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十篇建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十篇

建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3:30

建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篇1

【关键词】量本利;工程投标;应用;盈亏平衡点

0.引言

面对竞争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筑企业如何在投标时给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报价,在既定利润条件下顺利中标,是建筑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在下文中,笔者将以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为基础,采用量本利模型计算项目投标中的盈亏临界点、分析成本等因素,以指导建筑企业制定投标报价。

1.量本利分析法概述

1.1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模型主要分析成本、业务量以及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以变动成本计算模式为基础,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采用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示表达。如果,量本利模型不考虑利息和所得税,则其可简单地表示为:

利润=销量×销售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1.2量本利分析的主要内容

量本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经营活动的成本性态、盈亏临界以及影响利润的各因素的变动分析和敏感分析。

1.2.1成本性态分析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经营活动中的两种基本成本形态。其中,固定成本不受业务量变化的影响,可在一定期间保持相对地稳定;而变动成本则与业务总额及业务量呈正比例变化的成本。

1.2.2盈亏临界分析

盈亏临界分析是量本利模型分析的核心内容。盈亏临界点可以有效评价目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状况。简单地说,盈亏临界点主要描述在经营活动中,当边际贡献恰好与固定成本相等时,企业或者工程项目处于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用量本利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利润=销量×销售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0

在盈亏临界点的分析过程中,通常会采用两个参考量:安全边际率和安全边际。这两个参考量主要是用于衡量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性指标。安全边际主要表示在正常销售额大于盈亏临界点时销售额的差额;而安全边际率则为安全边际和正常销售额的比值,该指标主要作为进一步描述和比较不同企业或行业间经营状况。

2.量本利分析在工程投标中的应用

量本利模型应用于工程投标,主要是测算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从而指导建筑企业进行合理报价,使建筑企业在整个投标竞争过程中处于优势。

2.1工程的量本利因素特征

由于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施工量、施工价格以及利润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不同因素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变化。因此,为了在工程投标过程中有效地引入量本利分析模型,本文在适当范围内对部分关系进行基本假设。

2.1.1施工量

在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过程中,采用量本利模型分析的施工量主要为施工项目的建筑面积或体积(S),可将其视为销售量,并且固定不变。

2.1.2施工成本

工程项目的总成本(C)是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即C=C1+C2×S。C1(固定成本)和C2(变动成本)可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即建筑面积和固定成本确定,而拟合总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的关系。

2.1.3施工单价

由于在建筑行业中,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其单位造价成本有很大差异。因此,在采用量本利模型分析过程中可根据工程结构类型建立合适的量本利分析模型。根据工程项目的单位平方价格(p)可以建立方程如下:

项目保本规模S=;

项目保本合同价Y=S.p=.p。

2.2量本利分析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可采用量本利分析模型预测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并评价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变化对目标成本的影响程度,以此合理确定成本控制的区间,并据此制定有效的、具有竞争力的工程投标报价策略。下文将具体分析量本利模型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2.2.1模型建立与盈亏平衡点分析

假设a建筑企业2011年度框架结构工程的合同单方造价为700元/m2,且工程项目的固定成本为270000元。根据总成本与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之间的拟合关系(最小二乘法求得),转化为项目单位平方变动成本为400元。根据上述情况可建立该建筑公司在2011年度的框架结构工程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如下所示:

项目保本规模S===900(m2)

项目保本合同价Y=S.p=.p=900×700=630000(元)

从上述计算结果来看,a建筑公司盈亏平衡的项目保本规模为900m2,即实际投标项目不可低于900m2。同时,a公司的项目保本合同价不能小于630000元,因此,其盈亏临界点为630000元。

2.2.2预测目标成本和利润

假设该建筑公司欲承建某处综合楼施工项目,该施工项目主要为框架结构,总面积规模为1100m2。借助量本利分析模型可详细分析该建设项目的目标成本、投标总价和利润等因素。

目标成本C=C+C=270000+400×1100=710000(元)

可接受的投标总价Y=p.S=700×1100=770000(元)

可达到的利润t=Y-C=770000-710000=60000(元)

2.2.3对影响目标成本因素的分析

根据以上提供的项目资料,可以计算得知该建筑项目目标成本为71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C1)为270000元,变动成本(C2)为440000元。在下面的内容中,本文将分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动态变化对目标成本造成的影响。

(1)变动成本对目标成本的影响:

假设单位平方的变动成本变化率为α,则目标成本C=C1+C2×(1+α)×S。因此,当单位变动成本降低2%,也即α=-2%,

目标成本可以表示为:C=270000+400×(1-2%)×1100=701200(元);

目标成本降低C=710000-701200=8800(元);

目标成本降低率R=(710000-701200)/710000=1.24%。

若单位平方变动成本提高2%,即α=2%,则目标成本可表示为:

C=270000+400×(1+2%)×1100=718800(元);

因此,其目标成本增加C=718800-710000=8800(元)。

(2)固定成本对目标成本的影响。

假设固定成本变化率为β,因此目标成本可以示为:目标成本C=C1×(1+β)+C2×S。若固定成本降低2%,也即β=-2%,根据以上数据和资料,a公司的目标成本为:

C=270000×(1-2%)+400×1100=704600(元);

即,目标成本降低C=710000-704600=5400(元);目标成本降低率R=(710000-704600)/710000=0.76%。

若固定成本提高2%,即β=2%,则目标成本为:

C=270000×(1+2%)+400×1100=715400(元);

即,目标成本增加C=715400-710000=5400元。

从上述的计算过程可很容易发现,如果企业想更快捷地获取效益,可努力地降低变动成本,从变动成本将更容易获取效益。

(3)根据量本利分析制定投标报价。

根据上述计算可知,如果变动成本降低2%,则由上可知目标成本为701200元,所以,如果a企业在保持利润不变的要求下竞标,则可将投标价从期初的770000元调整为:

Y=701200+60000=761200(元)。

相反,当可预知变动成本将增加2%,则可在利润保持稳定的条件下将投标价770000元调整为:

Y=718800+60000=778800(元)

3.结束语

采用量本利模型分析和计算工程项目的盈亏临界点,可使企业在保持一定利润的基础上,分析和调整各项成本因素,从而制定出最适宜的投标报价。

【参考文献】

[1]高建民,闫苏.盈亏平衡分析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以陕西省子长县人民医院为例[J].中国医院管理,2011(03).

