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观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6:43

大学生消费观分析篇1

叶安云,男,1983年2月22日出生,汉族,重庆市万州人。工作单位:重庆市南川监狱。

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心理,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成长成才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万州在校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旨在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心理;思想政治教育

一、消费现状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部分是理性的,突破了传统的只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化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的需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2的大一学生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大二的学生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二的学生经过了一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学生都为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参加各种资格证书、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的就业以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二)消费呈多层次化

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0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0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呈多样化,处于中间层次的占绝多数。

二、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为了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或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的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攀比心理。

(二)人际交往消费开支大,特别是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这说明学生手机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用在恋爱上的开销为100-200元左右。

三、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消费心理

1.自我意识觉醒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虽然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着强烈的消费自主性。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一旦缺乏科学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处于较高的层次。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和心理上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在一定范围内会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的同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和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两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2.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不良风气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社会上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上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开始蔓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尚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三、建议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使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经济状况相适应。

(三)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作者单位: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重庆市南川监狱)

参考文献:

[1]赵伟:大学生“消费热”刍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4):170-171

大学生消费观分析篇2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引导机制

一、90后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分析

(一)所在家庭月收入情况。被调查学生家庭月收入情况分布如图1.1.1所示,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5%,1000-3000元的占48%,3000-5000元的占18%,5000元以上的占29%,由此可以看出,受调查学生中中等家庭占大多数。

(二)大学生每月消费组成情况。针对学生每月最主要的三项消费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1.2所示,选择人数最多的三项分别是伙食费、休闲娱乐、购物(衣服、生活用品)。

(1)基本生活费。基本生活费主要包含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大学生基本生活费集中中500-1000元和1000-2000元这两个区间内,这一消费数字占一个中等家庭月收入的将近一半,消费水平较高。(2)学习、培训花消费。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消费在200元以下。这一消费水平占基本生活消费的十分之一左右。(3)休闲娱乐消费。由上图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上网消费,超过100元的很少。每月在电子游戏方面(购买游戏,点卡,游戏货币等)的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69.3%,50-80元的占7.3%,80-100元的占21.1%,100元以上的占2.2%。(4)人际交往消费。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每月用于人际关系方面的消费相对较高。

(三)消费观念。被调查学生中有20.5%的学生非常同意透支行为(超前消费),16.1%比较同意,34.4%同意,27.0%不太同意,2.0%完全不同意,有数据可以看出,超过七成的学生同意超前消费,表现出了现在学生消费的超前意识。

(四)理财观念。对于大学生是否有攒钱或储蓄习惯的调查发现,76.1%的学生表示有攒钱或者储蓄的习惯,23.9%的学生没有攒钱或者储蓄的习惯。

(五)消费、购物方式。针对购物方式的调查中,有73.0%的同学主要进行网购,21.2的学生自己去商店买,4.9%的学生是让父母或朋友代买,0.8%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由数据可以看出,网购在学生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的消费、购物方式。

二、“90后”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1)消费结构不合理化。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当前的90后大学生日常消费中用于伙食费部分的比例明显降低,用于学习消费的占比则非常的低,相对而言娱乐消费、交友消费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学习消费,当代大学生的思路则是能省就省,除了必要的课本之外很少在学习上进行投。对于娱乐,当代大学生从不吝啬,购买各种高消费的电子产品,出入各种高档咖啡馆等成为大学生生活中普遍行为。这种消费结构导致大学生日常消费总额急剧上升,很多学生因为家长给的钱不够花而向同学朋友借钱,甚至出现了欠债不还、偷盗等行为。(2)冲动消费增多。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渠道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网购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方式,这些新生的消费方式虽然给大学生的消费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导致了大学生经常因为一时冲动购买了并不需要的商品,买回来之后不是基本用不上就是质量或样式与宣传严重不符,从而导致了大学生花了很多冤枉钱。(3)“超前消费”增多。大学生中办理信用卡的人数不断增多,“超前消费”也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一种流行的消费方式。(4)攀比心理明显。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现在很多大学生在购物时追求名牌,喜欢攀比。(5)缺乏理财意识。当代大学生因为从小缺少理财方面的教育,进入大学之后因为远离父母,消费变得更加自由,从而出现花钱没有计划、盲目消费等现象。

