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1:39

经济普查的特点篇1

合并了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工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并且决定全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3、逢8的年份实施。时隔四年,进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今年是第二次经济普查准备工作十分关键的一年,工作头绪较多、任务繁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嘉兴市政府的要求,扎实推进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前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建立了普查机构,充实了普查队伍,市经普办也从有关部门抽调了人员开始集中办公。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

自第一次经济普查以来,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有了新的期待。在新的形势下,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经济普查,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掌握市情市力的有效方法。20*年开展的第一次经济普查,查实了我市二、三产业的“家底”,掌握了基本经济单位的情况,对制订“十一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过去四年,我市GDp年均增长15%以上,20*年,生产总值已达241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已接近7000美元。但目前我们对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把握还不够全面,了解还不够深入。经济普查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市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情况,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摸清家底,跟踪产业发展动态,掌握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而且也能够为科学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经济发展各项战略决策的落实提供依据。

(二)开展经济普查,是全面实施“两创”总战略的需要,是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科学依据的现实途径。“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是我市目前发展阶段最重要的战略任务,而经济普查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主要任务就是服务于“两创”总战略、服务于科学决策。几年来,我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但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三次产业发展还不协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需要把三次产业的状况进一步搞清楚。第二次经济普查,范围包括19个国民经济门类以及90个行业大类,还包括企业效益和技术等情况,有利于全面掌握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最新变化,为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三)开展经济普查,是搞清能源状况的需要,是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指南。能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各级政府在近几年连续把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充分说明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目前,我市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70%以上,尤其是工业企业往往是能源消耗的大户,运输、酒店等服务业企业能耗也不小,但我们对二、三产业及企业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的具体情况还不是很有把握,这给落实节能环保措施带来了一定困难。通过第二次经济普查,基本摸清全市能源资源消耗总的结构,有助于建立健全节能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这有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关系到我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突出重点,认真把握普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应当看到,我市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基础是好的。各级各部门对统计工作越来越重视,有一支比较稳定、专业水准较高的统计队伍,统计基础的不断巩固,统计服务作用的发挥,使我市的统计工作连续多年走在了前列。此次经济普查工作,前阶段市和镇、街道两级经济普查机构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为开展好第二次经济普查打下了较好的工作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次经济普查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首先是调查的难度加大。能源普查是第一次开展,没有现成的经验,许多调查对象能源消费的基础统计资料不全,给此次调查带来了难度。其次是普查的技术要求高。根据国家和省的试点情况,需要填写的表式较多,涉及指标更多,普查过程的填表难度极大,对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第三是普查准备阶段的时间紧。根据国家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的总体安排,目前准备工作只剩下不到5个月的时间,我们要完成市级试点、方案设计、两员选配、划区绘图、调查摸底、业务培训、普查宣传、物资准备等大量工作。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普查工作考虑得超前一些、把困难估计得足够一些,把措施落实得周密一些,切实做好普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一)要突出普点。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实现“摸清家底创优质、突出重点创特色、服务发展创一流”的工作目标,以数据质量为中心,以单位名录库清查为龙头,以能源、服务业为重点,扎实推进普查各项工作,为开展GDp核算和节能降耗工作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真实依据。以数据质量为中心,就是要坚持数据质量第一,积极探索、研究、制定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的有效办法,严格各环节的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加强责任落实,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普查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以名录库清查为龙头,就是要抓好名录库清查这个普查的基础,全面准确搞清平湖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调查对象底数,为此次普查,也为今后常规统计打下工作基础。以能源、服务业为重点,就是要克服能源和服务业统计这一整个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摸清情况,夯实基础。

(二)要广泛宣传动员。经济普查是一项群众性工作。宣传部门要围绕经普宣传实施方案,在一定时期内把经济普查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根据普查各个阶段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有关方面都能充分了解普查的意义、普查的要求和相关法规,为经济普查创造良好氛围。各镇、街道经普办要根据全市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宣传计划,因地制宜地开展宣传工作;各新闻媒体要结合各自特点,拿出版面,安排时间,开设栏目,对普查进行宣传报道,要把经常性宣传和集中宣传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清查摸底、普查登记等几个重点阶段掀起经济普查的宣传高潮。要通过广泛宣传,取得社会各界对普查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尤其是动员各类普查对象积极参与普查,认真配合普查,自觉防止虚报、瞒报、漏报、拒报、迟报,努力做到从源头上把好数据质量关,努力营造政府重视、群众参与、社会关心的良好氛围。

(三)要取得试点实效。试点是组织开展经普工作的必要环节。国家和省已经在富阳等地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第二次经济普查全过程试点工作,我市确定在当湖街道进行市级试点。各镇、街道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组织好骨干,积极参与市级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体现特色、突出重点,通过试点,培训普查业务骨干,积累组织实施经验,为制定好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实施方案,为普查的实战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要确保数据质量。普查数据作为统计的基础信息,其根本要求就是要保证质量。市和镇、街道两级普查机构要切实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制订好、执行好人员培训、清查摸底、调查登记、数据录入、数据处理、质量验收、开发应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市和镇、街道两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做好普查工作,努力做到“普查区不漏单位(户)、单位(户)不漏报表、报表不漏指标、指标不发生差错”的质量要求。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普查机构、统计部门依法独立行使普查资料的搜集权、审定权和报告权,不受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扰和侵犯。同时,普查机构及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对调查单位(户)个体资料的保密义务,不得向普查机构以外的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对于违反《统计法》中有关保密规定的,要依法查处。需要指出的是,国务院明确这次普查取得的结果不得作为评价、考核各级政府及领导政绩的依据,也不准把普查资料作为今明两年内日常行政管理处理的依据。

(五)要加强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这次普查将会取得十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特别是经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利用普查资料,提高经济普查的投入产出效益,加大资料开发力度,积极开展分析研究,全面反映全市二、三产业发展状况,揭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和存在问题,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各方对普查信息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资料的社会效益。

三、加强领导,为普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经济普查是政府行为,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要按照《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的通知》(平政发〔20*〕75号)要求和经普工作计划,具体落实各项普查措施。

(一)要层层落实责任。经济普查是政府今明两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镇、街道行政一把手是当地经济普查的首要责任人,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培训到位。分管领导要全程参与,及时研究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要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高素质的普查队伍,要全面提高普查指导员与普查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要把普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同时加强对普查经费的监管,保证经费合理使用。市普查领导小组将按照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适时组织对各镇、街道普查机构、人员、经费等落实到位情况的督查、督办。

经济普查的特点篇2

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这是我们建国以来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的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制定和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市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上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序地开展了经济普查各项准备工作。为推动整个工作的顺利进展,前一阶段,市普查办、市统计局组织开展了全市经济普查暨统计工作督查,深入各县区了解普查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问题。特别是在督查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城镇在经济普查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我市前一段经济普查工作开展的情况以及清查摸底的结果来看,各县区城关镇、城区办事处的二、三产业经济总量占该县区经济总量的比重一般在45%左右,占整个经济普查工作量的60%左右,属于普查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对普查工作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经济普查已进入最关键的工作阶段,经市政府同意,这次在城固县召开全市城镇经济普查工作现场会,就是要针对城镇在经济普查中的特殊地位,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区域,打好攻坚战。上午,大家聆听了县镇等的经验介绍,听取了其他县区城关镇、街道办事处前一段经济普查工作情况交流,了解到大家在经济普查工作中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做出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使我们深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前一段全市经济普查工作的简要回顾

为了搞好这次普查,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已作了周密安排,各级领导也高度重视。去年12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今年9月5日,总理签发国务院令,正式颁布《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这是我国普查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务院颁布条例。这部《条例》为经济普查工作从法律上、制度上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我市的经济普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从建立工作机构、制定普查方案、工作人员培训、进行普查试点、落实普查经费、进行宣传动员和实施清查摸底等方面都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全市经济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发展势头良好。

