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十篇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十篇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7:24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护理专业;高职院校;教学现状

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提高我国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需要我们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实现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

(1)缺乏完善的护理教育管理体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还存在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难以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管理。不仅如此,也没有将教学活动同教学质量监督结合在一起,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们无法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去评价护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发展,难以将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体现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素质则难以得到提升。

(2)教学层次划分不清。在护理教育工作中,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包括护理教学、高等护理教学、全体质教育和继续教育。层次不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并不完全一致。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少院校没有重视层次教育的区分问题,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方面,也没有将这一问题体现出来,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现混乱以及资源的浪费,难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来,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单一。现阶段,在我国绝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旧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去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难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达成。在教学效果难以达成的前提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就会安排更多的课程来实现更多的课程安排,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变得更加的少,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以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1)进一步提高教育层次,实现学生业务技能的丰富。在高职院校教学护理专业中,相关教师应当通过进一步提升护理专业教育的层次等方式来彻底改变现阶段护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实现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考评,对于那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学员,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培训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护理业务的提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师还应当顺应时展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使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切实提高整个医疗领域的护理服务水平。

(2)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临床护理事业水平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显得更加重要。正因如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为广大护理专业的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患者的心理,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走到护理岗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模拟病例,使学生了解每一个案例的实际情况,并帮助学生熟悉相关文件和书写格式的撰写。除此之外,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护理教学当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时间和空闲的限制,时时向学生一些护理专业知识和案例,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3)注重学术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是实现中西医护理模式,该种模式一方面将中医护理方式方法引进到西医护理中,通过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模式。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从两个角度对患者的病症进行综合判断,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病痛。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护理技术,全面实现护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切实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实现护理之间的优势互补。这是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医护专业的护理水平,实现我国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作为培养护理人员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护理教育在管理体制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需要高职院校相关教师不断创新护理教学方法,提高护理专业教学水平,促进我国护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医护人员。

作者:张芳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婷婷.中美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北京:第二军医大学,2015.

[2]赵俊夺,米娅莉.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才智,2015(11):169-170.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护理资源,老年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10—0080—02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护理工作在医疗行业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日益凸显,如何利用好护理资源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障问题,让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是卫生行政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地域辽阔,占全国总面积的1/6,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近几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经济增长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然而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不断加剧,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少问题和压力,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将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

1 新疆人口老化的特点

1.1老龄化总体水平较低,但增长速度较快新疆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又是多民族杂居,使得人口问题更加复杂化。这些因素导致了新疆地区老龄化趋势具有较大特殊性。2008年中国社科院的人口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以新疆最低。这份全国人口调查表明,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8.51%,而新疆只有5.43%,与全国人口老龄化的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在新疆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相比,10年共增加3353823人,增长18.17%,年平均增长率为1.68%。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350269人,占6.19%,同比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1.52个百分点;比第四次人口普查上升了1.66个百分点。新疆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呈现增长趋势。

1.2农村老龄化高于城镇新疆地区60%以上的老年人口生活在农牧区,加上多数青壮劳动力流向城镇,使得新疆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逐渐快于城镇。

1.3少数民族老龄化人口数量高于汉族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近60%,少数民族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数量也相对多。他们之中很多人未接受过汉族语言教育,很多存在着语言沟通障碍,文化水平低,经济水平相对贫困。

1.4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乐观由于城乡卫生条件限制,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差异较为明显。尤其少数民族老龄人口多聚集在南疆、北疆经济不发达地区,语言沟通障碍,信息和知识的缺乏,加上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医护人员缺乏,健康状况更不乐观。

2 全疆护理资源现状

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患者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体现,护士不仅是保障医疗的正常运转的中流砥柱,更将成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医疗保障。

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根据2011年新疆年鉴中的数据表明,截止2010年底全疆注册护士人员(含兵团系统)44238人,平均每千人护士数为2.04人。护士的增长从2006年的32119人增长至2010年的44238人,5年间增长了37.7%。但是专门从事老年护理和社区老年护理的专业护士数量有限,接受过老年专科护理培训的护士寥寥无几。

护理教育资源现状:全疆各地州、市开设护理专业的院校共有17所,其中高等教育院校5所,设有本科和研究生护理专业的院校只有2所,中等护理教育学校12所,由于新疆以开设中等护理教育为主,开设高等护理教育较晚,这种以中专为主体的招生结构直接影响在职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并导致护理人员学历偏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专门从事老年护理的研究人员和教职人员也是凤毛麟角。

3 人口老龄化的护理需求

3.1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特殊的生理原因,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发生改变,具有抵抗力下降,患病率高,慢性病患者增加,日常生活能力逐步丧失等特点。老年慢性病患者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家中,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生活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由于慢性病患病率增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虽然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了,但带病存活期较长,生存质量相对较低,医疗、护理、保健成为老年人最为突出与重要的需求。

3.2老年住院患者增多,所需专业护理人员相应增加: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致住院人数增加,且病程较长、康复慢,需要护理人员提供大量服务,增加了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需要大批的专业护理人员。

3.3加强疾病预防,降低医疗费用:由于老年人患病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其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高,故努力做好老年人疾病的预防和对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服务,以增进老年人的健康并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将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4 讨论

