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十篇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十篇

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4:20

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篇1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困惑探讨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在课堂的驾驭上难以把握尺度,导致教学质量提高不大,倍感困惑。

老师们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材表面知识不难,但教学要求的标准却很高,教材教学的内容与对学生的检测内容不相一致;②语文课堂的探究,收放的程度不好把握,究竟怎样上才算一堂好课,教师缺乏一致的标准。③新课标中的思想、目标和方法,教师们在教学中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④对学困生的转化难度大,花了很多精力,但效果不佳,而优秀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1给老师们带了困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1.1农村学校设施落后,信息闭塞。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学生也需要。教师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条件有限,难度很大,学生更无从下手收集。另外,教师辅导用书缺少、新课程的教学经验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课堂设计时感到力不从心,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上不准,因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1.2农村学校普遍缺乏标准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无法从传统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很多教师把知识目标的培养与能力目标的培养单一的割裂开来,对学生在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能力的要求认识不够。

1.3农村学校的教师缺乏经常性、专业性的新课标培训和学习。由于新课程实施时间短,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理念、目标及方法。他们经历的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无法把新课程实施的理念、目标和方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1.4农村中学的学生生源情况非常复杂,很多来自偏远的村小,学困生数量多。他们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感到乏味;为了照顾学困生,班级上的优生又得不到更优质的培养。因而使优生不满足甚至厌倦教师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导致整个教学质量不高。

2要消除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困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2.1加大教育投入,真正实现教育均衡,让农村语文教师也拥有现代教育所应具备的设备设施。因为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能为教师提供收集资源的平台,弥补教育资源缺乏的不足。同时还能让教师从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师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学生准备更多的资料和资源,弥补因学生家庭经济或其它条件带来的资源匮乏。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学习借鉴教育发达地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前人们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理念却有了更高得要求――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源源不断的清泉,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否则,农村语文教师的困惑还将继续存在,甚至永远存在。

2.2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度时期也曾为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农村大多数教师就是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育,要让他们改变其固有的模式,关键得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课堂是“从学习生字词语,到阅读课文再到分段归纳段意,再到重点语段的分析理解,再到归纳中心意思的或主题思想”的一条龙服务,把学生教条式地引入对课文内容的肢解和把握,束缚学生自主探究和思维,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无从去实践。只有更新教师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现代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方法,并通过有效的课堂模式做引导,才能让他们消除困惑,从羁绊中解脱出来,投身到新课标的实践中去。

2.3加大农村语文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力度。可以制定很多行政措施,强化农村语文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比如,将教师推荐到比较前沿的学校跟班学习;引进学科带头人进行业务指导;定期组织课标研讨、教学竞赛等等。让教师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并熟练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同时,增加农村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提高教师的待遇,刺激农村教师工作热情,使他们自觉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更早、更快地与现代教育接轨,走出教学困惑。

2.4针对农村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2.4.1对村小实现资源整合,该撤的撤,该并的并。让有限的教学资源实现共享,让广大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得到优质的教育。加大对村小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让他们也更早、更快地接受新课标的理念,从小学起就打好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不出现中学与小学脱轨的现象。尤其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不出现陌生和游离在外的状态。

2.4.2让我们语文教师彻底消灭成绩观念,让我们的教师从成绩确定学困生和优生的传统理念中解脱出来。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要以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的工作业绩。其次,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真正实现“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目的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的评价方式。

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具有普遍性。让农村语文教师尽快从困惑中走出来,有利于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农村中学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切实提高,更有利于农村中学的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事关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希望有更多的个人和群体来关注农村语文教师,关注农村教育,让农村中学语文这块贫瘠的土地,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篇2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几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最好的学生,如等。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1集中了高中阶段近80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篇3

关键词:导学案语文困惑过程原则

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要求语文课堂要回归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导学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越来越吸引广大教师的眼球,我经过几年来的课堂实践研究,对导学案的有了初步的认识,关于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导学案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有了如下体会,愿拿来与同行分享。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导学案的积极作用。

首先要先明确“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线路图,是高效课堂的载体,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导学案是相对于“教案”而提出的概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的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内导学和课后复习使用的课例学习材料。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任何新生的事物都会有一个由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课堂继续也不例外。我们首先要认识导学案的作用在于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教案的翻版,也不是练习加指导。而是要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在论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拓展。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优势作用越来越明显,导学案的作用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升学生自己的解题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当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困惑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师的时候,就说明通过导学案的作用得以充分彰显。

二、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困惑,这是我们改进导学案利用措施的前提。

困惑1、我们有些教师编制的导学案的内容其实就是课本内容的翻版,基本上就是老师把课本上的内容变成了"学习目标""知识提纲"、"(自学)内容梳理"、"课堂探究"、"应用巩固"、"课后拓展(练习)"等等。多数时候学生的学习就是把课本内容抄到导学案上。学生感觉很浪费时间,写的导学案保存价值也不大,同时老师编导学案也很费精力。

困惑2、利用“导学案”时不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的语文基础肯定存在参差不齐,甚至差别还很大。导学案的实施对优秀生的学习来说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却是雪上加霜,有时候老师的讲解都难以理解,现在让他们自学,更是摸不着头脑了。有的学生对课本以外的知识很感兴趣,导学案是不能满足这部分学生要求的,而有的学生对语文本来就不感兴趣,作为小组成员能完成导学案的最低要求都困难,根本就无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就会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成为语文课堂的摆设。

