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用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6:49

区块链技术的用途篇1

关键词:区块链;知识服务;技术治理;跨学科教育

区块链是一种新兴的具有特殊数据结构的信息基础设施,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创新带来效率的控制与生产性的增长。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全新的信任机制,影响社会的各个专业领域。它的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征,给人们带来生动且多样的社会生态以及价值观念的更新。艺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培养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以感性思维来支撑社会公众的想象,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以意识情景来为想象和需求构建起联系的桥梁。从基础层面看,区块链能够延伸艺术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从特征角度看,区块链将为艺术教育带来更完善的生态系统和进一步塑造想象力的空间。

一、区块链应用与艺术教育特征

区块链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结构,是带有时间戳信息的分类账。其本质是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集合的新兴信息技术。区块链技术正为信息化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能够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断深入。“区块链+教育”已经在资源共享、学历认证、终生学习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用实践,这些新的应用使得教育体系更加智能化和多元化。分析对比国内外关于“区块链+教育”的研究成果,可以大致将教育领域区块链应用分为三个方向:学习成果的区块式存储(包括学历认证)、教育资源的链上开放共享以及基于区块链学习概念的终生学习体系。例如,麻省理工学院2015年开始针对学历认证开发了一项电子证书的移动应用程序。除了传统的学历认证外,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使用移动应用程序Blockcerts获得学历证书[1]。2017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向该校媒体艺术与科学学院以及斯隆商学院的两组学生颁发了由区块链技术担保的学历证书[2]。学历认证不再是相对静态的,区块链能够为学习成果提供长期有效的存储和持续性的认证。这类区块链应用能够大幅度降低存储、管理及认证的执行成本,并且在安全问题上有着显著的提升,无需花费更多的资源去为每一个学生作审核评估[3]。李新等提出需要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开放教育资源新生态[4];刘丰源等研究探讨了基于区块链的教育资源共享框架[5]。这些研究为“区块链+教育”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提供了理论方向,能够推动教育资源的有效传播和利用。Devine于2015年提出了区块链学习的概念,提倡教育机构或教师可以将教育资源放入区块链,学习者可以将学习成果视作获取区块链内流通的教育资源的货币[6]。alexander等进一步研究了区块链技术对学习与工作实践的影响,为每一位学习者构建“Learningpassport”,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人们的学习轨迹系统地描述出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7]。以上列举的研究成果以及实践应用,表明了区块链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区块链将教育组织机构、学习者以及教育资源串联起来,构建出相对完整的“区块链+教育”的应用场景,但这并不能完全涵盖和适用所有的专业教育方向。艺术教育既是专业教育,又是基础教育。艺术资源中的教育资源也是最为基础且被公众广泛需求的。艺术教育需要在参考已有的“区块链+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色来融合区块链技术。特别是相当一部分艺术教育资源的本质就是艺术作品,许多相关研究都本能地趋向于艺术品交易或艺术金融这类已取得了一定发展的领域,从而忽略了其作为教育资源的属性和作用。因此,“区块链+艺术教育”的应用需要在艺术教育资源与艺术品之间找到平衡。“区块链+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分析区块链技术如何作用于艺术教育的发展以及对其组织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二、区块链+艺术教育引发的技术治理问题

艺术教育对区块链技术的需求是艺术教育资源与区块链相结合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我们能够对区块链技术相关知识了解到什么程度则是首要问题。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金融等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但是艺术领域自有其独特性。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创作与研究在方法论上已经不再“单纯”,这反映了艺术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的现状。艺术与多学科的融合使得知识生产所凭借的方法与工具也呈现出与传统的极大差异。我们无法否认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艺术教育,而且这样的改变是由外而内发生的,这也提醒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艺术教育与区块链之间的可能性。尽管区块链已经在金融领域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8],但在艺术领域中对区块链的调查、统计或分析更倾向于阐述对这项技术的应用或当前人们对它的态度,“区块链+艺术教育”的技术治理研究则相对匮乏。对于区块链与艺术教育结合的预测,人们大都倾向于两个方向:首先,区块链技术使艺术教育资源的获取更加自由便捷,并能够加速艺术教育资源在社会公众中的传播。两者的结合也为艺术教育及其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其次,人们可能会质疑区块链技术能否为艺术教育领域带来真正信任的管理和流通模式;已有的网络社交媒体和拥有大量艺术资源的组织机构是否会在流通链中逐渐成为新的中心;分散的个人是否只能被迫依赖于具有强大技术支持和组织能力的管理部门所建设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治理,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专业性问题。艺术教育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技术治理问题有两个方面比较迫切:首先是要将治理问题与艺术教育的实践相融合,特别是艺术类专业院校的教学实践。因为信息技术不是艺术教育注重的领域,但是在信息技术基础建设蓬勃发展的新形式下,必然要求我们面对大量技术性的问题以及快速变化的信息。只有做好技术治理才能对抗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不适性。其次是要将治理问题融入社会实践。区块链是一个潜在的前沿结构,承载着社会公众的自觉行为,我们有责任去理解它;区块链也是一项新兴的信息基础建设,意味着在艺术研究与交流中容易忽视它,但忽视并不能让问题消失。忽视它只会让艺术尤其是艺术教育领域在这场技术变革中被排除,而最终被动地承受其影响。技术治理渗透艺术教育应用实践的三个步骤:

(一)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议程设置,以预见性为关键要素,满足社会公众的艺术教育需求。DavidYermack曾就区块链和博物馆机构撰写过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文章,图源网络区块链上的生成艺术(图片网络)突出了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技术,它的治理机制对整个系统运作的重要性[9]。这些技术治理机制决定了在区块链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由中心化组织机构决定的还是由无需信任的既定程序来处理的。在初级阶段,尚未稳定的技术治理机制看起来更像是抽象作品,而艺术教育又是为人们所期待的、真实的以及需要普遍参与的领域,因此相关领域的从业者都对区块链应用于艺术教育负有研究的责任,公众对艺术教育资源的需求提升也意味着我们对这个新兴领域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

(二)基于价值的应用设计和标准化研究,以方向性为关键要素,关注艺术教育资源的价值流通。区块链技术使艺术教育资源在社会传播的场景里显得更数字化、更具备可见性。传统的传播模式中,艺术教育资源面临着以下困境:可见性低、出处不明确、权威性难以保证、价值评估混乱以及缺乏拓宽流通路径的技术手段。无论是实体教育资源还是数字教育资源其评估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因素都将对其价值评估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一些艺术教育资源的价值难以评估也是限制其在社会公众中流通的重要原因之一。艺术教育资源是被公众普遍需要的知识资产,因此,艺术教育资源的增值属性和价值认可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出现一种普遍受信任的价值体系可以评估大多数艺术教育资源的前提下,艺术教育资源的流通才会真正得到普及,其对知识服务的作用才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共同创建和测试基于艺术教育的平台,以包容性为关键要素,促进艺术教育的创新。艺术教育资源作为一种基础的社会性知识资产,公众对其需求是对感性需求的根本反馈,突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人们需要持续学习新的技能,终生学习成为了现实。施密特研究发现传统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限制了我们教育创新的能力,特别是对于缺乏获取教育资源途径的人们而言[10]。区块链技术将会加速传统体系的终结,将学习与工作实践融合,使学习者也能够参与教育资源流通,并以自身的技能和经验来提供知识服务。区块链技术为人们在数字驱动的现实世界里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学习方法,从某种程度上为公众接受艺术教育提供了更灵活的方式和更便捷的途径,符合艺术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为建立新的学习体系提供助力。

区块链技术的用途篇2

【关键词】区块链审计会计舞弊

一、引言

区块链是近几年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词。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就像一个数据库账本,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目的是将双方的交易置于公开、透明、相互信任的平台中完成。笔者认为,区块链技术将大大减少资金流水审计过程中的低层次重复劳动。

笔者也曾在四大做过审计实习生,当时接触的业务就是最基础的收发银行询证函、盘点库存之类。阅读了《财报粉饰面对面》之后,笔者认为相比关联交易的认定、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等学术课题,资金流水陷阱是比较容易解决的财务舞弊难题,而解决方式,就可以依靠高科技――区块链。

你可以将区块链想象成一个个独立的储物柜。当a需要与B进行交易时,a就申请占用一个小储物柜,将相应编号信息告知B,在B将交易对价放入a的储物柜后,a也会将交易物品放入B相应的储物柜中。储物柜背后就是完全透明的玻璃,所有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交易的整个过程,且交易不可逆、不可修改。这一过程中交易双方并没有见面,可以认为是完全陌生的人。区块链就这样将信用机制建立了起来。现在我们的交易都需要借用银行的储物柜,当银行与银行之间不共享信息时,就会滋生财务舞弊的空间。区块链则打破了银行之间的竞争局面,实现信息在银行之间共享。

