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开题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3:36

高层建筑开题报告篇1

关键词:房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勘探点;原位测试;勘察仪器

abstract:thegeotechnicalengineeringisabasictaskofhousingconstructionprojectconstruction,isthebasisofengineeringdesign,construction,thequalityoftheprosandcons,forengineeringconstructionquality,safety,timelimitforaprojectandreasonableinvestmentplaysanimportantrole.especiallythehigh-risebuildingloadisbig,embeddeddepthoffoundation,andgeneralfoundationwidthisbig,multi-purposepilefoundation.thesecharacteristicsdeterminethesurveyworkloadbig,contentiswide,requiredtoprovidetheparametersofthemiscellaneous,geotechnicalengineeringevaluationareawideanddeep.Butthecurrenthousingconstructionexistsmanyproblemsingeotechnicalengineering,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onhowtoimprovetheconstructionofqualitycontrolisaproblemwhichneedstobesettled.thispaperfirstanalyze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currenthousingconstruction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andthendiscussesthehousingconstructionkeypointsofqualitycontrolinthe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finallyitsqualityassurancemeasuresareputforward.

Keywords:buildingconstruction;Geotechnicalengineering;explorationpoint;insitutests;Surveyinstru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目前房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一)勘察前资料收集不全面

勘察前,资料收集不全,任务不明确。有的报告中勘察目的表达不清楚,有的仅写了很简短的技术要求,应明确写出勘察目的。很多勘察报告工程概况中缺基础类型、结构、荷载等形式,缺基础埋深。少数报告未划分勘察等级。

(二)勘探点的布置

勘探点的间距和深度不能满足要求。有的报告勘探点未严格按建筑物角点布置,有的平面差4-5m的距离,未能控制住;有的工程桩基工程孔距偏大,达38-39m,超过了规范30m(或24m)以内的规定。天然地基工程孔距,详勘大者达54m,超过了规范35m以内的规定。

有的工程勘探点的深度不够,12个钻孔中有7个钻孔未达到中风化岩层,仅进入强风化层(孔深为6.0~6.5m)而该报告又建议7.5m的挖孔桩,桩底到中风化岩层。

(三)地层描述的问题

有的报告描述不准确、不规范、过于简单。比如土层顶底板埋深没有描述;有的工程粘性土不描述状态;有的描述中有粉砂、细砂,结果在结论中却变成了中砂,粗砂。前后矛盾;对人工填土层,有的报告统一描写为填土,未将杂填土和素填土细划;对孔隙比大于1的应定为淤泥质粘土,却描述为粉质粘土。

(四)原位测试方面的问题

土样和原位测试数量不够。有的报告静触数量不足6组,仅5组也进行了统计;有的报告标准贯入在粉土层中仅做了一次试验,数量不是偏少,而是太少,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有的项目中作标贯试验,其记录不规范,应按每10cm记录击数,直至30cm为止,记录标贯试验的总击数,而该报告未按10cm记录击数;动力触探试验错误地按标贯办法进行了,每一处的动触进尺仅20cm,数量太少。

(五)地下水评价方面的问题

不重视地下水位资料的搜集。有的报告未将地下水初见水位和静止水位分开;有不少报告有地下水,而未取水试样做水质分析报告,均是根据区域资料判定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弱腐蚀性或者是未判定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房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钻孔间距的把握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定高层建筑勘探点间距15m~35m,其包含的意思:间距比一般建筑的要小,且比安全等级高的更要小。实际上钻孔间距应主要取决于场地的复杂程度,即场地是否存在暗沟、塘、浜等异常带,保证钻探所揭露地层能准确反映水平和垂直方向土质情况及地下水存赋形态等等,而不是建筑物安全等级决定孔距。

当然布孔位置也要考虑到拟建建筑物的条件,如在主体建筑角上、荷载和建筑体形变异较大处应有勘探点进行控制,另外对于不同地貌交界处也应加密勘探点。

(二)钻孔深度问题

高层建筑开题报告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质量管理

质量是建筑的生命,也是建筑事业的生命,应该把提高高层建筑工程质量作为今后建设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建筑业以其巨大的推动力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建筑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血的教训、一桩桩、一件件性质恶劣、损失巨大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屡屡出现。高层建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质量问题经常由施工和管理不当造成,例如:图纸不熟悉,盲目施工,未经图纸会审,仓促施工或不按图施工、不按有关规范及规定施工,造成严重后果。项目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上的几点看法,在实际工作中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应做好以下几个重点工作。

1.提高地勘质量,夯实地基

1.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委托勘察设计时,应该核查勘察设计单位是否具备相应资格和资质等级。同时,要加强对中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协调管理,监督其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监理。

1.2、勘察单位应严格遵守建设部《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承揽和开展勘察业务活动。工程勘查技术人员必须满足资格要求;勘察大纲、勘察点定位、高程测量、钻探、岩土描述、取样、地下水、原位测试等勘察基本要素必须符合国家规范规定;工程勘察资料、土工试验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不得恶意压价竞争,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编造数据。

1.3、各勘察、设计单位要全面检查本单位已完成的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勘察资料、试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已通过施工图审查的,要及时联系原审查机构,并将修改后的施工图文件报原审查机构审查;已开工建设的,应及时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并通知施工单位立即停工,采取补救措施。

1.4、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施工图审查要求,对勘察报告和施工图审查文件进行复查,发现有违反强制性规范和安全隐患的,应要求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整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应及时报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2.提高建筑工程图纸设计质量

2.1、加强对设计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各承包设计所、(室)以及各分支机构的业务素质,加强监督力度,缩小所审图纸的出图范围,增加院审的工作量,认真实行传统的校对、审核制度,明确责任,不走过场,对不合格的设计和深度不够的设计绝不能草率出图。

2.2、提高审图机构的总体水平,正确把握审查尺度,在满足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加强审图力度,扩大审图范围。加强主要专业之间的沟通,减少错、漏、碰、缺现象的发生,建立激励机制,把减少浪费、节约资金纳入审图内容。同时,严格把关,提高审图质量。

2.3、杜绝设计中的浪费,勘察报告中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已经留有一定余地。但在设计时,不少设计人员不再进行修正,直接使用报告中的数据,有的还会再降低一些,而上部荷载仍习惯按设计荷载计算,已有很大的安全储备。但在设计中,不论是地下室筏板基础还是独立基础,往往还要随意增加相当厚度的砂砾石垫层,对多层砖房的条形基础,多数也是大开挖,砂砾石垫层或大范围挤密桩处理,缺乏认真分析和经济对比。