困惑3、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差,不会合作交流,,合作时各做各的,各说各的,看似场面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可我让小组选代表发言,他站起来所说得是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根本不是他小组合作讨论过的观点和想法。再有就是小组交流学习时,一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同学在小组中往往得不到必要、及时的引导和鼓励,造成时间越久他们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越得不到锻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针对困惑、改进措施,提高导学案利用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篇4

关键词:说课;困惑;说课案;说课稿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3-0024-04

说课者在说课活动中有的表现较为优秀,有的一般,还有的效果明显较差,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究其原因,除了说课能力有别,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说课者对说课产生的困惑各有区分,困惑越多且长期未解,就越难在说课活动中有良好的表现。那么都有哪些困惑会困扰着说课者或阻碍其能力提升呢?下面从说课准备中、说课实施中、说课结束后三个维度展开讨论。

一、说课准备中的困惑

在说课活动中能否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与说课准备是否充分有关,也与对准备工作重点把握的准确与否关系密切。具体而言,包括态度是否认真,是否足以引起了高度重视,以前对说课理论与方法的积累是否丰富,准备工作的关键点把握等诸多方面。那么,在说课准备阶段,说课者常有哪些困惑呢?

1.关于说课文稿撰写的困惑

在以往的区域性说课比赛中,组织者都要求参赛教师每人提交一份说课文稿。有的事先规定了说课文稿的结构要素,有的是让说课者自主确定文稿的撰写内容。说课前撰写一份完整的说课文稿就如同我们上课前要撰写一份教学设计一样,不仅要认真对待,而且还要在要素齐全的情况下把握关键点。通过与部分说课者的交流发现,有一些说课者对如何撰写好说课文稿存在疑惑,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知道哪些要素是说课文稿必须要呈现的内容;二是在诸多要素中如何做到详略得当;三是说课文稿上呈现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说课时的讲述内容。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困惑,说明当前说课文稿尚未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可以效仿,也说明困惑者对说课这一衡量和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的教研活动,未能把握住关键。所以,在准备说课文稿的时候会不知所措,结果就会写出自己不够满意的说课文稿。基于这类困惑,我们需要理清有关联但又不完全一一对应的两项内容,一个是为说课现场准备的可参考的稿件,可简称说课稿,就如同我们登台演讲时的演讲稿一样,所写内容可以与所讲内容一致;另一个要准备的是一份说课设计稿,是一份较为详细的文本,它与说课时要表述的内容有关联但不完全一致。为了与说课稿区分开来,可以将完整的说课设计稿称作说课案。具体而言,说课案是需要提交给组织者的文本文件,而说课稿是可以拿到说课现场用于提醒自己说课的稿件,二者的内容是有区别的。这样一来,说课者的困惑就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如何撰写说课案,一个是如何撰写说课稿。提交给组织者的说课案相似度较大,因为组织者大都会有统一的格式规定,但是,说课稿就不见得人人都统一了,最好能够体现出自主性,既要讲清楚合理和新颖的设计,还要体现出语言表达的技巧。

2.关于说课幻灯制作的困惑

说课比赛或一般的教研活动中,有的要求制作说课幻灯,以ppt的形式呈现。但也有只要求口头表达的活动,如职称评审、体育教师招聘考试等活动中,往往采取口头表达方式。参加不同活动有着不同的要求,要能够做好相应的准备。制作幻灯的时候,部分说课者就对此有一定的困惑,提出的问题有“可否在ppt制作时穿插视频材料?”“可否把要说的内容全部呈现在ppt上?”实际上,这既牵涉到ppt制作的内容问题,也是技巧问题。说课比赛中,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不同的说课者幻灯制作形式和内容有所区分,有的文字内容多,有的图文并茂,还有的几乎都是图片、表格,很少见到文字。除此之外,在视频的处理上,有的穿插有视频资料,有的只是静态的图、表和文字,既没有音频也没有视频材料插入其中,那么,应如何消除说课幻灯制作的困惑呢?首先,我们要把握好视频材料需不需要的问题,这根据个人说课设计而定,如有的说课者在其中插入了自己事先做的示范视频,有的在说课过程中插入了几十秒的学生练习的视频等。但要把握住视频长度,一般以几十秒或不超过一分钟为宜,视频不能过长,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因为说课毕竟要以说为主。其次,ppt上呈现的内容原则上是越简单越好,上面所呈现的内容不是提供给说课者阅读的,而仅仅是提示作用,最好是提纲挈领的,文字不可过多,标题和关键词出现即可。当然,图和表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呈现。总之,ppt是辅助于说课者的可有可无的形式,“有”就要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无”也不会对说课效果有太大影响。因此,要合理把握其内容、形式和呈现方式。

3.关于说课创新体现的困惑

体育课上有无创新,往往在评优课上被看作是较为重要的评价点。在说课准备过程中,或许也有人会问:“说课案文本的设计是否需要考虑创新”,这与上课是否需要创新是同样的道理。对于上课而言,假如是常态课,设计合理能够顺利上下来就基本上算oK。但是,假如是要参加观摩或评优比赛,最好能够在设计合理的基础上,在某环节尽可能地体现出创新性。因为创新的课,一般都是比较有想法的课,能够给他人带来一定启发。从课的设计中就能够看到任课教师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尤其是创新设计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其创新设计更值得提倡。基于此,说课准备过程中,对课的设计如果能够考虑到方法、手段上有所创新是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创新体现在课的什么阶段更好呢,建议放在基本部分的主教材学习期间,尤其是要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手段选择时考虑创新更为适宜。因为,这个时候的创新能够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情况下学习一节课上最重要和最难掌握的内容,教学目标自然能够顺利达成。所以,说课案文本的准备过程中考虑创新是很有必要的。