[2]杜成龙.影响火电企业利润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

建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篇2

关键词:业务转型;融合发展;专业化;建筑企业

盈利能力较低,积累较少,缺乏发展能力,是业内人士公认的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存在的共同缺陷,这一特点和我国大多数制造类企业有高度的共同性。进入社会发展“新常态”以后,盈利能力低下导致大批企业开始出现亏损现象。建筑企业吸取制造业发展中出现的教训,尽快实施业务模式的转型,是建筑行业面临的重大选择。

一、建筑企业业务转型的必要性

(一)业务转型是提升企业市值的基础

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投资者对投资标的的选择更加侧重于标底公司的盈利能力。2010年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的营业收入比中国建筑要高出20%,但目前,中国建筑的市值已经超过了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两家公司的市值之和。背后的原因,是近些年来中国建筑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战略性参与一级土地开发,大规模投资房地产,并且开始介入大型Bt项目。这些新业务源源不断的注入,更新了中国建筑原有的业务模式,业务模式的成功转型获得了投资者的高度认可从而提高了公司的市值。而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两家公司,虽然也在业务模式转型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因转型模式不清,转型力度和速度较慢,到目前为止这两家公司的主要业务依然以传统施工为主,盈利能力较弱,自然无法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二)转型融合是提高市值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建筑业务和新型地产业务相互融合,二者协同操作的方式成为建筑行业内引人瞩目的一种新的业务模式。以a股上市公司中南建设为例,该公司在技术方面并无过人之处,承担的也都是普通业务,营业规模也不突出,专业特点并不明显。与同板块的上海建工相比,中南建设的行业影响力比上海建工相比要相差很多,尤其是经营收入,中南建设的经营收入仅仅是上海建工的的九分之一。但从公司市值来看,中南建设仍然进入了市值大于100亿元的建筑公司行列,且营收规模庞大的上海建工相比,其市值也仅仅相差10亿元,二者之间相差的幅度还不到10%。背后的原因,是中南建设公司更加注重盈利能力的提高,及时实施业务模式的转型。正是凭借传统施工与地产业务的融合发展,中南建工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在证券市场上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三)专业化是提高企业市值的关键

目前,a股市场中市值超过100亿的建筑类企业有13家,通过归纳分析可以看出,13家公司中资产规模最小的有3家,分别是亚厦股份、中工国际和金螳螂。从业务领域角度看,亚厦股份和金螳螂俩家公司从事的业务属于专业的装饰业务,而中工国际的前身是一家机械行业设计研究机构,以后转型为一家工程总承办企业。三家企业业务内容虽有一些差别,但就其共同的一点来看,他们都属于专业型企业,从事的都是细分领域的业务内容。可以说,业务领域专业化是这些经营收入并不突出的公司市值的已大幅提高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地看,上海建工是这13家市值超百亿的公司中实力和能力最强的公司,属于全能性企业,业务领域横跨建筑产业的全流程,建筑业务涉足到业内的各个专业领域。上海建工不仅业务涉足领域广,而且专业能力也属于每个领域的高端水平。与金螳螂公司相比,金螳螂公司能够承接的业务,上海建工基本都能够承接;但上海建工能够承接的业务,金螳螂公司就不一定能够承接。金螳螂和上海建工相比,其特点在于业务做得更加专业。而正是凭借这一点,金螳螂公司的市值甚至超过了上海建工,尽管其营业收入尚不及上海建工的十分之一。

二、业务转型的方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建筑业仍然沿着以往的路径行进,肯定难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建筑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转型发展将使建筑企业迎来新的机遇。

(一)业务模式转型的发展模式

从我国传统的建设模式来看,通常情况下投资、设计、建造和运营四个环节往往处于割裂状况,每一个环节的业务分别由不同行业的公司分别承担。例如,基础设施项目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公司来做,房地产项目由房地产公司承担,项目设计归专业型设计部门负责,建造业务则归属于是施工企业负责,这种传统的建设模式造就了今天中国多数建设企业能力单一的现实。当前的业务模式转型,意味着这种传统的建设模式将被彻底改变。一是积极开展epC、mepCt业务。实现从传统建设模式向epC、mepCt业务转型,其实质就是推动中国建筑企业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型。需要注意的是,强势介入这些领域,企业必须具备领先的设备能力、强大的技术能力和高超的管理能力。二是主动介入以Bt、Bot、Boot为主的以投资推动为特点的的工程业务。随着市场的需求的变化,这些新型业务模式的需求越来越大,采用新业务模式必将大大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专业领域转型的发展模式

生产经营状况不同的企业,在实施转型发展时必须选择不同的、更加适合自身特点的模式。相对来说,如果现有的业务和业务模式存在难以逾越的转型困难,则这类企业继续从事融入新元素、有巨大市场需求的建筑业务,无意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选择这种转型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平衡各个细分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周期。和许多行业一样,建筑行业的兴衰起伏也同国家的宏观经济高度相关。当宏观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各行业都会出现投资高潮,建筑行业受国民经济整体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也会出现高速增长。但当经济处于尤其是投资活动处于低潮时,建筑行业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如果要摆脱经济周期的影响,实现持续的业务增长,从事的专业领域也需要随着外部态势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陈君.提升建筑企业战略管理水平的途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1).

建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篇3

【关键词】企业绩效;铁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7)05-0085-06

一、研究背景

2015年“中国建筑企业500强”排名中,铁路建筑施工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占据了前三甲中的两席,由于长期政策支持和历史积淀,我国铁路建筑施工企业无论在资产规模、资质等级还是经营范围、社会贡献和认可等方面都有着中小规模企业无法抗衡的优势。随着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增大,近年来铁路建筑施工企业的中标额度和年产值也逐年递增。在追求高产值的单一价值导向驱使下,各企业基本都将经营任务完成额度作为了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可是与追求高产值效果相反的是,大部分铁路企业中标项目都处于保本微利经营和“高产值低效益”的尴尬局面[1],导致员工收入状况不理想和满意度下降,近年来大量优秀专业人才跳槽离职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严重制约了企业生存和可持m发展。

造成企业绩效不佳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铁路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综合建筑市场,还承担了相当数量的海外市场业务,业务范围和管理幅度均较大,这些客观存在的外部因素导致了管理难度也较大。除此之外,企业对影响绩效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模糊不清、选取不当,一味追求产值的单一价值衡量引导机制也是企业绩效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找到影响铁路企业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科学衡量和评价企业管理绩效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真实效果,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树立正确的价值引导机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则成为企业决策层亟待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现状

对于如何评价企业绩效,国内外有着大量的研究,研究范围历经了定性评价、以财务指标为主的定量评价、再到结合非财务指标综合评价的发展过程。wharton(1995)在《年度红利契约中业绩评价标杆的选择》中指出,非财务指标是体现管理层绩效和公司发展前景的更好指示器,从而引导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范围扩大到兼顾经营过程和成果方面。张青[2]从企业评价理论发展和实践需要的角度,分析了建立基于“发展”导向的企业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必要性,并建立了发展绩效综合评价模型。Bassionietal.[3]通过专家访谈和案例研究,构建了建筑行业绩效评估的概念性框架。Fang-meitsengetal.[4]建立了一套包含竞争绩效的涵盖财务绩效指标和非财务绩效指标的高科技制造企业绩效评价模型。温素彬[5]将评价内容、实现环节和评价对象三个维度相结合,构建了绩效立方体模型,设计了企业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矩阵。wangQianandHaowei[6]从盈利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成长能力、社会效益等八个方面,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新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系统。

