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十篇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十篇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9:32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篇1

【关键词】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护理对策

机械通气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人工生命支持技术,是抢救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措施,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出血及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等严重疾病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使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1]。但其并发症感染是目前较为棘手的问题,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感染在医疗护理上防重于治。为此,我科护理人员在护理机械通气患儿时,除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还重视呼吸机使用管理,加强气道湿化,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从而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2],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感染的原因

1.1机械通气的时间近年来强调口腔和胃肠道定殖的细

菌吸入导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3]为其主要机制,属于内源性感染。正常口咽部分泌物中,每1ml含有107~108个细菌,即使吸入0.01ml都会有大量细菌进入肺部而导致肺部感染。于凤琴等[4]报道,新生儿机械通气持续24h内、24~48h、48~72h、72~120h、7d以上,气道分泌物培养率依次为26.55%、55%、933%、100%。可见通气时间越长,发生Vap的机率越大。

1.2感染途径呼吸机管道、湿化罐、复苏器等消毒不严,医护人员不注意洗手是造成外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使用上述器械患儿痰培养与上述各部分的培养一致菌种达98%。有研究对上机24h呼吸机管道和管内凝聚液的细菌定殖情况进行调查,近患儿端细菌污染率及浓度均高,机械通气后迅速定殖,2h定殖率为63%,12h为64%,24h为80%,凝聚液形成速度平均30ml/h,24h后细菌浓度达2×105/ml,病菌通常与患儿痰分离出的一致,提示患儿口咽寄居的微生物是管道污染的原始来源,高污染率的凝聚液是Vap的重要危险因素。

1.3新生儿呼吸道生理特点新生儿气道相对狭窄,弹性纤维及肌肉发育不完善,管壁易变形、塌陷,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及纤毛运动差,不仅容易发生感染,而且可导致阻塞,出现呼吸困难。母亲的特异性抗体对新生儿抗感染免疫非常重要,极低体质量儿及早产儿免疫功能发育差,是由于过早娩出未能从母体获得足量的igG,加上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能力不足,容易发生低igG血症,从而容易发生感染。

1.4有创性操作经鼻或口插管,增加了将口咽的微生物直接接种于下呼吸道的危险性,气管插管会破坏会厌部正常屏障,减弱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气管导管气囊周围分泌物的淤积和下漏,使细菌极易进入支气管和肺部。放置胃管可以增加口咽部细菌定殖,导致口咽部分泌物停滞,增加了反流误吸的危险性。分析显示,放置胃管是医院内肺炎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1.5抗酸剂的应用及因素仰卧位易致反流及误吸,使胃肠道内革兰阴性杆菌逆行感染。有研究发现,在机械通气24h内,患儿仰卧位也是获得性Vap的一个危险因素。正常情况下,胃液pH值约为1.0,胃内保持无菌状态。疾病状态改变了机体内环境及胃液酸度,重症患儿尤其是呼吸衰竭患儿常使H2受体阻断剂和抗酸剂,防治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进一步降低胃液酸度,增加细菌定殖。研究表明,当胃液pH值>4.0时,60%以上患儿胃液内有革兰阴性杆菌定殖。

1.6滥用抗生素虽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可以提高Vap患儿的存活率,但是仅凭经验对没有感染的患儿使用广谱的抗生素是具有潜在危害的。它会增加多重耐药微生物细菌的定殖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了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与大肠杆菌和其他病原菌的多重耐药之间存在相关性,对iCU内患儿不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不仅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同时也增加了发生严重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2护理对策

2.1一般护理注意远红外线治疗台的温度调节,使患儿体温维持于36℃~37℃之间。加强皮肤护理,防止感染,每2h翻身,随时更换湿污的衣物,每天用生理盐水擦洗双眼,必要时用红霉素眼药水点眼2~3次/d。注意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根据患儿血糖调节输液速度及糖的浓度。

2.2加强基础护理建立人工气道后,口咽部寄生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感染源。应口腔护理3次/d,也可局部使用非吸收抗生素,如:2%多黏菌素e、2%两性霉素B,防止口咽部及消化道细菌寄生。保持头肩部抬高30°,应用胃动力药可很好地防止误吸致胃食管反流。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始终保持清洁和舒适。

2.3保持无菌操作、环境清洁医护人员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必须严格洗手或戴手套,每个患儿床边放一瓶洗手的消毒液,气道吸引时更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室内空气应用紫外线循环消毒机消毒,室内物品、桌面、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拖洗,环境一定保证符合卫生部要求的Ⅱ类环境标准,病区全封闭,谢绝家属入内探视。

2.4呼吸机治疗器械的管理气道湿化液和湿化器内的液体必须无菌,24h更换1次呼吸机装置(气路管道),复苏气囊消毒好备用,一次性物品绝不重复使用。喉镜、吸痰器、婴儿暖箱等所有医疗器械均要彻底消毒或灭菌后使用,并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由专人负责检查保养登记。

2.5物理治疗和吸痰每2h翻身1次,并给予胸背部叩拍或振动,体

质量

3小结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在医疗护理上防重于治。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机械通气的患儿时,除了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应重视呼吸机使用管理,加强气道湿化,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从而杜绝和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唐笑青.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护理与康复,2005,4(5)359-360.

2徐群力,耿艳丽.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2):83-85.

3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9.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篇2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集束干预实施前后将158例机械通气患儿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制订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观察两组Vap发生率及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呼吸机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新生儿Vap疗效显著,方案科学、合理、规范,值得推广。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集束护理;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2.01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effectofventilatorclusternursingprograminthepreventionofneonatal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

methodsRetrospectivestudywasadoptedinthisstudy,and158casesofVap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78cases)andcontrolgroup(80cases)beforeandafterclusterinterventio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routinenursing,andbasedonwhichtheobservationgroupwereintervenedbyclusternursing.theincidenceofVapandrelatedindexe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

Resultsintheobservationgroup,mechanicalventilationtimeandhospitalizationtimeweresignificantlyshorter,andhospitalizationcosts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ConclusionVentilatormechanicalventilationclusternursingprogramhassignificanteffectinthepreventionofneonatalVap,itisscientific,reasonableandstandardized,andthusisworthpromoting.

