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2:51

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工程实例分析

1背景

城市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快,使得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也在不断扩大。高层建筑在空间的利用上的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所以在各大中型城市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

2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特点

很明显高层建筑具有高度高、建筑规模大、建筑的使用功能繁多、内部系统十分复杂、建设标准非常高等特点,一般而言当前的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以下普遍的特点:首先是建筑施工的工程量较一般建筑而言非常大,施工的工期长,工程成本很高;其次就是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要求高、其工程量特点决定高层建筑的总包管理协调不太容易,同时科技含量高、施工技术要求也特别严格;最后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量很大,更重要的是高层建筑的环境保护要求高,施工的条件也是相当恶劣。这里仅仅简单叙述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特点,具体技术的实施可以参阅相关专著,下面作者结合具体的工程分析几种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3工程实例分析

3.1工程的基本情况

某市一大型会展宾馆为该市的一标志性建筑。工程项目占地面积大约28650m3,高270m,整个建筑共为58层包括地下3层,地上55层,总建筑面积为约为253010m2。该建筑为集商业办公、酒店和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高层建筑。

3.2结构设计情况简述

该高层建筑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核心筒的功效、阻尼和质量特性以及钢铁本身固有的延展韧性使得其表现出一种高效、坚固、独特且调谐的结构体系设计,并且该设计风格让建筑所承受的风力降至最低,可以很好地消散地震能量。该建筑这一现代结构的设计可视为传统建筑结构的发展:中央的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的功能就好比是砌筑宝塔的砖墙,而外部得抗弯矩钢框架就是类似于早期的自然抗震木制宝塔结构的木构架。

3.3关于工程的施工技术的两点简析

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集结融合了当今建筑施工中的最先进理论、技术以及方法。本文中讨论的会展宾馆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非常多的国内外最新的超高层施工工艺,如在处理建筑的深基坑支护时采用桩锚体系局部加高压旋喷桩帷幕挡墙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支撑方案,建筑的核心筒施工采用液压自爬模施工工艺等,这样以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足以确保工程按质按量得到完成。由于该高层建筑的工程浩大,许多的先进和高新施工技术限于文章篇幅不做一一介绍,在此仅对部分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3.3.1深基坑支护技术

高层建筑地下结构的施工,必然会涉及到深基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关键技术是基坑支护。在选择高层建筑施工的基坑支护是,要考虑基坑的深度、地质状态、周围环境情况、工程桩的条件,还有要考虑基坑的宽度、长度等多种因素对土体侧压力带来的影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既安全又经济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有关深基坑的支护技术可以参考相关的专著。

本文所讨论的高层建筑的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包含了细粉砂土接下层粉质粘土,这些薄弱的土质使主楼需要深桩来承托筏板基础。本工程塔楼基坑平面基本呈一六边形形状,基坑底标高为-21.5m,群楼的基坑平面呈长方形,基坑底标高为-19.5m和-18.5m。根据文献的介绍以及借鉴相关的工程经验,本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桩锚体系局部加上高压旋喷桩帷幕挡墙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支撑方案。同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基坑内分别在-6.5m,-11.6m,-16.5m的标高处设置三道内支撑,深基坑的围护和结构基础的外墙体系合二为一。本工程的施工方案同时洗去了顺作法和逆作法施工的的优点,在缩短施工工期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施工成本。

3.3.2钢结构安装技术

众所周知钢结构一般具有强度高、生产制作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一般而言高层建筑的钢结构安装大多靠大型塔吊来完成,根据作者的施工经验塔吊起重的能力与钢结构安装效率成正比。就本工程而言,其建筑的框架呈现出十六角形,地上部分主要是由高深宽翼型钢柱、梁等组成抗弯矩框架,地下室部分则由钢混结构形成的组合柱,建筑框架柱及组合框架自地上2层开始向外放射性扩展至33层,33层以上逐渐回收至屋面。建筑的核心筒上设置钢柱并在部分楼层设环形钢梁与框架相联结,建筑的楼板使用75mm的金属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屋面结构及屋顶反光器结构采用组合钢析架结构。可以说钢结构在整个高层建筑中占据着大部分工程量,所以使得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显得十分的重要。

因为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的重要性,使得高层钢结构在安装过程中难度很大。结构受日照和温度的影响,受到风力荷载的干扰。建筑的周边钢柱角度倾斜,使钢柱的定位成为三维空间结构的定位要求,这样以来对测量精度的要求非常之高。根据现场工况条件综合考虑各专业的施工配合,最后确定主楼的主体钢结构吊装计划在核心筒内电梯井道内布置D480和D260内爬式塔式起重机各一台,起重臂长选用的是50m。具体的吊装工艺顺序如下

对于下节钢柱安装的次序:复核轴线控制线坐标角尺和标高后放出钢柱纵横定位轴线,同时按钢柱与土建基础接触坐标点测量预埋板或其部位的平整度;接着由测量数据配置调整用垫块,安装钢管下节柱;最后要在再次测下节柱轴线定位和标高,然后固定和安装钢柱间钢梁;

4结语

高层建筑的诞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营造出新的空间和环境,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快速的发展,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获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超高层建筑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超高层建筑施工理论与方法在不断发展之中。本文由于篇幅限制及个人能力所限,未能对超高层建筑关键施工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只是选择了超高层建筑关键施工技术中的三项技术难点进行了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颖辉,黄明.浅谈高层建筑的发展[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

[2]张希黔,王伯成.超高层建筑及其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7.

[3]戴复东.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及今后趋向预计[J].中国工程科学,1999.