4.关于背诵说课稿件的困惑

在说课现场,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说课者在说课时,让人感觉是在背诵说课稿,而有的在说课时不停的低头看说课稿,还有的完全在说,既没有背诵的迹象,也不是在断断续续念稿子。这样一来,有人就会问,说课准备阶段是否需要将说课稿事先背诵下来,是不是背诵的越熟练说课的时候表现越好呢?这样的疑惑并不为怪,因为,有诸多说课者在说课的时候会反应出紧张的状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在说课前把说课稿背诵下来也未免不可。但是,如果是想达到比较好的说课效果,就不太主张背诵说课稿了,因为,凡是靠背诵说课稿说课的,比较容易在说课现场忘记部分内容,出现卡壳或间断现象,轻者做短暂思考后能回忆起下面的内容,重者会忘得一塌糊涂,不得不终止说课。因此,说课水平高低不是靠背出来的,而是要在设计环节下功夫,不仅要吃透教材,熟悉学情,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确定好重点和难点,根据目标要求和重难点突破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段等等。这些如果在设计的时候了如指掌的话,最起码从课的角度无需背诵这些内容。然而,尽管主张准备阶段不背诵说课稿,但是需要牢记要说课的内容顺序,即把说课的内容架构在大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要明确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除此之外,还要能够把握各部分要说的关键点,而不是把逐字逐句的内容都事先背下来。记住关键点以后,能够在说课的时候体现两个“活”字,一是“灵活说”,二是“说活”,而不至于把课说死,死记硬背很容易把课说死。当然,对于新手来说,可能刚开始不敢尝试不背说课稿的做法,以后能多参加几次,比对一下背与不背的效果有何不同,就能够自然做出最适宜的选择。

二、说课实施中的困惑

对说课实施过程的把握是有技巧可言的,但有些说课者不仅没有及时把握技巧,反而有一个个未解的困惑,诸如不知道说课过程中能否看说课稿,不知道可否在说的过程中穿插动作示范,也想了解说课时间该如何合理分配,更想把握哪些地方需要细说深说,哪些环节可以略说浅说,甚至还有说课的语速语调等语言节奏如何把握的困惑等。

1.关于说课时可否做动作示范的困惑

过去我们在参与说课比赛的时候,无论是听众还是评委,都会发现有的说课者在说课过程中做了一次或多次动作示范,而有的说课者自始至终都没有做一次示范。那么,有人就提出:“说课的时候是否需要做动作示范?”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困惑,一方面确实看到了说课时有的做示范有的不做示范;另一方面也确实没有看到哪里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一定要做示范或不做示范。因此,有这类困惑也就不足为奇了。实际上,要想消除该困惑,我们需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说课的时候该不该做示范;二是做示范效果如何。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都具有一定的相对性,说课的过程中需不需要做示范,这一点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当然,做与不做示范都不为过,关键是要看做示范是否能带来更好的效果,如果不能带来更好的说课效果,那不做也罢。所以,就说课过程中的示范问题无须做更多的讨论,前提是尽量根据效果来确定。当然,对于不便做示范的动作不要强求示范,否则不但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很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说课内容是体操技巧类的话,假如在说课的时候突然伏在垫子上做起了头手倒立,或者是仰卧在垫子上做肩肘倒立或仰卧推起成桥,说课过程中说课者穿插这样的示范就显得不妥,一是会占用较多的时间,二是不一定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尤其是示范不完全成功的情况下,负面影响就更可想而知了。为此,假如能够在说课的时候表达清楚,在有限的说课时间内,不做动作示范可能会更紧凑些。

2.关于说课时间如何合理分配的困惑

无论是专门的说课比赛,还是职称评审中要求说课,或是应聘教师职业时的说课面试,说课时间一般都会有明确的规定,少则10分钟以内,多则15分钟左右,无论规定的说课总时间是长还是短,都会牵涉到所说各部分内容的时间分配问题。不免就会有人提出“如何合理分配说课时间?”那么,如何在确保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合理分配各部分时间呢?通过对过去说课活动的观察了解发现,有的说课者各部分说课内容的时间几乎是平均分配,内容上都是在详细阐述,固然时间上也就没有特别的倾向性。而有的说课者却不然,不仅内容呈现详略得当,而且时间分配上也体现出了重点和关键部分占用的时间明显较多,需要简单介绍的内容时间上也没有更多的浪费。那么,如何分配时间更为合理呢?在此提几点建议:一是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讲述本节课是“如何设计的以及将如何实施”这方面的内容上。二是要注意合理把控时间,意思是说,有的说课者,说着说着时间到了,但内容还没有说完,这说明各部分时间尽管在准备的时候做到了合理的布局,但由于现场说课的时候未把控好节奏,结果出现了时间不够用现象。这一点在说课准备阶段就需要反复操练,以确保准确无误地完成说课内容。

