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十篇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十篇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4:58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篇1

关键词:水利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措施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同时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又起步较晚,因此开展水资源系统的优化配置及策略研究,改变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状况,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水源紧张、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已迫在眉睫。我们应该认真总结长期以来在水资源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水资源的具体特点,尽快建立起我国的水资源管理科学体系,为发挥水资源在人类生存、社会生产及优化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意义

1、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水资源管理,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不同的卷中,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笔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2、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加强水利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1、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上的保证。在当代中国法律必不可少的,依法治国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要想保证水利水资源的管理获得良好的发展,法律上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水法,为依法管水依法治水提供法律保证和法律依据。考虑变“取水权”为“水资源使用权”。现代的水资源既可以带来一定的利益,又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所以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作用,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用。而“水资源使用权”的确立则是市场机制得以发挥作用的一个前提。在水资源配置中引入市场机制,一方面用水户将自愿加大节水投资成本,产生内在节水激励;另一方面,水资源将自动流向产出效益高的产业和地区,实现整体配置效益的最大化。其次,跨行政区域和跨流域的立法和执法工作尚待加强。由于我国的流域面积十分广大,众多河流跨过多个省市,而因为河流流过省市对该段河流享有当然的管理权和治理权,那么整条河流就被分为了若干的治理和管理段。《水法》确立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由于流域管理委员会处理跨行政区域水资源纠纷的权限不清晰和领导级层的限制,省边界水资源管理纠纷难以顺利提交流域管理委员会解决。在目前的体制下,必须加强跨行政区水资源立法,强化流域管理机构协调、仲裁和处罚职能,并以行政契约等法律手段来保障。另外,对一些具体管理工作,如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水灾防治、水量调度,都应出台具体的法规,使管理措施法制化。具体做法如下:第一,要树立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观念。我们可以从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着手,通过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法律尤其是新《水法》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法制观念,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法制性的水务机制,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规章来展开日常的工作。第二,完善执法体系,切实提高水务的执法能力,保证水利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有切实的法律支持而后保障;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和法律素质双高的队伍,为依法治水和依法管水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

2、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要做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生态自然环境的动态协调关系应该而且必须得到维持和保障。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资源、经济、环境和人口的协调发展作为最高的指导原则,把宏观的水资源科学调配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把科学原理的指导和具体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多项繁荣。此外,水利水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仅停留在“时间序列”(强调从时间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和“空间分布”(侧重于区域环境内水资源分布、整体水资源的分布等)两者之间单独的研究上,把两者有机地媾和才是研究和解决水资源可续合理配置的正途。因此水资源的科学合理规划既要从时间的角度分析它的流量特点,也要从空间的角度来研究它的空间分布特点,然后从整体上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3、政府规划,统一管理。水利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发挥水资源合理调度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非常的不均匀,一般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因此,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首先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通过各种工程和技术措施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例如兴建大型的调水工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立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的现实情况,着眼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局面。这是绝对宏观意义上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但是在相对微观意义上来说,对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需要各级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协调商议的基础上来解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问题。在这个层面上,困难更大,因为这需要各级政府的通力合作。这种“通力合作”往往意味着必要的妥协和让步,不同于执行中央政府的行政命令,因此需要更大的协调艺术。

4、加强水利工程在水资源方面的自身建设。重建轻管是我国整个水利行业的通病,大型水利工程的重建轻管的毛病比较容易杜绝,这是由于大型水利工程所承担的重要责任和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决定的;与大型水利工程相比,小型和较小型水利工程的地位不突出,作用不明显,因此建成之后常常忽视对它们的管理,导致水利工程出现了高标准建成,低标准运行的尴尬局面。在管理自身的管理上首先要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这种落后观念,水利工程不仅仅是政绩工程,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水资源管理;注意吸收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队伍;加强和各个水利工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增强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的能力等等。

5、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证。探索和寻求一种更加适合中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制度,首先可以通过总结国内的水利工程管理的经验,列出优点和不足,再通过各种专家的研究和论证,建立一套完全满足自己需要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可以通过向国外的水利工程管理学习它们的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汲取其中的精华,剔除其中的糟粕。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所谓学习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而不囫囵吞枣的走马观花和生吞活剥,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知识的目的就是要刺激我们的灵感,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缓解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资源的浪费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时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去适应新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为实现我国水资源管理现代化而努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平.试论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07)

[2]张海洋,王心义,韩鹏飞.缓解开封市水资源短缺的技术及工程措施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2)

[3]B.B.科尔莫戈罗夫,刘正启.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库水资源利用规程[J].水利水电快报,2006,(12)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篇2

[关键词]水政水资源;管理模式;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370-01

前言:水资源的短缺和水危机已经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水已成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各地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将破解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摆在最突出的位置,我们应该认真总结长期以来在水资源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水资源的具体特点,尽快建立起我国的水资源管理科学体系,为发挥水资源在人类生存、社会生产及优化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意义