然而针对铁路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评价框架的构建,现有研究尚且不多,尤其是深入分析影响铁路建筑企业绩效的诸多因素,提炼恰当指标、建立基于“绩效导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一个适合铁路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运用数学模型对影响企业绩效的种种因素进行全方位量化分析,可以有助于管理者更精确和快速评价管理绩效的真实效果,还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风险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为企业经营管理树立正确的价值引导机制,并促进全体员工朝着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

三、评价体系设计

(一)设计思想和原则

各铁路建筑企业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均有其自身特点,但共同之处都是工程分布较广、机构比较庞大,因此组织架构大都采用直线职能制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图详见图1)。根据现行铁路施工企业机构配置,集团公司下属的各子公司是经济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也是集团公司整体盈利与否的基础,因此文章将考核的重点放在了子公司层面进行,其他单位的考评模式可以参照本文提供的思路进行设计。

首先要提炼和建立模型各个层次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健全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是否真实有效,现实中很多管理者提取指标过于空泛化,根据现成的指标库或模板生搬硬造,忽略了对企业行业特性、战略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特性、发展阶段、员工特征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导致设计的评价指标普遍性有余,而针对性不足,由此必然导致评价结果失真。

本文根据业内现行研究和铁路建筑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层层筛选,选定恰当的指标体系,然后分析其中具体指标对于各自考核内容影响程度的大小即权重的问题,权重的赋值对模型运算结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采用有较严格的数学依据又广泛应用于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决策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7],期望模型计算的最终结果更为合理和科学。

(二)各级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选取的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际操作时的难易程度,企业绩效考评涉及到的指标有很多种类,只能选取其中能够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效果的部分关键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而财务指标则是使用最早和最为广泛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反映考评单位经营管理的经济效果,是考评体系设计中的重点。但是一个相对科学的企业绩效考评涵盖的内容也不能仅仅只是考虑到经营任务的完成额度、产值和利润等财务指标,而应该是基于铁路建筑施工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S)的设计原则及要求,考虑到铁路企业的行业特征、组织特性、发展阶段等因素,以子公司业务流程为根本,对子公司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的结果,因此选取的指标还要考虑到很多非财务类指标,与企业管理水平、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乃至社会责任等息息相关的内容,要考虑部分成长性指标,从市场竞争力及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还要考虑部分管理性、协调性指标,促使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促进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合作,从而建立起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指标数据的提取要注重便捷性和统一性,选取的指标应与我国统计制度的口径相一致,在企业现有的可提取的核算资料中应该直接可以取得,还要考虑到实际操作上的便捷,尽可能提取定量化指标。指标数量要适宜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指标的含义要准确且各自包含的内容不能重复,在解释功能上还要注意互补和吻合,因为指标过多,会增加计算的工作量,导致评价重点缺失,而较少则不利于把握考评重点[8]。

根据以上的原则,发放了足够样本的调查问卷,反复征求业内专家意见之后,本文挑选了相对适合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从而组建成一套完整的子公司层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虑到铁路建筑施工企业的国有企业性质及行业引领作用,专家建议将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对社会贡献方面的影响也纳入考核体系。

最终确定对子公司层面绩效及可持续发展的考评具体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企业盈利、市场竞争、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社会贡献。

1.企业盈利

毋庸置疑,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组织机构,所以考评单位的财务盈利状况应该是绩效考核的重点。听取专家组的意见,本文选择了三个财务基础指标来反映铁路建筑施工企业的盈利状况,即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2.市场竞争

我国建筑业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对于施工企业,尽可能多承揽各类工程业务,击败竞争对手,是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的可靠保证。而同类市场中的企业生产力水平接近,又面临着相同的建筑市场环境和资源配备,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多成功。所以我们采用市场占有率和预期承接经营任务完成率两个指标来考核子公司在市场竞争方面的绩效。

3.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不应该只着眼现在,更应该将眼光放到未来,企业运营应该具有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性表现在企业的资本增值能力和营业利润上,净资产等于企业资产和企业负债之差额,资产额越高负债越小则差额越大,说明企业的经济实力越强,如果这个数额即净资产增长率是逐年递增的,则说明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良好,反之则说明企业的经营不善面临着困境;市场经济领域的竞争和经营都是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行,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建筑市场,重合同守信用的运作模式是企业能长期立于所在领域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员工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企业在技术、管理及研究开发领域具有的潜在能力,也是企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表现。员工工资水平和增长的比例越高,越有助于避免企业优秀人才跳槽和流失,有助于企业团队保证稳定性和积极性,持续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选定的考核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绩效由合同履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员工年工资增长率六个指标组成。

4.管理水平

无论在施工还是管理层面,铁路建筑施工企业都要求具有很高的技术性和科学性,为保证安全施工生产、提高管理水平,要求从业员工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建筑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也要求管理层面持续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先进技术,促进每个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选择内部管理培训计划完成率和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来考核子公司的管理水平。

5.社会贡献

无论就自身而言还是社会要求,企业都不应该仅仅是个纯营利组织,企业的使命除了经济效益,还必须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尤其是铁路建筑施工企业,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为国家的各项基本建设做出过不朽的功勋和贡献,为传承组织优秀的理念和使命,我们对子公司评价必须要将其对社会的贡献水平考虑进去,选用社会贡献率和社积累率来衡量。

综上所述,将这5个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分成了15个二级指标,构建成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用来全面评价铁路建筑企业子公司的绩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含义详见表1)

四、模型层次结构

按照上文选定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集群构建评价模型,此模型中有一级指标5个,由此分解的二级指标数量总计15个,规模较为得当和适宜,按照“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子公司”的层次,进行分层评价后汇总,最后得到总体评价结论

五、模型运算及参考基准

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在评价期内各指标参考的基准值标准,然后分析每一个指标实际值与基准值的差异程度,这些标准数据设定的准确性决定了绩效考核结果的正确与否。第一,收集被评价企业积累的相关历史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选取其中稳定有效的数据来真实反映该企业的实际情况;第二,参照行业内标杆企业的相关数据,标杆企业一般是同行业中领先的或在某一业务段表现出色的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前市场的竞争力,这类标准可以为企业提供明确的绩效追赶方向;第三,收集企业客户的需求信息,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是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为前提的,因此客户的需求标准和满意度是企业工作的努力方向。选定的指标基准值不应该长时间维持不变,而是要依据铁路建筑公司近年来的实际值,随时调整和更新以更适合评价当时的情况。