针对新疆地区人口老化的特点和护理资源的现状,提出以下护理对策。

4.1加强专科老年护理队伍建设

系统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并开展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迎接人口老龄化,促进健康老龄化。一方面,在高等医学院校护理本科中增设老年护理专业,加强老年护理工作的实践和科研;另一方面,组织全疆各地州在职及社区护士广泛参与“老年专科护士”的培训,培养社会实用型的老年护理人才,以适应老龄社会的需要。

4.2加强农村和边远地区护理队伍建设

由于新疆的农村人口老龄化高于城镇,人口数量也较大,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较大,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采取调控政策,鼓励广大护理人员积极投身农村、南北疆从事护理工作,加大老龄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4.3改革护理管理体制,探讨适合本地区的老年护理管理模式卫生管理部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应重视老年人口的卫生保健需求,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和配置比例,贯彻向老年护理、全科护理倾斜的政策。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护理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护理管理和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政策。

4.4重视民族护理人员的培养和教育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护士人文素养;人文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已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融合的综合学科。2008年我国正式施行的《护士条例》明确指出护士不仅需要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从护理教育发展史来看,我国的护理教育过分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不能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因此,加强护士人文素质教育即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又符合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护士人文素养》课程是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积累和环境熏陶,加强理性、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修养,使之内化为自身人格、气质、修养,最终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人际沟通、人文关怀、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及应变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本校护理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为深入了解目前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护士人文素养》课程现状,2015年7月,对在校220名护理专科学生进行《护士人文素养》课程现状调查分析,为我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及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是我校护理专业已完成《护理人文素养》课程大一在校生。共发出问卷220份,收回22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18份,问卷有效率为99.09%。其中女生210人,男生10人;调查对象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8.31±2.7)岁。1.2研究方法1.2.1调查方法采取群体施测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接受调查,由专人负责调查,调查前须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内容及意义,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调查后剔除无效问卷,将数据录入统计系统、分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兴趣爱好等。②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及分析,明确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我校《护士人文素养》课程设置情况及学生前期教学反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学生本校对《护士人文素养》课程满意程度见表1.2.2学生对《护士人文素养》知识需求情况见表2。2.3学生对《护士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模式的接受情况见表3.

3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我校护理人文教育改革的深入,已由过去“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模式开始向注重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转变,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反应出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及改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校对人文素质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形成良好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调查发现学生对“学校人文气氛浓厚”的满意度较低。虽然在观念上,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断被肯定和强调;但实际上《护士人文素养》课程却迟迟未被纳入主体教学的计划当中,这使得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护士人文素质在他们将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意义。反观国外护理课程设置中人文及社科类课程的比重却高达占到1/3[1]。学校应采取有力举措将人文教育更好的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组织各类人文活动,如人文讲座、名著导读、公益活动、礼仪大赛等,这是补充和拓宽课堂教学的最好途径,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②人文教育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我校的《护士人文素养》课程通常是由护理专业教师承担的,虽然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师人文素质满意度较高,但确实大多教师对自己所承担的人文课程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学习和培训,难以有效提高自身知识结构以实现人文教育和专业实践的相互渗透,削弱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3]。因此,学校应加大对教师人文素质再教育的投入,建设高水平的护理人文教育师资队伍,为实施高质量的护理人文教育提供保障[4]。③互动教学模式及考核改革受到学生欢迎。目前大多院校《护理人文素养》课程多数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法,偏重于理论的讲授,学生则被动的接受人文知识,很难主动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及职业工作中的自觉行为。考核方法以笔试为主,学生死记硬背而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比较普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导致护理人文教育与护理实践严重脱节[5]。我校护理教研室根据《护理人文素养》课程有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特点,采取形势多样的“精讲理论、学练结合、以练为主”的互动教学方法,如系统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以及情景模拟等,部分课程采用床边教学和小班化教学,同时也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实践考核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开放性实践平台,真正将所学人文知识转换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④合理优化课程结构体系。现代护理学是一门兼具自然、社会、人文学科特性的综合性学科,建立综合化、多学科、渗透交叉的人文课程体系是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国外护理教育亦提出“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的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的理念。本次调查显示学生对职业道德、沟通能力、人文关怀、护理礼仪等知识方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我校根据自身教学特色,强化护理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有针对性地将护理专业与文、史、艺、法、伦理学科等人文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协调、团队协作、表达能力、自主创新、职业礼仪等综合能力,优化知识结构,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护理学特色的人文课程体系,以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护理教育所需的实用性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文,吴秋莲.护理本科教育中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0,15(8):502-504.

[2]谭伟平.我国大学生人文课程设置刍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5,6(7):67-72.

[3]李秋萍,李金平,林毅,等.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改革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034-1037.

