安装精度高、工期短、难度大等特点,这就证明超高层结构建筑施工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施工人员必须要加以重视。因此,在施工中施工人员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施工技术、还要求对施工项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做好各个阶段的施工准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超高层建筑的质量,而且也能促进超高层建筑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徐至钧,赵锡宏,陈祥福.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

[2]李娟.加强工程质量的施工管理[Z].

[3]徐成建.浅谈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J].中国科技论坛,2004,3.

[4]郭军义.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问题成因科技创新导报.

[5]谢苏丽.建筑施工安全的新对策[J].中华建筑,2009(7).

超高层建筑的标准篇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的地价飞升和投资能力加大,以及各大城市对于地标性建筑的追求,超高层建筑在最近几年开始快速出现在全国各地。超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一般以公建居多,其功能多为下部商业,上部办公或办公+住宅(或酒店)。由于其体量庞大,功能复杂,对城市规划、竖向功能布置、结构布置、消防疏散以及设备选型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6月~2012年底,本人有幸主持了贵阳黎阳大厦的设计工作,结合对其它超高层的研究,以及项目的进展过程,尝试着对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

项目概况

黎阳大厦位于贵阳市金阳区,它由两栋塔楼(分别为34层和30层)和两栋裙房组成,塔楼部分主要为科研办公用房,裙房部分主要为商业用房,并设有下沉广场,利用地形高差将部分地下室也做成商业用房。建设用地2.6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7万平米,最大建筑高度为149米。其形象清新大气,有望成为金阳区的地标建筑。

进行这样一个大体量建筑的设计工作,其过程是繁杂和反复的,设计过程的每一步都包含着建设方、规划部门、设计方的慎重考虑和反复讨论,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本文专就超高层设计的技术要点方面,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规划部门对超高层的要求

建筑高度的限高问题

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景观节点,超高层的体形与建筑高度格外受到关注,也是规划部门在审查方案时重点关注的内容。其中,体形更多是表现建筑的美感,而建筑高度更多的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了满足公共空间安全(一般航空限高最为常见)、卫生及景观视线的要求,同时结合城市景观考虑,规划部门多数会对建筑高度进行限制。这一点一般都会写在选址规划意见书内,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建筑高度的计算规则,《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虽有规定,但具体执行时,各地仍有不同。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前,需要与当地规划部门沟通明确。在本项目中,为了立面造型效果,幕墙部分高出混凝土女儿墙,经过与规划部门沟通,其建筑高度以混凝土女儿墙至室外地面高度为准。

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超高层建筑容纳了大量的使用者,必然对城市交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虽然规划部门在规划时已经进行了相关的考量,但作为一个好的建筑师,应在场地设计时,结合城市规划对交通影响进行细致的思考,力争使建筑出入口与城市人流节点相对应,使得城市人流到达建筑物的流线顺捷流畅,同时避免上下班人流对城市交通造成过大的冲击。

与其它规划要素结合考虑

超高层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规划节点,规划部门可能会与其它规划要素结合考虑。如:为满足大量人流上下班需求,将地铁站点高以超高层内(如苏州的东方之门),或将地铁出入口设在本场地附近(如本项目);为创造良好环境,在超高层相邻地块设置大型广场或公园。一个好的建筑方案必须也是一个好的规划方案,与城市规划相协调、与周边环境产生良好的对话关系是好的规划方案必须具备的特点。

标准层面积的确定

标准层面积的概算

标准层面积的限制因素--防火分区、柱距、核心筒面积、得房率

结构选型

超高层,作为高层建筑的一个特殊形式,其对结构选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高层的结构选型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抗震性能。由于其建筑高度很高,根据现行的《建筑设计抗震规范》,可供选择的结构形式一般为:框-剪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2〉标准层平面对于灵活布置或分隔的要求。超高层的体量巨大,其销售策划显然不能采用单一规划,而针对于相对单一的标准层平面,只能在平面分隔上采取灵活措施以弥补不足。这就意味着,标准层平面应采取灵活的大空间策略。当然如果在设计前期,建设方的销售策划已经论证完备,那么提前对平面进行划分,对结构设计是十分有利的,其不足之处在于将来万一调整平面分割,可能面临诸多困难。

可供超高层选择的结构形式

各结构形式的特点

电梯数量及区间设计

作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其核心筒承担了交通、疏散、各类管井上下流通的任务。而交通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由电梯来承担。按理说它是属于核心筒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先考虑核心筒的布置,再来考虑电梯,但在超高层中,电梯数量会很多,电梯加上候梯厅的面积往往占到核心筒面积的一半,因此,电梯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核心筒的布置。同时,超高层的电梯成本要高于一般电梯成本,因此从投资效益方面考虑,在满足使用人员的舒适度的同时,我们总是希望能尽量减少电梯数量。因此,在核心筒设计前,我们有必要考察一下:如何在满足舒适性的前提下,使电梯数量尽量少。

客梯的服务人数及客梯数量计算

理论上讲,要准确、合理、经济地确定电梯的数量、载重量和速度,应计算出全部电梯所要服务的建筑物内总人数、乘梯高峰期某一限定时间内所需服务的最大客运量、乘客候梯时间或电梯平均间隔时间、以及乘客从唤梯起至到达其目的地的全行程时间。但在方案阶段,进行如此细致的计算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没有必要,毕竟电梯的数量是以台计算的,微小的数据差异不会对电梯数量造成影响。我们可以按照传统的经验数据,对其进行概估。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所提供的参考数据:

高层办公楼的每人使用面积为4~10平米/人,或按总建筑面积的67%~73%(一般取70%)计算使用面积;一般办公楼1台额定载重量1000KG的电梯,服务面积可为5000平米;高级办公楼1台额定载重量1000KG的电梯,服务面积可为4000平米;超高级办公楼1台额定载重量1000KG的电梯,服务面积可为3000平米。

考虑到本项目的定位,我们选取了4000平米/台这个数据,经过测算,塔楼部分约需要12台客梯。同时,为了便于上部楼层的使用者及时到达,客梯考虑分为高、低区间,低区服务1~18层,其电梯机房设在第19层的避难层内。