三、90后大学生消费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1)加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课堂教育。开设专业课程,对当先的消费行为行为、结构、方式、内容等消费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建立科学系统的消费教育,让学生真正学习什么样的消费才是健康的消费。(2)发挥辅导员、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党支部深入学生的特点,利用班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正面的宣传教育。(3)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进行教育。发挥学生社团的力量。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校报、专刊专栏等校内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教育,引导理性消费舆论,积极营造健康消费、合理消费的校园氛围。(4)开设理财类课程。在学校中开设理财类课程或者讲座,组织相关主题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有计划的进行消费和理财,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

消费虽然是大学生的个人行为,但是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社会消费活动的有序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引导方式,通过多管齐下、全方位协调,共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性消费观。

参考文献:

大学生消费观分析篇3

【关键词】中学生;消费行为;因素

一、前言

中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消费观念代表着我国未来消费主体的走向,对于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中学生,其消费行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现今校园中,大多中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物质消费基本不受限制。但是,由于受到攀比、追风等不良社会氛围的影响,部分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出现了一些扭曲,比如过分追求名牌、享受电子娱乐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是本文写作的基本出发点。

二、中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1.中学生消费观分析

据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的中学生月均消费大概在50元左右,而高收入家庭中学生一身名牌几百上千,家庭收入的不同造成了消费观念的巨大差异。在张思逸等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加入到高档自行车、笔记本电脑和高档手机等高端消费品行列,这些行为对普通家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压力。刘映海等的研究显示,部分中学生存在炫耀消费行为,主要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和消费优越感,这一扭曲的消费观念已在中学校园根深蒂固。

2.中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中学生日常主要的消费包括学习、饮食、娱乐和社交等方面。据调查显示,中学生每月消费中,购买书籍占总消费的5%-21%,学习用品占5%~10%,零食消费占20%~30%,各类娱乐消费占比达到了35%~50%左右。由此可见,中学生每月消费支出中与学习有关的消费占比较小,而购买零食和各类休闲娱乐占据了月消费的大部分支出,这不仅造成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时,还严重耽误了有限的学习时间。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同学聚会、过生日等社交活动中,消费50元以下的占比10%,50―100元的占比72%,100―200元的占比14%,200元以上的占比4%;在手机等电子产品消费中,大多数月均消费在50―100元,而低于50元的只有小部分。这些消费已成为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影响中学生消费观的因素

1.客观因素

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影响中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一方面,目前的中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特殊的时代背景使不少学生家长对其养尊处优,消费教育缺失,这造成了中学生诸多不良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接触到各类电视、广播、网络和报刊等媒体传递的消费信息,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中学生的消费观念,进而影响其消费行为。

2.主观因素

从主观的角度分析,部分中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青春从众心理和虚荣、追星、攀比心比较强,往往会为了得到认可或者满足优越感而盲目跟风消费,造成扭曲的消费行为。

四、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消费

1.家庭和学校共同引导

在中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上,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配合,共同努力。父母要从自身消费行为做起,树立健康消费的榜样,自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要加强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提倡传统美德、阅读经典书籍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将学生注意力牢牢吸引在学业上,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进而形成理性、健康、文明的消费观。

2.发展个性化消费

在引导中学生理性、健康消费的同时,家庭要根据自身情况,发展孩子的个性化消费,如对具有音乐、美术、体育天赋的学生,家庭应尊重和支持其消费选择,从而发掘孩子潜在的才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中学生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的分析,总结了影响中学生消费行为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同时,提出了引导中学生正确消费的建议。通过本文的阐述,对中学生消费引导这一焦点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家庭和学校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走向健康的成长道路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孔德刚,高虹.邯郸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6,01(10):111-112.

