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十篇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十篇

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6:55

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云南野生植物多样性法律

一、云南野生植物多样性概述

生物多样性,按照《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所给出的定义,是指所有来源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换句话说,生物多样性是在所有形态、水平和组合中的生命的变异性。它不是所有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料的总和,而是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材料及它们之间的变异性。顾名思义,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其中的一种类别,是指植物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材料及它们之间的变异性。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对它的保护往往处于薄弱的初级阶段,很多法律制度都亟待完善。

云南是中国野生植物种类资源和生态系统类型最为丰富的地区,保存有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野生植物类群,是公认的野生植物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并具有全球意义的野生植物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与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云南省面积39.4万k,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而云南拥有高等植物16577种,占全国总数近50%;在14760多种维管束植物中,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就有171种,占全国总数的44%。因此被称为“植物王国”。研究云南地区的野生植物多样性,对全国范围内的野生植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样本。

云南省为保护省内自然保护区和其他地方的珍稀植物,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制定了很多有益的制度,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近几年来,由于过度采集、不可持续的农业和林业活动、城市化建设、环境污染、土地用途改变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的蔓延和气候变化等诸多原因,加之没有专门针对野生植物保护的法律及制度,使野生植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植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破坏,急需通过法律及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才能更有力的保护云南省野生植物多样性。

二、云南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

目前我国对野生植物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1998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这是野生植物保护的唯一的专门行政法规;1999年8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分i、Ⅱ级;1987年实施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198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1994年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对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都作了明确的说明和规定,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2008年2月26日,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合作完成的《中国植物保护战略》正式,以应对植物濒危问题。《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后,成为中国野生植物保护管理的纲领性文件。这是在全球的植物种类空前速度消失,生物多样性的维系面临巨大挑战的严峻形势下,为遏止植物的不断灭绝,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组织国际知名专家起草的《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作为我国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省政府为了保护植物资源,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植物资源,也为野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一是通过地方性立法加大了植物资源保护。1987年以来,先后颁布实施了《云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细则》、《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公布了《云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云南省珍贵树种名录》等。二是建立健全和规范了植物资源的管理机构。为更细致的保护省内地州的植物资源,在全省各地州市林业主管部门都设立了专职管理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三是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了野生植物的生境。其中,普渡河、海子坪等11个自然保护区专门以野生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有106个自然保护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多年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形成全省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使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极大地改善了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除此之外,省政府和一些组织团体也进行了各种积极的探索,开展调查和科学研究,组织开展了全省范围内大规模的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及西双版纳、哀牢山、高黎贡山、南滚河等一大批部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多学科综合考察和资源调查。为更好的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但是,目前云南省对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制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缺少专门针对野生植物资源制定的法规或规章,对野生植物的保护散见于其他法规和规章之中,相关法律法规数量较多,交叉复杂,给司法实践造成了很大困难,必然影响依法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的效果。二是法规或规章之中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更强调野生植物资源的经济价值而非生态价值。由于近年来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野生植物盗伐滥伐现象突出,法律上针对这些现象做了很多规定,而且由于经济价值的不同,对原生天然生长的珍贵野生植物和原生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的保护比较重视,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野生植物很少涉及到。这种经济本位的立法目的能短期保护植物资源的存在,却不能有效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另外,管理机制比较落后,资金来源不足,管理人员人员不足,还有一些相应的法律制度也没有建立,公共参与不足,缺乏透明度等等问题严重束缚了植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云南野生植物多样性法律保护的对策

首先,完善云南省野生植物的立法和法制建设。云南省作为最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集中区,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以自身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和保护现状为背景,由云南省人大制定《云南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方式坚持不懈地普及保护野生植物的法律法规,为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大执法力度,要认真贯彻执行野生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严格依法行政,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以达到震慑罪犯和教育群众的目的。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的关系。

其次,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和保护森林,自然保护区相结合。森林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物种繁多,气候优越,人为干预较少,是野生植物最理想的栖息地,也是各种野生植物的良好生境。人类对森林的开发利用,往往会改变野生植物的生长和栖息,对森林的破坏,就会破坏野生植物的多样性。而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它能最大程度上保护野生植物的生境,科学有效的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是保护野生植物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的同时,就应该与保护野生植物相结合,既要保护珍惜名贵植物,也要加大保护各种野生植物,保护其多样性。

再次,构建野生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项制度。(1)野生植物编目、监测及建立信息系统制度。生物多样性编目和监测最主要的目的是为管理者服务,为他们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上提供必要的信息。建立野生植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就是将原来分散、零散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信息汇总,在保证准确、可靠的前提下以适当的方式电子化,并提供完备的数据检索和查询工具,以适应不同目的的查询需要。(2)审批许可制度。该制度是针对一些珍稀、濒危植物的利用及外来种的人为引进而言的,特别是对外来种的人为引进有重要意义。珍贵、稀有、濒危的生物物种,由于其在生物多样性中的特殊地位,对其进行利用需经特殊的审批许可程序是完全必要的。(3)建立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制度。各地区的有关部门应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一方面通过接受有关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部门和其他企业自愿捐款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培训、资源开发和各种服务积累资金,再投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去。再者,随着公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识的加强,还可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同时,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资金援助。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制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重要财力支持。(4)生态系统性管理制度。生态系统多样性并不仅仅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心应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因为世界上现存物种的大多数还不为人知,而生态系统的保护还可以同时保护生态系统内的所有过程和生境,这样也就保护了许多未知物种及其基因。生态系统具有完整性、跨行政区域性和使用的多元性特征,而无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何种使用都涉及到对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问题。

最后,强化社会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参与程度。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工作,使社会意识到野生植物的重要性,去除公众对野生植物无价值或无人保护可以任意滥用的错误意识,是公众认识到野生植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要提高公众参与,就要先做好向社会公开,既重视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各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力量。早在1996年根据野生植物保护事业发展需要,云南省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为野生植物的保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实践中我们应当重视这种公益协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使其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郭辉军.切实保护好云南的野生植物,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林业,2003.11.

[2]孙中艳.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中国发展,2006,(4).

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立法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12―0087―05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是环境保护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人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疯狂掠夺,已使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加大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我国刑法设立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现行刑法在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综观我国刑法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

一、我国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立法缺陷

1 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性质认识及归类不准确

我国现行刑法分则基本上是按照犯罪客体种类进行编排的。我国刑法将绝大多数有关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犯罪归入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笔者认为不妥。因为这就表明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犯罪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但从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规定的犯罪来看,大部分都不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这种规定并未真正反映出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所侵犯的客体。按照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去衡量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会出现定罪不准、量刑不足的问题。它让人觉得国家不是为了保护环境资源包括野生动植物资源,而是为了维护管理制度才对此类犯罪进行制裁的,从而降低了国家惩治环境犯罪包括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价值和地位。

2 刑法所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范围狭窄

从罪名的设定上看,1997年新刑法规定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主要对象是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将需要法律进行保护的野生动植物限定于珍贵、濒危的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这就造成了在司法实践中许多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不能被定罪处罚,非常不利于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和确保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从外国刑法的规定来看,许多国家法律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范围都非常广泛,借鉴外国刑事立法例,我国刑法也应规定覆盖面更为广泛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扩大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范围,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3 罪名设置和规范结构不科学

一是罪名设置不科学。在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犯罪中,绝大多数犯罪没有明确犯罪对象到底是纯粹野生的,还是包括人工养殖的,这种不确定性就给刑事诉讼中行为人行为的性质认定增加了难度,很可能直接影响到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执行。在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中,罪名设置的不科学直接导致了犯罪对象的不统一,这无形中为执法者和守法者制造了思想上的混乱,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司法认定的准确性以及司法的效率和公平。刑事立法在修改时,应当从法律的系统性、协调性出发,将罪名间所体现的犯罪对象的矛盾之处予以修改。

此外,非法狩猎罪与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存在法条竞合关系,两罪客观上都是非法狩猎或非法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但两罪的侵害对象却不相同,前者以普通陆生野生动物为对象,后者以陆生和水生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为对象。普通的水生野生动物则属于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对象范畴。笔者认为,以侵害的对象是否属于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作为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不尽合理,易给司法实践带来不必要的混乱。

二是规范结构不科学。1997年刑法有关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刑事立法绝大部分是采用空白罪状的形式,这就使所参照的法律法规的数量和立法质量直接左右相关罪名的认定难度。实践中办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刑事案件,涉及到要参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等诸多法律法规,操作上的不便和烦琐显而易见。另外,随着1997年新刑法的实施以及相关刑法修正案的出台,1988年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与现行刑法严重脱节,影响了刑法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中应有作用的发挥。而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属于越权解释,并且对水生野生动物未作规定,无疑给执法设置了人为的障碍。

4 对影响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部分行为没有进行刑法规制

一是《刑法》遗漏了对破坏自然保护区、草原等行为的刑法规制。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有效地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濒危物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稀有动物和濒危动物的重要栖息地的毁灭会造成生物种群灭绝,因此,我国刑法典有必要专门设立破坏自然保护区这方面犯罪的规定。草原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它也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基地。我国目前草原植被被任意破坏,草原上的珍贵野生动植物遭到掠夺性的乱捕乱挖,造成草原面积减少,草场退化、碱化、沙化,水土流失急剧扩展,草原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然而,对此类问题的刑事处罚却无具体刑法条文可依,在刑法中急需设置破坏草原罪的罪名。

二是我国刑法在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中,只规定了非法猎捕和杀害两种行为。该罪的规定不包括伤害、虐待野生动物的行为。我国现行刑法并未像西方大多数国家那样单独设立专门的罪刑条款来惩治伤害、虐待动物的行为。正是由于刑法没有将伤害动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所以才导致刘海洋案件出现后发生争论不休的状况。

