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十篇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十篇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5:13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篇1

杨君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已经全部阅读完了,保持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以及处理孩子的紧张关系时使用技巧,可以改变孩子与老师的关系。是我阅读完后对整本书内容的一个概述。书中提到:在出现问题时,理论是没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这就是老师真正实现正确有效地与学生沟通的方法。

老师怎样与学生沟通,是找到技巧的途径;老师们需要具体的技巧,还要不断创新,以便有效处理一些突发事情——令人心烦的琐事、冲突和偶然的危机。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得到一些有效的工具和技巧。但是现在的孩子需求不同,不同家庭的孩子观念不同,那么老师就更加需要更多的技巧来处理问题,从沟通中寻找技巧,从处理问题中总结技巧使用的效果,怎样使用,对不同孩子的使用等等。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篇2

[中图分类号]R13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203-01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龄速度最快、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研究老年人健康问题及如何为他们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的一大课题。由于疾病使老年患者身体和精神发生了变化,与其沟通会使老年人认知、记忆、语言表达清晰度的退化等产生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就如何让把握与老年患者的有效沟通技巧介绍如下:

1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出现种种衰老现象,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趋向衰退:视觉、听觉功能减退;记忆力减退;专注力下降;部分老年人因疾病出现语言、意识障碍。身体组织器官衰退、疾病、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会给老年人带来精神上的困扰。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对自己护理的老年患者有充分的认识,以宽容的心态,以换角色的方式理解对方。

2评估老年患者的沟通能力根据老年患者沟通能力选用适当的沟通方式或方法,除交谈外。还可以运用表情、手势、图片、文字、提示卡、教具等。如:在向视觉功能减退患者介绍文字资料时,资料的字体应加大,让患者戴眼镜尽量使用简单语句或用大的图像来解释:沟通听力减退患者时,可让患者戴上助听器或根据情况适当提高音量,或对听力好的一侧耳朵讲话,谈话是语调要平缓,语句尽可能简单,使老年患者有重复信息的时间以便于接受和理解。

3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态度是影响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的决定因素。工作态度收受医院环境、患者素质及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影响。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的效果是不同的。护士不能选择患者,但我们可以选择积极工作态度,对环境正确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调整自己,适应护理工作。

4娴熟的护理技术和扎实的专业水平老年患者多患长年慢性疾病,往往存在同时患多种疾病的情况,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护理技术是硬件,是语言技巧无法掩饰的。

5与老年患者的有效沟通技巧

5.1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老年人。在老年患者进行沟通时,首先要做到满足患者对尊重的需求,同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站或坐的姿势,态度要从容镇定、充满自信、给患者以信任、安全感。

5.2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是良好沟通的起始,而恰当的选择沟通的时机是一种艺术,选择不同的时间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5.3语言沟通时的注意事项护士在于老年患者交谈时态度要诚恳,要掌握聆听和打断技巧。护士语音要柔和悦耳,说话速度要慢,吐字要清晰。在语言沟通时,要注意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交流过程中,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篇3

沟通口才与技巧一、说出你的想法

当信息被传达时,大多数人会因为怕达不到社会的期望值而羞于表达他们的想法。人们常常在谈话中倾向于保留自己的想法。有效的沟通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沟通口才与技巧二、理解沟通的细微差别

沟通早已不再局限于口头的交流,而变成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有效方式。沟通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干扰和扭曲信息传递的因素,在传达的过程中信息的内容和含义经常会被误解。理解了这种微妙的差别,会使你更加意识到自我提高的需要。

沟通口才与技巧三、善于倾听

沟通不是单向的过程。倾听与说话一样重要。事实上,大多数交际专家都认为,理想的沟通者听要比说的多。倾诉能缓解人际关系的烦恼,这听起来令人振奋,但有时候仅仅倾听就能获得成功。它不仅能丰富你的交际经验,还能让你在其他人身上获得更多的共鸣。

沟通口才与技巧四、保持眼神的交流

每一个谈话者都认为,吸引听众的完美方式就是与其保持眼神的交流。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往往会将其摇摆不定的注意力吸引到交谈中。如果你想提高你的沟通技巧,想吸引住你的听众的注意力,记得说话时直视他的眼睛。眼神的交流能使谈话者的注意力无形之中集中起来。如果没有眼神的交流,言语交际甚至是完全无用的。

