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3:10

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篇1

太平街道南门村总人口620人,总户数318户,村合作经营管理温岭第一菜市场和温岭花鸟市场。200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5万元,其中:房屋出租65万元,企业上交管理费130万元,其它收入10万元。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80元,同比增长15.6%。

自市区域面积扩大后,南门村成为城中村,村域已没有耕地,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日趋城市化。南门村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商贸环境,走出一条“兴三产、强经济”之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展领域向三产发展。由于南门村所处地域和资本规模所限,技术和信息的缺乏,产品市场前景难测,村办工业自产自销面临很大困难,因此兴办了菜市场和花鸟市场、出租商铺开展资产经营,在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由于市政府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一批规模私营企业。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

二、南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做法

1、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多予”指市政府对象南门村这样土地较早被廉价征用的村给予一定的留地用于发展建设,拓展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少取”指税务部门给予村集体房屋出租和村级企业一定的税收减免,加快了村集体经济的资本积累;“放活”指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肯定农民的首创精神,把生产经营自真正交到村民手中。

2、发展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南门村处于市区中心地带,由于场地有限、环境受到限制,不具备办加工业的条件,而大型居住区商贸活跃繁荣,办市场招商引资条件有利,为此,南门村趋利避害,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子。

3、发展集体经济有特色,不求做大,但求做精。虽然菜市场和花鸟市场空间比较狭小的实际,南门村按照“不求做大,但求做精”的思路大力加强特色市场建设,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和活力。菜市场依托温岭海产资源优势,以鲜活水产品批发为主,丰富了居民菜篮子,花鸟市场房屋设施条件好,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有品位有档次,并且是温岭市唯一的观赏性动植物交易市场,前景广阔。

三、南门村集体经济继续发展壮大存在的问题

尽管南门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较为稳定的来源,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短腿”,也比较明显。多种因素制约村集体经济的长足发展,主要问题有:

1、村民福利性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交大,影响集体资本积累,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南门村村民失地后没有稳定生活来源,城市居民的低保无法享受,因此,村集体的村民福利性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占总支出的71%。其中:一是村民养老保险支出,村集体一次性支付72人的80多万元养老保险,村集体每月支付74人的13764元养老金;二是村民福利待遇,支付每人每月72元粮食补贴和其他政策性奖励性待遇;三是文化建设,在建村文化俱乐部预计总投入100万元;四是村容整治,村部整治道路硬化已投入30多万元,未来建造农民经济房还需进一步投入;五是卫生保健支出和其他规费支出,其中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由村统一交纳。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六十岁以上老人146人,占总人口23.5%;这些支出比重将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继续增大。村集体经济在支付这些费用后,没有资金积累,实质以处于亏损阶段。由于我国法律不允许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市场交易,法律亦未明确规定集体土地使用权可以单独出租、抵押,村集体土地房产无法向银行抵押贷款,缺少信用担保,无法获取大量建设资金,造成村留地开发迟滞。

2、在经营村级集体资产和拓展市场上缺少先进管理经验和优秀经营人才,制约发展。村级组织既是经营组织也是行政(社区自治)组织,村级集体经济全额承担村级组织办公支出和公益事业支出,负重前行,村民意见较大。因此,造成许多政策决定难以作出或实施,如在出台引进人才政策上,村民与村班子难达成共识,在引进人才的工作中踯躅不前。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市场效益在近几年没有明显的提高,市场档次也没有明显的改善,增加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难度。

3、对市场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仍然没有确立,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上犹豫不前。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存在着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法人地位未明确。目前,各种法规对农村股份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界定还十分模糊,农村股份合作组织登记缺乏法律依据,内部的股权只是内部通过与确认,没有合法地位,缺乏法律效力。二是如何公平合理量化股权还没有一套好的方法。股权量化如果不为绝大多数干部群众接受,股份制改革就会流产。三是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适用税种和税率还未能确定。如果按股份制企业缴税则负担太重。

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几点建议

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解决融资难问题。经营土地已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要因地制宜发挥土地的作用,上级组织和有关部门要帮助解决村集体土地不能抵押和村留地开发资金短缺两大难题。我国目前实行土地和房产分别登记管理制度,采用了“地随房转、房随地移”这样一种“同时转移”的制度模式。虽然法律尚未明确规定集体土地使用权可以单独抵押,但允许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可以出租、抵押。所以,在实践当中,是否能规定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亦可随着地上建筑物的抵押而转移,当然其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不因此发生改变。此外,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农村征信体系,发展农村信用担保。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坚持科技人才兴村,加快人才培养。人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然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者不懂现代经营管理已经限制了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村级要加大市场经营者、管理人员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培养方法,不断提高经营者科技文化素质。政府要加大力度培养行业协会、专业组织和职业经理人才等,引进这些人才开展企业管理和业务培训、信息咨询。村级有关组织还应强化特色主导产业的品牌宣传和保护、推广,做大做强现有的主导产业品牌,提高竞争力和创收能力,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来源。

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篇2

下面就集体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两个联合”并结合北京联社实际工作情况谈一点个人体会和建议,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集体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报告中同时提到“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建国60多年以来,集体经济与国营经济一起构成我国公有制经济,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它是巩固和完善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几十年的实践证明,集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在繁荣经济、促进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集体经济也叫合作经济,是建国初期到1956年,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把分散经营、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的分散经济组织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的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1950年底全国共组织起1321个手工业合作社,社员26万人,到1956年底手工业合作社达到9.91万个,社员增长到509.1万人,手工业总产值,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时为73.1亿元,到1956年达到117亿元,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所规定的手工业合作化任务,1956年提前完成并初步建立起了新型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总结集体经济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的基础,一是有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二是有党的集体经济发展的好政策;三是从国家到地方有一个好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体系。

在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实践证明,集体经济在扩大生产、活跃市场、出口创汇、增加税收、完善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北京联社集体经济的发展为例,在解放初期的集体经济是由个体劳动者组成的互助组,进而转成合作社,再发展为集体合作社的工厂,在以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集体企业历经了多次合并、分立、下放、隶属关系调整等,保留下来的集体企业性质并没有改变,但现在的在职职工已不是集体企业的原始出资人,且集体企业的数量骤减,仅剩联社投资控股和参股的企业了。

