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样性调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3:43

植物多样性调查篇1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Dominance指数;pielou指数;三江―水磨

中图分类号S718.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8-0120-01

三江―水磨地区包含水域和陆域,有自然植被、人为景观,是一个存在人类活动量不同的复合区域,区域生态旅游是汶川震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发展方向,植物多样丰富是完成三江―水磨地区生态旅游功能的基础,如何让三江―水磨地区植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的同时发展该地区经济是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1]。为了解三江―水磨地区生态情况及其植物多样性,本研究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方法与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三江―水磨地区的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为该地区生态旅游及震后“造血”式规划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调查研究方法

1.1研究地自然概况

三江―水磨地处云贵北部邛崃山脉之东南坡,地形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海拔2200m以上的高寒山区。最高海拔3150m,最低海拔920m,海拔最高点为高低相差2230m。境内河流均属横江水系,区内有起源于汶川大邑县交界的寿溪河,区内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226d,年平均降雨量1165mm,平均降雨126d;区域内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大多数为温属种类。

1.2调查地点

根据三江―水磨的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情况的特点,选取区内各类具有代表性样地进行调查,一共确定8个调查地点:黑土坡、大岩洞、茅坪子、高峰、大槽头、龙竹园、照壁村、麻柳村。其中黑土坡、大岩洞、茅坪子、高峰地区人类活动少植物多样性自然;大槽头、龙竹园、照壁村、麻柳村人类活动频繁,人为的因素影响较大。

1.3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个调查区范围内典型设置反映该地群落种类组成及结构特征的样点,进行采样调查。每个样点进行种和群落学调查,种子植物记录种类、株数(乔木记录树高、胸径、冠幅、郁闭度);蕨类记录种类、株数和平均高度;苔藓记录种类与株数[2]。

1.4分析方法

采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反应群落植物多样性高低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度量群落优度的Domina-nce指数(D)和反应群落中不同物种分布均匀程度的pielou均匀度指数(J)作为样地物种多样性的测度指标[3],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i是第i种比例多度,给定为pi=ni/n,ni为第i种物种个体数;Hmax表示当样方内各种的个体数目相等时,信息指数最大[4-5]。

2结果与分析

2.1三江―水磨植物分布情况

从统计结果看,样地植物物种平均为49种,高峰地区在调查的8个地点植物种类最多有82种,而植物种类最少的龙竹园仅26有种,物种丰富度差异明显。按样地植物种类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高峰>茅坪子>黑土坡>大岩洞>大槽头>照壁村>麻柳村>龙竹园。通过统计,三江―水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种是车前草、凤尾蕨(出现频率41.2%、32.4%)等常见植物[6],多个样点中常见植物种出现频率超过了20%,由此可见,三江―水磨地区各群落中常见植物分布较广泛。在龙竹园调查的样地中,物种排列与分布和人类种植活动有关,区域内人类活动少的地方种子植物高度发育。

2.2植物多样性分析

2.2.1多样性指数。由表1可知,三江―水磨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0.530~3.007,高峰、茅坪子、黑土坡、大岩洞地区种子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3.007、2.827、2.743、2.513)明显高于其他样地,物种最为丰富。8个调查地的蕨类、苔藓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来看,样地中蕨类、苔藓的多样性均不高,物种单一,种子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大于蕨类、苔藓,这种现象和区域内气候温和、日照量适中、种子植物本身适应强有关。从8个样地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统计看,麻柳村苔藓Shannon-wiener指数最低(0.849),龙竹园蕨类、种子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最低,分别为0.974、0.530,说明人类活动少的样地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植物种类较为丰富。

2.2.2优势度指数。由表2可知,苔藓植物优势度指数最小,在0.109~0.250之间,说明在各群落中苔藓类各物种分布比较均匀,优势种不明显。8个样地中种子植物优势度指数最高,有3个样地种子植物指数大于0.5,这是因为龙竹园、麻柳村、大槽头三地人类活动多,人为种植的物种成为主要物种。蕨类植物优势度指数以高峰为最高(0.677),其中凤尾蕨(pteriscreticaL.var.nervosaChingetS.H.wu)为优势种。

2.2.3均匀度指数。由表3可知,三江―水磨植物群落pielou指数总体上较高。蕨类、苔藓pielou指数平均值为0.847和0.893,差异不大,这是因为三江―水磨地区的蕨类、苔藓类植物大多是自然生长的,人为干扰少。而种子植物pielou指数差异较大,最高的为黑土坡(0.949),是因为人类活动少,群落中物种分布呈自然状态,最低的龙竹园pielou指数只有0.296,分析原因是龙竹园地区的植物种类、数量多是人工栽种的,人工种植的植物占绝对优势,野生植物种类虽多,因养护过程中常作为杂草除去,但数量非常少,样地内植物物种分布不均匀。

3结论与讨论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三江―水磨地区各样地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种子植物>蕨类>苔藓,Dominance指数的变化趋势是种子植物>蕨类>苔藓,pielou指数则为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各个样地植物主要构成是大量的种子植物+少量蕨类+少量苔藓植物,在三江―水磨地区种子植物组成结构最为复杂,生态功能地位最明显,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种类不多,个体数比较少,物种分布不均匀,多样性指数不理想,说明区内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种群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应该加以改善;个别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人为优势种明显。以上调查分析表明,三江―水磨地区植物结构的层次和物种比较丰富,但也存在着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三江―水磨现为5a级生态旅游区,区内有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当地支柱产业,生物多样性的评估是有效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保证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7]。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已建立的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对三江―水磨地区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8],对三江―水磨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评估可以从生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2个方面着手,这样可以为当地环境保护、经济建设提供依据,力求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优美的和谐统一,做到可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溥发鼎.岷江上游生态学现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J].资源科学,2000(5):83-85.

[2]方精云,沈泽昊,唐志尧,等.“中国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计划”及若干技术规范[J].生物多样性,2004,12(1):5-9.