沟通口才与技巧五、交谈中,触摸对方的手臂

在谈话中,把手放在对方胳膊上这样的微小动作,可以帮助你们之间建立一种微妙的默契!触碰满足了双方肢体接触的良好愿望,你会发现你们的情绪都变得平和。很快你会发现这个小动作给你带来不可思议的好处:面对你提出的要求,别人不再毫无情面的直接说不了!身体语言多多益善,但也要注意分寸,不熟的人太亲密反而会怪怪的哦。

沟通口才与技巧六、别再绷着脸了,笑一笑

不要以为只有心情好才能笑,研究证明,假装微笑其实是个心理假动作,仅仅微笑这个动作也会让你更开心。当然前提是你那会儿心理并不难受。当我们微笑的时候,大脑会向我们传递信息:我很幸福。然后我们的身体就会放松下来。而当我们向别人微笑时,对方也会感觉更舒服,大部分人都会回报以微笑,这个良性循环的确会使我们更快乐。

沟通口才与技巧七、跟朋友聊天时,站得近一点

与朋友亲人聊天甚至出游时,任何时候,我们都习惯跟人保持着自己的安全距离。每个人的安全距离是由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甚至职业习惯决定的,远近不一,但是距离并不一定总是产生美,有时候恰恰是这个距离成为你和朋友之间隔阂的罪魁祸首。下次与朋友谈话时,勇敢地迈近一点吧,你会发现站得近,你们的心灵也更近了一些。

沟通口才与技巧八、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

人类是优秀的竞争者。我们在生活中与他人竞争,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新事物。要提高我们的交际技巧,最好的途径是向别人学习。只有通过观察他人你才有机会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观察其他的谈话者会使你学到别人的优点。寻找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同伴并密切观察他们。模仿他们的说话方式和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不但能像他们一样擅长交际,而且还能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沟通口才与技巧九、与人交往时,说出你对他的欣赏

看到小区保安扶着一个老奶奶上楼,马上称赞他,不要心里觉得这个人原来还不错,但不说出来,说出你的欣赏,这会让保安和你自己都感觉更快乐。告诉老妈她做的菜很美味,感谢男友多等了你十分钟,学会真诚而主动的赞美人,发现别人的优点,马上赞美他,表达正面而积极地观点时候,你也敞开了心扉,和对方的联系进一步加深。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要知道,施比受更加幸福。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篇4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心理特点;沟通技巧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36

老年性白内障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比率也不断升高,特别是人类趋向老龄化社会,白内障的患病人数还将持续增加。目前,它已是人类第一位的致盲疾病[1]。针对老年患者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护士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应多了解老年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运用护理学和心理学知识,把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作为护理宣教内容,让患者转变思想,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现就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12月笔者所在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80例(781眼),男285例(350眼),女395例(431眼)。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72岁。其中在表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326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455眼。

1.2方法针对本组680例不同阶层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所存在的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沟通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

2结果

2.1提高了遵医行为通过对680例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与沟通,使其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配合治疗。

2.2术后视力术后1周,裸眼视力≥0.05者774眼,脱盲率99%;裸眼视力≥0.3者727眼,脱残率93%。0.5以上者676眼,占87%。1.0以上者252眼,占32%。

3讨论

3.1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特点

3.1.1悲观失望老年人退休后,接触社会少,信息量少,社会家庭角色改变,加上视力下降,反应力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差或不能自理,活动范围受限,不能像年轻时那样精力充沛地完成某些任务,容易使其自我价值感降低,产生无能、无用的感觉。

3.1.2焦虑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减少,尤其是部分农村老人,经济条件较差,住院后担心住院费用的问题,加上医院环境的陌生,平时的生活习惯被扰乱,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3.1.3恐惧白内障患者因眼睛视力越来越差,担心双眼变瞎后会增加亲人的负担,精神压力大。加上他们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担心自己的身体能不能耐受手术、手术是否会成功、术中是否疼痛以及术后视力能否恢复等。

3.1.4猜疑心加重多数老人同时也伴有听力下降,当他们听不清周围患者或医务人员的低声细语时,会误认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或病情。

3.2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3.2.1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住院后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及疾病带来的行动不便等,产生焦虑、恐惧和抑郁的心理反应,护士应亲切的接待患者,主动了解老人家庭生活环境及其个性特点,尽可能给患者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护理上对患者细致周到,不厌其烦,态度和蔼,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陪同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并指导其做各辅助检查,使老人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充分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