1、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

(1)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

(2)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

(3)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

基于此,笔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2、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水资源管理形势现状

1、水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般人们的节约意识尤其是节水意识比较低下,人们都认为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没有必要过分地节约。同时,国家为了大家用水方便,对水的价格定价较低,甚至可以说完全与价值不符,这更使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时不懂得珍惜和节约,使水资源浪费严重。

2、开发利用率高

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个别地区更高。通常认为,当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时~支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超过50%时则会产生更严重的影响。目前,松、海、黄、淮片开发利用率已达50%以上。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环境问题。因此,我国水资源的形势已威胁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水污染形势严峻

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201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严重,长江、黄河、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182个城市的地下水检测显示水质为较差以下的占57.2%。对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检测表明,城市取水总量中肝23.5%的水质不达标。

《公报》显示,2010年,地下水质变差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17亿吨,比上年增长4.7%,自2006年以来连续5年持续增长。

4、农村饮水安全隐患重重

据初步调查,全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约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血吸虫病区约11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相当一部分城市水源污染严重,威胁到饮水水质。当前饮水水质带来的危害,已严重影响人们生命健康。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

1、加大节水宣传力度

国家要大力推行节水政策,动员全社会人员一起加入到节约水资源的行列中来,不管是对农业还是工业,国家都应规定他们实行节水的方式,比如在农业上可以避免使用灌溉的技术,可推行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和喷灌技术,在工业用水方面也要采用各种节水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用水量,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加大市区节水宣传的同时,逐步延伸到社区、农村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从而做到宣传工作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2、加强水利法制的建设

发展水利事业建立基础产业,必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逐步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发展自己。实行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依法收费。认真贯彻落实《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水利法规。建立完善“两队一庭”执法队伍。即建立完善水政监察大队、水利公安执法队、水利案件合议庭,加强水政执法装备。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及时查处水事案件,维护我区的水事秩序。为我区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政府规划,统一管理

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首先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通过各种工程和技术措施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例如兴建大型的调水工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立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的现实情况,着眼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局面。这是绝对宏观意义上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但是在相对微观意义上来说,对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需要各级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协调商议的基础上来解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问题。在这个层面上,困难更大,因为这需要各级政府的通力合作。

4、水技术推广

综合水管理要求用新的观点审视水利用技术,除那些加强供水的技术如脱盐、筑坝或长距离管道工程外,还需要进一步调查低成本使用技术,这对提高用水效率有积极作用。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水管理经验,包括节水技术、重复循环、废水处理、重复利用和分离不同质量的水等,需要找到将这些创新技术推广到城市的供水和废水系统以及推广到农业的方法和途径,以利于降低成本和节约资源。

5、加强培训与教育

成功的水管理需要有受过良好培养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他们可以在水行业的各个领域卓有成效地工作。完善的水管理还需要每一个人熟悉水的知识,因为每一个人都使用水,并且有可能对水的有效管理做出贡献,对人进行有关水的教育是一个很有希望的起点。非常有必要在学校中(也可以在公众中)开展一些有意识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达到教育年轻人的目的。

6、加强水行政管理基础调研工作

要提高水政水资源管理水平,就要做好水资源的基础行政管理工作。只有做好了基础工作,才能够比较容易的提高管理水平。在处理相关问题上,要注意水资源管理的时候注意问题的复杂性、敏感性,要针对历史遗留下来的相关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发生发展过程的调查,并且要对其造成的危害和产生的后果等做深度调查。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依法治水”的工作重心,积极开展水政监察与水保监督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真正做到依法行政,科学管理,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水政水资源的管理水平。

结语:在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中,要做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工作。一个完整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缓解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资源的浪费问题。因此,只有做好了基层的调研、实践等工作,才能够做好上一层面的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并且,在工作实践中要能够深深地感受到水政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也要能够承受做好水政监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参考文献: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篇3

一、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节约用水的规定,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1、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并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今后新、改、扩建项目,先向水务部门报送节水措施方案,经审查同意后,项目主管部门才批准建设,项目完工后,对节水设施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否则供水企业不予供水。

2、大力推广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在批准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水许可时,以生产工艺达到省规定的取水定额要求为标准;对新建居民生活用水、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用水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现有非节水型器具改造,对现有居民住宅供水计量设施全部实行户表外移改造,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供水企业和用户承担,对新建居民住宅要严格按照“供水计量设施户外设置”的要求进行建设。

3、调整农业结构,建设节水型高效农业。推广抗旱,优质农作物品种,推广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配套技术,农业用水逐步实行计量管理,总量控制,实行节奖超罚的制度,适时开征农业水资源费,由工程节水向制度节水转变。

4、启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突出抓好水权分配,定额制定、结构调整、计量监测和制度建设,通过用水制度改革,建立与用水指标控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大力开展节水型社区和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

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1、严格限制自备井的开采和使用。我市已被省政府划定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今后除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确需取水的,不再审批开凿新的自备井,市区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要于2006年底前全部关停;对于公共供水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自备井,安装监控设施,实行定额限量开采,适时关停。