在历史上,北京联社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1985年和1986年北京市政府划走服装、鞋帽两个行业,共带走联社资产2600万元;1997年和2002年两次放小将小型集体企业资产无偿划拨区县,带走联社资产3000万元;同时联社在历史上先后无偿支持划拨资产总额2.7亿元,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目前集体经济所面临的困境也是众所周知,集体经济如何在改革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如何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增强竞争能力,促进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二、探讨集体经济“两个联合”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集体企业是属于劳动群众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的实质是合作经济,包括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党的十五大报告就曾指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这个论述阐明了集体经济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调动企业劳动者和出资者的积极性。

劳动联合作为一种劳动方式,马克思曾指出:“通过合作和协作,不仅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须是集体力”。因此,它属于生产力的范畴。

资本联合作为生产力范畴,如果出资者是资本所有者或剥削者,其资本联合主要在于最大限度追求剩余价值,带有明显的剥削性和私有性。如果出资者为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积累所形成的单个资本联合,进而由劳动者自己分享自己的劳动剩余,所以不带有剥削性质;如果出资者是集体,并且在新的联合资本中掌握着控股权,这样资本联合就是具有明显的非剥削性和公有性。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劳动者的资本联合所形成的新的“平等、自愿、自主、互利”的组织形式是在出资者平等联合劳动基础上实现的资本联合,它能较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集体经济理论的内容,马克思提出是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为主要特征,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为主要形式的集体经济理论,所以两个联合丰富了马克思的集体经济理论。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集体经济组织是1844年成立的英国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至今已有169年的历史,当今世界合作经济发展越来越广,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覆盖工业、农业、生活消费、金融、保险、教育、住房、医疗等所有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全世界有8亿多人参加集体经济,充分享受着集体经济带来的益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活力越来越充分地展示出来。

例如,西班牙合作社联合会是劳动者的合作社组织,有250个合作社,会员2万多人,近几年来,合作社联合会大力加强与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合作,与政府、工会、司法界加强联系,通过立法确定了西班牙全国和各地区集体合作社组织在社会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并对合作社组织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条例体系,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了集体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使各级合作社组织的社员得到了实惠,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我国,合作社是由社员自愿参加联合组成的一种群众性的集体经济组织,其特点是坚持企业的资产共同共有,其共有性是劳动者为共同目标、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形成的一种共有关系,这与私人企业中雇佣关系是根本不同的,集体企业中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出资者,是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这种联合方式改变了劳资对立,劳动者之间、员工之间享有平等的权利,所以,集体企业员工对集体资产的共有性、共享性及在经济上享有平等性,是集体企业劳动者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北京联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管理条例》中“集体积累、自主支配、按劳分配、入股分红”的原则及新型集体经济“两个结合”的特点,从2007年开始,联社每年拿出净收入的10%左右,对全体在职会员进行分红,我们的分配原则是会员的工资奖金按多劳多得的原则,适应市场经济;分红按照共同富裕的原则平均分配。

2010年北京联社在“两个结合”方面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在职联社会员人均按一定的资金入股,虽入股的资金不多,运行3年来,调动了广大在职会员的工作积极性,关心联社发展的人多了,联社每年的经济效益与每位在职联社会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促进了联社集体经济的发展。

在全体联社在职会员范围内进行奖励分红,一是体现了联社在增利前提下贯彻了提高会员收入和福利待遇的宗旨;二是在联社全体会员中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三是体现了坚持构建和谐社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联社在建立和贯彻分红制度的基础上,增强了联社全体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联社事业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三、探讨解决集体企业在改革发展中的实际

问题,促进集体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1.进一步研究解决集体企业的定位问题。人们经常研究的是产品定位、市场细分定位,但集体企业如何定位随着改革的深入已提到重要的位置,集体经济作为非国有的公有制形式,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首先要做好集体企业的整体定位,解决集体企业与国有和私企的差异,其次要解决集体企业发展定位问题。

2.进一步明确集体企业的资产产权的合法地位问题。集体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改革形式,产权改革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我国《宪法》和《物权法》都已明确了集体资产产权的合法性,但在涉及集体企业改制等具体问题时,一些政府审批部门往往以缺少相关政策和法规为理由而不予审核批准。由于出资人不能依法确认,集体企业工商登记、股权转让、资产处置、企业上市难以进行。

3.进一步推进建立主管集体企业的组织机构。目前集体经济改革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具体研究和制定改革政策,这是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滞后的原因,组织机构不落实,一切都是空谈。

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篇3

一、改革的主要做法与特点

我省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总体有力有序推进,得益于中央的改革推进和政策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基层干群大胆实践和探索创新。

(一)在改革发展上呈现起步早与覆盖广两个特点。上世纪90年代末,苏南等地自发探索,在坚持农村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以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以土地集体所有为纽带,以股份的形式将集体财产具体量化到社区每一名成员,同时参照股份制的治理结构建立统一经营、民主管理、按股分红的社区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社员占有和股东占有的结合,体现了公私兼顾的产权制度安排。经过10多年的推动,全省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村达5010个,入社成员数1146万人,量化集体经营性净资产443亿元,基本实现全省地级市改革全覆盖,其中苏南地区2/3的村完成了改制,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已基本完成全面改革。

(二)在改革谋划上坚持顶层设计与依法规范并重。1999年,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式,可以实行股份合作等方式经营。在总结苏南等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省委、省政府“两办”专门下发《关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民主决策、阳光操作,依法办事、维护稳定”三项原则,重点着眼“有需要、有实力、有潜力、有意愿”的四类地区,突出抓好“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量化、健全机构、收益分配”五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进集体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此后每年省委一号文件都对改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农委也通过下发指导文件、总结推广经验等方法,形成相对较为完善的改革程序、管理模式、分配方式等制度设计。2009年省人大出台《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纳入法规调整范围,赋予法人地位,经工商登记后可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在法律层面确立了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总体进入有法可依、依法规范的阶段。目前,全省已有1800多家合作社完成了工商登记。