[4]王君毅.建设类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6(7):127-128.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篇4

摘要这年来护理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护理研究人员在研究及政策制定中的角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人员不仅仅只是护士,还是学者,是研究人员,早在2000年鲍德温和neiL就指出,护士研究人员是临床研究当中最有资格的研究群体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及研究机构开始认识到护理研究的重要性及特殊性。本文将重点回顾国际护理研究发展过程及各个发展阶段中的重要里程碑,分析护理研究的范畴,预测将来的护理研究发展趋势和方向,旨在帮助国内护理研究人员了解护理研究的发展规律及重要的推动因素,结合我国护理研究的现况为将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前景预测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护理科研;发展史;护理研究范畴;发展趋势;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09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大,护理的科学性越来越被重视。护理研究作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护理科学性实践的主要途径。除了临床实践以外,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运用她们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科研知识走上了研究的舞台,在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健康促进和保健等领域开展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活动。护理研究活动的开展不仅科学地指导护理实践,改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健康,而且大力推动护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本文将重点回顾国际护理研究发展过程及各个发展阶段中的重要里程碑,分析护理研究的范畴,预测将来的护理研究发展趋势和方向,旨在帮助国内护理研究人员了解护理研究的发展规律及重要因素,结合我国护理研究的现况,为将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前景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1护理研究的兴起

第一位从事护理研究的学者是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英国护士,统计学家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1820年~1910年)[1]。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南丁格尔从小就显示出对数学的天份。在1853年土耳其英法等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上,英军伤员死亡率高达42%。南丁格尔除了率领40名护士赴战地开展救护工作以外,还通过分析堆积如山的军事档案对士兵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2]并指出在克里米亞战役中,真正死亡的原因并不是战伤死亡,而是战场外感染疾病,军营医院恶劣的卫生条件,以及受伤后没有收到适当的护理而伤重致死。在对英国政府的报告中,南丁格尔首次使用了圆形图,也称南丁格尔玫瑰图[1],相当于现代的圆形直方图(circularhistogram),来直观地阐明1854年到1856年“东部军队死亡原因统计图”。蓝色表示非战争死亡,红色表示在战争死亡,黑色表示其它死亡原因。从这个图上很明显看出,当时非战争死亡是士兵死亡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1856年她在其著名的“护理日志(noteofnursing[2])”中提出环境因素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南丁格尔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所看到的现象作为改善护理工作的依据,这就是护理研究的开始。由于图表的运用她也被称之为视觉表现和统计图形的先驱。1859年南丁格尔被选为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第一个女成员,并成为美国统计协会的名誉会员。

2护理研究的发展历程

在南丁格尔最初的研究工作之后,相继有许多医学专家和护理学者进行护理研究,促进护理研究快速的发展。国际护理研究历史较长,已经形成独特的护理研究体系及研究方法,与其它学科一样,护理研究的重点根据社会和护理需求的不同进行调整,各个时期的成就也不相同。护理研究发展史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3-4]:

2.1早期护理研究发展阶段(从南丁格尔到40年代)在南丁格尔之后,有一段时间护理文章和文献很少有护理研究的报道,一直到1990年才出现转机。从1990到1940年护理研究的重点以护理教育为主,侧重于加强护理教育,提高护士素质,培育护理研究人才等等。例如1948年Brown[5]在他的“护理的未来(nursingfortheFuture)”一文中指出了当时护理教育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并提出护理教育应该属于高等教育的范围。研究成果促成1923年第一个独立设置护理学士学位的耶鲁大学护理学院的成立[4]和哥伦比亚大学护理博士教育的开始[3].同时1900年美国护理期刊(americannursingJournal)的创办也为护理及护理研究提供了一个互相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2.250年代是护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护士具有高等学历。由于护理研究被纳入护理高等教育课程当中,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快速上升。在此期间,各种护理研究中心或机构的成立,研究经费上的支持以及专业护理研究杂志的创刊等等都大大地促进了护理科研的发展和成果传播。比如195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创办的“护理教育研究所”,1955年美国护士协会成立的美国护士基金会专门为护理研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以及1952年美国“专业护理研究杂志护理研究”(nursingResearch)等。大家开始讨论护士是什么?护理是什么?理想的护士特性是什么等问题。但是当时的护理研究仍然局限于护理领域当中,缺乏与别的学科交叉。

2.360年代由于护理领导者意识到临床护理研究的缺乏,护理研究转入以护理实践为导向的研究方向。同时护理理论,护理模式等护理理论相关性研究开始萌芽。国际护理学习(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Studies)和加拿大护理研究(CanadianJournalofnursingResearch)等期刊的创办把护理研究推向国际舞台,寻求国际间的合作。在这个时期护理理论和知识得到快速扩展和延伸。

2.470年代在60年代护理研究的基础上,70年代护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以护理理论研究和如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核心,大幅度地增长了以科学为基础的护理实验性研究。同时,由于护理研究硕士和博士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护理研究人员的研究技巧也成为当时的研究重点。

2.580年代计算机的运用促使护理研究在80年代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护理研究机构也激剧地增加。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以研究本身相关的课题,比如研究问题,数据分析与收集,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研究结果的传播与应用等。值得一提的是1983创办的护理研究年度回顾报告[6](annualReviewofnursingResearch),其总结每年特定领域的护理研究成果以供研究人员参考。至2014年已经创刊32期,是护理研究的宝贵资源。

2.690年代护理学研究进入成熟期,国家性护理研究机构开始成立,如1993年成立的美国国家护理研究中心(nationalinstituteofnursingResearch,ninR).同时护理研究开始走出单一的研究领域,开始与其它学科开始合作,进行跨学科或学科交叉性研究。同期,社区护理研究开始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