建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篇4

【关键词】工程经济;动态多因素;盈亏平衡

引言:

盈亏平衡分析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在工业项目的经济分析中的应用非常普遍,通常在商品住宅项目经济评价中,我们直接利用线性盈亏平衡(量本利分析)公式来计算项目的盈亏平衡点。

一、盈亏平衡的分析

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盈亏平衡分析的目的即是通过找出拟建开发项目建成后的上述各不确定因素的盈亏界限,通过各不确定因素的盈亏平衡利用率来测度、判断项目方案承担风险的能力,从而为管理风险和规避风险提供依据。

二、盈亏平衡分析原理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收支平衡分析,它是技术经济分析中经济临界点的分析方法在项目规模分析中的应用。所谓收支平衡是指投资项目的收入和支出达到平衡时的最低生产水平(产量),和销售水平(销量)。在商品住宅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中,借助于盈亏平衡分析,并辅之以边际利润和边际利润率等分析和评价指标,可对项目投资规模、盈利能力及风险程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盈亏平衡分析,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

1.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分离

在实际的经济分析中,实现成本分离的方法很多,有费用分解法、高低点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等。目前多采用费用分解法进行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分离,即具体分析每笔投资及成本费用,视其性质划归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企业管理费、土地使用费、配套设施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均属固定成本类;在建筑方案确定之前,建筑安装工程费等则属变动成本类;在建筑方案确定之后,建筑安装工程费等即成为固定成本。

2.线性盈亏平衡时的产销量

当项目的经营收入与开发工程量或销售量呈线性关系时,称其为线性盈亏平衡关系。出于盈亏平衡时的产销量Q0,就是盈亏平衡点,又称保本点,即项目的收支平衡点,常用的盈亏平衡点求解方法有计算法与图解法两种。

①计算法

设:S:销售收入;C:成本总额;p:销售单价;Cf:固定成本;Q:销售数量;Cv:变动成本;e:利润;Cx:单位变动成本。

横轴表示工程数量Q,纵轴表示费用:x。图中的四条直线分别表示固定成本线(Cf线)、变动成本线(Cv线)和销售收入线(S线)、总成本线(C线)。总成本线上的任意一点均表示某一开发工程量时,项目的成本总额。

C线与S线的交点m即所谓的项目的盈亏平衡点,mQ0线将图示区域分成两部分,左侧成本线高于收入线,为亏损区,右侧成本线低于收入线,为盈利区。m点所对应的工程数量Q0,即项目营利为零的开发工程量,称之为保本量。

三、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模型

在实际商品住宅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开发的成本、产销量和销售收入之间并不总是表现为线性关系。如当产量增加会产生规模效应,但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产量,便会出现工程复杂程度增加、融资难度加大、产品空置积压资金、减少销售收入。因而,传统的线性关系,只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或在一定范围内才适用的状态。因而实际的盈亏平衡关系,是如图2所示的非线性盈亏平衡关系。

由上图可以看出当项目的产销量Q、成本C、收入S之间表现为非线性关系时,会出现几个盈亏平衡点,如图中的m1点和m2点。显然,只有在产销量介于Q01和Q02之间时,项目才能盈利。在Q01和Q02之间,S线与C线距离最大处,即为项目盈利最大位置所对应的产销量Qx,也就是最佳规划产量(或销量)。

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多采用计算法求解。其求解过程是先建立收入函数S(Q)和成本函数C(Q),即图2中的S线方程与C线方程。令二者相等,即可求出交点m1,m2,从而求得项目的保本销售量Q01和Q02,然后确定项目的盈利区范围,并从中确定最大盈利的规划产销量Qx。其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设单位产品销售价格降低幅度为a,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下降幅度为b,则

四、结束语

用非线性盈亏平衡模型取代传统盈亏平衡分析的改进方法,克服了传统盈亏平衡分析的诸多不足,使理论分析更接近于实际,提高了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此方法更适用于商品住宅项目开发规模的决策,方便判定商品住宅价格战略的合理性,以进行多方案的经济比较,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学仁,《经济学中的统计方法》,科学出版社,2000

建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篇5

企业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和对其他企业的直接投资。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要建立非常严密的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程序,通过各种技术方法论证投资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货币、实物或其他无形资产等方式进行投资时,需要事先对进行投资的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生成可行性分析报告,经财务部和企业高层通过后方可进行项目投资。进行改制后的建筑施工企业还需要成立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发展部门,对投资项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分配管理

企业收益的分配情况与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规划和企业收益具有很大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发包商或者业主进行确认的工程价款结算单作为利润分配的依据,按时进行工程款项的借款;第二,建筑施工企业根据每个季度的结转工程结算收人和成本,计算每个季度的建筑工程结算利润;第三,建筑施工企业正确的核算企业的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所有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并转人当期损益中。其中关于建筑施工企业机关管理费用的支出要根据摊配或者预收的方法,对各个分公司进行收取,由各分公司列人成本费用开支,严格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计算出应该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所有分公司的所得税,统一由总公司进行缴纳;第四,如果是集团性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除了按照国家规定的分配程序进行利润分配外,还要由总公司、分公司董事会提出分配方案,经股东大会表决后进行分配。国家规定的利润分配程序如下:①被没收财务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这是企业支付的惩罚性支出,应由税后利润支付。②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这是企业延续5年未弥补完的经营性亏损,用税后利润弥补。③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后的10%提取。累计数己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经过批准,也可用于转增资本金,转增后,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④提取公益金。⑤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股份公司制企业出于控制各年利润分配水平的波动的目的,按照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确定提取比例。⑥向投资者分配股利。要坚持按照投人资本的比例,坚持同股同利。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管理中还应包括目标利润预测。建筑施工企业的目标利润的预测,通常是对上一期的利润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本期的目标利润的理想数,测算本期可能实现数的步骤,再采取量本利分析法或因素分析法进行利润预测。如果建筑施工的项目具有可比较的性质通常采用因素分析法,如果不具有可比较的性质,就需要按照产值的大小与成本费用的关系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采用量本利分析法。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

近些年来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降低企业施工成本,通常采取了包括强化内部各级责任制,推行全面经济核算,加强各种定额管理等成本费用管理手段。但是,要使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尽快适应制度上的变化,必须实行项目法施工和责任成本管理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所有的开支都计人项目工程成本中,其中,能够计人项目成本的是能够对象化的工程费用,不能计人项目成本的是不能对象化生产性开支。所有要对每一项建筑工程费用进行划清,严格按照成本开支范围进行施工。在计算工程成本时,要正确划分:①成本开支与专项工程支出的界限;②成本开支同期间费用的界限:只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才可记人工程成本,而企业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只能作为期间费用记人当期损益:③成本开支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④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⑤各个成本计算对象间的费用界限;⑥各个成本项目间的费用界限。