(三)在改革深化上坚持规范管理与机制创新两手抓。为进一步规范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发展,省农委先后出台《江苏省农村合作社会计核算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印发承包地经营权出资和集体资产份额出资证明书格式文本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组织开展了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五好”合作社创建和“百佳”合作社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各地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加强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农民成员的集体收益分配权。同时,各地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为改革工作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发展机制。一是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核实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等存量和占用使用情况,发放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证书,依法界定所有权归属关系。苏州、扬州、南通、泰州等地都以政府名义发放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证书。二是创新经营主体实现形式。常州、扬州等地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建合作社,苏南等地鼓励由村级集体牵头、成员入股兴办物业合作社和富民合作社,一些地方镇村或村村之间采取股份合作形式组建农村联合投资公司。三是探索股权流动途径。苏南等少数地方探索将成员的集体资产股份通过继承、赠予等方式流转给本社其他成员,但不得撤资变现;尝试对内实行增资扩股,允许成员以现金入股购买个人股份,增加集体经济发展实力和个人分红额度。四是探索“政社分设”运营机制。苏州市在枫桥社区试点,将村级行政管理职能与经济发展职能分离,将福利事业等各项社会职能划交社区居委会,支出由街道财政承担,切实减轻村集体负担,保障集体经济收益完全由成员享受。

(四)在改革推动上坚持强村与富民同步前行。强村是改革的基础,富民是改革的目的。我省一直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2010年省委、省政府“两办”专门下发《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同时组织开展村级“四有一责”(有稳定持续的集体经济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要求各地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运营型、为农服务型、异地发展型、休闲观光型等村级集体经济,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加快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赋予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省农委还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现代农业考核指标体系,确保以县为单位每年都保持10%以上增幅。到去年底,全省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81.7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从2000年的26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159万元,年递增14.9%。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搞活集体资产经营,让农民从集体经济组织得到更多的收益分配和股金分红。到目前为止,我省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累计分红125.6亿元,社均达296.4万元。江阴市江锋村股份合作社于2010年成立,当年村民每股分红1500元,至2013年增加到3500元,户均达10000多元。

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我省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和阻碍改革深化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原因,也有基层研究探索不足的原因。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法律界定。包括《宪法》在内的诸多国家法律都提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始终没有明确。《民法通则》界定的企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都无法涵盖同时承担着经济活动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农村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虽然赋予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法人地位,并准予工商登记为专业合作社法人,但由于两者产权制度安排和承担义务责任不一致,经营方式和内容也有较大差异,我省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无法突破现有法律缺位困局情况下的变通做法。由于法人地位不明等因素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立自主从事经济活动的功能被削弱,对外经营只能以村委会名义开展,又带来各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成员身份难界定等问题。我们认为,在全国范围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广量大,涉及农民成员数量巨大,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济组织,有必要从法律层面上专门为肩负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农村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单独设立法人资格。

(二)税费过重问题需妥善处理。税费负担较重是困扰我省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大多数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不愿意进行工商登记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税费问题比较复杂,既具有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普遍特性,又具有工商企业的特点,涉及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契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据苏州市调查,一般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需要缴纳的税费大致涉及12种、综合税率在30%以上:房产税税率为出租收入的12%,营业税税率为出租收入的5%,城建税、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三者约为收入的0.5%,增值税税率为应纳税额的3%,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为每年每平方米4元,所得税税率为应纳税额的25%,红利税税率为分红总额的20%,印花税税率为开票收入的0.1%,残疾人保障基金按上年末人均665.9元,防洪基金按全年销售额的0.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中总体处于弱势地位,增加集体收入不易,给农民分红更不易,如不能妥善处理税费过重的问题,势必影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影响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到广大农民的收入增加。

(三)坚持股份合作是改革方向。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集体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从我省的实践看,组建农民社区股份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将集体所有制、合作制、股份制结合起来,改造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集体统一经营、个人股份固化、管理一人一票、分配按股分红等显著特点,既从制度上避免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体经济产权缺陷,又在实践中落实农民集体产权长期稳定的占有、管理及其收益分配权,稳定农民财产权利预期。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赋予集体资产股份充分权能,完全可以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我们认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股份合作的方向,以充分调动统分两个层次对于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强村富民的长效发展机制。

三、改革深化的对策与思考

一是开展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按照农业部等三部委的要求,推动苏州市吴中区部级试点县开展工作,重点围绕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等方面开展试点。

二是推动面上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登记,深化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修订《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机制,采取按人分配、按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其成员的直接利益分配。对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有稳定持续集体收入的村,要确保当年完成改革;对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等,要把改革作为“撤村建居”的前提条件;对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村,要做到成熟一个改革一个;对外来人口较多的村,要通过改革固化农民的集体资产权益。

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篇4

一、存在的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监管缺位。在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村集体经济监督不严,管理不善。在我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管理层缺少专业的培训,在管理的专业化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同时,监管方式还是老方式、老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监管频率低、次数少、不严格。监管缺位意味着村集体经济得不到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二)、村干部兼任合作社法人或成员导致职责难以区分。我村由于工作环境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吸引到大量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导致人才不够用,出现村干部兼任合作社法人情况。我村的合作社法人由村党总支书记华红林兼任,由于村党总支日常工作繁重,同时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难有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同时,由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是脱贫攻坚的部分工作,还要与集体经济的发展“两头兼顾”,职责难以区分。

(三)、合作社章程不够规范难以监管。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是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完善的制度可以有效的规范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工作的规范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制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我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不够完善,不够规范,合作社的作用得不到凸显。章程不够规范,合作社运行不按章程走,导致监管困难,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明显。

二、改进措施及建议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有利于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村农业生产走向都市型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趋势。因此,针对我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管。建议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健全化的监管方法,是村集体经济健康蓬勃发展的保障。村监会及村干部应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常工作和取得成绩的监管力度,对发展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加以整改,促进我村经济全面发展。

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篇5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解决措施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展开。因此,及时发现并解决好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财务管理的意义