【Keywords】Vap;mechanicalventilation;clusternursingprogram;neonate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niCU机械通气患儿最为常见的感染,发生率高达57.1%[1],Vap增加了患儿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预防Vap亦成为niCU当前感染控制的首要任务。集束化护理指当患者在难以避免的风险下进行治疗时由医护人员提供的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的集合[2]。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成人中已得广泛研究,取得满意效果,但在新生儿领域相关研究较少[3]。我院niCU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新生儿Vap,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n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的78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其中早产儿52例,足月儿26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30min~6d,平均(2.80±2.30)d;体重0.9~3.8kg,平均(2.70±1.22)kg;原发疾病:肺出血1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9例,呼吸窘迫综合征41例,新生儿肺炎6例,吸入综合征12例。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我院niCU中行机械通气的8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按呼吸机护理规范常规护理,其中早产儿54例,足月儿26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0min~5d,平均(2.80±2.15)d;w重1.0~3.9kg,平均(2.80±1.58)kg;原发疾病:肺出血9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8例,新生儿肺炎8例,吸入综合征1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原发病、早产胎龄、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Vap诊断

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或撤机拔管48h内,胸片示肺部浸润性阴影或出现新的浸润性阴影;肺部可闻及湿性音;同时具备以下任意2项:①血常规白细胞>10×109/L或38.5℃或

1.3方法

对照组按照niCU呼吸机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内容包括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管道通畅、预防管道脱落、注意手卫生等。

1.3.1集束化护理措施

观察组除常规护理方法外进行集束化护理,措施如下:成立治疗小组,调查病区Vap的致病菌,查阅近年来新生儿Vap预防治疗和护理技术进展情况,认识Vap的高危因素。结合病区病种及文献资料[5],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细致的护理操作标准,对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集束化护理的概念、意义及方法。重视基础护理同时将管理、呼吸道管理(气道湿化、吸痰护理)、呼吸机环路管理、口腔护理、营养支持护理、严格手部清洁结合起来组成niCU相应的集束化护理方案。

1.3.1.1管理

常规护理对患儿未进行特别关注,多为平卧位、半卧位。集束化护理重视患儿管理,将患儿置于“鸟巢”中,对无临床禁忌证的患儿抬高床头大于30°,责任护士班班交接记录,责任组长、护士长督促。这一措施简便易行,对预防由误吸引起的Vap效果明显[6]。另外还可以促进患儿舒适,预防压疮,改善患儿通气和增加肺部引流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1.3.1.2呼吸道管理

(1)气道湿化:常规护理是按医嘱予生理盐水加沐舒坦作为气道护理液,在吸痰前滴0.2~0.3ml气道护理液进气管导管,呼吸机吹气几分钟后予吸痰。集束化护理方案不主张在吸痰前用生理盐水或任何溶液经气管插管冲入肺部,因为这样会把气管插管内壁的生物膜(包括口腔分泌物及细菌)冲进肺部,增加发生Vap的风险。(2)吸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胸部物理治疗、吸痰在预防Vap中的作用。不提倡定时吸痰,吸痰重点放在按需及有效上,按需吸痰即根据患儿的痰鸣音、Spo2、呼吸、咳嗽、面色、气道压力等情况综合判断[7]。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在行气管插管内吸引时,应先将导管浅部痰液吸尽,再吸深部痰液,吸痰管插入应轻柔,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加接头长度,不可深插吸痰管吸引。

1.3.1.3呼吸机环路管理

呼吸机作为重要的抢救设备,管道和附件规范的管理及消毒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生率[8]。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可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路使用后统一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所有的呼吸机使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放置通风干燥。持续使用的呼吸管道及湿化器每周更换1次。做好冷凝水管理,集水杯放在管道的最低位置,及时倾倒到含氯消毒剂的带盖小桶内,及时清除管道内的冷凝水,以防倒流。

1.3.1.4口腔护理

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经口气管插管时口腔开放及不能经口进食,容易造成口腔黏膜干燥、自净作用减弱,细菌易在口腔内繁殖,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气管插管为侵入性操作,损害了气道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口咽部的定植菌随着某些操作进入下呼吸道,成为肺部感染因素之一。因此应注意对机械通气患儿口腔的观察及护理,每天给予口腔护理4次,新生儿常用的口腔护理液为2%碳酸氢钠溶液[9]、生理盐水。

1.3.1.5营养支持护理

研究[10]显示营养支持特别是及时应用静脉营养支持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非常重要,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顺利撤机。早期微量喂养能改善患儿胃肠动力,促进肠蠕动、排空,能够促进患儿的胃肠功能成熟,缓解胃肠道功能紊乱,提高患儿喂养耐受性,从而改善营养状况。管饲前应观察患儿腹部情况,有无腹胀,肠型;检查胃内有无潴留,潴留量≤1/3给予减量喂养,潴留量≥1/2给予暂停喂养一次;管饲液首选母乳,管饲速度要慢,量应逐渐增加;在管饲后30分钟内不进行叩背、吸痰等操作,以防引起呕吐反流,增加误吸风险[11]。

1.3.1.6严格手部清洁

手部清洁是被广泛认可的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在iCU感染控制中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有创操作之前及接触患者黏膜、呼吸道分泌物和被其污染的物品后,都应该及时洗手。

1.3.2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Vap发生率、二次机械通气率、治愈好转率以及病死率等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aKx-D〗±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Vap发生率、二次机械通气率、治愈好转率、病死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Vap发生率、二次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2~13],主要有出生体重、胎龄、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环境因素、交叉感染、口咽部细菌的定植和误吸、胃肠道细菌移位及反流、仰卧位、气管导管内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呼吸机通气管路的污染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因此,对于体重

机械通气患者预防Vap集束化方案最早是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提出,元素包括抬高床头、每日唤醒及评估是否可以脱管、预防应激性溃疡和深静脉血栓。随着研究的深入,增加了手卫生、口腔护理、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气囊压力管理、冷凝水管理等元素[16]。以上方案中的部分元素并不适用新生儿,新生儿不是成人的缩小版,集束方案的制定需要医疗团队的配合,并根据各自单位的条件和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新生儿有效、安全易实施的集束方案[17]。集束化护理是集合执行一系列有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操作及护理措施,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t院感染[14]。在临床中,一定要对所选择的患儿持续地执行集束方案里面的每一项措施,不能间断或只选择其中一两项措施来执行,否则违背了集束护理的精神,所执行的措施也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这些有循证支持的多个护理元素若同时施行,较单独执行有更好的效果[18]。本研究在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前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使得每个环节的护理措施得以准确、规范地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Vap是机械通气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预防Vap需要对医务人员不断培训,使其掌握并严格执行集束化方案中的每一项措施,确保措施及时、到位、一致;预防Vap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及团结合作,及时有效评估病人,及时脱机。集束化方案实施过程中必须每天进行监控,督促并确定各护理元素能够持续实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反馈,发现问题后及时改进,即pDCa循环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本研究实施的集束化护理方案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符合医疗规范,过程设计科学、合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肖政,汪成琼,楚亚林,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机械通气因素的meta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1):1015.

[2]田晓华,刘卫荣,袁玲,等.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41243.

[3]刘坤,刘晓丹,李琳,等.国内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的meta分析[J].护理杂志,2016,33(6):1822.

[4]李素明,苏慧敏,张印兰,等.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护理学杂志,2013,28(1):4142.