2、贯彻水资源论证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项目取水先期进行水资源论证,论证通过后方能由项目主管部门立项。调整我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切实做到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确保用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鼓励使用再生水,微咸水,汛期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优先利用浅层地下水,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综合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三、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改善水环境

1、根据《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现有入河排污口进行登记,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档案。此后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应当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合理设置。

2、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区、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再生水设施建设。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及新建大型文化、教育、宾馆、饭店设施,都必须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没有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在用大型公建工程,也要完善再生水配套设施。

3、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已于2005年3月1日正式实施。要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提供资金支持。

4、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要按照“先排水管网、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原则,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在新城区建设时,必须建设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推行雨污分流排水体系;对现有城区,要在城市道路建设的改造的同时,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和完善,提高污水收水率。

四、深化水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

1、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逐步提高城市供水价格,不仅包括供水合理成本和利润,还要包括户表改造费用、居住区供水管网改造等费用。2005年生活用水价格为3元/立方米(含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下同)。2010年每立方米达到4.5元左右。

2、合理确定非传统水源的供水价格。再生水价格以补偿成本和合理收益原则,结合水质、用途等情况,按城市供水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要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进展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供水价格。

3、积极推行“阶梯式水价(含水资源费)”电力、钢铁、石油石纺织,造纸、啤酒、酒精七个高耗水行业,从2006年起实施“定额用水”和“阶梯式水价(水资源费)。”水价分三级。级差为1:2:10。工业用水的第一级含量,按《××省用水定额》确定,第二、三级水量为超出基本水量10%(含)和10%以上的水量。

五、加强水资源费征管和使用

1、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征收水资源费是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全市范围内使用自备井(农村生活和农业用水除外)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含南水北调基金)。水资源费(含南水北调基金)主要用于水资源管理、节约、保护工作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2、加强取水的科学管理工作,全面推动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智能水表等科技含量高的计量设施安装工作,所有自备井都要安装计量设施,实现水资源计量,收费和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保障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篇4

(一)缺乏统一管理,直接影响黄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目前,黄河系统内,“管”水的部门不止一个,比如黄河取水许可、水量调度、水质管理权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水政科、防办、供水处从不同角度对黄河水资源进行管理。虽然各口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对水资源的管理,各口在管理中工作中难免有所重复,不但增加了工作量,有时也容易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推诿,甚至扯皮,更主要的是多部门管理,影响了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法律保障措施滞后,影响水资源管理

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首先必须具有法律保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要求进行水资源管理、利用和保护。一是要明确界定水的权属关系,健全执法机构,强化和完善水权划分,不断加强管理。就目前情况看,做为水资源管理的有关法规、政策的制订和出台上往往要相对滞后并且难度很大,使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虽然黄河河务部门设置了水政水资源科,负责黄河水资源的执法和保护工作,但在新的形势下,单纯的水政执法已难以确保黄河的水资源保护工作。

(三)经营管理措施不到位

自黄委1994年开始在流域管理中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各单位实现了订单供水,但是做为黄河部门只管放水,很少真正掌握引水的用途、水的利用效率、水量的超指标引水以及用水户的节水措施等。这样的管理方式难以对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也难以使用水户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真正信任和服从黄河水资源管理部门,从而使黄河部门的职责和权威无法真正到位。对黄河水资源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手段,难以控制和协调用水户的取水,虽然,在实施中实行了“两水分供”的供水措施,但在取水过程中仍然存在“农水工用”现象,同时也给水资源利用管理增加了难度。

(四)节水意识淡薄,黄河水资源浪费严重

一是我国现有的用水机制让人感觉到用水多少与自己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大;二是水费征收机制不健全,水价又偏低,不能通过经济杠杆来有效的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四是黄河供水部门实施“两水分供”措施难以保障,工农混放现象时有发生。另外,黄河水约有70%用于农业灌溉,但目前大部分灌区由于投资不足,配套很差、工程老化失修等原因,灌水技术落后,有些灌区大水漫灌、串灌现象仍然存在,致使渠系水利用系数不足40%,用水浪费现象严重。近年来,节水灌溉虽得到了世人重视,但因投入资金不足,节水进展仍很缓慢。

二、强化节水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节水意识

节水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和区域性的工作,搞好节水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理解和支持。在社会公众中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逐步树立水忧患意识,建立起水是稀缺资源、是商品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各级水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公众的水利法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宣传力度,把水利法规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灌输到一切教育、宣传、研讨、学习活动中去,进一步加大公众法规宣传力度,让人们真正了解水、认识水、珍惜水,激发大家共同参与对水资源的管理、利用和保护,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二)合理提高黄河水价,以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

黄河流域水价严重偏低,导致用户对水的价格不敏感,节水观念淡薄,用水浪费,同时低水价导致人们对水资源短缺缺乏足够认识,对水资源保护也存在不足,以致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还不断向水中大量排放污染物。合理提高水价有利于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同时也可以筹集资金,改善供水设施,减少供水环节的渗漏浪费,改善环境,保护水资源等。