2.4、要定期组织施工图审查机构开展技术交流,对某些共性问题和疑难问题,要统一认识,统一口径,避免对同样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标准规范中不明确的技术问题,及时向规范管理部门咨询,求得合理解决。3.选择施工队伍

施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一个项目工程建设立项批准之后,必然经过招投标、或议标选择施工队伍,具体方法:一是听,即听取施工队介绍技术力量、设备、资金情况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二是看,看正在施工和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三是查,即考察施工单位的设备、技术力量、企业等级、资格证书。四是访,即走访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甲方,征求使用单位对工程队伍的评价,以便了解其信誉。在此基础上,按照标价合理、工期短、质量优、信誉高、素质好的原则,综合比较绝不能靠关系,走后门,特别要防止通过关系指定施工队伍。

4.签订好施工合同施工队伍确认后,建设单位即应与其签订合同(或协议),将甲乙双方的关系用法律条文写下来,合同内容必然严密,条款详尽、责任明确、奖罚分明、要求合理、手续完备、查核布据。合同签订前有上级主管业务部门报告,全责签订后,经当地公证部门公证存在法律监督。

5.选择良好的质量监督机构必须选择符合相应资质条件,信誉优良和技术装备较强的监理单位。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使工程质量真正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为了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尤其现场监理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控制措施。监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掌握基本设计理念,理解设计要求,熟悉设计图纸,及时发现问题,配合施工单位正确处理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取得施工单位的信赖和支持。

6.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到位

6.1、加强高层建筑的“三线”控制工作。轴线、标高线、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的现象,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或者埋下安全隐患,因而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6.2、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然实行分段控制、动态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要依据变化后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以确保工程质量。

6.3、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对所有原材料必须做到“三有”“:质保书”、“出厂合格证”、“有关试验报告”。审核施工方提供的材料计划的准确性,设备进场的合理性,以及建设方供货的及时性,协调建设方、施工方的供需矛盾。严查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事实上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等,要有新创新、新工艺。抓好关键部位施工。

高层建筑开题报告篇3

(1)高层建筑物场地变形问题,地基变形主要发生在地表下部放入松软土以及基岩风化地带,且场地变形对建筑地基的软弱下卧层以及持力层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下卧层的稳定性往往是由岩性、土体的结构特点、水文条件以及抗震条件、场地与断裂带以及活动地带的距离等决定,因此基于城市地震基本烈度进行规划的建筑场地,并通过勘探来分析建筑场地条件与地质结构,有利于最终确定科学的高层建筑场地。(2)基础形式确定工程地质论证,通常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形式有桩形基础、箱式基础以及复合基础等,如箱式抗弯刚度高、底部面积大、整体性强等,因此该法广泛应用于不均匀且软弱地基,采用基础中空部分作为地下停车场地,筏板基础能控制可以避免沉降出现不均匀,桩基础可以预制,现场灌注,也可以直接选用钢管桩等,桩基自身具有沉降量小、承载水平高、沉降速率低等特点,极适宜用于软土层较厚的地基,桩基类型则按照地基的施工条件与工程地质特征来确定;复合基础主要采用箱基与桩基联合基础类型,有效解决单独选择上述基础类型承载能力过小或基础出现较大形变等情况,复合型地基还应当对土体进行增强处理以提高其密实度,加强其承载能力,抑制沉降的增大,在地基部分完工时验收时还应当进行压板荷载试验,合格后才能验收,施工环节复杂,施工成本偏高,地勘人员应结合实地地理情况与建筑要求来选用。

2.高层建筑地质勘查阶段划分

(1)区域划分,根据现有地质报告与勘查经验,对所处区域稳定性鉴定,同时分析该地区的工程地质情况。(2)总体规划,这个时候的首要问题是分析规划区域的建筑工程条件,并制定详细工程地质报告,有利于规划区内建筑特性以及建筑功能带,其工作主要是结合地貌、地质结构条件与水文地质来开展建筑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其勘测区域应超过实际建筑区域,除此以外,还需要进行实验室研究、组织勘探人员进行长期观测。(3)具体规划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为了对活动层的水文、地质条件与地质结构,组织建筑的地质资料等进行勘察,有利于确定各建筑物与场地建筑配置条件,该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查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勘探、研究、外部条件试验、地形测绘与观测等内容。(4)局部设计初步阶段,在该阶段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基本地质资料以及结构设计人员所需岩土技术勘察报告,有利于判断建筑物主要形式、建筑基础主要砌置深度、施工工期以及工程概算造价等,此时勘察人员需要测定各测点间距、基坑埋深等相关地质数据,在该阶段勘探人员选取单独的勘察场地,同时需要在大面积内开展工作,对此工作量偏大。(5)局部建筑物勘查报告设计阶段,在该阶段建筑工程地勘工作主要内容是提供建筑工程地质数据资料,为地基结构基础设计、地基加固处理、防治恶劣地质条件创造数据支撑,同时需要评价建筑物地基地质条件,该阶段主要地质勘查容主要包括设置勘探坑孔判定深度,确定地层各项物理指标,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载荷试验与抽水。

