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3:16

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食品包装;安全问题;材料

中图分类号tS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1-0206-01

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维持着人们体内能量的需求。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却往往轻视食品是否安全,也从不关心食品的包装材料具有毒害的化学物质。而如今,我们周围却充斥着很多劣质的食品包装材料,这些材料是人们导致食品质量低下的真正原因。尽管劣质食品包装不会像病菌、感染病毒那样对消费者的伤害直接和明显,但如果长期的使用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期间的有毒物质会慢慢积淀在人的体内,严重的话会对人造成食物中毒,特别是对青少年、孕妇的危害会更大。

因此,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是每个人应该尽的义务,食品的质量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生产原料、制造工艺和食品外包装材料等诸多方面,而食品的包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下面就来分析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此问题提些可靠、有效的措施。

1我国食品包装安全存在的问题

1.1包装原料不合格,造成食品污染

日常的包装容器是在食品包装过程中最常用到的东西,对食品包装来说是最常接触到,因而对食品的质量也是影响较大的。而现今,我们市场上的日常包装容器一般都是来源于废塑料的再利用,废塑料的原料确是废弃塑料桶、盆,更严重的甚至还是医院用掉的一次性针筒,这些废弃物本身细菌或化学类污染源,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不过,就是因为这些原料成本较低,很多都是由小作坊生产的,所以使用就极为广泛。却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日常的消费者,一般的没有办法辨别怎样才算是合格,怎样的材料制造出来的包装容器才能使用。

如果使用废弃塑料来生产出来的食品包装容器会对人们产生很大的危害。具体来说就是,聚氯乙烯是废弃塑料的主要成分,且在对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材料还会产生大量的氯离子,一旦在检测的时候不严格的话就会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此外,如果人们用废弃塑料生产的包装容器的话,当人们对含油、酒精类的食品加热超过500摄氏度时,废弃塑料中的铅、福等金属残留就会溶入食品中,侵入食品当中,对人体释放毒气。

1.2使用添加剂的标准不严格,取证泛滥

食品的添加剂也是食品的一个重要检测对象。当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还有很多的缺陷,特别是那些违规产品的检测、判断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对策。不少企业在对食品加工的过程中,私自往食品里加入一些废塑料、工业级碳酸钙、色母料以及石蜡等有毒害物质,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甚至,有些小企业为了增加食品颜色的亮度,还可能会往食品里加入可致癌的荧光增自剂,在2011年的3・15活动里就在很多食品里检测出可致癌的荧光增自剂,这样的食品就是人们最为痛恨

的了。

1.3印刷不严以致食品质量不高

不得不提,现在的食品包装印刷污染是食品二次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用于对复合包装材料粘合剂以及塑料印刷油墨的容剂是苯类,总所周知苯类是致癌的物质,所以当在食品包装过程的时候,由于苯类溶剂发挥不完全就会残留苯类物质在包装材料中,进而影响到人们的饮食安全。美国FDa曾对苯类溶剂进行鉴定,认为其毒性的强度极大,被列入可致癌化学品中。专家认为,苯类溶剂它能渗入人的皮肤、血管从而能危及人的血球及造血机能,严重的会导致患白血病。

而在对食品进行油墨在印刷的时候,最好小心不要残留在包装中,因为苯类溶剂很容易被包装内的食品吸附,而油墨中的颜料又有特别强的吸附力,所以千万不能在印刷时留下痕迹。

1.4为食品安全做宣传,市场秩序扰乱

如今处处都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人人都想得到安全的食品食用。为此,现在很多企业商家就看好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于是就用普通塑料甚至还达不到普通塑料要求的的产品冒充“可降解”产品。从而市场上,标有“环保”、“可降解”、“绿色”等的环保字样,欺骗消费者,强调产品的环保功能。

2建议

食品存在问题,是商家的责任同时也是国家和个人的责任,都应极尽全力去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建立合乎我国的食品包装体系

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食品包装安全,它是一项很宏大的质量工程。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具有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而我国也应建立合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体系,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包装安全问题。其中包括:科学立法、执法公正、加紧国际合作等重要步骤。

2.2采用国际先进管理方式

目前,我国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定期抽查的项目的依据都是来自于1992年的卫生质量国家标准,这一标准并不完善,它所包含的仅仅是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所以,我国应采用国际的先进管理方式,即HaCCp体系,它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有效、经济的食品安全体系。这个管理方式,将会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起到重要的作用。

2.3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消费者才对食品安全的检测中也应起到重要的作用的,从而对于消费者本身而言应该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学会做到对食品的材料本身的审视。同时还要做到对食品溶剂和添加剂的安全意识。因此,应加强对消费者进行塑料食品包装安全知识的教育,提升自己对食品包装的鉴别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要对食品包装的安全问题有个深刻的认识,在了解它所存在的问题之后,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共同做好食品包装安全的各个环节工作。

参考文献

[1]金立享.浅谈我国塑料食品包装中常见的各种安全问题[J].中国包装工业,2011,06.

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食品包装领域;应用研究

前言:在当今社会中,机械自动化以其卓越的优势,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而极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机械自动化指的是在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按照指定的程序,能够实现自动化的运行,无需人为的干预和控制。在机械自动化当中,通过机械的方式,生产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和运行。在我国食品包装领域当中,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的技术研究较为落后,因而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将机械自动化应用其中,能够更为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推动食品包装领域的发展。

一、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从我国当前的书品包装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着一定的畸形状态。我国食品业市场目前正处于“一强多极”的格局,一些大型食品企业拥有国有化背景,具有垄断性的优势,资金也十分充裕。在此环境中,很多中小食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这种发展模式对我国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具有不良的影响,因此,近年来,已经开始了对这一领域的改革与优化。在诸多中小食品企业中,逐渐开始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从而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我国目前在机械自动化领域当中,相关的技术和不够成熟,在价格、技术等方面都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优势[1]。这样,对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十分不利的。而且,我国对相关机械设备的研究和制造起步较晚,相比于其它国家更为先进的技术,不具备市场竞争的优势。

二、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食品包装领域当中,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很多相关的机械设备仍处于较为初级的状态,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同时,由于我国关于机械自动化技术中的产品性能、产品质量、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很多大型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进口设备,使得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除了技术水平不足之外,在机械自动化领域中,相应的创新能力也较为不足[2]。相比于该领域中的一些先进国家,我国的机械自动化设备无论在品种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达不到其技术标准。目前,国外应用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机械自动化设备就有多达六千余种,不但设备数量和种类角度,而且在性能、质量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此外,我国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应用,还缺乏统一的规划,因此存在着很大的生产力分散的情况。