3.2.2语言交流中的沟通技巧语言的表达是传递信息的第一步。专业的护理人员在于能使老人清楚地接收到信息[2]。在交谈中注意对语速、语调、语气、音量等的控制,对于听力及反应能力下降者,语速要适当减缓,音量适当放高点,必要时可重复,让患者清楚地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谈话时态度要自然,要有礼貌,不要高声叫喊,不直呼患者的名字和床号,注意维护其自尊和人格,可根据不同的身份给予亲切称呼,要用温文尔雅的语言与患者谈话,让患者感到安慰和心情舒畅。切忌用伤害性语言,多用鼓励性、启迪性语言,力求口语化,通俗易懂。

3.2.3非语言交流中的沟通技巧非语言性沟通是一种不使用任何词语,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来帮助自己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表情[3]。因此,应该面带微笑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做到仪表整洁、姿态优雅、落落大方,给患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强患者对自己的信任感。其次,交流中采用恰当的触摸(包括握手、抚摸、轻拍、搀扶)、眼神及手势等,以辅助语言的表达,能增加亲切感,降低患者的孤独感、恐惧感[4]。

在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护理时,根据他们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和疏导,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对患者进行沟通,去改变其心理状态,消除不良的心理影响,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石志成,王立,马少锋,等.临床路径在白内障盲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36-38.

[2]陈兴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2010,3(7):114-115.

[3]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5.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篇5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现代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病人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护患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然而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仅注重医学知识的传授,对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及与患者交流能力的培养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据调查,近年来我国由实习生引起的医患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给临床带教老师和实习生以及教学医院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临床实习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临床实习又是护理学生必须的学习经历,如何更好的提高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学习,减少医疗纠纷构和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1培养护理实习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据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医疗纠纷,不是由医疗技术引起,而是由于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障碍造成的。由于护士与患者相互沟通不够,致使患者或家属对医院、医务人员不满意引起的。加强护患沟通,既能有效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解答疑惑,又能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护理实习生经过几年的医学学习,对临床各种知识即感到陌生,又充满了好奇,但又源于临床知识的匮乏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加强护理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

1.2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有利于临床实践护理实习生在收集病史及其他护理操作中,要善于与病人沟通,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言语宜通俗易懂,切忌生硬;各种护理操作要注意人性化,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动作要轻柔,对病人有疑问的地方,要耐心解释,打消病人疑虑,为自己临床实践争取更多、更自由的空间。

2护理实习生在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医疗纠纷发生的严峻性认识不足护理实习生在实习前一直在校园里,没有进入社会而与之打交道接触最多的也是学生,相对来说环境比较简单,未能亲身体验目前医疗环境的严峻状况,对医疗纠纷的发生缺乏有效的心理准备,对沟通在预防医疗纠纷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与患者沟通的主动性。

2.2在校期间缺乏系统学习有关课程以及对相关课程认识不足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主要是进行医学知识传授,由于课程安排,护理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要学完所有医学相关课程,不仅要学习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护理专业课程还要学习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护理学生几乎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护理伦理、护理心理学、社会学等交流沟通能力的教育及实践,即使学校开设有相关课程因学校安排也是作为考查课或选修课来学习,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进入工作岗位后沟通能力欠缺,便不同程度并以不同方式显示出来。护理实习生是平时与患者接触最频繁的医务人员,刚接触患者时,由于尚无临床经验,自信心不足,尤其面对负面情绪甚至敌对态度的患者时容易紧张焦虑、言语生硬、行为拘谨,加上医疗操作不规范,易导致患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感,从而不愿接受其各项检查和护理操作。

2.3病人或家属对护理实习生存在偏见由于病人或家属认为护理实习生还是一个学生,缺乏临床经验,普遍对护理实习生存在不信任,不愿意让护理实习生进行诊疗,尤其是侵入性操作,导致实习生减少了医患沟通的机会。

3加强护理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对策

3.1加强岗前培训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应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通过专题讲座等方式对护理实习生进行职业素质、日常工作流程、医患沟通技巧、医疗法律及医疗纠纷防范等教育,帮助实习生充分认识目前的医疗形势,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教育护理实习生深入病房,学会沟通技巧,尽可能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用诚心换取患者的信任,为以后临床工作争取更多机会。

3.2重视临床带教带教老师是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的领路人,带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她们的实习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注意表率作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要做到言传身教,注意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研究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并关注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有效沟通。同时,带教老师要尊重学生并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带教老师应重视对护患沟通能力相关知识的传授和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带教老师在进行护患沟通前将沟通的内容及技巧预先告知实习生,并鼓励实习生积极与病人进行沟通,沟通结束及时了解沟通的结果,对沟通的不足及时进行修整补充,对实习生进行的护患沟通工作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实习生沟通的自信心。

3.3完善相关课程设置,重视护患沟通能力培养面对严峻的医患关系,为了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应逐步完善和重视相关课程,改变传统的以医学课程为主的课程设置体系,增设人文科学课程,将医学人文教育、沟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沟通能力。同时,应开展社会实践、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沟通的内容和技巧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篇6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以平等的态度与父母沟通,掌握一些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学会沟通的技巧,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体会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态度对待父母。

【教学重难点】父母和子女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

【教学方法】情境感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体验归结。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几天前收到一位同学的来信,请求老师帮帮他。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和我共同来帮助这位同学,好吗?