大学生消费观分析篇4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深化和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深化,各种促进高校招生的高教体制改革措施得以实施,我国在校大学生数目剧增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与其他众多消费群体相比,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有其特殊性。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源于不同方面的力量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副产品”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生自身,而是波及家庭、朋友、学校乃至整个社会。

近年来,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各方面研究也层出不穷,关注点大多集中于该特殊消费群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黄敬宝在《大学生消费特点探析》中指出,“部分大学生由于父母有钱而没想过自己去获取生活费用,他们对父母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梁敏在《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其引导》中提出“大学生把自己当作社会的前卫群体。在消费过程中,追求品牌、新颖,时尚和潮流”。李义军也提出,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刘营军等在《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一文中指出,“大学生消费水平与家庭背景成正相关系,呈现多层次性。”董玉刚(2007)在《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及其对策引导》一文中提到,“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社会消费观念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但碰到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方法和措施,没有教育到点子上,对有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李晔南等在《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如是说。周丽的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年级、恋爱状态以及消费观念的学生的月消费总额有着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年级、恋爱状态的学生月总通讯费也有明显的差异。

二、样本数据描述

本次调查以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共选取了500名大学生,其中有效问卷377份,占总问卷数量的75.4%。在有效问卷中,此次调查共有男生199人,女生178人,男女比例基本均衡。此次调查多采用在校二年级学生作为样本,共183人,大三学生98人,大一、大四学生分别为68人、28人。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家庭背景、消费来源、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等方面。问卷数据经核实后进行编码,并使用eviews软件对本研究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三、大学生消费情况概述

(一)整体消费基本现状

1、月消费支出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林业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的月支出的分布基本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月平均消费处于500元-1000元的学生人数最多,几乎占一半的比例,1000元-1500元、300元-500元两个阶段的次之,处于极高的1500元以上和极低的150元以下都占很小比例,而且总体来看,低于500的水平的人数大于高于大于1000的人数。调查中关于月消费支出只是涉及了日常的消费支出,并没有将学生每年的学费和其他的大额消费支出算入其中。

2、经济来源的调查

关于经济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得经济来源的方式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父母提供,其余几个来源渠道所占比例较小。分析可以得出,一方面,家人对其消费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在其消费观念的树立上的影响依然很大;另一方面,目前大学生的依赖心理普遍较为强烈,容易造成大学生不负责任、不顾后果、不理性的消费。

(二)个别消费支出分析

1、对恋爱消费的调研分析

由样本数据得,357个人中共有153个人谈恋爱,占到42.9%。在谈恋爱的同学中其恋爱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平均水平是21.12%。但是各自在交往方面的支出是不尽相同。通过数据分析得大部分恋爱同学在此方面的支出仅为每月50元,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消费大于150元,而恋爱支出在500元左右的同学其月生活费基本在千元以上,属于家庭富裕一族,且每月都有多多少少的透支状况。但是通过对恋爱支出与收入的回归分析,其两者存在强烈相关关系的可能性较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2、人际交往支出分析

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对人际交流交往方面的支出分析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此方面的支出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支出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调查得人际交往方面的支出占到总支出的12.07%。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交际方面的支出的总体水平为平均100元-200元,其中包括聚餐及请客、赠送礼物、集体出游等费用。大多数的同学在交际方面的支出还是比较理性的,能很好地把握支出度。

(三)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1、基本消费用途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用途主要有伙食支出、学习支出、娱乐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由分析可以看出伙食支出是本校大学的最重要的支出类型,这与大学生并没有真正经济上独立是相关的。从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多样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到了相当的比重,而且人际交往居于第三位,在总支出中占到了12%的比重,这些都更加凸显出大学生活的多样化以及开放性的特点。当前的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娱乐和人际交往的费用已经成为了仅次于伙食的一方面支出,这个结论是与当前的许多其他学者的结论相契合的。

2、主要消费支出与收入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xtendLinearexpenditureSystem,eLeS)是经济学家Luch于1973年在美国经济计量经济学家Stone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需求函数系统。模型表示为:

Vi=piqi+bi(Y-Vo)

其中,Vi是对第一类商品的消费支出,pi和qi分别为第一类商品的价格和基本需求量,bi为边际消费倾向,Vo为基本需求总支出,Y为收入水平。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进行消费结构分析,可以直接运用截面资料进行参数估计,还可以用来进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基本需求分析。本文运用eLeS模型分析大学生消费基本生活水平线、需求弹性,对大学生消费情况做更深入的分析研究。