三、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应用策略

在我国当前的食品包装领域当中,所应用到的生产机械设备种类较为繁多,其中很多设备都具有一定的自动化控制能力。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当中的应用,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加便利的操作机械设备,从而简化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省,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都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食品包装领域当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过,针对机械自动化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食品包装领域中,应当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食品包装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一)自动识别技术

在食品包装的过程中,对于生产原料的质量,系统应当进行自动的分析识别,从而将不合格的产品剔除出去。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应用到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自动识别体系进行有效的构建。该技术在机械自动化当中的应用,使得由人为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有效的提高了食品包装的质量,也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3]。

(二)运动控制系统

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运动控制系统。通过对运动感控制系统的应用,在食品包装的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的检测产品的运动位置,同步化产品的运动速度。在食品的灌装和包装环节中,对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从开始进行食品包装工作的时候,就应当对其运动的速度和位置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实现精确定位。目前,运动控制技术在我国食品包装领域当中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安全监测系统

对于食品包装领域来说,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安全方面的问题。食品包装企业要想得到更加良好的持续发展,就必须确保生产安全[4]。在过去的食品包装生产当中,主要是根据加工机械的规定参数,来对食品包装安全进行监测和判断。不过,仅仅利用这种参数,有很多问题是无法判断的,例如食品的自身属性、包装过程、以及生产原料的质量等,而这些问题都会对食品包装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食品包装安全监测系统拥有了充分的技术保障,从而可以更好的对食品包装生产进行监测和管理。例如,利用机械自动化当中的安全监测系统,能够在食品包装生产过程中,对异丙醇、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的残留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确保食品包装的安全。

结论

机械自动化技术是工业生产领域当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工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食品包装作为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除了生产效率以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更为重要。而传统的食品包装生产不但效率低下,而且无法有效的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对此,机械自动化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使食品包装领域得到更为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郑文杰.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8:148+152.

[2]毛仕龙.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应用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5,07:41.

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篇3

现场制作应保持整洁

对于现场制作的食品,《规范》中规定,加工操作规程应包括对食品粗加工、切配、烹调、凉菜配制、现榨果蔬汁及水果拼盘、点心加工、裱花操作、烧烤加工、生食海产品加工、备餐及供餐、食品再加热和工具、容器清洗、消毒、保洁、食品配送等各道操作工序的具体规定和详细的操作方法与要求。

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操作间操作人员还需戴口罩)、鞋子,头发应梳理整齐并置于帽内,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化妆、不抹香水、不戴耳环、戒指等外露饰物。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并使用经消毒的专用工具。

此外,《规范》中还规定,食品加工场所周围环境应整洁,保持适当温度湿度,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外卫生状况良好;加工间卫生良好,采光、通风良好,空气质量符合要求,并要设置灭鼠、灭蟑、防虫设施。现场制作必须有足够的用房面积,生产过程、所用设备、设施、公用器具、容器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

在食品加工区暂存的食品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应严格分开一定的安全距离,分别使用易于识别的专用容器,使用明确的标签识别。原材料和其他生食要和熟食分别使用专用冷柜或冷库存放,避免生熟交叉污染。

散装食品区分销售

超市散装食品的卫生问题一直受到关注。据悉,《规范》中规定,由生产者和超市预包装或分装的食品,严禁延长原有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已上市销售的预包装食品不得拆封后重新包装或散装销售。

对于散装食品,应将不同生产日期的食品区分销售,先进先出,并明确生产日期。如将不同生产日期的食品混装销售,则必须在标签上标注最早的生产日期和最短的保质期限。定型包装食品按照制造商标注于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管理。散装食品标签应明确标注包装日期,如同时标注生产日期,则生产日期必须与生产者出厂时标注的生产日期相一致。

超市自制的生鲜产品,如可以直接烹调的配菜、熟食卤味等保质期不得超过当日。

此外,《规范》还规定,上架销售的食品做到先进先出,并为消费者预留合理的存放和使用期。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应在经营场所内就地以捣碎、染色等破坏性方式处理销毁,不得退货或者换货。

出现问题商品主动撤柜

对于不符合有关食品安全规定和标准的商品,或给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潜在或现实危害的问题商品,《规范》中限定,一经发现应该立即启动商品撤架流程。企业有明确的问题商品撤架工作流程。主要是门店自检发现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不恰当的、不安全的、标签错误的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商品均不得上架销售。

对于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一经发生,立即启动食品安全事件处理流程。主要包括顾客投诉,政府部门的抽查、调查以及协查过程中发现的食品安全事件。

企业处理问题商品和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方法为超市内部的联动撤架。采购、配送中心和门店应在撤架指令下达后于48小时内完成问题商品下架、封存、清点、运输在途食品的跟踪,并将有关信息反馈总部汇总。企业还应及时提供给消费者、公众、媒体和政府执法机构准确、负责和公正的信息,配合控制流通渠道避免问题食品扩散,把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

如何选购散装食品

一、尽量选购包装食品,应注意仔细察看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外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现象。

二、选购速冻食品如饺子、汤圆、粽子、鱼丸等,要注意包装上是否印有QS食品安全标志,颜色是否正常、新鲜。

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包装材料;食品安全;问题;策略

一、包装材料种类及优缺点概述

目前而言,食品包装材料主要可以分为塑料类、纸质类、金属类、玻璃类以及其它材料等。其中,比较常见的包装材料主要是塑料类和纸质类。塑料在由树脂以及一些添加剂组成的一种高分子聚合材料。塑料作为食品的包装被应用范围较广,由于其原材料丰富、化学稳定性较好、易于加工生产,从而包装生产商更倾向于使用塑料。同时,由于塑料质地较轻、具有阻隔性、耐热性和渗透性等特点以及有着不同的色彩,对于消费者而言更习惯和喜欢使用塑料。但是,塑料的自身缺点是存有游离单体、裂解物以及润滑剂和着色剂等,这些都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另外,塑料难于降解,处理相对较为麻烦,对环境污染也是比较严重的。纸质材料的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尤其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纸质包装材料约占到约占40%-50%之间。纸质材料基本成分是木和草,原料较为丰富,价格低廉。对于纸质类包装而言,纸质包装一般比较经济实惠,防护性能好储运方便,其本身没有污染性。但是,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造成微生物污染,同时,使用的荧光增白剂、施胶剂、漂白剂、填料、染色剂等也成为影响纸质包装材料安全的主要影响因子。玻璃是一种无味、无毒、无色、透明的一种惰性材料,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其作为包装材料稳定性好,外观好看。但是,由于其质地笨重、易于破碎,不利于运输。而对于一些有色玻璃着色剂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金属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其作为包装材料比较牢固,具有良好的阻湿性、气密性和耐高低温性,在运输和存储中耐压,同时易于回收和处理,其废弃物污染较小。但是,其生产复杂、成本较高,化学稳定性较差、耐酸碱性差。