(一)抓“四落实”,奠定了顺利推进经济普查的工作基础。一是抓机构落实。按照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统一要求,在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三级层层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的经济普查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强有力的经济普查组织领导体系和办事机构,为全市经济普查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抓人员配备。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人员选调和培训工作细则》的要求,精心选调了3万余人的普查队伍,为全市组织实施各项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人力基础。三是抓经费落实。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财政部门大力支持,全省统计巡查和全市经济普查督查的双重推动下,截止目前,全市共拨付到位普查经费118万元,其中11县区和开发区拨付到位资金45万元,为我们顺利完成今年经济普查各项准备工作提供了保证。四是抓了办公条件落实。目前,各级普查机构的办公用房、交通车辆、计算机设备等办公条件已经落实,基本满足了开展经济普查工作的需要。

(二)营造氛围,开展了经济普查宣传动员工作。认真做好经济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不仅是确保经济普查各阶段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而且是事关经济普查成败的关键。为此,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全市经济普查社会宣传动员工作的通知》,对全市经济普查宣传动员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对各级普查机构、各部门、各新闻媒体的宣传任务和职责进行了明确划分,提出了标准和要求,并按照《通知》要求有序开展了普查宣传动员工作。通过会议报道、文件简报、制作展板、印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公告》和市普查办《致被调查单位的公开信》等形式,积极进行普查宣传动员。12月3日,经过精心策划,市普查办与区普查办在市中心广场联合举办了隆重的市经济普查宣传日活动,市、区两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市委宣传部领导出席了活动仪式,由摩托车队、自行车队、老年秧歌队、宣传车队进行的巨大游行宣传和现场表演,以及盛况空前的场面布置,形成了“经济普查闹”的热烈气氛。在此后的一周里,经济普查宣传咨询活动在中心广场和市政广场持续进行,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与此同时,市普查办还分别于日报社、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机构研究落实了12月份经济普查宣传活动的各项工作。目前,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已展开了全方位、立体型的经济普查宣传,普查倒计时、公益广告、市长讲话、知识专栏、广播电视采访、新闻会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正在进行之中,做到了报纸上有文章、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网页上图文并茂,各县区经济普查宣传声势一浪高过一浪,从而形成了市县区联动的全市经济普查宣传高潮。

(三)周密安排,完成了经济普查登记的业务准备工作。一是集思广益,拟定了全市经济普查实施方案,使全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有了统一的行动纲领。二是精心组织,在城关镇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了全市经济普查综合试点,顺利地完成了经济普查各阶段工作的实战演习,为全市各级普查机构提供了完整的开展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方法和实战经验。三是周密安排,组织开展了行政区划清理及地址码确认、普查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工作,保证了普查员和普查登记区域的有效结合,为卷地毯式的清查登记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分阶段、分层次、分对象开展了不同的业务培训,保证了不同层次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五是开展了单位清查摸底和个体经营户调查登记工作,以及清查摸底数据处理培训和资料汇审、清查摸底查遗补漏等各项业务工作,奠定了12月31日开始的经济普查调查登记的工作基础。

(四)开展督查,推动了全市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经济普查工作涉及面广、时间性强、环节繁多,为保证各地工作的平衡进展,也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各地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根据全国、全省的统一要求和全市普查工作的实际需要,适时组织开展经济普查工作督查。7月初,配合省政府经济普查督导组在的督查,我们由市普查办主要领导带队,先后对8个县区进行了经济普查“四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11月22至28日,市经济普查办及市统计局又联合开展了全市经济普查暨统计工作督查,由四名局级领导带队,兵分四路,对11县区及经济开发区的“四落实”情况、人员培训、宣传动员、清查摸底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通过适时组织督查,发现了一批先进典型,解决了一批棘手问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提高普查工作质量的方法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突出重点,狠抓了城镇的经济普查工作。经济普查是一项十分重要、工程浩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之所以十分重要、之所以工程浩大,就在于它是对占国民经济总量80%以上的二、三产业进行的普查,其工作的重点是众多的城市和城镇。各县的城关镇、开发区、区城区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三产业经济总量占县区的45%左右,该区域的普查工作能否搞好,对整个县区的经济普查工作至关重要。为此,在前期工作中,市、县区各级政府和普查机构都突出重点,狠抓了城镇的经济普查工作,将城镇列为普查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工作部署,宣传动员,还是质量控制,都力求突出城镇这个重点。各县区城关镇、城区办事处更是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特殊位置,努力把握经济普查的工作特点,科学估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普查机构的精心组织下,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了经济普查工作按进度、按标准、安要求有序进行,为全市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推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必须认真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

经济普查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现在距普查的标准时点12月31日只有十多天时间,正式普查登记工作即将全面展开,全市马上就要进入实战冲刺阶段了。根据前一阶段到各县区进行经济普查工作督查了解的情况,当前经济普查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是调查对象有思想顾虑。从各地情况看,绝大多数调查对象是能积极配合的。但确有少数单位特别是有些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对经济普查的意义认识不足,而且心存疑虑,不肯有效地配合,甚至有的将普查员拒之门外;有的门难进、脸难看、不讲真话;有的敷衍了事、随便说一个数哄人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在正式登记时填报的数字就会大打折扣,汇总数就会严重失真,普查数据质量将无法保证,普查工作将失去意义。其次是统计部门本身产生了思想顾虑。有的统计部门通过前一阶段的初步摸底特别是单位清查之后,发现经济普查的结果可能与年报数、定期报表数有较大差距,有的可能高、有的可能低,甚至低很多。这如何处理?有些地方已经提出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甚至要求统计局搞好经济普查数与年报数、定报数的衔接,要差不多、过得去,提出要人为地修改、矫正普查数据。这是很危险的。如果强调与年报数一致,我们何必要这样兴师动众地搞普查呢?这不多此一举吗?

以上这些问题处理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普查工作成败的关键,决不可掉以轻心。为此,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调查对象的宣传解释工作。要在12月掀起一个经济普查宣传的新高潮,12月份是经济普查宣传月,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把经济普查的气氛造得更浓一些,要有针对性的做好调查对象的工作,重点是要消除调查对象的顾虑。如果调查对象心有疑虑,正式填报数字时打折扣,普查的数据质量就失去了保证。因此,各级普查机构都要深入宣传经济普查的重大意义。没有国家的富强,企业和个人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如果你向国家提供假的数字,就会影响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最后还是害了你自己,这些道理要讲清楚。各级统计部门、普查机构要发动群众,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还可以让调查对象现身说法,用典型来教育引导大家。

第二,必须对广大普查对象做出承诺,彻底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普查条例第33条明确规定,“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这也是国务院对调查对象做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一条。一方面是普查具有法定的强制性,调查对象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调查。另一方面是普查机构必须保护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如果没有这一条承诺,统计工作包括普查是很难做好的,这是国际上多少年的经验总结,也是统计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为了实现这个承诺,还要有一些措施作保证。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各级普查办不得将经济普查中获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提交或透露给其他有关执法单位。谁透露出去谁就是违法。这是一条铁的纪律,是政府统计信誉的根基。我们一定要让调查对象放心,消除思想顾虑。

第三,正确认识普查资料与年报数据衔接的问题。经济普查的根本原则和第一位的任务是摸清家底、搞准数字。决不能现在去考虑与年报、定报的衔接而篡改编造普查数据。如果一个县区数字错了,就会影响整体,全市的数据质量就会打折扣。如果许多地方都这样干,我们的普查结果就会毫无意义。有些地方担心普查数字与年报数字差得太大。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去统计数据水分较少,由于经济发展太快、统计工作跟不上,而漏统较多的县区,这下要冒出一大块。另一种情况是过去的统计数据水分较多的,普查后可能水落石出、原形毕露,无法交代。对待这个问题,总的原则是应该面对和正视这个现实。普查结果与年报数据、历史数据出现差距是完全正常的,如果没有差距我们还搞什么普查。普查就是为了找出差距、追求真实,反映它的实际面貌。对普查结果可能低于年报数的地区,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企业如实填报,让个体经营户如实填报。只要调查对象如实填报就可以反映真实,这是一次机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地方统计数字的水分是多年积累的,是几届政府走过来的。通过普查搞清楚了,对现任领导是一个解脱历史包袱的机会,可以有一个新的起点。在普查的过程中,要把普查结果和年报、定报数以及历史数的差距放到一边,先搁置起来,以后按国家统一的办法来处理。现在这个时候不能提出普查数据与年报、定报以及历史数据如何衔接的问题,更不能因此而干扰普查工作。当然,这并不是说普查登记结束后的汇总资料可以不与年定报数据比较,不比较就不知道高低。通过比较与评估,找出高与低的原因,才能找到真实。我们要反复强调的是实事求是,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如实填报,普查员按照自己负责的普查区域不重、不漏,并保证登记质量,数据处理过程中不出现工作失误和技术差错,使各项工作达到质量控制标准,才是我们的目的。