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篇2

摘要: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探究能够总体提升建筑施工效率,反映建筑工艺发展状况。本文阐述了我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现状,并分析了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包括施工工期长、工程量较大、高空作业多、高层建筑地基挖埋深度大等。针对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需要探究其发展技术,针对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质量探究,加强高层建筑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具有重要的时代特色,在各种建筑工艺不断发展的今天,高层建筑工程成为重要的建筑项目。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工艺是建筑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着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和整体建筑状况。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能够为今后建筑工程提供经验和施工依据。

1我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现状

高层建筑项目工程是能够代表现代建筑工艺的重要工程技术,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难度、复杂建筑样式等都对建筑技术有十分高的要求,所以高层建筑技术能够体现较为高水平的建筑工艺。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相关规范性政策、法规相继出台,高层建筑的监管力度更加严格。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建筑工艺,更要注重建筑安全与质量问题,高层建筑的建造也能够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提高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监控,保障建筑工艺,保障在施工中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和项目规范进行,提升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难度大,工程复杂,相对于普通工程建筑来说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对技术要求更高。在进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时需要对其工作特点进行了解,把握工作难度,区分高层建筑施工与一般建筑施工的区别,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2.1施工工期长

高层建筑与一般建筑的施工相比,其中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施工时间的长短不同,工期持续时间较长是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高层建筑不仅施工难度大,且在工作开始之前就决定了其施工的时间会更长。大量高层建筑的施工工期甚至会持续好几年,且施工难度也会不断加大。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会极大的提升高层建筑工程工期,提高工作效率,在缩短工期的同时需要注重质量问题,严密把控建筑施工质量,提升高层建筑工程质量。

2.2工程量较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高度和施工面积的问题,高层建筑工程一般比较庞大,不仅有上文提到的施工工期较长的问题,更会出现工程难度加大、工程量加大的问题。高层建筑本身施工时便会更加复杂,在施工面积加大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工程量会十分巨大。这对施工人员要求较高,对其工作耐力和专业素养要求都较高。不仅是施工环节,从工程和建筑设计环节来说工程量便开始加大了,工程量的加大考验着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不仅为实施加大了难度,更加大了公司或企业的监管难度。

2.3高空作业多

高层建筑的工程后期施工高度会不断提升,大量施工都处于高空作业模式,在高空作业的工作模式情况下,不仅工作难度加大,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也需要给予重视。长时间的高空作业会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在长时间的高空作业中,大量高空建筑材料需要运输,在运输工作中,高度越高,运输难度越大,这对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技术考验十分大。高空作业中还需要重视高空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人员安全问题,更需要重视高空中的防火防患,注重高空财产安全,防止在高空中防护措施较弱的情况下发生意外灾害。

2.4高层建筑地基挖埋深度大

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决定了建筑的地下深埋深度必须加大,只有拥有更牢固的地基,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固。高层建筑需要强有力的抓地力,不仅是因为高层建筑离心距离较远,更是因为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保证工程的安全。为了保证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和整体的稳定性,需要保证一定的埋置深度,地基埋置深度一般要大于建筑高度的十二分之一,对于桩基要大于建筑高度的十五分之一,并至少有一层地下室[1]。

3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众多技术要点,每一项技术都是保证高层建筑项目的重要技术点,分析高层建筑的技术发展,了解施工技术的细节和概要,是保障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重要工作。

3.1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

如上文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之一便是地基挖埋深度大,而地基的施工构建对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地基施工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基础,地基施工技术分成几种,包括地基桩基施工技术、地基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等。地基桩基施工技术目前在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中使用比较普遍,也是一种发展比较广泛的地基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根据建筑所需载荷力度进行不同等级的施工,承载力极强,区别于传统的桩型,适用广泛,更具使用效力。另一种地基施工技术是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基坑支护能够保障地基安全性,是一个系统性的防护,所用材料分为拱墙和土钉墙,与传统的地基支护施工技术相比,这种施工地基成本较低,具有普遍使用的价值和意义。

3.2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如今建筑使用的主要原材料,x择质量上乘的混凝土能够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层建筑有更强的称重要求,混凝土的选用质量更是十分需要重视。混凝土的选用指标有抗压性、耐高温等。高层建筑需要的混凝土质量和数量都有一定的标准,数量上更是多于一般建筑物需求,混凝土的使用需要质量过关,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在混凝土的调配过程中需要配合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保证在高层施工的过程中和长期使用的未来都能够保障质量过关。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是建筑物原材料的重要选择标准。

3.3结构转换层施工

结构转换层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施工层,采用钢平台系统将核心筒墙体施工至转换区域,再将转换区域钢平台系统下挂脚手固定在核心筒墙体上[2]。结构层也是重要的支撑层面,在高层建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转换层施工,能够加强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让每一位工作人员了解多种不同的施工技术,能够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更具专业性,提高责任性,进行更加细心的高层建筑工作。

4结论

高层建筑施工工程施工技术能够决定工程质量,高层建筑能够体现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反之,技术发展的成果也能应用于高层建筑。对高层建筑工程使用技术进行探究,能够增强建筑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高层建筑也是社会标志性建筑,加强高层建筑技术探究,提升建筑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特点;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特点高层建筑层数多、建筑造型复杂、主楼与裙楼高低悬殊;竖向重力荷载、水平风荷载以及地震荷载大;结构上要求一定的埋置深度以及使用上要求设置多层地下室,还要考虑场地地基土质和水文的不同情况。同时由于高层建筑在地震灾害时遭受到破坏,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高层建筑基础抗震设计也特别关键。

一、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特点与重要性

高层建筑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应有更高、更严的要求。在多数情况下,多层房屋常用的基础形式、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不能简单地在高层建筑中套用,必须研究与上述要求相适应的基础形式、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具有下列一些特点:(1)高层建筑属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筑物,除对地基进行承载力计算,使基底附加压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或桩的承载力外,还应进行变形计算,使基础总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控制在允许限值范围内,以确保高层建筑安全可靠。(2)在高层建筑总造价中,基础工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确定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应根据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类型和荷载(有无抗震设防)以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现场施工条件,对不同类型的基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3)高层建筑由于结构上和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基础往往埋置很深,而城市房屋密集,道路纵横,一般不可能放坡施工,需对基坑坑壁进行围护,要预先估计到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毗邻房屋的影响。工程实践表明,基坑的围护工程对基础工程的工期和造价都有相当大的影响。(4)高层建筑的基础,大多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控制好温度及温度应力,防止有害裂缝产生。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裂缝控制是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一项重要技术关键。

高层建筑基础的设计中如果任何一方面考虑不周或处理不当,都将导致不良的、甚至严重的后果。轻则产生过大的沉降、倾斜(不均匀沉降),造成结构局部损坏,影响功能和美观;重则导致建筑整体倾覆或破坏。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造价和施工工期在建筑总造价和总工期中占的比例,与上部结构的形式和层数、基础结构类型以及地质复杂程度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对高层建筑本身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十分重要,其造价和工期对高层建筑的总造价和总工期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高层建筑基础抗震设计