二、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来源

(一)塑料包装材料

塑料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本身性质上。塑料包装材料的分子结构和加工工艺的不同,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物质。同时,塑料易于产生静电,在其表面会被微生物以及尘埃所污染,在与食品接触中会造成食品的污染。塑料树脂的单体分子以及裂解产物会向食品扩散进入食品中,比如,塑料树脂中聚氯乙烯单体有着较强的突变型,受到外界温度影响较大,当外界温度高于五十度就会释放氯化氢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而聚氯乙烯的游离体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导致人体四肢血管收缩。同时,氧化氯乙烯具有烷化作用,可与Dna结合产生肿瘤。[1]另外,在塑料加工中会添加甲苯、丁酮以及醋酸乙酯等混合溶剂,一旦操作工艺不严谨,会导致大量的苯类物质残留在包装材料上,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另外,塑料油墨中会含有铅、汞、锡等重金属,也会影响着人体健康。除此之外,塑料的回收和处理也是影响食品问题的关键,由于塑料回收尚缺乏相应的法规和标准,有些商家在把回收的塑料直接当成新材料重复使用或掺在塑料中,造成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二)纸质包装材料

纸质包装材料的污染源主要是在原材料的利用以及加工生产环节。纸质原料可能会含有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污染,在生产的环节也会存有微生物污染。而对于收购的废纸,在生产中油墨颜料虽然能出去但是仍残留有着铅、镉等。对于有些纸质包装,需要提高其洁白程度,这个时候添加的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致癌物质,对包装材料有着较强的污染。同时,在造纸过程中添加的染色剂、填料、施胶剂等也会产生污染。当然,油墨仍是纸质材料一个不能忽视的污染源,印刷油墨含有着色剂、凝色剂载色体、添加剂和溶剂,[2]而铅、镉、汞、铬、苯胺等重金属会存在于这些颜料、染料中,可引起重金属污染。同时,在大量印刷过程中,产品叠在一起,造成包装材料内面也接触油墨形成二次污染。另外,一些细菌和化学残留物、清洁剂、涂料等,也都会对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三)金属包装材料

金属包装材料的金属离子的析出具有危害性。金属类的包装可以分为涂层金属类和非涂层金属类。而对于非涂层金属类的包装容器而言,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主要是重金属的溶出;而对于涂层类的金属包装容器而言,其对食品的影响则是涂料中的游离酚、游离甲醛及有毒单体的溶出。目前而言,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金属主要是铝和铁两种金属包装材料,比如常用的铁、无锡钢板、铝和铝箔等。[3]显然,铅锌等元素存在于铝制材料中,在与食品接触中这些元素会进入食品内,长期使用或者食用过量则会引起中毒。而铁制品为防止锈化常常会镀锌,镀锌层跟食品接触,锌会迁移至食品引起食物中毒。而对于不锈钢而言,在高温的环境下,钢中的镍元素会使容器表面会呈黑色,容易引起物质发生糊化、变性等,同时乙醇可将镍溶解,不锈钢如果与乙醇接触,可导致人体慢性中毒。[4]

(四)玻璃包装材料

无色、无味的玻璃在常温状态下对食品是没有影响的。但是,玻璃的透光性和透明性对于需要避光存贮的食品是不利的,容易产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有毒物质。所以,会见到各种色彩的有色玻璃来防止光线对食品的影响。另外,根据玻璃化学成分的不同,玻璃可以分为钠钙玻璃、铅玻璃、硼硅酸玻璃等。但是,有色玻璃的着色剂会对食品产生污染。总体来说,玻璃包装容器的有毒物质较为单一,主要是铅、砷、锑等,这些微量元素向食品的迁移相对较少。

(五)其它包装材料

在包装材料中也可以见到木制、瓷器等,而木制和瓷器的染料易于挥发容易诱发食品污染问题。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木制包装食品,木制包装一般都会经过涂料或者上釉的处理,从而使得木制包装含硅酸钠和金属盐,因此存在不安全隐患。而对一些陶瓷釉涂覆面,其元素组成比较复杂,釉料主要由铅、锌、镉、锑、钡、铜、铬、钴等多种金属氧化物及其盐类组成,多为有害物质。[5]同时,在烧制的过程中,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温度,则无法形成硅酸盐(不溶性),此时如果装有呈酸性的食品,这些元素则会溶出到食品中,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三、食品包装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相关法规

我国的食品行业发展和起步相对较晚,大多食品包装行业的法规和制度的制定没有形成系统并且更新较慢,与食品包装的发展形成正比。目前,我国食品包装行业所执行的法规很多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所制定,这些法规中基本没有涉及苯残留、迁移量以及部分重金属含量相对应的指标。[6]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一些食品安全管理的条例没有很好的落实。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包装材料却是日益增加。为此,应针对现有的包装材料的组成和性质建立健全完善相关的安全法规和标准。诸如,对于食品包装材料添加剂、着色剂、油墨等成分组成相应的标准。同时,建立食品包装材料市场准入制度,完善食品包装安全保障体系。针对现有的食品安全问题,要从国家宏观层面进行行政干预,要求相关监管单位和技术部门调整现行的包装材料标准,对各种标准进行添加、修订、废除,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能与国际接轨的包装材料质量标准体系,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食品安全体系。