(1)关于基本生活需求,即贫困线基本生活水平线的分析

通过对样本的生活费与各项消费支出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北林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水平即贫困线为每月401.26元。只有少数同学是低于基本水平线。该水平与2007年的全国农村基本生活线水平1190元相比,占将近1/3。其中伙食消费居主导地位,其次是娱乐支出占到21.4%,而对于全国水平而言一直占很大比重的衣着消费在此次调查中分析只占到了9.24%。说明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有一定高度的,并且具有特殊性,这与大学生的社会特点是是符合的。

(2)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在线性支出系统的参数中,表示超出基本需求的消费中用于购买第i种商品的比重,称为边际消费倾向。由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边际消费倾向大小排序是:娱乐>伙食>人际交往>衣着。由分析得,伙食、衣服消费、娱乐、人际交往与每月的收入(生活费)存在相关关系。分析看出,每增加1个单位的收入,会使娱乐支出增加0.249个单位,伙食增加0.186,服装与人际各增加0.0929和0.0947。娱乐消费对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最大的,甚至大于伙食支出,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这也体现了大学生的生活特点。但是这种生活消费结构特点亟需规范和培养教育。

(3)需求弹性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伙食这一维持生命必须的消费支出是缺乏弹性的(弹性1的。这表明只要大学生的收入即生活一旦发生变化,对伙食是无太大影响,而对娱乐、人际等具有很大的正向影响。

当生活费减少,大学生会随之降低娱乐、交往支出,这与前面的把伙食作为基本生活支出,而将娱乐等作为类似于高档生活品的消费支出。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品质虽有所提高但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

四、思考

(一)家庭方面

尽管大学生已成为独立消费的个体,但家庭作为影响其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应该承担起引导与培养的义务。家长应加强引导规划,从消费理念、消费支出控制等方面关心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和消费行为。

(二)学校方面

学校消费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大学生消费不理性的重要原因,学校理应发挥其育人方面的巨大优势与条件,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教育的专业引导。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学校应该发挥其在大学生的培养中的特殊地位,使学生有更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等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收入的尝试。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加大相关的理财教育和引导的力度,鼓励学生做出学期的支出计划、自我纠正消费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最后可以依托学生组织开展一些学生活动,倡导学生“supportoneself”、“自理、自立”的理念。

(三)社会方面

社会大环境对于大学生消费所起的作用是宏观但潜移默化的,社会组织、各种媒体都应该有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群体理性消费,为祖国的将来培养栋梁之才。

(四)个人方面

大学生群体自身是最重要的因素。大学生应自觉加强对自身消费行为的理性思考与塑造,减少不理性的消费行为,主动培养自己科学合理的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财商”,为自己以后“成人、成事、成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敬宝.大学生消费特点探析[J].江苏商轮,2007(12).

2、梁敏等.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其引导[J].市场调研,2008(584).

3、李义军.浅论大学生消费特点及正确引导[J].商业研究,2008(527).

4、刘军营等.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与研究[J].科教文汇,2007(12).

5、董玉刚.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及其引导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2007(5).

6、李晔南等.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1).

7、周丽.影响大学生消赛的因素分析[J].统计观察,2007(22).

大学生消费观分析篇5

关键词:名牌消费;主成分分析;消费心理;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121-02

引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市场交流的日益频繁,大学生消费名牌产品的比例逐渐上升。为了深入研究影响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的因素,并且明晰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主要以安徽芜湖的各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大学生对名牌商品消费的状况及特征,重点分析比较了影响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的因素,从而可以正确树立大学生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的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影响因素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调查者回答调查问卷的难度,同时也使各个问题和整个问卷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回复率,首先对影响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的因素进行提取。通过查阅书刊、文献检索等方法查阅有关文献,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初步提取了如下影响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的因素:名牌产品的质量有保证;名牌产品款式、类型等比较时尚;名牌产品具有文化及原型的内涵;大学生追求时尚与创新;名牌产品能彰显身份地位;随波逐流;受父母或周围朋友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以及名牌产品的代言人是自己喜欢的明星。