5 部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刑罚规定不科学

一是刑罚过轻。我国现行刑法关于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刑罚规定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刑罚过轻,普遍轻于近似的财产犯罪。1997年刑法第六章第六节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刑罚,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没有无期徒刑和死刑的规定。如刑法规定盗伐林木罪的最高法定刑是十五年有期徒刑,而盗窃罪的最高法定刑是死刑,这是不合理的,因为林木的生态价值远非实物能比。再者,对单位犯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对单位要判处罚金。那么,对单位犯罪与单位违法哪个应处重罚?理论上讲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应当高于单位违法。事实上单位所受行政

处罚中消灭法人的处罚远比对单位所受刑罚要重,这就造成刑法威慑力的减弱。一些主张轻刑化的国家对实施危害环境的犯罪行为规定的刑事罚则同惩治其他犯罪的刑罚相比是更为严厉的,而我国的刑事立法却实行的是轻刑化,有违罪刑相适应原则,这是不合时宜的。这也体现了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对生态效益考虑的欠缺。

二是刑罚种类过少。在我国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刑事立法当中,主要有自由刑和财产刑两种刑罚,这样的刑罚种类过于单一,尤其是对单位犯罪来讲更是如此。如前所述,单位犯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罪的,对单位要处罚金。但是,罚金在我国刑罚体系中仅仅是附加刑,这无形中降低了对单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否定性评价。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刑法对此类的单位犯罪只规定了罚金一种处罚方式,这本身就造成了刑罚力度的弱小和刑罚方式的单一。应该在刑罚措施之外,扩大非刑罚措施的适用范围,将多种刑罚措施综合运用,这样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综观国外环境犯罪,普遍规定了多种刑罚手段,例如《俄罗斯联邦刑法典》,在第二十六章“生态犯罪”里共规定了七种刑罚:剥夺自由;限制自由;劳动改造;拘役;罚金;剥夺担任一定职务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强制性工作。仅在第256条“非法捕捞水生动物和植物罪”中就规定了五种刑罚。对这样多种刑罚手段的规定值得我们借鉴。

二、我国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立法完善

1 增设“破坏环境资源罪”专章,并在其中设置“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罪”专节,将直接针对野生动植物的犯罪纳入其中

笔者认为,破坏环境资源罪除了侵犯国家对环境资源的保护、管理制度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直接侵犯公民的环境权,并间接导致生命、健康或财物的危险或损害。因此,破坏环境资源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中,环境权是主要客体。不应该将破坏环境资源罪所保护的价值及其所体现的特殊社会关系简单地归入一般经济秩序或其他一般犯罪客体。将主要侵犯环境权的破坏环境资源罪单列为一章,既符合刑法分则犯罪的分类理论和规则,又使对破坏环境资源罪的制裁更多地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公民自觉地爱护环境,合理利用、开发自然资源,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环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破坏环境资源罪中专设“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罪”一节,将直接针对野生动植物的犯罪纳入其中,有利于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罪体系的完整以及罪与罪的协调统一,从而有利于对此类犯罪的认定和打击。

2 扩大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刑法保护范围

我国现行刑法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对象和内容规定得过于单一、片面。笔者认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应对刑法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范围做出重新界定,确保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最适宜的范围。从我国刑法目前的规定看,其出发点是肯定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利用的,只是通过列举的方式对其中一部分进行特殊保护。但是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各物种的数量会发生变化,并且各物种间具有相互的制约作用,一种物种的灭绝可能引起若干物种在一个地区的消失,各物种的数量会随时间发生变化,法律难以预料具体哪一类物种才是迫切需要保护的,而且法律规定具有滞后性,不利于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法律需植根于内心,尤其是刑法,急需建立环境刑法的内在合理性。现代生态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一种动植物都有它存在于自然界的生态地位和生态功能。野生动植物存在的价值在于,它是维持生态系统相对平衡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在对其刑法保护上有清醒的认识,从野生动植物的自身价值来确定刑法保护问题,勿要以人之好恶,将一个物种推到不公平的境地。在扩大刑法所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范围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境的重要意义,把对生境的保护提升到与保护野生动植物同样重要的高度。

3 罪名罪状的设置上应当进一步合理化

针对现行刑法中部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存在法条竞合、犯罪对象模糊不清的情况,应当从保持刑法体系内部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角度出发,对相关条文进行修改和整合,确定较为科学和便于司法操作的罪名。

一是明确犯罪对象。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具体犯罪中的犯罪对象到底属于野生动物还是驯养动物,或者既可以是野生动物也可以是驯养动物,应进一步明确规定出来,以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笔者认为,对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犯罪对象,应明确规定为野生的水产品。如果行为人非法捕捞人工繁殖的水产品,则应按盗窃罪或破坏生产经营罪等犯罪论处。将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的犯罪对象明确规定包括人工繁殖的珍贵、濒危动物。同时,为了保持此类罪内部的协调统一,将这些罪名相应地修改为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动物、珍贵濒危动物制品罪及走私珍贵濒危动物、珍贵濒危动物制品罪。

二是将非法狩猎罪修改为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罪。做这样的修改有三个目的:一是使之区分于上文提及的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动物罪,突出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重点保护,并同时基于对生物多样性的考虑,便于保护其他野生动物;二是取消非法狩猎罪的规定,可以消除公民认为在非“禁猎区、禁猎期”进行狩猎为法律允许的误解;三是这样立法既减少了过多的法条竞合罪名,又使刑事立法跟随时代的需要,加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三是修改并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环境资源保护法中的相关刑事责任条款,使之与刑法相衔接。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刑事立法应遵循协调原则,即保持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刑法体系内的协调。协调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在内的各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相关刑事责任条款与现行刑法关系的关键,就是要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准确适用刑法典。为此,首先应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中有关刑事责任的条款,并根据刑法中新增加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犯罪增加相应的刑事责任条款。其次,以决定、补充规定的立法方式对相关环境法和资源保护法中援引新刑法的有关条款作出明确规定。此外,也可以借鉴国外环境资源刑事立法方式,对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环境资源保护法中规定有罪行罪名的刑事责任条款,而新刑法中又无相关罪行罪名刑罚的犯罪,作出具体刑罚的规定。这样就可以使不完整的刑法规范变成完整的刑法规范。

4 增设破坏自然保护区罪等新罪名

野生动植物资源与人类及土壤、水、空气等因素构成生态环境系统。这一系统正常协调的运转,是人类繁衍与发展的前提,而构成这一完整系统的各种因素无论缺少哪一环节,人类都将面临

灭顶之灾。因为其中任何一种都是其他因素赖以生存的条件。诸因素相互依存,才使生态保持平衡。

一是增设破坏自然保护区罪。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已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网络,使85%的陆地生态系统、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国家重点保护的30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60%的高等植物和130多种珍贵树木的主要分布得到了较好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效不能说不显著,但是,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种源地的行为在各地仍不时发生。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自然保护区法》,对破坏自然保护区的行为在刑法上找不到相应的条文进行惩治。借鉴外国刑事立法例,在刑法上设置一个破坏自然保护区罪非常必要。

二是增设破坏草原罪。我国草原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草原为0.33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中国有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每年以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草原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扭转。加剧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草原过牧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二是不合理开垦、工业污染、鼠害和虫害等对草原的破坏,三是乱采滥挖等破坏草原的现象时有发生。草原的破坏已达到如此惊人的程度,而草原的作用又非常重要。因此,应当增设破坏草原罪,以改变惩处破坏草原的行为仅在2002年修订的《草原法》上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原则性规定,而在刑法上却无相应罪名的局面。

三是增设故意伤害、虐待野生动物罪。故意伤害、虐待野生动物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使野生动物身体残缺,进而失去生存能力而死亡,与捕杀行为无异。西方一些国家早已将之规定为犯罪,且扩大到一般的动物,如《法国刑法典》第五卷全一章为“对动物的严重虐待或残忍行为”,规定“公开或非公开地对家养、驯养或捕获的动物实行严重虐待或施以残忍行为的,处2年监禁并科30000欧元罚金”。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伤害、虐待一般动物的行为进行刑事处罚尚不现实,但处罚伤害、虐待野生动物的行为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在刑法中增加规定伤害、虐待野生动物罪的罪状及其法定刑,以遏制此类行为的发生,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避免再出现类似刘海洋案的尴尬立法境地。此外,还有一些新罪名也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发展而建立起来。

5 改革和完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刑罚体系及刑罚制度

根据刑法科学化的要求和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特点,建立适当的惩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刑罚体系和刑罚制度乃是我国刑法改革和完善环境刑事立法的必然要求。

第一,应加大财产刑的处罚力度,充分发挥其惩罚与补偿作用。以财产刑代替自由刑或生命刑,是现代刑法转换刑罚机制的方向之一,特别是在惩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时其有效性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一方面是因为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行为人受经济利益所驱动,且单位犯罪也为数不少,对犯罪者处以财产刑,可以从经济上剥夺犯罪所得利益或消除其重新犯罪的条件,符合刑罚目的。更主要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财产刑运用得当,可以兼具惩罚和补偿的双重作用。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适用财产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甚至可以为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系统工程落实一部分资金,直接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推行,其意义更加非同寻常。我国现行刑法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罚金刑处罚数额偏低,这不利于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打击。我国现存刑罚体系中的财产刑应当成为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行为控制对策中广泛适用的刑罚手段,并适当提高其地位。