3.关于说课语言形式如何把握的困惑

有人或许会问“说课语言形式如何把握?”诸如,说课是否需要开场白?需要什么样的开场白?说课对象是评委还是学生?(即是对着评委或听众,还是模拟对着学生讲)等等。说课比赛往往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如果开场白太长会浪费自己有限的说课时间,如果没有开场白又会觉得太突然。基于这种考虑,建议开场的时候直接说“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把要说的标题说出了即可,无需大段的寒暄或自我介绍。简单的介绍既是礼节,也是引入说课的有效方法。具体到主要表达的内容要说给谁听的问题,当然是评委和听众,而不是学生,因为,说课不是在上课,面对的对象和主要目的,都是要让听课者听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他们会根据你的表达做出判断。因此,说课语言是面对评委和听众,是一种介绍性的,而不是讲课似的语言风格。可是在说课活动中,经常会听到有的说课者并非如此,而是一开始就好像是在模拟上课,给人的感觉不是在说课。还有的是边说边上,或边解释边上,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课。除此之外,说课结束的时候,或许有人会问,是否需要说结束语,这一点,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果没有超时,就可以比较从容地说上一句,“感谢大家的聆听,欢迎批评指正!”简单大方又礼貌。大家知道你完成了说课。假如时间不允许,紧紧张张刚好把要说的内容说完时间即到,或者已经超时了,那么,后面的结束语不说会更好些。但值得说明的是,整个说课过程中要少用第一人称“我”字,例如有人总爱说“我设计了……”、“我让学生做了……”等,这些语言表达形式都不提倡。

4.关于说课突发事件如何处理的困惑

上课过程中有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说课过程中也不免同样会有突发事件,这就面临着突发事件如何巧妙处理的问题。过去在参与说课活动的时候看到,有的老师遇到说课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束手无策,而有的无论遇到什么突况都能从容应对,还有的无论发生什么都继续淡定自如地说着该说的内容。这就表现出,不同的人对说课突发事件的认识不同,处理方式和能力不同,达到的效果就会各异。有人曾问:“如何巧妙处理说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区分突发事件的类型,从严重程度上来看,有影响性较大的严重事件,有一般性的,也有影响性不明显的小事件。从突发事件引发对象来看,有说课者自身引发的突发事件,也有外界环节或他人引发的。从突发事件发生的时机来看,有说课一开始就出现的,也有说课中间,或说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出现的突发事件等。无论什么情况下出现突发事件,对于一个正在说课者而言,都会做出反应,也有可能都会想到如何应对。然而,该如何应对才最适宜呢?其关键的是要把握如何才能对说课不产生负面影响,至少影响性应控制在最小范围。比如,带有说课稿的说课者,假如说课过程中突然遗忘,最快速的反应就是低头看一眼随身携带的稿子,有幻灯的话,回看一下ppt上的内容。尽可能让听众或评委感觉不到你出现了遗忘现象。另外,假如是在示范的时候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或尚未顺利完成示范,这个时候不能再继续做一次示范来弥补,因为假如第二次示范再不成功的话,影响就会更大。因此,错就错了,弥补的方式是要尽可能地讲对。

三、说课结束后的困惑

说课活动有的在现场除了要打分数,紧接着还有专家提问环节,说课者就要根据专家的问题进行回答。还有的说课比赛后要求说课者写出反思或小结,或者要求说课者进行自评。无论何种形式或要求,说课者都有可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诸如,有的说课者对如何答疑存有困惑,有的搞不清楚该从哪些方面写反思等。

1.关于说课后应对专家提问的困惑

有的说课者在说课结束回答专家提问时,表现出十分谦虚的态度,甚至谦虚到不知道用何种语言来回答问题的地步;有的紧张得语无伦次,本来能够顺利回答的问题,却出现了颠三倒四的语言表达;还有的因紧张而像口吃一样吞吞吐吐,不知道是会还是不会、知还是不知。尤其是遇到“爱挑毛病”的评委,心理素质不够强或准备不够充分的说课者,听到问题大脑会一片空白,无言以对。那么,该如何机智应对评委专家或听众的提问呢?说课结束以后,针对专家们的提问,一般情况下,我们无需紧张,用语要谦虚,但谦虚不能过度。回答问题要充分考虑到提问者所提问题的关键,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或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与专家们平等交流。假如面对专家们提出的问题真的难以回答,最好能够谦虚地说“抱歉,老师,这一点我考虑的不是很周全,希望得到您更多的指导。”因此,无论是熟悉还是陌生的问题,用交流学习的态度应对,就不会出现尴尬或失态现象。

2.关于说课后全面深刻反思的困惑

我们平常的课堂教学,在课后需要写课后反思,反思越深入全面,就越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说课也是如此,尽管说课活动不要求说课者在说课结束以后撰写说课反思文本,但是,就说课者个人而言,要不断地提高说课能力,把握说课技巧,不仅需要说课后进行深入的反思,还最好能够付诸于行动,把反思的内容记录下来。或许有人会问:“说课后该如何全面深刻反思呢?”若有这样的困惑,一方面是因为过去或许不常反思,另一方面或许做过但不知道如何做得更好。基于这一困惑,首先要认识到说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重视说课后反思,并坚信它对个人专业技能的发展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再次,要能够行动起来,每次说课后都能够静下心来想一想,本次说课成功与否,对于说课前、中、后的表现自己是否满意,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以及还要反思专家提出了哪些问题,当时是如何应对的,还有哪些进一步学习的地方,整个说课过程给自己带来的最大启发是什么等等。如果每次说课结束以后都能做出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发展的步子将会远远超过不愿或从不反思的人。