生(齐说):好!

师:谢谢!请看信的主要内容:

幻灯片1:老师,您好!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毫无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他们对我是斥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现在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和他们之间的隔阂了。我和父母之间要么不交流,要么就是激烈地争吵。我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带着任务进入新课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环节二:学情了解

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是否也有这样的苦恼?现在请配合老师做一份问卷调查:

幻灯片2:(1)在穿着上,你与父母是否经常达成一致意见?a.是B.否(2)在饮食上你是否与父母有相同的偏好,比如说在对待快餐和可乐等问题上?a.是B.否(3)父母是否喜欢与你相同的流行文化,比如说流行音乐、歌星等?a.是B.否(4)对网络游戏的看法,你和父母的观点一致吗?a.是B.否(5)当你有心事或烦恼时,你情愿选择朋友作为倾诉对象而不愿意告诉父母吗?a.否B.是(6)父母是否干涉你的课外阅读,并限制你看书的种类,要求多看与学习有关的书?a.否B.是

数据分析:选B超过4题的同学有45名(学生自己统计)。

师:这些数据反映了同学们和父母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

生(齐说):――代沟

幻灯片3:跨越代沟

(设计意图:通过问卷调查,既可以了解学生和父母之间出现代沟的情况,也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悟代沟的含义。)

环节三:了解代沟

师:父母和子女之间为什么会有代沟?代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跨越代沟?老师准备带着这些问题对同学们进行现场采访。请同学们用6分钟的时间根据采访提纲进行小组内交流,然后接受老师的采访。

幻灯片4:采访提纲:提纲1:你认为青少年和父母之间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分歧的原因有哪些?提纲2:你认为这些分歧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提纲3:如果你的生活中也出现了这些分歧,你准备怎么做?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采访,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发挥思维的空间,容易生成新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

提纲1课前预设:学生会根据课本说出原因:①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②与父母在生活经历、角色、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联系问卷调查感悟代沟的含义,进而帮助学生分析产生代沟的主要原因,最后总结父母和子女之间出现代沟是一种正常现象。提纲2课前预设:本问题主要帮助学生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得出:分歧造成父母和子女间产生矛盾,影响家庭和睦;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影响自己和他人交往等。进而从反面论证解决好代沟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纲3课前预设:学生可能说多沟通以解决分歧,教师可接着问:“你如何理解沟通?”教师可以表达自己对沟通的理解――沟通是人们借助语言、文字等方式进行交流的过程。

师:同学们,请看这对母子也在进行沟通。(请两位同学模仿,猜想可能发生的后果。)

幻灯片5:母:“你野到哪里去了?都过10点了,你说好9点之前一定回来,你根本就无法让人信任!”子:“我刚跨进家门,你不管我浑身湿透了,也不给我解释的机会,有你这样做母亲的吗?”母:“你竟然这样跟我说话?你从来只知道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的感受。我为了什么?还不都是为了你?而你,却自私得要命!”子:“你才自私呢,不分青红皂白开口就骂,你才是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从不为我着想!”母:“好了好了,你不要再说了。我规定你以后晚上不准和同学出去,任何时候都不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沟通方式带来的不同后果,让学生感悟到必须掌握沟通的技巧,才能解决代沟问题。)

环节四:跨越代沟

师:原来沟通的方式不对也不能解决问题啊!由此可见,我们还应该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技巧有哪些?请同学们组内交流,3分钟后展示你们的交流成果。(预设: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做适当的记录。)

幻灯片6:沟通的技巧:(1)少用命令式口气,多用商量的口气。(2)及时体察父母的心情、感受,多作解释,争取得到父母的理解。(3)说出自己的心情、感受,或通过书信的方式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4)要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语气表达等。

师:让我们来运用这些技巧吧!