[5]谭景予,陈锦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订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31733.

[6]孙旭,曲斌,王宁,等.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儿在暖箱中取鸟巢式半卧位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4,28(31):3913,3915.

[7]邓业芹,许业梅,沈佩君,等.新生儿人工气道吸痰时机的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6):2829.

[8]薛凤娟.呼吸机管路集中消毒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4,35(16):5758,61.

[9]叶春燕,吴凡伟,郭冀丹,等.碳酸氢钠口腔护理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13):5052.

[10]谢克开.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营养支持的重要性[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686.

[11]陈虹.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138139.

[12]李林,梁武华,吴耀勋,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广西医学,2015,37(12):18331834,1837.

[13]徐兵.集束化预防方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8):5657.

[14]肖政,汪成琼,黄榜江,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高危社会人口学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5):411.

[15]刘芳印,谢素青,陆艳芳,等.分时段不同床头高度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研究[J].右江医学,2015,43(4):425428.

[16]范晓华,曹岳蓉,徐娟,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8):42034205.

[17]江梅,刘冬冬,黎毅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疗指南循证解读[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1):3335.

[18]陈牡花.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32):29962998.

(收稿日期:2016-11-30修回日期:2017-04-10)

基金项目:河池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河科转143012)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篇3

【关键词】机械通气;护理;新生儿;HmD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11-02

新生儿HmD又叫做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者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生后不久因进行性肺不张而引起的呼吸衰竭、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青紫以及呼气性,在病理上其特征为终末细支气管到肺泡壁附有嗜伊红星透明膜,通常见于早产儿,主要是由于表面活性物质的不足而引起的肺不张,因此又被称之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综合征,其是引发早产儿早期死亡以及呼吸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1-2]。本文就新生儿HmD机械通气的护理进行研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研究对象是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54例新生儿HmD患者,患者胎龄在28-37周之间,其中有30例患者为女性,有24例患者为男性,全部患者均在出生后的6小时先后出现了、进行性呼吸困难以及发绀等症状,所有患者均满足新生儿学中关于HmD诊断标准[3]。患者体重为1819±559g;在apgar评分上,1分钟内评分高于8分有14例,评分在4-7分的有25例,评分低于3分的有15例。全部患者均在出生后的6小时候来我院进行就诊。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全部患者通过口气管插管成功后,借助于SLe5000呼吸机予以机械通气,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呼吸机参数的设定,且遵照医嘱予以保暖、营养支持以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2.2护理方法:1)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地观察,每两个小时进行双肺呼吸音的听诊,查看是否对称,且观察患者双侧胸廓起伏的一致性,对患者指甲颜色以及口唇颜色进行观察,并记录每分钟通气量、峰压以及潮气量等,若发现异常,因及时告知医师并查找原因,予以处理。在上尽量选择仰卧位,可于后颈部放置一小方枕,让头、肩以及颈处于同水平上,以免呼吸道压迫,使气流通过受到影响,且每两小时进行一次的更换,防止局部位置的皮肤受损。2)在机械通气护理过程中,气道湿化必须要良好,可借助于呼吸机上湿化装置,把注射用水添加在湿化器中,让吸入气体温度可保持为35摄氏度-37摄氏度之间,且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同时每天还应对湿化瓶内中蒸馏水进行更换,及时进行添加,要注意的是集液小瓶应比螺纹管低,若集液小瓶与螺纹管中所聚集的液体过多时,则会使呼吸机通气功能受到影响。3)在选用吸痰管时,应结合气管导管内径具体大小来选择,通常情况下选择5F吸痰管,不过过硬以免使气道黏膜受到影响,而过软则会插不至导管末端,使吸引效果受到影响。在吸痰时应由两人一同操作,由一人来进行导管的固定,另外一人则吸痰,利用无菌镊子或者戴上无菌手套实施吸痰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来执行,先吸气道,接着再吸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在吸痰前后应予以1-2分钟左右的高浓度吸氧,其吸引压力应尽量控制于13.33kp范围内[4]。气管中吸痰管插入深度应在气管导管长度的基础再延长0.5-1厘米。把吸痰管插入至气管导管时应边旋转且边吸引,在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吸痰时间不可超过15秒,若时间过长,很容易引起缺氧现象;若痰液过于黏稠不容易被吸出,则可事先于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接着再进行吸引。完成吸痰后需吸入1-2分钟纯氧,接着把吸氧浓度调节到吸痰之前的水平。4)在撤机之前,遵照医嘱应用地塞米松,以免喉头出现水肿,在拔管之前的4小时内不可进食,且将胃内容物抽出。同时在插管之前,还应做好再次插管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各种应抢救物资。在拔管以后需立即进行吸氧,结合患者自身病情实际情况禁食大约8-12小时,且加强监护,对患者尿量、生命体征、神志和血氧饱和度等进行严密地监测,于1-2小时后进行血气的复查。

2.结果

4例新生儿HmD患者中有4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或者家属而放弃治疗,其余患者均顺利撤机且痊愈出院,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8.9%(48/54)。

3.讨论

新生儿HmD在临床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肺气肿,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吸气性哮鸣音以及呼气性哮鸣音等,其体征主要表现为呼吸音减弱、胸廓不对称、叩音呈清音或者患侧胸廓饱胀等[5]。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HmD,大部分发生于出生后的6小时内,对此及时予以治疗非常重要。在新生儿HmD临床治疗中,目前常用方式为机械通气治疗。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新生儿HmD机械通气的护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在机械通气的治疗上予以合理且科学地护理,不仅可使呼吸机有关性肺炎得到减轻,同时还可使治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降低死亡率。

综上所述,在今后新生儿HmD机械通气的护理中,应及时予以诊断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予以针对性护理,且不断地总结相关护理经验,对护理手段进行有效且合理地改进,以此提升患者存活率。

参考文献

[1]王会芹,崔兰玲,薛淑萍等.固尔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5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7):17-18.

[2]卢燕君,郭郁莲,郑映芝等.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管理[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73-74.