3中国护理研究的发展及现况

我国护理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尽管1953年《护理杂志》的创刊以及1964年中华护理学会的正式更名成立为我国的护理人员,特别是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总结经验、互相交流的平台[7],但真正得到重视是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护理高等教育恢复以后[8],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在我国护理前辈们和护理科研人员不懈的努力下,中国护理科研也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绩。首先护理高等教育正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护理研究课程已经纳入了教学目标,为我国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特别是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护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从教育到实践,临床到社区,疾病护理和健康保健,传统技术到护理技术革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烧伤、显微外科、心血管外科以及断肢再植方面受到国际护理同仁的关注[7]。同时护理专业期刊的增加和发行为护理科研的开展和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我国公开发行的的护理专业期刊数量达到22种,其中中文核心2本,科技核心11本,普通期刊9本[8]。但是,在护理教育、护理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领域我们离国际护理研究还有一段距离,在研究设计的严谨性、研究成果转换、以及跨学科合作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使得我国护理科研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4护理研究的范畴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正由“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念转变。这一转变使护理职能不断扩展,由单一的疾病护理扩展到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因此,护理研究范围也相对拓宽。与人的健康、疾病护理、护理专业有关的问题都成为护理研究的范畴。(1)护理理论。护理理论,护理学发展,护理管理,护理伦理,护理法律,护理方法学等。(2)护理技能护理基本技术,护理新技术等。(3)护士方面。护理教育,护理评价,护理行为,护士的角色和功能等。(4)病人方面。专科护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临终护理等。(5)环境因素。卫生政策,社会因素,护理经济学等。(6)行为因素。心理学,病人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健康学等。(7)健康领域。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

5护理研究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护理研究仍然在持续快速的发展,并根据社会和健康需求的特点研究的发展方向也不断地调整更新。21世纪护理研究的发展方向会在过去护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包括以下几个趋势[3,9]:

5.1加强护理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准确性,注重生物生理的研究,进入临床护理试验性研究阶段,为护理科研活动提供科学的基础,提高护理研究的价值。

5.2促进循证护理研究,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提高了护理质量,为临床护理实践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为护理知识和护理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具体而有实证的依据。

5.3加强护理评价研究,强调护理活动或者医疗活动的有效性和经济效益,在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到达最满意的健康服务效果。

5.4注重环境与健康之间的研究,环境与人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中,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对健康产生影响。

5.5走出单一的护理研究领域,开展跨学科或者多学科的合作性研究。多学科的合作研究是整个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除了节约资源和人员外,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从各个角度理解研究目标,并突出护理研究人员在健康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5.6利用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避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快护理研究成果的传播及转化,实现资源共享,为护理研究人员的互相交流和借鉴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群体和人种之间开展研究。

5.7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单一的量性研究扩展到质性研究或混合法研究,利用不同的资源信息对研究目标有个全方位深层次的理解,减少单一研究方法的不足。实验性研究和非试验性研究齐头并进,提高护理研究的价值。

不同国家,不同的护理研究机构根据自身的情况,都设有自己的研究重点。美国护理研究机构2011年提出的研究方向包括[10]: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提高生命质量:疾病的症状管理;临终护理;护理技术革新;护理科学及研究人员的培养。

6结论

从国际护理研究发展史来看,护理研究经历了从护理教育,临床研究到护理理论本身的研究重点的偏移,从单一的护理领域扩展到跨学科合作的研究过程,以及从传统统计到现代化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分析过程。在护理研究发展的过程当中,国家的支持,特别是国家性护理研究中心的设立及研究专业期刊的创办为护理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提高护理人员教育水平,培养护理专业研究人员,提高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是护理研究和护理学科发展的核心部分。

科教兴国,教育先行。学科的发展也是如此。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教育水平,培养护理专业研究人员,提高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不仅仅是护理研究,仍是护理学科发展的核心部分。从国际护理科研发展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近50年的时期研究的核心都是与护理教育有关。首先是人才的培养,再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基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护理高等教育及专业研究人才培养的滞后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护理科研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护理高等教育,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缺乏,以及繁多的课目导致护理教育成为以知识的掌握为主而不是一种技能的学习与应用。另外,专业护理研究型教育在国内仍是一片空白。国内研究生教育以临床专业型为主,但国外护理院校研究生教育分专业型(Coursework)和研究型(Researchwork),以及博士阶段的研究型博士和专家型博士,将临床型护理专家和护理研究专家区别开。这种专设的护理研究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为保证护理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急需加强护理高等教育的改革,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以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缩短与国际上差距。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国临床大批的护理精英是护理研究的潜在优质人才资源。她们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和实践经,临床大量的研究资源,丰富的病种,病人良好的依从性,成本低等,这些因素都为开展临床护理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研究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以及工作中往往身兼数职,分工不够明确,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研究的绊脚石。如果能够有组织有系统地提供研究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给的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临床型研究护理专家出现,为护理研究的开展,护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健康的维护以及疾病的康复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过对国际护理研究发展过程及各个发展阶段中的重要里程碑的回顾,帮助我们了解国际护理研究的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及护理研究的现况,发挥我们现有的护理资源优势,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使护理研究的成果更符合现代人们对健康和护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nightingaleF.en.wikipedia.org/wiki/Florence_nightingale.

[2]nightingale,F."notesonnursing:whatnursingis,whatnursingisnot".philadelphia,London,montreal:J.B.LippincottCo,1859.

[3]politDF,BeckCt.nursingresearch:principlesandmethods: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4.