二、区块链对资金流水审计工作的影响

郑朝晖在《财报粉饰面对面》中提到了许多资金流水造假手法,笔者认为区块链可以解决poS机刷卡造假、伪造银行回单、伪造支票存根和银行存款质押骗局。对于以上几类资金流水造假手法,F行的审计方法大多是发银行询证函、检查各大银行的账户资金流水、网上银行流水、查验对账单等等,但是有了区块链之后,以上重复繁琐的劳动大多都可以省去,从而节约了大量劳力和精力。

对于poS机刷卡造假来说,发卡行没有poS机刷卡单据,可能会被利用来掩盖交易对手,而银行对账单没有反映原始的付款交易对手,只能反映银联的回款。但是区块链形成的信息是各大银行分享的同一个数据库,因此对于银行来说,这笔交易是透明的,可以被查证的。银行可以查阅到poS机刷卡的支出情况,也能查询到相应的交易对手。

对于伪造银行回单、伪造支票存根来说,银行回单是付款、收款凭证,支票结算的存根联也是财务凭证,可能会存在虚构发生额或者伪造收款单位的情况。但虚假交易无法在区块链中形成交易记录,区块链中的信息不可伪造、不可撤销;而所有银行的信息都是共享的,在同一个平台上,银行回单也无法伪造。

对于银行存款质押骗局,企业可能会隐瞒银行存款受限的事实,而目前的企业信用信息公开也只限于法院执行、动产质押、行政处罚等。但区块链对于交易外部的银行或大众来说是完全透明的交易场所,由于大家共享一个信息系统,所有信息都可以在区块链中得到验证,所以重复质押或抵押的现象就不会出现。

在现实生活中,德勤已经推出了平台软件Rubix,由于区块链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修改性,对于平台内的公司,德勤只要核查该公司的区块链交易即可。因为被审计公司的每笔交易都在区块链上进行,所以利用区块链设计出的解决方案将会加快审计进度。

区块链技术通过实时监控数据库系统来确保数据不被篡改,并向审计单位提供单一来源的财务情况,无疑是目前唯一无需第三方就可证明交易一致性与公司财务准确性的工具。从审计的角度来说,它可以在减少审计工作的前提下满足有效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要求。

三、结束语

区块链技术将大大减少资金流水审计过程中的低层次重复劳动。区块链可以解决poS机刷卡造假、伪造银行回单、伪造支票存根和银行存款质押骗局。区块链技术通过实时监控数据库系统来确保数据不被篡改,并向审计单位提供单一来源的财务情况,无疑是目前唯一无需第三方就可证明交易一致性与公司财务准确性的工具。从审计的角度来说,它可以在减少审计工作的前提下满足有效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冠华.区块链改进联网审计途径研究[J].财政科学,2016,10:84-91.

[2]张继元,曲双石.区块链财务系统从自动化审计到公司管理自治[J].当代金融家,2016,08:97-100.

[4]郑朝晖.会计师虚假陈述与勤勉尽责的认定[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04:44-47.

区块链技术的用途篇3

“这款包的品牌名称、尺寸、生产日期、生产地、物流信息都会显示出来。每件商品都拥有一个唯一、独立的iD,就像是商品的电子身份证。从商品制作、生产开始,每件商品经过的物流、渠道不一样,形成的信息也不一样。”钱德君在接受《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采访时是说。

按照他的说法,如果将每一件奢侈品包配对一枚相应芯片,将其制作、物流、转卖信息都记录在这个小小芯片上,那么,真伪一“扫”便知。而钱德君所描述的这一切,都依赖于一项名为“区块链”的计算机技术,承载区块链技术的数据采集器,将会“诉说”每一件商品的“前世今生”。

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罗水权曾这样描述区块链,“去中介化、去中心化、可信任是这项技术的特征,数据被记录在一块区块链上,其他区块链会同时记录一模一样的数据,换句话说,真相只有一个,真相就掌握在每个人手中。”

其实,自2009年区块链逐渐获得关注后,区块链的应用范围拘泥于金融领域。BitSe创办之初,钱德君及其团队也曾一度将注意力集中在金融领域,但效果并不理想。去年9月,BitSe便启动了“唯链”项目,转而从大众消费及物流货运领域中寻找应用场景,奢侈品领域便是第一个“试验田”。

“当我们将区块链应用到非金融领域,尝试向大众消费领域靠近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的天空更广阔。”钱德君说。

防伪新武器

在诸多区块链创业团队中,钱德君所带领的BitSe是为数不多的拥有高端商业资源的团队,成员均来自包括阿里、iBm、LV等在内的知名企业。在他看来,与奢侈品的合作是区块链技术切入大众消费的敲门砖。

其实对于奢侈品品牌来说,现阶段对产品的管理都无法精细到每一件商品。新产品上市后,不久就会出现更多高仿品,普通消费者难以鉴别产品真伪,品牌方也无从得知市场上仿制品的具体数量。假货横行的市场,消费者的购买途径只能局限于专卖店或托熟人代购。

唯链项目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nFC防伪芯片植入产品标牌背后,每块芯片对应一件产品。“防伪是奢侈品的硬需求。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奢侈品最大的帮助就是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降低信用成本。”钱德君说。

根据唯链项目提供的智能合约模板,品牌合作方可实现对芯片内容读写操作、真假权限管理,对区块链数据读写操作及供应链领域智能合约的编辑和操作。例如,在唯链管理后台中,不同的商家可对产品数据进行分析、归类,并按照商家特定的审核程序,打包上传所有的产品信息到区块链上,而这些信息是不可更改的。

目前,唯链项目已与某国际知名奢侈品品牌签订合作协议,BitSe将成为首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商业中的区块链创业公司。

事实上,除箱包、皮具、珠宝、香水、设计师限量品等奢侈品产品外,区块链的类似应用还可以在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监管(海关、质检、药监、税务)、酒类等领域尝试。而钱德君也正是期冀随着唯链项目的落地开花,区块链商业应用的大门能够被一扇扇接连打开。

例如,在一盒豆腐上标注独一无二的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获得这盒豆腐的信息记录,包括生产日期、生产地、生产厂商、进入超市的日期等。

而未来区块链技术之所以能够进行商业拓展,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其所提供的防伪技术成本低廉。据悉,区块链防伪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研发期间,二维码、nFC芯片等防伪产品的制作成本基本可控制在几毛到十几块钱之间,价格越高,防伪效果越好。

钱德君告诉《21CBR》记者,商家对不同产品有不一样的防伪需求,有些产品只需印上二维码即可,而一些则需放入芯片以防被伪造。

有趣的是,当产品流经的所有环节信息都可被记录时,消费应用场景将变得更为丰富。届时,消费者想要购买一件商品时,只需用手机扫描,就可获得该产品的渠道信息。

此外,借助区块链,商家还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在面向C端用户的移动app中,消费者可通过移动端对所拥有的商品进行定制化信息写入。如留下个性签名、照片、通过微信和微博等社交软件与朋友分享等,这些被区块链记录的信息都会被恒久保存。

击穿供应链

钱德君的规划中,唯链项目实际是在打造一个区块链商品信用平台。在商品流转的每个环节,相应负责人将信息输入区块链中,同时,其他环节的相关人员也能看到商品信息。

这意味着,在运输过程中,无论商品处在全球什么位置、处于怎样的状态,相关品牌商、生产商、物流商都可通过唯链的后台管理平台看到。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后,消费者可通过手机app终端查看商品的过往信息。这样一来,区块链就实现了品牌方、生产方、物流方、门店及消费者的互联。

在钱德君看来,当下产品数据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参与方手中,生产信息、物流信息、销售信息、流转信息、原料信息、监管信息完全割裂,没有一个围绕商品的完全可信的集合所有商品信息的平台,这使得对各方来说都有很多原来无法做的事情。比如,生产商无法获得商品离开仓库后的行踪,品牌方毫不知晓客户的反馈等。

“区块链完美地组建起了信息信任平台,围绕着商品将各方连接在一起,这是唯链最核心的价值。从防伪、供应链、仓储管理到用户体验,区块链可以打通所有环节,让世界和商品联接起来,今后整个供应链系统都会被这项技术‘击穿’。”

目前,BitSe与一家全球著名货运公司正式签订了唯链资产管理领域的BaaS服务合同。BitSe已为该货运公司的全球品牌客户提供非标类商品追踪、溯源、仓储、管理等基于区块链的物流管理平台的服务。