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物理隔离保护法;主流保护法

中图分类号:S184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432019

农业野生植物是在农区范围内,对人类具有实用和潜在利用价值的所有野生植物。农业野生植物不仅是植物资源的重要链条,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联。农业野生植物具有作物所不具备的优良基因,并且一些药用野生植物是中药材原料,堪称是植物资源中的无价之宝。中国具有丰富的农业野生植物,约有1万种,这些珍贵的野生植物被分别用在食品领域、药物领域、工业领域、饲养领域以及观赏领域等等。但是,在社会生产的影响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致使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慢慢减少,尤其是建筑公路、兴修水利、乱砍滥伐、采挖等,造成一些农业野生植物频临灭绝的危险。人类对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开始予以重视,国内外都已经开始对农业野生植物采取保护行动。

1农业野生植物生境保护方法

1.1物理隔离保护法的实践

物理隔离保护法在我国采用优先于主流化方法,其通过围墙、围栏等隔离设施,使农业野生植物和周边环境得到保护,避免畜禽和人类对其形成干扰。物理隔离保护法适应于分布集中、面积大的具有代表性的濒危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点的当地农民和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并且保护点建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维护。

我国从1985年开始开展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行动,目前,我国27个省共建设了154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对39种农业野生植物进行保护。采用隔离方式对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进行保护。

1.2主流化保护法的实践

主流化保护方法是一种农民所参与的保护方法,这种方法以不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为基础,在农民自愿、踊跃地参与其中,对农业野生植物进行保护。主流化保护方法对物种和保护点的选择与隔离法基本相同,同时又比隔离法多几项内容,包括政策法规的约束、以生计替代为核心的改善、以资金激励为向导以及提高民众对农业野生植物的保护意识。我国自2006年开始开展了主流化保护方法,目前,在全国15个省建立了72个农业野生标的物分布点,对31种农业野生植物进行保护。

2物理隔离法及主流化2种方法的优劣

物理隔离保护法和主流化保护法都是国际上推广的保护方法,不过就目前而言,主流化方法较适用于发达国家,隔离法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这也主要决定于一个国家对农业野生植物保护意识的强弱。物理隔离法在我国已经应用了30多年,主流化方法也有10多年的应用,尤其是近些年来2种方法同时应用实践,通过对比,2种方法都存在自身的优劣。

物理隔离保护法由国家一次性投入建设,优势在于土地权属关系明确,并且有效防止人畜进入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破坏。然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正是由于土地使用权的变更,这就需要建立专门组织,对保护点进行管理和看护。同时,需要对设施设备进行长期的维护和维修,再者,保护点内禁止人畜进入,也会造成物种消长现象,伴生植物越来越旺,而被保护物种却呈弱势发展。

主流化保护方法相对较为“开放”,主要是靠农民对农业野生植物的保护意识。主流化保护方法的最大优势是农牧民的踊跃参与,劣势就是由于土地的使用权是民众,那么农牧民如果想要占用保护点也不违规。劣势主要表现为保护物种被分为毫无价值的植物和被炒作为珍贵的植物2种,造成浪费或过度采挖;没有建立可持续性激励措施,农牧民在一开始得到了补偿,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但如果没有长久的激励措施,那么也就不存在长久的保护行动。

3结语

物理隔离保护法和主流保护法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不过2种方法又彼此互补。因此,可以采用将2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使2种方法的优劣相互补充,有利于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还需要将保护点空间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均衡化,科学调整保护点区域,并强化对保护点的管理,建立监测预警体系,使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得到更加有效和完善的保护。

参考文献

[1]王述民,张宗文.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03):325-338.

[2]陈志宏,李晓芳,o旭疆等.我国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保护[J].草业科学,2009(05):1-6.

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遂昌县

中图分类号:S511.90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4005802

1引言

遂昌县属中亚热带的地理位置,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形环境,使得遂昌县成为南北植物的汇集之区,也是许多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场所,植物的种类十分丰富。据考察调查,遂昌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有已知的非维管束植物384属804种,已知的维管束植物(蕨类、种子植物)179科684属1569种。保护区内有伯乐树、南方红豆杉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白豆杉、长叶榧、连香树、鹅掌楸等16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另有白豆杉属、香果树属、伯乐树属等15个中国特有属和银鹊树、南方铁杉等9种珍稀濒危植物。遂昌冬青、九龙山景天等40种植物模式标本又是九龙山区域的原产地。

2遂昌县野生植物资源现状

2.1查清野生植物资源底数

1995年以来,国家林业局相继启动了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等,通过调查,第一次在浙江省范围内掌握了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湿地资源的分布及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状况、生境状况和受威胁等情况。2002年6月,编印出版了《浙江林业自然资源》森林卷、野生动物卷、野生植物卷、湿地卷,以今后的保护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比较分析资源变化趋势打下了基础。

2.2野生植物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针对野生植物资源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在加强野外资源保护的同时,为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野生植物培植不断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科技投入,规范管理行为,探索市场机制,促进野生植物产业步入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初步建立起资源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相结合的产业框架。涉及的领域有餐饮食品、医药保健品、旅游观赏、贸易等,年产值达亿元,野生植物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效益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3加强和规范执法监管,维护野生植物经营秩序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对乱采滥挖、非法经营等违法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并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协同作战,组织联合执法,查处了一批违法犯罪案件。近年来,先后组织“春雷行动”和“绿剑行动”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有力遏制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犯罪活动的势头,维护野生植物及其产品的经营秩序。

2.4加大宣传,提高野生植物保护意识

为争取全社会广泛支持并参与野生植物保护,通过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的纽带桥梁作用,坚持长期广泛深入的野生植物保护宣传教育,倡导保护新观念,使全社会广大群众自觉保护的意识日趋增强,野生植物保护的群众基础不断强化。

3存在的问题

(1)自然生态系统脆弱、退化的局面依然存在。目前,遂昌还有部分生态脆弱区域、重要湿地和珍稀野生植物没有纳入到保护范围,盲目开发破坏野生植物的情况仍时有发生,部分区域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情况还未得到彻底改变。兰花在遂昌县资源种类十分丰富。

(2)野生植物资源总量不足,部分物种资源过度利用严重。由于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持续扩大,已严重超出了资源增长幅度,导致资源总量不断下降。一些需求量大的物种,资源已下降到濒危程度。特别是在市场高额利润的诱惑下,一些不法分子仍在大肆乱挖滥采和非法经营对野生植物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如不尽快采取措施,遏制资源下降趋势,促进资源的恢复和发展,相关产业势必因资源危机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3)忽视综合开发利用。遂昌县的资源种类多,但往往集中几个品种上,忽视本地的名、特、优产品的开发,限制了资源优势的发展。同时还忽视了每一种野生植物的多功能综合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4)野生植物培植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虽然遂昌县野生植物培植已初见成效,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还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繁育培植体系,经济发展所需资源大部分仍依赖从野外获得,给野外种群保护带来很大压力。野生植物培植科技含量较低,资源增长缓慢,还有的借人工培育为名,非法从野外掠取资源,不仅达不到发展资源的目的,还对资源造成极大破坏。

4对策与建议

4.1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围绕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要求,组织编制野生植物产业发展规划。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科学布局栽培及产品开发基地,明确产业定位、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发展,确保野生植物繁育利用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遂昌县野生植物资源种类多,但规模不大。对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前提是保护好现有的野生植物资源,在保护中求开发,在开发中促保护,整体提升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水平。

4.2加大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

进一步加强对野生植物野外资源的普遍保护,强化对野生植物保护区的保护,在一些濒危、珍稀野生植物重点分布区域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强化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工作,使野生植物野外种群得以休养生息,逐步扩大,维护生物多样性。严禁对珍稀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直接的商业性利用和以食用为目的采集野生植物的行为。必须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基础研究,为技术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形成具有遂昌特点的适用技术,发挥效益,要针对性地根据野生植物资源自身的特点,对特色资源加以研究,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资源的技术开发研究为突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遂昌在全国林业科技领域的知名度。

4.3加快种源示范基地建设

坚持科技创新与合作组织相互促进,加快野生植物开发步伐。加强野生植物种源基地和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品质优良、市场广阔、技术成熟的种源基地,保护好优良种质基因。大力发展一批基础设施较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经济效益显著的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抓示范基地、抓典型来推动遂昌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以遂昌的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特色产业,坚持科技创新与种苗合作社相结合,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引导,组建种苗专业合作社,加快野生植物产业开发步伐,提升、壮大遂昌的林产业。产业壮大了,反过来支持林业科技发展,形成良好互动的机制,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野生植物开发的水平。

4.4推进产业化经营,发挥综合效益

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创新管理模式,推行公司+农户的形式,积极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经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宣传教育、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和行业协调等方面功能,维护行业秩序,强化行业自律,给政府主管部门当好参谋。针对当前遂昌经济发展对野生植物资源需求不断扩大的实际,林业主管部门要为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探索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的引导激励机制。实行“谁培育,谁优先利用”的原则,鼓励资源利用者加入到资源培育中,吸引全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参与到资源培育中来,调动各方面培育资源的积极性。重点保障中医药、文化等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资源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产品开发,引导企业推进产品精深加工。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开拓市场,大力培育野生植物专业市场和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野生植物的休闲旅游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以野生植物为主的多种形式的休闲旅游业,提高档次和品位。

4.5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

林业部门要按照便民高效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切实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进一步加强野生植物产业发展的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野生植物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加大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培育和开发利用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重点对种源基地、示范基地给予扶持。

4.6坚持科技自主创新与林区建设相结合

提高科技自主创新的保障能力。林下资源开发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林下资源开发就是开发天然林下的野生植物资源;开发野生植物资源是培植林业产业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代化林区建设既可以是野生植物资源的一项保护措施,同时,也可以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搞好兴林富民建设,推进和谐林区建设。

