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十篇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十篇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2:18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篇1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准确掌握扶沟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及死亡原因,本文对扶沟县1992-2006年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结果进行分,通过15年死亡率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分析,找出其特点,提出干预措施,以利于儿童生命质量的提高。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监测对象为1992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出生的,有扶沟县户口的5岁以下活产儿童。资料来源于三级妇幼保健网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及相关资料。

1.2方法

利用县、乡、村三级保健网,由村医、乡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按季填报出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卡,县妇幼保健院对上报卡进行审核、质量控制。死因诊断的分类和质量控制要求,依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分析。

2结果

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992-2006年扶沟县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1992年的29.85‰、38.88‰、44.77‰,降至2006年的14.93‰(x2=34.04,p

2.2死亡率5年段比较

1992-1996年、1997-2001年及2002-2006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见表2)。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前、中、后5年段呈明显下降趋势。

2.3死因顺位

前、中、后5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见表3)。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败血症、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及5岁以下儿童生命的主要疾病。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与5年段死因变化呈现以肺炎、败血症为代表的感染性疾病顺位后移,以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为代表的产科质量疾病顺位前移,以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为代表的出生缺陷疾病顺位突显趋势。

2.4死前治疗情况(见表4)

前、中、后5年无论是新生儿、婴儿,还是5岁以下儿童住院、门诊、未就诊都出现了显著变化。新生儿住院治疗构成明显提高,门诊及未就医构成明显下降。婴儿住院治疗构成先升后了降,门诊构成一直下降,未就诊构成上升。

2.5死亡地点情况(见表5)

前、中、后5年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呈现无明显变化、部分明显变化,到全部显著变化现象。婴儿在家中、途中死亡的构成呈现徘徊升高现象。

3讨论

(1)扶沟县地处黄泛区腹心,经济文化落后,农民经济收入以种植棉花为主。1992-2006年15年来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显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得益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援助的199-2000年运作10年的《加强中国基层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和2003-2005年运作3年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第五周期》项目。多年的专业技术培训,产科质量建设,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和不断强化的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由于近5年来秋季连年少晴多雨,棉花歉收,农村经济滑坡,医疗保健处于全省较低水平,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9.02‰,高于全国农村15.47‰,河南省农村11.56‰平均水平[1]。

(2)扶沟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新生儿占63.92%,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仍是降低新生儿死亡[2]。应切实抓好孕产妇的定期产前检查,大力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筛查高危孕产妇,健全逐级转诊制度。正确选择助产方法,预防新生儿窒息,及时正确复苏,提高产科质量。

(3)扶沟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败血症、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占全部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1.96%。应加强县、乡、村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3],推广aRi病案管理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术适宜技术;孕前期、孕早期小剂量叶酸服用,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重要举措。

(4)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人群自我保健能力[4]。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婚前、孕期、产期、婴幼儿保健知识的宣传,了解婚前、产前检查的重要性,识别婴幼儿疾病的危险症状和体征,了解意外伤害的防范措施,提高人群医疗保健水平。

(5)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有15.14%儿童死于家中,有9.72%的儿童死前未就医,婴儿在家中、途中死亡的构成呈徘徊现象。说明我县乡、村卫生保健机构的服务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建议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妇幼保健政策倾斜,杜绝家庭接生,合理设置农村医疗网的,改善医疗条件和设备,以便乡、村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网底功能。

(6)倡导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范围,将婚前医学检查、孕产妇系统管理及儿童系统管理费用纳入直补范围,有效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及儿童系统管理率,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卫生厅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河南省妇幼卫生监测暨年报资料汇编,2007年9月

[2]赵广英.荆门市1990-200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专刊):4.

[3]马琳.景谷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及保健服务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专刊):62.

[4]苏云.梁云等肇庆市1998-2002年婴儿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3):222.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篇2

(一)总体目标

全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6‰以下。

(二)具体工作指标

早孕建卡率达85%

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95%

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住院分娩率达100%

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90%

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90%

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0%,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80%

孕前传染病检查率达90%

产前筛查率达80%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筛查率达98%

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白内障筛查率达95%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达90%

妇科病检查率达60%

剖宫产率控制在50%以下二、采取有力措施,严禁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儿童死亡

(一)消除隐患,规范产科行为

按xx市产科管理质量的评估标准和市局文件精神,对于产科技术落后、技术水平低的接产单位实行重点管理,上述单位必须按资质范围提供服务,对超范围服务将给予批评教育,全局通报,取消资质,追究责任等措施,彻底解决历年来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二)提高防范产科风险意识

具备产科资质的单位,院领导要加强对产科的管理,除规范产科各项医疗行为外,必须增加医疗设备的投入,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努力降低产科风险。

(三)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在孕产妇系统管理过程中,凡是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跟踪、随访,转诊,任何一级医院不允许接诊,按规定及时向二三级医院转诊。

(四)建立便捷、通畅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

加强高危孕产妇救治工作,保障孕产妇安全。充分发挥区高危孕产妇抢救基地的作用,在09年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抢救制度和措施,如基层遇有孕产妇危重情况,随时可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五)确立区人民医院为我区新生儿抢救基地,实施抢救预案,整体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降低婴儿死亡率。

(六)加强产科管理工作,强化孕产妇死亡的追究制度。

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坚持孕产妇死亡的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和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死亡报告制度,发挥围产期协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协会活动。三、加强妇幼卫生工作体系建设,加大投入,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持续和规范地发展

(一)深入落实市政府《批转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意见的通知》(x政发[200x]18号)精神,履行妇幼卫生工作的公共卫生职能,确保房屋设备到位,人员专职,制度建全,目标明确,工作到位,全面推进妇幼卫生工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二)继续加强二级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从硬件配置上予以支持,提升二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区域影响力。

(三)加强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提高妇幼保健队伍服务能力。

(四)加强妇幼卫生政策研究,探索妇幼卫生事业长期发展的有效机制。四、针对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

(一)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妇科病检查,重点规范技术操作,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受益人群的健康利益。

(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倡自然分娩;推广适宜技术;严格剖宫产指征管理,加强督导,定期公示,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三)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育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逐步降低人工流产率,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四)针对不同人群,积极开展儿童肥胖控制、高血压干预、心理卫生、视力保护等项目。五、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的统计、监测,不断规范和完善妇幼卫生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工作。

(一)强化妇幼常规报表质量,做好部级、市级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和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二)完善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妇科病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上报、统计和分析,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化的优势。六、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一)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规范服务行为。

(二)贯彻执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严格掌握常用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因非医学需要的超常规引产。确保手术质量,保障受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三)加强对药物流产和中期引产的监管力度,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药物流产