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作用是十分复杂的。首先,地震时的地面运动是多维的,地震动的各方向分量对建筑物都起破坏作用。世界各地强震仪已经多次记录到地面运动的三个正交平动分量,即一个竖向分量和两个水平分量。地面运动的转动分量虽然尚未取得仪器记录,但已为地震工作者观察到,且已有了人工合成转动分量的方法,同样也对建筑物起破坏作用。再者,地面运动的各个分量又都包含着多种破坏因素,而这些因素又都与震源特性、传播介质、场地条件(地形、土质条件)等有关。按照现有认识,表征地震动特性及其破坏作用的要素有三:①最大加速度;②频谱成份;③持续时间。

据已往地震经验表明,砂土液化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陷,导致上部结构破坏或整体倾斜。在具有深厚较弱冲积土层的场地上,高层建筑的破坏率显著增高。当高层建筑的基本周期与场地自振周期相近时,破坏程度将因共振效应而加重。

相对于多层建筑而言,高层建筑破坏和倒塌的后果更为严重。当今,地震工程的科学研究尚处于较低水平,试验手段和技术还不能确切模拟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作用,因而地震区建筑物的破坏状况便成为探索地震破坏作用和结构震害机理最直接和最全面的大型结构试验。因此,有必要在充分吸取历史地震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改进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技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可靠度。在地震作用下,土既是结构物的地基,支承上部结构传来的各种荷载;又是波传播的介质,土层条件将影响地表地震动的大小和特征,即具有放大和滤波效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作用将成为地震作用的主要部分,它在抗震设计中是通过场地分类和设计反应谱加以考虑的。

所谓“地基土”是指建筑物基础之下持力层的土而言,它在地震期间及震后的表现,直接影响上部结构的破坏程度。对它的要求是地震作用下承载力不显著降低,地基不失效,保证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后能正常使用。与土的双重作用有联系的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物震害。结构物的震害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由振动破坏引起的,另一类结构物的震害是由地基失效引起的。为了减轻这类震害,有效的措施是通过各种方法加固地基,或避免采用容易失效的地基,而不是采用措施加强上部结构。

高层建筑的破坏状况和破坏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地震动特性,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结构自身的力学特性。每一次地震,高层建筑的破坏状况各有特点。地基破坏的原因较集中和明确。虽然由地基失效导致上部结构产生的损坏,从外表上看存在各种各样的破损现象。只要作比较深入具体的调研即可发现,上述这些破坏现象的产生原因不外乎砂性土的震动液化、软粘土震动软化和不均匀地基引起的差异沉降。

建筑物的地震破坏应区分为振动破坏和地基失效影响。振动破坏不外乎三种原因:或因建筑物未作抗震设计;或因建筑物虽作了抗震设计,但遭遇的地震作用比预期的地震作用大得多;或地震作用虽不太大,但由于建筑物周期与地震动卓越周期相近、结构变形因共振而一再放大,从而使建筑物因丧失整体性或强度不足,或变形过大而破坏。地基失效的原因不外乎发震断裂引起的地表位错、构造性地裂、大面积砂性土震动液化和软粘土震动软化引起的震陷和滑移、不均匀地基的差异沉降和滑移、采空区和洞穴塌陷等。地震是一种随机事件,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尚难以可靠预报;由于震源机制、地震波的传播途径、场地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设计地震动的大小(强度)、频谱特性和持续时间也难以可靠确定;以目前的地震科学认识水平,要准确预测建筑物和地基在未来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尚难以做到。因此,应着眼于建筑物和地基整体抗震能力的概念设计,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分析和构造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建筑物和地基中的抗震薄弱环节,才有可能使设计出的高层建筑及地基基础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可靠度。

参考文献

[1]李勇,孙丽杰.高层建筑结构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

[2]周黎.对高层建筑的理性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02)

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层建筑施工,施工工程现状,技术浅谈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在建筑等领域备受重视,成为了各企业所依靠的重要手段,在全面的建筑工程中由于工程涉及到各方各面,所以在技术上要有一定的手段,完善的处理工程量巨大,保证施工质量,工程实施时间长等一系列的复杂问题。

一.高层建筑简述.

高层建筑对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高度,一般在美国高层建筑的高度是不小于25m,在中国其高度是按楼层规定的,一般从两方面定义,其一是对于居民楼的建筑的楼层数不小于10层的为高层建筑,其二是对于商业建筑它们的高度不小于24m的定义为高层建筑,对于岛国的日本来说,他们的高层建筑标准与美国相比要高一些,楼层总高度大于30米时才归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一般性的被认为是裙楼和标准楼层之间的建筑项目,在建筑高层建筑时一定要事先设置它的结构转力的承受应力,对于楼的整个承重部分来说,需要较为密布的钢筋排列,而且另一方面一定要注重捆绑的结实性,针对高层建筑的结构他点必须要结合实际因素进行有效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上安全和重要环节的处理。

二.高层建筑特点及施工特点.

(一)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层建筑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高层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高层建筑可以说是国家非常倡导的,高层建筑占据的是空间位置,而像高度低于24米的建筑物他们所占据的是地域空间,简单地说就是土地面积。正因为我国的土地占有面积过少,我国的人口又在不断增加,用地紧张的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另外由于城镇经济的发展迅速,土地的利用价值越来越高,所以国家才大肆的提倡高层建筑工程。高层建筑可以使人口得到集中化,方便人们工作的减少交通路途,这一方面无论是土地的利用还是各方面的便捷上都相当的有效率。另外高层建筑与一般性的施工相比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期限,从一定角度上缩短了工期,还可以在市政的投资方面有所节约。

(二)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高层建筑施工的要求十分严格,现阶段我国的多层建筑多为砖混结构建筑,而高层建筑却是钢筋混凝土或钢混结构为主的,所以,要根据高层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进行施工。施工时,施工方要对原材料及施工设备做认真的检查,并做好水电供应、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及材料垂直运输等相关问题,以满足高层建筑施工的要求。

另外,高层建筑物在设计与施工时不仅要在楼层高度和结构上下功夫,还要重点考虑它的功能、布局及造型等。也就是说高层建筑的施工还需要完善的设备和科学的建筑施工设计技术。

三・高层建筑具体施工技术.