3.加强高层建筑地质勘查有效措施

(1)明确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规范与制度,地勘工作人员在开展正式的工作开展之前,需要细致地了解与掌握开发商对岩土勘测的各项工作要求,对该工程的结构体系、使用荷载以及用途以文字形式描述于亚民苏州中岩勘察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出来,并按照施工实际环境制定勘察制度与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当的时间表,统筹安排整理资料、土工测试、勘测报告等步骤,制定取样试验、原位测试以及钻探施工等详细技术指标,明确在勘查中与规范要求相违背时应作出资料技术调整。(2)现场勘查工作要提高监管水平,确保勘查结果满足规范要求,在开始勘测前,要对建设方给出的前期测绘图纸做好现场情况的复测工作,确保其有效性。同时还要核对钻机设备的钻杆长度与尺寸,保证其各部分技术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在进行岩土勘测过程中,对应原位测试要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制度规范的要求,采取科学的钻井方式,在进行岩层钻井时,需要按照岩层强度来判定钻进速率,在钻井深入地下水位下部的砂土、粉土以及软弱土层时,可采取泥浆护壁钻井法,并严格控制钻井速率,除此以外加强取样管理,在进行土体取样时,勘察人员应控制钻杆尺寸,严禁通过切取岩芯管方法来获取原状土样,对原状土样需要及时贴定标签并妥善保管,在测量水位和高程的时候,其中确定高程时首先确定黄海高程,如果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假定高程,尤其是把基准点埋置在不易受破坏的区域,应在完成工程施工后统一测量地下水位,工程师需要对外界资料保持核对与沟通,并做好验收准备工作,确保持力层取样与原位测试两者的个数符合要求,除此以外,还要重视强化持力层的控制与起伏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区域进行小范围钻探,同时探明实际情况。(3)工作人员加强勘测数据方面的提取,重视地勘报告数据与有效性,做完地质勘查工作,得到勘查数据之后,还应在结合项目情况及周围情形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整理和分析,从而确保土层划分合理性与数据测量准确性,并加强与结构设计人员互相沟通,详细说明差异较大参数,确保设计人员能够熟悉与掌握地质情况。(4)重视勘查复核,整理和优化勘查成果,进行勘察的工作人员需要细致核对土层层位情况,勘查现场是否含有防空洞以及暗涌等可能造成不良地质影响等因素,为保证地基质量满足施工标准,还应采取有效措施检测地基质量,除此以外地勘人员需要定期复查已经竣工的建筑项目,特别要记录在施工中与地质勘查报告有出入的方面,并需要仔细分析,从而能够总结经验保证建筑工程地勘质量。

4.结束语

高层建筑开题报告篇4

关键词:旅馆设计浙江大学开题报告范文杭州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1)课题的来源

根据指导老师布置的《浙江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此次毕业设计来源于工程实际:南方某市沿街道地段新建一旅馆;地基面积80m×60m=4800m2。

2)目的意义

目的:此次毕业设计资料来源于工程实际:南方某市沿街道地段新建一旅馆,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图、建筑施工图及施工图概预算的原理,编制施工组织是设计和概预算;

意义:1、巩固本人三年来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自己画图、识图能力;

2、解决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各方面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初步了解与掌握一个建筑方案设计和结构工程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设计工作的方法与步骤;

3、充分理解和正确掌握多层房屋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内力分析计算方法,熟悉建筑及结构设计方面相应的规范和规程,以及掌握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软件中天正及cad的性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

4、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绘制建筑结构施工图.全面掌握建筑中旅馆设计的基本原理、功能组合,完成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绘制建筑结构图和建筑施工图,并进行相应的机构布置.。

3)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国内:基础国内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人力消耗较大,比较落后;在机械挖孔方面技术比较先进,但是推广面较窄;主体结构施工方面,大多是采用钢筋砼,在帮扎施工上,手工施工较多;砼浇筑技术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商品砼浇筑方便、简洁;砌体结构施工与国际接轨,采用人工砌筑;但是在脚手架的安装方面采用折叠式里脚手架,安全稳定,转运灵活方便;防水工程普遍采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柔性防水。

国外:德国建设矿井井筒采用7层防水工艺,即混凝土、砌块、沥青石渣、不锈钢板、沥青石渣、砌块、混凝土。造价是中国自防水井筒工程4-5倍。瑞典、加拿大在渗水环境中锚喷,采用放水支护法,用钢丝和橡胶制成半圆型胶管,用粘结剂粘在渗淋水处,51lunwen.com/tuijiankaiti/排至基础面盲沟,在管外锚喷,把管埋在喷层之内,喷层是外混凝土内部流水的现状。日本多采用改性水玻璃——水泥浆等,有计划的设计压力、输浆量、封水效果等。俄罗斯采用粘土浆,无约束注浆法施工,即不设计压力、输入量,只是把设备安好,一直注,什么时候压不进浆则停工,无帷幕防区,工期长,治水率低。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研究方法或工程技术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主要内容: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技术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基本要求:每人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全部任务,要求每人完成一套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和相关的建筑说明及结构计算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严禁抄袭。

①建筑结构施工图要求:图幅采用2号图纸,比例:1:100(节点详图,构件配筋图除外)

②建筑结构施工图表达方式:采用cad绘制,打印成图.

③图纸装订:按设计说明,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顺序装订.

④设计资料装订:建筑设计说明,机构计算书,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一并严格规范要求成册.

⑤图纸的内容标注必须规范符合制图标准.

法:1、采用砖混结构。

2、从设计的功能上根据现代旅馆的设计要求,根据现代人的生活物质条件的提高,设计多种多样住宿环境,以满足不同人的住宿要求。

准备采取的措施:通过课题研究,收集必要的原始数据和勘测设计资料,综合考虑总体规划、基地环境、功能要求、建筑经济以及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设计并绘制成图纸。

四、总的工作任务,进度安排以及预期结果

1)工作任务

独立完成该旅馆的建筑结构设计,为保证设计的准确性,方便与下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检查,并在每项进度安排中进行对该项的总体检查,达到预期结果。

2)进度安排

2007年3月12日-2007年3月19日完成开题报告,建筑方案设计

2007年3月20日--2007年4月4日建筑技术设计

2007年4月5日--2007年5月5日

建筑结构设计

2007年5月6日--2007年5月22日 施工组织设计

2007年5月23日—2007年5月底 毕业设计资料整理归档,准备毕业答辩资料

3)预期结果

1)全面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2)掌握普通旅馆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设计。

3)绘制施工平面图。

高层建筑开题报告篇5

关键词:天然地基验槽,轻型动力触探,局部处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根据国家相关规范,采用天然地基的建(构)筑物,基槽开挖后,需要进行验槽工作,验槽是建筑施工的开始,是基础施工的一个重要工序,也是一般岩土工程勘察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验槽可以获得直观的、第一手的工程地质资料,可以对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有效验证、检查、修正与补充。勘察设计人员应掌握天然地基验槽相关规定、验槽要点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1地基验槽的目的

众所周知,地基基础属于隐蔽工程,地基基础承担上部结构的各种作用,基础施工完毕,在上部结构施工或竣工时若发现地基基础存在问题,影响建(构)筑物稳定和安全时,将难以补救或治理费用高昂。