[3]陈英.猪肺磷脂注射液多方位给药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0):1755-1756,1758.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篇4

【关键词】新生儿;传染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00-01

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指的是没有家属陪护的新生儿病房。这种新的护理模式不受家属的干扰,对预防院内感染,方便医护人员集中精力治疗、护理新生儿,更好地观察病情变化都十分有利[1]。但传染病医院设立的新生儿病房,既要保证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护理,又要保证患儿免受各种传染病的感染,所以探讨传染病医院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的护理风险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三o二医院在2011年12年成立了新生儿及niCU病房,现就我们的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1传染病医院新生儿病房存在的危险因素

1.1科室的周围环境

新生儿病房地处传染病医院,兄弟科室、辅诊科室、后勤班组均收治、接触乙肝、丙肝、梅毒、艾滋、麻疹等患者,消毒隔离不严,容易导致患儿感染相应的感染性疾病。

1.2收容患儿的病种多、病情复杂

收治患儿中,感染性疾病患儿所占的比例较大,建科来在收治的220例患儿中,梅毒母亲患儿7例,其中确诊梅毒的患儿2例;乙肝母亲患儿85例,其中HBsag阳性患儿4例;丙肝母亲患儿4例,其中抗HCV阳性患儿2例。

1.3护理人员资质年轻、缺乏工作经验

科室为新开科室,护理人员普遍年轻,缺乏工作经验,而新生儿病房的护士具有难度高、技术要求精、风险系数大、综合素质高的特点,导致了科室的人员状况和实际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1.4极低出生体重患儿多

在收治的220例患儿中,

1.5piCC的应用

静脉高营养液的脂肪乳剂可使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损、受抑制,使细菌与真菌容易在脂肪乳剂中生长,导致细菌定植[2]。

1.6机械通气增加感染的几率

由于操作不遵守无菌操作,呼吸机管道及附件,水陷阱凝聚液的污染,患儿自身口腔繁殖菌下行均会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预防气道感染,能有效的提高机械通气患儿的存活率。

1.7设备、设施因素

新生儿暖箱、辐射台、监护仪、呼吸机等相关设备长期使用需要定期检测维护,使用前是否进行培训或按操作规程操作等导致的不安全因素,都会对患儿造成一定的伤害[4];抢救器械是否处于功能完好状态,势必严重影响抢救工作。

1.8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成熟

科室从2011年12年成立,2012年1月正式接诊患儿,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但毕竟使用时间有限,管理机制需要在实践的长河中接受考验。

1.9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欠缺,加上新生儿科没有家属的监督,护理人员难免思想上会松懈,没有严格的慎独精神,容易出现差错事故,而现代患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刚出生的患儿极其疼爱,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过高,甚至达到不且实际的程度,医务人员言语不慎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2对策

2.1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科室工作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戴好帽子、口罩,穿着专用工作服和拖鞋方能进入新生儿科;加强外来人员的管理,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本室;允许进入本室的外来人员服从指挥,衣帽整齐,洗手后方可进入;新生儿护理工作应有很强的责任心及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手消毒制度。

2.2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对科室护士进行niCU专业相关的理论授课、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改进护理人员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使其发挥最大潜力、提高工作质量[5]。

2.3尽量减少操作,避免医源性失血和感染

协调好医护合作,能够集中和合并的抽血、输液等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医源性失血和预防感染,对早产儿要警惕感染的存在,抗生素的使用宜适当放宽[2]。

2.4严格无菌技术,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

固定piCC导管日常维护的护士,进行piCC导管使用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无菌技术操作和观念的培训;加强对piCC导管使用的环节质量控制,预防感染的发生;换膜时进行穿刺局部的细菌培养,及时发现感染征兆。

2.5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5.1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手段,气道管理及预防感染是极其重要环节[3],是取得抢救成功的关键。

2.5.2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核心,密切观察呼吸机各项参数及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进行有效的气道冲洗、翻身、拍背、吸痰对维持呼吸道畅通,确保机械通气效果。

2.5.3气道冲洗及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彻底清洗、消毒呼吸机管道及附件,及时清除冷凝液,定时更换或添加气道湿化水,尽可能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儿存活率。

2.6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保养

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专人负责制度;定期检测维护;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加强仪器的保管与存放:要求科室所有人员自觉做到仪器使用后、清洁消毒后及时放回原位,方便下次使用;抢救器械处于功能完好状态;急救器械不可擅自外借,不能随便移动位置[7],从而保证抢救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2.7学习法律相关知识,不断强化法律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传授规避法律责任的技巧,保护护理人员和减少医疗纠纷。

3讨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原发病的危重程度、niCU监护技术(静脉高营养液的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等)的应用以及患儿病房密度过大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是发生新生儿感染的主要高危因素,直接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因此,预防院内感染是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管理的重点,而传染病医院的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的管理更应该加强消毒隔离,在预防院内感染的基础上,保证患儿免受各种传染病的感染,使患儿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肖霞.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的管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3):313-314

[2]苏绍玉,李凡,胡艳玲.高危新生儿院内血行感染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56-57

[3]植玄娇.小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5):103-104

[4]李冠芳.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0):133-134

[5]杨凤涛,尤小丽,董玉红.规范化培训在niCU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381-382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篇5

急性呼吸衰竭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造成多脏器损伤。如何进行有效供氧、迅速改善缺氧症状,同时尽量减少吸氧引起的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重点。我科于2004年1月~2006年2月对2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5例患儿,其中男17例,女8例;胎龄

2方法与结果

2.1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e.m.e.infantflowaDVnCpap呼吸机治疗,连接好呼吸机管道、遵医嘱预调参数后依据患儿不同体重选择适合的鼻塞并连接至患儿,病情好转后,依据血气逐渐下调压力及氧浓度。若Cpap≥6cmH2o、Fio2≥60%,病情不能改善,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2.2结果:25例患儿经nCpap治疗后痊愈22例,放弃治疗1例,改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例,治愈率88%。

3护理

3.1监测生命体征:所有患儿均置远红外线辐射床,连续监测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体温,并每2小时记录1次,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患儿是否安静,皮肤有无青紫、水肿、硬肿,末梢循环是否良好,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对应处理。

3.2气道的管理:根据病情需要每2~4小时进行1次口咽部及鼻腔吸痰,吸痰前要翻身、拍背以达彻底吸痰的目的,吸痰时可用复苏囊正压给氧。

3.3保证Cpap压力:调整好患儿,置肩垫,避免气道屈曲,连接好Cpap装置,依据不同体重及鼻孔大小,选择合适的鼻塞,保证鼻塞与鼻孔紧密连接不漏气,每2小时检查1次鼻孔,并调整系带松紧、涂红霉素软膏以防鼻塞固定过紧压迫局部引起鼻黏膜、鼻中隔组织坏死,若患儿有哭闹,予安慰吸吮,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3.4预防腹胀:nCpap时,为防止空气进入胃内引起腹胀,使膈肌上升影响呼吸,予常规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3.5呼吸机的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Cpap装置的故障,呼吸机管道及鼻塞每24小时更换1次,气体加温湿化,使温度在32~36℃左右,相对湿度在60%以上以保护气道黏膜。

4讨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的常见危重病症之一,亦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机械通气的应用大大减低了该病的病死率,nCpap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通气方式,对肺的生理作用有以下几方面好处:增加跨肺压、增加功能残气量、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使气道阻力减小、减少呼吸运动所需的能量、增加呼吸驱动力[2],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相比,nCpap相对无损伤,易安装维持及护理,气道内阻力较气管插管低,感染、气压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低,是目前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常用供氧方式,但易发生腹胀、鼻黏膜损伤等并发症[3]。本组25例患儿使用nCpap治疗治愈22例,治愈率达88%,并发气胸l例、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仅8%,远较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低[4],且本组采用常规置胃管胃肠减压、每2小时检查1次鼻塞的松紧并涂红霉素软膏,有效避免了腹胀及鼻黏膜损伤。

nCpap是一种辅助通气方式,仅适用于存在自主呼吸且自主呼吸节律基本规则的患儿,若自主呼吸微弱、不规则或治疗过程中有病情加重应及时改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参考文献:

[1]金汉诊,黄德珉,宫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2.461.