环节五:情境模拟

师:请组长选派两名同学进行情境表演,限时3分钟。要求:表演要尽量丰富故事内容,演完之后要说出自己是通过哪些技巧来解决问题的。每组情境10分。点评时主要看表演的故事是否完整(3分),表演是否到位(2分),是否解决实际问题(5分)。

幻灯片7:情境1:小华是独生子,14岁生日时,他想把本班几个要好的同学请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可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于是不同意他办聚会。这可怎么办?情境2:看到妈妈在打扫卫生,你想帮一把,可是遭到了她的拒绝,还责备你近来成绩下降……情境3:周五下午放学后你帮助同学辅导功课,直到晚上9点才回家,发现爸爸正在翻看你的日记……

师:同学们可以小组进行讨论,把集体的智慧发挥出来。(准备时间3分钟,学生分组表演。)

师:同学们在解决问题中都表现出了很好的才智。现在就请同学们帮助那位来信的同学吧。

生:……

师:虽然解决代沟问题需要父母和子女双方的共同努力,但如果作为子女的我们时刻都怀有对父母的爱和感激,生活中经常运用技巧和父母进行沟通,我们就一定会让爱常驻我家!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篇7

关键词高血压病心理特点沟通技巧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据调查,我国城市自然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7.41%,农村3.6%,35岁以上人群患病高达5000万人,其病死率也明显高于同龄血压正常人群[1]。高血压早期症状虽然不十分明显,但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久而久之即可导致全身各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如心、脑、肾、眼等动脉病变,进而引起严重并发症。为此,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43例,对心理特点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62~78岁;对照组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61~79岁。两组间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性别等情况,经检验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如下护理干预。⑴入院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老年人一旦被诊断为高血压病,常常顾虑重重,陷于悲观的情绪之中,很容易出现不良心态。有的患者情绪不安、大叫大闹;有的患者沉默寡言、眉头紧锁,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根据患者的社会背景,文化层次及年龄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交流技巧与患者谈心,了解诱因,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正确指导。有些患者对疾病的危害性无明确认识,抱无所谓的态度,护士应告知患者一旦患上高血压病就需要终身接受降压治疗,如果控制不理想,会因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和残疾。⑵治疗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在治疗中患者自己对各种临床症状过分敏感,稍不理想,情绪就不稳定。他们常常对各种诊疗检查持怀疑态度,此时护士应主动找患者谈心,对其表示理解,向患者说明高血压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意义及饮食治疗的原则。控制高血压除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也很重要,适当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的进展。尽量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鼓励他们尽情发泄,待情绪平静后,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帮助患者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疾病,对那些丧失信心,消极的患者,应多于鼓励和安慰,使患者感到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乐观地接受治疗和护理。⑶出院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有的老年人缺乏耐心,往往不能坚持治疗,对此护士应告诉患者坚持治疗的重要性,有的患者把高血压病看成不治之症,产生恐惧,绝望心理;有的则对高血压病麻痹大意,不顾医护人员的劝告,任其发展;有的经过一段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治愈而停止治疗,造成治疗失败,甚至发生不良后果。因此,应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观,明确高血压病是可防、可治的,只要坚持合理用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就可以控制病情进展。⑷评价方法:①患者入院和出院前均发放1份调查表,调查表内容是参照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20个影响因素,另据国内有人使用的标准,以是否达到或超过中度痛苦水平为界≥3划分有无心理问题[2]。②患者出院前发给主管医生1张调查量表,以了解患者在治疗中度配合情况。

结果

治疗中两组患者配合情况及出院时SCL-90得分比较。

讨论

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成为当今临床上广为关切的问题。要熟悉老年患者的生理变化、心理状况,掌握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愉快的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沟通要因人而异:在做心理沟通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身份、年龄、职业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准确恰当地使用尊称。绝对避免直呼患者床号,这样称呼会引起患者反感,影响护患沟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高血压病患者的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心理因素着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心理支持、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学会自我保健方法,控制情绪,以消除心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使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沟通要注意形象、举止和语言:护士的举止要适宜,面带微笑,与患者交谈,尽量与患者平视以利于护患之间的沟通。语调、语速及语音的不同特征,在沟通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护士讲话平稳,音量适中,使患者感到轻松,舒适,愿意表达内心的情感。语言运用要恰当,说话慢些,清楚些。要善于发现实际情况,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沟通要求护理人员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有效的沟通技巧要求护理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应不拘泥于形式,采用综合手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让其了解病症,解决其问题,这要求护士不断地更新知识,既要重视应激与健康关系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注意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保持良好的心境,更好地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篇8