四、小结

建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篇6

关键词:中国500强韩国500强产业分布成长规模成长速度

一、引言

一个国家的500强企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自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中韩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深入,到2011年两国之间年平均交易增长率高达20.5%。随着中韩两国贸易往来不断加深和日益繁荣,中韩两国500强企业的贡献弥足珍贵。本文则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对中韩两国500强企业的产业分布、成长规模、盈利水平、成长速度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试图找出两国大企业长期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二、中国与韩国500强企业对比分析

1.中、韩500企业产业分布对比分析

(1)中国500强企业的产业分布情况

中国500强企业数最多的行业分别是冶金、建筑施工、电子、机械、商贸5个行业,其平均企业数分别为77、41、36、31、29家。2002年-2011年间中国500强的产业分布变化趋势是8增、6减、11稳。企业数增加的行业有冶金、化工、机械、煤炭、综合、房地产、保险、基础设施行业。其中,冶金行业企业数增加最多,由2002年的56家增加到2011年87家,增加了31家企业。企业数减少的行业有商贸、电子、食品饮料、家电、零售、医药行业,其中,电子行业企业数减少最多,由2002年44家减少到2011年11家,减少了33家企业。此外,企业数趋于稳定的行业有建筑、汽车、电力、银行、纺织、航运及港口物流等11个行业。

(2)韩国500强企业的产业分布情况

2004年-2010年韩国500强企业数最多的行业有化工、建筑、商贸、电子、金融等行业,其平均企业数分别为49、48、43、41、38家。2004年-2010年间韩国500强的产业分布总体变化趋势比较稳定。企业数增加的行业有金融、石油天然气、船舶制造、餐饮旅游等行业。此外,韩国500强企业数趋于稳定的行业有化工、建筑、商贸、保险、汽车、机械、食品饮料、运输物流等15个行业。

(3)产业分布对比分析

比较中国与韩国500强企业的产业分布变化,不难发现,化工行业、建筑行业、商贸行业均是中韩两国500强企业数分布最多的行业。然而,两者相比较而言,中国500强企业的重化工色彩比较明显,冶金行业不仅是500强企业数最多的行业,而且是中国500强企业数量增加最多的行业;在企业数增加的行业中,电子行业是增加数量最少的行业。此外,韩国500强企业的产业分布则不同,韩国的服务业与高端技术产业发展更为优势。在企业数增加的行业中,虽然电子行业的企业数量增加最少,然而韩国电子行业的发展状况却优于中国的电子行业。

2.中、韩500强企业发展状况对比分析

(1)两国500强企业规模对比分析

第一,中国与韩国500强企业平均规模差距增大。

中国500强企业2002-2011十年平均营业收入为354万亿元,平均增长率为22%,平均资产达1100万亿元,平均资产增长率为17.3%;韩国500强企业2004-2010七年平均营业收入达160万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1%,平均资产达320万亿元,平均资产增长率为11.6%。

第二,中国与韩国500强前10企业规模差距减小。

2002年-2011年中国500强前十企业十年平均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10家大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达4573亿元,平均营业增长率为17.33%。中国500强平均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其10年平均营业收入达9761.6亿元,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1.4%。此外,相比较而言,2004年-2010韩国前十企业500强七年平均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10家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达1868亿元,平均营业增长率为29.82%。可见,两者差距逐渐缩小。

(2)两国500强企业盈利水平对比分析

第一,中国500强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低于与韩国500强企业。

从500强企业平均利润和平均收入利润变化看,中国与韩国500强企业的平均利润在2004年与2005年基本处于相同水平,自2006年开始,两国500强企业的平均利润差距逐年增大。除2008年与2009年外,其余年份韩国500强企业的平均收入利润率均高于中国500强,说明虽然中国500强企业规模大,利润值高,但是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却不高。

第二,中国与韩国500强前十企业盈利水平受行业影响显著,中国大企业收入利润率低于韩国大企业。

资料表明①,中国500强排名第一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平均利润则达372亿元。虽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营业收入排名第一,然而其收入利润率却只有2%,远远低于营业收入排名第七位的中国建设银行。与石油、电力企业不同的是,中国的银行企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收入利润率分别为19%、23%、17、%、14%。中国前十企业行业盈利水平差距明显。相比中国,韩国500强排名第一的企业三星电子的平均利润为532亿元。前十企业中,三星电子的收入利润率为12%,poSCo的收入利润率为15%,除三星电子与poSCo外,其余企业的收入利润率集中在2%-8%,也具有明显行业差距。

此外,韩国500强前十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和利润规模低于中国500强企业。中国500强营业收入最大的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收入利润率却远低于韩国500强最大营业收入企业三星电子。

(3)中国与韩国500强企业成长速度比较

第一,从两国企业总营业收入变化视角来看,中国企业成长速度较韩国更快。

从总营业收入和总营业收入增长率变动看,一方面,就中国而言,2002年,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之和为6万亿元;2011年,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之和为36万亿元,十年增长率为22%,基本反映出中国大企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并且,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呈现两个以4-5年为一周期的波动区间。若排除2010年的不可比因素(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大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只在2003年没有达到20%,尤其2004年、2005年和2011年的数据均达到30%左右的水平。另一方面,就韩国而言,韩国大企业在2005、2006、2007年总营业收入呈逐渐递增趋势。但自2009年增长率下跌之后,总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变缓,总营业收入曲线呈现以2008年为拐点的S型曲线。

综上,比较中国与韩国500强企业的总营业收入和总营业收入增长率变化趋势,中国500强企业不仅总营业收入规模较韩国500强企业更大且规模差距在增大,而且中国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十年平均增长比韩国500强企业更快。此外,虽然中国与韩国500强企业的总营业收入增长率虽然快慢不同,却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变化规律,均是以4-5年为周期波动。

第二,韩国大企业成长速度标准低于中国大企业。

如图1所示,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分布曲线总体接近正态分布,两条曲线比较接近,营业收入十年增长率居资产十年增长率右侧,说明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稍快于资产增长速度。并且,不难发现,中国500强企业中,有不到5%的企业营业收入和资产增长率低于10%,如果以占500强5%的企业数作为企业实现保级的标准,则中国500强企业十年增长率只有达到10%的标准才能不被淘汰;中国大企业增长速度最集中的区域是20%左右,说明大企业只有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才能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位置;十年中中国500强大企业有少于10%的大企业十年增长率超过40%,那么大企业要进入领先阵营,其增长率需要不低于40%。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韩国大企业在过去的7年中,营业收入和资产增长率分布曲线总体均为正偏态分布,且两条曲线非常接近,说明韩国500强大企业总体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与资产增长速度基本一致。并且,韩国500强企业中,有占500强5.49%的企业的营业收入为负增长,6.84%企业的资产总额为负增长。这些企业非但没有增长,反而自身出现了倒退。也就是说,韩国企业首先要保证企业自身规模的保持才有可能不会被大企业队伍淘汰。韩国500强大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与资产增长率最集中的区域是在15%左右,即韩国大企业只有保持15%的成长速度,虽然不能处于较前的位置,但至少可以与大多数企业一起前进,不会被淘汰。韩国500强大企业中,有9.01%的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30%,有9.71%的企业资产增长率超过30%。说明要想进入领先阵营,韩国大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资产总额增长率必须超过这一速度。