设计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地基基础设计,而岩土工程勘察是以点带面的工作,报告中勘探点之间的地层状况是依据勘探点处的勘探资料结合工程地质知识合理推测而得,可能与实际地层情况存在差异,基槽开挖使基础底面以上岩土直观出露,对其进行检验,可以很好的对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检验验证和补充修正,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使地基更加稳定,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

地基验槽应解决以下问题:

1)核对建筑基础的位置、平面尺寸以及基底标高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若不符合要求,施工单位应补充开挖后再进行验槽。

2)核对基槽土(岩)质、地下水情况是否与勘察报告一致,若不一致,须由勘察单位查明原因,提交勘察补充资料,必要时,应重新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3)检查基槽局部是否存在软弱土层和墓穴、枯井、暗浜塘、防空掩体等工程性质不良地段,并查明其位置、深度、性状,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

2验槽时必备的条件

天然地基验槽应具备下述条件,当验槽条件不完备时,应推迟验槽。

1)验槽应由业主单位组织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相关人员参加,并由所属质量监督站监督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按照程序在建筑基槽中开展工作。

2)验槽时应准备好如下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阶段基础平面布置图及结构总说明、轻型动力触探平面图及成果表。

3天然地基验槽工作内容及局部地基处理

当天然地基验槽时基槽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基槽土质与勘察报告不一致,应按第一节相关内容处理。在实际验槽过程中,一般基槽土(岩)质整体较好,但局部地段存在不利情况,解决局部地段不利情况的原则是使该部分经处理后的工程性质与原有土(岩)质保持协调,建(构)筑物的变形在允许范围之内。天然地基验槽工作内容及对局部地基问题的处理方法概述如下:

1)常规检验。

对基槽侧壁,尤其是基底土(岩)质进行检验,观察其颜色、状态、含有物等与勘察报告是否一致,尤其是基槽边缘、角点等不易清理部位和重要的基础受力部位。检查局部是否有超挖后的回填虚土、压密土或扰动土。

如基槽符合轻型动力触探条件,按规定进行了全面钎探,应对动探数据进行分析,查看同一深度段(30cm为一步)动探击数是否基本一致,查明地基的均匀性,如有地区经验,可根据轻型动力触探数据建立与地基承载力的经验关系,并与勘察报告中提供的数据进行比对。触探数据异常点位处应将其标示,若分布集中、范围较大,则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对其进行重点检验,如重新进行动力触探与原有数据比对、补挖探井或用洛阳铲挖至异常深度处,采取土样与正常土层土样进行比较。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在进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时,所采用的动探设备往往不符合标准要求,若在同一场地内使用的动探杆、动探锤重及落距差异较大,则动探数据的可比性差,其利用动探数据建立的与地基承载力的关系亦不可靠。岩土工程师应在验槽中注意此问题并对施工单位的轻型动探施工方法提出标准要求。

2)岩石天然地基。

岩石天然地基工程性质良好,但局部存在风化程度不均一、溶蚀沟槽发育或溶洞存在。对于岩石局部风化程度不均一,如中风化辉长岩局部为强风化、全风化,应将软弱部分剔除,采用碎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进行置换处理。若地基主体为全风化岩石,局部存在强~中风化硬质岩石,宜按土岩组合地基的方式进行处理,基础与硬质岩石接触的部位采用300mm~500mm的灰渣、砂或土夹石进行处理;若建筑物对地基变形要求较高,可采用桩、梁拱等方式跨越。对于溶蚀沟槽局部发育的岩石地基,可对溶蚀沟槽内的土层采用混凝土进行置换处理。溶蚀沟槽形状一般不规则,可将其适当处理成规则形状,便于处理。

对于局部溶洞发育地段,若溶洞规模较小且封闭,可采用灌注混凝土进行处理;若溶洞发育具有一定规模或者与地下连通,灌注混凝土不经济,可采用加大基础尺寸与刚度,采用梁板跨越的方式进行处理。

3)卵(碎)石天然地基。

卵(碎)石土承载力一般较高,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虽然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B说明,卵(碎)石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但笔者认为,卵(碎)石一般是由冲洪积形成,其成分、颗粒分布在不同地段、深度可能分布不均,密实度变化较大,局部地段存在砂夹层或透镜体。对于充分利用卵(碎)石承载力的建(构)筑物,若其浅层存在相对软弱的砂层或粉质粘土夹层或透镜体,则地基变形差异较大,影响建筑物安全。故对卵石地基也应有必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地基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检验。若验槽时发现基槽表面或浅部局部存在相对软弱的砂夹层或透镜体,其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时,应将砂层及上覆卵石挖除,采用卵(碎)石垫层进行置换处理,处理深度应满足下卧层验算之要求,卵(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压实系数0.94~0.97。

4)软弱土层及枯井、墓穴、防空掩体等不利地段。基槽局部若存在软弱土层,如填土、扰动土、暗浜、被剪切破坏的土(俗称橡皮土)等,若其厚度较小,则可全部将其进行置换处理,置换材料的强度、性质应与基槽土质保持协调,例如中砂天然地基局部软弱地段可采用中砂垫层进行处理,压实系数0.94~0.97。若软弱土层厚度较大,则换填厚度应满足软弱下卧层验算之要求,垫层应分层铺填、分层压实,不同地段垫层厚度不同时,应设置成阶梯或斜坡进行搭接。枯井、墓穴、防空掩体等不利地段,应对其进行大开挖,进行置换处理。对于直径较小(不超过1m),深度较大的枯井,也可用虚土回填,适当密实后,采用梁、板等跨越,并适当增加该部分基础尺寸与刚度。

4结语

本文对天然地基验槽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论述了验槽的目的、条件、工作内容,总结了验槽时局部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并对验槽时采用的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存在的问题及适用范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参考文献:

[1]陈希哲.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70-272.