1.深基础施工。建筑工程最重要的就是前期的基础施工,而建筑基础恰恰又是基础施工的首要任务,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高层建筑上不断地进行改革,其中有一项就是要把地基打牢,地基决定于这座建筑的寿命以及抗自然因素的影响。一般地基所处土质复杂、持力层相对较深的高层建筑,普遍都会应用桩基础来对建筑的稳定性进行加固;

2.主体结构施工。高层建筑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其他工程施工,正是因为高度的原因就需要掌握好框架以及框架剪力墙和剪力墙等这三大要点,但是现阶段最受大众认可的是筒体结构,一般性的从正交的方面看,是属于不规则的,而这种趋势现在正在朝向斜交和不规则这两大体系发展,总之这些因素都是建立在高层建筑的影响因素上而设立的。

3.高层管道以及设备安装。高层建筑施工有着多层话、条件艰难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高层建筑在安装管道时需要考虑它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另外在用电设备的安装上更需要严格安装,尽量做好各方面的配合,在工程前后都要监管得当;

4.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拥有其他建筑所不具备的特点,在高度上是较高的,在体积上是过于庞大的,这时钢筋混凝土的抗压性就相当重要了,这就需要施工人员严格遵守设计方案的标准进行混凝土的配置,混凝土的抗压性强度和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在配置时要控制好水泥与混凝土的比例,并在混凝土制作完成后进行严格的检测,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它的抗压性,必须确保其保持最佳的性能,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将整个工艺得以实现,这样才可以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一般来说在建筑工程的前期采购中,采购的钢筋混凝土,其结构粘度要达到80%以上,而模板结构所需要的费用要小于35%大于30%,所以钢筋混凝土的质量监测是一项重要任务。

5.钢结构技术。近年来,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它具有强度高、抗压力强和不易变形等特点,而且抗震性强又节能环保还能加快施工的进度,诸多优势使其在我国乃至国外都得到了积极的推广。

四・施工工程现状.

在上面的叙述中已经提出高层建筑的可行性研究对整个工程的影响重大,在这一方面一定要做到深度考虑,仔细谋划,扎实决策,充分完成可行研究工作的任务。国外现阶段对高层建筑可行性研究的认知已远远超过了我国,不管是在技术上的领先性与适中性,还是到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可能性与风险性,都作出充足的准备工作,现阶段我国在工程建设上对于高层建设技术问题上普遍性的忽视,所以最后造成工程中问题频发。

另外有些工程建设企业已认识到了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重要性,对此也做出相应的规划,但是取得效果却不尽所想,虽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但是只是在形式上掩人耳目,没有实质上对施工技术的加以重视,最后因为施工技术不到位、调查不全面等诸多因素导致工程埋下隐患。所以施工技术的管理也十分值得我们重视和改进,只有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才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本条件。

总结: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中技术上的浅要分析,进一步展现了高层建筑技术上的重要性,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未来的高层建筑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在建设高层建筑的同时还要有效的管理工程施工问题,全面性的考虑,全方位的实施才会收获工程安全的认证。

参考文献:

[1]孟佼.浅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及建筑特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

[2]杨楠.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之我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3.

[3]马学领,陈志伟.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分析[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09.

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基坑施工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522―01

本课题研究所依据的工程项目为某超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用地面积10837m2,建筑面积210477m2,建筑高度达309.4m,包括地下4层和地上68层。地下室主要功能为车库,塔楼主要功能为办公室,并设6层设备层及避难层。工程的塔楼部分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其余部分为抗拔锚杆。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楼部分为钢管柱);上盖为框架-核心筒-支撑结构体系,其中,塔楼内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筒由4根1.8×3.0m巨型方钢管柱、12根直径1.2m圆形钢管柱、4根1.3×1.2m方形钢管柱及塔楼两侧的巨型型钢斜撑组成,钢结构沿竖向整体分为7个节区,钢管柱内浇筑C60~C80高强度混凝土。另外,塔楼15~17、33~35、51~53层为加强层,设加强层桁架。内外筒之间由钢梁与组合楼板连接。工程钢结构总用量约2.5万吨。

1施工的测量

控制施工测量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施工测量是联系设计与施工的桥梁,是设计蓝图转化为现实的必经环节。施工测量是超高层建筑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导性工作,只有测量定位工作完成以后,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才能大规模展开。施工测量贯穿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是衔接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空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施工测量也是超高层建筑“健康”状况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和运营期间进行的变形监测可以比较全面的反映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2基坑施工

本项目的深基坑工程规模庞大、环境复杂、工期紧张,施工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规模庞大。本项目的深基坑工程占地面广。为了结构稳定和开发地下空间的需要,基础埋置都比较深,基坑开挖深度达20余m,有的甚至超过30m。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安全风险大。(2)环境复杂。本项目处于城市繁华地段,周边建筑密集,地下管线交错,紧邻城市地铁,施工环境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深基坑工程施工不但要确保自身安全,而且要将变形控制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施工控制标准高。(3)工期紧张。本项目的显著特点是:投资大、工期长、成本高。因此必须突出工期保证措施,采取有力措施缩短工期。由于深基坑工程施工任务比较单一,牵涉面比较小,因此在本项目施工中,将压缩工期的任务落实在深基坑工程施工阶段,深基坑工程施工工期极为紧张。

本项目基坑工程技术方案本项目基坑形状大致呈梯形,长度方向约110m,宽度方向约80m,开挖面积约9224m2。基坑底设计标高为-18.30m和-19.30m,基坑周边开挖深度约为17.8m,塔楼范围内开挖深度18.8m。(1)根据现场条件及施工要求,采取顺作的施工方式,土方开挖按以下步骤完成:平整场地至标高-0.50m搅拌桩止水帷幕支护桩冠梁挖土至第一道锚杆标高以下0.50m施工第一道锚索并施加预应力挖土至第二道锚杆标高以下0.50m施工第二道锚索并施加预应力挖土至第三道锚杆标高以下0.50m施工第三道锚索并施加预应力机械开挖至基坑底上300mm剩300mm土方人工执底。(2)土方开挖时在平面上分段、竖向分层进行流水作业,每段开挖长度原则上不超过10m,竖向分层深度不得超过1米。土方开挖与预应力锚索施工穿行,待锚索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并施加预应力张拉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开挖,不得提前开挖。(3)为提前插入锚杆施工,每层土方先进行周边土方的开挖,为锚杆施工提供一个操作平台,平台宽度约5.0m。拟投入12台锚杆钻机进行锚杆施工。(4)开挖过程中必须对高程进行监控,严禁超挖。土方开挖遵循“水平分段、竖向分层”的原则进行,根据图纸要求,每段分段开挖长度10m,竖向分层深度不得超过1.0m。