[3]石孟春,和太平,招礼军.南宁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J].广西学院学报,2008(2):130-133.

[4]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等.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庄振宏,吴文龙,陈宗洵.21个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分类定量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04-109.

[6]汪松,解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植物多样性调查篇2

关键词:公园,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

 

1.调查研究公园绿地方法

1.1调查时间及范围

调查时间为2009年7月-9月。调查范围包括湛江市霞山区、赤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大致将公园绿地细分,例中澳友谊花园、渔港公园、南国热带花园、海田公园和霞山绿苑绿地5种类型进行取样调查。

1.1.1样方设置与调查内容

根据公园绿地规模和植被分布特点,确定样方大小为20m×30m,调查样方数量135个。在有些小区域中,个别样方面积折合为600㎡。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名称、株数、高度、冠幅、胸径、盖度、胸径、绿篱密度、生长状况、所属层次等。

1.1.2数据统计方法

对各样方按乔木层、灌木层分类整理,计算群落中物种频度、多度、显著度或盖度、重要值、优势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

频度指物种在样方中出现的次数百分数。重要值表示该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程度。

乔木的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3

灌木的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3

其中,n为每一个种的重要值,n为全部种的重要值。物种丰富度是一定地域面积内物种数量∑、结构以及各物种均匀程度的综合数量指标,本文采用的是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式中,n为第i个种的个体数,n为所有种的个体数,S为群落的物种数。

1.2公园绿地调查结果与分析

1.2.1树种组成比较分析

依据现状普查和查阅相关文献,湛江市共有维管束植物179科646属122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1科81属170种;栽培的种子植物共有138科、565属、1050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9属,38种;被子植物131科,546属,1012种。依乔、灌、草、藤4类生活型分,乔木408种,灌木259种,草本346种,藤本37种(含藤木20种)(吴刘萍等,2006)。可见湛江的植物区系组成种类是非常丰富的。

从(表一)可以看出,中澳友谊花园的植物种类最多,为189种,南国热带花园和渔港公园植物种类次之,分别为172种和180种,霞山绿苑和海田公园植物种类较少,分别为136种和154种,由于中澳友谊花园对绿化面积、植物种类都有严格的要求,以满足较大区域人们游憩的需要,因此,植物种类丰富,霞山绿苑和海田公园大都是2004年以来新建、改造的绿地,在植物配置上比较注重物种多样性,因而,植物种类也较多;而在南国热带花园中,园林植物起到陪衬、点缀作用,因而,植物种类偏少,渔港公园大都划归绿化队管理部门分管,从植物配置、维护管理上都比较注重,因而,植物种类也很多。

表1植物科属及生活型组成

植物多样性调查篇3

关键词:生境营造;生物多样性;闵行文化公园;上海

中图分类号:X1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9-4923-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9.006

目前,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大量、快速丧失,特别是随着全球范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郊区的生物多样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化的各种影响[1]。为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及保护城市生态,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城市公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一种新的公园类型:城市生态公园[2]。

在城市生态公园建设中,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丰富植物种类及吸引野生动物入城,可提高绿地的物种多样性,使营养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更趋多样和完善,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进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3]。中国城市生态公园应结合城市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城市生态关键地点作为考虑重点并结合城市生态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决定城市生态公园的位置和布局[4]。城市生态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评价建设项目对生物多样性价值较高的物种及生态系统将产生的影响,并结合自然生态恢复能力提出科学可行的生态建议,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最终可达到区域的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5]。

中国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近年来迅速发展,而如何进一步保护生物多样性却一直缺乏重视。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城市生态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评价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6]。本研究采用多样性指数及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上海闵行文化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价,以期为城市生境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总结管理经验。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闵行文化公园位于上海市吴中路和S20外环高速交接口(北纬31°10′04.7″,东经121°21′37.4″),向南衔接漕宝路,总占地面积约83.44hm2,其中绿化面积69.74hm2、绿化率为83.6%。以吴中路为界分为南区、北区,南区占地面积65.09hm2;北区占地面积18.35hm2(图1)。

1.2营造生境的类型划分

1)水森林及其他水生境。选育适宜种植在水里的品种,如挺水植物池杉(taxodiumascendens)、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垂柳(Salixbabylonica)等[7]构建水森林生境。在其他水生境中现状水景植物相对比较缺乏,通过种植湿生植物、多品种挺水植物,添加沉水植物,并种植能净化水体的浮叶植物。一旦挺水、浮水、浮叶和沉水植物从立体层次上建立起来,就可以通过一系列正反馈机制,抑制藻类,使水质逐步好转[8]。通过植物调节使水体既能供人们观赏又能得以净化,也为动物营造栖息环境。

2)道路及绿地景观。公园道路及绿地景观原有植被重视觉观赏,轻生态保护,绿地内植物配置单一,品种较少。在此基础上增添一些果实性植物及乡土常绿乔木,丰富水平竖直结构,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3)玉兰园。白玉兰(micheliaalba)是上海的市花,在公园固定区域对红运玉兰(magnoliasoulangeana)、白玉兰等进行移栽以形成玉兰专题植物园。

1.3生境营造后的生物多样性评价

对3类生境中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监测,以评估生境营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具体方法如下:

采用样带法,步行调查统计方法调查各类型生境中植物种类并进行部分植物标本采集或野外拍照,部分植物带回室内进行进一步鉴定,编制公园高等植物名录。

采用样带法,步行调查统计方法调查鸟类[9]。调查在天气晴朗、风力不大(一般在3级以下)的条件下进行;最佳调查时间为清晨或傍晚,步行速度每小时1~2km。调查只记录位于前方及两侧的鸟类及其停歇的生境类型。繁殖期调查时听到或看到一只成体雄鸟记做一对;在没有见到雄鸟的情况下,见到一只成体雌鸟或一窝卵或雏也应视为一对。记录所见个体离样带中线的垂直距离。对集群活动的鸟类,每一群体视为一点,记录群体中心点到样带中线的垂直距离。观察记录对象还包括样带以外的个体或群体,并计下它们到中线的垂直距离。

1.4数据处理

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s优势度指数比较不同生境鸟类和植物多样性特点的差异[10],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价鸟类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11]。

2结果与分析

2.1植物多样性

上海闵行文化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68科107属124种(含种下等级)。蕨类植物5科5属5种,裸子植物5科6属11种,被子植物58科96属108种,其中木兰纲45科65属74种,百合纲13科31属34种。其中水生植物20科24属27种。

[11]QUinnGp,KeoUGHmJ.experimentaldesignanddataanalysisforBiologists[m].englan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

[12]熊伟,曾华山,殷俊.以生态修复为基础的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益阳市会龙山生态公园为例[J].建筑设计管理,2009,26(2):54-56.