无论是在企业中还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财务管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即组织农村集体社会的财务活动,处理农村集体社会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融资管理、投资管理、经营管理以及利润的分配管理四部分。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财务管理也将对这四个部分产生影响。融资管理,即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进行管理,可以拓宽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渠道,解决农村以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合理控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比例,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投资管理,即合理分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投资的闲置资金。比如该购买怎样的金融产品,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做好投资配置,有助于农村集体组织收入的增长,使其经济发展事半功倍。经营管理,即对农村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管理,这关系到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好经营管理,对农村、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影响。利润分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收入,是全部保存在集体组织中,是留作下一阶段的资金?还是拿出一部分收入用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如修建一些公共设施等等?合理的分配管理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为集体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缺乏专业人才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由财务、会计人员负责开展,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否做好。另外,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而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复杂性,会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需要拥有过硬的本领来匹配岗位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当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其实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有些村集体的会计并没有获得会计师从业资格证,属于“无证上岗”;还有一些村干部任人唯亲,让自己的亲戚担任财务人员,而这些人又不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储备,在决策中就会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此外,目前农村也面临着相当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村内拥有较好教育背景的年轻人大多数选择前往大城市谋求发展,而不愿意留在农村,这也使得农村财务人员老龄化问题严重。对于这些财务人员而言,由于不具有相关的财务管理、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只能完成最基础的记账工作,对于村集体财务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给出解决措施,面临融资、投资、经营、分配的选择时,也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部分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降低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效能,损害了农村的集体利益。

(二)管理机制亟待完善,管理程序还需规范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还没有一套详尽的管理流程与机制。没有统一制度的指导,财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就会缺乏方向,难以按照规范的要求统一行动。同时,许多村集体对财务人员的职责界定十分模糊,导致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不知道要管理哪些事情、不知道应该怎么管理。此外,前文也提到,我国农村的财务人员选举制度并不完善,或者制度并没有被很好地贯彻落实,不少地区的财务管理人员由村干部直接任命,无法起到很好的效果。农村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金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管理。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中,往往存在没有明确的收支计划,缺乏预算管理,导致乱收取乱支出的问题。对于一些应收款项和债务,村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按时按数额收取;在支出时大手大脚,甚至存在着公款私用、违规接待等违纪违法行为,极大破坏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缺乏预算管理很容易导致村集体收不抵支,债台高筑,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二是审批流程不规范、不科学。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违反相关流程规定,未经公开投招标,未经村民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私自进行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方面的审批,严重损害了村民和村集体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监管缺失,对财务人员行为缺乏监督当前我国许多农村集体组织仍然存在村干部“一言堂”的情况,虽然设立了所谓的“民主监督小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起到监督的效果,导致了一些不合理收入和支出的产生,甚至产生了官员腐败的现象。此外,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目数额不断增加、分类项目逐渐复杂,理应需要更系统严格的监督体系。可我国的大部分农村集体还未建立配套的监督体系,监督的缺失将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一部分财会人员通过种种途径钻空子、做假账,严重损害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财务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提升财会人员综合素养,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人才是财务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当前许多农村的财务工作遇到问题与困难,归根结底是由于相关人员素质能力的缺失。因此,对于财务人员要不断充实他们的基础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相关的工作经验。对于会计人员,一定要持有相关的会计师从业资格证书,严打“无证上岗”、“任人唯亲”的现象。具体做法可以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开设培训班、讲座等形式,组织一系列培训,夯实从业人员基础知识技能;学习一些面对财政困难时的应对方法,以及在面对投融资、经营和利润分配问题时的合理决策。针对农村人才流失和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村集体可以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下乡”的号召,吸引本村的专业人才学成返乡,或是引进一些年轻有朝气、具有专业知识素养的人才,帮助本村的财务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落实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与程序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还需在多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人事任命制度。或是由民主选举产生,或是持证通过公开途径应聘上岗,总之一定要做到透明公开,杜绝村干部直接指派、任命的现象。二是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预算收支计划,加强预算管理的意识。对于应收款项和债务,要按时、足额收取,减少坏账、糊涂账的出现;支出必须严格遵守规定,杜绝公款私用、假借名义违规公款吃喝的现象。对于债务债权问题要及时清理,避免记账不及时和账目遗失等问题。同时,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与负债进行系统的排查,明确分类,对资产进行合理利用以偿还负债,消除负债给村集体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来实现资金的合理流动。三是必须对审批程序进行严格规定。财务人员的一切活动都要有章可循。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使他们在规章制度的引导与约束下开展工作。例如,村内设计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大型项目必须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才能实施,由此来避免损害集体利益的情况发生。

(三)加强监管,监督小组切实发挥监管责任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目前监管不力,账目公开透明度较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集体组织经济的发展。想要加强监督,就需要民主监督小组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切实起到监督职责。民主监督小组要由同样具备相应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组成,合理评估村集体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同时,村集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要向社会公众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在审查的过程中,要注意档案的收集与保存,把各项工作记录按类别整理好,形成电子和纸质版的档案进行妥善储存。这样,如果在此后的工作中发现了问题,可以追本溯源进行处理。此外,审计工作也会对财务管理的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农村地区必须将审计工作做细做实。这一方面,可以按照国家或地方关于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与指导意见,开展农村的审计工作,务必要注意工作的程序性与规范性,使审计工作发挥应有的效用。

四、结语

随着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农村经济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发展必然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矛盾与问题。在当下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如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技能低、老龄化严重;缺乏配套的财务管理机制程序,资金无法合理配置,审批程序不规范;对财务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等情况。当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之后,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诸如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完善落实财务管理程序机制、严格监管加强督导等措施,来纠正当前存在的种种弊端。这一系列措施,不仅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从自身做起,更需要整个村集体乃至更高级别领导干部的通力配合。解决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将大大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助力农村经济腾飞。

参考文献:

[1]秦书中.浅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8(15):64+68.

[2]包西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5):9+11.

[3]艾比布苏来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制度建议[J].山西农经,2020(04):74-75.

[4]王崇香.浅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02):93-94.