和中期引产的医疗保健机构及其人员予以惩处。

(四)坚持执行b超和染色体检查制度,严格执行中期引产手术的登记及上报规定。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七、做好托幼园所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一)定期对托幼园所保健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学术交流,提高托幼园所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强对托幼园所儿童疾病防治、膳食营养、食堂卫生、消毒及安全等方面的指导,提高托幼园所卫生保健水平。

(三)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逐步推广入园儿童、入学儿童的心理卫生评估工作。八、大力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

(一)制定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事业。

(二)对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逐步培育我区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队伍。

(三)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工作,推广标准、规范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全区医疗保健机构创建一批合格的孕期健康教育阵地。九、加强妇幼保健技术服务监督管理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篇3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麻城市妇幼保健院来儿保门诊的1858名2-6岁儿童的心理行为进行分析,通过让家长填写问卷和医生询问方法来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被调查儿童有异常心理行为者的占总调查儿童比例达38.32%,占各自年龄组比例值更高。甚至有个别儿童有几种异常行为。

结论:加强麻城市儿童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对其异常心理行为进行早期干预,对促进其以后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门诊2-6岁儿童异常心理行为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69-02

进入社会信息和物质丰富的时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传统观念与新观念冲突,生活方式改变,给人群中最脆弱的群体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紧张因素。我国儿童心理行为问题逐渐暴露,尤其是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以及独生子女群体的不断扩大,儿童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更为突出。这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儿童的异常行为心理及其造成的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干预措施,保障儿童健康成长。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我们对麻城市妇幼儿保门诊1858名2-6岁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分析,每位家长答一份问卷。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麻城市妇幼儿保门诊1858名2-6岁的心理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请被调查儿童的家长按要求如实的填写问卷,并按问卷项目分类,确定分项所占分数,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共发放调查表2000份,收回1858份,有效调查表1858份。有效调查率占100%。

1.2调查方法。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邀请了部分儿童家长和儿保医务工作者就问卷内容与儿童的心理行为进行验证和探讨,按儿童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其中主要是对存在行为心理异常的儿童又进行了智力、心理行为观察、身体检查等综合测试。结果比较真实可靠。

2调查结果

全部调查1858名儿童中发现有异常心理行为的儿童有712名,行为心理存在异常的儿童占总调查人数的38.32%,有的儿童异常情况突出,有个别儿童甚至存在几种异常心理行为。对上述异常心理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

①性别分析:其中啃指甲、咬嘴唇、偏食及厌食、孤僻、胆怯、喜欢说谎类型的,女孩占较大比例,约占60.2%(男女之比为1∶1.56);好动、精神不集中、夜惊、遗尿、吐字不清类型的,则男孩占较大比例,约占63.33%(男女比例为1.88∶1)。②年龄分析:2-3岁儿童125人,占行为心理异常比率的17.56%,3-4岁儿童年164人,占23.03%,4-5岁儿童289人,占40.59%,5-6岁134人,占18.82%。

调查结果表明,在异常心理行为儿童中3-5岁最易出现,随着年龄增大,其异常行为有矫正,但有些矫正并不明显,长期不良心理行为一旦成为一种习惯将不容易改变。因此,关注学龄前儿童异常心理行为,探究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对于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尤为重要。

3结果讨论

3.1出现异常行为的原因。常言初生婴儿如一张白纸,以后成长过程中儿童心理行为受多方面影响,问题发生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过程,可受到生物、心理、疾病、家庭、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影响最大。①幼儿家庭因素。这是对幼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是幼儿接触到最初最多的环境,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在著作中说到,一个心理上不健康的孩子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助长病态心理的环境中。在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上,父母价值观的偏差、父母行为习惯的特点、单亲家庭成员的不良嗜好等,可能都是被我们所忽视的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家长对幼儿过度溺爱,重视物质的供给而忽视与其情感交流也是原因之一。家庭气氛紧张,家庭成员矛盾大,特别是离异家庭或家庭暴力背景下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父母职业及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另外,据调查发现,存在异常心理行为的儿童中,其家长有相当一部分文化水平较低,没受过高等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知识知之甚少,因而不可能按科学方法给儿童正确引导及教育,而知识层次高,家庭和睦的儿童行为心理异常儿童显著少些。②学校因素。除了家庭,学校是对儿童最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场所。这要求幼师对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位。幼儿教师要能具备心理学的常识,能够正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早矫正其异常心理行为问题,这影响着儿童以后的成长。③社会环境。幼儿和成人共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公共环境中。作为社会的构成因素,政府、社会团体、媒体都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对儿童健康心理行为问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混杂信息汹涌澎湃,社会竞争加噪音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等,对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形成一定负担。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贯彻以及都市化和人口流动加速,传统的社会文化结构和生活方式受到冲击甚至解体,从而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心理应激行为。④遗传与疾患。有研究表明有些心理行为问题如多动为多基因遗传因素所致。有些行为问题如夜惊、厌食或吐字不清等可能系儿童本身生理疾患和生长发育中存在问题所致。⑤其他。如不正确引导和意外受欺骗、胁迫、恐吓等,使幼小心灵受到创伤,所处环境冷漠长期缺乏爱的感化等,也是造成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原因。

3.2应对措施。①创造和谐家庭生活环境。这一时期儿童模仿力是极强的,作为家长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为儿童创造一种良好的家庭生活气氛和环境,多给孩子正确的关爱而不溺爱对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有关键性作用。②重视学校社会的综合教育,幼儿期在学校时间较多,教师要关爱幼儿心理,对其健康行为心理发育十分有利。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给儿童一个文明的社会成长空间,鼓励小儿参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其对异常心理行为注意力分散。③积极开展对学龄前儿童异常心理行为的产生、发展、纠正、教育引导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制订科学的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④广泛宣传和普及学龄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科学知识。举办家长会、心理营养辅导室、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活动,减少儿童异常心理行为的发生。⑤严重的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应及早接受专家医生的纠正治疗,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多与孩子交流。如注意缺陷—多动症、严重攻击冲动行为、睡眠障碍(夜醒、夜惊)等。⑥不断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者特别是托幼机构保教人员的素质,使学龄儿童保健工作实现科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我们应加强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状况调查和卫生保健工作,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异常行为及其成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干预措施,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朋朋.品行障碍儿童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及精神病态特质的初步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7(7):582-584

[2]周燕燕,罗平,林穗方,等.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3):257-258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篇4

【关键词】疾病;患病代价;死亡原因;儿童

【中图分类号】R179R892.21G4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2-0203-02