[2]周晓光,肖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4.137.

[3]赵轶超.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研究进

展[J].护理研究,2005,19(2):285.

[4]王蓓,谢利娟,朱晓乐.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J].上海交通

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3):326.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篇6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60例危重新生儿临床资料及病原学构成,分析其常见病原菌,总结预防和治疗经验?结果60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中有28例发生了Vap,其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93.33%,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最多,且对主要抗生素广泛耐药;革兰阳性菌占占6.67%,除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对其余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结论新生儿进行人工机械通气时,要尽量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治疗保证无菌操作?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提高mV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新生儿;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药敏试验

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ewbornintensivecareunit,niCU)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也日益增多,成为影响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1]?本研究对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niCU收治呼吸机机械通气60例危重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60例患儿,其中符合Vap诊断标准的2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机械通气开始年龄25min~10d,胎龄最小29+1周,最大41周,产重最小970g,最大4100g,机械通气时间2~7d,男17例,女11例,足月儿12例,早产儿16例;住院日最短3d,最长46d?Vap患儿原发病:肺透明膜病13例,吸入性肺炎10例,反复呼吸暂停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败血症1例?

1.2诊断标准

28例均符合新生儿Vap诊断标准[2]:机械通气(mV)治疗48h后符合以下条件:(1)胸片显示新的或进行性肺浸润;(2)发热;(3)外周血wBC计数>20.0x109/L或CRp>8mg/L;(4)气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其中胸片改变为诊断必要条件,加上其他3条中符合2条即可诊断?

1.3方法

对于mV治疗48小时后,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或拔除气管插管时剪取气管套管末端送检,按照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进行培养和鉴定分离?

1.4治疗

28例Vap出现Vap症状而病原菌未明确之前,首先按经验选用涵盖革兰阴性和阳性菌的药物,后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并辅以定时翻身?拍背吸痰,气管内冲洗,雾化吸入?维持水电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

1.5统计学分析

本组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f检验,p

2结果

2.1常见致病菌及药敏

28例Vip患儿培养分离出病原菌30株?28株为革兰阴性菌,占93.3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8株,占26.67%,肺炎克雷伯菌7株,占23.33%,大肠埃希菌6株,占20.00%鲍曼不动杆菌3株,占10.00%,阴沟肠杆菌2株,占6.67%,非发酵菌1株,占3.33%,勒米诺氏菌l株,占3.33%?革兰阳性菌2株,占6.67%,溶血性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1株?药敏实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广谱耐药,敏感性位于前5位的抗生素依次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分离的革兰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均敏感?

2.2转归

临床转归:60例患儿中,治愈47例,死亡2例,放弃11例?28例Vap中治愈15例(53.57%),好转8例(28.57%),死亡1例(3.57%),放弃4例(14.29%)?

3讨论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因为其本身黏膜屏障发育以及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加之外部因素包括经口或鼻插入气管导管?胃管,会破坏会厌部正常屏障,使口咽部细菌定植于气管内以致肺部感染?呼吸机管道及复苏器械消毒不严格,医护人员不注意洗手,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介人性操作的增多,特别是气管插管,破坏机体自然防御机制,为病原菌进入下呼吸道提供机会,同时又成为病原菌繁殖的场所?据报道新生儿Vap发病率为28.3%-50%,本文资料显示Vap发生率46.7%,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降低Vap发生率有重意义,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发生率越高[4]?分析原因与胎粪?羊水吸入,气管插管,吸引器的使用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呼吸道黏膜基底层暴露,需要延长应用mV等因素有关?陈胜莲?谭育华[5]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Vap与胎龄?出生体重密切相关?胎龄37w的新生儿,随着出生体重的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要降低早产儿机械通气发生Vap的风险.就要有效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可减少机械通气应用的时间和机会?

Vap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呼吸相关性肺炎的病原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93.33%),与文献报道一致[4]?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而革兰阳性菌仅仅占6.67%?药敏实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广谱耐药,敏感性位于前5位的抗生素依次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但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在新生儿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此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以提高疗效,降低Vap死亡率?Vap患者在获得培养结果之前,早期足够的抗生素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最初经验性治疗的抗生素其抗菌谱应选择足以确保覆盖所有可能致病菌,以提高首次用药成功率?疑似Vap患儿常已用过多种抗生素治疗,在获得培养结果之前选经验性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细菌对先期使用抗生素耐药的可能,培养结果回报后根据患者治疗反应和药敏结果,可酌情改用针对性强?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应针对该地区病原菌情况选用抗生索,尽量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Vap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呼吸衰竭的治疗难度,成为改善机械通气患儿预后的重大障碍?加强预防措施是减少Vap发生的关键,对Vap的预防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做好围生期的保健,降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加强消毒隔离质量控制[6]?呼吸机管道应严格消毒,各种操作集中进行,减少侵袭性操作?洗手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正确洗手?病室应加强院内感染病原菌的监测?③减少上呼吸机时间,在原发病得到控制下,病情稳定时需及时拔管撤机,以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④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⑤加强支持治疗,保证足够热卡,提高患儿机体抵抗力?⑥加强患儿的翻身?拍背?吸痰等基础护理工作?总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重于治疗?

参考文献

[1]apisarnthanarka,Holnamm一pazgalG,Hamvasa,etal.Ventilatot-associatedpneumoniainextremelypretermneorm.tesina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characteristics,riskfactorsandoutcome,pediatrics,2003,112(6ptl):1420―1421.

[2]曹毅民,郭在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技术[J].中华儿科杂志,20

02,40(7):426―4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744―1745.

[4]游楚明,傅万海,张志刚,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素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5):296―295.

