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生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十篇学生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十篇

学生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5:11

学生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篇1

面对疫情,我作为教师,好好备课,完成线上教学,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是在履行自己的另一份防疫责任!一起来看看停课不停学教师网络教学心得体会优秀案例5篇,欢迎查阅!

停课不停学教师网络教学心得体会1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这对于即将要开学的广大师生来说更是不知所措,当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时候,学校马上就疫情防控时期“”做出了具体的安排,给老师们进行钉钉培训,召开视频会议,制定了一系列的网上。

至今网上教学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了,这其中有收获、有辛苦有遗憾……

1、自名师课堂开课以来,每天开播之前会在群里发通知提醒学生按时观看直播。

2、每天网上直播开始时,我会准备好本子和同学们一起聆听音乐课,并做好听课记录,向名师学习。

3、根据每次学习内容会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分享,并及时给予评价,把优秀的学习成果分享到班级群里。

4、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组内进行了研讨,结合当下的疫情,推出了手势歌《听我说谢谢你》,用歌声用表演致敬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们!让杯子跳舞,拍手作为伴奏,这就是当下十分流行的杯子舞,又结合了学生喜欢的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进行了杯子舞的推广学习,调节孩子们在家的情绪。

5、教师无法把握学生的听课状态,师生交流互动有限,课上看不到每个学生,无法看到学生的听课状态,不能及时地进行听课效果反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课堂管理。

6、还有一部分孩子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不能够上线学习。

7、线上学习不能掌握孩子们一些真正学习的那种状态。

8、挖掘教材不够深,应该结合现在的疫情、学生的居家环境、学科特点、教材等方面设计一些有趣的、操作性强的音乐活动。

正如歌中唱到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我们相信乐观坚强的中国人民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迎来万紫千红的春暖花开!

停课不停学教师网络教学心得体会2

2020年,在这新的一年中,中国人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而所有教师和学生们都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寒假,这也让我们师生有了不一样的收获。今年的假期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寒假延长了许久。可是我们并不感到高兴,因为我们的武汉生病了,全国各地都心系武汉。

3月2日本是我们的开学日,因为疫情,延期开学。为响应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在防疫期间学生在家能够“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积极参加了市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线上培训。培训学习后,第一时间下载了钉钉线上教学的软件,并反复观看培训直播回放,学习并掌握线上教学的方法。为了确保线上教研的顺利进行,开课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认真书写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进度,(这个教学进度要比平时的教学进度慢一些),认真撰写教学设计,认真研究教学方法,认真制作课件等。

3月2日,我第一次尝试线上授课,虽然课前准备得很充分,但课上似乎还是有些紧张,原本是30分钟的线上课堂,我却给学生上了41分钟。知识虽然讲得很详细,但让学生练习的时间还是过少,课堂上我讲的还是较多。因为网络的问题,连麦效果不好,所以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效果不好。另外,课堂评价语言运用较少,也许学生也有些不适应,感觉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课下我观看了自己的讲课的视频,努力寻找不足,查找原因,并做好记录,同时针对自己的不足,重新调整教学思路,设计教学环节,研究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课堂评价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月4日,是我第二次线上英语授课。这次相比第一欠,似乎没有那么紧张了,孩子们也好像适应了一些,也不是那么拘谨了。因为毕竟不是面对面的教学,我想语言艺术应该很重要,于是在课堂上,我试着用优美的语言去感染他们,用亲切的语言去吸引他们,用鼓励的语言去调动他们,我想尽方法,最快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一招还真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我抓住这一时机,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和重点句型,前设计家长和学生操练环节,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本课的重点,突破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都精神集中,这节课相比第一节课,效果好了许多,共用时32分,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我做到了精讲多练,课堂上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环节来学习英语,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可以说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又观看了自己的讲课视频,寻找不足,并在下次的英语课发扬优点,弥补不足。

经过这两周的英语线上教学,使我的收获很多,每次线上教学后,我都会观看自己的讲课视频,寻找自己线上授课的不足,努力探索更好的方法,并在下一次英语课进行尝试。我想,只要我用心地钻研每一次线上授课的成功与不足,并不断地改进创新,哪怕每次都只是进步一点点,最终我的线上英语课堂一定是高效的、一定是深受学生喜欢的。

停课不停学教师网络教学心得体会3

这个假期,比以往任何一个寒假都要漫长……

2003年非典,那时我10岁,并不知道其中险峻。2020年新冠肺炎,身在其中,有过焦虑,有过担忧,有过恐慌,但更多的是感动和成长。这场疫情来势凶猛,变幻无常,极其考验我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国家号召力,以及全国人民的凝聚力。非常时期,我们的生活依然有条不紊相对平静……在这次全国一起战斗的日子里,冲在一线的医生、护士、军人、警察、记者、快递小哥们,还有全国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这时候,是他们守护着我们,感谢他们在一场战役中的坚持与付出,他们是这场战役中的“最美逆行者”。国亲民,民爱国,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正是我们中国人祖祖辈辈的这种精神,才会有现在强大的祖国!

虽然这场疫情来势凶猛,阻断了我们返校的步伐,然而却无法阻挡住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应运而生,各大省市如火如荼相继开展。2月5日,河南省教育厅下达“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通知,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培训及筹备,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多次课前研讨、研究软件、尝试操作、熟悉步骤……保证线上活动有序开展。

2月10日,“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正式拉开帷幕,老师正式变身网络主播,家长化身班主任及小助手,学生“把卧室当课堂,把客厅当操场”,由于我校是新建学校,目前只有一二年级,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时间太长,学生自制力太差,注意力不集中;长时间面对屏幕,眼睛疲劳;直播过程中,网络卡顿、延迟等问题,遇到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经过和其他音乐老师的共同商议教学内容及方式,结合本学科特点,开展歌曲学唱、音乐欣赏。借助线上微视频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训练技能等。第一天上课时是在2月14日的那天,尽管上课前做好了准备,可还是“兵荒马乱”的一堂课,网络卡顿、延迟、掉线、杂音、听不清等等,不得不修改教学内容。下了第一堂课,些许的失意,好在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让我有些安慰。直播结束后,音乐老师聚在微信群里讨论教学情况,有些老师还把教学中不错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一起讨论教学进度和计划。

有了第一次直播以及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当我第二次、第三次上直播课时,明显好了很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也能不慌不忙的帮助家长解决,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会思考很多,直播时的语速也放慢了很多,当有学生在先提问时也及时解答,课堂氛围也逐渐活跃起来,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历史风雨中,时代天地间,我们一代代中国人依靠这种精神战洪水、斗冰雪、防非典、抗地震、战疫情,在大难中生根、苦难中磨砺、艰难中成长。愿你们在灾难中学会坚强,在安静中学会坚守,在挫折中学会无惧,在苦难里学会成长。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相信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火,回到我们熟悉的校园,见到我们亲切的老师,拥抱我们默契的朋友……中国加油!少年加油!

停课不停学教师网络教学心得体会4

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都普遍执行了延长假期政策。在“延长的假期”面前,“停课不停学”已经成为“宅家学生族”假期生活主流,我们老师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有很多地方需要摸索和尝试。在这些天的网络教研、在线培训和网课准备中,我有下面两点感受:

1、网上授课更有利于整合优秀网络资源,提高内容质量

线上有很多优秀的课程资源,比如“一师一优课”、“网络云课堂”、“赣教云”平台同步课程、“学习强国微课堂”等等,以前由于硬件条件有限不能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看微课、做虚拟操作等等,但是现在我可以利用好网络上的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经过筛选后择优推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内容的质量。

2、老师省下很多教学管理时间,可潜心充分备课

平时上班,我要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比如监督大课间,处理学生违纪、仪容仪表不合格、学生请病假等各种事务。这些管理事务的确占据了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批改作业和上课等,使得备课时间非常紧凑。现在网上授课,学生在家里,我省去了一大部分管理学生的时间;另外借助微信布置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批改和统计效率,也节省了很多时间。这样算下来,我每天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好好静下心来备备课,多在网上学学别人的优秀教学案例和设计,精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专业能力!

当然,我始终认为线上教学还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线下教学,它还是有它的局限性的:

1、教师无法把握学生的听课状态,师生交流互动有限

线上教学我看不到每个学生,无法看到学生的听课状态,不能及时地进行听课效果反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课堂管理,而且不能实现小组交流,这样的方式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很有限,让我无法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听课状态。

2、所有学生拉进一个直播间,不能很好地分层教学

线上教学授课的对象略有不同,平时上课教师会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内容,现在网络授课根据课表安排,同时网络授课,这便要求一刀切地上课,不能很好地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分层教学。

但不能否认的是,线上教学确实是线下教学的有力补充,我相信在未来我会更好地利用线上教学方式,扬长避短,让线上和线下相辅相成。当下,面对疫情,我作为教师,好好备课,完成线上教学,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是在履行自己的另一份防疫责任!

停课不停学教师网络教学心得体会5

此刻,只听得见时钟的滴答声,却不知道现在是几点钟……

2020年,如同往昔,万万亿中国人民,赶着春运大潮,期待着万家团圆。然而,春节的热闹还没来得及登台上演,关于疫情的种种信息如潮水般推涌到每个人眼前,真真假假,那些可怖的数字犹如一记记重拳捶打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窝上。至此,耄耋老人连同顽童稚子皆知——山河有恙,家国不幸!

科学施救的医届科研人员,磨血救人的白衣天使,守望相助的同胞省市、海外华侨,冲锋陷阵的党员、基层干部,百劳不辞的一线普通工作人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友好各国……我与亿万同胞感动着、期盼着、振奋着……

做最坏的打算,才配最好的结果。倾国之力,救人性命!我为我的国骄傲至极!

举国之力,我们共同抗疫!此疫,算我们师生一份!

停课不停学,育人之所无在乎校园之内还是网络之上。

虽然作为老师的我们离“主播”甚远,网络授课的技术和经验都不足,但就如同这次阻击疫情一般,又有多少人对新型冠状病毒是熟悉的呢?