3.关于评说课具体标准确定的困惑

只要是比赛,无论是上课还是说课,都会有具体的评判标准,说课是从哪些角度评价的呢?这一问题也经常让不少人对此产生困惑。如有说课者曾问:“说课好坏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说课主要评说的能力还是课的设计水平?”等。说课比赛、体育教师资格考试、新任教师面试等,不同场合下的说课,其评判标准各有不同,有的是看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目标的设置、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手段选择等等,还有的是按照提交的说课文稿材料和现场说课两个方面来组织评判工作。但无论如何,对于评说课而言,实际上我们要把握两大方面,一个是课的设计水平,另一个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设计水平一方面通过说课案文本可以了解大约20%左右,另一方面通过说课者现场对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实施措施的描述把握设计水平,通过说课者的语言表达还能够大约了解40%左右,剩余的40%左右的比例可以用于评判说课者说的水平,包括语言的精炼程度、对设计内容的熟悉程度、达到详略得当效果的时间控制、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等。为此,作为一个说课者,既要注重说课前的充分准备,精心设计,还要能够通过语言把设计的课表达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在说课中立于不败之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篇5

数学学习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运用阶段。在预习中同样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这三个阶段,输入阶段即阅读,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即质疑,操作运用阶段即练习。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就要在这三个阶段加强方法指导,即“三导”——导读、导疑、导练。

一、分层导读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数学预习中的阅读,不仅仅是显性的书面材料,更重要的是隐性的数量、空间关系及暗示、留白的方法策略。数学教材中文本材料有丰富的图、文、表格,它们功能各异,有情境、数据、概念、法则、问题、操作方法、解题步骤、多种解法展示、学习方法提示等。阅读之前教师要先指导学生明确各种标注、图文本框的功能和阅读顺序,为学生顺利完成数学学习的第一阶段(输入阶段)扫清障碍。

1.串读题目。现行教材中例题多数不是直接用纯文字表达,而是用情境图、人物对话来呈现,而且有的信息是蕴含在情境图中的,需要学生从图中获取。因此学生看完图文之后还要把条件和问题串起来,整体输入题目的结构信息,形成完整的题目。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还要从图上找到“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的信息,最后把问题和条件串起来,即“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2.后读提示。教材中有不少提示语,多数以小动物、卡通人物等提问题的形式暴露思考的路径,提示重点、难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步骤地阅读,读完题目不直接读提示语,先独立思考操作,理清数量关系,真正碰到困难再根据提示语思考。这样才能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并急需方法提示时输入方法信息,才能更大限度发挥提示的功能。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小数”中的提示语“可以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这是重要的方法提示,如果学生在思考前直接获取这一方法,就失去探究机会缩小探究空间,就会对预习产生负面影响。

3.比读解法。现行教材为了给教师和学生留下更大的探究空间,例题的解决一般没有完整呈现,有的都没有呈现。教师可让学生在预习时先尝试解决,再把例题解题过程补充完整,并进行对照,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找出差异领悟方法。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例2下面三个小朋友列出三个不同的算式,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不看这三种解法,先尝试列式计算,做完后反思再将自己的解法和教材中的解法对比,然后思考教材中这三种解法的异同,最后选择最优化的方法。

二、深度导疑

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会质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这里的“问题”可以是自己的疑惑,自己的困难,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发现,等等。但是当前预习中存在组装疑惑(用“为什么”加课题或知识点组装成疑惑)、假性困难(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认定为困难)、浅层提问(第二学段学生提的问题和第一学段水平一样停留于表面)。因此需要在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进行质疑方法的指导,从浅层质疑走向深度质疑。

1.追击疑惑。发现问题要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从表面上看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中找到数量或空间方面的某些联系,或者某些矛盾,并把这些联系或者矛盾提炼出来。学生在预习时只有不断追问自己,对过程、方法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刨根问底,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尝试从旧知识中找到联系,找到新的知识点后再从文本提示中探索答案,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疑惑。如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预习时教师让学生找一找家里标有重量的物体掂一掂。一个学生发现黑人牙膏盒上写着“净重:140克+50克”,他就问:“是不是其他牙膏盒也这样写?”“为什么不直接写190克?”“写‘140克+50克’和写‘190克’有什么不同?”他反复观察盒子、自问自答,最后才有触及数学本质的疑惑——式子表达与得数有什么区别。

2.试出困难。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原因在于解决问题中“已知”和“未知”是清楚的,而发现问题时“已知”和“未知”是不清楚的。因此要发现自己预习中的困难,就应盘点自己已知什么,未知什么,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于初步发现的问题还要积极探索、反复尝试,到最后解决不了才能确诊为“困难”,而这些真正的困难将成为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如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例1中,很多学生对“两端都栽”“每隔5米”不理解,他们没有就此记为困难,而是通过请教家长,上网学习理解了。接着对小精灵的提问——“你能找出什么规律?”,乍一看学生不知如何找规律,但经过反复研读文本,发现可以画图找规律。但对文本中的线段图心存疑惑,求的是100米长的小路为何线段图才表示20米长的小路,而这个疑惑正是本课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教学重点——化繁为简。

3.掘深问题。史宁中主编的《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指出:“评价提问题能力的三个维度是提出问题的意识、新颖性、深刻性。”深度提问就是指提出的问题新颖深刻,思维含量高。学生在预习中会发现不少问题,多数是表面的问题,教师要在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深层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比较提出问题,如解决问题时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能这样解决问题?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学生在预习画高时,多数学生直接提问题:“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给三角形画高?”“三角形有几条高?”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比较发现三角形的高是用虚线画的,而三条边是实线,进而提问:“三角形的高为什么要画虚线?一定要画虚线吗?”