参考文献:

[1]谢碧霞,张美琼.野生植物开发与利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陈俊愉.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篇5

一、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概况

南昌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处赣江、抚河尾闾、鄱阳湖滨,地理位置为东经115°27′—116°35′,北纬28°09′—29°11′,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市以平原为主,兼有广阔的水域以及岗地、丘陵、低山,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概貌为“一分道路和庄园、二山三水四分田”。境内西部九岭山余脉上的洗药坞主峰海拔842.3米,为全市最高峰;东北部濒临鄱阳湖,湖滨、港汊、水塘星罗棋布。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南昌市正处于基础设施逐渐完备,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湿地广阔且类型多样。全市共有各类湿地400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54.1%,所占比例为全省最大。湿地类型共7种,主要为河流湿地、洪泛湿地、永久性淡水湖、泥炭藓沼泽湿地(分布在洗药坞一带)、水库、水渠、水田等。我市拥有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在赣江大桥以东,赣江分为三支,期间的蒋巷镇、扬子洲乡、南新乡、联圩乡、昌邑乡为冲积三角洲,属洪泛湿地,现已成为江西省的粮仓,目前正将低洼部分的农田实行退耕还湖。我市辖区内的鄱阳湖水域面积达983.47平方公里,约占鄱阳湖水域面积的三分之一。濒湖的新建、南昌、进贤三县还有不少湖泊,如军山湖(220平方公里)、青岚湖(42平方公里)、瑶湖(18平方公里)等。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我市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兽类42种,爬行类18种,两栖类7种;鸟类种数最多,达380余种,约占全国和全省鸟类种数的31.9%、90.5%,其中属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的鸟类分别为10种、38种,属省级重点保护的鸟类90余种。此外,全市主要木本植物有96科、225属、400多种。在南昌市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中发现,全省61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的目的物种中,我市特有的野生植物有4种,其中新建县有浙镶槐、南昌卫茅,湾里区有沼柳、沼越桔。

二、保护管理现状

1、经验做法

1.1野保管理体系建设

我市率先在全省建立起专职的地市级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体系建设。1992年成立了南昌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1993年,南昌市林业局又投资建立了南昌市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这是当时江西唯一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2001年,我市率先成为江西省首批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建设达标单位,所辖县区和重点乡镇实现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挂牌。这标志着我市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网络,从而形成了一道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坚实屏障。

2.2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为切实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我市野保部门和森林公安密切合作,每年通过定期开展“野生蛙类专项整治”、“餐饮单位专项整治”、“越冬候鸟专项整治”等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2004年,在国家林业局组织的旨在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猎鹰行动”和“春雷行动”中,南昌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先后两次获得全国“猎鹰行动”、“春雷行动”全国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3.3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市南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历经2年科学考察和3年申报晋升的艰苦历程,于2008年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为部级自然保护区,我市由此成为全国首个拥有部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省会城市。这是我市城市发展的一件大事,对于我市创建现代文明花园城市、生态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环保模范城都具有重大意义。南矶湿地部级自然保护区距南昌城区45公里,总面积3.33万公顷,每年保护区越冬候鸟种类100余种,数量超过30万只,占全鄱阳湖候鸟总数一半以上。有4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24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16种水鸟种群数量达到或超过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建设南矶湿地部级保护区,对于构建鄱阳湖乃至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格局、促进鄱阳湖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4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

为提高广大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我市积极借助主流新闻媒体宣传、介绍和报道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在每年的“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专题宣传活动期间,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标本展、保护区采风、摄影展、邮票展、野生动植物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并深入中、小学校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教育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向青少年推广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多次组织学生到自然保护区实地体验自然,观看候鸟,以增强保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并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专业网站用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

2、存在的问题

2.1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点多面广,需要人员多、投入大,而当前我市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还很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难以有效开展监测和保护管理工作。当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成为林业部门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内容后,经费不足、设备不足、人员不足的问题暴露得更为明显。

2.2湿地保护政出多门,对资源无法实现统一管理。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原因,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仍处在多部门的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之中。各个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从各自职责和利益出发,形不成管理合力,甚至部门利益至上,严重影响了对湿地资源的统一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干扰和破坏了珍稀动植物,特别是越冬候鸟的栖息环境。如水利部门负责湖泊水位的调控,渔业部门根据《渔业法》,负责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渔政管理,当地政府湖区管理权发包给水产养殖户以增加财政收入,林业部门虽然牵头湿地保护区工作,但只能对鸟类、野生动物进行管理和保护,保护区没有湖区使用权和管理权,保护管理工作长期处于“借湖养鸟”的窘境。

2.3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目前尚无较为完善的法律规章可循。我省第一部关于湿地保护的条例《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2004年3月才开始实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保护条例并未很好地在鄱阳湖地区执行。同样,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对于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而言,在新的形势下也明显滞后。因此,要为我市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可操作的法律依据,理顺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必须加快湿地立法工作。

三、今后行动计划及建议

目标:实施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根据当前我市野生动物保护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国际形势要求,以国家加强生态建设的整体战略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育、大力恢复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以保护为根本,以发展为目的,以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湿地保护为基础,以保护工程为重点,以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完善管理体系为保障措施,加大执法、宣传、科研和投资力度,促进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

措施:

1、完善体系建设,提升支撑保障能力。全面加强保护管理体系、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候鸟保护监测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建设,提高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管理水平,实现对重要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自然保护区及候鸟迁飞的动态监测,逐步完善本地资源数据库。加强与wwF(世界自然基金)、GeF(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基金组织的交流沟通,争取他们在野生动植物、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及湿地恢复等方面的资助。同时加强与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大对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保护、调查、监测的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支撑体系的实力。

2、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联合森林公安、交通、工商、渔政等部门对集贸市场、餐饮单位、车站、码头、机场等地共同开展“野生蛙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苗圃内野生树木专项整治”、“越冬候鸟保护”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出售、收购、运输、携带野生动植物或其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要针对近年来湖区网捕、毒杀越冬候鸟出现蔓延的情形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侯鸟管护网络,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个人,将越冬候鸟保护真正纳入长效管理机制。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越冬候鸟保护宣传月”开展保护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越冬候鸟等专题宣传活动。一是积极宣传保护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弘扬健康向上的生态文化,积极倡导不烹食野生动物、不穿戴野生动物皮毛服饰、不笼养野生动物,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消费观,引导人们自觉抵制野生动物违法犯罪。三是通过安装警示牌,发放宣传资料,设立流动宣传车,举办普法讲座等形式,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市场、进餐馆、进车站”的系列宣传活动,形成人人爱护、善待野生动物的良好社会风尚。四是引导新闻媒体进行正面报道,表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立场及所做的努力。

建议: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特征。谁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谁就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竞争优势。保护好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基本国情和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加强我市的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1、拓展宣传渠道,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和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如科普讲座、制作专题片、护鸟志愿者等活动,广泛宣传保护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从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方法,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湿地、野生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特别要加大警示宣传的力度,使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形成全社会支持湿地保护事业的良好氛围。

2、加快湿地立法,依法进行湿地管理。鄱阳湖作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湖泊,无论是地理、水文,还是历史、经济与文化,都与我国其它地区湿地具有明显不同的特色,很多国家层面制定的管理条例在这里都不具操作性甚至缺少指导性。湿地因地域不同而特征不同,特征不同必然导致管理办法截然不同,因此,我市要根据我市辖区内鄱阳湖湖区特点尽快出台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明确职责权限、管理程序和行为准则,将湿地保护、渔业资源管理、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国土及环境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与湿地保护立法协调一致。建立市级主管部门组织协调与多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湿地资源监测网络体系,使我市湿地保护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对策;太安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18.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2-0168-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实现区域发展的关键。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对保护各地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首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及稳定[1-2]。同时,野生动植物资源更是非常重要的物种资源,维系着遗传基因多样性,是今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可依赖的物质基础。此外,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资源,提供了人类文化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为此,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

1陕西太安省级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概况

陕西太安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宜君县西北部,属子午岭山系桥山余脉,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55′40″~109°12′20″,北纬35°19′40″~35°35′20″之间。总面积25872hm2,其中核心区面积6187hm2,缓冲区面积9453hm2,实验区面积10232hm2。该地区处于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与内陆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区位独特,地形地貌多样,生物资源丰富。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保护区在植被性质上带有过渡的特色,呈现出森林和森林灌丛景观。其地带性植被——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渭北黄土高原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区域之一。华北成分为该地区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东北成分、蒙古成分、华中成分和中国喜马拉雅成分等多种植被区系成分并存,同时在植被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黄土高原特有成分。华北成分代表种有辽东栎、山杨、油松、侧柏;蒙古成分代表种有柠条、针茅;华中成分代表种有漆树、山棉花;东北成分代表种有小叶杨、白桦;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代表种有甘肃山楂、刺五加;黄土高原特有成分为山杏、山桃、文冠果、黄蔷薇、甘草等。保护区内现存高等植物101科逾800种。经初步调查,现有野生药用植物和经济植物逾170种,其中根茎类55种,花草叶类48种,种实和其他69种。有宜君党参、柴胡、黄芩、连翘、核桃等名优特产。

保护区动物地理分布以古北界为主,兼有东洋界和广布种,拥有较丰富的动物种类。区内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种。

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构成了该地区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渭北地区最大的一片“绿洲”,对维护生态安全、发展景观旅游业、增加当地的旅游业收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2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2.1交通迅速发展对野生动植物构成严重影响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在公路交通方面,更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保护区,公路的建设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但是对野生动物而言,则意味着生活和取食范围的缩小和破碎,在很大程度上对动物的迁徙、繁殖和活动带了不良影响。