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篇6

当前,全县有集体经济的村4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6%,但集体经济规模普遍较小。其中: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有22个,1-5万元的村有15个,5万元以上的村有5个。

村集体经济主要依靠集体耕地承包和驻村企业赞助,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发展渠道不宽、发展后劲不足。

1、发展集体经济观念弱化,氛围不浓。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对村集体经济建设积极性不高,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是尽管有些村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上作了一些改进和完善,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触动,这种模糊的制度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导致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二是管理难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由于集体经济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同时村干部领导水平低下,思想作风不正,素质不高,管理不善等原因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三是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且往往只负责核算,不履行监督职能,村干部的行为失去了监督。

3、村干部思路不活跃,认识不足。有的村干部缺乏主观能动性,只考虑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好政策,只抱怨工作难做,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未激活,“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方面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对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领导无方,感到前途渺茫、日子难混。殊不知,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优势可找、都有潜力可挖。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政府成立发展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村级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好试点示范;分管领导加强对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究,搞好具体指导服务。各乡镇党委、政府结合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认真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分解责任,落实任务,定期督查推进。

(二)加强村班子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大的优秀人才选入村班子;建立村干部定期培训制度,重点抓好思想理论、政策法规、经营管理能力培训,提高村干部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确保集体经济资金、项目落到实处。

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篇7

相对于农民个人资产和公共部门的资产,集体资产的管理难度更大。推进农村资产资本化改革进程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明晰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关系,积极探索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新路子,大力推行以农村集体存量资产折股量化给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实行“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的股份合作制度。

一、创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的必要性

原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方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已不适应今天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集体经济产权不明晰。从农村实行集体化以后,实行集体共同共有的产权制度。这些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不但具有生产经营的功能,而且还有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这种集体共同共有的制度,产权是清晰的。但是,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来看,对于每一个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来说,产权却是不清晰、不明确的。从理论上说,集体财产人人有份,但是实际上每个人不知道自己具体拥有的财产份额是多少。因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缺乏产权主体意识,由于没有明晰每个成员的资产份额,造成真正关心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使用的农民并不多。如果不涉及个人的直接利益,农民对集体资产基本上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2.少数人实行对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集体共同共有的产权制度,造成了少数人说了算,民主管理形同虚设。一是少数人决策,盲目上项目,造成失误。贷款几百万上千万打水漂的事多有发生,使村集体背上沉重包袱,集体经济一蹶不振。二是乡镇企业改制,没有经过民主程序,使大量集体资产流失,少数人因低价或零买断集体企业,一夜暴富,农民意见很大,上访不断。三是土地征占补偿费,村干部随意支配,购买轿车等非生产性开支,钱花光了,农民没有得到安置,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四是个别干部贪占集体资产,长期以来没有有效的及时监督机制,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农民意见很大,农村社会不稳定。

3.侵占农民集体资产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城市的扩展,在征占地、乡镇企业搬迁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征占用农民集体的土地时很少同农民商量,特别是企业经营性征占集体土地,往往是几个村干部就代表农民或集体作出决定,出现了征地不民主,补偿资金不透明,补偿标准低,不足以缴纳安置农民生活保障费用。二是城郊地区镇改街、村改居后,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仍承担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负担,如教育、卫生、人口管理、市政建设、环境改造等方面,这些应由本级政府承担的义务,还要社区集体出钱来办。三是村改居后,农民看到集体还有剩余资产,一怕上级平调,二怕干部卖掉,三怕少数经营者据为己有,纷纷要求将集体资产分掉。四是城市化过程中,政府规划没有给农民集体经济发展留出空间,使集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

4.农村社保就业等环节十分薄弱。按照省市劳动保障部门的规定,对城市规划区内的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保,但是,在被社保农民没有达到退休年龄(即男60岁,女55岁)以前,仍需要自己挣钱接续缴纳保费。而失地农民特别是大龄农民由于无技术、年龄大等原因,就业十分困难,甘井子区已经出现纳入社保人员由于无钱续保而停保、退保的倾向。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保留现有的集体经济组织,并对其共同共有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走“撤村不撤社,转居不转工,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的路子,使农民在原有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就业,而不是分光卖掉吃净,把成千上万的农民抛向社会,成为一盘散沙的无业者。

5.城郊农民承包土地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农户是国家法律政策的规定,必须贯彻执行。这是国家赋予每个农民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剥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大连市郊区长期实行的是集体统一经营、专业承包的做法,农民要地上访不断。然而,郊区人多地少,加之温室大棚等设施较多,实行人均确权确地的办法很难行得通。因此,按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份共有的思路,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即将全村耕地人均量化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给份额证,明确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占有的土地份额,目前的经营者不变,按照合同上缴利润。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明确了土地承包权和土地份额,按份额领取红利或暂时不领取,城市化征占地时统一享受土地权益,享受统一社保安置。

可以看出,原有集体产权制度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方式已势在必行,实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二、大连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的基本形式

据调查,大连市共有不同形式的股份合作制的村10个,主要有4种类型:

1.资产量化型。这种类型比较规范,主要做法是将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不包括土地)清产核资,经评估后,将净资产一部分作为集体股,其余净资产全部量化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每年按股分红。这种类型目前有两个典型,一个是开发区湾里乡。把乡村两级净资产折股量化,将乡镇企业净资产的50%留给集体用于发展,50%分给全乡农民。村级按净资产不同,每个村农民获得资产的价值也不同,农民每人每年从乡村两级股份分红中可获得1000元左右的红利。另一个是金州区三十里堡镇北乐村,将原集体经济资产集中起来,成立大连北乐物产有限公司,将集体净资产6200万元折股量化,分为:第一,劳动量化股,占股权资产总量的83.1%。第二,贡献股,占股权资产总量的3.9%。第三,储备发展股,占股权总数的13%。

2.土地权益量化型。这种类型主要在城郊人多地少、土地实行专业承包和大户经营的地区。为了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不破坏已经形成的生产力,稳定承包关系,实行“确权确份额,确利不确地”的办法,即将全村现有耕地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均量化,并发给土地权益证书,现在土地承包者继续维持原承包合同并上交承包金,没有包地的农民,也确定了承包权和土地份额,并可从承包土地户上交的承包费中获得均等的利益返还。目前,实行这种做法的有革镇堡镇棋盘村和营城子镇营城子村。