二、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1.问卷设计。整个问卷设计主要是围绕高校大学生能准确地将各影响因素对名牌产品消费心理的影响程度进行判断。设计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大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以便获知有关被调查大学生的背景信息以及理解和分析大学生对问卷的回答;(2)征询大学生对名牌产品消费心理的看法,作为对初步考察结论的进一步证实,同时也是为正确判断影响因素提供诱因,引导大学生对9个因素作出有效判断;(3)针对大学生名牌产品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作出评判,这是问卷的核心内容。

2.调查实施。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芜湖市高校,对影响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的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采取网上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实地调查共发放了8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602份,有效回收率为75.25%。其中安徽师范大学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41份,有效回收率80.33%;皖南医学院发放问卷150份,有效回收108份,有效回收率72%;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发放问卷150份,有效回收115份,有效回收率76.67%;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72份,有效回收率72%;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66份,有效回收率66%。网上采取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有效回收294份。

三、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1.指标体系。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因素的研究较为复杂,根据指标选择的原则,本文建立了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因素的指标体系(见下页表1)。

2.数据处理及说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因素的指标进行处理。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9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主成分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及其因子载荷(见下页表2)。本文根据主成分对应的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选取前3个主成分因子。

根据表2,前3个因子特征值分别为4.138、2.135、1.110,均大于1。从主成分因子贡献率来看,前三个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5.975%、26.336%、13.826%,累积贡献率达到86.137%,超过了85%,这说明前3个因子是主成分,可以认为它们基本包含了以上9个指标的全部信息。其中,第一个主成分是最重要的,包含的信息最多,对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的影响最大。

在主成分分析中,一般认为绝对值大于0.3的载荷就是显著的,因为0.3的平方约为10%,即0.3负载能解释变量方差的10%。

从载荷矩阵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在名牌产品的质量有保证(X4)、名牌产品款式类型等比较时尚(X5)、名牌产品具有文化及原型的内涵(X6)以及名牌产品能彰显身份地位(X8)载荷较大,可以作为反映名牌产品固有价值的因子;第二个主成分在名牌产品的代言人是自己喜欢的明星(X3)、大学生追求时尚与创新(X7)以及随波逐流(X9)载荷较大,可以作为反映大学生消费观的因子;第三个主成分在受父母或周围朋友的影响(X1)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X2)载荷较大,可以作为反映大学生所处的宏观环境的因子。

通过计算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影响高校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的因素主要是名牌产品固有的价值、大学生的消费观以及高校大学生所处的宏观环境。

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实地调查和网上调查相结合,对安徽省芜湖市5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找出了影响高校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的3个主成分因子。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对高校大学生名牌消费状况可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加强高校大学生自身的教育,包括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大学生“财商”以及发展个性消费等。

参考文献:

[1]林素环.主成分分析法在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J].工程经济,2006,(4):43-46.

[2]吴亚非,李科.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法在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09,(3):166-168.

[3]孙刘平,钱吴永.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方法的改进[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18):15-20.

[4]方红卫,孙世群,朱雨龙,肖中新,施帆君.主成分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及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2):152-154.

大学生消费观分析篇6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调查

中图分类号:F01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158-02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作者针对西安邮电学院部分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回收有效率为87.5%。问卷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分析

(一)消费水平分析

1.大学生消费来源呈多元化趋势,以家庭支持为主

部分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奖、助学金等手段来进一步拓展消费来源,但消费主来源的单一性还没有改变。统计显示,选择家庭为消费主要来源的大学生占了92.3%,而选择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奖、助学金为消费主来源的大学生分别只占3.2%、1.2%、2.4%。

2.大学生消费呈两极分化状态,个体间差异很大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月均消费总支出在200―300元的占15.2%,301―500元的占44.8%,501―600元的占25.7%,600元以上的占14.3%。这一数据表明,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不足以满足日常学习生活需要,属于贫困生的范畴。大学生消费水平总体适中、合理,以中低消费为主。大学生月消费支出集中在301―600元之间,占总人群的70.5%。

(二)消费结构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基本消费、社交消费和自我发展性消费三个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呈现消费多样性现象,生存性消费在消费中仍然占据主导性地位。在消费支出的构成比例中,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占了总支出的近60%,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总体属于小康水平,娱乐性和发展性消费占了一定的比例。调查显示,有近5%的大学生该项消费占了总消费的70%。