[13]王小德,马进,张万荣.衢州市城市绿地系统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4):439-444.

[14]LoUt,ZHaomS,YanGSZ.Resourcesofpreciousandancienttreesinmounttianmu[J].JournalofZhejiangForestryCollege,2004,21(3):269-274.

[15]LoFVenHaFtaK,BJoRnBC,iHSem.Biotopepatternsinurbanareas:aconceptualmodelintegratingbiodiversityissuesinspatialplanning[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2,58:223-240.

[16]YUKJ,LiDH,DUantw.Landscapeapproachesi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J].ChineseBiodiversity,1998,6(3):205-212.

[17]ZH1anGQF.Strategiesfortheconservationofurbangreenspacebiodiversity[J].Urbanenvironment&Urbanecology,1999,12:36-38.

[18]FeRnanDeZ-JURiCiCe,teLLeRiaJL.effectofhumandisturbanceonblackbirdturdusmerulaspatialandtemporalfeedingpatternsinurbanparksofmadridSpain[J].BirdStudy,2000,47:13-21.

[19]mCKinneYmL.Urbanization,biodiversity,andconservation[J].BioScience,2002,52(10):883-890.

[20]郑光美.中国鸟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1]李德品,朱付强,黄磊.大理洱海公园春季鸟类多样性初步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0,9(4):70-72.

植物多样性调查篇4

关键词:观花乔木;调查研究;梵净山

观花乔木(floweringtreesforomaments)是指以观花为主,具有明显主干的景观树种,它是园林里地位最显著的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占主导地位,其种类丰富,色彩多样,四季可观,观赏价值极高。在城市绿化中提供阴凉、防风固沙、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噪音等作用,观花乔木在现代城市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能够给社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美化环境效益。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种质系指农作物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种质是指决定生物“种性”(遗传性)遗传物质的总体,即与生物性状相关的各种基因。已被世界各国及有关国际组织公认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我国高度重视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00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中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植物种质资源,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开展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研究、保存与利用。可见国家对植物种植资源的调查相当重视。人类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城市的园林绿化,正是这种环境建构最主要的内容。人们开始追求美观多样的环境,但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产生了物种入侵的形象,目前已在铜仁市区内发现空心莲子草,亦名革命草(altemantheraphiloxcroides)、风眼莲,亦名水葫芦(eiehhorniacrassipes)等生态入侵植物种。忽视了当地物种的利用,对野生植物的调查研究和利用是空白,现在人们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近几年相继出现了对野生植物的调查研究和利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宝贵的植物资源库,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且铜仁市距离梵净山仅40分钟车程,地域条件方便,是最佳的选择地点。虽然观花乔木广泛用于城市绿化中,但是具有当地特色又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野生树种还有待开发,而且目前尚未有人调查研究梵净山观花乔木,所以选择梵净山观花乔木种质资源调查作为研究方向。

1.调查区概况

贵州省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位于江口县、印江县、松桃县交界处,地理坐标e108°45′55″~108°48′30″,n27°49′50″~28°1′30″,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世界性自然保护区的成员,属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该保护区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孑遗种多,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为我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月。

2.研究方法

课题组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按照制订的野外调查方案,沿梵净山金顶区进行实地调查,调查路线为梵净山旅游区、环路区、德旺区等,每个区确定6~8个样区,每个样区设8个以上的样点,每个样点根据海拔的高度分布,根据春夏秋冬进行调查、记录,收集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通过采集标本、拍摄的照片、咨询当地人们、收集前人的相关文献结合《贵州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进行研究分析,并查出不认识的植物,最后分析总结。

3.研究内容

调查梵净山观花乔木的种类并实地拍照、采集;研究观花乔木的花期,调查记录对其花型、花色、花香等进行;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调查记录,为梵净山观花乔木建立木本资源库。

4.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筛选出31科59种观花乔木,得到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观花乔木名录表,具体见表1,观花乔木特征表,具体见表2。可见观花乔木种类丰富,花型、花色、花香多样。

植物多样性调查篇5

关键词:水生观赏植物;湿地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680.2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2-0096-04

莱芜市位于泰山东麓,境内河流有汶河和淄河两大水系,此外,尚有近400条支流,流域面积近2500km2。莱芜湿地主要包括沼泽、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水库、池塘等各种自然和人工湿地。

莱芜湿地处于淡水流域,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多变,环境条件复杂,多样的生境能容纳更多的生物多样性,造就了莱芜湿地植物区系复杂,物种多样性较高。但此前尚未有人对莱芜水生观赏植物进行过系统详细的调查。因此,开展水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研究,有选择地扩大水生观赏植物的种类,找到更多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治理水体的水生植物,对于促进莱芜市“园林城市”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调查研究方法

采取文献资料查阅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查阅莱芜水文资料、《山东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等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收集有代表性的水生植被分布及开发的现状资料,并对莱芜水生植物进行详细调查研究。