(二)完善食品包装质量技术检测体系

食品包装材料要有着一套完善的质量技术检测体系。对于包装材料的不同的分子结构、元素组成以及不同加工工艺和助剂,建立一套系统的检测体系。正是由于包装材料差异性的存在,对其的检测是比较复杂的。为此,可以建立完善食品包装检测中心,对于不同的材料和包装按照国家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检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高检车技术,改善检测的方法,提高食品包装中的残留单体、重金属等物质的检测水平。比如,可以通过强化感官检测,对于有异味、破损的包装材料以及包装的标签、商标、安全标志进行筛查。在此基础上,提高仪器检测技术水平,研发多功能的检测设备,以便高效、及时的检测出包装材料中的有毒残留物和重金属等。通过完善检测体系,提高检测技术可以有效遏制不合格的包装材料流向市场,从而提高食品包装安全性。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市场准入制度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防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建立相应法律法规、完善检测的基础上,要严格市场的准入制度。唯有在市场准入环节进行布控,才能有效的截止不合格的产品流向市场。为此,相关的职能部门应充分结合有关的法规制度,对于食品包装行业进行“链条化”的管理,对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和有关的其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规范生产、加工、包装流程,严格相关企业的生产资质和生产条件。在市场准入制度环节完善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检验制度、提升市场准入标志制度、规整监督检查制度。针对不同的种类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工具施行相对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市场准入环节为食品包装的安全性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开发新型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食品包装行业正在逐渐与国家标准接轨。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大力弘扬,在食品包装行业也可以研发绿色环保材料。因此,有关部门应结合传统材料基础上,加大对新型材料的研发,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机构进行技术研发,提升生产和包装工艺,降低材料的损耗和有害残留物。据专家预测,未来用智能包装技术生产的包装袋将占食品包装总数20%~40%,食品包装材料走向功能化、智能化、环保化已是大势所趋,比如气调包装、抗菌包装、纳米复合包装材料等。[7]在食品包装的源头出发,通过研发新型包装材料和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食品包装的安全性。

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篇5

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第99条的规定,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超市把散装食品装袋,实际上就是在做“预包装”的工作,装袋后的食品就属于预包装食品,就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在包装上贴上标签,而且标签内容除了重量、价格,还应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信息以及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如果超市此类预包装食品存在标签信息不全问题,监管部门可依法对其进行查处。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标签不规范吗,还能出多大的事?事实上,标签不规范,真有可能出大问题,会损及消费者权益。比如茶叶,基于饮茶习惯和产业特点,散茶现包现装零售还比较普遍。销售商一般都是从外面购进包装盒、包装袋,或者提前印好日期,或者自己配备喷码机,根据需要随时打印生产日期。如果消费者买茶是自己消费,那么商家就拿出预先打好日期的包装好的茶;如果是送礼用,商家可能会让消费者现选包装,现打日期。这种做法明显存在日期随意标注的问题,一些商家就会偷偷把陈茶当新茶卖、过期变质的茶当好茶卖这样的猫腻。

消费者一旦发现自身权益受损,对商家进行投诉或将其告上法庭,出大事的就是商家了。广东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曾宣判过一起标签违规案例,很有代表性。消费者廖先生在一家便利店购买了一箱共24瓶美国进口某品牌咖啡饮料,回家饮用过程中发现这些饮料包装、标签上全是外文,一个中文字都没有,他认为这`反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于是找到便利店老板要说法,结果被拒。一怒之下,他一纸诉状将该便利店告上法庭。法院审理认为,便利店售卖商品包装存在标识瑕疵,违反我国相关规定,判令便利店老板全额退还廖先生购物款,并支付3倍于购物款的赔偿金。

随着消费者权利意识不断觉醒,关于标签问题的维权官司也越来越多。一起起的案例告诉人们,标签虽小,但事关重大。企业和商家要认真对待,睁大了眼睛做,消费者也要上点心,睁大了眼睛看,两者都不能疏忽大意,否则都可能会承受利益损失。不过,企业商家有监管部门看着,可能眼睛还好使一些,而消费者全凭自己喜好,“看”起来就不那么用心了。广州市消委会联合40省市消协共同的《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在消费习惯上,44.37%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之前会查看包装标签及说明。很显然,其余55.63%的人时看时不看,甚至根本不看。而“看”的人也多是只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至于生产厂家、厂址及产品成分、添加剂、安全标识等重要信息,四成以上的人都不关注。

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篇6

冷冻食品一般采用“软塑包装袋+瓦楞纸箱”的软硬组合包装,本文将以此为基础,研究冷冻食品包装需要应对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两大问题不容忽视

1.食品的干耗、冻结烧现象

冻藏,可极大程度地限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降低食品腐败变质的速率。但对于某些冻藏进程而言,食品的干耗、氧化现象也会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而变得愈发严重。

在冷冻室内,温度和水蒸气分压的分布存在这样的情况:食品表面>周围空气>冷却器。这一方面是由于食品表面的热量会向周围的空气中传递,自身温度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食品表面与周围空气存在的水蒸气分压差会促使食品表面的水分、冰晶蒸发和升华为水蒸气融入空气中。至此,含有水蒸气较多的空气因吸收了热量,密度减小,向冷冻室上空运动;当流经冷却器时,由于冷却器温度极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分压也很小,在空气被冷却的同时,水蒸气接触冷却器表面并凝结成霜附着其上,降温后的空气密度变大,从而下沉并再次与食品接触。这一过程会不断重复、循环进行,食品表面的水分则不断损失,重量减轻,这一现象即为“干耗”。

在干耗现象持续进行的过程中,食品表面会逐渐变为多孔状组织,增加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食品脂肪、色素加速氧化,表层发生褐变,蛋白质发生变性,这一现象即为“冻结烧”。

由于水蒸气的转移以及空气中氧气的氧化反应是导致上述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作为冷冻食品与外界的屏障,其内包装使用到的塑料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水蒸气和氧气阻隔性能。

2.冻藏环境对包装材料力学强度的影响

众所周知,塑料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会变脆,易破裂,物理性能急剧下降,这反映了塑料材料耐寒性较差的弱点。通常,塑料的耐寒性能用脆化温度表示。随着温度的降低,塑料因其聚合物分子链活动性的降低而变得性脆易折,在规定的冲击强度下,50%的塑料发生脆性破坏,此时的温度即为脆化温度,也即塑料材料正常使用的温度下限。如果冷冻食品采用的包装材料耐寒性较差,在后期的运输装卸过程中,冷冻食品尖锐的突起很容易刺破包装,造成泄漏问题,加快食品的腐败。

在储藏和运输环节,冷冻食品是包装在瓦楞纸箱内进行的。冷库的温度一般设定在-24℃~-18℃。在冷库中,瓦楞纸箱会逐渐吸收环境中的水分,通常经4天可达水分平衡。据相关文献表明,当瓦楞纸箱达到水分平衡时,其含水量较干燥状态下会增加2%~3%。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瓦楞纸箱的边压强度、抗压强度、粘合强度将逐步降低,4天后将分别降低31%、50%和21%,这意味着进入冷库后,瓦楞纸箱的力学强度受到一定影响,增加了后期发生塌箱问题的潜在风险。