三、全面做好经济普查的质量控制工作

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全面做好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控制工作,既是当前和今后普查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经过各级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普查的清查摸底阶段工作已告一段落,上周市普查办组织各县区进行了资料汇审。从汇审的情况看,清查摸底的单位数、个体经营户数与职能部门的行政登记资料,以及我们平时掌握的资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普查机构都要高度重视,全面做好经济普查的质量控制工作,要确保实现“单位不漏、数字真实”的普查目标。

第一,树立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普查。接受、配合、支持政府调查,特别是这样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法人神圣的义务和责任。这一条无论如何要讲清楚。如果抵制、拒绝调查或填报假数字,那就是违法的行为。有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认为这是统计部门在找麻烦,把经济普查当作额外的负担。殊不知这是《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明确规定的,是每个公民和法人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开展经济普查也是为大家好。没有国家的发展,哪有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法制观念,大力宣传法律是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一定要以法律为武器,高举《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旗帜,来做好普查工作。广大普查工作者必须自觉模范地遵守《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必须明白这两件法律、法规不只是用来约束调查对象的,更要用来规范我们自己的行为。

第二,抓住工作重点,认真查遗补漏。清查摸底工作从9月份开始安排,到12月8至10日的全市经济普查清查摸底工作汇审评估,经过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各级普查机构都采取了许多质量控制措施来保证单位清查的不重不漏,保证个体经营户登记的准确真实。但是,通过汇审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因此,我们目前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就是立即进行研究,拿出得力措施,采用有效方法,认真组织开展清查摸底的查遗补漏工作。各县区对此要高度重视,要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查找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区域,条块结合,进行排查,要通过扎扎实实的查遗补漏工作搞准搞实清查摸底资料,保证正式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查遗补漏工作中,各县区要把城关镇、城区办事处作为重点抓紧抓好,抓住城关镇就是抓住了普查工作的牛鼻子。只有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按时拿出高质量的符合当地实际的清查摸底结果,才能为我们进一步搞好后期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普查的特点篇3

[关键词]经济普查;乡镇一级;业务培训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23.074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3-0133-02

2013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是我国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进行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此次普查对于更好地把握改革发展全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好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工作,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以往普查的经验可以看出,想要高质量地完成经济普查,必须建立一支热爱普查事业、掌握业务知识、善于运用普查技巧、高度认真负责的普查队伍,而要建立这样一支队伍,关键就是要做好普查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笔者参与了浙江省省、市、县三级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并全程组织开展了乡镇一级的业务培训,因此从面向乡镇普查员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做好经济普查乡镇一级业务培训,希望能对今后的普查工作有所启示。

1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新特点

与前两次经济普查相比,第三次经济普查在普查的手段、普查的技术要求、普查员的选择、普查的工作量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创新普查手段。和以往传统的手工绘制地图不同,此次采用电子地图划分普查小区;填报普查资料也由纸质报表改为手持电子设备pDa进行数据采集、审核、上报、传输等工作。

(2)普查技术要求更强。普查时,需要使用pDa设备,进行GpS定位,拍摄建筑物,录入地址,然后对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填报,最后还要拍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台账等资料。

(3)对普查员的要求更高。电子数据采集设备pDa作为高科技产品,需要普查员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因此普查员不但要地方熟悉、业务精通,还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普查范围更广、普查对象增多。为保证基本单位不重不漏,采取“地毯式”的核实方法,涉及对象包括第一产业的法人单位和产业单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2乡镇一级普查业务培训的现状

省、市、县组织的普查培训面向的是各乡镇的极个别的业务骨干,他们一般文化程度高,接收能力强,经验比较丰富。因此,省、市、县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往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编排普查方案和培训课程。从宏观角度,讲解组织普查的工作精神、整体思路、基本原则、设计原理等等;从微观角度,讲授调查方法、询问技巧、专业知识,详细讲解各种报表和各个指标;并且预先强调各种碰到的复杂情况和特殊问题。

这种全方位的培训设计,让业务骨干从本质上了解如何做经济普查,系统地掌握各种业务知识,以及普查所能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乡镇一级在培训工作上是最基层的一级,存在乡镇自身的影响因素:

(1)乡镇资金有限,培训硬件条件差、时间短。水头镇有三百多人普查员和指导员,分两场在容纳量为170人的会场里进行培训。由于部分地区路途远,交通不便,且没有安排吃饭和住宿,就只能把课程压缩到半天时间里。

(2)普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接收能力有限。水头镇地理位置偏山区,招聘到的普查员本身业务水平较低,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复杂的报表和较深的内容接收能力有限。

(3)乡镇碰到的特殊情况不多,没有必要讲解非重点内容。整个乡镇所能碰到的特殊情况往往不多,而每个普查员只有负责一两百个普查个数,所能碰到的特殊情况就更少了。

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沿用省、市、县的培训方式,大篇幅地强调非重点的培训内容和一些特殊性的难点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

3做好乡镇一级普查工作和业务培训的建议

针对乡镇一级存在的特殊性,为做好此次经济普查,对乡镇的普查工作和业务培训,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1做好“两员”的选聘工作

普查员、普查指导员作为第一手资料采集人员,是保证普查质量的第一道关口。结合乡镇情况,从基本要求和来源选择上选调普查队伍。

在基本要求上,重点考虑工作态度端正,责任心强,有吃苦精神;文化程度高,经过短期培训能够理解和掌握普查表的填报要求;年纪较轻,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从事会计、统计工作,熟悉统计业务知识;熟悉普查区的情况,对本村及村民较熟悉,有一定的威望和感召力;参加过以往经济普查或其他普查工作,有一点经验等等。

在来源选择上,重点考虑村干部,报账员,村(居)民小组长,大学生村官,参加过以往经济普查或其他普查工作的人员,参与农业统计报表、粮食监测等统计工作的人员,从事过企业会计工作的人员,社会上的大学生等等。

3.2抓好两个主要培训及其侧重点

(1)规范单位基础信息的培训。这项工作是为确保正式普查时,普查对象不重不漏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普查人员重点理解如何界定单位类型,以及报表填写的方法和指标解释,入户调查的询问技巧等。

(2)正式普查及普查设备pDa操作的业务培训。pDa是第三次经济普查的重要工具,准确使用此设备是此次普查的关键。普查员需要认识pDa,掌握基本常用操作,重点学习终端管理和pDa数据两个软件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掌握正式入户登记的操作步骤和具体的报表内容等。

3.3做好培训方案的设计和要求

(1)培训教员要精通普查的各种业务。业务骨干作为乡镇代表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要承担起培训教员的角色,要认真学习普查业务知识,理解制度上的规定和口径上的统一;做培训时,要明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并考虑培训的方法和技巧。

(2)精挑细选,合理安排,突出重点。根据培训课件和培训笔记,有目标、有要求地甄别和挑选出最基本、最主要的培训内容;选择适宜的培训长度,合理编排顺序,注重内容的实用性,简化理论性材料,使课程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创新思维,讲究方法,提高培训效果。电脑投影仪和文字资料相结合,直观呈现出培训的内容,在纸质资料上标记说明,让普查员无需作笔记就能够理解清楚。另外,除了把培训的文档材料放在QQ群进行共享之外,还可以利用电脑制作培训录像上传到网络上,让普查员进行下载,回放学习。