(三)加大基础投资,促使节约用水

加大引黄灌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对灌区工程进行更新改造,定期对供水渠道进行清淤排障和防渗漏,努力提高灌区工程标准和配套能力。减少水量损失。加强田间工程管理,推广渗灌、滴灌、喷灌及管道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降低灌溉用水定额,严禁“滴、漏、跑、冒”现象发生。

(四)强化“两水分供”杜绝农水工用

强化“两水分供”措施,杜绝农水工用、跑冒滴漏、转嫁供水用途、改变用水性质的事情发生,合理区分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界限,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及时了解掌握辖区水库蓄水动态和用水需求信息,改变过去只管渠首,不管渠道,只管放水,不管用水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供水管理由口到线、到片的延伸,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篇5

介绍了蒙阴县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建设生态水利的做法。通过开展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水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蒙阴县;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近年来,蒙阴县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水利理念,按照“打造生态蒙阴,建设美好家园”总体思路的要求,在工程建设中突出了生态、景观、城镇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改善和恢复了河流、水库、塘坝等的自然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生态兴水之路。

1基本情况

蒙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年平均降水量为793mm,属干旱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3886亿m3,人均占有805m3,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2/5。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无论从水资源的现状看,还是从县域科学发展看,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为前提,加强水利建设,保护水质安全,发展生态水利。近几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效益才是最大效益”的经济发展思路,坚持生态治水理念,突出生态建设涵养水源,强化工程建设存蓄水源,实施严格管理保护水源,建设饮水安全工程保障民生,形成了现代生态水利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主要措施

2.1涵养水源措施

蒙阴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4%。按照总体规化,将流域治理作为水利建设的源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路、村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治山增绿为主线,坚持一治一座山,一治一条流域,累计实施水土保持、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环境整治等各类流域治理项目216个,其中治理小流域49个。建设500m3以上小型蓄水工程951座、拦沙拦水坝3.2万余座。目前,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90%,荒山绿化达到75%,植被覆盖率达到70%。通过治理,极大地改变了蒙阴水土流失状况,加快了全县水保生态建设的步伐,建立起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防护体系,形成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新模式。

2.2蓄水工程措施

以水库、河道为重点,以“生态带、产业链、风景线”为标准,加强水系全面治理。在河道治理方面,注重城乡统筹,全面协调推进,摒弃传统治河理念,坚持生态治河,在确保实际防洪减灾能力的同时,积极提升生态治河景观效果,根据河道原有河道宽度,所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貌的不同,合理布置河岸线,宜弯则弯、易宽则宽,尽量保留河岸的原始形态。在工程措施上采取工程防护为辅、生态修复以及美化绿化为主的多种治理方式。因地制宜,能用天然石材的用天然石材,能用乔灌草结合的注重做好结合文章,坝底栽植水生植物,坝坡栽植灌木、草皮,坝顶栽植乔木,沿河两岸建起高效农业示范园;另外,实行节节拦蓄,层层设防,最大限度地提升河道蓄水功能。在蓄水工程建设方面,兼顾生态、防洪和灌溉功能,注重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工程造型与周边景观相协调,工程布局与自然生态相适应,大中型工程与五小水利工程相结合。

2.3水资源监督管理措施

在水源保护上以建立水系生态保护带为目标,重点抓好水源水质保护,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区环境质量优良率、城市地表水达标率连续10年达到100%。一是完善水源保护区基础设施。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分别设置了水源保护区、源头水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及农业用水区保护管理的界碑、界标和界桩,明确了水源保护区范围和水质保护目标,公布了保护范围禁止事项,实行了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对河流、水库等水源地采取绿化带建设和湿地建设,用生态措施来恢复水资源。同时,实行了严格有效的保护措施,清理了污染水质的养殖业。二是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督查。对已存在的排污口进行登记,明确污染物的排放种类及排放量。并建立了排污口巡查制度,杜绝了在水源保护区内擅自设置排污口和偷排污水的现象,全县饮用水源达到Ⅲ类以上标准。三是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结合全县水资源综合规划,研究制定了各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监督各行政区域、行业及重点企业按分配的指标取水用水,确保了区域及行业用水控制在“红线”之内。同时,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要取水的,开展了水资源论证,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2.4饮水安全措施

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民生工程优先发展。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规模化发展。从蒙阴县情出发,围绕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通过总体布局和分步实施,既为管网延伸清除了障碍,也为区域联网整合留足了空间。二是标准化建设,打造精品工程。按照全县水资源规划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精心做好水源工程选址,在新建的水源确保达标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饮水工程全部配备消毒设施,应用管网优化计算、自动控制运行、信息化管理等建设,实现了农村供水技术的历史性突破,初步达到了群众满意、社会认可。三是健全机制,加强运行管理。坚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持续发挥效益的原则,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大胆探索和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对单村小型供水工程,倡导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对规模大、跨村供水工程,倡导租赁、承包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创新运行管理机制,确保了工程建得成、用得起、长受益、良性循环持续运转。