考虑到乡村学生家中网络配置和电子设备使用情况,我最终选择了同学们最熟悉、使用也最为方便的微信进行授课。最初的一周,我和同学们都在适应着,有喜也有忧!喜得是同学们逐渐适应了这种授课的方式和节奏,在网络这层大幕的“遮掩”下,平时害羞的同学也活跃了不少;忧的是我对网络授课时间的把控不当,有时会出现讲不完既定知识,或是讲的太快讲不透、太慢嫌啰嗦等问题,总结得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见不到同学们,心里有些不放心。

随着网课时间的推移,我们师生间的默契更多了,朗读、背诵、书写、练习……我们师生配合地越来越合拍。这其中,虽然有上课迟到的、上课搞个怪的、网络卡顿的、作业没及时交的,但是通过电话、微信和家长、学生及时去沟通,都或快或慢地得到了解决。此时,家长、老师和学生,我们始终还是一个战壕里的亲密战友!

关于备课,自不必说,老师的分内之事!而网上作业是我面对的新挑战,最初我是检查一份,接着结合语音和书写纠正一份,可是三个年级的学生,书写和诵读的作业加起来就要200多份,检查起来还是要花费一些气力和时间的。再后来,我会列好名单,逐一写出每个同学出现的问题,然后再集中批复,虽节省了一些时间,但仍旧显得效率低下。再后来,我发现,同学们犯的错误大多很集中,于是个别错误个别纠正,共性错误一起纠正,这效率和效果又提高了一截。再后来,我的课代表的优秀组长又都站了出来,因为每次作业都包含新、旧内容的巩固,所以新课涉及的作业由我来检查,纠正后,成为旧课作业,再次布置时就交由课代表和组长们检查,各个学习小组就着已学知识可以多一些交流和巩固,也更容易发现彼此间的优点和错误。

现在网络授课已经进行了4个周的时间,我们师生乐享这份网上学习的安宁,居家隔离,读书学习,与国共抗疫。但是我们都更期盼着春回大地,回校相视。

拨开夜的黑,滴答声渐轻,我已看见时钟的模样!相信不远的日子里,我们师生终将回归校园,一起徜徉知识海洋!

行者无疆,愿与我的学生们同学习、共进步!以我们师生的方式,与全国人民一起打赢这场全国疫情阻击战!

学生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互联网;在线教育;新东方在线模式

随着当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下教育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时间可调控,地点不限定,教育服务个性化,教育内容多样性,在线教育也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自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渗透融合日益紧密,形成了更加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通过网络,学员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各个网络学习平台、移动客户端app上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工作繁忙、学习不固定的问题。因此,将从在线教育的兴起、新东方在线教育模式、互联网对于在线教育的影响、高校在线教育弊端与建议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在线教育的兴起

1.在线教育的定义。在线教育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线上学习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白皮书》中对于在线教育的定义包括三个核心要素:(1)通过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活动;(2)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改变教与学的关系;(3)不同于以往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也可以在传统校园教学环境中发生作用。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度融合发展,学员以网络为介质,在互联网上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如下载网络学习资源、回看网络教学视频、直播教学授课等。智能化教育结合ai、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使学生在特殊时期做到了“停课不停学”的效果,也能够让更多的人得到资源共享的好处。2.在线教育的现状及优势(1)在线教育的现状。①在线教育平台的使用。线上教育所涉及的群体规模广,许多培训机构也进行了网络学习模式的改进,如学而思网校、猿辅导、斑马ai课、VipKiD等在线教育平台,均免费向小学阶段的用户开放直播课程。不少名校、名师推出特色专项课程,以供师生参考学习,形成差异化教学服务。高校大多数采用学习通平台和腾讯会议,采用“录播+直播”的形式,进行学习模式的创新,这样的学习平台能够让学生达到课上吸收、课后巩固的效果,弥补了传统课堂的固定教学模式;在作业帮的网络平台上,许多学生在面临难题时,可以扫二维码得到教师的真题讲解,在课后也可以在平台上跟教师私信沟通学习问题,这样能够使学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学习进程不断推进。对于使用网络教学工具的熟练度,许多偏远地区的教师没有机会接触到网络教学,因此,线上教育在乡村地区普及率不高。但是线上教育在特殊时期给予学生学习机会,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海量学习资源,给当前的学习模式造成一次冲击,在未来也有前瞻性与创新性。②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大数据显示,许多学生与教师会采取腾讯会议、QQ会议直播的形式,因为直播的方式能够实现课堂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注意力,而且这两个网络学习平台操作方式便捷,功能齐全,有回放的功能。学生如果有疑问,既可以在直播课堂中开麦提问,也可以在QQ群或者是在留言框中写下自己的问题,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给教师一定的反馈。在学习通与智慧树网络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挑选名师名校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之后,会有相应的练习和测试,这样学生可以进行查漏补缺,一方面是自测,一方面是能够消化知识。教师在学习平台数据库中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能够提醒学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线学习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状态上课,例如躺在被窝里、吃着早饭,这些状态让学生失去在线下课堂的严肃性与规范性,学习效果也会有所降低。(2)在线教育的优势。①在线平台教学形式独树一帜。互联网如同一张蜘蛛网,为教育者提供平台,能够让各自在教育平台上相互借鉴、学习。近几年虚拟现实、语音识别、大数据算法分析,提升了线上教育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方式。运用媒体的方式,进行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刺激,如运用视频、游戏、动画等提升网络课堂的趣味性。面对低龄儿童,教师采用歌曲、课后奖励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少儿英语教育平台VipKiD为例,每堂课通过人脸识别、情绪识别等技术来抓取小学生的上课过程数据,对师生表情状态进行分析并且计算孩子视线关注情况。为了提升学生专注力,VipKiD推出“aR变脸”,外教在讲课上选择“小白兔”“白斑狗”等表情贴纸进行角色扮演,增强交流性、趣味性;运用VR、aR技术,营造沉浸式场景,让学生模拟出相应动画场景。对于大学生,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术性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点名提问时,时常会用到抽号工具,运用大数据计算,最后选取一位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每位学生都有相对公平的机会来参与课堂。在一些高数课堂中,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线上教育可以让学生亲自运用互联网的工具进行理解,课上听取教师讲解,课后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②大数据分析与个性化学习。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能够清晰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教育信息、课程信息、学习行为情况,大数据进行有效分析,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学生可以在网络课程的推送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不同程度、层次的学习,后台网络数据也可以实现学习内容精准推送、个性化方案提供。以库克音乐为例,里面有不同的歌单,它针对不同年龄阶层推荐不同的英语读物,而且根据点击次数,在“猜你喜欢”的那栏中推荐与用户兴趣匹配度最高的相关音乐和读物。以英语流利说为例,他们搜集海量用户的口语素材,针对中国人英语语音数据,研发出针对中国学习者精准英语的识别引擎,推荐了定制化课程技术,并且还提供了一对一的英语口语课程,在英语流利说app中,进行大数据的分析,采用一些经典的英语读物,如经济学人、英国卫报、美国华盛顿报,进行词汇语法的讲解,提供了教师的课程讲解,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线上课程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与课程体系相互结合。③在线教育内容多样性。在线教育平台能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除了学生上课时所学习的课本知识,还提供其他教育资源,如爱国教育、文明知识、环境保护、外语学习等,以汉语学习为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中国影片、阅读中国电子书籍、参加不同汉语教师的课堂,加深对于汉语知识的认识,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在历史课堂中,教师不仅教授历史知识,还给学生播放历史视频来还原当时的一些真实场景,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让他们体验到当时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在线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给予他们不同的选择。

二、新东方在线教育模式

1.努力回归教学本质(1)非一线城市学生需求激增。在大量的在线教育消费者中,一个明显的增长势头已经显现:非一线城市学生,正在成为在线教育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群体。在线直播课堂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来自三四五线城市以及城镇、乡村地区学生。对于非一线城市学生需求增长,新东方在线Ceo孙东旭在2020财年年报中表示,是特殊期间的“网课潮”给了在线教育一个独特的机会,“它向许多新城市(包括三线和四线城市)的更多学生介绍我们的课程和服务,并帮助我们的新产品加快成熟。”相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学生购买线上课程,不仅上课方便,而且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与师资力量。在线教育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满足非一线城市学生学习需求,这对于教育公平实现了一步跨越。(2)提升教学实力。注重培养教师实力,优质的教师团队是线上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背靠新东方27年的线下教学积淀,新东方在线延续了相似的教师培养制度,教师招聘要经历笔试、面试、功底考核、磨课、试讲等,一般考核不少于6轮。新东方在线也执行了新东方集团的t1-t6教师职级体系,t代指teacher,教师达到t3以上一般在新东方内部名师,而t5、t6级别老师,须达到培训师标准,作为导师培养更多年轻老师成长。线上教育,新东方教师团队会制作更加细致的备课方案,在课堂中,教师将知识点分成多个步骤并且会传授解题技巧,在教、学、辅、练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指导与训练,在线上教学时,教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用一个专业的团队辅导一个学生是新东方教育集团的目标与口号。另外,为了吸引高尖端的人才进入教师团队,新东方教育集团增加了薪资酬劳方面的开支,增加教学培训技术人才。2.课程网络设备齐全(1)新东方云教室特点。首先,直播上课,能够直播学习,实时互动,教师能够与学生探讨学习问题,塑造面对面学习的氛围;其次,进/出门测试: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会完成教师布置的随堂测试题,教师在数据后台输入正确答案,学生交卷后,系统自动批阅,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与知识讲解难度,便于把握教学节奏,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另外,回访缓存:课后1小时会快速生成课堂回放,对于直播缓存,既便于学生随时温习,也可以让错过直播的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体现时间空间最大的延展性;再者,学习任务:针对学生的上课情况,系统会推送不同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任务优先级,完成课后落实任务;在线考试:海量题库支撑在线考试,每一道考题经过教师的精心筛选,考点分析、解析、点评,为学生展现全面细致的答案,更加适合复习参考;最后,学习提醒:通过微信公众号来提醒学生上课。(2)新东方云教室软件优势。首先,直播流畅:全球布点,毫秒级低延迟;其次,教学场景贴近线下课程:新东方团队给每位学员都设置小窗口,在小窗口里,有麦克风、画笔和摄像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关闭麦克风并且在需要发言时进行抢答,在回答正确后,老师给予相应的分数;另外,接入便捷:用户只需要登入并且快速接入,给予用户一体化产品体验;最后,互动性较强,可以基于不同的教室场地,学员与教师之间有较好的互动体验。3.课后监督体制完善(1)课后助教服务。每个班级都有相应的课后助教,助教的职责是辅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和学习任务。课后监督是每位学员达到学习效果最高的重要保证。以雅思课程为例,在课程开始之前,助教会建立一个家长交流群和师生微信群,方便沟通课程问题;在课程当中,雅思冲刺班学员每天要背300多个单词,课后助教要每天给各个学员进行词测,如果词测没有过关,学员则要反复地背单词并且重新完成词测,词汇测试是每位学员的必经的测试环节,助教会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测试。在当天课程结束之后,助教在每位学员的系统中给予一定的反馈,在课程系统中,学生和家长可以得到一定的学习建议并且清晰地看到课程规划和今日总结。在所有课程结束之后,助教会继续跟进学习动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课程循环。(2)结课测试。在课程的最后一课,每一位学员要进行一次结课测试,针对课上不同的内容,每位教师会研发出有针对性的题目,观察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再进行不同的题型总结。根据课上所讲解的难点,研发出不同难度的题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可以依据教师所给出的分数和建议,进行有效的复习。以雅思冲刺班为例,课程分为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题目有重要的知识点,在结课测试中,学员能够从题目中回顾之前上课所讲解知识内容,进行消化和整理,在写作部分,教师根据四个考试标准来一一判断,从而给出相应的分数并且在文章末尾的部分进行总结,学员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口语部分,学员能够使用课上所学习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语言润色和句型升级,从而进行口语能力的提高,在测试中找到自己的语言问题,这样能够在后续的练习中不断强化和改进。