消防电梯兼货梯的设计

考虑到楼上装修及日常家具搬运,设置货梯是必要的。货梯一方面要求荷载大,另一方面要求有一个单独的卸货空间以利于使用,不致对正常人流产生干扰。从经济性考虑,我们可以结合消防电梯满足这些需求。

电梯设计的其它考虑因素

电梯井道的大小,受其荷载及速度影响。一般来说,荷载越大,井道截面越大;速度越快,其截面越大。目前比较可靠的设计方法是:根据项目的需要,从电梯厂家提供的样本中选取合适型号,以其提供的土建参数为参考进行设计。即使后期不采用此厂家电梯问题也不大,各家厂商相同参数的电梯,其井道尺寸也相差无几。

候梯厅的进深。这个数据往往会被设计者忽略而造成无谓的返工,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6.8.1条,公共建筑内多台双侧排列的候梯厅,其深度应该不小于两侧电梯的最大轿厢深度之和,并小于4.50m。

标准层平面设计

标准层面积概估

在设计初期,我们已经知道了建筑高度限高要求,知道了容积率,也可能根据前期讨论知道了层高,那么,塔楼的标准层面积应该是多大呢?在确定标准层面积方面,有两个主要的限制因素:

根据防火规范,超高层作为一类高层,其防火分区不应超过1000平米,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后,其防火分区面积最大不应超过2000平米。如果标准层超出一个防火分区,就需要增设防火墙,增加至少两部疏散楼梯,其它设备相应增加,从经济性方面考量,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一个标准层面积不超过2000平米。

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在设计初期,我们假设用足容积率,因而计算出总建筑面积,扣除裙房的概算面积,剩下的就是塔楼可建面积。然后除以层数,可以得到标准层的大概面积。

在标准层不超过2000平米的情况下,其核心筒的内容不会随面积变化,这就意味着,在核心筒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标准层面积越接近防火分区面积上限(即2000平米),得房率会越大。因此,在满足建筑造型及体形要求的同时,标准层的面积尽量加大。

核心筒的设计

核心筒既是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一部分,也是人员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它兼备结构功能和建筑功能。从建筑角度讲,它承担了日常交通(电梯)、消防疏散(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功能,以及各类设备管井(上下水、强弱电、防排烟、空调新风管井)的布置要求。

基本上,为了满足疏散距离要求,疏散楼梯会分布于核心筒的两端,中间则可以考虑电梯的布置、空调机房的布置、卫生间的布置,管井则可以布置在核心筒的外侧,其进深一般有600即可满足使用要求。

卫生间是每个项目都有,但少有设计到位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视线遮挡问题。卫生间的布置足以让人对本栋建筑、乃至本项目的形象产生怀疑。在东北地区,很多厕所是男女穿套的,男士上厕所时必然要穿过女厕,这让人情何以堪,不禁让人对东北的豪爽多了另一层理解。还有一些男卫生间,一开门就看到了小便斗;有的男女卫生间经常门对门而无任何遮挡。作为私密活动,如此布置难以使人有被尊重感,至于人性化更是谈不上了。因此,在核心筒内布置卫生间时,不能因为可使用面积太小而随意布置,相反,这更是考验我们设计水平的时刻。一个项目的良好形象,是由无数个良好细节组成的。

作为经验数据,一般情况下,核心筒的面积占标准层面积的30%,在标准层布置完成后,我们可以检察一下此数值是否偏离很多。如果偏离很多,则需要慎重检察原因,毕竟核心筒的调整会带来一系列的相应调整,越到后期,调整会越困难,甚至产生疏漏。

层高与空调选型

规范对净高的要求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里,对于办公室的净高要求是:一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70米,二类不应低于2.60米,三类不应低于2.50米。作为超高层建筑,我们以一类办公建筑套用,即2.70米,加上梁高0.9米(1/10跨距),再加上设备管线及吊顶高度(取0.6米),推算下来,层高为4.2米是比较合理的。

空调不同类型的特点及选型考虑因素

不同类型的空调系统,对于设备空间高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从而间接影响到建筑的层高。目前公建中常用的空调系统有:中央空调、VRV空调、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从建筑角度来看,中央空调所用管道最大,其占用的设备空间的高度也最高,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次之,VRV空调最小。同时,不同的空调系统需要配备大小、数量不一的机房,也可能对外立面产生直接影响(通风口)。因此,尽早确定空调系统,有利于合理、经济地确定层高,避免无谓的浪费。

避难层设计

避难区面积的计算

根据高规的要求,超高层建筑必须设置避难层(间)。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避难层的净面积应满足避难人员的避难要求,宜按0.2㎡/人考虑。

所需避难的人数,可以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第4.2.3条,即“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考虑,然后根据每个所需避难面积进行计算。即:办公面积÷每人办公面积×避难层数×每人避难面积=避难层净面积。

避难层层高

在避难层有许多的设备用房,如空调机房、水泵房等,它们的高度决定了避难层的层高。因此,在确定避难层层高时,应同水、暖通专业协商,同时要考虑梁高,满足设备净高要求、结构梁高要求,最终才能确定避难层层高。一般情况下,避难层层高约为4.5米。

避难层面积是否计入容积率?

在容积率卡死的情况下,避难层面积是否计入容积率,意味着数千平米的建筑面积差额,这对于建设方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经过咨询,各地对于避难层面积是否计入容积率意见不一,在本项目中,根据新版的《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13年实行),避难层的避难间部分可以不计容积率,其它部分要计入容积率。

超高层建筑的标准篇5

论文关键词:高层概况发展体系施工

论文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层、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通过对国内已建和在建的高层建筑钢结构国产化问题的调研,分析了在钢材、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方面国产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层钢结构建筑在国外已有110多年的历史,1883年最早一幢钢结构高层建筑在美国芝加哥拔地而起,到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地价的上涨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对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的研究日趋完善、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迅猛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由于自重大,柱子所占的建筑面积比率越来越大,在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质疑;同时高强度钢材应运而生,在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部分钢结构或全钢结构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建造可说是同步前进。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建筑科技水平、材料工业水平和综合技术水平,也是建设部门财力雄厚的象征。来源于/

一、我国的高层与超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我国的高层与超高层钢结构建筑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0年的历史,并在设计和施工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已有我国自行编制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1、钢材的国产化