2.5宣传教育措施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水生态知识,提高人们的水患意识。增强全民生态水利建设和保护意识,使全社会都认识到生态水利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就是发展生产力,激励和动员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生态水利建设和保护工作。

3建议措施

3.1加强领导,多措并举发展生态水利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鼓励全社会参与意识,同时增加投入,多方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水生态建设中来。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经济结构调整意见,提出合理的初始用水水权分配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调节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用价格促节水。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用水权、水价、水量的分配、管理和监督。

3.2全方位建设节水型社会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篇6

1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几点对策

强化管理以切实改变如今水资源管理的无序化状态。要形成健全完善的法规体系,提升用水的科学化水平。要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设立谁耗费水量谁补偿新机制、谁污染水质谁补偿新机制、谁破坏水环境谁补偿新机制。与此同时,要利用补偿机制来保障水量在供需上的平衡,保障水质能够达到所需标准、确保水环境和生态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要强化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注重于设备维护以及更新,从而切实避免跑冒滴漏等不良的现象产生,更好地杜绝浪费。以市场为主导实施水资源管理。因为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有时并不依据经济规律来办事,所以也就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后果。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导致使水资源工程建设难以顺利地实施。水价过低,导致节约用水无法顺利地实施。征收水费应当充分应用价格杠杆原理,实现全民节水。一旦水价过低,也就无法反映出供水的具体价值,这样一来,这一动力作用就会变得低效化。同时,节水还需建设节水设施,需要进行投资。如果水费过低,节水设施的建设成本就会变得相当高,所以也就很难实施投资。目前的供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趋向于老化,很难进行更新,且无稳定的水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导致水资源的管理利用技术甚至全民节水宣传也难以为继。落实用水定额措施。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缺少规范、合理的用水定额措施。因此,用水管理极度缺少可量化的标准以及基础,由此而造成了用水缺乏节制、管理缺少标准、分配没有原则等现象大量存在,以至于水资源的浪费无法得到有效的用水定额。这就要求用定额来管理水资源,以控制每一用水单元所具有的用水量,从而实现节水之目标。每一工程项目尤其是大型工程均应在用水定额确定之总用水量内用水。当然,在明确用水定额时还应注重以下3点:定额不仅要科学合理,而且要符合相应规范,以满足供水的保障率;对某家企业或者某种产品来说,一旦明确了定额确定后,再加上实施了取水许可制,也就明确该单位的水权;用水定额要成为科学化的体系,不仅要包含取水的定额,而且还应当包含用水的定额以及排放污水之定额。积极推广节水新型技术以营造良好氛围。政府部门要采用各种措施以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要针对本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的节水措施。对农灌输水实施渠道防渗;积极推广地下管道的灌溉、喷灌、滴灌以及渗灌等技术;加强水土保持以降低河道的径流,减少入河的泥沙量,将水土涵养、生态建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以结合。当然,在城市节水上,还可积极采取诸多举措,例如将没有计入到水价之中的水量更加多地计入到水价之中,从而积极鼓励广大市民节约用水,还可通过改进城市输水管网以提升用水的效率,特别是部分老城区会出现管道老化的问题,每年的管网均会有许多水资源被流失,需要通过更换管道以节约水资源。在此基础上,在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中一定要积极倡导进行循环用水,或者尽可能地利用海水、废水,以求在最大的限度地节约珍贵的水资源。

2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水资源非常短缺,且我国的水资源管理起步比较晚,所以切实改进当前水资源管理中的不合理状况显得刻不容缓。为此,要深入总结以往我国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依据我国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尽快健全完善我国水资源管理机制,从而为更好地发挥水资源的重要作用而作出贡献。

作者:韩磊单位:新疆额敏县阿克苏河水管所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篇7

为了积极响应国务院号召,着力推进全民节能工作,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国家工商总局、省局有关节能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力做好系统节能工作,现结合系统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市工商系统的节能降耗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开辟节能降耗途径为目标,以节油节电节能工作为重点,通过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使系统全体人员不断增强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感,在系统内形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力争两年之内使资源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资源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节能降耗措施逐步完善。

二、工作措施全市工商系统要按照省、市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内部节油节电工作

(一)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宣传教育,在增强节能意识上下功夫。要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大对开展节油节电节能工作、节能方法和节能措施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系统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

(二)加强节能项目改造,在节能源头上下功夫。各单位要对现有内部耗能设备进行一次清查、论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确定节能改造的项目、目标和步骤,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对一时难以改造的项目制订具体的节能措施,采取局部改造或减少使用时间等方式节能降耗;对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维修和改造计划,尽快改变浪费现象。

(三)突出重点设备,在节油节电、办公节能上下功夫。重点加强汽车、锅炉、电机系统、空调、照明等应用面广、潜力大、见效快的关键设备和产品,采取综合措施,着力在节油节电、办公节能上下功夫。