大学生购买学习资料的花费仅为23.6%,这一比例还没有大学生上网花费(25.6%)的多。大学生可支配的钱有限,所以,应把有限的钱用在学习上,多配置一些学习资料和用品,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三)消费行为及心理分析

1.影响因素多种性。通过对家庭收入、家庭所在地、专业及年级与大学生月消费支出构成的相关性分析,家庭收入的影响最大。

2.理性消费主流化。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购买商品时,质量和价格是大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重品牌的仅占12.4%。这是因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可以支配的钱是有限的。时尚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是位于大学生消费的第四因素,说明盲目单纯的追求时尚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行为。

3.消费计划盲目性。对“你认为自己是否会计划性的消费?”这一问题的回答,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消费行为时,没有计划或没有合理的计划。

4.消费行为从众性。受所属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从众”性较强,购买商品易受到他人影响,其实质就是为了获得对群体认同和自我认同渴望的情感表达。这种从众带来的问题是大学生的消费除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外,有时会使部分学生受到虚荣心的驱使从而形成攀比心理,带来超前消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大学生消费的合理引导

大学生消费观的塑造和培养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全社会要重视开展好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和建立理性的消费方式。

1.家庭和社会

政府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倡导者和弘扬者,应把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合二为一,促进社会消费风尚逐渐向理性、科学、健康、文明的方向转化;国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奢糜、腐朽的生活方式,反对金钱崇拜和物欲主义。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环境,父母应培养子女勤俭节约的品德,注重孩子学习发展性消费的支出,尽量减少不合理的生活消费,引导子女科学合理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不应过多地追求时尚,杜绝攀比现象,努力从思想道德上和现实生活中加强对子女自理自控自立能力的培养,做好子女的养成教育。

2.学校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和合理引导。

首先,应重视大学生消费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开设消费教育相关课程,加强消费文明、消费常识教育。突出对大学生理财技能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消费道德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消费观。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环境忧患意识。

其次,组织一些力量,深入调研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再次,开展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力更生,通过自身劳动创造资本再进行消费,让学生感受到钱财的来之不易。

最后,塑造大学校园良好的消费环境。人的消费,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是影响道德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消费道德也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真正做到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和文明消费,以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积极培育强大的民族文化精神,坚持积极、正确的消费舆论导向,继续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行社会主义消费价值观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文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提升消费的品位,实现最优最大的消费效益。另外,教师是学生联系最广泛的社会人,在消费生活中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的科学消费习惯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3.大学生

大学生消费观分析篇7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均衡分析;消费者;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02-02

一、问题的提出

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其主体内容来源于经济学理论发展史的两次革命(第二次和第三次)。其中“边际革命”(第二次革命)产生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凯恩斯革命”(第三次革命)产生了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二战后,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对这两大理论体系进行了综合,将主要研究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归纳为《微观经济学》;将主要研究总体经济运行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归纳为《宏观经济学》,由此得到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体系引入国内后,为了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相区分,我国理论界称之为《西方经济学》。

在我国大学本科高等教育阶段,《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经济分析的基本逻辑、思维范式。当前,《微观经济学》已成为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经济基础课,甚至成为很多其他专业本科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由于《微观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性理论体系,对逻辑推演和数理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该课程教学中,普遍感觉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对这样一门体系严密、逻辑关联性强的基础理论性课程,教师通过框架式教学,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理论体系,掌握各部分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思路,为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二、《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与结构

《微观经济学》研究稀缺性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涉及的概念、理论繁多。国内本科教学中该课程课时安排一般在48~72课时之间,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普遍感觉课时不够,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课时,不降低课程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提纲挈领的把握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应该在主要理论框架的搭建,而不是一味地追究某些具体理论问题的细节。从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结构的整体来看,《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两个市场上的两个主体”,内容包含“七大主要理论”。

1.两个市场上的两个主体。《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下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以微观主体行为分析为出发点。经济运用涉及两类市场:产品(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市场交易双方是相同的两个微观主体:消费者和企业。在产品(商品)市场上,企业生产并销售产品(商品)是产品(商品)市场的供给方;消费者购买并消费产品(商品)是产品(商品)市场的需求方。在要素市场上,消费者拥有并销售原始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类),是要素市场的供给方;企业购买并使用要素进行生产是要素市场的需求方。两类市场上这两个微观主体的关系如下图1所示。