三、互联网对于在线教育的影响

1.社会交流性。互联网不仅仅促进了在线教育,也为人们搭建了一个可以互相交流、讨论的桥梁,学生不仅能够与教师、同学、家长讨论学术问题,还可以进行跨越国度的交流与沟通,比如,小学生通过51talk,与外教1对1进行沟通,在线面对面地进行语音指导,不仅节省时间,也能够完善学生的整体英语知识体系。学生通过网络不断地开拓视野,与不同的学者交流,不同的学术思想可以碰撞出精彩的火花。互联网可以为在线教育创造出全球性的交流平台,在线教育也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基础更加牢固。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在线教育创新了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师可以在教育平台上传录课视频,新手教师可以从优秀教师的录课视频中学习,探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线上教育中,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启发,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社会交流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培养复合型人才。2.知识获取高效性。互联网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变成“足不出户,方可知天下事”。互联网技术与在线教育的高度融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首先,缩短了时间,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路程时间要占据一部分的学习时间,在线上教育,学生能够准时上课,节省时间。学生观看慕课,只需要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对应的课程名称,并且进行点击观看视频,就能够开启课程,知识获取速度非常快。其次,打破了空间限制,人们仅仅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资源下载、直播课堂以及录课的学习,相比于之前的书籍查找、广播收听等固定在教室的活动,现在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挑选和使用,知识获取高效性重构学生的思维,总之,知识获取的便捷性与高效性使在线教育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3.资源共享性。对于不同等级的城市,资源分配是不均衡的。相对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并不能够接触到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在线教育能够让非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共享,学生可以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如中国大学慕课、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观看一些名师课堂,有机会接触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城乡资源分配,位于偏远乡村、经济条件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一对多”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方式单一,乡村地区获得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在传统课堂中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在线教育能让孩子拥有相对平等的发言权,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动态,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在线教育能让乡村与城市的孩子们拥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对于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教育资源的比重是不平衡的。例如清华大学每年都有许多精英开设讲座,通过互联网直播,全球的大学生能够进行听课与互动,满足了非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线平台如智慧树提供名师课堂,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交流过程中,可以享受到与重点大学学生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

四、高校在线教育弊端与建议

1.高校在线教育弊端(1)在线教育授课互动性欠缺,体验感欠佳。在特殊时期,教师采取线上直播上课,学生无法面对面地给予教师反馈,课堂互动性欠缺,教师面对一个电脑,需要讲几个小时的课程,会产生疲倦感。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用认真严肃的态度去上课。在线教育,学生因缺少课堂氛围感,无法体验到教师上课慷慨激昂的状态以及缺乏师生之间眼神交流,体验感和使用黏度会有所降低。在线上授课直播,学生会很容易被互联网上提供的其他资源所吸引,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在线教育录播课程是学生对着电脑屏幕播放视频,全程没有互动性,无法使学生始终专注在课程上。因此,在线教育会缺少互动感,用户体验感欠佳。(2)课程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用户选择困难。在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用户选择的机会很多,但是无法选择合适的教育素材。在线教育的课程是将线下的课程录制后,放在网络上,绝大多数是图文、音频,学生无法将在线课程与线下课程相互联系,课程内容的质量并不能达到最高标准,课程内容的难度并没有符合学生学习的水平,课程内容重复率较高,学生学习动机较低,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面对多种多样的网络课程,教师上课方式各不相同,学生面对新教师,需要时间去适应新教师的上课风格,在线课程会让学生面临选择困难的问题。因此,在线课程无法彻底替代线下课程。(3)学生利用时间碎片化在线学习,学习耐心度不够。随着快餐式阅读的流行,学生更加倾向于短视频等时间短、速度快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时间是碎片化的,并非利用完整的大段时间去学习。在线课程时长为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学生不会静下心来认真观看完整的视频。学生的学习心态相对浮躁,耐心度不够,导致学习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例如学生会利用进餐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在观看视频时,运用倍速来观看视频,视频的播放速度不能够与学生接受知识与消化知识的速度相匹配。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去学习,认真思考问题并且做课堂笔记,在线教育是以看完视频为任务,并非以为自己而学习的心态去学习,因此,在线教育并不能完全达到线下教育系统化的效果。2.高校在线教育的建议(1)加强在线教育的课程管理。在线课程的纪律问题是解决在线课程弊端的重要途径,在直播课堂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启摄像头,在直播课堂中,要求打扮整洁得体,来塑造课堂的严肃气氛和神圣感。教师在提问之后,每位学生可以进行连麦,鼓励未发言的学生在留言框中给出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到学生的期末成绩中,这样促使学生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在线课堂。在录播课程中,教师可以观看学生在观看视频后的感想,依据感想进行平时成绩的打分。制定课堂规则可以使在线教育步入正轨,营造一种严肃认真的氛围。(2)调整在线教育课程内容,抓住主体内容讲解。在线课程内容要跟随线下课程的主体内容,与实际课程的难度有所接近,难度适中,对于在线教育的课程的主体部分,需要按照课程大纲走,教师要研究如何将关键内容讲解清楚,详细说明解题步骤,教授学生解题技巧,不同的教师的研发过程可以使主题内容变得更加精确、透彻。因此,在线教育的平台可以为主要的知识点讲解提供多种讲解思路,讲述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线上学习时拓展思路,也可以选取容易理解的解题思路,在线课程是以主体内容为基础,别的拓展内容为辅助材料,提升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将在线课程浓缩成精华,提升在线课程的使用价值。(3)分批对在线课程的开放,避免课程内容一次性开放。保持对于课程的新鲜感是刺激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分批对在线课程的开放,可以使学生保持在线学习的好奇心,每个批次的学习时长可以缩短,减少学习开放量,提高学生的耐心度,学生在学习完成现有的课程之后,保持一个继续深入探索问题的学习态度,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总量与速度,达到学生吸收最大量知识的效果。分批开放在线课程,既能够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多元性,也要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惊喜感;既符合合理科学的上课节奏,也尊重学习日积月累慢慢消化的学习规律。这样的学习模式更加贴近于学生线下课程的教学模式,学生也会更加容易接受这样新型的授课方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在线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高丽,李永国,宋秋红,郑兴伟,李庆军.基于微课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在线课程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50).

[2]张男星,孙继红,王春春,桂庆平.我国在线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及推进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1(01).

学生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主线问题;策略

“主线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中能够引领学生揣摩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能从整体上引领学生理解品析课文内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问题。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线问题是教师解读教材后精心设计的能够统领全篇的问题,提纲挈领,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二是主线问题引领的教学重点突出,可以从根本上摆脱以往琐碎的阅读分析和提问应答,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三是选择好主线问题,也就等于找到了教学的切入点,有助于帮助学生打开思维通道。

设计主线问题的方法多样,可以根据文体特点确定主线问题,可以围绕单元训练重点设计主线问题,也可以通过题眼引发出主线问题等等,方法不尽相同。

平日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老师教学时,主线问题设计得比较准确,可是在落实过程中却显得力不从心。那么如何更好地落实主线问题,从而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呢?笔者就尝试着从这一角度来阐述自己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几种策略。

1 策略一:挑起冲突,引发交锋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不回避冲突的地方。教材中,许多课文里都隐藏着诸多的矛盾与冲突。这样的课文,如果我们能细细地挖掘出其中的矛盾点,由此展开教学,一定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主线问题一“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围绕这个主线问题,我引导学生紧紧地抓住两次对话,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具体落实过程如下:

1.1 研读第一次对话。

1.1.1 提问:贝多芬被誉为‘乐圣’,一位蜚声世界、大名鼎鼎的音乐家为什么会给一对穷兄妹弹奏曲子呢?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认真地读,细细地想,用笔画出有关的词、句,还可以在空白处写上你的体会。

1.1.2 交流、理解穷兄妹的对话。

1.2 研读第二次对话

1.2.1 提问:贝多芬弹奏了一曲,实现了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按理讲,此时他该离开了,可是他不但没有离开,却又弹了一曲,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次又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来自己再看看书。

1.2.2 交流、理解贝多芬与盲姑娘的对话。

第一次提问设计中教师用词上运用了强烈对比:试想“乐圣…蜚声世界”“大名鼎鼎”,这是何等的地位!可是它却偏偏与“穷兄妹”连接在一起,身份上的巨大悬殊与差异,怎能不激起学生读文探究的愿望?