(4)现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突发问题。在正式进场普查时,要组织普查办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指导,解决万事开头难问题,确保每一位普查员都能够独立地、准确地完成单位录入工作;及时解决现场的突发问题,对无法当场解答的,应做好笔记与上级领导沟通寻求解答;另外还应当把反馈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整理成文档分享给其他普查员。

3.4提高企业填报经济数据的质量

为了避免经济普查流于形式,除了确保普查单位不重不漏之外,还要注重经济数据的质量。因此,可以结合统计专业人员分专业指导如何根据从业人数、水电的使用量、经营面积、税收等非敏感数据来判断企业上报的产值是否严重失实,让普查员心中有数,在普查时把握一定的合理区间。

3.5发挥普查办公室人员的重要作用

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不仅要指导和帮助普查员,还要完成办公室内部的各项工作。首先,做好人员分工,分片区对接,指导和帮助各自片区的普查员。其次,办公室内部的工作,例如编写行业代码,普查单位录入,修改系统里的错误,核实上级反馈的信息,整理纸质材料等要团结合作、统一方法、保质保量。另外,要不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和讨论会议,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乡镇一级业务培训直接面对基层普查人员,贯穿于经济普查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每一阶段的培训工作,是完成各个工作环节的基础和保障。培训工作的好坏,关系着普查员的重视程度和业务能力,关系着企业的配合程度和报表填报的准确性,关系着经济普查的质量和后续宏观决策的指导意义。因此,要把乡镇一级的业务培训工作作为经济普查的重中之重,保证每一阶段的培训质量,从而保证经济普查的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经济普查的特点篇4

在全国经济普查进入实战状态的关键时刻,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经济普查工作会议,也是一次战前动员大会,目的是对全县经济普查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刚才,县统计局朱局长通报了全县经济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并对整个普查工作作了具体布置和安排,我完全同意。县委宣传部、县工商局、高河镇政府也分别就这次普查的宣传动员、参与支持、工作进展等情况作了发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借鉴,狠抓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经济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做好经济普查工作的责任感

国务院对搞好首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非常重视,去年12月就发出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并颁布了《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今年9月13日,国务院又召开了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普查工作,及时转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相继召开了全省经济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全省经济普查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和督查督办。经济普查是我国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搞好经济普查,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履行政府职责和科学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搞好经济普查,可以为掌握县情县力,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经济普查,进一步摸清家底,认知县情县力,特别是掌握二、三产业发展现状,跟踪产业发展动态,可以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这对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拓新的就业渠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搞好经济普查,可以为正确履行政府职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信息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通过普查得到的经济信息,不仅有利于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市场监督、社会管理、经济运行考核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能够引导企业正确判断行业发展和市场走向,适时作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能够引导公众正确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自主作出就业、消费、投资等选择。

第三,搞好经济普查,可以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推进统计改革奠定重要基础。这次经济普查,是国家统计制度改革后的第一次普查。通过普查弥补基础统计资料特别是服务业统计资料的缺口,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和数据库系统,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改革统计调查体系,提高国民经济核算的质量,为今后开展各类统计调查提供抽样框架和参照系,为做好周期性普查与经常性抽样调查的衔接摸索经验,也有利于健全统计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年,全国二、三产业增加值已近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左右,我省二、三产业增加值为3200多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我市二、三产业增加值为24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近80%;我县二、三产业增加值为27.4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75%。但目前我们对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把握还不全面,了解还不深入。如果我们连家底都搞不清,缺少可靠依据,就很难谈得上科学决策,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也难以做到科学高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作为执政党,全党同志都要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开展经济普查,就是我们全面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执政能力和决策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责,引导公众和企业作出就业、消费、投资等选择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现实需要。

这次经济普查集工业普查、建筑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于一体,涉及范围之广、参与部门之多、技术要求之高、普查难度之大都是以往各项普查所无法比拟的。此外,这次普查也是第一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综合性经济普查,诸如入户难、配合难、如实申报填表登记难等,

都需要我们想办法、花精力去解决。另外这次普查是国务院统一部署的任务,是重大的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责无旁贷地担起责任,并且要将其提高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实现“五个统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的高度,提高到检验各级执政能力的高度,认真对待,确保成功。

二、精心组织实施,确保经济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经过县普查领导小组的共同努力,我县经济普查的准备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县、乡普查机构已经成立,人员基本到位;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及时解决了经济普查所需经费,较好地保障了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普查办认真负责,做了大量具体细致、卓有成效的准备工作。现在离普查登记的标准时点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各乡镇各部门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周密部署,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心组织实施经济普查各项工作。

第一,广泛宣传动员,积极营造经济普查的良好环境。经济普查作为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支持和参与,需要广大普查对象的理解和配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电视、广播、广告牌、横幅、标语、宣传栏、政务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参与、支持经济普查的意识,为普查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是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要在今年年底前拿出黄金时段和较多版面大量宣传《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普查工作。宣传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注重讲清经济普查的目的和意义,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和了解这次经济普查,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要讲清楚经济普查的对象、内容、要求和时间,尤其要讲清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是严格保密的,不作为对普查对象进行纳税征管的依据和其它处罚的依据,打消普查对象的后顾之忧,使所有普查对象都能按规定自觉接受调查;要讲清楚经济普查法律法规,特别是《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引导全社会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对积极支持普查工作、认真填报普查数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鼓励;对不配合、不接待、不及时和不如实填报普查数据的典型要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抓好普查队伍组建,认真搞好经济普查业务培训。这次经济普查内容复杂,业务技术要求严格,对选调人员的素质要求比以往任何一次普查都要高。全县需要选配约500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承担这项工作的同志,既要对当地的情况非常熟悉,又要掌握经济普查的相关业务技能。各地要按照普查员、普查指导员选调的有关规定条件,认真做好普查人员的选调工作,一定要选择一批素质高、有业务基础、责任心强的同志,组成普查的骨干队伍。乡镇、村(居)委会和规模企业处于这次经济普查工作的最前沿,是普查工作的基层组织和中坚力量,必须抓紧把机构组建好、人员抽调好。为提高普查人员的素质,掌握普查业务,适应普查的要求,各级普查机构要切实组织好对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业务培训工作,认真学习普查业务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培训,让每一个普查人员都能熟悉掌握普查业务知识和技能,胜任普查工作。

第三,努力搞好经费保障,为普查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县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做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国经普办字[20*]29号)要求,尽快核准经济普查的经费预算,努力挤出资金,按时拨付,确保到位,保证经济普查工作的需要。各乡镇要克服困难,切实安排好必需经费。县乡普查机构,也要按照勤俭节约的原则,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大力进行普查资料开发利用。经济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真实反映二、三产业情况的资料。能否获取真实可靠的普查资料,准确反映全县二、三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判断这次普查工作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求真务实,质量第一,应该成为这次普查的指导思想。经济普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普查实施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或差错,都将对普查数据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环环把关,层层设防,实施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做到万无一失。

县、乡普查办公室要严格执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国家经济普查方案和省、市实

施细则的各项规定要求,在普查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在方案设计、人员培训、清查摸底、调查登记等各个环节,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在“真”和“准”字上下功夫。一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对每一位普查人员要定岗位、定职责、定任务、定质量,真正做到工作到人,责任到人。二要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对普查各重要环节,要有质量标准,有操作程序,有操作规范,有检查审核验收。特别是对清查和登记阶段获取的普查数据要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等多种手段认真审核,层层把关,力争把数据差错消灭在基层。同时,要对普查数据进行科学的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凡是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一律要返工补课。三要制定切实可行预案。针对普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要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制定预案。关注普查过程,更要关注普查结果。我们必须强化质量意识,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普查中的问题,尤其是数据衔接问题要提前做好预案,切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因工作不深,造成数据不能衔接。若因工作不力,造成普查数据质量不高,数据不能有效衔接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开展经济普查旨在摸清国情家底,服务决策管理。各级普查机构要从普查开始,就积极准备经济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研究,针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的问题,针对社会各界关注和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准研究课题,动员和整合多方面的研究力量,对经济普查资料进行有效开发,建立科学适用的数据库系统,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做好普查基础服务性工作,不能把普查资料束之高阁。