冷冻食品在由冷库运输到销售地点的过程中,将经过多次装卸操作,温差的不断变化使瓦楞纸箱箱体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在纸箱表面,纸箱含水率迅速升高至约19%,其边压强度将下降约23%~25%,此时瓦楞纸箱的力学强度进一步遭到破坏,增加了塌箱发生的几率。另外,在纸箱堆码环节,上层纸箱会对下层纸箱施加持续的静压力,当纸箱因吸潮而导致抗压能力下降时,底层纸箱会首先发生变形和压溃。据统计,因吸潮和超高堆码而引起的纸箱坍塌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占流通过程总损失的20%左右。

解决措施

为最大程度地减少上述两大问题的发生频率,保证冷冻食品的安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高阻隔、高强度的内层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只有了解各种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能,才能根据冷冻食品的防护要求选择合理的材料,使其既能维持食品的风味和质量,又能体现商品价值。

目前,冷冻食品领域使用的塑料软包装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层包装袋,如pe袋,其阻隔效果相对较差,普遍用于蔬菜包装等;第二类为复合软塑包装袋,其采用胶黏剂将两层或多层塑料薄膜材料粘合在一起,如opp/LLDpe、nY/LLDpe等,防潮、耐寒、耐穿刺性能相对较好;第三类为多层共挤软塑包装袋,其将不同功能的原料如pa、pe、pp、pet、eVoH等分别熔融挤出,在总模头汇合,经吹胀成型、冷却复合在一起,这类材料不采用胶黏剂,具有无污染、高阻隔、高强度、耐高低温等特点。资料表明,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类包装的使用量约占冷冻食品包装总量的40%,而我国仅占6%左右,需要进一步推广。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新材料也层出不穷,可食性包装膜是代表之一。它以生物降解多糖、蛋白质或脂质为基质,通过包裹、浸渍、涂布或喷洒等手段,在冷冻食品表面形成一层以天然可食性物质为原料、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保护膜,来控制水分转移和氧气渗透。这种薄膜具有明显的阻水性、较强的抗气体渗透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与冷冻食品一起食用,无任何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提高内层包装材料的耐寒性和力学强度

方法一,选择合理的复合或共挤原料。尼龙、LLDpe、eVa都具有优异的耐低温性和耐撕裂、抗冲击性能,在复合或共挤工艺中加入此类原料,可有效提高包装材料的防水阻气性以及机械强度。

方法二,适当提高增塑剂的比例。增塑剂主要用来削弱聚合物分子之间的次价键,从而增加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结晶性,表现为聚合物的硬度、模量脆化温度下降,以及伸长率、柔韧性的提高。

3.提高瓦楞纸箱的抗压强度

目前市场上基本采用开槽瓦楞纸箱运输冷冻食品,这种纸箱四周由四片瓦楞纸板钉合而成,上下由四块折翼交叉折叠封合成型。通过文献分析和试验验证,可发现纸箱坍塌多发生于箱体结构中竖直放置的四块纸板处,因此加强该处的抗压强度可有效提高纸箱整体的抗压强度。具体来说,首先可在纸箱内壁四周增加环形内套,建议采用a楞纸板,其弹性、减震性佳,可防止冷冻食品尖锐处刺破受潮纸板。其次,可采用套合型纸箱结构,这种箱型通常由多片瓦楞纸板加工而成,其箱体和箱盖分离,通过套合进行使用。试验表明,在相同包装条件下,套合结构纸箱的抗压强度是开槽结构纸箱的约2倍。

4.加强包装检测力度

包装对冷冻食品意义重大,因此国家制定了GB/t24617-2009《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Sn/t0715-1997《出口冷冻食品类商品运输包装检验规程》等相关标准、规程,通过设定包装材料性能的最低要求,来保障从包装原材料供应、包装工艺到包装效果全流程的品质。对此,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包装质量控制实验室,配备三腔一体集成块结构的氧气/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纸箱抗压机等试验仪器,对冷冻包装材料进行阻隔性能、抗压性能、耐穿刺性能、耐撕裂性能、耐冲击性能等一系列检测试验。

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纳米技术;纳米材料;食品安全 

纳米技术是20世纪末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项高科技技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科学的发展,纳米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并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领域,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医药上的许多研究成果正逐步地应用于食品行业,在此技术上开发、生产了许多新型的食品以及具有更好的功效和特殊功能的保健食品,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l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十亿分之一米的长度。以纳米为基础的纳米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初起得到迅速发展并先后兴起了一系列的像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药物学,纳米技术就是一种多学科的交叉技术,最终实现利用纳米机构所具有的功能制造出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和材料。因此,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来的材料就具有微观性和一些普通材料所不具有的功能。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食品生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纳米食品产品超过300种,一些带有纳米级别添加剂的食品和维生素已经实现商业化。据预测纳米食品市场在2010年将达到204亿美元,因此纳米技术在食品上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纳米技术在食品上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包括纳米食品加工、纳米包装材料和纳米检测技术等方面。 

所谓纳米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或包装过程中采用了纳米技术手段或工具的食品。纳米食品不仅仅是指利用了纳米技术的食品,更大程度上指里哟个纳米技术对食品进行了改造从而改变食品性能的食品。尤其是利用纳米技术改造过结构的食品在营养方面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在这方面应用最广泛主要有钙、硒等矿物质制剂、维生素制剂、添加营养素的钙奶与豆奶、纳米茶等。 

然而纳米食品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对于纳米食品的加工主要是球磨法这就使得在纳米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粉料污染,同时现有的纳米技术也会产生成材料的功能性无法预测,纳米结构的稳定性不高等问题。纳米食品还存在另外问题那就关于纳米食品的安全检测并没有个一个同一的标准。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针对纳米食品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标准,大多数是短期评价方法,短期的模型很难对纳米食品的生物效应有彻底的认识。而部分纳米食品存存在一些有害成分,并且经过纳米化后,这些物质更加很容易进入细胞甚至细胞核内,因此副作用也就越大,而这些由于安全检测的标准不统一可能在检测的时候检测不出来,因此纳米食品的安全标准有待进一步统一。虽然纳米食品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是纳米技术在食品包装和保险技术中却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首先,在已有的包装材料中加入一定的纳米微粒可以增加包装材料的抗菌性从而产生杀菌功能。目前一些冰箱的生产技术中已经应用了这种技术生产出了一些抗菌性的冰箱。 

其次,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加入一定的纳米微粒还可以改变现有的包装材料的性能,从而进一步保证食品的安全。目前,部分学者已经成功的将纳米技术应用玉改进玻璃和陶瓷容器的性能,增加了其韧性。同时,由于纳米微粒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因此在塑料包装材料中加入一些纳米微粒还可以防止塑料包装的老化,增加使用寿命。从而为食品生产提供了性能更加优越的包装容器。