事实也证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兴趣很浓厚,在与文本对话、与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中,充分理解了贝多芬第一次弹琴的原因。之后,教师再次顺势激疑,围绕主线问题,进行了第二次提问。第二个问题的提出,再次将学生领入本是“意料之外”但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认识过程之中,经历了这样的认识过程,学生对于贝多芬在一个乡间僻壤遇到“知音”的激动心情、对如此热爱音乐、懂音乐却无法亲历音乐会现场观看演出的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之心便体会得淋漓尽致。

回味这个片断的设计,教师通过自己对文本准确而又深刻地解读,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在围绕主线问题展开教学时,不断地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以此作为“问题”,引领教学一路前行,让学生在富于挑战的思维情景中和课文充分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的视野和作者的视野得以对接与融合,实现了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这样的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冲突与融合,才显得更加精彩。

2 策略二:追根溯源,探求原因

这一策略针对于那些具有因果关系内容的课文教学可谓行之有效。在捕捉到课文的核心内容后,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品词、析句,含英咀华,从而找到源头,明白原因,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运用这种策略组织教学,可以设计如下几个板块:

2.1 板块一: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2.1.1 自读课题,体悟“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找出相关的段落加以说明;

2.1.2 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人感受到“鱼”真的“游到了纸上”;

2.1.3 过渡,直指原因,引发进一步的思考: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

2.2 板块二: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2.2.1 默读课文,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

2.2.2 细读探究原因,鱼为什么会“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青年出神痴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练习。

2.2.3 感悟表达方法:作者对青年的动作、神态的直接描写与其他游人表现的侧面烘托。

2.3 板块三:研读“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之间的关系。

以上的教学设计,正是紧紧地围绕着“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题,引导学生层层展开阅读,在主线问题的落实过程中,在不断地追问、不断地阅读思索中,逐步领悟到了什么是“鱼游到了纸上”以及“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使学生咀嚼了文本,理解了内容,习得了方法,也受到了人文的熏陶。

像三年级下册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也可以利用这种策略展开教学,在此就不细述了。

3 策略三:一宇穿线。层层展开

细细解读文本,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发现:有时作者所用的一个字或一个词,蕴藏着无限的解读空间,读着读着,你会突然觉得,那饱含深情的一字一词,犹如饱蘸情思的浓墨,当它一遇到水之后,就会慢慢地氤氲开来……围绕主线问题进行教学时,我们也不妨多找一找这样的字,这样的词,由此引领教学,层层展开,让学生去读悟品析。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作者通过对骆驼队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童年的魂牵梦萦,对已逝童年的依依留恋。在学习“学骆驼咀嚼”一段中,我们可以抓住一个“呆”字,引领学生反复涵咏文本,体会情感。具体设计如下:

3.1 自主读文,引导思考:是什么让我看呆了?

3.2视频链接,深入体会:播放电影《城南旧事》中小英子学骆驼咀嚼的片段,感情朗读,深入体会:从这个“呆”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3.3纵向比较,深刻体悟:

3.3.1提问:在文中哪个字与“呆”的意思相近?

3.3.2对比阅读:引导学生白读童年里“看骆驼时的表现”与成年后“回忆时的感受”两部分内容,感受作者心境的不同。

学生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篇4

---教务主任与市区县教研员培训内容

面对3日23日复课教学。针对我市的师生现状特制定“一案一策”教学措施,执行错峰错时上学,应对疆外师生不能及时返校带来的教学挑战,保证防疫和教学两不误。

“一案”,即针对学生数量少于***人的乡村学校,具体采取本地教师集中入班面授,疆外教师通过“钉钉课堂”和班班通多媒体设备进行远程教学,1名教师在班内开展课堂管理,疆内疆外教师双联动;针对学生人数超***人(界定由区县教育局决定)的大规模学校,除高三、初三年级全天在校集中学习外,将剩余教师根据在校教师学科布局分成两批,一批学科教师在校教学,一批学科教师(包含疆外教师)居家线上教学;将剩余学生分成两批,每批学生半天在校集中学习,半天居家线上学习。以区县为单位,通过县域内统筹协调教师或“线上合班”解决个别学校个别学科集中面授或线上教学教师短缺问题。“一策”,即以区县为单位,将未返校师生从一年级至高三年级分别组成12个教学班,建立台账,通过“钉钉课堂”进行线上教学。

一、课时安排

学生数量少于***人的乡村学校:学生按原有班级集中学习,本学期课程和教学进度依据《自治区课程设置方案》以及本市地域气候特点做适应性调整。基本原则:增加课时缩短学期时长,保证总课时不减少。日常教学每天加课2节,其中1节为“辅困”课,周六加课1天。小学每日上午3-4课时,下午1-3课时;初中每日上午4-5课时,下午3-4课时;高中每日上午4-5课时,下午4-5课时。小学教学时长从17.5周缩短为12周,6月13日完成教学任务。中学教学时长从18周缩短为13周,6月20日完成教学任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参照表见附件。高中学校每个学段教学6.5周,0.5周复习考试。每周教学时间48学时。每节课教学时间40分钟,为1学时。

学生人数超***人的大规模学校:除高三、初三年级全天在校集中学习外,将剩余教师根据在校教师学科布局分成两批,一批学科教师在校教学,一批学科教师(包含疆外教师)居家线上教学;将剩余学生分成两批(小学段直接按低段与高段分成两批),一批学生半天按原有班级在校集中学习,半天居家线上学习。每周学习六天,周日休息。

小学每周每班30节-36节,其中集中授课上午4节,下午2节,每周每班18节课,每节课40分钟;居家线上学习上午3节,下午2节,每周每班15节课,每节课20分钟。

其中集中授课:语文8节、数学8节、道德与法治2节;线上授课:语文5节、数学5节、英语(三年级)3节、科学2节。

初中集中授课上午4节,下午3节,每周每班21节课,每节课40分钟;线上授课上午4节,下午2节,每周每班18节课,每节课30分钟。其中七年级授课科目有语文(7-8节)、数学(6-7节)、英语(3-5节)、道德与法治(2-3节)、生物(4-6节)、地理(4-6节)、历史(4-6节)。八年级授课课目有语文(7-8节)、数学(6-7节)、英语(3-4节)、道德与法治(2-3节)、物理(4-5节)、生物(4-5节)、历史(4-5节)、地理(4-5节)。

高中集中授课上午5节,下午3节,每周每班24节课,每节课40分钟;线上授课上午4节,下午3节,理科每周每班21节课,文科每周每班20节课,每节课30分钟。

其中课程科目高一年级语文(6-7节)、数学(6-7节)、英语(6-7节)、政治(2-3节)、物理(4-6节)、化学(4-5节)、生物(4-5节)、历史(4-5节)、地理(4-5节)。高二年级理科语文(6-7节)、数学(6-7节)、英语(6-7节)、政治(2-3节)、物理(6-7节)、化学(6-7节)、生物(6-7节);高二年级文科班语文(6-8节)、数学(6-8节)、英语(6-8节)、政治(4-6节)、地理(6-8节)、历史(6-8节)。

二、教学策略

1.准备充分教学用品。教材保障学生到手,不延误正常上课。学校要做好教学物资储备和教学环境整治。重视教学实验仪器的完备。

开学前,教师上课所需的教学材料、实验器材等准备要充分,保证学校教师开学即能上课,学生进班即可听课。同时,落实好教师上课戴口罩上课的要求,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2.及时摸底学生学情。开学后,一方面检查学生提交的假期作业情况,另一方面,要对“停课不停学”期间的线上教学课程进行学情摸底。在学生返校复学前,要安排教师认真全面梳理假期线上课程的所学内容,针对课程目标精心设计学情摸底测试卷,及时组织学情摸底测试。

学情测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学校活动空间允许的,就进行纸笔测验,纸笔测试考场安排困难,有人群密集隐患的,可以采取在线测试网络平台工具进行线上测评,客观题系统自动评阅,主观题由教师线上批改。测试结果由网络测评系统进行及时的数据统计,形成报告,让学生清楚自己假期线上课程的掌握情况。

学科组和教研组要总结线上教学情况的得失,根据假期课程学情摸底测评的数据分析,完成对每个学生进行学情诊断,分析学生能力缺失,摸准学生复学后的知识水平和现有的学习起点。若存在班级部分学生差异多大,两极分化现象突出的,则要对后续课堂教学进行课程计划与教学方式的科学调整,建议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进行“兵教兵”“生帮生”,有利于弥补学习基础薄弱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的不足。

3.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因疫情防控,假期延期较长,近2个月左右。学校要做好“两个统筹考虑”,即:一是统筹考虑延期开学期间已进行的线上教学内容与原定春季学期教学计划的衔接,二是统筹考虑原定教学工作校历安排与调整双休日的衔接。

要明确实际教学时间,明确假期调整的精细安排,保证课程计划、备考计划,时间节点清晰,提前让教师、学生和家长早知道,一目了然心中有数。避免因防控疫情和“停课不停学”导致课程计划安排的混乱现象,努力让课程计划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与教师的工作负担相匹配,保证规定的课程计划能够落实到位,实现学生校内学习活动紧凑扎实有序,有效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4.精细编排教学进度。适当统整课时和调整进度。进度调整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一是本学科课程内容的总课时量;二是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的阶段性调整与假期课程的增设;三是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与效果;四是部分课程内容的统整和合理压缩。比如:可以将一些章节内容统整为专题,适当合并章节,几个主题相近章节测验整合,能适度减少章节课时总量以及原定每个章节的测验频次,节约一定的测试占用的时间和每个章节测试试卷评讲时间。

5.合理控制教学容量。课堂容量会影响学生课程接受的效果。在教学总体时间相对缩短时,课堂上教师应重点加强精讲环节,把一些内容适当整合。

课堂上,要坚持以学定教、以教论学与以评促学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课前,教师可提供章节串讲的微视频,帮学生理清基础知识;课中,突出重点精讲;课后,及时进行评价,检查课堂学习效果。

毕业班教学,要处理好现阶段新课教学与旧知复习教学的关系,避免追求进度而不顾效度,或者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全面复习、面面俱到。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避免重复讲解,要依据考点复习。在知识梳理时,可采用知识框架和思维导图工具,整体呈现章节知识结构,让学生整体性建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6.多样选择教学方式。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科学统筹教学内容,面向全体,突出当堂精讲,及时反馈。避免片面追赶教学进度导致学生学习掉队,加剧学生群体中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选择,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要加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借此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够自学会的、能上讲台讲的课程学习内容,教师就不重复讲,减少满堂灌和以讲代练的行为,这样便于调动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课堂学习的适应性。

在特殊的情况下,继续尝试线上教学与线下学习的混合方式,采取“线上点播,线下答疑”的学习形式,交互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形成多种学习方式互相协同、互相补充的格局。

7.精准定人课后辅导。各学科面临着课程计划偏紧的问题。尽管课程内容作了统整,但是一些学习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掉队的情况。针对学生学习脱节、掉队现象,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及时安排课后的学习补偿。