2.2人为活动的干扰

一方面,由于群众法制观念和保护意识的淡泊,在传统行为习惯的影响下,用私制“电猫”等工具滥捕滥猎野猪、獾等野生动物,也对其他动物造成伤害,乱采、乱挖野生植物的现象也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存在偷猎、偷采等隐患,给资源安全造成了威胁。另外,森林火灾也对保护区管护工作的首要大敌。

2.3保护资金短缺

省级自然保护没有专项建设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开展,而保护区的管护工作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护,由于资金的缺乏和限制,使保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滞后。

2.4队伍建设滞后

保护队伍专业水平低,培训学习机会少,没有一定具有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跟不上现代保护工作的步伐。

2.5科学技术应用含量低

现代高科技设备应用少,如缺少GpS和GiS设备及系统,监测、保护工作不能科学量化,无法与现代监测、保护工作接轨,保护工作在管理上技术含量有待于提高。

3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对策

3.1合理区划保护站

根据工作需要,区划保护站点,落实管理区域,建立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动植物资源的变化,并针对意外、突发险情及时开展救治工作[4]。

3.2加强队伍建设

从提高职工建设入手,确立合理的培训和学习计划,有目的地对职工进行进行培训,大力提高职工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单位所交办的巡护任务,遇到突况能够采取及时、得力的保护和营救措施。

3.3加大资金投入

应千万百计保障资金的投入,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投资主体,同时吸纳各方投入,尽量扩大建设资金,以支持保护区的建设,发挥其应用作用。

3.4加强执法力度和防火工作

从重、从严打击一切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活动,做到依法保护,从根本上让违法犯罪分子认识到高压线的作用,形成全社会保护的社会环境。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减少森林火灾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积极开展防火宣传,强化火源管理,尽可能消灭一切火源隐患,杜绝保护区内火灾的发生,保障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安全。

3.5强化宣传

建立保护区宣传网站、科普知识博物馆、设立标志牌、开通彩信宣传服务功能,进行全方位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形成热爱保护区的良好风气。在教育方法和渠道上,应实现多样性,对区域内群众以法律、法规为主,对参观和学习的其他群体以护林防火知识和科普教育为主。

3.6充实科研力量,提高科研水平

稳定现有科研队伍,逐步扩大科研队伍人员数量,加强与科研院所、学校的合作交流,全面提高保护区的科研能力。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训规划,定期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培养能主持课题研究的技术人员,奠定保护区的技术基础[5]。

4参考文献

[1]朱振华,毋其爱,杨礼攀.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J].林业科技,2003(6):63-65.

[2]龙万.巴东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及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04(2):59-62.

[3]黄凯道,广海星.太安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初探[J].陕西林业,2009(2):30.

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浙江庆元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北纬27°15′~27°51′,东经118°49′~119°29′。地处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地貌以丘陵山区为主,最高海拔1857m,最低海拔240m,相对高差达1617m。境内山地起伏,山峦重叠,立体小气候复杂多样,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低山丘陵还零星分布一些岩成土,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其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丰富。

1野生经济植物资源

经实地调查,庆元县共有野生经济植物112科476属804种[1,2]。根据植物经济用途,可将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分为12类[3],现将其各类植物资源介绍如下:

1.1药用植物资源

经调查,庆元县药用植物有256种,其中用作预防药的有野菊花,用作战备药的有鱼腥草,用于止咳平喘的有胡颓子,用于清热解毒的有金银花,用于祛风除湿的有八角枫,用于收涩的有金樱子等,用于驱虫药的有苦楝皮,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山乌桕、乌桕等。还有鸡矢藤、车前草等可用作草药或凉茶。

1.2观赏植物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观赏植物有216种,可作园景树有华东黄杉、香果树、福建柏、红豆树、浙江楠、南方红豆杉等;可作行道树的有香樟、鹅掌揪等;可作庭荫树的有香果树、伯乐树、红豆树、榉树等;可用作盆景植物的有白马骨、赤楠等;可作观叶植物的主要有深绿卷柏、青荚叶、豪猪刺枫香、山乌桕、厚朴、福建柏、鹅掌楸等;可作观果植物的为朱砂根、冬青、铁冬青、波叶红果树、野鸦椿等;可作观花植物的有含笑属、杜鹃花属、山茶属、绣球属、秀丽四照花、大叶白纸扇、厚朴、鹅掌楸、蛛网萼等。此外,还有马蹄金、垂盆草等地被植物;垂直绿化植物有异叶爬山虎、忍冬、金线吊乌龟等。

1.3用材树种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用材树种有93种,特类材有花榈木、红豆树等;一类用材有榉树、香樟、闽楠、南方红豆杉等;二类用材有石栎、福建柏、榧树等;三类用材有香港四照花、毛红椿、伯乐树等;四类用材有山杜英、厚朴、香果树等;五类用材有华东黄杉、金钱松、猴欢喜等。其中可作船舶用材的有榧树、榉树等;可作高级家具工艺雕刻用材的有红豆树、闽楠、香樟、毛红椿、榉树等;可作建筑用材的有鹅掌楸、华东黄杉、香果树、长序榆等;可作室内装修用材的有福建柏、南方红豆杉等;可作乐器的有福建柏、厚朴等;可作工艺用材的有榉树、长叶榧、闽楠等;可作雕刻用材的有樟树、花榈木、南方红豆杉、毛红椿、福建柏等;香果树、厚朴则属速生优良用材树种。

1.4野生水果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野生水果有132种,比较重要的种类有野山楂、山杏、山桃、山莓、桃叶石楠、杨梅、赤楠、中华猕猴桃、蓝果树、金樱子、乌饭树、胡颓子等。

1.5油脂、胶用植物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油脂植物有27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种类有马尾松、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山苍子、香叶树、乌桕、野桐、油桐、枫香、冬青、无患子、油茶、算盘子、黄连木、构树、猴欢喜、糙叶树、紫苏、苍耳等。胶用植物有37种,如薜荔、毛冬青、豆腐柴、魔芋及猕猴桃属等。

1.6芳香植物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芬香植物有35种,多为柏科、木兰科、樟科、唇形科、芸香科、菊科等,主要有野含笑、深山含笑、含笑、樟树、山苍子、檫木、吴茱萸、枫香、胡颓子、络石、小果蔷薇、牡蒿、黄栀子等。

1.7淀粉植物资源

野生淀粉植物的开发利用,对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和人口剧增所带来的对淀粉的大量需求有重要意义。据调查,庆元县淀粉植物有28种,主要有米槠、板栗、锥栗、甜槠、青冈栎、细叶青冈、菝葜、狗脊、野葛、、薯蓣、木防己等。

1.8纤维植物资源

据初步调查,庆元县纤维植物有26种,其中较重要的种类有藤石松、柘树、朴树、苎麻、白背叶、大血藤、钩藤、扁担杆、梵天花、青钱柳、野葛、糯米团、棕榈、芒、毛竹、菝葜、薯蓣、石蒜、灯心草等。

1.9鞣料植物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鞣料植物有24种,其中含量较高、资源量较大的有杉木、杨梅、小叶青冈、栲树、苦槠、虎杖、枫香、青榨槭、金缨子、小果蔷薇、盐肤木、华杜英、山杜英、枫杨、算盘子、厚皮香等。

1.10蜜源植物资源

蜜源植物含有丰富的蜜汁和花粉,是蜜蜂食物的主要来源。据调查,庆元县蜜源植物有20种,主要为柃属、悬钩子属、李属、蔷薇属、山胡椒属、乌饭属、胡颓子属、松属植物,以及牡荆、夏枯草、截叶铁扫帚、乌桕、盐肤木等。

1.11蔬菜植物资源

据调查,庆元县蔬菜植物有47种,主要有鱼腥草、何首乌、马齿苋、香椿、苦苣菜、马兰、鼠曲草、地榆等。

1.12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

庆元县是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较丰富的地区。这类植物虽占整个植物区系的比例不大,但其中不少种类均为古老的残遗植物或中国特有种,对研究该县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化及对种质资源的保存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据调查,列入1999年国务院批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4]的保护区分布物种有22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分别为百山祖冷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种,如福建柏、浙江楠、鹅掌楸、榉树、花榈木、半枫荷等,以及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5种[5],如乐东拟单性木兰、南方铁杉、沉水樟、紫茎等。

2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2.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利用墙报、各类媒体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严格贯彻执行《森林法》和《野生植物和动物保护条例》,严禁乱砍、乱伐、乱采,以及破坏野生植物等行为。

2.2加强引种驯化工作

对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水果、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等加强引种驯化。通过人工驯化和大批量繁殖栽培,不但能使这些资源免遭破坏,还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2.3坚持以保护为主

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上,要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利用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在采收野生经济植物时,严禁破坏生态环境。

3参考文献

[1]程秋波.吴鸣翔.浙江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j].浙江林业科技,1996,16(6)1-7.