学龄儿童(6~12岁)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同时生活在学校这个集体环境中,这一时期所患疾病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并与集体生活学习条件、卫生习惯密切相关[1]。疾病可影响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也可能影响智力,严重的会威胁生命。为了解徐州市学龄儿童主要疾病负担状况,笔者对学龄儿童死因顺位、住院疾病谱、住院费进行了分析,

以便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学龄儿童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06年学龄儿童(6~12岁)死因资料来自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统计年报;从2006年徐州市各级医院出院病人年报中,收集住院学龄儿童病历首页资料。

1.2方法疾病分类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统一编码。学龄儿童病历资料经整理,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由于住院日、住院费呈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表示平均水平,用H检验进行不同疾病住院日、住院费的比较。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进行。

2结果

2.1学龄儿童死因顺位2006年徐州市死因监测人群死亡28709例,其中6~12岁学龄儿童106例,占总死亡的0.37%;居学龄儿童死因前5位依次是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先天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分别是60例,15例,10例,6例,4例,占学龄儿童死亡的56.60%,14.15%,9.43%,5.66%和3.77%。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先天性疾病也是男生死因前3位,依次占死亡的59.38%,17.19%和6.25%;而女生死因前3位是损伤和中毒、先天性疾病、恶性肿瘤,依次占死亡的52.38%,14.29%和9.52%。男、女生死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25,p=0.000)。

2.2学龄儿童住院疾病谱分析2006年徐州市各级医院学龄儿童住院4485例(男生3195例,女生1290例),前10位的系统疾病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903例、损伤和中毒867例、传染病680例、消化系统疾病627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10例、先天性疾病276例、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209例、肿瘤133例、神经系统疾病106例、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92例,分别占住院儿童的20.13%,19.33%,15.16%,13.98%,6.91%,6.15%,4.66%,2.97%,2.36%和2.05%。男生前5位的系统疾病依次是损伤和中毒640例、呼吸系统疾病600例、传染病473例、消化系统疾病466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84例,分别占20.03%,18.78%,14.80%,14.59%和8.89%;女生前5位的系统疾病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303例、损伤和中毒227例、传染病207例、消化系统疾病161例、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82例,分别占23.49%,17.60%,16.05%,12.48%和6.36%。男女生住院疾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37,p=0.000)。

2.3学龄儿童主要疾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见表1。

3讨论

2006年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先天性疾病居学龄儿童死因前3位;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住院儿童主要病因;损伤和中毒、病毒性脑炎、先天性疾病、扁桃体炎、阑尾炎住院费(中位数)较高。可见,卫生、教育、交通公安部门应密切配合,努力采取措施预防学龄儿童意外事故的发生[2],同时做好病毒性脑炎、先天性疾病等多发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从而保护儿童少年的生命健康。

儿童对危险的认识和应变能力差,易受到伤害的严重威胁,因此伤害成为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给家庭、社会造成巨大损失[3]。学校应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开展伤害救护培训,举办相关主题的夏令营,进行系统的生存教育实验,使学生获得自防自救的知识,以提高学生对预防伤害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4]。政府应动员全社会来参与预防儿童伤害活动,普及全民安全卫生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对儿童保护的关注氛围,共同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先天性疾病与遗传、妊娠期疾病、药物等因素有关。妇幼保健机构应广泛开展生殖健康教育、遗传咨询,大力推行产前筛查,认真落实孕期保健,以减少畸形儿的发生[5]。近年来,患病毒性脑炎的儿童增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儿童加强各种病毒疫苗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乙脑疫苗等),开展学生疾病监测[6];学校应针对性地开展病毒性脑炎等疾病的卫生知识宣传工作,教育学生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落实防蚊、防蝇措施;同时建立传染病长效防治机制[7-8],加强传染病管理,发现疫情及时上报,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疫情处理。

儿童因病住院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还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建立健全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学生住院疾病补偿标准,有助于减轻患病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

4参考文献

[1]季成叶,刘宝林.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

[2]朱晓霞,金达丰,方顺源,等.杭州市学龄儿童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4):318-319.

[3]高峻璞.我国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555-557.

[4]姚玉华,陈道滂,周峰.上海市虹口区小学生预防交通伤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991-992.

[5]朱红雨,陈香礼.2000-2005年25707例住院儿童疾病谱分析.中国儿童保健,2007,15(5):549-551.

[6]吴金菊,张俊青,靳玉惠,等.合肥市2000-2007年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528-529.

[7]王宝琴.建立长效机制预防传染病流行.中国校医,2006,20(4):438.

[8]杨艰萍,王频,莫伟文,等.上海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40-142.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篇5

关键词:早期综合干预;婴幼儿;早期发展

儿童早期(尤其是3岁以前的婴幼儿阶段)的发展为人一生的健康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在儿童发早期实施科学系统的综合干预关系到儿童早期的发展质量,也为其终身发展创造了良好开端[1,2]。尽管国内外已从不同领域开展了早期综合干预的众多研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关键是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缺乏适宜、有效、操性强的干预途径和方法。本研究以基层妇幼保健机构为试点,采取横向对比和纵向监测的研究方法,对生后42d的婴儿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12月在我中心儿保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生后42~56d的正常婴儿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于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研究对象除早期综合干预因素外,其他条件尽可能相同:均为足月健康婴儿,出生时身高、体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排除了早产、低体重、围产期窒息高危因素及先天性、遗传性等疾病。

1.2方法

1.2.1干预组同时接受常规的0~3岁系统保健管理服务(同对照组)和早期综合干预技术指导。

1.2.1早期综合干预技术从生后42d开始,由专业人员向小儿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早期综合干预方案,通过具体干预措施(包括婴儿按摩、被动体操、智能开发游泳、感官刺激、主动运动训练等),促进婴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同时教会家长实施具体的操作技能,以利于实施家庭干预。定期(1~6个月每个月1次,7~12个月每2个月1次,13~24个月每3个月1次)由家长带小儿到门诊进行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测评,制定个性化干预大纲,实行跟踪-评估-干预-再评估-再干预……的早期综合干预模式。

1.2.2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系统保健服务:于生后42d、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体格发育监测和健康体检,为家长提供喂养指导和小儿常见病的防治咨询。

1.3干预效果的评估两组小儿于生后42d、12个月和24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发育指标(DQ和Da)的测评。

1.4资料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计算检验统计量,比较两组小儿各观察指标的差异。

2结果

2.1干预前基线调查情况比较干预前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干预效果评估指标进行了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小儿在神经心理发育(DQ和Da两方面)具有较高同质性(p均>0.05)。