三、学案导练

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前提,也是教师或学生自己了解预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学生在预习时的练习要有别于教材中的习题,因为预习的效果毕竟不同于课堂学习。在第三阶段(操作运用)时采用学案导练,是预习训练的有效形式。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主动建构的知识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学案不仅仅提供习题,还可提示操作方法,引导归纳概括。而且习题的形式要多样化,可用纸笔练习、口头练习、实践操作。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学案中的练习部分如下:

1.纸笔练习。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请在图上画“√”。

2.口头练习。仔细观察上面的图形,说说哪些不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3.实践操作。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平行四边形?

(2)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一个平行四边形。

通过这些练习,能引导学生梳理学习的收获,反馈预习的效果,也便于教师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篇6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赵诣、王一凡、王洁成、王通等几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最好的学生,如郭奕江、申梦雪的、董阳等。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1集中了高中阶段近80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篇7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个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学生课前阅读训练教,让学生课前阅读、准备,每堂课课前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光焕发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蹦蹦跳跳,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集中了高中阶段近80%的名篇、名段,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篇8

【关键词】英语学困生个性化指导有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02-02

引言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不断推广深化,教育事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针对学困生的指导方法不断完善。在初中英语学习中,许多学生出现了英语学习兴趣降低等问题,如何针对这种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就结合作者的经验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1.研究的迫切性

初一的学生有一定的英语的基础,对英语学习较为感兴趣,不过课业量的增加,英语词汇的逐步增多,课本难度的加深以及信息量的扩大,一些学生到了初二,疑惑的问题多了,他们记不准单词,词汇运用得不恰当,理解不透英语文章,很难写出顺畅的作文,学习问题积累得太多,对英语学习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学生愁眉不展,教师发愁,很多教师显出无奈和无助,因此我决定进行此项课题的研究,探究学困生个性化指导的策略。

英语课堂对学困生学习特点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学困生自学的情况综合,与学困生交流谈话等,得知学困生英语学习的困惑:

(1)英语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差,畏难情绪严重。

(2)不重视预习,听课效果差,复习不得法,写作业边查边写,只求做完。

(3)课堂小组学习中,参与度低。

(4)能背过单词,但语言运用能力差。

(5)父母工作忙,对孩子疏于监督或管理不得法。

2.拟定解决学困生英语学习困惑的过程

(1)增强认识,培养学困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心态。

(2)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困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困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3)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实践,使学困生成长为能够自主学习的成功者。

3.研究实施过程

3.1调查问卷及个别谈话搜集学困生信息,对学困生研究归类

(1)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困生,通过班会感召、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帮助。

(2)针对习惯养成不够、自制力差的学困生,教师需要课堂多关注,课后多谈心,采用家校合作的互助方式完成。

(3)针对基础薄弱的学困生,鼓励他们需坚持记忆背诵,可利用小组评价督促管理。

(4)针对自信心不足的学困生,通过班级活动和英语课本剧演出的方式激发他们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5)针对学习方法不得当、语言理解能力低的学困生,教师需一对一有针对性地指导。

3.2对学困生的分类研究和有效指导

(1)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培养学困生自信,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针对比较听话、性格内向的学困生。他们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但很少主动与同学、老师沟通知识的困惑,他们缺乏创新和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基于这种情况,在课堂上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我就多给予他们机会,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欣喜,也就一点点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我还鼓励他们努力发现自己英语学习中的困惑和不足,积极与同学探讨,探讨的过程就是获得新知的最佳途径。通过与他们多次的沟通,他们的心里驻足了自信的种子,开始主动问问题了,一天天的细微变化,积累的是能力,成长的是智慧。他们有了信心,提高了对自身的要求,每天的英语学习目标明确,单词拓展成短语,短语放在句子中巩固,对漂亮句子和精美英文段落的背诵,更激发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成绩自然也就提升了!

(2)英语课本剧演出,使学困生感受经典,提升英语学习兴趣。针对对英语比较感兴趣、聪明活泼、喜欢表达交流、热心助人的学困生。他们的自身弱点是不能够坚持背诵短语和精美的英文短文,作业还拖落,比较懒散,学习成绩也不太理想。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尽力给他们组织带头的机会,小组表演课本剧时,让他们牵头准备剧本,组织演出具体工作,他们积极性很高,对剧本里的语言表达,也努力追求准确,遇到问题时还主动向老师和同学求问,准备剧本,演出的过程激励和锻炼了他们,背不好台词,演出节目就很受影响,所以他们开始认真背诵需要用到的英文句子,自然也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学困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适时点拨促发展。针对学习基础较薄弱、本身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学困生。他们的特点:听课容易走神,作业完成被动,摸不着学习英语的合适方法。教师尝试教给他们很多英语学习方法,但他们都因困难太多懒得去解决,无法坚持,半途而废。针对这类学生,我首先从他们的优点感化他们,及时鼓励,让他们从学习英语的细节做起,利用课余时间我给他们讲解背诵单词的技巧、固定短语的运用、简单句子的构成等,并抽时间多去检查他们的落实情况,必要时单独给他们指定作业,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慢慢找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3月初开始,我在班里设定了每周两次的英语背诵日,同学背诵本单元所学英文小段落,基础差的同学可以从阅读开始做起,首先做到熟读,理解汉语意思,再逐渐开始背诵重点句子,可以找本组组长检查,通过了,该同学可以获得一枚小印章,全组通过,额外有加分。在这种措施的激励下,组长帮组员、组员主动求教的场面出现了,组长给科代表背诵,科代表找老师检查,人人都能动口说英语,而且展开了激烈的比拼。这项活动激励了很多学生,他们克服困难,努力争取,提升了英语学习兴趣,收效很好。