[2]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高层建筑开题报告篇6

关健词:变形;勘察质量分析;建筑物;体会

一、勘察情况概况

据某单位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区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系湖相沉积的中软粘性土和稍密细砂组成(详见图1),浅部力学强度较高的②粘土层厚度3.00~4.60m,主要下卧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80~120Kpa(见表1),地下水位埋深1.20~1.50m。故基础设计时采用了勘察报告中建议的浅基方案,并加强了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

表1原勘察报告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二、勘察成果分析

2.1勘察工作量布置

本场地勘察为一次性岩土工程勘察,勘察等级为乙级,勘探点沿建筑物角点和长周边中点布置,6个勘察钻孔孔间距16~25m,单孔深度20~25m,满足文献[2](GB50021―2001)要求。

2.2取样和原位测试

虽勘探工作量满足详勘要求,但近10个单元不同岩性、不同状态的新近沉积土层中只有13件土样,且无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特别是“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中各指标离散性很大,反映出土层分类的不合理性和随意性。另外,滇池湖浜地带浅部存在厚度达3.00~4.60m的硬壳层也令人值得怀疑。

2.3土试样成果的重新分析统计

为分析由于地基而引起建筑物产生持续变形的原因,据《勘察报告》中提供的土工试验成果,按同层号、相近深度对仅有的13件土样土工试验资料重新进行分析统计,统计结果列于表2:

表2各土层不同部位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2.4分析结果

由表2综合统计及对勘察资料的综合分析知:

⑴、浅部②粘土层上部1.00-2.30m深度范围内土的物理性质较好,力学强度也较高,属典型的昆明湖盆地内广泛分布的硬壳层;②层中部及底部4个土样成果具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的软土特征,且按GBJ7―89查表法确定的承载力基本值fo仅为55Kpa,压缩模量es(1-2)平均值也只2.36mpa,远低于原勘察报告中建议值(fa=180Kpa、压缩模量es=4.35mpa);

⑵仅在场地东北角1#钻孔位置揭露的③粘土层,层顶埋深5.30m、厚度1.70m,土的天然含水量w、天然孔隙比e、压缩系数a1-2均很高,天然重力密度γ很低,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呈典型的泥炭质土类特征,按多年的勘察经验,该层土的fa值很难达到100Kpa,一般

⑶地质剖面中划分为与④粉质粘土呈互层状的⑤细砂层,平面分布较均匀、厚度变化也不大,勘察报告中fa仅为80Kpa缺乏测试依据。

基于如上分析结果,我们可以认为引起建筑物持续沉降的原因主要为勘察时取样数量不足、无原位测试资料而导致土的分层粗糙简单,特别是浅部将低强度、高压缩性的湖相沉积软土并于冲洪积成因的硬壳层内,人为造成硬壳层厚大均匀的假象;再者埋深1.00~1.20m的硬壳层厚度仅1.50m左右,而基础埋置深度2.00m,基坑开挖时,已将状态好、力学强度高的硬壳层挖除0.80~1.00m,真正硬持力层厚度所剩无几,且下卧各土层状态差、强度低、压缩性高,也是造成建筑物持续沉降甚至局部墙体开裂损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地基补强处理方案选择

建筑场地基础下卧层状态差、强度低、压缩性高、厚度大,是导致建筑物持续沉降的主要原因。从目前情况看,建筑物总体表现为均匀沉降,但过大的沉降量已引起墙体与地面脱开,且东侧墙体局部产生拉裂裂隙。另外,由于建筑物建盖于高压缩性的软土之上,土的排水固结过程是长期的,尤其是建筑物全部投入使用后,活荷载量的增加,也将加大地基沉降量,如遇大的振动影响,地基沉降量将难以控制,而属刚性结构的该建筑物对差异沉降又较为敏感,过大的沉降量除加剧地面设施及建筑物与外部联系的地下设施损坏外,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均匀沉降而使建筑物的结构受到损坏,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故应针对建筑物持续沉降的原因,及早采取有效的地基补强措施,控制建筑物继续沉降,避免恶性事故发生。

由于建设单位要求按已有勘察资料分析后提出初步的地基补强方案,故针对引起建筑物持续沉降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首先应对场地进行补充勘察,根据补勘资料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处理重点是补足地基承载力不足部分,以控制建筑物继续产生沉降。通过对各种处理方案从施工难度、施工条件、方案可行性、造价、工期、处理效果等诸因素综合考虑,初步提出利用小型钻探设备成桩、考虑树根桩桩长12m左右、桩数200余棵的基础与桩连接共同发挥作用的树根桩托换方案。

四、结束语

当今勘察市场僧多粥少、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资质证照管理较为混乱、内外部技术质量管理水平高低不一,许多建设单位又往往以钻探进尺单价多少来决策项目承包,忽视了勘察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勘察内容和成果质量对工程建设的影响,间接助长了勘察质量事故的娄娄发生、违规现象层出不穷,最终受害者仍是建设单位。

高层建筑开题报告篇7

【关键词】基础设计;概念设计;地勘报告

引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建筑物最重要部分之一的基础,要保证建筑物安全、满足使用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尤其对于刚步入设计师行列的毕业生们,不重视基础设计,不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对于各种地址情况、施工条件、周围环境不区别对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隐患。笔者结合自己在设计工作中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使年轻的设计师提高设计水平,少走弯路。

一、概念设计

1.1判断关键控制点,并确定方案

在基础设计中,主要的关键控制点是基础的变形。所以设计师们首先要根据上部建筑的形式,结合地质条件,施工因素影响,选择最适宜的方案。

例如,常见的主裙楼连体建筑,主裙楼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是主要控制点,选取方案时,不可一味增加基础刚度来抵抗不均匀沉降。相反可以提高主楼地基刚度,弱化裙楼地基刚度。笔者曾做过内蒙古科左后旗某住宅,主楼为10层住宅,裙房为二层公建,持力层为细砂,承载力只有130Kpa。为减小不均匀沉降,主楼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裙楼采用天然地基,仅选用基础方案一项,就为开发商节约了大量成本,配合主裙楼之间的后浇带使用,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楼的施工方法,效果很好,受到好评

1.2利用概念指导计算

pKpm、盈建科等软件的应用,大大的减少了设计师们的工作量,也限制了设计师自己的思考过程。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们不完全了解软件的计算原理,对软件的参数想当然的填写,使计算结果不准确。

例如,有些建筑上部结构没有采用pKpm计算,基础部分仍采用JCCaD计算,有些设计师就简单的把上部柱底内力采用【附加荷载】输入。但JCCaD中【附加荷载】只能输入恒荷载和活荷载标准值,如果上部结构为多高层,【附加荷载】就无法将水平荷载考虑在内,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二、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广东海康县7层框架结构旅馆建造在淤泥质软土地基上,设计人员在无地勘报告的情况下,盲目按照100~120kpa的承载力进行设计,造成地基失稳而倒塌的严重事故。可见地勘报告在整个设计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基础设计的依据与核心。对地勘报告正确、深入、全面的理解尤为重要,年轻的设计师们,面对厚厚的地勘报告,不必感到迷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2.1结论与建议