2莱芜水生观赏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特点

莱芜市湿地植物种类较多,包括沼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对水生植物资源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莱芜市水生植物有38科近100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元),在所调查的水生植物组成中,蓼科(polygon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菊科(Composiae)、十字花科(Liliaceae)、莎草科(Cyoeraceae)、唇形科(Labiatae)、禾本科(Gramineae)、柳叶菜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所包含的植物种类均达3种以上,占到全部湿地植物种数的30%以上,从这几个科的组成上反映出莱芜水生植物的特点。根据其综合利用价值的大小,选出了具一定园林水体应用价值的植物,并按照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生态环境,对莱芜市水生植物进行了分类统计。

2.1沉水型观赏植物

3莱芜水生植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3.1应用种类少,品种单一

莱芜水生植物资源丰富,但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种类少,尤其在新建的人工水景中,所用水生植物品种单调,且缺少搭配种植。大部分水生植物从外地引种栽培,目前只限于莲、睡莲、香蒲、芦苇、梭鱼草、黄菖蒲(水生鸢尾)等20多种,而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乡土水生植物如千屈菜、菖蒲、灯芯草、水鳖、水葱、荇菜、槐叶萍、苹、满江红、黑三棱等植物还未被引种或驯化。

3.2缺乏对水生植物生态习性的研究意识

大多数景观设计师对水生植物了解不多,植物学知识贫乏,由于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不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投入大量资金从其他省市甚至国外引进新品种,导致新品种生长势差甚至死亡,造成了资源浪费。部分水生植物无性繁殖能力或种子繁殖能力甚强,如果超过设计需要的范围而不予控制,便会造成过度蔓延的状况,直接破坏原先的景观效果,更不利于植物景观的长久维持;有的甚至通过侵占、挤压其它植物的生长空间而扩张,形成单一优势种,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造成生态群落的不稳定。

3.3缺少专业的水生植物生产基地

莱芜市拥有大量的苗圃,但没有水生植物的生产栽培基地。这直接导致水生植物用苗短缺,成为制约莱芜当地水生植物利用的瓶颈。观赏性水生植物的养殖和引进都有其自身的要求,要根据具体情况引进观赏性水生植物。

4莱芜水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4.1加强乡土水生植物资源调查、开发与利用

乡土植物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不仅在引种过程中成活率高,而且取材极其方便,营造出来的景观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些水生植物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当前重要的工作是开展湿地植物资源调查,筛选有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加以保护并积极开发利用。

4.2建立专门的水生植物繁殖基地

为了营造高品位的景观效果,提升景观层次,建立专门的水生植物基地势在必行。基地不仅可以进行引种驯化,而且还可以培育更多的新品种植物,用来丰富设计素材库。对珍稀濒危植物,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扩大其生物种群,建立或恢复其适生生境,保护和发展珍稀濒危生物资源。园林部门应协同植物分类专业人员应及时捕捉国内外新品种信息,按照适地的原则进行引进,重点引种驯化耐寒、耐水湿、管理粗放、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园林水生植物。对已引种成功的品种,如睡莲、香蒲、芦苇、千屈菜、黄菖蒲、水葱等进行扩繁推广,以此丰富水体景观营造的素材库。

4.3加强种质资源选育研究

总的看来,莱芜市常见沉水型植物、漂浮型植物、浮叶型植物品种丰富,挺水型植物更有优势,常见湿生植物基本汇聚了华北地区的主要湿生植物品种,体现了莱芜湿地植物资源的丰富现状和区位优势。种质资源选育工作,应根据不同水生植物的生态特性,充分利用时间变化和垂直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生态位,建立物种丰富、结构合理、富于季相变化的湿地植物群落,以提高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改善脆弱的湿地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善伦,吴志芬,张伟.山东植物区系地理[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7.

[2]李法曾.山东植物精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王峰祥,张福鑫,阎永亮,等.莱芜香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9,2:69-74.

植物多样性调查篇6

一、神农植物医院项目背景

目前,市场上能为农民、养花人等提供专业服务的正规植物医院数量稀少,植物医院在辽宁市场上几乎是空白。依托于沈农植物保护学院开设的神农植物医院是提供“治病”“疗伤”以及“养护”的综合机构,既具有权威性,又可以服务农业,市场前景良好。神农植物医院主治大田作物、蔬菜、花卉和果树等病虫草害以及非侵染性病害,提供专业种植业病虫草害的预防和治理,同时还会介绍常见病虫草的识别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实时更新最新农业信息。医院采取网上挂号、网络远程诊断、社区交流等和实体店相结合,开通网上农药商城提供人性化服务,凭借高校的学术优势提供的服务有专业性保障。医院特聘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多名从事病理、昆虫、农药和免疫教学科研工作的教授为技术顾问,保证病虫草害诊治的科学性。同时,还引进了台湾)*+,+-植物病害快速诊断仪等辅助设备。