[5]陈胜莲,谭育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儿科护理,2009,16(8):45―46.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篇7

[关键词]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新生儿

极低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1500g的新生儿[1]。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及生理功能未成熟,出生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均比足月儿差。特别是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而需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将本院新生儿科86例实施机械通气的极低体重儿两种不同的气道管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体重儿8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6例,女40例;胎龄28~32周;出生体重<1000g的35例,体重1000~1500g的51例;患儿原发病:胎粪吸入综合征20例、重症肺炎36例、肺透明膜病20例、感染性休克10例。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08年1月~2009年6月为对照组,2009年7月~2010年12月为观察组,两组患儿性别构成、胎龄分布、出生体重、原发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两组患儿按新生儿科护理常规专人护理,做好病情观察,疾病全过程用心电、呼吸、血压及经皮氧饱和度(tcso2)持续监护,并给予保暖、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机械通气给予呼吸支持。机械通气时两组患儿均选用“drag”婴儿呼吸机,采用直径为2.5~3.0mm的rüsch气管导管经口插管,0~24h内行机械通气,通气方式为“simv加peep”,呼吸参数的调节相同疾病一致;气道管理中吸痰的间隔时间与方法、气道湿化的方法两组患儿一致。

1.2.2对照组:①患儿取仰卧位;②常规的手叩法叩背;③呼吸机管道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观察组:①患儿体位采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交替更换,仰卧时在背下放置新生儿血压计袖带,接心电监护仪,每隔0.5~1.0h自动充气再放气,反复操作以刺激患儿;②吸痰前15~20min用复苏囊小号面罩叩击患儿背部,叩打速度100~120次/min,每肺叶叩击、振动1min,持续时间不超过5min,力量均匀适合;③呼吸机管道消毒采用全自动清洁机清洗消毒后装在无菌薄膜袋中备用。

1.3观察指标

1.3.1每天桡动脉穿刺采血做动脉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1.3.2观察两组患儿心率(hr)、经皮氧饱和度(tcso2)、24h发绀的平均次数、24h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机械通气的时间、呼吸道感染率及两组患儿治愈和死亡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组间对照方法,计数资料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其他指标的观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3。

3讨论

极低体重儿在运用机械通气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但机械通气中导管的刺激、肺部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新生儿呼吸中枢、呼吸肌和软骨发育不完善,气道内径相对狭窄,纤毛运动功能差,致分泌物排出困难,故易出现呼吸道阻塞。改进机械通气中的气道管理方法,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极低体重儿呼吸状况。

3.1体位对气道通畅的影响

极低体重儿机械呼吸的传统体位是仰卧位,但有学者发现健康早产儿及肺炎早产儿俯卧位时,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均较仰卧位改善,可能与俯卧位时更为均匀的通气分布直接导致背侧肺区通气量增加有关,这是氧合改善的主要原因。观察组患儿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交替更换,而且在仰卧时置新生儿血压计袖带于背下,充气放气,反复操作以刺激患儿背部,亦可使气道受到震动,黏性分泌物被击碎、松弛、脱落,进而排出,保持气道通畅。

3.2叩背方法对气道通畅的影响

吸痰是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如果患儿痰液黏稠时,叩背是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叩背的目的是通过叩击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体位引流,使分泌物从肺叶到达细支气管,再到达主支气管,通过患者咳嗽或人为吸引排出体外。经典的叩背方法为手叩法,即操作者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呈空心掌,手部肌肉及手腕放松,轻轻拍打患者背部[5-6],此法操作者手掌较新生儿而言较大,定位不精确,手部的力量轻重不容易掌握,叩击力量过轻则起不到良好的排痰效果,过重则患儿不易耐受,甚至导致患儿胸内损伤,故效果欠佳;采用复苏囊小号面罩叩背,其呈圆形,似手掌的中空状,软硬度适宜,力度均匀的持续叩击,既可振动呼吸道、肺部,使附着在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通气功能,又不会导致胸内损伤或感到不适。

3.3呼吸机管道消毒方法对气道通畅的影响

机械通气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管道系统灭菌不彻底或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均可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致使抵抗力低的患儿并发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增多,气道不畅加重。本院传统的呼吸机管道消毒方法为手工清洗、84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由于呼吸机管道结构的特殊性,管壁呈螺纹状,管腔长,内径小,硅胶有一定的弹性等,导致清洗难度大,一般在管道的两端口部清洗消毒效果较好,深部清洗消毒效果较差且待干时间长。现使用由消毒供应中心用自动清洗机处理的呼吸机管道系统,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具有最严格程序消毒,此程序主洗时加入了1∶50的有效含氯量1000mg/l消毒清洗剂,集化学浸泡法和热力消毒于一身,洗净灭菌依次完成,消毒效果较为可靠。本研究中的患儿呼吸道感染率的下降也说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更换患儿体位、改进叩背方法和呼吸机管道系统的消毒方法,可促进气道通畅,增强机械通气效果。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患儿的tcso2、pao2、治愈率升高,paco2、hr、呼吸道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发绀和呼吸暂停的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说明改进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方法,可改善极低体重儿呼吸状况,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巍,童笑梅,王丹华.早产儿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

金汉珍,黄德氓,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4-395.

薛辛东,王晓惠,张家骧.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功能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07,37(8):494-496.

宋亚君.早产儿体位的临床意义[j].新生儿科杂志,2006,16(3):139-141.

肖荷妹,李兰静,崔朝勃.老年人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1041-1042.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篇8

关键词:小儿机械通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96-01

机械通气是借助人工装置—呼吸机的力量,产生或辅助呼吸动作,达到增强或改善呼吸功能目的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piCU2010年8月~2011年12月经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患儿临床资料,共计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m~11y,平均6.5y;重症肺炎17例,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障碍综合征3例,脑外伤3例,白血病2例,重症手足口病1例,恶性淋巴瘤1例,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捂热综合征1例,哮喘持续状态1例。

1.2机械通气中的监测指标包括无创血压(Bp)及有创动脉血压、心率(HR)、心律(CR)、呼吸频率(R)、经皮监测血氧饱和度(tCSo2)、有创中心静脉压(CVp)、吸入及呼出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吸入氧浓度(Fio2)、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呼气末正压(peep)、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压力-流速曲线监测、血气分析、全套生化等,同时需记录生命体征变化、液体出入量。

2护理措施

2.1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的消毒。①空气消毒。本院现采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消毒;②病床及柜子的消毒,消毒液为含有效氯0.05%抹布擦拭。

2.2防止接触传播。床边隔离病人,并给每位病人配备相应检查工具,例如听诊器、电筒等,落实床位护理,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对手的勤洗,本院现采用进行六步洗手法,及时戴用一次性或无菌手套,从而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2.3做好口腔基础护理,可选择生理盐水、碳酸氢钠等,用棉棒/棉球进行擦洗,4~8小时一次。并纠正,防止患儿出现误吸现象。一般认为30~45角度的半卧位可使胃液返流、误吸的发生情况减少,而平卧位的胃肠营养患者则会增加胃液的返流。