3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设备及配备

塔式起重机是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垂直运输和吊装机械。塔式起重机一般根据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工作性能等进行分类,分别为固定式、移动式;非自行架设和自行架设;小车变幅、动臂变幅和折臂式;轻型、中型、重型和特垂型等。电梯是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人员上下、中小型建筑材料、机电安装材料牙口施工机具的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塔式起重机拆除以后作用更加突出,大量的机电安装材料、装修材料和施工人员都要依靠施工电梯进行运输。

4.模板工程

超高层建筑最显著的特点是结构超高,故其模板工程亦具有鲜明特点:

(1)以竖向模板为主体。目前超高层建筑多采用框一筒、筒中筒结构体系,核心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外框架(筒)以钢结构为主,水平结构(楼板)一般采用压型钢板作模板,因此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核心筒的模板工程量最大。在超高层建筑中,核心筒内多为电梯和机电设备井道,楼板缺失比较多,竖向结构(剪力墙)工作量较水平结构(楼板)工作量大得多,竖向模板面积远远超过水平模板面积。因此超高层建筑模板工程必须以竖向模板为重点,施工计划亦以加快竖向结构施工为目标。

(2)施工精度要求高。超高层建筑结构超高,受力复杂,施工精度特别是垂直度对结构受力影响显著。另外超高层建筑设备如电梯正常运行对结构的垂直度也有严格要求,因此超高层建筑的模板工程系统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精度。

(3)施工效率要求高。超高层建筑施工往往多采用阶梯形竖向流水方式,核心筒是其它工程施工的先导,核心筒施工速度对其它部位结构施工甚至整个超高层建筑施工速度都有显著影响,因此超高层建筑模板工程必须具有较高工效。总之,超高层建筑模板工程必须以核心筒为重点,以竖向结构为主体,在确保施工精度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施工效率.

5.结语

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对待每一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都不能死搬硬套教科书上的管理方法,而是要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去管理。但是无论是水利建设项目还是其他建设项目,我们都要加强建设前、建设中和建设后的施工管理,确保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这种管理理念具有普遍性和很强的适应性,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福生.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2]贾广阔.建筑工程中土建的质量监督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2)

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high-risebuildingsinourcountry,ourcountrymodernarchitectureofhigh-risebuildingespeciallymodernconstructiontechnologyprogressfullyshowingtheourcountrybuilding,thelevelofascent,howinthematuretechnologyhasalreadyformedcontinuetheimproved,istheconstructionindustryinourcountryfrompersonnelshouldthinkaboutimportantissues.

Keywords:highbuildingconstructiontechnical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高层建筑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新型的建筑形式,其建筑施工水平综合反映了科技发展水平,是展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的有力体现,也是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中型城市的人口已经出现爆发性增长的迹象,土地资源也日益紧缺,因此,适当合理地开展高层建筑的建设的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

一、高层建筑的发展及其施工特点

过去的五十年是高层建筑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起始的单一框架结构转变为复杂结构形式,从单一钢混结构转变为包括钢结构、钢混组合结构在内的多元化建筑形式,已经逐步向建筑的规模化与安全化,功能化与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

而鉴于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与普通建筑施工应用技术有所差异,其施工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高层建筑一般基础较深,这主要是由于建筑高,体量大,因此支撑高层建筑的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所以多采用深基础,持力层嵌入微风化岩层。(2)高层建筑地下室深面积大。这主要是由于需要满足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也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问题。(3)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工程量大,要求精度高。(4)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多为混合型。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结构性能好的特点。(5)高层建筑装饰工程富于变化,具有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同时,装饰工程的安全功能尤其重要,要求较高的抗风性和密闭性。

二、高层建筑关键施工技术及其要求

2.1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高层建筑中的基础是整个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价和工期分别约占建筑物土建总造价的20%―30%、总工期30%~40%左右。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基础埋置深度,天然地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2;桩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5,桩长不计在埋置深度以内。为此深基础工程已成为建造高层建筑的条件。

由于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密集区,施工场地狭窄。对邻近建筑及四周市政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对基坑工程的稳定和位移要求很严,而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是临时工程。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施工风险较大。它涉及到土力学强度与稳定问题、位移变形问题、土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问题以及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这些问题随着岩土性质不同而差异很大。设计施工不当,极易发生基坑工程事故。基坑深度超过5m以上的项目,其边坡支护和基坑开挖、地下降水等均应有专项施工方案,且该方案应请富有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的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由项目总监审核后才能实施。

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滑移,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解决人工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支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止基础施工影响邻近建筑和地下管道等问题。

2.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压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水比泥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的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就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就低。因此,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综上所述,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时间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2.3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班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面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与常规相反的方式布置。是上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

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商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转换层附近的层问位移角及内力突变。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简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简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三、现代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3.1预制模板

在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建设中,结构施工的重复性高。同时,高层建筑采用的竖向结构是控制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的重点内容。综上,在施工采用的滑模法能有效保障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减少高空交叉作业,有助于控制施工工期,保障作业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爬模法主要适用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和钢筋筒壁结构,通过在沿构筑物底部构件的周边组装滑升模板,分层浇筑,并以液压提升设备使其滑升至需要浇筑的高度。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技术的有机组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过程,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滑模法与爬模法具有以下相同点:(1)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2)只需将预制的模板进行组装,可有效缩短工期;(3)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限制。随着建筑施工劳动成本的上涨,工期要求的提高,高层建筑施工在工程施工进度与工程成本控制上都面临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因此,在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预制模板法可有效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3.2逆向施工

逆向施工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在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柱,并沿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与传统的顺作施工相比,高层建筑应用逆向施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

(2)逆向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或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

(3)逆向施工可缩短带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结构的地下地上的施工工期差别,可保障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同时施工。

3.3高层建筑的泵送技术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施工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的总量大、强度高。因此,为确保浇筑施工的工期,不仅需要配备相当数量的土泵机和布料机,同时对混凝土的配比也有相当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的双渗技术,保证了高层建筑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以及泵送设备等相关设备的要求,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随之升高,现在所采用的泵送到顶技术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预设浇筑高度,使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四、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

一般而言,随着高层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建筑结构日趋复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随施工难度与环节的变化不断革新,应根据实际施工中的技术路线进行优化,本人认为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1)高层建筑物具有垂直发展的特性,针对其高空作业环境差、作业面狭窄、施工进度紧等特征,以高效的垂直运输体系为支撑,应广泛的采用建筑科技的新技术,以提高机械化设备尤其是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2)结合高层建筑作业环境和特征,以建筑安全和稳定性为核心,着力于优化基础和结构施工工艺,为缩短工程总工期创造条件;(3)结合超高层建筑逐层施工的作业面特点,强化总承包管理,重点提升施工作业空间和时间的利用效率,实现建筑施工空间的立体流水作业,使工程工序紧密衔接,削弱作业面狭窄对建设工期产生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崔晓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J].建筑机械化.2009.