第五,加强组织领导,共同圆满完成普查任务。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明确规定,这次经济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各乡镇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经济普查工作的领导,将其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是经济普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主动关心普查工作,亲自协调解决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既要挂帅,又要出征,要经常听取普查工作汇报,经常检查督促,切实解决普查中碰到的各种具体困难和问题。要建立经济普查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对普查工作组织有力、成效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对组织不力、工作失职的,要通报批评,并追究政府和部门的领导责任。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大局出发,牢记使命,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共同做好经济普查工作。县普查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都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确保普查工作高效运转。宣传部门要密切协同普查办公室认真做好普查宣传动员的策划及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财政部门要保障普查所必须的经费。编制、民政、工商、交通、公安、交警、农机、房产、商务等部门,要对自己管理和服务对象的经营活动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特别是工商、税务、编制、民政等部门要做好个体经营户、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交通运输单位和个人配合普查的工作,认真及时填报经济普查摸底登记表。

三、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努力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统计是党和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基础工作,统计数据是监测和指导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多年来,我县统计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作用,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已难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层统计工作淡化,统计管理职能弱化,统计报表不及时,统计业务不规范,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制度不执行。这些现象和问题不仅影响统计数据质量,而且影响茅台整体形象。按照统计法的要求,做好统计工作,既是统计部门工作任务,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借此机会,我就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统计工作提四点要求:

(一)强化统计职责,发挥统计职能作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和支持统计工作,将统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和协调,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分管领导要直接负责,使统计工作真正发挥职能作用。县统计局作为县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统计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部门,要强化统计工作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职能,充分发挥其行政管理和检查指导职责。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乡镇经济运行“争先进位”目标考核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县域经济、乡镇

经济运行综合考核业务,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统计是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乡镇统计工作是农村统计工作的基础。因此,各部门、各乡镇、各企业都要依法履行统计工作职责,切实担负起组织管理责任和业务报表义务,及时组织报送统计报表和调查资料,不得迟报、不报、漏报、瞒报和虚报。

(二)硬化统计基础,依法管理统计工作。为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县政府决定,各乡镇政府一律安排专职统计人员负责统计业务工作,农村村委会和城镇居委会要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经济管理部门要明确统计业务负责人,企事业组织都要配备统计人员,同时明确分管负责人。凡进入统计岗位的人员,都必须经过由统计部门组织的专业知识考试或考核,领取统计人员资格证后,实行持证上岗。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都必须到县统计局依法办理或更换统计管理登记证,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各乡镇、经济管理部门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贸易餐饮企业、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以及中央、省、市驻怀企事业单位等都要建立健全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帐和统计管理制度,做到数出有据。为推进统计手段现代化,各乡镇要配备统计专用微机,使用微机处理统计数据;县统计局要建立畅通、安全、高效的统计信息网络及网站,努力建成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企业统计、乡村统计、社区统计纵横交错、相互配合的立体统计工作网络,逐步实现统计信息资料共享。要依法加强统计基础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和督查,对于基础工作不到位、不规范、不完善的单位,要组织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并责令其限期改正;对于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予以处罚。

(三)深化统计改革,严格统计报表制度。目前,我县统计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规范生产总值(GDp)核算,开展民营经济统计调查,实行以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农业发展速度,建立“在地”统计制度,改进完善农村统计调查记帐方法,巩固完善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贸易餐饮业,重点投资项目、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等全面统计直报制度,努力推进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劳动工资、常驻人口、农村私人建房等抽样调查,建立健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调查监测机制。为了保证统计改革取得成效,必须认真落实统计调查报表业务制度,做到报送及时、真实可靠、数据齐全。县经贸委、乡企局要加强对全县工业、乡镇企业统计报表的业务指导与监管,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报表要进行检查审核;县发改委要按统计制度规定,规范招商引资统计报表业务管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督查指导;县公安局要改进城镇人口统计方法,完善人口统计报表制度。各乡镇政府要加强对农村30户调查帐表的业务管理、指导、检查及其数据处理,切实兑现辅助调查员和记帐农户的补贴报酬,为农民人均纯收入提供真实数据。全县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中央、省、市驻怀单位都要及时如实报送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建立健全劳动工资统计台帐;全县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只要当年有投资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都要主动申报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县统计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统计报表登记、催报、查询、审核制度,依法催报查询,并查处不报、迟报、瞒报、虚报等违法行为。

(四)优化统计队伍,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统计是一门科学,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统计工作水平高低如何关键在于统计队伍。针对目前我县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的状况,要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优化统计队伍结构,特别是要强化农村和企业单位统计队伍建设,选配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和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统计工作。要稳定统计队伍,明确岗位职责,统计人员不宜频繁变动,人岗分离和兼职过多现象必须予以遏制。要加强统计队伍的思想、组织、业务建设,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

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的主旋律,统计部门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密切关注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加强省市经济运行考核指标分析研究,强化对经济运行的描述、评价、监测、预测功能,及时汇报准确的统计数据信息,定期通报公布全县经济运行情况,积极向党政领导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不断

经济普查的特点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dddddtt”为你整理了这篇国民经济核算先进个人事迹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国民经济核算先进个人事迹

袁夏莹,女,瑶族,1984年6月出生,现任国民经济核算处一级主任科员。

袁夏莹同志作为广西经普办的一员,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中,认真负责、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开展及数据的真实可靠作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获得国务院经普办“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个人”称号。

自2018年进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准备阶段以来,袁夏莹同志便全身心投入到四经普工作中,先后参与了四经普广西综合试点、广西普查方案的制订和部署、普查员与普查指导员的培训以及普查宣传等工作。2019年1月1日现场登记正式启动后,又迅速投入到普查登记调研指导、普查数据审核处理、事后质量抽查以及数据整理等工作中。特别是在试点期间,她赴试点县区实地参与试点工作一个月,深入“地毯式”清查和普查登记现场,全面深入测试了paD数据采集程序、清查比对处理程序、京云万峰普查数据处理程序,并开展了数据质量审核与抽查等工作,在结合钻研讨论国家试点方案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总结本地区试点经验和做法,在广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和培训教材的制定、清查与普查培训方法的探索和推广,以及入户登记质量控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本次经普工作中,她勇挑重担,在清查阶段和普查登记阶段分别完成了150多万个清查单位和35万个贸易普查单位的数据审核验收工作,单位数分别占广西全区清查单位数的55.3%和全区普查单位数的44.8%。由于她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国务院经普办特致函广西抽调她参加部级普查数据审核验收工作。在连续两周多的时间里,她加班加点,放弃周末休息,圆满完成了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成效显著,得到了国务院经普办的感谢和表扬,为提高全国和广西经普数据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

经济普查的特点篇6

你们好!

在全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我们做好了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准备工作。我们将告别辉煌的2008年,迎来崭新的年。值此佳节来临之际,谨向奋战在经济普查工作第一线的广大普查工作人员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并对你们为市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2008年市政府折子工程之一。它所取得的经济信息,对全面掌握经济总量及发展变化趋势,摸清我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产业状态,把握总部经济、非公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找准各功能区及各区县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支撑点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今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和国内外经济情况发生变化的特殊形势下,开展经济普查对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广大普查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普查工作大局,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普查工作倾注了无限热忱,凭借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永不懈怠的工作干劲,顺利完成了普查区划分、建筑物核查、单位清查、普查培训、宣传发动等准备工作,为经济普查登记工作的实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特别是在单位清查和个体经营户登记过程中,广大普查工作人员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难题,圆满完成了清查填报、数据审核等各项任务。实践证明,的普查队伍是一支能吃苦、能打胜仗、能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坚定、勇敢、能挑重担、令人放心的队伍。

在年新年到来的同时,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登记工作的大幕也将拉开,其后的任务更加艰巨、工作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希望全市普查工作人员继续发扬连续作战、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对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依法普查,认真做好入户登记、数据处理等后续工作,确保普查数据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我市经济发展情况。

普查员同志们,历史不会忘记你们对事业的执着和对人民的负责,你们在经济普查工作中的付出,都将载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篇章!