BitSe方面透露,该货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无轮经营的公共承运方,业务范畴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及非洲,拥有海运、空运及第三方物流。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0多个分支机构,为来自不同行业的客户根据不同的货物制定、实施不同的运输需求。

区块链技术的用途篇4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建设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自2012年以来,生鲜食品需求逐渐攀升,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质量、营养与安全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尤其是基于农业大国背景下,加快发展冷链物流运输,可以最大化地提高生鲜食品销售质量以及运输安全性,保障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始终处于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减少运输中不必要的成本损失,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加快构建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有利于实现生鲜食品跨地区流通,长期保持稳定销量,促进农户收入持续增长,提高生鲜产品销售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文章主要对区块链技术概念与特征进行深入概述,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1区块链技术概念与发展特征

1.1概念界定

区块链技术表面来看较为深奥、难以理解,但是其本质原理较为浅显易懂。具体来说,可以将区块链整体看做一个分布式地图,在不同的分布区域内,均拥有权力相当的应用主体。这些权力相当的应用主体可以借助区块链中不同链条实现信息融合共享。在进行信息融合共享过程中,区块链技术还可对一些市场交易技术进行高端隐私化处理。在区块链技术发展初期,广泛应用于市场金融交易领域,因此,为保障市场用户的信息交易安全与资金交易安全,区块链技术通常借助全方位加密手段和高技术秘钥科技对一些数额交易较大、信息较私密的事件进行系统加密处理。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借助自身高科技数据计算系统对一些权力主体的应用进行深入平衡,最大化保证其保密性同时,也平衡了主体权力的运用,促进市场公平性,杜绝不必要交易成本的浪费。

1.2发展特征

在区块链技术中,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其系统内部的非对称高端加密技术与时间戳技术,这些核心技术主要具备以下几种特点:一是具备高度去中心化特点。传统互联网交易管理中心通常总是在不受任何约束情况下对市场交易进行管理,会导致管理中心的权利逐步向绝对化趋势发展,大幅增加市场交易成本,逐步降低交易效率。而区块链技术与之不同,区块链技术主要采用高度合理的去中心化模式,并不依靠交易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区块链技术主要依托高端加密数据测算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分层管理,即使在某一层发生信息泄露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体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具备区块链安全性能。现阶段,在互联网交易中均采用对应秘钥技术来保障用户信息,但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持续发展,对应秘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较易产生信息漏洞。而区块链技术中采用的是非对应秘钥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三是具有反复验证性能。在区块链中具备时间戳技术,可以依托该技术对不同时间节点的用户信息进行实时搜索与查找,且在时间戳技术的系统控制下,用户信息很难被恶意修改与盗用。

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尚不完善

我国当前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冷链物流信息网络组织。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缺乏提供信息的网络平台,造成了产品信息错位、不对称现象,进一步导致产品市场供需不到位、信息输出混乱等问题。与此同时,全国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均没有属于自身的独立信息化网络平台。即使有少部分企业拥有独立的产品信息系统库,但企业之间信息缺乏共享机制,产品供需信息仅仅取决于各自企业拥有的局部市场消费现状。这些信息流动性差、准确性低,较易受到局部消费市场的影响,导致产品销售风险升高,提高生产成本。

2.2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缺乏

随着我国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具体来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与其他物流运输人才培养在本质上存在较大区别。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在掌握相关冷链加工、运输、储存等相关知识与经验后,还需要深刻了解食品安全、农业、生物等几方面的知识。由于我国区块链、物联网技术仍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同时掌握冷链物流基础知识与区块链技术的人才屈指可数,加之整个冷链物流行业人均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大部分从事冷链物流行业的工作人员是外行,缺乏基础冷链物流知识。以冷库为例,许多操作人员没有经过长时间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冷链基础知识,经验尚且不足,物流管理意识相对薄弱,一旦在运输途中操作管理不当,极易造成冷链产品安全问题。

2.3冷链物流运输追踪系统单一

现阶段,我国生鲜食品的全程追踪监控与运输管理是整个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环节。为确保生鲜食品的新鲜度与安全度,需要在整个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对生鲜食品进行全方位追踪监管。但目前我国在冷链物流运输中主要存在对生鲜食品的全程运输监管力度不足、全程运输追溯信息系统欠缺等问题,无法最大化实现生鲜食品冷链安全供应链的全面管理与具体追踪管理,导致无法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运输追踪信息数据。由于收集的运输信息不全面、追踪系统不完善,在运输中一旦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原因,错过最佳解决时间。同时,由于生鲜食品安全信息与生产信息不太透明,无法及时有效地对供应链中生产、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合理管理。

2.4冷链物流运输温度缺乏保障

冷链物流运输产品一般均具备易损坏、易腐败、价值较低及大小不一等特点。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湿度、包装结构等指标均具有较高要求,必须达到冷链运输规定标准。但是在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温度运输控制中,尽管某些关键环节设定了温度控制工鞥,但仍无法建立全方位温度控制系统,即无法实现运输温度全程控制。由于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运输环节中温度控制环节都是独立且单一的系统,因此,无法保证产品在冷链运输过程中温度长期保持很稳状态,且由于温度缺乏具体保障,更易致使冷链产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3.1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管理规范

首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规范。健全冷链物流系统信息安全标准,例如冷链运输作业基本标准、冷链运输环境温度设定标准与温度控制标准。同时,结合国际通用物流标准,实现产品链上各环节信息收集与管理均有基础标准可依。完善政府信息、企业信息、个人运输信息等方面相关政策法规,同时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保障冷链物流信息的运输安全。发挥区块链技术的检测作用,采用“分层检测、相互驱动”的管理模式,并及时介入网络信息平台,将运输车辆温度情况、运输定位纳入综合监控范围,促进冷链物流运输安全保障。其次,完善冷链物流相关信息规划。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快速发展冷链物流保障产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报告等政策规划创新制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系。需要将区块链技术重点作为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发展基础,进而将信息化作为促进区域协调运行、实现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手段。同时,完善消费市场准入机制,为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提供较为稳定的构建环境。最后,加大冷链物流政府扶持力度。各地政府需要对冷链物流企业以及农产品销售企业在物流人才培养、流通区域通行权、土地买卖、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各地政府关于区块链技术、科研开发等专项资金项目,打造新型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系,重点支持一批全面化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茁壮发展。此外,鼓励这些新型企业积极与信息化院校进行深入合作,联合培养具备冷链物流基础专业知识与科技创新知识的物流信息化高端人才,优化冷链物流人才结构,为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奠定夯实基础。

3.2创建智能集装箱信息管理平台

冷链产品和其他产品在物流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冷链产品具有储存周期短、产品附加值高、回收处理性能低等特征。为提高我国冷链产品市场交易量,政府和相关运输部门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和指导方针,提出要依靠建设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网络来促进产品销售。对此,可以创建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指导的智能集装箱信息管理平台来构建高端冷链物流信息网络。所谓智能集装箱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是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区块链技术对产品冷链物流进行集中管理。该管理平台与电商销售平台相似,当装满产品的冷链物流集装箱达到指定地点时,可利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对其进行全方位扫描,以此获取集装箱货物重量及运输编号等信息,然后利用信息数据传输平台呈现冷链物流集装箱图像。相较于传统集装箱物流运输过程,冷链集装箱物流运输可以充分借助此项智能平台,大幅度缩短集装箱扫描时间,提升交易效率。同时,该智能平台还可借助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集装箱内冷链产品种类进行分类,例如一些保质期相对较短的蔬菜、肉类等农产品,会在平台检测中加入温度、湿度数值,以便选择更好的运输路线。

3.3建立全程冷链运输信息化链条

一个完整的冷链运输信息化链条主要涉及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且要求产品在全程中处于低温运输环境,以此充分保证产品销售质量。冷链物流主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对运输各环节进行信息数据全面覆盖,保证冷链物流各环节紧密联系,提升运输效率。第一,生产信息化。以农产品为例,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数据信息库,利用各种传感器对农产品生产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光照程度、土壤湿度等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并及时将其录入信息库,对农产品生长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统计及研究,以此优化农产品生长环境,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达成生产质量化、智慧化目标。第二,加工信息化。产品生产后,在产地进行简单分类、挑选与包装,最终进行装箱。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时记录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例如产品监测过程、加工环节、加工日期等信息,将数据信息上传至政府相关部门的官方平台,以便广大用户在各大销售市场通过智能手机对产品加工信息进行查询,也有助于督促产品加工质量的提升。第三,产品储存信息化。通过各地政府的资金投入以及各地冷链企业的不断加入,需要增加冷库数量。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冷链储存管理系统,实现储存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此外,运用区块链技术还可对冷链冰库各个功能区域进行合理优化与组合,进而形成智能化冷链储存仓库,提高冷库运输效率。第四,运输信息化。将区块链技术与湿温传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车辆监控系统将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信息数据及时传输找到冷链检测系统中,系统在接收到数据信息之后进行不定期监管,以此提高冷链物流产品运输效率。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种长期发展性工作,应当杜绝出现“一蹴而就”“单一化发展”的思想观念,积极运用区块链技术不断健全已有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我国冷链物流系统可以利用网络智能信息化平台,及时有效预防潜在食品安全风险,也能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及时。通过区块链技术与我国冷链物流的高度融合,真正使智能信息化系统在运输中发挥督导作用,提高冷链物流运输效率,也能提升产品运输质量。

参考文献:

[1]唐衍军,许雯宏,李海洲.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冷链质量安全信息平台构建[J].包装工程,2021(11):6-7.