[2]浙江植物志编委会.浙江植物志(第1-8卷)[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董世林.植物资源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

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珍稀植物迁移保护环保

中图分类号:Q9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30-01

糯扎渡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与澜沧县糯扎渡乡交界处的澜沧江下游干流上,是澜沧江中下游梯级电站“两库八级”开发方案中的第五级。

为满足工程对珍稀植物进行迁地保护的相关要求,保护植物多样性,在电站营地内建设了的珍稀植物园,规划占地约100亩,对库区内受淹没影响的各类珍稀保护植物进行迁地保护。

1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实施

1.1移植的种类选择

根据糯扎渡电站珍稀野生植物所需移植的珍稀植物为10种,2699株。分别为篦齿苏铁,宽叶苏铁,黑黄檀,疣粒野生稻,西南紫薇,箭根薯,戟叶黑心蕨,顶果木,红椿,千果榄仁。

1.2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原理

在自然界中,每种植物均分布在一定地理区域以及一定的生境中,并在其生态环境中繁衍后代维持至今。对它们实行迁地保护将导致它们离开其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一般要求“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

同一气候区内的野生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通过野外考察、分析,选择和创造适合的生境是行成功移植的关键。所以,对植物进行迁地保护要尽量选择具多样化的生境使其异质性,必要时还要适当改变地形、创造人工生境,使它们能各得其所,减少环境变化的胁迫而有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

1.3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原则

(1)气候相似性原则。

气候相似性原则主要是指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地点的选择,首先要保证植物个体的成活。库区珍稀野生植物就近迁移到与库区气候相似的业主营地内的珍稀植物园栽植,有利于珍稀野生植物的成活。

(2)生境相似性原则。

生境相似性原则指的是由于同种植物不同遗传类型的植株,可能对独特的生境有一定的依赖性,选择与植物在原产地生长相似的生境是很重要的,在植物园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人工生境与珍稀植物生境尽量相似,比如疣粒野生稻植于黑黄檀林下,模拟其野外生境。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工作的可能性及便利性。由于植物的迁移和群落的建造是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迁地保护在业主营地中的珍稀野生植物保护园内实施,该园址位于所需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的自然分布区内,各种自然条件均与原生境基本相同,具备迁地保护的最基本条件。

1.4活植株迁地保护主要技术措施

(1)迁地保护前的准备。

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库区实地,按照珍稀野生植物GpS坐标点找到先前标记的需移植的珍稀植物,进行移植树种的选取,将选好的树木去掉多余的枝条和侧根,在除去侧根的同时测量好欲切断的主根以上的根部体积,为备穴打基础。

(2)移植季节。

在糯扎渡的黄金种植季节是每年的6、7月份,此时正值雨季,雨量充沛,土壤含水量高,空气湿度大,比较有利于植物的移植。

(3)断切与上涂封剂。

将选好的树去掉多余的枝条和侧根时,应注意切口平整不能撕伤并涂上涂封剂。断根时先用锄头把土刨开,然后用刀或锯将侧根平整切断。

对小树而言的,理论上土球的大小(直径)是干径的8倍,大树一般根据经验取土球,一般而言不能小于干径的5倍。对于疣粒野生稻、箭根薯和无主干的宽叶苏铁等植物,土球大小依植株大小而定,为保证成活,应尽量多带土球。

(4)备穴。

选好移植树种的定植位置后备穴,穴的大小根据被移植树根部体积而定,宽度一般比被移植树种根部宽大20cm为宜,深度以被移植树主根分布深度计算,种下后一般比地平线低10cm左右为宜。

(5)移植。

待断枝后的被移植树出现萌芽迹象时开始取树,先把树用力小心缓缓推或拉倒。注意不要伤树,再一次除去多余的根并涂上涂封剂,然后用麻布将整株树严实包扎,以防运输过程中伤树失水。

(6)开挖和运输。

在开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植物根系造成大的损伤,以保证根系在移栽后能尽快恢复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尽可能将根系周围的土连同植株一起包扎好,尽快运到移栽地点。同时尽量将植株的枝条裁去并封涂,以减少植株体内的水分蒸发。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将树固定住,避免树木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过分松动而造成新的损伤。

(7)定植。

将运到珍稀植物园的树对号入穴,用松软的腐殖土加少量钙镁磷肥做填充土充实,浇上定根水。也可先将适当的填充土回到穴内加上水、少量钙镁磷肥和生根剂合成稀泥将树植入,然后再覆盖填充土

(8)肥水管理。

被移植树定植后浇上定根水,以后晴天每隔天浇1次,雨天看雨的大小决定浇水次数,直至第一篷叶稳定后每星期浇1次。第一篷叶稳定后可在根部周围薄施一层复合肥,以后每半年施1次。

(9)病虫害防治。

糯扎渡电站珍稀植物园属亚热带气侯,病虫繁殖快,给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只要选择的树种是病株则病害就容易发生。虫害在切断的枝条和受伤的树干上极易发生,为害严重的主要有象甲和小蠹两种。一般采取树干切口和伤口涂防腐剂防治为主,如果发现树干上有虫蛀的蛀孔应及时用铁丝刺杀或用棉球蘸80%敌敌畏乳油10倍液堵塞蛀孔,可有效毒死其幼虫。

2结语

2.1现状

珍稀植物迁地保护一期移植珍稀植物7种,分别是国家Ⅱ级植物黑黄檀416株,千果榄仁1株,红椿7株,顶果木10株,西南紫薇64株,剑根薯610株;疣粒野生稻1227丛,戟叶黑心蕨20株。二期已经移栽完成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千果榄仁112株、合果木67株、疣粒野生稻3000丛,以及澜沧栎群落、榆绿木群落、江边刺葵群落。经过6年左右的时间,植物在园区珍稀植物长势良好,繁殖正常,标志迁地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2对珍稀植物迁地保护实施的思考及存在的问题

(1)迁地物种由于采样和植物园区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复种栽培,很难涵盖该物种自然界所有的遗传多样性,从而缺乏遗传的代表性。因此,在对群落结构设计、优势种配置、从采样―挖掘―栽植―管养等整个程序在后续运行管理中应尽量完善。

(2)由于群落与其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要在充分研究系统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设计建造群落。

(3)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在具体的问题上(如物种组成、优势种的数量确定、群落的结构等)都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围绕长期有效保护的目的,做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美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濒危

2008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由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再次修订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Laceyact)。目前,apHiS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林业局(USFS)等其他相关机构正在共同推行该法规的逐步实施,而自2008年12月15日起,Laceyact修订案有关进口植物及植物制品申报的规定已经开始执行。由于该法案涉及面广,对我国产品输美贸易潜在影响很大,已引起国内出口企业、相关产业界及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笔者认为,美国Laceyact修订案的实施应该成为我国进一步加强保护野生药材资源的契机。

1《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修订案基本概况

Laceyact主旨是通过立法的形式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非法获得、加工、运输和买卖野生动物、鱼类和植物的贸易,禁止对野生动植物的货运文件作假。Laceyact前后经过多次修订,重要的几次修订发生在1969、1981年和1988年。2008年5月22日,美国apHiS又重新修订了该法案。此次修订案增加了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并规定任何人在州际或海外贸易中违反国内或国际法律进口、出口、运输、出售、收受、获取、收购下列来自外国的植物(少数除外),即属违法。①在违反外国植物保护法规的情况下擅自取走、运输、拥有或出售的植物;②在没有缴付必需的林区使用费、税或未付费的情况下擅自取走、运输、拥有或出售的植物;③在违反任何植物出口或转运法规限制的情况下擅自取走、运输、拥有或出售的植物。

此次修订的主要变动包括:①管理范围由“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管理”扩展到“整个野生植物及其产品”;②要求2008年12月15日后进口到美国的野生植物及其产品,进口商须填报“植物及产品申报单”;③对违法植物及产品要采取扣押、罚款和没收措施,对申报虚假信息、错误标识等行为也要采取处罚措施。按照Laceyact修订案的规定,重罪将处以个人5年徒刑及25万美元罚金(公司将被处以50万美元罚金)[1]。

2《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修订案涉及的植物及产品范围

此次修订案重新定义了植物及产品的概念,将“植物及产品”定义为:植物界的所有野生植物,包括根、种子、其他植株组成部分及其产品,包括天然林木或人工种植林木。该修订案要求进口商申报的产品范围非常广泛,涵盖活植物、植株组成部分、木材、木浆、纸、纸板,以及含有某些植物成分的产品如家具、工具、雨伞、体育用品、印刷品、乐器、植物提取物、纺织品等。

修订案明确规定以下3类植物可以免除进口申报:第一类是除树以外的“常规栽培植物”和“常规粮食作物”(含根、种子、其他植株部“常规栽培植物”和“常规粮食作物”范围);第二类是供实验室或田间试验研究使用的植物繁殖材料科学样本(包括根、种子、胚质、其他植株部分及其产品);第三类是拟用于种植的植物。但对于上述第二、三类植物,如符合下列情况仍需要进行申报:①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公约》(CiteS)附件所列植物;②属于美国1973年《濒危物种法》(eSa)所列的濒危或受威胁物种;③依据美国任何一个州有关物种保护的法律,属于本地濒临灭绝的物种。

3《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修订案规定的进口申报内容

此次修订案规定,从2008年12月15日起,凡进口到美国的受限植物及植物产品,进口商需填报“植物及产品申报单”,申报内容包括植物的拉丁学名(明确到种)、货值、数量(包括计量单位)、产地来源国等信息。申报内容须符合下列规定:①若用于生产该植物产品的植物种类多样,且确切种类不明,进口商须申报可能用于生产该植物产品的每种植物名称。②若用于生产该植物产品的植物品种来自多个国家,且确切国家不明,进口商须申报每个可能的植物来源地国家名称。③对纸张和纸板类植物产品,如含有可回收植物成分,进口商须申报可回收植物成分的平均百分比及不可回收植物成分的信息;专门用作包装材料(如支撑、保护或装载其他物品)的植物及植物产品,不需要进口申报,但如果包装材料本身属于进口商品,则也需要进口申报。