二、神农植物医院项目在辽宁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广大农民及养花人等的需求,我们进行了神农植物医院相关的市场需求调查。设计了以“神农植物医院在辽宁地区的市场需求”为主题的调查问卷,根据人们乐于接受的植物医院服务形式、服务种类以及价格标准等一系列重要的指标设置问题,并以面访的形式进行调查。另外,依据农作物种植规模和城乡差异,分别选择农村农作物种植大户、农村普通种植规模的农民、城市大型花卉基地的商贩以及少部分家里养殖盆栽的普通市民为调查对象,尽可能保证统计调查的全面性。根据调查内容的不同,问卷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针对调查对象基本背景情况设计;二是针对调查对象的作物种植习惯设计;三是针对调查对象对植物医院的看法和意见设计。此次发放调查问卷(''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为%."份,有效率为./0&1。问卷回收后,首先进行整理、编码和录入,分析数据的特征和结果,从比例、结构上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一定结论;然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23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确定分析方法,再选择了几个有研究价值的方面,对相关因素进行方差检验。总体使用单变量描述分析法、列联分析、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法分析数据。在所有调查样本中,沈阳人数最多,占总数的!"#$%;其次是大连,占!&#$'%。样本均匀分布在辽宁省各地并与各市人口的数量成比例,数据具有代表性。其中,年龄以&!()*岁为主,占受调查总人数的)$#$+%,男女比例相当;其次是+!(&*岁,占$+#)"%。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占比最大,小学及以下和初中学历占调查对象的绝大部分。调查对象中,经营最多的作物是玉米,占总体农作物种类的+'#,&%;其次是水稻,占!&#')%;另外,棉花、花生、蔬菜和果树也占一定比例。本次作为调研对象的作物是由辽宁省的农业种植结构所决定的。辽宁省作物受灾情况以虫灾最为严重,占样本总数比例高达+!#*)%;其次是病害,占$-#),%。针对这些病症提供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将是神农植物医院的最主要诊治方向和最大的盈利方向。在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中,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做到完全识别病害。同时,我们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和非参数卡方检验,得出不同学历的人对植物病虫草害识别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显著性差异并不大。以男、女两个性别做独立样本.检验,我们进行了假定,检验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识别病虫草害能力大体相同,男性略强于女性。在调查对象中有"+%的人选择在农药店购买农药。对于作物出现的病虫草害等问题,大多数的调查对象会选择咨询农药商店,这种缺乏专业知识的渠道可能延误作物救治而导致减产。调查对象平均每亩地农药用量以除草剂最多,其次是杀菌剂,总体差距不大。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农药存在使用频率高及使用剂量不断增加的问题。'!%的人选择从个体农药销售店主那里询问农药使用方法,获得渠道大众化、专业性不高。咨询专家方面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多数人想找也找不到专家;二是咨询专家往往要以高昂的费用为代价,这极大地打消了农民寻求科学专业指导的积极性。在化肥的使用种类中,大多数农民选择同时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增加使用化肥是人们越来越注重农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急于增加产量的表现。其实人们追求的无非是作物产量的提升,而认知上存在的误区导致产量的提升方法并不科学,总体上表现为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在农药残留的态度上,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文化程度对农药残留态度的影响不大,大部分人都能意识到农药残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一事实。而且随着学历普遍的增高,认识到农药残留有危害的人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多。我们也进行了/01020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对这一结论提供了支持。不同年龄层对诊治植物费用的承担能力相同。数据分析得出,人们能够承担的用于诊治植物病虫草害的费用不能超出作物本身经济价值的!*%。对该项费用人们并非认为越低越好,而是理智地为其划定了一个最乐于接受的区间,这为植物医院收取费用标准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在植物医院的认识度上,没有听说过植物医院的人比例占上风。而在植物医院的认可度上,选择愿意到植物医院诊治的人更多一些。尽管植物医院并未完全普及,但愿意接受诊治服务的人很多,说明市场前景相对广阔。在调查对象中,从希望提供的服务方面上看,设置专家咨询项所占比例最大。在服务方式的选择方面上看,需要提供上门服务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实体医院指导。调查的对象对于科学种植的认知度较低,真正了解的人非常少。生物防治可以解决农民尽管知道农药残留会危害健康,但为了作物健康生长和保证产量还是要增加农药用量的窘境,因此推出生物防治比较容易被农户接受。测土配方也存在相似情况,大部分人并没有对化肥用量进行估算而是简单凭经验耕作。

三、基于市场需求的神农植物医院发展建议

植物多样性调查篇7

关键词:尾巨桉;植苗更新;萌芽更新;植物多样性;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24-2

0前言

桉树原产地为澳大利亚和少数几个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的岛屿,其为桃金娘科桉树属的总称,共有945个种和变种[1]。我国最早引种是1890年,正式大规模和系统地开展引种试验和推广栽培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雷州半岛川。当前,人们对桉树的经营方式为:一代林砍伐后,常常以萌芽方式更新林地。本研究以尾巨桉为代表,选择立地条件相似的尾巨桉萌芽更新幼林与植苗更新幼林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经过砍伐遭破坏,在萌芽更新后林下植物多样性与植苗更新的林分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目的是研究桉树不同更新方式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带来的影响,从而给桉树人工林的长期可持续经营以及科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2]。

1林场状况

研究的七坡林场属热带北缘季雨林区域,地处盆地的北缘,地貌主要为丘陵和山丘构成,丘陵占全场总面积大约55.5%;山丘大约占38.7%。该分场主要坡向为南坡,其坡度一般为20o-30o。调查测定林分位于某高林场平甫分场12林班,林地地处丘陵,土壤为砂页岩发育成的红壤,肥力适中。

萌芽更新幼林为2007年11-12月主伐1.4年生尾巨桉林分后,由树桩萌芽条保留1-2株而成的幼林,于2008年4月在伐根的上半部挖环形沟施追肥1次,其有效成份为:K为100/hm2、p为150/hm2及n为200/hm2。调查时幼林的株间己经郁闭而行间尚未郁闭,林木现有密度为1422株/hm2。

植苗更新为2008年2月人工种植的尾巨桉无性系幼林。穴垦方式整地,株行距为l.5m×4.0m,造林时施基肥0.5k/株,造林3个月后施追肥,其有效成份为:K为100/hm2、p为150/hm2和n为/hm2。调查时幼林的株间仅有少部分郁闭,行间尚未郁闭,林木现有密度为1581株/hm2。

2研究方法分析

2.1样地设计

应用标准样地法进行测定比较,选择土壤类型或地形地貌等相同或相近,每个样地的面积为600m2(20m×30m)。方法是:彼此相连,即两坡夹一小沟的尾巨桉第1代萌芽更新幼林和第2代植苗更新幼林设计研究样地,且每种林分按海拔和坡位的差异各设置3个重复样地,各样地的立地概况见表l。

2.2林下植物多样性调查统计

在各样地为了进行全面调查,再从每个样方中选取面积为5m×5m的一块小样方,可靠得6个样方,主要实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种类、每种植物的个体数、并做好相关数据记录。