2.七大主要理论。《微观经济学》内容丰富,包含众多的经济学理论,但如果围绕“微观主体理及其结果”这一逻辑主线,本课程主要包含以下七大主要理论:供求均衡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生产者均衡理论、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市场供给理论、要素市场需求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其中,消费者均衡理论主要分析消费者在产品市场上的消费行为;生产者均衡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主要分析企业在产品市场的供给行为;要素市场供给理论主要分析消费者在要素市场的供给行为;要求市场需求理论主要分析企业在要素市场的需求行为;一般均衡理论探讨所有市场同时均衡的可能性和条件;市场均衡理论阐述了消费者和企业理性选择下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的相互均衡。这七大理论基于“经济人假设”,分析微观主体(消费者和企业)理性选择及其后果,从而得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各个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内容

通观《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其核心问题是分析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对应“两个市场上的两个主体”这一研究对象,资源配置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消费者通过将既定收入在产品市场上进行最优配置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二是生产者基于成本收益决定要素的最优使用量(即决定产量)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三是消费者将拥有的既定原始生产要素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最优配置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四是生产者通过将既定成本在要素市场上进行最优配置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四方面的资源配置问题,新古典经济学(即《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均衡分析法,主要内容包括均衡的决定和均衡的变动。以消费者均衡理论为例,消费者均衡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消费者均衡的决定分析及消费者均衡的变动分析。消费者均衡理论通过构建一个简化模型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假定收入既定,消费者将全部收入分配于两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效用最大化。这部分分析存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种理论。

大学生消费观分析篇8

>>消费行为下引导的设计世代研究背景下的中国“独生代”消费行为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消费行为变化的研究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研究基于网络消费行为的感知风险分析网络团购下的女性消费行为分析后经济危机下的消费行为研究消费主义视野下农村青年消费行为探析基于校园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研究消费社会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思考消费行为的引导和培育美国消费行为的中国影响你的消费行为健康吗?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分析及其正面引导策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心理和消费行为探析论消费行为中的礼品消费浅谈消费情绪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网络消费行为与传统消费行为的比较分析消费行为新动向夜市消费行为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5.econsultancy:澳大利亚消费者调查,消费者对品牌具有依赖性.

6.BauerRa.ConsumerBehaviorasRisktaking:DynamicmarketingforaChangingworld.proceedingsofthe43rdConferenceoftheamericanmarketingassociation,1964

7.CunninghamSm.themajorDimensionsofperceivedRisk.in:CoxDFed.RisktakingandinformationHandlinginConsumerBehavior.Graduate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HarvardUniversitypress,Boston,1967

8.CoxD.F.StuartR.U.preservedRiskandConsumerDecisionmaking—theCaseoftelephoneShopping[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1964(2)

9.Jacoby,J.andB.L.Kaplan.thecomponentsofperceivedrisk.Venkatesanm.proceedingsof3rdannualConference.associationforConsumerResearch,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1972

大学生消费观分析篇9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河北省城市女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行为与动机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200份,收回2084份,占94.73%。其中有效问卷2060份,有效率为98.85%;初级中学为1061人,高级中学为999人;对所获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2.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基本情况比较分析。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消费也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他在开始生产以前和生产期间都是一样。”这句话充分说明,消费行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不能脱离开消费行为而独立存在。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它包括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两种。根据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的内涵,运动服、运动饮料、体育健身器材(球、球拍等)、体育书报(音像制品)等属于有形的实物消费;观看体育比赛(门票)、参加体育健身培训、体育、医疗康复、体育旅游等属于无形的劳务消费。从发放回收调查的情况看,初级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运动服装、健身器材和运动饮料等有形的实物消费上,而高级中学女生也基本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但用于劳务消费的女生比例略高于初级中学女生(见表)。

由表可知,初级中学女生选择的消费对象依次为运动服装、体育健身器材、运动饮料、体育书刊、参加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和体育旅游。高级中学女生选择的消费对象依次为运动服装、体育健身器材、运动饮料、体育书刊、参加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经过卡方检验p>0.05可以认为河北省城市初、高级中学女生之间体育消费结构没有显著性差异,大部分女生主要倾向于有形的实物消费,消费结构比较单一。