[2]郑君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供应链金融创新优化路径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01):18-20.

[3]尹传忠,谢毅峰,武中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构建[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0(08):33-38.

[4]张馨.新型物流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07):103-107.

[5]张森,叶剑,李国刚.面向冷链物流的区块链技术方案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0(03):12-15.

[6]刘森,王英卓.区块链技术在冷链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以云南省普洱市冷链物流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0(08):9-11.

区块链技术的用途篇5

【关键词】“一带一路”区块链技术国际金融合作

一、导言

伴随着比特币的发展,作为根基的区块链技术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也逐渐得到了银行与金融业的关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但我们如今依然沿袭着数百年前诞生的金融交易体系,而其弊端正日益暴露。代替现金流通的有价证券的票据近年来屡次出现丢失的现象,运营着世界级的金融电文网络SwiFtCoDe也多次遭受黑客袭击造成巨大损失。尤其是现阶段“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体系将要面临跨国结算、金融监管等难题,传统的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和未来的需要,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资金安全、信息不可更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逐渐走向成熟,纳斯达克在2015年首次使用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nasdaqLinQ交易平台,提高私人股权交易的效率;Visa也开始开发一个基于该技术的app,以彻底变革汽车购买流程。毫无疑问,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在金融交易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交易领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一带一路”下的金融需求角度出发,从国际支付结算、证券交易、银行征信、金融监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交易领域的应用,并对区块链技术在我国一带一路中的应用提出政策建议。

二、应用领域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在这一战略中,金融不仅要起到先行的作用,更要在各领域起到支撑作用。金融在“一带一路”中的应用包括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跨国交易与结算、跨国投资和贸易投资保险等领域。我们选取了国际支付结算、证券交易、银行征信、金融监管四个重要方面,探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一)国际支付结算

传统的跨国结算方式主要有:托收、承汇兑和委托收款三种形式。而这三种形式都需要借助银行的服务。传统的支付结算通过中介进行交易,要经过开户行、对手行、央行、境外银行。在此过程中每一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账务系统,彼此之间需要建立关系,确立有授信额度;每笔交易需要在本银行记录,还要与交易对手进行清算和对账等,导致交易速度慢,成本高。大量人力的介入加大了信息的危险性,各银行依赖的SwiFtCoDe在近年来频频遭受攻击更是暴露了这个问题。而相对来说,区块链系统在结算中具有高安全性、隐私保护和高冗余储存的特点。区块链系统是由大量节点共同组成的,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且任一节点的损坏或者失去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区块链带有时间戳,由多个节点同时验证和记录,每个参与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一旦信息经过验证添加到区块链上,就会永久地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篡改和伪造的发生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另外节点间无需公开身份,只有掌握了私钥的人才能开启自己的“钱包”,保障了交易方的隐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在支付结算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二)金融交易

在当前以美元为主的国际金融体系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美元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大大加剧了成本,同时汇率波动风险、信用风险和贬值风险等风险也加大了金融交易的不确定性。加之体制上存在着的帮助美国向国际转嫁其金融危机的“特里芬悖论”,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互联互通难上加难。在此时区块链技术便显示出其去中心化、方便快捷、高安全性、记账速度快、成本较低、互相监察验证和资料公开透明等优点,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作用。通过建立一个虚拟货币支付系统,为各国提供一个高度透明的互联网国际交易平台以及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届时该平台可基于各国的共识与协商而建构,这样不仅可以免去银行、国际支付平台等机构的复杂操作程序,提高交易的效率,还可规避因国家间不同法律、风俗等差异而带来的不便与交易限制。

(三)银行征信

目前,商业银行开展跨国信贷业务,最先要审查借款主体的金融信用。各个国家银行分别建立借款主体的信用征集信息,需要查询时,再向有合作关系的他国银行、他国信用保险机构、银行在他国行分行等调取信息,流程诸多,且需要多重审核,以致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及时、使用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跨境征信合作中尤为突出。跨境征信合作是“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合作就必须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征信管理部门在培育征信市场发展、征信机构监管、建立共同信用评级体系和标准、防范信用风险、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沟通。同时加强征信机构、评级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区块链技术可以依靠程序算法自动记录征信信息,并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上,使信息透明、篡改难度高、使用成本低并可以实时更新。各商业银行得以以加密的形式存储并共享客户的信用状况,在客户申请贷款时不必到央行申请查询征信,即去中心化,贷款机构通过调取区块链的相应信息数据即可完成全部征信工作。

(四)金融监管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加剧,对外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资金外流与金融风险的增加。而影子银行与地下钱庄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德意志银行估计,中国影子银行业2012年规模约为2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0%。盲目生长的影子银行会导致信用过度扩张,而且这部分信用扩张亟待有效监管,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重蹈美国金融危机的覆辙。而非法地下钱庄对中国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影响与冲击也十分巨大。其不仅会加剧资金外流,大量外资不正当的进入中国,还会严重干扰中国的货币政策。而区块链技术可以为我国加强金融监管提供新的途径。基于区块链,各金融机构将收集和验证的客户信息数字化后,上传至相应的区块;同时,为交易中的实体提供电子身份证明信息(私钥),并将二者联系起来,任何交易的发生都需要经过该私钥银行手中的公钥验证,并由用户地址进行,这就决定了区块链上数据的可追溯性。并且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设置检测程序,自动剔除异常交易,提高监管效率。

三、结论与建议

上文就区块链技术在一带一路下国际支付结算、证券交易、银行征信、金融监管四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能会面临的问题。要真正实现区块链技术在“一带一路”中的广泛应用,必须加强我国与沿线各国的金融机构合作,建立高度透明的互联网国际交易平台以及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以提高交易效率。

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高度依赖于其网络效应,我国在探索区块链技术时,应尽快展开与各大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并且鉴于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正方兴未艾,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应用联盟也正式成立。各大金融机构应尽快在实践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尽早形成行业规则,以实现制度化、标准化,提高其安全性,为日后的法律制度建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钊.区块链技术及其在金融行i的应用初探[J].中国金融电脑,2016,02:30-34.

[2]董屹,唐华云,张东.近期国际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区块链技术研究进展及重要观点[J].债券,2016,07:46-51.

[3]周立群,李智华.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07:49-51.

[4]周逸文.区块链技术及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6,27:115.

区块链技术的用途篇6

引言

数字货币正在以狂暴的速度逼近我们,数字货币将改变世界的展望已经十分清晰,互联网极客、互联网创客、金融巨头等纷纷投身数字货币世界中,各国政府也加入进来。2017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的召开意味着数字货币走进公众和政策的视野更快了。但世界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与讨论目前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一些前瞻性的应用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或者集中在B端客户,对C端客户的应用研究才刚刚开始。本文将通过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的方法拓展数字货币的应用市场,融合B端客户和C端客户的需求,创建一个立体化的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帮助数字货币更早走进人们的生活。

一、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数字货币必须有具体丰富的应用场景

?底只醣沂歉鼋鹑诓?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如果数字货币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虽可以提高社会运转的技术效率,但将无法提升整个社会运行效率。数字货币必须有具体的应用场景,告诉人们在何时、在何地,如何更好地使用,如何更好地服务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具体应用场景的开发与使用需要一个真实的落脚点,而区块链金融小镇可以是数字货币应用的聚集地,可以不断创造数字货币更多的应用场景。

(二)数字货币的功能必须全面开发

货币除了必须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功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功能。数字货币要被广泛使用也必须拓展丰富的功能应用场景,仅仅单一的功能无法让数字货币走的更远。数字货币可以对区块链金融小镇居民的工作进行价值尺度,可以用于小镇居民的购物消费,帮助实现价值流通,也可以对价值进行贮藏用于未来的消费,或者进行投资增值,还可以与小镇外部的世界进行贸易结算和金融结算,与国外的金融小镇实现价值交换。