2、陈辉.浅析超高层建筑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点[J].建筑施工.2010.

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现状;施工技术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对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现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有效降低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的出错率,对于促进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顺利完成有着重要影响。

一、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现状和主要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中,建筑行业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使得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对于降低高层建筑的占地面积有着重要。在我国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的过程中,深基坑施工作为高层建筑的重要施工环节,在提高高层建筑整体质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断提高深基坑施工技术水平,合理优化深基坑施工工艺,对于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在实践过程中,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还存在着多个方面的问题,给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带来极大影响。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的楼层都比较高,使得深基坑施工的总面积比较大,给深基坑的深度和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确保高层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注重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楼层、施工要求等确定深基坑的开挖深度和长度,才能确保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工程量等也会给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带来一定影响,如果在土质比较松软、地质结构不够坚固的区域施工,有可能会给周边的建筑物带来一定影响,并且,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时间过长,则需要堆放大量的施工材料,同样也会给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的整体稳定性、安全性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在实际进行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时,必须合理的选择施工技术,确保施工工序的科学性,才能真正保障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

二、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的主要施工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有着一定独特性,使得其开挖的时间比较长、深基坑所占的面积也比较大,如果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合理选用施工技术,则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最终影响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顺利进行。目前,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的主要施工技术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深井和轻型井点方面的降水施工

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施工情况来看,在进行深基坑施工时主要采用深井来进行降水,可以使地下水位有效降低,以将放坡系数保持在低于1:1的比例下,在某些时候还可以采用轻型井点来进行降水,以在降低边坡水位的时候,有效减少土体内的含水量,最终有效提高基坑边际区域的抗滑能力和稳定性,使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深基坑土压力计算时,需要运用固结快剪试验、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对c和w之间的取值进行合理测试,特别是在进行软土地基的深基坑施工中,要合理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计算出来的值,才能真正保障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施工质量。与此同时,在进行深井的设计时,一般要将深井的深度控制在14米左右,直径保持在φ360,并合理的设置深井的树立,才能获得较好的降水效果;在进行轻型井点的设计时,可以合理使用型号为JQ-90的轻型井点,并在土方开挖到四米左右的时候开始设置,以有效提高深井、轻型井点的降水效果。。

(二)水泥搅拌桩方面的围护和止水施工

根据高层建筑的施工情况来看,深基坑施工中通常采用水泥搅拌桩来对四周的土体进行加固,从而有效防止建筑物四周的地下水给深基坑施工带来过大影响,对于提高高层建筑深基坑的边坡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时,搅拌桩的直径一般设置为φ700,桩的长度要控制在10米左右,并且相邻两个桩的距离要保持在20厘米左右。同时,在桩长方向每隔两米的位置,需要设置两根桩在桩的内侧在,以有效提高水泥搅拌桩的抗折损能力,从而促进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质量不断提高。另外,在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成后,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28天左右的养护,才能有效保证水泥搅拌桩的质量。

(三)边坡方面的有效防护施工技术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中的支护采用的是型号为C20的混凝土,并且,浇筑的厚度在80厘米左右,可以有效避免雨水冲刷带来土体下滑情况,与此同时,深基坑的四周还设置有砖砌的挡墙,可以有效防止地面水下流给深基坑施工质量带来影响,对于提高高层建筑的地基承载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目前,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所采用的主要支护技术是:悬臂桩支护技术、喷锚网支护技术和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等几种,其中,喷锚网支护技术的实际应用较多,具有较高的机械化程度、施工效率和较低施工成本等特点,使得其在水源丰富、化学腐蚀性较强、应力要求高和跨度大的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环境中比较适用,特别是地压较大、地面不太均匀的区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支护。在实践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支护技术的合理选择,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才能确保支护形式合理,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的难度在不断提高,必须注重先进施工技术的充分利用,选择合适的深基坑施工工艺,并注重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才能避免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最终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翔.大型深基坑施工技术及环境保护的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05:127-129.

[2]高成达.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5,05:106.

[3]庄素华.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5,10:79+82.

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篇8

关键词:现代城市适居性人性化

住宅建筑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生活必须的物质空间,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类型,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变化。为了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活的需要,同时又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住宅建筑形式的形成与发展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活动、自然条件、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及方式等因素相关联,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民族文化环境中建造的住宅建筑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无论在建筑群体组合、院落布局平面与空间处理上,还是在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的利用上和外造型的艺术形式等方面,都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独特而璀璨的中国民居建筑文化。

对于现代住宅建筑而言,其本身的适居性是住宅建筑的根本。适居性反映着居住建筑空间环境综合的技术经济性能,是人们择居的的基本要求。居住建筑适居性的主要构成要素通常应包括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适应性、环境协调性和经济合理性诸多方面。其中方便、舒适、安全三项要素可以认为是经典性的功能需求。对居住者而言往往总是被动接受的。因此设计者不仅应熟悉,了解居住者的择居需要,而且应切实掌握与适居性主要构成要素及相关设计要素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利在适居性的设计决策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赋予建筑以生命力。

然而,在当今大中城市土地供应稀缺,寸土寸金的时代,如何做到充分利于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居住区居民居住的舒适度,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一直也在为提高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和安全度上不断的完善着住宅建筑各方面要求。例如在住宅建筑的日照、采光、自然通风、防火、节能等各方面都有更人性化,更科学化,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改进。

而由于现实的需要,住宅建筑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普遍的底层或多层住宅建筑,开始逐渐变化为现今高层住宅建筑和多层住宅建筑共存的居住方式。而为了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对住宅建筑按照层数划分为: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十层以上。

不同层数的住宅建筑,其特点不同,下面就以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建筑和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各自的特点做以下简单概括。

低层和多层住宅(六层及六层以下)的特点:

优点为:

①居住空间接近自然环境。各户接近地面,亲切感强,有利于增进邻里交往,并方便老人、儿童和残疾者出入活动。

②空间形态最具有理想家园的亲近感。因其建筑体量小巧,尺度亲切宜人、变化丰富,易为住户创造更具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的居住环境。