第三,由于纳米材料的力磁电热的性质,使得纳米材料有着优越的敏感性。一些学者已经在研究将纳米材料的敏感性应用到防伪包装上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新的防伪包装的产生,无疑能够进一步加强普通食品和纳米食品的安全。 

第四,经过研究发现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一些性能能够很好的解决食品的保鲜问题。 

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食品包装;原因;异味;添加剂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167-01

软包装因其形式多样,色彩鲜艳,功能丰富的特点,在食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软包装袋食品产生异味问题也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复合软包装食品产生异味的来源也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内容物自身发生了明显的变质,其外观与味道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二是包装袋本身有各种异味,此种情况在种类干燥食品包装中比较常见。第三种情况是上述两种情况的综合体,即既有包装材料本身的异味,同时内容物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质。此种情况在油炸类食品包装中比较常见。下面就上述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和解决。

1加工包装材料的阶段

1.1塑料热分解及氧化产生的异味

目前用于复合软包装的内层热封层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是共聚乙烯,通常与所包装的产品直接接触。据研究资料表明,LDpe热分解为三碳到二十八碳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其中短支链所产生的三碳到六碳化合物,对内容物影响最大,由于挥发性较低,极性不高,这些物质在pe膜中能长时间保存。另外塑料在高温、高剪切力下进行加工时,除热分解外,在挤出模口后,还能与空气中o2发生热氧化反应,产生的物质也会造成异味。

1.2软包装材料添加剂产生的异味

为了优化材料的可塑性或者为了改良制品的性能,在软包装的加工过程中通常都会添加各种成分复杂、种类繁多的辅助剂,这些添加剂也是造成软包装异味产生的原因之一,另外在添加功能性的无机添加料(如碳酸钙)时会带进大量的分散剂、偶联剂等,再就是添加的各种有机颜料在加热时都会产生许多挥发物质,如果添加的色料等能促进聚合物分解,在热封时便会发生严重异味。

1.3软包装老化产生的异味

生产成型的各种软包装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久,会慢慢的分解氧化产生不良气味。添加到软包装材料中的辅助剂也如软包装材料本身一样,在紫外线和o2的作用下,慢慢地氧化,产生不良气味。

1.4油墨、粘合剂等残留溶剂造成的异味

由油墨、粘合剂带入的残留溶剂是引起异味的最主要因素。排除检验残留溶剂的方法有2步:一是截取一块0.2平方米的复合材料,剪碎、预热,抽取气体,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残留溶剂的检测;二是截取一块尽可能大的复合薄膜,制成袋子,充入空气,封上口,在电烘箱中加热一段时间,用气相色谱仪的注射针从袋内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残留溶剂的检测。

2食品的包装和后期处理阶段

包装的食品发生了变质产生异味主要是在食品的包装和包装后的后期处理阶段。在食品包装后出厂时,如果包装食品内部仍然残留着细菌,这些细菌在流通环节的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繁殖后,使包装内的食品发生变质,并在宏观上表现为腐烂、涨包等现象。涨包现象表明在包装袋内有产气性细菌存在,决不是袋外的气体渗透到袋内去了。这是因为对一些需要充气包装的食品,按要求应该充入的是瓶装的纯n3或n3与Co2的混合气体。但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包装内充入的是普通气体,或在充入气体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空气压缩机的地理位置不合理导致其他区域的其他气体混入灌入食品袋中,这样食品袋中的氧气会导致食品中某些成分发生氧化,产生变质。

为了延长食品包装的保质期,在完成包装工序后,还要对包装好的食品进行灭菌。121度及高于121度杀菌温度的高温蒸煮包装食品如果在流通过程中出现了腐败、涨包现象,说明杀菌条件不充分,尚未将细菌全部杀死。此时需要食品加工厂对其杀菌条件重新进行检查与探讨。

如果杀菌温度低于121度(包括所谓水煮),包装袋内食品中的细菌是不可能全部被杀死的,一定会有一定数量的细菌残留在食品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此类包装食品必然会出现腐败、涨包问题,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加工蒸煮、水煮包装时,印刷厂都会选择pa、pet、aL等高阻隔的基材,因此,包装食品的腐败、涨包问题与印刷厂选材及加工过程均没有关系。所以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提高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意识,狠抓生产的每一环节,还给消费者信心。

3食品包装的运输、储藏阶段

运输、储藏的工作空间如果条件不是很好易使食品的外包装发生机械摩擦和碰撞,加大包装袋承受压力,其结果可能是包装袋破裂,失去保护作用,使内容物变质变霉。生产车间的温度或者生产过程的温度过高,也会使包装袋内未严格灭菌的内容物产生细菌,使食物变质,导致涨袋。

软包装材料的选择的不好,阻气、阻湿、遮光性等功能不足,也会使内容物失去原有的香味,受潮、变色,产生异味。另外如果在最后的封口包装过程中的工艺不良,会使内充的气体外泄及外部空气、细菌进入包装袋内部。包装食品未能及时销售或消费,致使超过保持期。

4结语

软包装食品的异味问题是大家经常谈论的问题,也是质量投诉中比较大的问题之一。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包装食品“异味”的可能性。而且生产者也要提高自己消费意识,要清楚地认识到脱下工作服后的自己就是自己产品的消费者了,而消费者要有维权意识,要关心自身健康,尤其不要贪图便宜的过期食品。目前国家对软包装的异味问题也日益重视,不仅要求食品本身符合国际标准,还要求软包装从原材料到成品都必须与国际接轨,相关的标准也逐步规范。

参考文献

[1]王向阳,姜丽佳,施青红,陆少华.食品包装薄膜残留苯和甲苯在食品中的迁移研究[J].食品科技,2010.

[2]李宁.复合软包装的应用、制造工艺和发展趋势[J].今日印刷,2008.