[4]Varney.H.HistoryandcontributionsoftheYaleuniversityschoolofnursing,1998.doc.med.yale.edu/nursing/historical/.

[5]Brown,e.nursingfortheFuture.newYork,nY:RussellSageFoundation,1948.

[6]annualReviewofnursingResearch.springerpub.com/annual-review-of-nursing-research.html.

[7]於丽红,田艳君.我国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2):2299-2300.

[8]程金莲,柴永萍.我国护理科研发展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9,10(23):2539-2541.

[9]护理期刊.baike.baidu.com/view/10490791.htm?fr=aladdin.

[10]nationalinstituteofnursingResearch.implementingninR’sStrategicplan:Keythemes.ninr.nih.gov/aboutninr/keythemes#.VGSwhoci6ee.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篇5

一、国内外会展行业中会展展示设计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会展展示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会展展示设计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基本表现为:空间布局的灵活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展示形式的市场化、生活化、现代化;更强的开放性、透明性及参与性;更加强调对效果、效益、效率的追求。国外会展展示设计对整体设计项目的要求日趋增多,设计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已形成了“设计即是管理,管理即是设计”的概念。

中国会展展示设计的现状

1.中国内地会展设计市场大多欠缺发达国家和地区会展业的资讯传播、统筹管理和规划、合理分工、创新和环保的理念;

2.很多设计作品处于设计抄袭、张冠李戴的状态;

3.展示设计师普遍缺乏系统的设计管理学习和训练,层次偏低;

4.整体的设计水平仍处于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设计的要求和质量适应不了我国会展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5.设计忽视参展方与参观者间的信息沟通反馈,彼此间缺乏互动交流的空间和机会,据官方统计我国04年积压商品已递增至3万多亿,这种现象除了宏观经济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也由于企业的设计与消费者的需求没有紧密联系所造成的;

6.可使用的材料及展商愿意承受的成本也与国际相差甚远,所以在设计上一般都要考虑成本,其次再考虑创意;

7.设计重复使用率极其低下,对新型材料性能、保管、运输与搭建、维护等的了解甚微。

中国会展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各种文化的碰撞,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会展的展示设计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力而生动地表述了这一特征。那就是――设计业的“大设计”发展趋势。

二、会展经济下中国会展展示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

面向行业,探索合作式会展教育模式

在构想的会展教育体系中,高校是核心,担负着学历与学位教育、科学研究、课程规划等任务,并具有管理模式输出、信息收集与加工等职能,承担着培养核心人才的任务,如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展示设计管理、会展执行管理等相关人员。应坚持合作办学,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保证

要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必须先有一个较强的师资队伍。在已经开办会展展示设计本科专业的高校,从事该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人数少,而且大都是从其它专业转行过来的,专业理论积累不够,会展相关工作经验也比较缺乏,相关教材找不到很适合的人撰写。要加强会展教育与科研队伍的职业化建设,给予相关人员到会展先进国家培训的机会,以便了解国外会展业最新发展状况、研究成果以及会展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支持相关人员到会展企业挂职锻炼;应对会展教材编写和出版给予资助;在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额度和研究时间保证方面,也要给予帮助。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

会展展示设计是一种多元整合的信息传播媒介,因此在教学上需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来指引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与社会,与科技文化,与经济水平的发展相同步,这样才能给展示设计的发展拓展美好的前景,使展示设计能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服务。

从以上研究数据和市场现状来看,会展展示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应涉及以下内容:

1)目标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层次低的熟练技术工人,还是层次高点的设计专用人才。目标的定位不一样,那么课程设计的深浅复杂差别很大。

2)课程的设置。它应包含会展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如美学、构成、设计管理、消费者心理等)及会展行业基础课程(如:会展策划、市场营销、统筹管理等)。

3)教学研讨和教学评估方法。这里涉及制定一个标准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继电保护;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改革项目,“卓越工程师”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将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目的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气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广泛,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进入数字化、微机化和网络化阶段,其在更新自身技术的同时,与微机、通信技术相融合,电力系统技术日趋先进,同时也日趋复杂。

一、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继电保护课程理论教学环节大多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分为电网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和电力主设备保护,按模块分别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学生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觉深奥难懂。继电保护技术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在完成部分专业理论学习后,按照指导书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和课程设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思考,缺少对理论知识应用的分析,更缺乏对理论设计计算结果的仿真验证。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人才的教学目的,因而继电保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调整教学内容

依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修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继电保护调试实习教学大纲;调整理论课程内容,将理论教学模块化、项目化。将理论教学分为几个模块,设置线路、变压器、发电机、母线等电力设备保护教学任务单元,使学生对继电保护技术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理论知识依托于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讲解分析,以项目为载体,将工程概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增加实际工程实验项目的教学学时,便于继电保护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设置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验实习项目,充分发挥模拟型实验装置和微机型实验装置的优点;重点做好微机保护实验项目建设,设置电力系统各种运行状态下的参数,查看系统状态和保护动作状态。

2.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引入ppt课件教学,增加视频及动画演示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继电保护理论知识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改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引入课堂,针对应用前沿技术的工程及学生理论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题,增加课堂讨论部分;提高学生学习继电保护课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总结;将matLaB/SimULinK计算机仿真引入实践教学,对设计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对继电保护动作前后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有直观的认识。