1、汽车节油措施。一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认真执行上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经费预算,严禁超编制、超标准配备更新公务用车;二是严格执行车辆使用管理制度。各单位要严格公务用车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清退占用车辆,严格执行节假日期间车辆封存停驶规定,落实公务用车定点加油加油制度,做好公务用车单车运行费用和油耗统计,科学精细核定油耗定额,将汽车节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减少公务用车使用。干部职工外出办理公务和出差,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有集体活动时提倡集体乘车。

2、空调节电措施。一是加快推广高效节能空调。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空调能效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禁止购买和使用。二是强化空调运行管理。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夏季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高于20摄氏度;提倡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三是加强对空调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高空调运行效率。加强现有空调系统的改造和维护,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空调使用前要进行维护和清洗。

3、照明节电措施。一是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加大推广高效照明产品的力度,进一步扩大推广规模。二是加强照明节电管理。做到人走灯灭,不点长明灯,日常办公尽可能采用自然光。

4、办公节电措施。一是重视办公设备的节能,选购时要选择节能设备。二是强化办公节电管理。各单位要制定节约用电制度和节电改造计划,明确节能监督员,监督节电制度和改造计划的落实。办公用电设备要设置成节能模式,长时间不使用要及时关闭,减少待机能耗。饮水机要随用随开,下班后自觉关闭各类电器设备电源。

5、办公节能措施。一是提倡用好办公自动化系统,尽量减少纸质文件的印发,大力压缩材料印刷量;用再生复印纸代替部分原复印纸;利用电脑修改电子文稿,双面打印。二是做好日常办公用品、办公耗材和办公设备的维护保养,延长使用寿命。三是认真执行政府采购规定,严格控制办公设备购置。四是大力推行节约采购,积极推广使用节能新产品、新材料,推进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纸杯、签字笔等。五是按照“精简、效能”的要求,大力减少会议,压缩文件,减少简报,杜绝办公浪费。

6、日常节水措施。一是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对各种跑水、漏水和“长流水”的设备进行及时维修更换。二是对单位用水情况进行定期检测登记,遇有不正常情况及时进行检查、维修。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养成节约用水习惯。

(四)建立台帐

为了进一步规范资源消耗台帐建设,深入有效地开展资源节约工作,根据省局要求,全市工商系统各部门、直属单位都要建立规范统一的资源消耗汇总和统计台帐(见附表1、2);二是建立统一的分类统计台帐(见附表3?9);三是建立详实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资源消耗台帐,真正使资源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建设方向迈进。

三、达标检查范围和内容

检查范围:全市工商系统各部门、直属单位

检查内容:《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节能工作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的落实情况;各项资源消耗指标的完成情况、资源消耗台帐建设情况、节能产品和技术的利用情况及节能降耗工作管理规章制度、职责分工落实情况等。

检查标准:检查的项目共有十项,总分值100分。1.职责分工及落实情况(5分):部门节能降耗工作管理规范,职责和责任人明确,人员、职责和任务做到“三落实”,不推诿、不扯皮,能按时、按质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5分):有完善的节能降耗工作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措施得当有效、落实到位、效果明显。3.宣传教育(5分):通过会议、活动等多种形式对节约资源进行广泛宣传,在相应明显位置设有节水、节电标识,办公区域没有长流水、长明灯现象。4.台帐建设(10分):按照上述台帐设计有关要求,本部门资源消耗台帐建设规范、内容详实。5.资源消耗指标完成情况(40分):全市工商系统各部门、直属单位要求在20*、20*、2010年的人均能耗(包括水、电、车辆油耗、车辆维修、办公固定电话、办公用品与耗材六项)以20*年规定指标为基数分别下降18%、20%、22%,20*年度及20*年度资源消耗规定指标见附表10《XX机关XX年度资源消耗情况哦你估计表》。6.节能产品和技术利用情况(5分):主动筹集资金进行技术、设备改造、节能效果明显。7节能灯更换情况(10分):机关办公照明灯全部更换为节能灯。8.报送材料准备情况(5分):按要求填报《XX机关XX年度资源消耗情况统计表》。9.其他(5分):实地检查的总体印象、感受。10.日常情况(10分):及时报送有关报表资料,准时出席有关会议,积极参加节能降耗工作培训及其它有关活动。

(四)组织领导。一是市局成立由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任组长,办公室、机关服务中心、财务装备科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其他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及各县(市、区)局局长为成员的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机关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督办落实等工作。各县(市、区)局也要相应落实组织领导和有关内设机构的职责,确保节油节电组织领导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工作责任。要落实具体的责任人和工作措施,层层明确责任,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三是加强规范管理。组织开展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油、高耗电产品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浪费行为。开展空调温度设定、车辆停驶管理等专项检查。建立健全奖惩制度,营造良好节约氛围。四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要按照上级关于节能降耗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工作规划和各项节能降耗的制度和措施。要把各项目标措施细化量化到具体岗位和具体责任人,形成节能降耗人人有责,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工作要求