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篇9

(1)食品安全成为新要求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日趋重视。安全食品的要求正在推动粮食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相应变革和发展,保证最大程度的食品卫生和产品安全已成为发达国家粮食加工行业优先考虑的任务。装备制造企业的新产品特别重视了食品卫生安全设计,采用新型卫生材料和新的卫生标准设计,大大降低了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微生物等有害杂质的污染。另外,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粮食加工企业已经实现了自动原粮接收、自动抽样和检测、粮食成品自动包装堆放,以及散运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2)规模化成为新方向

我国粮食加工企业的规模普遍过小,造成资源利用率低、耗能高、效益差,在与外资大型加工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加快我国粮食加工产业规模化的发展进程是必然趋势,相应要求加工装备向大型化发展。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粮食加工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迅猛发展,通过整合资源,国际上出现了许多跨国集团企业,粮食加工产业化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对粮食加工设备也提出了大型化的要求。

(3)创新成为新动力

发达国家的先进装备制造公司十分重视技术和装备的创新研发,具有健全的研发机构和完善的创新体系,建立有研发中心(包括进行基础研究和测试分析的中心实验室,既可以对机械设备材质进行工程、物理和化学测试分析,还可以对加工涉及到的粮食原料、在制品和产品进行系统的理化分析),拥有中试车间,装备齐全精良,为研发新产品及实现工程产业化创造条件。我国也相应地在强化公司研发团队力量,增加研发投入。

二、小麦加工装备业呈现的新技术新装备

为了适应小麦加工业的发展,按工艺流程需要,粮食加工装备应该进行清理、输送、磨粉、筛分、分级、配料、自动控制、包装计量等设备的改进,满足清洁、安全、大型化、自动化的要求。

(1)粮食产后清理关键技术与装备

我国在粮食收获时大型农机具的使用,使粮食收获后粮食杂质多(特别是小麦秸秆段,玉米芯碎块等),入仓粮食易发热、发霉,粮食浪费较严重,加工过程能耗高,清洁生产、卫生安全水平低等问题。因此,研究粮食收获机与粮食清理机集成匹配控制,通过集成创新、设计,研制适合我国农村的粮食高效清理设备,大幅提高我国粮食收获的清理水平,实现提高成品存储质量、减少粮食污染和霉变,提升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清洁生产的目的。其研究内容包括小麦联合收割机清粮装置的清理优化设计与配套装置的研究、不同小麦联合收割机清粮装置终端集成清理工艺方案设计研究和小麦联合收割机集成清理装置结构设计研发。

(2)原粮接收自动取样和检测系统的研究

针对我国粮食加工厂原粮接收仍采用人工取样的现状,应研发出原粮接收高效自动取样装置,实现样品的自动扦取和吸入检测室。应研发出在实验室使用的、适合于快速检测粮食样品中杂质的小型组合清理筛,通过集成近红外品质检测仪器,形成一套自动检测系统,实现对原粮样品杂质、容重、水分和基本品质指标的快速检测。

(3)大型高效粮食清理装备

满足粮食清理大型现代化要求,实现高效、节能、清洁安全的生产目标,采用现念,集成先进技术,对粮食加工的清理装备进行研制和开发。研制的主要设备包括:①大型高效清理振动筛的研制。针对目前粮食加工规模化发展及大处理量的要求,解决当前设备存在的产量低、稳定性差、振动疲劳断裂等问题,研制大型高效粮食清理振动筛。②大型高效分级去石机的研制。针对目前粮食加工除石工序的大处理量要求,解决当前设备存在的工作稳定性差以及疲劳断裂等问题。采用现代设计手段,研制适用于多种粮食物料需要的大型高效分级去石机。③大型擦打刷组合机的研制。针对目前粮食加工量不断增加的要求,安全、卫生及节能降耗在粮食加工中要求越来越高,解决当前存在的产量低、破碎率高,以及粮食损耗浪费、多道工序耗能等问题,研究组合擦打刷组合机的运动规律,实现占地面积小、工序少、卫生安全、节能的大型擦打刷组合机。

(4)动态粮食真空调质技术研究及装备

针对粮食加工过程中调质时间长、均匀性差、仓容占用多、微生物滋生繁衍难以控制等问题,研究在真空条件下小麦和玉米水分迁移的规律和真空调质机理,确定粮食真空调质的温度、真空度和时间等最佳技术参数;开发能满足日加工小麦300t~500t的新型真空调质装置和设备,设计相应的真空调质清理工艺,实现动态真空调质,使调质时间由传统的常温常压24小时缩短为2小时。

(5)大型高效高方平筛装备

针对粮食加工大型化要求,研制新型的8仓和10仓超大型高方平筛,替代国内普遍使用4仓和6仓式的中小型筛分设备,解决因单机处理量小而制约我国粮食加工大型化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大型化高方平筛可能出现的疲劳强度破坏、轴承易损,以及装卸困难、串漏密封问题;研究不同物料分级的最优化物料运动和筛体振动参数;定量化实验研究筛理效率,获得最佳工作参数,达到提高产量和效率的目的。

(6)面粉自动计量包装和码垛及散运系统

针对面粉计量包装及码垛工序使用人工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通过研发和集成国际最新技术,实现25kg袋装面粉的全自动快速计量、套袋、灌包、封口和输送过程。集成袋装面粉码垛机器人最新技术,应用于面粉厂码垛和发运系统,进行示范推广,实现人力节省、降低人工成本、改善劳动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为解决我国当前面粉散存、散发和散运技术与装备的薄弱问题,优化研究散存和发运技术工艺,研制出高效清洁安全的散装和散发装备。

三、研发绿色环保粮食加工装备

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aHp);食品物流安全;风险评估

一、引言

本文从研究物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入手,从物流层面探索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找出了在物流层面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食品物流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物流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物流与食品安全问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流既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来源。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多次出现日益凸显了物流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物流面临巨大挑战。

1.物流安全是食品供给安全的重要保障。食品安全既包括食品供给安全也包括食品质量安全。食品供给安全是指食物的供给数量能否满足消费需求。食品的有效供给单靠生产还不足以满足分散需求,其离不开运输、配送、储存系统的支撑。完善健全的储运系统对于食品的价值实现、安全性来说都具有决定作用。一般来说,运输、配送系统环节的多少,设施设备的先进程度将决定企业所选择的食品包装物的材质和包装技法。环节越多,越复杂,对于食品的安全性造成的风险越高,所以要求食品包装物越坚固、越方便,包装技法要求越高。而转运时间的长短、储存作业效率的高低则影响食品变质的风险的大小,也会影响食品保鲜剂、防腐剂添加的多少。转运时间越长,食品越容易变质,则防腐剂添加的也越多,食品安全受到的威胁也就越大。因此,物流系统的安全性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它是食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基础条件。

2.物流技术是食品质量安全的防线也是瓶颈。由于储存保管及包装技术的出现才使食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了保障。我们所消费的食品时间性都相当强,不能及时消费就会变质、腐败。为了能够连续、长期供应,必然要对食品进行储存,从而储存保管技术、冷藏冷冻技术、保鲜技术应运而生,它是食品安全的防线。但是,由于我国的物流技术的落后和使用不当导致食品变质、毁损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也相当频繁。因此,物流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其制约因素。