3.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思路

在培养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基本目标的指导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树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工程实例为依托、以知识应用与实践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其改变了以往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验和课程设计中只给出实践目的、注意事项、设备和要求,具体的实践方法、步骤和报告由学生自行设计完成。教师将课程实习项目由部分验证性实习全部改为综合研究设计性实习项目,设置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验实习项目,充分发挥模拟型实验装置和微机型实验装置的优点,以模拟型保护装置为基础,灵活模拟各种接线错误,以此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不同的课程设计题目和现有实验室的条件,要增加实验验证或仿真验证环节,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在“卓越工程师”目标下,只有适应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坚持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程人才,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水平;评估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129-02

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和医学科技进步的必然需求。近年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蓬勃发展,先后有100多所院校设立了高等护理教育,已经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护理人才。但是,由于各校的整体办学能力、开设护理高等教育的时间、从事高等护理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有着很大差异,在护理教学上的水平良莠不齐,目前尚无一个明确的标准和尺度来进行科学评估。因此,构建一个符合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实际的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逐步规范高等护理教育评估与管理,适应高等教育理想化、产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势在必行。

1护理教育的研究

1.1教学内容

护理教育的教学内容[1,2]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体现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2临床实习

临床护理学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学科[3],讲授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人的身体和行为,使学生能胜任包括为个体、家庭和社区的医疗护理服务,通过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目的,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理解人和帮助人。

1.3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师资队伍总体学历层次偏低,因此院校需要加强师资培训的力度和速度。目前,全国除一些早期开办高等护理教育的医学院校其护理院校师资队伍中研究生学历达到85%以上外[4],大部分新开设本科护理教育的院校存在护理师资队伍学历偏低、师资队伍不稳定、学术带头人不突出、年轻教师不拔尖的现象,特别是临床师资队伍稳定性差,教学意识不强,教学技能不熟练。

2护理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评估主要是由国家教育部或卫生部统一负责,与医学教育评估一并进行,与医学教育评估执行同一评估标准和方法。因而,在护理教育评估内部缺乏等级性、联系性和承接性,在医学教育和护理教育评估之间缺乏专业的独立性、特殊性和区别性。由此而带来的弊端有:不能充分反映护理专业教育和实践发展的需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专业,造成护理专业教育计划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等方面都缺乏专业特色,最终限制了护理教育专业化发展和护理学知识的体系化及对公共社会应用的性能。

2.1评估标准

美国护理教育评估七大标准由美国nLnaC制定,这些标准和指标只是一些框架性、定性的指标,给各州、各校以人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特色的空间,评估的宗旨、任务、方法等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特点,从而保证了评估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准确地反映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2.2拟订草案

在资料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目标要素,就国内外同类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结合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拟订高等护理(本科)教学上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组织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修正,形成较为合理的草案。

2.3确定体系

选聘长期在医学及护理教育领域,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有代表性的国内外专家,采用Delphi法对草案中的各级指标予以进一步筛选,并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各级指标的分级内涵和权重系数,形成较为成熟的评估指标体系。Delphi法可确定各级指标、指标权重及分级内涵,其核心是通过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意见,并予综合、整理、归纳,再反馈给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如此多次反复,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意见。

2.4应用

美国护理教育评估是美国护理联盟教育评估委员会(nLnaC)负责实施,该机构及其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得到政府教育部门认可和资助。nLnaC特别强调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参与评估的人员均为护理专业人员从而确保该机构评估结果的权威性。我国除了加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护理教育实施评估以外,还应当建立专业的高等护理教育评估机构,由专业人员组织实施评估工作,负责对所有提供护理学位教育的院校进行评估。这样,可以使评估标准切实符合护理专业的标准和原则,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独立性,使高等护理教育不但能更好地适应护理学科的要求,而且推动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

美国的高等护理教育评估组织有政府的,也有民间的,评估的层次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在评估方法上,除了专业机构、行政机构等组织的评估以外,还应当鼓励各院校开展自我评估。在现代教育评估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评估的作用,强调自我评估应作为各类教育评估的基础。自我评估是院校以自身为主体开展的评估活动,它是学院自我约束、自我制衡、自我调控的基本手段。经常性的自我评估和自我反思活动,有助于院校的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评估内容上,除了综合评估,还可以开展专项评估,对护理院校的局部或单项进行评估。在评估形式上,可以进行合格评估、选优评估和个体内差异评估等评估方法。通过开展多种层次和类型的评估活动,不断促进高等护理教育自身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如何合理评价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成效,科学评估相关院校的高等护理教育水平,已成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护理教育改革所必须研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有关高等护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护理教育现状和特点,对高等护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科学、客观、全面的护理教育评估体系,逐步规范高等护理教育评估与管理,适应高等教育理想化、产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芳芳,姜安丽.护理专业大学生专有素质结构理论模型的构建[J].护理杂志,2005,22(8):27-29.