教师要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课堂掌握情况,根据学生课堂学习达成的情况,科学安排课后辅导的内容。在课后辅导中,要及时跟进教学补偿。可以借助微视频,帮助学生进行疑点、难点和薄弱点的讲解,化解疑点,突破难点,解决盲点。在辅导一定时间后,要及时进行检测,精准了解每个参与课后辅导学生学习成效。

8.多元实施学习评价。课程学习离不开必要的学习评价。科学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激励和导向作用。学习评价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监测,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教师课程教学的科学调整。

复学后,要将假期提前开展的线上教学课程学习情况纳入到课程的总体学习评价当中;在评价形式上,可以进行调整,采用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口头汇报、小论文、小报、活动表演等)、综合性评价等多种方式整体,增加过程性评价比例,降低卷面考试成绩在课程学习评价中所占比例,对学习困难学生允许延后考试或延后评价,适当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同时,学校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松紧程度,酌情考虑取消期中考试(个人意见:这个学期高昌区取消月考),只进行期末考试,为课程计划的总体落实创造条件。

9.统筹管理复习备考。毕业年级,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压力。因复习时间的减少,校内学习时间偏紧,学生在复习备考中易出现悲观失望、焦虑不安的心理,因此,学校的复习备考工作要做到“六个统筹”,即:

一是统筹复习时间安排,及时公布复习计划的精细安排,细化到天,明确到人头;

二是统筹复习检测安排,处理好旧知复习与科学训练的关系,避免学生复习负担过重;

三是统筹各学科作业量安排,避免无效刷题和过度题海战,影响睡眠时间;

四是统筹作息时间安排,适当组织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状态饱满;

五是统筹家校协作共育,营造科学备考的氛围,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减少备考的过度焦虑;

六是统筹群体复习和自主复习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教学的复习导向作用,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自主复习留有空间,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复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0.细化指导学生心理。“停课不停学”期间,大多数学生采取居家线上学习和线下自学相结合,因缺少教师的及时指导与督促,线上学习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不少学生容易出现以下四种心理状态:

一是担心假期线上学习效果不扎实,新课学习跟不上或掉队的焦虑不安的心理;

二是对课堂学习不满足和对线上名师课程眷念不舍的患得患失的心理;

三是对复学后的课程难度大、学习时间紧的现状缺乏必要认知,随波逐流、盲目跟风的心理;

四是沉浸在疫情防控期的处处担心被传染、时时处于防备状态的过度防御的心理。

针对以上现象,学校要做好居家学习和开学后学习衔接的心理准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采取线上文娱活动和心理咨询热线、个别谈心等方式,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加强生命教育、主流价值观教育,普及科学防疫的知识,加强防护个人指导,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理性、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砥砺责任担当、致敬逆行英雄、塑造阳光心理。

三、教学关键举措

1.指导师生做好角色转换。要切实加强师生假期状态和开学状态的角色转换,尽快进入学习正常轨道,减少学生、教师进入开学状态慢的问题。过长的假期,让学生和老师已经有些疲态,松散有余。开学的课程、课表和课堂管理要有重点突出的管理要求,保证学生、老师进入状态快。减少效率不高的会议。

2.精细安排疫期校内活动。为了减少学校教师和学生人群的过于密集的现象,要整体上考虑全校集体性活动的安排,采取减少人员集中次数、人员聚集规模,来适度适当减少人员密集机会。根据活动开展的具体特点,可以将集体性线下活动转到线上进行。

3.保证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活动安排,最大限度控制课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的人员交叉流动,每间课室学生人数不宜过多过密,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师生相应的聚集场所应定期消毒、课间及时通风。对于外来的学习交流、培训以及研讨活动,适度控制频次,或通过分散调整活动的批次,减少人员一次性聚集的规模。

4.精心开好两个专题会议。要切实关注毕业班工作。由于时间紧,复习课程内容多,毕业年级师生的心理压力大,教与学的负担重。要及时召开毕业班学生会和毕业班年教师动员会。通过开会,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认清备考形势,明确备考要求,制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个别指导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及时帮扶,减少学生两极分化和学习掉队。学校通过召开年级教师会,了解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化解教师工作烦躁心理。

5.切实加强教学专题研究。返校复学教学后,教学时间紧,课程进度难免会有加快,但各学校要兼顾学情,尤其加强“两项研究”。一是作业布置的专题研究,提高学生作业和练习质量,减少无效率和无效率的作业。同时,加强集体备考和专题研究,提高课堂练习或课外练习的设计,减少盲目性练习,浪费学生宝贵时间,也浪费老师批改无效练习时间。

6.重视家校密切沟通联系。要加强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适时召开家长会,做好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告知家长学校的本学期调整和应对的办法,通报家长顾虑的或关心的问题。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家长对学校一些教学调整或工作安排不理解,出现不必要的投诉现象。

学生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电子线路;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

一、引言

电子线路这门课理论性较强,教学内容抽象且枯燥无味,对于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就成为一门既难学又难教的课程,教师如果不注意授课技巧,学生就会缺少兴趣,学习积极性必然调动不起来。要搞好电子线路课的教学,不能简单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深化每一个细节,将复杂化为简单、抽象化为直观,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得,真正地掌握一些电路的基础知识。本人在从事几年的课程教学工作之后,有一些心得体会,在此进行分析和探讨。二、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特点1.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任务电子线路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通讯类专业工作所必需的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电子技术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奠定必要的基础,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2.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特点、重点和难点电子线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电”,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本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性与抽象性较强,对于抽象理解能力较弱的中职学生来讲,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引领,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加深理解,达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统一。

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了解二极管、三极管等常见电子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其外部特性和主要参数;掌握电子线路中放大电路、稳压电源、功放等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基本功能;掌握各种基本单元电路的分析方法及简单应用。而难点主要体现在各种基本单元电路的分析方法及简单应用。三、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电子线路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是一门既有难度又有深度的课程,学生要学好它,除了自身的努力、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外,好的教学方法也同样重要。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少走弯路,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具有以下基本要点:

1.明确电子线路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

起点低,基础差,并且大部分具有厌学情绪,这是现代的中职学生所存在的通病,他们爱玩的心态较重,即只注重动手实践,而轻视理论的学习,往往这样一来,学生只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第一节课上课时,首先要明确电子线路课程在实践课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

2.将学生引入门,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万事开头难。电子线路课程对于大专院校的学生来讲,想要学好都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是没有电路分析基础的中职学生,学起来更是一门高度抽象的课程,而电子线路课程大量内容只可意会,很难言传,这需要将学生很好地引入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合理选择教具,把抽象直观化,把复杂简单化

理解能力差、喜欢新奇事物、爱玩是中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具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体有以下两种:一是制作教学挂图,把常用的电路图制作成挂图,上课时直接挂到黑板上,除了能节约上课时板图的时间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直观、科学、形象、具体、生动地表现所授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深奥的理论知识加以形象化的理解。二是制作一些有声、光显示的小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喜欢新奇的事物,死板枯燥的理论讲解必定只会让他们放弃学习,但如果能有一些新奇、好玩的玩意来吸引他们,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选择合适的教具,让复杂化为简单、抽象化为直观,能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得。

4.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上课时学生很容易由于不理解而导致昏昏欲睡或开小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彻底放弃这门课程,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将更多的方法结合进来,讲授法、练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固然不可少,而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上课更是必不可少。另外,在实验设备有限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电路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模拟仿真,将课程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如利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ewB进行电路的模拟仿真,这样就更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动手电子线路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较强,但学习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应用,但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以此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笔者是通过让学生多制作一些小部件来实现的:(1)制作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一些小制作。如稳压电源。稳压电源很多电路都能用上,学生装好后,就可以制作其他的制作了。(2)制作与上课内容有关的小制作。如讲解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时,可让学生制作功放,讲解反馈时,可让学生制作防控警报器等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制作成功的作品,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具有成就感的同时,更激发了学习兴趣,当然对所学知识也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3)制作有趣味的小发明。如制作声控音乐彩灯的控制器,学生把作品完成后,看着彩灯随着音乐闪烁,脸上写满了喜悦外,更加激发学习的满腔热情。

学生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微波技术与天线;教学教改;教学模式

《微波技术与天线》是工科通信工程和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其讲授的内容涵盖了微波技术与天线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知识,信息量大。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微波研究、微波通信工程设计和微波电路设计,微波通信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研发制造等工作打下了基础,并且《微波技术与天线》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课程如《移动通讯》等的重要基础,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涉及到电磁场理论和微波网络系统以及天线技术,内容比较广泛,理论性很强,所用的基础知识如物理学、高等数学的知识比较多,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数理基础,是电子和通信专业所学课程比较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复杂而抽象、分析方法多、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觉难于理解和掌握,因而掌握不好、领会不深、理解不透。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构建多媒体手段,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整合模式

(一)多媒体融入《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模式的原则和实施

1、突出主体性以及独立性与相互作用性统一原则

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大纲的制定、电子课件的制作、纸质教案的编写、教学过程的组织中,教师是主体,教师主体的作用体现在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服务于学生的准备。在课堂教学阶段,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获取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得到的。

2、多媒体和《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的整合实施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学教案,进行教学组织。一是教学教案。教学教案包括纸质教案和电子课件。编写教案与制作电子课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经验,认真分析课程内容的特点,明确最适宜采用多媒体手段的教学内容。就“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而言,适合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内容如下:传输线的基本理论:行波的瞬时分布及振幅分布,长线终端短路、开路、接负载时电压、电流及阻抗的分布,长线终端接一般负载阻抗时沿线电压、电流及阻抗分布,端接任意负载时均匀有耗长线上电压、电流及阻抗分布,圆图;波导理论:几种常用的微波传输系统,从平行双线至矩形波导的演化过程,波导模式中的场分量变化规律、电磁场结构透视图、波导壁上的电流分布图,微带传输线中微带的色散效应和高次模式的影响,微带传输线中带状线,微波传输线中激励与激励装置;微波元件:一端口元件中的短路活塞、匹配负载、失配负载,二端口元件中的连接元件、匹配元件、衰减与相移元件、波形变换元件、滤波元件,三端口分路/合成元件,四端口元件中的双t和魔t接头、定向耦合器、平行耦合带线定向耦合器;微波铁氧体元件中的隔离器;谐振器:各种微波谐振腔结构,矩形腔、圆柱腔各谐振模式的场分布图,圆柱腔的谐振模式图,同轴谐振腔,环形腔,微带谐振腔,介质谐振腔,谐振腔的耦合与耦合装置,谐振腔的等效电路;天线:基本振子幅射,线天线,面天线;微波应用系统。根据教学大纲,对不适合多媒体教学的要写出纸质教案,按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对适合多媒体教学的要制成电子课件。一些较复杂的图形和实验,应能在电子课件中得到很好的反映。