3.物流风险是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来源。食品的安全风险的来源很多,有供应领域的,有生产制造领域的,也有流通领域的。当前随着食品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广,环节复杂,层次众多,由此出现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其中的物流问题亟待解决。食品在流通领域的分装、拆装、分割、拣选等简单加工是最常见的物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加工作业不规范、作业环境不卫生、加工设备及工具落后导致的食品污染、毁损、变质问题也时有发生,从而也增大了食品安全的风险。

4.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食品安全事件在流通领域的出现充分暴露了我国物流设施与技术的落后和管理的不完善,同时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专业化的食品物流带来了良好契机。对于食品这一特殊的流体,物流所肩负的责任不止是提高转运、储存效率那么简单,而是在高效率的完成物流活动的同时保障食品安全,其中既涉及物流设施设备的安全也涉及到储存、包装和流通加工技术的安全。因此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物流管理与运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将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差异化经营,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基于aHp法的食品物流风险评估

第一,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通过对食品物流风险的分析,本文将食品物流风险的来源分为四类:物流操作层面风险、供应链管理层面风险、物流技术方面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在物流操作层,主要考虑由于物流环节的多少、操作的复杂性及物流设施设备的专业化程度不同而导致的食品物流风险的大小。在供应链管理层则主要立足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合作性、协调性方面及企业监督、信用机制的完备性等因素进行分析。技术层则主要考虑储存保管技术、信息技术和包装技术等因素。外部环境层则主要考虑不可抗力导致的食品物流风险、社会治安和舆论影响力等社会环境因素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等。

如图1所示:总目标为a层,四类风险来源为B层,分别用B1、B2、B3、B4来表示,第三层14个因素分别用C1-C14来表示。

第二,构造成对比较阵。

应用Saaty等人提出的1~9尺度,构造各层对上一层每一因素的成对比较阵。具体标度值如表1所示。

首先对各层元素两两比较,由相关专家应用上述1~9尺度对各因素进行成对比较打分,然后取算数平均数得到成对比较矩阵,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的特征向量。结果如表2~表6所示。

通过对比第二层对总目标的权重,可以发现,来源于物流操作层的风险最大,其次是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管理层风险比较大,相对来说外部环境层的风险比例较小。

第三,作一致性检验。

根据对每一成对比较阵计算出的最大特征根,作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特征向量为权向量。

(1)定义一致性指标Ci:

Ci=■

Ci越大,不一致越严重。

(2)定义一致性比率CR:

CR=Ci/Ri当CR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进行各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通过计算得出的各矩阵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因此通过一致性检验。

第四,计算组合权向量并排序。

根据第二层对第一层的权向量和第三层对第二层的权向量得到第三层对一层的组合权向量,并进行排序,如表8所示。

通过观察表8的计算结果,能够发现食品物流风险来源主要是依赖于物流操作环节的复杂性、操作流程的规范性、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性、储存保管技术的适用性和物流设施设备的专业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他对于食品物流构成威胁的因素依次是供应链及企业监控及信用机制的完备性、包装物及包装技术自身安全性、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食品物流的重视程度、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企业间信息共享程度、社会环境、供应链协同规划的制定和自然环境。

四、食品物流安全风险的应对与防范

1.提高对食品物流管理能力。食品物流的有效管理不但可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还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要提高食品物流管理能力一方面要重视物流对于食品安全的作用,建立快速高效的储运系统,包括科学储运方案的制定、配送路线的合理规划、运输方式的选择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降低食品对于防腐剂、保鲜剂的依赖性,提高食品的上市速度,降低食品超期风险。另一方面要转变观念,重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利用其专业化、规模化优势弥补自身物流能力的不足,从而实现食品物流的规范化运作,降低安全风险。另外物流管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2.增强对食品供应链的管理及监控力度。食品在不同节点企业之间的流转、存储就构成了食品的跨企业供应链系统,每一个企业在其中都承担着不容推卸的责任与使命。首先要加强食品供应链中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跨企业集成。食品物流的安全离不开准确的商流、高效信息流、强大资金流的支撑与配合。第二,加强企业之间合作机制的建立。食品要想在保质期内快速流转离不开企业之间无缝化衔接的实现。因此企业之间协调性、合作性都会直接关系物流的安全和效率。第三,建立、健全供应链信用机制及激励机制。对于节点企业、物流企业的优劣由其他与之有直接联系的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管理,并与激励机制配合使用,以保证食品在各个环节的安全。第四,实施责任追溯制度,提高食品供应链全程跟踪、监控的能力。

3.加强物流技术及设备在食品业的应用。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离不开先进、安全的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的使用。首先加大冷链物流在食品业的使用范围及监督力度。既要注重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又要加强对冷链物流的管理、监督能力,建立流畅、紧密的冷链物流体系。同时要重视物流设施、设备与技术自身的安全性,防止其自身危害食品安全。一方面需要包装材料生产和研发企业加大食品级包装、储存材料和技术的研发力度,保证安全、健康、绿色;另一方面质监部门加大对于食品包装材料和技术的监管和惩罚力度,从源头杜绝工业产品包装材料流入食品行业,以次充好,危害食品安全。

4.注重食品物流安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的建立。食品物流安全性直接关乎食品的安全性。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有利于企业提高风险的预见性和应对能力。首先加强食品物流安全的风险来源的识别。对于食品物流安全的风险来源很多,但各风险发生的概率有大有小、危害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识别食品中存在的物流安全隐患,找出食品不安全的影响因素,通过规避、减小和消除危害是化解食品物流安全风险的主要手段。其次对食品的物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判断各风险危害的程度(警度)。主要包括各物流环节对食品可能发生危害的程度测评、危害物的剂量、数量描述和可能导致的后果描述等。最后建立食品物流安全风险的管理机制。目前,企业对于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但多数企业在风险管理决策、执行、审核监督方面做得还不够。

参考文献:

1.杨芳,谢如鹤.基于Go-FLow法的苹果冷链物流系统安全性评价.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5):41-45.

2.邹毅峰,林朝朋.基于安全可靠度的食品物流系统优化.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6):1284-1288.

3.雷琳,莫鸣.食品供应链中食品安全风险的来源与防范.企业活力,2012,(11):28-32.

4.王之泰.物流如何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中国储运,2011,(8):29.

5.张延平,谢如鹤.生鲜农产品物流安全管理政策与法律建设函待加强.中国储运,2006,(5):103-104.

6.李志伟.基于aHp法与Bp神经网络的应急物流风险评估与预测模型.物流技术,2008,(9):75-77.

7.姜启源,谢金星等.数学模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重点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支撑计划项目(项目号:12457205D-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