国内钢铁企业根据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标准的要求,制订我国第一部高层建筑钢结构的钢材标准《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YB4104-2000),比目前仍在实施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又前进了一步,其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2、钢结构设计国产化

截止2003年3月,我国已建和在建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有60余幢,按其结构类型划分,钢框架-RC核心筒占4314%,SRC框架-RC核心筒占1617%,二者合计6011%;钢框架-支撑体系占1813%;巨型框架占813%;纯钢框架占617%,筒体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各占313%。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以混合结构为主。

鉴于我国对混合结构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所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暂不列入这种结构类型是合理的。

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等有关高层建筑最大高度和最大高宽比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应遵守规范的规定,否则应进行专项论证或试验研究。建设部第111号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和建质[2003]46号文《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对加强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质量控制意义重大,具有可操作性。

钢结构设计分两个阶段,即设计图阶段和施工详图阶段。现在有的设计院完全采取国外设计模式,无构件图、节点图和钢材表等,对工程招投标和施工详图设计带来不便。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对此做出具体规定。关于节点设计问题,国内应多做一些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比如柱梁刚性节点塑性铰外移和防止焊接节点的层状撕裂等。由于钢结构的阻尼比较低,在研发各种耗能支撑和节点的减震消能体系方面,国际上研究和应用较多,国内应加快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二、高层及超高层结构体系

对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划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没有一个统一规定,一般认为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60m为超高层建筑。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三、钢结构制作与安装1、钢柱的安装

钢柱是高层、超高层建筑决定层高和建筑总高度的主要竖向构件,在加工制造中必须满足现行规范的验收标准。

100m高的超高层钢柱一般分为8~12节构件,钢柱在翻样下料制作过程中应考虑焊缝的收缩变形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压缩变形,所以钢柱的翻样下料长度不等于设计长度,即使只有几毫米也不能忽略不计。而且上下两节钢柱截面完全相等时也不允许互换,要求对每节钢柱应编号予以区别,正确安装就位。

矩形或方形钢柱内的加劲板的焊接应按现行规范要求采用熔嘴电渣焊,不允许采用其他如在箱板上开孔、槽塞焊等形式。

钢柱标高的控制一般有二种方式:

(1)按相对标高制作安装。钢柱的长度误差不得超过3mm,不考虑焊缝收缩变形和竖向荷载引起的压缩变形,建筑物的总高度只要达到各节柱子制作允许偏差总和及钢柱压缩变形总和就算合格,这种制作安装一般在12层以下,层高控制不十分严格的建筑物。

(2)按设计标高制作安装。一般在12层以上,精度要求较高的层高,应按土建的标高安装第一节钢柱底面标高,每节钢柱的累加尺寸总和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总尺寸。每一节柱子的接头产生的收缩变形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压缩变形应加到每节钢柱加工长度中去。

2、框架梁的制作与安装

高层、超高层框架梁一般采用H型钢,框架梁与钢柱宜采用刚性连接,钢柱为贯通型,在框架梁的上下翼缘处在钢柱内设置横向加劲肋。

框架梁应按设计编号正确就位。

为保证框架梁与钢柱连接处的节点域有较好的延性以及连接可靠性和楼层层高的精确性,在工厂制造时,在框架梁所在位置设置悬臂梁(短牛腿),悬臂梁上下翼缘与钢柱的连接采用剖口熔透焊缝,腹板采用贴角焊缝。框架梁与钢柱的悬臂梁(短牛腿)连接,上下翼缘的连接采用衬板(兼引弧板)全熔透焊缝,腹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由于钢筋混凝土施工允许偏差远远大于钢结构的精度要求,当框架梁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或钢筋混凝土筒壁连接时,腹板的连接板可开椭圆孔,椭圆孔的长向尺寸不得大于2d0(d0为螺栓孔径),并应保证孔边距的要求。

框架梁的翻样下料长度同样不等于设计长度,需考虑焊接收缩变形。焊接收缩变形可用经验公式计算再按实际加工之后校核,确定其翻样下料的精确长度。

框架梁上下翼缘的连接可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目前大部分采用带衬板的全熔透焊接连接。施工时先焊下翼缘再焊上翼缘,先一端点焊定位,再焊另一端。

超高层建筑的标准篇6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质量问题;控制措施;施工;质量管理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也比较迅速,尤其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导致中国城市的土地资源严重缺乏,达不到房地产企业的需求,为了提升建筑的有效性以及多用性,现在只有通过对建设的要求来满足需求,现在的房地产企业主要以高层建筑为主,在一些中国的一线城市中更为突出。对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质量问题是一个人比较关心的问题,文章主要是针对中国高层建造领域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调查,找出相应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工程概况

越秀金融大厦项目位于广州市珠江新城B2-10地块,采用框架-核心筒+加强层+巨型斜撑框架结构,为商业、办公楼建筑,总用地面积10837㎡,总建筑面积210477㎡,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77377㎡,地下建筑面积33100㎡。地下4层及地上68层,建筑高度309.4m(顶层结构标高)。在一般的b210高层建筑刚结构建设工程中,主要是由筒性钢材与外部框架,外墙斜护网构成,其中还有底下的框架结构,地上的框架结构,施工安全通道,钢管与混凝土支撑机构。高层建筑当中主要是核心部分劲性筒钢,工程外部框架主要是由20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柱,房屋钢梁等构造而成,来保障各层的施工质量。由于外部框架机构是与核心筒钢互相联系发挥作用的。在20根钢板桩中有四根长方体刚柱,四根日形刚柱,十二根圆形钢柱,每一个刚柱内都含有比例合适的混凝土,在钢梁的组成中有h形钢梁,和其他加固型钢梁结构组成。一般的超高层建筑的工程量非常巨大,有二点五万吨钢材,6000多个部件,钢板平方达到是十三万平方,最大的能达到43.7吨重。

2超高层建筑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对超高层建筑的定义是指,层数达到40层以上,高度达到100米以上的所有建筑。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严重缺乏,尤其是城市土地资源,为了缓解城市人口的住房问题工作问题,很多城市都在建筑超高层建筑。世界上有很多的超高层建筑,像阿联酋的迪拜塔,中国台湾的101大楼,中国上海的金融贸易大厦,金茂大楼,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等都是世界上比较知名的超高层建筑大楼。在超高层的建设施工方面要有非常科学合理的施工体系才可以保障大楼的质量。