(2)教学组织

在教学实施前,还要做一些案头准备工作,把授课内容的提纲写下来,理清头绪,做好两种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平滑衔接的准备工作,使得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以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3)课堂组织

教师授课要组织课堂,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争取主动,合理展示多媒体的优势,把握住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切换的最佳时机,探索适应多媒体教学的授课速度。

(4)教与学的整合与优化

利用电子课件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呈现立体化和交互界面友善的特点及教师授课速度的可控性,将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如“微波技术”课程中的圆图部分,本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圆图中的等反射系数圆方程、阻抗圆图方程、导纳圆图方程,给合多媒体手段将各种圆图在计算机上实现。实现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根据相应的数学公式直接编制程序,给定参数后,直接得到结果,但这种方法没有对圆图进行操作,无法理解圆图的基本特点;第二,应用高级语言将圆图绘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上直接对圆图进行操作,每一步操作会在屏幕上显示相应的结果,这种方法既方便又能使学生彻底理解圆图的基本特点,巩固所学的概念。

(二)计算式辅助设计和《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整合模式

在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中,涉及数学知识较多、公式冗长、计算烦琐,而且经常还要用到多种特殊函数,因此常常借助于计算机,这样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比较直观、形象,如C、C++、Fortran、pascal和Basic都成为微波技术与天线中计算机辅助分析、辅助设计、辅助计算的工具,还有一些专用的程序和工具如matlab,aDS-advancedDesignSystem,ie3D等软件在微波技术与天线中起到手工无法代替的作用。在天线优化设计中,由于天线的一些参数如天线增益与工作带宽,主瓣宽度与旁瓣电平往往是相互矛盾的,用计算机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另外,我们在研究传输线理论时,常用SmitH圆图理论,传统做法是手工作图法进行传输线上的阻抗与反射系数的换算以及进行阻抗匹配,现在,传输线问题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计算,采用计算机求解,能做到准确、快捷;并且还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圆图的动态求解过程,比较形象、直观。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将课程中较复杂,难以理解的形象、直观化,有利于提高教质量。

二、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

以应用为主线和重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无论从教的角度讲,还是从学的角度听,都感到非常枯燥。以应用为主线和重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努力改变理论教学的枯燥性,使其向实践的生动性贴近,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首先,课前准备内容的精心设计,通常意义上的课前准备是指在开课前,教师和教研室应当进行诸如:教学实施方案制定、教案准备、集体备课、教具和课件准备、课前试讲和练讲、学生情况了解等一系列的活动。实际上,教学是一个双向行为,必须双方互动,学生也应当进行相应的课前准备。如开课前,可以将“微波和天线及其应用”这样一个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就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查阅资料,认真考虑、思考这一课题。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扩展知识面,培养学员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此时还不了解课程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因此教师除了进行通常意义上的课前准备外,还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课前准备内容。其次、引言内容的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引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突出以应用为重点的引言设计,是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对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妥善处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内容的精髓,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学生思维受阻,注意力分散,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造成学习障碍,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而一定要加强对教材内容体系的把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妥善处理重点和难点。

实践性教学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而必须积极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巩固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

一是坚持习题课教学。习题课是一种最传统、最方便、最易行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坚持讲练结合,合理安排习题课的实施时机和时间,精心设计好每一次习题课内容和形式,将会使学员在习题课上获得较好的实践与锻炼机会。

二是加强实验课教学。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很强,因此实验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实践环节。如进行驻波测量、波导波长的测量、衰减的测量、波导测量线的调整等内容的实验课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形象、生动的现象,透过现象找本质,寻找本质的理论基础,解决实验课中意外发生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加了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激发了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三是增设工程实践环节。教学中发现,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常对理论的应用性质疑,遇到实际问题时又无从下手。例如,给出一个实际的雷达信号测量的工程问题,由学生查阅资料,设计测量和调理电路,使电路满足给定的要求。实践证明,通过增设工程实践环节,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应用能力,有效提高学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师对案例材料的介绍、引导、提示,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案例思考题,找出涉及的问题,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案例教学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干”。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力求案例内容的真实性和新颖性、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强调以理务实、要注重与理论的学习和教授相结合。

总之,合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精心设计上课内容和加强实践教学会使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学观,郭辉萍.微波技术与天线[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顾洪军,郭颖,薛顶柱.基于matlab的旋转抛物面天线几种特性的仿真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

学生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篇7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下册第8课为《奇特的视觉图形》,本课属“设计应用”领域,学习目标为“进行图形思维训练,拓展直观想象空间”,共分三课时完成,我今天分析的是第三课时——“错觉”。错觉又被称为“视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等不同环境的干扰下,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本课中,充斥着大量的视觉图片,以其出奇的新意与复杂的干扰,不断挑战学生固有的视觉经验,启发与突破学生的固有思维,达到欲破先立的效果,并能将这种思维与想象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教学思路:

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时运用大量的奇特图形对学生进行强烈视觉冲击,将复杂的错觉概念及名称用简单易懂的点、线、面、体、色等美术语言进行归纳小结,加以实物道具的运用,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并适时加以探讨错觉产生的原因,让学生自主讨论、发现生活中的错觉,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图形,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

2、能够运用空间、明暗、形色、错觉等美术语言对错觉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3、通过一系列错觉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错觉作品,能够尝试运用到生活中进行创新,设计出有趣的图形,拓展直观想象的空间。

教学重点:错觉的概念与归纳,进行图形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教学难点:错觉产生的原理及创意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道具

教学过程:

一、实物演示,课堂导入

1、教师提问:“俗话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眼见的就一定是真的吗?”学生回答:“不一定!”教师:“那我们今天就来见证一下,老师带来一件道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道具“艾姆斯窗”(1),先看窗子旋转,再在窗子中间插上纸棒继续旋转,纸棒会“穿越”窗子往前旋转,系透视的错觉。(展示之中,学生注意力会非常集中,看到妙处会不断惊叹)教师:“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不解,教师解释。

2、导入课题——《奇特的视觉图形——错觉》。

【设计意图】以实物模型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气氛。

二、展示课件,明晰概念

1、出示圖片(2),让学生观察,a面与B面的颜色是否一致?学生会异口同声说“不一致”。

教师出示一条与a面同色的灰条,慢慢插入a面和B面,学生惊奇的发现,灰条竟然无缝融入到a、B两面,答案颜色应该是一致的。

2、教师问“是谁欺骗了我们?”学生“是我们的眼睛”。

教师:“那你们认为什么是错觉?”学生基本可以答出“错误的视觉”,教师展示完整:“指对物体产生错误的视觉印象。”

【设计意图】看图了解错觉的概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分类体验,归纳小结

教师:“这类错误的视觉印象有许许多多的原因造成,也可以按其相似部分分成若干类型进行归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类型,在哪些条件下会产生错觉?”

1、与“点”有关的错觉

①先看第一张(3),你紧盯着中间这个点,你会发现四周的阴影消失了。

②第二张(4),你盯着中间这个点,随着老师的手势,学生不断地将头“前移、后退”,调整速度,会发现旁边的两圈会朝了相反的方向旋转。

③第三张(5),数黑点,当眼睛看着哪个点时,哪个点是白色的,而其他是黑的,每次移动都是如此,导致眼睛不断地移动,黑点不断地跳跃移动,看似有又没有。

教师小结:这些“点”在不同的环境与干扰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2、与“线”有关的错觉

①两条相等的线,通过添加不同方向“箭头”,突然就变得看似不相等了。(6)

②系列看似不平行的排线,通过除去线条上的短线,原来都是平行的。(7)

③由众多平行的短直线组成的S形曲线,看似短直线长短不一,用同一根线条去量一量,却都是等长。(8)

教师小结:这些“线”在不同的环境与干扰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3、师:有与“点”“线”相关的错觉图,那你们说还有什么?生:面、体积……师:对,那我们继续一起来看。

①出示实物(9),两个等大的扇形纸。在黑板上上下摆放,问:现在看上去哪个更大哪个更小?生:看上去是上面的小,下面的大!教师将两个置换位置,问:现在呢?生:还是上面的小点。教师将两个扇形左右放置,就一样大了。

②师:接下来就要考验我们的眼睛了,看谁能快速的看出画面中表现的是什么?出示图片(10)。学生猜测,教师出示图解,学生恍然大悟。

③师:如果说刚才是考验你们的眼睛,接下来就是考验你们的注意力了。出示图片(11),学生盯着圆点15秒,然后慢慢闭上眼睛抬头看天花板,慢慢睁开,会惊奇的发现……通常学生会注意力很集中,而且都看的出来,有学生窃窃私语:这个人好熟悉。对,其实就是老师的自画像,经过电脑处理后的图片。教师适当解释视觉后像。

教师小结:“面”在不同的环境与干扰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4、与“体积”有关的错觉

①出示图片(12):你看到的到底是一个大的立方体缺了一角?还是一个小的立方体立在一个墙角?关注的点不一样所呈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②师:“挖黄金”的游戏大家都玩过,那么老师今天给大家看个现实版的“挖黄金”。逐步呈现四张图片(13)。

教师小结:“体”在不同的环境与干扰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5、与“色彩”有关的错觉

①接下来看到的图片可能会让你们有些晕眩,出示图片(14),是个螺旋?添加辅助线,原来是很多同心圆。同心圆为什么看上去会像螺旋呢?问题出在同心圆的黑线误导了我们的视觉。

②接着出示两张色彩强烈的图片(15)(16),静态的图片却给人动态的感觉。

教师小结:“色彩”在不同的环境与干扰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6、与“透视”有关的错觉

①出示图片上部分(17),问:这是什么形?生:扁长方体中间缺了一块。教师继续出示完整画面,问:现在呢?是圆的还是方的?生:……其实这个形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出现,因此又叫:不可能的图形。