2.2随访1年和2年后两组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商(DQ)情况的比较干预组DQ在12和24月龄时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2.3两组小儿各能区神经心理发育年龄(Da)的比较将两组小儿12月龄和24月龄时所测得的发育年龄(Da)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小儿各能区D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3.1早期综合干预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婴幼儿期是身心发展最快速时期,后天良好适宜刺激对其神经心理发育有促进作用,按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早期综合干预训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4]。本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制定个性化早期综合干预方案,并指导家长进行具体实施,达到丰富儿童早期经历,促进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发展的目的。在追踪随访至12和24月龄时干预组小儿的平均DQ和在五个能区的Da均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相关研究[4,5]均证实:早期综合干预能有效促进婴幼儿的神经心理发育,而且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

3.2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开展早期综合干预的可行性早期综合干预服务是国际上已开展的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有研究[6]证实了将早期干预与儿童保健日常工作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研究创新点在于针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以现代科学育儿理念为指导,致力于促进家庭改变以往不科学的传统育儿习惯,在原有儿童保健模式基础上,采用针对儿童的直接干预与针对育儿者的间接干预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形式,改善父母育儿水平和技能,努力为婴幼儿创设适宜的发展环境,使早期综合干预与儿童保健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在常规儿童保健工作中渗透和实施早期综合干预,有效促进了婴幼儿早期的神经心理发育,应将其贯穿在婴幼儿常规保健工作中实施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戴耀华,关宏岩.儿童早期综合发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4):327~329.

[2]陶国泰.婴儿期是心理发展和早出人才的关键[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108~109.

[3]朱晓平.早期教育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6):397.

[4]吴琼.早期潜能开发促进正常儿童智能发育的研究[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10):885.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篇6

(一)总体目标

全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6‰以下。

(二)具体工作指标

早孕建卡率达85%

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95%

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住院分娩率达100%

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90%

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90%

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0%,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80%

孕前传染病检查率达90%

产前筛查率达80%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筛查率达98%

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白内障筛查率达95%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达90%

妇科病检查率达60%

剖宫产率控制在50%以下

二、采取有力措施,严禁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儿童死亡

(一)消除隐患,规范产科行为

按XX市产科管理质量的评估标准和市局文件精神,对于产科技术落后、技术水平低的接产单位实行重点管理,上述单位必须按资质范围提供服务,对超范围服务将给予批评教育,全局通报,取消资质,追究责任等措施,彻底解决历年来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二)提高防范产科风险意识

具备产科资质的单位,院领导要加强对产科的管理,除规范产科各项医疗行为外,必须增加医疗设备的投入,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努力降低产科风险。

(三)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在孕产妇系统管理过程中,凡是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跟踪、随访,转诊,任何一级医院不允许接诊,按规定及时向二三级医院转诊。

(四)建立便捷、通畅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

加强高危孕产妇救治工作,保障孕产妇安全。充分发挥区高危孕产妇抢救基地的作用,在09年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抢救制度和措施,如基层遇有孕产妇危重情况,随时可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五)确立区人民医院为我区新生儿抢救基地,实施抢救预案,整体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降低婴儿死亡率。

(六)加强产科管理工作,强化孕产妇死亡的追究制度。

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坚持孕产妇死亡的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和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死亡报告制度,发挥围产期协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协会活动。

三、加强妇幼卫生工作体系建设,加大投入,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持续和规范地发展

(一)深入落实市政府《批转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意见的通知》(X政发[200X]18号)精神,履行妇幼卫生工作的公共卫生职能,确保房屋设备到位,人员专职,制度建全,目标明确,工作到位,全面推进妇幼卫生工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二)继续加强二级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从硬件配置上予以支持,提升二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区域影响力。

(三)加强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提高妇幼保健队伍服务能力。

(四)加强妇幼卫生政策研究,探索妇幼卫生事业长期发展的有效机制。

四、针对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

(一)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妇科病检查,重点规范技术操作,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受益人群的健康利益。

(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倡自然分娩;推广适宜技术;严格剖宫产指征管理,加强督导,定期公示,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三)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育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逐步降低人工流产率,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四)针对不同人群,积极开展儿童肥胖控制、高血压干预、心理卫生、视力保护等项目。

五、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的统计、监测,不断规范和完善妇幼卫生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工作。

(一)强化妇幼常规报表质量,做好部级、市级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和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二)完善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妇科病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上报、统计和分析,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化的优势。

六、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一)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规范服务行为。

(二)贯彻执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严格掌握常用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因非医学需要的超常规引产。确保手术质量,保障受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三)加强对药物流产和中期引产的监管力度,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药物流产和中期引产的医疗保健机构及其人员予以惩处。

(四)坚持执行B超和染色体检查制度,严格执行中期引产手术的登记及上报规定。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

七、做好托幼园所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一)定期对托幼园所保健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学术交流,提高托幼园所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强对托幼园所儿童疾病防治、膳食营养、食堂卫生、消毒及安全等方面的指导,提高托幼园所卫生保健水平。

(三)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逐步推广入园儿童、入学儿童的心理卫生评估工作。

八、大力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

(一)制定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事业。

(二)对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逐步培育我区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队伍。

(三)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工作,推广标准、规范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全区医疗保健机构创建一批合格的孕期健康教育阵地。

九、加强妇幼保健技术服务监督管理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篇7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衢州市柯城区城镇63家托幼机构中就学的7832名1~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4111名,女童3721名。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指端末梢血样本的采集、处理:先用肥皂洗手,左手无名指用75%酒精擦洗。常规采血20μL,用eDta-na2抗疑,冰箱内低温保存。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所用器皿均经无铅化处理,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

1.2.2诊断方法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1年制定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血铅大于10μg/dL者,无论有无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生化改变,诊断为铅中毒。儿童铅中毒依照血铅水平分为5级,i级:血铅70μg/dL。

1.2.3资料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资料7832份,受检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10.405μg/dL,其中最高75.5μg/dL,最低1.90μg/dL,儿童铅中毒有4167名,占被检测人数53.23%。

2.2铅超标情况

7832名被检测儿童各年龄铅超标情况见表1。

2.3儿童血铅水平分布

7832名儿童血铅水平统计分析发现,儿童铅中毒以Ⅰ、Ⅱ级为主,占99.17%,见表2。

2.4不同性别之间血铅超标情况

被检测儿童中,男童4111名,血铅平均值为(10.64±16.86)μg/dL,其中2318例超标,超标率为56.39%;检测女童3721名,血铅平均值为(10.10±3.17)μg/dL,超标1849例,超标率为49.69%。