3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3.1有利于促进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针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的制定相关的整改措施,还要做到对施工工人的安全防护意识培训,技术水平的提高,避免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引发安全责任事故与质量问题,制定符合该楼的建设施工方案,有条不紊的开展建设。

3.2有利于提高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为了建筑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当提前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合理分配人力与物力资源,让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施工人员的安排也要根据其特长以及专业性合理分配岗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且要完善施工管理责任制,避免事故发生,保障施工工作顺利完成。

4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保证质量是第一位的,质量永远是建筑的重中之重。在施工各阶段,都要秉承以质量为首位的宗旨,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做好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建筑工程行业在我国一直以来就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彰显我国的建筑实力,还能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但是,我国的建筑业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1]:各种责任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一系列的人员伤亡,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

4.1违背建设程序。建筑工程制定施工计划时就应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工程管理工作没有做好而造成的,例如不进行前提调查与研究就确定方案;不提前勘测好地质与水文特点就施工;或是工程完成时没有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测就开始运行。这些因素都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

4.2设计计算问题。在超高层建设施工过程中有很对容易引发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比如图纸设计不合理,组织结构不科学,数据存在问题,地基处理过程中没达到施工要求等等。

4.3工程地质勘察原因。如果没有对施工处的地质做好充分的检测与分析;对地质进行钻孔探测时操作不真确也不能得到正确的地质情况,就如地质探测深度不够就可能不能够正确的分析出地下土层的分布情况,施工工作中对地下土层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能提前预知地下的软硬程度以及是否有古墓或溶洞等特殊情况就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开展。如果给处的分析报告不真实,都可能使得施工方做出错误的施工方案,造成资源浪费不说,还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4.4未加固处理好地基。由于很多施工区域的土质复杂多样,有的地方是软土,有的地方是垃圾填充物,有的地方是黄土,有的地方是冻土,有的地方还是岩层土,假若没有将这些地基的土质处理好很容易会给施工的质量安全带来隐患。依据不同地区的土质不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质处理措施防止发生一些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

4.5自然条件影响。对施工过程当中很容易遇到一些自然灾害的侵袭,比如说大风暴雨天气,雷电刮风天气,都会造成很大的安全事故,施工方应当高度重视,针对特殊情况提出应对措施。

4.6建筑结构使用问题。施工建筑物要有科学合理的承受能力计算标准,在正常的施工过程当中是绝对不可以随意的改变建筑物的主体承受能力,比如说进行墙体改造,窗户或者门口的扩大工程。

4.7建筑材料成品及半成品不合格。比如,在工程建设当中钢筋的硬度达不到工程的质量要求,水泥质量也出现严重的问题,砂石的比例不符合标准,导致混凝土达不到质量要求,混凝土的性能收到限制,混凝土具有的硬度、融合性、抗渗性都没有达到标准,导致工程的质量出现场墙体裂缝、漏水、钢筋在外的问题,还有在对面的尺寸设计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数据错误,是很容易造成版面出现裂痕,甚至垮塌的危险。

4.8施工和管理问题。一般的工程质量出现问题都是由于施工过程当中以及管理制度当中不严格造成的,比如对图纸不了解,盲目施工,赶工期,未按标准执行等等。

5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措施

5.1工程图纸的设计。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之前,施工图纸的设计是放在第一位的,图纸能否按照要求来设计直接对工程质量有着联系。因此,在选择图纸设计方上,要将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设计院作为首选。图纸设计方要选择具有高技术水平的设计师来进行图纸的设计,杜绝因为图纸设计不科学引发项目质量问题的发生,要有强责任心的态度来设计项目图纸。

5.2施工队伍的选择。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与工程建质量有着直接联系。工程获得主管部门的审批之后,要进行公开投标竞标的方式来选择技术力量雄厚的建筑企业来进行工程建设,要做到对工程建设单位的具体资质的了解,可以通过走访该施工单位已经交付使用的项目使用人,来进行对该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的了解,也可以到该施工单位正在建设的工地实地了解,通过了解获取该施工单位的相关技术水平信息,施工机械设备的信息,施工单位资质的信息等等,做到充分的了解,来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安全可靠,杜绝出现任何的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5.3监督工程质量。要有合理科学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实现对工程建设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公开通报处理,通过建立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实行对该项目的全程监督检查。还要对项目监督检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进行提升,要强化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人员的责任意识与素质水平,保障项目施工建设的质量监督检查得到完善。

5.4质量控制。要有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达能按时到交付的管理制度,现在长采用的就是分段进行,实时监控这一方法。在工程建设的中,根据施工真实情况,在不干扰总施工方案的基础之上,要合理科学的进行整改。在进行建筑材料采购这一环节当中,在完成采购后要及时支付材料供应商的费用。要选择具有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材料,必须要保障所使用的材料完全达到工程施工标准,符合项目验收标准。只要保证了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质量,才可以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要对工程主体材料严格执行质量标准。

5.5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的合理使用。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施工中,施工材料主要是选用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主要是为了保障建筑的质量。在选择钢筋混凝土时也是有标准的。要选择适宜建设施工混凝土强度来保障建筑质量,混凝土硬度太高或者太低都会造成混凝土与钢筋的结合,影响工程质量。钢筋的选择上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建筑物质量要求的高,钢筋是选用上就要高,是相辅相成的,低质量的钢筋是绝不可以采用的,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的。

5.6工程竣工建设。在工程建设完成以后,要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这是一套非常重要的工程质量检验程序。工程完成以后,施工方还要在验收之前多一些详细的质量检查,验收单位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来进行。还有将验收时间、工程地点、验收人员名单交给给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当工程验收合格以后,施工单位儿要做好关于工程建设的各种文件档案的储存。

6结论

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物树立在城市中间,人们对超高层建筑物的质量问题感到担忧。为防止超高空建筑物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就要做到对工程施工之前图纸设计的高质量要求,在材料的选取方面要采用高质量的施工材料,还要成立专门的安全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对建物质量的安全把关,还要有施工人员的安全安全培训,要有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障项目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保障建筑物的质量,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红卫.当前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4(7):12-13

[2]范先钦.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5):26-27

超高层建筑的标准篇7

摘要:超高层建筑在节约土地、树立现代化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另一方面对人居环境构成一定威胁。本文结合高层建筑气候特点以及节能情况,分别从通风、采光以及绿化空间等方面全面阐述超高层建筑节能设计对策。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节能,设计方案

abstract:thetallbuildinginsavingland,setupmoderncityimage,promoteeconomicdevelopmenthasimportantsignificance,butontheotherhandtolivingenvironmentconstituteacertainthreat.Combiningwiththehigh-risebuildingandenergysavingclimatecharacteristics,separatelyfromtheventilation,lightingandgreenspaceaspectsofsuper-tallbuildingenergyefficiencydesignpapercountermeasures.