2.3林木生长量调查

每个样地按各部分面积为100m2(10m×10m),都沿等高线分为上下,每部分再按左、中、右三等分,最后得到6个调查样方。方法:实测调查样方内各林木的胸径和树高,同时按“蓄积量=单株平均立木材积×林分保留株数”二元材积法求算蓄积量,如下运用单株材积计算公式:V=0.0000628767×H0.96436×D1.821621

其中:H为树高(m);D为胸径(cm);Ⅴ为单株材积(m3)。

3结果分析

3.1林分生长量比较

表2尾巨桉萌芽更新幼林与植苗更新幼林乔木特征比较

主要是通过比较两者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各项数据经处理后得出(表2),分析可知所调查的样地中尾巨桉第一代萌芽幼林总株数是256;第二代植苗更新幼林总株数是302。分析两者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可发现第一代萌芽幼林都要大于第二代植苗更新幼林。分析也表明在两种林分中,萌芽幼林生长情况要好于植苗更新及株与株之间差异性要小。此外,研究也表明在相同的气候、母岩、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且施肥都均为:K为100/hm2、p为150/hm2及n为200/hm2的林分上种植的密度会对林木的生长有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密度下蓄积量有差异,总的来说密度大,蓄积量也大。研究中发现:从两林分来看密度小与一定范围时,蓄积量是随密度增大而增大的;不过若达到最大时,蓄积量会随密度的增大而有所减小。因此,在此建议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以提高每公顷蓄积量。从计算中,也表明植苗更新蓄积量随密度变化比较大,总之更新方式是影响蓄积量的主要因素,种植密度也对蓄积量存在一定的影响。

3.2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统计

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种类组成,而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也要借助于种类组成。方法是:先选择能代表所研究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地段或一定空间的样地,且所取样地应注意环境条件的―致性与群落外貌的一致性,尽量避免过渡地段。空间地段选定之后,同时随机法进行取样,确定样地的大小一般遵循的原则为:组成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表现面积越大。

此次调查记录,经统计:萌芽幼林林下植物共有74种,其中草本21种及灌木53种;植苗更新幼林林下植物共有75种,包括草本20种及灌木55种。

4结果及结论

(1)尾巨桉萌芽更新和植苗更新幼林的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005914m3和0.00365m3、平均树高分别为5.9m和4.7、平均胸径分别为4.5cm和3.7cm,;萌芽更新幼林新幼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蓄积量分别比植苗更新幼林的高23.3%、25.5%和37.3%。可见尾巨桉萌芽更新林分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优于植苗更新林分,更新方式对尾巨桉生长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2)萌芽更新幼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要比植苗更新幼林高37.3%。萌芽更新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萌芽更新林分胸径生长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尾巨桉萌芽更新林分保留较高密度能提高单位面积蓄积量。

(3)经对比,尾巨桉植苗更新幼林林下植物的种类略优于萌芽更新幼林。

(4)结果表明萌芽更新幼林和植苗更新幼林林下植物种数相当,且草本和灌木种数比例也相差不大,显然经营管理好的桉树人工林,其林下植物繁茂。引种更新方式影响不是很大,但两种更新方式都对林下植物种数有影响,可见不同更新方式对尾巨桉林下植物种数的影响不一样。

此次调查统计所得生长量和林下植物种类的数据可能不够完善,尽管植苗更新与萌芽更新存在差异,但不是很明显。由于尾巨桉萌芽更新无需整地、节省苗木、施基肥、萌条生长快、植苗开支。萌芽更新比实生林有其独特的优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缩短经营周、节省造林投资、增加收入等。所以,建议采用萌芽更新方式作为尾巨桉短轮伐期用材林主要更新方式,这样不仅增加林分公顷蓄积量,又较好保护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综上,希望此次研究能给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评价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谢耀坚.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J].热带林业,2005,

33(3):15-17.

植物多样性调查篇8

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调查;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

中图分类号S7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9-0138-02

abstractplantresourcesandgrowthadaptabilityofSanmenjiangnationalForestparkwereinvestigated.thereweretotally26speciesofrareandendangeredplantsbelongingto22families,but23speciesexisted.mostoftherareandendangeredplantscouldadapttotheenvironmentandfloweringandfruiting,afewspecieswerecapableofnaturalregeneration.Finally,combinedwiththecurrentsituationsoftherareandendangeredplantsandthreats,someappropriateprotectivemeasureswereproposed.

Keywordsrareandendangeredplants;resourceinvestigation;SanmenjiangnationalForestpark

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种和自然群落持续生存的基础,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工业原料等直接经济价值,而且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间接价值[1]。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过度的人类活动对植物遗传多样性构成重大威胁,造成大量珍稀物种消失,使其中的遗传信息丢失,且这种人为破坏加快了珍稀树种消失的速度。为了保护珍稀植物,对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珍稀植物资源的调查。

1调查地概况

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柳州市东郊(东经109°26′~110°48′;北纬24°10′~24°27′),1993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距柳州市中心6km;海拔一般为200m,最高海拔556m;气候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0.7℃,平均日照时数1410h,年总积温6250℃,年平均降雨量1450mm;土壤以砂岩、砂页岩、硅质岩及泥页岩等发育的红壤为主,占90%以上,有少量石灰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形成了天然的植物基因库,据调查统计,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现有维管植物162科435属881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有22科26属26种。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文献查询、资料整理、野外综合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3]、《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桂政发〔2010〕17号)[4]的分级标准,对所调查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现状进行评估。

3结果与分析

3.1园区主要珍稀濒危植物

经调查统计,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现存及前引有的部级重点保护植物共26种,其中部级保护植物18种,中国植物红皮书记载的植物17种,广西地方文件规定保护植物5种(表1)。26种珍稀濒危植物中,原生植物仅6种,其余20种都为人工栽培。