②师:同样,还有这张图(18),被称为“疯狂的板箱”,它究竟“疯狂”在什么地方呢?学生这时学乖了,几乎会异口同声:这是张不可能的图片。师:真的吗?可是老师做了一个。出示教师自制“疯狂板箱”照片,学生不信,教师拿出实物(19),拿出时,学生失望:老师,你手中这个与照片中的根本不是一个。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慢慢旋转,找出一个角度,板箱四脚与相应的四角重叠,“疯狂板箱”形成,学生惊叹。问:什么原理?生:角度,透视……

教师小结:“透视”在不同的环境与干扰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设计意图】本步骤是课堂的核心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带领学生分类体验,边体验边小结,出示大量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此来归纳,点、线、体积、色彩、透视等美术基本语言,在图中的体现,受到人的心理、生理或者环境的影响会产生变化,给人带来与视觉不符的视觉误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斷体验、尝试、归纳,激发学生潜能,调整学生固有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善于在同样的事物中去发现、探索,并能客观认识世界。

四、汇总综述,总结原理

总结:图片中的点、线、面、体、色、透视等在不同的环境下,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而错觉产生的原因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等不同环境的干扰下,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

【设计意图】总结性评价,加深印象。

五、欣赏拓展,评价提升

出示系列生活中的错觉运用,从传统图片、艺术照片,到交通安全、军队迷彩等,连国家的象征国旗都运用到了错觉,如法国国旗,蓝、白、红三色比例为:37:33:35,即蓝色在视觉上有收缩的效果,白色有扩张的效果,因此这样的比例看上去正好比较协调。

【设计意图】拓展欣赏,发现生活中的错觉运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创新性思维空间,并能学以致用。

生活中,视错觉是处处存在的,它在建筑上、在服饰上……,关键在与同学们要善于去发现。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奇特的视觉图形——错觉》教学反思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小学至今七年多的美术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美术素养,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也逐步对老师传统讲授失去了耐心,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不愿听老师过多地讲,更不愿去画自己不喜欢的画,这个时候的美术课,是老师与学生共同遇到的一个瓶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围绕学习内容,需要美术老师灵活地运用更多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本堂课,我使用了一些在日常课堂中反思出来的一些方法,加以运用。

方法一:拿得出

“拿得出”是指拿出实物来,而非一味地看幻灯片ppt,实物的表现力与震撼力远远高于图片。现代是个读图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学生看到的图片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因此,就需要教师准备除了已有图片外,还要“拿得出”几样精彩的道具辅助。这方面,湖州的徐军老师是个专家,他无论哪堂课,都会准备足够震撼级别的道具,从“千奇百怪的书”到“自制敦煌模型”,还有“斗拱”、“套版年画模板”等,样样都是大手笔,样样出手就让学生与听课教师心悦诚服,有了这些道具,学生想不听你的课都不行。在本课中,我也精心选制了几样道具,为导入更为直观,能够立马吸引学生目光,我制作了“艾姆斯窗”,瞬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更加直观深入理解错觉。

方法二:摸得起

“摸得起”指的是教师的教具、图片最好能够亲临学生桌上,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看一看、摸一摸。学生无论是抬头看荧幕,还是低头看课文,都难免会心猿意马,抑或无法真实感受作品(实物)的魅力,此时的教师就应该将作品(实物)拿到下面,让每个学生都能摸一摸,近距离的观察、抚摸、感受,远胜教师苍白的讲解。本课中,我尝试过给每小组学生发两个等大的扇形模型,让他们自己摆放位置,观察发现,通过位置的变化,扇形大小带给人的错觉。

方法三:动得来

“动得来”是指学生在上课时可以因课程需要而随时离开座位,寻找自己最佳听课与观察的角度。美术课堂是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学生一成不变的座位,会因角度、前后、透视等原因造成观察上的误差,久而就会影响到学生上课的兴致,如何改观呢?就需要在特定的时期让学生动起来。本课中,为观察圆点外的圈的旋转,教师特意让学生前后摇摆着看,是为小动;在看“疯狂的板箱”时,由于角度不一,并不是所有学生能够同时看到完整的“板箱”,教师将其拿到教室中间座位,让一学生高举,其余学生绕其观察,寻找最佳位置,成为“完整板箱”,而此时,所有的学生均在手持“板箱”学生的两边形成一条直线,兴致高昂,是为大动。

方法四:想得开

“想得开”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要敢于打开,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的精神。学生只有在质疑之后,再弄明白后才会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铭记于心。因此,课堂上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这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一种“敞开式的问答方式”,即学生可以坐在座位上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之下,思维也会随之打开。本课中,学生时时需要质疑,但因课题为“错觉”,导致学生都不敢质疑了,因为自己的眼睛经常会“欺骗”自己,在这种质疑与反质疑之中,学生的印象恐怕会更加深刻。

学生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预设与成、实践与思考

案例描述:我无法忘记我教过的角平分线性质的一节习题课,我像往常一样对整节习题课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上课时,我提出问题:如图,已知:∠aoB,画∠aoB的平分线。

(学生们开始在自己的草稿纸上用直规画图)

师:画好的,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同时,我抽查了几个学困生,并指出问题,强调作图要规范。

师:如果不用直规,你如何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话音刚落,学生1抬头说:“折叠法”

(他边说边走上讲台,把准备好的角拿出来演示给同学看,将角的两边重合,得到折痕、这条折痕就是角平分线,我微笑着点头,表示学生可以下去)

师:学生a这种“折法”的依据是什么?

生2:立即举手回答:角平分线的定义。

师:很好、还有其他画法吗?

生4:小声说,63°的角平分线怎么画?

生3:在角的内部画31.5°的角

生4:量角器上不能准确画出0.5°

师:学生C的这种画法不是很准确,但还是可以用,什么时候用比较好?

生5:这个角的度数能被2整除时,比较好

(教师响起热烈的掌声)

生6:老师,我还有画法。

(生6大大咧咧的走上了讲台,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四边形aBCD,其中注明aB=aD,BC=DC

则aC平分∠BaD)

师:这个画法的依据是什么?

生7:老师,我把学生6的条件换一个也可以。

aB=aD,连BD且Be=De

则ae平分CBaD

理由是:可证aBe≌aDe(SSS)

∠1=∠2ae平分∠BaD,

生8:用三角尺可按下面方法画角平分线

在∠aoB两边上,分别取om=on

再分别过点m、n作oa、oB的的垂线

交点为p、则射线op平分∠aoB

此时生9举起双手、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请生9上讲台

师:你有什么看法?

生9:我还有一种不同的画法

(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做出了一个请他讲的姿势,学生们大笑)

生9:如图用刻度尺在角的两边分别量取

oa=oBom=on

Bm与an交于点C

则:射线oC平分∠aoB

师:说说你道理

(我假装很疑惑的样子)

生9:先证aon≌Bom(SaS)得到∠a=∠B

再证:amC≌BnC(aaS)得到mC=nC

最后证omC≌onC(SSS)得到结论

师:生9这种方法请各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讲解……

(此时下课铃声响了……)

案例反思:此案例,教师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和谐中精彩进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自然生成于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之中

由于受教材篇幅和结构体系的制约,有些数学教学内容往往省略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样,学生学到的只是“死的结论,因此,教师课前要进行精心预设,我们反对以教师教为本位的过度预设,需要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预设,这种预设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映学生从旧知到新识、从已知到未知、从生活到科学、从经验到理论的有意义学习过程,只有在备课时精心预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和多种应对策略,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中的自然生成。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也应防止教学从教学“中心”走向教学的“边缘”,从而导致教师使命的缺失。教师若能在课前深入研究教学问题,精心预设数学课堂,课堂中的精彩生成将会如约而至。

二、学会倾听、坦然迎接生成

苏霍姆林基斯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灵活的增删环节,尊重学生个性思维,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学生是一个可以无限开发和整合的资源库,善待学生的“节外生枝”,耐心倾听学生的不同看法,这会为有效生成腾出一片广阔的空间。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面对课堂上那些多姿多彩的生成因素,我们就能坦然地迎接,并加以智慧的推进,从而迎接未曾预约的精彩。

总之,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递和被动的接受,它不仅是课堂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善于发现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使课堂有效“生成”,让课堂焕发出波波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学生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通识教育在线课堂教学法公选课课堂教学质量体系优化

1通识教育视域下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体系存在问题

通识教育在国外高校的办学历程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相比之下,我国的通识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很不完善。现行的很多实施方法都是借鉴国外的经验。然而由于地域文化、学校办学定位等实际情况的差异,我国高校在推进通识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遭遇到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1课程设计不合理

通识教育课程在设计环节存在诸多不合理方面。其一,“水课”现象比比皆是。这在高职院校中尤为普遍。课程负责人对通识教育的理念认识不到位,设计通识课程时受传统专业教育思维制约,依然把培养学生从事某项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作为课程开设的根本宗旨,继续把学生视为一个仅仅会“做事”的“个人”来继续展开训练,而忽略了通识课程真正的意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二,课程内容过于肤浅,实用性不强。通识教育课程由于牵涉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因此课程负责人在设计课程时有意识地把课程内容简单化,以达到能让学生易于理解的目的。但这不可避免地导致设计出来的课程过于简单,丧失了实际意义。如个别院校开设的礼仪课程,学生不仅渴望学到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的礼仪,更愿意在教师的引导讲解下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区别。然而,可能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不会讲解到这方面知识。其三,课程主体不够突出,很多通识课程依然停留在教师一味宣讲的“独角戏”式传统课堂授课模式。通识课程应该转变观念,必须明确确定以学生为课程主体,课程的设计必须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意愿,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1.2学生盲目选课

部分院校主管部门没能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思考公选课的开设意义,只是机械式地按照类别均衡开设相应类别课程供学生选择。这导致课程无法切实满足学生需求,造成资源浪费。部分学生对待公选课也没进行理智思考,凭一时主观印象扎堆选报某一门课程,或按照毕业学分要求随意挑选。这导致部分课程选课人数爆棚而无法一一满足所有选报学生或部分课程选报人数寥寥无几,课程学习期间学生消极对待,主要表现在课堂气氛沉闷、出勤率低等方面。