(三)区块链金融小镇可以囊括丰富的社会元素

小镇一般指县以下人口集中而且有商业的居民点,小镇内可以有包含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完整产业内容。区块链金融小镇可以在数字货币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小镇内居民餐饮、购物、教育、医疗、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完整的应用。区块链金融小镇就是个以数字货币为基础的“小社会”,既可以让小镇更具最新科技感,成为前沿先驱,也可以让数字金融更具落地感,增加数字货币的实用性,这将是数字货币与社会生活的完美结合。

(四)区块链金融小镇是政府可控范围内的试验田

数字货币的崛起离不开其去中心化的特点,现在接受度最高的比特币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交易,但去中心化的特点与政府中心化管理存在天然的矛盾;所以,现在区块链分化出公有链和私有链两种类型,各有优缺点,两条链未来争夺的焦点是到底谁的效率更高,理论层面的分析最终需要经过现实的检验,正如创业的成功必须经过n次的试错,数字货币的成长也必须经历真实市场的考验。区块链金融小镇可以成为数字货币的试验场,因为小镇是最小的行政单元,是在政府高度注视下和行政管理范围下进行的一次数字货币改革尝试。

二、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难点

(一)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技术壁垒高

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过去十分钟内所有数字货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区块链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一种新形式,将建立人脑智能和机器智能的全新接口和共享界面。区块链技术涉及密码学、人工智能等跨学科跨领域的前沿技术,一般的技术人员短期很难掌握。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还必须在完全掌握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前提下,开发出适用于普通技术人员创建应用的第二层或第三层应用技术平台。

(二)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人才难觅

区块链金融小镇的建设不仅需要众多的技术人才,还需要大量懂金融、房地产和商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短期是很难培养出来的。这类人才需要大量的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具备极强的多学科学习能力,需要边干边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需要集合良好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字货币是科技与金融的完美结合,这两个领域的人才都是高端人才,小镇建设与运营是个传统行业,这个领域的人才是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人才,所以,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需要端得起来又能放下身段的综合人才。

(三)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资金筹集挑战强

区块链金融小镇是个融合科技、金融与地产的创新型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将非常大,此项目的特点决定了运用传统的投融资方法无法解决资金问题。区别于传统的住宅地产,区块链金融小镇的多元化业态决定了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较长,项目是“运营型”和“创新型”,而非“抛售型”,这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进而增加了融资的难度,短期无法确认盈利模式和规模,更符合风险投资者的偏好。区块链金融小镇项目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但风险性也较大的,使得项目融资的挑战性极强。

(四)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项目管理难度大

区块链金融小镇是个从零开始的项目,从规划到建设,再到运营,中间每个环节都要加入数字货币的应用,让项目的管理难度大大提高。区块链金融小镇项目管理涉及到多目标多主体多维度的管理,需要平衡好各种项目资源,在做好资源优化的同时,必须时刻强调数字货币的应用创建,丰富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所以区块链金融小镇项目管理是在时间、资源和创新的三重约束下进行最优化探索,必须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组织方面的问题;需求控制方面的问题;计划和控制方面的问题;项目执行方面与项目估算方面的问题。

三、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系统构建

(一)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技术系统

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技术系统需要包括四个层面的技术:技术源码层、智能合约层、系统开发层和商业应用层。首先,区块链的技术源码层是建立在共识机制(pow、poS、DpoS)上的源代码,目前最成功的是Bitcoin的源码,结合未来区块链金融小镇的需求,可以编辑出适合小镇的区块链;智能合约层可以自动化帮助各项交易快速实现,目前市场主流是瑞波(Ripple)和以太坊(ethereum)开发的智能合约系统;系统开发层是在前两层的基础上为区块链金融小镇搭建出完整的架构系统,为数字货币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商业应用层是数字货币在区块链金融小镇的具体应用,可以涉及工作、生活与消费的各个方面。

(二)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人才系统

一方面区块链金融小镇的建设与运营需要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金融小镇本身也是个人才的汇集地,所以区块链金融小镇的人才系统可以包括:人才学习系统、人才交流系统、人才评定系统和职业拓展系统。人才学习系统是指与小镇相关的所有人都可以学习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知识,未来可以成立区块链小镇社区大学,服务于此体系;人才交流系统是指小镇人才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交流,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都具有互联网开放和透明的特?c,加强交流,共同提高人才的各项能力水平;人才评定系统是指为各种不同人才和人才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帮助发现最大的价值工作空间,帮助人才找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职业拓展系统是帮助人才全面成长,拓展其在区块链金融小镇和数字货币应用领域更宽广的舞台。

(三)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资金管理系统

区块链金融小镇的资金管理系统包括:融资系统、投资系统和营运资金管理系统。融资是区块链金融小镇资金管理系统的首要功能,政府、机构、个体将成为融资的主要对象,区块链金融小镇服务于国家的“数字金融”战略,需要国家资金的支持,区块链金融小镇也是个独立的商业项目,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获得机构和个体的投资;投资方向包括区块链金融小镇的物理空间建设、数字货币网络系统建设、数字货币应用系统建设和市场运营方面的投资,每项投资都必须结合时间进度管理和投资收益分析管理,提升投资的效率和效益;营运资金管理系统是对整个区块链金融小镇的现金流进行管理,保证小镇健康有效地建设与运营。

(四)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项目管理系统

区块链金融小镇的项目管理系统包括:工作分解(wBS)系统、关键路径(pDm)系统、进程管理系统、资源优化系统、项目评估系统。工作分解系统是对区块链金融小镇的工作体系进行分拆解析,确定核心工作、重要工作、次要工作的性质,并责任到人。关键路径系统是构画出区块链金融小镇建设与运营的路线图,有序有效地推进工作进程。进程管理系统是在上述两项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时间管理,确保小镇如期建设运营。资源优化系统是整理区块链金融小镇的所有相关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帮助创造最大价值。项目评估系统是在项目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展开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或发现问题,为更多更快更好地建设区块链金融小镇储备知识经验。

四、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运行机制

(一)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价值贡献机制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区块链将改变价值传播的方式,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人们所持有的价值形态正在转向数字资产。在区块链金融小镇获得数字货币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在区块链金融小镇的工作进行价值贡献。小镇的工作涵盖了建设与运营等多个方面,可以申请在小镇进行全职工作,也可以利用业务时间帮助小镇完成部分工作,每份工作根据市场行情运用数字货币进行计价,实现价值创造过程。二是小镇的相关供应商或合作者也可以根据贡献获得小镇的数字货币。三是直接购买,区块链金融小镇是个小的试验田,离不开整个社会大市场,用现在通行的货币直接购买数字货币,也是对小镇价值的一种认可。

(二)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价值交易机制

在获得数字货币后,区块链金融小镇必须建立价值交易机制,帮助每个小镇居民更好地使用数字货币,这种价值交易的用途也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消费,每个人可以用数字货币在小镇内进行餐饮、购物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二是教育医疗,用数字货币可以在区块链金融小镇购买到这种特殊的社会产品,帮助居民安心愉快的在小镇内生活。三是投资理财,数字货币作为金融产品,也必然具备投资理财的特性,区块链金融小镇可以挖掘金融需求,为小镇居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三)构建区块链金融小镇拓展数字货币应用的价值保护机制

区块链金融小镇是以数字数币为基础的小社会,为了让小镇安全健康的运行,必须建立有效地价值保护机制,此机制应该包括:一是网络安全机制,虽然区块链本身是基于密码学产生的,安全系数极高,但我们还需要在网络的软硬件方面进行安全保障。二是投票决策机制,区块链金融小镇将是去中心化的小社会,所有社会公共事务将由居民进行直接投票表决,保证小镇健康运行。三是纠纷处理机制,区块链金融小镇具有智能合约的支持,绝大部分的行为是事先约定的,但可能会遇到一些未能考虑到的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准备好纠纷的处理机制。

区块链技术的用途篇7

关键词:民生档案;档案管理;档案治理;新探索

党的四中全会强调要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探索民生档案管理和治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档为民所用。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1]2007年国家档案局印发《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指明了推动民生档案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方向,努力使民生档案资源覆盖全民和实现为全民所用的目标。民生档案反映大众在社会活动中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是反映群众诉求、解决民生问题的不可或缺的原始凭证和主要依据。民生档案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主要包括社保、卫生、医保、民政、房产、工商、公证、城市拆迁、公民出生、学籍、婚姻、知青、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养老保险、教育、企业改制等方面。这些档案往往几十年在档案馆里沉默着,新时期新形势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尤其是区块链技术让民生档案“活起来”的方法和途径,让其真正为民所用。