【关键词】社区;护患关系;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69-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病人将向社区转移,城市居民80%以上的医疗问题应在社区解决[1]。社区护理是国内护理在21世纪发展的方向[2]。在飞速发展医学模式改变的今天,作为一名社区护士,我们不能只注重护士的各项操作技能,而忽视了病人的需求,只有掌握了与病人的沟通技巧,善待病人,才能赢得医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对象并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患者、残疾人和贫困居民等为重点来开展医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护士与患者(以下简称护患)沟通的技巧与护理技术同等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社区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着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能否有效实现。

1护患关系的明确与沟通的概念

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一种具体化形式,是护士与患者通过特定的护理与被护理而形成的关系。与一般的人际关系不同,护患关系中护患双方的共同目标是为恢复健康、维持健康和促进健康。这种关系既组成了护士人际关系的主体,是护士职业生涯中最大量、最经常的人际关系,又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从门诊到病房、从治疗到护理的整个过程。连接护患关系双方的纽带是医疗和护理,而围绕医疗和护理护患双方在技术、情感两方面发生的一系列的交往就是“沟通”。

2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2.1外在形象: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重大的作用。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良好的服务态度等外在形象至关重要。在接待病人时,要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病人,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微笑是最好的语言,以微笑待人是人际交往中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护士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以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是沟通的先决条件,也是护士良好修养的表现,在交往过程中,护士应具有被接受的亲切感。

2.2根据病人年龄选择适当称呼:要尊重病人,选择适当的称呼往往是我们与病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起点。到社区服务站接受治疗的病人,常常需要连续数天接受治疗,我们要熟记病人的名字,让患者感到护士的关注,有利于消除紧张心理。

3语言交流是护患沟通的重要工具

3.1要善于抓住与病人交谈的机会"无论给病人做何种治疗,都必须用语言来与病人进行沟通,以减轻其思想顾虑,取得良好的配合。与病人沟通,可以随时随地。在为病人肌注,静脉推药或抽血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与病人交谈。这样,既分散了病人的注意力减轻了疼痛,又能了解病情,有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如对糖尿病病人可以指导其测量血糖,交给他们食物量交换法和学会各种营养要素的餐次分配,制定午餐食谱。合理地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3]。

3.2控制谈话局面,有针对性的交谈:与病人交谈时应有主题,有目的的交谈。要针对病人年龄、性格、职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和内容。话题应围绕病人的病情。将谈话内容限制在自己需要的信息范围内。

3.3学会安慰鼓励病人:人遇到不幸时,常常需要得到别人的安慰和鼓励,对于老年人及感情脆弱的病人要多用这安慰性语言,对于儿童要多用鼓励性语言。对于病程长,病情反复,合并症较多,预后差的病人,抓住他们易产生焦虑,接受教育的态度不积极的特点,指导他们如何控制症状,配合治疗,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激发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4善用非语言交流,掌握聆听技巧

积累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建立以健康教育为导向的护患沟通机制,是完善护患沟通渠道的基本保证。在沟通过程中,护士的知识就像一种“精神营养”,通过沟通,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患者,不断劝慰、激励患者,使患者的怨恨得到消除,激动得到平息,同时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在为病人做治疗时,要善用非语言交流。护理过程中常用的非语言交流信息系统包括面部表情、眼神、身体的姿势,以及必要的触摸。如对儿童、老年人及重病人。有时对病人的关心和体贴,可体现在一个细微的动作中。如触摸病人的额头,在寒冷的冬天,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都可以温暖病人的心,体现出亲情的关怀。

倾听不仅是指听对方说话这样一种单纯的生理过程,而是包括了生理的,认识的和情感过程[4]。倾听过程包括了接受口语和体语两种信息[5]。在与病人交谈过程中,护士要全神贯注的听病人倾诉,注意保持眼神的交流。在交谈过程中护士要耐心,适时地给病人讲解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不要随便打断病人讲话,以示尊重。

5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

护士在为病人做各种注射时,要掌握无痛的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分散病人注意力。在各种静脉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交流,是维系护患关系沟通效果的纽带。

护士掌握了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不仅能在护患交往中服务于病人,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交往技能,可以为医院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社区群众就近得到可以信赖的医疗保健。让社区卫生服务站真正成为社会的一个亮点。

在建立护患关系过程中,作为沟通的主导者,护士除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熟练掌握并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根据社区护理实际需要及患者的主要特点因地制宜掌握相应的人文、心理、营养、教育等学科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与交流技巧相融合,创造性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构建一个良好、健康、和谐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在社区护理岗位上为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清,梁宏材.普及社区卫生服务的障碍和所需配套政策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9,8:398