3讨论

衡量一个地区儿童铅中毒的普遍性,常以儿童平均血铅及铅中毒的流行率(血铅水平>10μg/dL儿童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2个指标来反映。本次调查儿童铅中毒患病率为53.23%,表明目前本地有半数以上儿童受到铅中毒的威胁和损害,表明衢州地区儿童铅中毒存在普遍且严重的现象。另外,许多研究显示,男孩较女孩对铅中毒更加易感,男孩的血铅往往比女孩高[1]。本组资料中各个年龄段及总体患病率男童都高于女童,有统计学差异(p

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铅是一种易在体内积蓄的重金属元素,体内血铅水平达到一定程度,铅将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损害。西方各国视儿童铅中毒为头号儿童环境健康问题,成为儿保研究领域热点之一[2],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3,4]。铅对儿童的主要损害是影响大脑发育。儿童期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生长和成熟时期,对铅的毒性尤其敏感,长期暴露在铅环境中对智能发育产生的损害将不可逆转。铅对神经系统许多功能的影响是一个慢匿发展过程,中毒症状不特别明显,儿童在看似健康的状态下大脑遭受侵害,使人们容易忽略儿童体内铅中毒的实际状况,铅中毒对儿童是一个隐行杀手。因此,我们建议将铅筛查与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一样列入0~6岁儿童保健常规内容,每年进行一次铅筛查,将儿童铅中毒患者初步筛查出来,及时给以治疗。血铅是反映儿童近期(1~3个月)铅接触的最佳指标,是铅中毒研究的最重要的生物监测指标,建议建立家庭、医院、社区、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儿童高血铅干预、预防、治疗网络。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环境干预,提高全社会对铅中毒的认识,加大力度推广无铅汽油的使用,全社会提倡禁烟运动,减少环境中的铅含量。推广简便易行的措施,如教育家长不要带小孩在马路上长时间逗留,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了解铅中毒的有关知识,饭前及时洗手,减少罐头饮料、食品的食用。均衡儿童饮食,不要偏食。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儿童膳食中钙、铁和锌的含量,以有效降低铅在肠道的吸收。减少铅暴露、铅中毒对儿童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铅中毒的流行率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大力开展铅污染预防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引起本地区儿童铅中毒的原因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从源头上预防铅中毒。全社会共同努力,关心、爱护儿童的健康成长。

4参考文献

[1]颜崇淮,沈晓明,吴圣嵋.儿童对铅的易感性.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8,25(2):97-101.

[2]沈晓明.我国儿童铅中毒的现状.临床儿科杂志,1996,14,(3):200-201.

[3]何清,叶风云,焦宏,等.北京市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8,36(3):139-140.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篇8

[关键词]集体儿童;意外伤害;干预

[中图分类号]R72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25-0014-03

adiscussondistributionsituationofaccidentalinjuriescollectivechildrenandinterventioncountermeasuresinZhuhaicityduringtheacademicyearsfrom2006to2012

ZHanGXiaojiaoZHanGLuZenGShupingSHiHongyingQiXiaobing

ChildHealthcareDepartment,ZhuhaimunicipalmaternalandChildHealthcareHospitalinGuangdongprovince,Zhuhai519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graspdistributionsituationofcollectivechildinjuryinZhuhaicity,toexploreinterventionmeasures.methodsanalyzedthecitynurseriesfrom2006to2012academicyearchildhoodunintentionalinjuryincidence,typeofinjuryandthecause.ResultsCollectivechildren'sunintentionalinjuriesinZhuhai,therewasadecreasetrendinthetotalincidenceboysmoreofteningirls.ageof5>4>3-year-oldgroup.multipleoutdoorsindoors.pall

[Keywords]Collectivechildren;accidentalinjury;intervention

意外伤害(accidentalinjury)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国际疾病分类(iCD-10)将其列为单独一类疾病。为掌握珠海市托幼机构集体儿童意外伤害的分布态势,现对本市托幼机构2006~2012学年每学期集体儿童意外伤害网络报表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安全防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切实提高珠海市托幼机构集体儿童意外伤害防范水平,最大可能稳步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率,尤其防范重大意外伤害的发生,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6~2012学年本市托幼机构所有在册儿童中所发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伤害类型和产生原因。

1.2资料来源

2006~2012学年珠海市托幼机构每个学期意外伤害网络报表数据。

1.3方法

1.3.1分类标准意外伤害按照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进行分类,伤害的主要诊断按照卫生领域常用伤害部位分类(S00-t97)编码分析。

1.3.2依据依据《珠海市托幼机构每学期常见意外伤害报表》格式各由托幼机构保健人员于每学期末采用网络表格上报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儿童保健科专职医生负责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数据收集、填报、整理和分析各个环节的审核。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06~2007学年度珠海市共有托幼机构154所,2011~2012学年度增加到164所。2006~2012学年度在册儿童由18797人增至28756人。

2.2集体儿童年度与学期意外伤害发生情况

2006~2012年度意外伤害总发生率虽有下降趋势,但各年度各学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71,p>0.05)。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率最低(0.12%),2007~2008学年度年下学期与2008~200年度年上学期最高,均为0.25%。见表1。

2.3集体儿童中不同类型意外伤害的性别、年龄、地点分布

意外伤害类型性别比较,男性比女性多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09,p4岁组>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105,p

2.4意外伤害类型顺位

珠海市托幼机构2006~2012学年度集体儿童主要意外伤害类型包括碰撞/跌落伤(缝合)、骨折、眼耳损伤、异物、脱臼、烫伤、走失及其他意外伤害类型等。碰撞/跌落(缝合)、骨折位居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的前两位。各年度每学期主要意外伤害事故构成顺位情况:碰撞/跌落(缝合)>骨折>眼耳损伤、异物>脱臼>烫伤>走失。食物中毒为突发意外伤害,2007~2008学年度年下学期一度跃居托幼机构集体儿童意外伤害的首位。见表3。

3讨论

3.1集体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状况

本次分析发现,珠海市2006~2012学年度集体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有下降趋势,2012学年达到6学年的低意外伤害发生率,特别是无重大意外伤害的发生。意外伤害总发生率各年度各学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害类型男性比女性多发,伤害发生年龄顺位:5岁组>4岁组>3岁组。伤害发生地点户外、操场多于室内,与曾芳玲等[1]报道一致。这些分布特征与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相关。大脑皮质发育在3岁时已大致分化完成[2],随着年龄增长其运动神经系统也不断完善,运动功能明显增强,在园儿童表现出好奇、活动幅度与活动范围扩大。而其心理行为发育有待逐渐成熟与完善,缺乏危险预见能力,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男童好动、喜欢冒险的性格特点更容易发生户外伤害。因此集体儿童伤害防控应兼顾年龄特点,男童是预防伤害的重点人群[3,4]。4岁以上男童尤需重点关注。