这部分内容应该是首先被翻阅的,包括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础类型及基础埋深,这部分能使设计师对基础部分有了直观的初步印象。但勘察人员并不都能像设计人员一样对拟建建筑物的复杂程度、荷载分布、形变要求等条件透彻的了解。所以,在阅读完地勘报告的全部内容之后,还应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对结论与建议中提出的持力层选择及基础方案进行客观的分析,以此确定最优方案。

2.2判断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直接影响建设项目可行性中的选址为题、地基处理造价以及整个工程的费用。地勘报告中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场地的地震效应

2)地质构造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3)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稳定性影响及防治措施

4)各种特殊性岩土对场地稳定性的评价及建议

5)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

6)场地的建筑条件评价

2.3地下水的评价

地下水位对埋深大、荷载小及含地下室的建筑影响较大,在此类工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项:

1)历年来的最高水位。(一般用于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

2)抗浮水位。(一般用于计算建筑物抗浮及主楼与裙楼协同变形)。

3)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若地下水具有腐蚀性,应采用耐腐蚀性原材料、加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基础表面采取防护措施、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等措施加以预防。

2.4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持力层土质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地勘报告的核心部分,需要着重了解。持力层的选择不仅要满足承载力要求,更要注意变形要求。设计师应根据拟建建筑上部结构的结构形式、荷载大小、荷载分布、对变形的要求,确定适宜的持力层,并且在保证安全和舒适的前提下,尽可能浅埋以降低工程造价。

三、基础结构设计

3.1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以下条件确定:

1)建筑物的使用用途、是否含有地下室、基础的形式和构造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的箱型和筏型基础不小于建筑高度1/15;桩基(不计桩长)不小于1/18。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的地基持力层应尽可能选择承载力高而压缩性小的土层并注意是否有软弱下卧层。有地下水存在时,基础尽量埋置于地下水位以上。

3)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有相邻建筑物的建筑应当注意,新基础的埋深不宜超过原有基础,否则,新老基础间应保持不小于两基础地面高差1~2倍的净距,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

4)地基土冻融条件为避免反复冻胀、融陷使基础出现短时间的沉陷及多年积累导致的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的现象,基础尽可能埋置于冻深以下。

5)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3.2基础底面面积计算

1)对于轴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

3.3地基变形验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定,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以及有规范规定需要做变形验算的丙级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4地基稳定性验算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验算方法可采用圆弧滑动面法。

结束语:

概念设计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所接受,并将在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概念设计必将成为今后结构设计的主流思想,设计师们应该重视概念设计,学习概念设计,发展概念设计,为提高结构设计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刘金波主编。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禁忌及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高层建筑开题报告篇8

关键词:自动消防设施;维护;管理

现代城市用地紧张促进了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火势蔓延较快,扑救难度较大,人员伤亡较大,所以高层建筑火灾预防与扑救一直以来都是制约高层建筑发展的关键。自动消防系统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也对高层建筑物业管理部门提出了要求,要求高等建筑物业管理部门必须加强自动消防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确保自动消防系统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以保障高层建筑自动消防系统火灾报警与扑救功能完好。

1.高层建筑自动消防系统组成分析

高层建筑自动消防系统是有自动报警系统和联动系统组成。自动报警系统是有众多探测器组成的庞大的报警网络,通过探测器及时、准确的确定火灾发生地点。联动系统是由消防栓给水系统、水喷淋自动灭火系统、送排风系统组成。通过联动系统对初期火灾进行扑救,同时通过送排风系统减少火灾发生时楼内浓烟,增加楼内人员逃生机会。高层建筑建成后的验收中,自动消防系统验收时验收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因此保障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但是随着楼宇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自动消防系统会出现各种故障及问题。如何进行高层楼宇自动消防系统维护与管理是目前高层建筑物业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

2.高层建筑自动消防系统维护与管理

2.1建立健全的维护管理体系,确保有效实施自动消防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高层建筑自动消防系统维护与管理的实施,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维护管理体系,明确人员责任与检修维护时间等,以此约束维护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同时建立维护检修记录体系,维护部门要根据楼宇自身特点设计并完善有关的各项记录。日常运行记录、零部件更换记录、保养记录、故障与排除记录等的完善对于高层建筑自动消防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记录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使用寿命到期部件所处位置,便于零部件的更换。通过健全的维护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对高层建筑自动消防系统维护进行管理,减少故障率。

自动消防系统维护管理体系要保障系统有专人24小时负责,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触动。系统操作维护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具有执业资格。值班人员应熟悉掌握本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应对本单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熟悉掌握。同时,还要加强系统系统竣工图,设备技术资料、使用说明书、调试开通报告、竣工报告、竣工验收情况表等有关资料的管理,建立系统的完整技术档案,以方便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2.2高层建筑自动消防系统的日常维护

在进行高层建筑自动消防系统日常检查中,首先要注意自动消防系统探头、感烟探测器、感光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及手动报警器、疏散照明、显示标志、火灾声光警报器、喷淋系统的外观是或否完好,确保自动消防系统处于完好状态。在检查过程中要对照设备安装记录,确保检查过程中每一个部件都检查到位。

2.3自动消防系统断电检查维护

在火灾发生时,断电时扑救火灾的第一步工作。因此,在对自动消防系统检查维护时,要对自动消防系统进行断电实验。切断交流电,观察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情况,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观察各电压表、电流表的指示值。所有指示灯、开关、按钮应无损坏及接触不良情况。同时还要检查疏散照明、显示标志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2.4自动消防系统功能检查与维护

自动消防系统检查维护部门要在每季度对自动消防系统进行功能检查,按生产厂家说明书的要求,用专用加烟(或加温)等试验器分期分批试验探测器的动作是否正常,确认灯显示是否清晰。对于故障或失效的探测器应及时拆换。试验火灾警报装置的声、光显示是否正常,在实际操作试验时,可一次全部进行试验,也可部分进行试验,但试验前一定要作好妥善安排,以防造成不应有的恐慌和混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上的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等电动报警装置,应试验它们的报警功能、信号显示是否正常。备用电源进行1-2次充放电试验,1-2次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自动转换试验,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具体试验方法:切断主电源,看是否主电源换到备用电源供电,备用电源指示灯是否亮灯,4小时后,再恢复主电源供电,看是否自动转换,再检查一下备用电源是否正常充电。有联动控制功能的系统,应用自动或手动检查下列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显示功能是否正常。