3.2园区引入的珍稀濒危植物适应情况

三门江部级森林公园中26种珍稀濒危植物中,金毛狗、桫椤、樟树、红椿、白桂木、香果树为当地自然生长植物,在其适生环境中生长较好。如金毛狗常在杉木林下,成为主要草本植物;樟树在酸性土较肥沃地段成为常见种;红椿则主要分布于沟边等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段,常见高大乔木;白桂木、香果树则多为散生状,较为罕见;桫椤则仅分布于沟边等阴湿处。

三门江部级森林公园中珍稀濒危植物中的苏铁、莲、福建柏、水杉、金钱松、长叶竹柏、银杏、蝴蝶果等为传统园林植物,在当地生长较好,多能结实并繁殖苗木。但银杏在当地虽已引种40余年,树体生长良好,但尚未见结实。龙眼、荔枝、杜仲、喜树为重要经济树,在柳州有较大规模的栽培,但在森林公园内由于气候条件或局部环境条件的影响,生长较差。龙眼、荔枝虽可结实,但产量较低,特寒年份嫩梢常受冻;杜仲由于高温气候条件,生长较差,且蛀干害虫危害严重;喜树则由于栽植于疏林下,光照不足,生长差,逐渐死亡。

秃杉、南方红豆杉、鹅掌楸、油杉、格木、任豆、顶果木、降香黄檀等为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广的造林树种,在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也有规模引种。秃杉、南方红豆杉为山地树种,喜温凉湿润环境,连续多年引种均失败。任豆为强阳性树种,引种时栽植于疏林下,生长势弱,栽植后翌年或第3年均死亡。鹅掌楸、油杉、格木、顶果木、降香黄檀则在森林公园内生长良好,顶果木五年生树高12.4m,胸径16cm;鹅掌楸十二年生,树高12m,胸径15cm,表现极为速生。油杉、格木、降香黄檀则为珍贵用材,在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内生长也较快,可作为普通造林树种规模发展。

4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措施

4.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要完善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法规体系,我国近年来颁布了环境和植物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文件,但有关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法规尚不完善;其次,要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通过普及有关植物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群众保护野生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的法制观念;再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植物资源保护的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对破坏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5]。

4.2定期开展调查工作

定期对森林公园内的保护植物开展普查工作,特别是濒危的乔木种。要查明现状,了解园内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种类、数量、生长环境等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4.3保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就地保护是对植物保护的最主要方法。针对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内珍稀濒危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坚决不再开发新的旅游路线,对旅游路线之外的地带实行封山育林,避免人为破坏,使自然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有效改善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迁地保护是植物保护的另一种方式,公园自建园开始规模引进区内外的濒危植物,观察生长发育情况,探索栽培技术[6]。

4.4探索开发和利用途径

珍稀濒危植物普遍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实际上多数濒危植物正是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导致了人们的掠夺式开发,使其遭遇灭顶之灾[6]。因此,在保护、发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使之继续为人类做出贡献,即保护、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用。通过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顺应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潮流,推动生态旅游的市场,增强公园的经济活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公园更好地开展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工作,提高工作者的积极性;探索园内珍稀濒危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其繁殖、栽培技术,通过人工栽植扩大其种群数量;充分利用园内丰富的资源条件,研究珍稀濒危植物的采集加工技术工艺,研制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产品。

5参考文献

[1]邹新慧,何平,陈建民,等.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及国家保护植物区系成分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6):939-944.

[2]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m].北京:国家林业局办公室,1999.

[3]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农区生物多样性编目》委员会.农区生物多样性编目(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植物多样性调查篇9

关键词:聊城市;树木的整体成长情况;园林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1调查地自然条件

为了能够更好地探究市区树木生长情况与园林植物多样性的关系,我们相关研究人员利用聊城市市区树木的生长状况以及园林植物物种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其中聊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处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山东省界内,毗临河南省以及河北省,同时是华东、华北以及华中三大行政区域的交汇处。市区处于黄河的冲击平原,主要地势情况是西南方向较高,东北方向较低。

聊城市地区暖温带季风的气候区,属于半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气温在日较差以及年较差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年平均气温才能够达到13.2℃,1月份平均气温只有-6.6℃,极端最低气温-22.7℃,7月份最高气温能够达到30℃,极端最高气温39.5℃。年的平均降水量可以达到551.5mm,降水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7月或者8月这3个月中,并且年平均相对湿度高达65%。这个地区的气候相对来说比较适宜,光线照耀也比较充分,年光照时间数2463~2741小时之间,无霜期200天左右。

2调查方法

在聊城市市区内挑选9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广场进行相关的普查工作,其中对于乔木类型树种,主要进行树高、胸径、株数以及树木整体成长情况的调查;对于花灌木类型树木,主要调查株数、树木高度、冠幅以及总体生长情况。结合相关园林树木的保养以及维护的管理标准,将园林树木的整体成长状况进行量化并且赋予相应的分数,具体的情况可以通过表1进行说明。

3以聊城市市区的树木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的试验结果以及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3.1园林树木整体成长情况的量化计算方法

对园林树木的整体成长情况的分级标准对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相应的量化,同时给予一定的数值。对于各个树种结合生长情况的分级标准进行赋分之后,通过株数的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各个调查广场内部的园林树木的平均成长情况的数值。其中计算公式可以这样表示:

式中:G:某调查地点园林树木平均生长状况分值;gij:某树种某生长状况分值;nij:某树种某生长状况株数;n:某调查地点园林树木总株数;n:某调查地点园林树种数;s:园林树木生长状状等级。

3.2园林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分析以及计算的主要公式

3.3园林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及整体成长情况关系的具体分析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数据以及信息进行统计或者相应的整理,通过园林树木株数的方式计算H值。其中通过相关的数据可以说明,利用园林树木以及灌木株数计算之后得出的Shannon-wiener指数(H值)与园林树木的整体生长情况的数量化数值(G)间的关系是相关性的关系,其中具体的相关方程是G=2.7799+1.30056H;与此同时,可以计算出相关指数为0.9211,以及标准差是0.1449,根据相关的专业知识计算出估计的可靠性可能达到99.9%,非常接近100%,所以这项研究的主要结果是非常可信的。