因此,中、韩比较而言,韩国大企业成长速度标准低于中国大企业。

三、结论与讨论

主要结论

第一,行业分布方面,两国500强企业均存在结构性差异。中国500强重化工型企业发展较为优势,韩国500强企业的金融类行业与技术型产业的发展更具有优势。因此,中国500强企业亟需转变发展模式,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企业规模方面,两国500强企业整体规模差距增大,但前十企业规模差距却在缩小。随着中韩两国500强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两国500强企业的整体规模差距也在增大,然而中国与韩国500强前十企业的规模差距却减小,说明韩国500强除前十企业以外部分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前十企业的发展,韩国500强企业整体发展不均衡,韩国500强需要帮助规模较小企业的发展。大企业和小企业合作,可以提高专业化协作效率,从而促进大小企业共同发展。因此,大企业应该帮助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成长,而不是靠市场地位过度压缩中小企业利润。

第三,盈利水平方面,相比韩国,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大而不强。中国500强企业虽然规模较韩国500强企业更大,然而其整体盈利能力却不高,表现出为大而不强的特点。因此,中国大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建设,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企业集团的管控能力,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四,成长速度方面,韩国企业慢于中国企业,且成长速度标准低于中国企业。韩国500强企业的增长速度慢于中国500强企业。此外,韩国500强企业对应中国的保级、标准与领先速度的增长率分别为0、15%、30%,均低于中国500强的发展速度标准。

综上,整体而言,中国大企业若要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亟需转变当前的发展模式,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韩国大企业正在由重化工型向资本型和技术型产业转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加强服务行业的发展。此外,两国长期战略合作需要逐步实现技术标准化,以减少配件的规格差异以及认证制度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同时,降低价格竞争,提高设计、品质、品牌等非价格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文丰,李然,翟青.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现况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1(3)

[2]魏后凯,白玫.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现状及特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9)

注释:

建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篇7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多变性和固定性的特点,让企业的成本不能根据本期具体的实物与上一期的工程成本进行比较,而且所签订的项目合同不同进行结款的条件也是不一样的,这就给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特殊性,它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及分配管理和成本费用管理等几个方面。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是要建立以总经理、总会计师和财务经理为主线的资金管理责任制,共同管理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其中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包括两部分资金筹集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资金筹集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资金筹集的要求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不同的方式和渠道,根据经济核算的原则对资金进行筹集,不仅要满足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数量的要求,同时也要降低资金成本,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

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筹集工作一般是由公司统一进行安排。各单位需要向银行贷款时,应事先向总公司的财务部提出申请报告,财务部门批准后才可以进行实施。建筑施工企业要设有资金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负责总公司内部所有企业和单位之间的资金融通。建筑施工企业筹资决策的重点在如下几点:

第一,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进行预测,估计出所要进行筹资的额度;第二,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筹资渠道、资本结构,以及筹资方式进行统一的规划;第三,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资金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

2.营运资金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营运资金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对其所有的流动资产投资,净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的营运资金的管理包括流动资产的管理和流动负债的管理。

第一,建筑施工企业的流动资产的管理,它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预付款项及可变现的存货资产的管理。第二,建筑施工企业的流动负债的管理,它主要包括应付、预收款项、短期借款、预提费用等的管理。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管理

企业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和对其他企业的直接投资。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要建立非常严密的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程序,通过各种技术方法论证投资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货币、实物或其他无形资产等方式进行投资时,需要事先对进行投资的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生成可行性分析报告,经财务部和企业高层通过后方可进行项目投资。进行改制后的建筑施工企业还需要成立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发展部门,对投资项目进行把控。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分配管理

企业收益的分配情况与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规划和企业收益具有很大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发包商或者业主进行确认的工程价款结算单作为利润分配的依据,按时进行工程款项的借款;第二,建筑施工企业根据每个季度的结转工程结算收入和成本,计算每个季度的建筑工程结算利润;第三,建筑施工企业正确的核算企业的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所有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并转入当期损益中。其中关于建筑施工企业机关管理费用的支出要根据摊配或者预收的方法,对各个分公司进行收取,由各分公司列入成本费用开支,严格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计算出应该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所有分公司的所得税,统一由总公司进行缴纳;第四,如果是集团性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除了按照国家规定的分配程序进行利润分配外,还要由总公司、分公司董事会提出分配方案,经股东大会表决后进行分配。

国家规定的利润分配程序如下:

①被没收财务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这是企业支付的惩罚性支出,应由税后利润支付。

②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这是企业延续5年未弥补完的经营性亏损,用税后利润弥补。

③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后的10%提取。累计数己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经过批准,也可用于转增资本金,转增后,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④提取公益金。

⑤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股份公司制企业出于控制各年利润分配水平的波动的目的,按照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确定提取比例。

⑥向投资者分配股利。要坚持按照投入资本的比例,坚持同股同利。

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管理中还应包括目标利润预测。建筑施工企业的目标利润的预测,通常是对上一期的利润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本期的目标利润的理想数,测算本期可能实现数的步骤,再采取量本利分析法或因素分析法进行利润预测。如果建筑施工的项目具有可比较的性质通常采用因素分析法,如果不具有可比较的性质,就需要按照产值的大小与成本费用的关系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采用量本利分析法。

四、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

近些年来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降低企业施工成本,通常采取了包括强化内部各级责任制,推行全面经济核算,加强各种定额管理等成本费用管理手段。但是,要使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尽快适应制度上的变化,必须实行项目法施工和责任成本管理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所有的开支都计入项目工程成本中,其中,能够计入项目成本的是能够对象化的工程费用,不能计入项目成本的是不能对象化生产性开支。所有要对每一项建筑工程费用进行划清,严格按照成本开支范围进行施工。在计算工程成本时,要正确划分:

①成本开支与专项工程支出的界限;②成本开支同期间费用的界限:只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才可记入工程成本,而企业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只能作为期间费用记入当期损益:③成本开支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④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⑤各个成本计算对象间的费用界限;⑥各个成本项目间的费用界限。