③建筑造型与自然环境景观协调。因为低(多)层住宅不仅体量小巧,而且空间布局灵活,造型丰富多彩,使其更容易结合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等特征)进行设计建造,保证建筑形态与基地自然环境的整体融合,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④土建造价相对低廉。因结构简单、施工简便。建筑自重轻,地基及基础费用比例相对较低,可充分利用廉价的地方材料,房屋土建投资比重显著缩小,有利于提高建筑质量所需的各类设备和部件投资的比重。

缺点为:

①基地建筑密度偏低,户均耗用土地资源较多,不利于节约建设用地。

②住宅底层和屋面面积相对于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显著增加,使其相应用于底层地面的防潮通风和顶层屋面的防水、保温与隔热的建筑处理费用的比例相对增高。

③建筑覆盖率增高,而居住建筑密度相对较低,降低了城市公用设施的利用率。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的特点:

与多层和低层住宅相比高层住宅土地利用率高,在占地率较低的情况下能达到较高的容积率,从而有条件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建设较大的室外公共空间和设施。高层住宅上层住户视野开阔,空气质量较好,因设置电梯而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建筑管线集中可节约市政工程的投资,还有双路供水供电系统等,为住户提供更有保障的供应;此外高层住宅还有利于组织规模化的管理服务,提供集中安全的住宅环境,以及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等优势。但高层住宅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比如公摊面积大,得房率低,造价高,运行成本高,形体尺度巨大等。相比之下,多层住宅建筑性价比高,公摊面积少,居住成本低,居住舒适度较高等优点。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因结构、设备和交通组织给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带来的影响,使得高层住宅的设计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以上就是我国城市住宅建筑的主要特点。而随着建筑科技和建筑产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无论从开发到设计,从设计到施工,从施工到经营,都在不断完善,使居住者舒适度不断提高。而21世纪的未来住宅建筑,更应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面对社会各阶层提出的不同住房需求,无论是传统的、变革的还是时尚的需求,都应予以积极回应、充分满足。包括某些尚不被普遍认知和接受的,却可能预示着未来发展方向的需求。切实地使住宅建设回归舒适、健康、安全、方便和环保的基本目标,使居住空间环境更加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具体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确保住区环境和建筑设施同步建设。

②全面兴建健康建筑、营造绿色家园。

③精心规划与设计,实现最佳居住功能要求。

④提高设备性能和造型设计,改进建筑配置方式,增进居住空间舒适度。

⑤提高居住空间的声、光、热和空气环境质量,采用环保建材,消除室内污染、维护身心健康。

⑥关怀老年人、残疾人和少年儿童,为特殊群体的生活行为提供最大便利。

21世纪的未来住宅建设,更应强调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重大课题。采取相应对策促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力求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总而言之,21世纪未来住宅建设的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系统性工程。重视研究我国住宅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向,全面提高住区规划和住宅建筑设计质量,更是关系我国住宅建设健康发展,实现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决策性环节。规划设计理念的价值取向应产生于社会需求,回归于市场选择,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即为人们创造高品质的居住空间环境。

可以相信,随着我国住房建设政策和保障体系的健全,住房供应市场的成熟,投资经营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居民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更为理性,居民对住区建设参与意识更加自觉,中国城市住房与居住建筑的发展必然会逐步稳健地走上具有创造性特色的轨道。

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普遍问题;控制建议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由于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工程量大,涉及工序多,给建筑施工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为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探讨合理的施工管理控制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如何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管理控制措施就成为当前高层建筑施工建设的首要课题。可以说,其管理控制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品质和施工质量。所以,认真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高层建筑施工是一项资源投入巨大的生产活动,对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全方位管理。可以说,成功的施工管理,能促进高层建筑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进步。所以,如何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管理控制措施就成为当前高层建筑施工建设的首要课题。可以说,其管理控制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品质和施工质量。所以,认真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的施工是牵涉到各个方面的细致工作。我们通常将层数超过10层的住宅与建筑总高度大于24米的综合性建筑称之为高层建筑,比如咱们常见的写字楼、宾馆、高层住宅、商场综合大楼等。虽然高层建筑楼层数量多,高度高,但是并不是单纯低、多层建筑物的叠加,而是在使用功能与建筑结构上有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施工通常包括土建施工、安装施工、装修施工等组成,各分部施工应该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尤其是安装工程施工涉及专业多、技术复杂,一般包括管道安装、电气安装、空调通风系统安装、设备安装等内容。从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上来划分,高层建筑通常由地下室、裙楼、转换层、标准层、非标准层构成。从我们的感官认识上来看就会发现高层建筑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施工材料多、施工场地狭小等特点。高层建筑施工连续性要求强、施工技术质量指标要求高、施工组织复杂、施工管理难度大,较一般多层建筑施工高层建筑还具有以下特点:工程量大、工序繁多、各工种配合要求密切;施工准备工作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建设周期较长、工期要求紧;建筑基础埋置深度大、深基坑施工难度大;高空作业多、安全风险大、垂直运输量大、安全防护要求高;安装工程量大、且防水要求高、技术含量高;施工时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等。,正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体量大,致使其建筑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这样才能够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因此高层建筑基础多为深基础,持力层一般应嵌入微风化岩层。同时,高层建筑要满足人防面积、停车位数量等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更要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等问题。第二,高层建筑子系统多,要求精度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量采用,对施工管理的协调要求较高。第三,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而且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等方面,针对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工期紧的特点,提出了新的要求。第四,防水质量要求高,安全防护要求严,立体交互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总之,高层建筑因其显著特性是“高”,从而引发出诸多不同于其它建筑的特点来。也正因为如此,使得高层建筑在施工管理中暴露出许多不足和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为此,必须在正视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来加强管理。

二、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由上述可看出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进行的保证。但当前,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施工预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如今,许多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施工预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科学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应对措施。特别是在某些高层建筑工程当中甚至没有明确的施工组织和管理预案。对于施工工程的各种需求并没有计划及相应的施工措施,可以说施工管理水平较差。在一些高层建筑施施工中即使有施工预案,其编制的质量也普遍较低,只是简单的画出了一张工程进度表及布置图等,根本没有明确施工预案的实际意义。

2.工作范围界定不明确

在现行工程管理体制下,施工管理分包现象越来越普遍,使得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明确具体。这一方面是由于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要求不明确,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带来的一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此外,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也会给施工管理的协调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这些施工管理问题定会为以后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造成更大的影响。为此,必须先正视这些问题,然后寻找解决办法,对其加以控制,促使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