[3]周红.护理临床教学改革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39.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篇8

【关键词】pBL;护理;教学

随着健康观的发展和护理学的进步,护士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而在护理实践中护士需要解决服务对象复杂的健康问题,因此,能够正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培养已成为国际护理教育关注的重点。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下往往遇到新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稍有欠缺,而pBL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并与小组成员合作更好地解决问题,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已在医学护理教育界广泛应用中,并得到高度评价。

一、pBL的概念及特点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指将学习设定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真实的问题,学习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知识,由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的特点表现为问题是基础,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学过程中无学科界限,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pBL教学中,问题的设置是关键,它不是直接提出来的,而是由真实的情境展现后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复杂的,必须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才能更好地解决的;pBL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每个学生分工不同,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与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pBL教学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不能忽视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选择学习资源、在学生讨论时给予监督和启发、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二、pBL护理教学现状

自20世纪末期pBL引进我国医学院校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时间有限,但已成为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广泛应用于护理教学中,在中专、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各层次开展研究,取得一定成果。护理教学pBL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有一部分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如何解决并形成适合我国护理教学的pBL模式是当前教学研究的趋势。

(一)pBL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pBL教学对学生的理论及实践成绩的提高都有作用。如在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选取部分章节采用病案法进行pBL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学满意,理论成绩提高,pBL教学法明显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医院不同学历层次的实习生的专科操作学习中采用pBL教学法,学生根据专科操作流程图,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结果表明pBL教学法受学生欢迎,有助于学生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问题及对策

1.学生

学生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突然使用pBL教学法会让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这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够直接告诉他们问题的答案,缺乏主动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采用pBL教学法时,对于基础较差、适应不良的部分学生,要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否则pBL的效果会达不到效果,甚至不如传统教学法;而对于适应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

2.教师

pBL教学法要求教师不仅对pBL教学法熟悉,具备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目前达到标准的教师数量有限,有些教师由于对pBL不是很了解,本身都不太能接受,因此需要应有计划地对教师加强pBL的培训,并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及信息采集能力的培训,保证pBL教学法达到有效的实施。

3.教材及教学设备

目前国内还没有护理pBL教学的专门教材,多为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自编教材,其科学性有待考证。解决这一问题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组织专家编写适用于护理各层次各科的pBL教学教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pBL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是自主性的,面对的问题又是开放的、复杂的,学生需大量的信息来源如电脑、图书馆书籍等支持自主学习,因此需要学校提供信息检索工具和大量的书籍,对教学设备要求很高,学校需增大图书馆及藏书量,添加教学器材等。教学设备需要相关部门对护理教育的大力投资才得以实现,特别是硬件教育环境的改善,以保证pBL教学法在教学中有效实施。

4.评价工具

目前国内对护理pBL教学效果的评价多用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或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来反映,其信效度的可信性未做统计学验证。有部分研究涉及到学生学习后的效果使用的是中文版的批判思维意向量表(CCtDi)。但目前国内尚没有公认的pBL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不便于我们对教学的评估,pBL的评价体系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三、pBL在护理教学中的发展

经过30多年,我国护理教育中的pBL教学模式已经逐步成熟,而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外有关pBL的研究已经呈现在网络和计算机环境下进行教学,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效果。我国护理教育也在逐步向这方面发展,即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主要的解决问题的资料,学习小组的合作方式可通过网络上咨询、网上交流与讨论等网络环境下进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通过网页上传。

网络环境下的pBL在我国护理教育界中的应用尚处于实验阶段。张立力建立健康教育评估网站进行护理本科生教学,是对网络环境下的pBL的初步研究,但还未应用在护理专业课程中;另廖晓春在社区护理教学中尝试基于网络的“问题探究”模式的应用,体现了网络环境下的pBL的理论。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pBL教学模式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网络环境下的pBL模式在护理学中的应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今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看以看到更真实的问题情境,在更加丰富的网络上获取学习资源,在网络平台上交流合作,提交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直接在网络上评价反馈,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

参考文献

[1]孙宝志.世界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及其借鉴[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5).

[2]KilroyDa.problembasedLearning[J].emergmed,2004(21).

[3]沈宏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

[4]李双春.pBL病案教学法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

[5]魏红蕾,方芳,刘慧珠,赵萍.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05,22(7).

[6]刘聪颖,陈冰杰.pBL带教法在老年护理见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0).

[7]何英霞,顾沛,陈利群.pBL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研究[J].全科护理,2009,23(4B).

[8]仲其军,陆予云,冼少龙.w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24-125.

[9]张立力,蒋慧,王平.基于《健康评估专题网站》实施pBL教学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篇9

湿地保育、水源涵养、科普教育、观光游览及服务管理等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

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之为"湿地公园"。在国内外,尚未有人给湿地国际公园确切的定义。按照一般文献资料上的理解,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湿地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

(来源:文章屋网)

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075-02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于极度的焦虑、忧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为有厌学、厌世情绪,终日感到焦虑和忧郁,严重者会出现行为失控、有轻生趋向或伤害他人的现象。从近年的“马加爵事件”、“药加鑫事件”到多起大学生跳楼轻生事件,无不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在人格障碍、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心理危机的存在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影响高校校园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大学生中有心理病症的人数由上世纪80年代的23%增加到90年代的25%,近年已经增长到30%以上。笔者于2010年对本院管理系600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验,结果显示有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人际关系障碍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或少子女家庭,从小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百般宠爱,过分的娇惯使得他们的独立性差,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精神,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在人际交往中跳不出“以我为中心”的框框,不会关心他人和公共事业,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人际关系上往往会有孤独感,严重者会引发心理危机。