建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篇8

[关键词]内部责任制;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7.026

[中图分类号]F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7-0057-02

近年来,基础设施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重点之一。根据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建筑行业总产值达到97254亿元,同比增长25.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到81.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0.99%[1-2]。然而,201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建筑施工行业尤为明显,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强化内部责任制,改善经营管理模式尤其是财务管理模式,积极预防和有效管控各种财务风险。

1内部责任制下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实践中建筑施工企业普遍采用内部责任制管理模式,由经营管理部门负责承揽施工项目,项目经理部负责组织生产施工和对上对下结算。在这种模式下,经营管理部门根据公司下达的承揽目标任务,为了完成中标合同额,往往不考虑业主单位的资金实力和企业信用。项目经理部接到项目后,为了完成公司下达的产值任务和进度指标,往往不重视资金预算和成本控制,一味地追求效率和进度。由于这种责任制完全在企业内部进行,与工程分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但也有着细微的区别,所有的风险最终都得企业来承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控制其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就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积极防范和准确应对财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从实践来看,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面临着上述问题。

2内部责任制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

2.1主要财务风险

对业主缺乏深入了解和对合同关键条款不重视产生的财务风险。一是在投标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业主的资信状况和资金落实情况,一旦业主的资金支付能力不足,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条件支付工程进度款或者找各种理由拒不支付工程进度款,施工企业往往考虑自身的弱势地位也不会立即停工,而是自行垫付材料款、民工工资、机械租赁费、安全措施费、临时设施费等费用,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最终会导致建筑施工企业骑虎难下,陷入两难境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二是对施工合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合同关键条款没有进行认真研判或是已经发现合同中的不利条款,但仍然相信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或碍于面子没有提出修改意见。建筑施工合同是财务风险的源头,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重心。合同签订后,建筑施工企业就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去履行,如果合同本身存在一些不利条款,势必会导致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实践中业主往往利用建筑施工企业的迫切心理在合同中设置一些陷阱或强加一些不合理的条款,使建筑施工企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另外,还有部分业主违反行业惯例,将物价变动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

对投标项目缺少财务分析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企业往往为了中标而忽视了对项目盈利水平的考虑或者说没有认真考虑项目能否盈利,缺少必要的财务可行性分析,一味地降低投标报价,使项目的利润空间大大降低,甚至项目刚中标就预示着要亏损。当然,为了树立标杆而不为盈利的项目另当别论。另一方面,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比较多,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材料价格上涨或者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情况,如果事先没有足够的准备,就会陷入被动。

2.2应对措施

全面提升企业财务风险意识。企业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贯穿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不仅仅是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有这种意识,更重要的是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财务风险意识。只有充分认识到项目存在的财务风险,事先制定必要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案,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权,达到预期的效益和效果。

加强投标过程中的风险管控。经营管理部门要对业主单位的市场信用进行调查,并对其履约能力提出评估意见;预算管理部门要对项目施工成本进行分析测算,预测项目的施工成本;法务部门要认真研读合同条款,预防合同中的陷阱;财务部门要对业主单位的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进行了解,评估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测算财务利息,确定可以接受的最低报价水平。企业管理层在充分讨论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投标方案,从而把投标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持续探底的大背景下,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压力越来越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也在逐年增高。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新格局,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强化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主动识别风险,积极应对风险,才能使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建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量造价清单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158-01

我国建筑工程市场中稳步推行工程量造价清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建筑工程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筑工程单位的必然选择。在工程量造价清单模式下,建筑工程企业无论是在扮演的角色上还是在承担的工作任务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招投标清单的应用研究,不断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对于招投标工程项目的控制能力,对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无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程量造价清单的含义

工程量造价清单是指把承包合同中规定的准备实施的全部工程项目和内容,按工程部位、性质以及它们的数量、单价、合价等列表表示出来,用于投标报价以及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标后计算工程价款的依据,工程量造价清单是承包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2工程量造价清单模式在建筑工程承包投标过程中的应用

2.1切实转变理念,全面引入工程量造价清单模式

在我国建筑工程总承包投标报价编制的过程中,传统上使用的是定额计价模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此,建筑工程承包企业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全面引入工程量造价清单模式,实施工程量造价清单计价,不断适应适应时展的要求,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从本质上来讲,工程量造价清单计价是进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按照统一进行计算的原则,合理控制消耗量,全面开放价格,正确引导投标建筑企业自主报价,在平等竞争的前提下形成公平公正的价格,从而使业主能够清晰而直观地了解建筑工程的造价,合理选择竞标建筑企业。

2.2认真细致,加强对对建筑工程量造价清单的复核

尽管工程量造价清单是在工程量造价清单计价模式下编制出来的,是严格编制规范之下的产物,但是在具体编制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会导致工程量造价清单编制的不完整,有的已经进行编制的项目存留着一定的空间,有的是存在着项目的遗漏,这样就会出现工程量造价清单和实际建筑工程项目存在较大出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总承包企业不认真审核工程量造价清单,不但会给评标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还会给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的结算带来不必要的问题,并最终出现难以盈利或者盈利微乎其微的现象。为此,建筑工程承包企业在获得招标文件后,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研究,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对工程量造价清单进行认真的复核,以避免给建筑工程承包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3恰当操作,合理利用不平衡报价策略

为使建筑工程项目承包企业在投标价格合适的前提下尽可能获取最大的效经济效益,必须合理使用恰当的投标策略。在所有的投标策略中,不平衡报价策略是最常使用的投标策略之一。所谓不平衡报价策略是指在总报价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适当提高建筑工程中某些分项工程的报价,并适当降低另外一些分项工程的报价。不平衡报价策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建筑工程企业能够尽早收回投资以及多收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以采取提高前期工程项目的报价,降低后期建筑工程项目的报价的不平衡报价策略,这样不但可以使前期工程项目建设收益较多,而且还可以早早地收回投资资金。为保证建筑工程承包企业获取更多的收益,建筑工程承包企业在复核的基础上如果发现实际工程数量多于业主工程量造价清单工程数量的工程项目数量,承包企业可以适当提高报价,如果发现实际工程数量多于业主工程量造价清单工程数量的工程项目数量,总承包企业可以适当降低报价。

3工程量造价清单在建筑工程总承包分包招标过程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承包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中标后,有一些建筑工程项目必须作为转包项目进行转包,此时,建筑工程承包企业就转变成了承包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建筑工程企业不受损失,建筑工程企业必须快速完成角色的转变,由投标人转变为招标人,在招标的过程中,为保证总承包企业的经济利益,建筑工程承包企业也必须采取工程量造价清单模式完成招标工作。