祝大家新年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经济普查的特点篇7

普查需要通用平台

2003年12月2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掀开了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筹备工作的序幕。国家统计局早在2000年以前就开展过六七次全国普查活动,包括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农业普查等。而从2000年开始,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和第三产业普查逐步统一合并为经济普查,并且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成为几大类普查合并后开展的第一次大规模普查活动。

在以前的历次普查中,都是一次普查开发一个系统,并且基本上都是用完以后就扔掉了。所以此次的经济普查面临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开发一个新的普查系统来支撑经济普查工作。究竟这一次的普查系统该怎么做呢?国家统计局计算中心的上上下下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做一个针对此次经济普查的专用系统呢?

从信息化投资回报的角度讲,以前的做法确实有些浪费,因为每次做的普查系统基本上都只用了一次就扔掉了。而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每次普查都可以说是和平时期的最大社会动员,比如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动员的直接参与调查人员就达600万人,因此每一次重新设计、开发普查系统,都需要针对新的系统进行大规模的基层人员的技术培训。这不仅增加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也增加了每次普查的成本。因此,无论是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回报角度,还是从用户的工作负担角度考虑,统计局计算中心都需要彻底改变普查系统开发的传统做法,建立一个能为各种类型普查工作进行数据处理的通用平台,从而让针对经济普查而设计、开发的平台在以后的普查中仍能发挥作用。事实上,建立一个普查工作的通用平台也正是整个国家统计局多年来的夙愿。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难题也迫使计算中心必须开发出一个通用平台。因为如果要开发一个经济普查专用的系统,计算中心就得对用户有非常全面的了解,但是,从2003年12月2日到2005年1月1日正式开始经济普查,留给整个统计局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一点。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统计局既要做经济普查的普查方案设计,还得做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特别是两项工作必须基本上同步进行,这也就是说,计算中心只能将用户需求调查的阶段与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的工作基本同步推进。最终结果是,计算中心无法针对经济普查做一个专用系统,因为他们无法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他们惟一的选择就是必须设计、开发出一个功能足够强并且能随需应变的系统,即一个各种类型普查都能用得上的通用平台。

双项目组长管理制+倒计时

由于无法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开发人员是否具备从事普查的数据处理的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最好能对普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预测。这就意味着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独立承担该系统的开发和设计任务,因为统计局无法找到一个具有丰富的普查数据处理经验的公司。国家统计局只有以计算中心为核心,充分调动用户、统计系统内部和社会力量来打这个攻坚战。最终,统计局成立了包括统计局、各省市县相关用户、三个合作公司在内的共约50人的开发小组,并最终决定采用非常规的开发方式――封闭式开发,以确保开发小组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如期完成任务。

开发小组在2004年3月14日一进入封闭开发现场,就面临一个紧急任务,必须在5月份做出一个初步的产品来对经济普查方案进行综合试点,让用户到现场去填经济普查表,看指标填写的难度和指标设计的合理性。为此,开发小组采取了一系列的独特措施:根据个人的特长重新进行任务分工,设立了双项目组长管理制,设置了倒计时牌,提出了“建设一流沟通团队”的口号,作息表甚至严格规定开发小组成员每晚至少加班到九点半。

经过两个月的鏖战,开发小组终于不辱使命,在5月20日做出了一个产品。但是,开发小组最终收获的却是用户对产品的否定和对小组开发能力的怀疑。因为四个试点用户认为,他们需要的是全过程的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了录入、编辑、审核、汇总四个环节,而目前的系统虽然具备这些功能,性能和效率却都不是很高,特别是汇总的性能较差。而这一功能在整个数据处理系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开发小组而言,时间又少了两个月,而两个月的鏖战也使整个开发小组人困马乏,系统的失败更让小组成员的情绪非常低落,有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惟一让开发小组成员感到庆幸的是,通过与用户的面对面沟通,开发小组成员对开发的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开始反思最初的设计思路是否正确。围绕设计问题,在开发小组内部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是推倒重来,还是坚持原来的思路?大家最终达成一致:推倒重来!

巧妙设计修成正果

从2004年6月1日到7月1日,开发小组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所有的工作停下来,重新做设计,重新调整人员。而与此同时,统计局更是做了一个让开发小组成员备感压力的措施:为数据处理系统做了个备份,让另外一家公司开始开发经济普查的数据处理系统。因此,从7月1日起,封闭开发现场就出现了两拨人,二者将在后面的几个月里,决一雌雄。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开发小组的新设计方案在2004年7月初正式出炉。由于要做的是普查的通用平台,故所设计的系统可以根据普查业务的变化,通过二次定制来适应业务需要。而其实现的关键就是在设计思想上希望通过对业务规则的描述,来驱动数据处理系统工作,即如果普查类型变了,则其普查的业务规则也变了,这时候就需要相应的业务描述随之改变,这样数据处理系统在业务规则描述驱动下,处理数据的方式也就变了。所以,事实上,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划分为两个系统:第一个系统是支撑业务规则描述系统,又叫统计制度管理系统,需要将统计调查方案转化为电子化的方案,并把方案描述加载到数据处理系统中去,来指导系统工作。比如对统计来讲,有两个指标有关联关系,就需要在统计制度管理系统中把这种关联关系描述好,这样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就会监测这种关联关系,如果关系不符合要求,系统就会报错,这是保证数据质量的措施。第二个系统是真正意义上进行数据处理的系统,叫数据处理系统。两个系统合在一块,就叫数据处理系统。这样,通过两个子系统的协作,开发人员针对不同的普查,只须把统计制度系统中的业务规则描述改变一下,就能支撑相应的普查数据处理要求。同时,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设计机制,开发小组在对用户需求不很清楚的情况下开发出的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系统,也可以随着经济普查方案的逐步细化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清晰而逐步修改、完善。技术方案的巧妙设计为成功完成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普查通用平台的坚实基础。

经济普查的特点篇8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四点,即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我国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而检验普查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有两个:一是能否取得高质量的普查数据,即普查数据是否全面、准确,真实可信;二是能否充分发挥普查数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即能否深入、系统和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好普查资料。

合理、有效、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普查资料开发是普查工作后期的一个最重要环节,只有成功的普查资料开发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普查的作用。

历史上,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阶段:1950―1985年仅编印资料;1985―1993年编印资料,简单分析;1993―2001年编印资料,有计划、有组织开发;2001年至今,编印资料,建数据库,有计划、有组织深度开发。

现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已经进入后期开发应用阶段,这一次普查资料开发的总体思路在前几个阶段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挖掘与提升。

■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目标和原则

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宗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分工、重点攻关”的基本原则,有重点地对经济普查资料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发应用,力争开发出一批有特色、有品味、有影响、有实效的成果,尽可能地满足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需求。

两个基本目标

一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二是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功能,搞好分析研究。

六条基本原则

采取多种形式,适应多方需要。为了使经济普查成果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当坚定一个思想,即围绕需求搞开发,有的放矢去开发。经济普查资料的服务对象包括政府领导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科研单位、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各个方面,其需求各异。因此,应针对不同的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经济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工作。

应用普查资料,结合使用其他资料。普查资料开发应用无疑要充分利用普查自身的资料,但不能仅局限于使用普查资料,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要结合使用各部门、各专业的统计资料。经济普查不是孤立的一次性调查,它与各项专业调查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紧密结合。因此,在普查资料开发应用过程中,也应体现这种分工与结合的关系,并做好多方面资料口径的转换和衔接工作,避免数据使用混乱造成不良影响。

分清轻重缓急,兼顾当前长远。首先,要快捷地提供和经济普查的主要数据,如主要的总量和分组指标。其次,要尽快建立经济普查数据库,以便随时根据多种需要进行数据再加工。利用经济普查数据库还可以进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等。

实事求是,防止主观片面。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宗旨和精髓。摆情况、找问题、查原因、提对策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利用准确可靠的经济普查数据,对经济社会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切忌主观臆断,按主观设想去找例证、凑数据。