(一)加大节能降耗宣传力度。广泛开展节油节电工作和全民节能行动宣传活动,宣传能源供求形势和节能重要意义,宣传节能政策,增强人民群众的节能意识。大力倡导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形成全民节能的强烈意识和良好社会氛围。

(二)建立节能降耗责任制。建立节能降耗工作日常会议讲评制度,研究制定资源节约目标、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各单位要制定资源消耗定额和考核办法,定期通报各部门资源节约工作情况,做好各项节能管理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负责资源节约工作,八资源节约责任纳入岗位职责之中,纳入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人人有责,逐级抓落实。市局每半年听取各单位各部门书面汇报一次,年终考核检查验收,考核结果按照*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省直机关节能降耗工作考核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进行奖励,并将考核评比情况进行通报。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篇8

关键词水资源;供水管理;需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85-0037-02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遭受严重的制约,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需求不平衡,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保障水资源供需平衡,有效协调供水与需水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了从供水管理到需水管理的转变,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需水管理含义

需水管理的完整含义是指经济社会用水需求管理。需求管理作为一项特殊的管理措施,最早出现在用电领域,为了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需求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容纳能力,严格规范水资源的利用开发过程,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行政及法律措施。传统的水资源利用原则是通过供给来满足人们对水的需求。新型的水资源利用原则是通过调整和控制用水需求对水资源进行高效的利用。需水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水资源基础管理、水资源配置管理和水资源利用管理。这三个方面环环紧扣,密切相关。

2需水管理的意义

我国之前水资源利用方式是供水管理,它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水资源的供需之间的矛盾,是一种粗放型的用水管理方式,会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但是,由现在看来,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新型的需水管理方式成为一种必然。需水管理可以将粗放型的水资源管理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方式。需水管理在当前的状况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需水管理可以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需水管理可以保障用水安全;再次,需水管理可以很好地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最后,需水管理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社会化管理。

3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的关键

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理念的转变

用水方式的转变主要是管理理念的转变。我国传统的用水管理主要是为了最大化地实现社会功能,遵循的是一元主体论思想。随着经济的发展,该模式逐渐显露出一系列弊端。因此,要解决水资源利用方式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实现水资源的全面科学管理。

2)管理对象的转变

传统的管理方式面对的对象主要是自然水循环系统以及水资源系统。但是需水管理调控的对象是工业、农业等社会用水以及人工生态用水。它强调从源头上杜绝不合理的用水现象,减少水的损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管理目标的转变

传统的供水管理要实现的目标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来满足社会需求。需求管理方式下的水资源管理目标是面向对象的用水管理。通俗地讲,供水管理是通过供水来适应人们的用水需求,而需水管理是通过调整用水适应水的供给。

4)管理手段的转变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手段是采用工程技术措施,例如通过水资源工程建设来提高水资源的供给。但是需水管理的管理手段是综合性的,通过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建设合理的用水制度,加快产品升级和转型,加快水资源循环利用新工艺的发展。总之,需水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法律、经济、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形成合理的用水机制。

4供水管理转变为需求管理的措施

供水管理转变为需水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

1)宏观层面

从宏观层面上讲,要将需水管理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额核心,深入考虑到改善民生,将需水管理作为基本的发展策略。要将需水管理的理念贯彻到水资源规划、利用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等管理体系与制度体系,使需水管理法制化,完善供水执法监督体系。第三,要合理完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国民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城市水资源建设,完善国家各产业的节能减排政策,促进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和实现。第四,加快经济政策的实施,发挥市场的重要作用,加快对水资源的调控配置。进行水价制度改革,推进建设完善的水价制度,包括农业废水处理以及工业用水、工业污水处理等水价制度。完善投资保障制度,建设市场监督机制。第五,对于需水管理,建立完善的技术指标体系以及行业指导标准,该指标体系包括取耗水指标、工业用水排污总量指标。第六,要明确职权,合理划分水资源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体系。

2)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上的水资源管理包括流域以及行政区等两个方面。中观流域层面的管理目标主要是有效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要对社会企业的废水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价,确定水资源的总量以及可再生能力。第二,完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第三,加强对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在中观层面上对水资源总量及排污总量进行合理的分配,完善调度体系,建立排污标准,完善保障制度,这也是中观流域层面的重要措施。

中观行政区层面的管理目标是提高水循环的效率,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效益管理以及水资源总量控制。这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好各区域之间、城市与农村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水资源配置关系。

第二,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合理的布局。

第三,加强公共区域水资源配置管理以及水资源节约管理。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是为了提高区域间的配水效率及节水管理。

第四,进行区域用水及企业排污定额管理。制定科学的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排污标准,完善废水收费制度,建立奖惩执行体系。

第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与教育,对公众进行节水意识教育,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中观层面的需水管理实施的主体主要是区域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水资源管理部门。