(4)学困生学不得法,教师的学法指导见收效。针对英语基础薄弱,而且学不得法的学困生。他们英语单词能记住,却不会恰当使用,精美语篇能背过,很快会忘记,英语情境中词的运用不准。基于这种情况,我先从单词的运用入手,通过交际用语展示出:记忆单词要灵活,辨别好单词的词类,与本单词有关的系列单词逐步渗透掌握,由单词到短语的使用理解,再到语句的时态用法和结构含义,教会他们方法,在每天的点滴积累中,领悟词语的灵活使用,精美语篇要理解记忆为主,增强理解词和句的语用功能,在检查学生作业时,无论是背诵作业还是书面作业,我都会关注他们对知识的获取程度。他们有了自信,作业的速度提升了,质量也提高了,学英语时也增加了浓浓的兴趣,这就是他们的真实进步。

(5)校园英文辩论赛、生活剧节目演出,调动学困生英语学习热情。“aDebateontakingafter?鄄schoolClasses”、“ashortplayondoingchores”,在4月份外语节上精彩展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写辩论材料,自编自导课本剧,精心选择所需英文相关话题,自己准备服装、道具,编写好剧本的台词,请小组的组长定夺审稿,最后请老师帮着检查,给出指导意见,在全校上演,获得同学们阵阵喝彩,演员中有学困生进行表演,他们胆子大、热情高,演出前请优等生帮忙核对台词,演技非常大胆灵活,受到观众的喜爱,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对众多的学生也是很好的引领。我们初二年级在学到课本第六单元时,出现了中外名著、古典作品、童话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又激发了他们的表演热情,学习之前就开始准备剧本,编写台词,对原剧进行创新改编,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Cinderella”、“theemperor’snewClothes”、“LittleRedRidingHood”、“HanselandGretel”等精彩剧目一一上演,学生认真准备道具,精心排练台词,从语言到动作、神态,仔细推敲,在英语课堂上小组轮流表演,每组出一名评委进行打分,并选出获奖组别,学生主动提议选出最佳导演、最佳主角、最佳配角、最佳道具制作者,演出之后,大家分享感受,互相鼓励、赞许,发自内心地说出表演的种种感受,这也更让他们自己真正认识到求学不易,必须踏实,学会欣赏他人的风采,自己更要努力奋斗,他们懂得了必须扎实自己的英语学习基本功,用心练习语言,每天坚持不断地进行英语会话,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4.研究成效

经过本人几个月来的研究和实践,在教学工作、情感因素、组织形式及评价措施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4.1改进教学工作,提升学困生个性化指导有效性

(1)稳扎稳打,化繁为简,共渡难关;

(2)个别布置任务,逐步提升难度;

(3)提高课堂关注度;

(4)套题再加工,课堂高效落实;

(5)分等级评价、分层留作业、启用总结本;

(6)针对分化现象,预防为主,因材施教,诱发兴趣;

(7)跟踪学习进程,期待学生进步。

4.2关注情感因素,增强学困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1)找寻共同爱好,心理上亲近老师;

(2)全身心爱学生,践行爱的细节,以慈母之爱感化学生心灵;

(3)观察学生表现,通过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原因,探索一条容易成功的途径;

(4)知、情、激、化。前提一个“知”字,立足一个“情”字,讲究一个“激”字,注重一个“化”字。让师生心灵产生共鸣,给予更多的聆听和理解、更多的个别谈心和辅导。

4.3创新组织形式,调整学困生常规性活动状态

(1)负责具体事务,调动积极性;

(2)小组长协助监督;

(3)组长带组员、师傅带徒弟,每天定时间检查任务;

(4)为后进生合理分组,合理分工,利用适当的竞争机制。

4.4采取评价措施,促进学困生实现良性互动、健康发展

(1)拟定量化考核加分制度表,采用小组加分、个人加分的办法;

(2)鼓励、鞭策,站在学困生角度,加强情感交流和激励性评价的效能研究。

5.结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初中英语学困生的个性化指导工作,教师必须要有十足的耐心,不怕困难,时刻坚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通过无私的帮助和鼓励,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和成绩,同时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篇9

新入职教师教师教育困惑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

新入职教师,对于三尺讲台的美好憧憬和期待,同时也有着焦虑和不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不安和焦虑会渐渐突显出来。新入职教师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学校的教学,是否能够具有艺术性的解决教育问题,是否能够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德育发展,这都关乎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将来的发展。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正是对当代师范大学教育质量的鉴定和评价,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和需求,恰恰反映了师范大学对教师教育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新入职教师的调查,了解新入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惑、困难,以及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对教育学知识的需要,为教师教育的改革提一些微薄的意见。从新入职教师的实践角度,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依据,促进教师教育更好而又健康的发展。

二、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感受

1.新入职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方面的困惑,通过对4名新入职教师的访谈,他们主要面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