3.1全面分析,合理编制分包项目工程量造价清单

作为建筑工程承包企业,要想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获取既定的经济利益,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编制的分包工程量造价清单必须做到全面准确。为此,在工程量造价清单编制的过程中,建筑工程企业必须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划定分包工程项目,然后在此基础上努力规范编制标的行为,制定规范而全面的工程量造价清单要求,并严格按照要求办事。对于已经编制好的招标文件,如果投标人认为其工程量造价清单存在一定问题,投标人可以针对工程量造价清单提出书面文件,对工程量造价清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建筑工程承包企业要对投标人提出的问题针对工程量造价清单进行审核,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正,并且以书面文件的方式发放到投标人,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对于已经中标的中标人,如果在中标后发现工程量造价清单存在问题,建筑工程承包企业则不再进行工程量造价清单的调整(除非是发生了设计变更,工程量造价清单需要根据设计变更调整外)。

3.2创建竞争环境,努力推行无标底招标模式

为创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建筑工程承包企业还要努力推行无标底招标模式,真正发挥市场、合同与法律法规的作用,这样,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只有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才敢于提出低成本承包,这样就可以降低建筑工程承包企业的成本,提高整体收益。但是,在无标底招标的过程中,建筑工程承包企业还要认真审核中标企业,避免因为激烈的竞争而故意降低工程造价,并最终严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事件发生。

总之,作为建筑工程承包企业,在建筑工程投标和分包招标过程中,只有加大对工程量造价清单的研究与使用,并制定合理的竞争方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建筑工程的建设资格,才能正确选择分包企业,从而不断维护总承包企业的经济利益,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不断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静.工程量清单计价对建筑工程招投标内在作用和影响分析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

建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篇10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是以技术装备、资金密集型为主的发展模式,企业的发展与社会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密切,对建筑市场的经济规律具有一定的依赖性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加大了与世界经济体制的交流层面,这在全球金融危机频发的现代社会中,对于市场导向型的企业发展具有很大的风险。因此,施工企业应当从财务规划的角度建立一套市场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对市场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危机进行预判,实现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有效性。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在市场风险预警制度的建设中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指标设置一刀切,比较单一、片面,预警后的措施落实不到位,这些都会使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失去应有的作用,对风险的防御能力弱化。

1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现代施工企业由于对市场的调节作用过于依赖,使企业的财务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应当从企业发展的整体角度和风险因素形成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了解到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1施工企业在资金筹措与市场投资方面存在财务风险

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初期,需要发生大笔工前准备费用,一般工程建设量较大的项目,市场投资总量就会很大,并且在工程施工到竣工的整个过程中,资金都处于运转之中,如果业主方面资金受限,达不到合同规定的收款率,就需要筹措更多的资金作为项目支撑,这就可能造成企业的财务举债,使企业的负债情况加剧。另外,施工企业出于生产技术改进方面的需要,需要添置固定资产和引进技术人员,这同样需要企业拿出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这些债务积累也直接加重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负担。

1.2市场价格波动与政策变化造成的企业财务风险

建筑行业的市场投资受到国家经济政策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国家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一些项目延期上马甚至停滞,不确定因素也使建筑行业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各大建筑公司对于有限的市场资源所展开的争夺更为激烈,另一方面,近年来,人工、燃油、租赁等成本持续走高,这些都势必会使企业的压力增大,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建筑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需要从成本管控上做文章,一方面控制成本费用开支,提升企业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保证工程质量,加大力量投入,,使企业在市场与盈利、生存与发展方面面临严峻的风险。

1.3项目合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由于当前形势下,建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没有制定一个切实的规范,建筑方在市场竞争中的自律条件严重缺乏,很多工程分包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开展项目建设的心理,在建筑分包合同中附加不平等条款,使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方面的投资增加,并通过收缴工程保证金和项目垫付资金等方式,提高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预算成本。如果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不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合理的资金管理,就会使工程项目在材料购置、工程返款等方面出现资金匮乏,而施工企业只有通过建设降低质量标准的方法达到维护企业建设成本的目的。合同风险从根本上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使施工企业不仅面临经济风险问题,同时对企业信誉、工程质量和企业信誉方面都造成严重的损失。

1.4税收征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在施工企业对承建项目进行工程承包后,施工企业对于在建项目的管理出现弱化现象,加之材料市场中价格波动因素不好掌控,材料市场的经营存在不规范行为,使施工企业在进行材料购买时所出示的发票不规范,或者出现假发票泛滥的现象,使施工企业在工程征税方面存在很大的风险。

2施工企业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讨论

2.1施工企业财务预警体系指标设定

不同企业在参与到市场竞争活动中所制定的财务结构、资金管理指标也各不相同,并且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承担的财务风险类型情况也不相同。施工企业要根据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自身发展规模及组织架构多角度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综合考虑。施工企业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基础上需要对其债务偿还能力以及投资效能进行量化分析,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要以企业的盈利能力作为指标基础,对资金、偿债指标进行规范。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制定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特点,对盈利、成本费用管控以及资产流动性等作为重点管理目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指标设置应首先考虑公司组织架构和法人实体。一般分为法人单位、非法人单位和项目部三级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每个层级设置预警指标和风险控制点;2、指标设置应考虑主辅结合,有所侧重:3、指标设置应结合公司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指标体系设置如下:

(1)法人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主要指标包括: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借款依存度,已获利息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净资产收益率,产值利润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10项指标;

辅助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3项指标。

(2)非法人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主要指标包括: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产值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7项指标;

辅助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3项指标。

(3)项目部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主要关注资金和盈利能力:

1)当期按照工程合同规定的应收账款是否收到;

2)项目应上交资金已全部上交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否大于零;

3)成本费用是否超过标后预算。

2.2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标准的选择

施工企业所具有的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和债务偿还能力是作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指标,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与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上级公司选取各单位近三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平均水平和全公司平均值两者中最优值作为各单位标准值,根据各单位近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标准值,行业最近一年平均指标,参考同类企业和行业平均水平,结合市场情况和金融环境等宏观因素,定期下达各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当公司规模或获利能力连续两年变化超过10%,视情况调整财务预警指标值。

2.4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报告

根据施工企业对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市场价值信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据预警区间,相应财务风险预警报告,并按照重要程度向企业的不同层级的管理决策层提供经济运营情况报告。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报告的编写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内容:1、企业所处预警区间,财务经营指标与标准值的对比情况;2、企业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利变化对企业财务方面造成的风险成因分析;3、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在预警指标中发生的变化;4、从财务角度对施工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提出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3结语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施工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情况也显得更为频繁和错综复杂,而财务指标从一定程度上有警示作用,可以从财务角度反映出企业面临的问题。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从财务指标方面整合效益运营指标,对应对和防范市场经营造成的财务风险做好充足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在困境中寻找企业盈利和资产增值保值的最优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明智.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3)

[2]袁向阳.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体系的建立[J].交通财会,2010(3)

[3]张艳丽.浅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规避[J].城市建设,2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