Keywords:super-tallbuildings,energysaving,designscheme

1前言

所谓超高层建筑,具体是指楼层数量多于四十层,建筑整体高度高于一百米的建筑。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从环保节能角度来分析,超高层建筑无疑存在着浪费,进而生态节能型建筑的概念也就随之出现,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有:杨经文以“生物气候大楼”为指导理念设计了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对空中开放性空间予以了有效利用,实现了对建筑内外的有效连通,达到了拉近人与自然之间距离的目的。当前,对于超高层建筑设计而言,生态节能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2气候及节能现状

相比较于一般的高层建筑来说,超高层建筑气候参数会随着楼层高度的上升而发生改变,当楼层高度在高于一百米以后,只有太阳辐射可以视为恒定,除此之外的一系列的气象参数均会出现明显改变。相关资料记载,地面风速主要来自于距离地面高度十米的位置,如果地面风速为每秒中两米,那么按照风速指数规律推算,在距地面一百米的高空风速会达到每秒三米;温度也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当前超高层建筑的节能实际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能耗高,当前人类能耗总量中有超过一半的为建筑能耗,与一般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的能耗要高出六到八倍之多;具体到我国,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耗总量中所占比例在四分之一以上,能耗高、效率低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第二,目前节能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当前我国所实行的节能标准是于2005年所颁布实施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在节能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例如,超高层建筑的体型系数足以确保相关能源节约标准所规定的条件,在节能方面,建筑物节能标准的实施对超高层建筑所产生的束缚力也是有限的;除此之外,我国很多地区至今尚未制定出专门针对超高层建筑能源节约且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因此,也导致在实践中的具体推行存在较大的难度。受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约束的相关建筑节能技术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并不是普遍适用的,比较典型的有,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诸如遮阳以及通风等相关的建筑技能技术就难以完全适用;其次,由于受到当前能耗模拟工具的计算能力的制约,所采取的模拟评价建筑物全楼整体建模能耗的办法无法充分满足超高层建筑较大的计算规模的现实需求,因此,超高层建筑在节能技术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远远超出相关规范的规定。

3节能设计对策

超高层建筑的节能问题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课题,建筑整体布局、单体建筑设计以及具体的构造方案等均是节能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笔者在此分别从通风、采光以及绿化等角度对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案进行全面阐述。

3.1通风

我国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常使人有闷热感,合理的通风设计可以降低室温,有效减少空调的使用率,进而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相比较于低层建筑而言,超高层建筑基本没有遮挡,自然风速也会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加而增大,有效利用自然通风对于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建筑布局。自然通风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群布局的影响,然而一般的超高层均是单体建筑,通风主要受建筑户型以及设计合理性的影响。如果户型是单朝向的,或者没有南北通透的厅,就很难有穿堂风,对此,可以通过调整户型加以改善。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风压极高,会加大开启门窗的难度,为实际使用带来不便,对此也要在建筑布局设计过程中予以全面考虑,设置合理的门窗开启方式,进而确保不利条件下的通风效果得到一定的改善;第二,玻璃幕墙围护,利用双层玻璃幕墙可以使过高的风压以及热压给超高层建筑通风造成的不便控制予以有效降低。内幕墙和外幕墙之间相隔五厘米,这一空隙具有一定的热量储备作用,为实现节能目标创造条件,此外,室内每层之间的自然通风可以借助可开启的内层玻璃窗实现,外层玻璃对风力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这样使得超高层建筑窗户的开启成为可能,便于室外新鲜空气的进入,采取这种方案,可以极大的降低空调使用率,节能效果高达30%;最后,设置竖井空间。依据热压原理对建筑中庭进行设计可以实现自然通风目的,但是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中庭空间过高,这样很容易导致热压过高问题的出现,对于过大的热压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有效避免了强烈紊流问题的出现,以及底层进气口形成啸叫等噪音。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属于超高层建筑,在其设计方案中,针对塔楼高达六十层的中庭空间的自然通风问题,建筑设计人员采取了单元划分的方案,也就是以十二层为一个独立单元,每个独立单元的自然通风均借助热压实现,实践表明自然通风效果极佳。

3.2采光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超高层建筑中,电力消耗总量中约有三分之一的电力都用在了照明上,需要注意的是,照度相当的自然光与人工照明方式相比较而言,前者所带来的热量要远远低于后者,利用自然光照明方式,用来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调整的能源消耗量将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所以,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用天然采光方式取代人工照明方式。

3.3绿化

超高层建筑在容积既定的前提下,将所节约的土地有效转化为绿地,培植绿色植被,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意义重大。第一,打造垂直绿化。相比较于超高层建筑的占地面积而言,外表面积可以达到地表面积的五倍甚至更多,所以,有效利用超高层建筑的外墙,开拓新的绿化空间,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发展屋顶绿化,另外一种有效拓展绿化空间的有效方式就是有效利用超高层建筑的楼顶,在公共建筑裙楼发展屋顶绿化具有极大的潜力,要将屋顶绿化质量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大力研发薄膜覆盖型种植新技术;第三,设计空中庭园,近些年来,国外不少超高层建筑都十分亲睐在超高层建筑中设计打造空中庭园,通过超高层空中庭园,来拉近人们与自然间的距离,有效缓解空调依赖症以及生态环境差等不足。超高层建筑底部绿化空间也是城市绿化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对其的进一步开发也逐渐引起国内外建筑节能设计人员的关注,本着进一步拉近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距离的指导理念,对超高层建筑底部广场以及中庭等公共空间予以有效利用,同时在建筑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及规范下,实现对超高层建筑区域范围内环境质量的有效控制。

4结语

超高层建筑节能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发展目标的关键举措,超高层建筑具有极强的标志性,在节约土地、树立现代化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案进行全面分析及探讨,搞好超高层建筑的节能工作,有助于促进建筑节能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带动社会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panyuZhu,aymenaklan,erikaBorgesLeo,marlonLeo,VolkerHuckemann.上海住宅室内实际热环境模拟研究(英文)[a].城市发展研究——第7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2011.