4《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修订案实施计划

根据Laceyact修订案,美国对进口植物及产品申报的实施将分阶段进行,并对具体的实施时间表和每一阶段涉及的植物及产品范围进行了多次拟定和修改。2009年2月3日,apHiS修订了之前(2008年10月8日)拟定的实施计划,将每一阶段的实施时间由3个月延长到6个月,整个实施时间为2008年12月15日-2010年9月30日。对每一实施阶段涉及的植物及产品范围按照加工程度及成分复杂性进行了重新调整。新修订的申报实施时间表和涉及的植物及产品范围如下。

2008年12月15日-2009年3月31日为第一阶段:对进入美国的野生植物及产品开始要求进口商提供“植物及产品申报单”。在apHiS网站提供申报单式样。此阶段只需纸质申报且为自愿提供,未申报的进口商不受任何处罚,但不得伪造申报信息,否则可能遭起诉。

2009年4月1日(即美国电子申报系统实施日期)-2009年9月30日第二阶段:涉及HS编码44章(木材及木制品)内的4401(薪材)、4403(原木)、4404(箍木、木劈条、木桩及削尖木桩)、4406(铁道及电车道枕木)、4407(纵锯木或纵削木)、4408(装饰木板)、4409(任何一边、端或面制成连续形状的木材)、4417(木工具、工具手柄、扫帚手柄)、4418(建筑及木工用木材),均强制要求提供“植物及产品申报单”,并采用电子申报系统。

2009年10月1日-2010年3月31日第三阶段:包括上述受限植物及产品,以及HS编码44章(木材及木制品)内的4402(木炭)、4405[木丝(刨花)]、4410(刨花板)、4414(纤维板)、4412(胶合板、胶合镶板)、4413(强化木材)、4414(木构架)、4415(木箱、木盒)、4416(木桶)、4419(木质餐具和厨具)、4420(木质镶饰物、木匣、木雕);47章(木浆)内的4701(机械木浆)、4702(化学溶解木浆)、4703(硫酸盐木浆)、4704(亚硫酸盐木浆)、4705(机械化学木浆),均强制要求提供“植物及产品申报单”,并采取电子申报系统。

2010年4月1日-2010年9月30日第四阶段:包括上述受限植物及产品,以及HS编码44章(木材及木制品)内的4421(未列明或未包括在其他章节的木制品),48章(纸和纸制品)内的4801(新闻纸)、4802(未经涂布的书写纸)、4803(卫生纸、面巾纸)、4804(未经涂布的牛皮纸)、4805(其他未经涂布的纸及纸板)、4806(植物羊皮纸等)、4807(复合纸及纸板)、4809(复写纸)、4810(经涂布的纸和纸板)、4811(除4803、4809及4810外经涂布的纸等),94章(家具等)内的940169(带木框架坐具)、940330(办公用木家具)、940340(厨房用木家具)、940350(卧室用木家具)、940360(其他木家具)、940370(木家具部件),均强制要求提供“植物及产品申报单”,并采取电子申报系统。

今后,第二阶段的需申报产品名单基本不会有变化,但对于第三、四阶段的产品名单,将视情况进行增加,并给予个人和企业至少6个月的时间进行调整适应;同时,apHiS还将继续针对未列入申报实施时间表的产品名单之内的其他产品,考虑是否有必要也采取申报制度,并对如何实施申报征求公众意见。

须强调的是,上述分阶段实施计划只适用于进口申报的规定,并非针对Laceyact的其他法律规定和法律责任。

5《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修订案的实施对我国的潜在影响

首先,Laceyact修订案要求美国进口商申报的产品种类非常广泛,远远超出对濒临灭绝生物物种的保护,涉及很多商品种类,当前对我国出口木材及木制品贸易影响可能最大。该法案要求美国进口商提报“植物及产品申报单”,必然转化为由进口商要求出口企业提供相关信息。但准确提供产品的植物学名、产地来源国家等在操作方面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合法性证明,如出口木制品涉及到从第三国进口的木材。对如此众多的产品要求进口申报,无形中增加了一道进口申报审核环节,提高出口成本,必然对我国产品在美国顺利通关构成限制。其次,Laceyact修订案具体实施范围及操作具体细节尚不明确,同时,美国各州之间法律诉讼不同、执行掌握尺度不一,操作复杂性及未知因素较大,也会对我国产品出口造成潜在影响。

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2008年我国提取物进出口总额为6亿美元,其中出口5.3亿美元,同比增长11.12%,但出口量下跌10.70%,呈现量跌价增的趋势。出口目的地因金融危机影响发生了较大变化,日本、美国、墨西哥分列前三甲,而2007年出口前三大市场是美国、日本和韩国[2]。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下降,对来源于植物提取物产品的消费亦明显下降。而且,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我国植物提取物产品输美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当前我国出口的植物提取物产品中,涉及的许多植物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种植,如甘草、青蒿、绿茶、麻黄草等,但仍有部分产品来源于野生植物,如积雪草、淫羊藿等,处于野生与种植资源共存状态。很多植物提取物小品种,由于出口的数量和规模不确定,出口目的国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目前还没有实施大面积的人工种植[2]。预计这类产品今后出口美国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6对我国保护野生药材资源的启示

6.1完善法律体系

6.1.1制定专门法律

野生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必然要求我国以综合的长远的观点对药材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其立法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制定专门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法律,对其资源保护及综合性开发进行法律规定。我国目前尚无相关的专门法律,制定《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法》并与其他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专门法律相协调,是实现野生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满足当今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长期需要。

6.1.2修订原有法律法规

我国在尚未制定《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法》之前,对于原有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法律规范,应根据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新原则和新制度以及其他客观情况的变化予以适时修订,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的现状。这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6.1.3加强地方性立法

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野生药材资源空间分布的区域特性十分突出,各地区的药材品种、类型、数量、开发利用方式各具特色。如东部季风区域的栽培药材人参、浙八味(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天麻、白芍等)、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等,西北干旱区域的野生药材甘草、麻黄、黄芪、黄芩及栽培药材党参、当归、枸杞子等,青藏高原区域的高山红景天、冬虫夏草、麝香等。全国性的法律规范不可能包容各地的具体情况,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地方性立法大有可为。应遵循自然的空间分配规律,因地制宜确定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方式与范围,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保护规范。

6.1.4制定与国际公约相配合的法律法规

为保障我国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权益和履行承诺的国际义务,在野生药材资源保护领域,非常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在有关法律规范中对地道药材、野生及人工培育药用植物品种等内容做出具体规定,制定与国际自然环境保护公约相配合的法律法规。这样可使我国国内法与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有效衔接,从而适应当代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并减轻我国的履约压力。

6.2确立法律制度

6.2.1资源权属制度

尽管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自然资源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资源产权主体代表,在制度上又没有明确中央、地方、部门及个人的权利义务,导致各种开发者争夺资源而不顾其可持续利用。在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立法中应严格界定并落实所有权、经营管理权与开发利用权的各自归属,改变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双重身份的弊端,将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彻底分开。推行“谁保护谁享有、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谁补偿”的产权制度,建立野生药材资源产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并做出实质性规定。

6.2.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针对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估,随着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应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扩大到一切对野生药材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和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同时,还应开展对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本身的影响评价,主要内容是确立野生药材的开发利用及外来物种引入的生态安全认证制度。

6.2.3资源规划制度

根据我国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一定规划期内对野生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恢复和管理做出总体安排;从宏观上解决野生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当前利益与长期持续发展的矛盾以及资源分配问题,以尽可能用最佳的结构和形式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6.2.4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目前,我国许多野生药材资源更新的补偿机制处于空白或不完善状态,许多药材仍停留在无价和无偿开发阶段,这大大加剧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破坏浪费现象严重的局面。应当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对资源利用遵循有偿使用原则。野生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应交纳资源补偿费,用于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工作。

6.3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6.3.1进行调查研究

当前,我国有必要从药用价值、分类学意义、野生资源量、野生资源减少速率、栽培状况、保护现状和综合开发利用现状几方面提出统一量化标准,这样才能避免可能的偏见和局限性,明确保护对象。这是立法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为了履行CiteS公约,要求我国动植物学家及中药材专家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我国野生中药材资源的现状,监测其国际贸易,从而在保证野生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贸易的前提下,管制那些由于大规模开发和国际贸易而导致“经济灭绝”的物种,并可通过CiteS向公约大会提出将某种动植物列入管制物种名录。

6.3.2注意立法协调性

在内部协调性上,法律规范既要规定行为模式,又要规定法律后果。在纵向协调性上,要与现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之间保持协调一致;在横向协调性上,要与各部门法如民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之间保持协调一致。在野生药材资源保护过程中,只有实现立法协调性,才能对动植物药材的生态环境进行切实保护,有效实现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6.3.3针对我国国情

我国可通过立法,把政府扶植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发展野生药材种养业,鼓励进行野生药材品种的科学研究,如野生变家种、濒危药材迁地、野生动物驯化等,通过人工繁殖和规模栽培以及濒危品种代用品的研究,使这些药用珍稀濒危动植物得到保护和发展。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相当数量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许多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经过系统研究,已具有成熟的人工栽培技术,其中杜仲、厚朴、天麻等100多种濒危植物已实现了大规模生产,能基本满足市场需求。药用濒危动物的养殖业也有进展,彻底改变了药用动物依赖野生资源的历史。对于通过人工养殖摆脱濒危状态的中药材物种,应对其经营管理制度做出新的规定。

7结语

利用野生动植物是人类医疗保健的需要,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濒危珍稀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野生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关系着中医药事业的生死存亡,实现二者间的协调有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之,在现有立法的基础上,完善或颁布更为严格的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的法律,切实有效地保护野生药材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这一任务将越来越紧迫。