3.土地承包权入股型。农民自愿将获得承包经营权的土地入股,参加股份分红或者利润分成,农民参加劳动领取工资。这种形式有两种做法:一是在土地统一调整时,发包方将土地单独划出一块,用于招商,从事高效农业生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均享受股份分成。这种做法既发展了高效农业,农民又获得了较高的利润。庄河市大郑镇瓮店村就是这种做法。第二种是农民承包田确定之后,为了发展高效农业和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将农民的承包田集中连片,种植高值作物,农民以获得的土地承包权入股或以转包租赁形式合作。这种做法又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保底分红式。农民将土地入股后无论丰欠盈亏,每年得到一个保底收入,再根据经营盈利情况分红。金州区向应镇农业园区属于这种做法。

4.实物入股型。这种类型是农民将实物形态的生产资料入股,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从而获得收益,按股分红。金州区三十里堡镇北乐村为了发展奶牛饲养业,规划出220亩地,村出资1500万元,集中兴建了11400平方米的现代化奶牛基地,为村集体乳品厂提供奶源。采取村民自愿出钱,实力不限,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制形式,发展奶牛产业。112户村民,入股资金1408万元,以630头奶牛(包括从澳大利亚引进420头荷斯坦奶牛)入股,选举产生了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由股民自己管理经营,取得较好效益,每头奶牛每月红利170元,年回报率可达20%。

三、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坚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的改革要把握四项基本原则:一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行改革的村一般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村级集体净资产达到一定的规模。(2)多数干部群众有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愿望和要求。(3)村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在具备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可先行改革试点,成熟一个改革一个,不搞一刀切。二是明晰产权,促进发展。要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量化到人的集体资产,所有权仍归股份合作社集体所有,个人所持股份,只作为享受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依据,不得退股提现。在进行收益分配时,必须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益金和公积金,以保障集体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需要。三是群众自愿,发扬民主。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要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按照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的规定公开有关事宜。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认真听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意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四是依法办事,确保稳定。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的改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的农村政策办事,规范操作。要严明纪律,对趁改革之机,挪用、私分、挥霍、浪费集体资产,或虚报损失、转移资产、故意放弃债权等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必须严肃查处,依法追究责任。

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篇8

会计控制论文2100字(一):国企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创建策略论文

摘要: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相应出现部分缺陷,除了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还产生了消极的社会影响。因此,要创建国企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解决国企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关键词:国企;会计控制体系;策略

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国有企业内部渐渐暴露了部分问题。假如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而会计控制体系的创建,能够保障会计工作的合理合法,有利于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

一、国企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内涵

国企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可以理解为,为了保障国有企业能够依据有关规章制度和法律制度来经营国有企业,保障国有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合理合法,促进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提高经营效率,完成国有企业的目标任务,依据国有企业的管理特点和经营情况,采取的规范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措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国有企业的格局也一直在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必须完善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才能稳步地向前发展。国企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财务管理,而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会计内部控制。

二、国企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部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足够会计内部控制知识,所以在国有企业内部的管理中,不能够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然而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财务管理在国有企业运营的每一步都有着重要作用,这要求管理人员对财务方面有足够的了解和理解。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够全面把握、控制好国有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对国有企业内部不能做到全方位的控制。

(二)仍需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

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的主体,财务管理的水平受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高低的影响。如果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力不足,或者存在职业道德问题,这样的财务管理人员会影响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因为部分单位受人员编制的限制,部分员工欠缺过硬的专业知识,不仅无法胜任会计的工作,还会影响会计团队的整体素质。

三、国企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创建策略

(一)创建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会计控制主要管理、核实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为了内部的监督和制衡,尽可能让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分开,把管理风险降到最低,防止突发情况的发生。除此以外,还可以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的专业会计,派遣到国有企业分子公司,协助相关财务管理工作。这些财务管理人员由国有企业集团统一管理,使得派遣人员拥有足够的独立性,才能使管理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其次,国有企业还可以设立奖罚制度,表现优秀的会计人员予以奖励,表现较差的会计人员稍加惩戒,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国企工作的会计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技能。会计人员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这样才能让国有企业更好运作,发展更持久。为此,国有企业可以针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水平的培训,让他们的工作更有效率。另外,国有企业还要开展一些宣传教育活动,让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同时,国有企业还要对会计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思想水平得到提升。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的监督力度

国有企业可以在内部建立一个财务监督机构,不仅仅只重视核算,也要重视监督工作。国有企业要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对人员的监管工作,还要让工作人员互相监督。企业内的财务使用情况一定明确,财务管理人员要对财务的拨调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定期向上级报告公司的财务情况。尤其对公司资金的审核批准、资金的调用、公费的报销要做到慎重对待,对财务管理中不明确的账目,要严格审查,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报告上级,让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公司还应该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的进行工作。对于公司内部的监督体制,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坚决打击国企内部的贪污、腐败现象

随着国有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其内部也出现了一些贪污、腐败的现象,这些问题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对国家形象产生了不利影响。近些年来,国企中的资金出现不明问题,就表明有贪污、腐败的现象出现。针对这个问题,国有企业要建立相应的防腐措施,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管。国企要不定时地对财务进行检查,出现问题要严格按照法律进行处理,国企中的财务权利要适度分开,不能过分集中,也不能太过分散。国有企业要切实解决企业中出现的贪污、腐败问题,促进国企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有企业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国有企业有必要创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促进国企经济稳定、持久的发展。

会计控制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会计控制强化途径研究论文

摘要:要想保证农村集体经济活动有序进行,提高集体资产的安全性和资产利用效率,就必须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会计控制的强化。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着诸如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等问题。只有通过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会计控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策略,才能够保证其能够正确高效地贯彻各种政策、客观实际地评价经济效益、切实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税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涉及到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为代表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已成为农村集体经济所广泛应用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运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其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然而,传统的会计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实行多年,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的财会工作存在着“安于现状”的思想,不肯跳出工作的“舒适区”;还有一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由于基础会计工作的薄弱,不能很好地落实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措施。这些问题实际存在于各个层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会计控制强化的过程中,已经累积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现亟待解决。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架构不合理

组织结构的清晰和健全有着明确划分权责、梳理各部门职能、增强各部门信息交流等好处。但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贫穷落后的地区,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能力,其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尤为显著。具体体现在村集体经济的组织职能存在由村委会代行的现象,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由村负责人兼任,导致权责不清、组织职能重叠、负责人不熟悉业务、难以进行有效监管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自身性质使然。相较于社会大型企业或者规模较大的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着规模小、人员少、经营活动单一的“先天性不足”。所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层次不像大企业那么分明和健全,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重叠、权责交叉。职责不明确,一人身兼多职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架构不合理的突出特征。