[2]方玉桂,杨玩华.我国内地社区护理的困扰与对策.中华护士杂志,1999,34(8):503~504

[3]刘新民主编.实用内分泌疾病诊疗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00~301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篇9

方法:掌握并运用语言沟通技巧。

结果: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及时准确了解患者要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使护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关键词:护理沟通技巧门诊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18-01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医疗工作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大多数患者在门诊停留时间较短,对就诊环境,就诊流程,就诊目标均不是十分明确。掌握并运用护患沟通技巧是门诊护士的必修课。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痊愈和康复,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1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过程,交流内容包括病人相关的治疗和护理信息,同时也包括双方的思想感情与要求等方面的沟通[1]。在门诊沟通中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使病人对医务工作者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心理需求,为患者营造愉悦的交流氛围,对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

2护患沟通方式

2.1语言沟通。语言是一门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更是一种护理手段[2]。门诊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要使用亲切自然,委婉温和的语言。用词要朴实,善于与不同的服务对象表达自己的意图,以达到有效的沟通效果。

2.1.1尊重病人,言语规范。对于就诊患者要用文明礼貌用语。“您”字开口,“请”字当先,“谢”字不离口,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同时自尊心也得到了满足,让患者感到被尊重,有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

2.1.2合适的语速,恰当的声调。与病人交谈时要言辞亲切,音调不能太高以免引起误会,太低怕病人听不清。对于老年病人,耳背和理解能力差的病人交流时,语速要放慢,对于年轻理解能力强的病人,语速可以快一些,让病人及时得到准确信息,解决问题。

2.1.3有效倾听,尊重隐私。护士应积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在倾听过程中,应作出合适的语言和肢体回应,如“恩”“是”“请继续”等,并适时点头和微笑。用友善的态度关心病人,使病人保持心情舒畅,同时护士应注意自己语言的保密性,对于涉及患者隐私的问题应注意交谈环境,注意保密。

2.1.4良好的职业素养,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护士常常会遇到患者询问病情和治疗的相关问题,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特别是面对现代护理知识和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每一位护士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2.1.5书面语言沟通。书面语言沟通是人们凭借文字传递,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志重要手段。在健康教育中书面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墙报,标语,图书报纸,健康宣教小册子等。门诊护士在病人候诊时可发放各类健康教育的资料,使病人掌握疾病的自我检测方法,对自身的健康做到自我有数,健康的生活。同时发放意见征询表的方式对护理工作也起到鞭策作用。

2.2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是伴随语言沟通的外部行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非语言沟通对于语言沟通起到强化作用。

2.2.1仪容仪表和举止。门诊是窗口,门诊护士站在窗口的第一线,良好的第一映像对护患关系的促进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门诊护士应着装得体,仪表端庄大方。举止文雅,精神状态良好。

2.2.2面部表情和目光。人们常说微笑是最好的语言,通过微笑服务可缩短护患间的距离使病人消除陌生感,增加对护士的信任。而在沟通过程中,通过目光的接触要平视对方,则表示尊重对方,并愿意听对方的讲诉,是希望交流的信号[3]。

2.2.3触摸。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增进护患的感情交流,如把手轻轻放在发热患者的额头上,轻轻抚摸老年人的肩膀并给予搀扶,让老人会觉得不孤独受尊重。对感到焦虑害怕的患者,护士可以紧握病人的手,可表同情关爱之情等,但应注意触摸是一种表达非常个性化的行为,比较容易误解。使用时,应考虑患者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在专业范围内,审慎的有选择的使用触摸,对沟通交流具有促进作用。

2.3特殊情况下的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患者,需要护士灵活应用沟通技巧和次类患者沟通。

2.3.1愤怒的患者。护士因有耐心,尽量为患者提供发泄的机会,应用倾听技巧来发现患者愤怒的原因,针对原因及时作出理解的反映,及时满足病人的需要,减轻愤怒情绪,使病人的身心恢复平衡。

2.3.2不配合的患者。护士应克服自身情绪主动与患者沟通,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了解患者不配合的原因,找出各种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2.3.3语言沟通障碍的病人。护士应根据不同的患者给予护患共同认可的方式沟通,如卡片,写字板,体态语言等。

总之,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使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4]。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恢复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保障及恢复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护士只有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取得病患的信任,从而获得有关患者全面的信息,满足患者生理社会心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黄荃,胡景民,论护患沟通技巧[J].护理学杂志,2005,20(19):64—65