(1)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学习积极性,出现了厌学现象。

案例:王老师教的是高一普通班,英语基础差及自身的原因,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早已经失去了兴趣,王老师却一直没有放弃他们班的同学,不断的鼓励、积极的引导他们。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够获得进步,王老师做到精讲精练,在课程设计上精心的策划,但是在期末考试过后,有一部分的同学还是只做了选择题,后面的卷子几乎都是空白。有些题目只是一些基础试题,平时反复讲解练习,同学们因该都能做对。和一些同学谈话过后,他们完全对自己的英语成绩漠不关心,完全不在乎考试成绩。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被动的学习,很多情况下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把自己当做了知识的接受器,并没有内化吸收积极的思考。尤其是普通班的学生,往往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习不感兴趣。这样的问题,对于经验丰富的熟手教师会比较容易解决,但是对于新入职的教师他们却是束手无策的,对此感到十分的困惑。

(2)学生在课堂上扰乱课堂秩序。新入职教师往往对课堂秩序的管理缺乏经验,对于扰乱课堂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处理。

案例:岳老师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直接接受的是高一的普通班,班里的学生学习成绩在整个年级都是靠后的。每次上课时,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天、吃零食,有的甚至明目张胆地睡觉。无论岳老师在课堂上说什么,学生们总是置之不理。岳老师说刚开始就带这样的班级,自己十分的烦躁、郁闷,对于自己管理班级的能力也十分没有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她觉得最困惑的不是对教材的把握,而是对班级的管理和管理学生的能力。管理班级的能力比教学还重要,班级秩序混乱教学工作是没有办法顺利进行的。

2.新入职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与实际实施过程的矛盾。案例:王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是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课堂上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讨论很不积极,有的甚至在讨论过程中聊天。设计好的方案得不到实施,整堂课的教学节奏就被打乱。课后王老师很郁闷,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没有能够很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效果很不好。如何更有效率地备课,正确处理教案和教学实施的关系,仍然需要新入职的教师持续的关注。

(2)教学价值选择上的冲突。案例:高中英语教学重视背诵,每天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学校也会给新入职的教师分配师傅,在师傅的指导下王老师也对班里学生英语背诵情况每天检查,如果没有背会,就会留下来,直到他们背会为止。王老师发现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来说,这真的是特别的困难。王老师十分的困惑,并向她的师傅请教,师傅认为学生必须背下来,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同学,要想尽办法也要让他们背下来。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来说,即使他们背下了课文,文章背后的意义他们也根本就不明白。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吗?还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理念和教学价值出现冲突的时候,新入职的教师又该怎么办呢?

3.新入职教师对教育学知识的需求。对4位新入职教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十分希望学习班级管理,课堂管理,心理健康,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艺术以及一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可以大概分为三个大方面,学生教育和管理(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理论。在大学的课程中,主要设置教学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新入职教师却强烈需求教育管理学生方面的知识,学生教育与管理知识是对每位教师都很重要的,它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对教师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新入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一些困惑疑虑进行分析,以及他们希望学习的教育学知识进行分析,在师范教育中可以进行如下的改革:

1.开设管理类课程,作为师大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对新入职教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教育学知识中,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以及课堂管理是排在第一位的。这可以说明学生教育与管理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正如新入职教师所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比教学能力更重要,因该得到重视。在我国师范大学的培养中,对于学生教学管理方面的训练却是比较不足的。把学生教育与管理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这门课程不但包含着班级管理还包含着个人教师的课堂管理。

2.可以为师范生开设教育案例赏析课。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而运用各种各样的经典教育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些会有利于提高师范毕业生到教学岗位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完善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新入职教师,对于自己的发展都有着很强烈的意愿,中小学应该不断完善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和知识体系,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丽萍.目标管理在高校示范班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

[3]雷丽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学校管理工作[J].教育探索,2003.

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难点篇10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多媒体教学

自从2010年以来,农村中学的教室装上了电子白板,我们大家在兴奋不已之余,烦恼也随之而来。面对农村学生见识少、理解能力有限、英语课堂活动效率低、学生记忆单词难、课本知识与运用和考试相冲突等困扰,教师很茫然,也很迷惑,高效课堂也悄然成为教师谈论的重点话题。

一、农村英语教师的困惑

1.学生见识太少,不爱动脑筋想问题,动嘴能力不强,课堂许多环节流于形式。

2.教学内容和运用、考试的矛盾。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不少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但在中考的内容与形式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课堂活动和口语训练都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3.课外阅读量几乎没有,农村的学生放假回家后也缺少家长的监督,基本上就是在家看一些无关紧要的电视节目。

二、针对这些困惑,教师可以从教材、学生、教法、家庭四个方面来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1.仔细分析并整合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适当取舍

我认为在上课之前,教师应根据所教教材和学生的情况,经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分析教材和整合网络资源,共同讨论教材的取舍和上课的流程。

2.充分了解学生,组织适合学生的教学

农村的学生比较单纯和善良,也很尊敬老师,有的还很怕老师。只要老师稍稍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实很好和学生沟通,当然现在孩子的叛逆心理还是很强的,不能一味地强制他们。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很多时候,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充满善意的小动作往往要比大嗓门的训斥更有效。用自己的魅力吸引学生,而不是控制学生,对于教师而言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

4.创设合理的情境教学,让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使教学观念、教材、教学策略、教学情境进行重组,这样就使教学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突破性的积极作用,新的课程因素的增强和教学环境的改变使常规教学思路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