1民生档案管理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民生档案容易与民间档案混为一谈。档案来源的多元化、多样化导致档案概念的“泛化”现象,使民生档案常常容易与民间档案相混淆,以为民生档案有“民生”两字,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就是民间档案,所以有必要把民生档案和民间档案区分开来。“民生档案无论从服务对象还是档案内容来看,都是官方行为和官方档案,而民间档案只能产生并保存于民间的档案。”[2]显然民生档案和民间档案是两回事,民生档案是官方档案,民间档案是私人所有。(2)民生档案管理不规范。部分单位领导对民生档案管理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岗位职责不清晰,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监督指导下属单位和职能缺失。档案管理人员不熟悉业务,整理民生档案缺乏规范性、整体性、系统性,影响了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3)民生档案共享程度不高。民生档案种类多,涉及面广,管理单位多,保管水平低,有些散乱等现象,个别部门各自为政,管理随意,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度不高,难以共享,许多馆藏档案沉默几十年,群众查阅利用不方便。

2创新民生档案管理到民生档案治理途径的必要性

(1)创新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历史就像一辆时空之车,创新是它继续前行的车轮,因为创新,社会才不断进步发展。档案工作也需要不断更新保管利用民生档案的技术手段,及时运用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的高科技手段为群众查阅有利用价值的档案服务。(2)创新能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档案部门服务民生的成效也越来越显著,互联网+、数字经济、电子文件等新生概念的出现,为民生档案的管理利用提供了平台,档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逐步完善。档案部门服务民生,维护了政府的威信和群众的利益,机关单位、团体和群众管理、利用档案意识不断增强。但是档案业务流程存在着收集、整理与管理、利用的矛盾、信息公开与不能公开的矛盾、服务项目的单一性、服务手段的滞后性等问题,需要档案部门通过创新科技手段促进档案治理能力的提高。(3)创新能提升档案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的发展。这就需要着力提高档案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组织档案人员参加各级政府举办的档案业务培训,掌握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利用档案的技能,运用信息化手段介入民生档案的分类和资源整合,提升民生档案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功能。

3从民生档案管理到民生档案治理的对策建议

科学管理和治理民生档案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民生档案涉及内容众多,我们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因地制宜,以“用”为主,切实实现从民生档案管理到民生档案治理的有效途径,让沉默的民生档案“活起来”。(1)抓好建档工作,强化源头管理。民生档案产生于教育、民政、医院、自然资源、规划、工商、公安等涉民单位,这些单位对公民档案信息的记录是最原始的。要从产生涉民档案单位的建档工作抓起,由专人负责做好材料收集、整理、归档、期限保管等工作,及时更新民生档案的相关信息,逐步夯实民生档案的信息基础。(2)因类施策,实施民生档案分类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每年的退役军人、应届大学毕业生、危房改建批复、工商登记、二胎审批等民生档案提前接收进入档案馆集中管理。对交通、土地、水利、教育、民政、社保、城建等系统下属单位民生档案开展规范化建设指导。对动迁安置协议书等档案资料暂时不适宜进馆的档案实行“数字资源集中共享、档案实体分散存放”的管理模式,确保安全科学管理民生档案。(3)整合资源,实现数字化查档。根据民生档案的开放程度,对可以面向群众不涉及密级、利用率高的档案,优先开展全文数字化扫描工作,整合各方资源,建立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馆藏民生档案也纳入到档案馆智能化查询系统,实现电子登记、身份证识别、原文打印、指纹确认等全程电子化查档,加快民生档案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以便群众在家上网查档,有效提高民生档案的利用率和治理民生档案的能力。(4)共享信息,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网络共建。通过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打造透明可信任高效、低成本的应用场景,加快推进政务大数据利用区块链技术应用,营造跨级别、跨部门、跨地域的民生档案数据互联网安全可信任的环境,打造一条牢不可破的网络“信任链”,破除各区域各部门的信息孤岛。针对部分乡镇“查档1分钟,路上2两小时”的情况,档案部门可运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将身份证、结婚证、社保卡等档案查询窗口延伸至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群众凭身份证就能就近查询到自己所需的相关档案资料。乡镇一级要着手开通民生档案基层查询系统,实现民生档案查询系统的全覆盖。同时要与民政部门合作共建,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开展婚姻档案资源的实时联动,解决婚姻档案进馆与实时数据更新的矛盾。开辟阅读室,让档案用户查阅所需的档案原件。如有特殊需要,可暂时将档案原件借出使用,也可以通过提供婚姻登记档案复制品、档案信息加工品,编写婚姻登记基础数字汇集,制发婚姻登记档案证明等满足档案用户的利用需要,避免重婚现象的出现。“婚姻登记档案提供利用时,婚姻登记档案管理部门应注意收集婚姻登记档案利用效果,并进行效果登记,以便及时总结婚姻登记档案提供利用的经验与教训。”[3]这些档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可逐步推广到退役军人、危房翻建审批、不动产权登记、工商注册、二胎审批等民生档案的管理和利用。(5)确保信息安全,创新民生资源信息管理。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应用将有力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法制化水平。各地政府部门要结合地方实际,运用区块链技术在身份管理、招标公示、民事公证、仲裁判决、检测存证、产权登记、工商注册、版权保护等政务领域的应用,及时向社会提供民生档案信息,助力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各地档案部门要加强对劳动、社会保障、民政、医疗保险、卫生、林业、国土等部门民生档案工作的监管和指导。如用区块链技术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提供动态数据管理和为用人单位提供潜在的人力资源参考。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智能身份证认证平台,为城乡居民提供便捷的全方位的政务线上服务。应用区块链电子存证,解决电子数据取证难、存证难等问题,助力破解执行难。同时要加强对民生档案工作流程、文件信息管理,将文件信息处理的具体工作环节、内容纳入到档案治理的工作流程,并对产生的文件信息实行统一管理,保证信息运转流畅并安全可靠,确保各类民生档案的完整和安全。还要充分挖掘馆藏民生档案资源的有用价值,改变“轻个人利用、重团体利用”的观念,不断拓展民生档案的深度和广度,让沉默的民生档案“活起来”,更好地适应群众的需求。

4结束语

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原则,运用区块链技术创新民生档案的建设、管理与治理,群众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要切实建立满足我国当下发展实情,且方便群众利用的民生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助力维护民生档案管理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真正实现档案为民所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祖芬.揭开档案的面纱[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2017.

[2]徐欣云.档案“泛化现象研究”[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区块链技术的用途篇8

[关键词]切割技术,支撑拆除,基坑,绿色环保。

0.绪言

在上海闹市区拆除基坑内混凝土支撑是一件复杂的施工作业,涉及到深基坑的安全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混凝土支撑的传统拆除方法是采用人工风镐拆除、镐头机拆除等。这种拆除技术投入少,但速度慢、施工时间长,人工现场操作易对人身造成伤害、施工安全性较差,且噪声大、粉尘多、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等。爆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施工中,这种拆除技术虽然快速、劳动强度低、减少了高空作业和对周边影响时间,但爆破时噪声大、粉尘多,爆破防护措施费用较高,在爆破前还需要对附近交通实施管制等,所以该技术在有些场合已禁止使用。尤其是在像上海世博会这样的大型活动举行的期间,人工风镐、镐头机、爆破等方法均难以实施等,需要采用更为新型环保的拆除技术。

1.金刚链式切割施工

金刚链式切割机是一种近年来发展的现代化拆除施工方法,该切割工艺具有施工高速、切口平直,尺寸精确,不破坏原有建筑物结构,不受桩或支撑的形状、尺寸限制,切割后无须事后修补,噪音低,环保、安全等优点,适合在闹市区施工。金刚链式切割机由大功率液压泵站、传动定位滑轮及带有金刚石锯齿的钢绳组合而成,利用电动机驱动,使带有金刚石锯齿的切割绳循环转动切割各种构件、同时需向切割绳注以充足的水,起到冷却金刚石切割绳及排除切割粉末的作用。

切割时,首先在混凝土支撑梁底搭设满堂钢管脚手架(或在混凝土支撑梁下安装临时钢立柱),作为承重支架,用金刚链式切割机进行切割分段,用起重设备将切割下料的混凝土块运输至指定场所。