2.4呼吸机管道的管理。连接好呼吸机管路,检查管路是否漏气,通气模式是否正常,各参数是否准确可靠,报警系统是否完好。如一切正常,①了解呼吸机的性能,选择合理参数,掌握机器报警的原因及相关处理。呼吸机通气模式根据情况选择定压型或定容型,目前多采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方式,即5~7ml/kg体重,呼吸频率:新生儿35~40次/min(吸气时间0.3~0.5s),婴幼儿20~30次/min(吸气时间0.4~0.7s),大儿童15~20次/min(吸气时间0.5~1.0s);气道峰压:肺部功能正常患儿10~15cmH2o,有呼吸功能不全的肺炎患儿15~20cmH2o,有呼吸衰竭的重度肺炎患儿20~25cmH2o,严重肺实变患儿25~35cmH2o,极其严重肺实变患儿>35cmH2o;呼气末正压一般采用中(4~7cmH2o)、低水平(2~3cmH2o),少数情况下如严重肺实变、严重通气-灌流失调患儿采用高水平(8~15cmH2o)。吸入氧浓度初调一般可选60%-80%。呼吸机常见报警有:气道压力过高/过低、分钟通气量不足/过高、呼吸频率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重新设置通气模式及参数,另外检查是否存在管道脱落、漏气、痰堵,以及有无人机对抗、气胸、电源断电、机器故障、报警参数不当。并对各呼吸参数作好详细记录,以及随后何时做过调整,调整后患儿的状况变化。②制定翻身拍背计划、加强吸痰措施。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戴无菌手套进行相应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s,吸痰前吸100%氧2min,吸痰后再吸100%氧2min。每次吸痰前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加沐舒坦0.5~1ml进行湿化,不要在有负压的情况下插入吸痰管。在临床中,可通过观察患儿的咳嗽、双肺痰鸣音、气道压力等,来了解患儿气道情况,以做到适时吸痰,避免气道阻塞。但如吸痰操作频繁,也容易造成气道损伤、缺氧等。因此,根据患儿需要进行适时吸痰,可减少患者吸痰次数,从而减少了对患者的机械性刺激,使机械通气患者的Vap发生机会降低[1]。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耐受情况以及插入吸引管是否有阻力,做好交班。③固定好插管位置,及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以防止脱落移位,尤其是内脱落。有气囊的插管则应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每4~6小时放气一次,每次5~10分钟。在口腔护理前气囊充气是否良好,以避免误吸。做好记录及交班。④防止机械通气中的人机对抗。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气道水分丧失更多。有效湿化,避免分泌物干燥结痂而阻塞气道。但也防止湿化过度而造成分泌物过多,造成人机对抗。一般呼吸机上均带有加湿器,可以调节监控,保证病人吸入有一定温、湿度的气体。调节温度显示32~34℃。调节呼吸机管路,使接水瓶处于垂直状态,位于管路的最低处。呼吸机管路低于气管套管和湿化罐,以避免管路内积水返流并及时倾倒冷凝水。注意随时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使其处于适宜水位。水位过高会影响通气量、过低容易烧干损坏仪器。⑤呼吸机相关装置的消毒。呼吸机管道中的冷凝水是污染物,故应注意勿使冷凝水倒流引起误吸。调整好支架位置,减少呼吸机管道对人工气道的压迫,螺纹管避免弯曲,置集液瓶于呼吸机管道的最低处,及时倾倒管道内的冷凝水。湿化罐液体应每24h全部更换一次。

2.5并发症的观察。气压伤、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压改变,以及有无影响到回心血量,引起心功能不全。

2.6拔管后的观察。先暂禁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患儿意识、自主呼吸频率、心率、皮肤和口唇颜色,血氧饱和度、出汗、气道压力、尿量、注意有无喉头水肿等。

2.7加强对不同年龄的患儿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疏导。部分年长患儿在机械通气治疗时可因紧张、沟通障碍、环境刺激而导致情绪不稳定,或有患儿恐惧打针、吸痰、尿布潮湿而躁动不安。因此每次操作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患儿进行交流沟通,稳定患儿的情绪,取得患儿的配合和信任,操作时动作轻柔,及时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镇静和约束,使患儿处于最舒适状态,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3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3d~25d,其中痊愈20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6例。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篇9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护理

通过医疗器械进行辅助通气是临床上抢救患者的重要方法,在相关科室特别是重症监护室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呼吸机的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通过器械进行通气48h后出现的肺部感染,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这种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儿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是导致患儿救治失败的重要因素,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甚至生命[2]。所以,研究重症监护室呼吸机引起的肺炎感染,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对于患儿救治成功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且通气时间大于48h的患儿92例。其中男性患儿55例,女性患儿37例,患儿年龄为29d~14周岁,平均年龄(8.25±2.85)岁。使用呼吸机通气的时间为52~330h不等。治疗过程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4例,未发生的48例,发生率为47.82%。并且对患儿的体重、年龄、插管次数、插管时间、吸痰次数等进行对比[3],研究这些因素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1.2呼吸机使用情况所选取的病例中,患儿均采用经口鼻气管插管的方法进行呼吸机通气,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根据患儿个体差异对仪器参数进行调节。

1.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在进行机械通气48h后,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检查。如出现以下症状或之一,即可认定为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①在严格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痰管在通气插管中取分泌物进行检测,如发现有浓痰或脓性分泌物,或分泌物中检测出新的病菌;②X射线胸片检查,出现新的肺部侵润影;③患儿高热38℃以上;④血液中白细胞数目大于15×109/L。

1.4护理方法对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根据感染病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的相关结论,选取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对通气道进行冲洗和疏通,及时清除气道中的异物,保证气道的畅通。定时对患儿进行拍背、吸痰等护理,必要的时候可进行雾化药物吸入辅助。并且要注意患儿身体的水分及电解质的补充、以及体内的酸碱平衡。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所选取的使用呼吸机进行通气且时间大于48h的患儿共9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共44例,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9例,发病率为47.82%。

2.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愈率和死亡率在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患儿中,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治愈的共38例,其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6例,治愈率86.36%;死亡6例,男性患儿3例,女性患儿3例,死亡率13.63%。

2.3各种因素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见表1。

3讨论

呼吸机的使用可以挽救患儿的生命,但也会使患儿的呼吸道防御屏障失去作用。病菌容易侵入,再加上一些消化道分泌物的刺激,使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目前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是获得性感染中一种最为严重的类型。从数据的分析结果可知,其感染率、死亡率都比较高。从表1可以看出,插管次数和时间以及吸痰频率的增加,都会大幅度的提高感染的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1建立严格的消毒和探视管理制度患儿的年龄一般较小,身体抵抗力不足,再加上使用器械的方法进行通气,特别容易引起病菌的侵入造成感染。在患儿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注意接触仪器设备等之后要及时洗手消毒。加强重症监护室的环境管理,建立严格的制度,对于相关的医疗器械,比如呼吸机,氧气瓶,雾化器,氧气湿化器等应该做到每天专人负责消毒。

3.2加强机械呼吸气道的管理人工气道的加入会使患儿的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咽部寄生病菌,产生的分泌物更是容易引起感染。在对患儿吸痰应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熟练掌握操作方法,避免吸痰过程中对咽部及气道产生机械损伤。对使用过的吸痰管以及产生的分泌物要及时妥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4]。

3.3合理使用抗生素患儿仅凭自身的抵抗力难以抵抗病菌的感染。在护理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病菌感染,应该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但是必须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否则容易出现抗生素耐药菌,这会对患儿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3.4心理护理患儿年龄小,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哭闹不配合等情况,应该及时和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以达到患儿的依从,家长的配合,减少误会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卫华,邓敏.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监测分析[J].华西医学,2012,27(9),1285-1288.