[2]陈茜.低碳城市发展下的高层建筑设计趋势初探——解读广州珠江大厦的节能创作[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3]黄金旭,王莹.建筑节能中的住宅通风方案设计策略[J].科技资讯,2008,(23)

超高层建筑的标准篇8

关键词: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1引文

当今社会,城市在发展,高层建筑也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主要指标。在高层建筑上,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设计结构也越来越有要求,尤其是针对超限高层建筑上,也提到了抗震设计的必要性。对于超限高层建筑来说,确保抗震设计的完成是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也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益,更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果。所以,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是很重要的,这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来说有重要的战略含义。

2分析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必要性

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中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也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当今世界有一些国家与我国开始了商务交流。在当前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了超快的进步。不少行业也拿出很多资金用来完善基础建设,不少的大型高层建筑结构不断出现,这些建筑形状千变万化,这里面也包括不少超限高层建筑,它的出现更好的实现人们对空间的充分利用【1】。不过对于这些形状奇特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来说,它们在结构方面也超出了我国在建筑工程上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这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需求。当前在超限高层建筑的设防要求上是有规定的,这也是为了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得到更好的保障。不过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城市开始崛起,很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容纳愈来愈多的人口和社会资源。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地震,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都带来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影响了经济发展,而且地震对建筑的破坏程度也是非常大的,地震的出现对建筑物及市民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也给我们带来惨痛的教训。所以,要重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当前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出现的缺陷,要意识到抗震设计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当中的必要性,才能够更好的加强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措施分析,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

3超限高层建筑的特点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在高度和结构上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适用高度及规定范围,它的建筑造成奇特不规范。当今社会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出现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量也越大,很多高层建筑的外形较复杂、奇特,目前在我国不少地区也出现了一些标志性高层建筑,比如深圳地王大厦(81层,325m)、上海金茂大厦(91层,420m)、广州中信大厦(80层,320m)等等。超限高层建筑结构主要分析点在平面、竖向不规则、抗风及高位转换等问题【2】。

4抗震设计的基本构思和分析总结

目前,各国在抗震设计上,都符合“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这个要求也被称为当前解决地震作用下建筑高度不确定的最好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设计要求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像在西方国家,也有不少现代化城市,由于很多建筑物都是按照这个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因此在出现一些大型地震的时候,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有明显的降低,不过这种设计要求主要是为了确保生命安全,虽然在大型地震中不会出现建筑物倒塌,确保了生命安全,但在一些中小地震中也会影响建筑物的基本结构,从而出现更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更多的人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所以在建筑物的装修、非结构布局及高新技术装备方面的花费较高,那么造成这样的损失也非常大。

5.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标准

5.1要考虑建筑物的稳定性、承重力和整体的延展性等需求

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要确保设计结果达到安全标准,另外对一些薄弱环节针对性加固,采用一些补充方法来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度。要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全面考虑布局类型,避免建筑物出现纵向负重的出现,确保结构稳定。

5.2在设计中要提高抗震防线的级别

建筑物高标准的抗震系统要由许多延伸性好的分体组成,所以,对每个构建进行更完善的组合才可以达到目。在设计高层建筑抗震防线中,要分析地震的情况,设计防线要考虑合理性和多重性,这样才可达到防震及确保安全的目的。在具体环节,要重视建筑物防震构件的刚柔性与延伸性等特点,确保更好的达到建筑物结构在发生地震时避免遭受破坏的可能。另外,增强建筑物防震耗件也可降低地震能量的冲击,更有效的确保建筑物的稳定。设计中要考虑各个构建的关系,逐一对构件及其之间的作用进行检查,使其确保抗震能力,达到建筑物的稳定。

5.3也要对薄弱环节进行抗震处理

在高层建筑物设计中,如确保了整体的安全性,那么就会出现一些薄弱环节,因此要重视薄弱环节的抗震设计,在设计中可利用多种方法更好的提升建筑物抗震力度。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物构件承受的冲击力大,因此要对薄弱环节进行检查,采用建筑学及力学方法综合分析承载力和弹性受力等情况,可针对性加固,对受力点进行综合解决,确保建筑物的稳定,而且也要注意使用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解决【3】。

6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在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当中,也会碰到很多影响建筑物整体稳定和安全的因素。就拿抗震设计来说,设计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一般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6.1资料缺乏造成设计不足

我国经济发展也会出现体制的变革,这能在房地产领域反映出来,比如在建筑施工中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在施工中过分强调施工期限而忽略了施工质量,在没有收集周边建筑信息的情况下进行设计,或在设计没有结束或者完善时提前开工。这种情况,不能更好的搜集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及周边临近建筑物的资料,就会导致施工工程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同时也不能达到超限高层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标准。

6.2设计中建筑物结构的平面布置会抗震设计造成影响

由于超限高度建筑物在形状上不规则,所以结构设计及施工都有难度,平面不均衡、长度高于设计要求等情况很常见,这直接影响建筑物整体的稳定及安全。这种情况在抗震设计中可以看到,如结构不规则那么在进行抗震设计及施工中无法找出平衡点,就无法顾及到薄弱环节的加固,那么就会对安全造成威胁。

6.3受力体系对建筑物设计造成影响

在超限高层建筑物设计中,不同的承载结构会出现不同的受力体系,在设计时如考虑到这种承载结构和受力体系的需求,那么就会让受力体系与抗震性能产生冲突【4】。受力结构越复杂,那么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就会降低,直接影响建筑物整体的稳定与安全。