(二)存在自卑心理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和对高职教育认识的偏颇会存在自卑心理,绝大多数都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被迫到高职院校就读,实属无奈的选择。同时,从家庭背景看,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受到经济和教育资源条件的限制,缺乏兴趣爱好的培养,与城镇生源相比,农村生源多存在地域、经济条件、见识等方面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和接纳自我,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容易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引发心理危机。

(三)个人感情遭受挫折

大学生已步入青年时期,他们渴望与异朋友,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随着我国教育法规对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相关规定的包容,大学生谈恋爱由原来的半遮半掩到现在的完全公开化,而且比例趋高。但由于他们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对恋爱对象的包容和责任心,多数人只是为恋爱而恋爱,并没有把结婚作为恋爱目标,因此,他们的恋爱往往以分手而告终。有的对青春期的性要求理解不当,常会感到紧张和恐慌,甚至产生不正当的行为。这一人群中因受失恋、单相思等问题的困扰,导致苦闷、失望、悔恨与愤懑,给身心带来很大的影响,由此引发精神疾病的也屡见不鲜。

(四)家庭或个人遭遇突发事件

家庭或个人遭遇突发事件的学生群体中产生心理危机的概率很大,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历程比较简单,承受挫折能力不强,一旦遇到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如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父母离异等,会引发过度悲痛与无助情绪,一时难以接受现实,如果这样的情绪持续过久,可能会引发心理危机;另一种情况是,自身出现严重疾病,个人感觉很痛苦,如果治疗周期较长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严重者会产生轻生念头。

(五)来自学习的压力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是很牢固,对他们来说,纯理论的学习常常比较困难。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评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也只能将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而忽视了自己在素质、特长和能力等方面优势的发挥和培养,他们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身心疲惫,有部分学生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在成绩不如别人时,又没有意识到挖掘自己在特长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优势加以弥补,从而对自己的价值认识存在偏差,引发心理危机。

(六)来自择业就业的压力

高年级大学生普遍存在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带来的焦虑感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忧郁和茫然。经过三年苦读,较之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支付的学费,他们对择业的期望值都比较高,然而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他们的择业梦想往往难以如期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产生心理扭曲,出现对未来的茫然和不同程度的焦虑、厌世情绪,从而引发心理危机。

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疏导策略

(一)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疏导体系

学生心理危机疏导工作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学生工作处是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心理咨询中心是具体负责实施心理危机疏导工作的专职机构,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心理危机疏导的主要参与者和协助者。高职院校要组建由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心理危机疏导体系。全体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组建和大力扶持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开展工作,指导他们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心理沙龙、团体讨论等有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骨干、班级心理委员和其他学生骨干在心理危机疏导工作中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防止心理危机的产生

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工作应以教育为先,重在预防。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适应环境问题、情绪管理问题、恋爱与性的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首先,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科普教育,使学生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这也有利于新生顺利进行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的转换,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次,根据学生在校三年的心理变化规律,如新生阶段的适应环境、中间阶段的交友恋爱、毕业阶段的就业困惑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和各种宣传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疏导。再次,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善待人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环境。

(三)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由于缺乏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和就业前景的不明朗,往往会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校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推荐和指导工作,解决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避免心理危机的发生。

学校要通过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相关政策,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方法。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结合本专业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同时,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四)关注心理健康缺陷学生群体,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缺陷的学生群体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要重点从中排查有产生心理危机趋向的个体,及时地进行心理辅导,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咨询中心每年要对全校新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测评,筛选出心理健康缺陷个体,对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要逐一访谈,并给予有效的心理帮助或心理疏导。此外,每年还要对以下七类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和心理危机排查:大学一年级第一次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大学二年级多门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大三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失恋的学生;不善交际的学生;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政治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和其他学生骨干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健康缺陷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开展疏导工作。

(五)对心理危机学生开展疏导工作,并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

对心理危机学生应及时给予疏导和治疗。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的,以在校内接受心理咨询疏导或到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为主;对症状表现较重的,要到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的,要立即通知其家长并送到专业精神医院接受治疗。

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要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对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能正常学习的,应成立以同宿舍的同学、学生干部为主的学生监护小组,对监护对象进行安全监护,并注意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状况;对心理危机程度较高,但尚能坚持在校学习并接受治疗的,应及时向学生家长说明情况,并由家长到学校陪伴监护,如果愿意回家治疗的,则让学生休学回家治疗;经专门机构检查确认存在严重心理危机的,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到校办理休学手续,让家长接学生回家或送医院治疗。

在整个心理危机预防和疏导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骨干、班长、心理委员、舍长等学生骨干的桥梁作用,让他们参与到心理疏导中来,使心理健康问题得以及早发现、及早疏导。

(六)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疏导的后期跟踪观察

对成功实施心理危机疏导后的学生要继续做好后期跟踪和心理辅导工作,注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情趣。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在申请复学时要求其出具有效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复学后组织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和心理专家以预约咨询或随访咨询等形式对其进行跟踪咨询和风险评估。安排班级心理委员或平时与其关系较好的同学进行松散型的监护,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应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发现有心理问题趋向时及时给予疏导,避免心理危机的复发。

【参考文献】

[1]李云.高职学院心理弱势学生群体的危机干预策略[J].职业圈,2007(19)

[2]孙凡,丑文亚.试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疏导[J].现代企业教育,2009(14)

[3]陈红艳.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措施的实践与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