[2]史源.中国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现状与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2):1691-1693.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篇10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剂;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多发生于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其发病原因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有关[1]。固尔苏是在猪肺中提取的天然ps,能降低肺表面张力,提高呼气末肺泡的稳定性,促进萎陷肺泡重新开放,增加肺功能残气量,改善肺氧合功能,然后利用机械通气使肺泡处于良好的氧合功能状态,通过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以提高治疗效果[2]。本院新生儿科2008年1月-2009年9月收住hmd,经家属同意采用ps替代治疗法及呼吸机通气治疗的患儿25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nrds患儿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其中足月儿5例,早产儿20例,平均胎龄(34±2.9)周,平均年龄(4.9±5.7)h,平均出生体重(2.3±0.7)kg,平均住院天数(11.5±2.03)天。全部治愈出院。根据第6版实用儿科学nrds的诊断标准,25例患儿均符合nrds的诊断。

1.2方法

1.2.1ps制剂采用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的猪肺的肺泡表面物质(商品名“固尔苏”),主要含有卵磷脂酰胆碱和表面活性蛋白。

1.2.2给药方法患儿入院后一经确诊为hmd即给予ps治疗,通常于出生后24h内给药。冰箱内取出固尔苏置手心内加温至37℃,转动药液使其均匀混合,将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床上,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吸净气道内分泌物,将已预热好的药液用注射器缓慢抽取,然后用连接注射器至带侧口的气管插管接头,将固尔苏按100mg/kg的剂量均速注入气道内,复苏囊加压通气2min,后接呼吸机,整个操作过程15~20min。给药后6h内尽量不吸痰、翻身、拍背。整个操作前后各摄胸正位片。

1.3结果25例患儿用药后30min~2h呼吸困难均得以改善,血氧饱和度(spo2)升高达90%以上,用药后胸片示肺野透亮度明显改善。25例患儿应用固尔苏机械通气时间为20h~6天。

2护理

2.1给药前护理用药前准备好呼吸机,调好呼吸机参数。将患儿置于辐射床,取仰卧位,头稍后仰,肩下垫一小枕,接上监护仪,监测患儿心率、呼吸、spo2的变化,根据患儿胎龄及体重,选择气管插管。插管后彻底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内的分泌物,固定好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并准确记录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及备好抢救物品。冰箱内取出固尔苏置手心内加温至37℃,转动药液使其均匀混合,避免用力摇晃,以免泡沫形成而造成剂量误差。

2.2给药时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呼吸和血压变化;给药时双人配合,一人将已预热好的药液缓慢注入气道,另一人立即用呼吸皮囊加压通气2min左右,使药液在肺内均匀分布,然后接上呼吸机。给药过程中spo2或心率下降时,应暂停注药,给予复苏皮囊加压给氧,spo2上升至95%以上,直到恢复稳定状态。重新注药时须确定气管插管位置正确后再操作。

2.3给药后护理

2.3.1呼吸机管理给药后20例保留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继续进行机械通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特别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与呼吸机是否同步,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防止打折或脱开,以保证良好的送气效果。

2.3.2保持呼吸道通畅ps滴入肺后吸收需要一定时间,停留时间过短则发挥不了治疗效果。用药6h内尽量不吸痰,但必须注意避免痰液堵塞气道。密切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安静状态、经皮spo2变化、血气分析变化、有无气道阻塞等。患儿出现明显烦躁、spo2下降、呼吸机高压持续报警、气管导管内可见明显痰液时,适当吸痰。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吸痰管粗细以能够顺利插入的最大外径为宜,一般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操作轻柔,吸痰管由深部向外旋转提出,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过气管导管末端,时间不超过10~15s,负压以50~80mmhg为宜,最大不超过100mmhg,防止造成气管损伤或把ps吸出;每次吸痰后均予复苏囊加压给氧,迅速提高spo2,待spo2升至90%以上再做第2次吸痰。使spo2保持在85%~95%左右。我们采取“鸟巢”式护理体位,即用柔软的棉布做成鸟巢状,使患儿犹如置身于“子宫内”,使其身体有所依托及包裹,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减少患儿的不安情绪,同时利于患儿身体处于蜷曲敛收状,减少不显性失水及散热,患儿颈下置小棉卷,使气道伸直,利于呼吸通畅[2]。

2.3.3预防感染护理过程中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hmd患儿由于先天不足,抵抗力低下,给患儿进行治疗及护理时遵守无菌原则;呼吸机管道及复苏囊须专人专用,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检查或护理患儿前用消毒液擦手,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新生儿吞咽功能较差,其口腔分泌物易积滞在口腔中,可成为感染来源,加之由于气管插管的刺激,使分泌物增多,易造成感染。所以应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每天用5%碳酸氢钠擦拭口腔2次,定期做气管吸引物的细菌培养。使用呼吸机时可出现腹胀,可能与腹腔内脏器血管阻力增加,血流减少,缺氧等有关;也可能与吞入由气管插管漏出的气体有关。因此,机械通气者常规插8号胃管以胃肠减压,4h抽胃液1次。3天未解大便者应给予开塞露灌肠。

2.3.4营养支持由于hmd患儿全身各器官发育不完善,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使用微量泵24h维持补液。记录24h进出量,病情允许即给予早期微量喂养。气管插管患儿没有吞咽和吸吮能力,可选择5号胃管正确插入,注入的奶温度应在38℃~40℃,注入时头部应抬高30°~45°,胃管每5~7天更换1次,并注意无菌操作;注意有无喂养不耐受情况。肠外静脉营养应每日根据血生化结果调整各成分的配制,静脉营养液24h均匀输入,定时监测微量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每日更换输液器,5~7天更换1次静脉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密切注意静脉留置针有无渗液、漏液,及时更换[4]。

综上所述,hmd是早产儿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hmd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加用ps能快速、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减少肺出血及颅内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可明显改善其转归,提高存活率。

【参考文献】

  1李彤,佘绍逸.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运用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转归.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2):1342-1344.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49-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