7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解决方法

7.1确保超限高层建筑物设计前期工作顺利完成

在建筑物设计前期的工作当中,要针对建筑物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进行了解,搜索有关数据和资料。在我们对所有影响建筑物稳定及抗震性能的原因进行统一研究后,再开展设计,就可更好的避免因资料不足导致设计或施工缺陷,更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7.2重视设计方案的选择与完善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形状复杂,施工难度大,在抗震设计中要综合分析所有影响因素,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在设计中,要进行对比,明确抗震指数与施工方案,考虑多种情况,分类制定设计方案,从中选择最佳方案。这种方法可以在设计中找到一些不足和隐患,更好确保安全性。

7.3完善建筑物结构及受力体系建设

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达到一定的外观要求时,也应该分析结构和安全需求,在抗震设计中,需考虑这种受力体系,利用力学原理找到平衡点,并在此进行抗震防线设计及完善布局,确保建筑工工程达到抗震要求,保证整体稳定性【5】。

8小结

以上分析,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分析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为确保建筑物的有关防震设防管理更完善,要不断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务必要确保建筑物抗震设防的质量。同时,积极探讨国际上的先进知识和技术,针对性制定出适合我国的发展方案,不断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技能,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作好的条件,并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西林.某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

[2]张元坤.高层建筑超限工程及超限审查――高层建筑抗震设防概念设计述评之一[J].南方建筑.2013(01)

[3]黄志华,吕西林.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若干问题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2(05)

超高层建筑的标准篇9

关键词: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计;改进方法

1超限高层结构中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路

超限高层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路,是本着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目标的。在我国的抗震规范设计思路上,要求结构要具有对抗小震的强度验算及对抗大震的薄弱层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因此,遵照这个原则,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有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基于性能的超限高层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结构的设计原则、结构的布置、结构的质量把握、维修维护等内容。具体落实包括从设计到可行性研究、施工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1]。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性能水平指的是对结构的破坏程度进行预期的评估,根据评估出来的构件可能遭到的破坏以及内部设施能够用于地震设防的作用等进行全面的考虑,将被破坏的状态、经济影响因素等加以预估,以保证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关于结构抗震性能的规定从2011年就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内容囊括了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其中包含了四个等级的结构抗震目标的划分以及五个结构抗震性能水准设定。新规定克服了旧有规范在抗震设计思想中的种种不足,引进了新结构体系、设计方法以及材料的应用,使得超限高层建筑的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等要求有了更加合理的参照标准和规范[2]。如对于超限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的规定包括: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应保持基本完好,人员不会受到伤害;结构的个别构件如果发生损伤,可以经过修复后继续使用;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和部位能够保持完好,如果个别部位发生微裂缝等问题,则通过修复可以恢复使用;在强震作用下,构件发生中等程度以上的损坏后,结构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损伤,但是不能对人造成伤害,不允许局部和整体发生倒塌。

2工程案例

重庆市某超高层建筑(见图1),占地面积11346m2。分为地下5层和地上48层,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该建筑所处地段频临江边,地理位置优越,沿江部分采用斜向45°的剪力墙作为转换层的正交布置。标准层和转换层的平面布置严格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技术要求施工。该设计理念使结构的布置不规范,转换层的结构包含了主次梁的转换,整个工程属于较为复杂的超限高层的建筑,具有竖向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均匀、竖向不连续等超限问题[3]。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应业主要求,在施工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地震作用进行了预估计,对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指标进行了设计。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构件弹性的设计,按照行业规则,首先对荷载组合中最不利的部分进行了设计,主要设计的内容包括了承载力的要求、构件的系数调整、内力的增大等。见表1。除了楼板等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之外,根据建筑中抗震性能的类型进行了相关荷载组合的设计,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构件内力的增大、系数的调整等。对于罕见强震的结构构件中的竖向、转换构件以及首层以及转换层的薄弱部分、地基承载力的荷载等的设计[4]。见表2。1)地震作用下的设计参数分析。该工程在抗震防烈度上被设计为6级,按照地震的加速度值进行了分组,场地类别为ii级。在对地震波的分析中,采用了阻尼比的分析方法。见表3。对于地震作用下的结构设计,该工程采用了中科院的结构抗震设计软件进行了计算,计算的内容包括地震周期、作用、折减系数、刚度影响等。经过计算,结合实际,只要结构设计符合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规范要求,能够使得剪力的平均值小于震型分解反应中的结构内力要求,就可以保证建筑结构对抗地震的破坏。2)建筑结构在遇到罕遇地震的结构分析。根据建筑结构的弹塑性静力分析,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可以按照弹塑性动力时程的原理进行计算。例如本工程中的自由度高柔体系为5S,那么弹塑性静力推覆可能需要的周围不能大于2S,因此,根据有关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的规定,结构构件中的内力和变形、位移等,需要采用弹塑性动力分析的方法对震波进行研究。将地震波最终计算得到的结构的平均值作为设计的依据,按照弹塑性实程的方法,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设计。工程中结构平面的45°斜向正交布置的结构方法,使得弹塑性时程分析要对结构地震相应地进行地震波的分析、补充验算。得到的结论是,当结构在45°的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度应保持在0°和90°为最佳设计思路[5]。因此,根据计算的分析,工程选用了两种度数作为主要分析的方法,将最大层间的位移角和转换层的层间位移角的抗震性能以及目标进行了设计,针对罕遇地震作用的剪力和倾覆弯矩的设计能够对抗大型的地震,使得结构进入了弹塑性极端。3)工程的主要构件的抗震性能的分析。楼板的抗震性能通过地震增大系数法,对于地震作用下的楼板应力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得出在弹性大地震作用下的转换层楼板的应力计算图,得到转换层在地震作用下不屈服的性能指标,然后根据标准层薄弱部分的截面法的分析结果,得到楼板的合成剪力、转换层对框、支柱、加强区的剪力墙等部位的内力分析结果。见表4。

3结语

关于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思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实现了以实际震害为背景的抗震设计,而且随着国际研究领域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在充分把握结构、变形、受力等特征的基础上,不断注重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设计目标的整体分析和优化[6]。当今的结构设计已经在结构弹性分析和弹塑性分析的基础上,能够整体确立结构的基本特征,布置结构平立面,验算出结构构件在地震反应下的性能目标,给予设计准确的计算结构的指导,同时经过振动台的实验给予论证,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思路还将不断得到扩展。

参考文献:

[1]朱海强.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全面探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3,29(3):285.