运用新思路、新方法。在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中,不能墨守成规,局限于一些常规的统计分析。一定要利用经济普查资料的丰富性和全面性,结合新的经济理论、新的统计方法和技术、先进的统计计算手段进行新的探索。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在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组织形式上,要坚持本系统开发与联合开发相结合,以本系统为主的原则。统计系统掌握有丰富的统计资料,但在分析研究力量方面还有不足,一定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特别是其他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力量,与他们共同组成联合攻关小组,取长补短,争取多出快出优质产品。

■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内容与形式

九项主要内容

基本单位状况研究。分析基本单位总量及其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等的变化情况,研究各地区的行业优势等。

经济实力研究。分析全国及各地区经济总量、资产总量、从业人员总量等方面的现状及其变动情况,为经济存量、增量布局调整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经济结构研究。分析产业、规模、地区和劳动力结构等方面的现状及其变动情况,为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法研究。充分利用普查资料,完善我国GDp核算,提高普查年度GDp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为调整GDp历史数据和改进非普查年度GDp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能源生产与消费状况研究。对各类单位能源生产与消费等基本情况的研究,能够为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资源配置研究。分析资本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研究。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为各级政府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分析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问题,为各级政府制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战略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建库联网工作研究。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建立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为各级政府管理及统计调查提供完整、全面的基础信息。

五种主要形式

建立健全相关数据库,编辑经济普查数据资料,撰写经济普查公报,开展综合和专题分析,组织重大课题研究。

经济普查的特点篇9

地理市情普查是在地理国情、省情普查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需求延伸开展的普查工作;是以获取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更详细的地理信息为目的,展现地市一级自然资源利用与开发、社会经济规划与发展、民生建设现状与改善等更加详细的数据资源的普查工作。开展地理市情普查是一项重大测绘工程,普查专题如何选择,必须紧密联系当地实际情况,以体现的热点、城市公共管理现状、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城市综合实力展示等为出发点,服务地方政府规划决策、服务城市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本文通过对台州市现有资源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分析了台州市地方经济发展规模及特点、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及区域现状、以及现有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况等优势和弱点,提出了台州市第一次地理市情普查专题选择的框架内容。

2地理市情普查现状资源与专题选择主要因素

浙江省利用全国开展地理国情普查之际,在全省展开了省情内容的普查。浙江省人民政府鼓励各地市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国计民生建设、城市管理等现状数据缺乏的现象开展地市一级国情普查。台州市人民政府为更准确地掌握地方资源现状情况和服务城市发展战略,于2013年底发文并作出部署,要求台州市在完成地理国情、省情普查的基础上,新增本市的普查内容,具体实施于2014年开展调研,2015年全面开展普查,2016年完成统计分析与评价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在此要求下,台州市测绘主管部门对全市二十几个行业主管单位进行了需求调研和资料收集,分析了台州市目前最迫切需要开展普查和掌握现状数据的行业方向,以此作为普查专题选择的主要因素。

2.1城市救灾、防洪排涝资源

台州市主城区地势西高东低,东面临海,受雨季和台风影响很大,每年受灾群众少则几十万人,多则上百万人。城市救灾避灾、防洪抗洪是政府每年的头等大事,掌握城市洪水易发区域、城市低洼地段、道路易积水区域的具置分布和受灾影响范围是避免受灾、防灾的基础。政府多年来不断扩建和完善城市救灾避灾场所,新建或修复防洪抗洪设施,以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但这些举措未得到有效的智能化管理,在灾难面前不能做到及时响应。建立起易受灾区域和救灾避灾场所的空间位置分布数据,做到及时调度和实施救灾避灾、城市防洪排涝应急措施的智能化管理迫在眉睫。

2.2海洋、港口与物流资源

台州濒临东海,海洋面积广阔、资源丰富,是一个海洋大市。台州市岸线条件良好,有众多的自然港湾,港口资源也很丰富。目前,台州港已初步形成以头门为核心港区、以大麦屿、海门为重点港区,统筹发展黄岩、龙门、健跳港区的“一港六区”格局,是浙江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也是浙江省第二条定制线航道。台州市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明确要科学引导海洋资源使用、严格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建立合理的海洋开发秩序、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台州海上交通和物流依赖港口的发展,与陆域上的物流基地相呼应,形成了台州市通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海陆物流生产线。掌握台州港口和物流基地资源的空间位置分布、实际吞吐量等信息是交通运输部门合理安排运输生产线的依据,防止港口拥挤、物流阻塞的现象发生。因此,台州市海洋各类功能区划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程度如何,需要通过普查得到真实的数据,以为台州市“十三五”规划中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2.3城市经济发展资源

台州经济活跃,各类商业市场也日趋活跃,较之以前更加专业化和规模化,人们对高大尚的商业场所也越来越向往。掌握该类数据的空间分布与实际规模,有利于政府掌握全市经济基础命脉,为政府对全市经济发展战略提供设计方向。台州着力扩大工业园区建设,引入先进技术,辅助制造业从“规模小、数量多、技术含量低”逐渐迈向制造业产品数字化、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渠道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制造业基础扎实,素有“模具之乡”、“塑料制品王国”的美誉。2016年台州“两会”中,“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台州民营经济再创新辉煌”是热议的话题,制造业已经成为台州经济的主心骨。

2.4城市现代农业资源

现代农业建设日渐成熟,农业资源已成为台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台州现代农业不断推进,全市累计建成59.53万亩粮食功能区和10个现代农业综合区、49个主导产业示范区、7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台州兼得山海之利,农业资源丰富,是一个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黄岩是全国最大的设施茭白生产基地、我国著名的果品基地,黄岩蜜桔、路桥枇杷等久负盛名。掌握台州现代农业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为农业部门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提供有力的管理支撑与服务数据。

2.5城市建设与公共管理资源

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张的同时,健全的配套设施是反应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如:城市建成区范围、建成区内绿地率及绿化覆盖率、城市公共管理资源(城市泊车位、城市地下空间、公交站场站点、公共自行车停车点等)等数据是否达到发达城市标准。这些给城市居民直接带来出行方便、居住环境优越的配套设施建设规模反应了城市建设的软实力,掌握这些数据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2.6自然与历史人文资源

台州市水源分布不均衡,降水集中,但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大部分水资源以洪水形式流入大海,人均拥有水资源量较少,属于中度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水环境恶化,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掌握水资源数据,为台州市保供水、制污水、抓节水提供基础数据源,为全市饮水资源保护和后期监测作好基础评估。

台州市自然风景名胜区为数不多,达到省级以上的是少之又少,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义不容辞。同时,台州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单位等为台州市增添了许多文化色彩。由于许多保护单位年数已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普查不仅掌握这些数据的空间分布,更是对文物的探查和摸底。

3地理市情普查专题的框架内容与服务对象

普查专题框架内容是台州市地理市情普查实施方案编写的前提,也是对测绘工作“按需测绘、按需普查”的高度负责。普查专题不仅要有地方特色和创新点,而且还要体现城市内涵和服务城市发展战略。台州城市发展以“建设现代港湾都市区,打造国际智造名城、海上丝路港城、山海宜居美城”为发展方向。“十三五”规划中把加快“一都三城”建设放在主要战略部署位置。

3.1地理市情普查专题总体框架内容

在对台州市的热点、政府民生建设工程、城市经济发展等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后,逐步选定台州市第一次地理市情普查的专题内容,结合台州市第一次地理国情、省情普查信息,围绕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作进一步详细普查。最终将地理国情、省情普查数据作为最基本的数据资源,与地理市情普查数据共同构成台州市第一次地理市情普查的专题框架,直接面向台州市“一都三城”城市发展战略建设目标,框架图如下:

3.2普查专题服务之“国际智造名城”

台州建设“国际智造名城”,是要把握国际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注重科技引领,实施创新驱动,积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高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加速发展、智能生产方式加速推广等。调查工业园区、商业市场及农业二区的相关信息,为台州市政府在工、商、农方面逐步实现工业化、智能化生产与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平台。

3.3普查专题服务之“海上丝路港城”