(二)人员存在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

受限于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的长期实践和先进财务管理观念更新等因素影响,其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往往存在着“安于现状”的思想,认为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既然能够完成当前的财务工作,就不需要改变;在工作人员主观认识上,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仅仅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分内之事,对工作缺乏整体认知;具体执行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人员由于缺乏政策的解读和规则程序的培训,导致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和能力无法跟上现实需求,仅能勉强完成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更谈不上对先进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由于职能重叠、权责交叉的原因,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的村领导不熟悉、不了解、不重视内部控制,在组织中存在“一言堂、瞎指挥”的现象,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三)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于没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导致其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混乱,并引发违法乱纪的行为产生。农村集体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部分组织负责人往往重视短期经济利益而忽略制度的健全。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在利益的驱使下,私设小金库,部分收入不入账,不合理开支、开支不走民主表决程序,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等违法违纪现象层出不穷。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同样是一个问题。由于财务活动涉及到农村集体经济的方方面面,如果只是从顶层设计上做一个框架性的规范而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具体操作环节,仍然会出现财会工作秩序混乱、有核算漏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引发会计错报漏报等问题。

(四)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1)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机制方面。在农村集体经济内部会计控制中,虽然已设立相应的民主理财监督机构,但由于人员能力参差不齐或人手不足,无法全程参与村集体各项经济活动监督,使得日常监督效果大打折扣。部分村集体财务和监督人员交叉任职,人员分散、组织困难、素质不足使得监督很难起到预设中的效果。

(2)乡镇(街)审计监督机制方面。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由乡镇(街)政府经管站负责组织实施。由于人手不足等客观原因,部分会计记账的工作人员既要从事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又要实施审计监督,无法保证其独立性,导致农村集体经济活动难以得到公正的监督。

二、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农村集体经济的内部会计控制首先应该在内部加强财务控制制度的宣传工作。以《内部控制规范》和《会计法》及相关法规为依据和蓝本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培训讲座等,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相关的财会工作人员熟悉并且熟练运用,使财务岗位的职工充分理解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将相关内控思维传递到相关业务部门,让其了解相应的财务控制流程,使其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才能更好地落实到日常经济活动中。

(二)规范流程,明确权责关系

搭好会计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规范流程,明确权责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内部会计控制的有序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经济规模较小,梳理相关权责关系的目标也较易明晰。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员交叉使用现象较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要在顶层框架设计上就考虑到权责交叉和职能重叠的问题,事先要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明确权责关系,做到既节省人力成本,又不违背职责分离原则。在制定具体的流程和规范上,明确每一个程序的流程和要求,使得内控机制有章可循。

(三)增强独立性及设立授权制度

各项业务和财产必须要有专人负责,用增强独立性的方法来增强内部控制的安全性和公平性。避免职务的重叠与交叉,防止产生“一言堂”现象,对负责内部控制监督的人员加强资格审查并赋予高度独立的授权。加强对资产的定期审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化解财务风险。最后,还需防范财务收支控制风险。财务收支是整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财务收支权限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点,建立财务收支的授权审批制度,对授权的程序、范围、程度、惩处要有明确且严格的规范,按层级可设立领导联签、“两委”联席会议、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等开展审批工作。

(四)巩固和完善农村民主理财监督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

民主理财监督机构的建立要起到充分的监督效果,组成人员的选拔是关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选拔责任心强、熟悉业务、威信较高的人员来组成民主理财监督机构,保证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效果。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民主理财监督机构要做到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对重大财务活动和财务事项,以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如集体土地征用、承包、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资产处置,公益事业经费筹集方案和建设承包方案,以及年度村级组织收支预决算等,须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同时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时通过公开栏和网络平台等形式向社员群众进行公开。

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篇9

近年来,沭阳县大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公益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10年全县474个村(居)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9700万元,村均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但同时也看到,从近几年该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看,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收入增长乏力,加上原先的基础不同,这就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相差悬殊的情况。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使很多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村级服务功能也难以发挥,这样不但会影响“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将会影响干群关系的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

一、当前一些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发展村集体经济意识淡薄,认识不足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广大农民群众充分感受到一家一户生产方式巨大的活力,并尝到了甜头,而对原有的“队为基础三级所有”大集体的生产方式所存的弊端感受很深;改革开放后村集体事业长期被荒废,人们对集体事业没有信心,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有些村干部没有站在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角度,错误地认为集体收入是滋生村干部腐败和干群关系不和谐重要原因;有人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再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走回头路;特别是上一轮村级债务化解,村集体仅有的一些资产和资源都被用来抵账还债,使群众对村干部失去信心,对村的集体经济漠不关心,积极性不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 村干部思路不活,方法不力

一是部分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墨守成规,不能有效地整合村集体资源,变资源为资产,变出路为财路。二是村干部队伍老化,农村的年轻人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在家创业,加上村干部待遇较低,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做村干部,这些4050人员“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思路更没有招数。

3 村集体资产管理不力,缺乏监督

尽管该县对村级财务实行“村账乡管”结束了村级财务混乱的局面。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触动,财务公开没有真正落实,对村干部的监督不到位。农民群众没有从集体经济收入中得到实惠,导致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且往往只负责核算,不履行监督职能,不同程度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

4 为民办实事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村干部的重管理意识轻服务意识根深蒂固,服务乡里和造福村民的公益意识淡泊。许多村干部大多变成了乡镇党委政府的传声筒,或涉农收费的收费员,而少有造福乡里、为群众办事的公益心,在村干部选举上,落实领导意图与村民选举同时,侧重领导意图,群众对村干部进行有效评价的渠道不畅通。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 选好配强村干部队伍,强化培训提高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建好一支能带头发展、带领致富的村干部队伍,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真正把能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选拔到村干部的队伍中来,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形成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村干部队伍,特别要选好一把手,真正把“双强”型的人才选拔到村书记或主任的位子上来。该县采用“村企共建”的方式,使部分规模企业的老板兼任村支部书记,实现企业与村委联姻,也是加强村干部才队伍建设的一条不错的思路。加强村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还要强化培训工作,通过政策辅导、现场观摩、实地调研、互动研讨等形式让经济落后的向经济发展快的交流学习,以打开思路、拓宽视野、激发热情。这样,通过能人带动、政策扶持、整合资源、借助外力等多种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定会有所成效。