各类型意外伤害中珠海市各学年度每学期意外伤害类型中碰撞/跌伤(缝合)位居首位,与北京闫淑娟[5]报道的托幼园所以跌伤和钝锐器伤为主相似。与全国伤害检测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结果不同[6,7]。其他依次为骨折、眼耳损伤/异物、脱臼、烫伤与走失。幼儿园是儿童集中活动的场所,各类玩具较多,给了孩子们探索学习的机会,但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故在户外活动中易致伤害。眼耳损伤与异物位居本市集体儿童伤害的第三位。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在几代人的悉心呵护下打造的“小皇帝”、“小公主”具备极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及好胜心、好奇心,加上看护盲区都易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和教育者积极干预儿童自主,引导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集体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工作的重心。食物中毒在2007~2008学年度年下学期一度跃居集体儿童意外伤害首位,提示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加强玩具管理与安全教育,加强食品卫生监管才能避免集体儿童意外伤害,才能防控重大意外伤害的发生。

珠海市近年来因“饮水机”供水的普及,儿童从小就形成了较好的饮水习惯。幼儿园的饮水装置也调好恒温,烫伤伤害与广州[5]比退居倒数第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幼儿园接送校车已普及到本市95%以上的幼儿园,另外幼儿每学期的社会体验活动也相对频繁,加上社会环境因素的复杂化,本市集体儿童走失伤害控制不容忽视。

3.2集体儿童意外伤害干预措施

意外伤害是21世纪威胁儿童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8]。2002年wHo提出儿童伤害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是中国0~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但伤害是可以被认识和预测的,有研究指出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90%的意外伤害可以预防[9],进而避免伤害死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每天有超过2000名儿童和青少年死于受伤并提出七项建议的行动促使伤害预防干预和持续投资的所有部门让孩子们安全[7]。上海浦东采用“4e”综合干预模式即强制干预(enforcementintervention)、教育干预(educationintervention)、工程干预(engineeringintervention)、经济干预(economicintervention),积极整合卫生、教育、公安、消防、社区管理等部门资源,使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得到降低[10]。依据本市集体儿童意外伤害的分布特征(多年来本市已开展每年保健人员岗位培训及定期培训),采取具有本市特色更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①相关部门联合制定校车安全、儿童入园离园安全、儿童食品质量与流通环节安全保障与监管体系,切实做到安全为孩子。②各幼儿园在托幼园所安全制度的指引下,拟定更详尽的针对本园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危险场地管理,如每天查找室内、户外活动中及大型玩具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解决(包括安全工程设备设施)。③定期循环开展安全健康教育。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制定方案,充分发挥卫生保健机构、公安、消防、社区等部门资源从不同视角对各托幼机构(含家长)层级轮回实施安全主题教育培训。做到安全知识全覆盖。加强幼儿对危险的辨识能力。利用家长会、校讯通、宣传栏等对家长进行安全知识和伤害个案警示分享,强化家长对幼儿的监护力度。④疾病防控机构和卫生保健机构广泛开展保教人员急症救助培训,建立院前儿童意外伤害急救防护预案,确保儿童伤害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同时形成半年左右再次培训制度,有效维持保教人员急症救助知识保持水平[11]。⑤各托幼机构继续严格执行每学期意外伤害监测网络上报制度,数据严谨反馈及时,为制定更完善的集体儿童意外伤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曾芳玲,林穗方,刘慧燕,等.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分布特征[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3):246-248.

[2]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5.

[3]胡靖琛.湖北省0~14岁儿童疾病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2):190.

[4]李丽静,李媛媛.2006-2010年某院意外伤害住院儿童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4):591-593.

[5]闫淑娟,陈欣欣,万欢.2007-2008年北京市0~6岁儿童伤害社区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9):795-798.

[6]吴春眉,邓晓,安媛,等.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儿童病例分布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8):885-889.

[7]wHo,UniCeF.worldreportonchildinjuryprevention[R].wHopress,2008.

[8]BlumRw,nelson-mmariK.thehealthofyoungpeopleinaglobalcontext[J].JadolescHealth,2004,35(5):402-418.

[9]BruceB,mcGrathp.Groupinterventionsforthepreventionofinjuriesinyoungchildren:asystematicreview[J].injprev,2005,11:143-147.

[10]周卫国,张胜冰,黄力君,等.上海市浦东新区学龄前儿童伤害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11):1050-1051.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篇9

(一)妇幼保健工作指标

孕产妇总数3969人,保健管理3969人,其中产妇2952人,活产2981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均为100%;筛选高危孕妇1197人,高危筛选率30.16%,高危孕妇分娩1020人,住院分娩1020人,高危住院分娩率100%;孕妇产前艾滋病检测2946人,检测率99.80%;无孕产妇死亡。

七岁以下儿童19484人,保健管理17186人,儿童保健覆盖率88.21%;三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8725人,系统管理率89.52%;五岁以下儿童死亡24例,死亡率8.05‰,婴儿死亡13例,死亡率4.36‰,新生儿死亡5例,新生儿死亡率1.68‰。出生缺陷38人,出生缺陷发生率12.49‰。无新生儿破伤风。

(二)业务运行情况

门诊挂号54318人次,同比+1490人次,+3%;入院4828人次,同比+521人次,+12%;病床使用率122.14%;病床周转率96.3次。业务收入1539万元,其中药品收入354万元,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23.17%。

从工作量统计来看,门诊就诊同比+3%,其中妇科门诊、口腔科、儿保科上升幅度超过10%;儿科、妇产科住院人数均上升,其中儿科涨幅达20%。由此可见,随着新生儿科、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的建立,我院在儿科和儿童保健专业方面的优势得到明显提升,诊治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相关科室还有较大拓展空间。今年以来,我院产科分娩数一直保持在全市出生总数的40%以上,其中7月、9月分别占53.4%、54.6%,凸显出产科的专科优势。但健康体检和女职工妇检人数明显下滑,应引起重视和关注。

全年未发生医疗事故和较大医疗纠纷。

二、工作重点及落实情况

(一)以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妇幼卫生项目为重点,加强妇幼保健管理,各项妇幼卫生工作指标继续保持先进水平。

1、积极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妇幼卫生项目,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一是创新工作方法,保障住院分娩补助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自2009年10月1日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先采用集中报销的方式发放补助,今年,我们采取了由接生机构“现场直补”的补助方式,省去了群众往返报销的不便,收到良好社会反响。全市1560名符合补助条件的产妇共领取住院分娩补助78万元。二是在广泛调研并征得主管部门同意的前提下,制定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方案,将重点放在怀孕前,加强重点人群的宣教,利用免费婚检平台,在对新婚妇夫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同时发放药物,拓展了发放范围,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全年发放481人份。三是认真落实2010年度乳腺癌检查项目,9月份完成了陆城镇2059名普查对象的检查工作,查出可疑病例2例,确诊1例,已督促其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进一步规范了乳腺癌检查项目的工作流程,对2009年查出的5例可疑、2例确诊乳腺癌病例进行了追踪随访,督促其定期复诊与治疗,提高了乳腺癌检查项目的社会效果。