[2]孟宁.浅议如何提高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管理水平[J].山东工业技术,2015,34(7):112.

[3]欧立坚.浅析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施工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2,33(10):123-124.

[4]孙逊.刍议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J].中华民居,2014,7(6):37-38

[5]庄磊.海南路10号地块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J].结构工程师,2013,29(5):17-22.

超高层建筑的标准篇10

【关键词】常规测量;GpS技术;高层建筑;应用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城市中,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数量逐渐增多,常规测量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保证超高层建筑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且在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迅速、准确地完成平面轴线控制、高程传递,所以本文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常规测量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概述

常规测量在高层建筑测量主要的方法:

1.线锤铅直投测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测量方法,测量精度难以满足高层建筑技术要求,并且测量施工容易受到气候、风等天气因素的影响,所以,它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2.经纬仪斜投测法是在外部环境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精度较高,能满足一般高层建筑施工竖向允许偏差的要求,操作较简便,施测速度较快。但也有以下局限:

(1)因投测倾角不宜大于45°,以免引起误差过大的限制,要求控制点必须远离建筑物,对超高层建筑物及周围日益密集、狭窄的施工场地来讲,很难满足施测要求。

(2)施测工作及精度受气候影响较大,不宜在风、雨、雾天等不良气候条件下作业。

3.激光测量法及经纬天顶仪、天底仪竖向投测法都具有测量精度高、方法简便、施测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采用普通方法受到限制的施测环境中。是现阶段高层建筑常用方法,但也要求在任何情况下必须保持通视孔畅通,同时也无法消除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加而出现由于温度、日照、风荷载作用引起的施测困难。超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相比,高度更高,由于高耸结构昼夜和季节性的温差、日照、大地潮、风荷载对结构造成的竖向高度变化、侧向挠曲、扭转、摆动等已不可忽视。

二、GpS测量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概述

GpS技术是一种高新的定位和导航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全球的各个领域中,特别是对超高层建筑测量更能体现它的优越性。常规测量方法已经很难满足规范要求,如何在温差、日照、风载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迅速、准确地完成平面轴线控制、高程传递,已成为影响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首要因素。我们利用GpS静态测量技术对每个建筑施工层布置三维控制网。

我们以下图为例进行分析和阐述:

在不同两个区域硬岩中嵌固点a和B,为每个施工层三维控制网构建的基准点。a、B控制点平面精度为国家等级3,高层点为国家等级4,对于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电子全站仪进行测量,a、B两点间的精度控制在1/360000,并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利用规划单位提供的城市坐标系及高程系统,进行坐标复核并转换高层系统,在满足精度条件后,对每个施工层三维控制网坐标进行确定,其它各施工层三维控制网的构建测量与首次GpS三维测量的操作过程和方法都是相同的。

1、GpS首次三维测量

将首次GpS三维测量应用到高层高建筑结构的定位中,可以用三机一同闭合的方式进行GpS测量,将三维基站可以用a、B表示出来,待定点就可以按照上图C、D的位置进行确定,将aBD和aBC两个同步的闭合环分别构建起来,进而将GpS的静态测量应用到其中进行一定时间的测量,将C、D的三维坐标能够获取出来,对于交桩是确定的C、D坐标进行核对的时候,可以对C、D的GpS三维坐标进行使用,单向差值在其平面坐标中一定要低于20mm,一旦高于这个值,应该有定位规划单位去核对,一旦存在于限差当中,进而用GpS实测坐标作为C、D的平面坐标。

对水准仪进行使用,在高程基准点基础上,将C、D的国家高程获取出来,定为H。这样就会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于其和GpS大地高之间,这样GpS的高程测量精度就可以用C、D之间的差值表示出来,一定要在5mm只内控制其差值。

2、每个施工层的三维测量

在施工完毕了各个施工层顶层楼面之后,将三维控制网构建工作在新施工层中应该立刻开展起来。为了能够将此层的三维控制基准点确定出来,要将两个点在新施工层上选择出来。在楼层上用红油漆和水泥钉将新施工层三维你控制基准点的标记做出来。和上面一样,三维基站用a、B进行表示,将C、D作为新施工层三维控制的待定点,将GpS的静态测量应用到构建的aBD、aBC中,将C、D作为新施工层的三维坐标。

3.对此项技术进行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基准点进行选择要在减少电磁场干扰的点位、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等地,通常为深埋钻孔标和基岩点,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接收设备的完好度。只有它符合要求后,才能投入测量工作中。

(2).在每次三机同步闭合静态测量中,一旦对GpS技术进行了使用,对于设站点和GpS点的对应性应该始终予以保持,就是说,每次进行测量的时候,一定要用同一台接收机,才能够对比消除或者消除GpS接收机中出现的若干系统性误差。

(3).GpS接收信号折射、散射影响、大气压荷载、电离层、对流层路径延迟等为GpS观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具体的应用中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的重视起来。

结语

通过常规测量方法与GpS的测量技术方法的概述,认为线锤铅直投测法、经纬仪斜投测法在高层建筑中的精度远远低于激光测量法、GpS测量技术方法。经过分析,说明激光测量法进行竖向的轴线投测时具有很多的优点。激光测量法进行竖向轴线的投测,不受外界自然条件风力风向,强弱光等现场环境的影响,并且施测过程的准确、数据的可靠、方式的快捷。高层建筑物测轴线竖向进行投测时,既是距离不断增长,也可以一次性进行投测,省去了转折点的测量,大大的减小了测量的排积累误差。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高层建筑在城市中逐渐增多。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利用各种建筑施工的测量技术方法的优缺点,用于标高和垂直度的精度控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能否顺利完成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姜晨光,周乐皆,程建华等.各类高程测量方法的球面几何解释[J].勘察科学技术.2004(06).

[2]王正旭,独知行,单瑞.GpS技术在高层建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勘测.2009(03).

[3]姜晨光,杨静,王志强,王纪明,潘吉仁.应用GpS技术进行高层建筑施工三维测控的研究与实践[J].建筑技术.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