从上面得出的相关方程的公式中可以看出,随着指标数值的增大,也就是园林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增加,那么园林中的树木在整体水平上的成长情况也会越好。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园林的相关群落进行建造的过程中,尽量选择多个品种的园林植物素材,增强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园林植物的生长情况,最终能够发挥出园林植物生态平衡的功能以及景观的主要价值。

植物多样性调查篇10

关键词:梵净山缓冲区;灌木资源;调查研究

我国高等植物计30000余种,乔灌木树种约9100种,其中灌木约6000种余种,占树种资源总数的2/3[1]。近年来,随着灌木在城市园林、生态建设中所占有的优势和地位日益彰显,引起了人们对灌木自然资源的重视和关注。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梵净山缓冲区的灌木植物资源种类现状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梵净山灌木资源提供参考。

1自然概况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地处北纬27°49′50″~28°1′30″,东经108°45′55″~108°48′30″,总面积41900hm2,其中核心区25800hm2,缓冲区2800hm2,其间分布着丰富的植物资源。该保护区为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温5.0~17℃,年降水量1100~2600mm,雨季集中在4~10月份。气候特点为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适宜植物生长。

2调查方法

笔者采用实地野外调查及文献参考的方法,于2012年4~8月对梵净山缓冲区的灌木资源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调查。在实地野外调查中主要采用2种方法。线路调查法:在梵净山缓冲区内按不同方向选择几条具有代表性的路线,沿途记录所遇到的灌木种类、采集标本、实物拍照等;样地调查法:在调查范围内选取8个10m×10m有代表性的样地,在样地内对每一样方的灌木作细致的调查研究,记录样方内所有灌木和灌木个体的种名、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等,并挂牌、标号。对每个个体定位并按比例绘于坐标图上,同时记录样地的生境及群落特征。同时,参考《贵州植物志》[2]、《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中国植物志》[4]、《常用中草药彩色图鉴》[5]等工具书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3结果与分析

3.1梵净山缓冲区灌木树种资源极为丰富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梵净山缓冲区灌木树种资源比较丰富,共有灌木植物222种,隶属39科78属(含变种、变型和亚种,下同),全为被子植物。在调查得出的39科灌木植物种,各科所含种数多少不一,含种数最少科的仅有1种(如古柯科),含种数最多的蔷薇科有58种。含10种(包含10种)以上的灌木优势科有5个,分别是蔷薇科(58种)、百合科(20种)、卫矛科(19种)、杜鹃花科(13种)、五加科(10种)。以上5个科的灌木植物种类多达120种,占总种数的54.05%。梵净山缓冲区的灌木植物中含10种以下6种以上(包含6种)的科有芸香科(9种)、忍冬科(8种)、大戟科(7种)、樟科(7种)等18个,共有灌木植物67种,占总数的30.18%(见表1)。可见,梵净山缓冲区的灌木植物优势科属基本与我国灌木植物优势科属构成大致相同,具有我国典型灌木植物的科属特征,表明梵净山缓冲区科属构成合理。

3.2梵净山缓冲区灌木植物,根据其用途进行分类

梵净山缓冲区灌木树种资源按用途可以分为观赏类、药用类、油脂类、食用类、工业类、纤维类、饲料类等7大类[6-7]。从表2中显示结果得知,观赏类、医药类和食用类三类灌木种类较多,分别占总数的21.17%、37.39%和14.86%;工业类、纤维类、油脂类和饲料类的灌木植物种数虽然较少,它们的用途却非常广泛,油脂类的灌木植物榨出的油可以供食用(如山胡椒、野花椒、花椒、油茶等),纤维类的灌木植物的纤维可以编筐或织布(如水麻、黄牛奶树、荚蒾等),工业类的灌木植物可以为某些工业产品提供原料,饲料类的灌木植物(如盐肤木、刺槐)是牲口直接和间接的食物,因为饲用灌木生物量高、适口性好,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且较高,牛羊猪都喜食,特别是山羊对灌木嫩枝叶的采食量占全部日粮的50%~80%[8,9]。

4梵净山缓冲区灌木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

4.1加大灌木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

当地群众的灌木保护意识淡薄,滥砍乱伐现象经常发生,在当地还有用火烧田坎的习惯,这些行为都对灌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今后可利用广播、报纸等形式向周边居民大力宣传、教育有关灌木植物资源对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相关性、重要性,使当地群众自觉地形成和增强保护资源的思想意识。

4.2加强梵净山及周边地区的保护

严禁在梵净山周边地区建立污染性的工厂,造成灌木植物生长的污染;不要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等破坏梵净山的植被。应对梵净山及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尽量避免因不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污染对梵净山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4.3加强对梵净山缓冲区灌木植物资源的保护

对梵净山的灌木植物资源应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采集和开发利用,以免造成资源枯竭[10]。在灌木植物资源区建立保护制度,做好灌木植物资源的管理工作。对某些珍稀或濒危灌木植物资源种类可采取就地建立保护区、迁徙异地、引种驯化等多种方法加以保护;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种类鉴定,筛选有价值的灌木种类进行引种驯化。(收稿:2013-04-21)

参考文献

[1]程文全,李斌.小陇山林区优良灌木资源分布调查及保护利用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7(2):13-15.

[2]《贵州植物志》编委会.贵州植物志[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5]吴家荣,邱德文.常用中草药彩色图鉴[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12-1.

[6]许瑞平.内蒙黄土高原灌木资源及主要灌木种的开发利用[J].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1997,(4):34-36.

[7]廖雯,左经会.贵州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5038-15042.

[8]蒋建生,梁兆彦,张桂荣等.开发优质饲用灌木建立长期人工灌草丛草地[J].草业科学,14(3):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