[2]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第三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67—169

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篇10

关键词:社工;外来工;心灵港湾

一、个案基本信息

服务中心:广州市黄埔区同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个案跟进日期:2015年7月-2016年1月

个案身份:姓名:小峰(化名),男,21岁。

二、个案基本资料

(一)问题表征

案主近一年来情绪不稳定,由于工作及家庭的原因,感觉压力大,经常被负面情绪所困扰,并伴随着失眠,案主通过喝酒来麻痹自己;案主与家庭成员关系一般,缺少支持,案主感觉孤独;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缺少朋友,在面异性朋友时,会不知所措,脸红。

(二)家庭关系

1、家庭成员:家庭是4口之家,父母在老家做临时工、种地,弟弟在老家读书,就读高一。

2、工作及经济状况:父母是临时建筑工人,收入不稳定,月均收入2500―5000元;案主在广州一家机械制作公司担任技术员,工作强度大,月均收入1500―3500元.。总体而言,案主家庭收入情况尚可,但由于正在建楼,目前经济拮据。

3、家庭互动情况:父母关系疏离,经常发生争执,持续多年,母亲多次提出离婚;案主与父亲关系较差,难以沟通,日常在广州基本不与父亲交流;较之其他家庭成员,案主与母亲关系尚可,每个月会有1-2次的电话交谈,但案主觉得母亲更看重的是自己能否每月寄钱回家,对自己不关系。

(三)人际社交

案主较自卑,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强,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会经常因为小事与同事发生争执。有一个经常交往的朋友,但案主甚少主动向他倾诉心事。

(四)支持网络

与同事关系一般,有一个经常交往的同事,缺乏情感交流;家庭成员都在老家,沟通频率较少,每个月电话通话1―2次,对案主工作生活漠不关心。

三、问题分析

(一)案主离开老家来到广州工作,与亲人关系一般,社交圈子狭窄,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在遇到困境时,案主缺乏支援,感觉孤独,导致心理健康出现危机;

(二)案主身材矮小,而父母偏爱弟弟弟弟的行为,让案主觉得自己是被“嫌弃”的,自己必须要更加努力才能获得亲人的关注及认可,这也是案主出现非理性信念的原因:我是失败者,唯有更加努力才能获得认可。

四、服务计划

(一)目标

增强案主的改变动机,强化其正能量;鼓励案主参加社交活动,拓展社交圈子;协助案主处理非理性信念,减轻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

(二)介入理念

1、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薄弱,这是案主被问题困扰的核心,在个案服务中,社工需协助案主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通^邀请其参与社区的社交活动,重构支持网络,让案主有信心解决当前的困难;

2、社工在辅导过程中,应将人本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起来,首先通过真诚、无条件关怀、同理的技巧,让案主在舒适的环境中表达、倾诉,舒缓个人情绪,减轻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认知疗法的技巧,让案主认识到非理性思维带来的影响,学会处理非理性思维的方法,以解决问题的根源。

五、介入过程

第一阶段: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协助案主表达、倾诉。开展活动,社工运用探索―描述―宣泄的技巧,通过2次的面谈,陪伴案主,倾听他的心声,协助他表达情绪与不满,其负面情绪得到宣泄。

第二阶段:增强案主的主体性,强化其改变的动机。通过第一阶段的辅导,案主负面情绪慢慢减少,案主态度较积极,并能清晰得表达出个人的期望。社工对于案主的改变表示肯定与鼓励,协助案主理清服务目标,共同制定行动计划。社工与案主订立了三个细化目标:参与中心义工活动,拓展社交圈子;学习与家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学习处理非理性信念的方法。

第三阶段:问题介入,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目标一:参与中心义工活动,拓展社交圈子。案主成为中心的义工,定期参与义工活动,在参与过程中案主认识了住同一栋员工公寓的3位朋友,偶有联系,并且还会相约每周打羽毛球。目标二:学习与家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寻找案主在成长中的“闪光点”,重构故事,让案主更全面看待家庭关系,并教导与家人沟通的技巧。目标三:学习处理非理性信念的方法。社工运用CBt治疗技巧,教导案主辨识个人的非理性信念,学习掌握aBC,区分情绪、行为、思维的三角关系,在面谈后布置家庭作业,结合生活的例子不断强化学习成果,最终案主让案主认识到其负面情绪及行为源于个人核心信念:我是失败者,唯有更加努力才能获得认可。