2.5排烟设备、防火门、防火卷帘、广播等设备的检查与维护

自动消防系统管理部门应定时对防排烟设备、电动防火阀、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等的控制设备;火灾事故广播、火灾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等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系统设备的完好。同时还要对消防电梯进行检查,并检查所有设备手动、自动转换开关时候完好。

3.加强自动消防系统操作、维护人员培训

高层建筑防火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在火灾初期进行扑救对于楼内人员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通过自动消防系统及工作人员的认真工作及时发现火情并作出正确的灭火措施是保障高层建筑防火工作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培养消防系统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时刻注意自动消防系统的运行,按时对系统进行检查与维护,是高层建筑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与维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高层建筑物业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消防系统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专业技能。在进行自动消防系统检查的同时还要定期聘请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验证,确保系统的正常,保障高层建筑防火安全。

结论:

高层建筑自动消防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关系到楼内人员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加强高层建筑自动消防系统维护与管理是目前高层建筑物业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其需要物业部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以硬件检修与维护为基础,以人员管理为关键进行长期工作。同时还需要楼内人员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消防系统的探头、开关、指示灯等消防部件,发现破损及时报告物业管理部门,大家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盛赖强.火灾自动报警消防系统的维护与保养[j].消防安全,2007,10.

[2]王文东.自动消防系统日常检查[j].高层建筑防火安全,2007,8.

[3]gb50045-9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内蒙古出版社,2006,10.

[4]李坤.高层建筑消防设备维护与检查[j].建筑消防,2007,3.

[5]李玉华.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培训教材[j].安全与事故,2002,5.

高层建筑开题报告篇9

关键词:多层建筑不均匀沉降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很多,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多层建筑物开裂,严重程度影响使用功能,我地区软弱地基上建筑物,沉降量大,不均匀沉降达到稳定状态较长时,考虑不周处理不同,容易造成和引发工程事故。所以解决防护不均匀沉降,采取相应的必要措施,是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问题。

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

1、地质勘察方面

地质钻探报告真实性如何,对多层建筑物的沉降量大小的关系很大。工程报告要正确反映土层性质、地下水和土工试验情况,并结合设计要求,对地基作出评价,对设计和施工工提出某些建议。如果地质报告不真实就给设计人员造成分析、判断错误。以前在地质钻探中有的孔或深度不到位,有的抄袭相邻的地质报告,个别甚至出具假的报告都曾给建设单位造成过重经济损失。

2、工程设计方面

在设计方面也有一些原因。多层住宅单体太长的,平面图形复杂,或有层高高差及荷载显著不同的,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不同处或在地基处理方法不同的,未在适应部位设置沉降缝。基础刚度或整体刚度不足,不均匀沉降量大,造成下层开裂。设计马虎,计算不认真,有的不作计算照抄别的建筑物的基础和主体设计。

3、施工方面

在施工方面上的原因。墙体砌筑时,砂浆强度偏低,灰缝不饱满。砌砖组砌不当,通缝多,断砖集中使用。拉结筋不按规定标准设置。墙体留槎违反规范要求等等。

二、对地基不均匀沉降采取的防治措施

1、从钻探报告入手,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地质钻探报告是一门专门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钻探报告是设计人员的主要设计依据,必须提高地质勘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责任感,这样才能使钻探报告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2、从设计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多层住宅的基础刚度和整体刚度。

建筑措施。多层住宅的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规则整齐,尽量避免形状复杂,阴角太多;避免建筑物有显著的高差或荷载差异。在软土地区建筑物的裂缝事故,往往以有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的建筑物为多见,尤其是高、低或轻;重单元连成一体未设置沉降缝时易发生。

设置沉降缝。多层住宅的学位体长度应控制在55米以内;长度较大的住宅,考虑在适应部位设置沉降缝;对于平面图形复杂的,或有层高高差及荷载显著不同的,要在其转折处;层高高差处或荷载显著不同的部位设置沉降缝;在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不同处或在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考虑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荷载不仅使建筑物地基土产生压缩变形,而且由于基底压力扩散的影响,在相邻范围内的土层,也将产生压缩变形;这种变形随着相邻建筑物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由干软弱地基的压缩性很高,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常常造成邻近建筑的倾斜或损坏。

结构措施。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是保证砖石承重结构建筑物刚度的主要因素。长高比大的建筑物,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就差,相反,如将建筑物长高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它就具有较大的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实践证明,建筑物的长高比控制在2.5至3之间时,可减少建筑物的相对弯曲,房屋不易出现裂缝。

合理布置纵横墙。承重结构的墙身是房屋扭曲的主要受力构件,它具有调整地在不均匀变形的能力。纵、横墙的布置合理与否,对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影响很大。如纵墙贯通而横墙密布,则犹如空胀多肋深梁,刚度很大,这时基础沉降比较均匀。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对于砖石承重结构的纵横墙应尽量贯通,横隔墙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建筑物宽度的1.5倍为妥。

设置圈梁。在建筑物的墙体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或减少裂缝的出现,即使出现了裂缝也能阻止裂缝的发展。

多层住宅的楼面板。屋面板必须一律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多层住宅的基础及主体结构必须用商品砼浇捣。

3、地基和基础措施

(1)多层住宅的地基基础设计必须以控制变形值为主,设计单位必须进行基础最终沉降量和偏心距离的验算。基础最终沉降量应当控制在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999年修订版)规定的限值以内。在建筑物体形复杂,纵向刚度较差时,基础的最终沉降量必须在15mm以内,偏心距应当控制在15‰以内。

(2)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沉降变形控制要求的,必须采取技术措施,一般可采用打预制钢筋砼短桩。

(3)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并理置于同一土层中。

4、从施工入手,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1、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影响砂浆强度的因素是计量不准,原材料质量主变动;塑化材料(如石灰膏)的稠度不准而影响到渗入量;砂浆试块的制作和养护方法不当。解决的办法是:加强原材料的进场验收,严禁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建筑工程上。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并对计量工作派专人监控;将石灰膏调成12Cm的标准稠度后称量,或测出其实际稠度后进行换算。

2、砖的品种,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砌体组砌形式一定要根据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质和砖的规格来确定。一般采用一顺一丁,上下顺砖错缝的砌筑法,以大大提高砌筑墙体的整体性,当利用半砖时,应将半砖分散砌于墙中,同时也要满足搭接1/4砖长的要求。

3、正确设置拉结筋。砖墙砌筑前,应事先按标准加工好拉结筋,省得工人稳来乱拿钢筋;使用前地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一般拉结筋按三个0.5m,即埋入墙内0.5m,伸出墙外0.5m,上下间距0.5m.抗震构造柱埋入长1m.半砖墙放1根,一砖墙放2根,考虑到水平灰缝为8-12mm,为保证水平灰缝饱满度,拉结筋选用Φ6.5mm.