参考文献

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九连山脉;观赏植物资源;保护利用技术

1九连山脉主要野生观赏景观植物资源分析

九连山脉属于南岭山脉,分布于赣、粤两省的连平、和平、新丰、翁源、英德、清远、龙南、定南、全南九县,山脉有99座主要山峰相连。九连山脉是宝贵的种质资源基因库,境内保存有大面积的阔叶林。九连山脉连平、龙南段地形复杂,海拔从280米到1430米(主峰黄牛石),是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过渡地带,保存有较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植物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竹林、山顶矮林、灌草丛、湿地植物和其他人工林。九连山脉连平县和龙南县范围现查明的高等植物超过300科、1200属、3000种(含种以下单位),约占全国高等植物超过10%,特色景观植物资源丰富。以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为例,上层乔木以以壳斗科(主要为锥属、栲属、青冈属、栎属和栗属等)、樟科(樟属、润楠属)、木兰科(木莲属、含笑属)、山茶科、冬青科、杜英科、金缕梅科和灰木科等为主;下层乔木由樟科(新木姜子属等)、山茶科(茶属、柃属和厚皮香属等)、冬青科、紫金牛科、五加科、野牡丹科、番荔枝科等组成;草本层主要由蕨类植物、兰科植物和莎草科植物等组成。九连山脉内有丰富的野生观赏植物,有许多野生景观植物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随着对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近年来许多地方相继开展乡土木本花卉及具有特色的野生景观植物的驯化栽培活动,不断丰富景观植物的种类。通过调查发现,九连山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有相当高的保护开发利用价值。观花植物约有700种,以兰科、菊科、杜鹃花科、山茶科、木兰科、风仙花科、百合科、蔷薇科、紫薇、苦苣苔科、鸢尾科等为主。草本观光植物主要为兰科植物和凤仙花植物为主。本本观花植物中以含笑属植物、木兰、观光木、乳源木莲、马褂木、杜鹃、厚朴、连蕊茶等。观果植物主要有蔷薇科、紫金牛科、冬青科、胡颓子科、茜草科、柿树科和猕猴桃科等植物,代表植物如红果仔、万紫千红等。观赏蕨类代表植物包括石松、抱石莲、凤尾蕨、桫椤、灯茏草和海金沙、满江红和漏斗瓶蕨等。攀缘观赏植物代表植物有何首乌、绿叶五味子、野莓、紫藤、忍冬、钩藤、天门冬、流苏子、广东西番莲、美丽猕猴桃、野木瓜、金线吊乌龟和爬藤榕等。水生观赏植物中的代表植物有水蕨、睫毛凤仙花、黄金凤、莲、冷水花、水芹、河柳、水车前、石菖蒲和灯心草等。珍稀濒危观赏植物中的代表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猴欢喜、天目木兰、观光木、乳源木莲、厚朴、三尖杉和银木荷等。药用观赏植物包括半枫荷、七叶一枝花、黄精、金银花、斑叶兰、石蒜、凌霄花、罗汉果等。为更好地开展野生观赏植物的保护与利用,需要通过观赏性、叶形叶色、移栽难易、植株形态、花型花色、开花时期及持续时间、抗逆性等作为优选指标,对野生观赏植物进行评价、筛选。

2野生观赏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技术

2.1野生观赏植物的调查与保护技术

野生观赏植物的利用需要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进行。近年来,许多单一野生观赏植物的研究已经拓展到了分子基因工程研究、抗逆性研究、染色体核型带型研究和组培技术研究等。特别是当前许多观赏价值高的野生景观植物被人为直接从山上挖走销售的情况较为常见,许多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越碓缴伲如紫薇、山桂花和山茶花等。为了进一步保护相关资源,对现有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收集、迁地保护或就地保护、驯化优选和繁育技术开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十分必要。野生观赏植物的研究要立足于当地丰富的景观植物种群资源,通过调查、收集和迁地保护,选育出具有东江上游地带特色、观赏价值高、易移栽、适生性强和用途广泛的品种,并通过开展相关选优工作选出优良品种,在苗圃中应用现代育苗技术对良种扩繁,建立野生植物基因库和对珍稀植物建立野生植物资源档案[1],实现规模化培育。对野生观赏植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有助于为四大林业生态工程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植物资源。如果实现规模化繁育后,可以改善当地优良生态景观植物偏少的格局,将有效提升森林景观,丰富树种配置,保护生物多样性。另外,野生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组成部分,许多野生观赏植物如观光木本来就极小种群,通过相关工作有助于加强对其的保护。

在利用研究上,要对野生观赏植物进行跟踪调查,包括对植物群落的结构、群落植物间的种间关系、单一植物的观赏性、繁育技术、引种驯化和栽培技术等的研究。在调查监测工作中,对确定的品种建立固定样地,持续记录野生观赏植物的生长情况、花叶果的变化情况,通过优选指标确定其观赏价值、移栽难易和开发利用潜力等。在对野生景观植物的保护方面,一是采取就地保护,保护现有的生长环境条件,防止人类破坏和兽类侵害。二是开展迁地育苗的保护,扩大种群的数量。具体要以野生观赏植物为研究对象,收集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圃。在研究中,将现代生物学技术和林木遗传育种理论有机结合,按照良种选育系统工程理论和模式选出良种,应用现代繁育技术对优选良种进行扩繁,培育良种壮苗,研究相关育苗技术,建立苗圃地和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制定标准化的技术标准。对成熟的优选品种,在苗木培育规模化后,开展应用推广,从而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2野生观赏植物的利用技术

2.2.1驯化与选育技术

通过对野生观赏植物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掌握资源分布情况,并对具有观赏价值的资源进行初步的筛选。对已经初步筛选出来的资源的优株,在种子成熟时采种进行育苗,进行标号,建立种质资源圃,培育优质苗圃。对于部分可以进行无性繁殖的品种,开展无性繁殖培育研究。种子育苗研究技术主要包含种子采集、种子处理、圃地建设、营养土配比、播种育苗、苗期管护等方面,并对所育的苗木进行生长对比选优。对于大多数阔叶类树种,可以参照常规的种子育苗方法进行。种子处理主要通过一定时间的清水泡浸来去除果实肉质部分,然后进行脱脂和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工作,完成后采用温水浸种。对于处理好的种子,采用大田育苗或容器育苗。容器育苗的营养土配制主要采用新鲜黄心土、火烧土和有机肥(或腐熟过磷酸钙),当种子发芽生长子叶长出2叶前进行移苗入袋。对于大田育苗,要注意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苗期管理工作。水肥管理工作中,注意水分均衡,施肥按勤施、薄施的原则进行。对于扦插他嫁接等无性繁殖育苗技术,要根据具体树种的实际情况进行。现阶段野生特色景观树种的嫁接技术还在初期研究阶段,还没有形成产业化育苗。对于扦插育苗技术,对所采的扦插枝条要选择半木质化的枝条,对所采枝条按规定进行清毒,再用生根剂等处理好,在基质上培育。基质的配制要依据不同的树种适当调整,也可以采用不同方法在不同季节扦插育苗对比试验,对扦插方法及插后管理技术措施进行探索。正常的扦插育苗技术,采集长势良好的半木质化枝条,将所采枝条按8-15cm长度进行修剪(剪口要平滑),每个穗条要有茎节2-3个。对穗条用杀菌剂如多菌灵溶液消毒后,再用生根粉aBt或赤霉素溶液处理。基质一般采用珍珠岩、蛭石、粗砂、细砂以及混合型基质,也可用黄心土、食用菌废料按1:1的比例进行混合配置,基质配制的主要要求为疏松、保水和取材容易【1】。扦插深度约为穗条长度的3至5厘米,淋水,搭简易薄膜小拱棚,将温度控制在25-30℃,保持80%以上的湿度,一般经过约100天时间可以生根。所育的容器苗,当超过一半的苗木可以达到或接近出圃规格时,按要求在合适的时间断根移苗(根据情况移苗1―3次)。断根移苗有利于提高苗木的移栽成活率和控制苗木的生长量。移苗断根时将容器苗进行移位,使穿出育苗袋的根系切断,同时将生长较弱的苗木挑选出来进行单独培育,加强管护。在育苗容器的选择上,容器采用无纺布营养袋有利于提高苗木的移栽成活率。培育基质方面,采用轻基质育苗技术,有利于更好地培育苗木。如果需要培育大苗,可以分步将苗木移栽到口径35cm以上的无纺布袋

2.2.2主要栽培技术

对已经初步选优的树种和品系进行标记,对培育出的优良品系苗木选择合适的造林地开展栽植试验,试验林采用高标准建设,主要在立地选择、整地方式、基肥配比、造林密度、抚育技术、抗逆性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试验与研究,还针对包含不同土壤条件、坡位、海拔、抚育管理等影响因子开展试验,对其进行生长调查和分析,系统总结该品系的栽培技术等。在栽培技术上,还可以根据情况采用菌根提高成活率。菌根化后的苗木,苗木的根系不能长时间直接在太阳下暴晒,注意运输、种植的时候轻拿轻放,避免菌根脱落。非菌根化苗木根据需要施放菌根制剂于种植穴底,或者将新鲜黄泥、清水和菌根制剂混合后浆根。

2.2.3迁地移植技术

有时对于部分野生观赏植物需要在保证生物多样性与种群结构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直接进行迁地保护,将部分种质资源集中移植到圃地上集中管护,以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科学实施扩繁。迁地保护前,需要对要迁地移栽的野生观赏植物乔木断树种的优株分步科学断根、合理疏叶疏枝,然后在合适的休眠季节进行移栽,移栽前尽量保留泥头,并且修剪枝叶、用稻草或其他对树干部分包扎。移栽种植后,经常喷水以保证水分,有条件睦吊扎营养液体,维持树体养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