三、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进行有效控制的几点建议

现如今,随着社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高层建筑企业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需要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管理控制措施,以适应建筑市场新形势的需要,促进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切实做好施工组织和管理预案

高层建筑施工单位应针对施工特点来编制严谨、详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方案,用来指导整个施工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加深,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预案应由原来的纯技术性文件逐步转变为技术管理文件。施工预案内容应主要包括:施工工序的安排,各工种进入工地的时间,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控措施等。此外,由于高层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多,所以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来防范可能发生的事故。总的来说,在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工作的具体内容,对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等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和控制。并按照技术和经济原则,对施工质量、工期、成本等进行有效控制,使工程施工达到质量好、工期短、成本低的最佳效果。可以说,切实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组织和管理预案,是施工单位管理项目的总规划,有其理论意义,更有实践意义。这对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缩短建设工期以及控制施工成本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严把工程质量关,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高层建筑投资巨大、其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其施工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施工质量的管理。首先,必须把好材料质量关,所有进场的原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抽检,经试验检测其各项技术指标合格后方能用于施工,严禁将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场地,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

3落实好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也是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保障。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大,主要体现在深基坑的安全防护、高空作业这两个方面。深基坑施工时,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开挖深度等对支护参数计算确定,选择合理的开挖支护方案;高空作业主要是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正确安装好平网及立网。

3.做好施工监理工作

从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工程量大、涉及工序多等特点,我们不难看出,高层建筑施工监理十分重要。可以说,它是监督工程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进度、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可以有效协调关系,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这就要求施工监理师在严格规范自己的基础上,对施工整个过程进行科学有效地监管,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要进行适当的惩罚,以督促所有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严格遵守施工规章制度,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确保整个施工正常进行。

4.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人员的水平素质是十分重要的。为此,首先就应加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责任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尤其是施工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高层建筑工程的特点,对每个环节做到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并全面协调好施工中的各种关系,合理组织各种资源的投入数量、数量,有效提高对时间的充分利用,以合理缩短建设工期,有效控制施工成本。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层建筑工程中,成功的施工管理,能促进高层建筑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的不断前进。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就要求在搞好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工作之外,切实做好施工监理工作,对施工管理进行全方位地控制,并注重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水平素质的提高,从而使高层建筑施工水平得到质的飞跃,最终促进高层建筑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桂林.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刍论[J].工程管理,2008,(04).

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前言:高层建筑作为现代社会中的较为常见的建筑形式,其建筑施工水平综合反映了科技发展水平,是展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的有力体现,也是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大中型城市的人口已经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土地资源也日益紧缺,因此,适当合理地增加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是解决居住用地紧张的有效手段。

1.高层建筑工程的发展特点

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已经经历了五十年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起始的单一框架结构转变为复杂结构形式,从单一钢混结构转变为包括钢结构、钢混组合结构在内的多元化建筑形式,已经逐步向建筑的规模化与安全化,功能化与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而鉴于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与普通建筑施工应用技术有所差异,其施工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⑴高层建筑装饰工程富于变化,具有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同时,装饰工程的安全功能尤其重要,要求较高的抗风性和密闭性。⑵高层建筑一般基础较深,这主要是由于建筑高,体量大,因此支撑高层建筑的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所以多采用深基础,持力层嵌入微风化岩层。⑶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多为混合型。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结构性能好的特点。⑷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工程量大,要求精度高。(5)高层建筑地下室深,面积大。这主要是由于需要满足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也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问题。

2.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技术优化

随着高层建筑的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建筑结构日趋复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随施工难度与环节的变化不断革新,应根据实际施工中的技术路线进行优化,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⑴高层建筑物具有垂直发展的特性,针对其高空作业环境差、作业面狭窄、施工进度紧等特征,以高效的垂直运输体系为支撑,应广泛的采用建筑科技的新技术,以提高机械化设备尤其是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⑵结合高层建筑作业环境和特征,以建筑安全和稳定性为核心,着力于优化基础和结构施工工艺,为缩短工程总工期创造条件;⑶结合超高层建筑逐层施工的作业面特点,强化总承包管理,重点提升施工作业空间和时间的利用效率,实现建筑施工空间的立体流水作业,使工程工序紧密衔接,削弱作业面狭窄对建设工期产生的负面影响。

3.高层建筑中的施工技术要点

3.1钢结构施工技术

建筑物的钢结构生产具有具有工业化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极为广泛。高层建筑钢结构的主要可分为高层重型钢结构、轻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等不同施工类型。由于钢结构的热传导性十分突出,导致高层建筑的钢结构部件在经历火灾时,极易因火灾等产生的高温以及相关灾害而招致毁灭性破坏。因此,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考察建筑物的防火设施,防火装备及紧急避难所等在内的配套设施设计与施工。此外,高层建筑钢的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大型塔吊,其起重能力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安装效率,因此,在钢结构施工中,吊装机械的安装与拆除,钢结构的测控、吊装、焊接等技术标准也应更为严格。

3.2预制模板

由于针对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建设中的结构施工的重复性高,同时,高层建筑采用的竖向结构是控制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的重点内容。综上,在施工采用的滑模法能有效保障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减少高空交叉作业,有助于控制施工工期,保障作业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爬模法主要适用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和钢筋筒壁结构,通过在沿构筑物底部构件的周边组装滑升模板,分层浇筑,并以液压提升设备使其滑升至需要浇筑的高度。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技术的有机组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过程,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滑模法与爬模法具有以下相同点:⑴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⑵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限制。⑶随着建筑施工劳动成本的上涨,工期要求的提高,高层建筑施工在工程施工进度与工程成本控制上都面临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只需将预制的模板进行组装,可有效缩短工期;因此,在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预制模板法可有效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3.3高层建筑的泵送技术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施工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的总量大,强度高。因此,为确保浇筑施工的工期,不仅需要配备相当数量的土泵机和布料机,同时对混凝土的配比也有相当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的双渗技术,保证了高层建筑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以及泵送设备等相关设备的要求,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随之升高,现在所采用的泵送到顶技术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预设浇筑高度,使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3.4逆向施工

逆向施工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在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柱,并沿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与传统的顺作施工相比,高层建筑应用逆向施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⑴逆向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或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⑵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⑶逆向施工可缩短带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结构的地下地上的施工工期差别,可保障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同时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