2、积极推进妇女健康行动,提高妇女生存质量。从3月份开始,我院协助姚家店、五眼泉、聂家河、潘家湾、高坝州等乡镇卫生院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并规范了妇女病普查的项目和流程,提高了普查质量。全年普查7843人次,免收医疗费41万元。开展企事业单位女职工保健873人次。

3、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确保母婴安全。一是积极配合市卫生局开展了母婴保健执法检查,对全市17家开设妇产科的医疗机构进行了执业资格审验和产科质量考核,督导其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二是继续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继续加强到村到户走访孕产妇,强化基层孕产妇保健管理和母婴保健业务技术指导,确保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住院分娩率、产访视率达100%。三是加强婚前、孕前保健工作,提高了早孕建卡率。四是认真贯彻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办法,落实管理程序和三级保健网的责任,保证了高危孕产妇安全。

4、加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提高儿童保健管理质量。一是加强儿童保健门诊工作,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小儿生长发育监测、婴儿游泳等儿保项目,提高了儿童健康水平。二是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5月份对全市45家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了复评,其中38家为合格,合格84.4%,7家未达标机构经限期整改复查后补发了合格证。三是举办托幼机构园长、保健医生培训班,开展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讲座,提高集体儿童传染病防控能力。四是深入幼儿园、小学,开展龋病、高血铅等儿童常见疾病防治工作。五是开设儿童预防接种门诊,依法开展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有效地预防儿童疾病。

5、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了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继续开办“母婴保健讲堂”,免费传授婴幼儿保健和孕期保健知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配合市政协、市妇联等组织开展“关注民生送健康”、“巾帼志愿行”等义诊咨询活动6次,接诊1185人次,发放健康宣传单5000份,免费送药3361元。同时,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橱窗、站牌等,进行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

6、建立了全市妇幼卫生信息平台,组织全市妇幼卫生信息员就新版年报信息管理软件及新的妇幼卫生年报报表进行了培训,规范了妇幼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促进了信息的沟通和反馈。

(二)狠抓医疗业务建设,保证医疗行为的安全性。

1、加强院科二级质控组织建设,提高了医疗质量。一是继续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整治活动,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患沟通查房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医疗安全隐患,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二是加强院科二级质控考核,定期进行总结、反馈,确保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全年无医疗事故和较大医疗纠纷。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填补三项空白。一是住院妇产科成功开展腹腔镜手术,填补了我院在妇科微创治疗技术方面的空白;二是成立儿童预防接种门诊,解决了长期以来新生儿计划免疫接种难题,填补了我院在儿童计划免疫方面的空白;三是成立了独立新生儿病区,填补了我市在新生儿科建设方面的空白。自新生儿科成立以来,收治新生儿216人,抢救危重患儿29例,高危抢救成功率98.67%,及时发现并转诊新生儿糖尿病、呼吸道畸形、败血症合并红细胞增多并DiC等4例,为进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儿科、妇产科、口腔科、产前保健门诊、检验科、B超室、放射科围绕各自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工作量均有明显上升。

3、认真落实传染病管理措施,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卫生应急工作月报和传染病疫情预检、分诊和报告制度,落实了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传染病在我院的传播和流行。

(三)狠抓行业作风和医德医风建设,提高了病人满意率。

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行业作风整顿,收到满意效果。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与医德医风教育、法律法规培训、医药纠风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了源头治腐各项工作措施。二是药品和医疗设备严格实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制,杜绝医药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全年采购药品282.55万,集中招标240.24万,集中招标采购率85.03%;采购一次性耗材133.13万,其中招标73.43万,招标采购率55.16%;采购设备266万元,集中招标266万元,集中招标采购率100%。三是建立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公示栏和药品价格公示栏,及时进行信息更新和调价,杜绝滥收费现象。四是严格实行“七严禁”工作制度,有效控制了“大处方”和“搭车药”,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一直控制在25%以下。医务人员无收受“红包”、“回扣”和开单提成等现象。五是坚持让利于民,对农村贫困户、城市低保户、残疾人、现役军人家属、70岁以上老年人就诊实行优诊服务。六是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医德医风问题,在全院开展健康宝宝行动、母婴安全行动、儿童健康行动、“王争艳工作室”创建、服务承诺签名等一系列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行风建设,提升了社会形象,病人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

(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按照市委和市卫生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在全院深入开展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党员”为目标的“创先争优”活动。对照都基办法[2010]8号文件要求,逐一落实了党组织建设“十二个一”的“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了党建工作制度,规范了党建工作各种资料收集整理与档案管理工作,落实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各项措施和党组织“五好”创建工作措施,完善了党、工、团、妇组织网络图,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教育培养档案,促进了党支部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有5名先进青年加入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院坚持将创建活动与医院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开展了“满意在妇幼”、“党员承诺”、“党员亮牌”、“三比一创”、优秀体会文章评选表彰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把“创先争优”活动当作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平台,紧密地与实施住院分娩补助、“两癌”普查等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及医院业务发展等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推动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

一是根据市人事局、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科学、合理地进行了岗位设置。全院设岗100个,其中管理岗位14个,专业技术岗位74个,工勤岗位12个,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用人制度改革。二是按照市人事局、卫生局重新核定的岗位数,实行人员公开招聘,并将招聘对象纳入编内管理,取消了人事和业务临时工,理顺了人事关系。三是认真贯彻落实绩效工资改革精神,规范了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落实了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发放,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六)稳妥推进城乡互联共建工作,落实新农村建设和支医任务。

一是积极支持王家畈乡双河桥村新农村建设,帮助该村完善了制度上墙工作,出资15000元帮助该村添置了电脑等办公设备,赠订2010年日报2份、农村新报5份。组织15名党员,两次为村民义诊服务,接诊253人次,减免医疗费12000元,免费送药1000元,并进行贫困党员走访慰问,捐款3000元。二是与市妇联联合开展“巾帼志愿行”活动,为聂家河镇留守儿童送医送温暖,免费开展健康体检189人次,送药1000元,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500份,接待咨询150人。三是抽调一名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到高坝州卫生院,支持农村卫生工作,指导基层开展妇产科业务。并与潘家湾、姚家店等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三、存在问题和明年工作重点