2.工程实例

2.1工程背景

四川北路178街坊21/2丘地块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沿线,紧邻轨道交通十号线四川北路车站。项目占地面积13270,总建筑面积为90682。本工程共分为四个基坑,其中二~四期基坑为紧贴车站的狭长区域,基坑总面积6800,塔楼区深度17.35m,裙房区深度16.15m。是典型闹市区的深基坑,施工环境十分复杂。

本工程原先预计采用爆破方法拆除混凝土支撑,但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支撑爆破拆除时,地铁区间已经形成。基于爆破工程产生的震动、冲击波、飞石等影响,依照地铁运营部门相关文件要求:因隧道已经形成,不能选择爆破拆除方法。

而工程施工正值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根据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关于印发《关于保世博加强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的通知(沪建安质监[2010]26号文),禁止使用超过60分贝的设备。机械拆除设备施工噪声明显不符合上述规定,难以满足该项要求。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又能满足法律法规的规定,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应上海市文明施工整治办提出的“保持全市工地外观形象及周边环境整洁”的文明施工主题,本工程采用金刚链式切割机(SK-SD线锯机)对支撑进行切割。

2.2金刚链式切割工程施工

(1)方案

由于受现场场地和交通的限制,支撑梁切割采用分块切割吊运的方法。分段长度根据吊车性能及回转半径确定的起吊重量确定,为保证支撑梁吊运过程的绝对安全,每分段支撑梁的重量原则上控制在4吨左右。由于支撑梁截面很规则,所以切割混凝土体的形状、重心相同。为此,吊装前无须计算重心位置确定起吊点。

(2)支撑

本工程采用支撑梁底部搭设钢管脚手架支撑柱作为承重支架,考虑到支撑梁上下投影重合,现场配备若干数量的手动葫芦辅助吊装。

(3)切割

根据施工方案在支撑和圈梁上划分分块切割线,使用钻孔机通过排孔钻用于连接链条及圈梁的吊装孔,穿好链条并用液压钳接好接头,开通水管,调节水流大小,通过控制器将链条收紧。

本工程混凝土支撑切割由于采用水冷却,因此施工过程中需要排放大量废水,为了保证施工环境的整洁并防止废水对地下结构施工产生影响,将废水通过结构预留电梯坑等孔洞排到底板上集水井,用水泵集中抽水,将汇流于集水井内的水排到施工场地外的下水道内,通过沉淀、过滤后才排入市政下水道。另外,在后浇带两侧砌砖作挡水,顶部覆盖木板,防止切割过程中排出的污水流入后浇带。

(4)运输

由于受现场场地和交通的限制,钢筋混凝土支撑梁采用分块切割吊运的方法。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及混凝土支撑切割重量,本工程采用2台KH180-50型50t履带吊施工,其中混凝土块最重约为6.5吨。

图4支撑吊运流程图

3.金刚链式切割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按审批后的施工方案严格施工。钢筋混凝土块体的大小应考虑吊车的选型及吊车起吊半径,不能盲目追求效益而将块体划分过大,切割前应正确放样,切割后的钢筋混凝土块不能超过脚手架的支撑强度,以确保混凝土块体在吊离前的安全性,对需切割支撑梁下搭设排架作业面位置进行清空处理;

(2)钢筋混凝土切割前应支撑稳定,支撑与支撑梁空隙用锲块牢固,钢管、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存在裂缝、变形等质量安全隐患的严禁使用,并应进行防锈处理;

(3)切割时由于用冷水冷却,会存在大量废水,应处理完全后再排入市政管道,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应考虑废水对已建工程的影响;

(4)钢筋混凝土块体在吊离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确保稳定可靠,不应过急过快。

4.结论与展望

区块链技术的用途篇9

本文介绍一个处于国内领先的某钢铁企业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该系统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承运船舶或汽运运载工具的经纬定位信息,再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经纬信息到地理信息的映射,并采用先进的J2ee和XmL等开放式的技术标准实现了企业全物流的一体化、可视化调度、管理与监控,系统中实现了与企业eRp系统的直接对接,还内嵌有承运商物流信息管理、调度、监控模块,实现了和物流企业的双赢。

0引言

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组织形式、生产流程以及与客户、供应商和合作者的交互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internet为核心技术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正引发着一场重大的变革,它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推动着全球战略资源和竞争优势的重新分配,企业间的竞争已经逐步演变成了以核心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间的竞争。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一直存在着重生产轻物流的现象,从而导致多数企业物流的信息管理基础薄弱,体系结构也不尽合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障碍,从而极大地削弱了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1]。物流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基础,物流管理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和可视化程度已成为企业是否具备竞争力和实现电子商务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立可视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或者透明物流供应链已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减少库存及其牛鞭效应、加快资金周转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已引起国际知名企业如沃尔玛等的高度重视[2],美军更是基本建立了一个可视的物流体系[3]。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建设也已逐步引起了我国企业的重视[4~9],但由于供应链管理研究在我国起步本身就晚,所以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具有生产连续性和物质流动巨量性的钢铁企业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在其生产和经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其提高竞争力尤其重要。为此,处于国内领先的某钢铁企业率先提出要建立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GpS)获取承运船舶或汽运运载工具的经纬定位信息,再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实现经纬信息到地理信息的映射,并采用先进的J2ee和XmL等开放式技术标准实现了企业全物流的一体化、可视化调度、管理与监控,系统中实现了与企业eRp系统的直接对接,还内嵌有承运商物流信息管理、调度、监控模块,实现了和物流企业的双赢。本文系统介绍该系统的组成、架构和实际应用情况。

1钢铁企业物流的主要业务角色与模式我国钢铁企业销售模式普遍为公司营销中心、地区公司、地区剪切中心、直供用户的模式。采购有统一采购也有分类采购的,但大部分矿石都为进口,并由贸易子公司负责。货物运输方式可分为水运、铁运和汽运。国内钢材销售价格普遍为不含运费的价格,运输费用都需要买方承担,根据运输实现方式分为代运、洽运、自提等三种模式。代运是卖方承担对买方的销售物流服务,然后委托给承运商进行处理,替买方代收代付货款和运费;洽运是卖方不承担对买方的销售物流服务,由买方委托卖方在指定范围内选择承运商进行运输,并对其做运费结算。自提是完全由买方自己来完成整个运输业务。根据上述介绍可见,物流系统涉及的业务角色有买方物流部门、卖方地区公司、卖方地区剪切中心、直供用户、一般用户(地区公司发展并负责的用户)、物流企业(第3/4方物流等)、承运商和买方(用户)等。

2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架构为了实现基于GpS和GiS的物流跟踪,每台运输工具都要安装能采集全球定位信息的GpS设备及传输设备。本系统采用GpS+SmS(Shortmes-sageService,短信息)模式来实现,虽然这已经是相对低成本的方案,但每套成本价格还在4000元左右,要实现逐台运输工具安装,特别是汽运工具安装,成本还是较高的。而我国物流企业或者实体运输企业的规模都还较小,几台车、几艘船就组成了一个物流企业。由于其规模小因而内部一般都没有企业信息系统。所以,为了实现供应链优化,实现双赢,鼓励物流企业安装跟踪设备,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国情,系统由发起企业建设(我们称其为核心企业),主要为这个企业服务,但供应链上各方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实现其企业自身的物流跟踪和管理,并汇集和提供供求信息,实现匹配,使这个平台成为供应链各方的物流社区。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定位服务平台负责接收GpS短信息,并进行相应处理。定位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有开放的接口,还可以为任何第3方提供定位信息服务。系统中的物流企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地区公司物流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用户物流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多用户系统。数据交换中心设置的作用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核心企业可能是多个企业合并形成的跨国或跨地区大型企业,所以有多个eRp系统;另一方面此平台也可以为其它愿意加入的大型企业提供物流管控服务,只要将其内部eRp接入数据交换中心就可以了,因此核心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多用户系统。

3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及实现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在途物流的可视化监管,辅以有关各方基本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系统功能结构。全球定位系统(GpS)根据设定间隔获取装载了该设备的运输工具的经纬度信息,经纬度信息通过与GpS集成在一起的手机模块以短信息的方式发送到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将收到的短信息转发到指定企业短信息接收平台,企业短信息接收平台先解析短信息的标识信息,将GpS业务短信息转发给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从其中解析出经纬度信息,将经纬度信息与数字地图对照得到该经纬度信息对应的物理位置信息,比如南京市等,最后在用户选择监控该运输工具时,系统读取该运输工具选定时间段的物理轨迹信息,以运输工具的标识(船为红菱形,汽车为绿菱形,轨迹为同色箭头)呈现出来,统一物流应用服务平台的统一是指该平台不只是为平台开发方某钢铁企业(核心企业)的物流部门提供业务支持,还内含了有关各方的必要业务服务支持功能,比如有承运商的业务管理系统等。该平台还是一个多属主平台,即还可以为其它愿意共享该平台的核心企业提供业务服务,从该核心企业看到的服务有如只为其单独服务一样,是完全独立封装的。该平台除提供一个核心企业所有有关角色的互连支持外,还根据接入该系统的各核心企业的要求,提供核心企业所属各角色间的相互连接。随着业务的发展,这个系统将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物流社区。下边简单介绍系统主要模块的主要功能。