三、结论

1.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低消费阶段。

2.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的结构仍比较单一实物性消费占了其消费比例绝大多数,对于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

3.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上河北省城市高级中学女生比初级中学女生逐渐全面并趋于合理。

四、建议

1.要求中学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认真向学生灌输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体育消费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变。

2.教师们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城市中学女生认识到哪些消费更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激发其体育意识的内在动力,切实保障和促使她们投入到中学生实质性体育人口的队伍当中,不断增加无形的劳务消费需求。

[2]罗建英张辉: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J].体育学刊,2001,8(6):47~50

[3]丛湖平: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5]顾文钧:顾客消费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9

[6]杨铁黎张建华等:启动体育消费对扩大内需增长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9(1):4-6

大学生消费观分析篇10

1、毕业论文(设计)来源:

()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学生科研课题;

(√)指导教师提供;()自拟;()其它

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类型:

(√)论文;()毕业设计;()其它毕业实践环节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一体化,综合国力成为国家立足于残酷竞争现实的主要武器,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受到国内为外广泛的关注。消费是生产和在生产的目的和条件,刺激消费更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更是社会的“准劳动力”,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更是消费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这一群体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之中,处于半封闭的生活状态,尽管在理论上有较高的造诣还是避免不了与社会的脱节,表现出难以适应当经济生活的种种迹象:

1)缺乏日常生活的消费经验;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消费模式,致使他们无法体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造成其消费经验的缺乏。

2)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消费方面享乐主义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预购”“分期付款”此类超前消费方式成为他们主要的消费形式。

3)缺乏消费的实践;尽管如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多样化,结构复杂,形成多元化的消费模式,在日常消费中大部分学生更喜欢,“明码标价”伸手就拿的方式,毫无讨价还价的观念,并不能将消费当成是一种再生产的过程。

2.选题目的

对于大学生消费的优点和弊端,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都着手研究和应用,试图经过调查经过调研、论述的方式揭示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内在因素,但是由于经费、人力、还有调研对象客观存在的问题,致使调研的范围产生局限性,数据的单一性和研究内容的重复性的种种问题,选此课题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大学生的消费模式,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据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归因。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摘要:大学生、消费、

一、大学生消费的概述

1、大学生消费的现象

2、大学生消费的弊端阐述

3、大学生消费数据的分析

预期目标: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丰富对大学生消费生活的调研内容,了解大学生消费的主模式,指导自己、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自己今后踏入社会生活打好夯实的基础。为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调研现状与应用

1、国内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2、国外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3、总结分析国内外专家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数据,找出调研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和对大学生消费弊端的根本归因

四、拟采用的方法与步骤

1)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对相关数据获取第一手资料。

2)文献检索法:通过论文、期刊等多渠道的搜索与之相关的文献,做好资料准备,了解现阶段国内外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3)研究的步骤:根据文献和调查问卷分析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什么问题?

4)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分析并找出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5)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所存在的主要弊端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

五、总体安排与工作进度

1.2019年6月3日---7月29日,收集材料,查阅文献,为写开题报告作准备。

2.2019年8月1日--8月10日,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2019年9月30日,参加论文开题报告会。

4.2019年1月5日---1月10日,写出论文初稿。

5.2019年3月3日---29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定稿。

6.2019年4月9日、10日,准备论文答辩稿,并进行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方正泉,崔荣国,姚剑英.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

[2]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19

[3]贺冬萌.大学生高消费现象研究[J].消费导刊.2019

[4]李玲.大学生的人际消费观念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某高校为例[J].传承.2019

[5]张璞麟,高宏博.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9

[6]周春霞,彭光芒.大学生消费观的大众传媒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7]周亚莉.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问题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9

[8]杜红梅.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原因分析[J].科技风.2019

[9]李俊,蔡涛.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J].中国商贸.2019

[10]蒋琦玮,马灿.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消费经济.2019

[11]吴磊,刘建荣.地方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9

[12]张永胜.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3]周丽.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七、导师对开题报告的可行性提出意见

导师签名:

导师单位名称:

年月日

八、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