(一)存在问题

1、全市医疗机构剖宫产率仍持续偏高。经积极整治,下半年各医疗机构的剖宫产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全市剖宫产率由80%以上下降到68%,但与省卫生厅确定的40%标准相差甚远。

2、保健人员编制紧缺,影响了保健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和妇幼卫生项目实施的效果。

(二)明年工作重点

1、加强“两个系统管理”,确保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目标的实现。

2、加强“四大措施”执行力度,努力降低剖宫产率。

3、继续做好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等项目工作,完成乳腺癌检查项目任务,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4、争取部门合作,认真落实妇女健康行动,规范妇女病检查项目及工作流程,提高普查质量和妇女健康行动的社会效果。

5、加强特色专科建设,积极争创2-3项市级特色专科。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篇10

目的研究实施保健护理系统管理方法对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12月及2015年9—12月在本院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6例。常规组实行一般管理,干预组实施早期保健护理。观察两组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常规组男童身高、女童身高、男童头围、女童头围、男童体重及女童体重分别为(76.01±1.49)、(75.51±1.48)、(45.71±0.89)、(45.01±0.81)cm、(9.81±0.55)、(9.02±0.36)kg,均低于干预组的(77.03±1.51)、(76.49±1.25)、(46.77±1.13)、(45.58±1.42)cm、(10.15±0.67)、(9.61±0.43)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幼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交流、环境适应性及个人交往评分分别为(71.81±1.32)、(72.18±1.31)、(80.03±1.51)、(76.12±2.02)、(80.81±2.10)分,均低于干预组的(90.90±3.41)、(93.90±3.35)、(94.81±2.92)、(90.63±4.34)、(93.71±4.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幼儿提供早期全面保健护理,通过对不同阶段儿童进行智力及增加辅助运动训练,同时注意按照月龄调整饮食结构,及时添加辅食,为幼儿提供充足营养及培养幼儿对颜色、图案的辨识度,多与同龄儿童交流,可有效提高幼儿发育商评分。

关键词:

保健护理;生长;发育;影响

生长指人体各大器官、系统及身体形态发生改变;发育指人体组织、细胞及器官功能上日趋成熟[1]。两者之间联系密切,生长为发育提供基础,发育直接反映生长变化。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生长发育遵循一定规律,但依据个人进食情况、消化功能、遗传等因素影响,呈现一定个体差异[2]。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是为其提供充足营养支持,幼儿的饮食应遵循平衡膳食原则,早期实施保健护理也非常必要。本文研究保健护理对儿童早期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9—12月及2015年9—12月于我院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幼儿均为足月健康儿童;无先天性疾病;出生时未出现产伤[3]。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6例。常规组男28例,女8例;接受管理时月龄1~12个月,平均(4.3±1.2)个月;干预组男26例,女10例,接受管理时月龄1~10个月,平均(5.1±2.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

采用一般护理指导,包括对儿童进行常规体检指导,再依据儿童体检结果向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普及幼儿饮食添加原则等相关知识,告知儿童智力早教的重要性及其他成长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1.2.2干预组

实施早期保健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依据幼儿体检结果制定适宜护理保健措施,教会家属如何实施,告知父母幼儿在成长阶段中需要接受的疫苗种类及接种时间。(2)叮嘱家属为幼儿提供充足营养支持,包括高热量、蛋白质含量丰富、高纤维素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依据成长阶段不同可听取医生建议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适当增加辅食,及时补充钙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D。(3)注意细心关注幼儿生长发育情况,避免幼儿接触可能危险物。(4)每日对幼儿进行智力及运动训练,带领儿童做趣味游戏,多与同龄儿童进行交流,在不同月龄实施不同辅助训练指导。(5)为幼儿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父母相关生活行为及态度对其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父母应给幼儿树立榜样。(6)及早进行颜色、图案辨识等行为训练。(7)适时锻炼幼儿进行俯卧、抬腿、转头、手掌抓握能力训练及语言交流能力。(8)父母抽出一定时间陪伴幼儿,给予其爱与温暖,有意识引导幼儿树立正确行为意识。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幼儿体重增长情况、头围、身高等情况。进行儿童发育商测定,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交流、环境适应性及个人交往等指标,采用百分制,评分越高表明儿童发育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身高、体重及头围情况比较

常规组男童及女童身高、头围及体重均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两组发育商情况比较

常规组幼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交流、环境适应性及个人交往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日益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如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及幼儿健康等已经成为父母重点关注目标,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离不开父母精心呵护,不仅要在饮食上给予支持,还要对幼儿进行早期智力及运动指导,促进幼儿体格发育的同时注重对其神经及大脑发育的训练[4-5]。幼儿脑部及神经功能有较大发展空间,良好的成长环境及早期智力锻炼可有效提高幼儿智力、学习及适应能力。幼儿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会受到营养支持、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对其进行保健护理时应尤为注意[6]。研究表明,对幼儿早期实施保健护理系统管理措施,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给予健康指导,可显著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帮助其体格发展,使幼儿机体各方面生长均符合正常值。但目前家属对儿童保健护理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无法正确认识保健护理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应向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告知其此项护理管理模式可帮助幼儿在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更积极健康的发育成长,使其机体各方面功能、与人交往、语言、对环境适应性等各个方面均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7-8]。学者研究发现,对幼儿实施早期保健护理在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提高幼儿发育商评分[9-10]。本文结果表明,常规组男童及女童身高、头围及体重均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常规组幼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交流、环境适应性及个人交往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综上所述,为幼儿提供早期全面保健护理措施,通过对不同阶段儿童进行智力及辅助运动训练,注意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按照月龄适当添加辅食,为幼儿提供充足营养,有意识培养幼儿对颜色、图案的辨识度,多与同龄儿童交流,可有效提高幼儿发育商评分。

作者:王金燕单位:汉中市3201医院儿保门诊

参考文献

[1]许小菊,严丽梅.早期儿童发展中保健护理的作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327.

[2]李慧,邱小容,麦梅东.保健护理措施对儿童成长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2):1739-1741.

[3]冉伶,吴霞飞,杨爱萍,等.关于成立儿童居家保健中心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96.

[4]羊小勇.保健护理系统管理下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的情况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5):172-173.

[5]陈红香,刘艳萍.0~1岁门诊患儿父母对儿童保健知识及护理服务需求情况调查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2):209-211.

[6]姜玉娥,杨丽,谢春华,等.0~6岁住院患儿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及需求调查[J].护理杂志,2013,30(21):26-28.

[7]田慧,刘振寰,马美美.中医保健干预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效果评价[J].中医儿科杂志,2013,9(2):46-50.

[8]张凤英,覃树勇,兰作平,等.4000名5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8):92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