1.3教师授课质量差异大

不同教师,授课质量良莠不齐。其一,部分授课教师将通识教育课与专业课区别对待,对待通识教育课程态度不够端正,认为通识教育课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课程上得好与不好对自己职称晋升及工薪待遇没有影响,因而不愿意多花精力到课程建设上。其二,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且备课不足。对于课堂内容只会照本宣科,对于学生提出的学习疑问,他们或无法给予回答,或给予泛泛回答,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4课程考核评价具有随意性

公选课一般都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考什么怎么考一般都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过于随意。其一,课程考课程主管部门很难通过课程考核结果对课程开设进行监管评价。专业课一般都有严格的考核标准,课程主管部门通过对照标准,分析考核结果,可以比较客观分析得到课程开设的实际效果,以便做出必要的调整,但这种操作在公选课上是无法执行的。此外,由于考核的随意性,学生也很难通过考核结果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或查找出自身不足。其二,很多公选课的考核内容是课程结课后要求学生上交一份学习报告或心得,任课教师通过批阅报告或心得而直接给学生评分。这种考核方式有欠严谨,学生由于对课程的不重视,经常会东抄西抄应付了事,教师由于责任心不强而放任学生的各种抄袭行为。这导致课程的考核演变成走过场,对于学生素质提高或课程建设起不到任何正面的促进作用。

2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在线课堂设计

混合式教学指将传统课堂讲授与在线课程自主学习有机融合,实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2]。这种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教师一味讲授的“填鸭式”课堂授课模式,又区别于完全在线课程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和学生依然还是课程的主体,且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答疑等辅助作用。这种模式对以前沉闷课堂气氛进行改观,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来表现,课程效果良好。

2.1课程教学流程设计

课程课时主要由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平台两部分组成。如16个学时的通识教育课程,若采用混合式教学,课堂教学只占8个学时或更少,而在线教学平台则占8个学时或更多。这相对于传统的学时分配做了非常大的改革。课程在设计时就明确课堂教学环节并不会像传统的一味讲授,而是改为答疑或就课程某一内容与学生交流互动。而在线教学平台则成了学生进行课程内容学习的主要平台,平台上教师将各个知识点通过视频、多媒体、音频等方式模块化地向学生进行传授。学生学习完每个知识点后会被要求马上进行在线实践环节的考验,成绩会被自动统计保存,作为课程总结考核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此外,网络教学平台也提供了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在线交流、答疑的功能,给予师生更多的课程学习交流机会。

2.2课程内容构建

课程内容的构建主要参考教学资源库的做法,将课程内容按知识点分布进行模块化碎片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目的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在网上授课环境下,课程内容的编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能调动学生兴趣的问题、实践环节。利用网上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之间就课程内容开展协力合作,协同完成课堂作业。

2.3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课程考核评价既是师生对课程的一种总结提炼,也是主管部门对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督导。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阶段。平时课堂讲授时学生的表现及学生在在线教学平台的测验结果等都是课程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这种做法强调了过程学习的重要性,而淡化了传统的终结考核对课程成绩的影响。此外,学生通过在线平台评课、评教功能对课程及教师的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延续使用传统的学生评课、评教体系。通过学生的评课、评教,教师本人能深刻认识到自身讲授环节的有待改进地方,课程主管部门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课程建设不足。

3通识教育视域下在线课堂教学法对高校

公选课教学质量体系优化的启示通识教育在国外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已经有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实施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通识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通识教育的实施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但这些方式方法中,毫无疑问,公选课是比较符合我国现在教育国情的,实施恰当,能在短时间内成效显著。推进通识教育改革的关键在创新公选课的模式、方式,在线课堂模式新颖、内容丰富、实施便捷,对于优化公选课教学质量体系是有积极作用的。

3.1利用在线课堂教学法拓宽公选课的授课渠道

传统的公选课授课渠道大多只能通过课堂讲授,受时间、地点局限非常大。在线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公选课授课的单一渠道,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课堂可以由线下延伸到线上,线下与线上有机融合,既有过去传统的课堂讲授、答疑,又有现代的在线自主学习。授课渠道的拓宽要求公选课课程从课程设计阶段就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同时也从课程顶层设计的高度奠定学生学习课程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3]。

3.2利用在线课堂教学法创新公选课的授课模式

在线课堂激活了传统公选课的授课模式,使公选课变得富有生命力。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在线教学平台成为了公选课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课堂”。教师将搜集到的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视频、音频、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等素材在平台上进行展示。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平台上的素材图文并茂,形式新颖,更受学生青睐。此外,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在线平台上的作用,也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宣讲课程知识,而是既讲授课堂知识,同时也对学生提出的学习疑问进行答疑交流,通过答疑、交流这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的距离。

3.3利用在线课堂完善公选课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线课堂通过网络技术能对学生的访问、测验、互动等情况进行即时的统计分析和保存。这些数据都能作为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评分依据。此外,在线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也能帮助教师、课程主管部门分析课程建设、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相比于传统的公选课课程考核评价,在线课堂对学生学习、教师讲授、课程上层设计等方方面面都能做出更加系统客观的评价。

学生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网络平台;互动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国各类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全面开展网络在线教学。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实施在线授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生进行高效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已成为各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讨问题。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及预防和治疗手段的学科[1]。其显著的特征是理论探索性强、实际应用价值大。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科研和临床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2]。然而,医学免疫学名词概念繁多、内容抽象深奥,对于初次者有一定难度。互动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适合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模式[3]。在传统课堂上,可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面对面解决学生碰到的各种问题。然而,在线上教学中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就成为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我教研室采用腾讯课堂、QQ群和学习通等平台进行网络教学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针对医学免疫学在线教学的互动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在线教学的互动设计对于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互动的作用

目前,我校采用曹雪涛主编的《医学免疫学》第七版教材进行授课。全书分为25章,涉及免疫器官、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学的应用等[1]。尽管内容繁多,但教师教得多并不等于学生学得多。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是积极主动学习。在线教学使教师成为网络“教学主播”,但无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势必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线上教学互动不仅能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期望教师复述或扩展的知识点。相反,学生学习效果若得不到及时反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学生在学习方法、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线上教学互动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反应时间和思考时间,使其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进而在整体上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医学免疫学在线教学的有效互动有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平衡,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2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的互动设计与实践

2.1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前的互动

2020年上学期笔者授课对象为2019级护理学专业和2017级生物技术专业大三学生。首先,建立班级QQ学习群,然后教学进度表、教师联系方式、医学免疫学教材电子版等学习资料及腾讯课堂授课链接和二维码,确保学生都能进入腾讯课堂学习。在线上授课前一天,通过QQ群通知学生上课内容、学习目标和重要的知识点,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这有助于医学免疫学在线教学的师生互动。

2.2医学免疫学线上课堂和课后的互动

基于edX数据的统计,无论视频多长,用户实际观看时长的中位数都不超过6分钟,而且6~9分钟长的视频是个拐点,更长的视频实际观看的中位数反倒会下降。因此,在医学免疫学在线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书架式”策略,即将重点讲授与互动采用穿插的方式进行线上授课。对于在线讲授,教师对学习的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讲,满足学生对课堂获取知识的基本需求。对于互动,采用“前测+中测+后测”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抗体章节时,首先采用提问互动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如“同学们知道抗体是由什么细胞产生的吗?”“为什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力?”“我们机体内存在几类抗体,在结构和功能方面有何不同?”讲完抗体的结构后,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抗体的结构,想一想抗体有哪些功能?”并要求学生在讨论区进行1分钟左右的互动,随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对抗体V区和C区的功能进行重点讲解。抗体的功能讲解完后,再以互动提问的方式对抗体的功能在讨论区进行总结。同样,在讲解抗体的中和作用时,可采用互动式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抗体通过中和作用可阻止哪些常见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呢?”学生可能会提及流感病毒、乙肝病毒、HiV病毒、新冠肺炎病毒等。随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知识扩展,例如2020年6月2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报道了我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发现了首个靶向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高效中和单克隆抗体,为治疗性抗体和其他药物设计提供新的有效靶标。此外,在章节授课结束前,设置单选题或填空题,采用腾讯课堂中的举手、抢答等功能来增强师生线上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其次,利用QQ群或微信将学生分成5~6人的小组,并选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进行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教师讲完i型超敏反应后,可要求学生针对临床常见的过敏疾病,如青霉素、花粉和小龙虾过敏进行发病机理和防治小组讨论。然后,由组长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医学免疫学的主观能动性,也可布置课外讨论题,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方式完成。例如,在讲完免疫预防中的疫苗后,布置课外作业———通过线上平台深入了解病毒疫苗研制过程,分析新冠肺炎疫苗研制的策略和难点。然后,教师使用QQ群或腾讯会议等方式要求学生分享课外自主学习的收获和心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度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可激发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3课后利用医学免疫学在线开放课程进行教学互动

我教研室非常重视医学免疫学网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从2018年启动建设至今,已进行到第三期。在线开放课程中,学生不仅可学习教材章节知识点、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视频,还可通过练习题和单元测验对所学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测验。最重要的是,该网络在线开放课程已成为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每学期初,会在开放课程中建立班级学习群,并不定期在讨论区讨论题和测试试卷,供学生讨论和测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此外,通过手机端的学习通软件,学生可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在线交流。因此,尽管在线教学拉开了师生的物理距离,但频繁的在线互动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这对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3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互动的效果分析

毋庸置疑,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互动既调动了教师“教”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自我校医学免疫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来,我教研室多次开会研讨如何设计线上教学互动并对互动效果进行分析。首先,学生反馈互动使枯燥的医学免疫学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非常喜欢在线课堂的互动方式,并希望在以后的线上线下教学中能有更多的互动。另外,我们发现,在面对教师的线上提问时,没有了传统课堂上的面对面交流,学生反而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同时,在线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监控了学生的在线学习状态,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得到及时反馈,平等参与讨论。对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的线上期中测试结果显示:约39%的学生成绩为满分,约52%的学生成绩在85分及以上,约8%的学生成绩在60~85分之间,而仅有1%的学生成绩不及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互动式线上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与传统的线下教学一样,医学免疫学在线教学旨在使医学本科生掌握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初步运用医学免疫学基本理论解释临床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防治措施和诊断方法,并在学习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保证远程在线教学与面对面教学同等质量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当前和未来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采用腾讯课堂、QQ群、学习通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进行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并将线上互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表明师生互动对于活跃网络课堂的学习氛围和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通过线上互动,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能平衡学生个体差异,最终提高医学免疫学的线上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雪涛.医学免疫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