3•1物流服务中心物流基础信息管理主要有载具信息(能力、型号)

管理、线路信息(最优路线的选择)管理、港口、车站、码头信息管理、载具要求及作业规范制度管理。运输监控中心利用GpS/GiS技术,提供一个动态的电子地图,生动传达全程物流信息,向核心企业物流业务部门、用户、核心企业运输部门、承运商开放界面,为对承运商的综合评价提供深度分析报告等。凡是系统授权用户都可以查看与其有关的动态电子地图,掌握及时准确的地理信息。其主要有车船定位查询、报警系统、辅助调度、区域提示、历史记录、辅助导航、信息交流等管理功能。核心企业运输的部分船泊跟踪图(内河、内海部分),当鼠标移动到某个船舶标志(方块或箭头时),系统将自动显示该船舶有关信息和货物信息。船舶信息主要有承运商、船主、船名、制造者、额定载重量、现载重量、吃水情况等;货物信息主要有起止港口、离港时间、计划到港时间、现在预测到港时间、合同号、批次、货主、发货人、接货人及联系方式、每个合同批次的详细货物清单等。

3•2业务管理中心业务管理主要有系统管理、招标管理、单据管理、承运商管理等。系统管理完成权限管理和系统设置。运输招标是选择物流企业的主要模式,所以专门设置了招标管理这个模块。当然也可以不经招标直接选择物流企业或承运商。系统通过对所有单据信息的电子化转换与匹配,实现承运商、配货中心、核心企业之间的单据回流与信息沟通,缩短结算周期。主要有以下功能:提单下载、码单下载、杂费管理、费率管理。承运商管理主要是从核心企业的角度设置,实现对其承运商(供应商)的管理。主要有承运商基础信息管理、运输能力管理、绩效考评、历史信息管理等。

3•3信息中心信息中心主要有行业动态、信息反馈、物流资源和需求匹配三个模块。信息中心的核心模块是物流资源和需求匹配,此是物流社区的雏形,供、需、仓储、生产等各类企业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需求。物流服务能力管理和匹配、物流需求管理和匹配两个功能是其基本功能。物流服务提供方如运输提供商、仓储服务提供商等可以通过此功能模块提供其服务的内容(运输服务、仓储服务、加工服务)。由需要此服务的用户(可以是核心企业、地区公司、剪切中心、或直接用户等)发出回应,形成最后的合作。物流服务需求方如核心企业或地区公司、剪切中心甚至用户可以将自身业务开展对物流的需求如运输需求、特殊货物、仓储要求、加工要求进行,由具备服务提供能力的物流公司发出回应,以形成最终的合作。

3•4数据交换中心数据交换中心架构。系统采用Stub/Skeleton机制,避免了应用程序(Remoteadapter)直接与交换中心交互造成的紧密耦合;屏蔽了交换中心内部具体的实现细节,伸缩性和可扩展性得到保证;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统一的接口,组件替换不影响其他组件的运行;采用消息存储机制,对所有接收的消息进行存储,然后发送,当消息发送不出时,堵塞队列,直至发出,以此保证应用与集成模块之间的数据可靠传输,不会因为异常情况造成信息的丢失。数据交换中心的核心功能,,是为平台提供一个统一的基于消息机制的接口,以实现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接入该系统的各核心企业eRp的有机连接,实现该平台与异种eRp的集成。超级秘书网

4结束语

系统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已基本达到设计目标,承运商船舶GpS安装率平均已超过50%,部分承运商的船舶GpS安装率已达100%,并利用这个平台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企业通过这个系统实现了大部分货物的实时监控,压缩了库存,特别是基本无损失地处理了几次因海洋气候原因造成的船舶延期事故。这套系统和跨企业边界的协同商务系统结合,就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我们正在供应链上有关企业推广协同商务模式和系统,相信构建透明的、可视化供应链已为时不远。

[参考文献]

[1]吴洪坚,张晓萍,石伟,等.面向供应链的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1,(9):68-71.

区块链技术的用途篇10

2016年12月23日,在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赛迪智库了2017年智能技术的预测解读。

第一,人脑仿生取得重大突破。

人脑仿生主要有两个重要领域。一是再造人类大脑,即模拟人脑功能。通过研制人造神经元,将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并与其它脑细胞进行交流。二是建立脑机接口,即把机器与大脑进行连接。用特定设备读取大脑信号,并对机器进行操控。iBm是人脑仿生研究的主力军,它研制了第一个类脑芯片、类脑计算机和人造神经元。目前,我国中科院计算所也研制出类脑芯片――寒武纪。

第二,机器学习将在数据量大、需求迫切的领域深入应用。

大数据已成为决定机器学习质量高低的关键要素,可以说无数据不智能。现在机器学习已渗透进入医疗、金融、新闻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突出特点是数据规模大且痛点明显,亟须引入机器学习技术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精准度。例如,iBm公司的沃森医疗产品利用300多份医学期刊、200多种教科书,近1000万页文字,能够为肿瘤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今年8月,沃森医疗已进入中国21家医院。

第三,智能语音助手将成为自然语言理解发展的突破口。

自然语言理解能够教会机器如何听懂人类语言背后的意图。智能语音助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它是人与机器交流的中间媒介,能够把人的需求与后台海量数据、物联网设备、社会人群连接在一起,覆盖面极广,渗透力极强。它就像人类的贴身管家,目前亚马逊alexa、苹果Siri、微软小娜等是市场认可度较高的语音助手。智能语音助手在智能家居、辅助驾驶、个人助理等领域用途较多,帮助人们操控设备、获取信息。未来智能语音助手的作用并不局限于此,而是成为所有平台、服务、数据的统一入口。

第四,机器视觉将向生产生活领域不断渗透。

机器视觉是人类视觉功能的外向延伸,是机器与环境交互的通道。机器视觉将在生产生活领域不断渗透。对深度学习算法的吸收融合,是机器视觉技术区别传统视像技术的最为关键的方面。除了无人驾驶汽车以外,无人值守装备将在未来进入规模应用阶段,无人机、无人船等将不断涌现,不断丰富社会创新产品的应用。

第五,aR将超越VR率先驶入快速发展车道。

VR和aR都需要构建虚拟数字图像,但是所构建数字图像的呈现位置有所区别。aR将数字图像直接呈现于物理环境中,而VR则将数字图像呈现在与物理环境完全脱离的虚拟空间中,用羰峭牙胗谖锢砘肪扯完全沉浸于虚拟空间中的。这也决定了VR和aR应用场景的不同。VR正朝偏静态、全沉浸的方向发展;而aR正向移动化、开放化、轻型化的方向发展。

在现有硬件技术条件下,由于aR技术能够与移动终端更好的融合,aR将在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硬件的配合下,不断丰富内容,超越VR,进入快速发展期。

第六,区块链是把底层数据按时间区块进行记录,并由分布式节点达成存储共识的技术。

区块链技术正在由若干领域初步应用期向若干领域深化应用期过渡,处于技术应用深化阶段,呈现平台化、开源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比如在开源化方面,谷歌公司利用开源平台思路,成功打造了安卓生态。开源可以最大化汇聚资源,对平台进行快速迭代更新。全球最大的区块链联盟R3,已开源其分布式公共账本Corda平台。

第七,数字孪生将打造居民生活的信息物理空间。

数字孪生(Digitaltwin)是一种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映射关系,在物理与数字两个空间同时记录个体全生命周期运行轨迹。该技术源起于航天飞行器健康维护与保障,然后,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仿真分析、产品定义、制造装配工艺、测量检验等模型的构建,并与数字化加工装配系统、数字测量检验系统、产品实物等建立虚实结合、及时响应的对应关系。未来,数字孪生将逐步向生活领域延伸,通过采集居民健康、教育、出行、娱乐、消费等领域的大数据,破除以往局限于单一领域的数据挖掘与智慧应用的孤岛,建立面向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多领域融合、多维度展现、全综合分析的数字孪生体,通过对来自不同领域的大数据进行聚合学习,为个体生活工作提供更科学、更精准、更可靠的预测与指导。

第八,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