高层建筑开题报告篇10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方法;问题;解决对策

1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概述

地基基础属于建筑下部结构,其承受着整体建筑物所产生荷载,因此,其功能与负荷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建筑产生压力巨大,则容易导致地基发生变形,严重还会出现沉降现象,如若其属于允许范围则可不予以处理。通常地基可分为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两种。其中人工地基主要应用于地质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特定方式来进行作业,且需要埋深距离较大,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桩基础。而天然地基仅通过简单作业便能达到对定要求。在地基基础施工完毕后,必须要进行地基基础检测工作,即详细检验其质量情况与规定要求是否相符。通常情况下,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检测主要涉及技术有钻孔取芯、静载实验、成孔质量、声波透射。

2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常见问题分析

根据笔者对部分工程研究发现,目前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检测上常见问题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2.1检测行业不正当竞争

近几年来,工业与民用建筑作为重要基础性工程而得到了很大程度上增长,这也使得地基基础检测这一保障其建设质量与安全性行业因此而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检测单位为了获取项目而采取诸如大幅降低招标合同价格、低价转包或出售检验报表等手段,这样一来势必会导致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报告准确性、真实性因此而难以保证,进而导致所建工程产生安全隐患。

2.2地基基础检测规范性不足

由于在检测地基基础时都不够规范,所以通常在检测完毕并对结果验算过程中,所得到数据都不够准确,与真实数据存在一定偏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无法对资料进行全面引用,且无法有效将其反映出来,所以导致数据存在一定片面性,所得结论过于简单。第二,在对检测方案、规划进行编制过程中,不够全面、严谨,导致其无法对实际作业起到一个正确指导作用。第三,地基检测作业没有严格依照有关要求进行,出现擅自更改原始资料现象,并且并未留有足够观测实践,无法准确判断基础极限基本值与承载力值计算,导致所得结果准确性较差。

2.3天然地基与人工挖孔桩基检测问题

由前文所述可知,天然地基与人工挖孔桩基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主要内容,根据笔者对相关工程研究发现,目前在这两方面检测中各自都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在天然地基检测中,受空间布局、地形地质等客观因素所影响,这不仅会给检测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并且还会导致报告准确性因所采用方法有所欠缺而受到影响;又比如在人工挖孔桩基检测上,由于通常所面对岩层情况复杂性较大,并且较难以确定桩端持力层,在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我们难以有效地开展检测工作,m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报告准确性与真实性。

3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3.1强化检测行业监管

针对地基基础检测行业不正当竞争所引发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国家主管部门应强化对其监管工作。首先,进一步加强地基基础检测合同审查,通过如此方式确保一些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招标合同出现,这样一来有助于促使其规范性。其次,加强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监督,各地方管理部门应建立起巡检机制,通过定期或突击等方式监督本地区各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工作是否规范,一旦发现有问题应立即要想检测单位限期整改,并待复查合格后方能继续。最后,加大惩处。针对查实属恶性竞争、多次巡检均发现问题的检测单位应给予较高数额罚款或降低其招标资质等惩罚,如此一来借助于严厉惩处起到有效规范行业竞争之目的。

3.2严格依据检测技术规范开展

当前,为了对检测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我国已颁布了许多技术规范。其中文件JGJ106对各种检测方法适用范围及相互间联系进行了明确,并且对共同应用该类检测方法时的具体关系进行强调。相对于其他文件来说,该文件体系结构相对完善,所以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应当对该文件的内容与要求进行严格遵守。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可将文件GB50202与GB50007有效结合起来。在实际建筑结构中,桩身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建筑质量,其承载能力越高,其整体稳定性能更佳,目前,通常是采用静荷载试验方法来检测桩基质量,如若条件不允许,则可以采用深层平板荷载试验方法来进行。

3.3强化天然地基与人工挖孔桩基检测

3.3.1强化天然地基检测

大部分人会认为检测天然地基工作较为简单,只需要采取常规检测手段与方法来对地基基础土层条件进行检测,便能得到准确结果。然而,当前建筑建设环境日益复杂,在检测天然地基基坑时必须要对各方面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如,部分建筑地基处于河道等复杂地形,或是在建立于软弱地基上,则会大大增加检测作业难度。一般情况下,河道走势与特点呈现带状分布,如若检测过程中单单采取两个勘探钻孔,则其所得结果必然不够严谨。所以在遇到特色情况时,必须采取相应特殊措施,做好跟进补勘作业,如若出现检测异常则必须要提供科学处理方案。如若地基所处条件较为简单,且相关岩土数据信息均详细描述在勘察报告中,那么在开展地基验槽作业时,便可将勘察报告数据、实际基底土层数据与静载荷实验数据相对比来判断其数据准确性。

3.3.2强化人工挖坑桩基检测

在检测人工挖桩基础地基时,由于基岩和覆土层间的区别与差距较为明显,所以在检测持力层时就相对简单。而如若遇到岩层较为复杂情况,则会大大增加确定桩端持力层难度。如若有软弱夹层存在于基岩中,则需要则终于确定检测桩基持力层具置。通常情况下,大都是砂岩与泥岩同时出现在沉积岩中,而二者其一单独出现现象是少之又少。但是,一旦泥岩遇水便会出现软化,这将会大大降低整体建筑稳定性,严重的还会对整体结构安全起到了威胁。因此,在具体检测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最不利情况并采取相应解决或预防对策。如若有泥岩软弱夹层情况出现,则必须确保超前钻探孔穿过泥岩层,并保证钻入持力层深度大于桩径3倍或3m,从而确保工作开展稳定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彭锐华.地基基础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城市建筑,2015(36):101-101.

[2]姜智博.地基基础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