3)微观层面

水资源利用的微观层面主要是指社会用水层面,从该层面上讲,需水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利用各社会用水单元的用水效率。需水管理强调将用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其管理的关键点是有效识别用水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社会单元内部水资源的损耗以及无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效率,严格规范社会层面用水行为,减少企业的污水排放。

微观层面上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实行严格的单元计划性用水,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加强水平衡测试,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统计及考核体系。

其次,要对关键的结点进行控制。要充分了解水资源的循环过程以及水资源的利用过程,通过绘制水资源利用网络图,认识到水资源利用中的关键结点,实现对水资源利用的全过程掌控。

再次,要加强节水技术改造,节约水资源,提高社会的节水能力建设,加快节水产品的升级换代。

最后,要加快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用水组织和网络,明确用水责任主体,严格考核用水绩效及奖励机制。

5结论

现阶段,我国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危机,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创造更大的利益成为水资源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我国传统的供水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现有的国情。

因此,要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的转变,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加强对水资源的需水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篇9

屏南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山岭崎岖,山脉如树根状蜿蜒起伏,没有平原,只有小块山间盆地,属闽中火山岩地貌,海拔高低悬殊达1377米,地形坡度大。

从历史数据看,我县的雨水资源还较丰富,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水的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3-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其中3-6月锋面而形成的降水约占全年的55%。降水量的年降变化和年内分配变化悬殊,据实测资料,全县平均最大降水量为1962年的2358.9毫米,最小的是1971年的1069.4毫米,相差一倍多,单站的变化则更大,历年最大年降水量为富竹站1975年的2644.0毫米,最小的是双溪站1971年的912.6毫米,相差近3倍多。境内水资源各分区差别较大,入境量相差悬殊,东部的人均量和亩均量分别比西部的少41%和28%,但东部入境水量占总入境量的99%,而西部仅占1%。

近年来,我县的洪涝、干旱灾害日趋严重。2003年全县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时间达3个月之久,受旱面积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另据县供水公司反映,从2000年以来县城每日缺水量达1.19万m3。另一方面,屏南县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岩体以中生代火山岩系为主,岩体岩组往往风化强烈,加上断裂发育,影响稳定;土体主要为粘土、砂砾土岩组和粘土、粘性土岩组,加上坡残积土,土体结构散,抗冲刷能力低,在风期雨季处于浸润饱和状态,在地表水、地下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极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仅1987年9月10日,受12号台风袭击,13小时降雨量达145.2毫米,水稻受害10.65万亩,民房倒塌1147座,水毁防洪堤2480米,水毁公路150公里,水毁桥梁56座,总计损失价值达1796万元。

屏南县一方面水资源紧缺,一方面洪涝灾害频繁。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兴利”与“除害”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屏南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水利工作者就必须依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遵照水循环的自然规律,积极探索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途径,全面、系统地研究水资源的科学配置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科学地提出解决我县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对策。

2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

针对屏南县的水利现状,笔者认为,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清除水害,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首先,制订科学、系统的规划,必须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实行“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治水方针,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的指导思想。先从统一管理、综合规划和优化配置等非工程措施入手,逐步建立良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同时,按照规划,突出重点,分布实施,采取各种工程措施,调蓄河川径流,使部分洪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地下水,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保护好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第二,多目标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自然物性和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要求,编制水资源多目标开发利用规划,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佳效益。

规划的编制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正确处理地下水、地表水、过境水之间的开发利用关系和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的关系,使之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开发利用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又尽可能能相互结合,统一调配;要正确处理需求与可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在兼顾远景的前提下,有重点地解决近期最迫切的问题;要正确处理水资源开源与节流和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各项措施之间的关系,使水利措施与农业、林业、环保等非水利措施,工程措施与管理、立法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要根据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地区分布特点,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当地水资源和过境水的开发与联合高度运用问题,使不同形式的水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研究水量和水质的关系,为合理确定入河排污量和环境用水量提供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水供求的关系、开源与节流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第三,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依法管水,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能,研究建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调度、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根据水资源状况适时、灵活、有效、合理、科学地调整水价,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调节作用。

3遵循水利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2003年洪涝灾害后,屏南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大灾后反思,反思后大干”的号召,迅速掀起了新一轮兴利除害建设高潮。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篇10

一是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陈雷部长在广东调研期间讲话的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认清形势,加强领导,全力以赴,真抓实干,推进新增水利投资项目尽快启动、顺利实施,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突出重点,选好项目。迅速盘点准备上马的项目,按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对符合政策、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地方有强烈需求并已达成共识的项目,作为重点,优先上马。

三是落实经费,加快实施。必须高度重视,落实前期工作经费,制定奖惩措施,加快实施。加强水利规费的征收和管理,实行部门预算、年度计划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四是建立机制,落实责任。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必须于2009年3月完成,要建立倒计时制度,落实责任,有序实施,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

五是加强协调,提高效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水利部门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新闻宣传等部门互相协*调,上下联动,提高效率,形成合力。六是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实施扩大内需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不但要保证项目进度,而且要保证工作质量。要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监理单位,保证项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