2 创新村干部管理机制,形成创业发展新动力

一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强化考核机制,将村干部纳入本地干部队伍管理。使村干部为集体事业有干劲、有动力,同时也要有压力有危机感。该县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财政设立3000万元创业风险资金,通过直接补贴、贷款贴息、优先借款、融资担保、支付固定资产保险费用等方式扶持村实业公司。每年都对村集体经济进行量化考核,并根据考核排名情况,评选“经济发展十强村”、“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前十名村”和“村级经济发展50强村”进行表彰奖励,2009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奖励资金240万元,对村级经济实绩显著的村居党组织书记奖励乡镇事业人员或乡镇领导待遇,目前,全县已有13人村干部享受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待遇,53名村干部享受乡镇副职领导工资待遇,极大的调动了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篇10

(一)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结合

深圳龙岗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也就是强制性变迁,政府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地理优势、资本市场、城市化进程以及借鉴国内外经验,运用自身的权力积极推动集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规模经济,缩短了制度变迁的时间,减少了制度改革的费用,同时抑制了“搭便车”的现象。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产生于民众间的制度变迁模式,也就是诱致性制度变迁。居民自治、居民自发组成的协会等组织都在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积极推进社区土地资源整合优化

龙岗区政府通过积极引导社区参与土地整备,有效推进社区集体用地集约化利用;引导社区按照城市区域规划,通过置换、土地物业入股等方式,整合社区内非农建设用地资源和物业资源,形成连片可开发土地,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和经营;支持社区参与由政府主导的土地整备,采取回购、合作、租赁、入股等方式,高效、集约利用社区土地特别是重点产业园区内的土地。通过政府、企业、社区合作,将旧厂房转化为优质物业,以稳定的租金收益替代异地安置,持续增加社区经济收入,同时保障产业规划项目及时落地。

(三)采取资本联合方式探索转型新模式

资本的积累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资金投入不足,资产储备不够,势必会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龙岗区采取了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联合、港资不断投入的方式处理资金投资和使用的问题,并且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了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合作改造旧工业园区、旧屋村的发展模式,其中包括为辖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管理人员交叉挂职锻炼等16种合作方式,并在政策上向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倾斜,鼓励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参与地铁三号线等项目的融资及购买街属企业改制后退出的物业,壮大了集体资产。

(四)让“物业管理进社区”形成普遍态势

搞好社区物业管理,不仅能优化社区环境,还能给原居民带来就业机会。社区的环境、治安等交由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来负责,可理顺社区工作站、股份合作公司、居委会的关系,进而减轻股份合作公司的社会负担。龙岗区结合实际创新模式,在全区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主要采取政府扶持与股份合作公司投入相结合的办法搞好社区物业管理。目前,龙岗区“物业管理进社区”已实现“全覆盖”。

二、龙岗社区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为推动龙岗区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方面

1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在小农经济意识作用下,为增加原籍居民就业,同时防止因引进“外员”而被“分享”了经济成果,社区集体企业往往堵塞了人才进入渠道,最终造成了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短缺、经营管理乏力的被动局面。

2现代法人治理意识不强。许多社区集体企业实行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治理架构流于形式,没能真正形成民主决策、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科学治理机制。

3经营风险意识不强。社区集体企业的管理层缺少对法人治理民主性、组织形式合理性、投资经营多元性、内部管理科学性等状况的审视评估,加强综合管理、增强风险防范的动力不足。

4经营观念保守陈旧。一是没有长期发展规划意识。不愿意尝试非租赁经济的发展模式,错失许多发展的大好机遇。二是持有错误的分红观念。不关心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并且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影响社区集体企业的积累和发展。三是缺乏政策意识。对现有政策研究不透,没有充分用好已有的政策资源。

(二)管理体制方面

1社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社区集体经济独立发展空间受限。社区工作站、居委会与社区集体企业不脱钩,政企、居企不分,造成大部分社区集体企业人员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社会公共管理事务,使得企业的经营带有浓厚的行政干预因素,严重影响了其市场化、效益化运作。

2企业管理机制难以适应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新要求。一是没有形成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缺乏民主决策、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科学治理机制。二是没有适当的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三是缺少对组织形式和股权分配的改革动力。

(三)政策制度方面

1产权政策不完善。面对众多社区集体土地和物业产权不明的状况,在发展的压力下,许多社区为寻求“出路”,干起了“违建”勾当,不仅加大了政府管理和执法成本,还使得新老产权问题交错,让明晰社区土地和物业产权的探索陷入困境。

2土地补偿机制不足。在土地功能规划定位上,通常政府部门处于主导地位,而社区集体企业则是弱势的,加上管理层缺乏熟知土地功能规划政策的专门人才,造成了社区集体企业在土地利用上的被动局面。

三、龙岗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龙岗区社区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突破管理体制、政策制度等瓶颈,而这同样也是其他城市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推进社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地方政府逐步将基层公共服务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切实让社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在经济上与社区集体企业相脱离,彻底实现社区集体企业与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经济脱钩、机构分设、人员分离,确保社区集体经济走上独立发展的市场化道路。

(二)深化社区集体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1推进社区集体企业组织形式改革。由现行的“总分公司制”改革为“母子公司制”。子公司是独立的企业法人,有利于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也有利于母公司规避防范经营风险。

2探索推行大社区股份合作制。由现行的以单个社区为单元的社区集体企业转变为由多个社区联合组建的股份合作制集体企业。这种打破村界地界,实现跨区域、社区、居民小组的联合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实现土地、资金、人才、管理等资源整合,增补优势、取长补短。

3探索社区集体企业股权改革。在条件成熟时,对社会开放一定比例的股权,通过股权的流通来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流转,让外部的人才、资本能参与到社区集体经济的经营运作,为社区集体经济走向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探索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