建设“海上丝路港城”,是要把握开放型、外向型的经济特征,以港口引领、拥湾发展为导向,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充分发挥港口和海湾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普查海洋功能区、港口码头资源和物流基地的相关信息,可促进以台州港为核心的海上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区域交通物流枢纽、加强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人文交流。

3.4普查专题服务之“山海宜居美城”

建设“山海宜居美城”,是要把握“建设美丽台州、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要求,以生态引领、民生优先为导向,充分发挥山海兼利优势,建立山海协同发展机制,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优质化,促进区域、城乡一体发展。调查城市建成区、城市建成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防洪抗洪设施、饮水资源保护区、旅游区及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城镇低洼地段及道路易积水区、洪水易发区域、城市救灾避灾场所、历史文化保护区及文物保护单位、公交站场站点、城市停车位、自行车站点普查、城市地下空间等专题的相关信息,为建设美丽台州提供了科学依据。

4结束语

经济普查的特点篇10

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是大规模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调查时间、统一调查项目、统一填写方法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登记。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共进行了第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第一、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这些普查为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实行科学决策特别是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提供重要依据。但在普查过程中,也暴露出普查方法制度的诸多弊端。

一是基层统计力量单薄,普查工作孤掌难鸣;二是普查工作频繁,经费负担不合理;三是普查员选调难,普查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四是普查时间安排不尽合理,普查工作难到位;五是普查的内容设计太过复杂,不同普查内容重复;六是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差,普查的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七是调查内容涉及隐私,调查对象自我保护意思增强;八是普查工作虎头蛇尾,普查结果滞后严重,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普查数据质量。

本文从基层统计角度出发,根据多年工作实际感受,对改进和完善普查方法制度进行探析。

一、整合周期性普查项目

现行周期性全国普查是10年有4次大型普查,每逢0年份进行人口普查,逢3和8年份进行经济普查,逢6年份进行农业普查,其间逢5年份进行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以及交叉进行的r&d清查、城乡划分调查,普查密度大,基层统计人员少,统计力量和工作任务不匹配,工作负担重、压力大。为了更好地搞好周期性普查工作,减轻基层统计人员负担,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保证普查的数据质量,有必要对普查项目和普查周期进行整合。一是把农业纳入经济普查的范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由收集整理在三次产业划分中为第一产业,应该把农业纳入经济普查的范畴,通过一次经济普查,就可以查清全国经济总量和产业构成,及时满足各级政府、各行各业的需要。二是把r&d清查与经济普查结合在一起。农业纳入经济普查范围,r&d清查就不必要单独进行,在经济普查方案中,增加r&d普查内容就可以了。三是把城乡划分调查与人口普查结合在一起。把城乡划分工作作为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工作同时进行。四是调整周期性普查密度。经济普查5年一次过于频繁,还是以10年为一个周期为佳。理由是一方面经济普查不仅要查清经济总量,更重要的是要查清国民经济结构,相距10年更能反映我国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10年为一个周期可以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二、优化普查内容指标

普查内容设计一次比一次多,一次比一次复杂,各种普查还出现指标重复设计。如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只有21个项目,而第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项目翻了一番多;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只有38个项目,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有74个项目;在第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都出现居民居住环境、生活质量、人口流动及就业情况调查。保证普查数据质量要贯穿于普查工作全过程,普查方案、内容设计都要服从于普查质量的要求,在设计调查内容时应该进行全面调研、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基层特别是农村基层的状况、调查员的能力、基层的财力负担,立足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科学实用。一是要简化普查项目指标,普查内容不可一昧追求大而全,追求与国际接轨,要按照普查的最终目的,以提高普查数据质量为中心,普查内容指标应该简单明了,能简则简,能免则免;二是不能让部门搭车调查,普查应该严格按照普查的目的意义,设置普查项目,不能因为某个部门的需要就随意增加普查指标,把普查表变成明细表;三是普查内容不要重复,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的内容设计应该根据各自的普查目的设置普查指标,不要有重复调查项目出现,避免调查资源的浪费。

三、科学安排普查登记时间

在开展普查工作中,普查时间进度安排有几种不合理,一是普查登记时间不合理,把普查登记时间放在岁末年初,也就是春节前,众所周知,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加上年末岁初,各项工作集在一起。二是普查进度安排不合理,如人口普查小区划分先于摸底工作进行,致使划分出来的小区人数差别很大,出现有的小区几十人,有的小区上千人、甚至更多,严重影响普查进度和质量;三是数据处理审核出结果时间拖得太长。所以,整合后的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的标准登记时间放在什么时候最为合适,应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传统习惯以及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各自特点来定。(1)针对经济普查,因涉及全年的经济指标,财务结算要有一定时间,特别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往往要到新年的第二季度才能出来,可以将经济普查按排在逢“5”年份,登记时间安排在5月份,而4月份作为普查摸底时间,普查登记内容为上一年度资料,对普查员的培训时间可以结合布置年报进行。(2)对于人口普查,维持在逢“0”年份进行,而登记标准时间恢复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标准时间,即7月1日零时,城乡划分调查、普查区划分在上一年进行,3月份完成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调工作,4月份完成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培训工作,普查小区划分与普查摸底工作同时进行,并进行小区图的绘制工作,在5-6月份完成。

四、建立合理普查经费分担制度

在普查经费筹措渠道、筹措方式上规定了“中央和地方负责”的原则,省、设区市只负责本级的工作经费,而占普查经费比重最大的普查员培训费用和工资没有明确的分担比例,全部要由县乡两级负担,这给县乡两级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普查工作经费有限,没有经济能力直接聘请普查员,在“两员”选调环节,基层的做法基本还是以行政手段、行政任务一级压一级的强制进行,大部分普查员只能由乡镇干部和村(居)委会干部担任,由于经济补贴有限,村(居)委会干部迫于是政府行为,勉强从事普查工作,责任心难以到位,加之外部环境复杂,上门登记难,普查数据质量难以保证。因此,现行普查经费筹措方式必须改变,普查是国务院组织的大型国情国力调查,普查经费应由国家统一筹集,明确各级政府对普查经费的负担比例,而不是单单一句“中央和地方负责”。在筹措方式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国家和省级政府应当提高分担普查经费比例,承担较大比例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培训费用和工作补贴,以加强普查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普查员工作待遇,发挥普查员工作积级性;二是明确地方政府应当负担普查经费额度。国务院根据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劳动报酬水平不同、工作难易程度、物价水平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合理预算普查所需经费,确定各省(市、自治区)普查所需最低经费,各省政府再根据实际确定各县(市、区)普查所需最低费用,并明确设区市应承担“两员”培训费用、工作补贴比例,由普查领导小组与财政部门联合发文执行。

转贴于

五、强化奖劢和责任追究

各级政府应该把大型普查工作纳入政府工作年终绩效考评内容,建立奖劢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问责。一是及时落实工作机构、场所、人员、经费等前期准备,建立工作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管理;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合力推进普查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在经济普查中,要严格执行《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坚持实事求是,查清生产活动单位,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情况,敦促生产经营者如实填报普查表,严禁虚服、瞒报普查数据,坚决打击拒绝普查行为,严查篡改或授意虚、瞒报普查数据;三是在人口普查中,要严格执行普查方案,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政府为做好人口普查制定的各项配套措施,确实做好普查前的户口整顿工作,落实超生人口入户政策,彻底查清政策外出生人口。《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应该明确规定:对于在人口普查中不落实或落实相关政策不彻底,造成普查人口漏登的,坚决追究责任,普查后再有发现政策外出生人口,坚决给予地方党政领导“一票否决”;四是要遵守普查纪律。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统计法要求,对于商业秘密和涉及个人信息,要严格保密,不得对外泄露,如有违反,坚决追究法律责任;五是落实奖劢制度,在普查中严格执行普查方案,认真贯彻落实普查政策,在普查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在年终绩效考评给予加分;六是扩大按常住人口分配参政议政比例,在分配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数时,应该按照普查时的常住人口进行分配,并进一步扩大比例,对于政协委员的分配,除按界别进行分配外,拿出一定比例按常本文由收集整理住人口进行分配。

六、形成公民和社会组织自觉参加普查登记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